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谁知道 大概04年小时候 小学生守则用的一套数学教材 里面有光盘 内容是三个不同颜色的小人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_甜梦文库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教学计划一、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除法、认数、千克与克、加和减、24 时记时法、 长方形和正方形、乘法、观察物体、统计与可能性及认识分数。 1.除法主要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这是学生在已学过的表内除法和简 单的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2.认数是在学生认识 1000 以内的数并能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 十数及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教学认识 10000 以内的数。 3.千克和克先教学千克的认识,再教学克的认识,然后安排了一个练习,巩固 对千克和克的认识。最后还安排了一次实践活动。 4.加和减是在学生已经熟练地口算 20 以内的加、减法以及正确笔算三位数加、 减三位数的基础上,教学口算和在 100 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及相应减法。 5.24 时记时法主要有两部分:认识 24 时记时法和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 6.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教学各自的特 征、周长的含义和周长的计算。 7.乘法内容主要包括: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数 中间或末尾有 0 的乘法,及两步连乘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8.观察物体主要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物体。 9.统计与可能性主要让学生会画“正”字记录数据,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初步体会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10. 认识分数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整数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的需要认识简 单的分数,通过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分数。 二、全册教学目标: 1 .数与代数。 ⑴通过对教具的观察、在计数器上拨珠,并联系实际加深对千和千位的认 识,初步认识一万和万位,认识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表,能结合具体情境理 解四位数的意义,掌握四位数的组成。掌握 10000 以内数的读写方法。能 用 10000 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经历探索比 较 10000 以内的数大小方法的过程,会比较这些数的大小。会口算整千数 加减整千数(加法中和不超过 10000),会口算几千加几百及相应的减法。 ⑵经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正确地列竖式计算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会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商为整十数)以及两位数 除以一位数(被除数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能估算出两 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十多。经历探索除法验算方法的过程,会用乘法 验算除法,会验算有余数的除法。认识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 会解决与此数量关系有关的实际问题。会用两步计算解决先求总数或剩余 部分再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⑶会口算两位数的加减法(加法中和不超过 100),会口算整百数加 整百数(和不超过 1000)及相应的减法。会解决已知两数间的倍数关系求 两数和或差的实际问题及其变式问题。 ⑷经历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正确地列竖式计算三 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正确地列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 会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会口算几百几十乘一位数(不进位),会估算三 位数乘一位数积是几位数或几千几百。知道 0 和任何数相乘都得 0。会用 连乘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⑸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只限于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 形平均分),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分数。能结合观察图形比 较两个分子都是 1 分母不同的分数的大小,以及比较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 小,会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 ⑹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千克和克,知道 1 千克=1000 克,能进行千克 与克的简单换算。 ⑺了解 24 时记时法,会进行普通记时法和 24 时记时法时间的相互改 写,会进行事情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 2.空间与图形。 ⑴经历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探索过程,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名称。理解周长的含义。经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 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掌握其计算方法,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 算解决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 ⑵能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或根据观察者的位置,确定物体的正面、侧面 和上面,知道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长方体能看到不同个数的面,但最多只 能同时看到三个面。 ⑶能画出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由 3 个同样的正方体组成的物体视 图,能根据视图摆出物体。 3.统计与概率。 ⑴参与从袋里摸球、往袋里放铅笔等实验活动,经历在这些实验活动 中收集整理数据并进行处理的过程,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会用简单的条形图(1 个格表示 1 个单位)表达统计的结果。 ⑵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时相等,有时大些或小些。会用“偶尔”“经 常”“差不多”等词语等词语描述可能性的大小。 三、学生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习后, 学生在数学基本知识、 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 到一定的水准,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 些动手操作、 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 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对于这些数学学习中的良好习惯还有待于加强的学生, 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 好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四、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 2.在教学中既要加强笔算训练,又要加强口算训练,严格要求、刻苦训练, 笔算口算互相促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使计算题做到大面积&丰收&。 3.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良好习惯。 4.严格要求学生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书写工整,不搞&题海战术&,切实减轻 学生的学习负担。 5.加强应用题教学,培养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题意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 表达能力。 6.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五、教学进度:内 一、除法 二、认数容课时周 次日期9 课时 5 课时 4 课时 7 课时 3 课时 5 课时 11 课时 2 课时 4 课时 3 课时 4 课时三、千克和克 四、加和减 五、24 时记时法 六、长方形和正方形 七、乘法 八、观察物体 九、统计与可能性 十、认识分数 十一、整理与复习 第一单元《除法》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在二年级(上册) 表内除法和二年级(下册)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安排的。具体内容如下。计算分 为:口算: 被除数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分别除以除数都没有余数的除法,包括整 十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十数。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验算。估算: 估 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十多。解决问题分为:一步计算的问题: 在解决 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量关系。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两步计算的问题: 先求总和或剩余是多少,再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全单元教学内容以笔 算为主线。先通过比较容易的除法(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没有余数),教 学除法竖式及除法的验算;然后教学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有余数的情况; 最后教学商的个位上是 0 的除法。教材把口算、估算和解决实际问题合理穿插到 各 “想想做做” 或练习中。 单元教学结束时安排了场景型的实践活动 《农村新貌》 。 本单元编写的三道思考题, 让有条件的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中商与余数之间的关 系,被除数与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 方法,锻炼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整十数、两位数除 以一位数(每一位都能整除的)的口算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 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会用乘法对除法进行验算。 2、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探索算法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 考; 能运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解决问题的 过程进行反思,与他人交流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 使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积极参与解决问题和探索算法的活动,感受 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体会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在不断克服困 难取得成功的过程中逐步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整十数、两位数除 以一位数(每一位都能整除的)的口算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 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会用乘法对除法进行验算。