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怎么才能不害怕避免害怕孤独

我们为什么害怕孤独?
尽管我们有时会说“我想一个人静静”,想去享受“一个人的狂欢”,但很少有人能承受长久的、彻底孤独的生活。
人们更多的是害怕孤独,最常见的解释会说人是群体性动物,就像自然界中的大雁、蚂蚁、狼等等一样,主要以群体形式存在,离开了集体,单独的个体很难生存。还有人以猫科动物和犬科动物为例进行对比,认为群居动物必定会害怕孤独,而独居的动物喜欢孤独,所以流浪的猫可以生存得很好,流浪的狗却死得很快。这样的例子在动物世界中比比皆是,一档自然科学电视节目曾在深山拍到一只独自生存的老虎,生活的逍遥自在;而一只被族群驱赶出去的老猴王,尽管漫山遍野的果实,它也依然不能很好生存下去。
(群居的猕猴)
这种天性论也许可以解释自然界中的绝大多数动物,但人是个复杂的动物,不能简单归因于独居与群居的物种划分。人的孤独有着更典型的特点:独处的人未必感到孤独,而热闹嬉戏之地有时却能让人倍感孤独。
心理学家认为,孤独就是缺乏正常社会接触而导致的一种主观的心理体验,是令人痛苦的不愉快的负性情绪。这个定义揭示了孤独的本质是一种主观心理体验,而非客观现实状态;同时也告诉了我们主因是“缺乏正常社会接触”,也就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性的丧失;最后还给孤独定性——不好的负面情绪。
当然,适度的孤独感和独处状态是正常的,有时也是必须的。比如艺术创作者往往喜欢一个人闭关独处去寻找灵感、潜心创作;有时我们自己也想“一杯红酒配电影”来享受放空自己的惬意。这些孤独之所以是合理的,是因为虽然形式上是独自凭栏般的“孤独状态”,但人的内心是充实或者是平静祥和的。
但长期的、过于负面的孤独是有害健康的,美国哈佛大学研究人员指出:“孤独可能和吸烟一样有害”。因为他们发现孤独与一种凝血蛋白水平的高低存在关联,而这种蛋白可能造成心脏病发作和中风。孤独带来的副作用,远远不止心理上的效应,它能改变大脑的生理过程,从而彻底摧毁一个人。
孤独对我们身心健康的消极影响,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孤独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很多研究表明,孤独可导致身体疾病。人生活在和睦的家庭群体或一个密友圈子中,其抵御疾病的能力较强;相反,独处的人更容易生病。美 国、芬兰、瑞典三国联合对 4000 多名 男女长达 12 年的研究发现,与群体疏离组的人患严重疾病或者在此期间死亡者,比对照组(社会活动活跃的人)高出 2 ~ 3 倍,而且与社会疏离越远的人患病率和死亡率越高。孤独对健康的影响,同吸烟、高血压、肥胖一样大。瑞典斯德哥尔摩老年学研 究中心对 1200 多名 75 岁以上老人进行了调查,发现独居、没有朋友或与子女关系差的老人得痴呆症的可能性比社会交往较广者高 60%。
2.孤独对寿命的影响
孤独者不单身体健康状况较差,而且寿命较短。美国的相关研 究发现,70 岁以上独居的男子患心 脏病、肺癌、胃癌的死亡率是其他人的两倍。法国全国科研中心心理实验室的专家指出,与外界交往少的老人死亡率要较交往多者高出两倍多。
3.孤独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孤独直接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状态。在情绪上,孤独可使人感到抑郁、恐惧、绝望、焦虑紧张、烦躁不安甚至敌意和愤怒;在认知上,孤独使人自我评价降低,自卑感加强,认为自己不受欢迎、没有价值、没有足够的能力应付社会要求;在行为上,长期的孤独容易造成一个人过 度自我关注、不关心他人、不善于理解他人和自我表达、人际交往被动和退缩,孤独者的社交技能和解决人际关系问题的能力都比较差。
既然如此,如何避免负面的孤独情绪呢?
