如何看待蔡英文承诺废除核电,还不涨电价 低于核电

蔡英文一直在豪赌,直到 8 月 15 日这一天-ZAKER新闻
【文 /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滨哥哥】今年 8 月 15 日这一天,台湾完成了一件惊为天人的大事件:全台大停电。自从和平电厂铁塔日前因尼莎台风袭台被吹垮导致能源紧张,外加夏日酷暑用电量大增等因素,8 月第一周台电频频亮出红色限电灯号。台湾 " 经济部次长 "14 日还跟大众表示:和平电塔修复后," 不太可能再发生亮红灯的状况 "。然而 15 日下午立刻遭到打脸:因大潭电厂机组全数跳脱,厂区六部机组停摆,电力顿失 400 万千瓦,造成全台多处大跳电,全台湾 17 个城市 688 万的住户全部 " 无预警 " 停电。台湾在 18 年后终于又一次体会到了非自然灾害下的大停电事故。可以说,台湾的能源问题绝对不是 " 一日之寒 ",混乱而毫无章法的能源政策是台湾电力衰退的主要原因。行走在钢丝上的能源为何会导致大潭电厂一到六号机组故障未能发电?台湾 " 中油 " 总经理刘晟熙表示是工作人员误操作导致的结果。在当日下午 4 点 50 分时," 中油 " 工作人员错误操作,把气阀关掉,才造成供气中断,大潭电厂才会紧急跳机停电。因供电容量减少约 400 万千瓦,电力系统频率瞬间降低,因而自动启动低频电驿的安全保护措施,造成全台多处停电。然而这个理由很难让人信服,台湾网友更是用 "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来嘲讽这个误操作。因为事实上," 中油 " 虽然供气,但是电厂肯定要有自己的储槽,不可能直接输送到发电机的。为舒缓今年夏天供电压力,总经费新台币 95 亿元的大潭电厂 7 号机新增 2 部机座,原本预计 7 月点火试阵,因工程延宕,力拼 8 月完工,以提升 2017 年至 2019 年的备载容量。" 经济部长 " 李世光当日早上还出席大潭电厂莅临指导。所以更有可能的情况是用电量问题已经刻不容缓了,为了能及时供应电力,电厂在未通过完全测试的情况下强行启动,高载量发电,导致超负荷跳电,最终酿成大停电后果。大家不清楚的是,大潭电厂是被规划为取代核四厂,2018 年将跃升为全台发电量最大的电厂。大潭发电厂位于桃园市观音区大潭里,目前一年发电量约 288 亿度电,发电量仅次于台中发电厂,居台湾第二位,是台湾北部地区最大单一电厂。满载发电时能供应北台湾三分之一用电,新竹以北有 8 成的工业用电,包含台积电等国际科技大厂的供电也全靠它。未来核一、二、三陆续退役,大潭可能成为主力电厂。而台湾的能源问题一直十分紧张:把时间拉远来看,看看五年来的电力供应状况。2012 年,全年绿灯。2013 年,6 天黄灯。2014 年,53 天黄灯,9 天橘灯。2015 年,158 天黄灯,31 天橘灯,2 天红灯。2016 年,160 天黄灯,77 天橘灯,3 天红灯。而到了 2017 年,台湾这个夏天几乎每天都是在 3%~5% 的备转容量,说是在走钢丝一点都不为过。要知道,台湾原本法定的备转容量是 15%。在输电网络中,备转容量或运转储备(Operating Reserve)是用来应付发电机故障、需求预测误差和其他突发情况所预留的发电量。电力公司通常以最大发电机的发电量加上峰值负载的若干百分比作为运转储备的下限。换言之,近两三年来,台湾都在走钢索,万一多一两台机组出事,电力系统就有崩溃的风险。而台湾就是一直在赌能够安全地通过这个时间,赌能够平安不出事。但是十赌九输,终究这一天会到来,于是乎,就在 8 月 15 日爆发了:大潭电厂机组全部调机,全台湾电力系统崩溃,导致大停电。根据知乎网友 Bean 的说法,台湾业内人士一直都在赌运:" 在台湾的老师是台电董事,今年 6 月份初去了一趟包括大潭电厂在内的电厂进行参观,其实行业内的人早就知道今年夏天熬不下去了,核电站停摆,只能依靠天然气和火力进行发电,但缺口实在太大了,只能今年赶紧先批一部分钱在日本先购入半个机组投入发电。