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年级课文2—4年级的阅读课文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5、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思想,说说自己的感受。
a)橡皮泥。
b)学生收集有关苏轼的资料。
教学过程&&&&&&&&&&&&&&&&&&&&&&
(师吟诵):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你们都知道老师吟诵的是哪首古诗吧?(题西林壁)今天,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到庐山去领略一下那神奇的自然风光。请全班打开课本第22面,齐读古诗《题西林壁》。
(生读古诗,师板书课题)
师:这首古诗,同学们都会背了,但是你们知道它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二、学习课文
(一)解诗题,知作者
1.师: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2.师:谁知道苏轼的生平?(生交流苏轼的资料。)
(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
(二)抓字眼,明诗意
1.(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2.师: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句诗中读懂了什么?
3.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作者)
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
4.师:你们能用橡皮泥捏出苏轼描绘的这座山吗?
远近高低各(重读)不同: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
5.师: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怎么多种变化吗?
(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
6.师: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你能用我站在___________看到 __________说一句话吗?(出示小黑板)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识:认清)“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
7.师:这一句里有一个字很难写,谁知道呢?(“缘”字)让我们一起来疏通一下笔画。
(三)多诵读,悟诗情
1.师: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作者喜爱庐山)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你们说,你们能不能把作者那赞美之情用优美的嗓子朗读出来?好,现在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谁还记得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叠诵……)好,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
2.四人小组表演
师:刚才同学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林壁》。但吴老师有一个地方却怎么也不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因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则是身在庐山时看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
师:《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
1.背诵、默写《题西林壁》。
2.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的意思。
&&&&&&&&&&&&&&&&&&&&&&&&&&&&&&&
&&&&&&&&&&&&&&&&&&&&&&&&&&&&&&
《游山西村》
一、复习导入
1、背诵《题西林壁》
2、说说《题西林壁》这首诗给人的启示
3、过渡: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对我们人生有启迪的诗《游山西村》
二、学习课文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南宋著名诗人。生于北宋末年,一生处于国家动乱、人民苦难的严重关头。在他的诗中,总的主题是抗金复国和同情人民苦难,他的诗艺术风格雄浑豪放、激情洋溢,间或质朴清新。《游山西村》于乾道二年春作于山阴。山西村是绍兴鉴湖附近的一个小村庄。
学习诗文,理解感悟
读诗,借助拼音读准读通
两人互读,指名读,检查朗读,并知大意(写农村喜获丰收,欢悦待客的景象)
再读,学生讨论交流,根据注解和字典弄清词句的意思,师予以补充。
(不要笑话农民田家的腊酒浑浊不清,丰收之年,他们全以丰盛的菜肴招待留下来的客人。走过一座座青山,经过一条条小溪,怀疑无路可走,突然出现柳荫深深,鲜花簇簇,眼前又是一个山村)
默读,从诗文的词句中你有什么体会?
(足,莫笑,丰年,让人感到农家人的喜悦、热情、好客)“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景中寓有哲理,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生活中,什么情况下会产生这种感觉,能举个例子吗?(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好像没有希望时,却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带来新的希望,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获得的感悟:只要不惧困难艰险,勇于开拓进取,就一定会达到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有感情的朗读全诗,体会情感。(练习背诵)
学习古诗主要的方法就是读,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欣赏。需要注意的是古诗文字词的内涵深刻,要仔细体会,才能深入理解,另外有些古诗文的词义和现代文有不同,注意要弄清楚搞明白。
布置作业:背、默古诗。
四、板书设计
&6、《爬山虎的脚》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1.实物展示台。
2.学生准备水彩笔。
3.爬山虎实物。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出示实物,引入:认识这种植物吗?对,它叫爬山虎。你们知道它什么特点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看来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叶圣陶爷爷不仅喜欢观察,而且会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笔下的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
看看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又是怎么写的,自由读课文。
二、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出示读书要求:
1、自学生字词
2、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三、反馈读书情况。
1.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
2.这篇课文先讲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再讲爬山虎叶子的特点,最后讲爬山虎脚的特点。
四、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读了叶圣陶爷爷的文章,你知道了爬山虎的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感受?叶爷爷为什么会把爬山虎写得那么生动具体?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五、感情读课文
【学内教容】:
具体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感受作者生动具体的描写和长期细致的观察。学习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引入语: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感受了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更加仔细地去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读课题。
一、请同学们看实物。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点?
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
6、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9、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a、脚的样子;&&&&
b、脚的形状;&&&&&&
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
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4、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学习,请画出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得最好。(教师巡视,拿一张好的评价)
5、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注意)
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爬山虎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赶快学习第四自然段吧。聪明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自己分组学习,看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学得更快(老师巡视)
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b、找出爬的动作词;c、自己演示爬的过程(怎样爬)
1、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其它学生补充,教师充分表扬)
2、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吗?
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学演示)
3、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看大屏幕演示,学生可根据演示说出怎么爬。
4、你们知道答案了吗?谁正确?(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5、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
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真是会读书的孩子,懂得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说)
(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关系。)
2.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第一自然段)
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读一读。(男、女分开读)
五、发散思维。
1.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2.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3.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牵牛花……)课下写写它们的特点,好吗?
六、板书设计:
爬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山   特点 样子:像……像……(细丝)
虎      颜色:嫩红(灰色)
脚   爬  触→巴→拉、贴(牢固)
&&&&&&&&&&&
& &&&&&&&&&&&&&&&&&&&&&8、《世界地图引起的发现》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
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世界地图,地球仪
课时安排&&&
一、教师导入: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今天我们要阅读的这篇文章介绍的是德国著名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的故事齐读课题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说说初读课文应该做什么?
1.标出自然段,画出认读的生字,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画出不懂的问题。
三、反馈自学情况
1.读认读生字词
理解词义。
2.按自然段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解释从课题中提出的疑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什么?
1.分组观察地图和地球仪,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的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反复读第五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
五、1.师:魏格纳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他做了大量艰苦的考证工作,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证据。结果发现一份非常有说服力的资料。请你快速的读读第七自然段看看魏格纳是怎样进行推理的。
2.指导朗读,读出魏格纳那种执着的精神和发现证据后高兴的心情。
理解魏格纳是如何进行推理的。
六、出示课文填空,回顾课文内容
七、魏格纳为什么能在一张平平常常的世界地图中发现重大的地理现象?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八、留作业:
1.摘录课文中的好词
2.课下去查找有关大陆漂移说的其他资料。
九、板书设计
4“”“”5
&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文&&言&&文
当前位置:
四年级语文课文
四年级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课件下载
《古诗词三首》PPT课件由查字典语文小编整理并分享,欢...
感受法律的尊严优秀课件由查字典语文小编整理并分享,...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优秀课件由查字典语文小编整理并分...
鱼游到了纸上课件PPT由查字典语文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
小学语文第八册中彩那天优秀课件由查字典语文小编整理...
桂林山水优秀课件PPT由查字典语文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
将心比心课件下载由查字典语文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
四年级语文中彩那天优秀课件由查字典语文小编整理并分...
四年级语文下册尊严优秀课件由查字典语文小编整理并分...
四年级下册中彩那天优秀课件由查字典语文小编整理并分...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
《燕子》PPT由查字典语文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
《最佳路径》优秀课件由查字典语文小编整理并分享,欢...
第八册《公仪休拒收礼物》课件由查字典语文小编整理并...
《鸟语》ppt由查字典语文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
苏教版《特殊的葬礼》课件由查字典语文小编整理并分享...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云雀的心愿》课件由查字典语文小编...
