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博士王凤萍从视觉训练提升学习力怎么样

免费领!中科院博士戒粗心三个训练方法,根治粗心,迅速提分【干货分享】
在公众号后台回复“提分”
按提示操作,可免费领取录音
强烈建议3-18岁孩子及父母参加
亲爱的妈妈妈妈,您的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经常遇到这些问题:
1、孩子很聪明,可是一学就会,一做就错,考试总得不到高分,自信心很受打击;
2、“做数学题时,经常写错数字,看错”+-“和”"×÷"“号,甚至还会漏做考题“
写数字左右颠倒,数字混淆,如7+8=15(心里想的是51)
边写边默念,嘴里念7 ×9,心里却想着7+9=16
3、做语文作业时,错误百出,抄错、抄漏,笔画顺序错、丢笔画、辩字、辨音、辨义都有问题
小时候分不清拼音【b、d】、【p、q】【m、n】【n、u】
简单的字,一看就会,一写就错,一错就恍然大悟,屡做屡错,比如【人、入、八】,【田、甲、由】,【天、夫、大】等
更不用说【辨、辩】等复杂的字了
其实,孩子并不是故意如此“马虎””粗心“,从科学角度来分析,孩子是【视觉能力不足】
作为家长,不是呵斥他,打击他,而是要应该帮助他
一、孩子粗心的根本原因是【视觉辨别能力不足】?什么是“视觉辨别能力?
求同能力:发现二者的相同之处
求异能力:发现二者的不同之处。
二、孩子粗心、马虎与视觉辨别障碍表现
如何识别孩子视觉辨别能力是否不足?(视觉辨别测评)
三、根治粗心、马虎的坏毛病的训练方法:【视觉辨别能力】训练
王凤萍博士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博士
北师大家庭教育高级讲师
美国身心灵扩大疗愈法高级讲师
华德福教育理念的践行者
从事儿童心理研究二十余年
累计授课父母人数达60万以上
授课次数5000次以上
定制化家庭教育数量300余个
王老师著有儿童心理学绘本《哈皮小镇儿童心灵成长故事》百余册,撰写儿童育儿文章数千篇,擅长儿童心理和行为问题治疗、萨提亚家庭系统治疗,NLP亲子关系及亲子沟通,
育儿指导不仅科学,而且接地气,
实操性强,备受家长好评!
关注“中外育儿趣”公众号
公众号后台回复“提分”
按提示操作,可免费报名
本课程名额报满或开课前3小时截止!
如果您不走免费流程,可以向小助手付款29.9元,直接听课。您在报名中遇到任何问题,或者开课前3小时还没有进群,请联系小助手Jessica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美国素有“先有哈佛,后有美利坚”之说,这不仅因哈佛建校更早,更是因为哈佛特别强调的个人创造力,正是美国的核心精神。而学习力是创造力的根本。学习力是什么?它是学习能力、动力、态度和创新能力的总合。没有学习力就没有创造力,创造力的枯竭也就是意味生命力的枯竭。因此,哈佛才将帮助学生具备使自己终生受益的学习力当最终目标。这样看来,七位美国总统、世界企业 500 强的总裁中三分之一在哈佛学习过也就不奇怪了。在《学习力》中,柯比从学习动力、态度、能力、效率和创造力等六个方面,描述了提升学习的有效途径。以本书强调的学习力和以传统的学习方法所获得知识的本质区别是,前者是不断增值的过程,后者则是一个迅速减值的过程。因此, 《学习力》一书特别适合束缚于传统学习方法,和渴望具有更强生存能力的读者。学习力就是竞争力。一个没有掌握学习力的是已经为自己准备好了人生葬礼的人编 编 & 译 译 & 者 者 & 序 序写 在 前 面 的 话当今年的第一场雪不期而至的时候,我不仅又想起了丹尼尔,我们的相识也是在一个满天飞扬着雪花的天气里,不过那已经是两年前的事了。正是他让我接触到了柯比先生对学习力的精辟见解,从而萌发了编译这本《学习力》的想法。丹尼尔是哈佛大学文理学院的高材生,在他担任美国一家公司驻亚洲市场部总监的职务时,我们成了朋友。在一次长谈中,丹尼尔提到了他在哈佛大学文理学院的生活以及院长柯比先生。丹尼尔认为,他之所以能取得现在的成绩,与哈佛大学和柯比先生是分不开的。正是在哈佛,在柯比先生的帮助下,他才具有了能使自身的价值不断得到提升的学习力。不由自主地,我对这位柯比先生和他所倡导的学习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丹尼尔保存完好的柯比先生的讲座录音、文章、论文点评中,我终于明白了哈佛大学能在几百年的历史中长盛不衰的原因,那就是,从哈佛大学的校长到教授,都将帮助每一个学生能具备使自己终生受益的学习力作为教育的最终目的, 而不是只知道往学生的脑子里灌输知识。这种学习力也正是多年来他们所倡导的哈佛精神的核心所在。学习到底为了什么?学习到底要学些什么?如何通过学习使自己不断增值……柯比先生对这些问题的提出和回答,把我引入到了一个以前从未到达过的全新世界。随着对这些资料的不断深入探讨,我产生了一个非常大胆的念头:把柯比先生的这些精彩论述编译成书,介绍给国内的广大读者,使更多的人能领会到哈佛精神的实质, 使更多的人也能具备这种神奇的学习力。丹尼尔对我的这个想法表示了鼓励和支持, 他将自己多年保存下来的关于柯比先生的资料给我完整地复制了一份,并且,在调回美国公司总部以后,他还不断将自己收集的有关柯比先生对学习力的最新论述通过Email邮寄给我,这项工作他一直坚持了两年的时间。虽然有丹尼尔的大力帮助,当编译本书的时候,我还是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毕竟,将柯比先生这么多年来对学习力的经典论述浓缩在薄薄的一本书里,并不像我一开始想的那样简单。另一方面,资料来源的复杂多样也增加了编译此书的难度,我收集了柯比先生的讲座录音、在各种专业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多年来的论文合集,甚至还有他和学生们的一些来往信件。如何将这些纷繁复杂的资料按照某种逻辑顺序有条理地组合起来确实使我头疼了好一阵子。另外,考虑到国内读者的阅读习惯,为了使大家能更深切地领会到学习力的精髓,我特意在书中各章的最后添加了一些阅读要点。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自己总有一种狗尾续貂的感觉,不胜惶恐。这本书能够这么快与大家见面,还要得益于南方出版社杨先生的大力帮助,每当我遇到困难时,杨先生总能提供一些非常有建设性的意见,在此深表感谢。当一次性学习时代已告终结、终身学习的浪潮席卷而来的时候,如果本书能给广大读者带来一些思考和启示,我想,我编译此书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什 什么 么是 是哈 哈佛 佛精 精神 神( (代 代序 序言 言) )“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需要不断地、随时随地地、深入广泛地、快速高效的学习。”——哈佛学习格言“培养领袖的使命,是我们办校的巨大驱动力;追求卓越,将高远的战略与杰出的人才结合,是商学院成功的核心。” 我想凯姆· 克拉克(哈佛商学院院长——编译者注)的这番话是不会给人过于狂傲的感觉的。因为,截止到目前,我们这里已经走出了包括乔治·W·布什在内的七位总统。同时,一大批政界、军界、学界、商界以及法律界、新闻界的要人又在哈佛学习或工作过的经历。但是, 我相信他们并不是在哈佛就学会如何当好一个总统或一个CEO的。哈佛给予他们的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力。正是他帮助那些值得别人尊敬的人在漫长的一生中使自己不断增值——就像我们小时候在雪地里滚雪球一样。可以说,帮助每一个学生都具备这种使自己终生受益的学习力才是哈佛的最终目的。毕竟,一次性学习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现在,每一个人所面临的则是一个必须能够终身学习的社会。过去,一个人全部知识的 80%是在学校学习阶段获得的,其余 20%则依靠在工作阶段的学习;而现在完全相反,在学校学习到的知识不过占20%,80%的知识就需要你在漫长的一生中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获得。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需要不断地、随时随地地、深入广泛地、快速高效地学习。那种依靠在学校时学习到的知识就可以应付一切而受用终身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所以我们可不愿像一些学校那样(非常抱歉,我并不是想刻意批评谁,但事实确实如此) :以牺牲学生的创造力和原创力为代价而盲目追求漂亮的考试分数。这样的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现在大部分都已沦为平庸——你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看看那些学历与社会、经济地位极不成正比的人吧!他们在拿到优异的毕业成绩时就注定了自己不断贬值的命运,从而成为那种灌输式教育的牺牲品。与此相反,我们所教给学生的则是从长远来讲能帮助他们取得成功所必需的东西——学习力。有人曾这样形容哈佛大学的教学特点:大部分学校的教授是在岸上教学生这样游泳或是直接跳进水里和学生一起游泳。而哈佛大学的教授是把学生直接扔进水里,让他自己学游泳。不错,在哈佛,我们用的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是一种教授指导下的学生“自我教育”。我们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知识、理论,作为他们研究的基础,但主要还是他们自己去研究,去体会。我们所要做的,只是教会学生应该采用怎样的学习方式来解决自己的问题。我们是在教会学生如何学会学习,如何在接受知识的基础上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能独立地思考问题,并发挥自身的创造力来解决问题。也就是说,我们的目的并不是单纯地使他们掌握一些书本上的知识,而是把重点放在培养他们的学习力上,教他们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共处、学会生存以及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学会持续发展以更好实现人生价值等等许多方面。在哈佛学习的学生有很大的自由度,自由选课,从事不同的研究,使他们采用热情的方式来学习,学校提供给他的是研究课题、方向和大量的信息资源,指导学生做出自己的决定并保持足够的目标持续学习。我们并不关注学习和今后工作的关系,学习法律医学的学生不仅要学习某些集中的课程,也要涉猎人文科学,从社会科学中得到一些哲学启示。实际上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学到不同的课程、 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有能力继续学习。很少有哈佛的学生在毕业之后知道自己要从事什么行业。但是你并不能说他们就不优秀,因为他们可能已经掌握了非常好的学习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具有了高人一筹的学习力,这正是一所好的大学应该给予学生的东西。目前,每年都有来自世界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年轻人到这里学习深造。但是,我们招收的学生非常有限,每年只招1600多个本科生,但申请的有 2 万多人,另外还有 2 万多人我们还要劝阻他们进行这样的申请。在评选中,总有一些学生让我们欣喜万分,他们以自己出色的创造才能成为出类拔萃者。