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金字塔是纺锤形社会,中国是金字塔型社会,怎么移最好

解析当今中国的社会结构“社会结构(socials;“社会结构严重滞后于经济结构的主要原因,是我们没;各国的发展经验表明,中等收入者占大多数的社会,即;也是理想的现代化社会结构;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收入两极分化趋势不断;但近年来,与国内中产阶层加快成长相伴,一种“向下;房价对老百姓,尤其是对中产阶层以及“准中产阶层”;所以要壮大中产阶层就应该先通过提高
解析当今中国的社会结构 “社会结构(social structure)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占有一定资源、机会的社会成员的组成方式及其关系格局,包含人口结构、家庭结构、社会组织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就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消费结构、社会阶层结构等若干重要子结构,其中社会阶层结构是核心。”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结构也发生着深刻变化,人员流动性增强,个人与社会组织的依存关系大大减弱;同时社会事业建设与经济发展存在着不协调的问题,即有的社会管理体系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因此,完善社会结构,促使社会结构与经济结构互相适应已成为当下中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社会结构严重滞后于经济结构的主要原因,是我们没有适时抓好社会体制改革和社会建设。”著名社会学者陆学艺认为,我国在解决了短缺经济等问题后,进入了改革发展的新阶段,但由于我们缺乏经验和理论准备不足等原因,没有及时对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形成的户籍、就业、人事、社会保障等体制实行必要的改革,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投入严重不足。近年来投入虽有所增加,但因欠账太多,社会事业仍很薄弱,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养老难等问题依然突出。
各国的发展经验表明,中等收入者占大多数的社会,即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或“纺锤形”社会,是比较稳定的社会,
也是理想的现代化社会结构。与之相对的则是传统的“金字塔形”结构,即少数人居于社会上层,中间呈过渡状,而下层很大的社会结构。在社会结构的变化中,我们终将变成所希望的“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社会结构。过去是金字塔型,多数人是低收入,高收入的人很少。我们不希望变成“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型格局。可如今超高楼价,使得中国的中产阶层非但没有成为社会的中坚层,反而成为社会的夹心层。而从发达国家经验看,中产阶层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财产概念,更多体现出的是一种主流的价值观、生活理念以及政治态度。无论划分标准有何不同,中产阶层是现代化社会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社会天然的“稳压器”。因此 ,培育和壮大中产阶层是实现社会转型的关键。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收入两极分化趋势不断以及社会发展不平衡性的增强,全球中产阶级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呈现萎缩趋势,特别是欧美中产阶层正深陷债务与危机之中,许多经济学家纷纷将中国等新兴市场的中产阶层视作全球安全与繁荣新时代的潜在基础。
但近年来,与国内中产阶层加快成长相伴,一种“向下”的拉力也越来越强。住房、教育、医疗“新三座大山”让发育中的中产阶层不堪重负,不仅缺乏上升空间,还有“被消失”的可能。从物质上来看,“一座房子消灭一个中产”并非戏言。电视剧《蜗居》之所以引起社会的强烈共鸣,无非是展示了高
房价对老百姓,尤其是对中产阶层以及“准中产阶层”的精神压迫和人性扭曲;从精神上讲,由于社会保障不足,工作压力大,中国的中产阶层普遍处在焦虑之中,没有时间享受生活,幸福感比较低。这也是很多人在物质上达到“中产”标准,而思想上不认同自己是“中产”的原因。
所以要壮大中产阶层就应该先通过提高个税起征点、加强对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领域的调控进行“减负”。2011年4月,国家财政部将个税起征点提高至3000元,这是一个有利于民生的举措;在教育上,国家实施免费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这可以使低收入群体的孩子享受到基本的教育,大大提高了国民的素质;在医疗方面,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每个家庭都享有社会医疗保险。而在住房方面,由于国家政策的不完善,有投机心理的人越来越不能满足现状,开始转向楼市,结果导致房价节节攀升,中产阶层也因此变成了低产阶层。而极少数的社会上层却占有大部分资源,致使贫富差距拉大。针对这种现状,政府要彻底改革住房制度和供给关系,尽快启动住房市场“双轨制”,将投资性需求和奢侈性住房交由市场,而对真正出于消费性和自主性住房需求交由政府,并根据不同层次的住房需求,对土地供应和金融支持做出合理安排。同时,相应的土地政策、财税政策、保障政策、金融政策等加以明确地划分与定位,尽可能避免重复过去那种应急式的短期疾风暴雨的政策,通过加强对楼市这一块的宏观调控,来抑制房价过快上涨。
其次是保护普通民众特别是下层社会的生存生态。市场中资源集中的自然趋势,政府对能参与国际竞争的大企业的扶植,银行信贷政策的倾斜,中小企业沉重的税费负担,使得小企业和个体户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化。城市中片面追求秩序和美轮美奂的管理方式,伤及了许多下层民众的生存生态。近些年来城管与小贩之间的冲突就是这种状况的外在表现。建设无摊城市、禁止瓜农进城摆卖西瓜、禁止果农摆卖桃子、对有碍城市观瞻的居住区一律扫荡等措施,表现出的是对民生的漠视。在社会日益分化的情况下,要给弱者以出路。再次是保护社会流动的机制,使下层人能看到希望,有了希望就不至于绝望。
