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区别是一个跨科学的行业

物联网行业分析报告()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物联网行业分析报告()
企业管理咨询分析师|
总评分2.8|
用知识赚钱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运营商如何做好物联网营销?
在人类已跨入21世纪的今天,由于信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消费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现代市场行情变得更为错综复杂,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任何企业要想成功进入、占领、巩固和扩展市场,采用正确的营销策略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卖什么、卖给谁、怎么卖三个方面引导如何营销物联网业务。
物联网的定义与市场前景
(一)物联网的英文名称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 ,简称:IOT。
【专业定义】物联网是通过光学识别、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链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物联网是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泛在网络的融合应用,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
【通俗定义】通俗的说是物物相联。举例说:在将来的某一天,你家的电视,电脑,门,灯,燃气灶,微波炉等所有家用电器,以及社会上所有安装了终端信息上传工具的机械类、电子类器件都连在一个网络上,那时你可以通过手机,或是某种控制器,了解、控制你想了解或控制的一切。 总之,这个联想很遥远,但科幻片里好像已经完美的演绎出来了。
(二)市场前景
2015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达到624亿美元,同比增长29%。到2018年全球物联网设备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36亿美元,2013年至2018年复合成长率将达21%,2019年新增的物联网设备接入量将从2015年的16.91亿台增长到30.54亿台。根据工信部的数据,2014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达到了60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6%,2015年产业规模达到75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3%。到2020年,中国物联网产业的整体规模将超过1.8万亿元。
年中国物联网整体规模及增长预测(亿元)
物联网业务目标客户
由于物联网业务的普遍性,其应用涉及到生产与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但凡与信息化和网络有关系的行业都用到物联网。因此物联网是一个泛概念,目标客户就是现实中的所有的人和物。
(一)车联网业务
车联网目标客户群有政府管理部门、车辆生产厂家、车辆运营企业(运输管理、物流企业)、相关企业管理部门、公众用户。
1、单位车辆(车辆运营)管理需求
2、车辆生产厂家(含工程车生产厂家)车辆生产厂家对车辆的前装主要是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需求:对消费贷款车辆实施定位确保汽车销售商家的财产安全、远程采集汽车(工程车)的运行参数供售后服务掌握参数做精确售后服务。
3、公众用户需求(自有车辆的安全及参数掌握)
4、单位车辆解决方案
(二)公共抄表业务
各类涉及回传数据的公共事业均列为本类(电业局的电表、自来水公司的水表、燃气公司的燃气表、气象局的气象站参数表等)
电力抄表是对电力用户用电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和试试监控的系统。采集信息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向主站传输,多以运营商无线网络为主。
主要功能:
1、实现用电信息采集
2、计量异常检测
3、电能质量检测
4、用电分析和管理
5、相关信息年发布
6、分布式能源监控
7、智能用电设备的信息交互
(三)金融POS解决方案
1、无线POS解决方案是利用GPRS/CDMA+VPDN的专网优势,面向行业市场普遍需求推出的包含“管道+终端+平台+服务”在内的综合解决方案。有效解决监控管理、安全访问等诸多问题。
方案优势:
1)解决流量使用不平均致使流量浪费的问题;
2)解决终端设备量大,位置分散等管理难题;
3)满足流量使用查询、状态查询等需求;
4)及时排查故障原因,提供实时响应服务。
2、解决方案
(四)平安校园解决方案
1、上学放学途中的监管:
校车视频实时监控
校车行驶实时状况监管
行车线路全程管理
家长及学校及时获取车内视频情况
2、学生在校期间的保护
校园空气质量(甲醛、雾霾PM2.5、雾霾、温度)等数据实时采样监测
学校、教育部门随时掌握校园环境空气质量
3、到校离校
电子学生证刷卡,家长手机收到短信离校到校通知,并有学生的图片智能视频查看。
教室安装智能平安通,学生可以随时与指定的家长通话。
4、平安校园系统整体架构由应用层、平台层、网络层和感知层组成,为教育管理部门、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家长提供学生的全程安全监护。
(五)电动车解决方案
电动车作为大众化的交通工具目前的普及率相当高,市场前景广阔。
【前装需求】智能电动车产品主要为电动车整车厂商、电动车仪表盘生产厂商、电动车控制器厂商等提供物联网应用服务(属于物联网卡前装业务)。
【后装需求】电动车用户端的主要需求是防盗与低电量告警。
【解决方案】智能电动车是基于物联网技术,通过在电动车控制器上安装智能防盗器终端读取和采集电动车控制器数据(目前主要为电流、故障代码、操作指令等),借助无线通信网络将车辆数据进行回传,进而实现车辆信息远程访问、实时定位、防盗跟踪、移动报警等功能。
如何与物联网目标客户沟通?
(一)物联网业务部分专用术
1、物联网网络架构的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2、感知层由各种传感器构成,包括温湿度传感器、二维码标签、RFID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GPS等感知终端。感知层是物联网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的来源。这一层面位于最末端所有的数据、图像、屏皆来源于这些传感器。
3、网络层由各种网络,包括互联网(4G)、WIFI、网络管理系统和云计算平台等组成,是整个物联网的中枢,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我们的物联网卡就处于这个层面)。
4、应用层是物联网和用户的接口,它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电脑客户端软件平台、手机APP软件都属于这一层面。
5、温湿度传感器:是指能将温度量和湿度量转换成容易被测量处理的电信号的设备或装置。
6、RFID标签: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电子标签, 操作快捷方便。最常见的设备是汽车进出小区用的出入卡。
7、GPS:叫全球定位系统,利用卫星来确定物体的经度、维度和高度信息来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目前中国的北斗系统也可以实现这一功能。
(二)部分物联网业务营销注意事项
部分物联网业务营销注意事项
物联网业务成功案例
(一)东风日产车联网业务(汽车前装业务)
中国电信广东公司为东风日产10万台的新款启辰车提供“车路路”应用,提供车辆管理+故障监测+信息服务等,构成一体化的智能车联网服务。
车主通过安装APP可以实现对爱车的实况了解。
(二)中山市智慧城市环境监测(传感器信息回传)
【前提】中山市教育管理部门对校园的安全健康环境需求强烈,要求对校园环境内的空气质量实时监测,学校、教育部门、卫生监督部门同时也掌握校园环境空气质量,了解污染物种类,从而能实现安防、环境、健康等校园安全数据的综合管理。
【实施】通信公司提供空气监测物联网终端+DTU数据传输+平台的综合解决方案将校园的安防监控、温湿度检测、PM2.5监测参数实时传输到平台供学校及各监管部门参考管控。(如图)
【成效】目前已完成对中山市110个学校门口(每间学校2个点)安防监控设备安装,完成90个学校试点的周界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室外)监测。
(三)智慧快递柜业务(终端信息回传)
深圳电商物流科技有限公司通过“E栈”平台自身独特优势,发挥物业贴近业主优势,最大限度减少线上线下的中间物流环节。
通信公司为深圳电商物流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融合3G数据通道的物联网应用整体解决方案,为2万台小区柜通过物联网卡实时数据传输。
目前城市各大小区也设置了相应的快递柜服务,同时市区、县区也有不少的自动售卖机(成人用品售卖机)、社区媒体广告(新波浪传媒)等客户应用。只要找到其总公司就可以与之洽谈物联卡业务。
(四)佛山沙井盖在线监测案例分享
1、项目介绍:佛山市顺德区某市政单位,在2016年提出为城区内的沙井盖,试点安装智能防盗系统,通过传感检测井盖倾斜度变化、位置信息等,实现沙井盖的电子防盗、在线检测管理。
首批开户已2500户,每户30元/年,流量300M。
2、解决方案:通信公司物联网团队根据客户需求,联合产品厂家,提出通过物联网卡,以无线方式协助客户把目标物的感应数据上传到信息中心(1小时/次)。井盖一旦丢失,系统就会发出警报,并通知附近巡查人员处理,实现高效的智能化集中管控。
该项目具有复制推广性,通过通信物联网应用,有效实现市政运维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提升了城市的应急综合管理能力。
本文作者:庄甲升
转载必须注明出处与作者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中国o深圳马哥孛罗好日子酒店
OFweek 2018中国物联网大会暨展览会是一场业内狂欢盛宴
聚焦5G、智能家居、车联网、跨界投融资、大数据、工业互联网
集结物联网产业国际权威机构、领军企业的政策研究专家、顶尖科学家、杰出企业家、最具创新思维创业者、产业前沿洞察者和知名投资人
分享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经验和洞见,探索物联网热门应用领域内在联系
将以主题演讲、行业评选、项目路演、展区现场体验为主要方式,预计将有超过1000人莅临参会,期待您的参与!
聚焦物联网产业,解析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智慧城市、智慧家庭、车联网、智能制造等热门领域应用;解读最新产业政策,细分市场深度解析研究成果,年度全新权威调研数据发布;把握2018年物联网产业风向走势,提前布局未来大市场;
富有前瞻性和时效性的热点议题,剖析行业发展方向,探讨行业发展新模式,与行业顶尖科技专家及大咖面对面,汲取最新科研成果及获得正确解决方案;
汇集物联网领域的国际知名企业高层、行业资深专家、专业分析机构等数千位精英,建立业内优势人脉资源;
富有影响力的年度评选颁奖,梳理盘点行业创新发展成果,褒奖和肯定为物联网行业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企业,引导行业健康正确发展方向。
精心设置的现场展示专区,全面展示物联网的新技术、新成果;面对面洽谈交易,满足更多观展体验;
OFweek将运用国内外全方位媒体资源对优秀项目及成果提供专访报道机会,量身定制事件公关,挖掘新闻点,搜索引导等。有效助力企业拓展品牌和影响力,捕捉更多市场机会。
大数据技术专场
(会场一)
9月13日(会场二)
工业物联网技术专场
9月13日(会场二)
智能家居技术专场
09:10-09:30
NB-IoT国际标准及产业布局
09:30-09:50
LPWAN技术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09:50-10:10
华为物联网践行与思考
刘建峰 华为物联网事业部总监
10:10-10:30
基于TI创新技术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
10:30-10:50
网状网络于智能家居自动化中的设计考虑
Silicon Labs亚太区区域营销高级经理
10:50-11:10
物联网终端测试的挑战
是德科技中国区通用测试方案市场经理
11:10-11:30
API经济给智能硬件带来的启示
APICloud华南区总经理
11:30-12:00
受邀企业、专家
12:00-13:30
午餐&休息&参观展览
13:30-14:00
区块链技术及发展方向
14:00-14:30
物联网下大数据共享的安全问题及挑战
14:30-14:50
城市级物联网消防预警的落地应用
李俊皜 升哲科技副总裁
14:50-15:10
物联网与云安全的未来展望
15:10-15:30
物联网与云计算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
15:30-15:50
为蓝牙插上翅膀,为企业物联网铺路,迎接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
赵福勇 桂花网CEO
15:50-16:10
物联网大数据和预测性维护的应用
16:10-17:30
物联网行业年度评选颁奖礼
大数据技术专场
智能大数据应用的现状和未来展望
如何加快区域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建设?
