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诊断陈旧性骨折筛板骨折

当前位置: >>
按摩师教材(一)
<img src="http://bos./v1/docconvert1919/wk/aba49fab8fb012b895ffd/0.jpg?responseContentType=image%2Fjpeg&responseCacheControl=max-age%3D10&responseExpires=Wed
%2C%2023%20Aug%8%3A34%3A14%20%2B0800&authorization=bce-auth-v1%2Ffa1fa7cc8e%2FT00%3A34%3A04Z%2F-1%2Fhost%2F1fd136b12bfae9aaabf153ab44ca55d1a7a70e06efd3fcfd42b4&x-bce-range=0-157910&token=bfbc76e79ebb363dafafbbd0e8&expire=T00:34:04Z" style="width: 100%;">按摩师教材(一)甘肃太昊职业培训学校校长 高级按摩师、国家人力资源和劳动 保障部首席考评员莫兴邦 名言? 所谓铁饭碗,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而是一辈子到那里都有饭吃。 ? 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一 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 生活的最高境界是宽容,相处的最高境界是 尊重。 ? 从崇高到荒唐只有一步,从荒唐到崇高却没 有路。 何谓生老病死?生得要好,老得要慢,病得要晚。 死得要快。 ?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移。 ? 与富交,我不贫,与贵交,我不贱。 ? 世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 ? 能力就像一张支票,除非把它兑换成现金,否则豪 无价值。 ? 人生在世,无非是让别人笑笑,偶尔笑笑别人。? 第一节 按摩发展概况? 一、按摩术的起源? 在原始社会中,原始人在与野兽博斗中或劳动中,必定有一些外伤,导致发生疼痛,原 始人自然地用手去抚摸,逐步收到效果。人 类本能地童复应用一些能够祛病的抚摸手法, 经过时间的延续,这些手法得到发展和积累。 大约几千年前,我国祖先为按摩术奠定了基 础,并逐步形成我国的按摩术。 《黄帝内经》? 战国时期,我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对按摩术有所记载,其中《素问? 异法方宜记》 指出:“中央者,其地平以温,……故其病 多瘘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故导引按跷 者,亦从中央出也。”这说明当时我国已有 推拿按摩术,起源地在黄河流域,那时称按 摩为按跷,由于操作简单,所以,很快在我 国各个时期都得到了迅速发展。 二、按摩术的形成?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文化不发 达,所以一些抚摸的手法,形成了早期医疗 的雏形。随着原始社会的瓦解,以及奴隶社 会的形成,在当时医事管理方面,按摩术已 成为一科。夏商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医事 有所发展,出现了中药,此时,按摩术与中 药成为这个时期的主要医疗方法。春秋战国 时期,涌现出众多学派医学思想,并对按摩 治疗疾病看所记载。 《黄帝岐伯按摩经》? 如《韩非子》、《老子》、《墨子》、《史记? 扁鹊传》等对按摩术都有记述,并且形成 了一些手法。秦汉时期,中国成为统一的封 建集权国家,祖国医学逐步形成体系,推拿 按摩也随医学发展而形成独立体系,出现了 第一部按摩专著《黄帝岐伯按摩经》,它和 《黄帝内经》、《华佗别传》等著作记述了 十几种按摩手法。 三、按摩术的发展?经过漫长的岁月,按摩术在我国逐步得 到了发展。隋唐时期,是封建社会强盛时期, 按摩术也已发展到鼎盛阶段,按摩手法有了 大的发展,并且推出小儿按摩的新方法。在 医事制度中,按摩术有专门编制,如隋时太 医署设有按摩博士2人;唐代继承了这种制度, 《唐六典》记载太医署有按摩工56人和按摩 生115人; 《圣济总录》?宋朝医学著作《圣济总录》有独立篇对按摩进行记 载,这说明推拿按摩比以前有了新的发展。明清时 期,随着按摩术的发展,保健按摩也取得了进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许多省、市医院设立了按摩科, 全国各地举办按摩培训班,并有按摩专门培训基地。 目前整理出按摩手法上百种,不但治骨科病、各种 内科病,也用于保健强身,在饭店、浴池等场所纷 纷设立保健按摩。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保健按摩作为一门新兴行业,将会在我国得到发扬 光大。 自然健康理念?? ? ? ? ? ? ? ? ? ? ? ? ? ? ? ? ?金钱≠财富健康≥财富绿色饮食+绿色调理+精神环保 绿色饮食=无公害食品+营养均衡食品+素食绿色调理=自然整体调理+自我调理精神环保=心理健康+精神质量 绿色饮食+绿色调理+精神环保=健康 想 健康 要学习 自然整体 回归你自己 健康宣言? ? ? ? ? ? ? ? ? ??你是否因时间太忙而忽略了身体 您是否因工作繁忙而忽略了父母 您是否因亚健康而愁眉不展 你是否因妻子劳累而心有愧疚 你是否因丈夫创业疲惫不堪而心焦如焚 健康是财富的源泉;健康是家庭的保安 健康是生命的基石;健康是生活的风帆 被动健康是你不得不而无奈的选择 主动健康是您事业、家庭的最佳保证 二者选其一还是――――主动好(自主健康) 你是否想有创业的机会-――有健康才有财富 按摩的基础知识??一、人体各部位名称(如图2―1) 人是一个具有生命活动功能的整体。不同的部位,有着不同 的名称。头颈部的名称:头、颈;躯干部的名称:胸、背、 脊椎;上肢部的名称:肩、上臂、前臂、手;下肢部的名称: 臀、大腿、小腿、足。 1.人体常用方位的术语为了便于学习和研究人体各部位 及其结构的位置变化,规定以身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 两脚跟靠拢,足尖向前,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 前为人体标准解剖姿势,并以上述姿势为依据,定出一些常 用人体方位的术语。
