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小题怎么选择?并把错误一项改正过来

一,三七年侵华时没有实行总动员,投入军队太少,很多战役只能打成击溃战,而不能打成在歼灭战。李宗仁也在回忆录中也说日本开战之初太小气,投入兵力不足,后来陆续增兵,成了添油战术,国军反而越战越强。设想如果三七年就投入至少一百万军队,中国可就惨了。到与美国开战前四年半时间,时间是充足的,英美苏是无所作为的,日本不能迅速吃掉中国,后面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就来了。
  二,偷袭珍珠港南云不知哪根筋搭错了,拒绝了山口多闻的建议取消了第三波攻击,没有攻击美军的油库和船坞,也没有派飞机搜索美军航母,错过了一锤定音的历史性良机,如果采纳了山口多闻的建议,美太平洋舰队就没有翻身之日了!
  第三个错误是个技术问题,也是天意。日本从九一八事变起到太平洋战争爆发,盘踞东北十年居然没有发现大庆胜利油田,这也是日本的理论落后,技术有限,而二战结束不到十年时间,中国在李四光的正确理论指导下找到了石油,成了中国腾飞的基础,估计日本知道了后都气得吐血了,如果当年日本在东北找到了石油,太平洋战争也就不会发生了,日本这盘棋就走活了。真是天佑中华。
日本在二战中将从明治维新开始后几十年卧薪尝胆而积存的国本输得精光,既有技术原因,也有临场发挥的原因,也高估了自己,低估了对手,也是天意。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第一条还像那么回事
三点就有点勉强了
  你丫就一原始社会的产物,
  1937年77事变不过是一个擦枪走火的小事,日本军部原以为就可以逼KMT政权承认‘满洲国’,结果KMT政权只能默认不能确认,结果就打了8年。东北大庆油田在十七世纪康熙时代就开始土法采油,日本在三十年代钻探过,但是没有钻深(相差不足百米)结果认为没有石油可以大规模开采而作罢。和洋乞关系是不打是饿死,打是给打死。
  事实上,日本即使全面占领了中国,也不会改写二战失败的历史。    最多就是蒋介石到海外搞一个自由中华民国的流亡政府。
  第一条还算靠谱,但您应该考虑日本的政治,战略分析上确实应该如此,但日本内阁,军部在对华问题上从来都不是统一的,全面战争的思想也是逐步形成的。所以您所说的情况不会发生的,连918都是下层军官发动的,日本直到很多年后才绝对全面对华开战……  第二条基本不靠谱,首先美国航母根本不可能被搜索到,完全不在军港内,第二,就算搜索到也无济于事,美帝的工业力十倍于日本,资源50倍于日本,只要全国总动员,开启战争状态,一年即可暴10艘航空母舰,一年可以再造一只太平洋舰队,一年可以爆10万架飞机(当然,飞行员不能这么量产)日美开战就是个战略性错误,战略性错误绝对无法用战术性胜利来弥补的……美国的工业力实在是过于强大  第三点,日本的石化工业水平有限,就算找到也很难开采提炼。而且离苏联过近,安全没有保障,欧洲战场一旦结束,苏联肯定介入亚洲……胜负没有悬念  我个人认为,日本一旦全面侵华,就不可能全身而退了,日本在中最好的战略选择是紧守东北,消化朝鲜和东北,使之日本化,绝对不能对中国扩大战争(遑论对美苏开战),就能将日本的利益最大化。这是那种战略形势下的人最好选择。
  1、小日本事先根本没有吃下中国的全盘计划。是国民党的不堪一击才逐步增大了小日本的胃口。  2、被中国战场的胜利冲昏了头,以为自己真天下无敌了,老美也是蒋光头那样的纸老虎,教训一下就老老实实了。小日本就可以顺利实现大东亚共荣圈美梦  3、小日本的精力在其他方面,不在找油。并且当时的勘探水准也不行。    
  纳粹德国也一样,都是英帝为首的放纵绥靖和利益划分助长了其野心和胃口。如果一开始就义正言辞和全力抗击,就不会演变成那么大规模的世界大战了    二战一开始几个大国之间并不存在什么正义方和非正方方,都是利益之争罢了。只是在被侵略地的百姓利益受到严重损害开始反击时候才存在正义和非正义。
  利令智昏
  1,一次性投入越多,占领越多土地,需要的后勤人员越多,需要镇压和安抚的面越广,鬼子的现有人员实在不够,君不见台湾鬼子辛辛苦苦经营50年才得小成果而已,还要那么多人看着。2,美国的国力决定了他的实力,而不是你所说的炸几个油库,烧几个航母就可以所摧毁的。3大庆发现又怎样?现挖现用吗?以为敌对势力是傻的啊,俄美中随便骚扰下也没那么敢大摇大摆开发啊?兰州烧饼。红警思路呢,打几架航母,多占点矿就天下无敌
  日本应该最好将已经占领的朝鲜,东北及台湾经营好,是利益最大化.而且和德国结盟就是短视的表现.如果日本修好和美国的关系,其在战后会何等辉煌?
  最近在看新三国,觉得其实细节描述还是蛮仔细的,演员也都蛮认真的。毕竟是电视剧,不是纪录片。为什么大家都说新三国不好嘞?   /    漆艺梳,檀木梳,小叶紫檀手串。谢谢你来看我的东西。
  关于第三条有个意见:当时欧美都在中国到处标了无油,而日本日本相信了他们的标识,结果是:标了无油的地方都有油。
  老蒋要是是搞个流亡政府
那么战后就热闹了
  贪心不足蛇吞象罢了,再怎么给他机会,他真的吞得下?作为亚洲地区永恒的主人,只要中国自己没有深二,谁敢动一动?
  虎踞关内是稳棋,如上面有网友提到的,日本本土朝鲜半岛,加上东北,太平洋这样大的区域,对和民族也经够了,中国这边,宋王朝没有统冶过东北,明王朝对东北影响也不大了,清政府虽起源于东北,统冶了中国近300年,但是一直与汉民族有严重的民族隔阂,日本人占据了东北,汉民族不见得会以死拼血收复。  事实上日本人占领东北,几乎没有费力气,讽刺的是东北在日本的统冶下,工业化程度超过了国内任何其它地方。  如果这种格局一直存在这今天,也许对东北并不是个坏事,对全国无益。
  胜利油田在东北?
  盘踞东北十年居然没有发现大庆胜利油田,    ==============  胜利油田在山东东营好不好!
  动感地带 运动之家,是专业运动鞋网络销售之家;本店已入消保;全场产品正品品质,7天包退换;主营品牌:李宁、安踏、阿迪、耐克、匡威、彪马、新百伦等十多个品牌的运动鞋/运动服,质优价廉,欢迎选购!    一、全场满300元包快递    二、正品品质,7天无理由退换    三、品种全,发货迅速    网址:/    旺旺:happy5518  
  不知道我想的对不对,要是一开始小日本就投入大量兵力来个灭国的架势,我想老蒋也没大有心思琢磨内战了吧,那个时候的政府虽然腐败但也是有很多能人的,国际巨头也不能容忍中国彻底沦陷吧,放个老蒋在这拉锯牵制小日本的兵力,对他们只有好处没坏处,彻底失败就不一样了。  感觉就算是小鬼子彻底摧毁了美国海军,美国的战争潜力也不是他们能比的,美国军舰还是得越打越多
  马后炮
!        除了第一点的战略失误是日本人建立在一定的事实基础上且自身需要又具有可行性的战略行为(主要目标是防苏)。    其它几点对整个战局没有太大的影响,顶多延缓战败的时间。因为日本人的对手太强大,特别是工业。
  人家小日本压根就没想侵略中国,卢沟桥事变到底是谁先放枪的,失踪的日本士兵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些悬念恐怕只能封存在历史的档案中了。
  什么叫压根就没想侵略中国?他的军队已经在中国国土上了,侵略已经是事实,还没想?  到底是谁先放枪的?假如是中国方面先开枪的,我在自己国土上开枪碍着你什么了
  如果假设成立,我们现在看来是日本领土的一部分。  網吧廁所里做愛被偷拍  http://www./tupian/cesuo.php?tupian.jpg
  人家小日本压根就没想侵略中国    ==================================    
这样的说法有问题 !
  对于错误1,倭国当时并没想全面占领中国,而是沿用蚕食的模式,想一步步进逼。没想到老蒋来了个全面抗战,倭国一步被动,步步被动。不得不在自身力量并不足够的情况下全面投入,陷入泥坑。  对于错误2,战术错误。航母是找不到的,不在攻击范围内,但没有攻击油库是绝大的错误。不过,即使没有犯这个错,倭国还是失败,只是给老美多放点血而已。  对于错误3,当时倭国的技术不够,据说大庆油田钻井需要约1500米,而倭国技术无法达到。而且大庆的油品质不高,直接到南洋抢油对倭国更合适。  建议楼主仔细看看《浩瀚的大洋是赌场》,文中写得很好,跟帖中也有不少好的评论。
  lz的这三条基本都不大靠谱  1,不管是37年还是31年本质都是下层军官的暴走行为,上面根本就是事先不知情,让这些少壮派忽悠来本部人马就够难为他们的了,要是能拉来百万帝国陆军那就是神仙下凡了。。。其实鬼子的二战进程基本就是军队暴走政府擦屁股,军队内部,陆军暴走海军擦屁股  2,南云的决断也不能算错,因为毕竟那时他已经知道了美国原先开赴欧洲的太平洋舰队一部调头向他杀来了,这个时侯在起飞作战飞机去轰炸珍珠港的船坞和油库就要冒被全歼的风险,毕竟没有飞机护航的航母就是个目标巨大的靶子。而鬼子的海军大战略就是要在日本海附近跟米帝玩舰队总决战,在此之前不能冒损失任何一艘船的风险,毕竟鬼子的工业水平差米帝太远,沉了一艘补不回来呀  3,原油,石油和汽油之间的转换可是要有很多工序的,就算当时发现大庆了,东北也没有适合的加工炼油厂,毕竟鬼子占领那里一开始就是像农业基地粮食产区发展的,等她们建起炼油厂,黄花菜都凉了。这其实也是鬼子不惜跟英国米帝翻脸也要抢南洋的原因,那里不仅有资源还有能把资源即时化为工业产品的加工厂呀
  第一点有道理  第二点
日本人当初就不该那么早触动山姆大叔的  
把德国人害死了
  补充一点  1、日军的后勤体系无法支撑比历史上更大规模的对华用兵。  2、油库和船坞不是那麽容易被破坏的,特别是船坞,修船厂,南云没有足够的炸弹。  3、橡胶等等战略物资也是日本攻打南洋的重要原因。
  没有如果!都是综合的结果,多种力量的结果,否则中国早就强大人民早就幸福了!