大数据产业最新技术成果和实践探索
大数据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应用案例
探讨大数据技术商业应用与价值创造
大数据在金融行业的应用与挑战
大数据和预测性维护的应用
云计算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
基于云计算的新零售创新之路
医疗大数据与AI分析的应用实践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融合创新
19:00-20:00
欢迎晚宴暨物联网行业年度评选颁奖礼
工业物联网技术专场
工业设备物联网运维平台发展近况
工业物联网(IIoT)的定义和主要细分市场
建立生态圈打造物联工厂的重要性分析
工业物联网平台能解决企业的哪些生产管理需求
工业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工业物联网应用场景及系统构建
工业物联网及大数据应用分析
工业物联网应用架构及实现
工业物联网智能网关解决方案及应用案例
工业物联网智能网关的应用案例
工业物联网在制造业中的供应链管理
工业物联网通讯框架实践案例
运用工业物联网解决工业设备的痛点应用案例
工业物联网中的智能感知技术与应用
浅谈工业物联网云平台项目架构设计
12:00-14:00
午餐&休息,参观展览
智能家居技术专场
智能家居芯片解决方案和关键元器件技术
无线传感器技术在智能家居应用趋势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及智慧社区管理方案
物联网暨智能家居典型应用与案例分析
AI+安防系统在智能家居中的创新应用与设计
信息安全在智能家居产品中的商业模式
解析NB-物联网/WiFi/蓝牙5.0等最新技术在智能家居系统的应用
智能建筑/智能小区及智慧城市的融合发展
家用机器人整合智能家居设备应用
AI+智能家居的设备应用
*备注:更多会议日程将陆续更新,最终日程请以现场公布为准。
同期举办的展览,将邀请业内具有代表性的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企业、跨行业应用物联网产品的品牌企业。
全景展示物联网行业最前沿的技术、最尖端的产品、最新的应用解决方案以及成果。展出范围包括:
RFID产品线
网络架构和数据处理
通信技术与产品
智能卡产品线
OFweek 2018中国物联网大会暨展览会
中国科学院院士
多年从事激光与非线性光学频率变换技术的研究,完成"七·五"、"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973项目等数十项科研任务。提出并发展了双轴晶体最佳相位匹配计算的理论及方法,被国际学学术界称为"姚技术"、"姚方法"。在国际上率先建立了双轴晶体最佳相位匹配计算--类高斯分布理论--准连续高功率倍频激光器--准连续激光调谐系统的技术体系。在激光非线性光学频率变换领域取得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在国际上享有一定的声誉。近10年来在高功率全固态激光器和周期极化晶体--准相位匹配技术方面的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
70 年代初负责研制成我国第一台载波话路用 9600 比特 / 秒高速数传机,解决自适应均衡关键技术并有创新。 80 年代初开始的 " 数字通信中传输性能与抑制窄带干扰研究 " 有创造性突破,提出抗窄带干扰新理论和技术。在美国 IEEE 通信学报发表论文,被美国、原苏联、德国、法国、日本、韩国、南斯拉夫、芬兰等国学者引用、评价 80 余次。历年来为多项工程研制了关键通信设备。近年来对宽带通信网络技术进行研究,作了新的理论分析和研制成有关设备,带领研究生在该方向发表论文数十篇。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1961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 首创在汉字输入中应用联想功能,中科院计算所公司(联想前身)和联想集团首任总工程师,主持开发了联想式汉字系统、联想系列微型机,分别于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联想集团即以联想式汉字系统起家并由此而得名。此后,一直致力于发展自主可控的信息核心技术和产业,1994年被遴选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2011年和2015年分别获得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和中国计算机学会终身成就奖。
工信部中国电子商会物联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APICloud华南区总经理
拥有近10年企业级系统或技术平台的开发、实施及管理经验,涉及项目近200个。自2011起专注于移动互联网项目开发和项目管理,参与20多个国企央企移动信息化架构设计及大型电子商务平台移动信息化系统架构或管理。
桂花网 CEO
曾任Sensys Networks 全球副总裁和亚太区总裁,Aruba Networks Mesh 技术全球副总裁。(Until Oct 2012),阿德利亚公司首席执行官,首席技术官,公司创始人之一。阿德利亚在2010年9月被美国上市公司Aruba Networks收购。再次之前在思科和Cable Wireless IDC(后与软银合并)工作。赵福勇也是美国硅谷天使基金丰元创投zPark Ventures的创始合伙人及SVC硅谷物联网学会会长。赵福勇毕业于清华大学,获物理系和自动化系双学士学位。他拥有路由、QoS、无线结构,蓝牙远距离透传,移动健康检测,和移动无线网络等20项美国和中国的核心技术专利。
升哲科技 副总裁
升哲科技 副总裁
曾任职富士康、群光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具有丰富的大型项目管理经验和新产品制定经验。现任SENSORO副总裁,负责物联网项目运营管理
是德科技 中国区通用测试方案市场经理
是德科技 中国区通用测试方案市场经理
于2004年加入是德科技(前安捷伦科技),先后担任无线通信产品市场经理,通用电子和新能源业务开发经理等多个职务,具有在无线通信领域研发和市场的丰富经验.现任是德科技中国区通用测试方案市场经理,负责消费电子,医疗电子以及工业电子的市场营销和拓展工作.
Desmond Chan(陈雄基)
Silicon Labs亚太区区域营销高级经理
Desmond Chan(陈雄基)
Silicon Labs亚太区区域营销高级经理
现任Silicon Labs亚太区区域营销高级经理,他拥有超过20年半导体产业经验,过去12年专注于无线IC产品和无线系统。他于1994年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获得电子工程学位。
往届合作单位
邀请物联网产业上下游知名企业CEO及核心业务或需求部门高管; 物联网产业链上中下游优秀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副总裁;
智能家居软硬件产品开发商/分销代理商/配套服务提供商、智能家居行业研究机构、房地产开发商、智能家居电商平台运营商; 大数据相关产业企业创始人、技术高管、金融投资专业人士及青年科学家;
大数据相关产业从业者/创业者、相关商协会等社团组织代表; 物联网相关协会、院校/科研机构、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分析师、投资机构; 政府相关部门领导及工作人员、资深媒体等;
多种不同的赞助方式满足您不同的市场推广需求,欢迎来电索取赞助方案。
Tel:+86-755-
Tel:+86-755-
Tel:+86-755-
OFweek物联网
OFweek 官方微信
OFweek APP&&&&&&&&&&&&&&&
物联网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学术部
【字号:】
参会专家简介:
乌贺铨:中国工程院院士,光纤传送网与宽带信息网专家。国家信息化专家组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通信协会副理事长。曾任信息产业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大唐电信集团副总裁。是国内最早从事数字通信技术研究的专家之一,长期从事光纤传输系统、宽带网的研究开发,近年来重点为下一代互联网、3G及其演进技术和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
姚建铨:中科院院士,天津大学教授,激光与非线性光学专家。中国光学学会理事、中国光学学会激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子学会物联网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陈卫国:无锡数字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总架构师。
王继祥:现任中国物流技术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物流学会副秘书长、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智能交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华夏物联网总经理等。
朱洪波:南京邮电大学教授、副校长、物联网与传感网研究院院长,江苏省&无线通信&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局(ITU-R)第三研究组(SG3)副主席。
王宜怀: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苏州大学嵌入式仿生智能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嵌入式系统分会理事。
李玮:太原罗克佳华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从事信息物联网技术在矿山安全、节能环保等领域中应用。
马晓东:无锡新区太湖国际科技园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无锡国家传感信息中心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子学会物联网专家委员会委员。
谭国真:大连理工大学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主要从事智能交通系统、无线传感器网络、网络优化研究工作。
马建国:天津大学教授、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兼任天津市集成电路与计算系统工程中心主任、天津市集成电路设计中心技术总监,全国高校物联网及相关专业教学指导小组组长等。
朱金秀:河海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常州)副教授、院长助理。
王良民:江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副教授、系主任。主要从事无线传感器网络等资源受限网络的安全架构及相关信息安全问题研究。
丁泉龙: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教授,无线超宽带Wimedia联盟中国分会技术组组长,中国无线超宽带标准工作组成员。
张申:中国矿业大学教授,物联网研究中心、徐州市物联网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江苏省矿山安全物联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秘书长。从事感知矿山物联网方面的工作。
&&物联网&概念自1999年提出以来,随着RFID、传感技术及全球标准等核心技术的不断完善以及广泛应用,得到迅速发展,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近年来,物联网已成为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广泛关注并争相发展的热点领域。在我国,物联网已正式列为国家七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其战略地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全国各地的物联网讨论如火如荼,物联网应用百花齐放,高校的物联网人才培养也已经提上日程。
普遍地看,从技术上讲,物联网是由感知层、通信层和应用层构成的三层网络体系。感知层通过智能卡、传感器、工业自动化、音频及视频等电子工具,把物体进行标志和采集相应的数据信息,使物体智能化,让物体&活&起来。传输层通过无线、光纤及电缆等方式进行传输,建立通信网络,应用层则将采集的信息存储在统一的数据中心,进行数据处理,开发各种应用软件,为不同的需求提供智能服务。
虽然目前国内对物联网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定义,但从本质上看,物联网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一种综合性应用与技术提升,将各种传感技术、现代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综合与集成应用,使人与物智慧对话,创造一个智慧的世界。其可预见的产业规模是迄今为止所有类型的产业都难以企及的。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广泛应用将大大改变人类的生活模式,从交通到医疗,从家居到环保,从物流到安全。毫无疑问,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将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带来巨大的发展契机,注入强劲的活力。那么,在地方经济发展规划中怎样体现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带动力量?怎样在物联网产业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地方经济特色及优势?怎样塑造地方物联网产业核心竞争力?是地方政府、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各方都需要积极思考的问题。在此背景下,由中国科协主办,中国电子学会承办的第四十七期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以&物联网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为题进行专门讨论,目的是为积极思考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各方提供一个敢于质疑、敢于争辩、勇于创新的宽松、自由、平等的言论平台,并就物联网本质,特征,与互联网、传感网等多方面的关系,部分地区物联网发展现状、问题思考,物联网对地方经济的促进作用,发展误区,发展新思路,各方配合等诸多问题进行热烈的讨论。
这本书是根据两天会议记录整理的文集,概要记述了&沙龙&中各位专家学者围绕上述几方面问题所发表的观点和意见。我们的愿望是尽可能反映各位专家学者的原意,但仍会存在一些遗漏和不准确之处,有待今后补充修改。希望这本书的出版可以为推动我国物联网发展起到一点作用。
【发言与讨论】
【发言1】陈卫国:超级物联网:中国物联网发展第三条道路
&在温家宝总理日到无锡以后,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物联网到底怎么搞?我是工程师,工程师做产品设计的时候,都有一个技术路线。我发现,中国的物联网现在比较难堪,没有路线,我们从什么路线走?现在我发现各地都在出规划,都很大,几年以后要一千亿、几千亿元,怎么实现呢?如果我们只有一个想法,永远登不了彼岸,要从什么路线走?我想应该先建模,既然是传感信息的分类,我们要把传感信息有多少种类提取出来。我建模的结果大概是有4大类,共10小类。我们从工程角度把10类的信息可以归为3类,再往后面走。我发现,这个产业可以从探头探寻物理世界的参数为一条产业路线;第二条路线,就是我们赋予客观世界一定的身份,然后用RFID阅读器的方式和物理世界进行通信。这两条产业链在中国现在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呢?这两个产业链是&扒衣&,为什么这样讲?全球物联网的100强,无论在探头的产业链还是在RFID的产业链,我们都没有话语权。这100强中,81个在美洲,18个在欧洲,还有1个在日本,这个数字的81、18、1,名字8、尾字1,&八一&已被建军节使用,我就用&扒衣&来表示。我们中国人在这个产业中抬不起头来,国际100强与我们根本无缘。假如说我们顺着这个产业链往下走会是什么结果?
