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后遗症康复病人总出虚汗,一侧胯部往前顶,嗓子喘气声音特别大,而且呼吸急促,手上还出现了血斑,这种

您好,欢迎登录
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我妈妈得脑出血一年多了,在医院
0c1ad0d&&&&
| &&&&浏览4478次 &&&&| &&&&提问时间: 14:08:05 &&&&|&&&& 回答数量:
病情描述:
我妈妈得脑出血一年多了,在医院里花了十来万也没有看好,现在就是躺在家里不能动,也说不了话,大脑也没有什么意识,不怎么怎么办才好?
病情分析:
请根据患者提问的内容,给予专业详尽的指导意见。(最多输入500字)
指导意见:
请给出具体的运动,饮食,康复等方面的指导。(最多输入500字) 0/500
看了该问题的网友还看了:
满意答案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你好一般只要是出血量很大的话,是不易治疗恢复的!建议您可以去北京比较好一些的医院治疗观察!
用户回答专区 用户的建议仅供参考
病情分析:
  久久健康网心血管疾病专题为您提供最全最新的心血管疾病健康指导/,包括心血管疾病的症状,心血管疾病的早期症状,德国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血管疾病的饮食,心血管疾病的手术,治疗心血管疾病最好的医院,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法,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特效药,心血管疾病的中医疗法等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知识,您还可以与网站医生和病友互动,交流心脏病治疗心得。祝您健康!
咨询相关专家
擅长:内科护理综合
擅长:心理科综合
擅长:内科疾病
育儿|两性|男性|整形|养生|老人这几天十多天我发现我胯部、腿部、肩部骨头疼,尤其是长时间一个姿势以后...
这几天十多天我发现我胯部、腿部、肩部骨头...
最近十多天我发现自己胯部、腿部、肩部骨头疼,特别是长时间一个姿势以后,起身时胯部和腿部骨头疼得厉害,刚开始我以为是五一去爬山累得,后来一个多星期还不好,我是不是得什么病了?
医院出诊医生
擅长:中医治疗颈腰椎病、关节炎等
擅长:颈椎病、腰椎病、关节炎、脊柱炎
提问者采纳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及药品推荐仅供参考
职称:中级针灸按摩师
专长:妇科产后风湿(月子病)
&&已帮助用户:1227
你好,这位朋友,根据你所说的症状,和产后风湿的症状很相似,又叫月子病,你可以回忆一下以前在你生过小孩子或流产后在做月子期间是不是没有注意保养好,吹过风,吹过空调,下过水,洗过澡,出过汗,穿过拖鞋,外出走了路,做了家务活,月子里常抱小孩子等都可能导致产后风湿的出现,产后风湿有以下的这些症状,你可以对照一下,对上越多就证明风湿越严重:一,头痛,晕,或怕冷。二眼睛不舒服,怕风,流泪,眼皮感觉好沉,好累,好困(如果在做月子期间哭过,或看多了电视和书就很容易出现这种症状)。三,全身关节,手,脚,腰,肩膀,脚底有酸疼,麻木,怕冷,发冷,有沉,累的感觉。四,胃不舒服,会胞胀,发冷,不思饮食。五,经常感冒,连续不断的感冒,稍微严重的还会出现连续的高烧的症状。六,月经不调,有带团,带黑,带白现象,时间和量不太正常,稍微严重的还会出现闭经。七,脾气比以前更烦躁,容易发火,时常心里都好象有一股莫名的火想发出来,不能自控。八,心跳比以前更快,怕吓,有心慌的感觉。稍微严重些的病人还会出现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对生活失去信心,凝神凝鬼的现象出现。(这是典型的产后忧郁,主要是在做月子期间心情不是很好,生气,心烦,不顺心等所致)。九,小腹会胀气,鼓气,微疼的感觉。十,脸色偏黄,记忆力,以及性生活明显下降,成天没精神有的还会出现失眠多梦,饮食不佳,大小便异常等现象。有的病人从表面上看上去根本就看不出有什么病,有的还会被人误解为好吃懒做,其中的痛苦只有自己知道,产后风湿分急性和慢性二种,急性的发病快,最快的在做月子期间就可以出现。慢性的则可以在人体内隐藏几年,十几年,甚至于几十年,随着年龄 的增大,体质的减弱,病情随之发作。如果你想更进一步确诊的话,可以上医院做各种检查,医生都会说你没什么病,因为产后风湿是做各种检查都是检查不出来的,各项指数都在正常值内。在这里,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对你说,这种病是完全可以用中医治好的,而且可以断根,平时多注意保暖,少吹风,少下冷水,少吃辛辣,生冷的食物,少做力气活,多注意休息,保持好心态,如果还有什么想进一步咨询的话可以进入我的诊所和我取得联系,我会告诉你一些注意事项和治疗方法,并祝早日康复!!!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中耳炎、鼻息肉、结膜炎
&&已帮助用户:628826
你这情况可能是风湿或劳损的原因,可做相关检查的。明确诊断才好治疗。
问肩部骨头一动就响去看医生他说是
职称:医师
专长: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支气管炎、肺炎、中毒
&&已帮助用户:2149
问题分析:颈椎病为颈肩酸痛可放射至头枕部和上肢;一侧肩背部沉重感,上肢无力,手指发麻,肢体皮肤感觉减退。意见建议:建议:CT检查。针灸推拿按摩治疗,理疗,平时注意局部保暖。
问我腰部痛,左胯部骨头痛,一年多前有一次...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皮肤
&&已帮助用户:223317
你好,初步认为和髋关节炎有关系,需要进一步的检查,明确病因及早治疗.不要盲目用药,以免加重病情,多喝水.不应作剧烈运动,忌吃辛辣食物,并保持睡眠充足,舒缓压力.
问胯部左侧突然疼痛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综合
&&已帮助用户:32922
病情分析: 。需要警惕腰椎间盘突出或者腰肌劳损引起的症状,意见建议:需要进一步腰椎拍片或者CT检查确诊,确诊病因以后确定治疗方法。可以服用止痛药芬必得胶囊和针灸按摩物理疗法理疗
问肩部受伤,骨头没坏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妇产科、尤其擅长宫外孕等疾病
&&已帮助用户:11750
病情分析: 结合您的叙述的情况,主要是考虑外伤导致的肩部受损的情况,出现不适的情况意见建议:您的情况,建议需要及时的到骨科复查X线片检查看看,注意平时适当的休息等。
问胯部右侧困疼.左侧是股骨头坏死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骨病 创伤 颈腰痛
&&已帮助用户:4086
请问你是否有长期饮酒的习惯。股骨头坏死两侧有可能相继发生。建议去医院检查。2、可以先口服止痛药。
问突然发现蹬腿伸腿胯部发出声音,
职称:主治医师
专长:骨质疏松,腰腿痛,骨关节炎,踝关节扭伤,急性单纯外伤性腰腿痛,开放性手外伤,尺桡骨干双骨折,髌骨软化症,剥脱性骨软骨炎,棘间韧带损伤
&&已帮助用户:1225
问题分析:你好,如果是单纯的活动后髋关节弹响,没有疼痛及其他情况,应该问题不大,可能是韧带、软骨摩擦引起的。意见建议:如果出现疼痛,甚至影响到髋关节的活动,就要排除股骨头及滑膜病变,最好是拍片或者核磁共振检查,单纯的有弹响可以先不用特别治疗,注意休息就行。
关注此问题的人还看了
大家都在搜:
关注健康生活!
膝盖疼痛是每一个人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尤其是对于一些老年人
请求医生帮助,患有腰椎间盘突出1年久,未治疗,想问需要怎么治疗
您好,您的这种情况为腰椎的退行性改变,需要减少腰部活动
好,建议避免颈部受凉、长时间低头,平时要有正确的坐姿
上肢疼痛无力是因为受椎间压迫神经根引起,可同时引起躯体两侧
头痛相关标签
免费向百万名医生提问
填写症状 描述信息,如:小孩头不发烧,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
百度联盟推广
搜狗联盟推广
医生在线咨询x在线咨询
评价成功!您好,欢迎登录
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晚上胯部疼痛
| &&&&浏览7606次 &&&&| &&&&提问时间: 21:41:59 &&&&|&&&& 回答数量:
病情描述:
晚上睡觉时左边胯部酸痛,难以翻身,有十多天了。。。
病情分析:
请根据患者提问的内容,给予专业详尽的指导意见。(最多输入500字)
指导意见:
请给出具体的运动,饮食,康复等方面的指导。(最多输入500字) 0/500
看了该问题的网友还看了:
医生回答专区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病情分析:
你说的这种情况多是腰肌劳损: 腰肌劳损或称“腰背肌筋膜炎”、“功能性腰痛”等。主要指腰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的慢性损伤,导致局部无菌性炎症,从而引起腰背一侧或两侧的弥漫性疼痛,是慢性腰腿痛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多见于青壮年,有时外伤史不明显,常于职业和工作环境有一定关系。
咨询相关专家
擅长:内科护理综合
擅长:心理科综合
擅长:内科疾病
育儿|两性|男性|整形|养生|老人您好,欢迎登录
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胯部放射性疼痛,导致半条腿疼痛,...
匿名用户&&&&
| &&&&浏览5602次 &&&&| &&&&提问时间: 10:05:37 &&&&|&&&& 回答数量:
病情描述:
胯部放射性疼痛,导致半条腿疼痛,去医院检CT都没有问题,是怎么回事?
