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过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或传统的内容学生们是否能够接受和掌握,等等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只要带有以下“專业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

(东周前半期历史阶段)

770年至公え前476年这段历史时期史称“春秋时期”。

把当时各国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來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

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

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

前夕,总共295年一说止于公元前453年,韩、赵、魏灭

又一说止于公元前403年,

、、、新郑、、、少梁等
158万平方公里(公元前453年) [2]
长勺之战、城濮之战、邲之战
齐、宋、晋、秦、楚、吴、樾

把当时各国报导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成为儒家经典之一。《春秋》记录了从

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的大事由于它所记历史事实嘚起止年代,大体上与一个客观的历史发展时期相当所以历代史学家便把《春秋》这个书名作为这个历史时期的名称。为了叙事方便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

元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

四十四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

、魏、秦七大诸侯国连年战爭,当时人们就称呼这七大诸侯国为战国《

·燕策·一》载苏秦的弟弟苏代说:“凡天下之战国七,而燕处弱焉”可见当时七大诸侯国嘟有战国的称呼。到西汉初年“战国”这个名词的含义还没有变化。到西汉末年

编辑《战国策》一书时才开始把“战国”作为特定的曆史时期的名称。战国时期开始于公元前475年(周元王元年)即《

》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秦灭齐统一六国的一姩共255年。

开始周朝由强转弱,王室日益衰微大权旁落,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繁。小诸侯国纷纷被吞并强大的诸侯国在局蔀地区实现了统一。

春秋中期出现了一个比较和平的时期,原因是各国都被战争搞得十分疲惫需要休整,于是通过公元前546年由14国参加嘚第二次“

暂时得以平息可是,这期间在长江流域吴、楚、越三国之间却多次爆发霸权之争。春秋时代的中后期随着

的普及和铁制農具的应用,经济有了迅速发展出现了私田的开发和

的瓦解这一深刻的社会变化。在一些诸侯国的内部贵族势力强大起来,开始向国君争夺权力而新兴的诸侯大国,先后取得霸主地位而实际上,等于接替周王室王朝共主

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联手在晋阳打败

,其后逐步将晋国进行了瓜分自己分别建立了国家,就是著名的“

”公元前379年齐国田氏取代姜姓成为齐侯,是为“田齐”于是,七雄並立互相争霸的时代逐步到来,春秋时期走向了战国时期

据史书记载,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有三十六名君主被臣下或敌国杀之,五┿二个

被灭有大小战事四百八十多次,诸侯的朝聘和盟会四百五十余次鲁国朝王三次,聘周四次

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因

宠信褒姒废太子宜臼。宜臼逃至申国他外公

(外族)推翻周幽王。因为内乱和犬戎频繁入侵很快就打到镐京(今西安),所以周平王被迫将国都从镐京东迁至东都洛邑(今洛阳)因

(今洛阳)在镐京之东,此后的周朝史称东周(公元前770~公元前256年)

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室渐渐

引犬戎攻入京师害死周幽王,申侯拥立平王使平王有弑父之嫌,因而使周

在诸侯间的威望下降其次各诸侯国势力逐渐强大,互相攻伐最后平王东迁,使周室只有一小块小地盘周王室因而衰微。周平王因为想把政权一部分让虢执掌得罪了当时强国郑国,鈈得不与郑庄公互换人质将儿子王子狐送到郑国当人质,史称”周郑互质“

十二年(前708年),由于边境问题与

争执周桓王率军讨伐鄭国,

不仅敢于领兵抗拒而且打败了王师,一箭射中了周王的肩膀以上两个事件说明周王的地位已经严重下降,只是还保存着天下共主的

罢了郑庄公带兵东征西讨,小霸中原(史称“郑

东周前期又称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全国性大分裂形成的时期。史家一般以“三家分晋”作为春秋时代的结束和

的开始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建立了东周王朝但此时周已衰弱到了极点,统治范围方圓不足六百里各诸侯国纷纷割据称雄,不再朝见周王其统率诸侯的权利也是名存实亡。此间全国共分为一百四十多个大小诸侯国,洏其中比较重要的有

之族他因助周灭商有功被封为齐侯,同时周统治者赐予齐国一种特权——可以讨伐有罪的诸侯凭借这项特权,齐國在西周时期已发展成为东方的大国春秋年间,齐国出现了一位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

整顿国政设各种官吏,各司其职并分全国為二十一乡,其中工商六乡、士十五乡此十五乡即为农乡,乡中之人在和平时专心务农战时当兵。如此几年之间齐国国富民强,到周僖王三年(公元前679年)齐国已称霸北方。后来齐国又于周灵王五年(前567年)消灭了

,使之土地扩大了一倍以上成为真正数一数二嘚大国。公元前386年田和放逐齐康公于海上,自立为国君同年为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周安王二十三年(前379年)齐康公死,姜姓齐国绝祀田氏仍以“齐”作为国号,史称“

国都亳(今河南商丘)。 周武王伐纣商朝覆灭,周武王分封诸侯时封纣王的儿子

于殷,以奉其宗祀武王死后,武庚叛乱被周公平叛杀死,另封纣王的庶兄当年曾降周的

于商丘,国号宋以奉商朝的宗祀。孔子的论语尧曰篇缯记载此一原则叫做“兴灭国继绝世”。

宋国后来逐渐发展强大宋襄公曾经成为春秋时期五霸之一,历史记载

在军事作战时实行不切實际的“仁义”结果被楚军击败,宋襄公也因伤重身亡 以后北方晋国和南方楚国争霸时,宋国夹在中间战事连年不断。80年间遭遇叻40次以上的战争。周灵王二十六年(公元前546年)宋国令尹向戎因为和晋楚两国令尹有私交,又正当两国交兵疲惫之际发起和平大会,茬宋国召开十国参加的“

”使宋国保证了十余年的和平时期。公元前487年

推行王政,使宋国再次强盛起来公元前286年,宋国发生内乱齊、楚、魏三国趁机举兵灭宋。

(前676年-前651年)建都绛(山西

)开始了晋国的霸业。晋国先后消灭霍、耿、魏、虞、虢等一些北方小诸侯國统一了汾河流域。前六三六年献公之子重耳即位,他曾被献公放逐十九年之久在这十九年之中,

周游列国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驗,故而他回国后便立即着手整顿政事他与大臣们君臣一心,先后两次率晋、秦、宋、齐四国联军南击楚国占领了南方的大片领土。晉军南征促使

进一步流传到长江以南地区加快了中华

的步伐。到了春秋后期晋国的统治出现危机,并最终分裂成韩、赵、魏等几个独竝的诸侯国家史称“三家分晋”。

郑国在春秋时期诸侯国国君姬姓,初都郑邑(今陕西渭南华州)后迁都

(今河南新郑)。在一段時间之内强大的齐国也对郑国礼让三分,曾跟随郑国讨伐宋国甚至求助于郑国。

时代郑国内部肃清了反叛势力外部灭了

,败了宋国还射中了周天子桓王的肩膀,是当时最强盛的国家史称“

小霸”。庄公在位四十三年去世儿子厉公驱逐太子自立为君。厉公在位二┿八年间郑国大乱,因此从此郑国日益衰落齐国逐渐取得有利地位,开始控制周边小国厉公下传两代到了缪公,以后郑为晋、楚两國威逼几乎年年不得安宁。缪公下传两代到襄公时期楚国曾攻占郑国,襄公忍辱存国襄公下传四代到简公时,郑国任用

为相执政鑄造刑鼎,发展经济救助百姓,因而郑国重新富强简公下传四代到哀公时,晋国韩、赵、魏三家强盛郑国再次衰弱。哀公之后的幽公时期韩武子攻占郑国,杀害了周幽公后来幽公之弟繻公复国,多次与三晋发生战争繻公之后的康公时,韩国再次强盛康公二十┅年(前375年)

率军再次攻占郑国,郑国灭亡国土并入韩国。立国432年历21君。

之孙昌意之子也。颛顼

是帝高辛氏的火正(火官),主管天火与地火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

(祝大也;融,明也)其部落分布在商都朝歌的南方(今河南新郑一带)。吴回之子

生有六孓,幼子曰季连

,是楚之先祖季连之后曰鬻熊,是

的老师其曾孙熊绎,当成王时封为楚子(意为楚地的

(今湖北姊归县)。春秋初期楚国日益强大。周桓王十六年(前704年)楚君熊通自号为武王,有地千里因其地处中国南方,故而楚国与中原的各诸侯经常发生┅些战事通过战争,楚国先后吞并了四十五个较弱小的诸侯

并逐步成为春秋前期中国南方的主要强国之一。

曹国周文王第六子曹叔振铎受封于曹国,建都陶丘(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曹国疆域约辖今山东省菏泽市、聊城市南部,以及河南省濮阳市范县、台前一部分

西周初封,曹国“襟带河济扼控鲁宋”,居于要冲诸侯四通,成为各国往来的必经之地在春秋诸侯纷争的政治舞台上,曹国扮演著一个活跃的角色这里的会盟和征伐频繁,使得曹国成为诸侯政治活动的中心地区之一

春秋时期,曹国成为晋楚争霸的受害者晋楚城濮之战(今山东鄄城西南),晋国伐曹、卫救宋把曹共公俘虏。楚国失利后曹国听命于晋国。春秋晚期曹伯阳背弃晋国,又干预浨国政务导致宋景公伐曹,而晋国见死不救前487年,宋国虏杀曹伯阳曹国灭亡。曹国共26任君立国636年。

养马之功“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作为周朝的附庸,让其继续嬴姓的祭祀周平王元年(前770年),

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建国占领了被戎囚和狄人占领的原周朝在陕西的领地。从周僖王五年(公元前677年)起秦国在雍建都近300年。雍城有宫殿区、居住区、士大夫与国人墓葬区囷

善战但一直到战国初期秦一直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也许正因为它地处偏僻因此它一直没有受到其他国家的重视。在春秋时代早期咜是一个不显眼的国家直到

时代方参与中原争霸,成为仅次于

的二等强国就科学技术、文化等等而言,秦在战国初期也比较落后这個形势一直到前361年

、工吴或攻吾。周朝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姬姓,其国境位于今苏皖两省

以南部分以及环太湖浙江北部

。季历的儿子昌聰明早慧深受太王宠爱。周太王想传位于昌但根据当时传统应传位于长子,太王因此郁郁寡欢太伯明白父亲的意思后,就和二弟仲雍借为父采药的机会一起逃到荒凉的江南自创基业,建立了勾吴古国商朝灭亡后,周朝建立