在这两个产业链当中,我觉得在国际上已经形成一套标准的情况下,中国人再要建立自己的标准,那么以后意味着什么呢?我觉得很可怕,把自己孤立起来。比如说我们的巨轮,在国内跑没有问题,但是到国际上以后,和标准不兼容,等于没用,还是要换他们那套东西。我觉得这两个产业链既然在国际上已经成熟了,那么中国的机会就是一个国际工厂了。我想,现在物联网大概是这样分的,从AP点之前是传感网,AP以后是现在的通信网,通信网后面是大的计算机集群,就是信息处理。现在假如也走前面说的那两条路,探头和RFID,这个网什么时候能建起来? 无锡那边现在有很大的反对声音,说物联网可能是20年以后的事情,因为手机网现在是花了20年才把基站布满了全球,按照这个方式下去,把探头布下去,把阅读器都布下去,要到什么时候?
我做了一个设想,我们能不能把AP点往前移。从移动通信的角度来讲,人类的发展是电话到手机,手机达到20亿用户的时候,大家就制造了物联网的概念,我们能不能把手机再解放一步,不要做成一个AP点,把手机直接做成一个对物体的探头。全球手机用户群已经有20亿了,手机的基站也已经遍布全球,我一直在呼吁,如果把手机从对声音的探测终端改造为对物体的探测终端,这个产业就起来了,我觉得这就是第三条路。
在无锡,所有的人都说我是胡说八道。但是我想我们中国有非常大的优势:第一,我们的移动通信网和互联网的容量在全球是第一的。第二,我们的客户规模是全球第一的,要进军物联网,我们的产业制造能力也是世界第一的。我做了什么呢,就是做了一个微型化的证书,解决这个技术问题。我觉得现在在这个事情上,从路线图的角度上看,假如说我想走的是SIOD,超级物联网的这个路,只缺一个东西,就是只缺中国政府对这个事情有所考虑。就是说,在前面RFID的产业链上,在探头的产业链上,政府看到了,我们第三条产业链的事情政府要重视,而且如果做起来,我有把握创造出中国进人100强的产业链。光手机支付一个项目,如果国家重视,一年就有把握达到1000个亿规模的现金流。
中国唯一有可能在国际上和100强进行较量的产业链就是超级物联网。我们有四个指标,或者说有四个战略点,第一个是技术研发,第二是成果孵化,第三是工程实施,第四是应用示范。可以看到,在探头这条线上我们是被抓着打的,很弱小,被压着打。如果一旦要走下去,我们的国家战略将变成别人的国家战略,我们在RFID的产业链上也会是同样的结果。唯一有可能的是超级物网。因为无论是市场、技术,还是最终的客户群,我们都有非常强大的相对优势。我还是这个观点,我们至少要把物联网的路线拿出来,这样才能下手,才能想象三年以后产值有100亿,有500亿,有1000亿,否则现在讲三年以后的1000亿,从哪里来?
我做物联网是从通信开始做的,是一个通信工程师。我一直想,物联网现在能够比较好的架构出来,从小专网到最终的公众网才可能是一个物联网。公众网有可能的架构只可能是这样的架构,在AP点接人,AP点之前,无线传感也好,有线传感也好,只是把物理信息提取出来,然后通过现在的公众传输网传输到后面的计算机集群,也可能通过电话网,也可能通过因特网传输,这个是一致的。要建的是什么?是AP那一层,就是传感网这一层,我是中国第一代大哥大的设计师,我们做这个事情就发现,实际上做无线通讯最困难的是把基站布下去,这是最痛苦的。无线网也好,有线网也好,要把探头遍布中国,RFID标准出来了,阅读器要放到多少,这个阶段时间会很长。如果回过来想,在军事、治安领域暂且划开,我们就走公众网,为老百姓,为中国民众,在提高经济效能最快的领域来讲,我们设想的方案是什么呢?现在的手机和电话,也是一个探头,探的是人的声音。假如说我们进一步的技术化地推进,使它能够探测到自然的信息和生活当中的其他信息,那么探头就不必布了,基站在全世界已经全覆盖了,已经有20亿了,这是一个超级的、巨大的市场容量。
乌贺铨:您说的100强是什么100强?
陈卫国:M2M的全球100强。中国工程院有一位刘英杰院士,他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用了M2M 100强的这个说法,我是引用了他的说法。
姚建铨:这个第三条路线能够100亿、1000亿非常好,关于这个路线,除了手机支付以外,其他还有什么?走的具体是什么路线?核心的问题请说清楚。第三条是超级物联网,到底是什么含义?主要的内容是什么?这个问题多讲讲。
邬贺铨:我们还是着重讨论技术。
姚建铨:现在手机不仅是探测声音,探测别的方法国际、国内都有,天津就可以用手机探测心电图等。你是讲把手机的功能扩大,最终就是超级物联网,就是把手机等同于你的超级物联网?还是有什么别的含义?
陈卫国: 当中要加一个别的东西,就是微证书,这会带来什么问题呢? 刚才您也讲了,它跟物理世界探测的时候,这个权限怎么管理的问题。
姚建铨: 你没有离开第一条路线,只是把手机的功能扩大,想法很好,现在的手机很多,充分发挥手机的作用,这个是不是你说的超级物联网?
陈卫国: 在发展网络过程中,我觉得人类有一个很大的失误,刚开始定义的都是功能,而忽略了安全性。互联网走到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安全漏洞。在物联网上如果出现这个问题,将来会是什么样? 人类自然会用这个网络毁灭人类。所以我觉得,把手机变成一个探头,如果我莫名其妙给你打电话,你不会理我,就挂了。这时候要解决两个核心的问题,第一个问题,不认识的人之间怎么通信,这个问题要解决。第二个,和物理世界进行通信的时候,到底有没有这个权限,我觉得这是最核心的问题。我刚才和一位院长聊这个事情,比如,现在马路上的探头都是公安部门的局域网,如果将来变成互联网了,我是不是可以调这个探头看一下。
邬贺铨:这是授权问题。
陈卫国: 是的,这一个权限问题,这是核心的。
马建国: 这有一个区别,我现在给你电话,就是授权给你了,总有人授权的。如果没有人授权,你是打不到我这里的。
陈卫国: 现在有两个办法,我是做信息安全的,就只能对抗了。
李玮: 咱们能不能分清楚,现在说的是技术路线,不是应用,应用层面隐私、授权等,我们先不说。技术路线是不是就是手机加传感器?
陈卫国: 再加第三样东西,有一个微证书,三样东西。现在的手机网络的通道加上对自然界探测的东西,再加上一个微型证书,SIOT=手机+探头+微证书。
邬贺铨:你说的是VCA,但是手机本身就有认证。手机扩展这个功能,是可以加的而且也不难,加这个东西以后就变成超级了吗?
陈卫国: 这个超级有八个超级。
张申: 这个观点以前很早就有了,那时候说手机就是你家的银行,就是你的飞机票、火车票,包括订旅馆,也是你付钱的银行,即你操作的一个凭证。
陈卫国: 刚才那位先生说了,我们把应用和技术架构分开来,因为讲到的手机支付和票务是另外一个应用层面了。现在两位专家要我解释为什么在IOT前面加了一个S,超级。我之前做了一个案子,有源的RFID大概300m,就需要设置一个阅读器,这个做起来太痛苦了。我当时就想,我身上的手机在这个厂区没有盲区,如果用手机作替换,这个基站就复盖了全球,这是第一个超级。
邬贺铨:你说的这个现在真有。
陈卫国: 我们现在有20亿手机客户,而物联网现在几乎没有客户,这个超级的量提取出来就不得了了。
邬贺铨:现在有40多亿的手机用户了,70%的普及率。
陈卫国: 我一共有8项对比参数,都是超级的。
李玮: 我们国家是不是限制手机作为物联网的终端呢?
