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去中国银行开户行查询2014年本人开户时的监控录像,银行会提供吗?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银行卡号能查询开户行吗
  中国银行卡号能查询开户行吗?具体详细内容南方财富网小编为你报道。
  如果不是自己的卡要查开户行,查不到的
  打电话给客服,他会问你是不是你自己的,如果是你自己的,带上卡跟身份证,去附近的某个建行查询。如果不是你自己的,就会告诉你,让卡主带上身份证和卡去建行查询= =
  95533的客服,最多只会告诉你,这张卡是在哪个城市开户的
  以上就是中国银行卡号查询开户行的相关内容,更多相关知识请关注南方财富网。
  南方财富网微信号:southmoney
南方财富网声明: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银行专区
48小时排行>>中国银行新闻>为什么中国银行网上银行只能查询
  为什么中国银行网上银行只能查询?具体详细内容请看以下报道。
  中国银行个人网上银行分为查询版、理财版和贵宾版。查询版登录中国银行网上银行只能查询,激活之后您就可以通过安全、便捷、优惠、功能丰富的中国银行网银理财版进行自助查询、转账、理财。
  1.必须使用身份证到当地的“中国银行”营业厅开户办一张银行卡,并开通网上银行。 开户时您填写的表格会提示您要预留一个手机号码,这是中行每个客户开户的必要条件。 中国银行开户完成后,您将得到中国银行网上银行的中银e令,即动态口令牌和网银服务密码一个!新开账户登录中国银行网上银行只能查询,所以登录前必须拨打网银客服电话验证激活。
  2.登录网银系统前,登录必须拨打网银客服电话验证激活。查询版账户,登录中国银行网银只能查询,无法使用转账支付等功能。登录时只需输入用户名、密码、验证码、即可登陆。 如下图
  3.根据个人使用情况使用网上银行,如果您只需要查账输入用户名密码登陆即可,需要用到网银支付转账等功能则需要进行激活。激活之后您就可以通过安全、便捷、优惠、功能丰富的中国银行网银进行自助查询、转账、理财。理财版账户,登录时除了输入用户名、密码、之外还需要输入动态口令。如下图卡盟网-中国银行()
●【往下看,下一页更精彩】●
"为什么中国银行网上银行只能查询"内容由卡盟网中国银行搜集整理,如转载卡盟网原创文章请标注来源,并加入出处链接,违者必究!
免责声明:卡盟网中国银行此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中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作参考。
"为什么中国银行网上银行只能查询"其他相关文章
中国银行信用卡额度中国银行信用卡还款中国银行信用卡积分
我要办中国银行信用卡
中国银行文章点击排行榜
信用卡计算器
中国银行热门标签
卡盟网中国银行信用卡中心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卡盟网中国银行信用卡中心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所有:卡盟网()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均不得转载。
申请友链联系QQ:&&&&推广合作联系QQ:&&&&卡盟贷款交流群: &&&&卡盟信用卡交流群:
卡盟网微信二维码601988:中国银行2014年年报_中国银行(601988)_公告正文
601988:中国银行2014年年报
公告日期: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A股股票代码:601988
2014年年度报告
中国银行简介
1912年2月,经孙中山先生批准,中国银行正式成立。从1912年至1949年,中国银行
先后行使中央银行、国际汇兑银行和国际贸易专业银行职能,坚持以服务社会民众、振兴
民族金融为己任,历经磨难,艰苦奋斗,在民族金融业中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并在国际金
融界占有一席之地。1949年以后,中国银行长期作为国家外汇外贸专业银行,统一经营管
理国家外汇,开展国际贸易结算、侨汇和其他非贸易外汇业务,大力支持外贸发展和经济
建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银行牢牢抓住国家利用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加快经济建设的历
史机遇,充分发挥长期经营外汇业务的独特优势,成为国家利用外资的主渠道。1994年,
中国银行改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2004年8月,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成立。2006
年6月、7月,中国银行先后在香港联交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成为国内首
家A+H发行上市的中国商业银行。2014年,中国银行再次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
成为新兴市场经济体中唯一连续4年入选的金融机构。
中国银行是中国国际化和多元化程度最高的银行,在中国内地及41个国家和地区为客户提
供全面的金融服务。主要经营商业银行业务,包括公司金融业务、个人金融业务和金融市
场业务,并通过全资子公司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开展投资银行业务,通过全资子公司中
银集团保险有限公司及中银保险有限公司经营保险业务,通过全资子公司中银集团投资有
限公司经营直接投资和投资管理业务,通过控股中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经营基金管理业务,
通过全资子公司中银航空租赁私人有限公司经营飞机租赁业务。
在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银行始终秉承追求卓越的精神,将爱国爱民作为办行之魂,
将诚信至上作为立行之本,将改革创新作为强行之路,将以人为本作为兴行之基,树立了
卓越的品牌形象,得到了业界和客户的广泛认可和赞誉。面对新的历史机遇,中国银行将
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努力做最好的银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
核心价值观
诚信绩效责任创新和谐
担当社会责任,做最好的银行
发展战略总体要求
将中国银行建设成具有崇高价值追求的最好的银行,成为在民族复兴中担当重任的银行,在
全球化进程中优势领先的银行,在科技变革中引领生活方式的银行,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客户
追随的银行,在持续发展中让股东、员工和社会满意的银行。
荣誉与奖项
公司基本情况
董事长致辞
监事长致辞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综合财务回顾
机构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股本变动和股东情况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董事会报告
监事会报告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关于年度报告的确认意见
股东参考资料
在本报告中,除非文义另有所指,下列词语具有如下涵义:
本行普通股股本中每股面值人民币1.00元的内资股,有关股份于上交所上市(股票代码:601988)
本行/本集团/集团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或其前身及(除文义另有所指外)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所有子公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就本报告而言,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及辽宁省分行
上交所上市规则及公司章程下所指的独立董事,及香港上市规则下所指的独立非执行董事
《公司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本行现行的《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章程》
本行普通股股本中每股面值人民币1.00元的境外上市外资股,有关股份于香港联交所上市及以港币买卖(股
份代号:3988)
就本报告而言,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分行及总行本部
就本报告而言,包括上海市、江苏省、苏州、浙江省、宁波市、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及山东省分行
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境内优先股
本行优先股股本中每股面值人民币100元的在境内发行的优先股,有关股份于上交所挂牌转让(第一期优先
股简称:中行优1,优先股代码:360002)
境外优先股
本行优先股股本中每股面值人民币100元的在境外发行的优先股,有关股份于香港联交所上市及以美元买卖
(股份代号:4601)
可转换为本行A股股票的公司债券
上海证券交易所
就本报告而言,包括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西藏自
治区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行
香港交易所
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
香港联交所
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
香港上市规则
《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证券上市规则》
香港《证券及期货条例》
《证券及期货条例》(香港法例第571章)
银监会/中国银监会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证监会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就本报告而言,包括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深圳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及海南省分行
中银保险有限公司
中银国际控股
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中银国际证券
中银国际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中银航空租赁
中银航空租赁私人有限公司
中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中银集团保险
中银集团保险有限公司
中银集团人寿
中银集团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中银集团投资
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
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一家根据香港法律注册成立的持牌银行,并为中银香港(控股)的全资子公司
中银香港(BVI)
BOCHongKong(BVI)Limited
中银香港(集团)
中银香港(集团)有限公司
中银香港(控股)
中银香港(控股)有限公司,一家根据香港法律注册成立的公司,并于香港联交所上市
本行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
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本行于日召开了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了本行2014年年度报告及摘要。
会议应出席董事14名,实际亲自出席董事13名。执行董事李早航先生因其他工作安排未
能出席会议,委托田国立董事长代为出席会议并表决。14名董事均行使表决权。本行7名
监事列席了本次会议。
本行按照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2014年度财务报告已经安永华明会计师
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和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分别根据中国和国际审计准则审计,并出具
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本行董事长田国立、行长陈四清、主管财务会计工作副行长张金良及会计信息部负责人张建
游保证本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本行董事会建议派发2014年度末期普通股股息每股0.19元人民币(税前),须待本行于
