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哪里有线栓、栓线、MCAO、局灶性脑梗死脑缺血、大鼠、小鼠模型?

线栓法制备MCAO模型大鼠的经验体会
The Experience of the Preparation of Rat Model of MCAO with Suture-occluded Method
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具有不开颅、损伤小、重复性高等优点,是制备该模型最常用的方法,但目前仍存在很多因素的制约,如技术要求高、模型成功率和存活率较低、术后差异较大等,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从实验动物的选择、术前禁食与否、麻醉剂的选择、线栓制备、手术操作、护理及并发症7个方面对模型制备进行探讨,以期能为各位同仁提供参考.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410208
年,卷(期)
Keywords:
机标分类号
湖南省高校创新平台开放基金,湖南省中管局重点项目,湖南省研究生创新基金
本文读者也读过
加载中,请稍候
.客服电话
&&8:00-11:30,13:00-17:00(工作日)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手术操作的研究进展,双侧额叶缺血灶,缺血灶,脑缺血灶,脑内多发缺血灶,脑内多发小缺血灶,两侧额叶小缺血灶,缺血灶是什么意思,左侧额叶小缺血灶,脑内少许缺血灶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手术操作的研究进展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大鼠线栓法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改进的实验研究--《苏州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大鼠线栓法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改进的实验研究
【摘要】:背景与目的
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al Vesscular Disease,ICVD)是神经科常见病多发病,在ICVD的治疗中重建血流或增强缺血区的血流供应是缺血脑组织修复损伤的必需条件,但同时带来的再灌注损伤也是目前最受关注的问题。线栓法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模型能最大程度模拟人类缺血性卒中发生,被广泛用于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 ,IR)损伤的研究。国内外大量实验证实,MK-801(dizocilpine)在实验性脑缺血模型中具有重要的神经保护作用。
本实验用周龄和性别匹配的SD大鼠成功建立了MCAO动物模型,对原有线栓法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进行了改进,并用MK-801预处理进一步验证动物模型,为研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理和研制治疗药物打下基础。
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IR组、p-MCAO(permanent MCAO)组及假手术组(10只)。IR组(n=22)分为2个亚组,IR治疗组(12只)及IR模型组(10只)。p-MCAO组(n=18)也分为2个亚组,p-MCAO治疗组(10只)及p-MCAO模型组(8只)。两治疗组将药物MK-801(0.5mg/Kg,溶于二甲基亚砜:0.9%生理盐水,体积比为1:39的混合溶液中)于脑缺血15分钟前经颈外动脉给药。假手术组、两模型组大鼠仅给予等容量溶剂。手术组以线栓法制备MCAO模型,假手术组接受相同手术流程,但不插入线栓。手术后分别对各组大鼠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随后取各大鼠大脑冠状位切片行TTC染色以测量脑梗死及水肿体积,冰冻切片焦油紫染色观察大鼠大脑皮层区细胞损伤程度,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脑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
1.各手术组大鼠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假手术组大鼠则无任何临床症状。且神经行为学评分显示IR治疗组大鼠神经功能明显优于IR模型组。
2.切片TTC、焦油紫染色各手术组大鼠脑组织见明显脑梗死灶,假手术组大鼠无此改变。IR治疗组脑梗塞体积较IR模型组明显减小。
3.对大鼠脑组织生化指标检测发现,手术组大鼠的TNF-α的表达明显增加。与IR模型组相比,IR治疗组大鼠TNF-α的含量有所降低(P0.01)。
1.本实验建立的大鼠模型在临床表现、病理变化等方面符合MCAO模型的表现,模型稳定、可靠,是研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理想动物模型。
2. MK-801能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障碍,减轻缺血区的脑梗死,并减少炎症因子TNF-α的产生,具有明显的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1【分类号】:R743;R-332【目录】:
中文摘要4-6Abstract6-9引言9-14 参考文献12-14前言14-15材料与方法15-19 一、实验材料15-16 二、实验方法16-19实验结果19-25 一、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9 二、MK-801 对大鼠脑血流(cerebral blood flower,CBF)的影响19-20 三、ELISA 检测脑组织 TNF-α含量20-21 四、焦油紫染色病理形态学观察21-22 五、TTC 染色结果22-25讨论25-31结论31-32参考文献32-35综述35-45 参考文献42-45中英文缩略词汇表45-46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46-47致谢47-48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侯绍章;[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欧阳静萍,王雄,Muller S,Stoltz JF;[J];湖北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曹霞,曹秉振,郭述苏;[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0年02期
戴伟娟,郭子林,仲伟法,王传功,宋爱芹,辛勤,刘善庭;[J];济宁医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柳洪胜;张允岭;刘雪梅;娄金丽;郑宏;黄启福;;[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仓志兰,姜亚军;[J];临床荟萃;2005年11期
