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浙江选考生物11月学考选技术和生物的哪个多

2017年4月浙江省学考选考生物试题及分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生物中含有叶绿体的是
&&B.大肠杆菌 &
&& C.酵母菌 &
解析:菠菜是绿色植物,有叶绿体。
2.冬候鸟秋天飞到南方越冬,使群落的组成发生了变化。这体现了群落的
A.时间结构
&& B.水平结构
C.垂直结构&&&&&&&&&&&&
D.分层现象
解析:候鸟南飞属于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而发生的变化,即群落的时间结构。
3.豌豆种子的黄色(Y)和绿色(y)、圆粒(R)和皱粒(r)是两对相对性状。下列基因型中属于纯合子的是
&& &B.YYRr
&C.YYRR&&&&&&&&&&&&&&&&&&
解析:所有的基因是纯合的个体才是纯合子。
4.哺乳动物血液中某种离子含量过低会导致肌肉发生抽搐。该离子是
& &B.Ca2+ &
&&&&&&&&&&&&&&&&&
解析:Ca2+ 含量过低会导致肌肉发生抽搐。
5.在婴幼儿时期分泌不足引起侏儒症的激素是
B.生长激素&&&&&
&& & C.雄激素
&&&&&&&&&&&&&
& D.甲状腺激素
解析:婴幼儿时期生长素分泌不足引起侏儒症。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是呆小症。
分子相比,RNA 分子特有的碱基是
A.鸟嘌呤(G)
B.胞嘧啶(C) &&
&C.尿嘧啶(U)
D.腺嘌呤(A)
解析:RNA 分子特有的碱基是尿嘧啶(U)。
7.研究人员用X射线处理野生型青霉菌,选育出了高产青霉菌新菌株。这种育种方法属于
A.杂交育种
&B.单倍体育种
&C.诱变育种 &
D.多倍体育种
解析:用X射线处理的育种是诱变育种。
8.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酸雨会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
B.大气中的 CO2
浓度的增加会使全球气候变暖
C.人口的过度增长会增加对地球资源的消耗
D.平流层中臭氧含量变化与紫外线对地球表面的辐射量无关
解析:酸雨会使水体pH下降,大气中的 CO2
浓度的增加会使全球气候变暖,人口的过度增长会增加对地球资源的消耗,平流层中臭氧含量变化与紫外线对地球表面的辐射量有关。
9.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HIV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B.感染HIV后一般要经过较长的潜伏期才会发病
C.艾滋病是一种削弱人体免疫功能的疾病
侵入人体后只感染辅助性T淋巴细胞
侵入人体后主要感染辅助性T淋巴细胞,还可以感染脑细胞、巨噬细胞。
10.下列关于人体衰老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多种酶的活性降低
&&&&&&&&&&&&&&&&&&&&&
B.线粒体数量增加
.细胞呼吸明显加快&&&&&&&&&&&&&&&&&&&&&&&&&&&&D.细胞核体积变小
解析:人体衰老细胞线粒体数量减少,细胞呼吸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
11.下列关于细胞中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A.糖的氧化反应是放能反应
&&&&&&&&&&&&&&&&&B.光合作用的碳反应是吸能反应
是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的纽带
&&D.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过程是放能反应
解析: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过程是吸能反应。
12.每年二月的最后一天为“国际罕见病日”。下列关于罕见病苯丙酮尿症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病是常染色体多基因遗传病
B.近亲结婚不影响该病的发生率
C.该病的发病风险在青春期会增加
D.“选择放松”不会造成该病基因频率的显著增加
解析: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单基因遗传病,近亲结婚发生率高,该病的发病风险在青春期发病率很低。
13.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厌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厌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大多数用于合成 ATP
B.厌氧呼吸第一阶段是糖酵解产生丙酮酸和 CO2
C.成熟苹果的果肉细胞缺氧时主要进行乳酸发酵
D.人体骨骼肌细胞产生的乳酸可运至肝细胞再生成葡萄糖
解析:厌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少数用于合成 ATP,大多数是热能,厌氧呼吸第一阶段是糖酵解产生丙酮酸和,没有CO2,成熟苹果的果肉细胞缺氧时主要进行酒精发酵。
14.将家兔红细胞置于不同浓度的溶液中,水分子的跨膜运输示意图如下(箭头方向表示水分子的进出,箭头粗细表示水分子出入的多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甲&&&&&&&&&&&&&
乙&&&&&&&&&&&&&&&&&&&&&&&&丙
A.一段时间后,甲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
B.能发生渗透作用的是甲细胞和丙细胞
C.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乙细胞有水分子的进出
D.若将甲、乙和丙细胞同时分别置于蒸馏水中,甲细胞先破裂