日召开的年度股东大会批准后生效。本次分配不实施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
报告期内,本行不存在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的情况,不存在违反规定决
策程序对外提供重大担保的情况。
本报告可能包含涉及风险和未来计划等的前瞻性陈述。这些前瞻性陈述的依据是本行自己
的信息和来自本行认为可靠的其他来源的信息。该等前瞻性陈述与日后事件或本行日后财
务、业务或其他表现有关,并受若干可能会导致实际结果出现重大差异的不确定因素的影
响。投资者不应过分依赖此等前瞻性陈述,其中可能涉及的未来计划等亦不构成本行对投
资者的实质承诺,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本行目前面临来自宏观经济形势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形势变化的风险,以及在业
务经营中存在的相关风险,包括借款人信用状况变化带来的风险、市场价格不利变动带来
的风险以及操作风险等,同时需满足监管合规要求。本行积极采取措施,有效管理各类风
险,具体情况请参见管理层讨论与分析―风险管理部分。
荣誉与奖项
中国中央电视台
BrandZ最具价值全球品牌100强
央视财经50〃治理领先指数
Interbrand
《董事会》
2014中国最佳品牌
金圆桌-优秀董事会奖
世界品牌实验室
《亚洲周刊》
2014年世界品牌500强
公司卓越管治企业
《中国报道》
《世界企业家》
最具海外知名度的金融企业(亚太地区)
中国50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
《中国证券报》
TheBanker(《银行家》)
金牛上市公司百强
全球1,000家大银行第7位
中国银行业协会
GlobalFinance(《环球金融》)
最具社会责任金融机构
中国最佳跨境人民币银行
社会责任最佳民生金融奖
中国最佳外汇提供商
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
中国最佳供应链金融银行
十佳爱心企业
中国最佳贸易融资银行
《南方周末》
TradeFinance(《贸易金融》)
国有上市企业社会责任榜百强企业
中国最佳贸易服务银行
TheAsianBanker(《亚洲银行家》)
社会责任杰出企业
亚太地区最佳人民币清算行
社会责任最佳雇主
中国最佳贸易融资银行
中国最佳资金管理项目
最具社会责任上市公司
香港地区最佳现金管理银行
AsiaMoney(《亚洲货币》)
中国商科学生理想雇主榜首
中国最佳金融债券
中华英才网
《金融时报》
中国大学生金融业最佳雇主
最佳贸易金融银行
美国通讯公关职业联盟
互联网金融创新银行
2013年年度报告综合类评比银奖
FORTUNE《财富》
亚太区最具创新奖
2014年世界500强企业第59位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基本每股收益
平均总资产回报率
净资产收益率
单位:人民币元
成本收入比(中国内地监管口径)
非利息收入占比
不良贷款率
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
注:本报告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编制。除特别注明外,为本集团数据,以人民币列示。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利息净收入
非利息收入
业务及管理费
资产减值损失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15,251,382
13,874,299
12,680,615
客户贷款总额
贷款减值准备
14,067,954
12,912,822
11,819,073
10,885,223
10,097,786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
基本每股收益(元)
每股股息(税前,元)
每股净资产(元)
主要财务比率
平均总资产回报率(%)
净资产收益率(%)
净息差(%)
非利息收入占比(%)
成本收入比(%)
贷存比(%)
核心一级资本
其他一级资本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
一级资本充足率(%)
资本充足率(%)
不良贷款率(%)
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
信贷成本(%)
贷款拨备率(%)
1美元兑人民币年末中间价
1欧元兑人民币年末中间价
1港币兑人民币年末中间价
非利息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汇兑收益+其他业务收入。
非经常性损益按照《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2008)的要求确定与计算。
投资包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应收款项类投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每股净资产=(期末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其他权益工具)÷期末普通股股本总数。
平均总资产回报率=净利润÷资产平均余额。资产平均余额=(期初资产总计+期末资产总计)÷2。
净资产收益率=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普通股股东)权益加权平均余额。根据中国证
监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9号―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计算及披露(2010年修订)》(证
监会公告[2010]2号)的规定计算。
净息差=利息净收入÷生息资产平均余额。平均余额为本行管理账目未经审计的日均余额。
非利息收入占比=非利息收入÷营业收入。
成本收入比根据财政部《金融企业绩效评价办法》(财金[2011]50号)的规定计算。
10贷存比=贷款余额÷存款余额,贷存比按照中国内地监管机构的相关规定计算。其中,存款余额包括客户存款以及保
险公司和金融控股公司等同业存款。
11 2013年、2014年资本指标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银监会令[2012]1号)等相关规定计算,其中,
2014年采用高级方法计算,2013年采用非高级方法计算;2012年资本充足率根据《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
(银监会令[2004]2号)等相关规定计算。2014年数据不应与以前年度数据作直接比较。
12不良贷款率=期末不良贷款余额÷期末客户贷款总额。
13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期末贷款减值准备÷期末不良贷款余额。
14信贷成本=贷款减值损失÷客户贷款平均余额。客户贷款平均余额=(期初客户贷款总额+期末客户贷款总额)÷2。
15贷款拨备率=期末贷款减值准备÷期末客户贷款总额,根据本行中国内地机构数据计算。
公司基本情况
法定中文名称
刊登年度报告的中国证监会指定网站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银行)
法定英文名称
刊登年度报告的香港交易所网站
http://www.hkexnews.hk
BANKOFCHINALIMITED
年度报告备Z地点
(简称BankofChina)
中国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1号
法定代表人、董事长:田国立
中国内地法律顾问:金杜律师事务所
副董事长、行长:陈四清
中国香港法律顾问:安理国际律师事务所
董事会秘书:范耀胜
联系地址:中国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1号
国内会计师事务所
联系电话:(86)10-
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真:(86)10-
办公地址:中国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1号东方
电子信箱:
广场安永大楼16层
公司秘书:杨长缨
签字会计师:张小东、杨勃
证券事务代表:罗楠
国际会计师事务所
联系地址:中国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1号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
联系电话:(86)10-
办公地址:香港中环添美道1号中信大厦22楼
真:(86)10-
首次注册登记日期:日
电子信箱:
首次注册登记机关
注册地址:中国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首次注册查询索引
中国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1号
http://www.
邮政编码:100818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
联系电话:(86)10-
真:(86)10-
金融许可证机构编码:B01
国际互联网网址:
税务登记证:京税证字342
电子信箱:
组织机构代码:
客服和投诉电话:(86)区号-95566
注册资本:人民币贰仟柒佰玖拾壹亿肆仟柒佰贰
香港营业地点:香港花园道1号中银大厦
拾贰万叁仟壹佰玖拾伍元整
选定的信息披露报纸(A股)
报告期内注册变更情况:无
《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
《证券时报》《证券日报》
境内优先股联席保荐机构
A股:上海证券交易所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股票简称:中国银行
办公地址:中国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中心三路8
号卓越时代广场(二期)北座
股票代码:601988
签字保荐代表人:马小龙、朱洁
H股: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
中银国际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股票简称:中国银行
办公地址:中国上海市浦东新区银城中路200号
股份代号:3988
中银大厦39层
境内优先股(第一期):上海证券交易所
签字保荐代表人:金、梁彬圣
优先股简称:中行优1
持续督导期间:日至2015年12
优先股代码:360002
月31日(第一期)、自挂牌之日起至2016年12
月31日(第二期)
境外优先股: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
股票简称:BOC2014PREF
股份代号:4601
董事长致辞
在这个春回大地、万物勃兴的时节,我高兴地向广大股东和各界朋友报告中国银行过去一年
的经营业绩:根据中国会计准则,2014年集团实现净利润1,772亿元,比上年增长8.22%;
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696亿元,比上年增长8.08%;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61
元,比上年增加0.05元;资产质量控制在目标区间。本行董事会建议派发2014年普通股股
息每股0.19元,将提交2015年6月召开的股东大会审议。
过去的一年,国家更加积极的开放政策和更加活跃的外交活动,给中国银行提供了广阔的发
展舞台和成长空间。我们更加自觉地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发展整体格局之中,紧紧围绕担
当社会责任,做最好的银行战略目标,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在一些全局性、基础性问题
上实现了突破,集中力量办成了几件大事,推动集团实现持续健康较快发展。
我们及时捕捉时间窗口,在同业中率先发行优先股,同时通过发行二级资本债券和可转换债
券转股等多种方式补充资本,累计提高资本充足率1.36个百分点,为长远发展打开了空间。
目前,本行一级资本规模在全球1,000家大银行中排名第七,比上年上升2位。
我们紧紧跟随国家外交步伐,把海外市场作为业务发展的又一个主战场,积极为走出
去引进来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海外业务进入历史上最快最好的发展时期。
2014年末,集团海外资产较年初增长18.11%,海外资产在集团中的占比达到27.41%,比
年初上升1.65个百分点;海外机构利润总额增长29.91%,利润总额对集团的贡献度达到
22.98%,比上年上升3.60个百分点。
我们全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巩固业务主渠道地位。2014年集团完成国际结算业
务量3.92万亿美元,保持全球领先。办理跨境人民币清算业务240.8万亿元,同比增长
86.6%,继续保持全球同业第一。继港、澳、台之后,本行陆续担任法兰克福、巴黎、悉尼、
吉隆坡等地人民币清算行,全球人民币清算网络进一步完善。成功发行悉尼大洋债、卢
森堡申根债、巴黎凯旋债等债券,协助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发行人民币主权债