  日本当时主要忽略了国际形势,任何一个西方国家都不会允许东方国家强大的,他们绝不会让日本独占中国,日本只要占领中国一百年,那中国也将成为日本的一部分(满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那时日本将十分强大,这种局面西方列强是不愿看到的
   贪心不足蛇吞象罢了,再怎么给他机会,他真的吞得下?作为亚洲地区永恒的主人,只要中国自己没有深二,谁敢动一动?  ------------------  这才是无知
  补充一点    1、日军的后勤体系无法支撑比历史上更大规模的对华用兵。    2、油库和船坞不是那麽容易被破坏的,特别是船坞,修船厂,南云没有足够的炸弹。    3、橡胶等等战略物资也是日本攻打南洋的重要原因  ---------------------  
后来的太平洋战争日本投入的上百万军队是怎么回事
即使被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拖住
日本还是有能力发动湘桂豫会战
那就证明小日本一开始就对大东亚战争没怎么上心
  李宗仁:八年抗战敌我优劣之检讨    (猴猴多嘴一句:抗战爆发66年之际,对于沉浸在“太平盛世”梦幻里的我们来说,读读李宗仁先生在抗战胜利后的一番反思,也许比较有意义吧)          八年抗战敌我优劣之检讨          作者:李宗仁          一          民国三十四年〔一九四五年〕八月十日下午,各报忽然发出号外,日本已宣布无条件投降。全国顿时鼎沸,八年抗战至此已胜利结束,全国人民的喜悦,史无前例。汉中城乡此时也欢声震天,爆竹震耳欲聋。全城军民举行联合大游行,各机关、团体纷纷派代表前来行营道贺。各人心目中无不充满胜利还乡、前程似锦的美梦。但是我本人此时反觉落落寡欢,颇使踵门道贺的人感觉诧异。.cn          其实此种心情一般人亦不难体会。因为象我这样身负国家重任,前后统兵逾百万人的高级将领,在胜利的爆竹声中,回顾前瞻,难免百感猬集。古人说:“一将功成万骨枯”,抗战八年,全国死难军民何止数千万,即在五战区内,牺牲亦不下数百万人。我们试一念及因抗战而招致家破人亡的同胞,以及为国族生存而在战场上慷慨捐躯的袍泽,他们所遗留的寡妇孤儿,如今皆嗷嗷待哺。与念及此,能不凄恻。          况且,抗战虽告胜利,前途荆棘正多,而中央当国者又私心自用,宵小横行。眼见内政、外交危机接踵而至,我人身当其冲,又将何以自处。凡斯种种思想皆与胜利一时俱来,构成极复杂的心境。.cn          然今日回思,当时心情的悒郁,实非一时神经过敏,嗣后国事的发展,均在当时逆料之中。固知天下事的形成,皆非偶然。日人处心积虑要侵略中国,经营数十年,卒至一败涂地,蒙千年来未有的奇耻大辱,实罪有应得,自贻伊戚。          至于我国革命数十年,最后竟招致强邻入侵。抗战八年,幸获胜利,然不数年,大陆鼎沸,政权易手。此种事势的形成,初非一朝一夕的错误有以致之,实在也是积弊太久,病入膏肓的必然现象。所以本章拟对八年抗战中敌我的得失,作一公平的检讨。.cn          今先从敌人说起:          日本侵华战争的基本错误便是“企图征服中国”,本身便是一个不可补救的错误。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侵华一直是它的基本国策。此种国策的奠定,可能有两种因素:          一是受西方帝国主义的影响。日本目击西方列强由于侵略弱小民族而致富强,所以它要踵起效尤。          二是日本对中国的错觉。          日本人一向把中国看成一个无可救药的古老国家,他们认为中国传统是重文轻武,是教育落后,统治者用愚民政策,以愚黔首,以致长期贫弱,不可与西化了的日本抗衡;再者,中国被国内的少数民族征服已不止一次,往者有蒙古,近者有满洲。满、蒙二族尚且统治中国,况日本乎?!殊不知日本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时至二十世纪中叶,全球所有被压迫民族独立图存的风气已如火如荼。西方帝国主义且已日益式微,继起的日本焉能后来居上?.cn          所以日本开明之士说,日本侵略中国,无异吞下一颗定时炸弹。再者,日本认为中国是古老文化,不堪一击,殊不知日本的文化正是从中国传去的,最近才受西风东渐的影响而从事维新。中国也正以同样方式接受西方文化,民族意识逐日提高。不过中国幅员广大,人口众多,改革起来没有日本那样迅速有效罢了。恶可视为无反抗能力,而必定被人征服?          日本既以侵华为国策,田中义一并认为征服中国为征服世界的阶梯。但是日本究系岛国,民族眼光短视,胸襟狭隘,政治、军事领袖皆有志大才疏之弊,徒有成吉思汗的野心,而无成吉思汗的才能和魄力。因而他们侵华的方式,是蚕食而不是鲸吞。既已作了侵略者,又没勇气承认对华战事为“侵略”,却硬说是“事变”,而且这些“事变”的制造,又是毫无计划的盲目行动。例如沈阳“事变”是土肥原、板垣等少数中下级军官搞起来的。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事前竟不知其事。事后关东军司令部和日本政府只有追随少壮派军人之后,为其越轨行为作辩护。此实非文明国家应有的现象,然日人行之,不以为怪。.cn          侵华战事既已发动,而日本人又没有气魄来大举称兵。等到中国民愤达到最高潮,以致卢沟桥“事变”无法收场,大规模用兵势在不免之时,日本又不愿倾全国之师来犯。只是在华北、华东用少数兵力与中国作战,到兵力不敷时,才逐次增兵,深入作战。这种“逐次增兵法”便犯了兵家大忌。中国地广人密,日军一个师团、一个师团地开入中国,正如把酱油滴入水中,直至把一瓶酱油滴完,为水吸收于无形而后已。日本人便是这样一滴滴地,滴进了六、七十个师团在中国大陆,但是还是泥腿深陷,坐以待毙。.cn          所以日本既处心积虑要征服中国,就应乘欧洲多事之秋,一举把中国吞下。日本平时国防军有二十个师团,稍一动员便可递增至四、五十个师团。如果卢沟桥战事发动前夕,日本便动员全国,首批派遣三十个师团同时分途进犯。用闪电战方式,主力由平汉、津浦两路南下,另以一路出西北,实行战略上大迂回,占领兰州,一举切断中、苏的交通,并与沿陇海铁路西进的部队相呼应,夹攻陕西,占领西安,得陇望蜀,威胁成都。同时利用海道运输的便利,向长江、珠江两流域西进攻击,与其南下的主力军相呼应,使西南各省军队不能调至长江流域作战,则占领淞沪、南京、武汉、长沙等战略要地,即无异探囊取物。然后右路越秦岭占成都;中路上宜昌,穿三峡,入夔门,占重庆,左路经广西,向都匀,入贵阳。一举而占领中国各重要都市,将我方野战军主力摧毁,将零星游击队赶入山区,支解我们整体抵抗的局面,陷全国于瘫痪状态,并非难事。到那时,我政府只有俯首听命。.cn          等到大势已去,纵使我们的极端主战派也只好钳口结舌。则以蒋、汪为首的反战派和三日亡国论者自将振振有词,率全国人民屈服于暴力之下了。然后,一俟德、意向外侵略,欧战发展到顶点时,日本即可挟中国的人力物力,向亚洲防卫力量薄弱的地区,进行狂风掳掠性的战争,则南进北进,均可游刃有余。如此,二次大战结束的面貌,恐将完全两样了。          日本的基本政略既已铸成大错,而其小规模局部战略运用错误亦复如出一辙。卢沟桥事变后彼方乘我政府的不备,不宣而战,瞬息即击破我华北的驻军。如果乘胜跟踪穷追,使我政府无喘息的余暇,占领东西交通动脉的陇海路,进迫武汉、南京,截断长江运输,则京、沪不攻自破。日军有此天与的良机而不取,竟将其主力军投入四面崇山峻岭的山西,以致旷日持久,作茧自缚。虽用尽九牛二虎之力,前锋勉强一度进至黄河北岸,然而南望风陵渡,面对汹汹巨浪,何能飞渡?其后虽把主力军抽出,南下围攻徐州,西进攻占开封,企图席卷豫、皖产粮区域,却又被黄河决堤泛滥所阻。逼不得已,乃转循长江西侵。因两岸地形复杂,进展甚缓。到占领武汉,已成强弩之末,形成僵持的局面。中国历史上元、清两代入关,系由北方南下,以居高临下之势,自可事半而功倍。日本恃有海军的支援,违背传统战略有利条件,改由海道溯江西上作仰攻。兵力又不敷分配,其失败固可预卜。.cn          日本之所以在战争初期不这样做的道理,一则或许由于无深谋远虑的政治家以及气魄雄伟的战略家,他们相信我们不会长期抵抗,南京、武汉失守之后便要投降了。再则是他们本国之内可能亦有掣肘之处,军阀未能随心所欲。关于此点,研究日本问题的专家们当可提出极详尽的答案。但是,日本既然不能放手来侵略,则又何必搞此无结果的侵略呢?以上便是注定日本必败的两项重要因素。          至于日本军队的长处,那也确是说不尽的。日本陆军训练之精,和战斗力之强,可说举世罕有其匹。用兵行阵时,上至将官,下至士卒,俱按战术战斗原则作战,一丝不乱,令敌人不易有隙可乘。日本高级将领之中虽乏出色战略家,但是在基本原则上,绝少发生重大错误。日本将官,一般都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但其作事皆能脚踏实地,一丝不苟,令人生敬生畏。这些都是日本军人的长处。不过如果一个国家的大政方针的出发点已错,则小瑜不足以掩大瑕。何况“兵凶战危”,古有明训,不得已始一用之。日本凭了一点武士道精神,动辄以穷兵黩武相向,终于玩火自焚,岂不是理所当然吗?.cn          二          我方部队亦有若干优点足以一述。          第一,我们是以哀兵作战,为着保家卫国,与入侵强寇火拼。所以抗战初期,士气的悲壮实亘古所未有。语云“一个拼命,万人难当”,何况我们全国奋起,和敌人拼命?再者,在本土之内与深入的外族作战,实具备天时、地利、人和各种条件。同仇敌忾,到处得到人民帮助,随处可以补给,敌人的情形,适得其反。故我军装备虽差,但是在交通不便的乡村,反可利用游击战来困扰敌人,不象敌人的机械化配备,一离开交通线便运用不灵。我军还有一最大优点便是吃苦耐劳,在任何恶劣条件下,都可继续作战。.cn          但是我方除上述少数优点之外,其缺点亦复不少。例如官兵未受严格训练,军纪废弛,战斗力薄弱。因军队伤亡奇重,中央兵役司到处派员抓兵,阖闾骚然。新兵未经训练,即仓卒开赴前线应战,无异驱羊以喂虎口。粮饷待遇既微,致士兵恒苦营养不良,骨瘦如柴。医生、药品均极缺乏,受伤患病官兵境遇之惨,有不忍言者。所以中日战前,日人视中国军队如无物,亦不为无因。          