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中国名牌大学有研究生上的法律专业的,有北京大学法学院研究生的,是要研究生上的,多举些例子。

四年精读20本法学专著,超越绝大多数研究生 - 饮水思源
饮水思源 - 主题文章阅读  [讨论区: SOL]本主题共有 2 篇文章,分 1 页, 当前显示第 1 页 []
[][] 发信人: lilisodig (lili姐好大), 信区: SOL
题: 四年精读20本法学专著,超越绝大多数研究生
发信站: 饮水思源 (日03:21:53 星期天), 站内信件
如何在法学院成长(连载二)
-------如何在法学院成长
本文作者是重庆大学法学院06级某本科生,去年推免至上海交大凯原法学院研究生,在
一次交流会上见过此人一面,印象深刻(特别是他说过的一句:四年精读二十本专著,
你会超越中国绝大多数研究生的水平!),今天无意撞见这篇文章,觉得很真实,文章
很长,值得慢慢地读,虽然,他肯定不是重庆大学法学院最优秀的本科毕业生(今天下
午还听说了一个几年前就读的学长如今在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攻读博士学位),但是,
他茫然的时候,做出的选择,明智。过来人的经历参考价值还是很大的。以下是文章全
理想与现实之间
当我们完成高中学业,参加高考,最后填报高考志愿时,无论你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
的填报了法学专业,你对为何你要选择法学专业心中总是还有一定期望的。这些期望大
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
学法律可以赚大钱
从我们经常看到与法律有关的,特别是律师诉讼类的电视剧中,或从平常人们的闲谈中
,或从你不曾注意到的潜意识观念中,知道学法律,以后可以当律师,挣大钱,此点可
能是大多数懵懵懂懂的高中毕业生在作出专业选择唯一比较清晰的观念。特别是在像来
自我们那种“穷乡僻壤”地方的学生,犹为如此。毕竟一个大学生,寄托了一个一般甚
至贫穷家庭改变命运的期望。不过,现实的情况可能让你感到特别的失望,2009年法学
就业率全国所有专业中倒数第一,一般平均所得的实际工资大约在800-2000元左右(重
庆),或比较发达的城市,诸如上海,可能多一点,但也不到三千(可能包吃住,当然
也只是可能),当然八旗子弟或超“牛”人才除外。按照现在房价来算,买房比梦想还
遥远,更别说改变命运了,有时候想起来房子比命运还贵,不得不让人伤心。
学法律可以当大官
所谓当大官,大概远的可以从京师大学堂算起,近的则是这几年在国家地方的选调生、
公务员的招考比例中,法学专业的应是最多的。当然,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学法律的应
该更多的进入公职行业,比如美国近半数总统都为法学院出身,在美国,进了法学院,
并顺利毕业,意味着你有能处理任何事,胜任任何工作的能力,会有很好的前途,美国T
OP10的法学院尤为如此。不过请注意,那只是在美国,其没有本科生学法律的,只有在
顺利完成本科学业后,才有可能进入美国法学院,而且越是好的法学院,竞争越是激烈
,谁叫一进去,再“呆”三年(J.D)就会有一个光明而美好的前途了。美国法学院经过
对学生三年的培养,其具备了能有处理任何事,胜任任何工作的能力,当然包括胜任公
职的能力。但中国情况似乎有点不同:一是我们的法学院毕业生(不算研究生)数量基
本上是在全国所有专业应是第一,至少也应算是第二,基数大了,所以比例高也不足为
甚。二是除了法学院的毕业生,无论其它什么专业的毕业生,只要认真复习几个月,必
要时去参加一个公务员之类的培训班,一般会顺利通过我国的公职人员考试,成为我国
以后的公职人员(或许可能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我们的公职人员才是如此水平)。
所以当大官的途径不只法学院这一条,任何学院、任何专业都可以,唯一的区别就是毕
业证上的专业不同罢了。当然我们的法学院是否能让学生具有美国法学院所说的那种能
处理任何事,胜任任何工作的能力,可以肯定的是绝大多数法学院学生难以做到。而且
更有意思的是,越是在法学院学得越久的人,越是想加入“吃皇粮”队伍。
学法律可以主持正义,让社会更加平等公正
如果你现在真的还要此种想法,恭喜你,你是这个领域的稀有动物,希望你日后在法律
的职场奔驰时,别离此目标越来越远(许宗力语)。当然,有此观念,没有什么不好,
准确的说实在是难能可贵。如能坚持,那就是真正的“国家级宝贝”(当然一般不会颁
此奖给你,不过社会可能会给你颁个奖,如颁给张思之先生的那样)。
以上大致是绝大多数学子进入法学院的理想。虽以上各种想法有高尚,有市侩之分,不
过,没也什么,不要觉得不好意思,这是基于人性的正当理由,也可以作为你,在你的
人生旅程冲刺的动力。只要有学法律是用来保护自己,帮助他人,而不是用来伤害他人
的基本认识,就够了(许宗力语)。但是,问题在于,由以上目标构成的理想法学院,
与现实中的法学院差距实在太大,所有这些都很难被动地通过法学院来实现。如果实现
,我个人认为绝大多数原因可以归于你个人的不胡混,不糊涂以及你的不懈努力与奋斗
理想的法学院与现实的法学院
理想的法学院,能够让我们养成法律思维,一种极好的思考方式,能够处理大多数法律
及非法律问题。而现实的法学院,纵使一直都在改革,或者准确说暂称其在改革,但我
们绝大多数法学院老师所能给予顶多的是教义学,而且更多的是上课念课本,至多再加
上“侃大山”或谈论现实潜规则之学。大有只要认识中文就可教法学之趋势,就如只要
会中文就能念法律一样。
理想的法学院,能够提供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你能在法学的实验室――图书馆,不
分白天黑夜的阅读探索,在你想见任何一位大牌教授时,只要预约一下,就有机会和他
面谈,畅聊你及你们的法治理想。而现实中的法学院,很多法学院连老师都没有一个研