券,市场反响良好。获得沪港通全部业务资格,成为沪股通独家结算银行,并为
港股通提供跨境资金结算服务。完善大宗商品业务全球布局,在上海、新加坡、伦敦搭
建起交易和融资平台。
我们大力推进信息科技建设和网络金融发展,加快建设面向未来的金融服务模式。成功投产
海外信息系统整合转型项目欧非批次,集团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发展的信息科技体系
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我们加快打造网络金融服务新模式,在拓展在线产业链综合金融、
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打造在线社区、创新小微企业线上融资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我们坚持在社会发展的大潮中担当责任,积极为国家分忧、为百姓谋利。进一步完善中小微
企业服务模式,帮助中小微企业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探索中小企业跨境撮合服务
机制,在巴黎、米兰、法兰克福、成都等地成功举办国内外中小企业参加的论坛和对接会,
取得了良好效果。我们平稳完成了全行5.8万名劳务派遣制员工的身份转换,在广大派遣制
员工及其家属中引起强烈反响,被誉为暖心工程。我们积极维护民族团结,加大对新疆、
西藏等地的支持力度,选派优秀干部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工作。
过去一年,本行董事会认真落实国家政策和监管要求,大力推进公司治理制度建设,进一步
修订完善公司章程,持续提升公司治理水平。董事会成员恪尽职守,勤勉尽责,对集团发展
的各项重大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科学决策,指导集团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本行按照法律法规
和公司章程的规定,顺利完成了部分董事的变更。陈四清先生担任本行副董事长、执行董事、
董事会战略发展委员会委员,王伟先生、刘向辉先生新任本行董事,刘丽娜女士、王永利先
生不再担任本行董事。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仍然曲折,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银行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而
深刻的变化。综合来看,险和难在增加,但时和势总体有利,银行仍然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
期。一是跨境金融迎来新蓝海。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亚太自由贸易区启动、人民币
国际化进程加快,为中国银行业参与国际金融竞争、重塑世界金融格局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二是经济转型蕴藏新需求。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京津冀协
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区域战略加快实施,大量的金融需求不断涌现。三是市场化改革
催生新动力。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给商业银行加快产品创新带来机遇,直接融资市场快速
发展也将给非牌照类投行业务、交易业务、金融衍生品业务及综合化经营带来巨大的机会。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将继续践行担当社会责任,做最好的银行的发展战略,继续坚
持国际化的发展方向,更加自觉地把自身发展融入国家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整体格局之中,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准确把握银行业发展新规律,深耕蓝海、突出特色,深化转型、
提升效益,强化风控、确保质量,关注基层、夯实基础,不断提高干部和员工队伍的责任心、
专业性和执行力,大力营造简单清新的企业文化,推动新常态下中国银行的新发展,以出色
的业绩回报广大股东和社会各界的信任与支持。
2014年是非常不平凡的一年,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全行紧紧围绕担当社会
责任,做最好的银行的战略目标,坚持业务发展、风险管理、改革创新、队伍建设四轮
驱动,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
根据中国会计准则,2014年末本行资产总额15.25万亿元,负债总额14.07万亿元,归属
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1.14万亿元,分别比上年末增长9.93%、8.95%和23.48%。全年
实现净利润1,772亿元,比上年增长8.2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696亿元,
增长8.08%。资本充足率为13.87%。不良贷款率1.18%,比上年末上升0.22个百分点,资
产质量控制在目标区间内。
2014年本行利润持续增长,主要驱动因素是:第一,利息净收入和非利息收入较快增长。
全年实现利息净收入3,211亿元,比上年增长13.23%;实现非利息收入1,352亿元,比上
年增长9.12%;净息差2.25%,较上年提高1个基点。第二,风险成本控制较好。信贷成本
为0.58%,继续保持较低水平。市场风险各项限额指标控制到位。第三,运营效率进一步提
高,成本收入比控制在28.57%,较上年下降2.04个百分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
本行国际化业务加速发展,对集团的贡献度大幅提升。全年海外机构实现利润总额86.56亿
美元,比上年增长29.91%;对集团利润总额的贡献度为22.98%,比上年提升3.60个百分
过去一年,本行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内外联动拓展业务。2014年集团本外币贷款累计新增
8,755亿元,新增贷款主要投向国家制定的重大战略、惠及民生的重要领域和走出去的
重点项目。积极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截至年末累计为走出去项目提供贷款承诺
1,219亿美元,成功撮合鼎晖收购南孚电池、复星收购葡萄牙保险公司等项目。出台支持小
微企业发展七项措施,全年新增小微企业贷款1,455亿元,中银信贷工厂中小企业信贷
客户突破6万户。全球现金管理平台客户新增3,636家,增幅52.6%,成为GE、LG电子、
爱立信、空客等全球顶尖的跨国公司现金管理合作行。集团完成国际结算业务量3.92万亿
美元,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完成跨境人民币结算量5.32万亿元,同比增长34%,市场份额
领先。即期结售汇、远期结售汇、金交所黄金自营交易量市场份额保持第一。成为人民币对
英镑、欧元、新西兰元和新加坡元直盘交易首批做市商。
过去一年,本行妥善应对复杂局面,多管齐下防控风险。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密切关注三
期叠加引发的风险隐患,加强对形势的研判,及时采取措施防范风险。认真落实地方政府
融资平台、产能过剩和房地产行业的风险管控措施,严格控制新增,推进整改增信。按照同
业业务监管新规要求,落地实施同业专营部门制。采取多种措施化解不良资产,全年境内机
构化解不良资产716亿元。妥善处Z各类风险突发事件,努力将损失降低到最小。加强市
场风险管理,密切关注利率、汇率市场化进程,对集团市场风险限额进行动态调整。加强操
作风险管理,强化管理责任,对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岗位开展风险排查,始终保持案
件防范的高压态势。加强内控合规管理,建立起客户洗钱风险识别、评估、管理新机制,着
力提高海外机构合规风险管控水平。加强流动性管理,全年流动性覆盖率等指标达到监管要
过去一年,本行坚持着眼长远发展,多措并举夯实基础。成功实施资本补充计划,在境内外
市场发行优先股、二级资本债券,推动可转债转股,累计提高资本充足率1.36个百分点。
获批实施资本管理高级方法,成为国内首批实施新资本协议的银行。继续深化信息科技建设,
圆满完成海外信息系统整合转型项目欧非批次投产工作。大力推进渠道建设,促进网点提升
综合效能。电子渠道客户活跃度提升,金融交易迁移率达70.71%,比上年提高5.60个百分
点。完善全球网络布局,开设新西兰子行等9家机构。加快网络银行建设,创新推出养老宝、
沃金融、航运在线通等网络金融产品,积极推广智能E社区、跨境电子商务结算等服务,网
商新增交易量累计突破1.1万亿元。
2015年是充满变革和希望的一年。特别是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既为银行深化转型、创新
发展带来新机遇,也为银行防控风险、持续增长带来新挑战。面对机遇和挑战,本行将继续
坚持担当社会责任,做最好的银行的战略目标,继续坚持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加快推进
三个转变。一是由求大向求好转变,进一步加强资本约束在经营管理中的引领
作用,全面优化资产负债结构,走收益与风险相平衡的资本节约型发展道路,不断提高发展
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内涵式发展。二是由求全向求新转变,进一步强化比较竞争优
势,充分利用国际化网络和多元化平台,在全球范围内向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特别是要
紧跟国家战略,大力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努力成为一带一路的金融大动脉和自贸区业
务首选银行,进一步巩固人民币国际化业务主渠道地位,持续提升走出去金融服务水平,
实现差异化经营。三是由求快向求精转变,全面提升资本、成本、流程、风险、定
价、客户、人才、科技、运营等方面的管理水平,实现精细化管理。特别是要强化全面风险
管理,实现对客户信用风险的全口径管控,确保信贷资产质量安全。同时扎实做好市场风险、
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防控工作,严格控制风险成本,确保各项业务持续健康发
借此机会,我谨代表管理层,衷心感谢全行员工的辛勤工作,衷心感谢各位董事和监事的悉
心指导,衷心感谢广大客户、投资者及各界朋友的大力支持。我们将再接再厉,锐意进取,
努力创造优异的成绩,为实现担当社会责任,做最好的银行的战略目标而不懈努力!
监事长致辞
2014年,监事会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本行公司章程的规定,围绕本行发展战略和中心
工作,认真履行监督职责,着力加强履职与财务、风险和内控监督,不断提升监督效能,积
极推动本行持续稳健发展。
2014年,监事会认真执行监管要求,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扎实开展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日常
履职监督工作,客观公正评价履职情况;深化财务监督职能,就财务报告编制、审核与披露
情况进行专题沟通,独立提出审核监督意见;切实加强风险内控监督,密切跟踪全行风险管
理及内控重点工作的落实进展及成效;围绕全行经营管理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
查研究,及时提出监督意见并跟进落实情况,不断提升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致力于保持和维护本行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监事会与董事会、高级管理层积极沟通,有效
互动,推动公司治理水平不断提升,为实现担当社会责任,做最好的银行的战略目标保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综合财务回顾
经济与金融环境
2014年,全球经济复苏态势持续分化,增长动力不足。其中,美国经济增长动力较为强劲,
欧元区经济复苏乏力,日本经济陷入困境,部分新兴经济体受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及国际
油价下跌等因素影响,经济增长放缓。
国际金融市场剧烈波动。受世界经济复苏不及预期、美国货币政策调整以及卢布危机等因素
影响,国际金融市场风险大幅上升。十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在避险需求推动下走低。美元相
对主要贸易伙伴货币强势走高,其中,美元兑欧元和日元分别比上年末升值13.63%和
13.69%。发达经济体股票市场向好,但波动频率和幅度加大。
中国经济运行总体稳定。中国政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深化改革,保持宏观政策
连续性和稳定性,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预调微调,经济运行处在合理
