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边工作边考研成功概率的概率比较大,为什么

马云对:“一带一路”,的理解和看法,我相信“一带一路”才是真正21世纪了不起的。
马云对:“一带一路”,的理解和看法,我相信“一带一路”才是真正21世纪了不起的。
情感的海洋
各位看官,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马云今天下午参加南华早报中国年会并将发表主题演讲,探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最新发展机遇,把握商机。马云爸爸会说什么?敬请期待吧~~马云:下午好!其实对于“一带一路”我也考虑很久,自己也想不少办法,在这儿做努力,特别杭州G20期间我们也推出自己想的EWTP一系列的想法。坐在下面今天早上听了董先生,很多专家学者交流,我也在关注整个会议讨论,有不少的想法。我觉得“一带一路”,我的理解和看法,我们中国人跟美国人有时候有很大的差异,东西方的文化有很大差异,美国人把自己想干的事情说成了全世界的事情,中国人给世界做很多东西说出来我们家自己的事情。我们吃亏是吃亏在这里。我有时候跟美国人讲话,其实我觉得他就是想自己干这个事情,说的全世界很伟大似的,我们必须,人类必须这么干,不这么干就不行了。中国人做事情其实觉得应该为人类做很多贡献,被我们说着说着说成不行了。其实“一带一路”我觉得是中国的担当,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世界对中国是有期待的。原来中国的经济非常落后,社会、国家的经济实力都比较差,所以大家对中国没有什么期待。但是随着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对中国有巨大需求,有巨大的期待。世界希望中国担当起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责任,所以我个人认为“一带一路”是中国担当起世界责任的机会,也是中国希望为全人类做一些事情。“一带一路”根本不是什么转移中国过剩生产力,如果这么讲我们完了,如果这么想更麻烦了。谁要给朋友的东西一定要是自己最好的,不能把家里用不了的东西用不了的东西分给别人,麻烦就大了。我觉得中国其实很了不起,三百年以前东方文化是世界上最好。三百年来西方文化做的不错。中国发动第一次全球化是什么时候?第一次世界上的全球化是中国发动的,叫丝绸之路。最近大家记得住的全球化是过去三五十年,实际上是美国化。实际是工业时代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作为世界上最了不起的国家,它用了自己的方式方法,进入了全世界,把工业化推到了鼎盛。但是到了今天世界经济贸易的不平衡,新技术的产生,新的经济形势发生变化。中国必须要做一些对世界有贡献的事情。所以我个人觉得,如果把我们的“一带一路”,当做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当作是中国参与制定更加公平,更加开放,更加透明。如果是这么去做的话,“一带一路”就会受到更多人的尊重,我个人觉得这就是“一带一路”的初衷。马云:如果以前的全球化,过去的几十年全球化,是以获得资源廉价劳动力,抢占更多的市场为主的话,我肯定要相信未来的“一带一路”所发动的,所引起的全球化,应该是为当地创造就业,为当地做一些他们做不到的事情,为当地的经济繁荣做出贡。如果我们这么去思考,我相信“一带一路”才是真正21世纪了不起的。中国要分享经济成长的经验,中国更要分享自己对世界的看法,中国要挑起世界的担当,所以我个人觉得,如果这么做的“一带一路”,我们这一代的人我也算不小了,但是我相信年轻人会觉得以此为骄傲,我们也会像美国人一样,我们真正为人类做事情,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好处,我们千万不能是为我们自己做事情,但是说的为人类一样。东西方的文化是有巨大差异的,我认为“一带一路”更重要的是一次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只有文化的交流,思想交流,才有可能带来经济的交流,东西方文化有巨大差异的。大家知道东方人,中国人见面之后问的是您吃过吃饭吗,西方人说今天天气好不好。其实就这两句话,大家知道原因是什么,中国饿太多了,最关心的是您饭吃了没有。农业社会的问题。但是西方人说天气好不好,您知道为什么天气好不好,你们想过没有?这一个在中国是在亚热带地区善于种粮食,北温带,西方的北温带一代打猎为主,很重要一点天气好才能打猎,他们对天气很关心。第二个打猎需要团队合作,种田不需要团队合作。所以种田不能说王家,李家合好一起种田,没有这一种机会,东方人团队合作历史相对来讲差一点,我们的作战能力差一点。西方打猎游牧民族为主,我打猎以后才知道他们西方打猎就是一个团队,整个的作战能力从打猎到后来抢夺,到后来,到今天发展成为足球的发展,都很有道理。人家是团队。我们中国国家队连香港队都踢不过,想想看里面是有一些问题的。人家11个人踢的像1个人一样,我们1个人踢的11个人一样,这是巨大的差异。东西方文化有差异,这不妨碍其他事情。中国文化资本上投资也一样。中国人花钱给买东西非常校企,但我们买股票很大方。买股票没有脑子一样统进去,自己买一点吃的穿的非常的小气,西方人刚好相反,买股票极其小心,给自己买东西大手大脚。这就是我们之间有很大的差异。同时这个差异中也一样,美国人老是带一些万一中国搞大了会不会有一天也来控制世界。其实这中间有很大的文化差异。我前一段时间在美国跟一个西方比较大的媒体高管们做一个交流,大家谈论关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他们讲的特别有道理,这一点我挺佩服,我看佛经不太看得懂,但基督教看得懂,他们讲的调理清楚,东方有这样问题,那样的问题我听了非常有道理,最后问他们一句话,请问在座每一位所有的高管,有谁看过中国的道家,儒家,论语当中一篇文章。大家知道孔夫子,论语有没有看过一篇?没有,道德经有没有看过一篇?没有。我说我看过五遍圣经。看了圣经以后懂得尊重,懂得西方文化跟我们的差异,他们的强项与我们的弱项,不了解其他的文化,一个民族,一个宗教信仰从哪儿来,凭什么说人家一分钱都不值。大家说伊斯兰教这个不对,那个不对,我说各位看过古兰经没有,如果没有看过我也不知道你该怎么样批评他们。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情感的海洋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爱情需要宽容,因为爱过,所以慈悲
作者最新文章“一带一路”顶级思考:未来35年改变中国和世界大格局&做投资一定要遵守大数定律!