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探索算法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 考; 能运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解决问题的 过程进行反思,与他人交流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课时安排 单 元 一 除法 教 学 内 容 首位能整除 除法的验算 练习一 首位不能整除 尾数为 0 的除法 练习 2 复习 农村新貌 课 1 1 1 1 1 1 2 1 时 日 9. 2 9.6 9.7 9.8 9.9 9.10 9.11---9.12 9.13 期 课题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 . 1、 经历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非整十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的口算、 笔算的探索过程, 能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 (商为整十数) , 会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 教学重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口算和笔算方法的探讨。 教学难点: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格式。 挂图 教学时间 集体备课 个性思考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口答: 20 里面有 ( ) 个十, 46 里面有 ( ) 个十和 ( ) 个一, 70 里面有 ( ) 个十, 83 里面有 ( ) 个十和 ( ) 个一。 2、解决实际问题。 两个人一共买了 18 枝铅笔,平均每个人买几枝? 口答算式, 问: 你是怎样想的?你会用竖式计算吗?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教学整十数除以一位数 ⑴出示场景图左半部分,提问: 观察图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要求平均每个男孩 买多少枝,你会列式吗? ⑵用小棒摆一摆,分一分,并说出摆与分的过程。 ⑶相互交流,知道把 4 个十平均分成 2 份,每份是 2 个 十,也就是 20。 ⑷完成“想想做做”第 1 题,再让学生说一说每组两题 在计算上的联系和区别,帮助学生形成算法。 ⑸小结。 2、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⑴出示场景图右半部分,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你想求什么问题?要求平均每个女孩买多少枝,应该怎 样列式? ⑵猜猜 46÷2 商是几十多?你能用小棒摆一摆,分一分 吗? ⑶小组交流分的情况:拿出几捆几根小棒,先怎样分, 再怎样分,最后每人分得多少枝? ⑷学习用竖式计算。各小组讨论竖式的计算方法后汇报 交流。 ⑸教师结合学生讨论情况板书竖式,并讲解笔算过程。 三、巩固深化,拓展提高 1、 想想做做. 2 学生练习,指名板演。师生共同评价板演情况。 谈话:说说在计算时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注意余 数。说说在计算中应注意什么?进一步巩固笔算方法。 2、 想想做做 4 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 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独立练习。 在小组内交流订正。 3、想想做做 5 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要知道哪种树苗每棵的价钱贵一些,你打算怎么 办? 独立解答,在班内共同订正。 四、作业:想想做做 3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能告诉大家在计算时要注 意些什么吗? 课 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除法的验算 经历除法验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重点:除法的验算。难点:探索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挂图 教学时间 集体备课 个性思考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你们参加过生日聚会吗?明明和芳 芳快过生日了, 这天, 他俩一起来到食品店选购蛋糕 (出 示场景图),你们能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在买蛋糕过程遇 到的数学问题吗? 二、自主探索,探究方法 1、探究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 (电脑出示两人的对话情景)。 问:明明算得对吗?你能帮他验算吗?请你先想一 想,再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小朋友听一听。 指名回答。 教师将学生的验算可能性板书于黑板(乘法验算、 除法再算一遍等) 提出下列问题在班内交流。 ⑴12×3=36 表示什么意思?这说明明明的计算怎么 样? ⑵12、 3、 36 在除法算式中分别是什么数?我们可以怎样 来验算这样的除法?得出结论:我们可以用商和除数相 乘,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来进行验算。 2、探究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的方法。 (电脑继续出示对话场景图) 谈话:芳芳算得对吗?请你也想出一种验算方法帮 帮她。 汇报验算方法,教师板书于黑板。 组织讨论:21×3+2=65 表示什么意思?计算结果 是 65 元又表示了什么意思? 21、3、2、65 在除法算式中分别是什么意思? 问:你认为有余数的除法应该怎样验算呢? 三、提升经验,归纳方法 提问:我们可以怎样来验算有余数的除法呢? 结论: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方法,直接用商和除数 相乘,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的方 法,用商和除数相乘的积再加上余数,看结果是否等于 被除数。 四、实践运用,加深理解 1、 想想做做 1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回答。 提问:每组中两道题有什么联系? 2、想想做做 2 把 4 道题分成两组,每人自选一组题用竖式计算并 验算。 指名两人板演,全班共同订正。 3、想想做做 3 同桌两人轮流口算,并说说上下两道题有什么联系 和区别。 4、想想做做 4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在班内交流算法,并回 答:你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计算是正确的吗? 5、想想做做 5 先独立读题看图解决第一个问题。再问:你还能提 出什么问题?怎样解决? 四、拓展提高 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3=21??2 □÷□ =12??1 五、作业: 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69÷3 85÷4 27÷2 44÷2 65÷3 58÷5 六、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课题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练习一 进一步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培养解决问题 之后进行反思的意识和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除法的正确计算以及验算方法的熟练程度 ,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 养 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集体备课 个性思考一、练习指导 1 独立尝试进行口算,再指名汇报得数。教师选择其中 几题要求说出口算方法。 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出示题目:93÷3 85÷4 46÷2 67 ÷3 尝试练习,并指名板演。 交流评析,要求口述算法。 3、练习一.3 出示表格题,引导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 班级汇报交流。 二、基本训练 1、学校买了 68 只皮球, 借出 13 只, 剩下多少只皮球? 把剩下的皮球平均借给 5 个班级, 每个班级能借到多少 只? (读题后引导学生分析题目, 能从条件入手正确解答。 ) 2、学校买了 68 只皮球,借出 13 只。把剩下的皮球平 均借给 5 个班级,每个班级能借到多少只? (读题后引导学生将以上 2 题进行对比,找出其异同 点,并引导学生正确分析,正确解答。) 3、练习一.4 独立审题后学生尝试解决这两个问题。 组织交流,重点讨论第二个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三、全课总结 四、拓展练习:P6.思考题。 五、作业:P5.2、4 课题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 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笔算方法的过程,能 够正确地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重点:首位除时有余的情况应如何处理。 难点:十位上余下的数与个位数合起来再除。 光盘、学具 教学时间 集体备课 个性思考一、复习迁移 1、笔算 42÷2 指名板演,集体练习。 评讲,要求说出笔算过程。 2、谈话引入新课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题图 ⑴学生独立审题, 然后提问: 要求&每班能分到多少个& 该怎样列式? ⑵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横式、竖式。 ⑶让学生观察、试锄,要求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⑷引导: 这类题该怎样解决呢?我们一起来用小棒摆一 摆。 2、操作探究 ⑴问:应该先摆多少根小棒?(演示摆出 5 捆带 2 根) ⑵同桌交流:52 根小棒平均分成 2 份,怎样分呢?每 份得多少?请大家先自己独立分一分, 然后同桌互相交 流分发。(教师巡视,发现学生的不同分法) ⑶情况反馈(学生边操作演示边叙述分的过程)。 ⑷引导比较各种不同分法:你认为哪种分法好?为什 么? ⑸学生复述分的过程。 学生独立分小棒的过程, 要求边 分边口述。 3、教学笔算 ⑴问:根据刚才分小棒的过程,52÷2 的笔算该怎样写 呢?应先算哪一位?十位上余下的 1 表示什么?接下 来怎样除? ⑵验算。 ⑶比一比:52÷2 与 42÷2,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⑷练习: 想想做做 1 的前两题。 班级交流反馈。 三、巩固练习 1、 想想做做 1 后两题。 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2、想想做做 3 出示前两组题,分组练习。 反馈:这两组题在计算上有什么不同? 出示后两组题,分组练习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发现了什 么? 3、想想做做 6 先要求学生估算出这些提的商是几十多,并说出理由。 再用竖式计算。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上,我们通过摆摆、说说、算算学会了新知 识,你有什么收获吗? 五、作业:P8.2、4、5 课题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商末尾有 0 的除法 经历非整十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上的个位是 0 的除法笔算方法的探 索过程,掌握这种笔算方法。 重点:不够商 1 写 0。 难点:弄清商的个位上为什么写 0。 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集体备课 个性思考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主题图,谈话: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要求我们解 决什么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动手操作。 谈话:请你找出相应的学具代表羽毛球,我们一起来摆 一摆、分一分。 学生分组活动,再汇报交流结果。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演示分羽毛球的过程,边演示边提 问:先分整筒的,每班分到几筒?整筒的分完了吗?再 分单个的,出现了什么情况?你是怎样分的? 2、列竖式计算 学生尝试用竖式进行计算,然后同桌交流,教师巡视。 指名学生板演。 评讲: 商的个位为什么要写 0?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 说。