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蜜蜂病虫害防治治中选择农药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欢迎光临晋城科普网!!!
我的图书馆
!!!欢迎光临晋城科普网!!!
中药材规范化栽培病虫害防治技术
   16:12:54
中药材的质量直接影响中药产品的质量,中药现代化对传统医药发展的八字方针是:“安全、有效、稳定、可控”。衡量中药材质量的标准除中药自身的有效成分外,还包括化学农药和重金属等外来污染物的污染。我国中药材中的农残及重金属污染,是造成中药材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并成为制约我国中药走向国际的主要障碍。在药用植物的引种栽培过程中会遭受各种病虫害的危害,目前主要依靠化学农药防治。中药材是人们用来防病、治病、保健的特殊商品,过量施用农药,不但使中药材中农药残留超过国际上或我国规定的允许标准,直接损害人体健康;而且研究表明,某些药用植物施用农药不当,也会使其有效成分降低。因此,进行中药材生产无污染新技术的研究,生产无公害、优质的绿色中药材,是提高中药材产量和质量的重要环节。《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简称中药材GAP)已于2002年6月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实施,《规范》对中药材病虫害防治提出如下要求:“药用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应采取综合防治策略。如必须施用农药时,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的规定,采用最小有效剂量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以降低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中药材病虫害的有效防治是实施GAP的重点和难点,必须给予高度重视。一、 中药材病虫害发生的特点1、道地药材病虫害严重药用植物栽培有一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历史形成的道地药材,例如东北的人参、云南的三七、宁夏的枸杞等等。道地药材是由特定的气候、土壤等生态条件及人们的栽培习惯等综合因素所形成的,其药材的品种、栽培技术均比较成熟,药材的质量相对比较稳定。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适应于该地区环境条件及相应寄主植物的病原、虫源必然逐年累积,往往严重危害这些道地药材。如人参锈腐病,这种病原茵是东北森林土壤中的习居真菌,它的生长发育所需的条件与人参生长发育所需的条件相吻合,因此成了人参的重要病害,也是老参地利用的最大障碍。还有云南三七的根腐病,宁夏枸杞的蚜虫、负泥虫等。2、药用植物野生变家种增加了病害的流行多数药用植物由野生变家种,高密度集约化人工栽培,使药用植物生长的生态环境如动植物、微生物区系发生了深刻改变。为病害的发生和流行提供了适宜的条件。引起药用植物病害的病原菌寄生范围很广,如危害黄连的紫纹羽病菌能感染党参、黄芪、桔梗、芍药、太子参、玄参、附子等野生和栽培的210多种植物。3、害虫种类复杂,单食性和寡食性害虫相对较多药用植物包括草本、藤本、木本等各类植物,生长周期有一年生,几年生甚至几十年生。害虫种类繁多。由于各种药用植物本身含有它特殊的化学成分,这也决定了某些特殊害虫喜食这些植物或趋向于在这些植物上产卵。因此药用植物上单食性和寡食性害虫相对较多。例如射干钻心虫,栝楼透翅娥、白术术籽虫、金银花尺蠖、山茱萸蛀果蛾、黄芪籽蜂等,它们只食一种或几种近缘植物。4、药用植物地下部病害和地下害虫危害严重是个突出问题由于许多药用植物的根、块根和鳞茎等地下部分,既是药用植物营养成分积累的部位,又是药用部位,这些地下部分极易遭受土壤中的病原菌及害虫的危害,导致减产和药材品质下降。由于地下部病虫害防治难度很大,往往经济损失惨重,历来是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老大难问题。如人参锈腐病和立枯病、贝母腐烂病、地黄线虫病等等。地下害虫种类很多,如蝼蛄、金针虫等分布广泛,因植物根部被害后造成伤口,导致病茵侵入,更加剧地下部病害的发生和蔓延。5、无性繁殖材料是病虫害初侵染的重要来源应用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来繁殖新个体在药用植物栽培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有的药用植物种子发芽困难,或用种子繁殖植株生长慢、年限长,故生产上习用无性繁殖,如贝母用鳞茎繁殖一年一收,如用种子繁殖需5年才能收;同时采用无性繁殖还能保持母体优良性状;对雌雄异株的植物,无性繁殖可以控制其雌雄株的比例如栝楼。故无性繁殖在药用植物繁殖中应用甚广。由于这些繁殖材料基本都是药用植物的根、块根、鳞茎等地下部分,常携带病菌、虫卵,所以无性繁殖材料是病虫害初侵染的重要来源,也是病虫害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当今种子种苗频繁调运,更加速了病虫传播蔓延。因此,在生产中建立无病留种田,精选健壮种苗,适当的种子、种苗处理及严格区域间检疫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二、 目前中药材病虫害防治方面的主要问题1、病虫害种类多、危害重、损失大由于中药材品种多,且一种药用植物常受到多种病虫的危害,因此病虫种类繁多。如人参栽培中,病害发生普遍而严重,已知人参有40余种侵染性病害,常发生的病虫害也有20余种。贝母的重要病害,产区一般损失在20%,严重者可达80%以上,有的农户因此放弃了贝母生产。2、 缺乏完整的病虫害测报体系&&& 虽然有些药材产地已经配备了专职技术人员负责病虫害防治工作,但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测报体系,更没有先进技术在测报工作中应用,使测报成为防治工作的薄弱环节。