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又快又准的找到一句话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和客体?

关于主体和客体的问题?
我知道有主体和客体,那么他们和主观和客观有什么区别呢?说详细点,但不要说那些让人不知所云的话.就是用比较通俗的哲学语言来解释就行.谢谢了.
09-04-25 &
主体与客体 认识论的一对基本范畴。主体是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承担者;客体是主体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指向的对象。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作为主体的人是有生命力和自然力的物质实体。但是,人不仅仅是自然存在物,它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一切活动都是社会性的活动。人的主体地位的实践能力和认识能力,是在社会中形成的,这种能力的发挥也离不开社会提供的物质手段和精神手段。意识性是人之所以具有能动性的重要根据。主体的意识包括关于对象的意识和主体的自我意识。人不仅能按照自己的目的和需求能动地反映世界,而且通过实践活动积极地改造世界,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主体的形式可以分为:个人主体;集团主体;社会主体。客体是客观的现实存在物。客体是同主体活动有功能联系和被具体指向的东西。因此,客体是被历史地规定着的,没有进入主体对象性活动领域的客观存在事物,是不具备客体的规定性的。客体可以分为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以物质形式、物质载体表现出来的精神客体,如录音磁带、电影拷贝、文化书籍、电子计算机存贮系统等。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是认识论的基本问题。主体和客体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主体和客体之间始终存在着矛盾,客体不会自动满足主体的内在需求。主体和客体又是统一的。离开客体,无所谓主体,离开主体,也无所谓客体。主体的知识水平、技术手段制约着对客体认识和改造的深度和广度。而客体也会促进人的体力和智力的提高。主体的活动不能摆脱客体的规律及其条件的制约。主体的能动性在于认识客体,并把它们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主体和客体不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主要有实践关系、认识关系和价值关系三个基本层次。实践关系是主体改造客体以及客体被改造的关系。这是主客体关系的最基本方面。在实践关系中,主体基于对客体的一定认识和自身的需要,提出实践目的,运用工具和手段实现对客体的改造,取得一定的物质成果,把自己的目的、能力和力量对象化。同时,客体也迫使主体的改造活动遵循它的规律性,主体的实践目的、实践方式和实践结果都要受到客体的制约。认识关系是主客体之间的反映和被反映关系。认识就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客体的信息作用于主体,使主体的观念获得客观内容;同时,主体根据需要对客体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形成了客体的主观映象,在观念上把握和反映客体。价值关系是主体对客体的需要同客体满足需要之间的关系。外部世界作为人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具有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属性。主体索取能满足自己需要的事物作为客体,并通过活动改变客体,实现自己的目的,满足自己的需要。主客体之间的这三层基本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实践关系是主客体关系最基本的层次,认识关系可以指导实践活动,价值是人的实践、认识活动的内在尺度、目的和动力,价值关系是主客体关系的最高层次。主观与客观  认识论的一对重要范畴。主观是指人的感觉、意识、思想等;客观是指在人的意识之外,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一切客观事物。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实质上是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唯心主义者颠倒了主观和客观的关系,片面夸大主观的作用,认为主观决定客观,支配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机械唯物主义者承认客观世界是第一性的,主观的东西是第二性的,客观决定主观,主观是对客观的反映,但否认主观的能动作用,把主观看作是对客观世界消极被动的反映。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辩证唯物主义第一次正确地解决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认为主观和客观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并能动地反作用于客观。主观与客观的关系表现为两个层次,一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它要解决的是主观认识与客观对象的矛盾,从认识上实现主观与客观的一致。二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它要解决主观需要与客观现实的矛盾,达到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由于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一个无限的发展过程。只有通过反复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才能不断克服主观和客观的矛盾,达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主体与客体,出自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实践是由主体、客体、中介三者构成的。 主体是指从事实践活动的人, 客体是指主体活动对象的总和, 中介是指把主体和客体联系起来的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或方法。 比如,你用电脑写论文,你就是主体, 论文是客体,电脑是中介 主观与客观的概念,强调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强调的是采取何种角度和态度研究或思考问题。在哲学中,主要只出现在两处,其它都是对这两处观念的延伸。 1、在研究唯心主义时,主观与客观用于划分唯心主义,将唯心主义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2、在研究世界时,主观与客观,将我们所谓的世界分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简单的说,主观就是人的意识,客观就是人的意识以外的所有东西,包括人创造出神等。 不要问什么是意识,哲学本就是一种虚无缥缈的理论。就我的理解,你现在脑子里想的就是意识。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客体  1·与主体相对应的存在(nonego)  2·对象(coverage●object●objective●subject●subject matter●target)  3·哲学上指主体以外的客观事物,是主体认识和实践的对象  4·法律上指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物品、行为等。   5 。