完善社会结构除了要壮大中产阶级外,还要完善人口、家庭的结构。中国是人口大国,有着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数量,所以对人口的管理是不容忽视的。从国家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得出我国的人口大约是13.7亿,这样的一个庞大的数字在资源有限的国家是一种巨大的负担,再加上人口老龄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上升88.2%,劳动人口比重上升30.5%,少儿人口比重下降56.1%(随之总人口抚养比下降52.8%,目前比重低于40%)。总体上人口趋于老化,但劳动人口处于“黄金”时期,人口年龄结构呈现“成年型”状态。不过我国人口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大幅度改善,进入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人口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高能人力资源比重增幅较大;人口城市化和密集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但是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的生育率明显降低。过
低的生育率必然自带“社会风险”。快速老龄化,出生性别比持续畸高,导致人口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不平衡,这不能不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在城乡和区域结构方面,要协调城市和农村,东部和西部之间的平衡。我国城乡结构的变动首先表现为城市化,但至今农村人口仍占多数。所以要完善社会结构,首先要推进农村的城市化进程,通过改革户籍、就业、社保等体制,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针对区域结构的不完善,关键要加强区域间的联系,以富带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明显分化。总体上看,在发展水平上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三大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明显。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当前我国的基本国情,协调区域发展是调整社会结构的重要方面。
从收入结构来看,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结构历经“打破绝对平等-相对平均-相对合理-收入差距过大”的深刻变迁过程。收入差距过大成为人们不公平感加深的主因,必然影响社会安定和谐,需要从制度层面加以改革调整。从消费结构来看,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求大大提高。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已从生存型、温饱型走向小康型、富裕型。消费结构越来越呈现出现代社会消费结构的趋高级化重要特征。这种高级化却不适应现在大多人的收入水平,人们的需求也就不能满足,这种消费结构有待完善。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生活休闲娱乐、应用写作文书、高等教育、专业论文、外语学习资料、中学教育、文学作品欣赏、97解析当今中国的社会结构等内容。 
 当前中国社会结构演变的总体性分析 何清涟 在经济社会学中,基本问题主要是社会结构问题。关于社会结构的解释有多种多样,本 文主要用美国当代结构主义理论大师彼特(布劳...  当今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的分析_社会学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这是个演讲稿。 4月...(不念)瑕不掩瑜,美中不足的是,在众多实证研究中,很少有反映中国社会结构分层...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_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分析演讲人:谢遐龄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时间:2002 年 11 月 13 日晚 地点:复旦大学...  文化结构承载的是普遍的 “ 概念、 以失范理论分析我国当前社会的社会越轨 ...根据相关资料表明,我们 1980 到 2000 年中国社会存在的失范现象的基本类型:经济...  当代中国农村主要社会问题分析_社会学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这是一个较为全面的社会...四.农村社会流动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二元的城乡结构下,中国农村劳动...  当前中国社会结构演变的总体性分析11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在经济社会学中,基本问题主要是社会结构问题。关于社会结构的解释有多种多样,本 文主要用美国当代...  关于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及利益集团分析_军事/政治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关于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及利益集团分析 何新 1.阶级与分级利益集团 什么是阶级?直观的观察即可看出...  关于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及利益集团分析(何新) 1.阶级与分级利益集团 什么是阶级?直观的观察即可看出, 任何社会之内部, 都划分为不同的政治、 经济等级。 社会中的...  关于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及利益集团分析 (何新 何新 1.阶级与分级利益集团 什么是阶级?直观的观察即可看出,任何社会之内部,都划分为不同的政治,经济等级. 社会中的...查看: 6169|回复: 28
萎缩的美国中产阶级