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哈佛的学生呢?或者,换句话说,在我们眼中,哈佛的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精神和素质呢?让我们先来看一看他们是如何成为哈佛一员的吧!马里兰州爱里科特市山泰肖高中的格雷,他在 7 岁的时候就能用一根细铁丝来清除家里割草机缝隙里的杂物,8 岁时,他又自己动手装配了一件可清扫房间天花板的工具,使原来需要爬上爬下的工作变得轻松。她还拥有两项发明专利,一项是危险的实验室材料的安全传感器,另一项是特殊食品包装纸。在刚上高中的时候,他就已经创作了 3 部音乐作品。同时,他还是英特尔科学英才半决赛选手、校世界事物联合国俱乐部主任、校报主编、校演讲辩论队队长、校长顾问委员会成员。现在,他已经是我们的一个本科生了。我想你已经意识到了,要想成为哈佛的学生,单单学习好是不行的,还要看它是否是在一个未来社会具有发展潜力和竞争力的学生。因为,我们不愿意看到哈佛的学生有这样的结果:在学校时是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门门功课都能得A+;离开学校以后却成为一个低能儿,不懂得学习是要用一生来做的事,不能利用继续学习来使自己不断增值,从而使自身的价值像阳光下的雪人一样——慢慢融化,直至消融得无影无踪。我们的终极目的是培养有反思性的、经过良好训练的、有知识的、严谨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具有独立创造能力的人,他们有能力在全国和全球过着奉献性的生活。所以,我们更注重在那些年轻人身上是否具备下面的这些素质1.Self—confidence & & & & &自信心2.Warmth of personality & & 热情3.Intellectual creativity & 创造精神4.Intellectual curiosity & &学习的欲望5.Initiative & & & & & & & &学习的主动性6.Sense of responsibility & 责任感7.Reaction to setbacks & & &对失败的态度8.Energy & & & & & & & & & &活力……而如何具备这些素质,也正是我这里想要表达的哈佛精神——如何具备学习力的核心。目 & 录第 第一 一章 章 & & &学 学什 什么 么, ,哈 哈佛 佛让 让你 你自 自己 己决 决定 定/ /1 1其实,我并未教给学生些什么,我只是创造了一个让他们学习的环境,来启发他们的危机意识、对未知的好奇心以及广泛的兴趣,从而使他们拥有惊人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欲望,即使在离开哈佛以后,他们也会自主地去学习使自己不断增值的新知识。·首先,明白自己为什么学习/4·10年后,你希望自己做什么/11·哈佛的字典里没有“毕业”/16·兴趣是伟大的导师/20·把好奇心带进哈佛/26·你就是等待开发的金矿/30第 第二 二章 章 & & &哈 哈佛 佛所 所关 关注 注的 的: :学 学习 习态 态度 度/ /3 36 6在哈佛,我经常向那些年轻人说的一句话就是“只注重学校的学习,那就是人生失败的开始。 ”对学习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偶然短时的爆发,也不是转瞬即逝的流星,而是一种滴水穿石的持久运动。所以,不要以为学习只是在学校才能做的事,他应该陪伴你的一生。·哈佛定律:W=X+Y+Z/38·你看到的快捷方式其实是陷阱/44·没有出息的成功者/48·坚持、坚持、再坚持/52·将坏习惯扔到哈佛门外/56·珍惜你的“子宫时代”/61第三章 &哈佛人=学会学习的人/67只有学会学习的人,才能真正的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只有在快乐中学习,我们才能学得更聪明。哈佛衡量一个人的学习力的高低,并不是看他已经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在于他掌握了多少获取知识的途径与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70·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75·可贵又可爱的“婴儿原则”/79·惊喜来自于观察/84·把耳朵移到嘴巴的前面/90·阅读是你终生的任务/96·永远没有确定的答案/102·可以犯错,但要错得有价值/106第四章 &做个高效能的学习者/111那些新生们都抱怨:这里有用的课程实在太多,但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有些课程只能忍痛放弃。我只能告诉他们:在哈佛,你必须学会做高效能的学习者,这样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从各种资源中学到新知识,获得新信息。·选经济学,还是选法律/113·一流的学习者总将时间挂在嘴边/118·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没人能例外/124·掌握黄金时间/130·你必须学会说“不”/135·绕道与直行同样重要/142·“书内学习”与“书外生活”/148第五章 &哈佛唯一不变的就是“变” /155学习,首先要学会遗忘。就像狼的猎捕促进鹿群的质量一样。嬴弱的、瘸腿的、老迈的和掉队的鹿,最容易被狼所捕到。所以,我们要尽快忘掉那些不重要的知识、老化的和没有用的知识,并善于用新的视角观察问题,用创新的思维分析解决学习中的各种复杂现象和矛盾。·“迷信式学习”是你最大的敌人/158·曲别针有多少用途/163·比尔·盖茨的选择/166·哈利·波特的魔法/170·学会做梦,也许就能发现真理/175·相信自己的直觉/180第六章 &创造是学习力的最高境界/187如果一个人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哈佛的教育目标就是:培养具有反思性的、经过良好训练的、有知识的、严谨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具有独立创造能力的人,他们有能力在全国和全球过着奉献性的生活。·天才就像拼装积木的儿童/190·不要停止给自己提问题/197·移植是最快捷的创造/202·泰坦尼克号的贡献/206·由A及B也是一种创造/209 1第一章学什么,哈佛让你自己决定曾经有人给学习力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学习力,就是学习动力、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的总和。但我认为,如果非要给学习力下一个准确的定义的话,它应该是包括学习动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一个综合体。“如果一个人只满足于完成别人所要求的事情,那么,他只能是个奴隶,只有当他超越了这个限度,才会成为一个自由的人。”——哈佛学习格言学习力应该是包括学习动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一个综合体。 2学习力的几大构成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叠加,互相促进,有机联系的整体,是人们自我学习、自我变革、自我超越、自我发展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就像我在前面所说的:学习力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有些人看来, 似乎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与学习没什么太大的关系。他们认为,学习者只要记住老师教给他的知识就可以了,别的东西,对学习来说都不是主要的。其实,这恰恰是那些灌输式教育者最大的悲哀。他们没有意识到,一个只是机械地将老师教授的内容记忆下来,不会用创新思维来进行独立思考的学习者,只能成为学习的奴隶。同样,一个学习者如果不具有创造能力的话,不管他具有多么丰富的知识,也永远是在模仿和抄袭。一直以来,有很多记者和教育界的人士都问我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最能体现哈佛的特点?我的回答是:在哈佛,学什么由你自己决定。我们之所以给予学生这么大的自由度,就是为了让他们养成认识自身和世界的多种视角,赋予他们知识、技能、思维的能力和生活的基础,使他们能够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从而终身都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哈佛大一不分系科专业,我们希望学生通过一年的学习和尝试,发现并确认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专业方向。 大二开始在40多种学科中选择专业,选定之后也允许改变。哈佛本科4年,至少要学30多门课,分为:7门“核心课程”、16门专业课,再加上8门选修课。所谓“核心课程”,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涵盖“外国文化、文学与艺术、历史研究、道德推理、数量推理、社会分析”等领域。各领域再细分为若干亚领域,共有11个亚领域,每个亚领域开设几十门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再以哈佛大学的肯尼迪学院为例,每学年仅在肯尼迪学院就有 3003多门课程可以选择。此外,作为肯尼迪学院的学生还可以到哈佛别的院系去选课,比如说商学院、法学院、教育学院、公共健康学院、文理学院的经济系、政府系等;也可以到哈佛以外的麻省理工学院、Fletcher法律和外交学院去选课。但是,这种选课的自由对新生也是一种挑战。他们必须根据自己的背景、能力、兴趣和人生的目标来重新评价并设计自己,然后围绕着自己设定的目标来选课——试想,要在开学后的短短几天来计划自己今后的一生该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情!让学生自己决定学什么,正是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精神的一种非常好的方式。就单个人来说,他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转变为他自己的愿望,才能使他行动起来。学习活动也一样,是否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喜欢学些什么,学习的效果如何,都取决于学生是否具有旺盛的学习动力。它是学习力中最具有激情的一种能力,可以说,没有学习动力,你就永远也不会具备学习力。我曾经不止一次地说过:其实,哈佛并未教给学生些什么,我们只是创造了一个让他们学习的环境,来启发他们的危机意识、对未知的好奇心以及广泛的兴趣。对于按照自己的目标、兴趣等因素选定的课程,他们才能具有强烈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欲望。即使在离开哈佛以后,也会自主地去学习使自己不断增值的新知识。“可是一个人的想像总应当超过他的能力,不然为什么要有天堂?”这是罗伯特·布朗宁于1855年所作的一首诗中的诗句。虽然,今天一个人所能做到的事情可能要超过布朗宁时代的任何一个人的最大胆的想像,但大自然的法则仍然未变:一个人的想像如果不能超越他现时的能力,他就会停止学习,他的生活就会变成简单的求生,最后,就会被一个更有想像力的演员推下人生的舞台。