& “一带一路”顶级思考:未来35年改变中国和世界大格局
&&&&&&&&&&&&&&&&&&&&&&&&&&&&&&&&&&
来自一带一路进行时
在2015年,“一带一路”将从顶层战略构想阶段正步入务实合作阶段。据新华社报道称,由我国制定的“一带一路”规划已基本成形,将掀开面纱。“一路一带”的规划现在已经走到审议阶段,公开版可能很快就会公布。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1月17日出席由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SEEC)与和讯网联合主办的“财经中国2014年会”时表示,“一带一路”可以叫新35年(2014年-2049年),是改变中国和世界的大格局。
“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截止到2014年底,这个合作倡议已得到沿线50多个国家的积极响应,开启全新的国际合作。同时“一带一路”也将构筑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一体两翼”,在提升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加快向西开放步伐,助推内陆沿边地区由对外开放的边缘迈向前沿。
一、战略规划发布需要经过一个过程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秉承开放包容的丝路精神,不限国别范围,不是一个实体。这不仅是中国自身的战略构想,更是沿线各国的共同事业—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其互补互利互惠开启新的机遇之窗。
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总体思路,规划将侧重顶层架构,不会出现一些市场期待的过细部署。此后,有关部门和地方会根据规划的思想,进一步出台有关的配套落实措施。
“规划的公开版可能很快就会公布,公布之后说什么都可以,公布之前说什么都不可以。公布以前说对了是泄密,说错了那就是误导。”张燕生向《中国联合商报》等媒体记者表示,这种情况下,我认为不要关注规划有没有公开更重要的应该是讨论“一路一带”这个大战略应该“做什么”。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主任、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吴宏伟也在“财经中国2014年会”上表示,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战略肯定要经过反复论证,提出比较成熟的方案再公布,况且这次“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涉及到五六十多个国家。
“‘一带一路’战略由国家领导人提出倡议,然后由各个单位进行论证、设计,并和相关国家进行沟通。这与以往有非常大的区别。”吴宏伟表示,我们国内也是第一次提出这样的办法,合作领域这么多的战略,由倡议变成战略规划并发布,需要经过一个过程。
张燕生坦言,“一路一带”让其想到邓小平30多年前说过三句话。第一句话,中国的开放是三个方面的开放,包括对发达、转型中、发展中国家。中国需要西方的技术、西方的人才、西方的资金。因此,中国前30多年开放的重点针对西方发达国家。
“邓小平讲大家一定不要忘记我们是三个方面的开放,所以‘一带一路’战略,无论是海上的丝路还是陆上的丝路,沿线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张燕生表示,中国人喜欢用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一带一路”战略是统筹三个方面开放的战略。
第二句话,邓小平讲了两个大局,一个大局是东部沿海,一个大局是中西部。张燕生表示,“一带一路”战略,无论从广西、云南向东南亚走,还是海上丝绸之路南翼往东南亚;往新疆那边的中亚走,往西藏那边阿拉伯地区走,到达的就是西亚、北非。这其中的战略核心带和重点地区主要还是中国的西部地区。
在张燕生看来,“一带一路”实际是举全国之力支持发展的大格局,包括东中西协调,长江经济带、京津冀经济带。主战场西部地区是平台、窗口和桥梁。从这个角度来讲,邓小平30年前讲的,对外叫开放,对内是改革。因此,“一带一路”,实际上就像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广东自由贸易区、福建自由贸易区建设一样,都是要处理好改革与发展的关系。
“所以,‘一带一路’可以叫新35年(2014年-2049年),改革中国和世界大格局,中国和世界的大战略。”张燕生说道。
这一说法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魏建国观念不谋而合。他也在1月17日的“财经中国2014年会”上指出,“一带一路”是中国未来30年最大战略。
多名接受本报采访的专家认为,作为中长期战略,一带一路的重心是基建互通,其次是经贸合作,进而推动沿线国家发展。这既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发展,也有利于中国,同时为沿线国家的发展和赶超带来新的机遇。
二、未来中国30年最大战略
日,习近平在北京举行的APEC会议上宣布,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投资公司(下称丝路基金),以提供强大资金支持。这一牵连起亚太、欧洲、非洲等多个经济圈的重大战略,将继续在2015新的一年里有条不紊地推进,打造世界上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我始终认为,中国未来30年不会提其它战略,‘一带一路’就是我国最大的战略,这个战略会使中国的企业走出去,提升中国的影响力以及中国的软实力。”魏建国认为,“一带一路”是一条共赢之路、合作之路,不仅仅是文化和宗教方面,更重要的是能够把让整个世界大同,是全世界人民的福祉。