究室,更别说给学生一座法学的实验室,就算有,也会面临法律图书严重缺少,至少是
不全,开馆时间严格执行公务员标准的八小时工作制,而且常常“缺斤少量”外加态度
恶劣的窘境。想和教授见面,那更是难上加难,稍著名的教授,行政学术事务就相当地
多,那著名的就更多。研究生连见面时间都没有,哪会轮到定位为“普法”阶段法学本
科生呢。当然极少数教授例外,有时间去他的研究室,只要说明身份,其会热情接待。
理想的法学院,不仅传授给你法律的知识,也传授法律的精神,更会传授法律人的职业
理想与职业伦理。现实的法学院,除了开一门相关课程会,念下法律相关的规定外,很
难再有其它一些突破。因为法学人都很冷漠,法律人很不争气(陈长文语)。我自己法
律办案中都没有此观念,怎么叫我以身作则,以身言教,某一比较“耿直”老师语。
理想的法学院和现实的法学院差距如此之大,我们又该如何。
法学院的“围城”,大学的“围城”
中国(主指内地,港澳台地区因本人未去过,暂不予评价)法学院的如此之“差“,我
们是否应完全逃离,全部都不应学法律,转学其它专业。殊不知你出了法学院的“城”
,却难以出中国大学之“城”,就算你有勇气,走出大学之“城”,却不知道还有更大
的一座“城”在等着你。(此观点,可以以大学DV《完美动物》及身边事例印证)
这座“围城”,虽然看不见,但有时候你可以感受得到。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可能不太
恰当,一般大学都有转专业,或攻读或辅修第二专业,这就是一种出“城”与进“城”
,当然虽然部分人转专业或修二专是为了兴趣,更为坦率的讲更多的是为了以后就业。
但是我一朋友,从法学院之“城”“混”出,终到某一著名学院,结果后来每次见面,
总是抱怨其学院多么多么那个,多么多么这个,大有“刚出狼窝,就入虎口”之感,因
不知其真假,于是也不知道该如何评价。后来,跟几位非法法院的挚友,聊起和这一朋
友的对话,几位友人就大批而特批的其所在院系的“陋习”等事项,大有怕言而不尽之
感。最后经过多方观察求证,认真思考,得出非只有法学院之 “围城” 存在,而是中
国大学之“围城”所在。非仅有学校之“围城”所在,还有社会之“围城”所在。我们
生而已不自由,却仍处层层“围城”之中。
我们逃出了法学院,还是仍不能出“城”,只是进另一座“城”而已。
第二章:我们选择了法学,我们该怎样成长
进了法学“城”,而想进另一“城”之路
既然不能走出“城”,在我们这个法学之“城”中,我们应怎么办,不好听的说,大学
老师就算其能力再差,在中国这种大学体制下,只有不是犯了堪比“恐怖主义”之类超
级大错误,其仍能拿高工资,过得不能比谁更能“滋润”了。但是法学院的学生怎么办
,全国600多所开设法学专业,按现在实际的就业率,毕业就失业,我们学生该怎么办,
不可能全部都去读硕、读博,最后再读“壮士”、“烈士”,最终全部都烈士了吧。
在这之前,对于那些实在认为法学之“城”无路可走的朋友,提几个建议,让其成功地
“逃离”法学之“城”,顺利进入其它学院之“城”。
第一条路是利用学校的转专业机会,基本上每个学校在大一及大二阶段都会给学生转专
业的机会,虽然传说中转一个专业需要考试,甚至要几万块。作为法律人,可以看出,
这收几万块人民币这绝对是违法的,因为收这个钱是毫无法律依据的。所以对于一般学
生来说,这个原因不用担心。可能一个学校从一个专业转向另一个专业从形式要求大致
会有一个考试。但是,值得信任的是,越是好的大学,对转专业这种事越是公正,所以
也不要把自己给转专业的传说给吓死了。
第二条路就是一般学校会给予选修或辅修第二专业的机会,如果你转专业失败的话,又
对法学不是特讨厌的话,可以考虑以法学专业为第一专业,以其它你喜欢或你认为有前
途的专业为第二专业。这样可能有利于在有限的条件下进双“城”,这样的双学位有利
于培养复合性人才。并且,如果你以后想直接就业,而没有读研究生的打算或想法,最
好能兼修一个第二专业,这样双学位对于以后就业会有很多好处。需要提醒一下的是,
很多学校开设的第二学位是自考学位,虽我没有歧视之嫌,但自考二专的师资方面,难
以得到保证,所以对于这种二专,请认真考虑一下,这种自考也包括所谓名牌大学的自
第三条路就是再来一次高考,如果你发现你的学校法学专业,实在不行,又没有其它途
径进行二次选择的话,可以考虑再来一次,复习一年,再参加一次高考。希望你在这次
高考珍惜机会,认真选择,不要再走错了。只是这种决定希望你做出时,尽快尽早,因
为我们都不再年青,没有多少时间可供我们犹豫与浪费。
如果你能找到其它进“城”之路,首先恭喜你,其次祝愿你一路顺风。
在法律人的城邦中,我们如何成长
我们身处法学这座“城”看似不大(比如在重庆大学,法学院绝对是小学院,其它工科
学院绝对是大学院,其一个年级的总人数比我们本科四个年级的总人数还多出很多。)
而全国只要是个大学,无特殊原因,一般都有法学这个专业。所以相对人虽少,但“城
”多,所以总数就不少。我们处在法学之“城”,我们正把自己托付于法律人的城邦之
中,我们在这座不太好,准确的说“病”得比较重的“城”中,我们该怎么办,我们不
能也不应该又在大学,混迹四年,拿个法学毕业证,然后回家继续当“啃老族”或混迹
“江湖”(当然这个“江湖”,我认为是比较烂的那种,根据我的观察,基本属实)。
请各位法学学子注意,特别是来自一般或且贫穷的家庭的学子们,当你们从离开家时,
你们别忘了你们的父母对你们的期望,请一定要做一个负责任的人。可能你现在负不起
责任,但大学毕业之时,我希望我们能说:这事我负责,我会做好,请放心。若一个法
律人都对自己及父母负不起责任,又谈何期望其为社会负责任,为心中的正义公平而负
责任呢?如何从一个什么也不懂的孩子,经过四年的学习成长,变成一个有责任心,并
且能够有能力负责的人,成为一个对中国未来法治有所期待、有所行动的法律人。
我们如何成长,我们该如何办,这就是本书的核心。其实我也不知道你该怎么办,毕竟
我不是你,我不能用的思想,我的行为方式,我的目标强加给你,如一朋友所说,我的
大学轨迹不具有可复制性一样。人具有个体差异性,谁也无法完全复制我,同时我也无
法复制为其他人,否则我们只能叫做产品,而不是学生(当然对于我们大学,也存在大
批量制造产品的工厂之说,我们能做的就是让我们成为一个学子,而不是同一规格的产