《《黄河的主人》ppt课件5》优秀课件由查字典语文小编...
《《黄河的主人》ppt课件4》优秀课件由查字典语文小编...
《2015春北师大版语文四下《钓鱼的启示》ppt课件2》优...
《2015春北师大版语文四下《钓鱼的启示》ppt课件1》优...
《2015春北师大版语文四下《跳水》ppt课件3》优秀课件...
《2015春北师大版语文四下《跳水》ppt课件2》优秀课件...
《2015春北师大版语文四下《跳水》ppt课件1》优秀课件...
《2015春北师大版语文四下《谁说没有规则》ppt课件5》...
《2015春北师大版语文四下《谁说没有规则》ppt课件4》...
《2015春北师大版语文四下《谁说没有规则》ppt课件3》...
《2015春北师大版语文四下《谁说没有规则》ppt课件2》...
《2015春西师大版语文四下第四单元《鞋匠的儿子》ppt课...
《2015春西师大版语文四下第四单元《鞋匠的儿子》ppt课...
《2015春西师大版语文四下第四单元《鞋匠的儿子》ppt课...
《2015春西师大版语文四下第四单元《聪明的使者》ppt课...
《2015春西师大版语文四下第四单元《聪明的使者》ppt课...
《2015春西师大版语文四下第四单元《聪明的使者》ppt课...
《2015春西师大版语文四下第四单元《聪明的使者》ppt课...
《2015春西师大版语文四下第四单元《田忌赛马》ppt课件...
《2015春西师大版语文四下第四单元《田忌赛马》ppt课件...
《2015语文A版语文四下《麦子黄了》ppt课件2》优秀课件...
《2015语文A版语文四下《麦子黄了》ppt课件1》优秀课件...
《2015语文A版语文四下《鸟的天堂》ppt课件4》优秀课件...
《2015语文A版语文四下《鸟的天堂》ppt课件3》优秀课件...
《2015语文A版语文四下《鸟的天堂》ppt课件2》优秀课件...
《2015语文A版语文四下《鸟的天堂》ppt课件1》优秀课件...
《2015语文A版语文四下《阿廖莎和他的伙伴》ppt课件2》...
《2015语文A版语文四下《阿廖莎和他的伙伴》ppt课件1》...
《2015语文A版语文四下《长童话的森林》ppt课件4》优秀...
小学语文课文4* .火烧云
一、课前准备:
1、读三遍课文,给生字注音。
2、抄写本课4个字的词或词组12个和3句优美句。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四、教学时间: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用优美音乐的火烧云图片供学生欣赏,并向学生解释火烧云的特点及形成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感知课文内容,引导主动参与。
1.师提问:课文是按什么顺序火烧云的?
2.生:是按照火烧云上来了──烧起来了──下去了这样的顺序来写的。
3.师: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火烧云上来时的情景。
4.师:火烧云上来了,在霞光的照耀下,大地呈现出绚丽的景象。不过,更壮观的景象还在后面呢!
5.学生自由快速读第三自然段,看谁能说出天空中的火烧云都有哪些颜色。
6.指名说出天空中有哪些颜色。
7.师:除了这些颜色外,你还能想像出有哪些颜色?
8.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此段并试着背诵。
9.师:火烧云不仅颜色多,变化快,而且它的形状也是千变万化,让我们也一起去看一看吧!
10.让学生说出天空中火烧云的样子,并试着表演出来。
11.模仿作者的写法,让学生把天空中的火烧云还像什么写下来,并表演出来。
(三)指导朗读,培养语感。
(四)想想说说,课外延伸。
1.师: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一定被火烧云千姿百态的变化深深地吸引了吧,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2.布置学生课外收集一些有关大自然美丽、神奇的图片,让学生做个有心人,发现自然界的美,懂得欣赏美并保护这些美。
板书:火烧云上来了──烧起来了──下去了
语文园地一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练习修改习作。
3.能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4.积累对联,想想上联和下联两联字相同,意思却不同的趣味语文,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及优美的诗句。
5.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学习收集资料。
二、教学准备:
1.词语卡片。
2.学生用各种不同方式表现自己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三、时间安排:
(一)导入。
师:有人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啊,峭壁深渊、怪石云海当然神奇,风雨雷电、花鸟虫鱼等平常的事物也有令人称奇的地方。让我们交流一下我们各自了解的自然景观吧。大家都了解了什么了呢?这
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在小组交流。
1.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要求:讲清楚景观的奇特之处,还可以说说这样的奇观是这样形成的。要言之有序
2.推举代表,准备在班组汇报。
(三)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
(四)总结、引导讨论。
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所掌握的情况。
(五)延伸拓展。
希望小朋友们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
  (同时学习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1、学了这一组课文,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写一写我们寻找到的美景。
  2、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
  a、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雁荡山、天河风景区。
  b、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海边沙滩、公园(校园的)一角。
  c、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边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
  3、你准备怎样去写呢?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对你有何帮助?
  a、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
  b、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
  c、联系“我的发现”。我们一起去听听小林小东的发现。你有何发现?(受到的启发是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4、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的词汇语句的积累。出示“日积月累”。
  a、看看下列这些词句对你有何帮助?自由读,指名读。
  b、你发现了什么?(每一组中的两个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四组各有特色)
  c、你最喜欢哪一组?为什么?在哪儿运用比较合适?
  d、你在哪儿也看到过这样特别的句子?试着说几句。
  e、课外去找一找这样有意思的句子,课下交流。
  5、学生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难题。
  6、学生作后修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修改作文(可以朗读自己的大作,默读皆可)。
  7、课外写作文。
(一)自读习作,初步修改。
1.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2.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二)指名读习作,大家共同修改。
1.选择不同内容习作,指名读,师生评议。
评议要点:
(1)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
(2)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
2.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展示台。
1.学生自读展示台中学习伙伴的话,了解展示内容。
2.展示自己想展示的内容。
(1)在小组内展示
(2)在全班展示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让学生想一想发现了?
2.说说自己的发现:
第二句话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
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1)自己读一读。
(2)指名读,
(3)小组比赛,说说发现了什么?
2.读读背背
(1)自己练习读诗句。
(2)指名读
(3)想一想: 五组诗句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
(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组中都有联系)
(4)男女生比赛读
(5)背诵诗句。引导背诵:
抓住诗写的对了特点
(6)抄写诗句。
(一)趣味语文。
(二)词语盘点
1.读读写写
2.读读记记
3.听写词语
(三)完成同步单元练习
5、古诗两首
教学目的:
1、借助字典弄请词句的意思;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3、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4、通过学习古诗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
重难点:理解诗中所含哲理,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课时:三课时
教具:风景画、录像、实物投影仪、实物:三棱柱
& &&&&&&&&&&&&&&&&&&第一课时
一、场景设置
在教室里悬挂以山为主题的国画,同时包括风景画。
1、引入新课
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风景名胜,说说看。
生说风景(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
师:同学们说了不少,我也向大家介绍一处风景。(放映庐山录像)(目的:让学生对庐山有初步认识,吸引学生注意力)
师:看了以后,你觉得庐山怎么样?
生谈感想(目的:使学生对庐山的感性认识进行梳理,同时巩固认识。)
师:著名的北宋诗人苏轼在观赏了庐山后,写下至今仍为人们称颂的诗篇——《题西林壁》。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古诗(板书诗题)
2、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师:请同学们自读古诗,并把不认识的字勾出来。
3、齐读古诗,纠正读音。
师:我知道班上的同学朗诵的能力非常出色的,能不能为老师朗诵一次。
生读古诗,对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重点:卷舌音、平舌音)
4、范读古诗,讲读法。
师:同学们朗诵得不错,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顿就更好了。可别小看停顿,在古诗中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说,一句诗中每两个字一停顿,最后三个字连着读。大家愿意听老师按照这个规则朗诵一遍吗?
