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60000000变化为亿为时间单位换算是多少?

四年级数学上册三疑三探模式教案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亿以内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读写;以万、亿为时间单位换算表示大数;近似数嘚认识 亿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安排先认识“十万”通过三次“数一数”来完成的,第一次“数一数”利用计数时间单位换算模型和计數器复习万以内的数;第二次“数一数”通过计数时间单位换算模型认识新的计数时间单位换算“十万”,以及与已学的计数时间单位換算之间的关系第三次“数一数”,在计数器上一万一万地数数到十万,了解位值制和十进制在认识“十万”的基础上,教材又通過在计数器介绍“百万、千万、亿”三个计数时间单位换算以及它们之间的十进关系,从而总结出十进制数位顺序表 对亿以内数的读寫,教材出示了我国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有关数据说明生活中有很多大数,为了便于交流我们需要学习大数的读写。根据学生已有万鉯内数读、写的基础,教材突出了“先分级再读数”。万级和亿级读写数的方法和个级是一样的读数时只要加上级名即可。 读数和寫数教材没有逐条写出读写规则,只是通过两个孩子的对话提醒学生应注意的地方。因为读数和写数是一种技能只要求通过一定的練习,会读会写就可以了读数和写数,在一两节新课中只要求学生能正确掌握,在以后有关内容的学习中多给学生读数和写数的机會,以逐步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在练习读数和写数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查阅报纸、杂志或上网收集有关的大数进行全班交流。有的敎师把收集到的大数组织学生布置成信息角。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练习读数和写数,而且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有的教师通过游戲的形式练习读数和写数,让学生制作一个转盘上面写着0~9十个数字,两人分别转8次把每次指针停下后所指的数字记录下来,就组成兩个八位数分别读出来,再比较大小这样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二、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和数学核心思想 认识更大的数是整數认识的最后一个阶段在一、二年级已经学习了100以内、万以内数的认识。本单元为整数的认识起到总结概括的作用而学习近似数的认識可以为四年级下册学习求积或商的近似值打下基础。 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是:学习“数”的必要性;“数”的实际意义;“数”的表示方法;以及“数”的应用整数、小数的表示方法,其核心是位值制和十进制也就是同一个数字在不同的数位所表示的數值是不同的,我们采用的是“满十进一”的十进制计数法这些思想学生在万以内数的认识中已接触到,这里引导学生进行迁移和进一步强化和归纳 认识更大的数这个单元学生最困难的是对大数实际意义的感受。因为它不像10以内、20以内、100以内数看得清、数的清、摸得着因此教材安排了计数时间单位换算模型,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感受“万”、“十万”有多大在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时,学生巳经接触到1个小方块代表110个小方块摆成一行代表“十”,这样的10行就摆成一层代表“百”这样的10层又摆成一个大正方体代表“千”。茬此基础上把10个大正方体摆成一排代表“万”,10个一万就是“十万”然后再在计数器上一万一万地数,数到十万这样安排,无疑有助于学生对大数意义的理解因为计数器上的1个珠子在万位上代表一万,在十万位上就代表十万而计数时间单位换算模型一万是一排10个夶正方体,十万是10排这样的大正方体比计数器要直观,使学生对新的计数时间单位换算在头脑中容易形成表象有助于了解其实际意义。教学时也可以制作成小卡片来代替,在卡片上印有不同计数时间单位换算模型利用计数卡片数数,满十就换一张高一级的计数时间單位换算卡片帮助学生了解位值和进制。 教材还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作为参照物来感受“十万”有多大在“说一说”的小栏目中,你知道十万有多大吗呈现了四幅图:十万名学生大约组成2000个班级;十万张纸摞在一起约有3层楼高;十万步大约在400米跑道上走130圈;十万忝大约是274年。以上这些情境无疑能帮助学生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 三、从单元整体出发,安排课时计划 有些教学要求不可能在一节课中唍成,有的甚至要贯穿到整个单元如对大数的感受,大数的读写等因此我们要从单元的整体出发,安排课时计划课时之间要有连续性,不要割裂开来如学习大数的读写时,不要单纯地出示一些大数让学生读写否则,容易形成枯躁的技能训练教材安排了很多鲜活嘚实例所用到的数据,让学生来学习大数的读写使学生体会到学习了大数的读写便于运用交流,同时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教学时教師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各种媒体收集一些这样的数据进行读写。多位数读写只要求达到正确不要求像100以内数和万以内数那样熟练。即使这樣也不可能在一两节课内全部学生达到要求,要在以后相关内容的教学中经常练习逐步达到正确读写这一要求。 四、教学进度; 大数嘚认识 …………………………………………… 6课时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时间单位换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