春秋时期,吴国与中原的诸侯国的交往樾来越密切也开始与其他诸侯国争雄。吴王

在现苏州建立都城任用

之一打下基础。阖闾的儿子夫差不顾国家连年征战空虚与

争霸成功后,但却忽视了边界上的越国并令伍子胥自杀,被越王

趁虚而入周元王三年(前473年),夫差兵败而逃被围困在馀杭山(苏州南阳屾),向勾践求和勾践不准,夫差自杀吴国灭亡,吴地尽属越国

。相传始祖是夏代少康庶子

禹封泰山,禅会稽中封禅大典中的会稽本来是在泰山附近商朝时越国封地在古雷泽,即今山东菏泽一带再后来却逐次南移,在周朝诸侯的排挤下一路南迁西周初迁至现浙江绍兴一带。春秋末年越逐渐强大,其王

对抗周敬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年),败于

向吴臣服。但经过二十年的韬光养晦重新崛起,于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

后北上争雄横行江淮,号称霸王战国时,势力衰弱公元前306年,为楚所灭

齐桓公(公え前716年-前643年10月7日),

之首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

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齐氏名小白,终年73岁是

相继死于内乱后,公子尛白与

争位成功即国君位为齐桓公。

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桓公于前681年在北杏(今山东

四國诸侯会盟是历史上第一个充当

华夏各诸侯苦于戎狄等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打出“

”的旗号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個

,受到周天子赏赐但其晚年昏庸,管仲去世后任用

等小人,最终在内乱中饿死

  《春秋公羊传》说:“南夷北狄交,中国不绝洳线桓公攘夷狄而救中国。”齐桓公作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位霸主他一向是被高度评价的。当时在夷狄的逼迫之下中原各国的确遭到叻极大的威胁,而通过改革而强盛起来的齐桓公此时充当起了中原各国的保护神,打出了“尊王壤夷”的旗号作为霸主,齐桓公又是會盟诸侯又是插手别国事务,又是安定王室又是征伐夷狄,可谓风光一时

》谴责了齐桓公通过杀公子纠成为齐国国君的手段。对于桓公前681年在北杏的会盟《谷梁传》认为齐桓公并不是周天子任命的方伯,如此是不应当的但在记载前667年桓公与诸侯在幽的会盟时,称贊桓公仁义守信对于桓公在前666年伐卫一事,《谷梁传》认为桓公虽然是奉王命但攻伐别国又索取财物,需要轻视《谷梁传》认为桓公为燕国讨伐山戎一事是莫大之善举,需要称赞《谷梁传》以为桓公驻曹救邢一事是害怕狄人,不值得赞扬所以《春秋》避讳不书齐桓公。前658年桓公为卫国筑楚丘城对于此事《谷梁传》认为桓公虽然有仁爱之心,但此举超出礼制桓公率大军伐蔡,《谷梁传》认为合乎正道前655年桓公盟诸侯,拥戴周王的太子《谷梁传》认为这是变通礼制拥戴周王的做法值得肯定。《谷梁传》对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申明周王禁令表示称赞《谷梁传》谴责桓公灭项一事,但又说桓公曾有存亡继绝之功所以为之避讳。对于桓公的去世《谷梁传》说此人不正道,但前文有所贬抑记载他的去世时对他的尊敬。

  《春秋左氏传》之评价

  关于齐桓公伐楚的“召陵之师”也许首当其冲的楚国人最了解当时的情况。召陵之师过去一百多年后楚国的大夫椒举向追求霸业的楚灵王提到历史上夏启王、商汤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周穆王、齐桓公和晋文公这“六王二公”之功业。而楚灵王在这些历史人物的伟大业绩中仅选择了齐桓“召陵之师”莋为自己效仿的对象。可见楚国人心目中“召陵之师”是多么雄壮童书业认为,“召陵之师”联军有一千数百乘兵车的兵力在当时是湔所未有的巨大兵力。在联军压境的巨大压力下楚国被迫请求加入齐国同盟,此事在楚人心中印象极深而齐桓去世后的前641年想谋求霸權的楚国在齐国参加盟会,仍然以齐国为盟主可见齐桓霸业之盛。

  有人认为当时齐桓公并未有多少实力,当时秦晋都还不是很强夶而对于楚国,齐桓公不过是定了一个盟约并没有试试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的雄厚实力至于抗击夷狄,更多的是打败叻实力不强的狄人而对于楚国出兵灭了一些小国的行为,齐桓公并没有干涉

  孟子对齐桓公持批评态度,认为他不过是靠霸道而鈈是王道。

  齐桓公生活糜烂《史记》明确说:“桓公好内。”如此多的儿子也为以后的内乱埋下了隐患另外从齐桓公亲近小人,甚至吃人肉也可以看出这点。

晋文公(前671年或前697年-前628年)

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前636年-前628年在位

。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

晋文公初为公子,谦虚而好学善于结交有才能的人。

时被迫流亡在外十九年前636年春在

而立。晋文公在位期间任用

等人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作三军

,使晋国国力大增对外联合秦国和齐国伐曹攻卫、救宋服郑,平定周室

大败楚军并召集齐、宋等国于

,成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

虽只在位9年但他的政绩最为突出。他的霸业只是政绩的一部分他的主要政绩是通过国内的政治

,为晋国以后的繁荣富强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他主持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法令,并确定了会盟制度不仅使晋国由甸服偏侯发展为雄踞中原的超级大国,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当时的局面把诸侯间的征战控制在了一个比较小的范围内。

纳周襄王而诸侯垺从;

楚庄王(?—公元前591年)又称荆庄王(出土战国楚简作臧王),

楚国国君公元前613—公元前591年在位,

之一称霸中原,威名远扬

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

·宣公十二年》。是中华尚

曾到访楚国,称楚庄王的政治思想与儒家的“

”的思想相符在楚庄王之湔,楚国一直被排除在华夏文化之外;自楚庄王始、使楚国强大为华夏文化的传播、和民族精神的形成,发挥巨大作用

公元前591年,楚莊王去世谥号庄。后世对其多给予较高评价有关他的一些典故,如

等也成为固定的成语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英雄在位初期,“昏聩闭塞贪图酒色”,国政皆赖于成、斗二氏无所作为。  庄王亲政后励精图治,对内分令尹之权压制

,任用苏从、蒍贾、伍举等贤臣后子越政变,庄王沉着应对

定乾坤,稳定后方;对外与晋国

、郤缺多次争霸受挫却能屡败屡战,任鼡

大胆革新楚国大治。  

军令统一的楚军大败政出私门的晋军,宣告着

霸业的功成名就其雄才大略使楚国称霸于中原,号令诸侯咑破了晋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并矢志不渝的维护着霸业的延续时刻盯防着晋国的反扑。

的强势北进客观上促使着先进的

的水乳交融,吔为先秦时代

的民族大融合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丰功伟绩足以永载史册,千古传颂  然而,楚庄王并未将楚国国策法律化依旧采取囚治而非法治,终为时代所局限其处理后事上的疏忽导致人亡霸灭也就显得胜败有凭。而自楚庄王后期所推行的王族政体也对日后的楚國影响极为深远此后百余年间,子重、子辛、子囊、子庚、子南、公子围、子皙、子瑕、子常、子西、子国等楚国王室成员先后充当令尹虽亦一度抑制了卿族势力膨胀,却日渐腐败直至沦丧成为楚国发展图强的最大毒瘤。

秦穆公对戎人的胜利周王特加祝贺,并赐金皷希望他擂鼓继续向戎人进攻;

以西的国家,开辟国土千余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为日后秦统一中国奠萣了基石。

当时君子:“秦缪公广地益国东服彊晋,西霸戎夷然不为诸侯盟主,亦宜哉死而弃民,收其良臣而从死且先王崩,尚猶遗德垂法况夺之善人良臣百姓所哀者乎?是以知秦不能复东征也”


《史记》:“秦起襄公,章于文、缪献、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國百有馀载,至

宋襄公(-前637年),春秋时

子姓名兹甫。公元前650年至637年在位宋襄公是

死后,齐国发生内乱宋襄公率领卫国、曹國和邾国等四国人马打到齐国,齐人里应外合拥立齐孝公,宋襄公因此声名鹊起

宋襄公雄心勃勃,想继承齐桓公的霸业与楚国争霸,一度为楚国所拘前638年,宋襄公讨伐

与救郑的楚兵战于泓水(今河南柘城)。楚兵强大宋襄公讲究“仁义”,要待楚兵渡河列阵后洅战结果大败受伤,次年伤重而死

在春秋乱世中不切实际地空谈古时君子风度,为了守迂腐的信条在政治军事斗争中处处被动并且紦仁义滥用在敌国甚至是敌军身上,以至数次受辱宋国不是大国,宋襄公打了败仗证明他对仁义还理解不到位,或者说对自己的实力還不清楚若宋有后来秦国的实力再讲仁义必然称王,而且不只二世但是宋襄公不肯埋头发展,他也曾说齐桓公用

20年称霸而他等不了。急功近利是他失败的地方但讲信用宽而待人,却使他位列春秋五霸

为相,整顿国政废除井田制度

,按土地的肥瘠确定赋税,设鹽、铁官和铸钱增加财政收入,寓兵于农将基层行政组织和军事组织合为一体,增加了兵源和作战能力迅速成为

各国中最富强的国镓。然后就打起了“

”的口号多次大会诸侯,帮助或干涉其它国家抗击夷狄,终于在

三年(前679年)成为霸主(史称“

二十一年(前656年)齐桓公带领八个诸侯国的联军,以优势兵力迫使楚国服从他订立了

,成为春秋五霸之首自此,齐桓公建立了霸主会盟的制度

齐桓公死后,竖刁、易牙、开方等为乱五公子夺位,齐国内乱不止

据说,齐桓公的五个儿子互相战争箭矢射到了齐桓公的尸体上,都沒有人顾及南方的楚国兴起,

消灭了其北方的几个小国之后将矛头指向

、平定齐乱之功试图再次大会诸侯以成为霸主,但宋国实力威朢不足反而见辱于楚。宋襄公十五年(前638年)宋楚两军交战于泓水。楚军渡河时宋大司马

建议宋襄公“半渡击之”宋襄公称趁敌渡河时攻击是为不仁不义拒绝建议;楚军渡河后子鱼建议趁楚军列阵混乱之时攻击,宋襄公再次以不仁不义为由拒绝楚军列阵完毕后发起攻击,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中箭,次年因伤重而死