解析: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乙细胞有水分子的进出,若将甲、乙和丙细胞同时分别置于蒸馏水中,应该同时破裂。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之一要有浓度差,所以是甲细胞和丙细胞发生渗透作用。
15.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容纳量是种群在该环境中的最大数量
B.环境容纳量会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C.环境容纳量由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
D.种群的指数增长会受到环境容纳量的限制
解析:环境容纳量是种群是长时期内在该环境中的最大数量,环境容纳量受环境影响,种群的指数增长没有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会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16.植物学家温特利用切去尖端的幼苗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实验是为了避免光的干扰
B.①与④的结果证明琼脂块不含促进幼苗生长的化学物质
C.②与③的结果证明苗尖端含有促进幼苗生长的化学物质
D.该实验的成功之处在于将苗尖端的化学物质扩散到琼脂块中再去影响切去尖端的幼苗
解析:②与③是实验组,缺少④对照组,实验的结果还需要对照组才能证明苗尖端含有促进幼苗生长的化学物质
17.经调查发现,某地区青菜虫种群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其原因是连续多年对青菜虫使用农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使用农药导致青菜虫发生抗药性变异
B.青菜虫抗药性的增强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C.通过选择导致青菜虫抗药性不断积累
D.环境是造成青菜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
解析:青菜虫发生抗药性变异本来就有,和使用农药无关;青菜虫抗药性的增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是造成青菜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
18.下列关于“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盐酸使植物细胞间的果胶质层松散
B.实验选用的醋酸洋红属于碱性染色剂
C.装片制作的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D.显微镜下观察中期细胞可看到完整的染色体组型
解析:显微镜下观察中期细胞可看到的是染色体,不是染色体组型,因为染色体组型需要按照一定的大小、形态排列。
19.下列关于DNA、RNA
和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核酸分子片段
B.遗传信息通过转录由DNA传递到RNA
C.亲代DNA通过复制在子代中表达遗传信息
D.细胞周期的间期和分裂期均有RNA的合成
解析:亲代DNA通过复制在子代中传递遗传信息,不是表达遗传信息。
20.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为粗糙的,R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是光滑的
型菌的DNA经加热后失活,因而注射S型菌后的小鼠仍存活
C.从病死小鼠中分离得到的肺炎双球菌只有S型菌而无R型菌
D.该实验未证明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由S型菌的DNA引起的
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为光滑的,R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是粗糙的,A错误;S
型菌的DNA经加热后并没有失活,还是蛋白质变性失活,失去了感染性,注射S型菌后的小鼠仍存活,B错误;从病死小鼠中分离得到的肺炎双球菌有S型菌和R型菌,C错误;该实验没有证明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由S型菌的DNA引起的,只知道有“转化因子”,并不知道“转化因子”是DNA,D正确。
21.以玉米籽粒为实验材料进行“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活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前将玉米籽粒放在
20~25℃温水中浸泡适当时间
B.先用红墨水染色玉米籽粒,然后纵切并观察其颜色变化
C.未煮熟的玉米胚比煮熟过的染色浅,说明活细胞吸收物质具有选择性
D.若煮过的玉米胚乳与未煮过的均被染成红色,说明胚乳细胞是死细胞
解析:应该先纵切玉米籽粒,再进行染色。
22.若某人不慎感染了H7N9
禽流感病毒,机体会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病毒会在呼吸道和消化道腺体的分泌物中大量增殖
B.成熟B淋巴细胞表面具有与该病毒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分子
C.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能识别并结合抗原-MHC复合体
D.细胞毒性T细胞接受辅助性T细胞的信号后即开始分裂
解析:病毒是寄生生活,必须在活细胞中大量繁殖,A错误;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能识别并结合抗原,B错误;细胞毒性T细胞遇到巨噬细胞表面的抗原-MHC复合体,还需要接受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多种蛋白质,才开始分裂,C错误;成熟B淋巴细胞表面具有与该病毒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分子,该受体就是抗体分子,B正确。