而这种想像就是一个人的学习动4力和学习欲望。可以说,哈佛给予你的,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和训练方法,这些方法都可以用来提高你的学习成绩。但是,如果你真想获得成功,则必须坚持努力运用和拓展这些方法,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最大的发挥,同时不断地寻找自己最感兴趣的东西和新的理想目标。首先,明白自己为什么学习任何人的学习,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愿望的动机,才能使自己行动起来,被强迫学习的东西是不会保存在心里的。就在几年前,哈佛神学院录取了一个看起来很奇怪的学生,有人把他当作一个不折不扣的傻子。他不仅仅多才多艺,而且各个方面都非常杰出,他的理科的成绩几乎满分,被麻省理工学院录取,他的小提琴演奏水平已可以直接进纽约交响乐团,被朱利亚音乐学院录取。无论是读麻省理工学院,还是学音乐,将来都不用为工作发愁,而神学院毕业的很可能连工作都找不到。为什么他要进神学院?这是很多教授都感兴趣的。 听听他的回答吧,他说,我还年轻,工作并不是主要的,可以慢慢来,可是,信仰的问题,神是什么,人何以才能超越,这些是我的人生的功课,这些功课不做,我活着一天都不得安宁。我读书不是为了职业,而是为了我的人生。一个人的想像如果不能超越他现时的能力,他就会停止学习,他的生活就会变成简单的求生。 5我曾经建议哈佛的学生们最好每天都问自己一个相同的问题:我为什么要学习?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非常重要。如果一个人没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不明白做事的目的,就很难产生强大的内驱力。所以,对这些年轻人来说,不解决为什么学习的问题,看不到学习的必要性,他们就永远也不会具有学习的动力。正是因为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所以认清自己要什么并且找出动机是很重要的。人生若是没有动机,就像汽车没有了燃料,是走不了多远的。有些人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或是应付父母和教师,这样的心态实在很可惜。下面是一些大多数人为什么学习的原因:A.证明自己的学习力;B.知识本身的吸引力;C.取得学习另一课程的资格;D.得到学位证书;E.有一份好工作;F.父母或老板要求我学习。上述内容可分为三组。A 和 B 属于个人原因,你想要的回报就是学习本身。如果你选了它们,你可能会感到心里很踏实。如果你选了C、D、E,这表明你的学习原因对你很重要,但得到回报的时间较长,你可能感到学习很枯燥,因为最后的回报太遥远了。最后,如果你选择了 F,你可能是一个厌恶学习的人,你根本不想学习,只是迫于各方面的压力而为之。对于学习者来说,你必须要知道你通过学习想得到什么东西。因为,成功的学习依赖于学习对你的重要性,如果你不能使学习变得很重要,如果你不能使学习变得有乐趣和有收获, 你的学习将始终没有多少进展。 &6上中学的小外孙吉文曾告诉我这样一件事:暑假里,他和他的一群小伙伴一起到郊外玩,正当他们玩得愉快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女孩儿哭了起来,说是必须赶紧回家。她着急地说: “天哪!我竟忘了看时间,今天的功课我还没有做。”“现在是假期,怎么还有功课?”伙伴们问她。“是我妈妈让我做的,如果没有按时做完,她会揍我的。”那个小女孩哭丧着脸说。听到这里,我感觉到,不管那个女孩儿走到哪里、做什么,学习的负担总像影子一样跟着她。更为严重的是,这种负担竟来自她的妈妈。她在这种被迫式的学习下,虽然眼前可能会有好的成绩,但日日夜夜被学习负担压抑着,那种心情不可能是愉快的。她的学习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不挨妈妈的打,在这种情况下,她怎么可能具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呢?不幸的是, 在我们的周围还有不少像这个女孩儿的妈妈一样的家长,她们不是在帮助孩子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 只是在牵着孩子的鼻子用功,结果只会适得其反。现在, 让我们从下面列出的这些学习目的中来看看你的学习到底是想要得到什么结果:A.我希望享受学习的乐趣;B.我希望通晓我所做的工作;C.我希望通过……的考试;D.我希望我的学习与我的工作更紧密地联系起来;E.我希望得到更好的工作以使生活更好一些。如果你选择了目的 A 和 B,你就已经找出了一些对你来说很重要的东西。如果你选了目的C、D和E,那你就还需要在今后把自己的目标订7得再具体一些。去年5月份的时候,我在威德纳图书馆碰到了这样一件事。在那里,我遇见了我认识的一个学生格雷。我问他: “你在这里都做什么?”“读几本书。”他回答。“为什么要读那些书?”我问。“不为什么。能够阅读经典是我的目的。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我学到了中世纪的德语和拉丁语。”我对他的回答非常满意。在一些学校的图书馆里,我也总是看到有许多学生在伏案学习,我向他们问道: “你们为什么学习?”“就是要个好分数呗。”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相比之下,格雷并不看重考试分数,而是喜欢看一些经典的书,从中获得广泛的知识。然而这样的结果,也很自然地获得了令人羡慕的考试成绩。对学习来说,主观目标越明显,越能够放下包袱,越能够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在学习中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并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学习的时候,学习就不再是讨厌的、与自己的人生无关的负担了。这时,学习就成了有趣的、能够决定自己命运的最紧要的事。只有这样,你的学习才是主动的、自觉的,而不是被迫的、压抑的。在学习中有一个清晰的目标, 并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学习的时候,学习就不再是讨厌的、与自己的人生无关的负担了。 8“明年要进入NBA的前三名。”篮球运动员提出这样明确的目标,训练就可以取得最佳效果。学习也一样。我们为学生专门设立了谈话室。在谈话教员的笔记本上,第一个句子就是:“没有人生目标就会出现成绩低下、暴力、吸毒、酗酒等一系列问题。”有一个印第安人的传说也充分说明了目标对学习的重要。故事的开头是这样的。有一天,一个印第安人小男孩捡到了一只鹰蛋,便把它放进了松鸡的窝里。后来小鹰和其他小松鸡一起孵了出来,并和它们一起长大。这只小鹰一直认为自己是一只普通的松鸡,所以做什么事情都和其他松鸡一样。它在土里找虫子和种子吃,从来不远飞,而且翅膀扇动起来也很难看,只能飞起几尺高,总之,松鸡就应当这样飞。当这只小鹰长大后,有一天看见一只矫健的大鸟在高空中翱翔,它那金色的翅膀是那样有力,一振翅能穿入云霄。“这只鸟多美啊!这是只什么鸟?”这只鹰向身边的一只松鸡问道。“那是一只鹰,是鸟中之王。”那只松鸡回答说。“但是你再也不要想这件事了。你永远也不能像它那样飞翔。”结果,那只鹰也就再没想过这件事。它从未试图高飞过,最多不过挥打几下翅膀,抖抖羽毛而已。一直到死,它心里一直把自己看作是一只松鸡。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明明是一只鹰,却总是把自己看作是松鸡,也就只能像一只松鸡那样生活一辈子。我的朋友安尔尼·拉马纳出生在意大利西西里岛上的一个采石场中的小村庄里。 他一共有十个兄弟姐妹, 所以不到12岁便到采石场干活了。每天,头顶着西西里岛那灼人的烈日,耳中回响着震耳欲聋的锤击声和巨大的石块滚入坑底时相互撞击的声音。 9安东尼·拉马纳惟一的奢望就是能到海边的硫磺矿或盐矿去干活,那儿的工钱要高一些。但是,就连这些矿井也显得那样遥远。这些矿井在山的另一面,还要穿过一条山谷,山谷中奔流着阿西那勒思河。小安东尼到硫磺矿或盐矿去多挣几个钱的幻想是那样遥远,甚至远不可及。这儿很少有人离开过采石场。他们每天日出上山,日落下山。只能偶尔从一两个牧羊人那儿听到一点儿山那边的消息,这就是他们的全部生活。安东尼·拉马纳小学时就阅读了有关该岛的历史,听老人们讲述该岛的变迁。他认为西西里岛自从尼奇亚斯和雅典人的军队于公元前 415年在阿西那勒思河畔被歼灭以来的2000多年中,几乎没有什么大变化。当时战败的雅典士兵被罚在采石场做苦役,他们在烈日下煎熬,直到死去。安东尼·拉马纳16岁那年,沿着山谷顺流而下,一直来到海边。在盖拉海湾中,他看到一只货船正在装货,准备开往美国,便上船当了水手。在美国,当他遇到困难时,有多少次他曾想重新踏上从采石场回家的道路,听一听牧羊人那熟悉友好的声音。但是,由于采石场 4 年的苦役使他掌握了凿石的技术,他在新泽西州沼泽地的渠道工程中干了几天之后,便在华盛顿当上了石匠学徒。22岁那年,也就是来美国6年之后,他终于获得了自己梦寐以求的证书——一张石匠工会卡。不久他便被选去在林肯的纪念碑上雕刻林肯在葛底斯堡的讲演词。每天,当他在高高的脚手架上工作时,都要认真地琢磨巨大雕像的面部表情。这位悲哀的、疲惫的人,早年生活在和安东尼·拉马纳一样艰苦的环境中,后来当上了律师,最后又当上了总统。他在美国最危难的时刻,拯救了美国,并发表了不朽的宣言。现在,这10个从西西里岛来的移民正在把这个宣言刻在石头上。让人们永远铭记在心里。有一天吃午饭时,安东尼坐在高高的脚手架上,望着巨大的林肯雕像,这位来自西西里岛山区的小石匠突然做出了一项决定:安东尼·拉马纳能够成为一个更有用的人,他要当律师。他在一块木板上写道: “安东尼·拉马纳”,在他的名字下面又写道: “安东尼学法律。”那天晚上,他把那块板子带下了脚手架。他的朋友都笑话他,“你是林肯第二吧?安东尼,你看雕像看呆了”。安东尼过去只在西西里岛的一所乡村小学读过五年级,想在华盛顿大学国家法律中心学习,真是谈何容易。每天,他要在脚手架上连续工作10小时, 下班后还要上夜校去补习英文。 他的帆布兜里不仅装着凿子、锤子和午饭,还装着课本。他常常匆匆忙忙地吃过午饭便抓紧时间读书。他坐在一段木头上,一手拿着书,另一只手拿着两片玉米饼,中间夹着一块咸猪肉。他的朋友们都笑话他,正像许多年前林肯的工友笑话林肯一样。最后,安东尼·拉马纳考入了法律学校。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他只得离开美国去同法西斯作战。回国后,他在很短的时间里连续获得了一个法学学士和一个法学硕士的学位。后来,他一直在纽约和华盛顿担任律师,工作非常出色。同时,他还连续30年担任退伍军人管理局的特别顾问。 我是在一次聚会中认识他的,虽然我们两人的年龄差距很大,但我们还是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当我问他,我是否可以用他的故事来描述目标作为学习动力的含义时,他让我去找一个更好的典型。当我让他谈谈对学习动力的看法时,他说: “那不可能,因为每个人都必须自己去发现动力,并自己为动力确定具体的含义。” 11安东尼说的没错,他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给自己定下了一个远大的目标,并坚决地一步步向自己的目标迈进。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一只跳蚤放进玻璃杯里,跳蚤能立即轻松地跳出来。而它所跳的高度,一般是身体高度的 400 倍。如果在杯口盖上一块玻璃,跳蚤就会一次次撞在玻璃上,不过,很快它就变得聪明起来,开始调整所跳的高度,只在玻璃下跳动,再也不会撞到玻璃上了。