温仲民,包仕尧;[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4年04期
吴莹,陈文荣,吴春泽,陈玲,黄 荷,刘兴材;[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褚晓凡,饶明俐,彭健,张淑琴,董加政,李富康;[J];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13期
严晓红,欧阳静萍,涂淑珍,郭淑芳,汪艳;[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0年01期
陈春富,李劲松;[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吴志媛;程红亮;李飞;朱晓玲;;[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年04期
郭晓利;肖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年03期
郑丽英;徐红英;章泽红;;[J];安徽医药;2006年06期
郭佳,王磊,张莉,袁红;[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祝晓光,韦颖梅,吴华璞;[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陈红兵,王鲁民,陈燕,徐浩文,丰岩清,郭云良;[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厉建元;张亚卓;姚维成;桂松柏;孙梅珍;;[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熊江辉,李莹辉,聂捷琳,丁柏,张晓铀,黄增明,毕蕾;[J];动物学报;2003年01期
周慧芬;;[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盖聪;王少杰;;[J];北京中医药;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旭东;雒荣东;;[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甘肃省针灸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王键;胡建鹏;;[A];全国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张红星;周利;张唐法;;[A];全国针法灸法临床与科研学术研讨会暨脊柱病研究新进展论文汇编[C];2005年
宋仁准;;[A];全国针法灸法临床与科研学术研讨会暨脊柱病研究新进展论文汇编[C];2005年
李建生;刘敬霞;方建;梁生旺;王冬;张伟宇;;[A];2005全国中医脑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商洪才;曹红波;汪洋;张远;吴晏;姜智浩;王蕾;周志焕;张伯礼;;[A];中华中医药学会老年神经病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6年
孙莉莉;周淑君;;[A];第二届第二次中医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周霞;;[A];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成立大会暨2008年全国中医脑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王丽萍;祝光礼;;[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7年
邹凯杰;高海珣;杨秀芬;;[A];2013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边亚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贺民;[D];中南大学;2011年
黄浏姣;[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1年
刘洋;[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朱汉祎;[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杨长春;[D];河北医科大学;2002年
郝晋东;[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靳继德;[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3年
曲友直;[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吴燕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陶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李培友;[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邸杰;[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罗斌;[D];泸州医学院;2011年
张丽丽;[D];吉林大学;2011年
曹芹;[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张超群;[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
潘江;[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
王熙;[D];昆明医学院;2011年
李静;[D];昆明医学院;201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姚小梅,王纪佐,朱学良,邸红军;[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4年03期
韩恩吉,李义召;[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1999年02期
肖岚,黎杏群;[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2000年05期
孟宜良;[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2002年02期
陈小莉,林建东,刘宁,林松元;[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1年05期
柯荔宁,王玮,张更,周琳瑛,赵小贞;[J];解剖学杂志;2005年05期
刘昱言;刘轲;;[J];辽宁中医杂志;2010年10期
宋张杰;刘轲;;[J];辽宁中医杂志;2011年03期
王河宝;张文立;赵文群;;[J];辽宁中医杂志;2011年06期
张云云;徐敏华;;[J];辽宁中医杂志;2011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施昱丞;[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田立元;[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苏凡凡;[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宋颖;[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恩民,许丽艳,齐辛,李琳,杨同书,付春艳,李善日;[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曹霞,曹秉振,郭述苏;[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0年02期