道义上指相对的权利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犯罪构成有四个要件: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观方面、犯罪客体,这四个要件缺一不可。 我国刑法中的犯罪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 犯罪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自己行为及其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抱的心理态度。它包括罪过(即犯罪的故意或者犯罪的过失)以及犯罪的目的和动机这几种因素。 犯罪客观方面,是指刑法所规定的、说明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造成侵害的客观外在的事实特征,是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要件。犯罪客观方面的要件表现为危害行为、危害结果,以及行为的时间、地点、方法(手段)、对象。 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是人们在生产和共同生活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庆系,包括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 主体和客体是什么样的关系曾用《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师和学生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题目在K12贴出。对什么是教育,教师和学生是什么样的关系,我的观点如下:一、教育、教学是实践活动种田、做工、医疗、演出、开车、做买卖、维护社会治安,都是实践活动,都是人类的实践活动。教育、教学和种田、做工、医疗、演出、开车、做买卖、维护社会治安一样,也是实践活动,也是人类的实践活动。不种田,就没有种田的认识;不做工,就没有做工的认识;不医疗,就没有医疗的认识;不演出,就没有演出的认识;不开车,就没有开车的认识;不做买卖,就没有做买卖的认识;不维护社会治安,就没有维护社会治安的认识。只有实践才能有认识,实践过程才是认识过程。教育、教学是教师的实践过程,也是教师的认识过程,而不是学生的特殊认识过程。教育学、教学论就是教师通过教育实践、教学实践得到的认识。二、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农民种田、农民是种田的主体,工人做工、工人是做工的主体,医生医疗、医生是医疗的主体,演员演出、演员是演出的主体,司机开车、司机是开车的主体,商人做买卖、商人是做买卖的主体,警察维护社会治安、警察是维护社会治安的主体。教师教育、教学,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教师和农民、工人、医生、演员、司机、商人、警察一样,也是主体,也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三、学生是教师的客体庄稼是农民的客体,材料是工人的客体,患者是医生的客体,观众是演员的客体,汽车是司机的客体,顾客是商人的客体,小偷——当然不只小偷——是警察的客体。学生是教师的客体,学生是教师教育、教学的客体。四、主体和客体是什么样的关系庄稼和农民是什么样的关系?庄稼需要施肥,你才施肥,庄稼需要浇水,你才能浇水。有石头,才有石匠,石头能怎么敲打,你就得怎么敲打。患者有什么病,你就治什么病,不能你会治什么病,患者才生什么病,不能为“患者生错了病”而生气、憋气、发脾气。演员和观众、司机和汽车、商人和顾客、警察和小偷,都是什么样的关系,不用再罗嗦了。这就叫“主体能动、客体决定(主导)”。主体和客体是什么样的关系?主体能动、客体决定(主导)。主体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发挥能动性,从客体的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说的就是主体的能动性,怎么样才能从实际出发?主体发挥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说的就是客体的决定性,为什么要从实际出发?因为客体是决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涵盖了主体的能动性和客体的决定性。五、教师和学生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教师和学生,有人说是中心和学生的关系,有人说是教师和中心的关系,有人说是中心和外围的关系,有人说是外围和中心的关系,有人说是教师和主体的关系,有人说是主导和主体的关系,有人说是主体和主体的关系,有人说是教师和人的关系,这些说法,有的是不确切的,因而是不科学的,有的是错误的,自然也是不科学的。教师和学生,不是中心和学生的关系,不是教师和中心的关系,不是中心和外围的关系,不是外围和中心的关系,不是教师和主体的关系,不是主导和主体的关系,不是主体和主体的关系,不是教师和人的关系,而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教师和学生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中国教育界用主体和客体关系的观点看师生关系,是完全准确的、正确的、科学的,是人类教育史上重大的理论突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是中国人对人类的又一伟大贡献。主体能动、客体决定(主导)。教师能动,学生决定(主导)。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师不仅看到学生是人,而且应该看到教师也是人;不能只看到学生是人,教师也是人,更要看到学生是学生,你是教师,更要看到学生是客体,你是主体;不仅知道教师从学生出发,而且要知道“主体从客体出发”。——你不能说“人从人出发”:石匠是不是人?医生是不是人?教师是不是人?学生是不是人?演员是不是人?石匠怎么从医生出发?医生怎么从教师出发?学生怎么从教师出发?教师从学生出发,教师以学生为本。——教师充分发挥能动性,了解学生、懂得学生,从学生出发,只有这样,才能得心应手地干好教育、教学工作。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犯罪构成有四个要件: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观方面、犯罪客体,这四个要件缺一不可。 我国刑法中的犯罪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 犯罪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自己行为及其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抱的心理态度。它包括罪过(即犯罪的故意或者犯罪的过失)以及犯罪的目的和动机这几种因素。 犯罪客观方面,是指刑法所规定的、说明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造成侵害的客观外在的事实特征,是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要件。犯罪客观方面的要件表现为危害行为、危害结果,以及行为的时间、地点、方法(手段)、对象。 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是人们在生产和共同生活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庆系,包括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 主体和客体是什么样的关系曾用《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师和学生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题目在K12贴出。