撇开能源利用效率不谈,单单能发多少点都是一个问题。当时我们老师和电厂厂长对着我们都是直接感叹:‘天佑台湾’。这个夏天,终究还是没有熬过去。"盲目而滥情地反核电1978 年台湾提出了建设第四座核电厂的计划。这座后来被称为 " 核四 " 的发电厂历经近四十年,却在朝野上下的多方阻沮之下至今仍然停工封存。无数的台湾人民一次次的走上街头抗议核电。2011 年,民进党更进一步提出了 " 非核家园 ",宣称要在 2025 年关闭所有的核电站。2013 年 1 月民进党郑丽君:" 台湾的电完全够用,但因政治因素,台电长年高估用电量,刻意误导大众有缺电的危机,造成电厂投资过剩,最后用涨电价让全民埋单。"2013 年 2 月民进党在其官方网页发布,就算未来核一到核三陆续除役,也不会有立即缺电危机。2014 年 8 月蔡英文的 " 想想论坛 ",以《没有核电,台湾也不缺电:破解马政府的制造缺电伎俩》为题撰文。2015 年 3 月,约 5 万人在台湾各地举行反核大游行,全面抵制核电,特别是核四。也就是在这一次的游行中,台湾主妇联盟环境保护基金会提出了著名的 " 用爱发电 "。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台湾的用电负荷在不断上升。反应在数据上就是台电公司的发电机利用小时数不断上升,备用容量率不断下降。最终导致不堪负荷而大断电。核四,一个事关民生的项目,完全沦为政斗工具,无论建与不建,这个单最终还是由台湾民众来买。错误而毫无章法的能源政策拥核和反核是本次台湾电力问题的关键吗?事实上,并不是。台湾的能源问题就在于,在决定要抛弃掉核电之后,并没有切实可行的能源方案来填充核能发电的缺口。在没能逐步提升其他能源发电方式的情况下强行废除核能的使用。如果一个 " 经济部长 " 辞职电网问题就能自动解决,那英国也不用在卡梅伦辞职后仍然要焦头烂额地面对英国脱欧带来的烂摊子。在如何解决台湾能源问题上,民进党所能提出来的无非就是画大饼式的 "2025 非核家园 "。非核家园政策的最大配套是提升绿能发电比重,由现在的 4% 逐步提升至 20%。但与此同时,台湾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实现转型后,燃煤电厂将占 30%,天然气发电将占 50%。比如新建更多的火电站。目前台湾火力发电量占比达 76%,其中燃煤 37.6%、燃油 2.8%、燃气 32.4%、汽电共生 3.2%。最重要的是,台湾作为一个资源贫乏的小岛,煤、油、天然气都需要从海外进口,一旦遇到封锁或者是国际能源价格的波动,其电力问题必然遭受到严重波及。事实上,现有的三座核电站的建立时间,正是上个世纪国际能源价格大涨的时候。新能源技术目前面临以下问题:1. 风力发电问题上,台湾身处多台风地震的环太平洋区域,机组必须以抗震防台风为诉求。加上机组立基于海上,更易受海风的侵蚀,造成机组盐化。若需维修,必须动员大量人力和成本出船,遇上 7、8 月台风旺季,一旦机组坏掉也无法立即修复,有可能会使风机闲置,无法达到百分百的发电效益。2. 太阳能发电上,台湾地形以山地为主,占土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大规模的应用光伏也有困难。而在稻田地上铺太阳能板更是本末倒置的事情。3. 在新能源问题的效仿者上,我们可以看到德国的新能源技术。学者对德国的 " 光伏 + 储能 + 大电网 " 的模式进行过评估,电价是 0.28 欧元每千瓦时,折合人民币约 2.2 元,折合新台币约 10 元。比台湾现有电价还要高几倍,说好的电价不能涨不然就下台呢?更别说德国还有法国能输电过来,就连遭受福岛核灾的日本也重新启动核能了。4. 更别说,各种发电方式都会受到民众的反对:火力——空气污染!