常用人体方位的术语。?上――接近头部称为上; 下――接近足底称为下; 前――接近腹侧的称为前; 后――接近背侧的称为后; 内侧――接近身体正中线的称为内侧; 外侧――远离身体正中线的称为外侧; 近侧――接近肢体根部的称为近侧; 远侧――远离肢体恨部的称为远侧; 尺侧――前臂的内侧称为尺侧; 桡侧――前臂的外侧称为桡侧; 胫侧――小腿的内侧称为胫侧; 腓侧――小腿的外侧称为腓侧; 浅――接近皮肤表面的称为浅; 深――远离皮肤表面的称为深。 2.人体的切面(1)矢状面 沿人体的前后径与水平面垂直 所作的切面叫矢状面。当矢状面位于正中而 将人体分为左右两半,该切面称为正中矢状 面。 (2)水平面(横切面) 与地面平行,将 人体分为上、下两部所作的切面叫水平面。 (3)额状面(冠状面) 沿人体的左右径, 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所作的切面叫额状面。 二、体 表标志 (如图2―2) ?1.躯干部的体表标志 胸骨:胸骨柄、胸骨体、 剑突。肋骨:第二到第十二肋骨、第一到第十肋软 骨。椎骨: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尾骨。 2.上肢部的体表标志 肩胛骨:肩峰、肩胛冈、 肩胛下角。锁骨:全长。肱骨:肱骨内上髁、外上 髁。尺骨:鹰嘴、尺骨头、茎突。桡骨:桡骨头、 茎突。手骨:腕骨、掌骨和指骨的背面。 3.下肢部的体表标志 髂骨:髂嵴、髂前上棘、 髂后上棘、耻骨联合、生骨结节。股骨:大转子。 膑骨:前面。胫骨:胫骨前缘。腓骨:腓骨头和外 踝。足骨:跗骨、跖骨、趾骨。 按摩基础2?一、骨的构造(如图2―3) 成人 的骨骼共有206块,组成人体的支架。 根据骨的形态不同,可分为长骨、 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骨主要由 骨质构成,外面包着骨膜,内部藏 着骨髓。 1.骨质 骨质是骨的主要部分。 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骨密质坚硬, 位于骨的表面;骨松质位于骨的深 部。 2.骨膜 骨膜是位于骨表面(关 节面除外)紧贴骨密质的薄层结缔组 织膜。它富有神经、血管和造血细 胞,故骨膜对骨质的营养和骨折的 修复起着重要作用。 3.骨髓 骨髓充满在骨松质的 网眼中和骨髓腔内。胎儿、新生儿 骨髓是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随 着年龄的增长,骨髓腔内的红骨髓 逐渐被脂肪组织代替,变成黄骨髓, 没有造血功能。长骨的骨松质内或 扁骨的骨髓都是红骨髓,始终保持 着造血功能。 二、颅 骨1.颅骨 由23块骨组成。颅骨以眶上 缘至外耳门下缘的连线为界,分成上 下两部分,上部为脑颅,下部为面颅 (如图2―4)。 (1)脑颅骨 由8块骨构成,围成 的腔叫颅腔,脑位于腔中。脑颅骨分 别是额骨1块,位于颅前,可分额鳞、 眶部及鼻部;顶骨2块,位于额、枕 骨之间;枕骨1块,位于颅后;蝶骨1 块,位于颅底中部,居枕骨前,因形 似蝴蝶而得名,该骨分蝶骨体、大翼、 小翼和翼突;颞骨2块,左右各一, 位于蝶骨、顶骨、枕骨之间,构成颅 底和颅腔的侧壁,颞骨分为鳞部、乳 突部、岩部、鼓部;筛骨1块,位于 额骨的前下和颅底的前部,夹在两眼 眼眶之间,分为筛板、垂直板及筛骨 迷路。 ? (2)面颅骨由15块骨构成,形成了眶腔、鼻 腔、口腔等面部轮廓。面颅骨分别是犁骨1块, 位于两鼻腔之间,为构成鼻中隔下部、后部 的扁平薄骨板;下颌骨1块,其关节与脑颅的 颞骨相连,它是颅骨中除舌骨以外唯一能够 活动的骨,是面颅中最大的骨;舌骨1块,位 于颈前,在下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 ?通过韧带和颞骨茎突相连,分为舌骨体、大角、小 角;上颌骨2块,分为上颌体、额突、颧突、腭突、 牙槽突,构成了口磕上壁、眶下壁、鼻腔的外侧壁; 鼻骨2块,位于左右上颌骨、额突之间,为鼻腔上 壁的一部分;泪骨2块,薄而脆,似指甲大小,前 接上颌骨额突,后连筛骨迷路的眶面,位于两眶内 侧壁的前部;颧骨2块,在额骨与上颌骨之间,位 于眶的外下方,颞突与颞骨颧突连结而成颧弓,是 面颊的骨性突起;下鼻甲2块,附在上颌体的鼻面, 为卷曲的薄骨板;腭骨2块,位于上颌骨腭突的蝶 骨翼突之间,构成鼻腔的外侧壁的一部分和硬腭的 后一部分。 三、躯干骨2.躯干骨 躯干骨是由 24 椎骨、1 骶骨、1 尾骨构成的。 (1)椎骨 根据不同的 部位而分为颈椎、胸椎、 腰椎、骶椎(骶骨)和尾椎 (尾骨)。 1)椎骨的构造 椎骨 有椎体和椎弓两部分。椎 体在前,椎弓在后,二者 围成椎孔。各椎孔相连成 的管腔叫椎管,内藏有脊 髓。椎弓有7个突起:后 面的叫棘突,两侧的两个 突叫横突,上和下的两对 突起叫上关节突和下关节 突。 2)椎骨 的特征①第三至第六颈椎的横 突上有横突孔。 棘突分叉(如图2―5)。 第七颈椎的棘突较长,颈后部可以摸到。 第一颈椎上没有椎体和棘突。该椎 又叫寰椎。 第二颈椎体上有一个齿突,又叫枢 椎(如图2―6)。 ②胸椎棘突细长,尖向后下,椎体 两侧和横突有关节面(如图2―7)。 ⑧腰椎椎体最大,棘突呈板状(如图 2―8)。 ④骶椎(骶骨) 成年人骶椎愈合为 一块骶骨,似三角形。前面光滑而凹陷, 后面粗糙隆凸,骶骨外侧缘 上面有形似 耳朵的耳状面(如图2―9)。 ⑤尾椎 (尾骨)成年人尾椎愈合为 一块三角形的实性尾骨(如图2―9)。 (2)胸骨 由胸骨柄、胸 骨体、剑突三部分组成。 胸骨柄上缘有一浅而宽的 颈静脉切迹,两侧有锁骨 切迹(锁切迹),胸骨和胸 骨体两侧各有7个切迹(如 图2―10)。 (3)肋骨 共有12对。 肋分前后端和体三部分。 后端包括肋头、肋颈和肋 结节等。肋的前端借助软 骨和胸骨相连,后端与相 应的胸椎构成关节(如图 2―11)。 四、四肢骨 3.四肢骨 由上肢骨和下肢骨构 成。 (1)上肢骨 由肩带骨和游离上肢 骨组成。 1)肩带骨 由锁骨和肩胛骨组成。 ①锁骨 位于颈根皮下,全 长均可触及。水平位,.内端粗 大,与胸骨柄相关节;外端扁平, 与肩胛骨相关节(如图2―12)。 ②肩胛骨 肩胛骨前面凹陷, 叫肩胛下窝,后面隆起,叫肩胛 冈,并分成冈上窝与冈下窝。肩 胛冈外端的增高与膨大部分叫肩 峰,锁骨与其相连。外侧角有一 浅凹叫关节孟,与肱骨头构成关 节。关节盂的内侧上有一指状突 起叫喙突(如图2―13)。 2)游离上肢骨 ①肱骨 是典型的长骨。肱骨上端的膨大 叫肱骨头。肱骨头前方粗糙的突起叫小结节; 外方的突起叫大结节。肱骨体外侧粗糙的隆起 叫三角肌粗隆。肱骨远端后面的窝叫鹰嘴窝; 前面内侧窝叫冠突窝,外侧的窝叫桡窝。冠突 窝下方的突起叫肱骨滑车,桡窝下方圆形的突 起叫肱骨小头,两者均有关节面。在肱骨远侧 端的内侧的突起叫内上髁;外侧的突起叫外上 髁(如图2―14)。 ②尺骨 位于前臂内侧。上端前有冠突(喙 突),后有鹰嘴。两者之间的深凹叫滑车切迹(或 叫半月切迹)。冠突的外侧,有一凹陷的关节面, 叫桡切迹。冠突的下方有一粗糙面,叫尺骨粗 隆。尺骨干上有一个锐利的外侧缘叫骨间缘。 尺骨远端呈圆盘状,叫尺骨头。内侧小突起叫 尺骨茎突(如图2―15)。 ③桡骨 位于前臂的外侧。上端呈圆盘状,叫 桡骨头。头的周围有环状关节面,头的上面有 凹陷关节面,叫桡骨头关节凹 。头的内侧下方 有桡骨粗隆。桡骨体有一个锐利缘叫骨间缘。 下端肥大,外侧有一向下的突起叫桡骨茎突; 内侧有尺切迹,与尺骨头相关节(如图2―15)。 ④手骨 手骨由8块腕骨、5块 掌骨、14块指骨组成(如图2― 16)。 腕骨 为小而不规则的短 骨。其名称多标志各自的形状。 分上下两排排列。上排从外向 内为舟骨、月骨、三角骨和豌 豆骨;下排从外向内有大多角 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和钩骨。 掌骨 每一块掌骨没有特 殊的名称,由拇指向小指方向 分别冠以第一、二、三、四、 五掌骨。掌骨近侧为底,中间 为体,远侧为头。第一掌骨底 呈鞍形为鞍状关节面;其余的 是平面关节面。 由下肢带骨和游离下肢骨 组成。 1)下肢带骨主要由髋骨组成。每侧 髋骨均由位于上方的髂骨,后方的一块坐 (2)下肢骨骨,前下方的耻骨组成。 ①髂骨 位于髋骨上外。骨的上部宽而 扁薄,叫髂骨翼。翼上缘变厚,叫髂嵴。髂 嵴前方突起部叫髂前上棘,下方突起部叫髂 前下棘。髂骨内面的凹陷叫髂窝,髂窝后部 的两个粗糙面分别称耳状面和髂粗隆。髂骨 内面稍显弯曲的部分叫弓状线(如图2―17)。 ②耻骨 是髋骨的前下部分。有上支、 下支和体三部分。上支接近弯曲处上缘的突 起部分叫耻骨结节。上下支弯曲处内面较粗 糙部分为耻骨联合面。它与对侧的耻骨联合 面连接起来,构成耻骨联合。 ③坐骨 是髋骨的后下部分。分坐骨体、 坐骨支两部分。其相接的外面,有一粗糙结 节叫坐骨结节。④髋臼 由髂、耻、坐三骨 的骨体构成,深陷呈环状的窝。 ⑤闭孔 由坐骨与耻骨围成的卵圆形大孔。 ⑥骨盆 由前外侧的两块髋骨和后方的 骶尾骨构 2)游离下肢骨 ①股骨 是人体骨胳中最大的长骨。 分为上下端和中间的骨体(如图2―18)。 上端似球形叫股骨头,头下方较细的部分 叫股骨颈。