至于中央政府政治、军事措施的乖谬,更是数之不荆若说“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则吾人首先便要自中央政府说起。.cn          老实说,抗战前乃至抗战期中,我们的中央政府实在没有具备任何足以与外族作战的条件。          自北伐完成后,中央政府中,事实上是蒋先生一人当国。          由于他蓄意排除异己,造成由他一人控制的党政军系统,因此引致内战频仍,兵连祸结。中央当局为政既不以德,则中国真正统一便永远不能完成,为应付这一错综复杂的政治局面,蒋先生在中央各部门,及其权力能到达的省份中,全是因人设事。不是用人唯材,励精图治,而是以政府名器作酬庸,来拉拢亲蒋人士。因而在中央能彻底控制的省份中,其行政效率与各项建设,反不若中央政令不能贯彻的各剩桂、粤、晋、川、滇等省曾与中央有过对立或隔阂,姑且不论,即以与中央比较接近的鲁、湘二省为例,亦可见一斑。.cn          山东省主席韩复榘,系在冯玉祥的西北军中行伍出身,仅略识之无,政治观念的落后更不必言。所以韩氏为一省之长,可说是条件不够。再看湖南省主席何键,原为唐生智所部第三十五军军长。为人圆滑,而不能任事,只因湘省介于粤、桂、黔之间,可作缓冲,故得久任主席。此人思想既旧,对政治尤属外行。然韩、何二人皆非中央系统中人,对中央仅作有限度的服从,平时与反抗中央的西南各省,信使往返甚密,凡国内有纷争,他二人的态度均甚模棱。因而中央对湘、鲁两省的省政甚少干涉,以致韩、何二人在抗战前一直做了八年的省主席。韩、何虽非理想的行政人才,但是因省政安定,人事无甚更动,党政军之间颇少磨擦,因而湘、鲁两省的治安亦差强人意,共产党无法生根。省内政治、经济设施,八年以降多有可观。因中国积弱太久,当政者不论贤与不肖,只要给以机会,他们总会为国家、人民作点建设事业。所谓“积跬步可以致千里”,只要有意前进,速度虽慢,犹胜于一曝十寒。.cn          反看对中央政令贯彻最力的豫、鄂、皖、赣等省便不然了。湖北自民国十八年到抗战开始,七年之间竟五易主席〔计有夏斗寅、何成浚、杨永泰、张群、黄绍竑〕。湖北可说是我国各省中先天条件最好的之一,交通辐辏,物产丰饶。这五位省主席中,除夏斗寅外,都可说是当时政坛上第一流的人物,为蒋先生所倚重。但是七年之内,湖北省内可说是贪污成风,建设毫无,军队云集,而红军仍肆意流窜,成为国内最糟省份之一。抗战以前,鄂东、鄂北是武汉两道门户,甚至连一条公路都没有,其他建设也就可想而知了。.cn          至于治安,则更不必说了。鄂东的豫、鄂、皖边区早成为共产党张国焘和徐向前的天下,鄂西则为贺龙、萧克所盘据。滋长茁大,卒成心腹大患,而中央与鄂省当局均束手无策,莫可奈何。          鄂省地方行政的糟乱与贪污的盛行,战前实鲜有其匹。但是这并不是偶然的现象。主要的原因是由于省政的不安定。我国政治迄未走上法治的正轨,因而形成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局面。省政首长一更动,则厅、处长、行政专员、县长全盘更动,甚至事务人员也都彻头彻尾换掉。故一省首长如频频调换,则全省上下公务人员,人人皆存五日京兆之心。一有机会,便大捞一笔,愈速愈妙,以免错过。从政人员志在贪污,则省政便不可复问了。.cn          湖北如此,安徽、江西、河南等省亦莫不如此。抗战前七年之内,安徽六易省主席,政治情况之糟亦与湖北相埒。蒋先生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最大的原因是他不把国事当事做,而把政府职位作酬庸,以市私恩。这样,国家政治岂有不糟之理呢?此外,如张群、何成浚等人,都是蒋先生朝夕咨询的智囊,他们虽当了省主席,却经常不在省府办公,“主席”只是挂名而已。省政由人代拆代行,为代理人的,当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了。所以蒋先生统治下的“中央集权制”,事实上是“包而不办制”。如果他肯放手让地方当局去从事兴革,国家反而容易搞好了。.cn          再者,蒋先生对地方政府的驾驭,一向是采用“分化统治”的方式。故意使一省内的党、政、军互相对立,不时倾轧,以免一省首长的权力太大,不易控制。所以湖北七年内的五个省主席中,虽然有四个是职业军人,但是他们对驻军却无丝毫监督和调动之权。加以中央的剿共政策原来是借共军力量来消灭“杂牌军”。所谓“中央军”的主要任务为监视“杂牌军”,是对付自己人的,不是防御敌人的。因而一旦与共军作战,各军皆避实就虚,保存实力。共产党就乘机茁壮了。.cn          我们试一翻阅地图,便知共产党当年的根据地多在赣、鄂、豫、皖四省,而该四省正是中央权力彻底到达之区。号称共产党老家的湘、粤两省,中共反无法立足,甚至在省当局统治能力最薄弱的山东、四川、贵州、云南等省,中共也无法渗透。孰为为之,孰令致之。我们稍一思考,便不难获得答案。          加以蒋先生为巩固其独裁政权,竟不择手段豢养特务,鱼肉人民。知识分子偶有批评蒋先生的,辄遭迫害。其属下文武官员也每因私怨而被借端枪毙,或因受疑忌而惨遭毒手。其他暴政,罄竹难书。例如暗杀学者杨杏佛,申报主笔史量才,湖北省主席杨永泰,前直鲁督办张宗昌,前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前抗日救国军军长吉鸿昌,外交界元老唐绍仪,“七君子”之一的李公朴,西南联大教授闻一多及前陆军大学副校长杨杰。捕杀第三党领袖邓演达,第十三军军长赖世璜,第十军军长王天培。又如用绑匪手段劫持民社党领袖张君劢,拘禁立法院长胡汉民及广东省主席李济深。逮捕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等爱国“七君子”,及重庆大学教授马寅初等。至于被屠杀的农工群众与青年学生,尤不知凡几。更勾结江浙买办阶级,滥发公债以营利,操纵金融以自肥。结纳邦会和各种黑社会头目,公然贩卖烟土,制造毒品,贻害中外。因之,金融市场悉为官僚资本所垄断,皇亲国戚,权倾中外。上行下效,贪污之风弥漫全国。.cn          中央政府既然如此,则我们对外抗战时政治上的艰难也就可想象了。          三          我国军事上的糟乱也不在政治之下。抗战开始时,全国军队不下数百万人,但是五花八门,杂乱不堪。就历史系统来说,有所谓中央军、东北军、西北军、山西军、粤军、桂军、川军、滇军及其他各省地方军。就训练方面来说,各军训练方法极不一致。就装备来说,中国军队可说是全世界各种武器的陈列所,德、日、俄、意、英、美、法、捷克等一应俱全,国内的汉阳、金陵、巩县、沈阳、太原等兵工厂出品也各不同,故军队的配备,因军而异。.cn          就地域来说,有北方军人,有南方军人,其生活习惯和作战的适应性也各各不同。就征募方式来说,广西是征兵,中央及其他各省是募兵,也有征募并行的。就思想来说,三民主义之外,还有一支信仰马列主义的第八路军。这些军队的性能可说完全不同,战斗力的强弱也极悬殊。          不过在抗战初期,由于民族意识浓厚,和对敌人的极端憎恨,所以数百万人敌忾同仇之心却完全是一致的。大家一致服从中央,全力抗战。中央当局此时如能去其一贯的褊狭心理,大公无私,一视同仁,视各部队的作战能力善予运用,则经过八年的抗战,这数百万人确可熔于一炉,变成一德一心的国家军队,无奈中央当局始终不能开诚相见,无法达成理想。.cn          第一件令人不服的事,便是硬把全国军队分成“中央系”和所谓“杂牌”。在武器、弹药、被服、粮饷各方面,中央军得到无限制的补充,杂牌军则被克扣。前章已说过,如中央的对付庞炳勋,当各军都在扩充之时,庞军独奉命裁去一团。又如川军开到徐州,我竭力请求补充,中央破例补充了每军步枪二百五十支。这真是“杯水车薪”,何济于事?因而在大敌当前之时,并肩作战的友军,有的食丰履厚,武器粮良,气焰凌人,有的却面有饥色,器械窳劣。要他们同样出死力而无怨尤,又岂可得呢?.cn          由这种歧视所产生的恶果,则更是历数不荆就以“中央军”而言,上上下下都是具有“通天”本领的“天子门生”。大家唯领袖之命是从,将帅不和,上下倾轧,作战能力自然无法提高。但是犯起法来,大家都是黄埔同学,又官官相卫,蒙蔽最高当局。兹举一实例:          民国三十年,五战区第十补充兵训练处第二团团长何中明〔黄埔四期毕业〕,其团部驻老河口南三十里的仙人渡,曾将病兵三十余人衣服剥光活埋致死。何的同事见此事太残酷,乃据情报告长官部。我便派军法官及有关人员前往查办,并掘坟检视,情形确实,惨不忍睹。因将何中明扣留,交军法处审讯属实,判处死刑。本拟就地枪决,以申国法。不意中央当局闻讯,电令押解重庆军法总监部,旋即释放。因军法总监部内高级人员多系黄埔毕业生,狼狈为奸,尽管何中明罪无可逭,也可逍遥法外。.cn          可是蒋先生却最喜欢人家恭维黄埔毕业生是如何如何地好,杂牌部队是如何如何地不好。而他的左右又都是善于阿谀的人,于是蒋先生朝夕所听到的批评,和看到的特务密告,都正如他所想象的。因而成见愈深,欲消灭杂牌部队之心也愈切。          此种情形发展到抗战末期尤糟不可言。有些“杂牌”部队因久无补充,部队长官不得已向蒋委员长面诉衷曲,委员长表面上故作矜恤,温语有加,亲下手令,嘱兵站补充;然后视部队的系统,亲自电话或令侍从室主任吩咐,照手令上的数目拨给,或者打个折扣。若无电话预先交代,军政部的兵站就以库存已尽来搪塞。于是,有些部队长官探知个中内幕情形,为保存部队实力,免被淘汰失业计,乃勾结侍从室和兵站官员,实行贿赂,则武器弹药又可源源而来。军队为国捐躯,武器损失,弹药消耗自所难免,尚须向上级机关官员行贿才可得到补充,实为千古未有的怪现象。.cn          当我在老河口的最后两年,有一新编师奉调受五战区节制。师长王认曲为黄埔第一期毕业生,深通此道。那时第二十九集团军总司令王缵绪得了委员长亲批手令,仍得不到补充,而王师长后来才得到手令,却领到了。王鸿韶参谋长便问王师长理由何在。王微笑告王鸿韶说:“其中有窍门!”王鸿韶追问其“窍门”何在。王说,他奉批得新枪一千支,他决定卖掉二百支,就以这笔款项向经管仓库人员行贿,如此他尚可实得八百支,比王缵绪一支也得不到强多了。.cn          后来,傅作义也告诉我一件故事。某次傅奉委员长亲批弹械一批,可是傅在西安的办事处主任却无法领到。西安仓库主任老实不客气地告诉傅的办事处主任说,要领武器,一定要出钱。该办事处主任便发电向傅请示。傅说,钱当然付,不过可否请该仓库主任给一收据。          那仓库主任利令智昏,竟真的给傅的办事处写了一张收据。傅有证据在握,乃立刻告到委员长那里。果然,委员长一怒之下,把这位仓库主任撤职了。可是不久之后,他却又当了另一仓库的主任。