风力——太吵了!太阳能——侵占农地!水力——破坏生态!用爱——爱不够啊!而本次大停电事件,蔡英文在脸书上说:" 绿能分散式发电,政府决心更加坚定 "。这种根本就是自相矛盾的话:如果真的要分散式发电,避免一个机组坏了导致整个电网出问题,那么大潭电厂又作何解释?为何要在 2018 年建成以达到取代核四,成为全台最大电厂?这不就是因为新建电厂的不确定性太高(地方阻力、环评审查),所以只能往扩厂和更新机组的方向提高火力发电能力吗?事实上,正是因为在其他地方建立发电厂会遭受过多的阻力,才把新的发电机组放置在大潭核电厂中,以至于其成为最大的核电厂。跟所谓的分散式发电,简直是南辕北辙。台湾的悲哀,非专业人士也能主导能源议题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能源问题这种重大议题本来就是应该由专业人士来主导。但是台湾人迷信 " 民主万能 ":一个重大议题必然会有充分、足够的理性讨论,虽然不可能让所有人都能理解,但终究会形成一定的共识,说是越辩越明也可以,而且即使错了,选举制度也能保证有效纠错。大家过于相信选票的力量,认为如果这个人选得不好,下次就用选票教训他 / 她,让他 / 她下台。这个理论在现实中却事与愿违。因为它假设每一个人都是 " 理性人 ",能够在工作生活、上有老下有小的现实生活中还能去看一篇篇的专业论文来做决定。核四做为台湾能源走向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从提出(1978 年)到正式动工(1999 年)再到封存(2015 年),这都多少年头在里面了?够持久,够充分了吧?我们都不避讳地说,核四的议题有许多政治因素参与其中,但是,做为一个民主政体,全民参与各方论战了几十年,最后打出了个全民皆输的结果。更别说陈水扁、马英九、蔡英文这些地区领导人,每一个上台之前谁不是万众欢呼,到执政之后遭到全民唾骂?选票又教训得了谁?马英九做得也不是有多好,但起码当时说了废掉核四要么涨电价要么电不够用,还列了公式出来说明结果。结果呢?全民表示:不行,不行,我不听!核电一定要废除。电价不能涨!你敢涨你就给我下台。于是乎,蔡英文为代表的民进党主导了台湾的能源政策走向,为了选票满足民众的所有不合理要求:停核电,不涨价,绿能非核家园。为了反对马英九,连当年支持核能的蔡英文也能走上街头,跟着大家一起反核电,一起呼喊 "2025 建设非核家园 " 的口号。同时答应电费不会涨,执政后绝对不会缺电。于是核能电厂一个个封存的封存,准备除役的除役。为了保证不限电,连公务员关空调都搞出来了,向全民买电了,电价还不能涨,新能源又由于技术和政策等各方面原因无法提升发电量,用电缺口却在一步步扩大,将现有的备转容量用到警戒线之下,踩着钢丝过日子,紧急新增发电机又仓促上马,最终能源崩溃。这就是万般讨好民粹的结果,而全台上下民众与政客却乐此不彼,停不下来。这便是 " 民粹政治 ":民众的意愿是决策最高准绳。这种政治的决策主要体现的是一种 " 程序合法性 ":经过了大家都认可的程序(多数票决)实现的决策,自然得到大家的尊重。因为民主决策,所以每个人的地位都是平等的,那么结果采用多数票决就能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因此民粹政治总是以投票形式,尤其是全民公决为体现。注意,不要混淆民主与民粹,民主并非一种表现形式,不是一人一票就是民主。但是这样一来也带来了民粹主义的核心问题:决策的不专业,或者说是决策的盲目性。术业有专攻,专业对口的人总是少数的,然而大多数人都要面对许许多多的公众议题。民众对于问题的决策,有可能是出于与问题毫无关联的个人喜好。比方说,英国脱欧的投票,不少年轻人根本不知道脱欧意味着什么,仅仅是觉得好玩或者从众。但是,更可能的,则是通过和问题相关的一些见闻进行的决策。而这些道听途说的见闻,可能是对的,也有可能是错误的。