张成英,姚家庆,王小标,田鹤村,陈前芬;[J];解剖学杂志;1996年06期
张允岭;常富业;王永炎;杨宝琴;黄启福;;[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年08期
余追,欧阳静萍,刘永明,郑汉巧,杨静薇,涂淑珍,杨海鹭;[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0年01期
潘旭东,曹秋云,王海燕,胡涛,傅风华;[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0年05期
崔丽,郑惠民;[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2年02期
田庆印;[J];上海免疫学杂志;1997年05期
Lees K.R.;Zivin J.A.;Ashwood T.郭俊;;[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2006年Z1期
李岚,赵光东;[J];现代康复;2000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柳春雨;陈康宁;段炜;刘国军;郑霁;;[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19期
李乐军;田金洲;尹军祥;时晶;张六通;陈玉静;任映;宋崇顺;杨金铎;;[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12期
余浚龙;潘毅;周洪刚;何明坤;;[J];广东医学;2010年S1期
吴萌萌;管莉萍;王麟鹏;;[J];北京中医药;2010年03期
王宪远;尹帅领;孙乐羽;;[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年03期
解建波;;[J];卒中与神经疾病;2009年04期
屈秋民!710061,曹振玲!710061,杨剑波!710061;[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0年05期
李建生;刘敬霞;于海滨;王冬;;[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6年05期
汪飞;储照虎;赵守才;;[J];基层医学论坛;2011年01期
李金国;白波;;[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柳春雨;陈康宁;段炜;刘国军;郑霁;;[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刘超;闵苏;孙善全;;[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陈巍;刘英;杨占清;张峰;袁川评;付守鹏;刘颖;柳巨雄;王玮;;[A];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十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常越;张建中;;[A];第八届海峡两岸心血管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赵小贞;林清;林凌;王玮;;[A];中国解剖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1年
牛朝诗;杨艳艳;;[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桂定坤;顾勇;彭艾;林善锬;;[A];2007年浙沪两地肾脏病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7年
马曦;韩鹏飞;李德发;;[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杨礼腾;刘欣;程德云;方洵;穆茂;胡晓波;聂莉;;[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韩纪昌;李红兵;张逸捷;李四红;王伯章;;[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刘华;[N];医药导报;2004年
;[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张艳 方素清 姜凯 宋婷婷;[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内蒙古医学院中医学院
任秀玲;[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姜之炎 吴玉晶;[N];中国医药报;2005年
张超群 范晓莉;[N];中国医药报;2005年
张中桥;[N];中国医药报;2005年
记者 王华锋;[N];中国医药报;2006年
张中桥;[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N];医药经济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明;[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王建枫;[D];浙江大学;2008年
周春雷;[D];天津医科大学;2008年
云宇;[D];昆明医学院;2010年
沙莹;[D];吉林大学;2010年
李国;[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莫雪安;[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邹彬;[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孙凤平;[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陈笛;[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司惠丽;[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陈连连;[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张红雷;[D];南华大学;2012年
张玉坤;[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罗洁;[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杨一萍;[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吕敬雷;[D];青岛大学;2012年
王法娟;[D];山东大学;2012年