骨体上方较大隆起叫大转子, 在大转子后下方的小突起叫小转子。股骨 后面在骨的长轴上有一条股骨粗线。股骨 下端膨大,其后面的两个隆起,分别叫内、 外侧髁。髁间的凹陷叫髁间窝。两髁上各 有一隆起,分别叫内、外上髁。 ②髌骨 是人体内最大的籽骨。位于 股四头肌腱内。在皮下可以触及(如图2― 19)。 ③胫骨 是小腿内侧的粗大长骨。 其上端膨大,由内、外侧髁组成。 两髁的上面是光滑、稍凹的关节面, 两关节面之间有一小突起叫髁间隆 起。胫骨上端前面有一大的突起叫 胫骨粗隆。胫骨下端的下面有一胫 骨下关节面,其外侧有一三角形凹 陷面叫腓切迹。胫骨下端内侧有二 突起叫内踝(如图2―20)。 ④腓骨 位于胫骨的外侧。上 端膨大叫腓骨头。下端较长,超过 胫骨部分叫外踝(如图2―20)。 ⑤足骨 分跗骨脯趾骨(如图 2―21)。 跗骨 共7块。分别是距骨、跟 骨、足舟骨、骰骨和楔骨。跗骨位 于足的后半部。 跖骨 共5块。近端与跗骨相关 节,远端与趾骨相关节。 趾骨 共14块。躅趾有两节趾 骨,其余均有3节趾骨。 按摩基础-关节关节结构包括基本构造和辅助结构两部分。 1.基本构造 包括关节面、关节囊 和关节腔。 (1)关节面 多有一凸一回两个关节 面,由光滑的关节软骨构成。 (2)关节囊 附着于关节面周缘及附 近骨上,密封关节腔。分为两层,外层为 纤维层,厚而坚韧,由致密的纤维结缔组 织构成。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内层为滑 膜层,薄而柔润,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 有的滑膜层形成滑膜皱襞,起到补充关节 空隙和分泌润滑液的作用;有的向外膨出 成为滑液囊。 (3)关节腔 由关节囊和关节面所围 成的腔隙叫关节腔。腔内有滑液。腔内压 力为负压,对稳定关节起着重要作用。 2.辅助结构有关节盘(或称关节内软骨垫)、关节盂缘、滑膜皱 襞和关节韧带等。 (1)关节盘 由纤维软骨构成,常似圆盘状或半月状。中 间薄周边厚,位于两关节之间,周缘与关节囊愈合,具有减 轻冲撞和震动的作用。 (2)关节盂缘 是附着在关节窝周围的纤维软骨环。有增 大关节面、加深关节窝,使关节更加稳固的作用,肩、髋关 节均有之。 (3)滑膜皱襞 起着补充关节空隙和分泌润滑液的作用。 (4)关节韧带 分布在关节周围或关节内。具有连结两关 节骨,限制关节运动的作用(如图2―22)。 二、各部位关节结构 1.下颌关节 下颌关节是由颞骨的下颌窝与 下颌骨下颌头构成,关节内有关节盘。下颌 关节为联合关节,必须同时活动,完成张口、 闭口、前伸、后缩及向侧方运动等。由于下 颌关节囊的前壁较松,缺乏韧带加强,在过 大张口时,下颌头滑到下颌窝前部而不甚稳 定,故易发生下颌骨向前脱位。 2.肩关节 肩关节由肩胛骨的关节盂和肱骨头 构成。肩关节囊附着在关节盂缘和肱骨解剖 颈上,’极为松弛,可使两关节面分离达2.5 厘米。关节囊上有喙肱韧带,.前有盂肱韧带 加强。整个肩关节的上前方有喙突,正上方 有肩峰和喙肩韧带保护(如图2―23,图2―24)。 3.肘关节肘关节是一个复合关节,由三个关节 共在同一关节囊而构成。 (1)肱尺关节 是肘关节的主关节,由肱骨 滑车与尺骨滑车切迹构成。 (2)肱桡关节 由肱骨小头与桡骨的关节凹 构成。 (3)桡尺近侧关节 由桡骨环状关节面和尺骨上 端的桡切迹构成(如图2―25)。伸肘时,前臂 与上臂不在一条直线上,两者之间形成一开向 外侧的角度,这个角叫提携角(男性约165度, 女性约135度)。当处理肱骨下段骨折时,要注 意恢复提携角(如图2―26)。另外,伸肘时鹰 嘴的尖端和肱骨内、外上髁三点成一直线;肘 屈90度时,三点则变为一个等腰三角形,即鹰 嘴朝下,内、外髁在上。这三点关系的改变有 利于鉴别肘部骨折的部位;如鹰嘴骨骨折或肘 关节脱位时的 关系变为异常;如三点关系正常, 可以排除肘关节骨折,而应考虑肱骨髁上骨折。 4.手关节 手关节由桡腕关节和腕骨间 关节构成。 (1)桡腕关节 由桡骨腕关节面和尺 骨下端关节盘的下面构成关节窝;舟骨、 月骨和三角骨互以骨间韧带相连构成关 节头。关节囊宽阔松弛,囊外有韧带增 强。 (2)腕骨间关节 由近侧列腕骨的远 侧面与远侧列腕骨的近侧面构成。 5.腕掌关节 腕掌关节由远侧列4块 腕骨与5块掌骨底的关节面构成。关节 活动范围很小。拇指腕掌关节由大多角 骨和第一掌骨构成,能做屈、伸、内收、 外展及对掌运动。 6.掌指关节 掌指关节由5块掌骨和 第一节指骨底构成。 7.指关节 指关节由各节指骨连结 而成(如图_2―27)。 8.骶髂关节 骶髂关节由骶骨耳状面 和髂骨耳状面构成。有关节囊,但很 小,囊壁很紧张。关节前面有骶髂前 韧带;后面有骶髂后短韧带和骶髂后 长韧带;后上方有连结髂骨、骶骨粗 隆的骶髂骨间韧带。骶髂关节有轻微 活动,妇女比男子活动稍大。 9.髋关节 髋关节由髋臼和股骨 头构成。髋臼很深,它与髋臼盂缘和 横韧带一起将股骨头包起来。关节囊 很坚韧,不但包绕关节,还包绕股骨 颈。关节囊前为髂股韧带,限铜髋关 节过伸;前下方为耻骨囊韧带,限制 大腿外展;后面为坐骨囊韧带,限制 大腿的内收(如图2―28)。 10.膝关节 膝关节是 人体最复 杂的一个关节。由股骨下端的关节面、 胫骨上端的关节面和髌骨关节面构成 (如图2―29)。 ?10.膝关节 膝关节是 人体最复杂 的一个关节。由股骨下端的关节面、 胫骨上端的关节面和髌骨关节面构 成(如图2―29)。 滑膜腔被两条交叉韧带分割。 前、后两条交叉韧带有防止胫骨前、 后移动的作用。膝关节有月牙状的 关节盘叫半月板,其内侧大,外侧 小,该板有润滑、缓冲和保护关节 面的作用(如图2―30)。膝关节囊 坚韧,前、后有肌肉、肌腱、韧带 保护。关节囊的前壁有髌骨和髌韧 带;两侧有胫、腓侧副韧带;后方 有胭斜韧带加强。 11.踝关节 踝关节由胫骨下 端及内踝、腓骨外踝与距骨构成。 关节囊有韧带加强。内侧韧带(三 角韧带)从内侧将内踝、足舟骨、 距骨和跟骨连接起来;外侧有距腓 前、后韧带和跟腓韧带连结腓骨、 距骨和跟骨(如图2―31)。 按摩基础-肌肉?一、肌肉的构造 肌组织的肌细胞呈细丝状,称为肌纤维, 其特征是能将化学能转变为机械能,使肌纤维缩短,产生收 缩,以保证机体的各种运动。肌肉组织按其形态与功能,可 分为平滑肌、骨骼肌与心肌。 结构特征:肌细胞呈长圆柱形或梭形,一般称为肌纤维, 肌细胞之间排列紧密,细胞之间有少量结缔组织、毛细血管 和神经纤维。 当肌肉损伤时,可引起出血及神经损伤 肌组织的分类如下:肌组织 骨骼肌 (分布在骨骼上) 心肌(分布在心脏) 平滑肌(分布在内脏和血管壁上) ?肌肉在人体内的分布极其广泛,全身肌肉约有500 余块,其重量约占体重40%,而四肢肌肉约占肌肉 总重量的80%。肌组织的基本特征是收缩和放松。 收缩时肌肉缩短,横断面增大,松弛时则相反。由 于中枢神经系统持续兴奋使肌肉经常保持持续性的 轻微收缩状态,这种状态叫肌紧张,肌紧张可使身 体维持一定的姿势。实际上,人在静止时,肌肉仍 然处于稍微收缩的状态中。 ? 每块肌肉都是由许多肌纤维集合起来组成一个肌束,再由许多小的肌束合并成一个大的 肌束,最后由若干个大的肌束合并成整块肌 肉。整块肌肉的外围都由结缔组织薄膜包裹 着,称肌外衣,它向肌肉两端的延续部分称 为肌腱。肌肉借肌腱附着于骨膜、筋膜和关 节囊的表面。肌腱没有收缩能力,但有很大 的抵抗力。 二、肌肉的辅助结构?1.筋膜 筋膜有浅筋膜和深筋膜两种,浅筋膜(皮 下筋膜)位于皮肤的深面,是含脂肪成分的一层疏松 结缔组织,通常所说的筋膜(或固有筋膜)位于浅筋 膜的深层。深筋膜在四肢最发达,包被在每块肌肉 的周围,并深入各群肌肉之间,形成肌间隔,最后 连于骨膜上。 筋膜的作用是分隔肌群中的肌肉,使深层肌肉 在工作时具有同等的工作条件。在病理情况下,筋 膜能够限制炎症的扩散。 2.腱鞘 腱鞘是由两层结缔组织构成的长管, 套在肌腱上,两层膜之间有滑液,运动时可减少肌 腱和骨之间的摩擦。 ? 三、肌肉分类1.按形状分类 以肌肉的 外形轮廓可分为长肌、短肌、轮匝肌和阔肌。 2.按肌头数目分类 有二头肌、三头肌、 四头肌等。