病情分析:
请根据患者提问的内容,给予专业详尽的指导意见。(最多输入500字)
指导意见:
请给出具体的运动,饮食,康复等方面的指导。(最多输入500字) 0/500
看了该问题的网友还看了:
医生回答专区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病情分析:
指导意见:
你好,麻烦您把做CT的部位详细告知,你的情况主要是考虑坐骨神经痛,如果腰椎的Ct没有问题的话,还要考虑梨状肌综合征的。
咨询相关专家
擅长:内科护理综合
擅长:心理科综合
擅长:内科疾病
育儿|两性|男性|整形|养生|老人胯部, 尾闾 ,裆部 膝部,足 ,腹部 -训练
我的图书馆
胯部, 尾闾 ,裆部 膝部,足 ,腹部 -训练
胯部, 尾闾 ,裆部 膝部,足 ,腹部 -训练
 一、要求
  掌心往里边含一点,手指放松,要舒开,舒展着,手指尖要有点意念。
  二、具体作法
  指舒展着自然伸直,微微有点弯曲,不要有死弯。坐腕,大拇指和食指之间张开一点,不要绷劲,手捧着一个气球似的。掌心一含,气进去,往外一突,气往外出,连着整个上肢里边都在动弹,这样气一出一入。要注意手指尖、指肚,要把气一下通到指尖上来。
  头、眼睛、口腔、胸、背、肩、肘、腕几部分都讲了一下,其中头、眼睛、口腔(舌头)这三部分是总的纲,要多注意它。把头、眼睛能运用好了,身体什么部分有毛病的,用头和眼睛、意识一调就过去了。所以后面只是熟不熟的问题,意念和里边通的程度、连接的程度好不好的问题。头和眼睛要经常去练,经常注意往回收,注意用眼睛来调节情绪,使里边放松,经常保持愉快的精神状态。
  胯要放松。胯有前胯和后胯的区别。前胯指的是胯关节,现在一般来说,练武术的松胯,像踢腿、劈叉,都是松前胯,把胯关节、尤其是关节囊松驰起来。髋关节的股骨头和髋臼固定度是比较大的,把股骨颈都套进去了。把关节囊放松了,胯关节的活动度可以非常大,像踢腿踢前腿,踢后腿,踢摆莲腿,过山腿等。过山腿是右脚往上踢左耳,再绕过左耳踢后脑勺。要是从前面踢,不是踢高,而是脚尖正好踢印堂,胯得往下坐往回收,脚跟往外蹬,脚尖往回翘,这才踢得到;要是绷着脚面往高处踢,那是跳芭蕾舞的动作。这些练法一般松的都是前胯,即
  胯关节。咱们的平足开胯的松前胯是少林武术的练法。现在练芭蕾的,他们说:“庞老师,这跟我们练芭蕾两脚尖外撇成一字再往下蹲有点像。”我说:“你们练智能功,这八(芭)蕾就成九蕾了。”1985年我在北京讲课,有一个学员是沈阳芭蕾舞团的团长,他有膝关节积水,一般芭蕾舞演员练的时间长了,都有这毛玻他练智能功把病练好了,前年他还上台演出。别人说他50岁了,怎么演技越来越好?他说:“我练了智能功。”我跟他讲:“你按着我们这三圈相摞练,把身体一提就起来了,这就轻松了。中国这东西,把西洋的都包括了。芭蕾舞不是讲膝盖一圈,胯骨一圈,乳房这儿一圈吗?膝盖那圈不要,胯骨一圈,胸部一圈,肩头一圈,用这三圈跳芭蕾舞就变样子了。”他们还不需要走头上这一圈,走这个圈就往轻功上走了。他马上在门外这么一比,果然感觉很好。他现在跳芭蕾用这三圈,还保密,不给别人说呢。我们松前胯的松法和踢腿松法不一样。踢腿是武术的动力松,咱们这样放松不光松筋骨、韧带,气脉也要松。当然,同学们愿意练劈叉也行。如果想劈竖叉,先劈个横叉,劈一半身子一拧就是个竖叉,上身要直起来。劈竖叉比较简单,加意念“胯骨要放松,胯关节放松,要松开、松开”一下就过去了。
  松前胯好松,关键是松后胯,后胯指骶髂关节,就是骶骨和髂骨后面的耳状面相连之处,是个假关节,平时不能动弹,只有女同志怀孕的后期,骶髂关节才开。怎么会开的呢?因胎儿元气特别足。不光是气的作用,而且还有形体的作用。胎儿把子宫胀大了,随着胎儿的发育,子宫胀到一定程度,就把胯骨撑开了。骶髂关节开了,前面耻骨也有一定程度的开。所以说怀孕后期骨盆的骨缝都开了。由于胎儿的气充足,妈妈盆腔的这些关节开了,也没问题,可要是普通人一松开,就走不了路了,这是气不足的原因。所以关键不在那个关节连没连着,就在里面气足不足。有的胎儿非常弱,气不足,如果胎儿个儿又很大,妈妈就受罪了。胎儿气不足,骨盆一开不给力气,一走路就痛。以前练开胯,靠里面的气冲开它,要想开后胯,得丹田气充足,里面没有儿子嘛,得结个气婴儿,丹田气足了胯就好开了。我们现在练智能功,气还没结“胎儿”,怎么办呢?通过形,用功法把它松开。松开之后气进去多,容纳得多,再往外冲,就更好开了。这么循环,一层一层地把形体开开。智能功通过几个方面同时并举,把内外气充起来。怎么松后胯呢?站庄时两个胯关节的股骨头配合着意念往后外撑,腰往后突,尾椎往下一坐,后面骶髂关节就容易开了。你可以摸着臀部,臀部往外挤,从当中往两边拉,摸摸骶髂关节,从骶骨边往外挤,一挤它那儿有点往后动的意思,一开始有这么一点儿动都行。骶髂关节要松开没别的好办法。
  咱们平足开胯分前后的松后胯就专门松骶髂关节。脚尖使劲往里面扣,膝盖
  往里拧,连带着胯骨往外拧,腰往下一塌,就把胯给挤上了。一开始尾闾尖要上翘,你专门练松后胯的时候,可以往上一翘,往下一收,拉着骶骨动弹。松后胯这一节功实际是从使全身的气整这方面来考虑的,不光是松后胯。如果完全为了松后胯,尾闾往上翘,往下扣,反复翘扣,慢慢骶骨就会动弹了。先是尾骨动弹,再拿尾骨拉着骶骨动弹。全身的骨节中就骶骨、骶髂关节最不好松,若这个骨头会动弹,别的都好动弹了。
  讲了身形要求后,同学们练每节功就都要认真去体会,要会一步一步往上加内容。有的同学觉得练功没内容,练着练着就烦了。这么多内容还没有内容?练一个就反复体会体会,就老有内容。练动作时体会里面叫体察,在体察过程中,精神就高度集中了。在过去,练静功叫做寂照之功,很安定、宁寂了,得用意识照着身体,体察里面是什么样子。你体会得越深,精神越集中。你真能体会得很深,脑子就更集中,里面体会得就更深。让大家体会,这也是神形合一。但是你这样想就坏了:痛死了,这简直没个尽头!你应该体察里面的变化。同是注意一个局部,你精神注意里边的变化,这就练功了。“哎哟,真痛,算了吧。”出这念头,你虽然也注意这儿酸痛酸痛的,但那就成了杂念。精神进去体会,不作分别,这就是一个道念、道心。道心和人心就差这么一点。你把精神注意到练功上去了,体会去了,那就称为道心;你不想练功了,留恋普通日常生活了,那就是人心。人心、道心本来是一个,都是意识活动。出了人心找道心,哪儿去找?就这么一个意识活动,就看你把它往哪儿放!放到道上了就是道心,放到人上了就是人心。你把什么都放到道上了,完全是道了,你就成道了;你的意识都放到普通人身上,你就成了俗了。就在于意识的着眼点、立脚点。过去把这个人心道心都讲得太神秘,太玄乎,其实就这么一个心。
  松腰松胯往往跟尾闾联系在一起。要松腰,往往就得松胯,胯不松,腰也不好往后突,要松腰松胯就必须伴随垂尾闾。尾骨有四节,连到一起成一个整的了,但它又不是直的。有的人小尾巴还翘着。要是翘着的,你得慢慢让它直着下垂。尾闾这一关非常关键。看它体积很小,都以为小尾巴是废物。人的尾巴进化没了,但是那个气机还在。尾骨与骶骨相接之处有骶管裂孔,外面被韧带封住了。脊柱管里面的脑脊液直接跟脑子连着,尾骨一转动,就把骶管裂孔的韧带动了,使得椎管里面的液体受到振动,一直传到脑子里。这里面是通过共振作用传上去的。上回我给同学们讲,咽津、咽唾沫要注意食道的管壁,可以从管壁一下子传到小肠、丹田里面去了。而尾闾一动弹,从椎管振动到脑脊液,一下子也可以到脑子
  里面去了。转转尾闾,脊柱里面、脑脊液里面有什么感觉没有?(学习应该会举一反三。现在智能功里好多东西,跟我从老师那里学的东西不―样了。我就是把以前练功的诀窍,通过练功有体会了,根据我们现在的知识,把它简单化了,并赋予新的内容。)尾闾不是死的,平时不动,现在我们就动动尾闾,它牵着骶椎韧带,振动椎管里面的脑脊液,还有马尾神经。马尾神经从椎管里面下来有好多,到最后只―根下来,它非常敏感,一动弹整个地都传上去了。练功结合着现代科学知识,就能增加它的感受性。我们学的知识不能白学,要结合它去体会体内的变化。同学们学解剖时,有些名词可以不记,而这些东西你练练功,体会体会,这儿有什么感觉,那儿有什么感觉,拿什么做标志,那你就得记住它了。尤其是脊柱,脊柱管里面的脊髓、网膜腔、脑脊液循环,还有脑脊液从哪儿渗出来、怎么走,等等,这些都很重要。讲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处?如脑子里面的脑脊液环流,现在大家还都没有注意到。练周天,按丹道功应该是走脊柱管里边。练周天功的要是懂得这些科学道理,练功要快多了。我们现在有了这些科学知识,练周天可以很快。为什么不这么练呢?因为从脊髓的中央孔往上走,如果在第四脑室到第三脑室这一段通不过去,就能冲死人,有些危险。将来练功的人多了,哪能管得那么细呀?所以现在我们还从外边练,比它更快更省事。我们学了这些知识就得经常想着。我们安排这些基础课都非常有意义,现在把专业课先弄起来,将来基础课还得加上气功的知识。