邬贺铨:没有,现在中移动都在做。
【发言2】王继祥:避免浮躁气息,求同存异推进物联网应用
&关于物联网,学术沙龙要有一个新观点。第一个问题,大家都讲物联网已经成为国家的战略,很多人说物联网是技术革命的方向。但是我参加了一些会,看了很多资料,我很少看到这方面的战略。好像奥巴马把这个当作美国国家战略,我们也这么看了。为什么呢? 这是一个很重大的战略问题,专家应该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自己也思考了,也有一些从应用角度说的想法,但是为什么这方面见得很少,我们应该进行回答。
我可能是这里面唯一搞应用的,物流行业对物联网主要是在应用,我就从应用上谈一些问题。从学术探讨和应用上讲,对待的学术观点是不太一样的,在学术探讨上往往是需要标新立异的。我们参加了很多物联网的会,见得很多,但是在应用上,往往有时候是需要求同存异的。关于物流行业的物联网推进已经有七八年了。通过这七八年的推进,对物联网的概念、来龙去脉以及在中国的发展,我们可以说是一清二楚的。可是很奇怪的是,参加了物联网的会以后,听专家一讲,我反而糊涂了。最早的时候,我们物流行业推的技术架构是很清楚的,后来电信联盟引出了三个架构的层次,我看到的也是非常清楚的,所有的专家都讲这三个层次,都是一样的东西。对于我们应用来讲,首先是求同,而很多专家是标新立异,我觉得我们更多的是要求同存异,不要把大家搞糊涂了,这是我们现在碰到的非常普遍问题。另外一个,关于学术的方面,我觉得从专家角度来讲,有一个浮躁的问题。物联网热了以后,就开始讲物联网,你问他物联网是怎么回事,过程是什么样的,可能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包括物联网应用的情况到底怎么样,也不清楚。再者,我从应用的角度强调,我们做物联网的也好,做技术也好,应该强调做实事,为什么? 因为物联网在物流行业炒作过一次,那时候没炒热,现在是炒热了。当时碰到了很多问题,其实碰到的问题和现在的问题感觉特别相像。比如刚一开始推现代物流时,一开会就讲什么是物流,现在我们开物联网的会,又碰到了这个现象。十个专家里面有八个专家讲什么是物联网,而且每个人给出的观点都不太一样,这让我们搞应用的都无所适从。现在物流里面大家都不讲什么是物流了,都讲物流的应用和推进了。物联网也要有这个过程,包括现在物联网遇到的安全问题、成本问题、隐私问题等,我们那时候都遇到过。
我简单介绍一下物联网的背景,1999年的事情我就不讲了。物联网的概念传到中国是2003年年底,当时在上海有一个RFID中心,在北京有一个编码中心,建立了一个办事处。建立了这个机构以后,2004年1月,中国召开了第一届的物联网大会,大家可能不太清楚,是物流行业内开的; 中国的第一本物联网图书是2004年出版的,然后,中国物流技术协会也在全行业推物联网的应用。当时的物联网还是初期的概念,那时的概念有局限性,在推广过程中,有一个小热潮,所有物流的会都讲物联网,当然有很大的问题就是成本的问题,也有很多的探讨。大家可能也知道,在物流行业,有一位工人,在物流的集装箱上用技术的集成应用来做了物联网的系统。这个系统已经在包括中美、中日等全球的航线上得到了应用,国际标准组织即将发布的第一个领先水平的中国标准,这个是有的,用得是非常好。当然除了集装箱的单元,还有往下走是周转箱的单元等。物流行业也经历了一个探索,一开始想把RFID搁在直接终端上,大家发现这个成本太大。物流行业这几年一直探讨怎么解决成本的问题,怎么解决技术的问题。早期的时候推物联网,网络的基础等都不够,2009年物流行业的物联网应用进人了一个理性的发展。
我的想法,现在的物联网是从供应商的角度、技术的角度探讨,但是应用层面的探讨非常少。几乎我参加的所有的物联网会议,只有我一个人从应用的角度说。但是应用行业是最需要物联网的,我们也联络了一些,比如安防协会、智能交通协会等,联系传统的应用行业和物联网专业委员会探讨,想成立一个中国物联网的应用推进联盟,因为应用方也想有一点话语权。现在我们应用方的声音很少,全是供应方的声音,求方的声音现在基本上听不到,供方应该考虑考虑我们的声音了。我是希望将来应用联盟的事情得到大家的支持,这个是非常有意义的。姚院士也特别强调应用,我觉得应用才是物联网的根,才是中国物联网发展的前景。
另外,物联网肯定是一个集成性的技术创新,不是一个独创的技术。彼得克鲁克有一个观点,真正对社会产生重大革命影响的,往往不是一个单点的或者单独的突破创新,而是一个集成性的创新。如一个汉堡包,经过一系列的创新以后,形成了一个全球的饮食文化。我觉得物联网有这个集成创新的特点,它的集成是从多种的角度慢慢走到物联网的层面上。我们对物联网要有一个清晰的看法,三个本质,谁讲物联网都离不开这个,在这个基础上集成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是非常重要的。
关于物流行业的一些调研、技术应用等,我们是有很多的,因为物流行业里面的物联网用的是很多的,感知技术也很多,有一个非常现代化的全自动的例题库。物联网本身不是一个固定的网络,是移动办公的,我们的车辆随时可以在物联网的电子地图上看到行进路线,对它进行调度配货。
陈卫国: 你刚才提什么是物联网,或者说物联网是不是来了。我在北京的专家委员会大会上遇到IBM(中国)研究院的院长,我说是IBM提出物联网来的,如果真的来了,国务院把经费都投进去了,那么凭什么说物联网里的? 我后来发现有一个办法可以证明。
王继祥: 没有说物联网,他提的是智慧地球。其实我更喜欢奥巴马说的&智慧地球&。
陈卫国: 他讲计算模式有一个10或15周年的变化案例。IBM前任CEO波斯纳提过一个人类计算模式15周年定律,按照他的定律推断,从2009年开始,人类的计算模式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根据从大型期到PC到互联网,他就下定论,2010年人类计算模式又要变化了,我就提出来为什么是物联网?
邬贺铨: 我觉得物联网是否来了,其实在以前就有,&物联网&这个词十年前就有了,只是大家没重视。至于现在是不是真来了,我觉得很难做一个判断,关键是这些应用客观上是存在的,需求也是有的,只是怎么提供更合适的支持而已。
【发言3】王文升:物联世界,感知美好人生
&针对刚才大家关心的几个问题也发表一下我的看法,包括产业项目上的一些思路,把个人对物联网产业和技术等一些初步的想法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个是我们大家都很关注和了解的,我想讲一些我个人的想法。物联网背景大家都知道,政府对技术的关注,我印象中有这么几次,最早是&两弹一星&; 第二次印象中比较深的是改革开放的时候,邓小平提出科学的春天,那是一个令人振奋的阶段; 第三是微电子; 我认为这次是第四次。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国家当时还是有一种恐惧感,信息传播会带来什么,是被动接受。到了物联网,是主动的迎接的姿态。这是国际上的情况,刚才大家也提到,2000年以后美国提出智慧地球,日本、欧盟等国也提出一些概念,到温总理&感知中国&的提法,物联网时代一定会到来。
我同意前面的说法,物联网就是一个国家级的总包项目,那现在缺什么呢? 缺需求。如果从两头往中间想,一切都很清楚,缩小了以后就是无锡怎么搞,苏州怎么搞,再切割到不同的子系统去。这么一个国家级的战略,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诉求,我站在自己的角度肯定推广自己的技术。所以,我觉得我们要看简单一点,他就是一个国家级的,或者全球级的集成项目。不是一个人做总设计师,我们必须要参与进去,也许是一个联盟,国际间的技术架构,参与制订规范,涉及很多的技术路线制订。我们可以关注IBM公司牵头的&智慧地球&的做法,他们的做法是很有套路的,很有实质性。物联网发展到最后,不管是平台还是架构,都需要IBM的产品,这是许多跨国大公司做事的风格和策略。
苹果实际上和微软是两种不同的发展方式,微软是通过标准化和兼容一下子发展起来的,苹果是通过移动终端发展起来的。到了互联网时代,我们是被动的接受者,被推着走,但是也完成了网络架构的基础,也产生了一些民族产业的代表公司。千万不要认为第三次是技术革命,其实物联网的实质性内容,工业领域早就做了。工业自动化,甚至20世纪90年代硅谷提出的定位芯片,电脑联网了,将来设备也要联网,提了一个设备控制的概念。在传感器和芯片、信息传输网络传输、信息处理、智能感知和处理等技术层面上头推动物联网发展并不难,难的是两头: 应用和需求。如果技术不围绕需求来写,比如拿航天技术解决你家里面开门的问题,就没有任何意义。我们的位置在哪儿,我们是搞技术搞应用的,定位一定要清楚。
下面这几个问题刚才大家都提到了,有些是作为国家课题要解决的,我们原始要推动的,有些事情是我们下面具体应用上的,安全倒没有重大的问题,它涉及整个国民生产,国民经济、国防建设,需要不同层次。大家既然都是在物联网领域中,都应该竭尽全力加快推动解决这些问题。
现在介绍一下我们的背景,我们是三层共建,是温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后在无锡落地的最大的机构。基本目标是这三个,说的很大,即中科院的成果产业转化、国家级核心技术突破、感知中国示范。为什么要示范呢? 示范是为了解决一个需求,因为现在物联网没有刚性需求,比如说我们国家的安全问题、奥运问题,是不计划成本的,但是一旦推广到社会以后,就需要考虑怎样发掘不同行业的物联网应用需求。另外,还有一个商业模式的问题。
就市政而言,这里面有经营性属性和非经营性属性的差别,有一类是政府必须做的,比如公共的政府职能,需要政府投人,具有非经营性属性。比如能源、市政建设、燃气管道的监控、路灯的控制等。这个架构如果不顺的话,将来会有很大的国家资源浪费。
还有一部分是我们所谓面向市场的经营性的。我们提出,&国家队&和&山寨&同样重要。现在中关村可以根据用户需要拼装一个电脑,如果有一天可以在电子市场拼装出一个所谓的物联网系统来,那时候物联网市场就基本成熟了。&山寨&之所以可以成长,也是有中国特色的,前提是没有标准,手机可以和苹果、诺基亚长的一样,功能也不差。物联网的发展,特别是在商业模式不确定的情况下,我认为&山寨&是非常好的,也是中国特色,这里面没有谁贴牌不贴牌的问题。刚性需求和市场需求有机结合,政府和国家队要在这个方面有所作为。商业模式比技术更重要,需求更应该得到关注。我的一个口号,&物联世界,感知美好人生&,谢谢大家。
【发言4】朱洪波:南京市物联网发展概况介绍
&我事先准备了一下,对最近南京市的物联网发展概况进行介绍。我的学术观点在昨天下午的报告中已经讲了,就不多讲了。
前面张主任已经说了,江苏省以无锡作为核心区,南京和苏州作为支撑区,江苏是三足鼎立。这两天在苏州开电博会,27日在南京开标准会,28号在无锡开博览会,三个城市最近这十天很热闹,都在搞物联网。最近,南京成立了物联网研究院,我当了院长,所以让我来简单介绍一下南京的情况。