公开资料显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路线为:一条北线,北京-俄罗斯-德国-北欧;一条中线,北京-西安-乌鲁木齐-阿富汗-哈萨克斯坦-匈牙利-巴黎;一条南线,北京-南疆-巴基斯坦-伊朗-伊拉克-土耳其-意大利-西班牙。
“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包括东盟10国;南亚(6国):东帝汶、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西亚(8国):伊朗、阿联酋、沙特阿拉伯、土耳其、科威特、伊拉克、阿曼、也门;东北非(7国):埃及、坦桑尼亚、肯尼亚、苏丹、莫桑比克、埃塞俄比亚、索马里。
根据微信公众号股票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一带一路”沿线53个国家、94个城市,包括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港口城市是‘带一路’的首尾相接之处,一带一路到此闭合成为一个圆环。”魏建国认为,未来沿着“一带一路”将会有更多区域合作。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也就意味着将来中国与东沿线国家在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实现互联互通,这将带动我国与周边国家对外开放实现一个新的历史性突破。
魏建国认为,“一带一路”的重大意义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负起责任的时候,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大的可供选择的一个余地。中国下一步所发挥得作用,以及中国补足自己软实力,更需要让整个世界通过中国的崛起搭便车,共享中国的发展,同时也要稳固中国的战略机遇期。
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钱洪山在日的活动上表示,“一带一路”是亚洲腾飞的两大翅膀,以经济合作为主轴,以人文交流为支撑,以开放包容为理念,通过实施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巴基斯坦计划发展部部长阿桑·伊克巴尔也在去年北京举行的APEC上表示,“一带一路”构想内涵丰富,涉及投资、经济特区等领域,该战略将缩短陆地及海上的交通里程,便利货物运输,提升物流水平,“一带一路”倡议承载了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梦。
“如果说古丝路促进了东西方不同文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那么当下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则是要通过构建现代化的公路、铁路、航空等全方位多维度的交通网络,助力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实现互联互通。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说是打通欧亚大陆东西方的大项目、大手笔。”塔吉克斯坦总统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胡多别尔基·胡里克那扎尔在去年11月北京举行APEC表示,通过这条现代的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将如同人体的血管那样紧密联系起来,共享中国强劲的发展动力,获得共同发展的机遇,实现共同繁荣。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丁一凡在“财经中国2014年会”期间高速《中国联合商报》记者,实际上中国的“一带一路”,从整体的经济政策上面,给全球创造了一个新的榜样,也得到了充分的认可。
三、地缘政治冲突带来挑战需国家间推进机构补位
漫漫丝路,泽遗百代。古丝路促进了东西方不同文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一带一路”倡议顺应了时代潮流。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在经济一体化潮流的推动之下,各种多边经济合作机制不断涌现,跨境跨区域合作成为新时代的重要特征。
“如果地区安全得不到保证,欧亚地区国家相互之间不能理解,我们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就是一句空话。”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主任、上海合作组织(下称“上合组织”)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吴宏伟1月17日在“书写改革信心”财经中国2014年会上提醒道。
1.地缘政治带来挑战
“一路一带”经济带沿途的国家具有良好的自然禀赋,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并且经济结构、资源的互补性较强,自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构想以来,各方基本上达成了共识,明确了建设方向。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所研究员张凯此前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中国新一届领导人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体现了中国大国外交的主动性,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创造比较好的条件。吴宏伟也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目前的“一路一带”战略,我国处在非常有利的条件之下。请加微信号:xgupiao,不要错过牛市发财机会!