23.二倍体动物某个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的核 DNA
相对含量和染色体数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乙时期的细胞和丙时期细胞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B.甲→乙过程中DNA复制前需要合成RNA聚合酶
C.乙→丙过程中可发生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
D.丙→丁过程中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解析: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应该是丙时期,也就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24.若将处于G1
期的胡萝卜愈伤组织细胞置于含3H 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培养至第二次分裂中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每条染色体中的两条染色单体均含 3H
B.每个DNA
分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均含 3H
C.每个 DNA
分子中均只有一条脱氧核苷酸链含 3H
D.每条染色单体均只有一个DNA分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含 3H
解析:第二次分裂中期,每个染色体的一个DNA分子两条链都含有3H,一个DNA分子只有一条链含有3H,BCD错误。
25.下列对膝反射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效应器肌梭收到叩击后使感觉神经元的神经末梢产生动作电位
B.含有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的二元反射弧可引起伸肌舒张
C.动作电位沿运动神经元传到屈肌后使之收缩从而完成膝反射
D.位于脊髓中的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能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
解析:肌梭是感受器,A错误;含有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的二元反射弧可引起伸肌收缩,B错误;动作电位沿运动神经元传到伸肌(股四头肌)后,使之收缩从而完成膝反射,C错误。
26.【加试题】将新生小鼠的脑神经元置于适宜的溶液中,制成较高细胞密度的细胞悬液,并将其低温保存,在低温保存过程中神经元会受到损伤。一段时间后,与常温保存组相比,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变化是
A.K+浓度升高&&&&
B.K+浓度降低&&&&
&C.Na+浓度不变
&D.Na+浓度升高
解析:低温环境下,主动转运受到影响,外流的K+不能主动转运到细胞内,造成溶液中K+浓度比常温组高。
27.【加试题】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生产量和生物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陆地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加
B.顶极群落的净初级生产量小于同类型的非顶极群落
C.因海洋生态系统中以捕食食物链为主而导致生物量为倒金字塔形
D.食高等植物的消费者比食单细胞藻类的消费者具有更高的次级生产量
解析:陆地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减小,A错误;倒金字塔的产生和海洋生态系统中以捕食食物链为主无关,而是因为海洋中的生产者主要是单细胞藻类,个体小、繁殖快、含纤维少,可以整个被浮游动物蚕食和消化,并迅速地转化为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量,食高等植物的消费者比食单细胞藻类的消费者具有更低的次级生产量,C和D错误;高大树木下层的植物见光的机会少,所以顶极群落的净初级生产量不如演替中的高,顶极群落的净初级生产量趋于0,B正确。
28.【加试题】若利用根瘤农杆菌转基因技术将抗虫基因和抗除草剂基因转入大豆,获得若干转基因植物(T0
代),从中选择抗虫抗除草剂的单株S1、S2 和S3 分别进行自交获得T1 代,T1
代性状表现如图所示。已知目的基因能1次或多次插入并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抗虫对不抗虫表现为完全显性,抗除草剂对不抗除草剂表现为不完全显性
B.根瘤农杆菌Ti质粒携带的抗虫和抗除草剂基因分别插入到了S2的2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并正常表达
C.若给S1 后代T1
植株喷施适量的除草剂,让存活植株自交,得到的自交一代群体中不抗虫抗除草剂的基因型频率为 1/2
D.若取S2 后代T1
纯合抗虫不抗除草剂与纯合不抗虫抗除草剂单株杂交,得到的子二代中抗虫抗除草剂的纯合子占 1/9
解析:见博客分析。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4分)
分)某湿地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物网中,藻类固定的能量可通过_______条食物链传递给绿鹭。绿鹭分别处于第_______个营养级。
(2)若蚊子幼虫被大量杀灭,短期内水蚤的数量会_________,但对划蝽的影响并不大,这是由于该食物网教复杂,生态系统的_______功能较强。