每个头各有一个起点,由两个头 合成一个肌腹,为二头肌,其余依此类推。? ? 四、肌肉的物理特性?1.伸展性与弹性 肌肉受外力时长度增加, 这种特性叫伸展性。当外力解除后,肌肉恢 复原来的长度,称为肌肉的弹性。 2.黏滞性 肌肉收缩时,肌纤维之间摩 擦产生阻力,是由于肌肉的黏滞性引起的。 气候寒冷时,肌肉的黏滞性增大。所以在各 项运动前要做准备活动,使体温升高,以减 小肌肉的黏滞性。 五、使上肢各关节运动的肌群 1.斜方 肌 位于背部和项部的皮下,一侧呈三角 形,两侧相合呈斜方形,肌纤维分上、中、 下三部分。 (1)起点 枕外粗隆项韧带,第七颈椎 棘突,全部胸椎棘突。 (2)止点 肩胛冈,肩峰,锁骨外1/3 处。 (3)机能 近固定:上行纤维使肩胛骨 上提,上回旋后缩;横行纤维使肩胛骨后缩; 下行纤维使肩胛骨下降和上回旋。远固定: 一侧收缩,使头和颈向同侧屈和回旋;两侧 收缩,使头和脊柱伸直。 2.菱形肌 位于斜方肌深层,呈菱形。 (1)起点 下位两个颈椎和上位四个胸 椎的棘突。 (2)止点 肩胛骨内侧缘。 (3)机能 近:使肩胛骨下回旋,上提 和后缩。远:两侧同时收缩,使脊椎伸直。 ? 3.肩胛提肌位于斜方肌深层,细而长。 (1)起点 上位四个颈椎横突。 (2)止点 肩胛骨的内侧缘(内侧角至肩胛 冈之间)。 (3)机能 近:使肩胛骨上提。远:一侧 收缩使颈和头向同侧倾斜和回旋;两侧同时 收缩,使颈伸直。 ?4.前锯肌 位于胸廓的外侧,上部为胸大肌和胸小肌所遮盖, 是块扁肌。 (1)起点 以8~9个肌齿起于上位8~9个肋骨的外侧面。 (2)止点 肩胛骨的内侧缘和下角的前面。 (3)功能 近:使肩胛骨前伸,上回旋。 5.胸小肌 位于胸廓上部的前外侧,胸大肌深面; (1)起点 起于第3~5肋的前面。 (2)止点 肩胛骨的喙突。 (3)功能 近:使肩胛骨前伸和下回旋。远:上提肋,辅 助吸气: ? 6.三角肌呈三角形,遮盖肩关节。 (1)起点 锁骨外端、肩胛骨肩峰、肩胛 冈。 (2)止点 肱骨三角肌粗隆(如图2―32)。 (3)功能 前部:使上臂屈和旋内。中部: 使上臂外展。后部:使上臂伸和旋外。三部 同时收缩使上臂外展。 ?7.胸大肌 广阔而厚,覆盖胸廓前面的大部分。 (1)起点 锁骨内侧半,1~6肋软骨和胸骨前面 腹直肌鞘前臂(如图2―32)。 (2)止点 肱骨大结节嵴。 (3)功能 近:使上臂屈,内收和内旋。远:拉 躯干向臂侧。提肋,辅助吸气。 8.喙肱肌 细长,在肱二头肌内侧及深面。 (1)起点 肩胛骨喙突。 (2)止点 肱骨内侧中部(与三角肌止点相对)。 (3)功能 使上臂屈和内收。 9.肱二头肌 有长短二头,位于上臂前 面,呈梭形。 (1)起点 长头:肩胛骨盂上粗隆。 短头:肩胛骨喙突。 (2)止点 桡骨粗隆,前臂筋膜。 (3)功能 近:使上臂屈,前臂屈 和旋外。远:使前臂向上臂靠拢。 10.背阔肌 背阔肌是全身中最宽 大的肌肉,分布在背的下半部及胸侧部, 部分被斜方肌所遮盖。 (1)起点 第七胸椎至骶骨所有椎 骨的棘突,髂嵴后1/3处, 第十至第十二肋。 (2)止点 肱骨小结节嵴。 (3)功能 近:使上臂伸,旋内与 内收。远:拉躯干向臂侧,使肋上提, 辅助吸气。 ? 11.大圆肌紧贴背阔肌的上方。 (1)起点 肩胛骨下角的背面。 (2)止点 肱骨小结节嵴。 (3)功能 使上臂伸,旋内与内收。 12.小圆肌 在冈下肌的下方。 (1)起点 肩胛骨外侧缘。 (2)止点 肱骨大结节。 (3)功能 使上臂伸,内收与旋外。 13.冈下肌 在小圆肌上方,肩胛骨的背面。 (1)起点 冈下窝。 (2)止点 肱骨大结节。 (3)功能 使上臂伸,内收与旋外。 ? 14.冈上肌 呈圆椎形,位于肩胛骨的冈上窝内, 为斜方肌所遮盖。 (1)起点 冈上窝。 (2)止点 肱骨大结节。 (3)功能 使上臂外展。 ? 15.肩胛下肌 位于肩胛下窝内。 (1)起点 肩胛下窝。 (2)止点 肱骨小结节。 (3)功能 使上臂伸,内收与旋内。? ?16.肱桡肌 呈长扁形,位于前臂的最外侧。 (1)起点 肱骨外侧髁的上方。 (2)止点 桡骨茎突的基部。 (3)功能 使前臂屈,并使前臂保持在中间位。 17.旋前圆肌 位于前臂的上1/3部的前面。 (1)起点 肱骨内上髁尺骨冠突。 (2)止点 桡骨中1/3的外侧面。 (3)功能 使前臂旋内并屈。 ?18.肱三头肌位于上臂后面,有长头、外 侧和内侧三个头。 (1)起点长头:肩胛骨盂下粗隆。外侧 头:肱骨体后面上部。内侧头:肱骨体内 侧下方。三个头在肱骨中点合成一个坚韧 的腱到止点。 (2)止点 尺骨鹰嘴。 (3)功能 使前臂和上臂伸(如图2―33)。 ?19.使手屈的肌群 桡侧腕屈肌、尺侧腕屈肌、指浅 屈肌、指深屈肌。除了指屈屈肌以外,起点都在肱 骨内上髁,多数止于掌骨或指骨。 20.使手伸的肌群 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 肌、指总伸肌、尺侧腕伸肌、拇短伸肌、食指固有 伸肌。 (1)起点 多起自肱骨外上髁或桡、尺骨的背面。 (2)止点 多止于掌骨的背侧。 六、使下肢各关节运动的肌群(如图2― 34)1.髂腰肌髂腰肌由腰大肌与髂肌构 1.髂 腰肌髂腰肌由腰大肌与髂肌构成。腰大肌 强大,位于腰椎体侧方;髂肌宽阔,占全 髂窝。 (1)起点 自第十二胸椎体到第四腰椎 体侧面、横突和髂窝全部表面。 (2)止点 股骨小转子。 (3)功能 近:大腿屈,旋外。远:于 站立姿势中两侧同时作用时,使脊柱屈骨 盆前倾。 2.股直肌 位于大腿前表面,是骨四 头肌中的一块。 (1)起点 髂前下棘。 (2)止点 胫骨粗隆。 (3)功能 近:大腿屈,小腿伸。远: 保持人体站立姿势。 3.缝匠肌 是大腿前细长的肌肉。 (1)起点 髂前上棘。 (2)止点 胫骨粗隆内侧。 (3)功能 近:使大腿屈、旋外,小腿 屈j旋内。 4.阔筋膜张肌 扁平呈长方形,位于髋关节外前 方,夹在两层筋膜之间。 (1)起点 髋前上棘。 (2)止点 在大腿上中l/3交界处移行于髂胫 束,止于胫骨外侧髁。 (3)功能 近:使大腿骨阔筋膜紧张,起辅 助支撑作用,使大腿屈、旋内。 5.臀大肌 这块肌肉很发达,直接位于皮下。 (1)起点 髂骨翼外面,骶骨,尾骨后面。 (2)止点 臀肌粗隆。 (3)功能 近:使大腿在髋关节处伸、旋外。 上半部使大腿外展,下半部使大腿内收。远:保 持站立姿势,使骨盆后倾。 6.股二头肌 位于大腿后面外侧。有长、短二头。 (1)起点 长头:坐骨结节。短头:股骨嵴 外唇的下半。 (2)止点 腓骨小头。 (3)功能 近:使大腿在髋关节处伸,使小 腿在膝关节处屈和旋外。远:使大腿在膝关节处 屈,小腿伸直和固定时,使骨盆后倾。 7.半膜肌 位于大腿后内侧的长肌。 (1)起点 坐骨结节。 (2)止点 胫骨粗隆内侧。 8.半腱肌 位于半膜肌的浅层。 (1)起点 坐骨结节。 (2)止点 胫骨粗隆内侧。 (3)功能 近:使大腿在髋关节处伸,小 腿在膝关节屈和旋外。远:使大腿在膝关节 处屈。小腿伸直与固定时,使骨盆后倾。 9.大收肌 在短收肌及长收肌的深层。 (1)起点 坐骨结节,坐骨下支,耻骨下 支。 (2)止点 股骨嵴内唇的全长,股骨内上 髁。 (3)功能 近:使大腿内收、旋外和伸。 远:使骨盆后倾。 10.臀中肌 臀大肌的深面。 (1)起点 髂骨翼外面。 (2)止点 股骨大转子。 11.臀小肌 臀大肌的深面。 (1)起点 髂骨翼外面。 (2)止点 股骨大转子。 (3)功能 近:使大腿外展,前部使大腿屈和旋内, 后部使大腿伸和旋外。 12.梨状肌 位于小骨盆侧臂,呈三角形。 (1)起点第二至第五骶椎前侧面(如图2―35)。 (2)止点股骨大转子尖端。 (3)功能近:使大腿外展和旋外。 13.使大腿内收的肌群――大收肌、长收肌、短收 肌、耻骨肌、股薄肌起点多在耻骨上支,耻骨下支, 多止于股骨嵴的中下部。 14.使小腿伸的肌群――股四头肌位于大腿的前表 面,多起于髂前上棘,股骨嵴外唇内唇及体部。止于胫 骨粗隆。使大腿屈,小腿伸(如图2―36)。 15.使足跖屈的肌群――小腿三头肌、胫骨后肌、 趾长屈肌、躅长屈肌多起自股骨内侧髁与外侧髁及胫骨 的后面。功能是使小腿屈和足屈。 16.使足跖伸的肌群――胫骨前肌、趾长伸肌、坶 长伸肌等多起自胫骨的上部及外侧面。