品)。但是,任何一个群体,或者说一群人,会学大致一样的东西,读一些本领域的基
本及经典书籍,参加相关的社会实践。作为法科学生,我们就应该具有符合这个法律人
群体的基本素质,换句话说,就是应具有法律人的基本素养。这个素养是什么, 很多人
概括它为法律思维,或称它为法律人的品格,但却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如何形成它,如何
在法学院的学习成长过程得到它,至少很多时候是没有体系地、完整地、直接地告诉其
我在重庆大学法学院读了四年,记得当我刚进校时,特别是周围还有一个号称“政法黄
埔”的西南政法大学在旁边时,当然现在看来其也只是一种号称,如现今广告一样,学
校也是需要广告的。我也很茫然,我也很无知,更多时候感到的是无助。我也很后悔我
为什么选择重大法学院,要知道当时在武书连版(2006年)的大学排名中大法学专业的
排名中没有看到重庆大学的名字,换句话说,大法学(包括法学、政治学、民族学)的
前100名中都没有重庆大学法学院,现在我也很想知道当时我高考志愿时第一志愿为什么
选择了重庆大学的法学专业。所以不要认为我就是那种天才级人物,我不是,这辈子也
不会是。同时我的处境也和大多数法学院的朋友差不多,好不到哪去(毕竟去北大法学
院人数有限,何况北大的也不全是天才或精英。后来发现其实全国法学院的法学学生都
差不多,区别在于好的法学院
其掌握的资源多些,如果学生努
力,可能获得更多的机会,当是只是可能,就是说如果你处在一个你认为或公认为很不
好的法学院,也是有机会的,只是可能得到的概率要稍小些)。同时发现自己没有大的
靠山(父母农民出身),没有过硬的关系(某亲属在政府为要员,公司老总之类,关键
时还能拉你一把),什么都没有。更糟糕的是,当时的法学就业都开始大走下坡路了,
等我毕业时,就业前景只能是更遭,不可能更好,现在的情况也如我所预见的那样。客
观条件对我个人来说,已经相当不利。不过好在我有的是,我不糊涂,我不想随波逐流
的混完四年,因为这样的结果必然会毁了我的追求,我的理想。还有的有利条件就是我
可以努力。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这大环境不太可能改变的情况下,希望我不至于太
失败。于是这样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活,在大学刚开始时,我也不知道,我的大学应读什
么,学什么(好像有本书的书名就是这个,但我个人认为对于法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对
于我们的大环境来说,这本书基本没用,不具可操作性)。后来我也尝试了很多东西,
所有我能尝试的,我基本都试过了。记得当时大一时还在法学院团委任干事(所谓干事
就是“学生官”体制中的兵,可能以后成为官的那种),一个月完成三个赞助任务,至
今没有人破我的记录。我一个人一年所兼职的单位及获得的报酬比很多人四年的还多。
学习仍在继续,尝试仍在不断。后来一老师语:大学法律的学习必须靠自己,读研究生
也是一样,老师帮不了你大忙,很多事必须自己做,没人能帮你。发现自己的本专业都
学不好,还谈什么成为复合高素质人才呢?而且大学不只是在教室上课就可以的,否则
那和高中又有何区别了?在先专还是先广的问题上,我选择了专。后来在上西方法律思
想史时,和任课老师很谈得来,发现自己很喜欢法学理论方面,那位老师认为想学法学
理论必须看很多书,所以我开始大量的阅读那些有点不太懂的法学专著。在大三时,和
一位任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程的一个年轻讲师很谈得来,更让我值得庆幸的是,发
现那位老师眼光很不同,很开阔,并且其个人具有法律人的素养。更好玩的是,一次,
问他借一本书(法学书现在真的好贵,所以更加突显出法学图书馆的重要性),以便看
一下,那位老师就直接送给我了,当时真的很感激。现在很多法学院老师很多都忙于自
己做课题,没课题的,就努力做实务赚钱。房子买了一套又一套,车子换了一辆又一辆
。学生,就是其谋名、谋利的工具,是工具也好,至少好好对待吧。而更多的却只是对
付,所以才会出现上课念课本之类情况,当然造成这种原因很多,比如某一老师要评职
称,学校不会采纳学生的意见。后来大该因为自己脑袋不傻,认为这位老师是真正的良
师益友,一定要交上这个益友。幸运的是,我交上了。至于良师益友,在这个很多人看
来已经灭绝的词,被我碰到了(重大法学院在2009年武版排名中已升到三十多名,虽排
名说明不了什么,但客观上还是代表了外界对重大法学院的承认,重大法学院会有比较
大的进步,有这样的老师应算是一个原因吧)。后来在很多方面,这位老师给了我很多
指点与帮助(当然是非找关系疏通之类的),使我更快、更健康的成长起来。
说了这么多的我的大学生活,还没有谈到在法学院如何成长,其实我也不知道你或你们
该如何成长,但根据我的大学四年经历和对周围的观察,认为有时候人的经历或者经验
是很重要的,作为即将毕业的我们,其中还是有一部分比较成功的法科学子,我会以我
的大学成长经历以及一些很成功的朋友的经历,告诉大家,一个学子,如何才是具有了
法律人的基本素养。我会提出几项标准,告之你如何才能达到这些标准。之所以只讲标
准,而不讲生活的点滴趣事,是因为在更多情况下,良好的思维或路径比具体如何做更
为重要, 这样才能避免本来好心,却成为会误导大家的坏事。人不同,性格不同,所以
行事方式会不同,只要能达到这些标准即可。如果你完成了这些标准,我个人认为,你
至少在大学不是白混的(主要是你想白混,也没时间给你,如果想达到这些标准的话)
,也具有了法律人的基本素养,应该不会成为那种太失败的那种学子,或者更准确说你
会在大学过得很成功。
第三章:一个合格的法学本科生的标准
读书,这两个字现在变得特别沉重,这里所指的读书是指读法学专著或类似于法学专著
的书籍,绝对不是教材,法学教材只是教材,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学书籍(当今中国,