不仅不能给病虫害防治提供可靠的技术资料,失去最佳防治时间,影响防治效果,而且增加了防治工作难度,加大了投资,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3 、药农滥用农药问题严重大多中药材产于老、少、穷地区,生产零星分散,农民自行管理、自主经营。由于生产者缺乏有关的技术知识,滥用、误用农药问题严重。防治药品一直沿用氧化乐果等剧毒有机磷农药,不仅严重污染环境,而且长期单一使用同一种类农药,致使病虫的抗药性增加,影响防治效果。另外施药机械也比较落后。此外还存在假农药坑农的问题。4、种子种苗频繁调运加速病虫的传播蔓延目前中药材的种植品种、种植面积完全由农户自行决定,地区间种子种苗调运极其频繁,使许多药材的种子、种苗携带病菌、害虫,加快了病虫害的传播和蔓延。三、中药材综合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是指通过综合运用栽培、管理技术措施,达到促进中药材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减轻或防治病虫害的目的。其主要方法有:   (1)、合理轮作和间作。合理的轮作和间作可减轻病虫危害。不同科属中药材品种间进行轮作或中药材植物与其他粮食、蔬菜作物轮作,如附子和水稻、玉米,大黄与黄芪,白术与禾本科植物通过3-4年的轮作,可减轻根腐病、白绢病、炭疽病等的危害。间作时应选择和药材植物发生的病虫害不相同的作物进行间作,如附子田可间作菠菜或玉米,地黄田可间作玉米或芝麻。   (2)、深耕细作,清洁田园。很多病原菌和害虫在土内越冬,因此通过冬耕不仅可直接破坏害虫的越冬场所,减少越冬病虫源,而且可使表层土内越冬的害虫暴露于土表,被天敌寄生或取食,使其不能羽化出土;土内一部分病菌由于日光照射亦能被直接杀死,达到防病的目的。田间杂草是病虫隐蔽及越冬场所,因此,清除杂草是病虫隐蔽及越冬场所,因此,清除杂草和前茬作物集中烧掉或深埋,是防治病虫害的重要农艺措施。如附子收获后及时集中烧毁稿秆可有效防治钻心虫。   (3)、合理施肥和灌溉。合理施肥能有效促进中药材植物的生长发育,增强抗病能力。生产实践证明,偏施氮肥往往会加重病虫危害,而增施磷肥和钾肥,特别是钾肥可以增强植物抗病性。如阴湿条件下常发生药用植物的根腐病,若适当增施磷肥和钾肥,少施氮肥,然后配以挖沟排水控制温度的管理措施,可显著减少烂根。因此,根据药用植物特性采取有效的灌溉方式,也是防治病虫害行之有效的方法。   2、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自然界中的生物因素来进行病虫害防治,包括动物(昆虫、螨类、鸟类、两栖类等)、真菌、细菌、病毒等。主要方法有:   (1)、以虫治虫,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天敌昆虫主要有瓢虫、螳螂、草蛉、步行虫、食蚜蝇、食虫虻和各种寄生蜂、寄生蝇等。这些天敌害虫在自然界里广泛存在,对抑制中草药植物害虫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要保护这些益虫,给它们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使其能够顺利繁殖,代代相传,达到控制虫害的目的。   (2)、以微生物治虫。即利用真菌、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来防治害虫。目前应用的有苏芸金杆菌、杀螟杆菌、青虫菌等各种制剂。   (3)、利用害虫天敌动物治虫。许多害虫天敌如各种蛙类、益鸟等能捕食大量的害虫。据研究,解剖一只蛙的食料中害虫占70%以上,啄木鸟、杜鹃、喜鹊等鸟类也主要取食害虫,可有效控制木本药材植物的害虫如天牛幼虫、吉丁虫、松毛虫等。由此可见,我们应积极保护自然界中的有益动物,并创造条件加以繁殖和利用。   3、物理机械防治技术   利用人工方法、简单的器械、温度、光、电磁波、超声波、核辐射等方法防治病虫害即为物理机械防治。主要方法有:   (1)、人工捕杀。危害活动时间集中的害虫可用人工捕杀。如在夏天雨后黄昏时捕杀刚出土的金龟子成虫;在农事操作时摘取害虫在植物上所产的卵和刚孵化的幼虫。   (2)、灯光诱杀。在田间安装黑光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进行灯光诱杀,可诱杀到某些鳞翅目成虫、叶蝉、金龟子等。   (3)、温度灭菌、灭虫。用温水浸种或开水烫种,可防治由种子带菌的病害,如防治薏苡种子表面携带的黑穗病菌孢子,可于播种前用60℃温水浸种半小时或开水烫种5-8秒,防治效果达70%-85%。   4、化学防治技术   化学防治是应用化学药剂进行药用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具有作用快、效果好、使用方便等优点,是目前防治药用植物病虫害的重要手段。但如果使用不当易造成农药残留、环境污染和病虫产生抗性等后果。所以,化学防治要做到科学用药,其主要方法有:   (1)、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合理用药。能不用药的尽量不用药,能少用药的尽量少用药,能兼治尽可能兼治,能用生物农药尽量不用化学农药,以达到减少污染或无污染的目的,保证药材的高质量。如常用于防治灰霉病、白粉病、炭疽病的托布津和防治锈病、霜霉病和叶斑病的百菌清,整个生育期最多用药次数不超过3次,最后1次用药距采收不得少于15天。治虫用的敌百虫、辛硫磷和溴氰菊酯等各类农药,全生育期最多用药次数不超过3次,最后1次用药距采收不得少于7天。   (2)、必需用药时首先应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同时应尽量减少用药次数,仅在防治的关键时期用药。如防治药材苗期病害应在发病初期使用,防治食叶性害虫应在幼虫孵化盛期用药。防治地下害虫应采用药剂浸种和拌种方法,结合耕作采用土壤消毒的方法。 (3)、使用化学药剂中应尽可能避免对天敌的杀伤,或选择对天敌较安全的农药。施药方法应注意对天敌的保护,如采用毒土和种子处理的方法。&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枣树病虫害防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