功能是使足伸 (如图2―37)。 ?七、使脊柱屈的肌群 1.胸锁乳突肌 在颈的 前侧方突出的强有力肌肉。 (1)起点胸骨柄及锁骨的胸骨端。 (2)止点 颞骨乳突。 (3)功能 头部固定(远固定),上提胸廓,辅 助吸气。锁骨与胸骨固定(近固定),一侧收缩时, 头向同侧倾斜,并向对侧回旋。两侧同时收缩时, 头前伸。 2.腹直肌 位于腹白线两侧,扁长形,有三、 四条腱划。腱划是细的白色肌腱,横列在腹直肌 上,把腹直肌分为四五段。 (1)起点 第五至第七肋软骨前面和剑突。 (2)止点 耻骨上缘。 (3)功能 压缩腹腔。上固定时,两侧收缩, 使骨盆保持较水平位置。下固定时,两侧收缩使 脊柱屈;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侧屈,拉肋下降, 辅助呼气。 ?3.腹外斜肌 位于腹壁最浅层。 (1)起点 第五至第十二肋的外面。 (2)止点 腹白线,髂嵴。 (3)功能 压缩腹腔。上固定时,两侧收缩,使 骨盆处于较水平位置。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脊柱 向同侧侧屈,向对侧回旋。 4.腹内斜肌 位于腹外斜肌的深层。 (1)起点 腰背筋膜、髂嵴、腹股沟韧带外侧1 /3处,第十至第十二肋,腹白线。 (2)功能 压缩腹腔。上固定时,两侧收缩,使 骨盆保持较水平位置。下固定时,两侧收缩使脊柱 屈,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侧屈,亦向同侧回旋。 八、头 肌?1.表情肌 有颅顶的枕肌与额肌、眼周 围的轮匝肌、口周围的口轮匝肌、鼻周围的 鼻肌以及在耳廓周围的耳肌等。 2.咀嚼肌 咀嚼是依靠下颌骨的活动, 所以咀嚼肌都附着于下颌骨上,主要有咬肌 和颞肌等。 按摩对人体的一般保健作用?各种按摩手法均是通过其手法的不断变化刺激人体 外部器官,通过穴位、经络或神经系统的传导,直 接或间接地刺激肌肉、骨骼,关节、韧带,神经、 血管,产生局部或全身性的反应(变化),这种变化 使人体内部的各种生理机能逐渐趋于正常,增加人 体抵抗力,达到“有病治病,无病健身”,增强健 康的目的。 1.按摩对循环系统的作用按摩具有扩张血管, 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肌供氧,加强心脏功能的作 用。 ? 2.按摩对呼吸系统的作用一通过对穴位、经络、神经等的刺激及传导作用,影响肺的功 能。如按摩肺俞、膈俞及相关穴,能够调整 胸膈、肺的状态,从而产生镇咳、平喘、化 痰作用,可加深呼吸,增加氧气的吸入和二 氧化碳的排出,恢复肺的弹性。同时使呼吸 肌发达,增加肺活量,使肺保持良好状态。 ? 3.按摩对消化系统的作用按摩的刺激,使胃肠道平滑肌的张力、弹力、收缩力增加,从 而加速胃肠蠕动;同时通过交感神经的作用, 使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兴奋,促进胃肠消化 液的分泌。 4.对免疫系统的作用按摩可提高人体的 免疫力,使白细胞的数量增加,并能增强白 细胞的噬菌能力 8.对其它方面的作用?(1)对表皮的作用 按摩首先与皮肤接触,使皮 下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温度增高,使腺体分泌增 加,故皮肤润泽而有弹性,可施于美容按摩,因此 有减少皮下脂肪堆积的功效,可为减肥手段之一。 (2)对疼痛的作用 按摩使细胞膜的稳定性增强, 改变钾离子浓度,使疼痛症状缓解或消失。 (3)对淋巴循环的作用 改善淋巴循环,加速水 肿及渗出物等病变产物的吸收,有利于肿胀、挛缩 的消除。 脏腑经络??脏腑经脉初步知识 传统医学中按摩掌以医疗为宗旨,以病人为对象,保健 按摩是医疗按摩学的一部分,它以保健为目的,对象以正常 人为主,主要是通过按摩施术解除人的疲劳,放松肌肉,疏 通经络,以达到强身、防病,延年益寿的目的。保健按摩基 本手法与医学按摩是相同的,理论也是相同的,都是以中医 基础理论为指导。为了能更好地做到理论指导实践,有必要 在学习基本手法的同时,学习一些基础理论,如阴阳、脏腑、 经络、穴位、四诊、辨证等知识。这无疑有助于指导按摩施 术,为深入学习、提高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脏腑与经脉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组成部分。 脏腑包括五脏与六腑。五脏是指心、肝、脾、肺、 肾;六腑是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五脏之外还有一个叫心包络的,实际是六脏, 但因心包络是心的外围,它对心脏有保护作用,它 的病理变化与心一致,所以习惯上仍称五脏,但当 脏腑与十二经脉连属时称六脏。 ?五脏六腑是人体最主要器官,它是一个有机的整 体,它的生理活动是以精、气、血、津液这四种 物质为物质基础的。这些物质在内脏活动的过程 中,不断被消耗,同时又不断得到滋生与补充, 以维持机体的生理功能。 五脏六腑的功能各有不同,但也有其共同之 处。五脏的主要功能是贮藏精气;而六腑则是主 持消化、吸收和排泄。所以,心、肝、脾、肺、 肾被称为脏,脏含有“藏”的意思;胆、胃、小 肠、大肠、膀胱、三焦被称为腑六腑含有“府舍” 的意思,即有出有入。 五脏六腑通过传统中医理论的经络系统加以 联系,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五脏六腑按中医的阴阳学说的理论来归类, 五脏归属阴,六腑归属阳。 ?脏腑与经络相连属的规律是: 五脏属阴,它连属的经脉叫阴经;六腑属阳, 与它连属的经脉叫阳经。经脉循行到手的叫手经, 循行到足的叫足经。 十二脏腑与十二经脉连属并配上阴阳属性的叫 法是: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 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 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阴脾 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 ?归纳起来有循行到手的三条阴经,三条阳经;循行到足的也 有三条阴经,三条阳经,就是我们常说的十二经脉,也叫手 足十二经。 另外经络系统中还有八条经脉,称为奇经八脉。这八条 经脉,分阴阳,但不与内脏连属,它分别叫任脉、督脉、冲 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以上八条奇 经,只有任脉与督脉上有穴位,任脉行于人体的前正中线上; 督脉行于人体背部正中线上。任脉属阴经,督脉属阳经,这 两条有穴位的任、督脉与前面提到的十二经脉,合称十四经 脉。这十四条经脉是经络系统中的主体,在针灸、按摩的临 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对指导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理论价 值。 十四经络的起止穴位?十四经各有循行的路线,每经又有若干穴位,这些穴位统称经穴,经穴 总共有361个。 各经的起止穴如下: 手太阴肺经,左右各11穴位,起于中府穴,止于少商穴。 手少阴心经,左右各9个穴位,起于极泉穴,止于少冲穴。 手厥阴心包经,左右各9个穴位,起于天池穴,止于中冲穴。 手阳明大肠经,左右各20个穴位,起于商阳穴,止于迎香穴。 手少阳三焦经,左右各23个穴位,起于关冲穴,止于丝竹空穴。 ? 常用分类:上肢手三阴三阳经穴?? ? ? ? ?手太阴肺经, 左右各11穴位, 起于中府穴, 止于少商穴。 手少阴心经, 左右各9 个穴位, 起于极泉穴, 止于少冲穴。 