区间,经济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4%,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
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7%,对外贸易增长3.4%。
中国政府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丰富调控工具,优化政策组合,货币信贷合理增长、金
融市场平稳运行。全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2.2%,增速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金
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9.78万亿元,同比增加8,900亿元;社会融资规模16.46万亿元,
同比减少8,598亿元。上证综合指数上涨52.9%,沪深两市股票流通市值增长58.1%。债券
发行规模继续增加,全年共发行人民币债券11万亿元,同比增长22.3%。人民币兑美元中
间价比上年末贬值0.36%。
中国银行业改革稳步推进,总体保持稳健运行。金融监管部门以深化改革、防范风险和支持
实体经济发展为核心,促进银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支持民间资本多渠道进入金融系统,推进
利率市场化改革,扩大存款利率浮动区间,完善银行公司治理体系,持续推进巴塞尔新资本
协议实施,顺利推出优先股、减记型二级资本工具等新型资本补充工具。积极调整信贷结构,
引导信贷向重大项目、新兴产业、中小企业和三农倾斜,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
供金融支持。持续改善金融服务、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提升银行业服
务实体经济能力。年末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172.3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9%;总
负债达160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3%。全年累计实现净利润1.55万亿元,同比增长
9.6%。资本利润率17.59%,同比下降1.58个百分点;资产利润率1.23%,同比下降0.04
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8,42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505亿元;不良率1.25%,比上年末
上升0.25个百分点。
2015年,全球经济增速将有所加快,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走向和地缘政治冲突等问题成为
主要不确定因素,部分新兴经济体仍面临资本外流和汇率贬值风险。中国政府将持续推动改
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的位Z。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改善和优化融资和信贷结构,进一步发展直接融资,推动建设多层次资
本市场,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提高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
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增长情况
主要国家或地区基准利率
数据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国国家统计局
数据来源:汤森路透EcoWin数据库
人民币汇率走势
中国货币与信贷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汤森路透EcoWin数据库
数据来源:汤森路透EcoWin数据库
利润表主要项目分析
2014年,集团实现净利润1,771.98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695.95亿
元,分别同比增长8.22%和8.08%。平均总资产回报率(ROA)1.22%,同比下降0.01个百分
点。净资产收益率(ROE)17.28%,同比下降0.76个百分点。
集团利润表主要项目及变动情况如下表所示: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百分比除外)
利息净收入
非利息收入
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
其中:业务及管理费
资产减值损失
所得税费用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利息净收入与净息差
2014年,集团实现利息净收入3,211.02亿元,同比增加375.17亿元,增长13.23%。集团、
中国内地人民币业务、中国内地外币业务主要生息资产和付息负债项目的平均余额、平均
利率及其同比变动如下表所示:
1平均余额是根据集团管理账目计算的每日平均余额,未经审计。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百分比除外)
存放中央银行
存拆放同业
14,274,546
12,637,686
10,650,698
同业存拆入及对央行负债
13,428,278
11,871,626
中国内地人民币业务
存放中央银行
存拆放同业
10,523,251
同业存拆入及对央行负债
中国内地外币业务
单位:百万美元(百分比除外)
存拆放同业及存放中央银行
同业存拆入及对央行负债
1投资包括可供出售债券、持有至到期债券、应收款项类债券投资、交易性债券、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债券、信托投
资及资产管理计划。
2同业存拆入及对央行负债包括同业存拆入、对央行负债以及其他款项。
集团、中国内地人民币业务、中国内地外币业务的利息收支,及其受规模因素和利率因素变
动而引起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对利息收支变动的因素分析
存放中央银行
存拆放同业
同业存拆入及对央行负债
利息净收入
中国内地人民币业务
存放中央银行
存拆放同业
同业存拆入及对央行负债
利息净收入
中国内地外币业务
单位:百万美元
存拆放同业及存放中央银行
同业存拆入及对央行负债
利息净收入
注:规模变化因素对利息收支的影响是根据报告期内生息资产和付息负债平均余额的变化计算的,利率变化因素对利息收支的影响是根据报告期
内生息资产和付息负债平均利率的变化计算的,因规模因素和利率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影响归结为利率因素变动。
中国内地按业务类型划分的客户贷款、客户存款的平均余额和平均利率如下表所示: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百分比除外)
中国内地人民币业务
中长期贷款
1年以内短期贷款及其他
公司活期存款
公司定期存款
个人活期存款
个人定期存款
中国内地外币业务
单位:百万美元(百分比除外)
公司活期存款
公司定期存款
个人活期存款
个人定期存款
注:其他存款包含结构性存款。
2014年,本行充分发挥国际化竞争优势,坚持海内外一体化发展,集团净息差同比提高1
个基点至2.25%。影响集团净息差的主要因素包括:
第一,结构调整取得成效。本行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采取综合措施,加强资产负债管理,
调整优化存量,高效配Z增量,资产负债结构持续改善。在全部生息资产中,客户贷款和存
拆放同业等高收益资产占比上升。
第二,把握有利时机提升收益水平。2014年,本行投资平均收益率同比上升32个基点至
3.50%;存拆放同业平均收益率同比上升70个基点至4.44%;境内外币贷款收益率同比上
升59个基点至2.70%。
第三,人民币负债成本上升。受市场利率提高等因素影响,本行人民币资金成本同比有所上
非利息收入
2014年,集团实现非利息收入1,352.29亿元,同比增加113.06亿元,增长9.12%。非利
息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为29.63%。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
本行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支持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加大产品创新力度,规范收费政策
和行为,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稳步增长。2014年,集团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912.40亿
元,同比增加91.48亿元,增长11.14%,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为19.99%。本行巩固债券承
销业务优势,搭建三级分销体系,持续提升债券承分销能力,并结合资本市场有利形势,积
极与基金公司合作研发新型定制产品,代理业务收入增长13.83%;围绕跨境、消费金融、
互联网等重点客户群,完善银行卡产品体系,银行卡发行量和交易额快速增长,银行卡业务
收入增长24.58%;持续强化海内外业务联动、提升客户服务能力,信用承诺相关收入同比
增长21.20%;抢抓资产证券化、券商公募等新兴托管业务机遇,完善全球托管网络,全面
提升托管服务能力,受托业务相关收入增长19.21%。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百分比除外)
代理业务手续费
银行卡手续费
结算与清算手续费
信用承诺手续费及佣金
顾问和咨询费
外汇买卖价差收入
托管和其他受托业务佣金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
手续费及佣金支出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
代理业务手续费
银行卡手续费
结算与清算手续费
信用承诺手续费及佣金
顾问和咨询费
外汇买卖价差收入
托管和其他受托业务佣金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
手续费及佣金支出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
其他非利息收入
集团实现其他非利息收入439.89亿元,同比增加21.58亿元,增长5.16%。主要是因为市
场利率变化,本行为资产负债管理及融资需要而叙做的外汇衍生交易收益比上年增加,同时,
交易性债券估值亦同比上升。见会计报表注释七、38,39,40,41。
本行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行,进一步优化费用配Z机制,投入产出效率持续提升。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百分比除外)
营业税金及附加
业务及管理费
资产减值损失
其他业务成本
2014年,集团营业支出2,254.12亿元,同比增加300.95亿元,增长15.41%。其中:
业务及管理费
本行积极推进业务转型、电子渠道拓展等工作,加大对重点地区、业务一线、海外机构资源
倾斜,投入产出效率持续提升。2014年,集团业务及管理费支出1,303.87亿元,同比增加
56.40亿元,增长4.52%。集团成本收入比为28.57%,同比下降2.04个百分点。见会计报
表注释七、43。
资产减值损失
本行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加强贷款风险防控,严格执行审慎稳健的拨备政策,不断
增强整体风险抵御能力。密切跟进经济金融形势和监管要求变化,及时调整优化信贷结构,
强化信贷资产质量管理,信贷资产质量保持相对稳定。
2014年,集团贷款减值损失466.06亿元,同比增加236.68亿元,增长103.18%;信贷成
本为0.58%。其中,组合评估减值损失232.85亿元,同比增加64.14亿元;单项评估减值
损失233.21亿元,同比增加172.54亿元。贷款质量和贷款减值准备情况见风险管理-信
用风险管理部分和会计报表注释七、44,十一、3。
所得税费用
2014年,集团所得税费用542.80亿元,同比增加52.44亿元,增长10.69%。主要是由于
营业利润增长。实际税率23.45%。集团所得税费用与按法定税率计算的所得税费用之间的
调节过程见会计报表注释七、47。
资产负债项目分析
2014年末,集团资产总计152,513.8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3,770.83亿元,增长9.93%。
集团负债合计140,679.5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1,551.32亿元,增长8.95%。
集团财务状况表主要项目如下表所示: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百分比除外)