指名把小组的意见在班内汇报。 追问:如果商的个位上不写 0,会出现什么情况? 3、验算 4、小结: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没有 剩余,接着除个位上的数,不够商 1 时,必须在商的个 位上写 0。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 1 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想想做做 2 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 集体订正:第一组的两道题的算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上面一道题商的个位不是 0,而下面一道题商的个位是 0?你能找到第二组两道题的不同点吗? 3、想想做做 3 独立思考,找出错误原因,班级交流。 独立订正。 4、想想做做 5 问: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要求我们解答什么问 题? 独立解答第一个问题,共同订正。 思考如何解答第 2 个问题,先在小组讨论,再在班级内 交流。教师板书安排方法。 5、想想做做 6 独立读题,指名复述题意。 组织讨论,交流想法。 独立解答,得出结论。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本领?你是怎样学到的?在今天的计 算中,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吗? 五、作业:P10.4、6 课题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练习二 进一步巩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发展估 算意识。继续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算题,合理选择算法。 挂图 教学时间 集体备课 个性思考一、基本训练 1、口算 44÷2 26÷2 68÷3 66÷3 78÷6 44÷2 36÷3 84÷4 2、先估计得数是几十多,再计算 52÷3 96÷3 68÷4 75÷5 82÷4 3、 体育室购买了下面几种体育用品, 你会算出每种物 品的单价吗? 4、 三(2)班共 48 人,每 4 人分成一组,可以分成几 组呢? 5、 妈妈准备用 96 元买一些花苗美化自家的院子。 计算出每种单价可以买的棵数后, 仔细观察表格, 你发 现了什么? 二、拓展练习 王老师到商店买足球。带的钱如果买 3 个足球还剩 80 元;买 8 个就剩下 8 元,你知道每个足球多少钱吗? 三、练习指导 1、练习二 1 独立完成,组织反馈。 2、练习二 3 独立完成填表,交流自己的发现。 3、练习二思考题 引导理解题目,弄清楚为什么会多付“8 角”钱,这“8 角”钱是几本本子的价钱。 四、全课总结 五、作业:P11.2、3 课题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复习 1 P12.1――5 进一步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笔算以及验算的方法,沟通 知识间的联系,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发展数学思考,培 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除法笔算、口算的正确率。 挂图 教学时间 集体备课 个性思考一、基本训练 1、P12.1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组织反馈。 同时选择几道不同运算的题要求说说口算方法。 2、P12.2 独立完成,组织反馈。 评讲: 引导学生比一比, 说说上下两题在计算方法 上的区别和联系。 3、P12.4 先让学生说说“总价”、“单价”、“数量”的含 义。 再组织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反馈交流。 最后让学生说说“单价”是怎样求得的。 二、发展练习 1、 小明今年 8 岁,小芳今年 6 岁,奶奶今年 72 岁。 奶奶今年的年龄是小芳的几倍?你还能提什么数学问 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题中的问题后, 再让学生说说自 己想提什么问题, 可以考考你的同桌, 请同桌之间互相 考验,随后交流。 2、 同学们要种 93 棵数树,已经种了 18 棵,剩下的树 苗平均分给 5 个小组,每个小组还要种多少棵?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要求每个小组还要种多少 棵你是先求出什么的? 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评价自己的解法是否正确。 3、 一套少儿百科全书共有 5 本。如果成套买,每套的 价钱是 80 元;如果不成套买,每本的价钱是 18 元。怎 样买合算?成套买比不成套买每本能便宜多少元? 读题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再交流自己的想法。 4、P12.5 出示图,引导看图。 了解从图看懂的信息,再提出数学问题进行解答。 三、全课总结 四、作业:P12.3 课 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复习 2 P12―13.第 6――9 题 进一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提高解决简单 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挂图 教学时间 集体备课 个性思考一、基本训练 1、P12.6 让学生算一算、比一比,体会相应的规律。 2、类推练习 仿照上题,改编题目 64÷4 72÷6 二、课内练习 1、 48 个同学去采集昆虫标本,每 3 人分一组,可以 分成多少组? 独立完成,交流自己的结果,说说自己是怎么想 的? 2、 小明在图书室借了一本 98 页的故事书,准备一个 星期把它看完。他平均每天要看多少页? 让学生读题后自己列式。完成后交流自己的想法。 3、 食品店里一袋面包 4 元,50 元钱最多能买多少袋 面包?还剩几元? 学生独立完成 4、 同学们去划船,女同学 20 人,男同学 23 人,每条 船最多坐 4 人。他们至少需要租多少条船? 这种题目多次出现过, 但是还有学会对余数的理解 不够, 所以让学生自己列式后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计算结 果。进一步让多一些学生明白多余的 3 人只需要一条 船,所以一共需要 11 条船。 三、拓展练习 P13.7――9 1、第 7 题: 让学生说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说说要求一共可以分 成多少组,先要求出什么? 让学生列式解答再说出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2、第 8 题 读题后进行思路训练,同桌互相说一说。 请学生列式解答再交流自己的想法。 3、第 9 题。 先帮助学生理清题中的各个条件, 再让学生思考和 讨论准备怎样租船?学生有更多的方法帮助验证正确 就可以了。 如果学生提出全租小船不划算, 就可以提示学生算 一算:按你的方案,一共要花多少钱? 四、练习指导 P13.思考题, 先由学生独立思考, 也可同桌交流想 法。 左题的答案是唯一的:94÷7=13??3 右题的答案有两个:95÷4=23??3 99÷4=24??3 五、全课总结 课题实践活动:农村新貌 1、 根据课本情境解决现有问题,并能解决在具体情境中所提出的 问题。 2、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有序的观察能力。 3、 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让学生在场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所提 出的问题。 挂图 教学时间 集体备课 个性思考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谈话,播放课件,感受农村新貌。 二、创设情境,进行实践活动 1、整体感知 课件演示农村新貌全景,整体感知画面内容。 问:在幸福村,你看到什么? 仔细看看每个地方, 阅读图中人物说的话, 把你看 到的、读到的说一说。 2、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⑴小组合作,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在幸福村中,有宽阔的大道,大家 可以自由地参观, 但在参观的过程中, 老师有一个小小 的要求,边参观,边根绝所给出的信息,提出问题,行 吗? 学生分小组活动, 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能提出哪些 问题,并整理出来。 ⑵全班交流,选出共同感兴趣的问题。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教师板书提出的问题,如: 幸福村有几排楼房? 幸福村有多少人 幸福村的街上有多少个灯柱? 小华用 3 分钟的时间能从家走到果园吗? 玩具厂每天做的玩具可以装几箱? 果园里有多少棵果树? 苹果树比梨树多多少棵? 3、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请同学们从以上问题中选自己喜欢的问题, 解答出 来。 再在小组内交流,并互相评价。 最后在班级内汇报, 同时要求说出解决每个问题的 思路和过程。 三、应用拓展,积累经验 这节课, 我们一起参观了新农村, 在活动你有什么 收获或想法吗?随着社会的进步, 你觉得农村还会有怎 样的变化呢? 二、认数单元计划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千以内数的认识和大小比较。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百以内 的数,掌握了百以内的加、减计算和表内乘、除法的计算。因此,这部分内容是 百以内数的延伸,是认识万以内数、亿以内数乃至更大数的重要基础,也是学习 千以内四则运算的基础。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一方面能为学生认识更大的数 积累方法和经验;另一方面也能为学生探索并掌握相应四则计算的方法提供支 持。因此,这部分内容很重要。教材先后安排认识了整百数,认识几百几十、认 识几百几十几,并结合着安排相关的口算,使学生加深对千以内数的认识;接着 安排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最后安排本单元的复习。 二、单元教学重点: 千以内数的组成及含义,会读、写千以内的数。 三、单元教学难点: 体会十进制计数法的特点。 四、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通过数数、操作、计算、解决问题等活动,认识千以内的计数单位以 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知道千以内的数位名称及其顺序;会读、写千以内的数, 能按指定要求从某个数起数到一千;能根据千以内数的组成及含义,正确口算整 百数加减整百数以及整百数加整百数加整十数与相应的减法; 能合理灵活地比较 千以内数的大小。 2.使学生在认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的基本特点,加深对数的 意义、数的表示方法以及数的大小的理解;进一步增强估计意识,提高用数进行 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数感。 3.使学生在认数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眼光观 察生活现象的意识,体验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五.课时划分 1.认识千以内的数 2 课时 2.练习二 1 课时 3.比较数的大小 1 课时 4.练习三 1 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认识整千数 经历数整千数的过程, 体验数的发展, 初步认识认识计数单位 “万” 。 直观感受 10 个一千是一万,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 教学重点: 能读出并写出整千数和一万。 教学难点:知道“千”与“万”的联系,明确“万”所在的位置。 计数器等 教学时间 集体备课 个性思考一、复习铺垫。 1、写出下面各数: 七百零二 三十五 2、读出下面各数: 203 35 570 1000 3、填空: (1)( )个百是一千。 (2)352 是( )位数,它的最高位是( )位。数 字 5 在( )位上。 (3)一个数百位上是 2,十位上和个位上都是 5,这个 数是( )。 4、提问:我们学校的阶梯教室能做多少人?昆山大戏院 能坐多少人?你还知道能坐更多人的地方吗?出示光盘上 主题图, 追问: 猜猜看, 像这样的体育馆大约能坐坐多少人? 介绍能坐 1 万人的体育馆。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 来认识一些更大的数。 二、教学新授。 1、认识几千和一万。 这个体育馆可以坐 1 万人,一万是个很大的数。那么, 一万到底有多大?出示由 1000 个小方块组成的立方体,问: 每个小正方体表示多少?1 条是几块?一层是几块?结合学 生回答:板书总结:10 个一是十,10 个十是一百,10 个一 百是一千。 一千一千地数,从一千数到九千,再增加一个大正方体, 问:现在是几个一千?是多少?引导学生说出 10 个一千是 一万。(板书) 2、教学读、写整千数和一万。 (1)先出示计数器(计数单位用纸条挡住),问:原来我 们已经认识了计数器上的哪几个计数单位?你能按从左往 右的顺序说一说吗?生说, 教师出示计数器上的单位,追问: 你知道这些计数单位所在的数位分别是什么吗?你能说一说 吗?生说,教师板书在黑板上。 (2)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 3,问:这表示多少?如果在 千位上拨 3, 问: 这是几个千?3 个千是多少?应该怎样写? 在自己本子上写一写, 并说说是怎样写的?怎样读?