教材出版日趋繁盛,法学专著却大有“日落西山”之感,其实只要是同一类的教材,其
大致来源就是那几本法学专著,你把出书老师的写书材料来源都掌握了,你认为你还不
能够掌握教材的知识点吗?如果这样做的话,你在知识层次上面,比你的一般朋友已高
出了许多,别人就会称你为“牛人”了)。上次跟一朋友聊的时候,说至少大学期间读
几十本专著,最好是经典书目,每一方面至少读几本,如在某些方面,你想继续深造的
话,最好把相关方面的专著的书多读几本。其仍深感很难,直摇头。这样的结果就是法
学本科读四年,什么专著都没读。你的知识结构至多就是教材级别的,现实的情况更多
的是教材级别的都难以达到。不知道是我们的阅读能力下降了,还是怎么回事,从小认
识的中文到大学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当然其中原因有很多,比如某些著作语言极其
晦涩,老师在这方面没有给予足够的指导…...当时在大学我也很迷惘,怎样读书啊,向
老师请教,自己胡乱地看一些书,看着像法学专著的、装帧比较严肃的书就抓来读……
尽管基本上是属于囫囵吞枣,但后来慢慢的发现一些门道,慢慢就入门了。现在总结起
来,读书涉及到的大致就有以下几个问题:
为什么读书
在很多时候,只要是我个人认为稍有点水平的老师,其都会建议我读一些法学专著。国
内老师如此,国外老师(如辛普森在其著作中给初入法学的学生的第一点建议就是读书
)也是如此。
问题在于,可能朋友看到一些人在学校“不学无术”,照样在学校混得风声水起,毕业
后也相当过得相当地不错。于是给了一个很大的错觉,不读书,不学习也可以成才。造
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很多,诸如我们大学的体制,大学的考试方式,个人家庭背景,个人
能力以及中国的关系等。原因很多,但根据我在大学的四年观察,对于此类人,大致有
几个共同或部分共同的特点,家庭背景好;个人社交能力(俗称“搞关系”)强;他们
也读书,只不过更多的看的到是诸如“潜规则”之类;知道如何如付考试,所以再加之
“关系”的运用,可以得高分。而且更主要的是,成为这种群人的条件相对比较高,而
此类人占学校的比例属于相当少的(除非你的学校是八旗子弟集中地)。如发现以上几
个条件都不具备,或绝大多数都具备。那就证明只是平凡人,只能做平凡人的事,至少
起步阶段要做平凡人的事。读书就是作为平凡学生应做的事(当然由此不能推出天才就
不读书,不做平凡事)。
上文提到我们的绝大多数法学院不能提供我们学生所想要的能力(能力=知识+技能),
而读书却可以作为一个较好的补充,在一定意义上说,甚至是起主导作用的,其会决定
你是否有了基本的法学素养。而且,只要你读了书的,如你想进一步深造,读一个研究
生。在你有机会面试时,老师跟你聊上十分钟,就知道你是真的读了书的,还是没读过
书的。这真的是看得出来,造假的成功概率基本为零,因为你身上有了其他人所没有的
“书生气”。
读好书,你的灵魂会往上走。
经典的书最为关键,就像一瓶威士忌酒,后面解说的书就是加冰块加水,使它更容易入
口,但最值得反复品味的仍是经典。对于法学经典,即使读起来费力,也要坚持往下读
,必然会受益无穷。(季卫东语)。所以读书最好还是读法学经典书。但何为经典书,
首先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其次对于此没有标准答案。根据我的学习经历,个人认为所
谓经典书,大致就是对作为个体的你来说影响最大,对你及社会都有益的书。于是,大
致可以从这几途径来选择读什么书。
1)如果你很喜欢法学某一方面,你可以考虑找这方面任课的老师,当然这位老师应是至
少在其上课言谈中能看出来读过很多书,或其经常推荐好书的那种老师。就找这样的一
位老师,让他列几本好书,或者说让其推荐基础性的专著性读物。最好把他的E-mail要
到,阅读中遇到问题的话,可以在课间休息时或通过电邮方式,与老师联系讨论。如果
你认为你们学院没有这样老师的话,可以上网搜索一下,相关领域的名师,其一般情况
下,这些老师推荐的相关的阅读书目能在网上找到。
2)主动看一些法学名家的书和文章,比如北京三杰:贺卫方、朱苏力、梁治平,交大:
季卫东、郑成良,吉大:张文显、姚建宗,清华的许章润、张明楷,中政的方流芳、刘
星,台大的王泽鉴和社科院的梁慧星等教授,很多国内法学家的书,他们的一些专著,
尽管其有些著作算不上是经典性著作,其中一些作为基础性、通识性的专著读物,对于
想入门的法科学子来说,还算是不错的。以上是国内方面算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不
完整,只是举例性质)的书,如果你有喜欢的教授,那你也可以把他的书认真的读一下
。当然现在国内也有更多的译著,这些译著一般情况下都算是好书,想起某老师对于选
书提出了十字方针:读外不读中,读古不读今。足见这此国外法学著作还是值得花时间
认真读一读的,毕竟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法学对于中国来说,是一种舶来品(当然此
语会引起一大批教授的大加批判)。
3)如果你没有喜欢的书,也对法学家不“感冒”,可以考虑一下这种途径,去法学院的
图书馆,慢慢找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无论什么原因其吸引了你,就选中它了,唯一的要
求是这种书一定是要有引注或参考、推荐书目的那种。认认真真把这本书读完读透,然
后认真分析其所引注的书,从中选出你感兴趣的书目,然后把这些书找出来读,这样不
断的做,你还是会发现有许多自己能读的书,自己喜欢的书,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4)如果你感觉以上途径都不喜欢,感到真的很麻烦的话,我在本书的下篇提供了几个老
师的建议阅读书目,可以按照其所列书目进行阅读。或上豆瓣(),上
面有很多读书小组,加入进去,和他们一起读书,当然如在学院有读书小组,可以考虑
参加,坚持下去,会有极大的收获的。