这种贿赂公行的局面,便是我们抗战末期军事行政的特色!.cn          至于杂牌军部队本身呢,在这种无法无天的局面之下,也就竭力自救。他们都知道中央当局欲利用对日抗战来消灭他们,平时克扣粮饷,战时不予补充,等他们消耗得差不多了,便将他们遣散或改编归并其他部队,空出的番号,便可以“嫡系”补充了。          所谓杂牌部队,其中是分等级的。例如我们广西部队,虽然自北伐以来,我们实在是国民革命军的正统,但是在蒋先生的心目中,我们也是“杂牌”。不过由于抗战初期五战区的辉煌战果,使中央不得不另眼相看。再者,我国谚语说“朝中有人好做官”,我们在朝中有白崇禧任副总参谋长,嗣兼军训部部长,在外有我本人任战区司令长官。所以广西部队总算是承蒙中央优礼有加了。.cn          至于其他部队,如福建绥靖主任陈仪的部队,虽然也是“杂牌”,但是陈仪毕竟是浙江人,蒋先生的同乡,所以也多少受到些优待。最惨的,要算是那毫无背景的孤魂野鬼,例如庞炳勋、高树勋、孙殿英一干人了,其次则为冯玉祥统驭过的西北军、张学良统驭过的东北军、陈济棠统驭过的粤军、唐生智统驭过的湘军,以及川、滇、黔、陕、甘等省的军队。          中央是蓄意要消灭他们的。粮饷既缺,中央还派了大批黄埔生去作他们的高级参谋和副军长。这些人事实上都是蒋先生的耳目,对部队的一言一行,有时甚至无中生有,都报告到蒋先生那里去。平时在部队中作威作福,目无余子。.cn          须知我国将领都是除掉带兵打仗之外,一无所长的职业军人,军队便是他们的家。我国既没有良好的退休制度,他们一旦脱离部队便无法生存。中央既用种种方法去消灭他们,他们也就用种种方法自救图存。平时在前线,一怕敌人攻击,二怕被共产党吃掉,最怕的还是被友军的中央军缴械。在这种情况之下,图存之不暇,哪里有心思去抗战呢?狡猾一点的,便用重金到中央去拉关系。例如徐源泉便一意投靠何成浚,再利用何成浚去疏通侍从室。侍从室路线打通了,以后凡有不利于徐源泉的报告都一概被扣压下来,留中不报。徐军因此便可得到补充,然后利用此补充款项的一部去作活动经费,因而形成了一个贪污和行贿的大循环。.cn          关于我国政治、军事上的各项缺点,我在南京、武汉、重庆曾不断地向蒋先生坦白进言,请求改正。我说:“这些事,别人不敢对你说,只有我敢向你说,希望你采纳。”无奈我言之谆谆,他听之藐藐,哼了几声便算了。这也可说我们的国运是活该走下坡路吧!          四          我国抗战的战略错误亦多。从基本原则上说,我们对一个优势敌国侵略的战争,应该是长期的消耗战,直到把敌人拖垮为止,决不与敌人争一城一地的得失,自丧元气,消耗主力。所以抗战一开始,我们断不可把全国军队的精华集中在京、沪、杭三角地带,任敌方海、陆、空军尽量发挥其优越性能。蒋先生当时作这决定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cn          第一是由于他不知兵法,而好意气用事。因蒋的本性是绝对亲日的,但目睹失地千里,日本仍不满足,使他面子上无以自处,实在气愤不过,所以不顾一切,和它一拼再说。这是个绝大的错误。因为做统帅的人,甚至独当一面的指挥官,一定要冷静,千万不可使气。一时冲动,往往正堕敌人奸计之中。          第二,可能是他的策略。蒋先生本不愿全面抗战,他认为能把上海牢守几个月,西方列强可能出来斡旋,战事亦可乘此收场,如“一·二八”淞沪之战一般。这一想法显然也是错误。.cn          敌人来势汹汹,不打到武汉不会轻易言和。要和,也必然是城下之盟,我们除亡国之外别无他途可循。再者,西方列强此时已弱点毕露,欧洲局势岌岌可危,英、法自顾不暇,哪有余力东顾?当“九·一八”之时,希特勒还未上台,国联尚且无力制裁日本,何况此时呢?          死守南京,又铸下第二大错。沪上兵败之后,我后方尚有数师精锐部队未参预战斗。此时如索性把大兵向大江南北一撤,将南京正面让开,敌人深入之后,再相机自南北两方夹击,京、沪敌人亦难安枕。我元气未丧尽,则敌人此后北上徐州,西窥武汉,顾虑皆多。当时白崇禧和我以及德国顾问都反对守南京。无奈委员长认为南京系国府及国父陵寝所在,不守在面子上过不去,更兼唐生智别有用心,随声附和,乃决定死守南京这战略上的死地。孰知我军新败之余,士气已沮。敌军迫近我首都,争夺首功,士气正盛,相形之下,优劣悬殊。不数日,南京便为敌军所夺。我大军十余万简直被无故糟蹋掉了,岂不可惜。.cn          南京失守后,敌人次一目标必然是津浦线。但是此时津浦线简直无兵可调,优势敌人本可一举打通津浦线。若非敌军太骄妄粗心,和我五战区将士沉着应战,则战事早已不堪设想。所幸我们能运用内线作战的便利,在津浦路上和敌人纠缠了半年,使它无法西窥武汉,抗战局势才转危为安。          二十七年武汉保卫战时,我方战略再度发生错误。当我从徐州退到豫南、鄂东时,敌人正由南京沿江西上。我那时在战略会议上,便主张以一部分兵力在鄂东阻止敌人西进,而以主力自豫南出皖西,循六安、舒城、怀宁一线,配合大别山内的廖磊集团军,主动出击,以攻为守,夹击侵入鄂东的敌人。我的建议未被蒋先生接受,他主张陈重兵于鄂东,于豫南一带作纵深配备,构筑工事,以逸待劳。这“挨打战略”实是一项错误。因为鄂东地形复杂,敌我大兵团均不易展开作战,陈重兵于此,实无用武之地。而自六安以西直达信阳,一坦平原,无险可守,此路有失,则鄂东之兵将不战自退。其后敌人果由六安西进,各个击破我重叠配备防线,侵占信阳。至此,鄂东和武汉守军不能不仓卒撤退,一切如我所料。以上是我所亲自参预,虽然一再进言而不为蒋先生所采纳的三项战略错误。至于其他的错误,这里也就不必多赘了。.cn          到抗战末期,中央以配合美国在印度的基地为名,抽调四、五十个师集中滇、缅边境,声言打通滇缅路,夺取仰光海口,以便接运美国作战物资。这也是一项极大的错误。当时我曾建议,舍近求远,天时地利人和于我都极不利,故与其劳师出国远征,不如集重兵于南宁、贵县一带〔广西当时已无敌军〕向广州湾进攻,开辟一个出海口,与太平洋上的盟军相呼应。我的理由很简单,敌人的兵力自三岛本土向外延伸,直到缅甸,正如一条长蛇,蜿蜒在亚洲大陆边缘。我们打蛇应该采取腰斩的方式,不应专门打头或打尾。吾人如在缅甸与敌人火拼,敌势不支则慢慢向东收缩,愈缩则兵力愈集中,抵抗力愈强,而我方困难也愈多。.cn          当时如果我们以入缅的兵力向广州湾出击,必可打通广州湾出海口,如此则可与循菲律宾一线北上的美国海、空军相呼应。日本在支那半岛以及南洋一带和其本土的交通顿受威胁,则缅甸日军将不战自溃。我提出此一战略主张的另一用意,便是看到日本有突然投降的可能。          日本投降时,我国如有个出海口,则四、五十万大军便可利用日本投降的船舶迅速开往东北与华北,则战后问题便简单多了。          但是我的战略主张也未被重视。我们足足有四、五十万最精锐的部队被困于滇西、缅北的崇山峻岭地带。日本突然投降后,这些部队才慢慢开回昆明,等到开到北方,已是三、四个月之后,华北、东北已局势全非。我们不特未能抢先一步,等到共产党已打下基础,我们再去逐步打通交通线,则为时已晚了。殊不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不久,中央即密令杜聿明围攻昆明五华山、龙云被迫应战,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蒋先生之所谓打通滇缅路,其用意实在此不在彼。.cn          整个战略之外,抗战时我方指挥系统的毛病亦多。最重大的一个缺点,便是蒋先生越级亲自指挥。前已一再提及,蒋先生既不长于将兵,亦不长于将将。但是他却喜欢坐在统帅部里,直接以电话指挥前方作战。抗战时,他常常直接指挥最前线的师长,抗战后对共军作战,他竟然连团长也指挥起来。他指挥的方法是直接挂电话,或直接打电报,故战区司令长官甚至集团军总司令和军长都不知其事。有时一军一师忽然离开防地,而前线最高指挥官还不知其事。但是蒋先生的判断既不正确,主张又不坚定。往往军队调到一半,他忽然又改变了主意,益发使前线紊乱。蒋先生之所以要这样做,实在是因为他未作过中、下级军官,无战场上的实际经验,只是坐在高级指挥部里,全凭一时心血来潮,揣测行事,指挥系统就乱了。.cn          凡是中央系的将领都知道蒋先生这项毛病,他们知道奉行蒋先生的命令,往往要吃败仗,但是如不听他的命令,出了乱子,便更不得了。所以大家索性自己不出主意,让委员长直接指挥,吃了败仗由最高统帅自己负责,大家落得没有责任。将领如果是这样的庸才,当然不能打胜仗,而蒋先生却偏偏喜欢这样的人。          抗战初期,战场上表现最坏的要算是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刘峙。刘氏在河北溃败时,曾受到撤职查办的处分。但是不久,蒋先生又重用刘峙。据说,某次蒋夫人曾向委员长进言说:“外边闲话很多,刘峙恐怕不能再指挥作战罢?”.cn          蒋先生说:“刘峙指挥作战是不行,但是哪个人有刘峙那样绝对服从?!”结果还是用了。蒋先生所喜欢的便是象刘峙那样“绝对服从”,自己毫无主张的庸才,因此,国军战绩也就不易表现了。          长沙三次会战时,薛岳本打得很好,不图在作战正紧张时,蒋先生一个电话把军队调乱,薛岳一时无法补救,被打得踉踉大败,失了长沙。薛伯陵一气,不听统帅部撤往湘西的命令,竟把部队撤到江西去了。后来薛岳几乎为此受处罚呢!有人问薛岳,为何要到江西去。薛说:“跑远一点,他〔指委员长〕电话便打不通了!”这是抗战期间,高级将领尽人皆知的趣事。.cn          不过话又说回来,终我六年之任,委员长从未直接指挥过我五战区的部队。我原知道蒋先生有这项脾气,所以当二十六年十月蒋先生任我为五战区司令长官时,我便笑着向他说:          “委员长,我很感激你这样看重我,使我负这样重要的职务。不过古代战略家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希望你不要打电话直接指挥五战区的部队啊!”          蒋先生也笑笑说:“五战区我不打电话,对你我放心得过,放心得过。”他果然能守此诺言,始终未打过电话。我在徐州时,蒋先生曾为别的事,和我通过两次电话。他那口宁波腔,当面谈话还可勉强懂得,在长途电话里,我就有一大半不懂了。我听得很吃力,蒋先生也觉得很苦,以后他连这类电话也少打了。老实说,我在五战区能打几次小胜仗,未受委员长直接指挥亦不无关系。  
  照这样说德国比日本机会更大,只要别犯一条错误即可保住在欧洲的全部利益,那就是不要对苏宣战!