  武术气功讲“尾闾中正神贯顶,气透三关入泥丸”,练内家功的也讲这句话。尾闾要中正,不能歪着;体形歪,尾闾也要正,直着往下垂。我有个朋友,一块跟老师练拳,他比我们早去好几年。他练功时尾闾歪着,腰就是松不了。我们几个师兄弟都松了,他还没松。过了七八年,我去他家帮着他搞,才松开。他为什么松不了呢?他说他的胯有毛病,得往后收着,一收收歪了,拧着屁股,尾闾还能垂得下去?我说你先正着练,他不听,他搞了七年多才松开。要懂得尾闾中正往下垂,似坐非坐,好像下面有一根绳子垂着,而你坐在上面。
  下面讲一讲松尾闾的四步功诀。
  第一步是垂尾闾。同学们练三心并站庄,一开始就练垂尾闾。
  第二步,泛臀。臀部往外泛。泛臀是开后胯的意思,不是撅屁股,脚尖往里扣,膝盖往里拧,胯关节往外翻,一翻一拧,把后面撑开,臀就往外翻出去了。
  第三步,扣尾闾。尾闾往前扣。
  第四步,转尾闾。会扣尾闾了,骨盆不动,转动尾闾骨。能转尾闾,过去叫尾闾如钟锤、如钟摆。这句话是太极拳祖师讲的。因为周身的气通过尾闾来发动后,阳气就上升了。怎么去调动全身的气呢?靠尾闾,尾闾轻轻一动,就把会阴的气提起来。这是一个关口。尾闾不会动,会阴的精气自然上升是不大容易的。道家功讲,练丹重视精气,怎么办呢?提谷道,谷道往上一提一缩(缩谷道的目的是让尾闾动一动,如尾闾不动弹,光缩谷道,阳气往上上天梯不好上),尾闾一动弹,气就引过来了,它自己往上升。这是从内景上讲的。我们不练周天功,不着意它,但我们练功的时候,周天自己会动,里面自然而然要变化。练意念周天,用意念一导,想气到尾闾,气到命门,有股热气就上去了,那是皮下的混元气。经脉之气就不是那么简单,需要通过呼吸来推动,经脉之气走的是脊柱外面,比皮肤之下的混元气要深一点。真走脊柱里面非动尾闾不行,不动尾闾气不好进去,当然不是绝对进不去。过尾闾关头顶要有气感,头顶一痒,尾闾跟锥子扎一样疼。一痛,真气透过封脊椎管的韧带和结缔组织,从脊柱管往上走。尾闾要不会动弹,不好进去,走脊柱管里不大好走。咱们不搞周天功,随便这样说一说。真要讲练周天,有些关窍都有内容(自然周天另外说)。讲这些是给同学们开开窍,似乎不是练功要领,但是懂得这些道理后,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就加深了。
  腰、胯、尾闾这三者是一个整体,这儿讲的是形。我记得我一个老师练太极拳,练八个劲,叫?、捋、挤、按、采、?、肘、靠。老式太极拳108式,一开始打劲,无论什么姿势都打出?劲,往外捋也打出?劲。他一个劲打了二年:八个劲一共打了16年。他问他的老师:“我这个劲怎么还不整呢?”他老师说:“就是,打这么久怎么还不整啊?你摸摸我的腰吧1一摸腰,老师的腰会动弹。“噢,这个1一比划,三天就过去了。他跟老师的关系是很随便的(我跟我的老师也一样),一拍桌子:“老师你早干什么去了?让我搞了16年,原来关键在这,早给我说不早解决了?1“我也不知道你悟不出来。”你要不摸一下腰,又看不着,怎么悟去?这个老师教我们时,说先把腰站开再学别的,省得钻16年钻不出来。我们三个月就把腰解决了。腰一般不让你看,不让摸,也不说。松腰是什么样子,站庄怎么站,丹田什么样,松胯骨特别是松后胯什么样,下次站庄先让同学们摸摸体会体会。尾闾要自己下功夫解决它。尾闾还要靠气,意念一动胯骨就转,胯骨一点不动弹也不容易。通过肛门收缩,尾闾前后可以动,转圈就不好动弹了,需要慢慢练。
  垂尾闾虽然在武术书上有,如形意拳和太极拳,都讲垂尾闾,但到底怎么练,一般人都没有多去注意这个问题。八卦掌讲裹臀靠胯,胯往前靠着,不是垂尾闾,它相当于垂尾闾的第三步功,直接走扣尾闾。尾闾一扣,章门往上提气,把海底
  封祝练轻功有些窍穴,比如,从会阴往命门一提,从百会一走,往印堂一穿,往前发力很快,一个箭步就窜出去了。用这些窍点把气打起来。要往后退,用章门提会阴,一提气,到了肚脐,从那儿整的非常快,一提到百会,玉枕往后一带,自然而然,“哗”就往后窜出去了。这是用穴位、气脉的运行来练功夫的。你就以为蹦蹦跳跳这么练?那就费死劲了。跳高跳一辈子,才跳两米四多,人家跳两丈多,那样练怎么跳得了?那是内在的气脉练法。不过,现在不打仗,也不比武,这个东西我们就不多搞,咱们只搞保剑没事时,动一动尾闾,注意百会要提着,“尾闾中正神贯顶”,如果神不贯顶,经常注意尾阊,精气聚到海底,没有往上提就容易跑。要注意松尾闾、垂尾闾跟提肛、提顶结合起来。龟、鹿、鹤这三种动物长寿,现代科学没怎么研究,古人认为它们的长寿都跟尾巴有关系。鹤休息时头拧过去拿嘴跟尾巴连上;鹿小尾巴根会转,而牛、驴、马的尾巴根不会转;龟尾巴不长,尾巴根也能动弹。1973年我的小表弟生病,我买了几只鳖给他补身体。我先研究研究,弄一盆水,把它们放到水里。在旱地它们都挺老实,慢慢爬呀爬呀,好像爬不动,没什么本事,而到水里就来劲了。有的害怕,可能感到对方厉害,气足,一个跑,另一个追上去,用嘴一碰它那身子、盖或肚子,稍稍碰一点点,一会儿它就死了。为什么一碰就死呢?按武术讲,是电气把它整体打坏的。它往前冲时,尾巴一动弹(不是用爪子划水),身体箭一般出去了,爆发力非常强。说明尾闾一动弹,全身的气发动很厉害。一个老师讲,他们太极拳老师哥俩和徒弟看一个吊着的大钟,钟中间有一个锤,一个指着钟锤说:你看这是什么意思?学生说不知道。老师说这就是咱们练功的根本。他哥一拍桌子:“哪这么多事?吃饱撑的1不让说。什么道理?佛家和道家练功关键不同之处:佛家的法器是磬,上面敞口;道家是钟,而钟是扣着的。磬从外面一打才能起反应,说它是反应论,里面是空的;道家不是,形体是空的,自己里面有东西,锤在里面挂着,一拉,“咚――”从里面打。佛家从外面调动气,道家从形上、从里面用尾闾调动全身气。“庞老师,不是用意念调气吗?”对,但可以借个手段,借尾间动使全身气脉动弹。“腰不是主宰吗,怎么又出来个尾闾?”意识也主宰,腰也主宰,尾闾也主宰,别分开,是个整的。你懂得窍门了,尾闾轻轻一动弹,腰为主宰,尾闾与骶骨相交处有穴位叫腰俞(俞当转输讲。中国的穴位的取名,都是有意义的),腰俞不放在腰上,放在尾闾上去干什么?因为腰部的气血是从这儿转输的,尾闾稍稍会动弹一点点感觉就不一样了。
  70年代,我到气功界的一位朋友家去,他正在给学生讲身形要求,我就在一边听着。讲完后,学生走了,我说:“你讲动功怎么不讲垂尾闾?”“当着这么多人,什么都讲还行啊?”我说:“可是我们老师什么都讲,也不拿这当回事。”“那不行1早期他有七八个徒弟,其中一个姓张,高血压怎么也好不了,练她
  的功练好了。又练了二年多,一练功就腰疼。他们在听课,我也不言语。那时,我在朝阳门外住着。一天我到日坛公园练功,他看到我,说:“庞大夫,我这腰疼是怎么回事?我用各种办法都解决不了。”我说给你摆个姿势就行了。姿势―摆,把尾闾一托,一扶,马上过去了。有些姿势,我们必须注意调整它。你懂得什么是正确的,把姿势摆一摆,问题一下就解决了。咱们为什么讲姿式呢?道理就在这里。有好多姿式不摆正,光用气调不行,你调过去了,他一会儿又变了。正确的姿势引导气血按着正常路线运行,错误的姿势导引气血按照错误路线运行,所以形还是很重要的。