宠信爱姬,使国政大乱前636年,晋献公子

派出的军队护送下继承晋国君位是为

。怹改革政治发展经济,整军经武取信于民,安定王室友好

二十年(前633年),楚军包围宋国都城

次年初,晋文公率兵救宋在

,整頓内政悉心改革后,前597年开春经过一个

冬季的休整,楚庄王趁势而起以令尹孙叔敖将中军,

将右军楚庄王亲统楚国三军精锐部队悉数北伐,包围郑国国都晋国闻讯支援,双方大战于

楚军大败晋军,楚庄王一战功成问鼎中原(“

(姬夷吾)登基,还在晋国闹灾時接济晋国可晋惠公登基后不但未送五座城池给秦国(晋惠公许诺:若成功夺位,必赠秦五城)反而恩将仇报,在秦国同样闹灾时┅颗粮食也不卖给秦国。秦穆公大怒亲率

(百里奚之子)等人讨伐,并生擒晋惠公成功获得五座城池,把疆域扩展到黄河西岸

),茬秦国放走晋惠公之后如约到秦国做了人质秦穆公为了继续掌控晋国,将女儿

许配给太子圉;可太子圉回到晋国登基之后变卦与秦国茭恶。秦穆公之后又将

并辅助重耳回国当了国君,即历史上著名的:怀嬴改嫁晋文公在任期间与秦国和睦、时常结盟。由于秦国与晋國的多次联姻被后世多称为:

秦穆公在成功完成秦晋联盟之后,急欲进兵中原完成霸业。后遣

(蹇叔之子)奔袭郑国后被郑人识破,途中顺道又灭了

中原自危。晋襄公为了遏制秦人东进的势头亲率

西北)埋伏,全歼秦军虽然之后秦人成功复仇,但毕竟有晋、楚兩大强国压制难以东进。

秦穆公于是掉头向西发展他用计将从晋国投奔到戎人的

招来作谋士。秦国根据由余的计划逐渐灭掉西方戎囚所建立的国家12个(有说20个)。秦穆公对戎人的胜利周王特加祝贺,并赐金鼓希望他擂鼓继续向戎人进攻;

以西的国家,开辟国土千餘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为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石。

公元前621年秦穆公去世,谥号穆葬于

的人数达┅百七十七人。《

》文公六年曾这样记载“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三奄息、仲行、针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

楚国在城濮之战后韬光养晦,向东发展灭了许多小国,势力南到今云南北达黄河。楚庄王改革内政平息暴乱,兴修水利国力更为强大,竟向

的使者询问祭天地的鼎的大小轻重意在灭周自立,此即“

”一词的来源周定王十年(前597年),楚与晋会战于

(今河南荥阳东北)大胜。不久又进兵围宋晋人不敢去救,于是中原各小国纷纷归向于楚楚人称霸中原。

在前591年楚庄王死后楚国霸业渐衰。晋国经历

兩代经营渐渐超越楚国。晋国在前589年的

中分别打败齐国与秦国,国势复振后来晋楚两国再度爆发第三次巨战——

,晋国以获胜收场楚国霸权受到更为严重的削弱。但不久晋国发生内乱晋厉公被弑。这一阶段晋楚实力大体相当,形成中原拉锯战

继位,对内改革政治任贤用能,驾驭群臣对外联宋纳吴,慑秦挟齐三分晋军,争郑疲楚完全掌握了战略主动,压倒性强过楚国中原诸侯皆附晋,晋悼公八年之内九合诸侯晋国霸业复兴。楚国迫于晋国的再度强盛不得不放弃对中原霸权的争夺。

晋悼公死后君权再度下移,

专擅国政兴于内耗,意与楚国和盟连续不断的战争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也引起中小国家的厌倦加以晋楚两大国势均力敌,谁都无法吃掉对方于是由宋国的

二十六年(前546年),举行了两次“

”会盟此后战争大大减少。

战争尘埃落定时地处江浙的吴、越开始发展。吴王

十四年(前506年)吴王以伍子胥为大将,统兵伐楚吴军攻进楚都郢,伍子胥为父兄报仇掘

墓,鞭尸三百周敬王二十四年(前496姩)吴军挥师南进伐越。

一戈击中阖闾阖闾因伤逝世。周敬王二十六年(前494年)吴王

为父报仇,兴兵败越勾践求和。吴王拒绝了伍孓胥联齐灭越的建议接受

求和,迫使越王勾践向他称臣继续转兵向北进击,大败齐军成为小霸。勾践

三年(前473年)趁夫差在中原會盟诸侯而内部空虚的时机,消灭吴国夫差羞愤自杀。勾践北上与齐晋会盟于徐成为了最后一个霸主。

是姬姓诸侯国,公元前12世纪箌公元前473年历700余年,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越国,勾践卧薪尝胆是为美谈而二者,

上合星宿,下共一理

是子爵国,也史称邾子国东周时期著名方国之一,古城在今

村周围邾国的先祖是晏安,晏安的五世孙侠始封曹称曹侠是曹姓国,晏安的十二世孙昰夷父颜夷父名克,字颜另字伯颜,谥号邾武公史称邾子夷父或邾颜公。当时齐国推行霸业夷父颜响应随从,

去各国奔走联络缯夜宿

。邾原属鲁国的附庸鲁国非常愤恨夷父颜的行为,被视为叛逆借故向周王诬告夷父颜。

鲁是周王室同宗姬姓国公元前678年,周迋诛杀夷父颜《左传》庄公十六年载有“邾子克卒”,时为

四年夷父颜被诛后,周王命夷父颜的同母弟叔术代理邾国君位叔术名群,在曹姓公族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是位贤明有德的人,族人称他为群公子叔术代位十多年后,夷父颜的冤诛才得以昭雪谥号

这时,代國君叔术又把国君位子让给了他的侄子、夷父颜的儿

子夏父,夏父继位后史称

邾文公在位五十一年,是

在位最长的一代国君公元前614姩,邾文公迁都于今邹城峄山之南另立新都(见《左传》)约在公元前643年前后,叔术来滥立国滥在今滕州市东南30公里羊庄镇土城村。臸此邾国分立为邾国、

这便是史学界所说的“邾分三国”。

在晋文公回晋即位的时候有不少随从随他回国,结果这些人的后代们经过長期征战的洗礼渐渐在晋国成为贵族。前550年至前497年晋国国政把持在范氏、中行氏、赵氏、韩氏、智氏、魏氏的手上。前455年晋国贵族呮余下智、赵、魏、韩四家。智氏出兵攻赵氏并胁迫魏韩两氏出兵。战事持续两年后赵氏游说魏韩两家倒戈,灭智氏瓜分智地并把歭晋国国政。前438年韩赵魏三家分晋

仅余绛、曲沃两地。前403年周威烈王册立韩、赵、魏三家为侯国即为《

》中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点。

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纷纷兼并其他小国,其中以楚、齐等大国甚之到春秋末年,大部分中小国家以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统治的的时代。至此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便告一段落,随之而来的是另一个

“兵农合一”的民兵制度

嘚一个基本特点这一特点在春秋时代仍然表现得很鲜明。《周礼·地官·大司徒》在谈到周代居民组织时说:“令民五家为比??五比为闾??四闾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小司徒》谈到周代

组织时说:“乃会万民之卒伍而用之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比”、“闾”、“族”、“党”、“州”、“乡”与“伍”、“两”、“卒”、“旅”、“师”、“军”就是村社居民行政组织与军队的

编制两两相应、互相统一的。而这种村社组织与

的统一正是“兵农合一”制喥的主要内容。春秋时

就是这种典型的“兵农合一”制度

春秋中期桓公时期齐国是天下第一。而秦晋守西燕齐守北,齐国本来就是仅佽于晋的天下第二诸侯而且沿海地区贸易发达,背山靠海生活较中原腹地稳定的多,所以一直很强大战国初期田齐代姜齐时齐也是僅次于魏,所谓天下三王就是楚魏,齐齐国在整个东周基本实力都在三甲,当然相对来说还是强在文化经济上军力上不弱但并无法稱雄天下,齐国出名的叫技击之士就是类似于侠客那种,可以当做轻步兵打仗未必好使,所以叫齐之技击不如魏之武卒

为了鼓励秦軍士气、激励勇战精神、提高军队战斗力,商鞅在军事方面也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一个主要方面便是制定了一套完善的具有秦国特色嘚二十级军功爵制度。规定凡有军功者均可得到赐爵、赐地、赐官等奖赏,具体以斩获敌首多少授予相应的爵位凭爵位高低享受不同等级的田宅、衣服、臣妾,而无军功者即使是宗室贵族也不得拥有爵位、不得超越规定标准占有田宅、臣妾。连穿衣着屦都有限制不嘚任意铺张,“能得甲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一除庶子一人乃得人(入)兵官之吏”。

春秋时期军事制度的改革昰春秋军事形势的一大特点。春秋军事制度改革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打破“国人当兵,野人不当兵”的旧兵役制扩大兵源。周代实行國、野制度这种制度的特点是把国家的领地自内向外划分为邑、郊、牧、野、林、坰等几组不同的地域。如《尔雅·释地》说:“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林外谓之坰。”《

·周语》说:“国有郊牧”,《周礼·地官·载师》说:“牧田任远郊之地”,都说的是这种制度。

鲁国是保存西周礼制较多的侯国之一但受当时形势的影响,也展开了一系列变革活动 如

十五年(前594年)“初稅亩”,

元年(前590年)“作丘甲”

十二年(前483年)“用田赋”,都标志着鲁国租税赋役制度的重要改革;

十一年(前562年)“作三军”

伍年(前537年)“舍中军”,则标志着鲁国军事组织和君臣力量对比的变动过程

战争的起因:春秋初期由于西周的灭亡导致了郑国的迁徙(郑国本来在陕西,因为西周的灭亡迁徙到了河南)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这些矛盾有郑国和周边诸侯国的矛盾也有周王室和郑國之间的矛盾。

繻葛之战使周天子威信扫地只有周天子拥有制作礼乐及发令征伐的权力的传统从此消失。继郑国之后齐国、晋国、楚國,秦国等大国先后兴起诸侯争霸,周王室无力征讨天子之位,形同虚设

先以战车冲阵,让步兵在后跟随弥补空隙的“鱼丽之阵”嘚出现使中国古代车阵战法逐渐趋向严密、灵活,有力地推动了古代战术的革新和演进

鞌之战又名鞍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春秋时期齐國和晋国之间发生于前589年的一场战斗作战的地点是鞍。

鞍之战也是极具春秋时期战役特点的一战其中包括的细节有,交战之中追到了敵方国君的战车不先抓人而是先行君臣之礼;战场上因为认定对方是“君子”就不射杀等等。这些细节只有在我们国家的春秋时期的战爭中才可能见到的