一个是发展优势。南京现在有一批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就不一一介绍了。江苏这三座城市形成这样一个态势以后,在全国可能会起到一个比较大的主导作用,包括国内三宝这一类的龙头企业现在发展非常快。另外,拥有一批技术先进的研发机构,南京高校比较多,有十几所高校被南京市组织起来。我们最早参加了无锡的工作,因为我们地处南京,所以,南京市组织起来以后,我们也积极参与了。对于三座城市的工作,南京高校都在积极跟进和参加。同时,有一批知名的专家团队,每个相应的高校都有关于物联网的研发团队。拥有一批有影响的示范工程,包括智能公交、环保监测等都有相关的企业做,几个运营商在南京做的也比较活跃。另外,物联网企业的一些优势。目前的水平应该是在起步阶段,现在物联网炒得很热,很多人把数字化、自动化、信息化和物联网混到一起了,也不一定错。南京也正在探讨下一步的方向和目标。
(l)发展思路。三个原则: 第一,坚持产业发展与示范应用相结合; 第二,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第三,坚持自主培育和外部引进相结合。南京的观点是利用本土的高校研究所的优势,可以本土,但是有的城市还是外来引进比较多,这是南京的优势之一。本土和引进结合起来,只是有所侧重。
(2)发展目标。产业发展目标,到2012年物联网的产业销售收人达600亿元,这个不明确,这个里面的物联网是什么,什么是纳入物联网的产业销售,这个并不是很清楚。现在号称万亿级的业务,要占全市电子信息销售的13%。从这个来看,现在是把物联网的产业销售纳入电子信息的范畴里面去了,但是实际上,如果说智慧服务,那岂止是电子信息产业,农业在里面了,化工业也在里面了。在新型传感系统集成、应用软件等方面,聚集了五百家以上各类企业,现在科技园放在南邮了,所以我参与了很多的工作。到2015年,物联网产业销售收入要达到1500亿元,那是很高了,问题是仅仅限在电子信息这块就做不到了,看怎么理解。培育的龙头企业要达到十家以上,南京还是有可能的,问题是龙头企业怎么定? 是规模大一些就是龙头企业,还是示范引导作用强,把所有企业都带动起来就是龙头企业? 这个示范到底是怎么回事? 是这个工程做了以后,把大家带动起来,大家可以复制使用的,如果自己做完了别人不能用就不是示范。技术研发目标也是两个阶段,2012年建成引领我国物联网技术创新示范应用的南京物联网研究院,我们现在刚刚起步做这件事。到2015年,将南京打造成为物联网领域世界知名的创新中心和产业基地,江苏是一体两翼,一个核心两个支撑,这三足鼎立应该有一个分工,我觉得省里面规划三个城市之间有协调分工。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实施物联网领域人才千人计划,打造人才高地。在人才方面,南京也是本土培养和引进相结合。
(3)发展重点。南京地区物联网发展重点: 一是,重点发展的平台。首先是技术服务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这个概念比较重要,服务平台改变了我们现在每个企业独立做一个自己的产业系统的现状,产业做得再好,是孤立的也是没用。公共的服务面向所有的服务支撑,把所有的服务集成在平台上做事,现在把基地做成公共服务平台,我们还做物联网的市场交易平台。这种平台的概念应该是物联网的一个重要方向,否则就变成孤岛了,大家都做自己的物联网。比如,昨天来的路上我们在讨论,首台物联网空调测试问世,还有物联网冰箱,也一个家具厂说做了一个物联网沙发。另外,有几个研究院、几个中心现在也在做,包括测试检测。其次是产业发展平台。产业发展平台现在做了三个,一个是南京麒麟园生态科技城,一个模范马路,还有中国南京无线谷,这里不详细介绍了; 二是,重点研发的技术。从传感到网络,到应用,到系统,到芯片等都在开展; 三是,核心产业,包括射频-芯片-阅读器-网络-处理-云平台-应用。现在产业应用是南京的一个重点,怎么样让大家感觉到物联网就在我们身边,重点在这个方面; 四是,物联网支撑产业。为它服务的,比如微纳器件、集成电路、网络与通信设备、微能源、新材料等产业; 五是,物联网的带动产业。利用物联网大规模产业化和应用对传统产业的重大变革,重点推进带动效应明显的现代装备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等产业的发展; 六是,示范工程。每个城市都有,问题是示范工程示范什么,现在做个东西就是示范,关键是这个示范能不能复制; 七是,南京要做智慧青奥,因为2014年将在南京召开青年奥运会,准备把青奥会作为一个亮点。所以,南京物联网的发展目标之一就是在青奥会上充分向世界展示物联网的魅力和光彩。
(4)重点招商对象。硬件厂商、软件厂商都在这个范围。物联网发展的主要任务: 第一,强化组织领导和财务资金的扶持。第二,强化规划引导和政策引导的作用。现在很多企业,包括很多部门各做各的,以后只要对他们的产业和市场有帮助,他们就做了。但是从政府投资来看,就需要引导,往什么方向走,否则会乱,因为千家万家都做物联网,最后搞得五花八门。第三,强化创新平台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第四,强化应用示范工程的推进和建设,重点应该明确示范是什么示范。第五,强化智慧南京的顶层设计,推动应用设计和项目实施。第六,强化融资方式创新,引导VC、PE投入物联网产业。
(5)南京区域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进程和工作思路。日,我们组织召开了南京物联网大会。中国物联网大会的带动影响非常大,全国都被拉动起来,所以中国电子学会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连三亚的市长都来了,因为他有需求,现在海南是国际旅游岛。在南京成立了相关的研究院、南京物联网产业联盟,还成立了江苏省物联网产业联盟。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方面,建了两个研究院,南京物联网产业研究院和应用研究院,示范工程也很多。
物联网这件事,目前具体落在两个点,一个是模范马路,在我们校区; 另一个在麒麟园,所以是两个研究院两个点,模范马路这个点是南京物联网应用研究院,麒麟园是南京物联网研究院。模范马路是鼓楼区策划的一项工作,我是作为他们的代表来做这个汇报的。现在,模范马路已经扩展到不仅模范马路这条街了,已经达到整个街区,所以规模很大,我们十大创新园区都在这儿,而且南京提出来&北有中关村,南有模范路&。模范路全长3.9千米,规划扩至7.5千米。包括8所高校,76个国家级的、省部级的工程研究中心,所以这个地方本土的力量相对比较强,有9家著名的科研院所、大型企业,两院院士11名,3000多名高级专家,所以人才队伍相对来说还算比较强。另外,江东软件城也在这个街区里面。
园区已经集聚了上千家的科技创新与现代服务业企业,也有一定的政策,一些著名的公司、国内领军企业也都进来了。另外,围绕着全球一流、世界著名的总体要求,考虑如何起到一个引领和辐射的作用。5~10年达到l000万平方米的产业面积,企业3000家,产业人群20万,年销售收人3000亿。这是规划,至于能不能实现,以什么方式实现是以后重要的工作。有五大产业板块,包括电力自动化产业、物联网产业、创意设计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生物医药产业。不仅仅是南京市,全国现在有几十家企业进驻园区,北京、广东、福建、浙江等,很多省市的企业都进来了。这样大批企业进来,也增加了很多活力,他们不是做自己的,而是加入科技园,依托我们这个平台做产业发展,并不是在这里注册一下就独立做。
园区的产业载体,这是南工大的大楼,这是南京电力自动化的产业园,三步两桥地块,现在也做出来,因为要拓展,给各个产业园使用。我们还有建筑工程,以后在房屋建筑设计上也会有一些创意设计。还有低碳产业园,目前以国内搞电力的为主,当然以后低碳肯定不仅仅是电力。还有世界之窗软件园。河海的水谷,也是一个特色。苏宁的智谷、水谷也是和物联网结合起来的,水资源很重要,包括无锡的太湖蓝藻,如果我们有水感知,那么是很有创意的。如果若干个软件园和科技园连成一体,互相之间形成系统,还是有一定想象力的,空间是蛮大的。与南京国际广场、香格里拉大酒店,我们成立了战略联盟,江苏的,南京的,江苏低碳经济的,轨道交通的等战略联盟相继成立了。
王继祥: 现在有一个问题,前沿的研究和现实的应用分不开,前沿的研究肯定不会在实际当中应用的,但是前沿的问题我们国家不应该不研究,未来的物联网是什么呢? 其实就是终结者当中的那个超级网络,会把我们毁灭的,都有智慧了,那个智慧肯定会超过我们人类,这个想象应该是允许的。前沿研究一定要有超前的想象,国家也要拨款,最先进的肯定是不能实际应用的,这个要分开,不能混在一起,要有仰望星空的人,也要有脚踏实地的人。
【发言5】王宜怀: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路灯控制系统
&我介绍一下苏州大学研究物联网应用的情况,再介绍两个实例。先说一下过程,2003年我们就用飞思卡尔物联网专用芯片MC13211,这个芯片相对比较成熟,我们发表了一些论文。物联网与互联网应该是有区别,也有联系,区别可能是某行业的,有各个方面的。第二个是路由,最早有多种协议,面对各个行业会有不同的协议。最终,要接到互联网这个大的系统中去。我们学院申办了一个物联网工程专业,2010年已经正式开班,之前没有想到物联网的专业名称。2010年学校申报了物联网专业,实际上传感网专业也有人报,我们学校电子系报了,这个名词实际上非常接近,最后批下来是物联网专业。所以,我们做了一个物联网工程实验室的解决方案,不展开讲了。应用上我们做了一些示范,在自己的实验室。另外,我们一直想做面向物联网的教学,很多技术学院也开这门课,我们想做一个图形化的,让学生能够不通过编程,而是通过图形构件化的方式,把信息采集进来,发送出去,这样可以使学生建立一个非常直观的感觉。我们做了一些Zigbee节点,价格不断地降低,但很稳定。第二,要跟计算机接口兼容,带一个USB口。这是几种路由方式,还有通过GPRS和网络相连的,还有开发工具、开发环境、综合应用示范。
我下面谈一下我们推广的两个项目。一个项目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LED智能路灯控制系统,也用于常规路灯控制。这是一个典型的物联网应用,每个路灯上装一个Zigbee节点,信息传送协议,路灯之间互传,再通过GPRS连接以太网。2010年3月份推广,现在做了11个城市,都是小面积的,每个城市都是几百盏,从3月份到现在运行比较稳定。推广模式有三个,第一个是给这个城市全装,不要你付钱,节省了你的能量,节省的能量钱归公司; 第二个是直接卖; 第三个是装模块到新的灯里面,装了以后就有了信息传递、采集、控制功能。物联网的这个东西不需要多少概念,只要对国家有利,做的事情是好的就可以了。我们还为路灯的测试做了一些工具。
乌贺铨: 你用的什么通信手段?
