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开数学思路思路的书有那些

《元写作》第1章
问答思维,打开思路 - 简书
《元写作》第1章
问答思维,打开思路
字数 11725
跟樊老师学习写作,欢迎加入《呆萌网上写作训练营》,请加微信1.1
写文章不能依赖灵感1.1.1
没有灵感也要写作2011年9月,李敖先生在凤凰卫视接受采访时讲过这么一句话:“有人问我,李敖你靠不靠灵感来写作?我说我不靠灵感写作,我坐下来就可以写作。我反问他一句:一个妓女要不要靠性欲来接客呢?不需要嘛,她接客不需要发情嘛,靠发情来接客的话没有资格做妓女。”李敖的回答,话糙理不糙。对大多数人而言,写作的难题在于,打不开思路,找不到话说,有了一个题目,憋半天写不出几个字来。这个时候,有些人感慨自己没有灵感,但是,更多的人因为职责所在,没有灵感也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写出文章。我们必须向李敖学习,没有灵感也要写作。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没有灵感也能写作呢?根据我的研究,大多数人没有掌握语言的生成规律。而且,正是因为人们不明白语言如何生成,所以导致思路打不开,害怕写文章,写不出文章,写不出好文章等问题。1.1.2
理解语言生成机制这里所讲语言的生成,不是从语言学的角度探讨语言的产生与形成,而是探讨写作的时候,语言或文字是如何从一个字开始,不断地增加,变成十个字、百个字、千个字、万个字,成为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的。我女儿三岁的时候,妈妈跟她说:“宝贝,长大了你要学会找钱呐。”“我现在就会找钱。”女儿跑开去翻我公事包里的钱包,高声喊:“我找到钱了。”三岁的孩子,当然不易分清此找钱非彼找钱,但聪明的读者如你,一定分得清我前面所讲语言生成的两种意思。只可惜,绝大多数的人并不知道文章里的语言究竟是如何生成的。一般人的认识是:文章就是由一个个的字组成的,具体一点说,是沿字→词→句→段→节→章→篇的过程堆积拼装而成的。但是,这仅仅是小学生水平,肤浅得很。1.1.3
语言是思维的外化大脑是人类思维的机器,是信息处理器。毫无疑问,语言是由人的大脑生成的,是思维加工处理信息的输出物。除非你抄袭别人的文章,那所谓你的文章里的文字,都不是源于你的大脑。思维可以分为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两种,不管哪种思维,都是内在语言的运用。我们所看到的文章,或者所听到的讲话,都是人的内在语言的外化。如果内在的思维没有能够把事情想清楚,那么就不可能讲出话来或者写出文章来。我非常欣慰,自己发现了语言生成的机制或生成的秘密,这就是下面要讲的“问题链思维”或“问答思维”。“问题链思维”(或称“问答思维”)是我独创的一个概念。仔细研究人们的讲话或者文章,我们会发现,其实所有的文字,都是基于问题而产生的。如果你善于提出问题,你就容易激活思路。“问答思维”最终解决了语言的生成与丰富的问题,从此我们可以不再依赖灵感写作。我们不能等待灵感到来之后才写作,而应当首先开始写作,灵感才可能到来。因为,当我们开始写作之后,我们才进入了思考,而灵感,更多属于思考的产物。
思考就是“提问—回答”
我们一直不懂思考人的大脑,除了睡觉时处于休息或者做梦状态之外,在平时无外乎处于三种状态:发呆、审美、思考。发呆最好理解,审美有些不着边际,思考可能难一些,虽然每个人都必须面对思考。思考是一种什么状态呢?思考的定义是怎样的呢?一般人都认为思考就是想事情,或者思考就是想问题。可这种观点等于没说,让人不明白究竟什么是思考。还是儿童的时候,老师、父母都告诉我们,你要学会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包括一些学校的校训就是这样写——“学会思考、学会做人”之类,但是,老师和父母都没有告诉我们什么叫思考,就像现在的剩男剩女很多,爹妈只是催促我们去找对象、谈恋爱,却没有告诉我们什么叫恋爱或者什么叫爱情,只是自己去瞎琢磨,干着急。巴尔扎克说:“生活的智慧在于遇事多问个为什么?”这话很有启发。不过,我要说,生活的智慧不仅要问为什么,而且还要思考。1.2.2