一天以后,实验者拿开玻璃,跳蚤仍然在原有高度跳动。一周以后,它虽然还是不停的跳动,但已经无法跳出这个玻璃杯了。难道跳蚤真的无法跳出来了吗?不是!只不过它已经确信,那个高度是自己无法逾越的。现在,就有很多人正在过着这种“跳蚤人生” :几经奋斗,几经失败,他们不是在不停抱怨自己的运气不好,就是怀疑自己的能力不够,于是就一次次降低自己的目标,最终因害怕挫折而一辈子过着平庸的生活。这正像艾萨克·辛格所说: “如果你一直说事情会越来越糟糕,那么它就真的会越来越糟糕。”10年后,你希望自己做什么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之前,就已经在头脑里把它建成了。在很早以前,我们的一个行为问题调查组曾经对 100 名学生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向每个人提出了同一个问题: “10 年以后,你希望在什么地方,从事什么工作?”这些学生都回答说,他们想得到财富、荣誉,希望去经营大公司,或者从事能影响和主宰我们所生存的世界的重要工12作。调查人员对得到的回答并不惊奇,因为我们历来就教育他们要出类拔萃,他们果然如此。而且,从某种角度来看,这似乎理所当然,因为就凭他们是哈佛的学生这一事实就足以说明了这一点。但是,在这100个接受调查的年轻人中,有10个人不仅决心征服世界,而且将目标清清楚楚写了出来,并说明他们什么时候即将取得何等成就,取得这些成就的理由是什么;而其他人则没有像他们一样写出各自的目标和理由。10 年过去了,我们的调查人员发现,原来写过目标和计划的那 10名学生,所拥有的财产竟占那 100 名学生总财产的 96%。这意味着那 10名学生的成功率超过他们的同学整整10倍。一位哲人说得好,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之前,已经在头脑里把它建成了。所以说,确立目标与制定计划是学习规划的两个必不可少的内容。目标是前进的灯塔,计划是行动的方案。没有目标,所谓的计划就没有了明确的方向,只能是四处乱撞;没有计划,目标则只是一句空谈,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格莱恩·布兰德曾经说过,目标和计划是通向快乐与成功的魔法钥匙!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并把它们写下来付诸行动的人,他们将来的成就,是有目标和计划但仅停留在脑子里或纸上的人的 10 至 50倍。不过,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所在的文理学院曾有一位学生,他的学习目标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目标和计划是通向快乐与成功的魔法钥匙! 13一年级,他选修的几乎全是科学课程,还打算主修理论物理。二年级,他突然发现,物理学的动人之处在于抽象的部分——公式、比例与理想概念。所以真正令他动心的是物理中的数学,于是他改为主修数学。三年级,他又有了新的想法,他虽喜欢数学的井然有序,但受不了那冰冷的感觉,又改为主修艺术。到了第四年,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学习目标——做一个出色的建筑师。正是由于我们让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的方向,才使这个年轻人找到了最适合他的目标。可能你会感觉他在哈佛这四年只不过是在不同的科目之间跳来跳去,似乎浪费了很多的时间。但他前面所学的知识,都为他的最终目标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先前的物理学,使他了解了物体结合的原理,数学给了他度量与秩序感,艺术则造就了他敏锐的眼光与灵巧的双手。现在,他已经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建筑师了。所以,我建议所有的学生都应列出与你的学习有关的各种目标,另外,还要列出与这些目标有关的其他因素:● 我有什么能力?● 我的目标需要我怎样去行动?● 在我已经确定的目标中,成功意味着什么?● 如果失败了,又意味着什么?● 我是否赋予自己的生命和时间以应有的价值?● 我的学习是否能给我足够的灵感和勇气,把我从平庸中拯救出来。如果你能正确地回答出上面的这些问题,我想,你就已经找到了真正适合你的学习目标,你的学习也就能更主动、更长久。 14学习目标确立之后,你可以发挥想像,描述出目标实现后所形成结果的样子。当你对目标的意义有了深刻的理解,当体会到目标实现能带给你无限的快乐时,那么,你就会马上采取积极行动,设法让目标得以顺利实现。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你还必须要对一定时期的学习目标、措施、步骤进行一些部署和安排,这就是计划。一个完美的长期学习计划可以帮助你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学习是向哪个方向发展、应采取什么策略、制定什么措施、开始什么行动、如何安排时间、动用什么资源……从而减少学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得学习变得紧张而有序。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必须具备下列几项条件:A.明确的目标;B.达成的方法;C.清楚的阶段;D.每阶段有具体成效。在这里,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兰特,他的个人长期学习计划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兰特中学毕业时,他的父亲就发现他具有特殊的商业天赋:机敏果敢,敢于创新。但他缺乏社会阅历,尤其重要的是缺乏知识。父亲与他长谈了一次,并和他一起制定了一个能帮助兰特成为一个商界精英的长期学习计划。这个计划将兰特的学习生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攻读理工科学士通过在哈佛大学攻读最基础、最普通的机械制造专业,兰特具备了做商贸必备的专业知识,了解了产品性能、生产制造情况,培养了知识技能,建立了一套严谨的逻辑思维体系,还形成了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在这四年中,兰特还广泛选修了其他专业课程,如化学、建筑、电15子等。这些知识为他后来的商业活动创造了难以估量的价值。第二阶段:攻读经济学硕士通过在哈佛大学 3 年经济学硕士的学习,他了解了影响商业活动的众多因素,懂得了商业的社会地位和作用,掌握了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在这 3 年的学习中,他还认真学习了经济法,并将主要精力放在管理知识的学习上。第三阶段:积累社会阅历离开哈佛后,兰特并没有急着去经商,而是先做了 5 年政府的公务员。5 年的时间,使兰特从一个稚嫩的青年成长为一个深谙世故的公务员,在环境的压迫下,他树立起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并广泛结交各界人士,建立起一套关系网络。他非常善于利用这些网络来获得丰富的信息和便利条件。第四阶段:掌握商情,熟悉业务兰特辞去公务员的工作,应聘到了一家国际性的大公司。通过在这里两年的锻炼,在掌握了丰富的商情与商务技巧之后,他谢绝了公司的高薪挽留,自己开办了一家商贸公司,开始了梦寐以求的经商生涯。兰特的这四个学习阶段共用了14年的时间,每个阶段目标明确,任务具体。由于他在制定计划之前,对自己将来的发展目标定位准确,每个阶段的学习,都是以总的目标所需要具备的素质作为出发点,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因此,当计划完成后,兰特已经具备了成功商人所应具备的所有条件。他的公司经营得非常出色。他不仅有自己的游艇,在著名的贝佛利山庄有自己的别墅,他的身影常常出现在地中海、夏威夷阳光海滩上。现在他又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了新的学习计划,我想,在他这个新计划完成之后,一定会取得比现在更高的成就。从兰特的长期学习计划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制定了长期的学习计16划,自己每年、每月,甚至每天都有可以遵循的行动轨道,这条轨道会激发你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哈佛的字典里没有“毕业”形式上的学习生活虽然终结了,但你一辈子都还是学生。不到生命和世界告别时,你真正的学习生活是不会结束的,也不应该结束。我读过一篇文章,它这样描述了一位父亲的担忧:每一次我到幼儿园接女儿回家,望着她那无忧无虑的小脸蛋,我的担忧就愈发沉重起来:可怜的孩子啊!你知道不知道,许多年以后,当你踏入社会谋求一份办公室普通文员的职务时,最少会有 8 个同胞与你竞争这个位置,其中包括两个耶鲁的博士、三个牛津的硕士,而另外三个人则具有 5 年以上在跨国公司工作的经验。到那个时候,如果不能比他们更优秀,你就做好申请救济金的准备吧!这夸张、俏皮而又诙谐的文字,非常尖锐地从一个侧面道出了严酷而激烈的竞争现实。针对这种现实,如果你不具备危机意识,不能通过不断学习来改变自己,就必将会被时代所淘汰。通常,刚进入哈佛的学生大都非常不理解这里的教授为什么要布置那么多的课外阅读。因为,从来没有人能在在校期间看完所有的材料。后来,他们在学生服务中心找到了答案。在那里,陈放着许多关于哈佛的介绍资料。其中有一份,标题是: “教授布置了大量阅读,我根本无法完成,怎么办?”答案是: “阅读材料是教授们精心准备的,要尽量阅读,哪怕是在离开哈佛以后。因为,哈佛的字典里没有‘毕业’ 。”这个问题的答案使他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在你离开哈佛以后,虽然17形式上的学习生活终结了,但你一辈子都还是学生。不到生命和世界告别时,你真正的学习生活是不会结束的,也不应该结束。你还需要不断地去学习,让学习成为你一生都在做的事,而不管你的人是否还在学校。虽然从开始上学到离开校园,你要经历十几年的学生生涯,但这毕竟只是人生的一部分。这段时间所学的知识还不足以应付你将来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学校能给你的只是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考方式。在生活和工作中所需要的大量其他知识都需要你通过自我教育来完成。现在,有很多人都陷入了一个相同的误区,他们以为人一旦离开了学校就没有必要再学习了。其实,人的一生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即使没有意识到,你也是一直在生活、工作中学习。但这种被动的学习效果肯定不会明显。如果自己能具有不断的自我教育意识,能够以诚恳的态度去学习,你就能克服所有危机,赢得你所希望的一切合理的东西。在几千万年前的白垩纪,地球上曾经生活着成千上万只恐龙。这些恐龙体态庞大,种类繁多。它们或在天空滑翔,或在水中游走,或在陆地奔跑,是当时地球上占绝对优势的物种。忽然有一天,这些庞然大物神秘地全部灭绝了。关于恐龙灭绝之谜,我们还没有完全解开,有的说是小行星撞击地球,有的说是发生了强烈的火山喷发。无论哪种说法,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恐龙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才导致了灭绝。