 师配乐朗诵古诗
  现在请同学们在每句诗的停顿处用“/”作上标记
  师:请同学们再来朗诵一遍,注意停顿。
  &生齐读古诗(配乐)
 5、明确学习任务,组织自学。
   师:在这堂课中我们要完成以下的学习任务(出示学习任务),请读一遍。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完成学习任务?(激励学生)好,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先完成前四项学习任务。如果遇到了难题可以向老师,同学求助。(合作学习)(课堂预计:自学过程中,学生在解释诗时会不知道如何下手;解决办法:讲学法,我们在解释古诗时,通常要使用拆分法,所谓拆分法,就是将一句诗分成若干个部分分别加以解释,然后将这些解释联系起来。同时你还必须联系整首诗的内容来解释,举例说明。)
    生自学,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出示相关资料(资料:苏轼个人情况。西林寺。)播放庐山风景。
  6、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成果。
    师:你们的任务完成了吗?
    生汇报。
    师:那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
    生提问,师组织互助解疑。
  7、巩固
    师:我们再来领略一下庐山的风光。我希望同学们边看就边想我们学的这首诗的内容,找一找片子中的峰、岭。
    生观看录像。
    师:在看过了美丽的庐山后,我想请一位同学来判断一下黑板上的图形哪一个是山岭,哪一个是山峰,现在请同学来朗诵这首诗。(引发感情:在朗诵这首诗时你可以想象一下庐山的面貌;成片的云雾遮挡着连绵起伏而又挺拔陡峭的庐山,庐山时隐时现,看到如此美丽的风景,你非常的高兴,于是就朗诵出这首广为流传的《题西林壁》)
  8、分析古诗结构,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所说的道理。
    师:看得出许多同学都想来朗诵,那就请同学们一起朗诵。但在朗诵这首诗时,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一般来说,古诗可分为两部分——所见和所感。同学们在朗诵时看看这首诗中哪一部分是写诗人看到的?哪一部分是写作者的感受的。(学生朗诵时出示课件)(前两句是写诗人看到的,后两句写感受。)诗人向大家描述了他眼中的庐山,可是诗人眼中的庐山却有不同的样子,这是为什么呢?对此诗人是怎样解释的?(只缘身在此山中)为什么处于山中就看不清庐山的全貌呢?(提示:诗人站在庐山的正面,只能看到它的正面,而山是不是只有一个面呢?所以无论诗人从什么角度看庐山,都只能看到庐山的一个——部分)
  9、背诵
    师:下面请同学们背诵这首古诗。
    生背诵古诗(出示课件)
    师检查背诵情况
  10、总结
    师:这首诗通过写诗人在庐山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庐山也不相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观察事物时,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样子会不同。现在,我要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大家在听故事时要想一想故事中的人物错在那里。
    师讲故事《盲人摸象》
    师:请同学们说说这四位盲人他们错在那里?
  11、结束
    师:请大家对照学习任务自己检查一下是不是都完成了。(出示学习要求)生检查。诗人苏轼通过观赏庐山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了解一个事物就必须全面的进行观察,不能只看一面。其实,许多道理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希望同学们也做个有心人,从生活、学习中找道理,学道理。好吗?
  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观察的
               远近/高低/各不同。 实写   角度不
               不识/庐山/真面目,      同,观
               只缘/身在/此山中。 明理   效果察
                              不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诗中的名句.
   2,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的词句,并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
   3,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
   4,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
   5,学会一类生字豚.
  教学重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
  资料准备
    背景音乐与诗境相关的挂图、字典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熟读古诗,了解诗句大意感悟诗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学习"豚"
    教师读诗,学生边听边画出一类生字豚
    注意:不要在"豚"的上面加点.
    学生查字典豚:小猪,也泛指猪.
    学生到黑板前写生字,针对生字特点强调记忆.
  二,读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指导检查读诗情况.
   2,个别读.
   3,组内读,并在组内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遇到不会的字查字典.
   4,完成课后练习1
    莫:不要浑:(1)水不清,污浊;(2)骂人糊涂,不明事理;(3)全,满:~身是汗(4)天然的本文指酒不清澈
    提问:你有哪些字还不太清楚具体意思?可以什么方法解决:查字典咨询老师
    同学讨论
  三,再读诗,感语交流
    仔细读诗,试着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自己的感受.
    重点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
    学习先抑后扬的写法:山重水复疑无路—抑柳暗花明又一村—扬
    感情读诗,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感受,并能用连贯,正确的语言表述.
  四,熟读成诵
    采取小组竞赛,组内竞赛等不同方式背诵
  五,检查反馈
    检查背诵情况:个人感情背诵组内背诵小组竞赛等不同形式
    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检查对重点字,句的理解情况
  六,作业布置
    继续读诗,用喜欢的方式感悟诗境:配画编故事配乐朗诵
    搜集有关作者陆游的生平资料
  板书设计: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拓展空间
      创新火花
            《游山西村》另外一首
    学法指导:查字典咨询老师同学讨论
    写法指导:先抑后扬
    扩展阅读:建立作者档案,扩大阅读面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的情感能用自己的话或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诗的独到理解
  教学过程:
  一,背诵引入
    个人背小组背竞赛背配乐背等不同形式
  二,合作,探究学习再次感悟诗的意境
   1、小组内讨论:《游山西村》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诗的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写出了山西村丰收之年的景象,让人感受到农家款待客人的热情和民风的淳朴.表达了作者对农家丰收景象的由衷赞美之情.
    诗的次联描绘了山间水畔的美景,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不同感悟.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所以留传几百年,是因为这不是诗人单纯描绘景物,而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独到体会,是面对困难,迷茫的另类人生体验.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理解,不必求同.
   2、结合资料丰富对陆游的认识组内口头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生卒年代
     生活时代人品介绍
     著名作品
     自己的见解
   3、班内交流提升对诗的认识
     说说你找到的有关本课,作者的一切资料.要说得尽量流利,完整,不罗嗦.
     针对同一类话题,相互补充.训练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师针对学生发言作适当说明,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差异,相机点拨即可.
  三,制作"陆游小档案"
    教师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不要拘泥课本中的形式.可配画,编目录,题写前言,后记,也可做成本周的综合学习资料.
  四,作业
    将这首诗背给你的家长听,并和他们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6、爬山虎的脚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背诵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3、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继续培养学生留心和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1、(1)实地观察爬山虎。(2)写观察爬山虎的日记。
   2、投影片。
   3、多媒体课件:(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新词;
   3、给课文分段;
   4、了解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
  教学准备:1、实地观察爬山虎。2、写观察日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谜语: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
       (搭架子。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2、导语:
     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爬山虎的脚》。
   3、对课题质疑。
  二、检查预习:对爬山虎的了解情况;
  三、出示学习目标、自读。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开火车拼读、纠音。(字形重点:隙、漾)
   2、解释生字词。
  五、默读、思考: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2、分段。
   3、四人小组讨论分段情况、汇报。
  六、教学第一段(第1自然段)
   1、默读、思考:
    (1)这一段讲了什么?
    (2)你觉得爬山虎有什么特点?
   2、提问
  七、教学第二段(第2自然段)
   1、大家还记得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什么?(满墙的叶子)你能说说你看到的叶子是怎样的吗?
   2、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的。
    (1)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重点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叶子?从哪个词看出来?