对什么是教育,教师和学生是什么样的关系,我的观点如下:一、教育、教学是实践活动种田、做工、医疗、演出、开车、做买卖、维护社会治安,都是实践活动,都是人类的实践活动。教育、教学和种田、做工、医疗、演出、开车、做买卖、维护社会治安一样,也是实践活动,也是人类的实践活动。不种田,就没有种田的认识;不做工,就没有做工的认识;不医疗,就没有医疗的认识;不演出,就没有演出的认识;不开车,就没有开车的认识;不做买卖,就没有做买卖的认识;不维护社会治安,就没有维护社会治安的认识。只有实践才能有认识,实践过程才是认识过程。教育、教学是教师的实践过程,也是教师的认识过程,而不是学生的特殊认识过程。教育学、教学论就是教师通过教育实践、教学实践得到的认识。二、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农民种田、农民是种田的主体,工人做工、工人是做工的主体,医生医疗、医生是医疗的主体,演员演出、演员是演出的主体,司机开车、司机是开车的主体,商人做买卖、商人是做买卖的主体,警察维护社会治安、警察是维护社会治安的主体。教师教育、教学,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教师和农民、工人、医生、演员、司机、商人、警察一样,也是主体,也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三、学生是教师的客体庄稼是农民的客体,材料是工人的客体,患者是医生的客体,观众是演员的客体,汽车是司机的客体,顾客是商人的客体,小偷——当然不只小偷——是警察的客体。学生是教师的客体,学生是教师教育、教学的客体。四、主体和客体是什么样的关系庄稼和农民是什么样的关系?庄稼需要施肥,你才施肥,庄稼需要浇水,你才能浇水。有石头,才有石匠,石头能怎么敲打,你就得怎么敲打。患者有什么病,你就治什么病,不能你会治什么病,患者才生什么病,不能为“患者生错了病”而生气、憋气、发脾气。演员和观众、司机和汽车、商人和顾客、警察和小偷,都是什么样的关系,不用再罗嗦了。这就叫“主体能动、客体决定(主导)”。主体和客体是什么样的关系?主体能动、客体决定(主导)。主体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发挥能动性,从客体的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说的就是主体的能动性,怎么样才能从实际出发?主体发挥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说的就是客体的决定性,为什么要从实际出发?因为客体是决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涵盖了主体的能动性和客体的决定性。五、教师和学生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教师和学生,有人说是中心和学生的关系,有人说是教师和中心的关系,有人说是中心和外围的关系,有人说是外围和中心的关系,有人说是教师和主体的关系,有人说是主导和主体的关系,有人说是主体和主体的关系,有人说是教师和人的关系,这些说法,有的是不确切的,因而是不科学的,有的是错误的,自然也是不科学的。教师和学生,不是中心和学生的关系,不是教师和中心的关系,不是中心和外围的关系,不是外围和中心的关系,不是教师和主体的关系,不是主导和主体的关系,不是主体和主体的关系,不是教师和人的关系,而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教师和学生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中国教育界用主体和客体关系的观点看师生关系,是完全准确的、正确的、科学的,是人类教育史上重大的理论突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是中国人对人类的又一伟大贡献。主体能动、客体决定(主导)。教师能动,学生决定(主导)。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师不仅看到学生是人,而且应该看到教师也是人;不能只看到学生是人,教师也是人,更要看到学生是学生,你是教师,更要看到学生是客体,你是主体;不仅知道教师从学生出发,而且要知道“主体从客体出发”。——你不能说“人从人出发”:石匠是不是人?医生是不是人?教师是不是人?学生是不是人?演员是不是人?石匠怎么从医生出发?医生怎么从教师出发?学生怎么从教师出发?教师从学生出发,教师以学生为本。——教师充分发挥能动性,了解学生、懂得学生,从学生出发,只有这样,才能得心应手地干好教育、教学工作。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在政治学发展史上,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诞生导致了一场革命性的变革,它开创了人类认识和掌握政治现象的科学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对政治学的发展作出了两个伟大的贡献:①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为政治学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而使政治学研究具备了科学的基础。②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把实现人类的最终解放作为政治学研究的最高目标,第一次使政治学的研究与实现人类的彻底解放密切地结合起来。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革命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社会各种政治现象所作的科学分析,使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成为历史上最系统、最全面、最深刻的政治学。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具有以下 5方面的特点:①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把政治现象理解为一种客观的、按一定规律发展的社会现象,同时又把它看成是一种受各种物质条件制约的,反映一定经济基础状况的相对独立的现象。因此,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不是从现象到现象,而是从决定政治现象的社会生活内在规律和社会经济基础,来研究和把握政治现象的本质,从而科学地揭示人类社会政治活动的基本规律。②阶级性。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把对政治现象的研究与人类的彻底解放密切结合起来,完全是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利益服务的。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类的彻底解放只有通过在资本主义社会下失去“自主活动”的无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革命才能实现。③革命性。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改造世界的学说。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第19页)。这种改造世界的思想赋予马克思主义政治学革命性的特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公开宣布废除私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现象。④实践性。体现在理论和实践统一的原则上。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不是抽象的教条,而是科学考察历史和社会的结果,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实践的理论总结。