思考=提问-回答究竟什么叫思考呢?思考是我们人类大脑的一个基本功能,是用文字语言进行的。我经过研究,得出一个最容易理解、最容易操作,也最能够解决你的问题的定义,也就是:提问然后回答。思考是一种机能,也是一个过程,一个基本的思考单元就是:先“提出问题”,然后“回答问题”。各位一定要清楚牢记以下关于思考的公式:思考=提问-回答说个脑筋急转弯的问题。一个人早上醒过来后干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呢?睁开眼睛。这个说法只能得59分。正确的答案应该是——思考。当你在睁开眼睛之前,你在干嘛?你在提问。只要你是正常人(非正常人另当别论),你还没有睁开眼睛之前就在提问:“现在几点了?”如果你想知道答案,你才睁开眼睛。或者你身边躺着亲密爱人,你闭着眼睛问他:“现在几点了?”你的爱人可能会告诉你答案。思考是我们每天醒来后干的第一件事。当我们一个人在思考的时候是怎样的呢?就是围绕着某个你必须面对与解决的某件事情,提出一系列相关的问题,并找到答案。问题提得越多,方方面面都想到了,你的认识就达到了相应的高度、深度和广度。当你提了很多问题,并且找到了答案,思考就完成了。在思考的过程之中,有些问题有答案,有些问题没有答案,那就叫百思不得其解,你就会求助。怎么求助呢?一个是手机掏出来,求助于百度,或者是打个电话给朋友,或者出门去街头、公园散散步,放松放松,寻求上帝给你启示,就是获得灵感。因此说,思考就是带着很多问题寻找答案。乔布斯曾经说过,不断提问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我相信这一点。我就是喜欢提问的人,年轻时是个“问题青年”,现在是个“问题中年”,以后还是个“问题老年”。1.2.3
如何衡量思考水平如果要评价一个人的思考水平的高低,或者说思考力的强弱,可以用“提问”和“回答”这两个关键词,确定三个主要指标:1)善于提问。是否能够针对某一话题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足够多的问题;2)快速回答。是否能够快速地回答问题;3)回答正确。给出的答案是否正确与有创造性。这三点都能够做到,才算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你想想,一个人为什么能够成为一个领导、老板或者专家,是不是他们都善于思考,至少在思考这个方面,都符合上述三条标准?不过我要特别的强调,提问是思考最关键的一步,因为你只有开始提问,才开始了思考,而且,你一旦提问,就可以触发你的思路。比如你写一篇关于上海的文章,开头第一句就是“我喜欢上海这座城市”,第二句你要写什么呢?不妨尝试站在读者的角度,提出以下一些问题并回答,选取其中一句就作为你文章第二句话:你了解上海吗?……我对上海的了解并不多你为什么喜欢上海?……因为上海充满了机会你到过上海吗?……十年前曾经到过上海你还喜欢别的城市吗?……别的城市都说不上喜欢你现在在哪里?……我现在生活在重庆你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海的?前年的时候,就莫名的喜欢上了上海和你的想象是一样的吗?上海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上海有你不喜欢的地方吗?虽然也有许多我不喜欢的地方这个例子,你一定要仔细琢磨,弄明白。因为它有助于你懂得“问题链思维”的真正含义,也懂得提问触发思路的强大的能量。
什么是“问题链思维”
“问题链”的含义一个人在写作的时候,要保证思路不断,文字连绵不绝,就不能只提出一个问题,而要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并给予回答,在大脑里面呈现为一个持续不断“问—答”的过程。具体的形式如下:提问—回答—提问—回答—提问—回答……没有思考,就没法写出文字。因此,再次强调,你要牢记一个概念,思考就是“提问—回答”,持续的思考,就是“问题—答案”这个基本模式的不断延伸与扩展,形成一个系统而持续的“问题链”。一定要记住这句话:“当你没文字可写的时候,你就提出问题。”1.3.2