手厥阴心包经, 左右各9 个空位, 起于天池穴, 止于中冲穴。 手阳明大肠经, 左右各20个穴位, 起于商阳穴, 止于迎香穴。 手少阳三焦经, 左右各23个穴位, 起于关冲穴, 止于丝竹空穴。 手太阳小肠经, 左右各19个穴位, 起于少泽穴, 止于听宫穴。 ?手太阳小肠经,左右各19个穴位,起于少泽穴,止于听宫穴。 足太阴脾经,左右各21个穴位,起于隐白穴,止于大包穴。 足少阴肾经,左右各27个穴位,起于涌泉穴,止于俞府穴。 足厥阴肝经,左右各14个穴位,起于大敦穴,止于期门穴。 足阳明胃经,左右各45个穴位,起于承泣穴,止于厉兑穴。 足太阳膀胱经,左右各67个穴位,起于睛明穴,止于至阴穴。 足少阳胆经,左右各44个穴位,起于瞳子甥,止于足窍阴穴。 任脉经,为单穴,一穴一名,共24个穴位,起于会阴穴,止于承浆 穴。 督脉经,为单穴,一穴一名,共28个穴位,起于长强穴,止于龈交 穴。 足三阴经穴、足三阳经穴?? ? ? ? ? ? ?足太阴脾经, 左右各21个穴位, 起于隐白穴, 止于大包穴。 足少阴肾经, 左右各27个穴位, 起于涌泉穴, 止于俞府穴。 足厥阴肝经, 左右各14个穴位, 起于大敦穴, 止于期门穴。 足明阳胃经, 左右各45个穴位, 起于承泣穴, 止于厉兑穴。 足太阳膀胱经, 左右各67个穴位, 起于晴明穴, 止于至阴穴。 足少阳胆经,左右各44个穴位,起于瞳子s ,止于足窃阴穴。 督脉穴: 为单穴, 一穴一名, 共28个穴位, 起于长强穴, 止于龈 交穴。 任脉穴: 为单穴, 一穴一名, 共24个穴位, 起于会阴穴, 止于承 浆穴。 中医脏腑? 脏腑,是内脏的总称。按照脏腑的生理功能特点,可分为脏、腑、奇恒之腑三类。脏, 即心、肺、脾、肝、肾,合称为“五脏”; 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合称为“六腑”;奇恒之腑,即脑、髓、骨、 脉、胆、女子胞(子宫)。 ? 脏腑的概念虽有一定的古代解剖知识为基础,但其发展,主要是基于“有诸内,必形诸外” 的观察研究方法,因而其观察分析的结果, 必然大大地超越了人体解剖学的脏腑范围, 形成了独特的生理和病理的理论体系。因此, 藏象学说中的心、肺、脾、肝、肾等脏腑的 名称,虽与现代人体解剖学的脏器名称相同, 但在生理、病理的含义中,却不完全相同。 ? 中医藏象学说中一个脏腑的生理功能,可能包含着现代解剖生理学中几个脏器的生理功 能;而现代解剖生理学中的一个脏器的生理 功能,亦可能分散在藏象学说的某几个脏腑 的生理功能之中。这是因为中医的脏腑概念 不单纯是一个解剖学的概念,更重要的则是 概括了人体某―系统的生理和病理学概念。 ?下面对五脏和六腑的功能做一简要介绍。五脏 ? (1)心的主要功能有两个,一是主血脉,基本上 等同于现代医学的循环功能;另一功能是主神志, 即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在现代医学中认为 这是大脑的生理功能,但在中医学中则将人的精神、 意识、思维活动不仅归属于五脏,而且主要归属于 心的生理功能。 ? (2)肺最主要的功能是主气司呼吸,大致与现代 医学的呼吸功能相当。此外还有主宣发肃降、通条 水道等作用。? ?(3)脾脾最主要的功能是主运化,主肌肉四肢, 脾主运化有两个含义:一是运化水谷精微。食物由 胃受纳腐熟后,其中的水谷精微由脾消化吸收,转 输于肺,通过经脉输布全身,以供机体活动的需要。 如脾的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失常时,就会发生腹胀、 腹泻、倦怠、消瘦、营养障碍等。二是运化水湿。 脾有促进水液代谢的作用,在运化水谷精微的同时, 又将各组织器官利用后的多余水液,在肺的协同作 用下,排出体外,从而维持人体水液代谢的平衡。 若脾运化水湿的功能失常,可引起痰饮、水肿、泄 泻等病症。 ???脾的运化功能,不仅是脾的主要生理功能,而且对于整个人 体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故称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 之源”。这实际上是对饮食营养和消化吸收功能的重要生理 意义,在理论上的高度概括。 此外脾还具统血功能,即是统摄血液在经脉之中流行,防止 逸出脉外的功能。 (4)肝一是肝主疏泄,肝的疏泄功能反映了肝为刚脏,主升、 主动的生理特点,是调畅全身气机,推动血和律液运行的一 个重要环节。其次是主藏血肝藏血是指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 血量的生理功能。肝的藏血功能,主要体现于肝内必须贮存 一定的血量,以制约肝的阳气升腾,勿使过亢,以维护肝的 疏泄功能,使之冲和条达。其次,肝的藏血,亦有防止出血 的重要作用。 5)肾?(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藏精,是肾的主要 生理功能。肾对于精气具有闭藏的作用。肾对于精 气的闭藏,主要是为精气在体内能充分发挥其应有 的生理效应,创造良好的条件,不使精气无故流失, 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肾还主水,人 体的水液代谢,主要靠肾的气化作用。此外,肾主 骨、生髓,其华在发,脑与脊髓相通,为髓聚而成, 所以《灵枢?海论》说:“脑为髓之海”。脑有主 精神意识的功能,故有“脑为元神之府”的说法。 脑既然为髓聚而成,就必须依赖于肾精的不断化生。 因此,人的精神活动,也与肾的功能有关。 六腑??(1)胃胃位于膈下,上接食道,下通小肠。饮食入口后, 经食道,容纳于胃,因此,胃又称为“太仓”,或“水谷之 海”。容纳于胃中的水谷,经过胃的腐熟消磨,下传于小肠, 其营养物质则由脾运化,以供养周身。因此,人体后天营养 的充足与否,取决于脾胃的共同作用。 (2)胆胆附于肝,内藏“精汁”,因此被称为“中精之府”。 精汁即胆汁,味苦色黄,来源于胆,为肝之余气溢入于胆而 成,注入于肠中,有助于消化食物。若肝胆气逆或湿热熏蒸, 则出现口苦、呕吐苦水,以及胆汁外溢全身而面目发黄等症。 胆还与人的精神情志活动有关,有主决断的功能,因而,某 些惊恐、失眠、多梦等精神情志病症,临床上常从胆来治疗。 ? (3)小肠小肠的主要功能是“泌别清浊”,即接受由胃传来的食物,在小肠继续消化而分 清泌浊,清者由脾转输,以供机体功能活动 的需要,其剩余的水液即下输膀胱;浊者下 注大肠。若小肠的功能紊乱,则出现二便失 常。 ? (4)大肠大肠有“变化”和“传导”的功能。 它主要是对小肠传送来的糟粕,将水液吸收 后,将其排出体外。若大肠功能失常,则出 现大便秘结或泻利等。 (5)膀胱膀胱有贮尿和排尿的功能。尿是人体水液代 谢的产物,来源于津液,贮藏于膀胱,由膀胱排出 体外。尿的产生与排泄,需要经过“气化”作用。 若膀胱发生病变,气化不利,则小便不利或尿闭; 膀胱失其约束,则出现尿多、小便失禁等症。 ? (6)三焦三焦是上焦、中焦和下焦的总称。从部位来 分,通常以胃脘部为中焦,以上为上焦,以下为下 焦。从内脏来说,心、肺属上焦,脾、胃属中焦, 肝、肾、大小肠、膀胱属下焦? 按摩初级常用穴位?? ????一、头面部常用穴位 百会 [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采用坐位和卧位取穴均可。 [效能]开窍宁神,平肝熄风,升阳固脱。 [主治]头痛,眩晕,高血压,脱肛等。 太阳 [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l寸凹陷处。采用坐位或卧位取 穴均可。 [效能]疏风止痛,清热明目。 [主治]头痛,偏头痛,眼疾,面瘫。 阳白 [位置]前额、目直视瞳孔正中直上,眉上1寸。 [效能]祛风,明目。 ?? ???? ?[主治]面瘫,头痛,眼睛疾患等。 攒竹 [位置]前额眉毛内侧端。 [效能]止痛,明目。 [主治]头痛,眼疾,眉棱骨痛,面瘫。 