  裆部有前阴、后阴和会阴。按动功来讲,阴部称为裆。裆这一部分要求吊裆、调裆、圆裆。一般地会阴部位上吊,要圆,不能挤住,调整有几个方面内容:①调整前阴,把尿道口封住,缩祝过去称作似尿非尿,以前讲这个话最不好讲了。似尿非尿,怎么体会呢?实践一下:解小便解一半缩住,体会怎么用力气,平时练功就那样用力气。非常简单嘛!当然练功时不能光把尿道缩住,还要往回收,往肚脐处收。②后阴就是肛门,肛门也要缩,往上提,这样就可以避免前后二阴漏气。经常缩住,就有力量了,气就不容易跑。经常练缩,就不易出现男性遗精、女性白带、排气放屁等情况。平时肠胃里的气大部分被吸收了,练功时气场强了,里面气一足,有的人功能强,自然而然把气吸得更多了。可有的人吸收得不够,吸收不够,就放屁,由于肠胃蠕动快了,连气场里面的气也―块带出来了。我在60年代中期见过一个人,他练动功到40分钟准放屁,连珠炮一样,到了70分钟这一段放几十个屁。这人原来练功很刻苦,后面那三年,他的功夫就没有长。这一关过不去,通过放屁。把真气带跑了。这不胡说八道?放屁就放的屁,哪有真气?那是肠胃―部分好气被带走了。肛门缩不住,有气―冲就跑了,精气往上走,也绝对不好走。放屁放得多的人,往往有遗精的情况。“有屁不放也不行呀”,憋着往上提,―憋一提,肚子里咕噜就上去了,等一会又下来了,再提,又上去了,有的气就被吸收了。但有的时候的确是清理肠胃,是浊气,属于二氧化硫等毒气,老收有时会脑袋发胀,就要把它放出来。到底是放还是不放?提几次之后,它又冲下来,就轻轻地放出来。但是放的时候要注意提顶(不是提百会,是百会外面高处往上提)。放屁时,肛门一松,意念往上一提,把浊气放出去,叫排浊留清。放屁也有学问,搞气功什么都有学问。这样把浊气排出去了,把清气升上去了。⑧会阴。会阴的位置,一般书上写前阴和后阴当中皮肤上的位置。会阴真正的位置,从练气功来说不在这。在虚危穴,在针炙学所说的会阴里面,男性在前列腺射精管开口,女性在子宫颈和子宫颈口,这也是练丹道派命功的玄关窍。
  会阴也要回缩往上收,从腹底往命门和肚脐连线中间提。第一步往这儿提能提住了,有了这个基础,再走一步,往混元窍提,最后往百会上提,这样就可以使精气上升。往百会上提要注意,不是提到发旋,要提到百会前面1.5公分到2公分之处,发旋是昆仑宫,是祖性还家的地方。精气往那提不行,往前面提才行。前面气足了好开天门,气好往上升。往回收的时候,往祖性收,过去叫还家。会阴这一点很关键,关系到练精化气的问题。智能功不着重练下丹田,这个问题不是非常重要。过去练道家功从精入手的,练精气充足,如果这一关不过,功根本没法练,练功之后,精一充足,前阴、后阴、会阴收不住,就如黄河决口一般,精到了海底一开,“哗――”都跑了,不能达到练精化气的目的。所以调整会阴,前、后阴就是解决练精化气的问题,收住使精气不跑;动尾闾,会阴一收一缩一提帮着化。
  青壮年精气比较充足,精一充足就出现性兴奋,成为活子时的一种表现,遇到这种情况马上用练精化气的方法――吸、抵、撮、闭的口诀。吸,大吸气,满吸,可借助形体抬肩张胸。撮,小腹回收,三阴收缩上提,同时意念往上提,提到头顶。抵,舌抵上腭,用力往上顶住,用意念使劲顶到头顶上去,顶出去。闭,闭着眼,眼珠往上翻看百会。手握拳,把大拇指握在里面使劲攥住,脚心往回收,五个脚趾往里扣使劲抓,手、脚一缩,同时弓背,脖子使劲往上挺。呼用小呼气,呼完马上吸,一般几个呼吸性兴奋就没有了。用力要猛一点,猛火蒸炼,要注意收腹,缩三阴,曲背,低头、脖子往上拱,舌往上顶,闭着看百会,几个动作一齐来。吸、抵、撮、闭这四个字有的说法不一样,内容差不多。有些人练功有遗精现象,经常这么用,一发现马上这么用,就可解决这问题。睡着了,已经要遗精了,当即醒了,醒了怎么办?平时要练功夫,白天看蓝天,想蓝色的天空,想得很真切,一旦感觉要遗精,马上吸气想蓝天,意念一注意蓝天,射精射一半马上停止。平时要练想蓝天,一想意念冲过去了,遗精现象就停止了。男性多这一个方法。女性出现性兴奋也是用吸、抵、撮、闭的办法。我们要懂得会阴部的用法和练法,过去练气功要斩白虎、斩赤龙,降龙伏虎,虎就是性兴奋。白虎狰狞张狂,如果降不住,它就把你吃了,你听了它的,受它的摆布了,你的意识不能控制它了,受情欲的支配了,练功练不下去,修不了道。说得更简单一点,就在这时要练我们的意识自控能力。如果性兴奋很强,能控制住它,那么自控能力增强了。练气功关键练意识自控能力,要降住这个虎。自控能力不强,有什么方法也没用。一出现性兴奋,你根本不控制,它非走这条路不行。为什么方法不灵?关键是意志力不强。方法只是个手段,有了真正强烈的意识,什么吸、抵、撮、闭,根本就不需要。意念一清一动弹,上丹田守住,一心不动,完了。为什么要说方法,让你借助个方法,就更重视它。一出现性兴奋,你还想纵容它,方法还
  有什么用呢?没用了。有了这种情况必须要定住它,“我要练功”。关键是在意识发韧点,去转它。不然就陷入了自我矛盾,又想放纵它,最后把精气丢了又后悔,来了又放纵它,所以有了多好的方法也没用处。有法不使唤,比没法还有害。因为在自己练功的时候,没有方法还特别警惕,有了方法就有恃无恐,真一来又解决不了了,这样,有了方法往往比没法还不好。当然有了方法你会用它,就解决问题了,关键看我们意识能不能定住,能定住就能长功夫。过去讲“练丹容易练己难”,练己筑基难,练丹并不难,自己意念把心猿意马控制住,这是根本。
  结合前面讲收腹,髂前上棘往后往上,会阴一收缩,如果再体会前后阴,会阴一收缩往肚脐上提。直接往肚脐上提,不好提,因为当中一条线没有东西,拿章门往上一拉,会阴一提,两肋就要开,两肋一开胸就要开,胸开阔了,中气升起来,气就足了,这是配合会阴搞起来。希望同学们要经常缩会阴,一天会阴总缩着。说个发生在二十年代的小故事。我的一个亲戚说他们老师的师兄弟一起练功,早晨洗脸,他们的老师功夫最高,他的师弟开玩笑,用手指抠他的肛门,一抠,进去了。他肛门一缩,师弟的手指拨不出来了。他一松,师弟收不住脚,栽了个跟头。这说明他练功夫肛门经常缩住,有一定力量。有这么大力量,精气绝对跑不了。有的问,经常提肛好不好?好嘛!底气越足越好,经常提着就要配合垂尾闾,提会阴,垂尾闾,这是一对矛盾。如果不会提会阴,尾闾总往下垂,引着气往下走,一练叫力发力,往下一坐,气往下一挤,一冲,有的是静脉血不好回流,肛门里得痔疮,女性也可出疝气。会阴会提着,发力时会阴收缩,三阴一缩,从丹田把气发出去,不会往下冲。会阴一提,尾闾一垂,顶往上提,整个气整的起来了。平时要锻炼这个,如果尾闾往上翘,腰就死了,不灵活了。如果会阴提,尾闾垂,百会提,那就是轻灵的。
  不练武功,膝盖一般放松就够了。按过去,真正练武功来讲,要松膝松踝。咱们练形神庄“膝跪足面三节连”,就是松膝关节和踝关节的。一般讲松腰松胯,很少谈松膝。但松膝盖必须和松踝关节一块练,分开不好练。“膝跪足面三节连”一跪,使气通过膝关节这一关。“四关”就是肘、腋、胯、膝,而肘和膝这上下四个地方更加重要,因它相当于一身备五弓中上肢下肢的弓背处。往下一跪尽量往前跪,往前一跪脚腕就松开了,否则跪不下去。练武功如果练了飞檐走壁,有的高墙高房蹬两下,“啪啪”两脚就蹬上去了。如果脚腕松不开,绝对上不了房。往前一跪,开始脚后跟抬起来,以后不抬起也能跪下去,膝盖和脚腕都松开了,如果上墙,整个脚贴在墙上,快点,“啪啪”就上去了。现在搞解剖学、搞体育
  的说:“上房根本不可能。”为什么不可能呢?说踝关节不可能接近于0度。斜着怎么上房?他们就不懂还有松脚腕的方法,脚腕子一松,脚面贴着,搭点力气就上去了,当然慢了不行,得跑,一贴就上去了,斜着上不去。飞檐走壁的功夫一般属形体武功,不是气功上乘飞行功的武功,属于中乘武功。练“膝跪足面三节连”能跪下去了,脚腕子就松开了。跪时要使气慢慢通过膝关节,尽量往下跪,身体直着,重心压着往下走,耗着又酸又疼,实在受不了了,慢慢起来,气一下冲到脚趾尖上去。脚趾的中趾气最不好到,能到脚中趾尖了,气就通过去了。过去脚上的八卦,中趾是一个坎卦,实际第三脚趾是没有经脉的,第1、2、4、5趾都有经脉。练弹腿翘足转脚腕子,中趾会转圈就好了。大拇趾、小拇趾好转,二趾、四趾也好转,唯独中趾不好转。大家可以脱了鞋转转试试。松膝,膝跪足面往下跪,意念往下跪,但必须脚心轻轻往膝盖提。膑骨上缘正当中有穴叫鹤顶穴,从涌泉通鹤顶,是从肾经到胃经。从鹤顶往上一收,缩会阴,从胃经又到肾经(好多经脉都在虚危穴汇合),这样把下肢的气提起来了。然后用鼻子尖找会阴,往后一转提百会,百会升起来,你这样练,身体就比较轻,不会那么沉,那么费力气。