  日本最大的问题是加错了阵营。如果他加入盟国呢
  日本 就不应该 去招惹美国。
在东部 培养 汪氏政府 ,和 西部的 蒋氏 政府 抗衡 ,过个 几十年 ,中国自然就分裂了。。。
  历史没有假如啊
  1照楼主这么说的,蒋sir犯错更多,稍微一个错误不犯,鬼子也不用这么嚣张了。  2美国!那是一个传说,就摧毁个珍珠港基地,炸几条航母就算摧毁美国了?神话啊。  3油田,大庆,您歇着吧。
  最靠谱的也就是那个第三点。  1、打中国,打到中国亡国也不改变不了日本完败的命运。他不能去招惹美国。日本在华北华中华南任一个地方用兵,都改变不了这个事实。除非美国人脑袋一下被骡子踢了。  2、日本的战术很单调的,即使美国不干涉,日军也难以占领中国。从日俄战争到七七事变,日本一直倚仗的是步枪。这种打法,太容易让TG学习。一旦TG有足够的时间发展,搞到足够的枪械弹药,日军想保持优势就难了。  3、日军的石原莞尔算是最有战略头脑的,他就认为日军应固守东北,好好消化东北。如果这样的话,日本根本不会跟美国动武,不会加入轴心国。中国要想拿回台湾东北,就几无可能了。
  不理解
  日军的海上战略就是让美国胆寒,然后达成停战协议。  而二战就出来个不单独媾和。没开战以前,日本海军自己都承认打不下去。  所以招惹美国,就是日本最大的败着。  日本即便是消灭了美太平洋舰队,也不能够改变灭亡的命运。  除非他的海军战略与国家实力能够大幅提升。
  日本没有找到大庆是关键,如果有了大庆就不用和美国开战了,    没找到大庆是因为没有铁人王进喜.  
  李宗仁的话就不要拿来现眼了,  这个老军阀,没少为了个人利益战争不止
  对比黄绍紘和白崇禧的回忆录,李宗仁回忆录有很多地方不可信。
  日本人和大庆油田的“油缘”?  日本人为什么没能找到大庆油田?    从上世纪初开始,日本依仗强大的军事力量进军中国东北部,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掠夺石油,但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他们还是“遗失”了著名的大庆油田。    ■日俄合作探测东北油田  早在1928年初,由于当时各方盛传在中国东北发现了石油的迹象,日本人下决心在这一地区寻找石油。1929年春天,日本地质专家新带国太郎和另一名日本人,同十名俄罗斯人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带着二十匹骡马,沿东清铁路到牡丹江上游的森林地带开始寻找石油,经过两个多月的探察,无功而返。    1930年4月,在美国驻哈尔滨领事馆工作的俄裔美国人托里斯基的指点下,新带国太郎等人乘火车前往满洲里的扎赉诺尔煤矿,进行第二次找油。他们将采集的矿样带往大连,先经满铁中央试验所化验,后来又经日本德山海军燃料研究所进行分析,断定样品中含有石油类的沥青。    两个月后,在哈尔滨的俄文和日文报纸上,对这次发现进行了报道,称“满铁投入了很大的经费,计划在北满探索石油资源,历时多年,终于在这里发现了油田。为此,满铁已经投入了三万多日元,云云。”当时的国民政府也派地质专家前往调查。    找不到油:半途而废还是技术不够?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陷,日本人在资源调查上就更加自由。在其后的三年时间里,日本人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据说使用了钻探深度超过1200米的钻机、重力探矿、地震计探矿等先进的设备和方法,但最终也未能找到真正的油田。    1939年在辽宁阜新,满洲炭矿株式会社为探测煤矿,曾从煤层下找出石油类的矿物,但因没有什么开采价值而放弃。其实,这里与解放后发现的辽河油田仅一山之隔。1940年8月,日本石油公司的调查部长大村宣告说,“在满洲已经很难找到石油,还是马上到‘南方’寻找油田吧”。    于是,日本军方和石油公司打消了在中国东北寻找石油的计划。到1941年,因美国开始禁止出口航空汽油,日本军方迫于形势的需要,将与石油有关的勘测队伍和人员全部予以征用,把他们派往印尼的苏门答腊和打拉根,在东北地区只留些小型设备。    在探矿技术方面,当时日本在物理探矿技术方面还很落后,1928年开始向美国学习物理探矿技术,但在方法上必须是发现了矿石露头后再进行地质结构的调查,所以只能是在很小的范围内进行找矿。像在我国东北这样广大的区域内进行勘探,一般应采用地震探矿的方法。这是日本人在勘探方法上的局限性。    在日本现代史里,经常能看到“如果当初找到大庆油田将如何如何”的词句,他们为没能在战前找到大庆油田始终感到“遗憾”,并对个中的原因进行“反省”。原东京工业大学教授森川清在回忆“满洲的石油开发”时说,之所以没能找到大庆油田,“是因为战前日本钻探的深度只达到大约八百米。不知道是否还有更深的钻探技术,总之是越深越困难,听说实际上并没有钻探。而且,大庆油田最浅的油层也有一千米深。还差不足两百米”。    森川清似乎觉得战前日本的钻探技术是难以达到足够的深度。实际上,标志大庆油田发现的第一口油井———松基三井,恰恰是开钻到米之间的油层才出油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种说法。  但日本作家草柳大藏在《实录满铁调查部》一书中认为:“石油探矿是由满铁和日本石油公司进行的。从兴安北省的海拉尔到热河省这样的范围内做了广泛的勘察。日本石油公司甚至建设了常驻住宅,进行了深度达一千米的钻探。满铁的钻探技术达到1800米是可能的。这样先进的钻探技术,却将它搁置起来,实在是遗憾。”草柳大藏感到,不是钻探技术达不到,而是没有深入钻探罢了。    对于大庆油田的发现,中国地质大师黄汲清则提出了“陆相地层生油”理论,他曾讲:日本人在东北找了整整三十年却没有找到油田,他们找油技术比我们先进,为什么没有发现,而我们只用了五年就发现了大油田?那是因为他们不懂得陆相地层可以生油。对此,日本地质史学者小松直干也认为,从根本上说不是钻探设备不行,而是“探矿思想和探矿技术的问题”。    ■美国人的计谋起作用?  其实,关于大庆油田的发现,近年来在日本还有一种传闻,认为早在1920年美国美孚石油公司已经发现了大庆油田。但美国政府却不让美孚石油公司公布这个发现,反而让美孚石油公司对外宣称在中国东北没有找到石油,还装模做样地提出一个“中国贫油论”的理论,把中国的石油判了死刑。  历史学者认为,美国之所以这样作,是因为当时东北处于日本人的势力范围。由于当时日本90%的石油依赖从美国进口,美国害怕日本有了石油,就失去了遏制日本的最有效手段。日本人虽然在中国东北各地勘探石油,但凡美国人去过的地方,日本人就不去了;他们相信了美国人的“中国贫油论”,最终停止了在中国东北的找油工作而转向东南亚。但这种说法目前还有待证实。  日本分析大庆油田位置 第二次“找油”  日,中国石油勘探队在东北松辽盆地陆相沉积中找到了工业性油流。时值国庆十周年,所以这个油田以“大庆”命名。    在此之前,《人民日报》登载了《大庆精神大庆助》的文章,肯定了中国有大油田。而当时的日本出于战略上的需要,非常重视中国石油的发展,并将大庆油田的情况作为情报工作主攻方向。《人民日报》的报道出来后,日本人把这一信息储存到电脑里去,但是大庆油田在哪里呢——大庆油田的位置在当时属于机密?于是,日本人开始第二次“找油”。    日本人根据有关事迹宣传中的一句话:王进喜到马家窑时说“好大的油海,把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丢到太平洋去”,及其他的许多蛛丝马迹,分析出了大庆油田的地理位置。   日本的搜集情报活动堪称世界一流。当然,搜集科技情报更是历来以“拿来主义”著称。    二战后,日本约有1万多人被派到美国学习新工艺和管理技术,并陆续学成回国。美国人后来经调查研究得出惊人的结论:这些日本人仅仅花费了25亿美元,就几乎把西方的所有技术都搞到了手,而这笔花费仅占美国每年研究经费的十分之一。    早在上世纪60年代,日本出于战略上的需要,非常重视中国石油的发展,把大庆油田的情况作为情报工作主攻方向。日本的“有心人”根据有关事迹宣传中的一句话:王进喜到马家窑时说“好大的油海,把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丢到太平洋去”,及其他的许多蛛丝马迹,分析出了大庆油田的地理位置。随后又根据中国报纸上一张炼油厂反应塔的照片就推算出了大庆炼油厂的规模和能力。    中国安徽泾县的宣纸,素有“千年寿纸”、“纸中之王”的美誉。然而,这种独步天下的优势被日本人打破。事情是这样开始的:安徽泾县在浙江扶持某镇办起一家造纸厂。某年,造纸厂迎来了三个日本某造纸公司的“技术人员”。在座谈会上,日方提出了有关宣纸生产过程及工艺加工方法等问题,就连蒸原料的盐水浓度这么细的问题都问到了。如今,日本人便骄傲地宣称:世界宣纸,中国第一,日本第二。    据报道,在日本本土,专门设有一幢楼的广播监听室,有8名监听人员昼夜24小时监听和收录中国中央及地方电台广播节目,并立即整理,制成卡片、分类存档。在中国境内,日本的商社和金融机构已发展到近千家,遍布中国大中城市,他们或亲自下手,或利用中国雇员,从事经济间谍活动。  近年来,日本在其确定的科学技术综合战略基础上,正在实施第二个“科学技术基本计划”。