而与恐龙同时期的蜥蜴等动物则成功地适应了变化,生存下来,发展到现在。不到生命和世界告别时,你真正的学习生活是不会结束的,也不应该结束。 18另外一个故事是关于乌鸦的,虽然真实性非常值得怀疑,但其中的启示还是值得我们深思。据说,在一百多年前,一个虔诚的传教士带着几只乌鸦到了非洲的一个小国家。几年以后,传教士死了,乌鸦却一代一代繁衍着,并且越来越多。这些乌鸦浑身都是黑色的羽毛,终日嘎嘎地叫着,令人非常讨厌。于是,当地的人们就开始射杀它们。许多乌鸦被杀死了,照这样下去,乌鸦很快就会在这个国家绝迹。剩下的乌鸦已经不多了,它们一看见人就逃跑,后来就干脆躲到树林里,但这也不能保证安全。为了生存,它们把自己的羽毛染成了像树枝一样的灰色,并向当地的鸟儿学习鸣叫,渐渐地,叫出来的声音也没那么难听了,而是轻轻的,像是在乞求。令人讨厌的颜色与声音都没有了,当地人就不再射杀乌鸦,它们在那里继续繁衍了下来。当危机来临时,恐龙丝毫没有意识到灾难的到来,所以它灭绝了。而乌鸦却能通过学习改变自己,从而幸存下来。面对永恒变化的自然界,动物遵循着“适者生存”的法则,进化着,发展着。人类也是如此,我们必须根据环境的变化来不断学习,不断改变自己,主动地去适应社会,否则成功将无从谈起。如果将人看作一棵树,学习力就是树的根,也就是人的生命之根。我们评价一个人在本质上是否具有竞争力,不是看这个人在学校时的成绩好坏,也不是看他的学历有多高,而是要看这个人有多强的学习力。这就像我们观察一棵大树的生长情况一样,不能只看到大树郁郁葱葱、果实累累的美好外表,因为无论有多么美的外表,如果大树的根已经烂掉,那么眼前的这些繁荣很快就会烟消云散。如果将人看作一棵树,学习力就是树的根,也就是人的生命之根。 19我的邻居海曼曾经是霍普金斯大学的学生,这所大学的医学院在全国排名第二,仅仅排在我们后面。离开学校后,她成为了一名医术高明的牙医,她每周只工作三天,而每年的收入是10万美元。她对自己的这份工作十分满意,认为就这样下去没什么不好的。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在40岁的时候,她的手因患了关节炎而无法再做牙医的工作了。最后只能到一所中学教书,收入也由原来的每年10万美元减少到了3万美元。海曼的错误就在于认为自己目前的工作已经很不错了,没有必要再浪费时间去学习一些新的技能和谋生手段,更没有必要去尝试一些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看看吧,这就是停止学习的后果。我想大家可能都听过这样一个试验:如果把一只青蛙放进沸水中,它会立刻试着跳出来。但如果把青蛙放进温水中,不去惊动它,它将呆着不动。如果将温水慢慢加热,当水温从华氏 70 度升到 80 度,青蛙仍显得若无其事,甚至自得其乐。可悲的是,当温度慢慢上升时,青蛙将变得越来越虚弱,最后无法动弹。虽然没有什么限制它脱离险境,青蛙仍呆在那里直到被煮熟。这是因为青蛙内部感应生存威胁的器官,只能感应出环境中的激烈变化,而不能感应出缓慢渐进的变化。其实,大多数人的头脑,也是习惯于察觉周围发展较快的事物,而对持续发展的事物难以察觉。为了避免成为被煮熟的青蛙,就必须要敏锐地察觉出形势发展所构成威胁的渐进过程,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查尔斯曾经在哈佛度过 4 年的大学时光,他现在就职于纽约的一家软件公司,做他最擅长的行政管理工作。不久前,他的公司被一家法国公司兼并了,在兼并合同签订的当天,公司新的总裁就宣布: “我们不会随意裁员,但如果你的法语太差,导致无法和其他员工交流,那么,不管是多高职位的人,我们不得不请你离开。这个周末我们将进行一次法语考试,只有考试及格的人才能继续在这里工作。” 20散会后,几乎所有人都拥向了图书馆,他们这时才意识到要赶快补习法语了。只有查尔斯像平常一样直接回家了,同事们都认为他已经准备放弃这份工作了。毕竟,哈佛的学习背景和公司管理层的工作经验会帮助他轻而易举地找到另一份不错的工作。然而,令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当考试结果出来后,这个在大家眼中肯定是没有希望的人却考了最高分。原来,查尔斯离开哈佛以后一天也没有停止学习,他在工作之余不仅自学了法语和希腊语,还成为了一个软件编程高手,这可是他原来最不擅长的。长久以来,有很多人都在苦苦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有 20%的哈佛学生在美国500家最大的公司里担任要职, 30%的哈佛学生在担任世界各地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董事长,在美国 500 家大财团中,三分之二的项目经理人有哈佛背景。他们都认为我们肯定有一种神秘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那么多的优秀人才。其实,哈佛学生的成功虽然有我们教学方法的因素,但最终决定他们命运的还是他们自己。如果在离开哈佛以后,他们就满足于已经学到的知识,从而停止了学习,我想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取得现在的成就。我们所做的,就是使他们将那些所谓的“毕业”概念从头脑里踢出去,永远都不要说: “啊!我终于毕业了,我的学习生涯结束了! ”兴趣是伟大的导师不必先谈研究学问,其实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兴趣第一!如果只为生活而学习,绝无成就事业的可能;有了兴趣然后调动自己最大潜能,专心一个目标,不论干什么,在这个大原则下,你必将有所成就。21在哈佛,有些学生为了拿到学位,选修了大量课程,但他们的收获却不多。他们通常这样选课:大一学必修课;大二学主修课;大三学主修课中的高级必修课;最后一年则选择一些兴趣课,就像饭后的甜点似的。但问题出现了,大一的基础课涉及范围太广,他们来不及咀嚼消化,等二年级学主修课时又觉得很枯燥,待到高年级选读的兴趣课比较“刺激”时,他们才后悔为什么当初不多选读兴趣课,如日语、历史、统计等。而大学生活真正成功的学生,就是从一年级便开始混合选课,既学必修课,又选主修课和兴趣课,就像一个人去购物,不仅买生活必需品,也买其他的东西。这样,几种课程互相调剂,学习起来才有兴致,也更专心。相反,每一学年单调地学单一课程的学生,通常都觉得学习乏味,心里不痛快。一个学生曾经让我看过他父亲写给他的信, 信中的内容使我感觉到,他的父亲是一个非常懂得学习的人,也是一个非常懂得如何帮助自己的孩子学会学习的人。在征求了这个学生的同意之后,我把这封信作为一个共享资料,让它也能够使他人得到启发。在这封信中,我最感兴趣的是下面的这一段内容:我并不注重你在学校的学习成绩,那是靠不住的,关键是你一定要在学生时代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并努力去发展它。因为,在你学习的时候,强烈的兴趣会使你全身心地投入。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学科,然后全身心地投入进去,激发出你身上的全部潜能,最终在这一领域取得成功,孩子,这就是我希望你做到的。这封信中所提到的“兴趣” , 就是指带有某种强烈倾向性的求知欲望,是促使自己从事某项学习、解开某个奥秘的不可遏制的激情和力量。 22可以说,兴趣就是学习力中最充沛、最快乐、最轻松、最美好、最活泼的品质。在兴趣的引导下,你会精神振奋、思维活跃、目标专一、不知疲倦地执著追求。根据我们的研究,如果一个人对他所学习的科目有兴趣,那么,他的学习积极性就非常高,就能发挥他全部力量的70%-80%;反之,积极性就会很低,只能发挥他全部力量的20%-30%。在有些教育者的心目中,教给学生知识和学习方法才是最重要的,才是自己的本职工作。而关注学生的兴趣,则是偏离了正确的教育轨道。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如果一个人没有学习的兴趣,世界上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对他也是没有用的。别人无法替他去感兴趣,再优秀的父母和老师也无法把兴趣强加给他。兴趣才是学习中的必备的条件,它常常可以把非常枯燥的课程内容变成活泼、有趣的东西。正像雅克·玛丽泰恩在他的《教育向何处去》一书中所指出的那样: “学习的内容永远也不应当作为僵死的东西去消极地或机械地接受。这种僵死的知识只会使人的头脑变得呆板起来。相反地,学习的内容应当通过兴趣使之成为大脑的一部分,这会使大脑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就像扔进火炉中的木头,这块木头也会成为火焰,使炉火更旺。”就像达尔文一样,他从小就对大自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激发了他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极大热情。 他开始到郊外收集各种动植物,然后认真地制作成标本。中学毕业后,达尔文应父亲的要求去了爱丁堡大学学习医学,因实在没兴趣而中断了学业,后来又转入剑桥大学学习神学。但达尔文仍然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阅读生物学书籍和采集动植物标本上。他曾在自传中回忆说: “在剑桥的时候,没有一项工作比可以说,兴趣就是学习力中最充沛、最快乐、最轻松、最美好、最活泼的品质。 23收集甲虫使我更为热心,更感兴趣了。 ”后来,也正是这种对生物学的强烈兴趣驱使他在1883年登上“贝格尔”号军舰,开始了举世闻名的环球考察,最终出版了他的巨著《物种起源》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达尔文所取得的成就与他对生物学的浓厚兴趣是分不开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促进了学习成功,学习上的成功又会提高学习兴趣,这是良性循环;反之,对学习厌腻,学习必然失败,学习失败又加重学习上的厌腻感,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我们在这里有必要讨论如何打破这种怪圈,让学习形成良性循环。在讨论学习兴趣的问题时, 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两种截然相对的说法。许多教育者一面谆谆教诲学生“不要凭兴趣去学习” ,“必要学习的东西,没有兴趣也要学”,—面又主张“要注重兴趣” , “没有兴趣,学习就是一件苦事”。其实,这两种说法并不是绝对对立的,因为,学习兴趣是既可以改变,又可以培养的,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德国大音乐家贝多芬,幼年时期对音乐并不是很感兴趣的,他父亲聘请当时最有名的音乐家来教他钢琴和小提琴,并经过他自己的刻苦努力,他才对音乐产生了兴趣,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音乐大师。因而,任何学习的兴趣都是可以培养的。在现实中,我们需要学习的课程往往不只一门,各门课程不一定都使自己感兴趣。即使在自己最感兴趣的学科中,也不是所有内容都是有趣得使自己乐意去学。甚至有人认为,在学习中,并不是一切都可以做到富有趣味的,其中必然会有、而且是应该有一些枯燥的东西。显然,对于那些我们兴趣不大,而又必须学习的东西,只有设法培养起自己的学习兴趣。然而, 怎样才能培养学习的兴趣呢?这是一个在教育界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我也只能根据我的经验来简单地谈一谈。 24首先,我们要搞清外界输入的哪些信息可以使人们发生兴趣,或者说发生兴奋及愉快的感觉,哪些信息又可以使人抑郁或者感到厌烦。