(3)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鲶鱼粪便中的能量____(填“能”或“不能”)直接被水蚤利用。在该食物网中,体形较大的鲶鱼数量比水蚤的少,其原因是
答案:(1)8&&&
四、五、六&&
(2)减少&&&
自我调节&&&
(3)不能&&&
能量是逐级递减的,鲶鱼比水蚤所处的营养级高,获得的能量少
解析:考查生态系统食物网。能量是单向流动的,所以鲶鱼粪便中的能量不能直接被水蚤利用,能量是逐级递减的,鲶鱼比水蚤所处的营养级高,流向鲶鱼的能量少,数量就少。
分)为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某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由图中曲线对比可知,经________处理的该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最为明显,这将直接导致光反应中叶绿素吸收的________光减少而降低了光合速率。由此推知,若遇到较低温天气,除升温方法外,可对植物进行________处理以减少叶绿素的损失。
(2)提取上述四组该植物叶片中的色素时,为防止色素被破坏,研磨时可加入适量的________。对上述四组色素提取液分别进行纸层析分离,结果发现,第4组得到的色素带中,从上到下的第________条色素带均明显变窄。
(3)若用不同波长的光照射叶绿素 a
提取液并测定________,可得到叶绿素a的吸收光谱。
答案:(1)叶绿素含量&&&&&&低温和光照
蓝紫光和红光&&&&
(2)CaCO3&&
三、四&&&&
(4)吸光率&&
解析:主要考查光合色素有关的知识。
&31.(7分)果蝇的翻翅与正常翅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且
A 是纯合致死基因;果蝇的颜色伊红、淡色和乳白色分别由复等位基因 e、t 和 i
控制。为探究上述两对性状的遗传规律,用两组果蝇进行了杂交实验,其结果如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颜色的基因e、t和i均由野生型突变而来,这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特点。
(2)e、t和i之间的显隐关系为_____________。若只考虑颜色的遗传,果蝇的基因型有_______
(3)甲杂交组合中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F1
中雄果蝇均为乳白眼的原因是____________。乙杂交组合中亲本雄果蝇产生配子的基因型为________。
(4)已知翻翅伊红眼雌果蝇与翻翅乳白眼雄果蝇杂交,F1 中出现了正常翅乳白眼雄果蝇。若再将F1
中的翻翅伊红眼雌果蝇与翻翅乳白眼雄果蝇杂交,则 F2 中正常翅伊红眼雌果蝇的概率为________。
答案:&&控制眼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亲代乳白眼雌果蝇将X&&&&aX、aY
解析:见博客分析。
32.【加试题】(14
分)回答下列(一)、(二)小题:
(一)回答与泡菜腌制和亚硝酸盐测定有关的问题:
(1)制作泡菜时,为缩短发酵周期,腌制前可加入乳酸菌。取少量酸奶,用无菌蒸馏水稀释后,再用________蘸取少量的稀释液,在
MRS 乳酸菌专用培养基的平板上划线,以获得乳酸菌单菌落。下图所示的划线分离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
(2)泡菜腌制过程中,会产生有机酸、醇类和亚硝酸盐,其中醇类是由_______进行厌氧呼吸产生。亚硝酸盐对人体有害,为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从泡菜中提取亚硝酸盐,与_______
发生重氮化反应,再与 N-1-萘基乙二胺偶联,形成紫红色产物。然后用光程为 1cm 的_______,在 550nm
光波下测定光密度值,与由已知浓度梯度亚硝酸钠制作的_______比对,计算样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3)已知乳酸菌中的亚硝酸还原酶能降解亚硝酸盐。在一定的腌制时间内,随着腌制时间的延长,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逐渐降低,是由于在厌氧和_______环境下亚硝酸盐被亚硝酸还原酶降解。
答案:(1)接种环&&&
(2)假丝酵母&&&&&
对氨基苯磺酸&&
比色杯&& 标准曲线 (3)酸性
解析:考查泡菜腌制和亚硝酸盐测定。答案基本可以从教材中得到。
(二)回答与生态工程有关的问题:
(1)对农作物秸秆多途径利用的基本过程示意图如下,贯穿全过程的核心技术是________技术。其中“过腹还田”的具体途径是________。将秸秆和动物粪便等通过微生物发酵产生沼气,这是利用了农业生态工程中的________技术。
(2)农业生产上,畜牧业依赖和受制于种植业,可以通过种植业和畜牧业的________技术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退耕还林”后,林地的增加可以减少________,更有利于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使用农药能有效控制农业害虫,但也使生态系统的________减少,因此利用生物的________进行生物防治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答案:(1)物质的良性循环&&&
&农作物秸杆→家畜→粪便→农田&&&
洁净可再生的新能源开发& &&
(2)合理优化&&&&
水土流失&&&
生物多样性&
解析:考查生态工程。答案基本可以从教材中找到答案。
33.【加试题】(10
分)欲研究药物乙对海拉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请根据以下提供的材料与用具,以海拉细胞的细胞数变化为测定指标,完善实验分组设计和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与讨论。
材料与用具:海拉细胞悬液,药物甲溶液(对细胞增殖有影响),药物乙溶液,培养液、培养瓶,血细胞计数板,显微镜等。
