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浅谈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浅谈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例谈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生物学教学设计
例谈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生物学教学设计
中学生物学2016年4期作者:张伟
  “核心素养”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素养”。“核心素养”是跨学科素养,是最关键、最基本和最必需的共同素养。“核心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实践创新、合作探究等关键能力,突出强调培养学生的个人修养、家国情怀、社会关爱等必备品格。
  一、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变革的背景
  传统教学以学科知识结构为中心,突出教师的教,关注教学效果。新课改以来,课堂以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为指导,注重生物学科素养的培养,关注知识的生成以及探究、合作、创新等思想的渗透,课堂教学的生态大为改善。当前,“核心素养”的培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教学设计的变革是要将“核心素养”培养落到实处。
  2.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教学设计意图
  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课堂,遵循学生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关注学生成长需求,注重自主、探究、合作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关注社会热点和生活实际,注重情感的渗透,注重板块教学和活动-生成,合理使用现代技术,注重课堂教学的原生态。
  3.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流程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细胞的衰老与凋亡”一节公开课为例,教学流程设计如图1所示。
  二、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教学实践
  1.情境感知、引入新课
  情境是根据教学需要创设的实际问题场景。恰当的情境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学生的学习紧迫感、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情境可以是故事、新闻、视频等。好的情境可以引发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迅速融入课堂氛围。情境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有针对性和真实感。
  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公开课教学中,笔者首先展示我国老年人口系数(65岁以上)的发展趋势数据表,并介绍何为老龄化系数。接着展示本地区各县市老龄化系数表,重点突出公开课所在地的数据(重度老年人口类型),并提出问题:上述数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请学生发表看法以激发共鸣,然后由学生自由讨论、相互补充。教师点评,再次设疑:我们该怎样应对?教师出示课堂教学目标,进入下一环节。
  通过该环节,课堂气氛显著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激发。问题解决的同时伴随着新的设疑,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该环节中,教师是情境的营造者,学生是情境的体验者,激发疑问和再次设疑是亮点,甚至教师可在学生讨论和回答的基础之上再次生成新问题等。
  2.自主学习、展示交流
  该环节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语言表达能力等。教师课前将导学案分发给学生。导学案一般包括:学习要求、学习重难点、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巩固练习、质疑问难、课堂小结等环节。自主学习部分一般在课前完成,也可以课堂上每个活动前的几分钟完成。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可以了解大部分的基础知识,同时将自主学习中产生新的问题,带入课堂,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自主学习内容的设计要有思考性,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看书,积极思考。
  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公开课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两个活动板块,每个活动板块的第一部分是自主学习,分别为:
  自主学习一:(1)细胞衰老是细胞的
  和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最终表现为细胞的、和发生变化。
  (2)衰老的细胞有哪些特征(图1),与个体衰老特征有何关联?。
  (3)目前大家普遍接受的两种有关细胞衰老的原因的理论为和,尝试原理分析。
  自主学习二:(1)细胞凋亡是由所决定的细胞的过程。
(2)细胞凋亡的类型包括:
①个体发育中细胞的;
②成熟个体中的细胞;
③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
  (3)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维持,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该环节的内容涉及前后知识的联系,均需在学生深入阅读教材的基础之上方能解答。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使思维走向深入。教师在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基础上,请学生展示交流学习成果,相互补充。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
  3.合作探究、情感升华
  同样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能力和探究精神,同时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以及社会关爱等情怀。在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展示交流已经掌握了绝大多数的知识后,这时能力提升和情感激发便成为课堂的主要任务。教师以活动的形式将知识分块,并以问题串的形式组织学生合作探究。教师设置问题时,要关注知识内涵的挖掘及与现实生活和热点问题的联系。
  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公开课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两个问题串:
  问题串一:(1)从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的角度分析,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有什么关系?(2)老年人体内有没有年轻的细胞?年轻人体内有没有衰老的细胞?你能举例吗?(3)人体衰老有哪些特征?分别是由哪些细胞衰老引起的?(4)你觉得我市老龄化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社会应怎样积极应对?我们应为此做些什么?