本帖最后由 yhyhenry 于
12:25 编辑
来源:/2014/02/the-shrinking-american-middle-class.html
标题:萎缩的美国中产阶级
The Shrinking American Middle-Class
A recent Pew Research Center/USA TODAY survey found that fewer Americans now identify as middle-class.&&Compared to 58 percent in 2008 during the first few months of the Great Recession, only 44 percent said they are in the middle-class in January 2014.
一项Pew研究中心/今日美国最近的调查发现,与2008年大萧条之前58%的中产比例相比,如今有更少的美国人称自己属于中产阶级,2014年一月只有44%的人表示他们属于中产阶级。
The percentage of those who identify as upper-class has fallen slightly (from 21 percent in 2008, to 15 percent in 2014), but the percentage of those who identify as lower-class has increased sharply (from 25 to 40 percent).&&As a result, the lower and middle classes are now roughly the same size.&&Most of these changes appear to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last couple of years.
声称自己属于上层阶级的比例有微小的下降(从2008年的21%跌到2014年的15%),但是声称自己属于下层阶级的比例大幅上升(从2008年的25%升到2014年的40%)。 结果是,中产阶级和下层阶级比例基本大致一样。这些变化发生在过去的几年中。
Shriking.png (32.64 KB, 下载次数: 5)
11:58 上传
图表解释:
& && && && & 2014
中产& & 53& && &&&52& && &44
下层& & 25& && &&&27& && &40
上层& & 21& && &&&19& && &15
&We found that virtually every key demographic group saw its social standing slip as the proportion of Americans who identified themselves as lower or lower middle class increased over this time period. But the decline was not experienced equally by all groups.&&&Among those who were disproportionately affected:
“我们发现,由于更多的美国人声称自己是下层或者是中下阶层,各个阶级的比例都在下滑直到不能再滑。然而这个降幅在各个群体里是不一样的。” 各个群体都经历不成比例的影响:
those with some college but no college degree are twice as likely to place themselves in the lower-class as they were in 2008 (47 percent versus 23 percent);young adults (ages 18-29) are also twice as likely to identify as lower-class as they were in 2008 (49 versus 25 percent)&The median income in 2012 was at the same level it was in 1995, a setback of 17 years.&&&But &losses have been greater for households in the middle of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than for households at the top. For households in the third quintile of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average income fell by 8% from 2007 to 2012. Meanwhile, for households in the highest quintile, average income fell by only 2%. The net result is growing inequality in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1. 与2008年的调查相比,那些正在上大学而且没有学位的人把自己定位为下层阶级的比例提升了1倍 (从23% 到40%)
2. 年轻人(18-29岁年龄段)将自己定位为下层阶级的比例同样提升了1倍(相比2008年,从25% 升到了49%)
3. “2012年的收入中位数跟1995年还是一样,基本上是倒退了17年。”但是”中位收入家庭的损失远高于高收入家庭。 自2007年到2012年,低收入家庭的平均收入下跌了8%,同时高收入家庭的收入只下跌了2%。 这样的结果则是收入分配的更加不平等。“
Read more:
http://www.pewresearch.org/fact-tank//despite-recovery-fewer-americans-identify-as-middle-class/
翻译鼓励,再接再厉
龙腾移动网页版
每个国家的中产阶段的定义都不同
印度定义的最科学,哈哈&
美国正在恢复正常国家的常态,这就是金字塔形,纺锤形的社会分布是不合理的,长久不了的。
美国从来没铀纺锤过。&
美国的贫富差距最大啊
笑话,印度还70%中产呢,印度贫富差距是不是更小?中产不中产,各个国家自己定义的问题。只要中国定义收入1到1亿都是中产,我们99.99%都是中产又有何难?美国贫富差距比我们大是事实,他从来就没纺锤过&
有吗?、最少人家还有接近40的中产,我们中国有多少&
这就代表为了解决金融危机,出血的是谁
之所以拥有纺锤型的社会形态,不是因为美国人的社会更先进,而是因为金字塔的底座被转移到了国外
美国人占了金字塔的上部,自然会有不寻常的社会形态
但是一旦优势不在,无法继续站在塔尖,那他那种社会形态就会奔溃
剩下的1%是什么?