客户贷款净额
存放中央银行
存拆放同业
15,251,382
13,874,299
10,885,223
10,097,786
同业存拆入及对央行负债
其他借入资金
14,067,954
12,912,822
1投资包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应收款项类投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2其他借入资金包括应付债券、长期借款。
本行围绕实体经济需求,持续优化信贷结构,贷款规模保持平稳增长。新增贷款主要投向国
家制定的重大战略、惠及民生的重要领域和走出去的重点项目。节能环保、信息消费等
战略性新兴行业贷款占比上升,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贷款占比下降。中国内地小微企业贷款增
速超过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增量超过上年增量。年末集团客户贷款总额84,832.75亿元,比
上年末增加8,754.84亿元,增长11.51%。其中,人民币贷款总额63,390.52亿元,比上年
末增加5,975.98亿元,增长10.41%。外币贷款总额折合3,504.20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
443.08亿美元,增长14.47%。
本行不断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风险管理的主动性和前瞻性,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变化,
加强重点领域风险识别和管控,资产质量保持相对稳定。年末集团贷款减值准备余额
1,885.3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04.82亿元。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187.60%。重组贷款总额
为53.42亿元,比上年末下降27.64亿元。
本行密切跟踪金融市场动态,主动调整债券投资结构。加大中国内地人民币债券投资力度,
利用创新工具丰富投资组合管理手段。优化外币投资结构,有效防范主权债务风险。集团证
券投资组合整体收益水平稳步提高。
年末集团投资总额27,103.7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067.44亿元,增长12.76%。其中,人
民币投资总额21,289.6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973.28亿元,增长16.23%。外币投资总额
折合950.17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12.00亿美元,增长1.28%。
集团投资结构如下表所示: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百分比除外)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持有至到期投资
应收款项类投资
按发行人划分的投资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百分比除外)
中国内地发行人
公共实体及准政府
政策性银行
东方资产管理公司
香港澳门台湾及其他国家和地区发行人
公共实体及准政府
权益性证券
按货币划分的投资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百分比除外)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百分比除外)
2,128,968,
1,831,640,
集团持有规模最大的十支金融债券情况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百分比除外)
2014年政策性银行债券
2005年政策性银行债券
2010年政策性银行债券
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0.52%
2006年政策性银行债券
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0.60%
2011年政策性银行债券
2014年政策性银行债券
2010年政策性银行债券
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0.59%
2009年政策性银行债券
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0.54%
2011年政策性银行债券
2014年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券
注:金融债券指金融机构法人在债券市场发行的有价债券,包括政策性银行发行的债券、同业及非银行金融机构
发行的债券,但不包括重组债券及央行票据。
本行积极拓展供应链、产业链上下游客户,继续推动代发薪、代收付等基础业务发展,不断
扩大客户基础,客户存款稳步增长。
年末集团客户存款总额108,852.2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7,874.37亿元,增长7.80%。其中,
人民币客户存款总额85,843.3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932.33亿元,增长6.10%。外币客
户存款总额折合3,760.24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68.92亿美元,增长14.25%。
集团以及中国内地客户存款结构如下表所示: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百分比除外)
结构性存款
结构性存款
发行存款证
10,885,223
10,097,786
结构性存款
结构性存款
按货币划分的客户存款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百分比除外)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百分比除外)
8,584,335,
8,091,102,
所有者权益
年末集团所有者权益合计11,834.2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219.51亿元,增长23.08%。主
要影响因素有:(1)2014年,集团实现净利润1,771.98亿元,其中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
净利润1,695.95亿元。(2)根据股东大会审议批准的2013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本行派发年
度现金股利547.55亿元。(3)本行积极稳妥地推进外部资本补充工作,在境外、境内市场成
功发行约65亿美元和320亿元人民币优先股。(4)本行部分可转债被转换为A股普通股。
见会计报表之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资产负债表表外项目
集团资产负债表表外项目主要包括衍生金融工具、或有事项及承诺等。
集团主要以交易、套期、资产负债管理及代客为目的叙做衍生金融工具,包括外汇衍生工具、
利率衍生工具、权益性衍生工具、信用衍生工具、贵金属及其他商品衍生工具等。有关集团
衍生金融工具的合同/名义金额及公允价值,见会计报表注释七、5。
集团或有事项及承诺包括法律诉讼及仲裁、抵质押资产、接受的抵质押物、资本性承诺、经
营租赁、国债兑付承诺、信用承诺和证券承销承诺等。或有事项及承诺情况见会计报表注释
现金流量分析
年末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11,481.51亿元,比上年末减少24.15亿元。
2014年,集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为净流入1,269.18亿元,净流入额同比减少
1,855.03亿元。主要原因包括:客户存款增加额同比减少,客户贷款增加额同比增加,以及
同业拆入净变动额同比减少。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为净流出2,005.99亿元,净流出额同比增加388.69亿元。主要是
证券投资净流出现金同比增加。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为净流入835.55亿元,上年同期为净流出496.21亿元。主要原因
包括:发行债券收到的现金同比增加,以及本行首次发行优先股。
地区分部报告
集团主要在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台湾以及其他国家开展业务活动。三大地区的利润贡献及资
产负债总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利息净收入
非利息收入
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
其中:资产减值损失
12,071,129 11,082,460
1,441,923 (1,378,833)(1,054,354) 15,251,382 13,874,299
11,125,104 10,328,324
1,407,841 (1,378,672)(1,054,194) 14,067,954 12,912,822
年末中国内地资产总额120,711.2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9,886.69亿元,增长8.92%,占集
团资产总额的72.59%。2014年,中国内地机构实现利润总额1,782.85亿元,同比增加
67.54亿元,增长3.94%,对集团利润总额的贡献为77.02%。
香港澳门台湾地区资产总额27,156.5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113.81亿元,增长12.95%,
占集团资产总额的16.33%。2014年实现利润总额380.48亿元,同比增加56.06亿元,增
长17.28%,对集团利润总额的贡献为16.44%。
其他国家资产总额18,434.3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015.12亿元,增长27.85%,占集团资
产总额的11.08%。2014年实现利润总额151.45亿元,同比增加63.45亿元,增长72.10%,
对集团利润总额的贡献为6.54%。
集团主要业务分部的情况见业务回顾部分。
主要会计估计和判断
本行作出的会计估计和判断通常会影响下一会计年度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本行根据历史
经验以及对未来事件的合理预期等因素作出会计估计和判断,并且会不断地对其进行后续评
估。本行管理层相信,本行作出的估计和判断,均已适当地反映本行面临的经营环境。会计
政策和会计估计见会计报表注释四、五。
2分部资产总额、利润总额,以及在集团中的占比均为抵销前数据。
公允价值计量
公允价值计量金融工具变动情况表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对当年利润
的影响金额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基金及其他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基金及其他
衍生金融资产
衍生金融负债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拆入资金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客户存款
本行针对公允价值计量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根据《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
《商业银行金融工具公允价值估值监管指引》《企业会计准则》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参
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并借鉴国际同业在估值方面的实践经验,制定《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
司金融工具公允价值估值政策》,以规范本行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及时准确进行信息披
露。持有与公允价值计量相关项目的主要情况见会计报表注释十一、6。
其他财务信息
本行按中国会计准则与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所有者权益与净利润没有差异,相关说明
见会计报表附件一。
集团主要业务分部的营业收入情况如下表所示: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百分比除外)
商业银行业务
其中:公司金融业务
个人金融业务
投资银行及保险业务
其他业务及抵销项目
集团主要存贷款业务情况如下表所示: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中国内地:人民币