“一方面是中国的国际地位跟过去比有了很大提高,经济影响力也有了很大的扩展。我们参加国际会议,不管是到中亚国家还是到其它地区参加国际会议,明显感觉到参会的代表都非常愿意听中国的情况介绍,听中国的经验介绍。”吴宏伟表示,在“一路一带”建设这方面基本上机遇大于挑战。
目前在“一路一带”沿途已经取得阶段性的前期经济合作成果。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优先区域在中亚地区,原因在于经过二十余年的合作、经过上合组织十余年的推进,中国在中亚地区具有一定基础,已建立起能源通道,以及铁路、公路、航空通道,电信网络也在洽谈。
“但整个欧亚地区现在面临着一些地缘政治的挑战,关系非常复杂,宗教问题、民族问题都交织在一块儿,确实给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带来了很多挑战。”吴宏伟表示,如果地区安全得不到保证,欧亚地区国家相互之间不能理解,“一路一带”建设就是一句空话。
挑战首先体现在文化方面的交流。吴宏伟坦言,文化的沟通非常重要,“一路一带”刚提出的时候,甚至很多专家、学者很不理解,所以只好做很多解释工作,比如像哈萨克斯坦每年都开宗教大会,把不同的宗教请到一块儿进行沟通、了解,这方面还需要不懈的努力。
另外,“一带一路”面临地缘政治风险是必须考虑是部分,而这又集中在安全领域。比如在巴基斯坦,“一带一路”规划面临的地缘政治风险就不容忽视。作为中国在南亚的战略支点,巴基斯坦在“一带一路”规划中无疑将发挥重要作用。但当前巴基斯坦的安全形势并不令人乐观,相关国家政策和未来发展亦存在诸多隐患。
分析人士指出,在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中亚、南亚、东南亚等“一带一路”经过的地区,不仅安全局势日趋严峻,一些国家的政治过渡和社会转型也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这些将对“一带一路”规划的实现构成更大挑战和阻碍。在外部环境安全因素不确定的情况下,要实现“一带一路”规划,无疑对具体政策提出了更高要求。
另外,是贸易上的阻碍。在推进经济一体化过程中,沿途众多国家贸易利益不同,政策也不同,其中也存在众多阻碍。资料,显示“一带一路”战略涉及众多境外国家,经营环境复杂,给中资银行的经营带来新的挑战,同时面临的国别风险、金融监管风险等隐患也不容忽视。
“由于不熟悉国外商业习惯和法律环境,不少中资企业往往面临合同泡汤等商业风险。”中行贸易金融部总经理程军表示,中国企业境外融资更多依托的是香港资本市场,这使得企业始终面临高成本困扰,缺乏国际认可度,中资企业在境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也面临相当多的政策限制。
2.国家间推进机构需补位
面对建设“一路一带”的挑战,吴宏伟告诉表示现目前尚且缺乏一个强力的推进机构,把相关国家都联系和组织起来。
作为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构想,上海合作组织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系、其将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应发挥怎样的作用、上合组织各成员国应该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些也是相关各国普遍关心的问题。
上合组织秘书长梅津采夫表示,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紧密契合了本地区互利合作发展的共同需求,受到上合组织各成员国的高度重视。
“相比上海合作经济合作,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个更大宏伟更富远见更加宽广的计划,两者之间不是互相替代的。”吴宏伟认为,虽然在内容上两者都包含经济合作的内容,但在功能上并不是互相重合的,上合组织为一路一带的建设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物质、法律的保障。
有分析人士指出,上合组织是本着“互信互利、平等协商”的原则,通过共同签署的一系列条约、协定,建成了地区性制度安排,是一个正式的国际合作组织。丝绸之路经济带则需依靠构建共同市场和利益共同体的凝聚力,以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吸引相关国家参与,以俱荣俱损的使命感形成合作基础。
吴宏伟认为,上合组织成员国所在地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地区,是丝绸之路重要的交通走廊,也是非常重要的市场和能源地区。对于丝绸之路经济带计划,中亚国家基本都采取支持的态度,各国都希望借此发展经济,只要不威胁到国家主权,都是支持的。
上海合作组织自2001年成立,经济合作就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到如今已经取得了很多的进展。这些进展为一路一带提供了建设基础和先行的经验。
吴宏伟指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对于上合组织,欠缺的是没有完善的组织形态,没有一个能把相关国建联系起来的组织,“虽然我国在国家的层面上是有组织协调的,在国际国内也召开了不少的研讨会,但相关国家都联系起来组织起来的组织还没有。”
“丝绸之路经济带需在欧亚非三大洲范围内共同建设与共同发展。”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杨洁勉认为,这个过程需要摒弃欧亚地缘重心论、零和思维和冷战思维,需要从更大地域和更多领域的多边合作角度进行总体思考和总体设计,具有超越地缘战略和地缘政治的合作共赢性质。
重阳投资董事长:做投资一定要遵守大数定律!