(要求与说明:细胞计数的具体操作过程不做要求,不考虑加入溶液对体积的影响,实验条件适宜)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分组设计:
组:海拉细胞悬液+培养液
组:海拉细胞悬液+培养液+药物甲溶液
组:海拉细胞悬液+培养液+药物甲溶液,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________。
(2)完善实验思路:
(3)预测实验结果(以坐标曲线图形表示实验结果,并标出加入药物的时间):
(4)分析与讨论:
药物甲的作用是________。
答案:(1)适宜浓度的药物乙溶液&&&&&
(2)第一步:取细胞悬液加入到含培养液的培养瓶中,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数并记录。
&&&&&&&&&&&&&&&&&&
第二步:将细胞悬液分别加入到A、B、C培养瓶中进行培养。
&&&&&&&&&&&&&&&&&&&第三步:每隔一段时间分别测定三组培养瓶中的细胞数并记录。
&&&&&&&&&&&&&&&&&&
第四步:当细胞增殖达到一定数量时,向C组加入药物乙溶液。
&&&&&&&&&&&&&&&&&&&第五步:重复第三步,统计并分析所得的数据。
(4)促进海拉细胞的增殖
解析:考查实验探究能力。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7年高考选考科目要求昨日公布
考生:符合1门即可报考的专业(类)选择面
选考科目选择最多的是物理 物理+化学+历史的组合选择面最广 技术这一门在新高考中地位直线上升 记者 张娜 通讯员 鲍夏超 本报讯
昨天,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发布2017年的高考选考科目要求。在浙招生的1368所高校公布了选考科目范围,涵盖23719个专业(类)。 去年9月,浙江公布高考改革新政。2017年,浙江高考不分文理科,语文、数学、外语是必考科目。考生再根据自身兴趣和高校提出的专业要求,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7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选考科目考试中,除必修内容外还要考加试题。 高考总分满分75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150分。选考科目按已公布的比例和等级赋分,每门满分100分,占高考总分的40%。大学提前两年公布选考科目范围,至多三门,考生符合一门就能报考。 选考科目选择最多的是物理 各校提出科目要求的专业(类) 2017年高考中,计划在浙江招生的近1400所高校里,有500多所高校没有提出选考科目要求。各高校所有专业(类)中,54%不限选考科目,46%设限选考科目,其中设限范围为3门的占33%,2门的占8%,1门的占5%。 除掉没提要求的500多所高校(主要是一些省外高校,如一些独立学院、民办院校、高职院校等),其他各校提出选考科目要求的专业(类)中,选择最多的是物理,涉及设限专业(类)的81%,其次是化学涉及64%,再次是技术涉及36%,此外,生物、历史、地理、政治分别涉及32%、19%、15%、13%。 高校设限3门科目的,有多种不同组合。选择物理、化学、生物组合的考生,可选考95%的专业;选择政治、历史、地理组合的考生,都是传统意义上的文科生,可选考66%的专业,比现行高考34%的选择面,高出近一倍。此外,物理、化学、历史的组合,虽然不能达到100%,但选择面比物理、化学、生物的组合更广。 根据规定,本次已公布的各高校的专业(类)选考科目范围,如果2017年在浙江招生,原则上不得调整。 选考任何三门 至少都可报66%的专业 各高校专业(类)设限选考科目范围至多3门,考生只要对牢1门,即可报考。 有这几种具体情况:高校指定1门的,只有选考了这门科目的考生才能报考;指定为2-3门的,考生选考科目中只要1门对牢,就能报考;没有选考科目设限要求的,考生都可报考。 如果把所有高校一起计算,其中包括500多所没有设置选考要求的高校,那么考生选考物理即可报考(包括高校设限选考科目为物理或没有设限选考科目)91%的专业(类),化学达到83.5%,技术达到70.6%,生物达到68.8%,历史达到62.8%,地理达到60.9%,政治达到59.7%。 按此计算,考生选考任何3门,至少都可报考约66%的专业(类)。而在现行高考中,文科考生只可报考约34%的专业(类),理科考生只可报考约66%的专业(类)。这意味着,新高考方案实施之后,考生的专业选择面,比文理分科的现行高考,有了大幅提高。 技术学科地位直线上升 技术学科在新高考中,地位直线上升,和其他科目相当。此次全国共有48所211高校的330个专业,都要求选考技术科目。在高校提出选考科目的专业里,选择技术这门科目的占36%,紧跟在物理和化学之后,这种热度多少让人有些意外。 省内高校要选考技术的,有浙江大学的科技与创意设计试验班,浙江财经大学的金融学、法学、软件工程专业等,浙江工业大学的电气通信与计算机类、计算机类等。省外高校要选考技术的,有北京工业大学的经济与贸易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班)、建筑学等,东南大学的物理学类、数学类等。 技术成为七门学科中的一门,地位已经直线上升,现在紧跟在物理、化学后面,更是炙手可热。技术为什么这么火?我们采访了几位在一线的重点高中老师,他们都说技术科目越来越普及,它所培养的使用电脑等能力,会成为人的一项基本素质;而通用技术讲究动手,看重实际操作能力。 高校选考科目要求可以上网查 省教育考试院党委副书记谢世平说,即使是同一专业(类),高校要求也不尽相同。比如临床医学专业,上海交大要求为物理、化学,南开大学要求为化学、生物,南京大学则要求物理、化学、生物。想报这个专业的考生,如果没有选择物理、化学,而是选择了生物和其他两门,就不能报考上海交大。考生想报某个专业,还是要根据自身要求了解各学校的要求,做出选择。 北京大学32个专业(类)里,有四成专业要求一门选考科目,比如生物科学类要求选考生物,心理学、计算机等专业要求选考物理,经济学类、新闻传播学类等12个专业(类),不设选考科目。 清华大学8个专业(类),物理基础类专业要求选考物理,化学基础类专业要求选考化学,金融学和设计类专业等都不设选考科目。 浙江大学的24个专业(类)里,多数要求选考物理,比如工科试验班,有的选考物理、化学。此外,美术学类、设计学类等6个专业(类),不设选考科目。 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美术院校和中央音乐学院等院校,基本都没有设置选考科目。& 昨晚开始,考生可登录浙江省教育考试网(www.zjzs.net),了解2017年计划在浙江招生的各高校专业(类)选考科目范围。考生登录查询系统后,查阅《考生必读》,了解须知事项,并可按“院校”“地区”“选考科目”三种形式查询。 浙江省教育厅门户网(www.)同时链接提供上述查询。各高校招生网站也会向社会公布本校各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情况。