记者就是在提问2000年前后,我在广州当记者和自由作家。就是在这个时候,我对“问题链思维”有了领悟。当记者洒经常去采访一些老板。有些老板能说会道,我只需要提很少的几个问题,他就能讲上一天;而有些老板敏行讷言,你要不断地给他提出问题,甚至你要帮他总结概括,让他回答是与否。我领悟到“问题链思维”这个概念,跟我曾经做过记者有很大关系。新闻学常识说,写一条完整的新闻,必须包括“5W1H”。“5W1H”是“美联社之父”斯通提出来的,5W指的是何人(Who)、何事(What)、何时(When)、何地(Where)、何因(Why);1H指的是怎么样(How),也就是何果。这其实就是6个基本问题,就是一个问题链!当记者的,写稿时如果不能把这6个问题向受众交待,就不称职。我要去采访一个老板,打电话给他,说明天下午3点过来采访你。对方说欢迎你来采访。刚要挂电话,对方又说了,能不能请你先发一个采访提纲给我?我说,可以,一会就发给你。各位想想,这个采访提纲是什么?就是一堆问题啊!1.2.3
“我问故我在”这里要讲一个人,她就是杨澜。她由《正大综艺》节目出道,后来去美国留学,留学回来之后做了一个节目叫《杨澜访谈录》。做这个节目之后就开始出书,其中一本书叫《我问故我在》,一本叫《一问一世界》。前一本书名源于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的名言“我思故我在”。解释一下这句话。他是为了证明这个世界什么才是真真正正的存在?这个“在”指的是“存在”。按照唯心主义的讲法,我没有看见的就当它不存在。那么究竟什么是终极的、绝对的存在呢?他发现“我在思考”这件事情是绝对存在的,如果“我在思考”都不存在的话,就没有什么东西是可以确认它是存在的了。杨澜是一个电视节目主持人,她套用笛卡尔的这句话,强调“我问”所以“我存在”,我有存在的价值。这就引发了我的思考。我做过记者,我认为,做记者就得善于提问。“问题链思维”这五个字,或者“问答思维”这四个字,是我樊荣强这一生最值得骄傲的发现。因为有了这个发现,我死而无憾。通过这个“问答思维”,引爆思路,激活知识,丰富话语,讲话写文章,都不什么难事儿。要特别提示一下,问题链思维在两个层面表现出来:一是在句与句之间,二是段与段之间。前者我下面马上就讲到,后者在《谋篇布局,顺理成章》一章中再讲。
叙述体与问答体
问答体的文章因为对问答思维的发现,我进一步明白,世界上的所有文章,其实就只有两种体例,从直观的形式上大致可以分成“问答体”和“叙述体”。“问答体”也可称为“对话体”,即是将问答过程直接地呈现出来,在字面上可以看到无数的问句。我发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著作,基本上都是用“问答体”写成的;而在中国,与柏拉图生活时代相差只有几十年的孔子,被其弟子记录并流传后世的儒学经典《论语》,差不多也是用“对话体”写成的。现在,问答体依然流行,各种媒体上采访领导、专家、老板、明星的文章,还常常采用这种问答体。2000年8月,我写作出版了我的第一本书《杰出的顺德人》,采访了广东顺德的28位老板,记录了他们的创业历程、事业成就与成功之道。这本书是用对话实录的方式写成的,也就是书中的文章,都是“一问一答”的形式。2012年3月,《重庆晨报》记者对我作了一个专访,整版的文章《樊荣强:我是一个口力劳动者》也是用问答体写成的。1.4.2
叙述体的文章而“叙述体”文章则是将问句省略掉或者隐藏了,只留下了答案部分,即使有个别的问句,那也只是老师教我们使用的修辞手法设问或反问而已。我们看到的文章,绝大多数都是这种“叙述体”。省略掉问句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文字更简洁流畅。不过,我在指导学生学习演讲的时候,则建议他们适当地保留一些问句,除了更加口语化和亲切之外,还有利于激发自己的思路和引导听众的思路。其实,仔细研究你就会发现,所有的叙述体文章,表面上看是没有问句的,但是在字里行间充满了问句,在作者的脑海里充满了问句(虽然这些问句可能 只是一闪念);只不过,为了表达的简洁流畅,写成文章的时候将那些问句去掉了。因此,所有的叙述体文章,我们都可以还原成问答体,都可以在字里行间把问句加上去。当然,有些文章作为叙述体,字句上需有所调整,也不能简单地硬加问句。1.4.3