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对无产阶级的政治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它的实践性还体现在通过具体的实践来检验和完善自己的理论与学说。⑤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历史使命决定了它不是从静态层面上研究各种政治现象,而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来透视和把握政治现象,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和判断一切政治现象。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实践性决定了它的内容必将在不同的时代、社会和文化背景下,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从而使它更好地指导实践活动,并在指导实践活动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身。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辩证的唯物论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世界观和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个方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历史形态。唯心主义的根源、基本观点及主要形态。旧唯物主义的成就和缺陷。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把实践作为考察精神和物质关系问题的基础,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高度统一,是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多样性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意义。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的物质性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3.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和能动作用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的主观映象,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意识与人工智能的关系。意识的能动性及其主要表现。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途径和条件。(二)唯物的辩证法1.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从普遍联系的总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功能。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过程。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规律是客观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本质和现象、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的辩证关系。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形而上学。2.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的含义。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矛盾分析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3.量变质变规律  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一切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质、量、度。掌握适度原则的重要意义。  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及其基本形式。量变和质变的相互关系。  4.否定之否定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辩证的否定观和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否定之否定。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三)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1.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  实践的含义和基本形式。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基本含义及其相互关系。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以及认识的目的。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2.认识的辩证运动    认识的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及其辩证关系。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到实践。认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  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认识辩证运动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群众路线的重要哲学基础。  3.辩证思维方法    辩证思维的实质和意义。  辩证思维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逻辑和历史的统一。  4.认识的真理性和检验真理的标准    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真理问题上的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  真理是具体的。真理和价值的关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检验与逻辑证明的关系。  5.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一致性。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历程。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思想路线是实际工作中的认识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四)历史唯物论1.社会的本质、结构和社会形态    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历史的钥匙。  自然环境和人口是人类历史的自然前提,使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环境、人口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人类社会是一个由社会物质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结构、社会意识结构构成的复杂的有机整体。  