有意识地输入前者,排斥后者,则是培养学习兴趣的根本原则。具体说来:(1)新鲜的刺激比重复的刺激更容易使人兴奋在一切学习活动中,初学者往往是从模仿开始,好像是小孩子学走路。由于入门是一个飞跃,从未知到知,从不会到会,最初模仿的东西都是新鲜的,自然有一番情趣。但是,如果模仿性的学习持续太久,那么兴趣就要衰减。所以,在学习时,要不断提出新问题,或者不断显露出问题的某个新方面。这会使自己受到新鲜的刺激,从而使兴趣油然而生(2)生动形象的东西比平淡、抽象的有趣当遇到平淡无味而又必须学习的东西时,如果把它们与生动活泼的学习形式相结合,则能提高学习的兴趣。现在,一些中小学校在对孩子们教外语时从唱外语歌、听外语唱片开始,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记外语单词本来是十分枯燥乏味的事,但它一旦与音乐相结合,就显得非常轻松,能给人以愉快、舒畅的感觉。(3)节奏感强的东西比单调的东西有趣我们的一些教授在给学生上阅读课的时候,经常会给一些文章谱上节奏感极强的曲子,用这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果遇到了一篇比较晦涩的文章,你也可以试着给它谱曲,通过韵律与节奏来提高自己的兴趣。(4)真实的东西比虚假、遥远的东西有趣曾经有一些学生利用录音机把书本内容转变成自己的声音,以提高学习兴趣。特别是有些书刊内容繁杂,或已看过多遍还是懵懵懂懂,再也提不起兴趣。此时可以改用朗读一遍并加以录音的方法,这样便把原25来“要看的”变为“能听的” ,而且是自己的声音,当然会有新鲜、亲切的感觉,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就提高了。就像我们哈佛的学生一样,他们为了练习外语口语,会不定期地举办一些外语演讲比赛、 外语科技报告会, 或者把课文编成短剧进行排练,建立模拟小商店,几个人分别充当顾客和售货员等等,在创设的环境中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当学生自己步入“逼真”的环境之中时,他们就会不再以学习为苦事了。(5)学习内容的难度与原有知识水平相适应其实这里的道理很简单:原有知识水平高的人看太浅而易懂的书,因为得不到多少新的信息,也就不会感兴趣;相反,原有知识水平低的人去看太难的书,因为过分地吃力、紧张,就容易过早感到疲倦,亦很难激起兴趣。(6)学习内容与实际需要相适应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当自己要学的科目很多或者想看什么书难以决定时,从自己最需要的地方下手,兴趣很快就会培养起来。比如,我们觉得自己最需要什么知识,就马上到图书馆去寻找有关的书籍。如有可能再想办法买到这些书籍。抓住一二天自己求知欲望最强的时间,从头到尾耐心地读下去。日积月累,不但能读到很多书,而且兴趣会越来越大。从自己最需要的地方下手,之所以有助于兴趣培养,一是因为目标明确而且近在咫尺,注意力容易集中;二是因为它见效快,当看到自己已经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时,每个学习者都会兴趣倍增。希望这些方法能使你尽快地培养出学习兴趣,从而帮助你脱离原来学习枯燥的窘境。26把好奇心带进哈佛好奇心,是指智慧的、特殊的、探索性的本质,是学习力中的万能之力,它为我们打开了认识自我和理解世界之门,并为我们的学习注入了无尽的活力。我坚定的认为,探索未知的好奇心是一流的学习者所必备的素质,为了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我们在即将开始的课程改革中将加大自然科学的比重。 所有的学生, 即使是人文学科的学生,也必须掌握基础科学 (如物理、生物、化学、数学)的原理。他们毕业时应该可以看懂诸如《科学》和《自然》这类科学杂志中的科普性质的文章。那样,将有且于开发阅读者的想像和保持他的好奇心。好奇心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是怎么说都不为过的,它不仅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还是学习力中动力之源。在我们哈佛的学生中就不乏这样的例子。卡维塔?苏克拉就是一个具有强烈好奇心的人。12 岁时,她去印度的祖母家探亲,用当地的自来水刷牙。祖母认为这种水不太干净,可能会损害这个生长在富裕国度的小美国人的健康,就给她吃了一些胡芦巴。这是用一种豆科植物磨成的黄色粉末,是制作咖喱的原料。她果然没有得病。于是,卡维塔对这种神秘的植物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她开始研究胡芦巴的生理结构与作用。最初,她把研究课题定在用胡芦巴清洁非净水。一次,因学习和试验太忙,她忘了清理实验室。几天后,当她再进入实验室时,发现室内虽然乱,却没有细菌产生。这使她意识到,胡芦巴有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此后,她就把研究重点转向了用于食品保鲜的特殊包装纸,并取得了成功。现在,她已经是我们学校的一名本科生了,她继续在自己的好奇心的驱使下不断地创造惊喜。 27我们每个人都有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只是一部分人的求知欲被学习困难压倒了。你相信吗?如果不相信的话,请看下面这个镜头:夜深了,四周黑漆漆的,十分宁静。突然一声惨叫把你从梦中惊醒。紧接着,你清晰地听见一个女人的哭泣声。凄厉的哭声持续了半分钟,此后哭声越来越小……不到两分钟,四周恢复了宁静。读到此处,你会有什么感觉呢?你一定想问,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如果第二天清晨谁也没有发现出了什么事,一切都像往常一样有规律地进行着,此时,你会不会仍在猜想到底发生了什么?如果你仍在想,那就说明你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其实,在还是婴儿的时候,我们就具备了这种神奇的力量。但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渐渐失去了好奇的本能。让我们来看看一个婴儿探查起居室的过程:他急迫地行动,爬向一棵室内的盆栽,目瞪口呆地注视着这个长叶子的东西。然后,他又转向花盆,并着迷地用手拍打着花盆的边缘。再后来,这个小家伙开始用湿乎乎的手指研究花盆中的泥土。当他看到自己的小手在地毯上留下了一些黑印迹时,便高兴地欢呼起来。然而,他的探查活动被母亲发现了,她捉住婴儿,把他放回到童车中。几秒钟后,他的小手被洗得干干净净,有些愕然地坐在那里。他的母亲不知道,这个小家伙的巨大渴求便是发现和探明童年之外令他好奇的世界。后来,孩子学会了说话,这种求知欲就体现在他提出的问题上。他们见到外面的任何一件新鲜事物,都要问一个“为什么”。如果这种纯真的好奇心能够保持到成年以后,或许很多人都能取得比现在要大得多的成就。遗憾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数人的好奇心便逐渐减退甚至消失28了。导致这种遗憾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以灌输为主,家长、教师忽视甚至不喜欢学生多提问题,造成了他们接受知识的依赖思想。有成就的人同平庸者的区别就是,除了少数在儿童时代就具有超常的好奇心外,最主要的,是他们能及时将童年时期的好奇心向求知时期的好奇心转化,而且能够顶住别人的非议,因而,他们的好奇心不仅没有减弱,反而升华了,甚至直到晚年。爱迪生的好奇心是人所皆知的,他从小就喜欢问许多大人眼里非常奇怪的问题,如果大人摇头说“不知道”,那么他一定会追问一句: “你为什么不知道?”有一次,学校上算术课,老师教同学说“二加二等于四”。爱迪生马上站起来问: “老师,二加二为什么等于四?”老师被问得目瞪口呆,认为他是故意捣乱,结果爱迪生被开除了。这可真是我们教育界的悲哀!不过,在老师眼里是个爱捣乱的坏孩子的爱迪生,却继续在好奇心的驱使和母亲良好教育方法的培养下,他成为了一位举世闻名的电学家和发明家。关于好奇心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来,如:莱昂那多·达·芬奇、伊萨克·牛顿、约翰·沃尔夫冈·封·歌德、玛丽·居里以及帕布罗·毕加索等。历史学家让·鲁道夫称好奇心为“我最重要的原动力之一。它简直就是一台发动机。使我总想看到一切、听到一切”。在这里我想把话说得重一些,一个总是能提出为什么的人,是一个活着的人;而一个不再提出为什么的人,是一个活着的死人。对那些杰出人物进行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除了好奇心,开放的心一个总是能提出为什么的人,是一个活着的人;而一个不再提出为什么的人,是一个活着的死人。 29态也是他们的一个共同特征,这并非偶然。因为,没有开放的心态,就会使自己充斥在恐惧、冷漠和贪图安逸之中,这会很快就将好奇心扼杀干净。弗雷德里克·威斯特曾经做过一个叫做“思考、学习、忘却”的电视节目,并写了一本同名的书。他在这本书中将好奇心称作“完全是进行学习的基本欲望”及“所有高级动物都具有的、可以战胜对一切陌生事物的抗拒心态的欲望” 。而战胜这种抗拒心态则又对个人的求知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好奇心要求尝试一切, 但也有所回报, 因为好奇提高了经验的质量,人们的眼界更宽了,经历丰富了。由于好奇,全部的知识领域突然变得有趣了。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人们会有所发现,这又会激发人们的积极性,从而为学习注入无尽的活力。所以,你必须允许自己好奇。或许,你的求知欲不知什么时候受阻了,通往好奇的道路被过多的无意义的事实资料所占据。那么,就毫不犹豫地去铲除障碍,让通道恢复畅通,并每时每刻都注意保护好你的好奇心!为了唤醒好奇心并使它时刻保持觉醒状态,你在开始时需要天天练习。可以试试下面这些事情:坚持写日记。这可以使你每天都关注你的好奇心,关注一切令人吃惊的事,关注好想法及新发现。你要立刻捉牢它们,花工夫记录下来并进行反思。你应该经常地问自己:为什么?什么事?谁?多少?在哪里?如果……会怎么样等等。这些疑问一旦出现,就马上开始研究,直到找出一个令你满意的答案。除此之外,你还要训练自己感官的敏锐性,使自己习惯于不断全神贯注于听、尝、闻、看或触摸。 30最后,让我们用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海伦·凯勒的一段话来结束关于好奇心的话题。她写道:我虽然双目失明,却可以向那些想充分利用天赐视觉能力的人指出,是的,我要劝告他们:使用眼睛吧,就仿佛明天将会变瞎,并且要同样使用其他的感官。 倾听各种声音发出的美妙音乐, 小鸟的放声歌唱,乐队的轰声巨响, 就仿佛明天就会变聋。 触摸他们想要触摸的各种物品,就仿佛明天将会失去触摸的机会。闻闻花朵的香气,享受每一快食品碎屑的味道,就仿佛嗅觉与味觉将不复存在。你就是等待开发的金矿潜能,是人人都有但又尚未被开发出来的巨大能量,是心中沉睡的智慧巨人,是学习力中最具有爆发威力的品质。只要能发掘出自身的潜能,人人都可以创造出学习的奇迹。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 我的同事加德纳教授就曾经说过: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方式。我们的教育就要成为开发和释放人的创造潜能的发动机。”