各外币折人民币
港澳台及其他国家(各货币折人民币)
中国内地:人民币
各外币折人民币
港澳台及其他国家(各货币折人民币)
中国内地:人民币
各外币折人民币
港澳台及其他国家(各货币折人民币)
中国内地:人民币
各外币折人民币
港澳台及其他国家(各货币折人民币)
商业银行业务
中国内地商业银行业务
2014年,中国内地商业银行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638.85亿元,同比增加316.22亿元,增
长9.52%。具体如下表所示: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百分比除外)
公司金融业务
个人金融业务
公司金融业务
本行大力推进公司金融业务转型,加大产品创新力度,不断优化客户结构,持续拓展客户基
础,加快推动一体化、综合化经营,实现公司金融业务平衡稳健发展。2014年,中国内地
公司金融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919.67亿元,同比增加142.32亿元,增长8.01%。
公司存款业务
本行加快发展公司负债业务,实现公司存款可持续增长。大力拓展行政事业单位客户,完善
对民生保障、财政社保、教育卫生等行业客户的产品服务体系,行政事业机构存款实现较快
增长。不断扩大客户基础,积极拓展供应链、产业链上下游客户,挖掘客户存款增长潜力,
提升客户存款贡献。继续加大现金管理产品营销力度,有力把握企业直接融资快速发展等业
务机会,扩大存款来源。完善网点服务功能,提升公司金融业务服务水平,提高网点存款贡
年末本行中国内地人民币公司存款总额44,318.6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526.10亿元,增
长6.04%。外币公司存款总额折合434.43亿美元。
公司贷款业务
本行适应经济新常态要求,积极应对利率市场化趋势,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平衡。积极调整信
贷结构,提高信贷资源使用效率;主动防控风险,完善差异化的信贷管理体系。全面贯彻国
家产业政策,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强信贷结构调整的深度与广度。通
过直接融资、供应链、网络金融等多种途径,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现代农业等
领域的信贷支持,加大向中西部地区的信贷支持,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加大对传
统产业升级改造等重大在建续建项目的信贷支持,持续加快金融服务转型,满足客户业务需
求。主动压缩对高污染、高能耗及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投放,严格控制房地产信贷增速。
201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涉农等行业信贷增速分别达到20%、11.3%和10%,中
西部地区贷款占比逐年提升,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政府融资平台类贷款占比持续降低。
年末本行中国内地人民币公司贷款总额40,212.5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322.81亿元,增
长9.01%。外币公司贷款总额折合817.47亿美元。
贸易金融业务
本行坚持最好的贸易金融银行发展目标,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前提下推进业务创新、完善
管理机制,推动贸易金融业务平稳增长,持续巩固市场领先优势。2014年,集团完成国际
结算业务量3.92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4.79%,中国内地机构国际贸易结算市场份额继续稳
居同业首位,对外担保市场份额继续保持同业领先,出口双保理业务持续位列全球首位。
加快新兴战略性业务发展。积极拓展重点行业供应链金融业务,2014年业务量突破9,737
亿元人民币。继续加快新加坡大宗商品业务中心建设,推动伦敦和纽约大宗商品融资业务发
展;设立上海大宗商品业务平台,与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协助推进原油期
货上市。推出跨国公司总部资金集中运营服务,主办银行客户量领先同业。
大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业务发展。贯彻落实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努力担当人民币跨境流通的
主渠道、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推动者、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的引领者。2014年,集团跨境
人民币结算量5.32万亿元,同比增长34%;中国内地机构跨境人民币结算量2.55万亿元,
市场份额稳居第一。积极推动人民币在新兴领域和离岸市场的使用,不断提升人民币全球清
算服务能力,率先完成人民币对新西兰元、欧元、新加坡元的直接交易,与世界各大交易所
合作开发人民币计价的离岸金融产品。持续发布《中国银行人民币国际化业务白皮书》、
中国银行跨境人民币指数(CRI)和中国银行离岸人民币指数(ORI),保持人民币国际
化业务的专业领先地位。
2014年,本行获得国内外知名媒体与机构评选的最佳贸易融资银行、最佳供应链金
融银行、最佳跨境人民币业务银行等20个奖项,荣获国际保理商联合会(FCI)最佳
进出口保理商第五名,在中资同业中位列第一。
现金管理业务
本行充分发挥国际化经营优势,不断丰富全球现金管理平台功能,为客户提供高效、便捷、
稳定的全球一体化现金管理服务。现金管理业务覆盖区域扩展至亚太、欧非、美洲41个国
家和地区。把握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跨境人民币资金集中运营、中国(上海)
自由贸易试验区等业务机遇,大力争揽全球客户,市场份额持续领先。持续加强产品创新,
推出中银一户通、中银备付通、全球SWIFT直连服务等产品,大力拓展行政事业客
户、第三方支付客户和大型跨国企业客户。成功中标多家大型跨国企业现金管理业务,全球
现金管理业务集团客户增长率超过50%。连续三年荣获《欧洲货币》中国最佳现金管理银
金融机构业务
本行继续深化与全球各类金融机构的全方位合作,搭建综合金融服务平台,金融机构客户覆
盖率保持市场领先。与全球179个国家和地区的1,600余家机构建立代理行关系,为跨国机
构和企业提供国际结算、债券融资、外汇交易、投资托管、全球现金管理等金融服务,支持
境内企业走出去和外国投资请进来。为五大洲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的代理行开立
1,290个跨境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领先于同业。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托管服务客户
数和业务规模居同业前列。加大与海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力度,与德意志交易所、伦敦
证券交易所、卢森堡证券交易所、泛欧交易所、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新西兰交易所、韩国
交易所、日本交易所集团、泰国证券交易所以及迪拜商品交易所签署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
积极开展沪港通业务,成功获得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沪股通独家结算银行资格,由中
银香港和上海市分行分别担任香港和内地结算银行;获得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
港股通跨境资金结算业务资格,中银香港被指定为其在香港结算的开户银行,办理相关
结算业务及换汇业务。
年末本行金融机构外币存款市场份额排名第一,B股清算业务量排名第一,海外代理行结算
来委业务量排名第一,第三方存管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中小企业金融
本行积极担当社会责任,认真落实国家关于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部署,出台促进小
微企业发展多项措施,通过各种服务创新,多措并举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2014年,
中国内地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超过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增量超过上年增量。积极发挥国际化优
势,在全球创新推出中小企业跨境投资撮合服务,帮助国内中小企业引进国外资金和先
进技术,着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成为国内中小企业走出去和国外优质中小企业
进入中国的向导。先后组织中意、中德、中法中小企业合作论坛,提供跨境撮合服务,受到
国内外中小企业、政府和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创新中银接力通宝产品,改进小微企业流
动资金贷款流程,解决小微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续贷问题,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打造中小
企业网络金融服务模式,创新中银网络通宝、沃金融、一达通、中银网融易等网
络金融服务模式,有机结合线上服务和线下服务。加强风险管控和合规经营,健全资产质量
管控预警机制,不断提升甄别和化解信用风险的能力,中小企业贷款质量稳定可控。
年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0,38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455亿元。中银信贷工厂模式授
信客户突破6万户,比上年末增长9.65%,贷款总额突破3,50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7%。
养老金业务
本行紧密围绕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拓展业务范围,完善服务系统功能,提升客户满
意度,为客户提供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社会保障、薪酬福利计划及代理养老资产管理等一
系列养老金融服务。年末养老金个人账户管理数306.84万户,托管运营资金995.52亿元,
服务客户超过9,500家。全年新增养老金个人账户63.69万户,新增养老金托管资金
266.04亿元,分别比上年末增长26.19%和36.47%。
3小微企业贷款统计按照《关于2014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14]7号)执行。
沪港股票交易互联互通机制业务
本行有效整合集团优质经营资源和服务网络,鼎力支持沪港股票交易互联互通机制(以下简称沪港
通)顺利推进,为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跨境投资者提供更加丰富的多元投资选择,也为本行发挥跨
境联动优势、提供跨境金融服务、推广跨境服务品牌提供了难得的机遇。2014年10月,中国证券登
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同意本行港股通跨境资金结算业务资格申请,并指定中银香港作为中国证券登记
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在香港结算的开户银行,办理相关结算及换汇业务。11月,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
选定本行为沪股通独家结算银行,由中银香港和本行上海市分行分别担任香港和内地结算银行。
本行充分发挥外汇及跨境人民币业务优势,为沪港两地资本市场及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一
是两地四机构紧密协作,构建本行沪港通服务特色。全流程服务由本行中国内地商业银行、中银
香港、中银国际控股和中银国际证券共同提供,四家机构充分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加强资源与信息共
享,为沪港通客户提供业务资格最完备、投资指导最专业、服务渠道最便捷、交易费用最优惠、跨境
服务最全面的综合金融服务。二是依托本行跨境经营平台,为沪港通客户提供配套跨境产品与服务。
内地客户可以受益于中银香港、中银国际控股的研究成果,香港与海外客户可以受益于本行内地商业
银行、中银国际证券在境内的经营优势以及相关产品与服务。第三,充分发挥本行丰富的跨境服务经
验,提供多元化的跨境金融服务方案,为沪港通客户提供全方位财富管理和一站式金融服务。
日,沪港通业务正式开通,沪港两地资本市场成功联通,为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