  问题串二:(1)细胞的死亡包括哪两个类型?蝌蚪尾部的消失属于细胞凋亡吗?与该过程有关的细胞器是什么?人的股骨头坏死、早衰症属于何种类型的细胞死亡?(2)完成表格(表1),比较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
  在学生合作探究的基础上,由学生自主回答问题串。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如在问题串一的问题3回答基础之上渗透关爱老人、理解老人的意识;问题串一的问题4是课堂亮点,是开放性的问题,抛出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观点。学生在相互启迪中升华情感,如老龄化原因谈到了计划生育和生活医疗条件的改善等,社会的积极应对谈到了放开二胎以及延迟退休等,我们能做什么谈到了慰问老人和好好学习等方面,通过问题的讨论增强了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本环节在探究的基础之上,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如在问题串一的基础之上,抛出:细胞衰老与细胞本身有关,还是与细胞产生的某种物质有关?细胞衰老与细胞核有关,还是与细胞质有关?为设计验证实验,学生提出多种方案,如核移植技术、年轻细胞与年老细胞混合培养等实验设计方案,将课堂的教学推向了高潮。在问题串二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对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有害还是有利的辩证分析,分析了帕金森综合症和癌症产生的原因,使学生具备了辩证思维的能力。
  4.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联系生活的习题训练是教学效果的有效保证,对于学生的能力提升大有裨益,教师要针对性地编制原创试题,少用陈题,应注重习题的质量,要从现实生活和社会热点的角度命题,要充分发挥试题的导向作用。教师可在学生自主完成的基础之上,让学生自主讲解和互评后,进行总结和归纳。
  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公开课教学中,笔者设计了4道选择题、1道非选择题。
  1.哺乳动物衰老的红细胞不具有的特征是()
  A.水分减少,细胞萎缩
  B.某些酶的活性降低
  C.细胞核的体积增大
  D.细胞膜的通透性功能改变
  2.下面为动物机体的细胞凋亡及清除示意图。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过程表明细胞凋亡是特异性的,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B.细胞坏死一般无上述流程,是被动死亡
  C.②过程中凋亡细胞被吞噬,表明细胞凋亡是细胞被动死亡过程
  D.细胞凋亡在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3.下列有关高等动物细胞衰老和凋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婴儿体内每天都有一定量的细胞凋亡
  B.衰老细胞中水分减少,染色质固缩
  C.老年人头发变白是由于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引起
  D.细胞衰老即代表了个体衰老
  4.(多选)大多数老年人头发变白的直接原因是头发基部细胞内()
  A.物质转运加速
  B.新陈代谢变缓
  C.呼吸速率加快
  D.与黑色素合成相关的酶活性降低
  5.科学家为了探究影响细胞衰老的因素,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Ⅰ:在相同的条件下,分别进行体外培养胎儿、中年人和老年人的肺成纤维细胞,结果如表2。
  实验Ⅱ:分别将鼠、鸡、人和龟的体细胞在体外培养,结果如图3。
  实验Ⅲ:将年轻人体细胞去核后与老年人细胞核融合;将老年人体细胞去核后与年轻人的细胞核融合,分别在体外培养,结果前者不分裂,后者分裂旺盛。
  (1)以上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实验Ⅰ:;实验Ⅱ:;实验Ⅲ:细胞核。
  (2)影响细胞衰老的内在因素有等。
  参考答案:1.C2.C3.D4.BD5.(1)实验Ⅰ:细胞分裂能力随着生物体的年龄增大而减弱实验Ⅱ:细胞分裂次数与物种的特异性有关,一般来讲,寿命越大的物种细胞分裂的最高次数越高实验Ⅲ:细胞核是决定细胞衰老的重要因素(2)物种、年龄、细胞核等
  这几道原创题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在学生自主完成的基础之上,小组合作探讨,教师讲解。如果在习题完成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错误较多或产生了新的疑惑,教师可以设计补充练习,进行二次训练。
  在习题巩固后,教师抛出:本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小结,其余学生进行补充,同时让学生提出心中新产生的疑惑与大家分享。如,有学生提出:我近期也出现了白头发,我是不是也衰老了?我最近老是记不住知识,是衰老特征吗?课堂教学又出现了新的高潮,这时教师利用学生的疑惑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使知识更加巩固。
  三、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教学反思
  1.找准“核心素养”培养点是成功的前提
  生物学科是与现实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之一。教师在知识夯实的前提下找准实际问题,并找到情感的切入点,找到“核心素养”的培养点很重要。如“细胞的衰老和凋亡”就知识而言是很少的,但如果找准其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点,如老龄化问题、二胎放开问题、延迟退休问题、劳保体系完善问题等,这些问题的渗透使课堂本身充满了正能量,对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的培养大有裨益。
  2.准确定位,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关键
  教师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和乐趣。教师的主导地位不可或缺,自主学习中教师不是课堂的“旁观者”,而要充分发挥主导者的作用,让课堂始终在教师的引领下前行。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伙伴式的关系,这样学生才能放飞思绪,真正产生创新的问题。同时教师要走下讲台,深入课堂,观察每位学生,发现每个闪光点,及时解决每一个困难和困惑,对于课堂的偏差要及时引导,使课堂成为心灵对话的舞台。
  3.展示与合作是保障
  通过展示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学生自主要和教师鼓励相结合,如果课堂中一味地自主,课堂展示将变为几位学生的舞台,教师要及时观察,及时鼓励,使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合作学习对于学生团队精神及学生的交流能力的培养不可或缺,但要防止过分依赖团队而导致个人奋斗精神的减弱。教师要注意在学生合作的同时强调竞争,使学生明白水涨船高的道理,同时要注意合作学习中的“小权威”和“旁观者”现象,不能让团队合作?