王宜怀: 计算机和每条路的通信是GPRS,手机也可以用这个GPRS,发短信就可以控制灯。
乌贺铨: 你控制的是手机,电灯怎么跟你联系呢?
王宜怀: 一种方式是计算机,另一种方式是手机。每一个路灯上有一个Zigbee节点,那个节点跟一条路的GPRS-Zigbee路由器通信,路由器跟计算机和手机通信。
乌贺铨: 那你要不要一个网络?
王宜怀: 不用,我们就是用手机运营商的。我们自己做一个盒子(GPRS-Zigbee路由器),里面有一个手机的通信模块,有一个Zigbee接收与发送模块,模块只要跟其中一盏灯连接上,就一盏一盏地传下去。
乌贺铨: 灯之间怎么传?
王宜怀: 通过这个节点传,按照一定的协议。
乌贺铨:中间有一个不通了,是不是所有都通不了。
王宜怀: 我们考虑了这些情况,现在Zigbee通信距离是150-200米之间,路灯最长的距离是50米,只要一个连上就连上了,横跨三个杆子,如果其中一个不通也没有问题。这个是通过协议处理这个问题的,有防冲突机制。
陈卫国: 我还有几个问题,刚才朱校长提了两个观点,一个是可用性,一个是可复制性。我现在要问,因为正好有一个同事也做路灯控制,控制以后解决了什么问题? 就我现在的感觉,一个是感觉光效,拿一个测光器测一下光,同样是那么多电下去了,只发了一半的光,这个就要修。还有一个是灯不亮了。我现在要问王老师,你的卖点在哪里? 我还是现炒现卖,你把通信系统建起来了,投资上去了,但是电没有省下来。
乌贺铨:他可以知道什么灯不亮,从而及时地去修。
王宜怀: 这个已经跟路灯协会作了三四个月的需求分析,人家作了非常细致的需求分析。
陈卫国: 我不同意这个说法。我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光效降低到一定程度以后就要换灯。
王宜怀: 现在主要是这样做的: 六点半,天还没有完全黑,你可能开一半亮就可以了。我们系统有半亮、1/4亮等设置,满足地面亮度,实现节能。另外,有了这个以后,路检就不需要去了,我知道这个灯坏了没有,灯有没有衰竭,都可以通过电流的方式检测出来,没有问题。我们现在做基于这个系统的节能模式研究,从这个系统里面抽象出可移植可复制的体系,是否能不能和业界交流一下,能在其他行业应用? 比如,底层的硬件构件、软件构件。
陈卫国: 这个模式我不否认,不仅仅可以控制路灯,也可以控制其他东西。这个是保证,保证这个体系是好的。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在这个当中,它的电流,比如是100安培,它发的光只有一半的效应,这时候该怎么办?
王宜怀: 这时候已经检测出来灯是半亮,要决定是否换灯。
乌贺铨:需求肯定是各种各样的,是不同档次和需要的,还要取决于成本和代价,做得太贵了也没用。有的是产生直接效应的,有的是简单的维护管理,所以有各种各样的应用。
【发言6】李玮:物联网: 不是概念,而是广泛的需求
&我在国家环保部工程技术中心工作,所以这里我带着用户的目标,另外也想把刚才大家探讨的需求说说。需求不是完全的成本高低的问题,我们企业是在山西,山西有几个问题不是拿钱解决的,一个是安全问题,我明天会讲煤炭安全监测的问题。今天我重点讲一下需求的问题。
第一个,安全问题。这是社会上的第一个问题,所以不管花多少钱和代价,这方面的需求是第一位的; 第二个,环保问题,现在国家节能环保的要求是刚性的。所以,这两个方面是物联网的第一主攻方向,解决的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问题。我带了50多个需求过来,有一个专门的表,我大概说一下。
我重点强调物联网的需求。先介绍一下背景,罗克佳华公司起初是一个工业自动化企业,我几年前从美国回来,之前一直从事工业自动化,工业自动化是物联网在工业中的典型应用,所以我们对各种通信协议、给客户提供的智能服务认识比较深。由于工业自动化一般比民用需求要大,所以,罗克佳华公司经常承接一些比较大的项目。做这些大项目时,用户的需求就决定了我们的研发方向,比如最早做煤矿的时候,刚开始只是做一些井下的小系统,做好后,客户发现这些系统之间没有关联,怎么办呢? 通过光纤或者无线的手段进行集中控制,建立一个统一的平台,这就叫做煤矿综合自动化。在综合自动化中,由于系统不一样,需要大量的通信协议转化。此外,根据国家煤矿安全的要求,又增加了一些安全系统,比如瓦斯监控、人员定位,人员定位中大量使用RFID产品。所有需求最终是在煤矿建立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
建立平台之后,平台上有很大的实时数据,海量数据上传后,用户要求这些数据除了监控,还要分析和处理,就形成了另外一个领域,叫做综合信息化,为管理服务。之后,在山西,率先进行了煤炭资源整合,要求各大矿务局整合小矿井,整合之后这些小矿井除了增加综采设备外,重要的是信息化管理。各个矿井之间要建立联系。于是&数字化矿山、集约化管理&就提出来了,为物联网在煤矿中的应用提出了新的需求。
所以,客户的需求使得煤矿行业中信息化和网络化重要性越来越强烈。从单体矿井的自动化,到信息化,到矿业集团的数字化管理,需求越来越明显和突出。我们之前一直不称为物联网企业,自称为嵌人式、自动化、信息化、软件企业的结合,所以很多人仍不太明白我们做什么。终于,2009年大家说物联网,我们才知道罗克佳华就是物联网企业。所以,罗克佳华的物联网不是炒概念出来的,也不是单一使用RFID或者传感器,我们是根据客户需求,一步一步做出来的。
再深人一些,我们物联网的技术不是实验室的,不是讲出来的,是从矿井里面爬出来的,比较实际。罗克佳华2010年签了65个亿的项目意向,其中40个亿是煤矿物联网项目,怎样把矿山安全和生产结合起来,建立&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四效合一的智能矿山,一定是采用物联网的技术。
关于需求,目前矿井中使用的仪表成本高、维护量大,迫切需要对地质灾害和可燃气体探测方面的价格低廉、维护量小的传感器,能采用逢变则报的模式,把变化报上来。就是对安全环境进行监测,不需要时刻把正常数据都传上来,逢变则报就可以。在矿山安全监测中作用很大,需求也很迫切。
第二个领域,是环境保护领域。罗克佳华从2005年开始从事环保监控的开发。以前的环保监控主要是末端监测。目前国家主要监测指标是二氧化硫和COD(化学需氧量),之前用的都是末端监测的采样分析技术。罗克佳华介入后,应用的是全过程监控,也就是典型的物联网模式。
我们从排污机理进行分析,将生产过程中重要的仪表进行数据采集和上传,进行工况监控。污染物其实也是一种产品,比如二氧化硫就是一种附产品,我们通过对排污机理的研究,各种重要参数的采集和计算,直接计算其排污量。应用实时总量衡算的技术路线,通过物联网的技术路线,将排污量计算出来。
目前,我们在山西和黑龙江全省全面展开工作,市场需求很大。罗克佳华是国家环保部工程技术中心的承担单位,负责工业污染源监控方面的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制订。2010年,我国第二颗环保卫星要上天,这样信息传输问题应该可以很好地解决。环保物联网的发展更加有前景。
关于需求,环保监控中需要很多传感器,也更加需要逢变则报的传感器。国家&十一五&期间的主要环境监测指标是二氧化硫和COD,&十二五&期间是氨氮和氮氧化物。此外,对土壤监测排到了重要位置,土壤污染问题很严重,简单举例: 城市的加油站,都有漏油的状况,渗漏直接污染土壤,这个问题是长年累月的,直接影响城市安全。之前的传感器和监测模式,投资大、维护量大,急需要更加小型化、低成本、维护量小的传感器。
第三个领域是数字城市。2010年年初,山西省和太原市邀请邬贺铨院士指导工作。省委副书记、政协主席、市委书记和市长亲自陪同并宴请了邬院士。市委书记和市长一同为邬院士颁发了顾问证书,场面非常隆重。为什么? 因为太原开始数字化的建设,尤其在地下管网的监测方面,需求很大。2010年8月,太原地面塌陷几个大坑,包括其他城市也频频发生管网泄露等事故。需要物联网的感知和监测,比如,地表塌陷能不能监测出来,人防工程的安全能不能监测,这些问题怎么办? 涉及市政工程,需求很大,但是要求严格,投资不能太大。比如,自来水管线的渗漏监测,刚开始我们推荐振动分析仪,但是投资太大,维护量大,被否定了。现在采用之前老工人半夜用听筒的方式,用声波传感等,都是需求,而且很明确。
因此,我的结论是,物联网不是说只是概念,用处太大了,只是大家没有钻烟囱,没有下矿井,没有钻地下管线。罗克佳华有一个理念: 高科技要深入基层、面向应用。就是要把最好的技术用在需求最强烈的地方。
我非常赞成邬贺铨院士的理念,物联网重在应用! 而最应该应用在事关国计民生的领域。所以我说,感知中国也好,智慧地球也好。先从安全抓起,先从环保抓起,先从节能抓起。这都是实实在在事关国计民生的问题,是物联网应用的主战场。希望在座的专家、科研院所,多合作,多给一些技术上的支持,一起把物联网产业真正做实,真正做大。
张申: 我来自中国矿业大学,邬院长领导我们作了一个煤炭行业的调研,考虑煤炭行业物联网的时候,我们就考虑了一个问题。
邬贺铨:物联网首先要解决国家和政府领导关心的问题,先救命,保证安全是第一项。
张申: 今天是新观点新学说的沙龙,我就把物联网和云计算作个比较。这个不是技术上的,也不是它们之间的关系,而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对于云计算,什么是云计算有一个定义,但是什么不是云计算也有定义,这个定义是解放军理工大学刘鹏教授提出来的,有三条。云计算必须符合哪三条,然后他一个例子一个例子地举,什么不是云计算。但是在我们物联网这块,我觉得只有定义什么是物联网,没有定义什么不是物联网。我觉得是不是物联网要有两个特征,第一个是有没有感知层网络; 第二个有没有一个应用平台,而且是不是开放的应用平台,这个是决定是否是物联网系统的标准。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开放的平台,平台建好了,只有你自己能用,别人不能用,就不符合物联网将来能够做到全世界连成一个网的想法。这也应该作为判断到底是不是物联网系统的一个标准,你能不能为第三方服务,或者提供一个开放的环境,还有对用户是不是开放的。我们举刚才那个路灯的例子,现在没有测光,以后随着技术的发展了,有一个厂家说我们很方便地测光,能不能加到你的系统里面去,这个也能作为判断是不是物联网的标准。