&&&&&&&&&&&&&&&&&&&&&&&&&&&&&&&&&&&&&&
本文为财经杂志对重阳投资裘国根的专访
发端于2014年末的一波迅猛反弹,对于长期低迷的A股市场不啻是“久旱逢雨”。资金汹涌流入不断推高股指和成交量,多数专业人士谨慎看待此轮行情的同时,亦对“满仓踏空”表示无奈。
在中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逐渐加大的背景下,A股市场的走牛有其独特的逻辑。1月16日,重阳投资创始人裘国根在北京金融街接受《财经》杂志专访,详细解读此轮A股市场反弹逻辑,并分享了他对2015年中国经济和市场走势的分析。
这位在过去两轮大牛市中幸存下来、并实现财富巨增的职业投资者,至今仍奋战在投资一线,由其组建的重阳投资管理的客户资产规模超过200亿元。谨言慎行的裘国根,向来注重风险防范,这一特质使其能够在起伏不定的市场中得以长存。一贯的低调风格,使其关于市场少见的公开分析更让投资者们关注。当谈及如何投资释放改革红利的领域时,裘国根坦承,中国“渐进”式改革推进过程中有点偏“渐”,改革需要与时间赛跑。
A股市场经过2014年价格轮动修复,2015年的投资机会更可能是结构性而非系统性的,资产配置重点将倾向于低风险资产和风险收益比具有显著吸引力的权益资产。
《财经》:您在2014年年初时就提出“以沪深300为代表的指数出现中级反弹的几率极高。”在您看来,这次市场反弹的逻辑是什么?
裘国根:这次沪深300和上证指数出现大级别反弹的逻辑首先是估值处于历史低位,纵向看,沪深300市盈率是历史上最低的,横向看,沪深300静态估值与创业板中小板相比,也是历史上最低的。其次,居民资产配置重心由房地产逐渐向金融资产尤其是权益资产转移。第三,无风险利率的下移。我们注意到,2014年央行坚持相对稳健的货币政策,市场非理性资金需求受到明显抑制,加之经济下行压力超出预期,银行风险偏好下降,国债收益率曲线平行下移,各期限收益率2014年初至今平均下移约100个基点,无风险利率下移推动金融资产价格重估。第四,政策支持股市向好,股市在优化社融结构和去杠杆过程中将担负起历史性重任。中国经济过去过度依赖银行信贷的融资方式积累了不小的风险,经济进行转型必须依靠资本市场、提升直接融资比例,特别是权益融资比例。第五,由于不少实体企业盈利困难,相当规模的产业资本在股市上涨势头确立后,纷纷涌向股市。第六,券商融资业务的快速发展为股市输送了更多的“炮弹”,这在A股历史上没有出现过。
《财经》:现在市场的走势印证了您的判断,与您之前提出的逻辑出现了哪些异同?
裘国根:大的逻辑,基本符合我们分析的范畴。上述六点中,蓝筹估值低、无风险利率下移、居民资产配置重心由房地产向股市转移、政策支持股市向好这四点,与我们去年初的分析基本一致,产业资本大规模涌向股市和融资规模轻松跃上万亿这两点,我们分析的不到位。
《财经》:从最近公布的宏观数据而言,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趋势可能还要延续,如何解释经济不断下滑,而股市不断走高的现象?
裘国根:从经典投资学理论上讲,股市上涨的两个驱动因素:一是经济向好,对应企业盈利能力提升;二是利率下行,对应投资的机会成本下降。目前经济下行而股市向好,是利率下行驱动的。自2013年年底以来,无风险利率走低,投资人在其它领域获取高收益的机会减少。经典的牛市是经济向好而利率稳定,或利率上行的速率低于经济上行的速率。当然,无论是经典牛市还是前述两种因素驱动的中级反弹或大级别反弹,前提都是估值处于低位或相对低位,即股市是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
现在不光是中小散户投资者,一些实体经济中的企业主也大举投资股市,而且利用不低的杠杆,所以能够看到市场上涨的速度很快。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钱不是立足于长期投资,而是博取短期投机的收益,一旦市场波动加大,这些资金的流入流出会进一步放大市场的波动。
经济基本面
《财经》:您如何研判2015年中国的经济走势?