还原文章问答链为了更大家形象地理解这个“问答思维”以及“问答体”与“叙述体”的区别,不妨用下面两段内容相同的文章来对比一下。以下这段话是“问答体”,表现出一个清晰的问题链——问:口才重要吗?答:口才对每个人都很重要。问:重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呢?答:可以更好地沟通,可以交更多的朋友,可以让自己获得更多机会,也可以让自己有更多更大的成就。问:人们都重视口才吗?答:不是的。虽然每个人都应当重视口才,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重视口才。问:如果你不重视口才,那将会有啥问题呢?答:交不到朋友、找不到工作、抓不住人生的机会,人生肯定会很失败。问:为什么有人不重视口才?答:因为有人觉得是耍嘴皮子,实干才是最重要的。问:这种观点正确吗?答:不正确,我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问:错在哪里呢?答:错在将口才与实干这两个并不对立的东西,对立起来,并且将口才简单地否定掉。问:口才与实干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答:一方面,重视口才并不否定实干的重要;另一方面,实干也需要好口才的配合。问:既然我们知道了口才的重要性,也明白必须提升口才,那么,我们该如何来提升自己的口才呢?答:拜师学艺,坚持练习,积累知识。将上面的话语去掉问句后,问题链隐藏了,变成“叙述体”:
口才对每个人都很重要。有好的口才,你可以更好地沟通,可以交更多的朋友,可以让自己获得更多机会,也可以让自己有更多更大的成就。
虽然每个人都应当重视口才,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重视口才。如果你不重视口才,那将会有可能交不到朋友、找不到工作、抓不住人生的机会,人生肯定会很失败。
有人不重视口才,觉得是耍嘴皮子,实干才是最重要的。但是,我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错在将口才与实干这两个并不对立的东西,对立起来,并且将口才简单地否定掉。口才与实干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这样的:一方面,重视口才并不否定实干的重要;另一方面,实干也需要好口才的配合。
既然我们知道了口才的重要性,也明白必须提升口才,那么,我们该如何来提升自己的口才呢?
答案是:拜师学艺,坚持练习,积累知识。
上面的这段话,如果要再接下去讲的话,就是沿着“拜师学艺,坚持练习,积累知识”这三个方面,再提出无数的问题并加以回答。
问题的种类
封闭式问题前面讲了我们要学会写作就必须学会提问,那么,问题的类型有哪些呢?从语法的角度分析,问题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反问,一类是设问。反问是不需要回答的,而需要回答的只有设问。因此,在问题链思维中的所谓问题,只是设问句,并且分为两大类:一是封闭式问题,一是开放式问题。所谓封闭式问题是选择性问题,就是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还给出若干个可能的答案,或隐含了两种答案,供回答者从中选择一个作为回答。它如同考试试卷里面的选择题和判断正误题。封闭式问题或选择性问题的答案是明摆着的,由提问的人直接给出来,回答时,或者选择一个给定的答案,或者简单回答“是或否”、“同意或反对”、“有或无”、“对或错”,等等。一些封闭式的问题如下:
问:你读过大学吗?答:没有。
问:你喜欢看电视新闻吗?答:喜欢。
问:你觉得打工好,还是自己创业好?答:自己创业好。
问:你认为事业与家庭比较,哪个更重要?答:事业更重要。
开放式问题所谓开放式问题,就是不为回答者提供具体的答案,而由回答者自由回答的问题。它如同考试试卷里面的问答题、论述题,答案没有预先给出来,不受什么限制,这样,答案就完全是不确定的、丰富的,所以说它是开放式的。开放式问题的答案,完全决定于回答者的学识、修养、思维与态度,可能很深刻、全面、新奇、独到、震撼,也可能错误、肤浅、平淡、无聊。一些开放式的问题如下:
为什么许多人害怕当众讲话?