在这一计划的5年期间,科学技术的投资总额要达到24万亿日元,基本实现约占GDP1%的目标,比第一个“科学技术基本计划”增加40%,并将生命科学、信息通信、环境、纳米技术和材料列为加大投资力度的“特别重点”。    日本学术振兴会派驻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研究联络中心”已正式开张。该中心就设在医学和生理学诺贝尔奖评选机关———加罗林斯卡研究所内,除了向世界宣传日本科学技术和介绍日本科学家的“实力”外,这个中心无疑在为搜集情报发挥着“高感度天线”作用。    据日本报纸透露,日本自2001年起,为了加强遗传基因、纳米技术等尖端领域情报的收集,由文部科学省和经济产业省分别从大学及产业研究人员中挑选“合作者”。文部科学省以基础研究领域为中心选择1800人,经济产业省则以应用研究为目标,要求情报收集的“合作者”收集技术开发方面的情报。    综合科学技术会议与十几名活跃在第一线的研究人员签订合同,建立了独自的情报网,并委托民间咨询机构调查主要国家科技战略和科技政策的动向。科研情报的“合作者”则着重收集各自专业领域的最新情报,一有所获,将通过因特网报告给综合科学技术会议进行分析研究。由此可见,在日本“研究开发战略中心”正式启动后,日本的世界科技情报搜集活动会更加系统化。    日本是如何推理出大庆油田机密的?    20世纪60年代,中国大庆油田的位置、规模和加工能力是严格保密的。日本为了确定能否和中国做成炼油设备的交易,迫切需要知道大庆油田的位置、规模和加工能力。为此,日本情报机构从中国公开的刊物中收集了大量有关的信息,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了严格的定性及定量处理后得出了有关大庆油田的位置、规模和加工能力的准确情报。     1.大庆油田的位置。     首先,日本情报机构从1964年的《人民日报》上看到了题为“大庆精神大庆人”的报道,从而判断出:中国的大庆油田确有其事。以此为线索,日本情报机构开始全面搜集中国报刊、杂志上有关大庆的报道。在1966年的一期《中国画报》上,日本情报机构看到了王进喜站在钻机旁的那张著名的照片,他们根据照片上王进喜的服装衣着确定,只有在北纬46度至48度的区域内冬季才有可能穿这样的衣服,因此大庆油田可能在冬季为零下三十度的齐齐哈尔与哈尔滨之间的东北北部地区。并通过照片中王进喜所握手柄的架式,推断出油井的直径;从王进喜所站的钻井与背后油田间的距离和井架密度,推断出油田的大致储量和产量。    之后,来中国的日本人坐火车时发现,来往的油罐车上有很厚一层土,从土的颜色和厚度日本情报机构得出了“大庆油田在东北三省偏北”的结论。最后,日本人还专门安排人在齐齐哈尔和哈尔滨火车站收集原油槽车上灰尘的厚度,并以此又精确定位了大庆油田的位置以及至以上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把油罐车上的灰尘与侵占中国时采集的样品对比,确认到油田在东北的具体位置。综合两方面的资料,得出了出产原油的规格。    1966年10月,日本情报机构又对《人民中国》杂志上发表的王进喜的事迹介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中知道了“最早钻井是在北安附近着手的”,并从人拉肩扛钻井设备的运输情况中判明:井场离火车站不会太远;在王进喜的事迹报道中有这样一段话:“王进喜一到马家窑看到大片荒野说:‘好大的油海!我们要把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丢到太平洋去。’”,于是日本情报机构从伪满旧地图上查到:“马家窑是位于黑龙江海伦县东南的一个村子,在北安铁路上一个小车站东边十多公里处。”经过对大量有关信息严格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日本情报机构终于得到了大庆油田位置的准确情报。     大庆油田的规模。     为了弄清楚大庆油田的规模,日本情报机构对王进喜的事迹作了进一步的分析。报道说:“王进喜是玉门油矿的工人,是1959年到北京参加国庆之后志愿去大庆的。”日本情报机构由此断定:大庆油田在1959年以前就开钻了。对于大庆油田的规模,日本情报机构分析后认为:“马家窑是大庆油田的北端,即北起海伦的庆安,西南穿过哈尔滨与齐齐哈尔之间的安达附近,包括公主岭西南的大赉,南北四百公里的范围。”估计从东北北部到松辽油田统称为“大庆”。     3.大庆油田的加工能力。     为了弄清楚大庆炼油厂的加工能力,日本情报机构从1966年的一期《中国画报》上找到了一张炼油厂反应塔照片,从反应塔上的扶手栏杆(一般为一米多)与塔的相对比例推知塔直径约5米,从而计算出大庆炼油厂年加工原油能力约为100万吨,而在1966年大庆已有820口井出油,年产360万吨,估计到1971年大庆年产量可增至1200万吨。通过对大庆油田位置、规模和加工能力的情报分析后,日本决策机构推断:“中国在近几年中必然会感到炼油设备不足,买日本的轻油裂解设备是完全可能的,所要买的设备规模和数量要满足每天炼油一万吨需要。”   于是,日本三菱重工财团迅即集中有关专家和人员,在对所获信息进行剖析和处理之后,全面设计出适合中国大庆油田的采油设备:通过研判照片上钻头的物理数据和王进喜的衣服厚度,设计出适合的油井钻头。    中国当时的产油能力远远超过炼油能力,要解决这个矛盾有两方案:一是出口原油;二是进口炼油设备。日本资源贫乏,十分紧缺原油,正愁找不到原油,而一衣带水的中国生产原油过剩,正好可以出口到日本。日本工业发达,产品急需寻找市场,有人要买其炼油设备,那是最好不过的事。      于是,日本很快就派出两个代表团到中国进行经济贸易,一个是谈判购买我国原油的经贸代表团,另一个是向我国出口炼油设备的经贸代表团。不出所料,洽谈一举成功,日本从而获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    当时与我国关系密切的苏联和法国,在这么庞大的生意中,竟然一勺美羹都没有分到。而与中国有历史恩怨的日本却全部包揽,让各国大跌眼镜。       
  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是败笔,但我记得毛说过,法西斯的特征就是进攻,一旦停下进攻,他的生命力也就即将完结。我不懂政治和军事,不明白他的这个结论是从何而来,但我觉得从现实来看,好象他是对的。
  小日本太贪。拿下朝鲜半岛和东北已经吃饱了。还想吃,消化不良就得全吐出来。
  李宗仁回忆录
张国涛的我的回忆是名人回忆录的典范
也许是和他们的流亡居住地的关系吧
顾忌较少 一般比较客观
白崇禧的回忆录也就不要说了
他身在老蒋的地盘
敢说他的半句不是吗
  李宗仁回忆录还是很有史料价值的
  真要征服中国,当初日本得用至少三代人的时间,满清用了几代人?至少两代吧......
  列强会允许一个有着日本技术和中国国力的强权在东亚掘起吗?
  战争一旦开始,就不是他想停止就停止的了    好比一个新手去赌博,赢了两把想见好就收,一桌的老赌棍(美苏)和输了钱的(中)能饶得了他吗
  作者:懒懒的长毛猫 回复日期: 22:38:17 
    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是败笔,但我记得毛说过,法西斯的特征就是进攻,一旦停下进攻,他的生命力也就即将完结。我不懂政治和军事,不明白他的这个结论是从何而来,但我觉得从现实来看,好象他是对的。  ---------    国家被改造成战争机器了,那就得运转到坏掉。法西斯是对外的,共产主义还可以自己折腾自己
   3、日军的石原莞尔算是最有战略头脑的,他就认为日军应固守东北,好好消化东北。如果这样的话,日本根本不会跟美国动武,不会加入轴心国。中国要想拿回台湾东北,就几无可能了。  ---------但他做不到,石原莞尔当年策划918,就是下克上,几个中下级军官先把事情闹起来,迫使上层承认既成事实,事后名利双收,个人也得到了提升。当年自己是这么干起来的,现在却要约束小兄弟,说你们不要像我当年这么干,应该固守、好好消化,你说人家会听他的吗
  1,日本的主要战场不在中国,在南太平洋,那里有大量的石油,日本偷袭珍珠港的目的就是要削弱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力量来控制南太平洋地区!所以第一条不是日本的致命错误,反而是日本战略意图的体现    2,是犯得一个错误,当时南云中将认为战果很大了,其实就算把珍珠港炸烂了,也只能延长战争的时间,日本的工业生产力也不能和美国比的,美国战争除2-3艘航母,到了战争末,估计有10多艘航母了    3,如果发现了东北的油田,太平洋战争完全可以避免了,中国将会成为日本的主要战场,抗战的时间将会更长!    其实日本无论怎么做只能延长战争的时间,日本的国力无法和美苏抗衡!要归咎这场战争日本犯得错误只有2个    1,珍珠港没有发动第三波攻击,没有把美国的航母找到炸成    2,中途岛,南云中将误以为附近没有航母,没有让战斗机护航,把所有轰炸机都挂上了炸弹去轰炸中途岛,日本的侦察机发现了美国的航母,但发报机坏掉了,等日本发现了美国的航母,要换上鱼雷,敌机已经到了,中途岛海战结束日本已经输了
  开展的时候鬼子才17个常备师团 你要他们派100W军队来中国?