比如当初 PX 化工厂是不是该建在本地,很多民众在抗议时,其实对 PX 毒性的了解都是错误的。由于民众对特定问题不具备专业性,导致大多数的依据都是道听途说,同时专业性文档过于复杂艰涩,所以媒体舆论对民众决策结果有着极其强大的影响力。一旦媒体舆论在特定利益集团的要求之下,释放出错误的观念出来,民众就会成为利益集团的打手,为利益集团的利益而不自觉做出决策。放到台湾来看,则是政论节目上,一个个名嘴比专家学者更能肯定或者否定某个议题,引导观众的选择。而社会上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如明星们,则发挥着自己的影响力在不专业的事情上指手画脚,引导群众的舆论走向。专家学者则因为专业理论过于晦涩难懂而被群众弃置一边,群众反而去相信所谓的 " 懒人包 " 来了解专业议题。所以年轻的台湾人才会在民进党的利用之下,通过所谓的懒人包就轻松地把马英九的服贸政策给完全挡了下来,并顺利当选。也才会有所谓的各大艺人纷纷上演 " 我是人,我反核 " 的戏码,最终将折腾了几十年的核四彻底封死。而政客为了选票而不假思索就答应民众的所有请求,由民众来主导能源的议题而不是专业人士。这样的民粹政治,能不反噬吗?台湾岛上弥漫着 " 爱台湾 " 的口号,一个个都深爱着台湾,可是却把台湾的能源问题越搞越遭。爱够吗?可是它发不了电,更点亮不了台湾。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 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相关标签:
原网页已经由 ZAKER 转码排版
头条新闻6小时前
头条新闻2小时前
国内新闻6小时前
头条新闻3小时前
头条新闻2小时前
头条新闻1小时前
国内新闻5小时前
头条新闻23小时前
国内新闻6小时前
头条新闻3小时前
国内新闻5小时前
国际在线32分钟前
河北长城网53分钟前
国际在线32分钟前
环球网18分钟前您所在的位置: >
▲民进党曾一度带头“反核”,如今上台却主张重启核电,态度反复令人瞠目结舌(网络图)
据台湾“中央社”6月6日报道 台湾当局拟重新启动核一厂1号机引发争议,民进党籍民代邱议莹今天在立法机构也表示反对。她强调,身为民进党党员都为此觉得丢脸。民进党籍民代管碧玲也批评执政团队决策程序没上轨道。
台当局行政机构负责人林全5日说,考量到电力,核一若安全可启动,在不延役情况下,朝重新启动思考。此事今天在台湾立法机构引发讨论。
民进党籍民代邱议莹率先表达反对核一厂1号机重新启动。她对民进党当局上任不到1个月却说要重启核一厂1号机表达遗憾,并激动地说她身为民进党党员都觉得丢脸。
另一名民进党籍民代管碧玲质疑,核一厂1号机是否要重新启动,与安全不安全没有直接关系。她认为安全只不过是必要条件,但不应该成为充分条件。管碧玲强调,当局还未确定核一厂1号机是否安全无虞,就考量要让核一厂1号机复电,她批评执政团队决策程序到现在还没有上轨道、决策对外发布程序完全逆向。
至于核一厂1号机重启的前提,管碧玲认为,除非面临限电与让核一厂1号机复电2选1时才需要考虑,否则若未面临2选1选择时,即使安全都不应该让核一厂1号机复电。
[ 06-06][ 06-06][ 06-06][ 06-06][ 05-31][ 05-27][ 05-10]|
【字号 大 中 小】
大学城酷图
福建今日重点
国际国内热点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
举报邮箱: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7
国新办发函[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白)010-(夜)台湾放弃核电后如何做到不缺电、不涨价?