继续在 计数器上拨出几个数, 说说每一数位上分别是几?表示什么 意思? (3)在计数器上的千位上拨了 9 颗珠子,并让学生数到 九千,然后在千位上再添一颗,追问:10 个一千是多少?在 计数器上怎样表示一万? (4)所以数位表上从左往右第 5 位是万位,表示多少个 万。 抢答:巩固数位顺序表。 三、想想做做。 1、想想做做 1 让学生填写空格内的数,并读一读。 讨论 7000 更接近哪个数。 2、想想做做 2、3 读出横线上的数。写出横线上的数。说说你书写的方法。 3、想想做做 4 选 1、2 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其他题目学生做在课 本上。 4、想想做做 5 说说是怎样想的。 5、想想做做 6 算一算并根据表格进行提问。 6、想想做做 7 学生尝试画图来解决问题。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何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整千数 10 个一千是一万 (数位顺序表) 课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认识非整千的四位数 1、促进数感的发展,感受数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2、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 1、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 2、中间或末尾有 0 的数 计数器 教学时间 集体备课 个性思考一、复习引入 1、复习数位顺序表 2、读数:725 0 、听数、写数:生板演 4、提问:365 在计数器上怎样表示? 拨数,说明各数位上算珠表示的意义 二、新授 1、教授 2365 的读、写 (1)在计数器 365 的基础上于千位拨 2 颗算珠,追问:现 在表示多少 (2)学生读数,说出数的组成,写数 (3)组织练习读数、写数: 说出数的组成 2、教授 3052 的读、写 (1) 在计数器上出示 3052, 学生读一读, 说说数的组成 (注 意:数位上没有就不说 (2)比较 2365 和 3052 有什么不同?百位没有,读的时候要怎样?写的时候呢? (突出中间有一个 0,读和写的时候都不能遗漏) (3)小结提问:如果数的中间有一个 0,读数和写数时要注 意些什么? 3、教授中间有两个 0 的数的读、写 (1)提问导入:如果一个数中间有两个 0,怎么办? (2)计数器出示 3002。同桌讨论读、写法 全班交流,达成共识: 读一个(读一个即能知道各数位上 的数) ,写两个(占位) (3)板书:3002 三千零二 (4)计数器出示 ,写出读、写法 (5)出示八千零五、六千零九,写出写法 4、出示试一试 (1)读题目要求,根据要求同桌一起完成 (2)全班交流 (3)比较这两个数的不同,读的时候的注意点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想想做做 1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全班交流。 2、想想做做 2 同桌互相说一说,读一读,教师巡视,并指名回答。 3、想想做做 3 出示商品价钱,让学生读一读,再在书上的表格里写出这些 数。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书,集体订正。 4、想想做做 4、5 第 4 题让学生自己读一读。 第 5 题指名读题后,独立完成写数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题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练习二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万以内数的组成、读法、写法。 探索并掌握整千数加整百数及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 认、读、写、万以内的数,掌握数的组成;整千数加整百数及相 应减法的口算方法。 挂图 教学时间 集体备课 个性思考一、读数基本练习: 1、复习数位顺序表和计数单位 2、分别出示:(1) (2) (3) (4) (1)读出各数,选择性地说说数的组成 (2)引导比较 0 在不同位置读法的不同 二、写数基本练习: 1、分别出示:四千三百一十五、两千六百、三千零三 学生按要求写数,一人在黑板上板书,其他写在自己本子 上,集体校对。 2、对比练习:出示 P21 第 9 题 先读一读,再让学生在书上写出各数,全班交流答案 比较每组中两个数在读写中有什么不同,引起重视 3、出示 P22 第 11 题 先读一读这些数,再在书上连线,然后集体校对。 4、教师读数: 54 06 4020 一个学生在黑板上写出各数,其他学生在本子上分别写出各 数,逐个交流订正。说说“5”在不同数位上所表示的意义 三、综合练习: 1、出示 P21 第 6 题 学生独立填写,全班交流 比较第三小题 2、P22 第 10 题 根据老师不同摆放进行读数 3、计算:P21 第 7 题 出示第一组题,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算法 强调
减数的不同 出示后两组题,学生独立计算,互批订正 4、按规律写数:P21 第 8 题 先让学生读一读第一题, 追问: 你会接着往下写吗?你是怎 样想的? 再出示后两题, 学生独立填写完整, 交流: 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你知道吗? 独立阅读,简单复述数字从何而来 带读,边读边进行解释 课题教学目标比较数的大小 2、经历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正确、熟练的进行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能判断一个四位数接近哪个整千数,培养 估计意识。 1、探索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并能比较。 2、判断一个四位数接近哪个整千数。 挂图 教学时间 集体备课 个性思考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一、 复习铺垫: (1)红光小学有女生 643 人,男生 634 人男生多还是女生 多? (2)一台电风扇 290 元,一台微波炉 608 元,一只电饭锅 328 元。 请比较这三件电器的价格。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小红家搬新家了,买了一些家用电器,你能介绍一下他 们的价格吗?(指名说一说) 三、主动探索,掌握比较方法 1、电视机和空调比 (1)哪台价格低一些?你是怎样比的? 同桌讨论,全班交流比较方法 (2)数学符号怎样表示它们价格的大小关系 用“>”“<”表示比较的结果 2、电视机和冰箱比 (1)电视机和冰箱价格的千位上都是 2,该怎样比? 同桌讨论,全班交流比较方法 (2)数学符号怎样表示它们价格的大小关系 用“>”“<”表示比较的结果 3、任选两种商品 同桌各选一种商品,比一比它们的价格,并说一 说是怎样比的 如:我选( ),价格是( ),我选( ),价格是 ( ),( ) ( ),因为?? 4、比较所有商品的价格 按大小关系排列起来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排列方法 四、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 1 独立完成,组织交流写数和大小比较 2、想想做做 2、3 全班交流题意和比较结果 3、想想做做 5 口答接力赛:下面的数各接近几千?提问:5870 和 5003 千 位上的数都是 5, 为什么 5870 接近 6000, 而 5003 接近 5000? 那么看一个数接近几千要看哪两位上的数? 4、想想做做 6 动手操作:同桌两人每人拿出 4 张数字卡片,组成一个四位 数,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 5、想想做做 7 (1)口答哪天售出的书最多,哪天售出的书最少。 (2)口答第 2 个问题,指名说一说估计册数的方法。 6、想想做做 8 谈话交流。 五、课堂总结:怎样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课题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练习三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数的组成及读和写,能正确的口算万以内 数的加、减法,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能说出数的组成,正确读出和写出数,能比较数的大小。 难点:能发现问题并能解决问题。 教学时间 集体备课 个性思考一、揭示课题。 1、说说数位顺序表。 2、说说这个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 3、这节课我们来解决练习三的练习,老师看看哪些同学掌 握的比较好。 二、组织练习。 1、做第 1 题。 出示:9670 是( )位数,它的最高位是( ) ,6 在( ) 位上,表示 6 个( ) ,7 在( )位上,个位上( ) 。 让学生相互说说。指名学生口答。 2、做第 2 题。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 说说每个数中的 6 各表示多少。指名学生口答。 3、做第 3 题。 让学生读一读。 指名学生到板演,其余学生在书上写出数检查。 4、做第 4 题。 出示,学生在书本上完成。 指名学生口答,相互说说是怎样算的。 5、做第 5 题。 读一读,相互说说,指名口答。 6、做第 6 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 相互说说是怎样比较的,并进行交流。 7、做第 7 题。 教师说明,学生分小组说说,选一个数让学生说说。 8、做第 9 题 学生独立思考,和同桌说一说。 全班交流。 三、练习小结。 学生评价掌握情况。 四、布置作业。 第 8 题,做在书本上,学生交流 千克与克 教材分析 本单元结合现实情境, 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并通过动手操作认识质量单位千克 和克,初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我国人民在生活中习惯以“物体有多重” 代替“质量是多少”,因此本单元没有使用“质量”这个词,仍然讲“有多重”。全单 元教材按“导入―教学千克―教学克―实践活动”的线索编写。 1、精心设计教学线索,让学生体会质量单位的产生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 2、重视帮助学生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的学习重点。 3、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自主发现千克与克的关系。 4、注重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 1 克 和 1 千克的概念,知道 1 千克=1000 克。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掌握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并能够根据 实际情况学则合适的质量单位尽心交流和表达。 3、拓展学生的思维,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 课时安排: 4 课时 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千克的认识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通过看一看、称 一称、拎一拎、估一估、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感受并认识质量 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重点: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 1 千克物体的轻重,建立千克的质 量观念。 难点:联系生活实际,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多媒体课件、 台秤、 天平秤、 弹簧秤、 大米、 教学时间 水果、袋装食品 集体备课 个性思考一、 设疑引欲 1、(出示袋装食品)师:请几位同学上台来挑选一袋食品, 比一比谁挑到的食品重。 2、 生 1、 生 2 上台挑选 (可能出现两人争选一袋食品的场景) 。 师:奇怪,为什么他们两人都要挑选红枣呢?(因为红枣比 较重) 师:为什么觉得红枣比较重呢? 引出:用眼睛观察得出。 3、(出示水果,眼睛难以准确观察出结果)师:这个苹果 和梨谁比较重呢?我们一眼难以看出,那该怎么办呢?(用 手掂一掂或用秤称) 生 1:上台左手平放一苹果,右手平放一梨,掂一掂。(还 是不能肯定哪个比较重) 师 (设疑) : 要想准确说出哪个物体比较重, 用什么方法呢? (秤)对,可用秤来称出物体的具体重量再进行比较。 二、 探索新知 1、师:你们平时见过哪些秤呢? (天平、电子秤、磅秤、弹簧秤、台秤??)课件展示、简 介 2、简单介绍天平 3、师:要具体称出物体有多重,一般可以用台秤(出示) 来秤。 生:仔细观察台秤,在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kg、指针、 刻度 1234)。 师:你知道 kg 表示什么吗? 介绍:kg 是千克的符号[板书:千克(kg)]。 三、 操作体会 1、师:今天,徐老师家要来一些客人,所以要准备多一点 的米饭。 想请大家一起来帮忙用我们桌上的弹簧秤称出一袋 重量为 1 千克的大米。有谁会用弹簧秤呢? 介绍方法:生介绍,师配合演示。分组(4―6 人)活动,师 巡视指导。简单对各组活动评价。 师:1 千克到底有多重呢?请小组内的同学轮流用手拎一拎 称出的大米,好好感受一下。 2、师:徐老师想要买 1 千克的苹果,哪一组能迅速又准确 地帮我称出 1 千克重的苹果?请大家安静又快速地完成这项 任务。 生分组活动,师巡视指导。 师:请大家数一数 1 千克苹果大约有多少个?(各组汇报) 想一想:同样是千克苹果,为什么各组数出的个数有所不同 呢?