首先需要了解孤独的两种类型:状态孤独和特质孤独。前者指由于生活中的重大变故或环境条件不足而导致的社会接触缺乏,比如丧失亲人、重要的人际关系破裂、身处陌生封闭的环境中等等。这种孤独是情境性的、阶段性的,也是比较容易改善的;后者则指由于个人自身原因长期缺乏满意的人际关系或社会交往,不愿意或没有能力与他人建立有益的相互交往,也可以看做是个性的一种特点,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 改变起来难度较大。
有人认为,孤独是人的精神处于悬空时候的状态。人的精神之所以会悬空,是因为人自身的欲望。欲望受阻,人便会产生某种茫然,这种茫然需要人独自承受,而承受不住的部分便凝结成为孤独。没有欲望的人是不会感到孤独的,因为没有欲望,人便心无所系,孤独便自然失去存在的基础。所以,人应该给自己树立阶段性的目标,不管最终结果如何,有个明确的初心总是好的。而且人只有在朝着初心的路上前进,才能结实志同道合的朋友,而只有志同道合,才不会让我们感到即便身处人群却依然孤独。
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孤独感的诱因往往是社会价值、社会存在感的缺失。还记得汤姆·汉克斯主演的经典影片《荒岛余生》里面那个排球威尔森吗?它是男主在荒岛活下去的重要支撑!对于男主查克而言,排球不仅仅是被拟人化的一个物品,来作为精神伴侣陪伴自己,增添生活乐趣。更重要的是排球的拟人化形象所发挥的作用,是让查克寻找自我!没有查克的女朋友、同事、父母、邻居,那查克是谁?查克这个符号还有任何意义吗?可以发现,当一个人失去在社会价值体系中的存在感时,人的存在是无意义的,这一点或许比缺水,饥饿和寒冷更加可怕。因此,查克每一次与排球威尔森的对话其实都是对自己存在的肯定,这才是支撑他生存下去的最重要精神寄托。由此,作为人,我们应该找准自己的定位,或是在某一行业领域,或是在某个社交圈子,获得相应的社会认可、彰显一定的社会价值,这样就不会孤独。
(《荒岛余生》剧照:查克与威尔森)
走出负面的孤独情绪,最根本的是让自己内心充实起来。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认为“人们读书、娱乐、交友、恋爱、结婚、宗教、信仰、工作、活动、兴趣、爱好、权力与金钱欲望都是为了分心。分什么心,分孤独的心,怕自己无事可干而感觉到孤独,怕由孤独感引发莫名的焦虑、恐慌与不安”。 与其从被动消极面去说“分心”,毋宁理解为是我们主动积极地去充实内心。之所以有时会说,人要努力奋斗、积极上进,这不仅仅是一种正能的生活态度,有时,这就是生活本身。
参考文献:
杨阳,《 我们为什么害怕孤独?》
贾红鑫,《人是害怕孤独的动物》
江彬,《孤独威胁现代人的健康》
图片来源:百度
欢迎关注“梳课”微信公众号,微信号shukelist,学习更多免费技能和知识。文章原创,严禁未授权转载,否则将采取维权骑士等维权手段。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Please click
if you are not redirected within a few seconds.