(原标题:台湾放弃核电后如何做到不缺电、不涨价?当真要靠爱发电?)
澎湃新闻记者 杨漾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及民意代表选举结果出炉后,一系列严峻的能源问题摆在了台湾面前:真的要放弃核电了吗?台湾能够放弃核电吗?曾主导“废核大游行”、高喊“核电归零”的蔡英文,在5月20日就任后将不得不思考台湾能源未来:去核之后,既要确保经济发展又要维护能源安全,游走在缺电边缘的台湾电力行业可选项并不多。台湾地区的核电建设始于上世纪70年代,现有的三个核电厂共有六台机组,装机容量514.4万千瓦,占台湾总装机容量的12.61%。其中,核一厂、核二厂采用沸水堆,核三厂采用压水堆,三座在运核电厂都将在2025年前服役期满。负责发输配电综合电力业务的台湾电力公司(下称台电)最早于1978年首次提议建设第四座核电厂,1980年台湾当局正式提出核四建设提案,行政院批准位于台湾北部沿海的新北县贡寮乡作为核四厂址。但该项目自诞生之日起便几经起伏停建风波不断,“反核”浪潮下,台湾当局于去年作出“核四封存停工”的决定。早在2002年,实现“非核家园”就被写入时年颁布的台湾《环境基本法》,其中第二十三条明确规定“政府应订定计划,逐步达成非核家园目标;并应加强核能安全管制、辐射防护、放射性物料管理及环境辐射侦测,确保民众生活避免辐射危害。”“非核家园”由此被上升至法律层面。去核决心已定,朝野两党的关键分歧在于非核的时间节点上。2005年民进党提出“非核家园推动法”草案,首次提出明确的时间节点,将核三厂2号机组的设计寿命到期年限2025年作为达成非核家园的时间节点,但在国民党立法委员的反对下未能通过立法。此后民进党多次强调2025非核家园目标,并借核电议题向国民党政府施压。相比之下,国民党执政期间提出的能源政策更为务实。迫于外界压力,国民党政府提出“确保核安,稳健减核,打造绿能低碳环境,逐步迈向非核家园”的能源发展愿景,核一、核二、核三发电厂到期后不再延寿运行,核四厂正常商运至退役后,实现“非核家园”的目标。自诞生之日起便几经起伏停建风波不断的核四项目自2018年起台湾可能面临全面缺电由于台湾从地理环境上看地处孤岛,且岛内资源极其匮乏,能源对外依存度高达98%,极易受国际能源格局变化影响。三座在役核电厂的诞生,恰是源于上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对台湾经济发展造成的严重影响,敲响了能源安全的警钟。应该说,价格低廉且供应稳定的核电多年来为台湾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从能源结构上看,核电是台湾第三大电力来源。2014年台湾总装机容量为4079万千瓦,装机比重位居前三的分别是气电、煤电和核电,占比分别为37.38%、26.23%、12.61%;总发电量为2600亿千瓦时,其中火电(包括燃煤、燃油、天然气等)占比78%,核电16.3%,水电2.9%,可再生能源2.1%。也就是说,在2014年总发电量中核电贡献了高达423亿度电力。放弃核电后造成的电力缺口,从社会、环境及经济成本等角度综合考虑,何种能源形式能担此重任?如果没有切尔诺贝利与福岛两起核事故的影响,核四厂或许不会落得如今这般命途多舛。加上政治因素催化,多年来台湾民众的“反核”声浪日益高涨。2015年7月,兴建过程争议不断的核四厂在未投入商业运转便正式封存。封存期三年内,须支付高达34亿新台币(1人民币元=5.1071新台币)的维护费用。台电表示,将使设备维持最佳状态,等待机会让“公投”决定“核四”是否启封。尽管核四存废尚未盖棺定论,但其存亡与台湾能源未来休戚相关。台湾当局经济部门此前指出,根据台湾整体电力供给及需求的综合分析推估,在“核四”封存,现有三座核电厂都依照非核家园方案规定的节点陆续退役,且规划中新增的燃煤及天然气发电机组如期完工加入发电、老旧机组都如期退役的状况下,以目前台湾正常用电需求,用电增长率2%来推算,自2018年起,台湾社会就会面临全面缺电风险。