(苹果的大小不同) 四、 应用巩固 1、 师: 徐老师去买了点东西, 请大家帮我看看它们有多重? (课件) (盐水鸭 1 千克、大米 5 千克) 简介“净重量”:“净重量”是指包装袋内的物品实际有多 重。 2、师:让你们帮妈妈去菜场买菜,能看出买的菜有几千克 吗?来试一试。(课件) (白菜 3 千克、冬瓜 8 千克、芹菜 1 千克、南瓜 7 千克) 3、师:每天吃一定量的水果能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父亲 节快到了,小明要给爸爸买他最喜欢吃的水果,看看小明的 爸爸喜欢吃什么水果啊?(西瓜、菠萝)你知道西瓜和菠萝 大约各重几千克吗?(西瓜大约 4 千克、菠萝大约 2 千克) 4、师:王叔叔要把这几袋大米搬到李奶奶家,我们来算一 算王叔叔要搬的这些大米一共重多少千克?(25×4=100 千 克) 知道 100 千克有多重吗?差不多是 2 个袁老师加起来的 重量,很重的哦。 五、 回顾反思 1、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重量单位――千克,并且 通过我们动手活动知道了 1 千克大约有多重,在生活中有很 多地方你会看到千克。比如:(课件)知道它们各可以载重 多少千克吗?(电梯 1000 千克、货车 5000 千克) 2、做一做:利用这个周末,我们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 逛逛超市,看看超市里有哪些物品重 1 千克。还可以做妈妈 的小助手,和妈妈一起去菜场买菜,看看妈妈买了哪些菜, 各重几千克。再帮妈妈拎一拎,看看各位小力士能替妈妈拎 几千克重的物品。 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克的认识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的 质量观念,知道称较轻的物品的重量,要用克作单位。 2、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方法,了解千 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进行估算,逐步提高估 算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 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重点: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克。 难点:正确建立 1 克的质量观念。 天平、黄豆、2 分硬币、学生尺、橡皮筋、 教学时间 纸币、铅笔屑等物品。 集体备课 个性思考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导入引出新课:出示例题图,认识并板书:认识克, 克也可以用符号“g”来表示。(板书:g)那么 1 克有多重 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克。 二、动手实践,解决问题。 1、认识天平。 出示天平并提问:谁来介绍一下天平的使用方法?(认 识砝码和天平的使用方法。) 2、体验 1 克的实际重量 (1) 请每个同学拿出事先准备好的 2 分硬币放在手上掂 一掂。 问:谁来说说,2 分硬币拿在手上有什么感觉? 小结:2 分的硬币大约就是 1 克,拿在手上感觉很轻。 (2)将天平的游标拨到 1 克,称一称花生米,看看一粒 花生米的重量有没有 1 克? 发现一粒花生米的重量大约是 1 克。 (3)掂一掂一把学生尺的重量。 小结:一把学生尺比 1 克重。 1、感受几克、几十克等重量 (1)称出 10 克重的黄豆。 称出 10 克黄豆并数数有多粒,指名交流,教师板书。 (2) 同学们都带了一件东西, 先与组内同学一起掂一掂, 在感觉是几克或几十克,再到天平称上称一称,比比谁的感 觉最准确? (3)完成“试一试”。 分别先掂一掂数学书和文具盒的重量,比一比哪个重一 些,再称出它们的重量,看看和估计的结果是否一样。 3、学会用克称物品的重量。 小结:我们在用秤称物品时,首先要看秤是以克还是千 克为单位的,这样才能准确读出所称物品的重量。 4、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 出示一袋盐,谈话:这袋盐的重量是 500 克,那么两袋 这样的盐是多少克呢? (板书: 1000 克) 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把这两袋盐放到以千克为单位的台秤上,问:这个台秤 上的刻度是以什么为单位的?看一看这两袋盐重多少千 克?(板书 1 千克) 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板书:=) 三、课堂练习,巩固深化。 1、做“想想做做”第 1 题。 观察插图,并回答问题, 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重量是以克为单位的? 2、做“想想做做”第 2 题。 3、做“想想做做”第 3 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说出答案。 4、做“想想做做”第 4 题。 出示图,学生观察,并说说图意。 你知道杯子里的水有多 重吗?你是怎么想的? 四、全课总结,课后延伸。 在生活中要做有心人,找找哪些物品的中重量常用千克 作单位,哪些物品的重量常用克作单位,下节课交流。 板书设计: 认识克 重量 克 g 1 千克=1000 克 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练习四 1、巩固已初步建立的千克和克的概念,体验这些单位在生活中 的应用。巩固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 2、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千克和克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具 备简单的估计能力。 重点:明确千克和克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难点:根据生活经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自主提出问题并加 以解决。 教学时间 集体备课 个性思考一、回顾知识,导入练习。 过渡:这节课,用我们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好吗? 二、层层练习,巩固知识。 1、完成第 1、2 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说自己这样解答的理由。如果有 学生对千克和克的观念还不够清新,可以借助实物掂一掂、 拎一拎或用秤称一称,或联系生活实际,利用生活经验进行 判断。 2、完成第 3 题。 学生思考:对单位不同的两个量怎么比较?然后在里 填上>、<或=。 指名回答,选择几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完成第 5 题。 出示图片,说说你获得了什么重要的信息? 通过这些信息,你能知道什么? 4、完成第 6 题。 观察图意,你知道 1 号杯里的水重多少克吗?你是怎么 得到的? 请你仔细观察 2 号和 3 号杯子里的水,估计每个杯子里 的水大约重多少克。 5、完成思考题。 观察图,你能知道一个苹果的重量和一个菠萝的重量有 什么关系吗? 6、完成第 7 题。 拿出事先收集的食品包装袋,并进行交流,用什么作单 位,各是多重。 三、全课小结。 通过练习,你掌握得如何?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再努力 的? 四、课堂作业。 自己阅读“你知道吗”。 课题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称一称 通过称一称的活动,让学生经历称物体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千克与 克的实际意义,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重点:积极主动进行测量活动,经历称物体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千 克与克的实际意义,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难点:有秩序、有条理地进行测量活动,在活动中要耐心、细致。 台秤和健康秤数台、1 千克的苹果、橘子等 教学时间 水果。 集体备课 个性思考一、经验汇报 这一阶段我们一起认识了千克和克这样两个质量单位。根据你的观察 和自己经验的积累,你知道哪些商品的重量是用千克作单位,你能和 大家说说吗? 二、实践操作: 1、猜一猜。 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样东西,想知道是什么东西吗?出示袋子让学生 猜一猜。 打开袋子验证。(苹果) 想知道一些什么吗?(一共有多少个苹果,一共有多少千克苹果)想 知道有多少个苹果怎么办? (数一数) 想知道有多少千克苹果怎么办? (称一称)板书课题。 2、动手实践。 (1)称 苹果是多少千克吗?(1 千克) 1 千克苹果有多少个,能把书中的苹果数一数吗? 你们想自己称一称吗? (2)分组活动称水果和蔬菜。 各小组称 1 千克并数出数量,并且填写表格。 各组代表汇报本组称的结果。集体交流。 看着表格里的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从数量上发现规律。) 3、估一估。 如果老师带来的苹果比你们的大一些,你能估计老师这样的苹果 1 千 克大约有多少个吗?为什么? 验证并说说规律。 4、称体重。 (1)估一估自己的体重大约是多少千克? (2)认识称面。根据例图,学习怎样读数。 (3)挑班里体重最重、最轻的两个学生,估一估,请同学背一背最轻 的学生,再称一称。 (4)同桌背靠背背一背同桌,估计一下体重是多少?班内交流。 (6)学习“你知道吗”学生用这种方法计算体重。 (7)分小组称一称每人的体重,将自己的重量记录在书上,然后在小 组内比一比。 三、全课总结。 第四单元《加和减》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不超过 100),解决与“倍” 或“差”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在练习中还有需要进位的整百数加整百数以 及相应的减法。 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 会有明显的提高。 教材先安排口算的教学,再安排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这样,学生在解决实 际问题时就能经常运用学到的口算,既便于解决实际问题,又巩固了口算能力。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口算和在 100 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能正确口算需要进位的整百数加整百数 以及相应的减法;能合理估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 2.让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画线段分析数量关系、探寻 解题思路,提高用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进一步形成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经历探索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初步学会画线段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提高用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 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课时: 7 课时: 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能口算和在 100 以内 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进位的整百数加整百数。 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 正确地算出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结果教学挂图 集体备课教学时间 个性思 考一、情境导入,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这是一家商场的玩具柜,如果让你任意挑选两个玩具,你会怎么 选? 师根据学生回答列出算式。 板书:火车+小轿车 2、探究新知 (1)讲解 44+25 指名口答选购火车+小轿车的算式与结果,并说出你是怎么想 (2)讨论算法 ①4+5=9 ②44+5=49 ③44+20=64 ④25+4=29 ⑤25+40=65 40+20=60 49+20=69 64+5=69 29+40=69 65+4=69 60+9=69 火车+公共汽车 小轿车+公共汽车(3)分析交流 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最简便,你就用哪一种 方法。 (5)讲解 44+38 指名口答选购火车+小轿车的算式与结果,并说出你是怎么想。 (6)讨论算法 ①4+8=12 ② 44+8=52 ③ 44+30=74 ④ 38+4=42 ⑤ 38+40=78 (7)小结 一道小小的口算题我们同学想出了这么多方法,大家真了不起! 在以后的口算过程中,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口算。 (8)对比分析 讨论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 (9)试一试 25+38 会算吗?选择喜欢的方法试一试。 三、巩固深化,组织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 1 题 ①完成练习。 ②观察分析:每个蘑菇上的两个算式在计算是有什么不同? 2、完成“想想做做”第 3 题 ①观察分析。②独立完成 3、完成“想想做做”第 5 题 ①先估一估,并说出理由。②开火车进行。 4、完成“想想做做”第 6 题 40+30=70 52+30=82 74+8=82 42+40=82 78+4=82 70+12=82 提示解题策略。 ①解决第一个问题。 观察分析,并有条理地说出结果。 ②这是动物园各个馆的分布图以及线路图。 从熊猫馆到老虎馆可以怎样走?三条路中走哪条路最近呢?为什 么?。(可以直接看出来,也可以用估算的方法估一估) ③分析完成第二个问题。 四、课堂总结 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在具体的情境中, 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 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重点: 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 确地进行计算。难点: 正确的口算需要退位的两位数减两位数。 教学挂图 集体备课 教学时间 个性思考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你们最喜欢的地方,想不想知道去哪儿?出 示情境图:玩具商店。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学生自主观察玩具商店的情境图。 你从题中得到了哪些信息?你们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样列式? 想好后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然后各小组的选一名代表给全班同学说 一说。 (1)玩具客车比玩具小汽车贵多少元? (2)玩具火车比玩具小汽车贵多少元? (3)玩具火车比玩具客车贵多少元? 2、学生自己读一读板书问题,独立思考,并列出算式。 (指名说算式并板书:38-25、44-25、44-38) 3、学生自主探索口算方法。 在班内交流各自的算法,教师板书。学生可能说出的算法有: (1)38-20=18,18-5=13。(2)38-5=33,33-20=13。(3)30-20=10, 8-5=3,10+3=13。 先在小组内交流口算方法,再在班内交流,教师板书。学生可能 说出的算法有: (1)44-20=24,24-5=19。 (2)44-5=39,39-20=19。 (3)把 44 分成 30 和 14,,30-20=10,14-5=9,10+9=19。 看着这些算式,你能像上一题那样说说每种算法各是怎样计算的 吗? 让学生自己口算 44-38。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 1 题。 比较每个蘑菇上两个算式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2、做“想想做做”第 2 题。 “夺红旗”游戏。各学习小组的成员,每人完成一组式题,4 人 共完成四组式题。比一比,每组三道式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3、做“想想做做”第 3 题。 (1)学生读题后,独立填写统计表。(2)集体交流,体会口算在日 常生活中的应用。 4、做“想想做做”第 4 题。 (1)比一比每组中的两个算式,再比较中发现联系。 (2)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5、做“想想做做”第 5 题。 (1)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估计得数是几十多,再交流各自的估算 方法。 (2)口算得数,集体校正。 6、做“想想做做”第 6 题。 (1)让学生先说说从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书中提出了什么要求。 (2)学生交流估计方法。 (3)通过算一算,经验估算情况。 4、做“想想做做”第 7 题。 (1)仔细看图,收集题中的信息。 (2)独立解决问题,再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和和解题结果。 四、全课总结,深化理解。 小朋友,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这些知识你是怎么学到的?先相 互说说,再告诉大家。 课题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练习课 1、 进一步学会看线段图,并能利用画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 2、 能根据题意用两种方法解决简单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重难点:根据题意解决简单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教学挂图 集体备课 教学时间 个性思考一、口算 第 45 页的第 5 题。 先让学生直接填写得数,再选择几题让学生说说口算时的思考过 程。 二、看线段图解题 1、(用线段图表示)一袋面粉重 15kg,一袋大米的重量事面粉的 4 倍。大米和面粉一共重多少千克?大米比面粉重多少千克? 1)口述线段图意义。 2)要求列出算式。 3)小结(两种解题思路)。 2、(用线段图表示)小白兔拔了 28 个萝卜,小灰兔比小白兔少拔 6 个。它们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小灰兔比小白兔少拔多少个萝卜? 1)口述线段图意义。 2)要求列出算式。 3)小结(两种解题思路)。 三、应用题练习 1、书上第 4 题 要求:(1)先画出线段图。 (2)列出算式并解答。 (3)思考: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 2、 书上第 6 题 要求:1)先画出线段图。 2)列出算式并解答。 3)思考: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 3、独立解答书上第 7 题。 要求:1)先画出线段图。 2)列出算式并解答。 3)思考: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 四、课堂练习 1、 红花有 32 朵, 绿花的朵数是红花的 5 倍。 ? (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2、 红花有 32 朵, 绿花的朵数比红花朵 5 朵。 ? (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五、全课总结。 课题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练习课 1、 进一步学会看线段图,并能利用画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 2、 能根据题意用两种方法解决简单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重难点:根据题意解决简单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教学挂图 集体备课 教学时间 个性思考一、练习指导 1、P45.8 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审题。 口述题目意思,口答问题的含义。 指名回答本题的数量关系。 学生独立完成。 小结。 2、P45.9 学生独立审题,理解题目含义。 学生独立完成。 班级评讲:本题的数量关系是什么?怎么列式? 小结。 3、P45 思考题 指导学生先画出线段图表示题重的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看线段图说出自己的思考和发现。 学生独立解答。 二、课堂练习 1、 停车场有小轿车 28 辆,大客车的辆数是小轿车的 3 倍。一共有多 少辆车?(还可以怎样提问?) 请学生画线段图独立解答 2、 小红摘了 25 千克黄瓜, 小明摘的西红柿的重量比黄瓜的 3 倍少 10 千克。小明摘了多少千克西红柿? 请学生画线段图独立解答 3、 小方家养了 4 只母鸡,每只母鸡孵出 21 只小鸡。现在一共有多少 只鸡? 请学生画线段图独立解答 三、全课总结 课题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练习五 2 进一步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题,能看懂线段图,能利用线 段图帮助解决问题,基本上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重难点: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集体备课 个性思考一、练习指导 1、P46.6 学生独立审题并解答。 评讲:你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要求什么问题? 能一步求出问题吗?先求什么?为什么?再求什么?怎样列式? 小结。 2、P47.7 学生独立审题并解答。 评讲:你从图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要求什么问题? 你能画出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吗? 怎样列式?为什么? 3、P47.8 学生独立审题完成,并要求画出线段图。 评讲。 小结:两题在解答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4、P47.9 指导学生画出线段图。 问:这题的线段图和前面的比有什么不同? 先求什么?为什么?再求什么? 小结。 二、课堂练习 1、 一辆中巴车可以坐 25 人,有 80 位同学坐车郊游,3 辆这样的车够 坐吗? 2、 桃树有 2 棵,梨树的棵数是桃树的 2 倍,苹果树的棵数是桃树的 3 倍。(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 学校买来了 39 只篮球,买来的排球比篮球的 3 倍还多 4 只,买来 的足球有多少只? 三、全课总结 课题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练习五 3 进一步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题,能看懂线段图,能利用线 段图帮助解决问题,基本上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重点: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集体备课 个性思考一、练习指导 1、P47.10 独立完成后评讲。 小结(鼓励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P48.11 引导看图,找出数学信息。 分析每小题,指出必须找出合理的选择信息解决问题。 3、P48.12 出示图片后让学生先读一读,再独立思考可以提出什么问题,随 后组织与同桌交流,最后全班说说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4、P48.13 出示情景图后让学生先看清图中能知道些什么,学生了解完各种 物品的单价后, 让学生读一读问题: 100 元可以买哪两种体育用品?还 剩多少元?让学生弄明白两种体育用品的意思,有些学生会出现买两 个足球,这就不符合要求了。 二、课堂练习 1、 某城市六月份的降水量是 42 毫米,七月份比六月份少了 14 毫米。 六、七两个月一共降水多少毫米? 2、 狗的寿命大约有 12 年,马的寿命大约是狗的 2 倍,大象的寿命大 约比马长 6 年。大象的寿命大约有多少年? 三、思考题 1、P48 出示第一组的三道算式,引导观察并研究同一道算式中各部分的数之 间以及三道算式之间的联系。 发现规律后再尝试着按规律接着往下写。 第二组题由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2、找规律填数。 ⑴1、3、9、27、()、() ⑵1、2、3、5、8、()、() 五、24 时记时法 教材分析: 《24 时记时法》一课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 5 册的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二年级已经认识了时间单位时、分、秒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 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 一方面能使学生进一步完善对有关时间单位及其进率的认 识;另一方面,能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本单元内容主要包 括两部分:一是认识什么是 24 时记时法,二是有关的经过简单的时间计算。在 单元结束时,还安排了一次实践活动――《周末一天的安排》。 教学要求: (1)创设现实而有意义的生活情境,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使学生 了解 24 时记时法, 掌握其特征,发现并归纳普通记时法和 24 时记时法之间的转 化规律,并能正确进行转化。 (2) 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初步掌握一些求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能正确 解答一些求经过时间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 认识 24 时记时法的过程中,体会 24 时记时法在生活中 的应用,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认识、理解 24 时记时法,会正确比较出两种不 同记时法的异同及其特征,能正确对这两种记时法进行转化。 ( 2) 能正确解答一些求经过时间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推理能力 课时安排:3 课时 课题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24 时记时法的认识 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主动探索 24 时记时法的规律,帮助学生 理解和发现普通记时法与 24 时记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并能正确 地换算用 24 时记时法表示的时间与普通记时法表示时间。 