3个因素引起孤独恐惧症
本文导读:孤独恐惧症是指患者对某种环境或者对某种物体不必要的恐惧。那么有哪些原因会引起孤独恐惧症呢?下面就跟着小编来了解下吧。
  3个因素引起孤独恐惧症
  性格因素
  孤独恐惧症与病前性格缺陷有密切关系,患者病前性格大多偏向于幼稚、胆小、含羞、内向,有遗传性的性格脆弱,天生紧张而显质。
  遗传因素
  一般认为有生物学上的因素,即遗传性的性格脆弱,天生紧张而显神经质,这类人最易产生恐惧感。
  精神因素
  孤独恐惧症是一种持续的、极度害怕孤独的,患者经常担心受到忽,得不到关爱。孤独恐惧症患者一般没有能力解决自身承受的精神压力。
  孤独恐惧症如何护理
  1、护理恐惧症
  去除患者身上,住室及家庭环境中的危险物品,如刀剪、铁器、绳索、暖瓶及剧毒外用药品等,还应避免患者独自使用电源,煤气开关及阳台等。
  2、心理护理
  要做好心理护理,首先要发解患者的心理特征做好有的放矢,促进康复。
  3、运动
  当恐惧感袭来时,身体会分泌过盛的肾上腺素,而当你活动时,会消耗肾上腺素。若你无法走动,不妨试着收缩及放松各部位肌肉。收缩大腿肌肉,然后迅速放松。这种一紧一松的肌肉运动也能消耗肾上腺素。
  4、生活照顾
  家庭护理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就是照顾好患者的生活,其任务是监督、协助或替患者合理安排生活,包括饮食、卫生、睡眠等。
  恐惧症患者的科学护理措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于恐惧症并不陌生。因为,患有恐惧症的人群逐渐上升。恐惧症已成为当今社会中常见的精神疾病,它的出现给患者带来的危害是很大的。因此,恐惧症的正确护理措施对于疾病的恢复尤为重要。但是,仅仅依靠科学的护理并不能彻底治愈疾病,只有选择静神定恐剂,然后辅以科学的护理措施,才能帮助恐惧症患者彻底远离疾病的困扰。(参考网站:家庭医生在线)
(责任编辑:吴紫蝶)
精神科热门文章
您还可能喜欢
医院排行榜
一周热文排行你害怕孤独其实是拒绝成长
我们害怕没有伙伴,朋友或家人的生活,生怕独自到陌生的地方旅行,担忧迷失时惶惶无助。出于对失败的恐惧,我们无法接受无人倚仗的人生。
1你害怕孤独其实是拒绝成长  害怕独处的人多到让我们惊讶,可能所有人或多或少都是如此。  我们害怕没有伙伴,朋友或家人的生活,生怕独自到陌生的地方旅行,担忧迷失时惶惶无助。出于对失败的恐惧,我们无法接受无人倚仗的人生。  这种对独处的恐惧是正常的,我们都曾经历过,尽管我们竭力想避免这种恐惧,它却深深地伴随着我们。  我们痛苦的原因是:为了逃避这种独处的恐惧,我们不断地建立社会关系,包括社交网站和电子邮件。为了避免一个人,我们可能会跟一个对自己来说并不适合的人在一起,只是为了有个人可以信任,有个人可以依赖。我们通过吃垃圾食品或疯狂购物来安慰自己,用这些东西来代替爱。  但这儿有个秘密:独处才会让人有自主权。独处的宁静是一种享受。  我们往往把独处看得很惨淡,很绝望,很恐怖,但其实它也是一种自由,是成长的机会,一个让你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  我正在艰难地学着面对,许多年来我一直害怕孤单,但学会情感上的自给自足是我做过的最棒的事之一。  静坐一分钟,现在,转向你的内心。你是谁?你能干什么?你在想什么?  当你近距离地审视自己,你能接受自己么?  当你学习新事物时,你能发现自己的美么?同样,当你思考人生时呢?  没什么好害怕的,我们应该庆祝,因为独处就是一种美。2你害怕孤独其实是拒绝成长  独自旅行独自生活  如果你没做好准备,独自周游世界是不是听起来很可怕?那独自生活呢?  没错,是很可怕,所以我们要学着面对。  不知道怎么在一座陌生城市找对路?先从你住的地方开始吧&&试试走丢一次再找到回去的路。学会使用查看地图,学会找到显眼的地标,然后扩大区域到附近的城市。现在就用上你的新技能开始短途旅行吧。学会问路,哪怕走丢了,也要学着说没关系。  不知道怎么支付账单和管理生活?从第一份账单开始。每次学会一项生活管理技能,变得自给自足。相比依赖别人,还是学会靠自己的双脚站立比较好。如果你可以养活你自己,那么再依靠别人就是一种优势,而不是因为软弱。  