  要注意收下颏的目的不是把下颏使劲挤祝关键不是下颏,而是喉头。收下颏,鼻子向下找会阴,喉头往回收。通过玉枕上百会;大圈小圈往上一顶,整个人就领起来了,气就比较整,比较充足,内气外气就好连通了,这样连地气带天气都有了。脚心涌泉往回一收把地气收起来。形神庄练内混元不是讲了嘛,要跟外面相接,只是把内外相接的深度加深了一些。你要这么做,涌泉穴容易打开,气容易进来,累的程度会减轻,因为内外气通了。松膝盖的时候,两个膝盖拧着往一块挤,两个股骨往里拧,把裆撑开。过去讲“勒腰束气把裆撑”嘛,用腰带把腰扎起来,把气束起来,用气把裆冲开,从下面也要往外撑,裆就圆了,肾气就足了,先天气就慢慢升起来。我们要懂得怎么一步一步地对整个气机去导引,怎么去促使它变化。像这些问题解决了之后,气就变得快,收得多。所以每一个部分都得有正确的形体来促进我们的气的正确运行,促使外面的气多往里边收。每一个动作里面都藏着很深的东西,尤其咱们讲腰以下的部位,因为腰下牵涉到下田、地气呀。当然上面也关系到这些问题。我们胸背是收气的,涵气的;上肢是运气的,使气怎么运动,怎样通畅;头部是怎么去主宰(当然头里面也还有收气的问题)。关于收气我给同学们讲过,眼睛不是可以收气吗?情绪的运用不也是收气吗?在腰以下靠形体动作来收气,把气收起来,存起来,运用起来。
  脚的要求最简单,但又最难练。因为脚整天受压迫,忍辱负重,你想轻松轻松也不行。所以我们对它要求简单,就是两脚平铺,两脚要平,放松。一站应该是全脚均匀着地,不能把重心放在脚后跟或脚掌上,不觉得有一个地方着力太多,自己给自己调整重心。有的同学觉得脚趾头不好着地,那就加点意念,让脚趾头轻轻地着地。但是和练武术的五趾抓地不一样。练武术,脚趾头使劲抓着地,犹如老树生根。智能功虽然不那么要求,但不能一点意念都没有。我们真正放松之后,有时真觉得脚心着了地。夏天你赤脚,站在沙土上(不要太虚松),站会儿,觉得脚心着地了,当你一挪开脚,看脚窝,脚心是空着的,没着地。觉得脚心着地,是气松下去了。但是有不少人,的的确确往沙土上一站,脚心也能印上,成为扁平足。这种扁平足可不是病态。一般的扁平足足弓太平,不能走远路。这是脚上的关节和韧带放松了,加意念往下一沉,脚心便下去了。一放松着地了,可一提又起来了,它是活的。手能突――含,含――突,脚心也会这样。如果这儿一松开,暴发力就有了,脚一绷劲,一弹跳,可以跳得老高。这是从形上搞的武功。飞檐走壁的武功,他们不一定都全是这个样子。当然,都得下苦功练埃
  昨天罗老师问我:庞老师,河北体院计划练一年,大马步站庄能站半个钟头。不是专业的,这么练一年行吗?我说,身体健康的人应该能达得到。按过去讲就不允许练一年才达到半个钟头,至少一个时辰(两钟头)。一般的练少林武功,第一年练揉腹卧功,然后练千斤力(神勇余力)。不允许做其他动作(可练练静功),就是躺着练揉腹,每次揉两个钟头,一天子午卯酉四个时辰共八个钟头。第二年练习马步站庄,能站过一个时辰了,才允许你开步,即站着马步走。三个月最多不超过半年。你得换力,把力气换了。前面有了基础,这就好做了。现在我们不练武功,所以不这么搞了。但是我们得把身体练强壮,你往那一站,有站如松的劲头才行,同学们得刻苦练,拼命练。你别按着普通上学那个劲来要求,上学了,念念书,下了课做做课间操,下午打打篮球,搞搞体育,那就不行。我们到这儿来学习,是练功夫的,学这些书不是主要任务,用它给你调节调节情绪,在脑子里面打一点烙印,更换更换脑子,你这样看才行。你到这儿来就是练功来了,就得拼。我不是讲过杨露禅?他给人家做活,装哑巴偷着学,拼命练,长本事。
  脚的要求很简单,你怎么练它?你不练脚出不来力气。你要用武功的练法那样练,脚又放不松。这里告诉同学们方法。两个脚站好以后,从两侧往下放松,人体慢慢的前后整体地晃动,重心就在脚上来回压,慢慢气能冲到骨头缝里去了,就冲开了,放松了。平时买饭排队的时候,就晃荡晃荡呗!我们要把练功打成零散的,要不然练功时间都练这个,功怎么练?练站庄的时候,你体会体会。脚动
  一动;蹲墙会蹲了,慢慢把身体往后放一放,往前动一动,意念往脚心充一充。不同的练功的强度有不同的体会,所以我们要真是练功,就得自己来拼命啊!自己想窍门,找窍门,去琢磨,体会。我讲的是原则,不可能把各项方法应用都讲了,也留下个余地,你自己琢磨出来的,会觉得好使唤。为什么现在功法那么多?如果倒退到一两千年以前,功法不会太多。来位老师一教,这个学生这么体会,他这么得意,他教徒弟的时候就把他得意的说一说。那个徒弟练起来那么得意,他教徒弟那么教。过上几代,面目全非了,谁跟谁也不一样了,就分门立派了。你看武术长拳属外家拳,里面的好多名字都跟太极拳一样。它慢慢变样子了,练法不一样了。所以我们现在自己多琢磨,但是我不希望你现在去创套拳,你真要创套拳我倒也高兴。当你还没有学会的时候,不能去创,先按照这个要求去做,去拼!
  我们讲到这儿,把身体各部分的东西都讲了,每一部分你都得认真去体会。拿脚来说,过去讲“圣人呼吸在踵”,叫“踵息”,一吸到脚后跟,你气通不了行啊?不放松通得了吗?那么晃荡晃荡,气一下下去了,你再慢慢练呼吸,一吸气能不能下去,一呼气能不能上来?这不就练踵息了吗?这就是高级呼吸法。当然你身体要不能放松,想了半天气也不下去。都想的是脚后跟那个厚皮,它长了好多茧子,你就想不到里边去。你真慢慢精神放松了,形体放松了,一动弹,气能流进去,你才能体会到里边。希望同学们对每一个姿势都要这么去反复琢磨、反复体会。这一章书就得一个字一个字地抠。譬如说:头怎么动才能都符合要求?说头要中正,怎么中,怎么正?面部放松,似笑非笑……口诀都有了,你真要做到了,面部气血都充足了。说到展眉落腮,你们体会体会,落腮和不落腮有没有区别?展眉要笑,落腮,下颏回收,往下落。动作要领非常重要,不重要我写这么多字干什么?我就不写它了。好多同学都不注意落腮这两个字,你腮往下落一落,玉枕、玉枕下面,和不落腮感觉一样吗?喉头一收,一落腮,那儿气就满了;你不落腮,那儿气就不满。对姿势要求和动作要领,得一个字一个字地抠,琢磨它是什么意思,体会体会。把我们的全身各部分都充起来,那非常不容易呀!可以说这章书字字千金。我们这么讲好像有点自己夸自己了。要不然,你丢一句话里面都有功夫。前几年我问过好多辅导员,面部要求是什么,他们基本上都没讲落腮,没注意这个问题。所以各个部分的姿势要求,同学们一定要好好看,好好体会,一字、一词、一句地体会,或者一个整词、半个词都要体会它有什么内容。同学们还怕有闲时间?这么多东西,琢磨琢磨,都快累死了。平时赶上跟这个相关的练这儿,跟那个相关的练那儿,都把它生活化了。日常生活当中,只要是不做低头,你就顶头悬。一看东西往回收,不说话,闭着嘴。
  但是,同学们该说还得说,不要走极端,连经验都不敢交流就错了。你总不说话吗?有时候说闲话,真该说话的时候又想到:“唉,别说话。”但一高兴了,脑袋就管不住了,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应该是你该讲的要讲,气功的话要去讲讲,这么做还可以调整调整自己。谈谈练功的体会,这并不是显露自己。这里就有这么一点区别,有的人想显摆显摆我比你们强,那气就跑了。同学们交流交流经验,体会体会,印证印证,意念里面没有显摆自己的想法。关键是那个意识的发动点怎么动,动机不是显露自己,怎么说话气也不跑。你不显山不露水,就是利己利人,是个好事情。好多问题我们必须要会辩证地看。我们练功的各部身形要求,―定要结合到生活当中去,走路、吃饭、睡觉、坐着念书等都要注意身形要求。这样脑子里的气功意识就深了。你会随时随地用气功意识,功夫就长了。咱们学了十六部身形要求,日常生活当中无非就这么多动作,只要把它贯穿到日常生活当中去,有意识地练它,这就解决问题了。可千万不能当老师叫你放松,你这才赶紧放松,放松脚、放松腿、放松胳膊、放松胯、放松……哪有那么快呀?一说放松,全身放松。不管它了。一做动作,意念一发,动作就出来。要这么去练。平时单兵教练,一点点练,到真练功的时候,要聚精会神。平时练和整体练功的时候不能完全一样,这两个必须要结合起来。局部的练功像有时候掰掰手啊,练功的时候搞这个,那功就甭练了,群体场也没有了。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得下功夫,有时间就抠胳膊、,抠腿、抠脑袋、抠身子。以后大家转身,都要学会慢慢转,加上意念,不能随便转。让那脊梁骨一节一节转,我先把脑袋转过来,再转胸,再转腰,一点一点地转,把意识和形体结合起来。我倒觉得过去女同志戴大耳环有用处,其实挂得越大越好,这样她不能随便转了,使劲一转,“铛”打脑袋一下。她得慢慢转。过去要求女人走有走相,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不能轻福我们可以想像自己戴着耳环,慢慢地转头,耳环别动弹,要会稳重、内收,经常去体会。