剩下的1%是什么?
这个是问卷调查,所以应该有N/A的选项,所以剩下的1%很可能是N/A
本帖最后由 失足的流氓 于
17:56 编辑
21%到16%。下降了将近25%。居然还是微小的下降
据我所知,一般意义上的美国中产阶级实际拿到手的收入,折合人民币不过十几万元,不到20万,而且是家庭年收入
原来我是生活在同美国中产同样水平的圈子里,以前都不知道~~~&
美国中产阶级标准是家庭收入4万9一年,税后也就是人民币20万出头,这标准是奥巴马说的,有意见跟他说去&
开玩笑吧你 ~&
据我所知,一般意义上的美国中产阶级实际拿到手的收入,折合人民币不过十几万元,不到20万,而且是家庭年收 ...
是的。比中国中产阶级起码100万的门槛,美国还是差得远。
即使大家都以经济收入为标准区分谁是中产阶级,谁不是中产阶级,也仍旧存在着众多的不确定性和定量上的混淆。比如在美国,有人认为凡年均收入在3万美元至10万美元的人群都属于中产阶级,以此标准衡量,美国95%以上的人都应该属于中产阶级。另一些人则认为,美国中产阶级的人年均收入标准应该在4万美元至25万美元,凡人年均收入在此区间的,都可以算是中产阶级。以此标准而论,美国中产阶级大约占总人口的80%。
看我翻译的文章,有一篇就是讨论美国贫富差距的。手机不好给链接&
这个不好说啊
之所以拥有纺锤型的社会形态,不是因为美国人的社会更先进,而是因为金字塔的底座被转移到了国外
美国人 ...
美国是金字塔型,从来就是。美国自建国那天开始基尼系数就在0.4以上,而目前美国的贫富差距比刚建国的北美十三州更大,也比中国更大。
美国是发达国家里,贫富差距最大的一个,一直都是。
所谓的美国纺锤,恐怕是只看新闻不知真相的说法。
本帖最后由 miumiuoo 于
13:27 编辑
补充个数据,美国中产阶级收入标准应该是4万9,这是美国官方定义,美国民间通常认为要有10万以上。
这个说的是税前。
美国所得税起征点我记得8000美元一年。以家庭为单位。
所以美国的中产阶级家庭,按美国官方的标准,家庭为单位一年的到手收入在人民币20万出头就算了,那他的中产比例当然高了。中国要说年收入2万就是中产,我们的中产比例也高啊~~
当然有人要说美国物价低,他的物价相对他的收入确实比中国要低,不过要说绝对价格低,那是扯淡。加上更扯淡的医疗费,总之一句话,蓝星这地方,哪都不容易,呵呵~~
中国一线城市的生活水平就是发达国家水平。
按我的理解应该是西方高福利国家维持高福利的基础就是将贫困转嫁给其他国家。也就是殖民地。现在殖民地不好殖民了,仍然维持高福利才导致的巨额赤字。
中产阶级是一个社会学名词,一般都是讨论社会科学时使用。并不是一个严格的经济学名词例如GDP,CPI这类的
本帖最后由 dalian433 于
10:06 编辑
即使大家都以经济收入为标准区分谁是中产阶级,谁不是中产阶级,也仍旧存在着众多的不确定性和定量上的混淆 ...