加德纳教授认为,人在实际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智能是多种多样的,这些智能可被区分为以下八项:语言文字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 31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旋律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加德纳的研究比以往的智能理论有重大突破,更注重个性化潜能开发。将这种理论运用到我们的教育中是有很大好处的。首先,它能转变一些人的教育观念,不要用一个标准要求学生,而是看到每个人都有发展的潜能。第二是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发现他们的不同的潜能强项,并充分发挥出来。第三是对学生采用多元评价的方法,激发他们发展的积极因素。加德纳教授非常重视“个别化”的学习,亦即尊重学生自己的经验、兴趣和智能倾向。而大多数的教育者只注重单一标准的学习方式,使得许多学生认为自己没有能力,或是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因兴趣不合觉得无趣,而放弃探讨、研究。另一位教育家詹姆斯也曾经说过:其实,大多数学习者只开发了他蕴藏能力的 10%,与应当取得的成绩相比较,他们只不过是半醒着,如果要用冰山来比喻人的潜能,它有 90%都是沉在水面下未被开发,漂浮在水面上的10%,就是展现出来的各种能力。爱因斯坦是我们大家公认的20世纪科学巨匠。他死后,科学家们对他的大脑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他的大脑无论是体积、重量、构造或细胞组织,与同龄的其他任何人没有多大区别。这就充分说明,爱因斯坦成功的秘诀并不在于他的大脑与众不同,而在于他充分挖掘了自身的潜能。 32这就说明,任何一个大脑健康的人,与一个杰出的人物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他们的差别只是接受的教育方式和用脑的程度与方式的不同,而由于这个差别所造成的学习效果之间的距离,不但可以缩短,甚至还可以跨越。要想缩短甚至跨越这种距离,教育者首先要进行教育理念的革新。就各自承担的角色而言,传统的学习教育是传授知识的任务者,现代教育则是唤醒智能的启发者,传统观念是权威者,现代教育是设计者、辅导者、观察者和协助者。而教育的能力也随现代教育的需求,必须具备更多元的能力和扮演更多元的角色。在发掘学生自身潜能的时候,教育应采用不同模式的课程,运用不同的途径,让学生学习和理解各类学科、生活技能,并且鼓励他们将这些知识应用于生活问题和社会适应上,同时鼓励他们发挥其独特智能,或把不同智能组合,发挥更大的潜能。此外,教育者还要把校园、教室经营得像博物馆、图书馆、社区、动物园般新奇,引人入胜,而且有一种自由、尊重的气氛,让学生愉快地探索,融合多样的指导方法,鼓励学生在不受限制且目标明确的环境中,汲取灵感,释放潜能。可以说,我们建立了一整套近似完美的教学与管理制度,能让所有进入哈佛的“金子”都在不久的将来发出耀眼的光芒。在教学方面,主要表现在我们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时代性以及独特的案例授课法。教授们能够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运用不同的方法来充分发挥其优势,挖掘其潜能。我们对学生成绩的评定,有一半取决于课堂发言,另一半则视考试成绩而定,极少有书面作业,所以每个学生都非常重视上课前的准备和课堂上的发言。因此,在课堂上学生们为了争取能够发言的机会,经常是互不相让,你喊我叫。正是这种课堂与社会紧密结合,最大限度地调33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发掘自身的潜能。从而确保了从我们这里离开的学生仿佛有一种神奇的能力和力量, 许多困难重重、举步维艰、濒临破产的企业经他们接手后,便奇迹般地起死回生,并呈现出巨大的活力。可以说,每个人身上都有无穷无尽的潜能,每个人都如同一座等待开发的金矿,然而能够开发出多少,除了教育者的教育方式外,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你自己如何认识自我、战胜自我。首先,你不要把学习看作一件多么困难的事。人们常说: “这个世界是由信心创造出来的。 ”这句话很有道理。 一旦有了坚定持久的学习信心,你就能爆发出巨大的、不可思议的力量,从而将你的潜能发挥得淋漓尽致。这就是心理学常讲的“自我暗示”。在考场上,面对考题你说: “哎呀,这么难!我这次肯定不能考出好成绩。”结果你必定考不好,这已经经过千百次的验证了。动不动就说自己不会的人,十之八九是心态有问题。这种反面的自我暗示,将会影响到你潜在的智慧和力量的发展。好比游泳,一个人如果想的是,自己游不动了,没力气了;而另一个人则想,我还有劲,一定能游回去。尽管这两个人都很累,但首先游回来的,一定是那个“还有劲”的人。人们常常喜欢说: “没有办法” 、“我做不好” 。这些带有明显“放弃”意味的字眼,当被用到学习中时,绝对是一大灾害。这种绝望式的字眼往往容易使你沮丧,驻步不前。所以,你不要过分地羡慕那些常在考试中得 A 的人,也不要去妒忌他们。每个人都有潜在的学习能力,只要你有信心,你就成功了一半。总之,当你在学习中发掘自身潜能时,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1)充分地认识自我; 34(2)大胆地相信自己;(3)勇敢地挑战自己;(4)热情地激励自己;(5)坦然地面对挫折。只要你有发掘自我潜能的意识与自信,你就一定会唤醒心中沉睡的智慧巨人,让他帮助你在学习中不断克服困难,实现目标。在某些时候,潜能常常会在我们遭受危险、面临威胁的关键时刻出现。二战期间的一天晚上,一艘美国驱逐舰停泊在某国的港湾,一名士兵正在值班巡逻,突然,他惊骇地看到,在不远处的水面上浮动着一枚触发水雷,正随着退潮,慢慢向舰身中央漂来。他抓起话机,迅速通知值日官发出了全舰戒备信号。所有的人都来到了甲板上,他们愕然地注视着那枚慢慢靠近的水雷,大家知道,灾难即将来临!军官们立刻提出各种解决办法。起锚离开吧?不行。没有足够的时间;发动引擎使水雷漂走?不行。因为螺旋桨转动只会使水雷更快地漂向舰身;用枪炮引发水雷?也不行。因为那枚水雷太接近驱逐舰里面的弹药库的位置;放下一只小艇,用一根长杆把水雷推开?还是不行。因为这是一枚触发水雷,同时也没有时间去拆下水雷的雷管了。悲剧似乎没有办法避免了。突然,一个水兵大声喊道: “快把消防水管拿来。”大家立刻明白了。于是,他们迅速在舰艇和水雷之间的海面喷水,制造一条水流,把水雷冲到一个安全的地方,然后用舰炮引爆了水雷。一场悲剧就这样避免了!这位思维敏捷的水兵,在巨大的压力下,就是依靠突然被触发的潜能,帮助自己的舰艇脱离了险境。在学习中,你也可以给自己施加一些压力,让它来帮助你激发潜藏在自己身上的能量。麦克阿瑟(前哈佛商学院院长——编译者注)曾明确地指出, “哈佛学生成功的原因,不在于他们曾在这里镀过金,而在于他35们自己在给自己施加压力,他们在压力中使自己的能量得到了最大的发挥。”不久前,我们和一些已经离开哈佛多年的人有过一次聚会,交流当中,我问其中一个人: “哈佛教会你什么能力?”他回答: “哈佛所给予我的,是在极限压力下的生存能力。哈佛,她给我们创造了一种氛围,一种环境,在这种环境里,你必须保持高度紧张,调动所有的潜能,你才会有所收获。”是的,在哈佛的学生都有这样一种心理,我是哈佛生,我应该是最优秀的。在这种信念与压力下,他们果然变得更加优异。本章要点:1.学习能决定你的命运你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将来的生活状况如何,都取决于学习。意识到学习是能够决定自己命运的最紧要的事, 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2.学习是要用一生来做的事人的一生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如果你不能具有持续不断的自我教育意识、不能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就必将会被时代所淘汰。3.找到你真正感兴趣的兴趣是学习中不可遏制的激情和力量,你只有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求知欲望,才能最终在这一领域获得成功。4.发掘自身的潜能每个人都有潜在的学习能力, 只要你有发掘自我潜能的意识与信心,就一定会唤醒心中沉睡的智慧巨人,从而在学习中不断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36第二章哈佛所关注的:学习态度“Amicus &Plato,Amicus &Aristotle,sed &Magis &Amicus”(拉丁文,意即: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编译者注),这句威廉姆斯·艾米思的名言,自哈佛建校以来,它就一直是哈佛学生所信奉的学习和做人的准则。不管遇到了什么困难,都不能阻挡他们对真理的渴望。正是这种对学习的执著态度,帮助他们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收获到了一份份珍贵的礼物。在我们的周围,经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同样的智商、同样的环境、同样的方法、同样的教授,但最后的效果却有着巨大的区别。问题到底“对学习来说, 所谓的天才人物,指的就是那些具有毅力的人、勤奋的人、入迷的人、忘我的人和充满热情的人。”——哈佛学习格言 37出在了哪里?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爱德华·班菲德(哈佛大学博士,著名的成功学家——编译者注)展开了多年的研究, 他想知道为什么在客观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学习的差别会如此之大。他和他的朋友们在经过对上万人次的调查,将不同的假设经过数年的实验之后,终于有了结论:在美国或是在其他不同教育制度的国家,成功的学习80%与态度有关。他认为,在学习中,结果决定于行为,而行为决定于态度。也就是说,是否能够具有超越常人的学习力,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于你的学习态度,其中包括:积极、乐观、勤奋、毅力、坚持、专注等因素。在学习中,你有什么样的态度,就有什么样的结果。你有什么样的态度,就决定你有什么样的人生。成功是因为态度,失败也是因为态度。不要相信那些所谓的天才,往往那些被看作是学习天才的人,其实就是具有毅力的人、勤奋的人、入迷的人、忘我的人和充满热情的人。众所周知,二战时期的英国首相丘吉尔是一个著名的演讲家。他生命中的最后一次演讲是在一所大学的毕业典礼上,这也许是世界演讲史上最简单的一次演讲。不知是当时丘吉尔太过年迈,还是他将人生的最大体会进行了浓缩,在整个20分钟的演讲过程中,他只讲了一句话,而且这句话的内容还是重复的,那就是:“永不放弃……绝不……绝不……绝不! ”当时台下的学生们都被他这句简单而有力的话深深地震撼住了,人们清楚地记得,在二战最惨烈的时候,如果不是凭借着这样一种精神去激励英国人民奋勇抗敌, 大不列颠可能早已变成纳粹铁蹄下的一片焦土。38丘吉尔的这次演讲是在用他一生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学习根本没有秘诀,如果有的话,就只有两个,第一个是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第二个就是当你想放弃的时候,请回过头来再参照第一个秘诀去做:坚持到底,永不放弃。在哈佛, 我经常向那些年轻人说的一句话就是: “只重视学校的学习,那就是人生失败的开始。”