邬贺铨:技术上物联网强调开放,可以增加扩展技术和应用,但是从应用上很难有全世界共用的,基本是行业专用的。比如路灯管理,只有电力局可以进去管,其他人是不能进去的。所以,从技术上应该是可以开放的,真正应用上基本是行业局部的,很难把它变成一个大家都能进去的。这是我的想法。李总的报告说明物联网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很多人认为物联网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集成,确实物联网本身起点不高,门槛不高,哪个企业都很容易自称是物联网企业,但是真正做好不容易,这里面有很多的应用。问题不是我们找不到应用,而是物联网现有的产业状况和技术还不足以支持我们现在所需要的应用,还需要我们各方面共同努力来做。刚才也有同志说,哪方面都要,既要做高端的引领,也要根据应用实际需求研发技术和产品,而不是简单的拼凑和包装就可以满足需求的。很多地方政府关心安全、环保、节能; 对家庭和居民来讲,也有关心安全和医疗的,这些都是很好的需求。所以我认为,我们现在的现状是无论是做技术的,还是做产业的,还没有达到能完全满足应用。所以通过这次沙龙,我们也可以受到启发,怎么为国家的应用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
【发言7】马晓东: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规划
&日,温家宝总理视察无锡太湖国际科技园,温总理为什么到这里来? 前一年太湖的蓝藻爆发,全市都在治理蓝藻,政府只有两条路可走,一个是要对太湖周边的乡镇企业关停并转,切断污染源。企业关停容易,把电闸一拉就可以了,但是这些工厂工人、产值,需要政府承担,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还有一个,迫使我们做产业转型,整个无锡的环境承载容量已经很高了,太湖整个水域富营养化程度太高,所以国家要求太湖沿线产业一定要转型。
温总理来无锡视察,看产业有没有转型,到那儿看了一个传感网项目,就点了我们这个题。时间过去一年了,我们也听到很多的不同声音,物联网到底怎么搞,怎么研究,技术标准是什么等。但是坦白讲,我们没有时间可以这样争论,等大家把思路都争论清楚了,体系争论出来了,人家已经过河了,市场都被占领了,所以我们不愿意仅仅停留在争论上,而是开始动手做事情。
本期学术沙龙所在地是苏州市,苏州市和无锡市两地产业结构近似,竞争非常激烈。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和无锡高新区都是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批准新建的国家级开发区。这几个园区的经济发展都是靠招商引资拼出来的,拼得很厉害,但是现在都遇到同一个问题,无锡高新区也好,苏州高新区、工业园区也好,都没有那么多的土地和水电气资源来承担这样的产业扩展。园区通过把跨国公司的制造业基地引过来,带动地方的GDP飞速上涨,但这种粗放经营模式已经使我们的资源到了枯竭的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苏州园区率先转型,2001年苏州工业园区开始启动苏州国际科技园建设,不再靠引进大公司项目来发展。2003年苏州高新区转型,开始启动苏州科技城建设,把兵器科学研究院、中电科的一些科研项目拿去孵化。无锡是2006年开始转型,启动太湖国际科技园建设。
整个太湖国际科技园规划面积23平方千米,无锡高新区的面积是200平方千米,我们希望三年产业转型成功以后,在这23平方千米可以产生3000亿的GDP。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自主的技术,没有自主的产权,没有自己的品牌,全是靠跨国公司的服务外包,靠人海战术、软件外包,我估计再给200平方千米也产生不了3000亿的GDP。所以我们一直在找,什么样的技术是我们自己的技术,是我们自己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当时我们分析,2008年的时候,整个全球经济发生了严重危机,对我们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开发区来说影响尤其明显。大批的企业接单量快速下降,而且降的不是百分之十几、二十几,一下子就下降一半,80%的企业接单量下降一半,有的企业一下子没单子了。怎么办? 尤其是无锡的半导体产业,我们有五寸、六寸、八寸晶体管,都是给别人代加工的,没有自己的品牌。接单量下来以后一下子就不行了,以前是骄傲,现在一下子变成了负担。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想无锡怎么转型,如果半导体产业没有找到出路,无锡的转型就会失败。是在IT产业方面转型,还是在信息技术产品里面转型,我们也论证了很多,各高校、中科院,都进行了咨询,都提了很多的建议,最终我们决定创办第一个中国微纳创新园,我当时是首任董事长。从国内的微纳分析来看,国内有微纳的几条线,还有很多的高校都有微纳的设计团队,但是都没有找到一个大规模产业化的出路,都是加工几千片,批量化生产进行不了,这样下去也是死路一条。后来经过分析,我们找了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刘海涛团队,他提出了另外一条思路,要由传感网带动传感器的批量化。当时我们对物联网的认识也不是很清楚,后来几次论证,觉得比上一条八寸线风险小得多,我们就选择了这个。目的是希望把这个产业培育出来。我们引进培育微纳产业才做了三四个月,温总理就来了,就出现了全国爆发式的发展,一夜之间物联网都出来了,我们原来的成长计划都被打乱了。
在这个情况下,我们只有迎头赶上,我们重新规划了园区,变成了产业园、创新园等。创新园这块,我们想靠无锡本地的技术力量是没有办法研究透物联网的,所以我们就要进行大联合,联合什么呢? 我们要联合中国科学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等国字号的研发团队,联合进行关键技术研发。产业园这块现在是最热闹的,也是我们最把握不准的,现在到无锡来的跨国公司都在排队,韩国的SK、SDS,日本的总领馆科技代表说代表日本的总务省,希望和无锡开展物联网的合作。工信部一直希望无锡国家传感信息中心物联网技术一定要打上中国两个字,所以我们这块一直把握这个合作的度。现在我们和跨国公司的合作进展非常缓慢,没有轻易的合作。怎么把握和跨国公司的合作,在这个基础上培育出我们中国自己的传感网产业,我们还在积极摸索。
信息服务园,这个很明确,联合中国电信、移动、联通、广电和国家电网这五大骨干网,共同培育物联网时代的信息增值服务商,培养物联网时代的雅虎、谷歌。现在这五大网的物联网研发机构已经全部进去了。苹果iPhone这么小的一个通信终端产品,为何对整个ICT产业链产生了这么大的影响,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大学科技园方面,仅依靠江南大学是不够支撑我们发展的,所以就联合国内通讯类的相关专业高校进行合作。还有我们为什么搞博览园,因为现在说到物联网,大家都是听报告,看PPT,但是到底什么是物联网,更多的观众和决策者需要更直观的感受,我们就搞了一个物联网展示中心,如果去看肯定褒贬不一,但是我们必须往前走。我们要建立一个物联网的应用展示,把物联网给我们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展示出来,给大家一个启迪,我们未来的生活就是这样的。博览园专业馆已经开业了,大家可以去看看,里面有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展示,还有华为、国家电网、广电总局的。还有一个高规格的会议中心。我们希望聚集更多的不同观点的人探讨什么是物联网。还有物联网标准化的建设,我们也参与了,同时参加了欧洲的物联网研讨会,到国际上去了解物联网是什么样的方向,把握国际上物联网发展方向。
还有一个物联网公共平台。我们现在这个物联网公共平台还不够贴切。到底物联网的技术链上需要什么样的平台,到日本韩国考察看了以后,启发非常大。在日本,看了他们的研发园区,日本政府没有投人多少,就投了一个无线传感网的测试平台,我们看了以后非常好,它有一个MCT,所有的跨国公司都围绕MCT共同研发技术,这一点让我们感触很深。到韩国看了以后,让我们大吃一惊,韩国人的力度比日本还大,韩国人告诉我们,日本投了10个亿,他们这个平台投了20亿美元,比日本人做得还要大,这样大的投人靠一个公司,靠一个团队是不可能的。这一点要向日本、韩国学习,所以我们园区也在规划,但是国家现在没有这么一个系统的公共平台的建设,我们现在正在筹集着做。希望专家给我们一些指导,到底建哪些平台,我们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为所有的进园区的研发团队降低成本,提供服务。还有,我们也组织大量的园区企业做研发,现在园区人驻的有100多个研发团队,我们希望他们积极地申报国家的专项支持。所以,我们掀起了这个浪潮,只能往前推,还得竭力往前走。日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园区第一次部级建设协调领导小组会议在北京举行,国家八部委和江苏省政府共同出席,我们和工信部建立省部共建机制。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做物联网示范工程,这次省部级会议上也讨论,江苏提出要做147个示范项目,李毅中部长说太多了,能不能就控制在50个优势项目,把它做好。苏州做,成都做,天津做,北京也做,到处都在做示范工程,我们园区这里也做。我们这里做的和其他地区不一样,我们希望做的是城市解决方案,准备把23平方千米先做起来,跟韩国一样,现在韩国的仁川自由经济贸易区跟我们的园区面积差不多大,我们也做了一些规划,按照共性平台加应用子集的标准体系与系统架构来做。建设一个城市级物联网样板平台,成为感知中国的最佳诊释,引领全国物联网的产业发展。电力、医疗、交通等所有的子系统都要与共性平台对接。我们内部正在做共性平台方案,计划到11月的时候,召开一定范围的共性平台征求意见会。征求意见会如果变成论证会,我敢说120%我们这个项目就否定了,所以我们叫做征求意见会,不管反对还是赞成,我们都是要做。征求意见会开完以后,计划2011年1月开始共性平台实施。做了这个共性平台以后,把所有的园区内的交通、医疗等应用子集按照统一标准接人共性平台,共性平台是我们自己的,日本、韩国的企业来我们园区做示范,只能做应用子集,共性平台不能碰,统一接口、统一协议,按照我们的协议来做,在我们的平台上行动。子集可以向国际公开招标、开放,跨国公司如果愿意可以参与。