于明明;[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王冠栋;[D];河南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导读:本文通过小鼠急性脑缺氧实验、大鼠大脑中动脉栓线法局灶性脑缺血(MCAO)损伤模型,方法1.小鼠急性脑缺氧实验小鼠i.p.给药,末次给药后30min将小鼠逐只断头,立即按秒表记录小鼠断头后至张口喘气停止时间作为耐缺氧指标,造模成功能够存活24h的大鼠确定为最后实验对象,3.对脑血流量影响实验犬静脉滴注给药,4.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实验抑制血小板聚集:大鼠i.p.给药,5.双侧颈总动脉结扎的不本文通过小鼠急性脑缺氧实验、大鼠大脑中动脉栓线法局灶性脑缺血(MCAO)损伤模型、对脑血流量影响实验、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实验、小鼠不完全脑缺血模型、沙土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实验和模型,分别从扩张脑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抗水肿、抗缺血再灌注损伤、抗自由基和兴奋性氨基酸损伤等角度,系统的研究了三七中人参三醇皂苷(PTS)对缺血性脑中风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1.小鼠急性脑缺氧实验 小鼠i.p.给药,每天一次,共3次,末次给药后30min将小鼠逐只断头,立即按秒表记录小鼠断头后至张口喘气停止时间作为耐缺氧指标。 2.大鼠大脑中动脉栓线法局灶性脑缺血(MCAO)损伤模型 雄性SD大鼠,i.p.预防给药两次,每天一次,造模前O.5h i.v.给药1次,造模后4h和10h i.p.给药两次。模型建立:分离、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参照Berdson法用4-0尼龙线阻断大脑中动脉。造模成功能够存活24h的大鼠确定为最后实验对象,并进行行为学评分后,快速取右脑,并切成三片,将脑前部用于脑含水量测定,中部用于脑梗死面积测定,后部用于病理组织学检查。 3.对脑血流量影响实验 犬静脉滴注给药,分别在给药前和给药后5、10、15、30、60、120以及180min测定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脑血流量(CBF)和脑血管阻力(CVR)等指标。 4.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实验 抑制血小板聚集:大鼠i.p.给药,共3次,每天1次。于末次给药30min后,分别自颈总动脉放血,在血样中加入5μl已稀释的ADP(终浓度为50μmol/L)反应5min后测定最大聚集度。 抑制血栓形成:大鼠经4%戊巴比妥钠i.p.麻醉,舌下静脉给药后20min,分离右侧颈总动脉和左侧颈外静脉。把插入丝线的聚乙烯管的两端分别插入右侧颈总动脉和左侧颈外静脉,打开动脉夹开放血液15min后,中断血流,迅速取出聚乙烯管中的血栓,在分析天平上称重,求出血栓抑制率。 5.双侧颈总动脉结扎的不完全脑缺血模型 给小鼠i.p.给药,共3次,每天1次;于末次给药后30min,麻醉后分离双侧颈总动脉,各组经尾静脉注射1%伊文思蓝溶液,并分别在注射10min后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在结扎3h后断头取出脑组织,称重后测脑组织内伊文思蓝含量并计算脑指数。 6.沙土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采用结扎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15min再灌注24h制备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动物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PTS 30mg/kg组、PTS 60mg/kg组、PTS120mg/kg组和阳性对照药血栓通注射液组。观察造模24h后PTS对沙土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兴奋性氨基酸及病理组织学的影响。 结果 1.小鼠急性脑缺氧实验结果提示,PTS注射液30mg/kg以上剂量组给药后均能显著延长小鼠断头喘息时间,提示PTS注射液可提高小鼠脑耐急性缺氧的能力以增强对抗脑中风的能力。 2.大鼠大脑中动脉栓线法局灶性脑缺血(MCAO)损伤模型实验提示:一定剂量的PTS注射液能改善MCAO大鼠的偏瘫体征,缩小脑内梗死面积,减轻脑水肿和神经元细胞的继发性损害,对MCAO大鼠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3.脑血流量实验表明:12.3mg/kg、24.6mg/kg和49.6mg/kg剂量的PTS注射液在给药后30分钟内均能明显降低犬脑血管阻力,使脑血流量显著增加,而对血压无明显影响,对心率影响也不明显,机制可能与扩张脑血管有关。 4.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实验提示,41.54 mg/kg和83.08mg/kg剂量的PTS注射液对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着剂量的增大抑制作用逐渐增强;抗血栓形成实验提示,PTS注射液各剂量组能明显抑制大鼠血栓形成。 5.小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不完全脑缺血模型实验表明:与模型组比较, PTS注射液各组脑指数和脑伊文思蓝含量显著降低,提示一定剂量的PTS注射液可以抑制小鼠脑缺血引起的脑血管通透性增加,从而降低脑指数,减轻脑水肿。 6.PTS对沙土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组织病理学检查表明,同模型组比较,PTS中、高剂量组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致脑组织和神经细胞的病理损伤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脑缺血再灌注24小时后沙土鼠脑组织SOD活性明显降低,MDA含量明显提高,与假手术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TS给药组的SOD活性与与模型组相比显著升高,MDA含量与模型组相比显著降低,提示PTS对沙土鼠全脑缺血再灌脑组织的自由基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造模后模型组G1u和Asp明显升高,PTS各组升高值明显低于模型组,提示PTS可抑制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保护脑神经细胞。 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结果提示一定剂量的PTS对缺血性脑中风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扩张脑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减轻脑水肿以恢复脑血流的供应,以及抵抗自由基和兴奋性氨基酸损伤以保护脑神经细胞。
包含总结汇报、IT计算机、计划方案、专业文献、资格考试、考试资料、应用文书、教学教材、旅游景点以及小鼠急性脑缺氧实验等内容。
相关内容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脑血栓后遗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