如何正确的把普通计时法表示的时间与用 24 时记时法表示的时间 进行互化。 钟面 教学 时间 个性思考一、联系生活,引出两种记时方法。 二、出示电视节目预报单,引导观察、质疑。 1、师:老师这里有两张节目预报表,先读一读,再从这两张 节目预报表上,发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普通记时法为什么要在前面加上上午、中午、下午、晚上等 词语? 24 时记时法是怎么回事?这两种记时法有着怎样的关系 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今天的新课。 (出示课题:24 时记 时法) 三、理解 24 时记时法的原理: 1、师:下面就让我们跟随时间老人的脚步,看看时间是怎么 匆匆走完一昼夜的。(演示动画) 2、师:(点击第一个钟面)钟面画有月亮表示晚上,时针和 分针都指向 12,这是夜里 12 时,也是第二天的 0 时,这是一天的 开始。(点击第二个钟面)时间不停地走着,现在钟面画有太阳表 示白天,时针和分针都指向 12,表示中午 12 时。从 0 时到中午 12 时,时针转动一周又回到 12,这是一天里的第一个 12 小时。(点 击第三个钟面)时间马不停蹄继续走着,现在钟面又画有月亮,时 针和分针还是都指向 12,这是一天的结束,是夜里 12 时;从中午 12 时到夜里 12 时, 时针又从 12 转动一周回到 12, 又经过 12 小时, 这是一天里的第二个 12 小时。从 0 时开始到夜里 12 时,一天共有 2 个 12 小时,是 24 小时。如果把这 24 个小时从 0 时开始直至 24 时依次排列成一条,就是下面的线条图。线条图刚好是对齐上面钟 面画的,0 时对着钟面上的 0 时;12 时对着钟面上的 12 时;24 时 对着右面钟面上的 12 时。 用一天的这 24 个小时来记时的方法就是 24 时记时法。从下面的线条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天有两个 12 时,左 面红色的部分是第一个 12 小时, 右面黄色的部分是第二个 12 小时。 2、 配合图说明解释换算用 24 时记时法表示的时间与普通记时 法表示时间。 师小结:用 24 时记时法表示时间,上午的时间和普通记时法 表示的时间是一样的, 下午的时间则应要加上 12, 因为下午的时间 是在一天的后一个 12 小时里的。另外,使用 24 时记时法表示时间 时不需要在前面加上“上午、下午、晚上”等词语,因为它对应的 时刻是唯一的。 四、想想做做 1。 五、做“想想做做” 第 2、3、4 题: 师: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也离不开 24 时记时法,课本上“想 想做做 2、3、4”就是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吧! 六、做“想想做做”第 5 题 七:知识梳理、全课总结。 八、拓展延伸:你知道吗? 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简单的换算 1. 利用已学的 24 时记时法和生活中对经过时间的感受,探索 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2.在运用不同方法计算时间的过程中,体会简单的时间计算 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 3、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时间。 教学时间 个性思考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谈话:小朋你们喜欢过星期天吗?谁愿意给大家说说每 个星期天你都是怎么安排的?(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指名 回答) 2、显示明明星期天的时间安排。 3.看了刚才明明星期天的时间安排,你知道了什么?你是 怎么知道的?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自主探究,寻找方法 1.谈话:小明在星期天做了不少的事,做每件事都用一些 时间。 每个小组从中选出 2-3 件事情计算一下各用了多少时间。 (1) 分组学习, 集体交流。 说说学习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 (2)让我们的青菜小博士来帮助大家吧! 2.根据学生的提问顺序学习时间的计算。 经过时间是几十分钟的时间计算。 (1)白菜小博士:明明从 7:10 到 7:30 吃早饭的时间, 7:00-8:00 中间分 6 格,每格表示 10 分钟,两个线段下边的 箭头分别指看锻炼开始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线段图涂色部分 表示吃早饭的时间。 谈话: 从图上看一看, 从 7 时 30 分到 8 时经过了多少分钟? (2)练习: 找出明明的一天中做哪些事情用了几十分钟? 有两种思路:例 14:30――15:20 看电视 (1) 先算从 14 时 30 分到 15 时是 30 分, 再算从 15 时到 15 时 20 分是 20 分,一共播放了 50 分钟。 (2)先算从 14 时 30 分到 15 时 30 分是 1 小时,15 时 30 分与 15 时 20 分比,超过了 10 分,所以一共播放了 60 分-10 分=50 分。 ③练习:完成“想想做做”2 ④二名小小营业员分别介绍本店一天的经营时间和计算方 法。 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的时间计算。 (1)学生尝试练习,交流计算方法。 (2)教师板书:20:00-9:00=11 小时(分钟部分相减, 小时部分相减)。 (3)各个商店都有自己的营业时间,其实我们学校的图书 室也有规定的开放时间(出示想想做做 1)学生独立完成。 (4)分组讨论,集体交流。 (5)显示学生所说的各种可能计算方法: 三、综合练习、巩固深化。 1.显示“想想做做”3,学生练习,小组交流。 2.(1)“想想做做”5:小小列车员作简单介绍,学生分 工合作完成。 (2)显示 53 页节目预报内容。由小小播音员作介绍。 (3)小结归纳时间计算的一般方法。 3. 1)显示“想想做做”4,学生小组讨论。 (2)交流计算方法:先算晚上 8 时~晚上 12 时所经过的时 间,再算出(晚上 12 时)0 时―早上 6 时所经过的时间,再把 这两部分时间加起来就是 XX 同学休息的时间?? (3)通过对一些经过时间计算的学习,你想对大家说些什 么吗? 四、知识延伸,课外实践。 看来我们已经了解了许多有关时间的知识,学会了简单的 时间计算方法,体会到了时间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可是我 们的“杨灵宝宝”还想给可爱的小朋友们提供更多的有关时间 的知识,愿意看一看吗? 显示 55 页“你知道吗”的内容。 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周末一天的安排 1、进一步巩固 24 时记时法的表示方法,及 24 时记时法简单的 时间计算。 2、培养学生自己的观察比较能力,能通过小组合作制作出一张 属于自己的周末一天的安排,并通过相互交流,让学生从中受到珍 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教育。 体会 24 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教学时间 个性思考一、复习旧知。 14:00 是下午( )时 16:00 是下午( )时 18:30 是下午( )时( )分 2、晚上 8 时睡觉,第二天 6 时起床。她睡了( )小 时。 二、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看来同学们周末的生活还真是丰富多彩呀!这节课我们 就运用刚才学过的知识一起来探讨怎样科学、合理地安排时 间,才能让我们的周末过得既充实又有意义,好吗?(板书课 题:周末一天的安排) 三、实践活动。 1、出示小华周末一天的生活安排 2、学生分组讨论:从小华的作息时间表中,你了解到哪些 信息? 3、根据这些信息,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4、师从中选择出具有代表性的一些问题,如:做家务用了 多少时间?做作业用了多少时间?到新华书店购书呢? 5、让学生说说小华这样子安排有些什么好处?或者你认为 他在哪些地方安排得很好的?好在哪里? 6、指导学生说说安排周末的时候:要合理,科学,充实而 有意义。 三、那么你会安排你自己的周末吗? 如果让你安排你觉得该注意些什么地方?学生自由说说。 学生自己动手制作: 1、每个学生拿一张纸,自己动手制作自己的周末。 2、制作完后再让学生交流一下自己的周末时间安排表,说 说好在哪里?也可以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 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各别情况进行评比,鼓励一些安排得特别 好的学生。六、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下册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 可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了解周 长的含义,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同时,也能为今后进一步探索 其它平面图形的特征奠定基础。这部分内容分三段安排。第一段,认识长方形和 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第二段,认识周长的含义;第三段,探索长方形、正方形周 长的计算方法。此外本单元还安排了一个练习和一次数学实践活动《周长是多 少》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以及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加深对平面图形周长的理 解,更好的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的基本特征, 知道长方形、 正方形边和角的基本特点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 和区别;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 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会解决与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有关的简单时实 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周长计算方法,以及解决相关实 际问题的过程中, 进一步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积累空间与图形的 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图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空间 与图形的价值,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单元重难点: 重点:探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单元课时划分: 4 课时课 题 教学目标教材 58-60 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或物体的某一个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 形。 重点:使学生掌握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 难点:正方形和长方形特征的归纳总结 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直尺 1 把,三角 教学时间 尺 1 块,钉子板, 集体备课 个性思考一、激趣导入 1、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哪些物体的面也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呢? 2、长方形和正方形中还藏着很多秘密。到底是哪些秘密呢?你们想知 道吗? 二、猜想验证,归纳发现 1、观察 拿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猜猜它们有什么特点呢?同桌交流。 2、操作验证 (1)拿出自己的学具,用自己的办法验证。 (2)把自己的猜想和验证向小组汇报 3、反馈 (1)对长方形的边你有什么发现?相机板书。 你是怎样证明的?(量、折、比等) 相机教学“对边” 。 指一指长方形的对边在哪里,一个长方形有几组对边? 长的一条边,请你给它起个名字,你会叫它什么?短的一条边呢? (2)对长方形的角你有什么发现?相机板书。 你是怎样证明的?(量、折等) (3)正方形的边你发现了什么?相机板书。 怎样来证明? 正方形的边你会叫它什么? (4)正方形的角你发现了什么?相机板书。 怎样来证明? 4、归纳 (1)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练习:下面哪些图形是长方形或是正方形?哪些不是?为什么?三、练习 1、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再把这个长方形变成一个正方形,再 说说它们的特点。 2、在书上 P64 第 7 题的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再说说小青菜提的问题。 3、完成书上 P64 第 4 题。 先自己拼一拼,再与同桌交流一下。 (1)用 6 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2)用 16 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再拼出几个不同 的长方形。 4、思考: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吗?