我们设计了很多的项目,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等,肯定不完美,肯定不完善,但是我们必须做。国家电网在我们新区梅村镇,大概五万多人,全面改造,光纤人户,所有的智能用电都接人平台,把每家的用电信息都接人进来。
姚建铨:刚才马主任讲的很好,我们允许他多讲一些时间。马总这边现在几个园有科技园、产业园、服务园什么的,这个机构比较多,的确在全国起到了比较好的示范和促进作用。
张申: 以前听到过一些时无锡物联网产业园的负面评价,今天马主任讲完了以后,我发觉无锡有真正懂物联网的人。上午我说什么是物联网,什么不是物联网,我说至少拿出两个标准来,一个是感知网层,一个是应用平台,现在我们看到一个应用平台了,这大概是我在国内看到的不多的真正按照这种理念建设物联网的例子,不多。
姚建铨:无锡是国家投钱多的,中科院、江苏省等,这个地方非常了不起,先搞一个公共平台,西门子也好,韩国也好,日本也好,只能搞子集。但是不可能要求所有的物联网都搞那样大的规模。
张申: 我的意思也不是说全国都像这样搞平台,比如公共交通,现在大家可能只发展公共汽车,那有没有把地铁也包含进去呢? 所有的这些交通的,将来再发展到个人开的小车,逐渐都融进去,这样交通都考虑了。这是一个平台。再比如煤炭行业,我们就把煤炭行业的都融进去。
王继样: 争论下去,什么事都做不成。标新立异不是贬义词,我们需要提出一些前沿性的,关键性的概念,这个是正常的,也是应该的,包括物联网本身这个词就是标新立异的。早期的时候提出这个词,后来被电信联盟接受了,我觉得专家就应该标新立异,这是当仁不让的。物联网有很多争论,这个没有关系,但是物联网的发展脉络是清晰的,基本构架是一致的。物是不是能自动感知,能不能联络到网上去,通过网络能不能进行应用,通过这三点就是这个了,这是求同,至于各种的争论在发展当中解决。
什么是物联网,符合欧盟物联网框架的,基本都叫做物联网,这个框架现在大家基本都接受了。我参加的很多研讨会,尽管每个专家观点不同,但是很多的专家都在讲这个框架,围绕这个框架延伸出很多的观点。这样去掉各种各样的争论,不是说不要争论,是因为用的时候,把那种单一的争论极端化,用在这个里面了。因为争论是在不断变化当中,观念逐渐融合的,如果要等争论统一,事情就做不成了。所以说,应用当中是要求同存异的,但是专家教授要标新立异,这个是正面的,是褒义词,不是贬义词。
李玮: 我参加过一些标准化的制定,基本上我们现在的标准化制定都是比较零散的,比如煤矿行业我起码参加了20场,物联网提出这个概念好在什么呢,就是信息化中间有一个用户需求和顶层设计,这个顶层设计是一个核心,把需求转化为一个大架构。而我们现在的煤矿信息化、环保信息化还是单个单的谈问题和标准,而这些标准集成到一起,能不能为用户服务,能不能提供智能服务,提供一个智慧的结果,这个顶层设计是物联网的核心,就是马主任讲的公共平台。
【发言8】谭国真:物联网三个新观点的思考
&一个新的领域出现以后,首先第一个问题就是把概念搞清楚,否则后面的原理、理论、方法都是没有根基的。一开始给我的任务是谈谈大连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因为也在做这个事。昨天我看了这个题目,新观点、新学说,便把PPT改了一下,不谈大连的物联网产业发展了,谈物联网三个新观点的思考。
我的报告内容分三个方面,一个是把物联网内涵搞清楚。大家之所以争论,根源就在于对物联网的内涵不清楚,紧接着大家说是浪潮还是变革,对科学技术的挑战还不清楚。第二个问题,我们国家的各个城市的物联网规划我基本都看了,举交通这个例子,大家做的基本上是一样的,都是雷同的,我认为没有抓住交通物联网的本质和要解决的问题。源头上的产业创新没有,我就提出来我们国家交通物联网面临的主要障碍。第三个,物联网是生态城的第五基础设施。第四部分是结束语。
我的观点有三个: 第一,欧美物联网CPS的两种范式,两种范式下有三个观点,我这个报告里面尝试着把这几种观点给出一个统一的框架和模型,再经过大家的讨论和认可,如果统一了,大家就不会争论了。第二,城市交通控制系统将成为我国智能交通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会制约我们国家交通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第三个观点,物联网将成为生态科技城第五大基础设施,先看一下内涵,要了解物联网的发展,首先需要知道发展背景。物联网是什么时候发展的,是苏联发射卫星后,美国着急了,从军方开始实施计划,那时候是物联网诞生的萌芽。互联网和物联网一样,也是在全世界争论得不可开交。什么是互联网? 互联网是冷战时期发展的。实际上物联网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PC时代,在1988年就提出了,而并不是1999年。那为什么现在才出来,研究社会发展史的学者发现每一次经济危机都会伴随着一次技术革命。
我们看一下技术背景,实际上是一个计算机科学家和思想家在1988年的时候提出了普适计算、泛在网络等概念。我通过研究发现,早在1990年互联网就已经和控制结合起来了,世界上第一台远程操作的机器是控制烤面包机的装置。从1999年以后这个历史大家都知道了。图灵奖获得者,2003年的时候就已经提出,把计算机变成可理解的。
21世纪将发生科技革命,从科技界到文化界,都预示着一场变革的到来,哪一项对国家经济有穿透力,云计算有吗? 没有,只是信息领域发生了一场创新而已。我们再看一看信息技术的重大突破,都是在20世纪60~70年代变革的,近十年几乎没有重大变革。人们已经预见到,在21世纪信息技术要发生重大变革,国家站的层面更高,意识到了。
我们再看看计算机思维的变革,是历史技术的变革,科学的变革,还有一个人的思维的变革。这是美国自然科学基金的工程部副部长提出的一系列观点。各国的研究发现侧重点不一样,通过分析归纳,我觉得变革发生在美国,最新意识到的是中国,欧洲国家、日本、韩国都是传统技术的延伸。我们归纳总结一下两种范式三种观点,第三次信息革命的认识差异。
我们看看物联网的内涵,欧洲从的定义,我就不详细讲了。中国的物联网呢? 在中国普遍都接受了欧洲的框架,实际上欧洲的框架更多体现的是继承,而没有变革。就欧洲一个框架下还有两个观点,不是说仅仅我们国家在争论,欧洲国家同样在争论,一个是物联网到底是面向互联网的,还是面向事物的,主要取决于不同人的利益、目标和背景。美国没有争论,美国是干实事的,真的是进行一场变革。美国的一些计算机科学家、思想家们一直在逻辑与物理交叉前沿领域探索,随着计算越来越普遍的根植于我们的现实世界,一种新的信息物理结构出现,在这种新的结构中,计算过程与分布式的物理环境紧密的缠绕在一起,成为客观世界固有的一部分,变得无处不在,从而导致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行为发生了变化,物理过程影响计算,反之亦然。计算机科学家认识到,计算机科学必须重新定义,计算需要新的模型和范式,以及新的计算思维。物联网不是网,这是我的观点。
CPS的特征是什么? 这些特征以前见过吗? 这些特征就是下一代计算的变革。这是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组织的设计,他们比国内高多了。全世界80多名顶级的科学家和工业界的领袖们进行高峰论坛,得出了一些结论。我们重点说一下,花瓣模型是国家自然基金委经过讨论得出的,细心的人可以发现这里面有很大的变化,这个花瓣重叠了,各个领域重叠,需要多学科交叉,不是集成,是融合,从概念、原理、方法、理论进行融合,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目标就是建立这样一个基础的理论研究,支持所有领域的共性需求。基本的特征是信息世界和物理世界的统一模型,而传统的信息技术一直是与物理世界分开研究的。我们可以看到,物联网实际上就是把多学科重新装在一起,所以物联网要包容。我非常同意马主任的观点,不要争论,我们做事,等争论搞明白了,人家都过河了。物联网是人与自然的对话,它的理论基础是复杂系统。
不同观点的比较,在美国、日本、欧洲国家,它们是什么呢? 本质差距是物联网是开环的系统,CPS是闭环系统,一个系统可以闭环也可以开环。我总结一下中国物联网定义和欧洲物联网定义的异同点。在具体化方面,中国好于欧洲,监控在欧洲是没有的。但是我认为,这是新观点,中国的物联网定义相当于过去15年应用的物联网雏形,没有描述未来,而欧洲的定义尽管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叫物联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