睛明 [位置]闭目,在目内眦角上方O.1寸处。 [效能]疏风清热,通络明目。 [主治]眼科各种病症,面瘫。 风池 [位置]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凹陷处,与乳突平齐。 [效能]疏风解热,止痛明目。 [主治]感冒,头痛,头晕,项强颈痛,眼疾,高血压病。 ?? ?? ?二、胸腹部常用穴位 膻中 [位置]两乳之间,胸骨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 [效能]调气降逆,宽胸利膈。 [主治]支气管炎,哮喘,胸痛,肋间神经痛,冠心病。 中脘 [位置]腹部,前正中线,脐上4寸处。 [效能]调胃理气,化湿降逆。 [主治]胃痛,胃溃疡,慢性胃炎,呕吐,呃逆等。? ??????天枢 [位置]腹部,肚脐旁开2寸。 [效能]疏调肠腑,理气消滞。 [主治]急慢性胃炎,肠炎,痢疾,便秘等。 气海 [位置]腹部,前正中线,脐下1.5寸 [效能]调气机,补虚强身。 [主治]腹胀,腹痛,气虚体弱。 关元 [位置]腹部,前正中线,脐下3寸。 [效能]补肾固本,调气回阳。 [主治]腹痛,腹泻,痢疾,尿路感染,月经不调,性功 能障碍。 三、腰背部常用穴位?? ? ?? ?? ?大椎 [位置]在背部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之间正中处。 [效能]解表通阳,清热宁神。 [主治]发热,中暑,疟疾,精神分裂症,呼吸道疾病,颈背部疼痛。 肩井 [位置]肩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1/2处。 [主治]肩背部疼痛,中风等。 风门 [位置]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效能]宣肺,疏风,调气。 [主治]感冒,呼吸道疾病,肩背部疼痛。 肺俞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效能]调肺理气,退热。 [主治]支气管炎,哮喘,肺炎,自汗,盗汗,背痛等症。 心俞 [位置]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效能]宁心安神,理血调气。 [主治]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冠心病,心跳过速,精神分裂症,背痛等症。? 肝俞 ? [位置]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效能]利肝胆,清湿热,调气机,明目。 [主治]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胃痛,眼痛, 肋间神经痛,神经衰弱,月经不调,背腰痛等症。 ? 脾俞 ? [位置]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效能]调脾胃,助消化,除水湿。 [主治]胃病,神经性呕吐,肠炎,浮肿,贫血, 背腰痛,慢性出血性疾病等。? ??? ?肾俞 [位置]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l.5寸。 [效能]调补肾气,强腰脊,平耳眼。 [主治]肾病,腰痛,遗精,遗尿,月经不调,哮喘,耳 鸣,耳聋,脱发,腰肌劳损等症。 华陀夹脊 [位置]第一胸椎起至第五腰椎止,每椎棘突下旁开0.5寸。 左右各17个穴。 [效能]调理气机,调理内脏机能。 [主治]背腰部疼痛,神经衰弱,五脏六腑机能失常等。? 四、上肢部常用穴位 ? 曲池 [位置]曲肘成直角,在肘横纹正中。 [效能]祛风解表,清热利湿,通经活络。 [主治]上肢关节疼,瘫痪,麻木,高血压,高 烧,过敏性疾病,皮肤病等。 ? 合谷 ? [位置]第一、二掌骨之中点。 [效能]疏风,解表,镇痛,通络。 [主治]感冒,五官斜,眼科疾病,面神经麻痹, 神经科疾病,各种疼痛等。?? ??????尺泽 [位置]在上肢肘窝横纹上,肱二头肌腱外侧处。 [效能]泻肺热,降逆气。 [主治]咳嗽,哮喘,咽喉肿痛,臂痛,肘关节疼痛,皮肤病等。 内关 [位置]伸臂,仰掌,前臂内侧,腕横纹上2寸,两筋之间。 [效能]宁心安神,理气镇痛。 [主治]心脏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精神障碍,胃痛,呕吐,各种疼痛 等。 劳宫 [位置]手掌中心,握拳时,中指尖处。 [效能]清心,泄热。 [主治]中风昏迷,心绞痛,癔病,手指麻,掌痛等症。 五、下肢部常用穴位??????环跳 [位置]在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界处。 [效能]利腰腿,通经络。 [主治]腰腿痛,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瘫痪,麻木等。 足三里 [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 [效能]平肝和胃,降逆和中,通调经络。 [主治]肝胃不和,恶心呕吐,胃痛,急性胃肠炎,关节炎,下肢麻痹, 半身不遂等。 阳陵泉 [位置]屈膝,在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效能]利肝胆,清湿热,强筋骨。 [主治]肝胆疾病,高血压,偏瘫,下肢麻木,疼痛等症。? ? 委中[位置]胭窝横纹之中点。 [效能]泄热清肺,利腰通络。 [主治]急性胃炎,呕吐,腰腿痛,坐骨神 经痛,关节炎,偏瘫,腰痛,牛皮癣等症。 ? 三阴交 ? [位置]内踝尖直上3寸,在胫骨后缘。 [效能]健脾化湿,疏肝益肾。? 按摩初级主要穴位?一、头面部 1.常用经穴百会、神庭、头维、睛 明、攒竹、丝竹空、鱼腰、太阳、印堂、听宫、听 会、颧s、巨s、迎香、颊车、地仓、人中、上下 关、络却、脑空、翳风。 2.作用疏散风邪,开窍止痛,镇静安神,明目 益聪。 3.适应症适用于头痛头晕、目胀鼻塞、耳聋耳 鸣、牙痛及记忆力减退等症,同时能消除头面部疲 劳,长期按摩能延缓衰老,保持头发的光泽。 二、胸腹部?1.常用经穴璇玑、华盖、膻中、俞府、中 府、上中下三脘、幽门、气海、章门、关元、 中极、天枢、归来。 2.作用理气宽胸,调和脏腑,散寒止痛。 3.适应症适用于胸腹诸痛、胸闷气短、 咳喘、腹胀、便秘、月经不调及相关脏腑的 不适症。长期做腹部按摩,有消除腹部脂肪 的功效。 三、颈 部?1.常用经穴风府、风池、天柱、天鼎、缺 盆、阿是穴。 2.作用舒筋活血,解痉止痛,温经通络, 消肿散瘀。 3.适应症适用于颈椎病、落枕、颈项强 痛等症。 四、腰背部?1.常用经穴大椎、肩中俞、肩外俞、天 宗、中枢、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 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关元俞、命 门、阳关、膀胱俞、八髑。 2.作用 疏风散寒,行气止痛,温补脾 肾,通经活络。 3.适应症 适用于腰背疲劳、疼痛及相 关脏腑不适症,如咳喘、胸痛、胃痛等症。 五、上肢部?1.常用经穴 肩井、肩贞、肩k、抬肩、 肩s、臂、曲池、手三里、内外关、列缺、 合谷、神门、劳宫。 2.作用 舒筋活血,滑利关节,温经通 脉,理气止痛。 3.适应症 适用于上肢及肩部疼痛、麻 木、肢体关节屈伸不利及相关脏腑不适症。 顺经脉走向按摩可增强上肢力量和各关节灵 活性;逆经脉走向按摩可消除上肢肌肉神经 的过度疲 六、下肢部?1.常用经穴 居s、环跳、承扶、殷门、 风市、血海、阴陵泉、阳陵泉、委阳、委中、 承筋、承山、足三里、条口、三阴交、悬钟、 跗阳、金门、昆仑、太溪。 2.作用 舒筋活络,行气止痛,调和阴 阳,滑利关节。 3.适应症 适用于下肢疼痛或麻木,下 肢伸屈不利,如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 风湿病等。 