又是一个很麻烦的事,这里只能提出一个大致我个人的思路仅供参考,我们手拿一本书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的是书名,谁写的,哪个出版社出的,先把这些记下来,最好要记
住(如果你要出国的话,会终生受用的)。接着再翻一翻目录,看一看主要有哪些内容
,一本好书肯定是能通过目录让你知道它的结构。一般情况下,好书都会在其序言(或
前言)中说明本书的大致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基本可以判断你是否需要读此书,是否
值得你读。
如果你决定要读此书,那么以下几项要求你应完成:
1)能简要的说出此书的主要内容;
2)能阐述此书的框架结构,大致包括哪些部分;
3)此书的论证方式,作者是如何论证其观点;
4)能记住中其中的一些重要的观点或基本论点(第4小点很重要,很多研究生面试主要
就考这一点,我在这方面吃过很大的亏)。
如果你把这本书读完了,能达到以上几条标准。你就可以了,恭喜你把此本专著读完了
,读懂了。最后还有一点比较重要,就是做好读书笔记,笔记内容大致就是以上提出的
几条标准内容,你把笔记做好了,以后要用此书内容,就不用再读原著了,这样的好习
惯以后会让你节省很多精力的。
如果你认为我的读书方式实在太烂,你可以参见清华大学法学院许章润教授的一篇文章
:经典:文本及其解读――关于阅读法学经典的五重进境。其应能告诉你所要的答案的
大学读什么,做什么, 此二字足已。大学读什么,做什么,就是思考二字。记得大二时
,在上西方法律思想史时,任课老师花了6个课时给我们读了施特劳斯的一篇文章。读完
之后,其它讲的都忘得差不多了,但其核心观点至今记得,就是要思考,读大学要思考
,无论你是什么专业,喜欢什么。
后来发现真的是对的,人不思考,那是什么,不过是会说话的动物,中国每天现又不缺
行尸走肉的动物,到处、每天都看得见。
法学本科学生,在现在或以后会面对很多问题,比如看到一个法律问题要如何解决,一
个现象如何解释,会要求你对某种看法或方案发表看法,如果不思考,对任何现象都不
会有看法,有思想,那以后如何回答那些看似很难实则不难的问题了。可能答案有很多
,但至少其中一种应是你的,对错不要紧,只要在给出答 案时同时进行足够的说理与理
由即可。慢慢的你就会发现你很有思想,你很自立(推荐看一本书:爱默生的《自立》
,法律出版社,很好的一本小册子)。
有时真的很难想象,法科学生,不能自立,没有自己的看法,那将会是怎样的一种景象
。进一步说,法学院的很多学子将来会成为法律人,会作为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最后的捍
卫者,如果一个捍卫者没有自己的主见,自己的看法,怎能应对如此复杂的社会,以及
其中的乱象。
在现今这个以社会为本位的社会中,作为社会人的我们,应知道角色互换,为他人着想
的,因为某一天,你就可能在为“他”,而不是现在的你。当然这不能成为理解当今社
会的某些不能接受事与人的理由。而这种互换在社会中不是每天都在发生着吗?想想我
们的大中国应有多少事值得我们思考,等待着大家思考。
思考,这很重要,真的很重要。没有思想,不会思考的人,真的很难面对这个世界,当
然更难面对这个法律人的城邦。看见一个人,遇到一件事,出现一个麻烦,请想一想:
是什么,为什么, 怎么办。请想一想,思考一下。
从小到大,我们一直进行着这项无论你喜欢还不喜欢的活动。但进了法学院之后,作为
一个学生,你首先必须先学会说话,无论以后从事哪个行业,肯定并且必然要使用语言
(这里按广义上的语言理解)这门艺术。这是任何一个人,只要是从事和人交往的行业
所必须具备的,法律这一行业更是如此。说话这个两个字,意义丰富,其也分为多个层
对于法学本科学生来说,至少要具备以下几点素质:
1.说话必须大声。一定要保证你的受众听得见,当然也不用着“河东狮吼”那样,只有
听得见即可;
2.表达必须清楚。如感觉说话太快的话或者话说不清楚,可以慢慢说,但一定要把话说
清楚,说明白,让人们知道你想表达什么;
3.说话要有选择性的说,这一点可能比较麻烦,难以短期内较好的把握。比如,说对自
己不了解的东西尽量不提及,对自己的弱势尽量少提及,多说自己了解、有优势的地方
。法律这行业有时候真的很难全面把握,很多所谓专家也只是某一方面专家,不可能是
全能型的,以后随着行业专业化需要,专业化只会越来越强。所以发现自己有某些方面
欠缺,那倒是正常,但如果经常暴露出你的无知,你的弱点,如果你是律师的话,那就
等于直接砸饭碗,是很严重的事情,一定要引起注意;
当然说话还有很多要求。但是法学本科学生先把以上几点基本性要求做到的话,至
少在面试工作时不会吃亏,甚至会远强于很多其它专业学生,以后也会受益。说话是门
很大的学问,慢慢来吧,也别太着急,连希特勒从一个口吃者,都可以变成一个演说家
,对各位来说,应该会更好。
法律的魅力在于其是不断变化的,法律的智慧在于日积月累,再结合现在的情况即可。
所以对待法律,学习法律如果想要像KFC那样快的话,那就不应称其为法律,可能只是你
所使用的工具罢了,如果你有此心态,只能说明你没有入法学之门。
法律不是一种工具,她是一种艺术(当然中国现实更多的是把法律视为一种工具)。把握
艺术有时需要一种东西,这种东西就是时间。长时间的投入,已成为学习法律的必要。
这也就为什么中国政法大学在搞6年制实验班的原因之一吧。
对待法律,就如对待中国的法治理想一样,不可太急,我们需要熬(贺卫方语)。
真正能在中国社会成功的是许三多式的人物,你是有时间的,所以别太着急,主要是着
所以学习法律需要你的耐心,在耐心这个前提下,你会变得冷静,睿智,进而有思想家
的那种“成熟”。
为什么读大学,一个好工作,一个好前途,对的,这是一种很好的选择,挣大钱、当官
,当然很好,这无可厚非。
不同人有不同追求,法学院的学子应该成为各行业的精英,不仅仅是法律界的精英,就
如耶鲁大学法学院学子一样。但其前提是,你必须有成为精英这种想法,有这种目标才
常说知识改变命运,真的吗?我看很难,君不见上海某高校法学女研究生自杀吗?知识
可能改变命运,但有目标的知识才能改变命运。
所以,各位无论以后你想从事哪一行业,想做什么,一定要问自己为什么想从事这一行