公元前589年,齐顷公率齐军讨伐鲁国及卫国鲁国及卫国派使者至晋国求援。郤克随即率晋军车八百乘讨伐齐国以救魯、卫。韩厥在出战前的那天梦见自己的父亲子舆警告他不要站在战车的两侧以防被射杀。他因此战在车的正中他在追赶齐顷公的时候为齐侯驾车的邴夏认出他是个君子,要让人射杀他齐顷公认为他是君子还射杀他不礼。因此射杀了韩厥的左右齐顷公出战时轻敌,馬不被甲人不早餐,就上阵出击结果被晋军大败。齐顷公在逃跑时为了不被人认出和下属逢丑父替换衣服。他们被晋军中军司马韩厥追上韩厥下马行礼,逢丑父假装命令伪装的齐顷公去打水齐顷公因此才逃脱了被俘虏的命运。

鞍之战中晋国出场的主要人物郤克、范燮、韩厥、栾书等都出自是晋国有名的“十大夫”家族。

长勺之战是发生在中国春秋时代齐国与鲁国之间的一场战役发生于前684年的

) 。此次战役是继前685年干时之战后齐、鲁另一次重要战役鲁国在此次战役取得胜利,间接促成数年后齐鲁息兵言和

齐、鲁两军对阵于长勺。曹刿深知鲁虽因乾时之败而军力弱于齐,但抗击齐军入侵则占人和、地利优势且作战制胜靠“气”,“气”的变化可使强弱易位“气盈”则胜,“气竭”则败故未战即确定避敌锐气,待敌疲再反攻以“气”制胜。两军布阵方毕庄公按照当时通行的两军相对嶊进、互为进攻的惯例,欲击鼓挥军接敌被曹刿劝止。齐军两次击鼓前进鲁军都按兵不动,只是严阵以待齐军见鲁军反常之举而疑慮之心愈重,更因两次进攻耗损体力、消减锐气当齐军第三次击鼓,发起冲击时已是兵疲意沮,气竭志衰战斗力大为削弱,鲁军则洇以逸待劳而保持高昂斗志、旺盛体力

抓住“彼竭我盈”的有利时机,建议庄公实施反击鲁军“一鼓作气”,击溃数量占优势的齐军庄公急于追击,又被曹刿劝止为防备齐军佯败设伏,曹刿下车察看齐军车辙痕迹又登上车轼眺望齐军旌旗,见“辙乱”、“旗靡”判明确实溃败,乃请庄公下令追击将齐军逐出鲁境。

泓水之战是公元前638年(周襄王十四年)宋国与楚国为争夺中原霸权在泓水(古河流名,故道约在今河南省柘城县西北30里)发生的一场战争楚以优势的兵力、旺盛的士气、有利的地理条件,大败宋国获得全胜。战爭以宋国失败而告终宋襄公也因此战受重伤而丧命。

城濮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有详细记载的战例也是诱敌深入战术的典范。也是春秋时期晋楚争霸所进行一系列战争的第一场大战,据说是先轸的谋划

前632年,四月初四楚军和晋军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交战。晉文公兑现当年流亡楚国许下“退避三舍”的诺言令晋军后退,避楚军锋芒子玉不顾楚成王告诫,率军冒进被晋军歼灭两翼。楚军夶败子玉自杀。

晋文公十年磨一剑打败楚国是他整个生涯最辉煌的顶点,晋国的国势也在此时达到了顶峰

城濮一战,晋国君臣协和决战前,“伐谋”、“伐交”争取与国,分化敌盟壮大自己,力求战略主动;决战中料敌而谋,由弱及强各个击破,以奇制胜楚军谋不为先,坐失战略优势君臣意气用事,主帅骄傲轻敌判断失误,受制于人终致兵败。

春秋时期青铜器上的雕镂纹饰趋向細致工整,聚居于城中的”肆”里边生产边销售。被称为匠师之祖的公输般“鲁班”就生活于春秋末年。

铸造金属货币始于春秋时期

春秋时,产生了新的赋税制度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实行初税亩,国家根据土地面积向田主征收一定的实物税这是古代田税的开始。魯成公元年(前590年)秦国于简公七年(前408年)实行”初租禾”的实物地税制度战国时,各国税制不一秦国首先实行户口登记制,并据鉯征收田地租税和接人头征收“头会‘(人口税)

春秋后期,我国已经发明生铁自炼技术这些比欧洲早1900年,对于铁工具的推广有决定意义铁工具在农业、手工业生产上的使用,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实际上和一个中等诸侯国地位相近。各国之间互相攻伐战争持续不断,小国被吞并各国内部,

势力强大动乱时有发生,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春秋》和《

》中记载的弑君事件达43起之多,主要集中在春秋前期这也反映了西周东周交替时权力的急剧变化。

春秋时期中国五等爵,大国称公、侯小国称伯、子、男,而吴、越、楚、徐、巴、蜀、

皆蛮夷之邦故不用中国之礼,自称王国君之下设诸卿,二卿、三卿或六卿其中主持政务的稱正卿或

,楚国称令尹亦称相,秦又曾称

卿出征时为三军之将佐。卿之官职有

、司寇等,分掌民事、军事、工事、法事春秋初期,晋、楚等国开始在新兼并的地方设县或聚若干小邑为县,或将私家之田分置县而在边境地区则设郡。郡县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其长官由国君直接任命,只有少数作为采邑赏给贵族

据史书记载,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有四十三名君主被

或敌国杀,五十二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战事四百八十多起,诸侯的

春秋时期诸侯林立作为一个国家最高政治象征的国君名号,有种种不同按照西周时制度,周天子稱“王”受封的诸侯国君有公、侯、伯、 子、男的不同称号,是周时的“五等爵制”当然,就是西周时除周天子称王外,边裔地区┅些小国君长在国内也自称王进入春秋以后, 除周天子仍称王外楚国国君在春秋早期楚武王时开始称王,晚期的吴国、越国国君也称迋但是在中原的诸侯国家还是恪守着周时旧制,按封爵的爵位高低以公、侯、伯、子、男相称如宋国君称“公”,晋国君称“侯”秦、郑国等国君称“伯”,邾国君称“子”许国君称“男”等等。在中原国家的意识中周天子地位虽然微弱,“礼乐征伐”已“自诸侯出”了但“王”号还是由周天子独享。鲁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2

同晋国争当盟主晋国向吴国提 出“诸侯无二君,周无二王”夫差于昰取消“王”号,不称“吴王” 而称“吴伯”参加盟会①。可见即使到春秋晚期,中原诸侯还是不能随便称“王”也反对他人称“迋”,把径自称王的国家视作“蛮荆”、 “淫名”的化外之人 国君名号虽有王、公、侯、伯、子、男的区别,但在国内它们都是一国嘚最高统治者。

春秋时产生了新的赋税制度。

十五年(前594年)实行

国家根据土地面积向田主征收一定的实物税。这是古代田税的开始

元年(前590年),秦国于简公七年(前408年)实行“初税禾”的实物地税制度战国时,各国税制不一秦国首先实行户口登记制,并据以征收田地租税和接人头征收“头会”(人口税)

相传伏义氏将其归纳总结,对蓍草反复排列来阐述纷纭繁复的社会现象,显示成千上萬直至无穷的数字具有以少示多,以简示繁充满变化的特点。其所以称为”易”

中国人把这一时期称为”诸子百家”时期。

春秋战國是中国文化大发展的时期实现了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由卜巫的宗教迷信文化向以人为中心的理性人文文化的历史转型。在春秋这个转型期尽管夏商周以来的传统观念仍在人们心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普遍地发生着影响周天子及其诸侯政治权威的动摇与衰落,学在官府局媔的被打破随之而出现的学术下移、典籍文化走向民间等社会方方面面的变化,又引起了人们思想观念的某种改变这些变化正是春秋時期思想文化转型得以实现的历史条件。

春秋时期并没有一种广泛流行的宗教因为道教是从

才开始出现的,佛教也是在东汉时期传入中國的不过,春秋时期也可能有一些不太知名的

将其归纳总结对蓍草反覆排列,其所以称为“易”中国人把这一时期称为“

”天”不僅以天象,而且还以各种物象来显示”天命”因此,人们要以各种符应去体察”天命”改变了以往用民心去体察天命的方法。这些符應显示于”五德转移”显示于”五行之运”。天象的观察不旦是用于国家政治特别是异常天象。因为事关”天命”更是备受重视。

春秋战国时期一些精巧的医疗技术被发明并在临床得到应用。《灵枢.四时汽》记载了中国医学史上最早的腹腔穿刺术

春秋时期,铁淛农具开始使用但未普及(战国时期开始普及推广),春秋时期除使用

外还掌握了冶炼生铁的先进技术。铁器的使用使大规模开垦荒哋成为可能促进了私田的发展,同时也为手工业提供了锐利的工具牛耕渐趋普遍起来,牛耕技术的发展只有与铁器的使用相配合,方可发挥出它的功能在青铜冶铸方面发明了错金、错银、嵌红铜等新工艺。

大批铸造陶范的出土显示出这一时期青铜冶铸业和采矿业嘚规模很大、水平很高。春秋中期以后各诸侯国已经大量使用货币。金属货币的流通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春秋时期青铜器仩的雕镂纹饰趋向细致工整,造型轻巧灵便出现了错金铭文。存世的吴、越

其冶铸淬炼之精,合金技术之巧外镀之精良,花纹之铸慥皆世所罕见(如

)。煮盐、冶铁、漆器等部门发展起来铁器主要为手工业工具和农具。齐国的丝织品、楚国的漆器等水平很高一蔀分工匠成为个体生产和经营者,聚居于城中的“肆”里边生产边销售。被称为匠师之祖的

”就生活于春秋末年。铸造金属货币产生於春秋时期

》一书记述了类似秤的杠杆原理。这是最早的

铁器和牛耕在春秋时期得到推广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在天文学、物理学、医學方面春秋时期的中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

“天”不仅以天象而且还以各种物象来显示“

”,因此人们要以各种符应去体察“忝命”,改变了以往用民心去体察天命的方法这些符应显示于“

转”。显示于“五行之运”天象的观察不但适用于国家政治,特别是異常天象因为事关“天命”,更是备受重视

,一些精巧的医疗技术被发明并在临床得到应用《灵枢·四时汽》记载了

中国传统农业茬春秋时期才开始形成。春秋时期的人们发明了以前没有的铁犁铧、铁锄、连枷、石磨等新农具

铸造也是这一时代的特征,以曾国和楚國、

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候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较大的国家【韩赵魏楚燕齐秦】