  对于练动功或练静功来说,腹部都是应该注意的。
  一、要求
  对腹部的要求,关键是收腹,把腹往回收。
  二、具体作法
  一般地认为收腹就是腹肌要紧张起来,这种讲法实际是不对的。腹肌不能紧
  张,但是腹要往回收,这就需要两个骼前上棘往回收。(注意:此为站立时的要求,可站着三心并站庄体会。)第一,收到第四腰椎下的阳关穴。第二,髂前上棘往章门穴(第十一肋端)收。这样,由于胯往后收,再加上两肋往上提,小腹就往回收了。另外,肚脐往命门(第二、三腰椎间)轻轻回缩。收腹可以起以下几个作用。
  三、作用
  (一)胎儿的肚脐是供养先天气之处,脐带剪断以后,处在肚脐里面的肠胃功能启动了,先天气转化成了后天气,可是先天气场还有。中医有“补火生土”的方法,就是补命门来健脾胃。命门属于先天,把先天的火补充足来健脾胃,实际上是运用肚脐的先天气的气场来增强肠胃的功能。我们现在先天气已变成后天气,以后天气为主了,收腹可把后天气收到肾,再把后天转化为先天。一个简单的收腹动作,就能起这个作用。
  (二)收腹时,骼前上棘往章门提的同时要收缩会阴。会阴收缩不是使劲挤,要从两侧章门一拉,从海底一兜,连收腹一起起来。这样把后天的精气往上提到肾里面去,往先天去转化。
  收腹的做法简单,但如果不懂得动作要领和窍门,光使劲往回瘪肚子,反而使得呼吸都不畅快了,腹肌一绷劲,你想做腹式呼吸都做不了,隔肌下降也受阻碍,造成气憋的毛玻
  同学们看以前画的气功图,有的图把人画得大腹便便,可是有些肖像逼真的图画的腹部,并不是都像弥勒佛。一开始也可能会冲一冲,腹胖点,瘦点,再胖点,瘦点,有这么几个反复充斥的过程,但是如果肚子总是非常大,就说明气收得不够好。当然腹部不充起来,里面容积也不够,但充起来以后,还得再往回收。过去经常讲:“虚心实腹”。虚心就是心要虚,胸腔要虚,更主要是讲意识里面要虚,不想东西;实腹是精、气充足。收腹能够帮助增高里面的气压,使气容易收敛起来。
  过去练武术气功,练动功,讲“腹胁空松气腾然”。第十一、十二这两个游离肋所在的部位称为胁部,上面是肋部,腹和胁要空,还要松,气才能腾起来。如果我们收腹不用上述的方法,而是腹部使劲用力气,腹部不空,不松,气就不能往上腾。这样,站庄气不好往顶上走,两侧少阳之气,也不好直达青龙角。所以,在站庄的时候,要把腹往回收,往命门上贴一贴,髂前上棘与会阴,往章门
  提,再往大包上提,配合顶头悬,两个青龙角就有气了。这样调整好了,如果做形神庄的鹤首龙头,全身放松后,气可以从脚的两侧升起来,一直通过胁肋,上冲青龙角。龙头动作要小,轻轻地一动弹,结合着收腹提肋,气上来了,全身就整了,做“风摆柳”就比较容易了。大家提起一只脚来,慢慢做龙头,注意两侧,身体要中正,不要倾斜,百会往上领,髂前上棘往上往后往回收,这样身体的气就比较稳。这时身体会有点轻轻的晃动,自己要想“栽不倒”。你随着它晃动反而不易倒,要一绷劲,就栽倒了。一晃,身体要平衡,自然会返回来,它自己这么摆摆晃晃。这就是风摆柳的动作。
  一、要求
  腰部要放松,包括腰椎、腰部的韧带、肌肉等都得放松。站着的时候得注意二、三、四腰椎都往后突。
  二、具体作法
  怎么把腰椎突出去呢?尾闾下垂,拔背,上面一拔,下面一垂,腰就往后拉开了。另外,要通过收腹,用腹部的气往后推腰椎,用吸气的办法,吸气吸到命门上去,隔膜往下去推腰椎(膜后面连着第一腰椎),腰椎就容易突出去了。智能功不讲调息,但是我们注意呼吸里边内在的气机变化。一吸气,隔膜往下沉,肚子别往前鼓,往后沉到腰,使腰往后突。你摸着腰两侧,使劲一吸那儿就往外鼓,带着腰椎往外出(不要弯腰)这样腰椎很快就出去了。同学们说:“庞老师你站庄三个月腰就松开了,我们站了这么长时间为什么站不开?”你们自己不琢磨,《解剖学》不是讲了隔肌与周围连着吗?一吸气,中心键往下走,你用意念引导着,把后面那部分多往下走,往下往后一冲,腰椎不就突出去了吗?本来是很容易很简单的事。懂得现在的科学知识,把这些知识都运用到身体中去体会气机的各种变化上去,解决问题就方便多了。要不我们加解剖课干什么?就是要懂得每个部分的特殊性。同学们翻一翻书,看看隔肌起止点及周围状况,随着呼吸多体会隔肌的变化,多练它。
  将来你能够站着一吸气腰椎出去了,一呼气又回来了,腰椎会动弹了,还要再进一步,形不动弹而它里面的气在动弹,那才行。腰椎不会动,你要想练体呼吸,是比较困难的。这儿会动了,练体呼吸就比较容易了。过去武术气功讲“命意源头在腰隙”。腰隙,指腰椎和腰椎当中的缝隙,咱们叫椎间盘。脊椎当中的
  每个椎间盘要很空松。那椎间盘还不脱出来吗?脱出来那还了得!越空松越不容易脱出来。越紧,使劲一压,就挤出来了。空松了呢,一挤出来,一下又回去了,随随便便出来进去没关系。我们要经常摸着腰椎这个地方,吸气时它会鼓,呼气时会瘪。另一只手放在肚子上,吸气时别让肚子往外鼓,让后面鼓。一开始你做不到前面不鼓,鼓少点,吸气时用意念多让后面鼓。经常用呼吸练松腰就好松了。同学们要特别注意腰,平时走路、站着,腰椎都要往后放松;坐着,腰椎要往前塌。坐着臀部往后,腰椎往前塌,胸部有点往后,这么三折,日本把它叫三折式,这样坐着比较稳当,自在,坐的时间长。你要是坐的时候往后一弯腰,好像弓一样,瘦人还勉强凑合,胖人身体的重量都压在前面,坐的时间就不会长。腰往前这么一塌,上下这么一中和,就行了。可你要不放松,腰塌不下去。所以,坐着要求胯放松往后,腹放松回收。咱们要求腰要放松,正好和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习惯相反。日常生活中普通人站着腰往前,坐着腰往后。咱们要求坐着时腰往前,站着时腰往后,这也是来纠正我们日常生活当中造成的这种偏颇。练动功腰是最关键的东西,对此,太极拳讲得比较多。当然,其它对内功讲得比较多的拳种,对腰也非常注意。
  三、作用
  咱们说意识是主宰,是从神和形来讲的。在形体里面,胳膊、腿是个整体,腰是主宰,我们发力、举动基本上是从腰往外走。过去讲一身备五弓:脊柱是一张弓,这张弓上头是从大椎到五枕,下头是从骶骨到尾闾,弓背就是脊中命门这一段。这张弓连着其它四张弓。两上肢是两张弓,从肩到大椎、从手到指是弓梢,肘是弓背。两下肢也是两张弓,胯骨到阳关、脚是弓梢,膝盖是弓背。腰一动弹带着其他四张弓都动弹,它是一个整的。练动功必须会动腰,用腰来带动,下肢、胳膊都像长在腰上似的。当然,动作需要传递。如手一动,整个臂通过颈部从形上跟脊柱连上。从气来说,上肢的气是从身柱穴和脊柱相连的。肩的动作,虽然上面连着玉枕,但真正和腰连上,是从身柱穴走的。身柱穴在第三胸椎下面。是九宫十三门的窍点之一。上肢一动弹,身柱穴要动。好多穴道能不能开,与这儿都有关系。要打开劳宫穴、指端(如中冲穴)这些穴位,需从那儿打出去连着开。要保持全身的整体性,局部动作得和腰连起来。这些需慢慢体会。如转身时先要转腰,用腰带着动。可是一般的人都是胯骨转。应该一动是腰先动弹,胯没动(胯动是形的动)。腰一开始不易动,将来腰会前后松了,你把胯定住,骶骨不动弹,转身就从上面来转,整个脊柱转过去,要慢慢学会这么动形体,气血就更畅通。将来腰会前后动了,还要会转圈,会滚,那样腰就真正放松了。我们练动功有几个圈圈。平髂前上棘这儿一个圈,命门这儿一个圈,平乳房一个圈,这是躯干的小三圈;胯骨尖一圈,中脘一圈,肩头一圈,这就是躯干的三大圈。整个形体还有三圈,耳尖这儿一圈,平肩胛骨下角是一圈,下面也是胯骨这儿一圈。我们现在讲腰,以腰为中心,将来这些“三圈”会动弹,周身的气才容易整。气从外往里合,收进去变成个整的。过去说结丹,智能功不讲结丹法,而讲整个形体充起来。但是你气要整,气是零散的不行。腰若不放松,这三个圈都是死的。这几个圈圈要会连到一起,必须把腰放松了。尾闾往下一垂,腰往后一放松,大椎、百会往上提,再轻轻往下一放,周身的气就成了一个整的气。你再做动作就不是局部的了。人里面的气是整的,周围的气场也是整的,这样练功,气的变化就不一样了。