裘国根:根据微信公众号2011年12月以来,CPI-PPI剪刀差稳定维持在4.0%-5.5%的历史高位,持续时间长达37个月,创统计局公布相关数据以来高位滞留时间最长记录。本次CPI-PPI超长时间剪刀差现象的背后,是GDP增速始终在低位徘徊,并未出现明显复苏。根据以往规律,CPI-PPI剪刀差高位不久后,经济就会触底回升,这一规律似乎已经改变。本次企业受制于产能过剩等诸多因素,去库存与去产能时间远超预期,剪刀差扩大带来的增量盈利空间被高企的财务费用和人工成本吞噬,企业再投资动力不足,导致经济复苏滞后。这显示出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的问题是结构性失衡而非周期性走弱。
我们认为2015年中国经济运行存在三种可能轨迹:第一种轨迹是经济增速下行趋弱并开始筑底,GDP增速降至7.0%左右。经济下行压力主要来自于投资增速放缓,而服务业崛起、新兴产业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以及各项微刺激措施将对冲投资放缓带来的下行压力。需要指出的是,政府采取微刺激并非重回旧常态老路,而是为改革转型赢得时间。这一种轨迹是大概率事件。
第二种轨迹是经济超预期回暖,GDP增速回升至7.5%以上。在外需保持相对稳定下,如果政府对于经济下行的预判过于悲观,而造成刺激力度过大,经济超预期回暖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第三种轨迹是经济超预期下滑,GDP增速大幅低于7.0%。导致中国经济失速的风险既可能来自国际市场,也可能来自中国经济体系内部。如果政府对经济下行因素估计不足,过度担心刺激后遗症,那么经济超预期下滑的可能性就会上升。
综合来说,第二种轨迹和第三种轨迹都是小概率事件。
《财经》:此次市场反弹一个重要的背景是,政府希望能够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但从现实看,金融体系的资金宽松没有进入实体,反而有一部分资金进入了股票市场,这种结果会带来什么样的政策变化?
裘国根:很同意您的观点,此次反弹的一个背景是政府希望运用股市权益融资的功能降低企业部门过高的杠杆率,提升股权融资在社会融资总量中的比重,从而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至于为什么没有进入实体经济领域,我们觉得核心原因在于资本是逐利的,目前在实体经济领域要获取与风险相匹配的收益很难。
现在的确有相当一部分资金进入了股票市场,对应的政策变化有可能会推迟央行使用降准降息等显性宽松货币政策的时点。我们认为,央行投鼠忌器,若股市平稳了,央行使用显性宽松货币政策的时机反而成熟了。
《财经》:亦有观点认为,中国资本市场也是经济的晴雨表,通常会先于经济有所表现,所以看基本面一定要超前看才有效?
裘国根:是的,我们完全赞同。不仅基本面要向前看,而且因为A股是新兴加转轨的市场,还要重视资本市场游戏规则及经济社会转型期投资者风险偏好的变化。
《财经》:市场对于制度改革期望很高,有哪些制度的改革对投资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裘国根:制度改革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对此作了系统阐述。对资本市场而言,影响最大的改革措施大致有五项:一是股票发行的注册制改革;二是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三是机构投资者的壮大;四是政府对创新的大力支持;五是国企改革提供的投资机会。前三项属于资本市场的制度改革,后两项是与投资相关的其它领域的制度改革。
其中,注册制有望成为继股权分置改革后A股市场最重要的改革,而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金融衍生品发展与完善都将有助于缓解注册制带来的短期扩容压力,使注册制改革顺利实施。注册制的落地将改变股市供求关系,在充分消化大量新增供给之前,A股市场难以出现系统性投资机会。请加微信号:xgupiao,不要错过牛市发财机会!
《财经》:目前市场对于国企改革的关注度很高,但大家并没有对此形成一致预期,您认为国企改革的核心是什么,相应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裘国根: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国企改革的方向,但到底怎么实施,各界的分歧不小。一项改革的成功需要采用开放的态度和可操作的方式,否则改革会变得艰难。
国企改革将是未来3-5年资本市场价值重塑和价值释放的重要驱动力。通过内部体制创新和机制转变、外部兼并重组和产业优化,国有企业将释放巨大发展潜力。
《财经》:现在改革推进的速度和效果符合您的预期吗?
裘国根:改革推进的速度和效果基本符合预期。2015是改革关键年,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关键看今年。中国国情复杂,改革需要非凡勇气和高超技巧,渐进式改革是切实可行的选择。“渐进”两字,分拆成两个字就是“渐”和“进”。我们觉得目前看“渐”和“进”的平衡中有点偏“渐”,改革需要和时间赛跑。
《财经》:在中国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什么样的公司会吸引您进行投资?
裘国根: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各个领域都有可能诞生伟大的公司。基于中国的国情,依靠以下两种模式取胜的公司成为伟大公司的可能性更大些。
一是以商业模式取胜的公司。商业模式创新更依赖于对中国市场和中国文化的理解,而技术是无国界的。在现阶段的中国,靠技术取胜比靠商业模式取胜艰难。
二是靠品牌取胜的公司。中国在许多领域有全球最大的市场,对于那些有口碑有品牌的公司来说,占领中国意味着在全球市场有一席之地。
《财经》:这样的公司有哪些评价的标准?
裘国根:我认为其核心是价值观和社会责任。彼得?德鲁克说过,“鞋子是真实的,而利润只是一个结果”,“利润”背后是“鞋子”,而“鞋子”背后则是“人”。无论是成功的商业模式还是成功的品牌,其背后都是人。这些人往往胸怀梦想,敢于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并勇于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财经》:2015年您认为哪些投资领域是值得关注的?