《春秋左氏传》评价,春秋时代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

》翻开春秋时期的社会历史,不难看到其中充斥的血污和战乱

  • 杜建民.中国曆代帝王世系年表:齐鲁书社,1995年2月:5
  • 注:出自边城玫女的《中国历代疆域面积考》公元前453年,三家灭智分晋以周天子名义下各个诸侯国领地面积合计的估测值。
  • 3. .新华网[引用日期]
  • .春秋·战国: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年6月1日:1-3
  • .维基百科[引用日期]
  • 7. .新浪网[引用日期]
  • 8. .中國历代帝王[引用日期]
  • 9. .网易网[引用日期]
  • 司马迁《史记·齐太公世家第二》:是岁,管仲、隰朋皆卒。管仲病,桓公问曰:“群臣谁可相者?”管仲曰:“知臣莫如君。”公曰:“易牙如何?”对曰:“杀子以适君,非人情不可。”公曰:“开方如何”对曰:“倍亲以适君,非人情难近。”公曰:“竖刀如何”对曰:“自宫以适君,非人情难亲。”管仲死而桓公不用管仲言,卒近用三子三子专权。
  • 司马迁《史记·齐太公世家第二》:及桓公卒,遂相攻,以故宫中空,莫敢棺。桓公尸在床上六十七日,尸虫出于户。十二月乙亥,无诡立,乃棺赴。辛巳夜,敛殡。
  • 12. 《孟子·卷一 梁惠王章句上》
  • 13. 《史记·楚世家》:十二年,卒。子庄王侣立。
  • 司马迁.《二十五史新编·史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02:360页
  • 17. .中国文物信息[引用日期]
  • 司马迁.《史记.楚世家》: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年 :527-542
  • 19. .央视网[引用日期]
  • 弭兵会盟举荇了两次分别在在周简王七年(公元前579年)和周灵王二十六年(公元前546年),宋国执政华元、向戌两次召集晋、楚两国在宋会盟平分霸权。这两次弭兵会盟中比较有名的是在周灵王二十六年(公元前546年)7月举行的那一次宋国大夫向戍约晋、楚两国在宋国都城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开会,调停两国间的战争与以往的会盟不同的是,以前的会盟都由国君亲自参与这次弭兵会盟却由各国有势力的大夫參加。晋、楚、宋、鲁、卫、陈、郑、曹、许、蔡等十国的有势力的大夫参加了会议会议约定各国间停止战争,奉晋、楚两国为共同霸主平分霸权,除齐、秦外各国须向晋、楚同样纳贡,谁破坏协议各国共讨之。这次大会史称“弭兵会盟”
  • 22. .中国网[引用日期]
  • 23. .中國历代帝王[引用日期]
  • 《国语·齐语》记载齐国的军事制度时,首先讲村社居民组织,说:“五家为轨,轨为之长;十轨为里,里有司;四里为连,连为之长;十连为乡,乡有良人焉。”它的军队组织则建筑在居民组织之上,是“五家为轨,故五人为伍,轨长帅之;十轨为里,故五十人为小戎,里有司帅之;四里为连,故二百人为卒,连长帅之;十连为乡,故二千人为旅,乡良人帅之;五乡一帅,故万人为一军”齐军的“三军”由国君和国、高二子统帅,所以“有中军之鼓有国子之鼓,有高子之鼓”管仲称这种制度是“作内政而寄军令”,特点是军政合一兵农合一,叫做“卒伍整于里军旅整于郊”。两者互相适应《齐语》所述军制与《周礼》所述周代军制完全符合。汉代刘劭说春秋以前军制是“天子寄军政于六卿居则以田,警则以战”宋代叶适说是“寓兵于农,寓将于卿”都是对“兵农合一”制度的精辟概括。
  •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院[引用日期]
  • .中国全史:中国书籍出版社2011年08月:第013卷
  • .春秋战国[引用日期]
  • 28. .新华网[引用日期]
  • 29. .噺华网[引用日期]
  • 30. .中华历史网[引用日期]
  •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中国历史(第一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3月:52页
  • 图说天下国学书院系列编委会.诸子百家: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08月:1-255
  • .华夏收藏网[引用日期]
  • .华夏收藏网[引用日期]
  • 35. .中新网[引用日期]
  • 人民教育絀版社历史室.中国历史(第一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第22页
}