及人民币国际化翻开重要一页。11月18日,本行独家办理沪股通首笔交收资金的跨境划拨清算业
务,以及首笔港股通风控资金的跨境划拨业务。沪港通业务开通以来,本行全业务流程有效运作,相
关工作顺利推进。截至2014年末,本行累计办理沪港通资金清算737亿元,占沪港通资金清算总量
约93%;中银香港沪股通客户日均成交量4,900万元,客户平均每笔交易金额约为港股交易的一倍,
完成港股通交易资金兑换约21亿元;中银国际控股的沪股通客户成交总量为42.69亿元人民币,中
银国际证券港股通客户交易总量为2.4亿港币,同时,港股通业务为中银国际证券新增客户资产
49.93亿元。
个人金融业务
本行紧随市场变化转变发展模式,充分运用大数据构建核心优势,加快推进产品上网、业
务下网产品销售策略,实施线上为主、线下为辅渠道服务模式,持续提升个人金融服
务能力。2014年,本行中国内地个人金融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129.12亿元,同比增加
58.73亿元,增长5.49%。
个人存款业务
本行继续加大账户类产品创新力度,在原有主办账户业务基础上,推出个人账户管理套
餐、家庭账户管理套餐、亲情套餐、还贷套餐等套餐功能,为客户提供定制化产品,满
足客户各项资金往来需求。加强公私联动和产品组合营销,为走出去企业提供全方位个
人金融产品和服务。进一步扩大外汇服务领先优势,增加巴西里亚尔、越南盾、柬埔寨瑞尔、
蒙古图格里克等四种货币个人现钞双向兑换服务,外币现钞可兑换货币增至25种,进一步
扩大领先优势。个人结售汇服务覆盖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平台,实现全渠道覆盖。
年末本行中国内地人民币个人存款总额36,883.2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795.32亿元,增
长5.12%。外币个人存款总额折合324.60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15.66亿美元,增长
5.07%,市场份额继续居同业之首。
个人贷款业务
本行持续优化个人贷款业务结构。继续巩固住房贷款业务基础地位,加大住房金融服务力度,
积极践行社会责任,扶小助微,建立了针对商圈客户、产业链客户、涉农客户等不同类型客
户群的特色融资服务模式。连续十年获得中央部属高校国家助学贷款业务承办权。完善个人
贷款系统和渠道建设,积极开发电子渠道贷款功能。充分发挥全球布局优势,为客户提供外
汇留学贷款、跨境资信见证等服务。
年末本行中国内地人民币个人贷款总额20,827.5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181.03亿元,增
长11.70%,其中个人汽车贷款、教育助学贷款继续保持市场领先。
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服务
本行逐步建立以个人客户为中心的客户-产品-渠道营销协同机制,建立全量客户关系
管理体系,加强个人客户经理队伍建设,提高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提升客户满意度。持续
提升优质客户识别与拓展能力,扩大中高端客户群体,加快中高端服务布局,实现全球一体
化服务。持续提升私人银行专业服务能力,坚持价值投资理念,加强专属产品研发,开展全
面金融资产管理。国内首创杠杆投资境外上市优先股的QDII产品,助力私人财富分享全球
经济成长。
发挥本行国际化优势,为客户量身定制境内外私人信托,满足家族财富传承需求。搭建涵盖
消费和经营用途的中银私享贷专享融资服务体系,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关注下一代
教育,整合国际顶尖教育资源,携手客户开展春蕾计划等爱心捐助,发扬企业家精神和
社会责任担当意识。充分发挥全球化网络的功能与优势,紧密结合客户跨境金融需求,提供
个性化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和一体化的跨境服务。利用陆港两地联动优势,率先开启沪港通
业务,继续保持跨境业务领先优势。
年末在中国内地设立理财中心6,809家、财富中心280家、私人银行34家,中高端客户数
比上年末增长超过10%,集团私人银行客户7.4万人,管理客户金融资产规模超过7,200亿
2014年,荣获《中国日报》颁发的最具满意度出国留学金融服务机构奖项、和讯网
中国财经风云榜颁发的2014年度最具竞争力财富管理机构奖项。
银行卡业务
本行着力推进特色突出、权益丰富的信用卡产品体系建设,围绕中高端、商旅、跨境、消费
金融、互联网五类重点客户群,推出长城环球通自由行卡、长城国际卓隽卡、长城环球通爱
驾汽车卡等创新产品,升级航空商旅信用卡等特色产品。促进消费金融业务创新发展,推出
易分享卡户分期、福农分期、教育分期等新产品,满足客户多元化信用消费需求。推进
移动支付发展战略,完善定制化支付服务内容,大力发展在线支付、虚拟支付、快捷支付,
完善微信、APP客户端等移动互联服务模式,提供随时随地随心的支付服务,进一步提升
客户体验。优化网银、手机、微信、电话客服等线上办卡渠道,推出同业领先的商户智能移
动收单产品中银小掌柜MPOS和境外卡在线收单产品。推出涵盖信用卡客户及财富私行
客户、线上线下融合的个人客户综合积分服务,打造海内外一体的全球优惠商户网络,实现
客户乐游乐购乐享。
本行以金融IC卡为依托,大力拓展借记卡多行业应用,目前已覆盖企业园区、校园、社区、
公交、商业、个人身份识别、社保、医院等领域。持续推进惠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参与全
国近30个省份或直辖市的250余个社会保障卡项目。发行常青树卡、长城杏林卡,为养老
客户、医生客户提供专属产品服务方案。积极推动海外机构借记卡系统建设,推动海外机构
发行银联标准的人民币和当地货币双币借记卡,以及VISA和万事达单币借记卡,目前已有
15家海外机构发行借记卡产品。
本行银行卡发卡量和交易额数据如下表所示:
单位:万张u亿元人民币(百分比除外)
借记卡累计卡量
信用卡累计有效卡量
加载金融功能的社会保障卡累计卡量
借记卡消费额
信用卡消费额
人民币卡收单交易额
代理外卡收单交易额
金融市场业务
本行密切跟踪金融市场动态,顺应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趋势,继续深化
业务结构调整,积极参与金融市场创新,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全面提高资产管理、市场融资、
资金交易、托管服务、投资运作和风险控制能力,推动金融市场业务持续、健康、平稳发展。
本行把握市场机遇,抓住年内市场利率高企时机,加大人民币利率债和高等级信用债投资力
度,合理摆布投资久期,投资收益明显提升。加强信用风险研判能力,综合平衡风险收益,
做好投资组合风险管理。跟进市场动向,稳健参与资产证券化投资业务,丰富组合投资品种。
把握国际债券市场趋势,控制利率风险,优化外币投资结构。集中经营和决策海外机构债券,
加强集团债券投资统一管理。
本行顺应市场趋势,持续开展产品创新,努力巩固市场地位。成为首批人民币对英镑、欧元、
新西兰元和新加坡元直盘交易做市商之一,并成功叙做首笔交易;开办巴西里亚尔、柬埔寨
瑞尔、蒙古图格里克等现钞结售汇业务;推出印尼盾、印度卢比、马来西亚林吉特和泰铢等
新兴市场货币代客衍生交易产品,满足客户多样化保值避险需求;加强远期结售汇、人民币
期权等汇率保值产品研发推广,帮助客户有效应对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挑战;支持中国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为上海黄金交易所国际板首批会员并叙做首笔交易,开办
首笔美元计价、人民币交割的大宗商品保值业务;开展上海黄金交易所白银自营交易业
务,开发面向个人客户的双向账户白银、铂金和钯金交易;参与人民币利率产品市场建设,
开展同业存单交易报价、交易所债券报价以及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债券报价业务。2014年,
本行对客即、远期结售汇市场份额稳居市场首位;人民币债券交割总量市场份额排名第二;
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自营交易量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投资银行与资产管理
本行积极为客户提供境内直接融资及跨境融资服务,持续增强核心竞争优势。承销公开市场
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301支,融资份额3,463亿元。创立了境外非金融企业境内债券融资
的新通道,在银行间市场为戴姆勒股份公司注册50亿元境外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即
熊猫债券),并成功完成两期共计20亿元发行。参与承销多家大中型企业境外人民币和美
元债券,包揽2014年英国财政部等所有海外政府或政府机构的离岸人民币债券承销项目,
离岸人民币债券承销市场份额长期稳居中资同业之首。服务于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为
企业重组并购和走出去提供专业化的财务顾问服务。投行业务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作
为联席主承销商完成了马来西亚国家再抵押机构(CagamasBerhad)全球首笔金虎债券
项目,获《亚洲金融》2014年度最佳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奖。
本行持续推进资产管理业务系统整合,优化产品研发、管理和风控等运作机制,推动业务健
康、规范发展。进一步丰富理财产品体系,加强理财产品创新力度,推出挂钩型理财产品及
中银汇增外币理财产品,更好地满足各种类型客户的投资需求。继续加大电子渠道建设,
完善理财夜市功能,推出微信专属渠道功能,持续提高客户体验和界面友好。完成
本行首批两只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的发行。理财产品累计发行6,191支,总销售金额73,894.7
亿元,同比增长6.63%。通过多元融资产品的结构化设计,覆盖更广泛的行业领域,撬动更
多优质项目资源。荣获《中国证券报》和金牛理财网颁发的金牛理财银行奖。
本行持续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进一步调整存量资产结构,丰富资产和资本管理手段,
推动经营模式转型,2014年在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了两单总计127.13亿元的信贷资产证券
化信托资产支持证券。
本行进一步深化与托管客户的全面合作,持续推进产品创新、服务优化和系统升级。顺应资
本市场发展趋势,进一步优化基金产品结构,大力拓展货币市场基金、指数基金以及电商渠
道基金托管业务;抢抓资产管理行业创新机遇,研发推出保险公司存款资产托管、券商公募
基金托管、期货资管计划托管、资产证券化托管等新产品;发挥海内外一体化优势,跨境托
管业务优势进一步巩固,RQFII托管业务位列中资银行之首;加快全球托管系统升级改造,
完善核心服务模块功能,提升与外部系统直连直通效率;建设集跨境中心、运营中心、备
份中心职能于一身的中国银行(上海)托管业务中心,服务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建设。年末集团托管资产规模约6.4万亿元,居行业领先地位。获得香港《财资》杂志评选
的2014年度最佳RQFII托管银行奖。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业务
本行高度重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区)建设为本行业务发展和管理体系完
善带来的机遇,贯彻担当社会责任,做最好的银行的战略目标,以服务改革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
为己任,努力成为自贸区金融服务的首选银行和规则制定者、海外及跨境业务的绝对领先者。经过各
机构的共同努力,本行自贸区业务已基本树立行业领先地位,并建立了配套的业务协调与风险管理机
2014年,本行累计叙做自贸区境外借款82.93亿元;为27家客户搭建双向资金池,其中17家发生资金
流动,累计划转金额241.6亿元;开立自由贸易账户2,625个。本行自贸区重点金融产品份额均处于行
业绝对领先地位。自贸账户项下,本行已开展贷款、贸易融资、资产转卖、经常和直接投资项下结
算、汇兑、定存、同业拆借等业务,业务品种领先同业,并在贵金属交易、大宗商品衍生品交易等多
个领域完成行业首单。
本行境内外机构协调联动,发挥海内外一体化优势,为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办理跨境
人民币融资51亿元。日,该项目在《人民日报》头版刊登后,获得社会广泛关注并带动
其他金融同业跟进,最终包括本行在内的金融同业共支持企业融资超过100亿元,有效降低了客户的
融资成本。
2013年末,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启动对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收购事宜,本行借助自贸区跨境并
购政策优势,帮助客户设计了以自贸区子公司为并购主体,集银团贷款、交易结算、债券融资为一体
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保障企业按照收购计划完成自贸区公司注册、投资审批等事项,2014年3月,