社会经济结构即一定社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生产力的要素和构成。生产关系的构成和类型。  所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生产关系与阶级关系。  社会政治结构是指一定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及其结合方式。  国家政权是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国家的起源、本质和职能。国体和政体及其相互关系。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和基本职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实质及其两重性。  社会意识结构是是由各种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按一定关系和方式组成的有机系统。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形态属于思想上层建筑,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历史进步性和阶级局限性。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社会的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社会形态是具体的、历史的。社会形态范畴的方法论意义。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3.社会发展的动力与规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一切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及其意义。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及其意义。  社会基本矛盾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标准及其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代新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和巨大的推动作用。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  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阶级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环节。  改革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有效途径,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改革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4.人与社会发展  社会历史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社会历史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社会规律的客观性。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社会历史发展过程是客观规律性同人的自觉活动的统一。社会历史观上的唯意志论和宿命论。  人民群众是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变革社会制度、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和作用总是受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的制约。  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社会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的重要表现。  人的价值及其实现。衡量人的价值的尺度。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群众、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树立集体主义观点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与中国经济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是科学地揭示客观经济规律,揭示经济规律也是经济学的基本任务,成功的认识经济规律,便可以利用经济规律能动地改造世界,为人民大众谋利益,对经济规律认识的越深刻、越全面,行动就越自由,越能发挥主动能动性,从而在实践中达到更好地实现经济利益的目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在唯物论基础上的辩证方法亦称唯物辩证法,在经济学的研究中运用辩证法就是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规律,研究社会经济运动,揭示其本质及规律,历史唯物主义就是把辩证唯物论原理应用于研究社会历史问题,把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和更替,看作一种客观必然的历史过程,用它来评价社会经济制度的先进和落后,评价某一阶级的进步与反动,看是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起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 中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几个发展时期(而我们的课本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的分析是有很大局限性的,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辩证、全面的看问题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研究是从分析商品开始的,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活动叫做商品生产,商品的出现标志着封建社会的开始。 商品的二因素就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的有用性,即能满足人民的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比如粮食可以吃、衣服可以御寒、遮体、钢铁可以造机器武器等,使用价值是商品必须具备的一个首要因素,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能成为商品。不拿来进行交换,也不是商品,也就是说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只有用来交换的时候才是商品。 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粮食和衣服被作为商品大量的交换,在封建社会初期它大大的促进了社会发展,在中国封建社会强盛之时,国与国也有大量的商品交换活动,例如“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等。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期,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到一定阶段,货币产生了。