    (2)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第1、2自然段?
    (3)讨论、归纳: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
   3、重点指导朗读第3、4句。
   4、指导学生看着板书上的提纲试背第2自然段。
   5、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句子,你认为哪个词语用得最好。
  八、质疑。
  九、做练习3
  板书设计:
             6爬山虎的脚
            刚长出:嫩红--→嫩绿
                叶子
            长大了:绿得新鲜一顺儿朝下均匀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来写好片段的方法;
   2、认识大自然的神奇,培养自己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方法;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1、在黑板上画好一幅爬山虎(缺脚)的图案。
   2、多媒体课件:(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练习3(投影片出示)
  二、导入课文:
    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我们就带着问题来学习第三段。(出示学标)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默读;用~~划出爬山虎脚的句子,这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提问、出句子投影,齐读。
   3、指名在已画好的爬山虎上添画脚,要求学生在几种彩色粉笔中,选择正确颜色画脚。
     以课文为根据,对照学生在黑板上画的爬山虎的脚,评议。
     请学生到黑板前用课文的语言讲述爬山虎的脚生长的位置、形状和颜色,全班说。
   4、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5、作者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那么形象具体,说明了什么?课文哪个词语突出了这一点?(注意)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
   2、听录音,请同学们合上眼睛,想像一下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3、多媒体显示、理解。(一棵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4、用“▲”划出爬山虎在墙上爬的动作:
     触--→巴--→拉--→贴
   5、齐读
   6、抓住重点词,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自己说、提名说。
   7、指导朗读
   8、作者写爬山虎的脚“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换成“一步一步”,行吗?为什么?讨论、汇报。(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越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
   9、多媒体再显示(一棵--→满墙的爬山虎)。
   10、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四、教学第5自然段
   1、根据课后练习1(3),轻声朗读。
   2、同桌讨论、汇报。
   3、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人注意的是叶子,可是作者却能把隐藏在叶子间的脚写得这么具体详细,说明了什么?(观察细致、耐心)
  五、第三段总结:
    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先讲它的生长位置、形状和颜色,再讲它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最后讲触着墙与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有何不同。
  六、质疑
  七、评议学生的一篇观察日记。
  八、课外作业:
   1、根据平时对校内紫荆树的观察,自己确定一个意思来写片段;
   2、你将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这个意思。
  板书设计:
             生长位置、形状、颜色
      爬山虎的脚
             触--→巴--→拉--→贴
             触着墙←-→没触着墙的。
7 蟋蟀的住宅
&&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3、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领悟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4、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经过,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2、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描述事物,体会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①(师拿出准备好的蟋蟀图片),同学们认识它吗?
  师板书:蟋蟀(生书空)
  ②这小家伙虽小,但人缘特好,早已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了,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领吗?(好斗、唱歌、建住宅)。
  师板书:住宅
  ③今天,我们就跟着文中的作者去参观蟋蟀的住宅到底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好吗?
  二、范读课文
  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①听了老师的朗读,你们是不是也很想亲自去参观一下啊?请你自由地读课文,要求:
  a、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b、边读边想: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的?
  ②学生试读
  ③检查自学情况:
  a、你看到了蟋蟀的住宅了吗?指名分读相对应的自然段。
  b、教师相机出示几个难读的生字、新词,正音、巩固。慎(sh n)重、选择(z )、洞穴(xu )、隧(su )道、挖掘(ju )、倾q ng)斜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①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蟋蟀住宅的哪几方面的内容?(选择住址、住宅的特点、怎样挖掘)
  ②生找出相对应的段落
  ③指名读蟋蟀选择住址的小节。(第2小节)
  a、板书:随遇而安懂它的意思吗?
  b、随遇而安,从字面看什么意思?(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
  c、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谁不喜欢随遇而安?请勾画出重点词语。
  别的昆虫:临时隐蔽所
  蟋蟀:慎重选择不肯随遇而安
  d、读了这一段,你喜欢上蟋蟀了吗?是文中的哪些词让你喜欢它的?(不肯随遇而安、常常、一定要、一点一点……)
  同学们,如果你是蟋蟀,天下雨了,当看到别的昆虫还在为寻找住宅而奔忙,自己却已有一个非常好的住宅时,你的心情如何?(自豪、骄傲)
  e、带着这种心情朗读这一节。
  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它又是怎样挖掘的?让我们下一节课再来研究。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字。
  ①指名读生字、新词。
  ②指导书写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指导:蔽、毫、抛
  b、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①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掌握情况。
   ②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知道蟋蟀选择住宅的时候,不肯随遇而安,慎重地选择住址。现在让我们到蟋蟀的住宅去作客,去看看这住宅究竟是什么样的。
  二、精读住宅特点,加深感悟
   ①自由读3—6自然段,用横线画出住宅有什么特点,想一想,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②反馈交流,并指名在黑板上板书。(向阳、倾斜、隐蔽、像隧道、弯曲、九寸深、一尺宽、有“门”、有“平台”、墙壁光滑、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③这小家伙真不简单,一个小洞就有这么多的名堂,怪不得这么出名呢!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④现在,我们就来当蟋蟀的建筑师,为它画一张住宅剖面图吧!(把画好的图贴在黑板上。)
   ⑤你怎样评价蟋蟀的住宅?带着赞赏的语气读3—6段。
  转换角色,练习说话
   ①现在,你们就是蟋蟀工程师本人,要去参加昆虫建筑经验交流大会,请你们马上做好准备,介绍一下你是如何建筑住宅,你的住宅有什么特点!
   ②学生自由准备后发言
   ③有感情地朗读5、6两个自然段。
  学习挖掘部分,体会蟋蟀的工作艰苦
   ①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吗?(因为它的挖掘工具太简单了!)
    课文是怎么写的呢?指名分节读7—9小节。
    画出蟋蟀挖掘动作的词。
   ②它用前足挖巢穴容易吗?巢穴挖好了还要干什么呢?(整修)
   ③齐读,读出蟋蟀的工作艰苦。
  三、阅读资料,深入认识蟋蟀
   ①看资料(课前同学们搜集的有关图片及其他资料)谈体会。
   ②看了图片、资料,你又懂得了哪些不知道的知识。
  四、总结全文
   ①齐读全文
   ②读了蟋蟀的住宅的介绍,你喜欢蟋蟀吗?为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赞美它吗?
   ③练写
   ④交流
  五、安排课后作业
   ①把你认为最喜欢读的句子抄一抄。
   ②看谁先把5、6两节背出来。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教学目标:
&&&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教学准备:世界地图,地球仪,幻灯片。
学法指导:自读自悟,讨论交流。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
    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今天我们要阅读的这篇文章介绍的是德国著名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的故事齐读课题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说说初读课文应该做什么? 1.标出自然段,画出认读的生字,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2.再读画出不懂的问题。
  三、反馈自学情况
   1.读认读生字词理解词义。
   2.按自然段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解释从课题中提出的疑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什么?