不知道怎么保护自己?学着避开危险。学会注意你周围的环境,学会逃脱,学会防御,至少要懂得求助。这样你独自出行才会更有自信。  独自旅行独自生活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但这一路你会越来越强。就像一个独自找不到回家路的孩子&&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很害怕,但学会找到路之后就能更安全更放心地离开家了。  亲密关系和独处  学会一个人生活就意味着你无法开始一段亲密关系?一点都不对&&但是如果你一个人的时候都过不好,那么走进一段关系就是个彻底的错误。3你害怕孤独其实是拒绝成长  为什么?因为你太依赖。你需要那个人,不仅需要他付账或帮你管理生活,不仅要他保护你,供养你,还有情感上的需要。你需要他关注你,认可你,给你安慰和爱。这些东西都很美好,但因为这些而需要他人意味着你渴求别人的关怀,内心充满绝望,而这些并不是吸引人的特质。谁想跟一个内心缺爱充满绝望的人在一起呢?  自信才更吸引人,还有自立,自强。  所以学会面对一个人的时候。学会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告诉自己你可以的,做自己,不需要别人&满足你&。  如果你已经在一段关系中怎么办呢?这也是我自己正在解决的事&&学会独处依然是可以实现的。也就是当你意识到自己需要过分关怀时,及时退回来,自己解决这些需要。学习这个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的确有效。  一旦你学会了,那你在这段关系中就处于一个比较好的位置。你们现在是两个完整的人,因为对各自有好处才走到了一起。  独处的快乐  独处可能是件可怕的事,但亦可以是一件快乐的事。  当你一个人的时候你可以尽情狂欢。感知你自己,去做那些不需要借助其他的事&&读书,写作,音乐,独舞,素描,学一项新技能。去徒步旅行,去探索这个世界,记得,没必要立刻晒到网上。  一个人,也有一个人的精彩。  你值得拥有。 &(文章来源:改变自己丨壹心理;图片来源:CFP)
关键词:&&&&&&&&&&&&文字:愿你不再害怕孤独 - 阅读精选
文字:愿你不再害怕孤独
有时候会刻意地回避一些歌曲,是因为怕听到之前的自己。就像是到了某个阶段,你再也不去翻以前的照片和状态,你告诉自己那是曾经的你自己,而曾经的你自己就是个大傻逼。
人大概就是在不断地否定过去的自己中成长起来的。
然而你内心有另外一种声音,告诉你你把过去的自己提到垃圾桶里的原因是,你害怕面对曾经的自己。你怕当你看到曾经的自己时,产生的巨大的失落感。
这种失落感来源于现在的你和想象中的你,很有距离。
就像无论你把多少小情绪归为矫情,把曾经的梦想当作无知,把曾经爱上别人当成眼瞎,你都无法否认,有些错误无法避免,有些东西应该保留下来。就像是存在耳机里的歌曲,这么多年了,居然一点变化也没有。也难怪,你能指望它们产生什么样的变化。可是当你看到唱着这些歌的人,这么多年来依旧站在台上,你就像被抽了一个大嘴巴,曾经你们是肩并着走的行人,曾经你还会去看一些电影一些书,而现在的你,大概在某个时刻,已经死了。
之后你便开始重复你的人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上帝保佑有梦想的人。
尽管我不知道上帝是不是真的存在,或许即使上帝真的存在,他也无法保佑这么多人。他必须公平,管你有梦无梦,你都得生活在这世上。接受你不愿意接受的东西,了解你不曾了解的事实。
所以我格外佩服有梦的人。小时候有梦想,天真地以为它们都会实现,那时觉得这就像我们终究会长大,是一件格外自然的事情。那时侯勇敢,是因为无知。而当一个人成长以后,在了解了世界不是由鲜花和掌声构成之后,还能坚持自己的梦想,这种东西,才叫做勇气。
我承认我已经很久没有听起曾经的歌,不管是灌篮高手主题曲,还是五月天,抑或是周杰伦,甚至还有之前的陶喆。我也很久没有看老友记,看灌篮高手,在数码宝贝出到第四部之后,我再也没有关注过数码宝贝。