业,对于这一行业可能遇到的困难,一定要了解清楚。想清楚了,了解清楚了,你才会
为了你的目标拼命,为了你的目标而疯狂。用小学学到的一句话来描述一下目标吧:没
有目标,就如不知航向的船。纵使可能靠岸,但多是自己不想到的彼岸,而这却可能成
为你人生的终身遗憾。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当官、挣大钱的这种目标没有错,但社会上还是部分人在努力
做事,不是为了自己,其只是想让他人,让这个社会好一点。很多人为了自己的良心、
为了帮助他人的快乐,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国外,除了大多数人忙于挣钱捞权外,还是
有人在做对社会有益的事的,如NGO,公益诉讼等(有时间可以登一下杜克大学法学院这
个网站,看看一个美国女法律人如何走过她的一生:
/然后点击October 5, 2009 Lives in the Law: Rita Hauser就可以播放了)。所以一
些有致于从事这方面的朋友,不要对这个世界感到太过于失望,有些人还是在努力做事
的。成功的,最近的如巴拉克.奥巴马,他的人生轨迹应算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当然更多的人面对的问题是没有目标,或着目标很茫然。任何人都不能决定你的目标是
什么,我也一样。但有一个方法可能会帮你解决此问题,那就是不断去尝试,不断去发
现,just have a try。只有通过这个不断发现,不断尝试的过程,你才可能有所收获,
而这些收获是有些人一生都不可能得到的。所以我能提供的建议就是不断尝试,至少我
是这样走过来的。我把我能尝试的,我都试过了,所以我以后的路应怎样走,我心里还
是有底的。当你经历过或至少间接经历过很多后,在之后在在这些尝试中,你会很明智
地选择出适合自己的,选择相对最对的。当然这个尝试的过程就需要有一定胆量,敢于
冒一定险(这当然会有违法律人保守的要求,但是有时候太过保守则起反作用。)尝试
一下,也许很多都可能成为你的目标候选项,并最终找到属于你的人生轨迹。
法学,看你学得怎么样,除了其他外,写作是很重要且很好的一个检测手段。写作,特
别是有志于从事学术的朋友,这更重要。总之,只要你从事法律这一行,是难以逃脱写
可以写的很多,读书笔记、散文、对事件的短评、札记、当然也包括论文。没事,就写
写东西,比如发在校内人人网,法律博客或其他你喜欢的博客或论坛之上(涉及隐私等
除外)。大家一起分享,别人可能还会给你以评介,这样可能会给你写的动力。
可能对于大家来说,从小到大,没人敢说他没写过东西。对于法律的写作,可以分为形
式与实质写作两种。所谓形式写作,就是司法文书之类,有具格固体格式的。所谓实质
写作,应是一种批判性写作,是批判性思考的延续。形式写作,这个不用太担心,很多
法学院都开过相关的课程,不用担心。就算没学,也没关系,半天即可学会。写作,对
于大家来说,更重要的应是实质写作,即批判性写作。因为只有批判性写作才能给你所
需要的法学素养。
另一重要问题还是论文吧,有时间还是写一点吧,你读书会读出很多问题的,观察社会
也会发现很多问题的,你只要随便抓一个问题,批判性的分析思考,你就可以写很多东
西。原因在于中国是一个学术富矿(朱苏力语),任何一个问题只要你认真思考,深究
下去,你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东西,中国特色问题,中国特色现象。
原则上我建议本科生每半年(即一个学期)写一篇论文,认真读书,读出问题后,用三
个月去完成这篇论文(其中修改时间不少于4周以上),然后有机会的话,把论文发表吧
(这有个误区,就是研究生水平一定比本科生写的论文高,我可以保证的是,这绝对是
错的,只要你认真研究思考的结果,绝对不会差。所以不要害怕,很多研究生徒有虚名
而已。发表论文,自己注意点,这里面有很多规则,我曾在此方面吃过不少亏,至今后
悔不已)。就算你写完后,没有机会发表在正规期刊上的话,可以发表到你的博客上,
注明发表日期,以后比如研究生面试,或进某些单位,可以把这些论文带上,面试老师
会很高兴的,老师不会因为你没有发表在正式期刊上,而瞧不起你的。反而会很欣赏你
,因为其能证明你读过书,思考过问题,还形成了文字东西,至少能证明你在大学没有
值得提醒的一点,千要不要抄,否则后果可能会影响你一生的。最近发现有一个很不好
的现象,一些人为了保研、获得奖学金,在一个月可以发几篇文章,当然质量肯定不高
,十之八九可以认定为抄的,找一些不是很好的杂志快速发表即完,但他们没有想过一
个事,这种行为是一种短视行为,
Q1:学习的动力何来
这个问题就像中国的很多特色问题一样,一个让人很纠结的问题,无论单纯从哪一方面
从手,都难以解解决。在中国,特别是经历中考、高考的学生,基本上都把学习兴趣丢
完了,就是成了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考试而学习,而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在初中或高
中,家长老师会跟你说只要你中考、高考考得很好,就行了,到了大学我们就不管你了
。于是大部分学生,为了考试,为了好成绩,拼了,顶破天也就三年。谁知进入大学后
,还会有这样的学习压力,这样多的东西需要读。尽管在大学有很多事要去做,但是从
小到大,都很累,一直没玩过,以后工作更没得玩,先玩两年再说。这种想法按以前八
十年代、九十年代,甚至更早的中国大学生来说,没错,那时候就算你在大学不学无术
,但是你仍然是一个大学生,社会中精英中的精英(实际也就一垃圾),但现在时代已
完全不同了。特别是大学扩招之后,大学生文凭随之贬值,特别是在教育部胡乱瞎调控
之下,本科生随处都是,想一想全国有法学院系的学校为600多所,90年代初有几所法学
院系,所以仅以法学为例,你就知道法学本科文凭的含金量是多少,比起以前贬值多少
。这是大环境,尽管经过了中考、高考,但大学仍很难保证你有一个“光明的前途”。
再说直白一点,现在找份体面像样的工作,现在真的很难。但是中国未来人才就是从这