   1.分组观察地图和地球仪,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的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反复读第五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
  五、师:魏格纳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他做了大量艰苦的考证工作,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证据。结果发现一份非常有说服力的资料。请你快速的读读第七自然段看看魏格纳是怎样进行推理的。
    出示幻灯,理解魏格纳是如何进行推理的。
  六、出示课文填空,回顾课文内容
  七、魏格纳为什么能在一张平平常常的世界地图中发现重大的地理现象?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八、留作业:
   1.摘录课文中的好词
   2.课下去查找有关大陆漂移说的其他资料。(选作)
语文园地二
& 学习目标
   1、能清楚明白地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内容,并敢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在交流中能就不明白的地方向人请教,与人商讨。
   2、能把自己的所观所感不拘形式地写下来。注意表现出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自己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4、能发现细心、长期观察的乐趣所在。
   5、能背诵“日积月累”部分。
  课前准备
   1、提前一段时间布置学生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2、 准备“爬山虎”图片。
             
  第一课时
  ◆读读写写
  1、检查读音,交流识记方法。
  ⑴自由读记,读中正音。
  ⑵交流难记字形识记方法。
  2、取长补短,再次识记。
  3、按组听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
  ⑴住宅住址隐蔽隐藏
  ⑵洞穴倾斜平坦宽敞
  ⑶均匀重叠空隙痕迹
  ⑷引人注意毫不可惜随遇而安
  ◆读读记记
  1、读中正音。
  ⑴指名读词,随时正音。
  ⑵按顺序齐读。
  ⑶同桌互读,一人随机、快速地指点,另一人读。
  2、解释说话。
  ⑴提出不懂词语,共同交流解疑。
  ⑵自由选择几个词说一段话。
  ◆我的发现
  ⑴出示“爬山虎”的图片,自主观察,交流发现。
  ⑵出示文中语句,读通,读懂,发现作者描写的细腻之处。
  ⑶作者为何能把爬山虎写得这么细致、具体?思考交流。
  ⑷读“小林”“小东”的话。
  ◆成语故事
  1、写故事需要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长期的观察,其他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胸有成竹》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2、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懂得成语含义。
  3、故事中的哪些语言给你特别深刻的印象?
  ⑴从“生动传神”及第三自然段的例子,感受画的形象逼真。
  ⑵文中第二自然段几地四自然段文与可所说的“秘诀”,道出“观察”与其取得成绩的必然联系。
  4、说故事。
  ◆日积月累
  1、是呀,有人对每月具有代表性的花也做了细致的观察,编了一首歌。先听老师唱唱。(在原有歌曲中选择合适的曲调)
  2、读句正音。
  3、仔细读读,你发现这段话有哪些特色?哪些词句用得特别精妙。(“红似火,满枝黄,雪里藏”等词精炼地概括出花的特点,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而这一切无不缘于细致、长期的观察)
  2、 熟读成诵,吟唱成诵。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一、激趣。
   1、听音乐谈感受。
   2、结合生活实际说“看“。
  二、主题学习
   1、同桌搭档:
    ①给出第一幅图,瞬间看,记录下看到什么,同桌交流说。指名说。
    ②再次出示图,观察后,同桌交换意见。
    ③指名说:一开始看到的是什么?后来又发现了什么?两次看到的一样吗?
   2、小组合作:
    ①出示第二幅图,仍然是记录下第一眼看到的,小组里交换意见。
    ②再次出示图,给出足够时间看,小组内统一意见。
    ③推荐一名组员汇报看到的结果。
    ④其他小组补充纠正。
    ⑤指名说是怎样发现的?怎么看的?
    ⑥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恰当的补充,并做重点板书。
      看   仔细、反复、多角度   说   看到的、想到的
   3、比赛看说:
   (1)给出第三幅图,
     先:初看说说一开始看到的是什么;
       然后细看 仔细看看到了……
       再反复看,多角度看看到……想到……
       从……看到……再看到……看出……想到……
   (2)比赛规则:看得仔细、发现最多、最有趣、先举手、讲得大声、
      讲得清楚、讲得精彩……听得仔细者都有奖。
      单设:慧眼奖,巧嘴奖
  三、拓展:善于发现的乐趣。
    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仔细观察的乐趣。师现场创设观察的情境,激起观察和说话的欲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课时& 习作指导
  1、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老师和大家一样,渐渐发觉了观察带给我们的快乐。这节课老师想让大家共同分享这份快乐。谁愿意把自己在课余观察的快乐传递给大家?
  2、指名试说,师生共同点评。
  着重从以下几点入手:
  ⑴观察了什么事物,怎样观察的?
  ⑵有什么新的发现?
  ⑶在观察过程中,什么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每个人根据这位同学讲过的内容各取一个题目。
  ⑴学生说题目,师整理。
  ⑵你喜欢哪个题目,为什么。
  4、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察,若把它写下来,肯定很有意思,写时的注意什么呢?讨论明确:
  ⑴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深刻、深受感动的内容写下来。
  ⑵能不拘形式的写下来,如果进行连续观察,坚持写日记。可以选几则自己觉得满意的日记,认真的进行修改加工。作为一篇习作,题目可以用《观察日记------》,要注意日记的格式。
  ⑶选自己喜欢的方式精心拟题。
  5、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6、学生就某一片交流,共同评议。
  2、 修改或批改,着重与用词是否得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清楚。
             
  第四课时& 作文讲评
  1、教师在批改过程中,可选以下几类典型,作为学生评议内容及方向。
  ⑴同一事物,不同观察,描写角度的对比。
  ⑵同一内容描写,粗略与细致的对比。
  ⑶优秀习作的赏析。
  2、根据评议自我修改文稿。
  3、誊写习作。
9 巨人的花园
一& 学习目标
1.认识8生字,会写12字。正确读写“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3.读懂课文,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的感受。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童话的兴趣,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培养想象力。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三教学难点
是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四、课前准备
1.多媒体(制作动画片)
3.搜集神秘花园的音乐带
一、情境导入
1.情境:播放多媒体
2.过度:出示: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3.学生围绕中心句质疑
4.教师揭题:古人云:学贵生疑,疑则进也。解疑的最好方法就是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读──9 巨人的花园
二、初读感知
1.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者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读通句子
○读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哪些问题
2.学生自主读书。
3.检查自学。
○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生字情况。
○出示新词““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语。
各自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词语: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
1.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把课文朗诵通顺流利。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指名回答补充。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溢 、允、墙、牌、添、训”认读,自己想把法记住字型。
2.你还能用这些生字组和课文不一样的词吗?
3.重点指导以下字的书写。
允应该读yun 第三声,不要读成 rǔn 、yǒng。
“添字的右下部分容易写错,要引导学生观察仔细。
4.生书写练习,教师巡视。
五、抄写生字
一、复习回顾
1.听写生字词。
2.分段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感悟
学生围绕“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这个问题进行研读, 巨人醒悟前是什么样的?醒悟后又是怎样?应该怎样读巨人醒悟前的话?
1.研读课文第二三—八段。
2.自然段,体验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
○读了这大段话,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体会对比手法)
○通过朗读,进一步体验盘古开天地的艰难
3.指导朗诵,能以赞赏的语气读读这一自然段。
4.续读第二三—八自然段,体验童话故事想象神奇的特点。
○读一读,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再读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你还想到什么情景?能模仿书中的句式说一说吗?
5.学生朗读醒悟前的对话。
○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想像。
○指名学生多人次朗读。
三、想象感悟
1.浮想联翩:学生伴随配乐朗读,想象巨人砌墙与拆墙花园的情形。
2.展示台:选择自己最爱读的句子,把它几在脑海里,注意像“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等这样的词语。
3.学生再次有感情地齐读中心句。
四、总结全文
五、布置作业
把童话故事《巨人的花园》讲给家长或朋友听,请他们提提意见,准备参加班内将要开展的“故事大王”评选活动。
一、练习写字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
这些词语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字,读读带有这些生字的词。还能组不一样的词语吗?