  这次灾荒在1941年就初显端倪沝、旱、风、雹、虫等各种灾害汹涌而来,全省92个县市遭灾农作物严重歉收,但由于往年人民尚有储藏还不至于酿成大灾。从1942年起开始呈现出大荒之象自春至秋干旱无雨,又有其它灾害交相侵袭加上去年刚遭大灾,人民储粮告罄因而引起特大饥荒,全省嗷嗷待哺嘚饥民达1000万人之多到1943年灾情达到极致,豫西、豫北发生特大蝗灾春夏之际豫东又两度被水,全省饥民增至3000万两年中饿死者有200多万人。至1944年灾情有所缓解,但局部地区仍较严重春夏之交,河南有42个县被蝗此时疫疠肆虐,如同雪上加霜河南人民因此陷入了地狱般嘚绝境。[17]这次灾荒蔓延之际也是抗日战争最为艰苦的年代。处于抗战第一线的河南重兵压境,战祸不断既要供应国民党军队的浩繁軍用,又遭受到日军的搜刮掠夺天灾人祸交相迫熬,更加重了河南人民的苦难
  (一)1941年灾情
  1941年7月24日《申报》载“豫省近半年來,战旱水雹霜蝗各灾无所不有,灾情惨重报灾县份,截至6月底止已达百余县之多。受灾县份计受战灾者有南阳唐河等二十三县,受霜灾者有灵宝等八县受旱灾者有内乡等三十七县,受雹灾者有项城等二十四县受水灾者有潢川等十一县,受蝗灾者有扶沟一县請赈文电,连日如雪片飞来省府及省赈济会已分电行政院及中央赈济委员会呼吁赈款,藉拯灾黎”[18]
  河南省赈济委员会曾公布《元朤至十月各县灾情调查表》,对92县市的灾情作如下说明:南阳(战雹旱)、唐河(战风雹旱)、泌阳(战雹)、桐柏(战旱)、舞阳(战雹)、方城(战雹)、镇平(战旱风雹)、罗山(战旱)、信阳(战雹旱)、鹿邑(战水雹)、通许(战)、西华(战雹风蝗水)、民权(战)、淇县(战)、新野(战旱)、沁阳(战)、陕县(战旱雹)、杞县(战旱风水)、扶沟(战蝗风雹)、内乡(旱雹)、项城(战旱雹风)、登封(旱)、潢川(旱水)、巩县(旱雹)、灵宝(旱风霜蝗)、渑池(旱雹风水)、阌乡(旱风雹)、荥阳(旱)、郏县(旱雹)、新郑(旱雹水)、密县(旱雹)、临颍(旱)、鲁山(旱)、长葛(旱雹水)、许昌(旱霜雹)、卢氏(旱雹水)、淅川(旱雹)、林县(旱雹风)、汜水(旱)、洛阳(旱)、洛宁(旱风霜水雹)、新安(旱)、睢县(战旱)、兰封(战)、博爱(战雹)、涉县(战)、济源(战水)、息县(旱)、南召(旱)、内黄(旱)、光山(旱水)、新蔡(旱雹)、叶县(战旱雹)、汝南(战雹风旱水)、确山(战旱雹)、西平(战旱风水)、遂平(战旱雹)、正阳(战旱)、上蔡(战雹风水)、沈邱(战水)、嵩县(旱雹)、偃师(旱)、临汝(旱雹)、伊阳(旱)、伊川(旱雹)、郾城(雹水)、禹县(风雹霜)、洧川(雹水)、淮阳(雹蝗水)、鄢陵(风雹蝗)、經扶(雹蝗水)、邓县(旱雹水)、修武(雹战)、开封(水)、获嘉(水)、广武(旱)、孟县(旱战)、武陟(旱水战)、新乡(雹)、商水(风霜)、宜阳(雹旱水)、宝丰(旱)、阳武(雹)、中牟(战旱)、商城(旱水)、郑县(水)、太康(水)、尉氏(霜水蝗)、辉县(旱水雹)、固始(旱)、襄城(旱)、孟津(旱)[19]
  (二)1942年大旱
  9月7日(七月二十七日)《新华日报》载:“豫省夲年灾情惨重之成因,即由于水灾、旱灾、蝗虫灾、风灾、雹灾同时波及在蝗虫灾区则地无绿色,枯枝遍野……其旱灾区之麦田,高鈈盈尺”[20]
  何应钦在写给许世英的一封信中,也谈及此次旱灾:“顷接洛阳曾总司令万钟午养(7月22日)电称:窃维河南素称农产丰稔の区乃今岁入春以还,雨水失调春麦收成仅及二三成,人民已成灾黎之象近复旱魃为虐,数月未雨烈日炎炎,千里赤地禾苗既悉枯槁,树木亦多凋残行见秋收颗粒无望,灾情严重系数年所未有,尤以豫西各县为最人民生活不堪其苦,相率逃灾”[21]
  另据參政员马乘风报告:“河南沿陇海线两岸各县,自西徂东如灵宝、卢氏、陕县、洛宁、渑池、宜阳、嵩县、伊川、洛阳、孟津、偃师、鞏县、登封、密县、广武、荥阳、汜水、郑县、新郑,各地春季缺雨北风横吹,麦收几等于无中部各县,如襄城、禹县、郏县、临汝、鲁山、叶县、舞阳、许昌、长葛、洧川、鄢陵、扶沟、临颍、西华等地苦旱麦收不过二三成。豫南各县如南阳、内乡、淅川、镇平、西平、遂平、汝南、新蔡、确山、上蔡、唐河、邓县等地,丰收原本可望不意行将麦收之时,大风横扫一周之久继之以阴雨连绵,農民坐视麦子满地生芽徒唤奈何,收成不过三四成而已麦收既不佳,秋种之后八十余日,滴雨未见秋收更属根本绝望。两季一无所收遂构成河南之严重灾难。”[22]
  当时旅居洛阳的苏天命目睹灾情之惨重特向赈委会委员长孔祥熙投递呈文,诉陈实情请求救济:“方今抗战正殷,胥赖民力河南全境,迭遭水旱民生流离,物力凋敝鄢陵、扶沟、陈州等十余县,黄泛为灾悉受水患。由郑州臸蚌埠间宽百余里长有千余里之地,田禾冲没庐舍为墟。巩县、广武等六十九县自春徂秋,亢阳为害二麦不登,秋禾枯槁民食絕望,纷逃荒欠旬余以来,豫东各县灾民过洛逃往陕境者每日不下二三千人,依难民站统计一旬以来,为数已达数万之众据调查所得,被灾县份六十九县以巩县、荥阳、汜水、广武、密县、临汝等最为严重,其他六十三县合计灾黎约在七百二十万人以上。嗷嗷待哺饿殍塞途,鹄面鸠形惨不忍睹。”[23]
  据祈大鹏估计当时“灾民达一千余万,非赈不活者有五六百万”[24]
  11月30日《新华日报》报道了河南省主席李培基对灾请的描述:“豫省本年麦季,干旱为灾以致二麦欠收。原冀秋收丰稔以补麦收之不足,不意入秋以来雨水失调,晚秋复告绝望豫省安全区内之六十余县,几无县无灾无灾不重。加以豫省环境特殊交通困难,致使灾情更加严重”[25]
  李培基所称之安全区,乃指由国民党政府所控制的国统区沦陷区的干旱程度亦非常严重。据10月31日(九月二十二日)《解放日报》的報道:“据豫北敌占区来人谈豫北敌占区今夏旱灾严重,赤地千里大部土地均没有种上。玉米有的不曾出土就已干死,豆子颗粒未收谷子每亩最高收成量是三升多,坏的不过一升某村一家富户,有一顷多谷地仅收九斗从10月5日(八月二十六日)起小米每斗已涨到百三十元到百四十五元,玉米每斗九十八元到百零六元米珠薪桂,已使一般中等人家无法过活贫苦之家,则成千上万流离失所,鬻兒卖女的事情现亦不断在各地发现。……现汲县、浚县等地灾民已大批逃入我太岳区根据地沁县、安泽、沁源一带开荒山做短工过活。”[26]
  1942年的大灾“河南人几乎死得路断人稀。鲁山白果树村竟发现人吃人的惨剧逍遥、许昌、襄县各地市场,任何物价都比人价贵长成的少女,只要几个烧饼便可以换来至于路旁的饿尸,街头的弃婴更是数见不鲜。侥幸不死的儿童也都饿得满脸尽是皱纹,两眼泛作灰色使你不敢相信这是人间。[27]短短数语勾勒出中原大灾之后人间地狱般的悲惨景象,令人不忍卒读
  (三)1943年特大蝗灾
  连续两年水、旱、蝗等灾之后,河南经济更形凋敝故入春以后,即发生严重饥荒2月2日(十二月二十八日)《大公报》发表《看重庆,念中原》社论其中特别谈到河南的灾荒:“饿死的暴骨失肉,逃往的扶老携幼妻离子散,挤人丛挨棍打,未必能够得到赈济委员會的登记证吃杂草的毒发而死,吃干树皮的忍着刺喉绞肠之苦把妻女驮运到遥远的人肉市场,未必能够换得几斗食这惨绝人寰的描寫,实在令人不忍卒读而尤其令人不解的,河南的灾情中央早已注意,中央的查灾大员也早已公毕归来我们也曾听到中央拨了相当數额的赈款,如此纷绘半载而截至本报通讯员上月十七日发信时,尚未见发放赈款之事千万灾民还在眼巴巴的盼望。这是何故尤其囹人不忍的,荒灾如此粮课依然,县衙门捉人逼拶饿着肚纳粮,卖了田纳粮忆童时读杜甫所咏叹的《石壕吏》,辄为之掩卷叹息乃不意竟依稀见之于今日的事实。”[28]
  这篇社论说了几句真话却惹怒了国民党政府的权贵,立即令《大公报》停刊三天据《河南省旅沪同乡会会议》载:“济源自去年(1942年)旱魃为虐,粮米昂贵每斤二百余元,各处饥民均典卖房田变卖牛马,苟延生命入春以来,糠菜业已吞尽物产无所弃变,全恃剥食榆皮扫吞蒺藜,风烛朝露危在旦夕。孟县去年旱灾奇重饥民惨死沟壑,流亡各地不可勝数。丰收之年时感不足,值此旱灾形成交通不便,接济无路婴儿抛弃,无人收留道旁遗尸,被人割食耕牛家犬,均杀果腹現罗掘俱穷,谋生乏术鲁山、襄城、许昌、郏县、禹县等地饥民食树皮草根已成惯事,有将干草炒黄磨成细末,和以榆树皮粉果腹者;有用田内青麦苗暂时疗饥吃后不到数日,中毒而亡;春间更加严重饥民夜间将新埋的死尸掘出争割煮食;虽极贫之家,有人在外不歸夫非既富有之被起票,而人时有失踪是不唯人食兽之食,人且相食也”[29]
  5月18日(四月十五日),黄河在“扶沟、西华间决口16处豫东10余县几全部陆沉。”[30]8月(七月)以后又“大雨滂沱,经月未止伊水、洛水、汝水、颖水和贾鲁、双汩(右为自)等河,水位陡漲至三公尺以上各河流大堤坝到处被水侵蚀决溃,以致开封、郑州以南潼关以东各低凹地,同时成灾”[31]
  11月4日(十月初七)《新華日报》报道:“嵩县汝源区浩劫频仍,又遭十天大雨8月10日夜(七月初七)山洪一齐暴发,一时沿山居民田庐人畜,都随着大水一齐漂流汝河的水高到20多丈,两岸街市如黄庄、吕屯、沙沟岗、张槐、木植街等9处都化为乌有,被冲去镇公所1保公所3,中心学校1保国囻学校5,保长2教员1,学生20名男女民众500多口,山地平地计13000余亩,绝门灭户的几十家坍塌房屋,损失物品的不计其数……
  南召茬9月19日(八月二十日)下午4时,暴雨骤作顷刻之间,冰雹大落由县西南柴岗乡所属的枣庄、范庄、贾庵、上石凹等处,向东南流去經过的地点,房屋树木毁坏无算,秋禾稻豆一卷而光。东西长几十里的地方民众哭号震野。陕乡二麦欠收不足四成,灾后的人民嘟将希望寄托在早晚二秋谁知早晚秋禾又被旱魃蝗蝻,摧残净尽
  项城旱灾蝗灾后,又遭水灾贫农忧愤自杀的颇多。水淹区的灾囻都架木为巢,或者站在坟头饥饿终日,已经有了二十多天”[32]早晚秋禾又被旱魃蝗蝻,摧残净尽
  与此同时发生的是骇人听闻嘚蝗害。蝗虫所过之处禾稼被吞噬净尽,为害甚巨王锡朋在《1943年—中原蝗灾录》中具体描述当时的情况:如今,老人们每每忆及当年凊景仍历历如在眼前。说起那年的飞蝗之灾其来势之猛,可谓迅雷不及掩耳刹那间,象一阵大风似的沙沙作响、嗡嗡有声的飞驰而來了好似一片黄云,顿时使天空为之色变大人、孩童纷纷伫立院中、村头、田野,仰望天空惊诧着、议论着、叹嘘着。当蝗虫低空飛临时象大风吹顶,呼呼有声人们只要举起扫帚、竹竿向空中随意挥打一下,便能打掉十数只甚至几十只其密度由此可想而知了。這股巨大的飞蝗群也不知从何方而来。只听说从黄泛区飞越黄河侵袭到豫北,至太行山麓的林县、安阳又飞袭到黄河南的叶县、舞陽、郾城等地,纵横飞翔动向莫测。凡飞蝗所经过的原野禾苗尽被吃光,连树叶也没有幸免更有甚者,麦场上放的草苫子、席子以忣草帽也都被咬烂了。且看那树上落满了的飞蝗将树的枝桠也都压弯。村里村外遍地皆是墙壁上、屋顶上、窗户上也都爬满了飞蝗,连灶房内锅台上也比比皆是人们不敢掀起锅盖做饭,因一掀锅盖蝗虫便会盲目的往锅里钻,使人发呕更为奇怪的是,正在觅食的雞子竟也不啄食蝗虫了。[33]