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课题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教材 61-62 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使学生通过观 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认识周长的含义,并能指出并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线、树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集体备课个性思考一、复习 复习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 二、导入新课 1、初步认识周长 今天,我们要来研究周长。你能猜猜周长的含义吗? 拿出数学书,指一指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在哪里。 指一指课桌面的周长在哪里。 出示游泳池的图片,你能指出游泳池的周长吗? 2、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 (1)学具盒面的周长在哪里。你能知道它的周长有多长吗?想办 法算一算。 交流算法。 (2)三角尺的周长在哪里,你能算一算吗? (3)拿出一片树叶,你能指出树叶的周长在哪里吗?想办法算出 树叶的周长 3、教学“试一试” 沿着图形的边描出一周的边线,增强对周长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 1、2 题 指名回答 2、做“想想做做”第 4 题 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图形的周长。 然后交流算法 3、做“想想做做”第 5 题 学生独立完成 四、作业 完成“想想做做”6 五、全课总结 提问:你是怎样理解周长的?课题第 63-65 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能利用对图形的认识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准备小棒、6 个边长 1 厘米的小正方形 教学时间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集体备课个性思考一、复习 用小棒搭一个长方形,再搭一个正方形。看着图形,说一说。 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边的名称。 3、周长。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题图 提问:你从图中了解了哪些信息? 2、提问:你能算出篮球场的周长吗? (1)学生尝试计算周长 (2) 学生回答算法,老师板书出算法 你喜欢哪一种算法?交流。 在小组里说说长方形周长可以怎样算? 3、即时练习: 长 24 厘米,宽 6 厘米的长方形。 长 13 米,宽 8 米的长方形 4、教学“试一试” (1)出示题目 (2)学生独立计算 (3)归纳算法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 1 题 先量出两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再计算出周长。 做完后交流,你量了哪几条边,最少量几条? 2、做想想做做第 2 题 先量出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再计算出周长。 做完后说说你是怎样量的 3、讨论:要计算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一般应知道哪些条件? 4、完成“想想做做”4-6 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 四、布置作业 “想想做做”3 五、全课总结 提问: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怎样计算的?课题第 66-67 页练习六 进一步明确有关的概念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通过练习,巩固知识,发展能力。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教学挂图 集体备课教学时间 个性思考一、复习 回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周长的含义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 算方法 二、基础练习 1、做练习六第 1 题 先量一量两个图形每条边的长度,再说一说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和各 自的特点 2、做练习六第 2 题 看图计算两个图形的周长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六第 3 题 出示题目,独立思考。 组织交流。 2、做练习六第 4 题 出示题目,独立思考。 组织交流。 3、做练习六第 5 题 先估计哪张书签用的金线最长,再想办法量出每张书签大约用了多 少厘米的金线 4、做练习六第 6 题 先拼出图形,想想它们的周长会相同吗? 由于拼的方法不一样,得到的图形的形状也不一样,周长也有可 能不一样。 5、做练习六第 7 题 根据周长设计图形。 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出长、宽各是多少。想一想,怎样更快设 计出不同的花圃。 6、做思考题 出示思考题。 先指出这个图形一周的边线,再要求独立计算,最后组织对不同 方法的交流。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课题实践活动(周长是多少) 通过活动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周长的含义和计算 方法,同时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教学目标 考以及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围一围 用一根线围成你喜欢的图形。 围成图形的周长是多少?怎样量最方便? 通过围一围,量一量,加深对周长的认识。 二、摆一摆 先几根小棒,摆成正方形或长方形。先自己摆出来,然后大家交 流,说说自己摆出的是什么图形,怎样计算图形的周长。 组织有序的活动,通过活动巩固知识。 3 厘米、5 厘米的小棒各 4 根,线,12 个边 长 1 厘米的小正方形,手帕 集体备课 教学时间 个性思考用 3 厘米、5 厘米的小棒拼成一个长方形。然后计算出它的周长 三、拼一拼 用 12 个边长 1 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看看可以有几种拼 法,这些拼法有没有什么规律。然后再比较它们的周长 四、量一量 先量一量,再算出图形的周长。 怎样才能更巧妙、更方便地算出这两个图形的周长。 五、估一估 估计手帕和课桌面的周长,再量一量,算一算。 再选择生活里的长方形、正方形或其他简单的图形估估、量量、 算算。七、乘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能够正确地口算 100 以内加减 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口算乘法和笔算乘法两部分。 本单元内容包含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相应的估算。先学习口算, 是因为学生在表内乘法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比较容易接 受。同时,由于笔算乘法,如 12×3,在计算时要算 2×3 和 10×3,这就要用到 整十数乘一位数。因此教师在教学笔算乘法时需要有口算的基础。此外,乘法估 算也同样需要有一定的口算乘法的基础,所以先学习口算有利于学生掌握笔算和 学习估算,在进行笔算和估算的同时又可以巩固口算,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计 算能力。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它是多位数乘法的基础。但 笔算乘法与笔算加、减法有很大差异,在计算过程中,多位数乘一位数不是相同 数位上的数相乘,而是要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再把所得的积 相加。其中计算步骤较多,要顾及的问题也很多,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 因此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算理的基础上,采取各个突破的办法来克服笔算乘 法的难点。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 (1)通过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引出笔算竖式,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2)突破笔算乘法的难点。主要解 决两个问题,一是进位问题,二是因数的中间和末尾有 0 的问题。在进位中,先 学习不连续进位的,再学习连续进位的,两种情况都以两位数乘一位数为主。这 样重点突出,分散了难点,便于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用类推的方法掌握新 知识,从而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创设了一些 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乘法计算问题,使学生体会到乘法计算并不是孤立存在 的,而是蕴涵在许多现实情境中的一个个问题。二是将乘法计算置于现实情境 中,增加练习的趣味,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生对数 学的兴趣。计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机械的训练更使学生厌烦,这是学生对数学 失去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适当地创设一些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 一种愉悦的氛围中来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使他们感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从而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他们饶有兴趣地学习数学。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过程,会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几百几十乘 一位数,会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能估计三位数乘一位数积的大致范围,进一步 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 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 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 难点:相乘时需要连续进位和一个乘中间末尾有 0 的笔算乘法。 课时安排: 11 课时 教学内容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1、经历探索整百数乘一位数算法的过程,会口算整百数乘一位 数。 2、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 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 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算法,理解算理。 教学难点:能理解多种算法的意思。 教学时间 个性思考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复习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 指名口算,说说算 法。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一)情境引入。 出示场景图。 看图,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问 题? (二)自主探究。 师:同学们提了很多问题,现在我们先来解决其中的两个问 题。 1、 出示问题:女孩要跑多少米?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算式:400×2。 学生独立思考 400×2 的结果是多少?在小组里交流。 集体交流。 ①2 个 400 米相加得 800 米。 ②4 个百乘 2 得 8 个百, 8 个百 是 800。③4×2=8,400×2=800。 师: 你喜欢哪种算法?你为什么喜欢这种算法?引导学生用 第 2、3 种算法口算。 2、出示问题:男孩跑多少米? 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出结果。交流算法。 3、比较:观察上面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认为整百 数乘一位数可以怎样口算? 学生观察讨论,形成口算思路:口算一位数乘整百数,可 以用一位数去乘最高位 (百位) 上的数, 再在后面加上两个 “0” 。 三、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第 1 题。 比一比,每组中两道题算法上有什么联系? 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唐朝那时候有没有日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