你喜欢看哪一类书籍?
您学习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最近一段时间经济犯罪案件发生率上升的原因是什么?
人们为什么不敢见义勇为?
你热心慈善的理由是什么?
开放式的问题,归结起来只有三种类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我们思考与写作的内容,涉及到人、事、物三个方面,而“是什么”的问题,可称为“描述性问题”,问的是人、事、物的原理、机制、表现、状态、特征等;“为什么”的问题,可称为“解释性问题”,问的是客观的原因与主观的理由;“怎么办”的问题,可称为“规定性问题”,问的是要实现既定的目标,所需要的办法、条件、方案、措施、对策。
是什么——描述性问题
为什么——解释性问题
怎么办——规定性问题
我们拿前面的例子,来看看问题的类型:
问:口才重要吗?(封闭式)
问:重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开放式是什么)
问:人们都重视口才吗?(封闭式)
问:如果你不重视口才,那将会有啥问题呢?(开放式是什么)
问:为什么有人不重视口才?(开放式为什么)
问:这种观点正确吗?(封闭式)
问:错在哪里呢?(开放式是什么)
问:口才与实干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开放式是什么)
问:我们该如何来提升自己的口才呢?(开放式怎么办)
写作的时候,我们就是用上述这些类型的问题,不断地去刨根问底罢了。所以我再次忠告大家,一定要学会提问。如果你不会提问,就不会思考;不会思考,就不会写作,就不会写好文章。1.5.3 三个“元问题”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如果不把问题按开放与封闭来划分的话,其实封闭式问题也属于是什么的特殊形式,即它们是在确认我们的选择与判断是什么。这样,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归结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三个问题,因此,我们可以称之为元问题。元问题的“元”字,与化学之中元素的元,是相同的意思,其含义就是基本。元问题就是我们思考过程中的基本问题。我认为,写作其实就是在回答各类具体形式的元问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把本书书名定为“元写作”。把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这三个问题称为“元问题”,也许我樊荣强是第一人。而将所有的问题归结为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的第一人,或已无从考证,也并不重要。比较巧合的是,生于1973年的美国作家西蒙·斯涅克(SimonSinek)2009年出版的《从“为什么”开始:伟大的领袖如何激励行动》一书中,提出了一个黄金思维圈的概念,之后又因为在TED的一次演讲而获得了广泛的名声。所谓黄金思维圈就是从三个层面来思考问题:第一个层面是what层面,也就是事情的表象,我们具体做的每一件事;第二个层面是how层面,也就是我们如何实现我们想要做的事情;第三个层面是why层面,也就是我们为什么做这件事情。纯粹开放式的问题作为“元问题”,也就是立题的三种类型,我在后面的章节里还会专门讲解。1.5.4