裘国根:2015年,我们认为A股的投资机会是结构性而非系统性的,把握结构性投资机会的关键在于价值发现,而价值发现的重点在以下几个领域:
第一,可逐步证实的创新型公司。创新发展是资本市场永恒的投资主题。中国经济转型中,新兴产业和传统行业中都将涌现优秀的创新型公司。我们重点关注可逐渐被证实、具备持续创新能力并能够转化为合理股东回报、未被市场充分定价的创新型公司。
第二,有正预期差的国企改革受益公司。国企改革将是未来3-5年资本市场价值重塑和价值释放的重要驱动力。通过内部体制创新和机制转变、外部兼并重组和产业优化,国有企业将释放巨大发展潜力。我们重点关注未被市场充分预期的国企改革受益公司。
第三,有核心竞争力的弱周期行业龙头公司。基于无风险利率中长期持续下行的判断,拥有核心竞争力、具备稳定自由现金流和高派息、弱周期性的行业龙头公司依然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第四,需求相对稳定并对下游企业有定价权的中游企业。2014年以来,伴随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速的下降,初级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跌,这将带来盈利在上、中、下游间的重新分配,我们认为那些在技术和管理上有相对优势的中游企业的投资价值不可忽视。
《财经》:2014年以来,发达经济体的经济恢复出现明显的分化,而美联储的政策导向事关全球资本市场的走势,您如何分析2015年美元和人民币的走势及其对A股市场产生的影响?
裘国根:在美国经济相对于全球经济相对强势的背景下,市场对美元临近加息周期的预期始终存在。而中国因经济下行压力短期内难以消除,存在降息预期。中美利差收窄可能导致人民币贬值预期上升和资金外流,这直接关系到包括股价房价在内的国内大类资产的价格稳定,并进而对宏观稳定构成威胁。
因此,如何在利率、汇率、房价、股价、企业去杠杆这五者之间做“互不拆墙”的政策抉择,我们觉得是一个需深思熟虑的课题。
《财经》:2014年下半年以来,资金从新兴市场回流美国的趋势渐明,加之欧洲经济增长前景堪忧,如何看待外围市场动荡对A股的影响?
裘国根:短期影响不大,中长期影响不可忽视。A股市场由于其特殊的投资者结构,尽管有了沪港通,但目前还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市场。沪港通开通后,内地投资人可以合法买卖部分港股,境外投资人也可以合法买卖部分沪股,但不少兼有A股和H股的公司还是存在明显的差价,这说明当前的A股市场还是以内部循环为主的市场。沪港通促使内地资本市场系统开放,而系统开放到市场见效可快可慢。现在市场上不少投资人将沪港通忽视了,但我们坚信以沪港通为代表的系统开放,必将对A股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财经》: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资本市场有其特色,投资理念也应该与其他市场不同,您认为,在中国市场,一种好的投资哲学应该是什么样的?它是在全球各地的市场普遍适用的吗?
裘国根:不敢谈什么投资哲学,只敢说说我在中国资本市场从业二十余年的切身体会。
在当下新兴加转轨的中国资本市场,一种比较好的投资方法是立足于基本面研究的博弈。基本面研究要重视,否则以后没饭吃,但博弈也要会,否则你很难成长起来,甚至活不下去。
另一方面,我觉得我们不能把博弈妖魔化。博弈论已成为经济学的标准分析工具之一,博弈论考虑游戏中的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
不管是成熟资本市场还是新兴资本市场,只要存在市场就存在博弈。
由于投资者结构的显著差异,当下中国资本市场博弈的权重会大于基本面研究,而在成熟市场基本面研究的权重会大于博弈。
《财经》:那您认为在当下的中国资本市场,如何做好博弈呢?
裘国根:严格意义上的博弈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我只能谈一些肤浅体会:一是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过度自信,二是在市场形成一致预期的时候要多加小心,三是人太多的地方要尽量少去。
立足于基本面研究的博弈是做好投资的一个角度,换个角度,做投资一定要严格遵从大数定律。理性投资者都有经过自己严密推算的大概率情景,但不同投资人心中的大概率情景是不同的,正因为如此,才有市场,也才有交易。成功的投资人往往能做到:按大概率事件布局,如果大概率事件发生,能大赢;如果小概率事件发生,能做到小赢、不输或小输;如果出现极小概率或黑天鹅事件事件,能成为幸存者。
一个投资人,如果能一以贯之地按大数定律布局,做好立足于基本面分析的博弈和极端情境下的应对预案,那么,时间终将成为你的朋友,复利终将在你面前展现其神奇魔力
羊年行情是牛市的第三阶段 蓝筹股是本波行情的主力
&&&&&&&&&&&&&&&&&&&&&&&&&&&&&&&&&&&
就要进入到羊年行情了,究竟是牛市,还是熊市,如果是牛市会和2014年逼空行情一致吗?还是和2015年来出现的调整格局一致呢?