[] [] [] []绝密★考试结束前;2017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生物试题;姓名:____________;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__;考生注意:;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3.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17 年 4 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
姓名:____________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8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其中加试题部分为 30 分,用【加试题】标出。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__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3.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作图时可先用 2B 铅笔,确定后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8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6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生物中含有叶绿体的是 A.菠菜 B.大肠杆菌 C.酵母菌 D.蝴蝶 2.冬候鸟秋天飞到南方越冬,使群落的组成发生了变化。这体现了群落的 A.时间结构 B.水平结构 C.向光弯曲生长 D.分层现象 3.豌豆种子的黄色(Y)和绿色(y)、圆粒(R)和皱粒(r)是两对相对性状。下列基因型中属于纯合子的是 A.YyRr B.YYRr C.YYRR D.YyRR 4.哺乳动物血液中某种离子含量过低会导致肌肉发生抽搐。该离子是 A.Fe2+ B.Ca2+ C.Cl- D.I- 5.在婴幼儿时期分泌不足引起侏儒症的激素是 A.雌激素 B.生长激素 C.雄激素 D.甲状腺激素 6.与 DNA 分子相比,RNA 分子特有的碱基是 A.鸟嘌呤(G)
B.胞嘧啶(C)
C.尿嘧啶(U)
D.腺嘌呤(A) 7.研究人员用 X 射线处理野生型青霉菌,选育出了高产青霉菌新菌株。这种育种方法属于 A.杂交育种 B.单倍体育种 C.诱变育种 D.多倍体育种 8.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酸雨会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 B.大气中的 CO2 浓度的增加会使全球气候变暖 C.人口的过度增长会增加对地球资源的消耗 D.平流层中臭氧含量变化与紫外线对地球表面的辐射量无关 9.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HIV 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B.感染 HIV 后一般要经过较长的潜伏期才会发病 C.艾滋病是一种削弱人体免疫功能的疾病 D.HIV 侵入人体后只感染辅助性 T 淋巴细胞 10.下列关于人体衰老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多种酶的活性降低 B.线粒体数量增加 C.细胞呼吸明显加快 D.细胞核体积变小 11.下列关于细胞中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A.糖的氧化反应是放能反应 B.光合作用的碳反应是吸能反应 C.ATP 是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的纽带 D.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过程是放能反应 12.每年二月的最后一天为“国际罕见病日”。下列关于罕见病苯丙酮尿症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病是常染色体多基因遗传病 B.近亲结婚不影响该病的发生率 C.该病的发病风险在青春期会增加 D.“选择放松”不会造成该病基因频率的显著增加 13.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厌氧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A.厌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大多数用于合成 ATP