对学习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偶尔短时的爆发,也不是转瞬即逝的流星,而是一种滴水穿石的持久运动。所以,不要以为学习只是在学校才能做的事,它应该陪伴你的一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不要去幻想那些所谓的诀窍或捷径,它们对你的学习根本没有任何帮助。你必须牢记一句话: “态度决定一切。 ”这就是学习力的核心。哈佛定律:W=X+Y+Z不存在没有热情的智能,也不存在没有智能的热情,如果没有勤奋,也不存在热情与才能的结合。有时,我也会问自己,我们对学生的要求是不是太苛刻了。经过严格挑选的学生进入哈佛后,会马上感觉到,这里竞争的激烈近似残酷。我们以商学院为例,这里的学制只有两年,所有的必修课几乎都必须在一年修完,加之刚入学的新生对我们独特的案例教学法尚不熟悉,准备起来困难重重,因此新生每天一般要学习13~18个小时。很多学生差不多每天要学习到凌晨一两点钟,然后睡上几小时,再赶快爬起来去不要以为学习只是在学校才能做的事,它应该陪伴你的一生。 39上 8 点半的课。对第一次期中考试,即使是最优秀的学生也会紧张到极点。期中考试的内容是实例分析,时间长达 4 个小时。期中考试后,凡发言和书面成绩均属全班最差的 20%的学生,会受到校方的秘密警告。在商学院,评分采用一种强制性的分配法,一年级的每个班都将有5%的差生被迫退学(但可以保留重新申请入学的权利)。 我们给学生的告诫是,如果你想在进入社会后,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能得心应手,并且得到应有的评价,那么你在哈佛学习期间,就没有晒太阳的时间。因此,在哈佛,大家公认的学习定律就是“W=X+Y+Z”(成功=勤奋学习+正确的方法+少说废话——编译者注),而勤奋则是第一位的。我们的这些看起来非常苛刻的要求,却培养了他们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可能一开始他们还察觉不到这种学习态度对自己将来的影响,但当他们经过苦读顺利地走出哈佛以后,就会产生一种感触:他们已经不再惧怕任何困难, 因为他们在哈佛的苦读中已经经受了炼狱般的煎熬。在一次暑假结束以后,一个叫鲍勃的学生找到了我,讲了这样一件事:暑假的时候,他去看望他的姑姑,姑姑的全家都住在加利福尼亚,有一个很大的牧场,是非常理想的消暑之地。在那里,他受到了非常热情的款待,甚至附近的邻居也对他表示了好感,尤其是在听说他是哈佛大学的学生以后,更是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有一天,住在姑姑隔壁的格丽米大婶找到了他,格丽米有两个儿子,都在附近的中学读书, 他们的学习可没少让这位没多少文化的母亲操心。格丽米想从鲍勃那里找到一些他之所以学习好的原因。“你介绍了什么好办法给她?”我问鲍勃。鲍勃说: “我把我们的学习定律告诉了她,W=X+Y+Z,但起初她感觉40这个答案太简单了,认为我并没有对她说实话,哈佛大学的学生一定有一些别人不知道的神奇的学习方法。我告诉她,这就是我们哈佛大学最重要的学习定律,那些比我出类拔萃得多的人,都是根据这个定律取得了成功。因为,学习方法可以通过汲取别人的经验或自己在学习中摸索得到,但是,就算有了再好的方法,如果你自己不努力、不勤奋,那么,你还是不能得到你想要的学习效果。”“后来呢?”我问他。“听完我的话后,她满意地走了,她说要把我告诉她的这个定律写下来,贴在两个儿子的床头,让他们每天都能看到。”恐怕不止是格丽米,很多人现在可能都还在苦苦寻找所谓的学习秘诀,他们认为,只要有了这些所谓的秘诀,学习就会成为轻而易举的事。这个错误的想法,过去有,现在有,将来可能还有!就像下面这个小故事讲的那样:从前,有一位爱民如子的国王,在他的睿智领导下,臣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深谋远虑的国王却担心当他死后,人民是不是也能过着幸福的日子,于是他招集了国内所有的有识之士,命令他们找到一个能确保人民生活幸福的永世法则。三个月后,学者们把三本六吋厚的书呈上给国王说: “国王陛下,天下的知识都汇集在这三本书内,只要人民读完它,就能确保他们的生活无忧了。 ”国王不以为然, 因为他认为人民都不会花那么多时间来看书的。所以他再命令学者们继续钻研。两个月后,学者们把三本简化成一本。国王还是不满意。再一个月后,学者们把一张纸呈上给国王。国王看后非常满意地说: “很好,只要我的人民日后都能真正奉行这宝贵的智慧,我相信他们一定能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 ”说完后便重重地奖赏了这些学者。 41原来这张纸上只写了一句话: “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如果在学习中,只要还存有一点取巧、碰运气的心态,你就很难全力以赴,你也不会在学习中取得多大的成就。从来没有人能完全依靠天分成功。上帝虽然给了你天分,但还需要勤奋将天分变为天才。著名的化学家迈克尔·法拉第出身贫苦,家里没钱供他读书,很小就在一家装订作坊当了学徒工。法拉第渴望学习。每天下班后,工友们都已回家了,法拉第就独自一人靠窗坐下,翻开《化学漫谈》 ,专心致志地看下去。有一天晚上,他完全被书中高深莫测的东西迷住了,以至天黑了好久都不知道。忽然有人敲窗子,法拉第抬起头来,见是他的母亲,就吃惊地问: “出了什么事, 妈妈?你怎么到这儿来啦?” 母亲慈爱地说:“上帝保佑你,孩子。你就学吧,不过可得记住,人总是需要休息的。”贫困的法拉第就是凭着勤奋学习的精神,才取得了后来的成就。血液循环的发现者哈维一生中共有 122 次休假,但在这些日子里他没有真正地休息过一次,其中前61次是在学习医学方面的新知识,而后61次是在做实验和研究。1983年的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苏布拉海央·钱德拉赛卡,他的一生可以说就是学习的一生。有一次他心脏病发作了,被送进了医院,但在刚刚做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第三天,他在病床上又拿起了书本开始学习。他获奖的时候已经是72岁的高龄了。在生命的这种时刻,大多数科学家或退休,或开始享受名誉头衔——在委员会里担任一个职务,在颁奖晚宴上回忆往事。而钱德拉赛卡却仍然坚持每天学习不少于4个小时。当人们询问钱德拉赛卡,为什么他的创造力那么持久时,他回答说,有一件事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贝多芬在 47 岁时告诉一位朋友: “现在我懂得怎样作曲了”。钱德拉赛卡认为,自己直到现在也不敢宣称“现在我懂得怎样搞研究了”。所以,自己必须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精42力来学习。“勤奋,这是我惟一的优势。”钱德拉赛卡最后这样评价自己。其实,这样的例子很多,只要我们认真地去看一看任何一位成功者的传记,我们便会赞同门捷列夫所说的: “天才就是这样,终身努力,便成天才。 ”更会赞同爱迪生所说的: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注:但这百分之一的灵感往往比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更重要。 )早在20世纪初期的时候,为了更真实有效地研究智力对人成才的影响,当时的哈佛大学教授雷蒙运用系统追踪的观察方法,在 年间,从 25 万学龄儿童中选出 1528 人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这些人,雷蒙都做了学校调查和家庭访问,详细询问和了解教师、家长对他们智力的评价,最后的结果表明,他们的平均智商接近150,有 80人的智商高于170。1928年,他重访了这些学生所在的学校和家庭,了解他们进入青少年时期以后智力发展和变化的情况。1936年,这些研究对象都已长大成人,近90%的人上过大学,其中30%是优等生,30%没有毕业。此后,直到1959年去世,雷蒙每隔五年都坚持作一次通信调查。雷蒙逝世后,他的朋友希尔斯等人继续进行这项研究。1960年,这些研究对象平均年龄已达49岁, 希尔斯作了一次通信调查,人数是原来的 80%。1972 年,他再次进行了通信查访,被调查人数还保持了原来的 67%,这时,他们的年龄已经超过了60岁。他们的追踪调查前后持续了半个世纪,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资料。研究结果表明,人的智力与成就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完全相等的关系。早期智力超常不能保证成年后才能出众、卓有建树,有才能、有成就的人并不都是那些教师和家长认为十分聪明的人,而是那些非常勤奋、精益求精的人。在对被调查者中成就最大的 20%与成就最小的 20%进行的比较后表43明,这两组人最明显的差别并不在于智力的高低,而在于对待学习的态度不同。成就最大的这一组所持有的勤奋、积极、乐观、专注等学习态度,明显地高于成就最小的那一组。通过雷蒙的这个调查,我们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人的一生中,智力因素在成功中不可缺少,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更大。一个智力一般但很勤奋的人可以取得较大的成就,但一个智商很高却害怕吃苦受累的人是很难想像他能在今后的事业取得建树。为什么勤奋与否对将来的成就有这么大的影响呢?首先,学习是一种探索未知领域的艰苦劳动,除了选择正确的学习目标外,还需要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才能成功。其次,勤奋可以克服人脑机能的某种局限性。人虽然是所有生物中最高级、最聪明的,但人脑和电子计算机相比,记忆力没有那样细致和准确,运算能力没有那样精准和快速,工作能力没有那样连续和高效。兴趣、爱好……这些因素虽然能提高你的学习动力和热情,但不能帮助你直接获取知识,只有勤奋,才能使你将知识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其三,一个人的学习,既受各种有利条件的促进,也受到多种不利条件的限制,学习的资料、工具、环境不可能样样完备,家庭、生活不可能事事如意,思想感情、人际关系也不可能尽善尽美,只有勤奋,才能帮助你克服不利条件的限制。最后,勤奋还是克服自身不利因素的需要。每一个人都可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弱点,只有勤奋,才能弥补自身条件的不足。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可能产生惰性,这是学习中的消极力量,有了勤奋就能抵制这种阻碍你学习的消极力量。就像我们的第二十一任校长昆西经常说的那句话: “闲散犹如醋酸,会软化精神的钙质;勤奋却像火酒,能燃烧起智慧的火花。”44你看到的捷径其实是陷阱专注是学习力中最具有凝聚效力、整合效力的品质。千万不要去幻想学习中的捷径,你所要做的,就是将身体与心智的能量锲而不舍地运用在同一个问题上而不厌倦。你入迷了,就距成功不远了。如果用放大镜在太阳下对准一张白纸,几秒钟之内,白纸就会燃烧,这是人人皆知的聚焦现象。专注,就是把所有光线集中到一点的凸透镜,是学习力中最具有凝聚效力、整合效力的品质。格拉宁在 《奇特一生》中赞美柳比歇夫时说: “他通过他的方法证明,如果把一切集中到一个目标上,可以取得那么多的成就。只要连续多年有系统地、深思熟虑地采用他的方法,你就可以超过天才。”在哈佛,最大限度的学到有用的知识是每个学生都渴望的,但是学习的道路却漫长而遥远。于是,学习便}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