  4.建立多元评价机制是根本
  过于随意和单一的评价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教师应建立多元的评价机制,将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结合,将自评与互评结合,将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结合,将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结合。评价要日常化,注重过程化,评价应该以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
  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教学设计使课堂教学和培养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要多思考、多学习、多实践,使“核心素养”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如何打造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模式?如何实现生物学科素养的提升与“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机融合?……这些是课题组目前正在深入探讨的问题,实践仍在继续……
  参考文献:
  [1]蔡文艺,周坤亮.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的课程设计[J].辽宁教育,2014(7):87-90.
  [2]蒋桂林.基于高中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生物学科素养的思考[J].中学生物学,2015(10):9-10.
  [3]张伟.例谈“展示-释疑-探究”教学模式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物学,2012(10):29-30.
  [4]张伟.“活动-生成”教学设计在生物学教学中的运用[J].生物学教学,2014(12):14-16.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核心素养”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素养”。“核心素养”是跨学科素养,是最关键、最基本和最必需的共同素养。“核心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实践创新、合作探究等关键能力,突出强调培养学生的个人修养、家国情怀、社会关爱等必备品格。1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教学设计1.1教学设计变革的背景传统教学以学科知识结构为中心,突出教师的教,关注教学效果。新课改以来,课堂以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为指导,注重生物学科素养的培养,关注知识的生成以及探究、合作、创新等思想的渗透,课堂教学的生态大为改善。当前,“核心素养”的培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教学设计的变革是要将“核心素养”培养落到实处。1.2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教学设计意图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课堂,遵循学生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关注学生成长需求,注重自主、探究、合作及创新...
相关文章推荐
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遇到一些智力正常但比其他学生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才能勉强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学生,他们经常遭受失败,缺乏自信,学习成绩低下,我们通常称之为...
《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S1期
为了迎接21世纪的挑战和适应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党中央和国务院指示:“基础教育要大力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素质教育则是学校...
《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S3期
中师各学科的教学 ,正在开始研究和探索一个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 ,以整体优化教学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 ,突出师范教育特点 ,有广泛适用性的“十二字范型”教学...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
随着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发展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普及 ,计算机辅助教学 (简称 CAI)正日益进入生物学教学领域 ,这对传统的生物学教学无疑是一次激烈的冲击和深刻的革命 ,课件作...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
武汉大学黄诗笺教授 :非生物类专业生物学教学改革必须做的几项工作21世纪是科学技术高度综合化、整体化、科学技术与人文文化相互渗透融合的科学时代 ,生物技术将成为社会...
《中国大学教学》2001年06期
素质教育就是遵循教育规律 ,面向全体学生 ,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进行培养。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 ,表明已取得...
《生物学通报》2001年04期
20世纪中叶以后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正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 ,才使得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对全体国民科学素养的要求也大大提高了 ,而目前国际上比较公认的有关科学素养的含义包...
《生物学通报》2001年08期
创新能力是一种智力活动 ,需要一定的知识 ,同时它更是一种发现问题 ,积极探索的心理倾向 ,是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 ,是一种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和创设条件以解决问题...
《生物学通报》2001年10期
本文通过介绍目前生物学教学发展最新的趋势 ,初步分析了目前云南生物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并结合实际情况 ,从环境教育、健康教育、乡土教育等多个角度进行分层的...
《楚雄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本文阐明了素质教育的内涵 ,生物学教学的现状 ,以及在生物学教学中推行素质教育的必然性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基于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创新
襄阳市隆中名师,三十六中教研组长,王静工作室核心成员,中学高级教师,教...
陶玉凌,襄阳市一中生物教师、备课组长、襄阳市骨干教师、高级教师,王静工...
襄阳市第五中学生物教研组长,王静工作室核心成员,中学高级教师,生物奥赛...
襄阳市一中青年教师,王静工作室骨干成员,华中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毕业。
系统检测您学习时长记录存在异常,已暂停了本页面的计时!
合作机构:湖北省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心&&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鄂B2-&&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备案/许可证编号:鄂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