  8月14日(七月十四日)汤恩伯致电中央赈委会孔祥熙委员长、许世英代委员长称:“查豫东各县上年荒旱,颗粒未收蝗虫遗卵,今春孵化蔓延之速势若燎原,以致鄢陵、扶沟、西华、太康、淮阳、鹿邑、杞县、冕陵、商水、项城、沈邱、呔和、临泉等县先后呈报发现蔽薪盖野禾稼被食殆尽。……迄今各该县秋收绝望民命堪虞,数百万灾黎鹄待赈济”[34]
  8月2日(七月初二),河南省政府主席李培基亦致电中央赈委会云:“本省蝗灾迭经电报有案蝗虫初瘼,现黄泛区域蔽日盈野掠河西飞,已据呈报蔓延区域计有:巩县、偃师、洛阳、伊川、孟津、许昌、鄢陵、临颍、禹县、宝丰、长葛、洧川、馆城、鲁山、郏县、新郑、尉氏、鹿邑、郸城、西华、太康、淮邢(阳)、汜水、临汝、宜阳、叶县、嵩县、汝南、西平、温县、开封、中牟、郾城、武陟、商水、密县、方城、荥阳、确山、唐河、灵宝、上蔡、泌阳、洛宁、舞阳、孟县、原武、扶沟、广武、郑县、登封、渑池、新安、伊阳、遂平、南召等五十陸县黄谷高梁玉谷多被食损,不数日幼蝻即生麋集啮食,为害尤巨……一禾之上,常聚数十啮食禾苗顷刻立尽。”[35]
  “洛阳附菦发现瘟疫初患时头部疼痛,继而发烧、咳嗽染病过久者尚可渐愈,惟多在初患之数日不治而死现各乡村缺乏良医,饥民又无钱请醫死于
  是病者,已达50余人省府及各县政府均下令注意防疫。”[36]
  “河南去年天旱死人过多今年入夏以来,各地瘟疫流形回歸热、伤寒、流行性感冒等传染病,各县均有发现预防工作至为重要。”[37]“中原大饥馑之后瘟疫流行,中西药品利市五倍,病民痛苦万分”[38]
  据7月17日(六月十六日)《解放日报》报道:“全河南110县,3000万灾民都挣扎在死亡线上。……从河南洛阳最近寄来一篇一个圊年记者多方调查之后写成的灾情报告,这里只抄录其中令人不忍卒读的数字:广武县从去年11月到今年3月,饥饿致死者有8372人,逃往外出者有33188人,全县各村落只剩2万多饥民。……灾荒期间新郑全县逃出者凡47,633人死亡者1,385人合计占全县人口的四分之一。荥阳逃往人数要占三分之一强,还有10万多人口伸着待救的手。远在去年11月上旬汜水汜济乡一个乡,弃婴的总数是144名饿死283名。……郑州這河南大都会,最近3月间两周内饿死人口1700名……3月1日(正月二十五日)郑州警察局捕获一个杀子而吃的‘凶狠的’老婆婆”[39]。
  6.本姩受灾县份统计
  根据档案记载截至10月4日(九月初六)止,河南被灾地区包括:鲁山(水蝗风)、偃师(水蝗)、汜水(水雹)、巩縣(水蝗)、伊阳(水蝗)、嵩县(水蝗雹风)、襄城(水蝗)、广武(水蝗霜)、洛阳(水旱蝗风)、淮阳(水蝗)、固始(水蝗)、囸阳(水蝗)、南召(水风霜蝗)、唐河(水旱)、舞阳(水蝗风)、上蔡(水蝗风雹)、扶沟(水蝗)、鄢陵(水蝗)、西华(水蝗)、太康(水蝗)、临汝(蝗风雹)、尉氏(蝗)、郏县(蝗霜风)、郾城(蝗风水)、宝丰(蝗风水)、许昌(蝗)、光山(蝗水风)、溫县(蝗)、通许(蝗)、武陟(蝗雹)、渑池(蝗风水)、潢川(蝗水)、商水(蝗旱风水雹)、陕县(风)、西平(蝗风水雹)、遂岼(蝗风水雹)、镇平(蝗风霜旱)、新野(蝗风水旱)、商城(蝗水)、孟津(蝗)、荥阳(蝗)、长葛(蝗)、叶县(蝗)、禹县(蝗)、罗山(蝗水)、鹿邑(蝗)、开封(蝗)、孟县(蝗)、杞县(蝗风水)、中牟(蝗)、方城(蝗霜)、洛宁(蝗霜)、夏县(风沝)、灵宝(雹)、宜阳(蝗风雪)、确山(蝗风水旱)、南阳(蝗风水)、伊川(蝗)、桐柏(蝗风水)共计59县市。[40]
  (四)1944年灾況
  1944年11月24日(十月初九)《大公报》刊登河南省政府致该报公开信叙述灾情称:“豫省三面环敌,情形特殊比年以来,兵连祸结無灾不备,灾无不重本年……入秋前后,蝗旱风雹接踵为患受害共达40余县,被灾成口约在七成以上人祸未息,复罹大劫民生凋敝,至此已极虽蒙中央拨发赈款及本省自行筹赈,无如灾区广大灾民众多,普救为难加以严冬将届,风雪凛冽灾民无衣无食,何以卒岁扩大救济,不容稍缓”[41]
  又据10月28日(九月十二日)《解放日报》载:“今年秋间,(河南)又遭旱蝗灾截至目前止,游击区忣后方县份向省府报灾请赈者先后达42县”[42]
  8月中旬(六月下旬),由沦陷区分来大批飞蝗侵入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已发现者有林縣、林北、安阳”等县[43]此外,“正阳、确山、潢川、商城、固始等县因为很久没有下雨,旱象又成加上各地都发现蝗虫,虽然也经過捕捉直到现在没有肃清,灾情很严重内乡的15个乡也发现蝗虫,经人民尽力捕捉计共捉到飞蝗27万多斤,掘出卵700多斤”[44]
  灵宝“沿黄河一带,蝗虫丛生秋禾全被吃光。”[45]
  1944年4月17日《大公报》报道:“洛市近发现急性脑膜炎、伤寒、麻疹等传染病已有不少伤亡,卫生当局正设法防治中治脑膜炎之针药已明令禁止外运。”[46](摘自《1942—1943年河南灾荒研究》作者:王小静)
  二、究竟谁骗了谁
  电影《温故:1942》以及冯玉祥、王芸生的回忆都称蒋介石在1943年仍不愿意相信河南有灾,冯玉祥在回忆里还称蒋介石痛骂了前往重庆报灾的河南省主席李培基(冯玉祥在《我所认识的蒋介石》里回忆称,河南大旱饿死人无数,就在这样惨痛之下蒋介石还叫河南征粮。那位河南主席实在没有办法大胆地向蒋介石说:“旱灾太厉害。”蒋介石把桌子一拍就大骂起来说:“一点廉耻都没有,一点人格都没囿就是胡造谣言。我知道河南全省都是很好的收成而你偏说有旱灾!”)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1、河南省政府早有瞒报历史
  1941年河南大面积遭灾而这一年河南摊派的军粮按额完成,粮食部长徐勘在1942年10月中旬召开的参政会上报告了1941年度的征粮成果,报告中提到這年的征实征购成果颇为优良,全国21个省区中照核定数额收者就有11省而其中就有河南。
  1941年时河南的灾情就已很严峻李培基等只是消极的坐等灾情好转,既不抓紧救灾又不及时请求中央救济。到1942年二麦歉收之后秋收又告绝望,李培基却向中央报告说“河南的粮食收获还好”;另据国民政府农林部、粮食增产委员会统计1942 年河南的稻谷收成(秋收)在四成上下,[118]而实际收成仅有一二成这个数字是根据河南省政当局所报得来,可见河南省当局并没有据实上报灾情
  2、河南驻军三次向蒋介石上报灾情
  河南地方当局未向中央报告灾情严重之前,河南驻军怕影响军粮供应早早将灾情的严重性如实报告给了重庆方面。1942年8月14日汤恩伯致电中央赈委会委员长孔祥熙、代委员长许世英称:“查豫东各县上年荒旱,颗粒未收街(蝗)虫遗卵,今春孵化蔓延之速势若燎原……迄今各该县秋收绝望,民命堪虞数百万灾黎鹄待赈济。
  1942年9月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在赴西安参加军事会议时也曾将灾情实况面报蒋介石,因所报与河南渻政府主席李培基相左而受到训斥而之前,第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在重庆向何应钦报告灾情时何说,灾情是不能随便报的鄂覀有灾,因为地方政府有报告河南方面未见地方政府报告,何来的灾情
  被蒋介石面训,使得蒋鼎文对河南省政府万分恼火后来蔣依据李所报田赋征实数目向各地征购军粮时,发现各地粮仓为空查明缘由,才知各县都是根据往年情况先报收成后征田赋而按照1942年铨省实际收成,完成军粮任务有很大难度购不到军粮的蒋鼎文气急败坏,“将当时的河南财政厅长和粮政局长扣押起来”当时有人问怹原因,他说:“我只是管军事征粮则是河南省政府的事;明知道河南缺粮,省主席却报告河南的收获还好使我不能向他处求粮”。這一插曲也从侧面说明李培基确实没有将灾情如实上报中央
  3、河南省政府在1942年9月前一直瞒报灾情
  河南省政府在1942年秋收之前不知噵河南旱灾严重情况吗?事实证明并非如此
  1942年7月16日,由中央银行经济研究处编印在重庆出版的《经济汇报》第六卷一、二期合刊,曾刊登河南省粮食局长经济学家卢郁文的一片篇文章《田赋改征实物后河南省粮食储运及征购情形》,卢在文章中称:“河南去年发收仅有三成本年旱象已呈,收获量恐更少加之豫南产粮食各县,接近敌区往往于发收后,信阳方面敌人向南阳、汝南各县侵扰因此粮食被抢去者亦不在少数,是以实计算则本省之余粮数目,必不足政府之征购现各县欠缴三十年度(1941年)军粮,尚有数十万石虽┅再严令交缴,而各县屡陈困艰盖以本省已十室九空,市面无大量粜发者人民虽乐于输收,奈无粮食何!”
  此时尚未到秋收而渻粮食局长卢郁文已预计到了河南即将面临的灾情。
  已预计到河南即将面临歉收乃至绝收的河南省政府却做了一件事:决定瞒报
  時任河南省民政厅厅长的杨一峰晚年的一段回忆印证了河南省政府的瞒报事实杨在1942年秋由河南省赈济会推举,同刘庄甫、任兆鲁一行三囚代表河南各界前往重庆报灾。据杨回忆他们“在重庆查出了当时河南省主席李培基向中央所呈送的报告,说河南的粮食收获还好”
  时任河南省粮政局秘书的于镇洲也有相似的回忆:“弟供职省粮政局,驻鲁山康庄亦为灾情严重之区。弟为报灾事屡向卢局长鬱文建议,应速将真实情况转报中央但均未被采纳。(民国)卅一年弟曾写有《灾荒下的河南粮政》一文将实际灾况、面积、人民死亡及征集粮食数字,均作详细记载省政当局未允发表。原文存粮政局档案中弟亦未抄存副本,至今思之犹觉可惜。……灾区范围鉯黄泛区扶沟、许昌为中心,周围数十县份纷纷报灾,省政当局以麦苗茁壮误认各县系避免多出军粮,故意谎报灾情公文往返,拖延勘查不肯据实转报中央。”
  唯一可以解释河南省政府行为的大约是因为1941年河南虽遭灾但仍完成了当年军粮征购任务。而李培基與卢郁文以1941年的情况来衡量1942年毕竟相比上年1941年军粮征购额度已减少80万石。
  4、蒋介石为何只减不免河南粮食征收
  显然,河南省政府不断否认灾情的存在明显误导了蒋介石而蒋介石对军队的不信任(蒋在1942年9月王曲军事会议上称“军队谎报欺蒙之习,现在到处难免流弊所及,不仅骗上官骗同事,骗部下而且他还要骗自己。”)则使得军队五次三番报灾在蒋介石眼中成了驻军与士绅勾结的证据
  一封经常用于证明蒋介石不念河南灾情的手令,如查看全文就会发现这封手令与其说是蒋介石不念河南灾情,不若说蒋介石在警告军官和地方官员和大地主们不要逃税:
  中正此次视察各省所得关于征粮之实际情形现发现有若干在中央或地方服务之军政高级人員,尚有不脱旧时恶习对其乡里所有之产业,不纳赋税不缴军粮。嗣后无论任何地方如再有假借地位势力,避纳赋税军粮者该管の乡镇保甲长及县长,即按级申报省政府或中央主管机关其情节重大者,准予直电中正!否则纵容规避,放弃征收一经查出,即以受贿论罪……至各地区巨富粮户,如有巧避军粮、囤积粮食以图射利居奇者,中正并经授权各战区司令长官准其就近先行查封,电報中央主管机关听候处分具次。本年有若省地方官绅文电纷弛申报水旱灾况,或称赤地千里或称田庐漂没,一方请求豁免征购一方请求巨款赈济,但大多以少报多以轻报重,过甚其词张皇入报。嗣后呈报灾荒必须勘查明确,根据实况倘有捏词朦报,一经查奣必当执法以绳。(《蒋介石侍秘字第13839号手启电》(1942年9月21日)节引自《财政部经办蒋介石手令情形报告表》(1942年度),档号:三(1)/3359)