樊荣强关键问句为了帮助各位学会提问,我分别针对人、事、物整理出以下60个关键问句:樊荣强关键问句:对人的探索1.他的主要经历如何?2.他的理想和梦想是什么?3.他最艰难的时刻或者遭遇的挫败是什么?4.什么事情改变了他?5.什么原因让他做出了这种决定?6.什么人对他的影响最大?7.什么事情让他有最大的快乐?8.他基本的性格特征有哪一些?9.在两难的情况之下,他会选择什么?为什么?10.他对XX(如金钱、朋友、事业、家庭等)是什么态度?11.他为什么能做出与人不同或相反的选择?12.他为什么能够成功?13.他认为人最重要的品质有哪几项?14.他有什么样的作为和成就?15.他怎么评价自己?16.别人又怎么评价他?17.他感到最遗憾或失败的是什么?18.怎么在逆境中生存和崛起?19.怎么面对挑战、压力和打击?20.怎么让自己与众不同?樊荣强关键问句:对事的探索1.这是一件什么事情?2.事情的起因是什么?3.事情的过程是怎样的?4.结果或者目前的状况是怎样的?5.为什么发展很顺利或艰难?6.遇到了什么样的障碍?7.有哪些利益相关人?8.这件事为什么值得投入?9.这件事是真的吗?10.理论上应该怎样,事实上又如何?11.表象如此,它的本质是什么?12.为什么遭遇如此大的阻力?13.怎么才能顺利完成这件事情?14.怎么做到简单易行?15.突破的关键是什么?16.可以从哪些方面创新?17.怎么提升效率?18.有什么样的替代方案?19.可否通过什么合作作来解决矛盾?20.怎么赢得广泛的支持?樊荣强关键问句:对物的探索1.这究竟是一个东西?2.有什么样的功能?3.组成的系统和部件有哪些?4.主要的特点和优势?5.有哪些主要用途?6.为什么受人喜欢?7.最受欢迎的功能是什么?8.为什么有人不喜欢?9.谁发明或制造的?10.主要的应用场景有哪些?11.社会上的普遍评价如何?12.专家的评价如何?13.第三方机构的评价如何?14.对人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15.技术上的关键创新是什么?16.还有什么样的缺陷?17.如何改进更加完美?18.如何才能让社会更广泛的接受?19.产品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20.真的值得拥有吗?由于在“立题聚焦”一章还会讲到提问的类型,以及如何提问,故这里点到为止,等“立题聚焦”一章再详述。
写作就是自问自答
天下文章如何抄?文章是怎么写出来的?曾经有一位老师告诉我:“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多年以后我发现,这是一句废话。就像前面我所讲,老师只是告诉我们要学会思考,要善于思考,就是不告诉我们什么叫思考、如何思考。这句话只告诉我们,文章是抄出来,关键要“会抄”。但是,他没有告诉我们什么叫“会抄”。什么叫会抄呢?就是要善于提问题,就是在写文章的时候,围绕着要探讨的话题,我自己提一系列的问题出来,然后再去“百度”,然后再去翻书,然后再去找人问,我做记者呢,就去找人采访,采访回来之后,就把答案放在问题后边,这就成了我的文章了。天下文章大概都是这么抄出来的。坦率地讲,我过去写我所有文章,也是这么抄出来的。但是没有人告诉我怎么抄文章,是我自己悟出来的。所以,你不懂得这一点,抄出来的文章就会显得东拚西凑,觉得这段话可以,这一段话也可以,就把它们拼到一起,很生硬,缺乏自己的逻辑,做不到天衣无缝。1.6.2
叙述体转换为问答体再举例给大家看看。辞典上“贺拉斯”这个词条的原文如下:古罗马奥古斯都时期杰出的诗人,也是一位有重要影响的文艺理论家。他推崇希腊文化,早年参加共和派,后支持帝制。他的诗歌题材多样,有的歌颂奥古斯都的统治,有的针对社会生活的一些恶习进行讽刺,有的赞美友谊和田园生活。主要的诗歌作品集有《讽刺诗集》、《歌集》等。《诗艺》是贺拉斯重要的文学论文,他根据自己及同时代人的创作实践,重申了艺术模仿现实的观点,在文艺的功用上,提出了“寓教于乐”的原则;在艺术创作方面,提出了“合式”的原则,即要求一部作品具有统一与调和的美。他的主张对后来的古典主义文艺理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是非常标准的叙述体,看我怎么将它还原为问答体如下:
贺拉斯是什么人?古罗马奥古斯都时期杰出的诗人,也是一位有重要影响的文艺理论家。
他的政治倾向如何?他推崇希腊文化,早年参加共和派,后支持帝制。
他的诗歌主要写的什么题材?他的诗歌题材多样,有的歌颂奥古斯都的统治,有的针对社会生活的一些恶习进行讽刺,有的赞美友谊和田园生活。
他的主要作品是什么?主要的诗歌作品集有《讽刺诗集》、《歌集》等。
他的文艺理论作品与观点是什么?《诗艺》是贺拉斯重要的文学论文,他根据自己及同时代人的创作实践,重申了艺术模仿现实的观点,在文艺的功用上,提出了“寓教于乐”的原则;在艺术创作方面,提出了“合式”的原则,即要求一部作品具有统一与调和的美。
他的文艺主张产生了什么影响呢?他的主张对后来的古典主义文艺理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原来的叙述体文章,我加上六个问句,就变成了问答体,而且,原文我连标点符号都没有改动一个。遗憾的是,人们都不知道用“问答思维”来激活自己的思路,更不习惯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来写作,这就导致憋得再久也憋不出文章。因此,我要重复强调前面说过的一句话:“当你写不出文字时,你就提出问题。”我想,大家应该明白什么叫思考了吧?什么叫问答思维了吧?思考就是“提问-回答”,持续的思考就是不断地“提问-回答”。而最终我们也明白了,一个人写作的时候就是在自问自答。1.6.3
写信:有对象式写作跟前面的问答思维相关的是有对象式写作。什么叫有对象式写作?写信,就是有对象式写作。写作模式我分为两种:一种是上帝模式,一种叫自我模式。这两种模式的差别,基本上就是第三人称写作与第一人称写作的差别。用第三人称写作,就有点类似于上帝全知全能,把他所知道的懂得的一切,都告诉给全天下的子民。但是,面对的对象越多,你就会发现没有一个具体的对象。这有点类似于谈恋爱的时候,脚踏几只船,心仪的对象很多,但是最后可能一个都得不到。自我模式即用第一人称写作。许多人只是知道用“我”来叙述与表达,但他却忽略了,第一人称写作的真正好处在于,有一个明确的对象,也就是与“我”相对的“你”。许多人觉得写文章很难,但是给他熟悉的人写封信,似乎就变得容易了许多。这就是因为,写信的时候你会想着对方,想着对方关心些什么问题。写作的过程也是一种对话的过程。前面说过,问答思维和有对象式写作有关系。换句话说,第一人称写作即有对象式写作,其实就是一个自问自答的过程。自问自答不是简单的自言自语,而是把写作的过程,转换为与某个具体的人交流对话的过程,随时想着你是在跟某个具体的人在进行谈话,他就坐在你的对面,他关注些什么问题,你就告诉他你自己的想法和答案。我们平常所说的换位思考,在这个时候就很有用处,也就是说,你站在对方的立场,努力的想象他想知道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质疑什么。上演讲课的时候,我也要求学生,不要因为害羞恐惧而埋头看地板,或者望着天花板。要把眼睛看着自己的听众,与听众有眼神的交流,从听众的眼神当中,你不仅可以获得一些热情、友善的鼓励,而且还可以想象他们会关心什么问题,你说的每一句话、每个观点,他们的反应是什么,然后和他进行对话。像写信、谈话和演讲一样有对象式的写作,一定会让你觉得,文章可以写的很长。
提问与文章的逻辑性