玉名认为本轮牛市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12年12月到2014年7月,该阶段称为牛市的酝酿阶段或者结构牛市、局部牛市阶段;第二阶段是2014年7月到2014年底,从局部牛市转入全局牛市,股市的中轴也从2000点提升到3000点;日开始,是牛市的第三阶段,即整固和分化阶段,该阶段很可能会贯穿于2015年行情。
牛市行情第三阶段特征分析
本轮牛市第三阶段的特点是:大盘经过大幅上涨后,对经济未来向好因素开始消化,而实体经济能够实质性好转仍需要2-3年时间。两年,中国的经济仍然处于寻底过程中,因此股市大幅上涨及大幅下跌的可能性都不大。
主要的原因:一是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已基本见顶;
二是银行无风险的理财产品也慢慢进入尾声。从整个社会的大类资产配置来讲,社会资金将会从房地产市场及银行理财产品逐步向权益类市场即股市及优质的债券市场分流。玉名认为之所以进入到2015年之后,市场出现了明显的几波调整,包括降准之后也是冲高回落就在于此,市场对于降准预期过于明显,结果导致利好兑现后的推动效应减弱。此外,类似国企改革、自贸区、沪港通、深港通等要素,被市场挖掘和炒作之后,也会导致动力的下降,因此行情很难持续逼空,但由于利好持续,也能够保持牛市行情。
慢牛行情的基础
由于前几年的熊市,沪指长期在十年线下运行,而就在近段时间,沪指上涨再度向十年线发起了挑战,大趋势线附近震荡、反复难免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在近10年的大盘运行当中,沪指只在2006年、2009年两次成功向上突破十年线。2006年的大牛市自不必说,而2009年股指同样走出了翻倍行情,而如今资金流动性泛滥和经济走弱的趋势也非常像2008年经济危机后的市场环境,包括权重股高举高打的手法,因此走势上,股民可以借鉴相关行情的经验。
玉名认为股市长期行情的逻辑,一般来自两个方面,其一,经济增长质量提升,即使增速下降但企业利润增速保持中高速;其二,资金价格回落、风险偏好改善,驱动股市估值水平的向上提升,这是大级别行情的直观现象。当然,背后可以归结到改革、归结到人口结构变迁等因素导致的资产、风险偏好等因素;中期来看,A股尚难形成“戴维斯双击”式的牛市,而更多是资金驱动、赚钱效应下的单轮驱动的行情。
中长期牛市与短期牛市的选股思路:
如果看好市场是一波长线的大牛市行情(5年以上),那么就需要关注大的制度红利,其包括国企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放权让利、自贸区等通过制度红利促进经济发展。此外,我国的农村与欧美的农村差距很大,中国的农村也与城市差距很大,如果让中国的农村达到欧美的农村或中国城市的发展水平,那中国经济还将会中高速成长10-20年,所以农村和农业也是中国未来长线发展的一个基本因素。
而玉名认为A股更像是一个中短期的牛市(1-3年),蓝筹股是本波行情的主力,新股注册制将在2015年提上日程,这意味着中小市值的供给会非常充分,而优质的蓝筹股的供给相对有限,这就会带来转机。此外随着沪港通的开通,深港通的跟进,及MSCI把中国A股纳入全球指数,微信公众号股票研究院预计这些海外资金70%-80%会配置以沪深300为代表的蓝筹股,只有极小部分会配置小市值股票。
具体到蓝筹股,需要有两个思路点:一是金融地产,二是传统周期蓝筹。2014年四季度我们已看到金融地产的强势恢复,而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正在面临通缩的风险,因此未来1年中还会多次降息降准,金融地产仍会是受益板块。2010年以来,银行的利润与全国房价一直在涨,上市银行和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利润也一直在增长,但银行股房地产股价格一直在跌,在股价里已经把金融房地产行业硬着陆的预期充分反应了,房价目前仍在高位,但房地产股价已在低位,未来只要房价没有出现预期中的跌幅,对房地产股就是利好,银行股的道理也是一样。
另一个蓝筹股思路是传统周期蓝筹或叫旧经济周期股,玉名认为主要包括基建(一带一路和自贸区的主要受益)、高端装备、机械制造,例如高铁、核电等一些传统周期蓝筹或旧经济蓝筹,也包括有色、煤炭等资源。目前油价已经大幅度下跌,有色金属、铜也经过大幅下跌,未来它们在已经大幅下跌的基础上价格再继续大幅下跌的可能性很小,这些价格一旦见底反弹,那么资源能源的股票也会大幅反弹,因此相比于之前政策受益板块的强势,资源股则是需要更多耐心,去逢低吸纳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热带气旋路径概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