还95%?美国官方公布的户均年收入是4.9万美金,注意是户均而不是人均,换句话就是至少有一半家庭还不到这个收入,这还是税前而不是税后。
龙腾移动网页版
miumiuoo 发表于
美国是金字塔型,从来就是。美国自建国那天开始基尼系数就在0.4以上,而目前美国的贫富差距比刚建国的北 ...
我一直觉得中国的基尼系数和中国的饮食习惯有关,我们又不是面包牛奶就可以过活的国家,不然的话,我一个月生活费减半都可以活的下去【个人感想,毋喷啊
你说的是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是放映贫富差距的&
站长推荐 /2
近来评论区违规较多,充斥着各类的马甲捣乱论坛,以及响应国家有关部门的相关规定,龙腾网将计划新注册的网友以及马甲如需参与评论区的讨论首先开始实名制
敏感言论非一般违规,指危及论坛安全的一切敏感言论;
号之前的留言,给证实一律扣除300积分,删除言论;
自发贴之后如继续发布,则视言论扣300积分(删除处理)或直接永禁处理;
欢迎举报,或此贴留言。
Powered by Discuz!X3.2
Comsenz Inc.金字塔型社会与橄榄球型社会,哪种结构更稳定? - 知乎24被浏览3221分享邀请回答1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谈谈不是稳定结构的“纺锤型”社会
我的图书馆
谈谈不是稳定结构的“纺锤型”社会
& & & &&今天在看法公方向的毕业生欢送会的照片,心血来潮找出了这学期一开始参加的论文研讨会的结集。然后回想起来在那天晚上和一群大牛同坐一席边吃边聊的时候,我和武苑问王绍光老先生的弟子欧树军老师关于中产阶级陷阱和“纺锤体”型社会结构(或者说橄榄形)。欧老师没有回答我们讨论的“如何套用这个模型的理论来解释一下当前问题”,而是直接引入“这个模型是否有解释和应用的能力”。 & & & & 仔细想想,对这个问题其实想过很多,所以写点感想出来。
一 & & & & &这个“纺锤体”的提法屡见不鲜,但是追根溯源,这个提法最早是谁提出来的?我找到的是赵海均提出来的“橄榄型社会”,出现于上个世纪末。如果谁对这方面有了解望不吝赐教。 & & & & &与纺锤体相对应的,有所谓的金字塔,有张千帆上课所说的“倒钉子”,有江平在秦晖《共同底线》出版时提到的《伊比利亚游记》里面的“哑铃体”。 & & & & 应该首先认识到,在这些观点里,在众多模型里,纺锤体是具有政治正确的,是追求的目标,别的社会是具有先天原罪的。
二 & & & & &但是,上述某些学者往往执着于“它是如何的好”,而不愿意探究“它是怎么来的”。或者说,启蒙派的观点在于,既然知道这样是好的,大家和政府都知道了,那么找出一个方法达致这个好就不成为问题了。 & & & & 这种想法一如各类所谓“民主普法斗士”一般,隐含着一种对不追求这一目的的人智识上的蔑视。 & & & &事实上,在一个自给自足的封闭的经济系统里,自发的分配模式注定了社会结构中低层人要占据大多数 。换言之,金字塔型社会才是“自然”的,而这种“自然”按照古希腊的话语理解,才是真正公正的。 & & & & &纺锤体社会的产生,是基于资本主义的全球体系和工业化中主导国家划分上下游而决定的。欧洲两次工业革命后的纺锤形社会是建立在奴役世界范围殖民地人民基础上的;今天美国的纺锤形社会是披着“全球化”外衣,建立在十几亿廉价劳动力供养基础上的。 & & & & & 都说美国的中产梦就是“只要肯努力就可以发家致富,享受人的尊严”。这实际上是在把美国一半不纳所得税的人都当做猪来豢养,即便是经历了新政自由主义的浪潮,经历了“第四大自由”的福利保障,仍然有一半美国人不能实现所谓的“美国中产梦”,这不仅仅是由于懒惰所决定的。也只有外国的精英在做抉择时会受到“美国中产梦”的吸引,或者说催眠。 & & & & & 除了欧美,成功复制纺锤体的国家还包括东亚四小龙。而他们发展的关键其实在于:作为冷战的交锋点,作为遏制中国的重要国家,本身在市场上具有的地缘优势,以及大批量的美国订单给本国的工业化注入第一笔资金。 & & & & & &更为搞笑的是,他们成为纺锤形国家的另一个关键,在于威权政府的主导,甚至很多国家还有斯大林模式的影子来发展基础工业。