思路混乱源于提问混乱理想的状况是,所有的叙述体文章都能还原成问答体。但是,如果作者的思路混乱,那么你要还原成问答体,就会麻烦一些。因为他本来就是像一堆稀泥,你要把它还原为泥是泥、水是水,那真不容易。有位同学告诉我,樊老师,我用问答思维去读一些文章,怎么感觉很乱,理不出一个问题链来呢?我说,那不是你的问题,而是作者本来思路与表达很乱,他自己跑题了,你要想还原成一个清晰的问题链,那当然很困难。如果你要读我樊老师的文章,就非常容易还原了。前面说,没有思路,就要提问。但问题不能乱提,否则就没有逻辑性。逻辑性是写作非常重要的要求。1.7.2
如何增强逻辑所谓的逻辑性,含义自然包括多个方面,但读者最直观感受得到的,是问题链思维中的“提问”,要表现出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条理性,二是关联性,三是有重点。有了前面“两性”,重点也就有保证了。以条理性而言,如果你写某个题目的时候,没有条分缕析,即提出来的多个问题,没有恰当的顺序,不是一个一个的提出来,而是将多个问题纠结在一起,这就不具备层次感与清晰度,当然就会让读者觉得没有逻辑性。以关联性而言,如果你提出的问题,跳跃性太强,跨度太大,读者就会觉得你前言不搭后语,无法把握你的思路,不知所云。要具有关联性,就是除了第一个问题要紧扣主题之外,从第二个问题开始,一定是由前面的那句话或那段话,即上一个问题的答案(观点或结论)里面的一个关键词,或者主要的意思引发出来的,也就是对前面的结论与观点展开的追问。比如:
问:你喜欢看电视剧吗?
答:我非常喜欢。
问:你喜欢看什么电视剧?
答:我喜欢看美剧。
问:喜欢看国产电视剧吗?
答:不喜欢。
问:为什么呢?
答:国产剧很假。
这样的三个问题,关联性都是比较强的,是在一个大的话题范围内不断纵深提问,所以表现得很有逻辑性。以下的提问,可能就没有关联性,也就没有逻辑性:
问:你喜欢看电视剧吗?
答:我非常喜欢。
问:你吃了早餐吗?
答:我吃过了。
问:你经常失眠吗?
答:我从不失眠。
比较前面的两组提问方式,我们可以明白,提问有关联性的话,不仅可以让你讲话更具逻辑性,而且可以让话题深入下去,更有话说。其实,我们很多人觉得没有话说,一篇文章憋不出多少字来,除了不会提问题之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也就是思路漂浮,不断地转换问题,而没有就某一个问题纵深下去。1.1.7
打破砂锅问到底《丰田思考法》一书介绍了丰田公司“找出真正的原因”的方法——重复5次“为什么”,对我们写作也有启发。比如“年轻营业负责人的业绩下降”这一状况,要找到真正的原因,并解决问题,要求提出一连串的五个为什么:
1.为什么业绩下滑?……因为无法拓展新客户
2.为什么无法拓展新客户?……因为就算上门访问也无法成功商谈
3.为什么无法成功商谈?……因为没有第二次访问
4.为什么没有第二次访问?……因为不能很好地对商品进行说明
5.为什么不能很好的对商品进行说明?……因为对商品的知识不足
这个例子让我们想到了什么?想到有个成语叫“刨根问底”,还有个俗语叫“打破砂锅问到底”,这个流传千古的常识与智慧,竟然常常被我们忽视。丰田公司这个解决问题“追问5个为什么”的方法,不正是刨根问底在企业管理上的最好运用吗?写文章要有逻辑性,要有话可写,就得有这种刨根问底、追问到底的精神。要特别提醒各位,刨根问底不仅仅如丰田思考法所说追问“为什么”,还应包括“追问怎么办”,尤其是写“干货”文章,如果不在原则性的怎么办之后追问具体的怎么办,实际上也是些空洞无用的套话而已。当然,较长篇与长篇的文章,我们不得不跳跃,或者横向展开,因为这一段的意思我已经写完了。文章要分篇、章、节、段,就是为了在形式上来处理必要的跳跃。后面《搭建框架》一章还会专门讲到。
呆萌写作营首席导师,呆码网创始人。著《元写作》等。加入呆萌写作训练营,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打开思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