最初有战国的刀币、小铢等,发展到后来由白银、黄金、珠宝等稀有物品作为货币。 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出现的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的货币的本质和职能完全一致,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品的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这就是货币的本质,它的五个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在我国的封时期也得到了具体体现。尤其是世界货币,在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国家败落,清政府用白银买了大量的武器,依然战败,后来的战争赔款,向别国借款等。充分体现了货币的作用。 价值规律的基础内容和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为基础进行等价交换。 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存在,只有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在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之下,艰难的发展,由于资本主义的出现,劳动力开始大量的成为商品,很多没有土地的人开始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中国的资本家也是通过榨取劳动者的剩余价值致富的,资本主义的资本分为两部分:一为不变资本,一为可变资本。不变资本是用来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可变资本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和动机是追求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为达到这一目的,通过各种手段不断扩大和加强对雇佣劳动和剥削。资本主义的生产的实质就是生产的剩余价值,中国的资本主义生产实质亦如此。 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全部过程,在中国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资本主义走到了尽头。 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国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剥削问题。纸币本身没有实际价值,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使国家对宏观经济的控制和引导更加有力有效。 为促进经济发展,中国先后进行了改革开放,引进外资等强有力的推动措施,从而为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引进了经济发展所必须的生产资料。在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的现代,新生产工艺、新生产理念的引进对激活全国经济有巨大的作用,在改革开放以后,科技人员愈来愈成为主要劳动者,电子计算机和监制的自动化机械体系日益成为主要的劳动工具,合成材料和扩展型资源正在成为主要劳动对象。 当今社会出现高失业这一现象,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应客观的面对这一现象,随着经济的发展,每一个国家都需要庞大的失业队伍存在,这支失业大军会有利地促进社会发展,当有新兴行业时它们会马上进入其中促进新兴行业发展,失业大军本身的地位,亦会激发非失业者的工作态度促进社会生产。当然事物总有两面,如果失业大军过于庞大,就会带来许多社会问题,比如失业者的生活保障,失业者的人生引导等,如处理不当会起社会动荡,所以正确的处理失业者是一个迫切的问题。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involution]∶现实性的较高级形式与它所赖以存在的较低级形式之间的关系(如精神与物质的关系) [connotation]∶某一逻辑术语所包含的性质或一组性质,这种性质是用概念表达的,或包含在概念中,或对于所指的事物的概念是主要的。 inner beauty内涵,内在美网语“内涵”有时带有调侃意味,有“收敛”“含蓄”义项。 如:“楼主真内涵”--“含蓄”;净发俗帖“内涵一下”好吗--“收敛”。 指人的内在涵养或素质。&有内涵&被极为频繁地当作一种称赞,但&内涵&其实是个中性词。人们把外表艳美而&没有内涵&的女子比喻为&花瓶&。爱情主题的电视节目的嘉宾也常常强调自己喜欢&有内涵的女子&。外表美是可以看见的,至少是可以感觉到,那么内涵能看见吗?希望不那么理想的容貌和衣裳与内涵相交辉相呼应,这难道只是俗人的一个梦想? 这世上的芸芸众生本来大部分都逃不了一个俗字,所以电影中的英雄外貌都英俊,举止都倜傥,衣衫或雅洁成华美或粗犷。旅行时邻座如果是一位娟娟淑女或谦谦君子,我们就会安然入睡。问路也常常要找那些气宇轩昂的绅士。姑娘们希望她们身边的男人如白马王子一样表里如一,民众希望慷慨陈词的政客真正爱国。 内涵实在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它既是个性的特征内容又是一种个性色彩,与气质颇为相似,一般通过人的社会交往显示出来。 有人以服饰来表现内涵--或者莫如说,给人以有内涵的印象。如果服饰真能做到这一点,那世界非常简单纯真--历史上确实有过&纯真时代(The Jnnocent Time)&,但并不纯真--人们的着装态度是自然的,那么一个人确实会通过服饰流露出他的内涵。但是这仅仅是一个理想的假设。在真实生活中,服饰用于装扮,人们通过服饰把自己装扮成自己愿意展示的形象。新娘穿洁白礼服来表示自己的纯洁;女秘书穿套裙来表示自己的勤快;老板穿西装大衣来表示自己的可靠;歌星穿奇装异服来表示自己的卓尔不群超凡脱俗。但是我们见到过不少不贞的新娘、懒惰的秘书、投机的老板和平庸的歌星。 服饰会在不同程度上欺骗我们的眼睛。眼下走红的形象设计师宣称可以把你扮成一千种不同内涵的人,如果有一千种内涵的话。在真正的面目一姑且称之为外在美吧一被遮掩被涂改并受到赞扬和鼓励的时代,我们怎么能期望用肉眼看到内在美? 目前内涵最主要是修饰李毅大帝的言行。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而人之所以要改造世界,又是为了满足人本身的需要。这就在追求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价值的问题。价值问题是人们在生活中经常碰到的问题。人们在认识事物时,不仅要判断对象“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还要解决“为了什么”,即“有用无用”、“是好是坏”、“孰利孰弊”、“是善是恶”等等问题。给这些问题作一个哲学概括,就是价值问题。 (一)价值及其特点 1奔壑档母拍 作为哲学的范畴,价值是指主体和客体之间一种特定的关系,即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或主体需要被客体满足的效益关系。 一个事物有没有价值,主要是看它能不能满足主体的某种需要。如果某种事物能满足主体的一定需要,具有对人而言的某种有用性,对于主体的生存发展有积极的肯定的意义,这种事物就是有价值的。反之,如果某种事物不能满足主体的需要,甚至妨碍主体实现某种需要,对于主体具有消极的否定的意义,就会被主体认为是无用的甚至有害的,即无价值的。一种事物或现象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越高、有用性越大,其价值也就越大,反之,价值就越小。 2奔壑导捌淇凸坌院椭魈逍 人类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改造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本身的需要。