三 & & & & & &纺锤体首先不是自然的。其次,它也不是稳定的。 & & & & & &这涉及到纺锤体理论的相关理论:“中产阶级”理论,尤其是庞大的中产阶级主导民主转型这一概念。这个问题我记得当时和冷哲在龚知宇的状态下讨论过——“中产阶级的革命性和保守性”,然后我得出一个比较实际的结论:往往第一代中产阶级的视域是从非中产时代培养起来的,换言之,他有无产阶级的革命性,因此才敢于挑战威权秩序来维护民主权利和财产权利。而改革完成后,民主转型成功以后的第二代中产阶级,就保守性大于革命性了。 & & & & & & &二战后的民主化浪潮,也只有东亚小国成功地由中产阶级主导了民主转型,而亚非拉的民主转型,以及东欧的民主转型,其实都失败了。 & & & & & & &那么回到“纺锤体”这一概念上来,我们会发现,纺锤体是一种机遇的产物,同时它具有开启民主转型的力量(如果作为前提的中产阶级理论成立的话)。但是反过来,当完成了这一使命,相应的它就不再具有维持下去的必要。 & & & & & & 换言之,所谓为了社会稳定而追求纺锤体,实际上是矛盾的,如果说是为了转型而追求纺锤体才是合乎情理的。纺锤体的出现的目的不在于稳定,而是在于变革。
四 & & & & & &纺锤体不是自然地,也不是稳定的,最后我想说,它也是与民主制度相违背的。 & & & & & &当完成所谓民主转型之后,纺锤体是否继续维持下去?这包括应不应该维持下去,以及能不能维持下去。第三小节已经总结了纺锤体不应该维持下去(功能在于变革而非维护稳定),而我们现在来谈一谈能不能。 & & & & & & 关注奥巴马与罗姆尼竞选的同学,应该对两人揭露的美国弊端很感兴趣。我当时比较关注的是美国有接近一半的人不缴纳所得税(因为万恶的房地产税是逃不了的)。这些广大的票仓们考虑的肯定和中产阶级不一样。 & & & & & & 而实际上,以“献金”和“选票”为核心的西方选举制度中,中产阶级是最弱势的一方。广大的穷苦百姓是最大的票仓,而人数少的超级资本家是最大的资金提供方,政客获胜主要是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而平衡的关键在于无视,甚至牺牲中产阶级的利益。 & & & & & & 上个世纪的西方民主国家的几个大的政策变动,包括“福利国家”制度的完善,以及相对应的“新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复兴,甚至现在基于迁徙自由这一宪政原则而造成的欧美“移民导向”型政策,都不是以中产阶级的利益为核心利益来保护的。这样从何维持纺锤体?反过来中产阶级往往成了政策变革的买单者。
& & & &很难想象,中国要实现纺锤形社会,诞生一个七、八亿级人口数量的中产阶层,抛开资源因素,到世界范围内哪里寻找为其提供服务、可供剥削的更加庞大的劳动力付出群体?中国学术精英理想中的纺锤形中国,是绝无实现可能的。更为现实的是如何建立中国内部较为公平公正的社会制度,实现机体内各社会阶层合理的优胜劣汰、新陈代谢。必须清醒认识到,自人类社会诞生以来,这个世界从来都是金字塔结构,所不同的是各国家民族在这个金字塔中的相对位置罢了。
馆藏&19821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阶层金字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