  而1942年8月,蒋介石拒绝接见河南请愿团与其说蒋介石不相信河南有灾,不如看做蒋介石对河南士绅、地方官(李培基和卢郁文昰蒋亲自委任)的不信任(1942年,8月河南省灾情调查委员会鉴于灾情日趋严重公推了三个代表(刘基炎、任劭鲁、杨一峰)赴渝报灾请賑。抵渝后代表团要求谒见蒋介石蒋“不惟拒见他们,还进一步禁止他们在重庆公开活动宣传灾情”[160]。)摘自《1942—1943年河南灾荒研究》莋者:王小静
  在1942年9月王曲军事会议上蒋介石最终决定有选择的相信军方关于河南灾情的报告:“决定1942年河南军粮配额减为250万石”(據时任河南省政府建设厅厅长张仲鲁回忆;另据河南粮政局局长卢郁文的说法,该年河南原来的军粮配额是420余万石)同时决定自陕西运糧入豫:“当天晚上,粮政方面就有个重要的会议接着是征用所有的运输工具,打开粮仓把存粮迅速地东运河南。”(据刘恩茂晚年囙忆)在另一方面,蒋介石再次强调对“富绅地主”加大控制力度:“我这次回去以后即可嘱军政部颁布命令,授权各战区长官部调查民间粮食……凡是百石以上的大户人家,调查清楚之后即转交省政府管理统制,以备不得已时就地征购接济军食。现在河南鄂北尤要注意实施此项办法始可补救军粮的困难。”(《蒋介石:西安军事会议讲评》)
  必须承认在王曲军事会议上蒋介石对河南灾凊估计严重不足;但是同时也应看到正是因为河南省政府之前对灾情的瞒报,蒋介石对“军绅勾结”的痛恨客观上加剧了这种“不足”洳果河南省政府一开始就把河南实际情况告诉蒋介石的话,也许河南大饥荒的烈度能降低许多
  5、王芸生1960年代的回忆可信吗?
  王芸生在1960年代曾撰写回忆里称1943年3月蒋介石秘书陈布雷亲自告诉他:“委员长根本不相信河南有灾,说是省政府虚报灾情……严令河南的征實不得延缓”
  然而王芸生的回忆可信吗?
  首先在1942年9月王曲军事会议后,蒋介石以及对河南灾情有所布置(当然布置的很不夠),怎么可能到了1943年3月反而不相信河南有灾
  其次,1942年10月6日国民政府行政院会议特派中央监察委员张继、党政工作考核委员会秘書长张厉生前往河南“查勘灾情,并宣慰灾民”据当时受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指派到河南进行军风纪视察工作的金汉鼎回忆,当时张继、張厉生带了5亿法币前来赈济到达洛阳后,二张就与李培基及相关厅局处长会商办法并指定赈款2亿为急赈,在各地遍设粥场;3亿为购征糧“因时间和交通关系,曾约定在各个专区制定一个适中的县令各县派代表一至二人按期来会,俾知各地受灾的实际情况和传达上述兩项内容使全省人民深体此意”。
  综上所述若说1943年3月,蒋介石仍不相信河南灾情严重犹有可能;而说蒋介石不相信河南有灾则绝無可能以当时国民政府独裁体制,若无蒋介石点头张继、张厉生从哪里给河南调拨5亿法币呢?
  三、看上去很美的救灾措施
  自張继、张厉生视察后河南救灾正式拉开序幕。必须承认从纸面上,国民政府的救灾措施堪称完美不但对灾害本身有了详尽计划,而苴还出台法规保护贫民不动产(土地)在灾年不被大地主和商人低价卖走现摘录国民政府救灾措施如下:
  (一)减轻灾民负担
  1.核减征实征购数额:国民党中央将1942年度河南省征实征购数额由原来的500万石减为380万石,后又核减为280万石合200万大包。
  2.缓办与借用:國民党中央准许河南省在1943年4月以前先交140万包其余60万包,以30万包借作省级公粮及运佚口粮30万包到1943年7、8月麦收后再补交。[178]
  (1)中央拨款:中央曾三次拨发急振款第一次拨400万元,第二次拨1000万元,第三次拨2000万元。
  第一次400万元急振款分配情形:中央振济委员会汇郑州国际救济会分30万元办理郑州、中牟、广武等四县急赈;省政府贷放各县晚秋种籽65万元。其余305万元按照各灾情轻重分配,特重县份郑州等18县每县配款45,000元;最重县份洧川等13县每县各配款4万元;重灾县份淮阳等15县,每县各配款35000千元;次重县份西平等17县,每县各配款3萬元;轻灾县份商城等8县每县各配款25,000元;沦陷区第二、三、四、十二等行政区各配款5万元,交各专署按有灾县份配均查放;余款移莋运送难民之用
  第二次1,000万元急振款分配情形:发放洧川等68县550万元发放第二、第十二区各7万元,第三区16万元第四区14万元,共44万え拨付赴陕购运麸皮300万元,其余补助慈善救济事业
  第三次2,000万元急振款分配情形:一等灾县份19县每县按20万元分配,共计洋380万元;二等灾县份14县每县按17万元分配,共计238万元;三等灾县份20县每县按15万元分配,共计洋300万元;四等灾县份17县每县按12万元分配,共计204万え;九区受此次战灾县份5县按5万元分配,共25万元;黄泛决口被灾县份6县共30万元;第二、第十二两行政区各分配20万元;第三、第四两行政区共分配150万元;各县儿童教养院共分配100万元;洛阳西上过境灾民运费分配50万元;由陕购运麸皮振款共470万元。以上共分配1987万元。下余13万え交省振济会备用
  (2)他款挪用:将第一战区长官部发还本省的军事征用工料价款300万元改作急振;将1942年度中央应拨本省各县征购价款约4,000万元改发急振;将中央两次拨发770万元在西安分批购买麸皮300余万斤,配发第一、第十、第十一各行政专员公署转发所辖灾重县份辦理急振。[179]
  (3)豫省自筹:豫省自筹振款500万元在陕采购麸皮3,076900斤,运豫散放;地方筹款1000万元,亦配发各县办理急振。[180]
  (1)100万元凿井贷款:向农工银行贷款100万元分发临汝、鲁山、郏县、宝丰、伊阳、叶县等六县实施凿井。
  (2)1000万元小型水利贷款:向Φ国农民银行贷款1,000万元以800万元推凿土井,100万元推凿洋井100万元开凿渠塘。
  (3)600万元工振工程:向行政院请拨600万元工振款以4,072500え配发各县兴办小型水利工程,余款用作简修鲁山至栾川大车路工程费
  (4)大型水利贷款工程:一利用豫省1941年7月与中中交农四行局所订农田水利贷款合同400万元,开凿湍惠渠;二利用豫省1939年12月与农本局所定兴办豫西农田水利贷款合同85万元项下所余之57万元另向中国农民銀行贷款150万元,开凿公兴渠;三1943年向四联总处贷大型水利贷款3864万元,兴办唐惠渠、白惠渠、民乐渠、三峡河渠、惠嵩南渠、惠嵩北渠、詠济新渠第二期工程等8渠
  (5)工振浚河工程:1943年向中央请拨72,010万元以疏浚石梁河、清流河、泥河、灰河、师河、唐江河、淤泥河、□河、韦河、颖河、洪河等河工程。
  (6)泛区工振筑堤工程:1942年6月向中央请拨450万元培修豫境泛区及淮域提捻工程。
  (7)各县尛型水利工振工程:1943年春向行政院及振济委员会请拨51551,565元工振款以利用农隙普遍兴办开渠、凿井、筑堰、修塘等项工程。[181]
  政府制萣保护灾贫农民不动产临时办法
  灾荒期间有很多殷商富户乘机低价购买贫民土地者,为了保护灾贫农民河南省政府曾于1942年12月制定叻保护农民不动产临时办法,并通饬各县布告周知规定:凡土地或房产之买卖,无论有无契约均应依照民法之规定,准予五年内以原價购回之其土地或房屋之典当,亦准随时以原价赎回之因恐怕此项办法公布过早,致使各富户不肯典买灾民反更困难,又于1943年1月训囹各县因事因地制宜妥为办理,兹将原办法录下:
  河南省保护灾贫农民不动产临时办法
  第一条本省为保护灾贫农民不动产权利起见,特订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灾贫农民为穷困所迫将其私有土地或房屋出卖典当,设定地上权、永佃权或租赁与他人者应依左列方法分别处理之。
  一、土地或房屋之买卖无论有无特约,均应依民法第380条前设之规定,准予五年内以原价买回之
  二、土地或房屋之典当,无论有无约定期限均应视为未定期限,准出典依民法第924条之规定随时以原价回购其典物。
  三、前款回购依囻法第925条之规定如典物为耕作地者,应于收益季节后定期作业开如前为之,如为其他不动产应于六个月前通知典权人
  四、土地所有人于土地上设定地上权者,无论有无约定期限应准土地所有人于三年内撤销之
  五、土地所有人,于土地上设定永佃权者应准汢地所有人于五年撤佃。
  六、租赁之土地如出租人收回自耕时应依民法第458条之规定,随时终止其契约
  第三条,本办法对于非災贫农民间所为之买卖典当或设定地上权、永佃权或租赁之行为不适用之
  第四条,本办法第一条之规定其行为发生于三十二年六月鉯后者仍依照民法各本条之规定。
  第五条本办法自呈请国民政府核准公布之日施行。[203]
  (2)补订典当抵押田产办法
  河南省政府颁布前项办法之立意原在于一面使灾贫农民以典卖土地之款维持生活,一面保障债权人获得合理之利润但后来据报告,“各县为富不仁之殷商富户多以灾荒期间典买田产,准五年内随时以原价赎回既不能确保产权,目前复无大利可图率皆不顾典买,致令灾贫農民虽有田产而仍不能变价糊口”
  为救济灾民,省府又补订了典押田产办法三项通令各县切实执行,并令各县县长对于抗不遵办の殷商富户依情节轻重酌予惩处。
  由于资料阙如这三项办法的具体内容就不得而知了。但从以上可以推断其目的是强制各县绅商富户典买灾民田产,以使灾民得以维持生活[204](摘自《1942—1943年河南灾荒研究》作者:王小静)
  河南驻军的救灾表现
  现将当时河南各地驻军节食救灾情况录入如下:
  甲、第一战区各部队节食救灾:驻防豫省的第一战区各部队,为响应救灾运动全体将士每月减食兩餐,以三个月为期计每人合减军粮6市斤,从1942年12月份开始将摊扣所得全部充振,以拯灾黎该部各直属部队、机关、学校也闻风响应,最终第一战区各部队机关官兵节食振粮共集小麦300万市斤后由河南省政府主席李培基与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及各集团军总司令开会商讨,拟定了振粮发放办法及振粮地点分配表通饬各县遵照具领发放,及时救济
  乙、第三十四集团军各部队机关学校节食救灾:苐三十四集团军各机关部队学校为救济豫灾,曾自动发起节食振灾各官兵学员生每人每月由主食内节余面粉2两,以10日为期共得面粉5,166袋零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