批本科生中出来的,所以想办法在这群颇显人数过多的本科生中出众,脱颖而出,还是
很需要努力,大学是一个新起点,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你过去的努力,直接是归零的,
需要你从新开始。学习是需要动力,一个动因,这就算是一个重要的外部原因,它和中
考、高考的原因一样,我们没有选择。我们只有唯一的选择,像初高一一样努力。记得
某人曾在一本杂志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不喜欢被迫前行,但被迫前行是前行最快的方
式。加油吧!接下来,又一个问题出现了,大学毕竟不同于初中、高中,大学很自由,
在不违反大规定下,你想干嘛就干嘛,没有人会干涉你。而且如某人写的《大学读什么
》,大学的评价体系变了,变得多样性,大学自由,大学生也自由,自由就意味着选择
的多样性,这就成了一个很难的问题。经过初高中的束缚,唯一的选择,很多人到现在
还没有适应过来,如何面对大学自由的多样性,如何面对大学的选择。为了解决这个问
题,我们首先必须解决大学对大学生的评价体系是怎样的,大学无论怎样,无论国内大
学还是诸如哈佛耶鲁之类的著外国外大学,考试成绩,也就是课业的水平,这一块还是
占很大比重。再简单点,学习成绩的好坏会决定你很多东西,按重大法学院的保研政策
、综合奖学金等的评定来看,比重大于60%。而且用人单位来学校招聘时,一般先要看的
就是成绩如何,任何一个单位一般情况下不会相信多门课程补考,重修还会在大学是一
个好学生,可能成为他们单位的优秀员工。我们都承认,光以考试成绩就认为其是个优
秀的学生,这种评价是不妥当的。甚至有以唯成绩是终的倾向,你可以这样认为,但是
有些时候,规定就是规定,在没有更好的规定用来替代这种评价体系时,还是老老实实
学习,认认真真看书,争取考试拿好成绩,近说你可能得奖学金,取得保研机会等,远
说你可能有机会出国,a good job或者更进一步说,你可能获得a good wife (or
husband) and high money。成绩是我们所占比重最大的一块,最好能引起你足够的兴趣
,至少一定要好好对付。然后我们看看其它评价标准:个人素持,社团参加及组织能力
,学术研究水平。在一些领域倒可以随意一点,选择自己喜欢的做。但是如果你什么都
不喜欢,那就试着喜欢一样。像爱一个人一样,开始不喜欢,彼此相处久了,发现其没
有那样讨厌,慢慢地发现其会有一些优点,慢慢认为其不错,有那么一点爱,还有一点
犹豫,如是这样,我能给的建议,继续发现他的优点,你会真正爱上的。
当然以上建议,其最长有效期为在校读书期间,甚至会更短。长说,活到老,学到老。
学习的动力,真正在于你的兴趣,你的目标,你以后想干什么,你所做的就是通过学习
让你有能惫去做它,或者你是否想负起你应负的责任。
Q2:读书和听课的关系(即如何看待成绩)
在上一个问题中,我一直谈成绩很重要,很重要,它本身的确很重要。真接点说,这就
像一场入围赛,一场机会入围赛。你成绩不好,就不会有这个机会,你成绩好,只是有
能拿到这个机会的可能。对于学法学,道理同样适用。上课认真听课,课下好好复习,
考前认真复习,争取拿一个好成绩。对于成绩来说,我个人就是尽人事,听天命。需要
努力,但不强求。看待考试成绩也是一样,努力即要。下面就是读书,我曾说过,读书
对于法学很重要,无论你读研究生与否,对于从事法学都需要读书,别忘了法学的魅力
在于其是不断变化的。而且这决定了即使你以后不在学校,你仍需要学习,法律的专业
化必然决定通看仅读法条难以胜任以后法律界的要求,需要读书。从近说,很多人想要
读研究生,无论是法学硕士还是法律硕士(法学)、法律硕士(非法学),都需要读书
,以法律硕士待遇最好的上海交大的来说(其对于法律硕士真的是平等的,奖学金在法
学、法律、和博士生间按比例分。国内法学院其是第一所给予法律硕士这样待遇的学校
),其仍要参加读书会,仍要思考法律问题,做主题发言。不读书是很难出众,很难顺
利从好的法学院毕业的。再近一点,我们以法学研究生面试的时候,读没有读过书,说
几句话就看得出来,还是那句话,好成绩只是给你一个敲门砖,没有读过书,就算你有
机会面试,照样刷你没商量。从以上我简短的说明,应该能正确处理读书和听课的关系
,听课,为了考试,为了好成绩,只是为了一个机会,首先你必须把抓这个机会,所以
你需要努力学习,好成绩是一个必要条件,而读书才是一个充分必要条件,想在法学界
,或者说无论在哪一个方面想要有所成就(挣钱除外,挣钱不用读书),你必须读书。
想要成功,此二者必须都具备,没有妥协的余地。再强调一遍,好成绩等于一个机会,
读书才能决定你是否能抓住它。不读书,只有好成绩,那基本上等于空中楼阁,甚是危
以下四个问题为另一朋友所提出的问题:
觉得一个人的力量是太渺小了,无力回天。
答:这句话很正确,所以当我昨天说的时候,我们首先定位于我们是一个小人物,我们
从来不当大人物,这样我们就显得大一点了,没有那样的渺小了。无力回天,这句就过
了一点,路,就是走的人多了,就是路。我还是以季卫东为例,他83年从北大毕业时,
他在留言薄是写了六个字:说真话,做实事。83年到09年,过了很多年,季老师没有当
大官,但他在法学界,甚至在国际法学界的影响(其曾在日本大学多年任大学教授),
绝对比某些大官大多了,当官当权时就有影响,一退休下课,没人把你当人看。这种例
子我已见了很多(当然有少部分例外,主要因为其还没死)。季老师的博客(
/blog/jwd/index.aspx)访问量,或者说季老师的影响力在中国一直在上升,
他的确在影响人,或许我们说,季老现能保证他的理论会在他死之前被采纳,被广泛应
用吗?我可以肯定说:他不敢肯定。但是不是处于一生的努力是毫无效果的呢,我也可
以肯定的回答你,肯定有效果,肯定会回天,正确的理论只是在等正确的时间,正确的
地点,正确的人才会被发现并应用。谁又敢说这个人不会出现了,到时绝对可以回天的
。还是那个心态问题,不要急,做好长期战斗准备,此长期可能是人一生,还可能是几
一个学生和学者能做什么呢?来自正义的声音是没错的,中国社会的转型是需要更多的
这样的人才,抛开功利心,我们不是想留垂青史,我们需要自己的强大,关键是现在怎
样才是强大的?