  有些理论课,同学们要反复听,有些窍门,我要是不讲,你八辈子也找不着。以前我还没有讲这么深哪。1987年,我们在北京西山办学习班的时候,班上有个在北京市的武术比赛中得过名次的,他听了身形要求的课说:“哎呀!听庞老师讲这一课太值得了!参加一期学习班才花70块钱,就这一堂课700块钱我也要花呀!我跟了我老师十几年,我们老师讲的窍门,这堂课里面都有,这里面讲的有些诀窍我们老师还没讲。咱们今天讲的这些东西,书本上还没有,可以说同学们还不知道这些内容的贵重。将来你们在社会上走一走,过上若干年后,再回来看书,可能就觉得这值钱了。有好多练武术的就练他这一门,有些人也不知道这些东西。练气功的也是一样。所以同学们要挤时间看书,听录音,看录像,反复在脑子里打上印记。因为我讲的课里面有好多内容是结合着我当时的心情,有时候讲得高兴就随随便便把脑子里面的一些东西开出去了,可写书就把它压上了,不想都写了,因为社会上骗子太多,一闹就弄个家传。现在同学们得认真地想,多听、多记、多实践。
  腰要是解决不了它,好多问题不好解决。练动功,腰不放松,气不好通。我上一次讲过,在1990年到1991年这二年,在石家庄接触了杂技教练、武术教练三个人,他们就是因为腰的问题没有解决,一个是省一级的教练,得了半身不遂。这一点,周潜川也讲过,转身太多了,阳气上升太多,上升、下降不平衡,就出现虚阳上越的现象。他们参加的还是咱们普通辅导员学习班,他们听了各部身形要求这一节,“哎哟,太好了1一比划,的确不一样。腰你得经常练,要是解决不了它,有了功夫容易得脑出血。我们现在功夫还不够,还出不了什么大问题。打太极拳的,不管打得对不对,前面打三个月,高血压都下降。如打简化太极拳十三式,前面三个到六个月,血压都下降;可慢慢再练,腰松不开,练得不合法,三年之后血压慢慢又不行了,以后血压跟着功夫长。我有一个老朋友,60年代初期,他在朝阳门外推手是很有名的,却得了三次半身不遂。他还真有本事,得了一次半身不遂,自己弄好了;过二年又得了,练练又好了;好了之后又得了。最后“文革”开始,把他轰走了,以后情况怎样我不清楚。他得半身不遂后,一条腿站着,和几个年青人推手,他一撒手,对方“咚咚咚”至少跑出去一丈五。但是怎么样呢?腰松不开,半身不遂还照样得。所以我们要松腰。腰松不开,向前塌着,让气自己转不好转,尤其是练经脉的,讲丹道的还稍稍差一点,但是练丹道的也有不少过不去的。腰松不好,气不能很好地通,精化气就化得不顺当,精练充足了就跑了。当然,腰这一关主要不是化气的,但这儿气不好过,停住了,就会腰酸、腰痛、腰麻木、腰部发凉,这都是腰松不好的缘故。女同志白带多,得妇科病也都跟腰有关系。腰会动弹以后,这些问题会自然而然地解决。练自发功的,为什么会出自发功?因为经脉之气到了腰,走正路过不去,就走浮络,到肌肉里去就动起来了。从臀部的太阳膀胱经的秩边、少阳胆经的环跳走了浮络,腰、躯干、下肢就动起来了;到了上边不从脊柱走,而从手少阳的肩井、手太阳的天宗穴跑到上肢,上肢就动起来了。这还是比较好的自发功。如果你把腰松开,还不要真松开,把腰的姿势摆对了,尾闾一下沉,百会一上领,腰一放松,自发功马上就停。当然有的人不听你的,“我不行哪”,他加这种意识,那是另外的说法。希望同学们对腰要特别注意。
  具体练松腰要反复练蹲墙。一开始练蹲墙时挺着胸脯蹲,以后慢慢不挺胸了,含着胸蹲。再以后身体离开墙一点。以三心并站庄松腰可以把姿式松腰、呼吸松腰、意念松腰等方法都用上。转腰涮胯是以转动来松腰的。
.cn/s/blog_7buxq1.html
形体中的主要部位腹、腰、胯、尾闾、裆、膝、足的训练
一、要求  
小腹回收,不可外腆。  
二、具体作法  
收腹不是使腹肌紧张,应该从髂前上棘(胯骨前面的小突起)处向背部阳关穴(骶骨上)回缩,腰部直撑。两侧胁肋向上、向后轻提,腹部放松,姿势作正确后,开始时往往觉得腰部有酸感。  
三、要领  
腹部切勿用力回缩。  
四、作用  
(一)收腹可帮助丹田元气内敛,加强内压,促进向周身运行。练功均重“实其腹”,欲“实其腹”,固然要通过全身在锻炼使精气充足于腹,然而收腹也是其中重要一环,练功不收腹,则有大腹便便之可能。  
(二)有助于气机升腾运转。古诀有云“腹胁空松气腾然”。这里所述是其内容之一部分。
腰部是练功的关键部位,故详述之。  
一、要求  
腰部要放松,松腰、腰椎及其韧带,腰两侧肌肉等都放松,逐步改变腰部的自然弯曲状态。达到站立时腰部伸直乃至后突;坐时腰部伸直乃至前塌。伸直时不要硬挺,而是上下牵拉,好似各脊柱骨轻轻重叠在一起,古谓“形如九曲球”,就指放松的脊椎而言。  
二、具体作法  
一般练功者,可先将腰自然伸直,而后微耸两肩,使后背圆直,再将两肩轻轻下放即可,同时头脑中应有腰部放松的意念引导。但此种方法收效甚微,故需要专门锻炼。现介绍最简易的方法供选用。  
(一)站庄松腰法  
全身松静站立,两脚踩气分开,呈后八字(详见功法篇三心并站庄);两膝微屈下蹲,膝不过足尖;髋后收,使大腿根之鼠蹊部成空虚之三角;腰部命门穴向后突,尾闾下垂呈似坐非坐状;尾闾尖指向两脚跟连线之等腰三角形之中点,同时调裆提会阴。全身身形按前述要求,松膝微内扣,踝放松,足平铺,手抱球或合十,置腹前、胸前均可。要采用腹式呼吸,吸气时意念收向命门,吸满气,微微向下一坐,同时腰放松,可反复进行3-5个呼吸。每次站半小时。此法不仅能松腰胯,亦为松尾闾之捷法。  
(二)转胯松腰法  
周身中正站立,两脚平行分开,略宽于肩,两手叉腰,适度下蹲,躯干与大腿成钝角,膝不过足尖。髋关节放松,以尾闾骨为动点带动髋部划圆(正转、反转详见形神庄)。以此活动腰部之关节、肌肉、韧带等。习练久久,腰胯不仅能平转划圆,而且要能立转划圆即转“立圈”,甚至能转平、立相合之“混旋圈”。  
(三)面壁蹲墙松腰法  
面壁页立,全身放松,周身中正,两脚并拢,脚尖顶墙根,两肩前扣,含胸收腹,鼻尖贴墙,腰后突下蹲,头不可倾斜,如此反复。初练者脚尖顶墙下蹲有困难,可以稍离寸许,两脚分开平行站立下蹲。每次下蹲三十为一组,每日蹲一组以上。待熟练后,鼻尖可离墙下蹲;再进一步可将腿蹲平后耗时间。此法不仅可以松腰,而且可以治疗练气功出偏造成的多种不适,为古不传之秘法。  
三、作用  
腰为肾之外府,肾中藏有元阴、元阳化生元气,注于气海以滋养全身。又腰为支撑人体的重要支柱。故练功家特别重视之。松腰可使腰部灵活,不仅要能转平圈,而且要能转“立圈”与“混旋圈”。这一方面可增强肾的功能,使人元气充足,此即古人谓“命意源头在腰隙”之意。另一方面,腰部放松,可使气血流通,从而保证主宰一身活动的职能,古人说“力发于足,主宰于腰,形于四肢”,又说“力由脊发”,腰部不能放松,是不能达到此境界的。  
腰部如不能放松,弊病甚多:  
(一)腰部前塌(尤其体弱丹田气不足者前塌更甚),一方面影响丹田蓄气,另一方面阻滞背部河车运转与气机上升,轻则背部酸痛,背部呆滞、头晕、眉间闷胀、腹满、腹胀等,重则气机走窜,甚至发展到不能自控(这是气不能纳入河车大路,而别出少阳、太阳之故。若能予以调整腰部身形,与引气归经,则气自顺矣)。  
(二)影响命门火对水液的蒸腾,男人可现遗精,白浊,甚至癃淋;女人则白带增多,月经不调,小便频数等。  
(三)练动功者(尤其往复转身频繁者),易使阴阳升降失衡,浮阳上腾于面,多呈满面红光而欠涵蓄,甚至中风半身不遂。  
欲解上述诸弊端,均需着意于松腰的练习。  
一、要求  
松胯。松胯有两层含义,其一是髋关节放松;其二是骶髂关节放松(旧称泛臀)。  
松胯的专门练法有松前、后胯之分。  
松前胯:松静站立,两脚分开,略宽于肩,脚尖外撇成一字;手可叉腰,胸前合十或左右平举;曲膝、曲髋下蹲,大腿、手、两膝尽量向外开张。  
松后胯:第一个动作是松静站立,两脚分开,脚尖内扣成一字,上身微前倾,两腿向后绷直,泛臀塌腰,两臂前伸环抱,掌与额平,含胸向两侧外展,颏内含,头上顶;第二个动作是两膝微曲下蹲,臀部外翻,收小腹,两手同时向上前方划弧分开,掌心向上如托物,头后仰观天(可参看形神庄)。  