2.开火车说词。
3.选一个最喜欢的词用说一个句子。
4.重点指导,要指导学生写字时摆好各部分的位置。
5.学生练写生字,当堂展评。
二、练讲故事
1.朗读课文,做好讲故事及评选“故事大王”的准备工作。
2.评选方法:小组内互相讲,听,提意见,并推荐一名代表本组参加全班的“故事大王”的评选。
3.讲故事,评选“故事大王”。
4.颁发“故事大王”证书。
三、写同步练习
四、课后作业
1.找其他童话故事读一读,将给别人听。
2.课外同步阅读《小青石》和《格林童话》。
10 *幸福是什么
&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人们从你的劳动中得到了好处和快乐,你也就得到了幸福。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并说说课文的中心思想,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三个牧童对幸福各有怎样的体会,从而懂得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教学难点
   理解智慧的女儿两次话语中的深刻含义。
 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每个人都想得到幸福,那么同学们有没有认真想过幸福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题目就是“幸福是什么”。(板书课题)
  二、指名朗读全文,检查预习情况,纠正不正确的字音
  三、自己出声读全文,思考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写三个牧童把一口老喷泉挖成一口小水井,因而得到了智慧的女儿的祝福,并让他们自己去弄明白幸福是什么。十年以后,三个青年与智慧的女儿在小井旁边再次相遇,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亲身体会到了幸福。)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并说说课文的起因是什么?(把一口老喷泉挖成了一口小水井)(板书:挖小水井)
  四、分析课文的起因
   1.默读课文起因部分,思考三个牧童是怎么干的?
   2.指名几个学生说说他们挖小水井的过程。
   3.他们挖小水井时心情怎么样?把表现他们心情的语句划出来。
   4.读所划的语句,说说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结合上下文说一说。
    (因为他们看到自己的劳动有了成果并且给别人带来好处。)
  五、朗读课文起因部分,读出他们快乐的心情
  六、朗读全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七、布置作业
    读熟课文;查字典弄懂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引入本课时,激发兴趣
   1.三个牧童挖小水井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让别人喝。)
   2.由挖小水井引出了一个问题是什么?(幸福是什么?)
   3.那么幸福究竟是什么呢?三个牧童弄懂这个问题了吗?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默读全文,想想三个牧童分手后,各自都做了些什么
    (学做医生,为人治病;勤恳工作,对人有用;耕地种麦,养活多人)(板书)
  三、十年后,三个牧童已经变成三个青年,回答
    他们对幸福各有怎样的体会?请你朗读课文后说说。说后再回答:这些体会是怎么得到的?(通过劳动得到的。)
  四、朗读全文,把智慧的女儿两次说的话划下来
    读这两段话,结合三个青年的体会说说幸福是什么?
    (通过自己的劳动,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给人们带来快乐,这就是幸福。)
    说说什么叫“有益”?(益就是好处。)
  五、朗读全文体会“幸福”的含义,并想想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1.自己思考;
   2.小组讨论;
   3.大家讨论得出:本文告诉我们幸福是靠劳动,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从而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给人们带来快乐。
  六、谈谈你学了课文后有什么收获
  七、总结深化
    今天,我们知道了什么叫真正的幸福。我想同学们今后一定会努力学习,将来好好工作,好好生活。这样,我们每个人都会尝到幸福和快乐。
11 去年的树
&&预设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训练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培养语感;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2、对“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方面有所感染;体会人、动物、植物(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读悟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课题质疑。
   1.导入课题;齐读课题。
   2.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3.默读课文,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生进行交流。
  三、研读课文,训练朗读。
   1.去年的树和鸟在一起是怎样的情形?自由读1——4自然段,你的感受是什么?
     重点体会:天天唱、天天听;
          分手时的约定
     指导学生朗读。
   2.鸟是怎样寻找大树的?你的体会是什么?
     默读7—14自然段,概括鸟的寻找过程,反复朗读小鸟询问的话,体会小鸟的心情。
   3.(教师范读最后三个自然段)生说感受或疑问。
     (1)鸟儿为什么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她看到了什么?学生带着各自的体会朗读。
     (2)鸟儿唱完了歌,又对着灯火看,它在想什么?
  四、总结升华,布置作业。
   1.结合学生发言,师进行小结。
   2.根据学情,设计作业。
  板书预设:
             大树(图)  小鸟(图)
                珍惜友情 
                信守诺言
                 
  第二课时
  一、谈话激趣,复习巩固。
   1.谈话激趣。
   2.小结上节课情况。
  二、分角色表演故事。
   1.四人小组自由分角色读。
   2.指名一小组上台表演。
   3.全班进行评价:你认为谁读得好,好在哪儿?你认为谁读得还不够,你能读读吗?
  三、指导四个生字的书写。
   1.指导观察字形,说说写时要注意什么?
   2.学生自由书写。
   3.小结书写情况。
  四、延伸拓展,自主发展
   1、师激:大树还在吗?鸟儿又怎么认为的?
   2、有感情地回读大树与小鸟的对话,再次体验大树与小鸟的情意。
   3、出示:“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歌儿,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飞走了。”
     学生自读思考:鸟儿盯着灯火看的时候,在想:
     鸟儿唱完歌儿,对着灯火看的时候,在想:
     出示:跳跃的灯火、抒情音乐。学生静悟,对着灯火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4、余念:鸟儿明年还会来吗?2003年的日记又会怎样写?
12小木偶的故事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能根据故事情节展开联想,续编故事。
  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续编。
  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时间:1课时
一、模拟表演,导入新课
   1、前几天,我们大家都当了一回小演员,表演了童话《巨人的花园》。今天我再请大家当一回演员,看看谁能表演出这些词语表示的表情。看词语模拟表演:得意洋洋、眉开眼笑、垂头丧气、火冒三丈、大吃一惊、目瞪口呆、愁眉苦脸……
   2、你怎么看待这些表情?你最喜欢哪种表情?
   3、小结:是啊!我们每个人都有丰富的表情,喜、怒、哀、乐,样样都会。但我们都喜欢“笑”,笑使我们抛开一切烦恼,笑使我们信心百倍,笑使我们增进友谊—笑多重要呀!可是,如果大家只会“笑”这一种表情,那又会是怎样一种情况呢?这节课,让我们读一读《小木偶的故事》,也许你会有新的发现、新的认识。
  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1、交流课前预习情况:木偶是什么?
   2、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初读情况。
    ⑴、出示词语,自读、指名读。
    ⑵、开火车读课文。
    过渡:看来,大家已经把字词方面的“拦路虎”扫除了,下面我们就进一步来研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思考: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什么事?读了课文以后,你了解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相机板书:只会笑、被抢、熊警察不相信、头疼、小兔子、老婆婆说他撒谎。
   3、重点指导:课文最后一句“笑是很重要的。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你体会到了什么?(自由说,并从文中找出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
  四、角色体验,练习对话。
   1、创设情景,练习对话。
    ⑴、大家读了这个故事,感受都很深。我们学校雏鹰广播站决定将这个故事改编成广播剧,现在要开始招收配音演员,你想报名吗?