B.厌氧呼吸第一阶段是糖酵解产生丙酮酸和 CO2 C.成熟苹果的果肉细胞缺氧时主要进行乳酸发酵 D.人体骨骼肌细胞产生的乳酸可运至肝细胞再生成葡萄糖 14.将家兔红细胞置于不同浓度的溶液中,水分子的跨膜运输示意图如下(箭头方向表示水分子的进出,箭头粗细表示水分子出入的多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第 14 题图 A.一段时间后,甲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 B.能发生渗透作用的是甲细胞和丙细胞 C.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乙细胞有水分子的进出 D.若将甲、乙和丙细胞同时分别置于蒸馏水中,甲细胞先破裂 15.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容纳量是种群在该环境中的最大数量 B.环境容纳量会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C.环境容纳量由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 D.种群的指数增长会受到环境容纳量的限制 16.植物学家温特利用切去尖端的幼苗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实验是为了避免光的干扰 B.①与④的结果证明琼脂块不含促进幼苗生长的化学物质 C.②与③的结果证明苗尖端含有促进幼苗生长的化学物质 D.该实验的成功之处在于将苗尖端的化学物质扩散到琼脂块中再去影响切去尖端的幼苗 17.经调查发现,某地区青菜虫种群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其原因是连续多年对青菜虫使用农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使用农药导致青菜虫发生抗药性变异 B.青菜虫抗药性的增强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C.通过选择导致青菜虫抗药性变异不断积累 D.环境是造成青菜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 18.下列关于“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盐酸使植物细胞之间的果胶质层松散 B.实验选用的醋酸洋红属于碱性染色剂 C.装片制作的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D.显微镜下观察中期细胞可看到完整的染色体组型 19.下列关于 DNA、RNA 和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核酸分子片段 B.遗传信息通过转录由 DNA 传递到 RNA C.亲代 DNA 通过复制在子代中表达遗传信息 D.细胞周期的间期和分裂期均有 RNA 的合成 20.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S 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为粗糙的,R 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是光滑的 B.S 型菌的 DNA 经加热后失活,因而注射 S 型菌后的小鼠仍存活 C.从病死小鼠中分离得到的肺炎双球菌只有 S 型菌而无 R 型菌 D.该实验未证明 R 型菌转化为 S 型菌是由 S 型菌的 DNA 引起的 21.以玉米籽粒为实验材料进行“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活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前将玉米籽粒放在 20~25℃温水中浸泡适当时间 B.先用红墨水染色玉米籽粒,然后纵切并观察其颜色变化 C.未煮过的玉米胚比煮过的染色浅,说明活细胞吸收物质具有选择性 D.若煮过的玉米胚乳与未煮过的均被染成红色,说明胚乳细胞是死细胞 22.若某人不慎感染了 H7N9 禽流感病毒,机体会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下列叙述正确 A.病毒会在呼吸道和消化道腺体的分泌物中大量增殖 B.成熟 B 淋巴细胞表面具有与该病毒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分子 C.效应 B 细胞分泌的抗体能识别并结合抗原-MHC 复合体 D.细胞毒性 T 细胞接受辅助性 T 细胞的信号后即开始分裂 23.二倍体动物某个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的核 DNA 相对含量和染色体数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乙时期细胞和丙时期细胞均含两个染色体组 B.甲→乙过程中DNA复制前需合成RNA聚合酶 C.乙→丙过程中可发生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 D.丙→丁过程中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24.若将处于 G1 期的胡萝卜愈伤组织细胞置于含 3H 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培养液中,培养至第2次分裂中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每条染色体中的两条染色单体均含 3H
B.每个 DNA 分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均含 3H
C.每个 DNA 分子中均只有一条脱氧核苷酸链含 3H D.每条染色单体均只有一个 DNA 分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含3H
25.下列对膝反射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效应器肌梭受到叩击后可使感觉神经元的末梢产生动作电位 B.含有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的二元反射弧可引起伸肌舒张 C.动作电位沿运动神经元传到屈肌后使之收缩从而完成膝反射 D.位于脊髓中的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能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 26.【加试题】将新生小鼠的脑神经元置于适宜的溶液中,制成较高细胞密度的细胞悬液,并将其低温保存,在低温保存过程中神经元会受到损伤。一段时间后,与常温保存组相比,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变化是 A.K+浓度升高