这就在追求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价值问题。 (1)价值是指主体和客体之间一种特定的关系, 即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或主体需要被客体满足的效益关系。价值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方面是主体的需要和要求;另一方面是客体的某种性质、性能。价值是在二者之间的关系中发生和形成的,价值既有客观性,也有主体性。价值的客观性与主体性是内在统一的。 (2)价值的主体性首先表现为客观事物因有某种结构、属性而内在地具有某种满足人的需要的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能否变成现实性,即现实的价值是否形成,不以某物自身的属性为基准,而以主体的需要为基准。 主体的需要及其需要的程度,是某物是否具有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内在尺度。价值的特点是主体性,具有客观需要的现实的主体是价值关系的中心。 其次,价值的主体性通过价值关系中主体的创造性得到鲜明的体现。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一种创造性的关系。无论是主体在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发现客体潜在的价值,还是通过实践发明或发现实际掌握客体的方式,乃至最后改造客体,实现自己的价值目标,都始终贯穿着主体的创造性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价值体现的是主体的创造性本质。 (3)价值的客观性表现在:第一,价值必须以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为现实基础;第二,人的需要不是主观随意的,而是受社会实践和历史条件制约的。 (4) 价值的客观性和主体性之间的辩证关系。价值的客观性指的是,价值虽然离不开人的主体性,但它是在人的客观需要同客体的属性之间发生的一种客观关系;价值的主体性则进一步表明,在这种主客体之间的特定关系中,人是物趋向的中心,没有主体的创造性活动,物就不会实现对于人的价值。无论是价值的客观性还是主体性.都根源于人的实践活动。实践既是把主体需要和客体属性相联系、相统一的现实基础,也是确立人的主体地位并使物向人趋近的可靠根基。 (二)价值评价及其尺度 (1)人们在实践中对客体可能具有的价值、实践改造客体后的意义、成果等进行科学的评价,是一种不同于认识事物客观属性的特殊形式的认识,可以称之为评价性认识(价值评价)。价值评价是主体在对客体属性、本质和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把自身需要的内在尺度运用于客体,对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进行评判。 (2)评价性认识的基本特点是把主体及其需要的尺度引进认识当中,它根据主体的利益、主体的价值需求来评判客体。这种评判不是辨别对象“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而是判明客体对主体是有害还是有利,是好还是坏,有价值还是无价值,以及价值是大还是小。评价性认识属于观念性的认识活动,但它又不同于对客体本身属性、结构、本质、规律的认识,即不同于一般的事实性的认识。如果说在事实性认识中,主体的追求是获得对客体的本来面目的认识,那么,在评价性认识中,主体的追求则是要获得对客体应然性的认识。 (3)一个科学的合理的价值评价、价值认识,必须符合两项基本要求:一是对客体状况的正确认识;二是对主体需要的正确认识。对客体实际状况的正确认识,是形成科学的价值评价的基础和前提;对主体本身实际需要的正确认识,是形成科学的价值评价的必要条件。主体为了形成合理的科学的价值评价,在认识对象的同时也需要把自己称为客体,正确理解和认识自身的实际需要。只有那些既有利于社会发展,又对个人或群体有意义的需要,才是真正符合主体利益的具有客观必然性的需要。 (三)价值选择及其实现 (1)价值选择。所谓价值选择就是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对客体所做的应然选择。价值形成过程表明,价值是主体在实践中选择的结果。由于人的需要以及客观事物的属性是多种多样的,因此人们的价值选择也是多样的,不同的人、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价值选择,从而表现出价值取向,即价值观上的差异。人们的价值选择又不完全是主观任意的,它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主要包括功利、情感、道德、审美等主观性因素和社会历史条件等客观性因素,所以人的价值选择既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是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内在统一。因此,在一个特定的社会中,人们的价值选择必然是在众多的价值取向中保持一种主流的价值导向,以引导价值选择的正确进行。 (2)价值实现。价值是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生成的,是作为过程而存在的,它要通过价值的实现才得以完成,使潜在的价值变为现实的价值。价值实现的过程实质上是从价值观的确立到价值实践完成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以个人价值与社会的价值内在统一为基础,要求主体在进行价值选择时,要尽可能地做到对个人负责与对社会负责的统一,增强个人对集体、对国家、对社会的义务感和责任心;在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矛盾时,发扬先公后私、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因此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实现价值的首要前提,为实现特定的价值目标而进行的实践活动,即价值实践是实现价值的唯一途径。 (四)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1闭胬碓则与价值原则是人类活动的两大原则 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是人类活动中的两大原则。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1)真理原则体现客体尺度的要求,它要求人们在认识真理时按世界本来面目及其规律从事实践活动,而不能考虑人的主体需要和利益;价值原则体现主体尺度的要求,它要求人们的思想和行动要体现主体需要和利益的满足。 (2)真理原则主要表明人的活动的客观制约性;而价值原则主要表明人的活动的目的性。 (3)真理原则是社会活动中的统一性原则,价值原则是社会活动中的多样化原则。真理是一元的,真理本身没有主体的差别,它服从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而价值是多元的,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需要、不同的价值要求和价值选择。 2闭胬碓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 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存在着矛盾,真理和价值之间的矛盾是人类活动的内在矛盾,它们之间的统一是人类活动的内在要求。二者矛盾的不断出现与解决促进着实践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在实践基础上实现真理与价值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内在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条基本原则。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