能源危机正隐隐浮现。根据台湾经济部能源局的预估,核四封存再加上核一、核二、核三陆续除役,2018年台湾将面临缺电风险。若遇到延宕、抗议等导致其他新发电机组无法如期运转,最快在2016年就会出现超高缺电危机。公开资料显示,台电公司原估计2014年备用容量率16.3%,但实际值仅14.7%,若考虑此情况下修未来预估值,2016年备用容量率仅为8.9%,恐有缺电风险。若台当局未积极推动智慧节电及发展再生能源,备用容量率还将继续下跌。备用容量率则是衡量电力系统供电的重要指标,备用容量率越高,电力系统越稳定。根据台湾以往的经验,当备用容量率低于10%时,就可能有缺电风险,低于7.4%时,则限电几乎无法避免。年间,台湾电力备用容量率皆在7.4%以下,总计限电次数高达43次,其中1994年更高达16次。如今燃煤发电已成众矢之的,新建燃煤电厂同样会受到民意反弹。天然气发电固然清洁高效,但却是一种相对昂贵的清洁能源,且易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若以气代核,首先需要确保足够的基础和稳定的天然气进口,其次,发电设施也受地形影响,台湾不见得有足够、合适的场地。成本、场地,都是摆在天然气发电面前的大问题。全面弃核后高达400多亿度用电缺口,寄希望于用新能源去填补也不现实。风力、光伏不能稳定供电、利用率低且成本并不低,在储能技术尚未大规模突破之前难当此大任。风力发电机组年利用率只有28%—38%,当年9月至次年4月是台湾的盛风期,发电效率很高,而台湾用电高峰却是每年的6月至9月,两者“完美错过”。除发电不稳定和利用率低等缺陷之外,无论是光伏发电还是陆上风电都需要考虑地形因素,台湾地形以山地为主,约占土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十分有限。没有核电,不涨价只是一张空头支票核电不是简单的是非题,还意味着高昂的经济代价。所谓的废核后不缺电、不涨价,只会是一张空头支票。有统计显示,若完全以气代核,未来台湾电价将比现在高出4成;若改用离岸风力发电,则涨5成以上。这还仅是单纯预估电价,电价上涨势必带动其他物价上涨。此外,停工复建、工期拖延、合同纠纷等原因导致核四项目预算不断攀升,从2004年起先后四次增加预算。截至2014年底,包括停建期间所产生的费用,台电在核四上面的投入已达2838亿新台币。台电曾表示,若最后确定核四不商转,2838亿新台币的财务窟窿除非“政府”拿钱补洞,否则将摊提到电费上由全民埋单。
台湾电价(3台币/度)长期维持在全球范围内倒数的水平,涨价显然并不为已习惯低电价的用户所接受。据媒体报道,台湾TVBS在2013年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79%的民众认为电价不应该调涨。2014年《天下杂志》的民调显示,58.7%的民众赞成停建核四,但是在赞成停建核四的调查者中,有50.3%的人不愿意电价上涨。不仅如此,因为核四停建,台电累计亏损恐突破5000亿新台币,形同破产。台湾固然可以坚持全面废核,但势必会走上福岛核事故之后日本的老路,即面临购买替代能源费用大增、减碳目标无法达成、电费高涨不利商业竞争力等挑战。某种意义上而言,德国弃核只是迫使其从邻国进口更多核电,对于四面环海的台湾来说这无可复制。另一方面,转向可再生能源的德国还为风电和太阳能发电付出了沉重的经济代价。仅2014年,德国对风电、光伏的补贴支出就需要约300亿欧元,如此高昂的补贴资金由消费者来承担。
本文来源:澎湃新闻网
责任编辑:李德雄_NT2021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把你最喜欢的栏目添加到这里来哦
废除核能、不缺电、不涨价,蔡英文的能源政策是在骗选票吗?