答:怎样强大,首先是做好自己的本职要求,学生努力学习,工作的,就努力工作。曾
一老师讲了一不类似笑话的笑话,当一群中国人全是中产阶级,无论是哪个政党当权,
都会想尽办法讨好你,因为你们太强大,强大到忽视你,其会付出太大的代价。当这时
候,我会再去以中产阶级为后盾,再去和他们讨价还价,他们能不听吗?自己强大,中
产阶级强大,这就是希望。有些人,或者有些组织就是捡软的柿子捏,你够强,你在各
方面都很优秀,他就算想把你潜测则,他也得计算他要冒的风险有多大,太大可能把乌
纱帽丢了,他会潜规则你吗。我相信,他没有这样大的胆量,很多事说白了就是力量对
比,你够强大他就会让你,因为你是老大。
现在还是从上到下缺少一个支持,真正关注我们社会的应该是怎样的?不是对自己没有
信心,也许这一辈子在为这个社会默默地无私奉献。今天一直在强调要有信心,确实是
这样的。社会的功利心太强了,包括学生。社会的中国的大环境的一些现象,一些正义
之士是没法容忍的,但是细想目前的力量似乎是渺小了,靠几篇文章,对社会的呼吁,
还是缺少真正的权力的支持,传统的权力思维是根深蒂固的,所谓名不正言不顺就是这
个大概吧。
答:这个问题同一个问题一样仍涉及力量对比,你要知道无论哪一个当权,当老大,都
是其开创者打出来的,拼出来的,某人不是说过:枪杆子里出政权吗?你要记得孙中山
在成功以前被称为黑社会老大,孙文他在乎过当时政府支持他吗,没有。所以支持不支持
,不要紧,到一定时候,必要是就是要强迫其支持,要么就下台。其还涉及另一个问题
,就是如何看待既得利益者,这群人是当今中国改革进步的最大阻力,他们是很有实力
,他们控制了很多资源,有很强大的力量,所以认真对付他们才是真正的重要。现代社
会很难经得起再次类似于革命的事情,成本太高了,何况我们必须承认中国老百姓现在
的生活水平比30前年大有提高,所以我们应用更理性的方式,改革。记住:枪炮一响,
法律无声。我们是小人物,所以比较渺小,我不打算光宗耀祖,但我会一直做下去。至
少我一直努力让我变得很强大。
因为一直在强调信心,在强调,努力创造奇迹,但似乎还是比较悲观。我不知道有
多少人在听了这些之后会坚持去做,不知道会坚持多久,但我们还是要坚信我们都在努
力或者是在努力的路上创造奇迹。
答 :学法律的人,最好还是悲观一点好些,理性一点好些,这样头脑不容易发热,不容
易犯错误,人一高兴,做出的决定十之八九会后悔,但心存一点希望,是动力来源之一
。很多人问你能坚持多久,曾在一本杂志上见到,一个登珠峰,离最高点只有50米了,
他就下来了,很多人问他,他为什么下来,他说,我知道我的极限就在那,我上不去了
。但我已达到了我的极限,我不后悔,坚持到自己的极限,只要不后悔,放弃又何妨。
lili姐好大@@
交大装了空调,FD装了B,我旦太潮了!
饮水思源BBS从前、过去、将来一直是在党的领导下工作的公共传播媒体,这是
饮水思源站能够存在发展的基本原则。
※ 来源:?饮水思源 bbs.?[FROM: 211.99.222.55]
※ 修改:?lilisodig 于 日03:22:11 修改内容?[FROM: 211.99.222.55]
※ 修改:?lilisodig 于 日03:25:25 修改标题?[FROM: 211.99.222.55]
[][] 发信人: yichenzi (逸尘子), 信区: SOL
题: Re: 四年精读20本法学专著,超越绝大多数研究生
发信站: 饮水思源 (日17:40:45 星期六)
【 在 lilisodig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何在法学院成长(连载二)
-------如何在法学院成长
: 本文作者是重庆大学法学院06级某本科生,去年推免至上海交大凯原法学院研究生,在
: 一次交流会上见过此人一面,印象深刻(特别是他说过的一句:四年精读二十本专著,
: 你会超越中国绝大多数研究生的水平!),今天无意撞见这篇文章,觉得很真实,文章
: 很长,值得慢慢地读,虽然,他肯定不是重庆大学法学院最优秀的本科毕业生(今天下
: 午还听说了一个几年前就读的学长如今在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攻读博士学位),但是,
: 他茫然的时候,做出的选择,明智。过来人的经历参考价值还是很大的。以下是文章全
: 理想与现实之间
: 当我们完成高中学业,参加高考,最后填报高考志愿时,无论你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
: 的填报了法学专业,你对为何你要选择法学专业心中总是还有一定期望的。这些期望大
: 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
: 学法律可以赚大钱
: 从我们经常看到与法律有关的,特别是律师诉讼类的电视剧中,或从平常人们的闲谈中
: (以下引言省略...)
※ 来源:?饮水思源 bbs.?[FROM: 140.119.245.197]
本主题共有 2 篇文章,分 1 页, 当前显示第 1 页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武汉大学法学院研究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