B.K+浓度降低
C.Na+浓度不变
D.Na+浓度升高 27.【加试题】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生产量和生物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陆地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量随着维度的增加而增加 B.顶极群落的净初级生产量小于同类型的非顶极群落 C.因海洋生态系统中以捕食食物链为主而导致生物量为倒金字塔形 D.食高等植物的消费者比食单细胞藻类的消费者具有更高的次级生产量 28.【加试题】若利用根瘤农杆菌转基因技术将抗虫基因和抗除草剂基因转入大豆,获得若干转基因植物(T0 代),从中选择抗虫抗除草剂的单株 S1、S2 和 S3,分别进行自交获得T1代,T1代性状表现如图所示。已知目的基因能1次或多次插入并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第 28 题图 A.抗虫对不抗虫表现为完全显性,抗除草剂对不抗除草剂表现为不完全显性 B.根瘤农杆菌 Ti 质粒携带的抗虫和抗除草剂基因分别插入到了 S2 的 2 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并正常表达 C.若给S1后代T1植株喷施适量的除草剂,让存活植株自交,得到的自交一代群体中不抗虫抗除草剂的基因型频率为1/2
D.若取S2后代T1纯合抗虫不抗除草剂与纯合不抗虫抗除草剂单株杂交,得到的子二代中抗虫抗除草剂的纯合子占 1/9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44 分) 29.(6 分)某湿地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图所示。
第 29 题图 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物网中,藻类固定的能量可通过_______条食物链传递给绿鹭。绿鹭分别处于第 _______个营养级。 (2)若蚊子幼虫被大量杀灭,短期内水蚤的数量会_________,但对划蝽的影响并不大,这是由于该食物网较复杂,生态系统的_______功能较强。 (3)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鲶鱼粪便中的能量_______(填“能”或“不能”)直接被水蚤利用。在该食物网中,体形较大的鲶鱼数量比水蚤的少,其原因是_______。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高等教育、应用写作文书、各类资格考试、文学作品欣赏、中学教育、专业论文、外语学习资料、生活休闲娱乐、幼儿教育、小学教育、2017年4月浙江省生物选考试卷和答案90等内容。 
 2017年4月浙江省生物选考科目试卷及解析_高考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2017年4月浙江省生物选考科目试卷答案及解析 2017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 生物试题...  2017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试题和参考答案(生物)_高三理化生_理化生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 文档贡献者 fhzx8013 贡献于 ...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17 年 4 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 生物试题姓名:___ 准考证号:___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8 页,满分 100 分,...  2017年4月浙江选考生物试题含参考答案(规范清晰版)_高三理化生_理化生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2017年4月浙江选考生物试题,含参考答案,与原卷一模一样哦 ...  2017年4月浙江省学考选考生物学科试卷图片及参考答案_其它课程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2017年4月浙江学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第页(共 8 页) 1 第页(共 8 页) 2 ...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17 年 4 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 生物试题姓名:___ 准考证号:___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8 页,满分 100 分,...  2017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生物试题(word解析版)_高三理化生_理化生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2017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生物试题(word解析...  2017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高考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2017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年4月浙江选考生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