  作者:de1818 提交日期: 4:48:00 访问:8227 回复:60
一,三七年侵华时没有实行总动员,投入军队太少,很多战役只能打成击溃战,而不能打成在歼灭战。李宗仁也在回忆录中也说日本开战之初太小气,投入兵力不足,后来陆续增兵,成了添油战术,国军反而越战越强。设想如果三七年就投入至少一百万军队,中国可就惨了。到与美国开战前四年半时间,时间是充足的,英美苏是无所作为的,日本不能迅速吃掉中国,后面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就来了。    ~~~~~~~~~~~~~~~~~~~~~~~~~  倭奴37年的经济实力根本不能做总动员,因为倭奴海军还未获得对东南亚资源的实质掌控。        二,偷袭珍珠港南云不知哪根筋搭错了,拒绝了山口多闻的建议取消了第三波攻击,没有攻击美军的油库和船坞,也没有派飞机搜索美军航母,错过了一锤定音的历史性良机,如果采纳了山口多闻的建议,美太平洋舰队就没有翻身之日了!      ~~~~~~~~~~~~~~~  就算进行三波攻击还是四五六波攻击都没用,如果战前制定的是进行完全占领珍珠港的作战计划而后立足珍珠港对米国本土进行登陆战那才算是高明,空袭就算炸了油库和船坞又怎么样,米国的西海岸的船坞太多了。    第三个错误是个技术问题,也是天意。日本从九一八事变起到太平洋战争爆发,盘踞东北十年居然没有发现大庆胜利油田,这也是日本的理论落后,技术有限,而二战结束不到十年时间,中国在李四光的正确理论指导下找到了石油,成了中国腾飞的基础,估计日本知道了后都气得吐血了,如果当年日本在东北找到了石油,太平洋战争也就不会发生了,日本这盘棋就走活了。真是天佑中华。     日本在二战中将从明治维新开始后几十年卧薪尝胆而积存的国本输得精光,既有技术原因,也有临场发挥的原因,也高估了自己,低估了对手,也是天意。    ~~~~~~~~~~~~~~~  倭奴目光短浅导致他们必败。一个岛国能有什么出息,假设倭奴对澳洲进行移国战略,那才叫真历史大改写了。
  1、如果日本真的放开了打,确实可能会灭掉中国,但那时美苏未必会坐视不管,所以里面有变数。  2、炸掉油库和船厂对美太平洋舰队的影响是严重的,甚至大于炸沉那几艘战列舰,这点尼米兹是承认的,但是也只是影响一年而已。美日的战争潜力不在一个级别上。  3、确实有可能,如果发现大油田,日本与美国开战的必要性会大大缩小。
  没有一条靠谱,    多看看书,日本的中国派遣军本来就是装备最差的,但对付中国足够,关东军装备精良,但一直没起多大作用,可能是但被苏联打怕了,德国和倭寇结盟真倒了霉,失去两线夹击的机会,说到底倭寇目光短浅。    其实二战的中心一直在欧洲,唯一的机会出现在配合德国闪电战,击倒苏俄,历史也许改写,曼斯坦因有过论述,指出希特勒外交的失败,对抗整个世界。    一场穷人对富人的战争,苏美赢的胜利只是时间问题,不在于珍珠港多大战绩。    
  二战日本海军燃料史话      石油!石油!当年曾经海军实力名列世界第三,并拥有世界最大的战列舰大和的日本,在太平洋战争末期,其镇国之宝的战列舰大和只能以单程的油料进行自殺式冲击。经历过战争的日本人喜欢开一个苦涩玩笑:“为了石油去打仗,却又因为没有了石油而败战”。    用石油取代煤炭为动力燃料是20世纪重要技术进步,它和蒸汽船淘汰帆舟,航空母舰把战列舰从海上霸主的地位打倒一样,在世界海军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划时代大事件。    英国第二海军大臣约翰•费希尔1903年在朴次茅斯港进行了首次以石油为燃料的试验。1910年,在第一海军大臣丘吉尔的督促下,英国格林尼治海军学院进行了一项研究,发现石油燃料可以使舰队的航速提高至25节,由此产生的新型“快速分舰队”可以胜过当时出现的任何德国舰队。说句题外话:丘吉尔这位影响了20世纪世界走向的英国政治家,是个糟糕不过的战略家,但是对于技术问题却独具慧眼,在20世纪日益保守僵化的英国当权者中这是罕见的。他不仅对海军舰船的燃料石油化功不可没,不久在一次世界大战中,又是丘吉尔发现了“坦克”这种能够把士兵从炼狱般煎熬的堑壕战争中解脱出来的战斗利器!从而彻底改变了未来陆地战争的形态与模式。    过去,军舰在加煤时至少要动员全舰1/4的人力,燃料用尽的时候还要动用许多人力、甚至包括枪炮手来铲煤,把煤炭从偏远的煤舱搬运到离锅炉较近的煤舱,由此引起的紧张、劳累和不适很可能在作战的重要时刻影响军舰的战斗力。而改用重油做燃料的话就完全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还可以减少一半以上的司炉工。1912年到1914年,英国皇家海军开始建造完全以石油为燃料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    日本海军使用石油燃料始于1905年的“萨摩”级战列舰,当时石油还只是喷入燃煤锅炉的助燃剂。之后建造的“金刚”级、“扶桑”级和“伊势”级在下水时仍然装有燃煤锅炉。1913年到1916年设计的“长门”级战列舰开始搭载重油专烧锅炉,此后日本海军建造的主力舰均以重油为主要燃料。    对于英国和日本这样的岛国及海军强国来说,使用石油替代煤炭的唯一重大困难是如何从国外得到大量的石油供应。对于英国来说,英荷皇家壳牌石油公司在婆罗洲的油田,以及英波石油公司在波斯的油田解决了这一难题。而對日本来说,其石油来源就只能完全依赖外国的供应了。    根据日本石油会社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调查,把殖民地也包括在内的话,日本的石油矿区面积为350万平方公里,可以说石油在日本的领土上到处都有。但是,具备工业开采价值的,就只有本州岛西北部秋田、新泻一带,以及北海道了。此外,在桦太岛的南部和T灣岛的中央山脉地区也发现过石油的踪迹。到1930年,日本的石油生产情况是:北海道出产了7500吨,T灣生产3.2万吨,北桦太石油租借地生产19.3万吨,本州当年的石油产量是22.6万吨,合计为45.9万吨。    与外国相比,这样的开采规模自然难以获利,因此日本的石油公司是靠政F的补助勉强维持着。许多矿井的深度无法超过500米,直到1930年日本从美国引进了加利福尼亚式的深井技术,方可钻探1500米至2000米深的油井,但是没有将其用在石油勘探领域里。要知道,中国东北的大庆油田油层深度普遍在1500米以下,因此这是日本石油会社虽然在安达地区进行了勘测,却与大庆油田失之交臂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为对比,1930年美国的石油产量是12311.7万吨,苏联是1850万吨,墨西哥698万吨,婆罗洲673.6万吨,东欧(匈牙利和罗马尼亚)647.8万吨,中东(伊拉克北部和波斯)615.8万吨。从这个数字可以看出,当时美国垄断了世界石油生产的绝大部分,而剩下的主要石油产地,在日本手边的,就只有婆罗洲的油田了。    就石油提炼工业而言,1913年时日本的成品油完全依靠进口,至1920年,原有的进口比例已占石油制品的50%,到1930年时原油占70%。当年日本的炼油能力是一年精炼60万吨原油,实际生产了30万吨。作为对比,日本的年石油消费量是170万吨到180万吨,其中海军用油为35万到40万吨。当时日本的石油消费结构是,陆军和海军的石油消费量占总需求量的26%、并且还呈增长趋势,商船占26%,渔船占13%,汽车和飞机占13%,铁路及工厂占15%,家庭照明和取暖占7%。    随着国内产量与需求量之间的巨大缺口急剧地增加,日本的石油消费越来越依赖于美国和荷属东印度的进口石油。英荷合资的皇家壳牌公司在日本的分支机构“太阳”公司、以及美国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和纽约标准石油公司在远东的合资子公司“标准—真空石油公司”掌握了日本国内60%的市场,其余的市场份额由大约30家日本公司掌握,它们从美国和墨西哥的油田进口石油。    1931年,日本政F开始谋求对石油工业建立控制权,为其自身的需要服务。其解决方法向三个方向进行,其一是在国外购买油田或获得租借地;其二是南满油页岩的利用;其三是抚顺的煤炭液化和合成燃料的开发。    购买油田的问题对于日本意义不大,因为当时的优质油田不是被大石油公司掌握,就是直接控制在美英政F和海军部门手里,日本能买到的,只有波斯、墨西哥等国已经开采过的废油田。在苏联,由于当年日本曾采取強硬的让予政策,以作为撤兵西伯利亚的条件,因此换来了北桦太岛的石油开采权和鄂霍茨克海的渔业权,根据估算,北桦太岛的石油年产量最高可以达25万吨到30万吨。    当时中国抚顺的露天煤矿拥有斜度30度左右,厚度达300米的优质煤层,1921年初,满铁中央实验所开始研究抚顺煤矿油页岩的开发。日本海军省从满铁那里获得报告后很感兴趣,因此从1925年起也对抚顺油页岩进行研究。日本海军德山燃料研究所的研究表明,抚顺油页岩的品质优劣不一,含油率从0.8%到40%,平均为6%。其储量,在500米以下者推算为12亿吨,100米以下者为24亿吨,8000米以下者为48亿吨。以当时的技术水平预测,近期可以开采的数量约2亿吨,可提炼1200万吨的石油。    满铁总部看到海军的报告后,立即决定进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页岩油的试验,派木村忠雄、长谷川清二等人带着大量试料前往油页岩工业发达的英国和爱沙尼亚。当时油页岩炼油分为英国的外热式干馏法 和爱沙尼亚的内热式干馏法。由于抚顺油页岩的含油量低,需要随时投放大量页岩,因此决定采取爱沙尼亚的内热式加工。 日,抚顺页岩油加工厂落成,以日产4000吨的规模开工了,随即被列为“国防工业”。为确保石油资源而绞尽脑汁的日本海军立即与其签下合同,购买其生产的全部重油。经过检验,抚顺页岩油也达到了海军要求的质量。但是,在进入大规模生产阶段后,却出现了问题。使用内热法本来是为了能大量投入页岩,以多出油,但结果适得其反,因为要助长页岩的干馏燃烧,就要鼓入大量空气,这样一来,空气中的杂质也随之而入。不久之后,海军德山燃料研究所就抱怨说入库的重油不适于用作舰艇燃料。海军用页岩油代替石油重油来开动舰艇,但燃油器的喷嘴常常被渣滓堵塞,因此很气愤。已成为抚顺油页岩厂负责人的长谷川清二因此引咎自殺。    -经过多次试验,最后抚顺工厂燃料课长阿部良之助终于发现,用浓度36%的硫酸冲洗页岩油,可以得到高纯度的精制成品油,但为此产量将下降10%。当他把这一结果上报的时候,却遭到了申斥,抚顺工厂后来采用了炼油工业中的热风氧化法,但石油中的杂质加热后更容易沉淀,这是石油化学的基本常识,因此这种方法当然不会成功。当抚顺工厂的领导人最终同意采用阿部的酸洗法时,已经是日本即将战败的1943年了。    阿部良之助的主要研究方向并不是页岩油的提纯,而是煤炭液化。这一工艺最先于1913年由德国的贝吉乌斯(Friedrich Bergius)试验成功,方法是对煤粉进行氢化处理。到1921年时,德国的煤液化工艺已经达到可以进行工业生产的规模。1927年,法本化学公司在莱比锡附近的洛伊纳(Leuna)建立了庞大的合成燃料工厂。日本自不必说,英国也是很早就把煤的液化列为国防工业,视作军事秘密。