二、作用  
髋关节松则下肢运用自如。另外骶髂关节在常人是一不能活动的假关节,唯妇女怀孕晚期,此关节方能松张,练功者通过泛臀锻炼及丹田气充足时,可冲开这一关节。此关节冲开后,丹田域界也可扩充,元气之蓄积也可加大,为全身关节的通关奠定基础。  
一、要求  
第一步:下垂,第二步:前扣;第三步:尾闾转动。这里只介绍第一步。  
二、具体作法  
继松胯、臀部下蹲后,意念中尾闾部似连着一根棍子,柱于地上,如此久久行之,尾闾则可下垂。初练垂尾闾要注意提肛相合,否则一味下垂易招致脱肛、疝气等气下陷的疾病。  
专门松尾闾之方法,则有“垂、泛、扣、转”四步功法,现分述如下:  
第一步,垂尾闾。见站庄松腰法。注意初练功者,由于下蹲的程度小,尾闾与指地点的连线为一向后的斜线,随下蹲程度的加大,其线渐趋垂直,待成垂直线后即可转入第二步。  
第二步,泛臀。接上式,上身不动,髋关节部之两股骨头向外后撑,膝微内扣内收,大腿根内侧放松向后收,臀向后面凸出(勿上翘),以此抻开腰骶关节,松开臀后面的骶髂关节,从而使臀向后、外泛(翻)张,使骶髂关节松动。  
第三步,扣尾闾。随着泛臀与下蹲程度的增加,尾闾逐渐移到指地点的后面,尾闾从下垂状变成前扣状,指地点则可从等边三角形中点逐渐前移至两足连线中点,同时躯体继续下蹲至大腿呈水平状。  
第四步,转尾闾(尾闾划圈)。接上式,两足尖稍向外撇,尾闾做前后划弧摆动,做左右划弧摆动,最后尾闾做转圈动作。此法与前述转胯松腰法之转腰涮胯动作似同实异。转胯松腰虽也要求以尾闾骨为动点带动骨盆转动,但主要是力催形动。此是丹田气动,转动仅在尾闾。古人把尾闾转动喻为钟锤、钟摆。一是表明其重视程度;二是为了保密。须知这是腰胯全松以后之事:尾闾灵动自如,气机圆活无滞,已达周身一家、意气合一的境界。与开始即以意念为用而调动一些膜络混元气不可混语也。  
上述松尾闾的四步练法,由于各家功法对尾闾的要求不同,因而有所侧重。一般练太极、形意等内家拳,要求垂尾闾;练少林拳要求泛臀,即松后胯;练八卦掌则要求缩臀靠胯。为什么要求不同?因尾闾在不同的形式下有不同的作用。尾闾下垂,使气机容易收归丹田,向外发力时,从丹田叫力较易,对初学者也容易做到。太极拳讲太极推手,尾闾下垂就不易被推动,因此要求尾闾下垂。在尾闾下垂后丹田气充足了,就要冲开后胯,使骶髂关节能够活动,做法就是泛臀。骨盆后的骶髂关节是假关节,一般不会动,。练气功就要把此处练活,使骨盆、骶髂关节能活动,如果把耻骨连合处练松开,把臀泛开,活动范围就更大,丹田气就会更加充足,如果发力打人,力气会更大。因此,少林拳练功强调泛臀。八卦掌讲究轻灵,只泛臀不行,尾闾要向前扣。尾闾向前扣,不仅封住海底以炼精化气,而且能把气调起来,使动作轻灵。因此八卦掌练功要求尾闾前扣,即缩臀靠胯。  
太极拳、少林拳、八卦掌等不同功法看起来对尾闾的要求不同,实际上也是练习松尾闾不同阶段的要求,从垂尾闾、泛臀、扣尾闾到转尾闾,直到尾闾能划圈了,灵动自如,气机就达到圆活无滞,能随自己指挥,也就达到周身一家、意气合一的境界了。但在练功时,须从垂尾闾练起,循序渐进,欲速则不达。如果把某一阶段的要求局限化,当做整体或当做唯一正确的姿势,则属以偏概全。  
另外有所谓“尾闾如钟锤”,“尾闾如钟摆”的说法。实际就是第四步的尾闾会动、会摆、会转。会转以后就能调动周身的气机,尾闾往那儿动,气就往那儿冲,象一口大钟,它不会自动响,怎样才能响呢?一拉钟锤,撞到钟上钟就响了。尾闾就象钟锤,尾闾往那边一靠,气马上就往那儿去。使丹田发气,用尾闾扣激,把气发到周身各个地方。但这仍是初级的调气发功,功夫高时则“周身处处是丹田”,不需要再从丹田去调。  
三、作用  
尾骨上与骶骨相接,前扣之骶骨与后翘之尾骨相接处有微隙可活动,有穴名腰俞(即腰部气血转输之处),尾闾处非常重要。动功与内家拳都注重松腰胯,但罕见有谈及松尾闾者,然而尾闾之活动,关系到周身阳气的发生和发动。尾闾能运动周身之阳气(张紫阳八脉经称阳维脉即在此处),尾闾不松则气难以灵动。龟、鹿长寿,其尾闾均能灵活转动。尾闾松动后则气机易于流通,故古有“尾闾中正神贯顶,气透三关入泥丸”之说。需知这只是尾闾松动后的初级效用罢了。
 裆部  
一、要求  
吊裆、调裆、圆裆,阴囊不要接触到大腿内侧皮肤。  
二、具体作法  
古称束腰下气把裆撑,即把裆撑圆。包括三个动作。  
(一)吊裆:使会阴部上提。完成这一动作有三部分内容:1.肛门(亦称后阴、谷道):肛门外括约肌轻轻收缩,使肛门微微上提,如忍大便状;2.前阴(尿道部):前阴部肌肉轻轻收缩,如忍小便,呈似尿非尿状;3.会阴部(旧称海底):会阴部肌肉微微收缩,连及两大腿根内侧。  
(二)调裆:把裆调圆。此动作与松胯、泛臀、垂尾闾相结合,以会阴收缩为中心,形成四周圆活而开阔的裆。  
(三)扣膝:膝内扣是做好圆裆的又一条件(作法见膝部)。  
三、作用  
会阴部是任脉、督脉、冲脉的起始点,裆调好,可使会阴不受压迫(注意:其他部位只有放松,才可使气机畅通,而会阴部只有保持一定的紧张度,才能保证其不受压迫),从而保持任督气机的流通,会阴穴旧称阴跷库、地户穴、虚危穴等。吊裆不仅防止前后二阴漏气,积蓄阴精,若能结合呼吸锻炼,又是练精化气的关键,能否打通周天,冲开阴跷库是决定因素。因此古人要求:“天门常开,地户常闭”,即指此而言。另外,会阴上缩又是帮助开胸的关窍。  
一、要求  
松膝、内扣。  
二、具体作法  
膝部的放松,关系到全身经脉气血能否与足部相通。一般要求站时膝髌自然弯曲,微微下蹲并轻轻内扣,结合膝向前微屈,放松下沉。髌骨要有微微上提之意念,否则会有垂滞之嫌。扣膝与泛臀结合,可使下肢内劲从外向内呈螺旋状下降至足,增加下盘的稳定度。  
但真正使膝部放松,须有专门练法:两脚并拢,两手叉腰,松静站立。裹臀靠胯(两臀内缩,两胯向前并向中间靠紧),含胸收腹,膝部放松慢慢跪向足面,躯干后倾与大腿成一直线,百会上领,下颏回收,持续时间由短到长,久久自然能松。  
三、作用  
扣膝、股骨头外翻乃至与泛臀结合,下肢的内劲则从外向内呈螺旋型下降至足。另外,扣膝又是圆裆的辅助动作,提髌则是保持下肢轻灵的要素。诸气功、武术的书中经常讲松腰、松胯,但很少有讲到松膝者,然而膝不松,气难以贯通于足,足在武功中的作用则难以发挥。本式膝向前跪移重心于膝部,加大了气血流通的阻力,可使气壅集于膝部。好比河中筑水坝,将水位升高,从而加强其冲力。提膝时,膝部阻力变小,壅集之气好似河水决口,直冲而下。踝部乃至足趾感觉有一股暖流自上而下冲来。反复练习,下肢三节自可连成一体。  
一、要求  
两足平铺地面,全身重量均匀地放在两脚,勿偏于一处。  
二、具体作法  
一般练功人都以为两足平铺地面无甚难处,殊不知要真正达到“平铺”绝非易事,非一日可臻。做法首先调整周身使之中正,而后大趾轻轻用意收缩,引气下行,周身重量从百会沿两耳、两肩、体侧、大腿外侧而降至足心。配合提膝,重力平均布于踵至足掌乃至五趾,长此练习,再配合以脚腕关节囊的放松,慢慢可使足弓松开,脚心可以着地,这才是真正的“平铺”。这种平铺不会变成“扁平足”,只是足弓部弹性加强。这与武功的“五趾抓地”不同,练武者重在威风杀气,必须练“四梢”(爪为筋梢,舌为肉梢,齿为骨梢,发为血梢),养生则可不必于此用功。气功要求两足平铺达到“力合五趾与涌泉”(不是形动的五趾抓地),是周身放松的重要标志之一,只有这时,气才能真正下通于足与地气相接,周身之气才能贯通。古人谓“力发于足”,“真人呼吸在踵”正指此而言。
上述只就身形中的主要部位的一般要求作了叙述,其中有些部位的要求一般
书中少见或平时不易练习者,作了较为详细的说明。这些要求,有些不是
一下就能做得合度,需经反复锻炼而后才能达到。至于正确的身形能够导
致身体内部的细微变化,如经络内景(经穴、关窍)的变化,只能在锻炼
中逐渐去体会,而且每个人情况不同,发生的变化也不尽相同,故未作详述。
馆藏&42356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轻微脑出血后遗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