本行协助企业推动该股权收购项目落地,树立了自贸区业务首选银行的品牌。
中银富登村镇银行积极落实国家三农政策,坚持立足县域发展,坚持支农支小,与社
区共成长的发展理念,致力于为农村客户、小微企业、个体商户和工薪阶层提供现代化金
融服务,助推新农村建设。通过实行简单、方便、快捷的社区银行服务模式,针对客户
成长周期与需求特点推出成长贷、随需贷、无忧贷、欣农贷等系列融资产品,创
新抵押方式,为农村小微企业和农户提供灵活的资金支持。
2014年末,在全国十个省(直辖市)设立57家村镇银行和33家支行,比上年末分别增加
7家和17家,成为国内规模最大、业务范围最广的村镇银行。服务客户42.6万户,比上年
末增长1.32倍。存款余额100.9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69.6%。贷款余额101.10亿元,比
上年末增长108.3%。不良贷款率0.87%,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331.3%,各项财务指标良好。
获得《经济观察报》年度卓越村镇银行奖项。
海外商业银行业务
2014年,本行积极把握人民币国际化和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市场机遇,加快推进海内外
一体化发展,全球服务和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持续提高。
公司金融业务方面,本行深耕公司金融跨境业务蓝海,进一步增强跨境业务和海外业务
服务能力,提升全球公司金融一体化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全球客户经理制和全球统一
授信体系建设和推广,将服务延伸到全球,海外公司金融业务增长良好。强化与世界
500强等国际重点企业的合作,积极支持中资企业走出去及跨境并购项目,为公司客
户的海外并购贷款项目提供跨境金融支持。
贸易金融业务方面,充分利用境内境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境内业务境外做、境外业
务境内做,海内外联动跨境贸易金融业务蓬勃发展。海外商业银行国际结算、跨境人民币等
主要贸易金融业务实现快速发展,业务增速均保持在20%以上。
清算服务方面,本行人民币全球清算网络不断完善,跨境人民币清算能力持续提升。2014
年,本行跨境人民币清算量大幅增长,办理跨境人民币清算业务240.8万亿元,同比增长
86.6%,继续保持全球第一。继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之后,中国人民银行授权本行担任法
兰克福、巴黎、悉尼人民币业务清算行,在全球12家授权人民币清算行中本行共有6席,为
本行推动全球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中银香港交易日人民币清算服务
时间进一步延长至20.5小时,全球领先。成为新加坡交易所结算银行。
金融市场业务方面,对人民币清算行采取差别化授权机制,促进离岸人民币交易业务发展。
支持海外分支机构参与当地市场创新,新加坡分行成为新加坡交易所首批人民币期货做市商。
发行人民币债券,丰富当地人民币投资产品,推进海外离岸人民币市场建设。以中期票据
(MTN)计划为平台,先后在伦敦发行25亿元离岸人民币债券、在新加坡发行30亿元狮城
债、在悉尼发行20亿元大洋债、在卢森堡发行15亿元申根债、在巴黎发行20亿元
凯旋债、在台湾发行20亿元宝岛债,相关债券均为当地市场首次发行或标杆性发行,
市场反响热烈。
托管业务方面,顺应人民币国际化趋势,大力拓展海外机构托管业务。纽约分行研发推出了
契约交收服务,增强了跨境托管服务能力;新加坡、首尔等海外分行发挥营销窗口作用,
RQFII客户在当地同业中名列前茅。年末海外托管资产规模逾1万亿元,在中资同业中处于领
银行卡业务方面,丰富独具本行特色的全球服务品牌内涵,全面升级精彩系列跨境营销
活动,采用基础活动+叠加优惠+产品返现全新营销方式,跨境交易量名列市场前茅。
减免卓隽卡境外ATM取现手续费及金卡级别产品以上货币兑换手续费,加大跨境客户回馈
力度。加快海外信用卡业务发展步伐,已在新加坡、泰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香港、
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开展信用卡业务。2014年,成功发行新加坡中银世界万事达卡、新加坡
银联双币旅游卡、中银F1RST信用卡等新产品,实现马来西亚线上收单。
年末海外商业银行客户存款、贷款总额分别折合3,621.39亿美元、3,036.59亿美元,比上
年末增长18.03%、20.87%。2014年,实现利润总额76.44亿美元,同比增长33.92%,对
集团利润的贡献度为20.29%,经营规模、盈利能力和国际化业务占比继续保持国内领先。
2014年,中银香港贯彻可持续发展策略,核心业务发展良好,重要财务指标保持稳健。持
续巩固人民币业务优势,提升人民币业务竞争力。与集团内机构紧密联动,客户基础进一步
强化。加强产品创新,跨境资金池及沪港通相关业务开局良好。客户分层策略效果显现,客
户关系进一步深化。
核心业务保持优势,资产结构持续改善。存贷款规模稳步上升,存款增长优于香港市场整体
增幅。充分发挥作为集团亚太银团中心的优势,继续成为香港-澳门银团贷款市场的最大安
排行。新发生住房贷款业务保持香港市场领先地位。基金及保险产品持续丰富,业务收入增
长良好。银联商户收单及发卡业务在香港市场位居前列。资产结构持续优化、资本管理能力
稳步增强,业务发展根基进一步夯实。
积极提升人民币业务的竞争力。优化人民币清算服务,服务时间进一步延长,覆盖欧洲、美
洲、亚洲时区,人民币清算服务时间全球领先。紧随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与海外中央银行等
大型金融机构建立业务联系。成为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一级流动性提供行,支持香港离岸人
民币中心稳健发展。
强化产品创新,提升客户体验。成为首批提供沪港通相关服务的银行,率先推出A股I展
服务。推出人民币按揭贷款及人民币个人贷款服务,满足香港地区个人客户业务需求。与银
联国际共同推出全新高端信用卡中银银联双币钻石卡,为高端客户提供更优质服务。
加强集团内联动,做强跨境业务。与集团内机构在人民币清算、客户营销、产品提供等方面
紧密协作。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为契机,为客户提供跨境资金池及跨境人民币贷
款服务。与集团内粤港澳机构建立常设合作机制,加强双向信息交流和业务互荐。借助集团
经营网络,在澳门地区分销基金产品。
深化客户关系,优化业务平台及渠道服务。充分发挥集团优势,开拓中国内地重点行业的优
质客户。丰富商业理财账户服务,提高对中小企业客户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全面落实精
细化客户分层策略,满足个人客户的差异化需求。加强中银理财品牌形象宣传,品牌知
名度持续提升。优化私人银行业务平台,举办多项私人银行客户专属活动,客户量及资产管
理规模增势良好。推出全新移动应用程序,建立中银香港信用卡官方微信,客户体验持续提
获得《亚洲银行家》评选的2014年亚太及香港区最稳健银行,并连续七年获得香港中小
型企业总商会颁发的中小企业最佳拍档奖项。
(欲进一步了解中银香港的经营业绩及相关情况,请阅读同期中银香港业绩报告。)
多元化业务平台
本行充分发挥多元化业务平台优势,围绕集团整体战略,立足专业领域,深化业务联动,推
进交叉销售和产品创新,提升集团协同效应,向客户提供全面优质的综合性金融服务。
投资银行业务
中银国际控股
本行通过中银国际控股经营投资银行业务。年末中银国际控股资产总额1,000.59亿港元,
净资产132.05亿港元;实现净利润23.7亿港元。加速推进国际化战略,稳步提升全球服务
能力,参与在全球资本市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多个上市和并购项目,顺利推出沪港通服务,
多项业务指标居香港中资投资银行首位,盈利能力保持全球投行同业领先水平。
股票融资和财务顾问业务稳居市场前列,完成14个首次发行项目,6个二级市场融资项目,
6个财务顾问项目,在香港主板市场上承销的新股发行规模排名第四位。债券发行及承销业
务再创佳绩,全年完成62个债券发行及承销项目,再创历史新高,参与承销的债券发行总
规模达到538亿美元,同比增长59%。
股票交易业务市场份额保持领先,是香港地区规模最大的证券经纪商之一。私人银行积极开
拓东南亚、欧洲、中东和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离岸客户群体,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投资服务。
银证合作业务保持市场领先。旗下中银国际英国保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的资产总额比上
年末增长12%。
直接投资业务稳健发展,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表现出色,渤海产业投资基金和中银国际基
建基金回报良好。环球商品业务交易量持续增长,全球化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业务收入大
幅增长,获得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活跃清算会员资格,成为第一家具备为客户提供芝加哥
商品交易所(CME)产品交易、清算及结算服务的中资机构。
荣获《国际金融评论亚洲》最佳中国债券承销团队、《亚洲金融》2014年最佳中资债券
资本市场团队、《亚洲货币》最佳离岸人民币服务商、《财资》最佳股票承销商(小型企
业上市)、最佳点心债承销商、‘明日之星’――最佳香港私人银行大奖、《彭博商业周
刊(中文版)》领先基金大奖2014(香港)互惠基金类别的全球大型均衡型股票-同
级最佳、香港证券商协会中港两地最受投资者欢迎证券商等奖项。
中银国际证券
本行通过中银国际证券在中国内地经营证券相关业务。年末中银国际证券资产总额366.72
亿元,净资产79.81亿元;实现净利润9.48亿元。
推进投行业务转型,带动资产管理、经纪等业务发展。有效推动投行业务向中小企、多途径
及非通道融资的战略转型,完成新三板业务的全面布局,覆盖多层次资本市场,中小客户业
务贡献提升。零售经纪业务持续调结构、促转型,推动营业部向综合营销渠道发展。资产管
理业务加强面向机构与个人客户的产品研发与营销,管理规模达3,311亿元,增长164%。
自营业务不断提升投研水平,投资收益率全面跑赢沪深300指数和中债总全价指数、投资业
绩基准和市场平均收益率。加大机构客户开发力度,年内新增QFII、RQFII等机构客户28
加快产品和业务创新。首批获得港股通业务资格,开户比例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着力推动渠
道智能化建设,有效实现与集团内机构的渠道对接,提升客户转化效率。坚持以业务创新驱
动转型发展,融资融券等业务的收入持续强劲增长,资产证券化等业务有序推进。
获得《21世纪经济报道》最佳承销保荐业务证券公司,《证券时报》最佳私募债券承
销商、最佳财务顾问项目团队、最佳再融资项目(浙报传媒),《上海证券报》最佳价
值发现团队奖,《证券时报》中国最佳资产管理券商、中国最佳权益类资管产品(中国
红稳定价值)、最佳私募基金评选〃年度最佳奖(中国红稳定价值),中债登中国债券
市场优秀资产管理机构,《中国证券报》金牛券商集合资管计划等奖项。
本行通过中银基金在中国内地经营基金业务。年末中银基金资产总额13.25亿元,净资产
10.39亿元;实现净利润3.79亿元。资产管理规模大幅提升,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1,609
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2%。盈利持续增长,内控和风险管理保持良好,品牌和市场美誉度显
着增强。凭借优异的投资业绩和综合实力,在2014年行业权威评选中,蝉联上年度的金
牛基金管理公司、金基金TOP公司、五年持续回报明星基金公司奖和晨星年
度基金奖等行业所有最高奖项,旗下多只产品也分获殊荣。
中银集团保险
本行通过中银集团保险在香港地区经营财产保险业务。年末中银集团保险资产总额74.42亿
港元,净资产38.97亿港元;实现毛保费收入18.43亿港元,实现净利润1.04亿港元。毛
保费收入继续在香港财产保险市场位居前列。
积极拓展优质业务,不断提高承保效益。船舶险、运输险、飞机险、财物损坏险、金钱损失
险等业务快速增长,2014年,优质业务实现毛保费收入10.18亿港元,业务占比不断提升。
持续加强银保合作,巩固市场地位。加强与各大银行及经纪代理的合作,积极拓展重点客户、
中资企业业务,以产险推广、产险激励计划等方式加强联动,吸引客户投保。通过开发银保
联动创新型产品,打造有特色的银行多元化产品系列,争取目标客户投保,满足不同客户群
的需求。成功争取公营机构投保,为下一步拓展公营机构客户奠定良好基础。
积极加强分保业务的拓展。全面落实立足香港、走进亚洲、面向世界的企业发展战略,
加强与国际同业和再保公司的沟通协作,有效拓宽公司分保业务渠道和规模。分保业务实现
毛保费收入2.52亿港元,同比提高30.17%。
大力拓宽销售渠道,积极进行产品创新。开通手机和网上投保等电子销售渠道,为客户带来
了方便的体验。与信用卡公司开展业务合作,开拓非面对面销售的新业务模式。客户可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香港中国银行开户条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