即使德国也不会公开这方面的情报,日本曾向洛伊纳工厂派出30人去考察技术,结果回来提出的考察报告,30人竟是30个样。    阿部一筹莫展,直到有一天看到油页岩厂出来的含焦油废水和煤矿区流出的含煤废水混合之后变成干净的泥水,才受到启发,在水中加入低温焦油,这样就提取出了煤粉。    就这样,日本的煤炭液化工业也取得了进展。日,海军德山燃料厂决定采取阿部方式生产合成燃料,由满铁出资1800万日元建设新厂。日,煤炭液化作业成功,生产出日本的第一批煤液化油。不过其产量少得可怜,只装满了3个玻璃瓶。  日本最大的经济情报组织满铁调查部后来起草了一份报告,名为“东亚的石油与人造石油问题”,其调子低沉。不断提出警告说,日本的能源前景并不光明,人造石油工业“也不是到了日本需要大量石油之日,只要一抓,仓促之间就能生产出几百万吨的程度”,因此“从现在起就要必须结合形势发展的趋势”对未来的石油战略进行研究。    从30年代的技术水平来看,即使抚顺油页岩和合成燃料工业全部发动,一年的石油产量也不会超过10万吨。加上本土和北桦太的石油产量,估计日本的石油生产能力最高可以达到每年67吨。日本海军在1931年做过保守的预测,推断此后5年内,日本国内的石油需求量最低可以压到每年250万吨;但即使这样,还有每年183万吨的巨大缺口,需要通过从国外获得石油来弥补。    在和平时期日本可以依赖从英美荷三国的进口,但一旦日本与美国因中国问题而发生战争,则这个来源将立即中断。为此日本海军必须时刻准备,出兵南下夺取婆罗洲油田。    日本在1939年与苏联在诺门坎的冲突中严重失利,认识到了日苏陆军装备的巨大差距,北进的计划受挫,逐渐束之高阁。    日,德、意、日三国在柏林签订了《三国同盟条约》,是真正为日本开启了向孤注一掷自殺式太平洋战争的灾难之门。日本承认并尊重德意在欧洲建立新秩序的领导权;德意承认并尊重日本在大东亚建立新秩序的领导权;侵略成性的日本与远在欧洲的新兴扩张集团德意结盟,作起瓜分世界的迷梦,可由于地理位置的因素,德意与日本在军事上无法直接支援策应,只能各自为战。利令智昏成为轴心小伙伴,使日本置身为太平洋地区的英美眼里的潜在对手。    日本的肆无忌惮,死心塌参加三国轴心。将一直對日姑息的美国逼到了忍无可忍的境地,美国已经清醒意识到日本已不甘心做自己维持亚洲秩序的助手,而妄图取而代之。在此之前,美国国内的孤立Z義情绪仍很严重,刚刚接受1940年大选提名的罗斯福必须顾及《中立法》的约束,只能被动地對日本的挑衅行为作出回应。7月26日,美国把航空汽油、高熔点废钢铁列入了出口管制名单,但日本仍可以获得普通汽油和废钢铁。但在进入8月以后,即使是最迟钝的观察家也看出了日本必将死心塌倒向轴心国。9月12日,就连一贯以亲日和主张缓和著称的格鲁大使向华盛顿拍发了一份主张對日制裁的“绿灯”电报,这位总统的哈佛同学在电报中指出,對日本的安抚或抗议已经无济于事了,即使仅仅为了维持太平洋现状和美国的安全,也应该對日本进行经济制裁,并且“越快越好”。按照新任陆军部长史汀生的说法,“对付日本唯一的办法,就是什么也不给它”。40年9月26日,美国宣布對日本禁运废金属。    美国在40年9月进出口银行再度向中国发放价值2500万美元的钨砂贷款。就在日本备战同时,美国也在迅速转变政策。41年4月25日,财政部批准为中国提供5000万美元平准基金贷款;5月6日,罗斯福宣布中国为租借法案受援国。  在这场较量中,美日双方都在小心翼翼地试探对方的底线。对于美国方面而言,在废钢禁运开始之后,石油禁运已经是可以打出的最后一张牌。禁运几乎就意味着战争,因此这张牌必须抓在自己手里,而不可如赌博般轻易打出来。在此之前,动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对中国政F的K戰进行支持。而日本在发现英国竟然没有迅速溃败后,心理上已经大感意外。讨好苏联也没有取得预想的效果,斯大林只愿意谈中立条约,而且向日本索要北库页岛的石油和煤炭开采权,这当然是日本不能接受的。    参谋本部正式决定放弃1941年内北进的计划。日本开始集中全力准备南进了。    7月24日,日军强行开进法属印度**南部。罗斯福紧急召见野村,提出严正警告,要求迅速恢复印度**中立,但日方反应冷淡。两天后,美国政F宣布冻结日本政F和公民在美国的全部财产共计1.3亿美元,英国和荷兰也采取了同样的措施。7月28日,荷兰宣布停止履行《日荷石油协定》。8月1日,斟酌再三后的罗斯福批准了由副国务卿韦尔斯提出的對日石油出口管制令:自即日起,除对一些低标号汽油、原油和润滑油颁发特许证外,终止對日本的一切石油出口。而且由于美国政F各部门拒绝日本方面为低标号限量汽油提出的特许证申请,事实上导致了美国對日本的全面石油禁运。  截至1941年7月底美国实行對日石油禁运时为止,日军汽油日消耗量约为1万多吨,年消耗量近500万吨,而当时全国(包括占领区)石油储备仅为800万吨。美国的石油禁运事实上把自己和日本都推到了一个或战或和的十字路口。刚刚从美国回来的岩畔估计,日美军事潜力之比,钢铁为20:1,石油超过100:1,煤10:1,飞机5:1,海运2:1,劳动力5:1,总比例为10:1。实力如此悬殊,纵有“大和魂”也决不可能取胜。    因此,近卫内阁一面试图恢复谈判,一面进行全面的战争准备。8月7日,近卫提出了与罗斯福本人直接会谈的要求,但遭到婉拒。  作为一个从明治维新以来,把侵略扩张作为强国之路和立国根本的国家,日本在传统军国Z義文化熏陶培养的政客军阀甚至包括天皇,从来没有把侵略所得吐出的习惯,日本的裕仁天皇甚至对:1895年的英美俄列强逼迫日本归还侵占中国的辽东半岛旧事耿耿于怀。今天面对美国抑制日本侵略扩张的巨大压力,加上东南亚丰富的石油资源,巨大的市场,相对薄弱的英美军事力量,都使日本垂涎欲得。整个日本统治集体已经丧失起码的理智,把国家民族的未来和命运寄托在铤而走险孤注一掷上。    对美战争已经迫在眉睫,如何制定周密的军事战略战术就落到了日本当时屈指可数的军事精英山本五十六大将身上。    早在1940年春季,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大将就开始策划这次疯狂而几乎是愚蠢的赌博。他是日本海军大将中最大胆、最有创见和最有争议的人物。    二十年代,他曾在美国度过四年多时间,最初在哈佛大学学习,后来任驻华盛顿的海军代表兼武官。以美国通自诩,他认识到美国资源丰富,日本资源贫乏.甚至在制定他的珍珠港计划时,山本依然對日本与美国交战的整个想法表示怀疑,他认为这场战争毕竟过于冒险,极有可能是失算的。他是那些赞成在1940年12月说,对于“美国经济压力”的抱怨不禁“使我想到一个学童漫无目标的行为,他只有一时的需求或冲动,而无贯彻始终的动机”。他鄙视极端民族Z義者和武力外交论者,嘲笑他们“纸上谈兵”和异想天开,对战争所意味的真正代价和牺牲不甚了了。    此外,石油因素也使山本心情沉重。他對日本的海军和石油劣势有其特殊的理解和敏感。他在新渴县长大,那是日本国内少量产油的地区之一,他的家乡长冈镇拥有几百家生产灯油的小工厂。山本的旅美生活使他深信,动力燃料正在从煤炭转向石油,空中力量将掌握未来,即使对海军来说也是如此。作为联合舰队司令官,他敏锐地意识到日本的石油劣势,因而坚持将日本的世界第三大海军的训练限制在其近海水域,其理由就是要节省石油。他對日本的石油问题非常关注,甚至到了利令智昏的程度,竟然出资赞助一个声称能把水变成石油的骗子“科学家”进行试验。     但是,尽管疑虑重重,山本仍是一名彻头彻尾的狂热民族Z義者,他效忠天皇和祖国。他相信日本人是高人一等的民族,在亚洲负有特殊使命。他要克尽其职。  日晨(夏威夷时间),日本未经宣战,偷袭美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当日,日本在2个小时内出动350余架飞机突然袭击夏威夷珍珠港的美军基地,炸沉炸伤美军舰艇40余艘,炸毁飞机200多架,毙伤美军4000多人,美军主力战舰“亚利桑那”号被击中沉没,舰上1177名将士全部殉难。    日本海、空军采用惯用手法,偷袭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基地珍珠港,同时轰炸威克岛、关岛、马尼拉、新加坡、香港等地。    日本天皇(裕仁)发表宣战诏书。美、英、加拿大、荷兰、东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法国等對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1年12月英属东印度婆罗洲的巴厘巴板,已经是个宏伟壮丽的石油港口。在20世纪初,巴厘巴板还是地图上一个鲜为人知的地方,石油大亨马库斯。塞缪尔命令在当地丛林中拓建了一家炼油综合企业。在以后的四十多年间,似乎塞缪尔看似荒诞而冒险的梦想之事不仅为该岛创建了生产石油的一个大型炼油中心,而且也已成为皇家荷兰/壳牌集团的巨大宝藏和世界石油工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941年1 月中旬,随着日军的日益逼近,外围油田的工作人员开始像在东印度的其他地方那样,破坏油井。他们取出钻杆,把它们切断,再塞入井内,同时尽其可能着手毁坏水泵、测杆、螺栓、螺母和钻头。此外,他们还在每口油井上安置一罐炸药。油井被炸毁。工作人员从产量最低的油井开始,但最终炸毁了所有油井。    东印度的其他地方,也像巴厘巴板那样,预先对石油设施进行破坏。但这似乎仅能使横扫东南亚和太平洋的日本人稍稍感到一些不便而已。到1942年3 月中旬,日本完全控制了东印度。随后的几次征眼,意味着日本仅在三个月内就夺取了东南亚的所有丰饶资源——尤其是它为之而战的石油。然而,日本的战争机器仍在向前转动。在东京,东条首相炫耀说:攻陷香港花了十八天,攻陷马尼拉二十六天,攻陷新加坡七十天。一种“胜利狂热”遍市全国。在1942年上半年,惊人的军事胜利使股票市场突然兴旺,行情猛涨,以致政F不得不进行干预,迫使股市下跌。有人说,这个国家已“陶醉在胜利之中”。只有少数人提出警告说,次日的黎明终将来临。    在1942年的头几个月里,美国人珊珊来迟地为战争进行动员之时,日本人却在炫耀着一连串惊人的胜利,并且开始考虑下一步行动。他们已经变得如此自信,以致国家的军事首领们想向西挺进,与中东或俄国方面的德军联合,并帮助他们切断盟国来自巴库和伊朗的石油供应。当然,并非所有的日本人都被“胜利狂热”冲昏了头脑。1942年4 月,袭击珍珠港的策划者山本五十六海军上将在写给他最宠爱的艺妓的信中说:“‘战争的最初阶段’类似一个人的童年时期,它将很快消逝;现在进入了成年时期,所以我或许不应当再沉迷下去,而应奋发图强。”    犹如日本其他海军领导人那样,山本依然深信并委身于一场能够把敌人逐出战争的“决定性战役”。他从自己在美国生活的岁月中懂得,由于美国的石油和其他资源,以及它的工业实力,迅速取得胜利是必要的。因此,日本决定在夏威夷以西仅一千一百英里的中途岛发动一次重大进攻。至少,日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机选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