有段时间我觉得自己不再喜欢这些东西了,对自己说这就是成长。去看演唱会的时候,发现他们的歌迷越来越多,而自己却没有当初那么狂热了,一眼看去,满是过去自己的影子。那时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失望,不是怕台上的他们不够好了,而是怕自己终究是变成了曾经不喜欢的自己。
好在,当我听起某些歌,看到某些消息时,我还是能产生一些奇特的化学反应。就像是身边的一切都变慢,只有自己一如往常,而周围的声音都不见了,能听见的除了耳边的歌,居然还有自己。眼前的不是他们,而是他娘的那个曾经的我自己。
我已经一个人住了六年,人来人往,换了很多地方。越发觉得自己像生活在月球,出于某种奇怪的孤独感,我身边的空气接近稀薄。也不是说不想去结识新的朋友,只是一来我如此懒惰的人难以经营一段新的感情,二来是我早已形成固定的朋友圈。尽管这个圈子在成长的同时越来越小,但也丝毫没有拓展它的必要,自给自足。
一个人住的太久的副作用,就是变得越来越自我。有时甚至觉得自己是自己生活的旁观者,看着自己忙里忙外又一副淡定的模样,觉得没什么难的倒自己。偶尔想来这或许也不算是一个副作用,尽管我被迫地过起一个人的生活,我自我安排的时间却也不可避免地多了起来。
而今天我突然间想通了一些东西,那种你听到你喜欢的歌,看到曾经的电影,去看他们演唱会时闪出来的节奏,不是其它,是你自身的东西。那是曾经的你,在破旧的音像店里找到他们的CD的你,给喜欢的女生送纸条居然还会脸红地像傻逼的那个你,信誓旦旦地说要去实现梦想的你。
那些东西,并不是就这么消失了,而是变成了某种音符某种节奏藏在你的身体里。当你失落到无以复加时,当你孤独一人时,当你出现自我怀疑时,它就会适时地跑出来。它就是这么巧,因为那恰恰是你拯救自我的东西。
能拯救自己的终归只有自己而已。如果你不是内心大概还残留着那一丁点微不足道的希望,你是不会听起那些歌看到那些东西的,你会无法为那些东西产生共鸣,甚至会产生厌恶。而让你感受到这些的,终归是你自己。
然而在成长过程中,因为时间过得太快你身心被迫跟上时,有些东西被你遗忘了。就像是你长途飞行下了飞机之后的残存感,大概就是你的身体太快而你的大脑还没有跟上。
所以这时候能出现在你生活里,支撑你的东西显得格外重要。想起我在刚开始一个人住的三年里,我睡前总是看一集老友记,一集灌篮高手,事到如今我已经不记得看了多少遍。我手机里放满了五月天,阿姆,Maroon 5的歌,我已经不记得我听了多少遍。那时自己多少有些依赖,所以到现在我都无法向别人解释,为什么无论何时我看到老友记的那张海报的时候,我都会无法抑制的激动。
你终究是要面对孤独的,不管愿意不愿意,而你越早能接受孤独是无可避免的越好,就能越早开始自己的生活。有人一辈子都在逃离孤独,逃离无聊,把很多东西割舍下乐得自在;有人瞬间就过了瓶颈期,无比迅速地接受现在的生活,并用他们的才能闪闪发光地改变了世界。而我不是前者也不是后者,我不聪明也不愿割舍,所以我花了很久。
面对生活还坚持梦想,需要一种很大的勇气。这种勇气有时难以形成,然而一旦形成,再难也能看到坚持下去的希望。生活节奏也是如此,有时你无法找到自己的生活节奏就被拖入现实的洪流里随波逐流,而一旦找到自己的节奏,便难以改变。而这种勇气和节奏,需要极大的孤独来支撑。
尽管身而为人,就是需要另一半的温暖的,然而在那之前,你必须自成一个世界,因为没有人能时时刻刻地在你身边,即使是你的另一半。互相取暖这种东西说起来,得双方都具有温度才行,凭什么要别人来温暖一个冷到极点的你?
所以我希望你能经历住漫长的孤独,不要去害怕孤独,不要害怕面对以前的自己。承认之前的傻逼和错误,但不要用过去牵扯你的未来。世界不是由鲜花和掌声构成的,但也没有你想的那么糟。听听曾经感动你的歌,看看身边始终坚持的人,从里面汲取一点东西,慢慢地把它变成你的东西。
在清晨的地铁上,在黄昏的菜市场,在凌晨时分,你或许在焦虑在头疼在熬夜,但总有某种时刻你能突然间听到自己的节奏。而那时,你便知道,这些孤独的日子,到底让你成长了多少。
所以,亲爱的朋友,愿你不再害怕孤独,不再害怕面对之前的自己,不再急于寻求外来的安全感,而能从自我找到安定的力量,找到坚持下去的勇气,找到属于你自身的节奏。那是你自己的力量,便足以在你的黑夜里代替太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才能让小混混害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