    ⑵、了解配音工作要求:台词熟练、动听、有感情,能打动和感染听众。
    ⑶、这个童话故事中除了小木偶还有哪些人物?他们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默读课文,将人物的对话用不同符号表示出来。
    ⑷、自主选择角色练习朗读,随机指导读好各位童话人物的“台词”,体会老木匠的善良、小红狐的狡猾、熊警察的暴躁、小兔子和老婆婆的粗心以及小女巫的乐于助人。
    ⑸、重点指导小木偶的语言:因为只用有笑,小木偶受尽了委屈,漂亮的背包被可恨的小红狐抢走了,熊警察却不信;小木偶头疼得厉害,小兔子和老婆婆却说是撒谎。唉!好可怜的小木偶呀!如果你是小木偶,这时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口头完成练习:假如小木偶拥有人类所有的表情,那会是怎样呢?请在括号里给小木偶填上体现他真实的表情或心情的词语。
     “那是我的,我的,我的!”小木偶()地尖叫。
     “脑袋疼。”小木偶抬起头,()地回答。
     “脑袋很疼。”小木偶是一副()的表情。
     “是,而且越来越疼了。”小木偶()地说。
   2、合作表演,集体交流。
    ⑴、自主选择角色,合作配音朗读表演。
    ⑵、观众评议,推选优秀演员。
  五、放飞想象,延伸拓展。
   1、假如你遇见当初做小木偶的那个老木匠,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假如小木偶来到你身边你还想对他说点什么?
     由小木偶的遭遇我们得到一个结论:笑很重要,但只会笑是远远不够的。(板书)让我们再来看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2、齐读最后一句话。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小结:在生活中,笑是很重要的,是非常美好的。谁要是不会笑,就无法体验生活中的快乐。但生活又是复杂的,是丰富多彩的,除了一些高兴的事以外,还有一些伤心的事。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都需要我们用真情、用不同的方式去经理、去面对,这样才是完整的生活。
   4、拥有了人类所有表情的小木偶后来又会遇到什么事情呢?请大家继续写故事。既要大胆想象,又要把握故事的主线,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板书设计:
             12、小木偶的故事
             被抢        熊警察不信
                 只会笑
             头疼        小兔子、老婆婆说他撒谎
             &&& 笑很重要,但只会笑远远不够。&&&&&
语文园地三
& 学习目标
   1、我的发现: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创作童话的兴趣。
   2、日积月累:积累诗中优美的诗句,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为学生创作童话提供参考。
   3、展示台:交流阅读本单元课文和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升对童话的认识。
 课前准备
   1、课件(童话片段)、音乐。
   2、课前有关童话的资料。
 激趣导入
  1、《神笔马良》、《哈利波特》、《指环王》的片段。
  2、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都是些什么电影吗?
  3、是的,这些精彩的电影都是根据童话故事改编而成的。其实,童话故事一直陪伴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童话天地,一起去感受他的美妙神奇、绚丽多姿吧。八面来风
  1、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很多关于童话的资料,现在能相互交流一下吗?
  2、交流
  3、老师也从网上下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我的发现
  1、 师:这么多美妙的童话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的色彩。其实呀,童话故事的编写是有一定规律的,小林和小东就发现了一些,我们来看看吧。
  2、 男女生分读书上的“我的发现”
  3、 说说小林和小东经过本组童话故事的学习后发现了什么?
  4、 回顾读过的童话书,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5、 全班交流。
  日积月累
  幻想、夸张、拟人凑成了可爱的童话故事,读起它,心也会随它飞扬。正如在诗中漫步一般!你听——
  1、配乐朗诵《雨中的树林》
  2、喜欢这首诗吗?
  3、用心、用情的朗读。
  4、指名朗读——点评——再读
  5、教师小结:童话世界可真有趣!正如《雨中的树林》所说,童话是小精灵,童话市滚动的雨珠,是串串项链,是青蛙击鼓跳舞,是又软又香的落花,是酸甜可口的浆果,是会变魔术的雨点儿。让我们再一次用情的朗读这首诗,用多彩新奇的童话用驻人间。
  6、感情朗读。
  7、教师总结:同学们,希望你们以后能以想象为船,夸张为桨,拟人为帆,让你们的“童话号”驶向幸福的彼岸。
  展示台
  1、过渡:这单元的学习即将结束,先请同学们看看教材中几位同学的学习成果展示。相信同学们的收获一定比他们更多,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展示、展示。
  2、分组展示学习成果。
  3、组织参观学习成果展。
  4、评价,然后把评价情况装入“成长记录袋”
  课后作业
  《童话天地》即将组稿,希望同学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写童话、演童话、办童话墙报、读童话、合作编写童话——精心准备,走进下节课的“大看台”。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习作
  学习目标
  在亲身经历中,感受童话带来的乐趣,激发学习童话的兴趣。
  在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过程中,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好自编故事、合作表演的童话及童话故事。
  表演所需的道具、音乐。
  教学过程
  浓浓的童话情让我们经历了一段段美好时光,重新拾起它,你会觉得它是那么美好。
  这节课让我们在写童话的、讲童话、演童话的过程中,再一次尽情体验童话给我们的快乐吧!
  走进“大看台”
  过渡:上节课老师让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编童话、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走进今天的“大看台”,同学们一定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想一试身手。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开始吧!
  学生准备
  1、一进“大看台”
  a读自编故事,忠实的听众发表建议。要求:通顺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b讲童话,悉心的听众品评哪个最好。要求:大胆、大方、大声;抓住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述。听众要认真听,评价要说出理由。
  c演童话,热情的观众谈谈观后感。要求:有合作意识,表演大方,抓住童话的主要情节。
  d总结经验,听取建议,再次准备,教师指导。
  2、二近大看台
  a创设情景:同学们,“童话大看台”现在开始了,请你用最热烈的掌声请出第一位表演者。
  b有感情的读自编故事。
  c用情的讲童话故事。
  d出色的演童话故事
  交流收获
  & 学习目标
   1、认识“颈厉”等8个生字。会写“颈、郑”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厉声、京剧、倘若、侍侯、脾气、供养、邻近”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作者对动物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4、抄写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注意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
  教学难点:
    从文中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实物投影仪。
   & 1、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
   & 2、布置学生预习,自学生字新词。
   3、 生字词卡片及白鹅的挂图(或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教师激趣导入,营造学习氛围,引入课文学习
   2.板书课题,说写“鹅”字。
   3.齐读课题,提出阅读思考。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2.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3.检查读书情况。根据学生情况,教师适时点拨指导识字,学词,读句,并渗透学法指导,以达到读通课文的目的。
  三、再读课文,披文入情。
   1.学生默读课文,师生交流读书体会。
   2.引出“高傲”并板书。
   3.明确“高傲”表现在那些方面。读书交流。
   4.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读中感悟。
  四、内化感受,运用语言。
  五、简介作者,课外延伸。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导入新课。
   2.简述课文从几个方面写白鹅的高傲。
   3.过渡,体会鹅吃相“高傲”的部分。
  二、品读“吃相”,体会“高傲”、“有趣”。
   1.指名读课文五至七自然段,初步感受鹅的吃饭方式。
   2.理解“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体会鹅吃饭方式的刻板、不会变通,引人发笑。
   3.指导感情读书,读出情趣。
  三、品读“侍候”,再悟“高傲”、“有趣”。
   1.理解“侍候”,引出“白鹅吃饭为什么要人侍候?”
   2.默读课文,画出相关内容。
   3.指导读书,体会白鹅的“高傲”、“有趣”。
   4.指导情感朗读,读出情趣。
  四、发现作者的写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1.作者写鹅为什么还要写其他小动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小组交流。
   3.指名回答,教师小结。
   4.这只白鹅的确高傲,作者为什么还不厌其烦地侍候它?