中国台湾网
10:32 来源:澎湃新闻
日,台湾,废核行动联盟号召民众上街高喊口号展示废核决心。东方IC 资料国民党2016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参选人朱立伦11日表示,蔡英文保证非核、不缺电、不涨电价,他认为不可能。如果这样,可能要请蔡英文当世界的老师。台积电、台达电等大型半导体企业近日来同样对未来能源电力供应表示担忧,台达电董事长郑崇华甚至直言,“不投票给电价不涨的候选人”。承诺废除核能、不会缺电、不涨电价,听起来的确很美,但在台湾能源供应日益紧缺的情况下,如何实现这三个宏愿才是真正的问题。蔡英文今天在脸书网(Facebook)上如此解答:“蔡英文的永续能源政策”三大策略,包括落实电源开发、提升能源效率和发展再生能源,盼让台湾摆脱核灾风险,降低对进口能源依赖。这是民进党前段时间提出的电力供应“4项具体措施”的延续。民进党在“措施”中声称,10年内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500亿度。这样的政策在民众眼中当然极具蛊惑性,但在能源专家看来无疑是个笑话。台“经济部”非常客气的回应了“500亿目标”:再生能源目前仍面临土地取得及环保抗争等难解问题,推动必须务实,不宜过度浪漫。蔡英文此前参加反核静坐。东方IC 资料“经济部能源局”指出,台湾再生能源发展目标为2030年达1万7250MW(百万瓦),发电量约400亿度,已是高难度挑战。如要达成亿度,将较目前规划多出100亿度,并且提早5年达成,必定困难重重。由于水力、生质能及陆域发电已渐趋饱和,未来再生能源增加主要来源仅限太阳光电及离岸风力发电。不过,太阳光电设置须面临广大土地取得及馈线容量等问题,增加100亿度发电需面积约120平方公里,大约是台北市面积的45%;且目前陆域风力因低频噪音、光影闪烁等问题易招致民众抗争,例如彰化、三芝、苑里等地区民众反对风力发电机设置。另外,环保团体关切风力发电造成鸟击或影响水鸟迁徙、栖息与觅食等问题,陆域再行大幅增加并不可能。简单来说,一句话,不可能。再生能源不给力,台湾2300万人用电怎么办,能不能“废核”?马英九说,目前核能占发电量16%,最大问题是再生能源例如风力、太阳能,利用率不高,风力发电利用率28%,一天只有7小时,发电日集中在冬季,非用电量最高的夏季;太阳能利用率14%,一天平均运转3.5小时,无法运转时,还是要靠由火力发电或核能提供的稳定、效率高的基载电力。不管未来多努力发展出多少的再生能源,因为供应是间歇性的,非连续性,不供应的时候还是要靠包括用火力、煤、天然气、核能所提供的基载电力。台湾是独立电网,98%能源仰赖进口,制订能源政策时,无法奢侈的放弃某个特定能源,因此要找最适当的能源组合。简单来说,如果立即废核台湾的电力根本不够用。台湾地小人稠,无论是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再生能源发电都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核能未必是台湾能源的唯一选项,却是眼下的必要选择。此时提出的“永续能源”就像“永动机”一样虚妄且可笑。蔡英文不会“浪漫”到连这样的现实都无法理解,她只是忍不住借汹涌的“废核”浪潮,再狠狠地骗上一把。假如她真的赢了选举,核能将依然照常运转,只不过到了那时核能就会被描述为全台湾最安全的能源。这大概就是政治人物的“浪漫”了。
责任编辑:李跃群澎湃新闻报料:9 &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澎湃,澎湃新闻,蔡英文,朱立伦,台湾地方选举,无核化,靠爱发电,拼闪电,国民党,民进党
评论(232)
澎湃新闻APP下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核电标杆电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