   5.指导说话,再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五、积累语言,背诵喜爱的内容。
   1.自由摘录喜欢的词、句。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课文内容多读读,鼓励背诵。
  六、迁移运用,布置作业。
   1.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善于观察,发现它们有趣的特征,可以仿照这篇课文的写法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2.课外观察一种小动物,动笔写一写。
  板书设计:
            白鹅
          高傲  有趣
&&& 学习目标
   ①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② 了解作者笔下动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③ 能与前篇课文的描写方法作些比较,学习作者的观察与表达方法。
   ④ 读记好词好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通过作者的具体描写初步体会作者表达方式的不同。
  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与文字幻灯。
   ①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② 课文插图(或制作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① 出示课文插图(或多媒体可见)
  ② 观察、说话: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
  ③ 导入新课:叶?诺索夫是怎样描写这只白公鹅的?两位作家的描写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① 同桌或4人小组互教互查生字词的读音,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确。
  ② 指名分段试读课文,注意正音,要求读准,读通顺。
  三、对比阅读,领悟方法
  ① 设计表格(或课件),引导对比阅读。
  A、 先出示(点击)旧课内容,再读新课,划出重点词句,进行对比阅读和交流。
& 白鹅 白公鹅
①姿态&&&&
②叫声&&&&
③步态&&&&
④吃相&&&&
⑤玩相&&&&
  B、 从表中你发现什么?(相同点、不同点)
  ② 抓片段,进行对比阅读。同样是写“步态”,两段的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同:傲慢、派头;异:一个从容不迫、大模大样;另一个慢条斯理,仔细掂量。一个通过对比,一个具体写如何“落步”、过泥泞路、狗在身后追赶的步态。)
  ③ 抓重点段,进行对比阅读。
  A、 丰子恺怎样写鹅的吃相?(食料简单、吃法有板有眼,需要等候)
  B、 叶?诺索夫怎样写鹅的“玩相”?(戏水、抢占地盘、主宰一切)
  C、 讨论:两位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两部分写的这么详细?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四、品读词句,体会感情
  ① 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读一读。
  ② 两位作者对白鹅有什么样的感情?
  五、作业
  抄写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
&&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小猫的淘气可爱和大猫的古怪性格,激发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
  2.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段意,并用串连各段段意的方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朗读课文,背诵第二段。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小猫的淘气和大猫的古怪性格,激发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
  教学难点:
  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段意,并用串连各段段意的方法归纳课文中的主要内容。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经历。
   2 邻居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3 比较本文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一、交流见闻,导入新课
   1 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母鸡的见闻。
   2导入新课:
    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是在热爱社会的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孩子。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
  二、自读自悟
   1 师生共同制定阅读目标。
    (1)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认真朗读课文,达到读流利、读正确。
    (3)弄清课前“导读”中提出的两个问题:
      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致怎样的母鸡?
      比较一下,本文和《猫》两篇课文在写法上个有哪些特点?
   2 自主阅读,边读边批注。
  三、汇报交流
  品评母鸡之长短,体会作者之喜恶
  1 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1)文中直接写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不讨厌这一情感变化的语句有哪些?
  (2)作者分别通过哪些具体事例写母鸡的讨厌与不讨厌?每个事例各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
  (3)联系上文和生活体验谈谈自己对第九自然段的理解。
  (4)句子辨析: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可改为“我不再讨厌母鸡了”吗?为什么?
  2 全班交流。
  3 同组合作,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分辨褒贬,积累词语
  1 思考讨论:
  作者在表达自己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感情变化的过程中,遣词造句的感情色彩也发生了变化,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
  2 分类摘抄词语。
  把自己欣赏的词句按褒与贬两类,摘抄在“采蜜本”上。
  五、反复回味,走近老舍
  1 师生对话,交流各自读过《猫》和《母鸡》后,对老舍及其作品的看法。引导学生初步学习赏析名篇的方法。
  2 找一篇老舍先生的其他文章,和好朋友一起读一读,然后互相交流阅读体会。
语文园地四
  1. 交流自己喜欢的动物。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能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进行流利的表达,内容比较充实。
  2. 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要求具体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真情实感。写好后与同学交流,学习彼此的长处,互相修改习作。
  3. 学习掌握透过字面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并在说话、作文中运用。
  4. 积累带动物名称的成语。
  1. 实物投影仪
  2. 观察、记录自己喜欢的动物(外形、脾气、怎样进食、嬉戏、休息),或收集照片,描画动物。
  3. 查找带动物名称的成语。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 谈话导入
  高傲的白鹅,性格古怪的猫,慈祥、尽职的母鸡……在喜爱他们的作者笔下,一只只小动物栩栩如生.同学们,你有自己喜欢的动物吗?在于动物的相处中,你一定觉得很有趣吧!今天,我们通过交流,共同分享这些乐趣,好吗?
  二、 全班交流
  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的名称。
  三、 分组交流
  1 :分组:喜欢同一种动物的同学自由组成一组。
  2 出示要求:
  a) 具体说出动物的特点;
  b) 表达真情实感;
  c) 认真听,进行评议。
  3 分组交流。
  四、全班汇报
  汇报提示:
  1 形式:可结合展示“观察记录”“动物照片”“动物画像”或表演,进行发言。
  2 内容:可从外形、脾气、进食、嬉戏、休息等方面说说特点。
  评价提示:
  可采用问答、发表看法、评选等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互动。
  五、拓展延伸
  喜欢同一种动物的同学自由组成一组,把自己的“观察记录”“动物照片”“动物画像”等材料组合成一份手抄报,向大家展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
                 第二、三课时
  l 展示台
  展示各组完成的手抄报,激发兴趣。
  l 明确习作要求
  学生自读习作提示,:明确要求:具体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真情实感。
  l 精彩回放
  1 回忆自己和动物相处中发生的事。注意哪些情景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2 与同桌交流印象最深的一幕。
  l 习作与评议
  1 学生试写,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2 出示学生习作片段,引导评议,进行修改。
  3 四人小组轮流读自己的习作,共同进行评议。教师巡视,及时点拨。
  4 每组推选一个精彩片断,交流赏析。
  l 修改习作,誊写习作。
  l 展示优秀习作
  优秀习作贴在“学习园地”展示,其他同学参观评议。
                 第四课时
  l 我的发现
  1 自由读文中的三个句子。
  2想一想:小林和小东有什么发现,你同意他们的看法吗?为什么?
  3 小林说的“学习运用这种方法”指的是什么?
  4 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说说你的发现。
  (1)自主发现;
  (2)组内交流。
  5 想想生活中是否有这样的例子,进行交流。
  6 联系自己的习作,有运用这种方法吗?
  l 日积月累
  1 自读成语,要求读的正确。
  2 你发现这些词有什么特点/。
  3 自选一个成语,讲讲成语的故事或意思。
  4 游戏:成语接龙
  5 竞赛。每组推荐一名学生在括号里填上动物的名称。看看谁是胜者。
    九( )一毛  对( )弹琴  如( )得水  ( )死狐悲
    杯弓( )影  ( )毛蒜皮  ( )立鸡群  指( )为马
    为( )作伥  车水( )龙  万( )更新  门可罗( )
    ( ) ( )点水  顺手牵( )  哀( )遍野  抱头( )窜
  课外延伸
    尝试积累带有十二生肖的成语。
  教学目的要求:
  1 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
  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观察顺序和写作思路。{难点}
  教具准备:
  中国地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默读本组“导读”,了解本组内容,明确训练要求。
  二、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见过长城吗?长城给你的印想怎样?[请同学们自由发言]
   2、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体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学了这篇课文从内心深处来体会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板书课题]
  三、检查预习:
   1、仔细看图,说说你从两幅图上各看到了什么?拍摄点分别在哪里?
   2、找出两幅图对应的自然段,想一想其它自然段分别写的是什么?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
  四、图文对照学习课文[出示鹏博士软件的图片]
   1、指名读课文的第一段,画出描写长城的句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语文四年级课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