初级按摩手法(1-15)推法第一节 推法一、平推法 定义:术者用指、掌或肘 部着力于受术部位,进行 单方向的直线或孤形移动 的方法,称为推法。分为 平推法、直推法、分推法、 合推法等。 一、平推法平推法是推法中着力较重的一种手法。1.手法操作 (1)拇指平推法 术者以一手或两手拇指指腹着力于施术 部位,沿经络循行或沿肌肉纤维走行方向推进,可于穴位处 配合缓和的按揉动作,反复操作数次(如图4―1)。 (2)掌平推法 术者以全掌着力于施术部位,以掌根为重 点,向一定方向推进,可用双手重叠增大力度做缓慢的推进 (如图4―2)。 (3)拳平推法 术者以一手握拳,以第二、三、四、五指 指间关节部着力,沿肌肉纤维方向缓慢推动,此法是平推法 中刺激较强的手法(如图4―3)。 (4)肘平推法 术者屈肘,以鹰嘴突着力于施术部位,做与肌肉纤维方向平行的缓慢推移,是平推法中刺激最强的一种(如图4―4)。2.手法要领 施术手要紧贴于 体表,带动皮下组织一起推动。 平推法用力较重,着力要均匀, 平稳着实。推进速度宜缓慢。平推法必须直线推动, 不可偏斜和跳跃。术前施术部位宜涂抹 少量油性递质,以保持皮肤滑润,避免 损伤皮肤。 3.作用 疏通经 络,理筋活血,消瘀散结,消食导滞, 解痉止痛。 注:平推法与擦法有相似之处,都 是直线运动,但平推是单向运动,对体 表压力较大,速度亦较慢,不要求皮肤 出现潮红和温热。 二、直推法术者用指或掌按压在体表受术部 位上,进行直线推移,叫直推法。 1.手法操作 (1)拇指直推法 以一手或两手 拇指指腹着力于受术部位,沿经 络方向或肌肉纤维平行方向,保 持一定压力的单方向推动,是按 摩起始和结束的手法(如图4―5)。 (2)全掌直推法 术者以全手 掌着力于施术部位,五指微分开, 腕部挺直,以单掌、双掌或双掌 重叠加力做单方向推动的手法。 ?(3)掌根直推法 术者手腕上跷,适度背屈,五指伸直,用单 手或双手掌根着力于施术部位直推的方法。如需加力可双掌 重叠(如图4―6)。 (4)鱼际直推法 术者五指并拢,手腕伸直,以大鱼际小 鱼际为中心,肘部灵活屈伸,以鱼际着力向前推动。如需增 加力度,可以另一手压于施术手上(如图4―7)。 (5)肘直推法 术者屈曲肘关节,以肘尖着力于施术部位, 沿经络或肌肉纤维走行方向进行直线单方向推动。此法是直 推法中刺激性最强的手法(如图4―8)。 ?2.手法要领 术者手指、掌或鱼际部位要紧贴施术 部位皮肤,用力着实,重而不滞,轻而不浮。推进 速度和力度要均匀,持续,动作要协调,保持一定 的与皮肤垂直的力度,做单方向直线推法,不可偏 斜。用于胸、背、腹部时,要配合呼吸,间歇有序。 3.作用 消积导滞,调经镇痛,消瘀散结,疏通经 络,理筋活血,清理头目,开胸利膈。 三、分推法双手掌部,按压于施术部位,自内向外,沿相 反方向,同时分别推动的方法,叫掌分推法。 此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如图4―10)。 2.手法要领 两手用力要均匀,动作要柔 和,协调一致。术时即可直线移动,亦可沿体 表作弧形推动。 3.作用 调理肠胃,消积导滞,疏通经络, 行气活血。术者以两手拇指或多指,按压在旎术部位, 向两侧相反方向,分开推动的方法叫分推法。 1.手法操作 (1)指分推法 术者以双手拇指或多指, 按压在施术部位,向两侧相反方向推动,叫 指分推法。本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如图4― 9)。 (2)掌分推法 术者以 四、合推法?术者以两手指或两掌,从两个不同方向, 位置相对地向中间点汇拢推进,称为合推法。 1.手法操作 合推法的手法操作和要求 与分推法相同,只是方向相反,此法多用于 头部、胸腹部。 2.手法要领 术时两手推动合拢动作, 用力要均匀,对称而持续。 3.作用 调和脾胃,理气活血,平衡阴 阳,扶助正气。 初级按摩手法(1-15)拿法?一、手法操作1.两指拿法 术者以拇指与食指相对用力于施 术部位,并做持续而有节律的拿提动作。此 法常用于头颈、肩及四肢(如图4一11)。 2.三指拿法 术者以单手或双手的拇指 与食指、中指对合,相对用力于施术部位, 并做持续而有节律的拿提,叫三指拿法。此 法用于颈项、肩背、腰及四肢。 3.五指拿法 术者以单手或双手的拇指 与其余四指相对,用力于旅术部位,并做持 续而有节律的拿提,叫五指拿法(如图4―12)。 4.掌拿法 术者以掌心紧贴施术部位, 进行缓慢拿揉动作的手法,叫、掌拿法。 二、手法要领拇指与余指对合时着力应对称,用力由轻到重,再 由重到轻,重而不滞,轻而不浮。动作要连贯而有 节律,用劲要灵活。拿法刺激较强。指腹着力为拿, 指端着力为抠,应以区别。 ? 三、作 用 ? 通经活络散寒祛邪,顺气活血,调节胃肠,分离粘 连,缓解痉挛,止痛开窍,开导闭塞,消除疲劳, 促进新陈代谢。? 初级按摩手法(1-15)按法?一、手法操作 ? 定义:以手指、掌的不 同部位或肘尖,置于经 穴或其他部位,逐渐用 力加压的手法叫按法。 按法与压法在操作 上极相似,压法在时间 上和力度上分别较按法 长和大。 一、手法操作?1.指按法 以拇指指腹或食、中、无名指指腹,按压 体表的施术部位的方法,叫指按法。指力不足,可用另一手 拇指重叠按压,叫指腹按压,又称押法。如以指端按压,则 称指端按法。食指屈曲,以指背按压,则称为屈指按法(如 图4―13)。 2.掌按法 术者腕背屈,以掌极全掌或鱼际部位着力于 旋术部位,进行按压的手法,叫掌按法。按压后要稍停留片 刻,再重复按压谓之“按而留之”,使按压既平稳,又有节 奏。按压时可双掌重叠,身体前倾,借助体重增加力度(如 图4―14)。 3.肘按法 以肘尖代替指和掌,着力于施术部位,进行 按压的手法,叫肘按法(如图4―15)。二、手法要领垂直按 压,固定不移,由轻到重,稳而持续,忌用暴力。 三、作 用 疏松肌筋,温中散寒,理筋正复,调和气血。 初级按摩手法(1-15)点法一、手法操作1.拇指端点法 术者以手握空拳,拇指 伸直并紧靠于食指中节桡侧面,用拇指 端点压施术部位。向下点压时拇指指腹 紧贴食指中节桡侧,以免因用力而扭伤 拇指间关节(如图4―16)。 2.屈拇指点法 术者拇指屈曲,拇 指端抵住屈曲食指中节的外侧缘,用拇 指指间关节突起部的桡侧;着力于施术 部位,进行点按。 3.屈食指点法 术者屈曲食指,与 其他手指相握,用食指第一指间关节突 起部分点压施术部位,术时可用拇指末 节内侧缘紧压食指指中部,以增加力度如图4―17)。 4.肘尖点法 术者屈曲肘关节, 以肘尖着力于施术部位进行点按。此 法多用于肌肉丰厚部位和肥胖者。肘 尖点法为强力点法(如图4-18)。( 二、手法要领? 垂直用力,固定不移,由轻到重,稳而持续。点法是由按法衍化而来,具有着力点小,刺 激强,操作省力,着力深透的特点,术中切 忌暴力旋术。三、作 用通经活络,消积破 结,调和阴阳,消肿止痛,点穴开筋,补泻 经气,解除痉挛,祛散风寒。 一、手法操作初级按摩手法(1-15)拨法1.拇指拨法 术者拇指伸直,其余四指分开扶 持体表固定,屈伸拇指掌指关节,向左右拨动 施术部位的肌肉或肌腱等。此为轻手法。以拇 指伸直,其余四指握拳,食指桡侧抵于拇指掌 面,用腕或肘部摆动屈伸,带动。拇指拨动肌 肉肌腱部位。此法为重手法(如图4-19) 2.单指拨法 以食指微屈曲,拇指与中指 抵于食指端关节处加强力量,进行指拨穴位。 或以中指伸直,拇指食指捏住中指末节,加强 中指拨动力量,进行指拨穴位。 3.多指拨法 以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 同时拨动旆术部位。此法多用于腹部。 4.弹拨法 术者多以食指指端着力,拇指、 中指捏住食指2~3节间,着力将食指插入肌筋 间隙或起止点,由轻到重,由慢而快,轻巧灵 活的弹拨,如弹琴弦。 5.肘拨法 对于肌肉发达、丰富者,术者 指拨力度不够时,可以肘尖置于旎术部位,来 回左右拨动。此法多用于腰、臂及大腿部。 二、手法要领? 拨时手指要按住施术部位筋或腱进行拨动,不能与皮肤产生摩擦,要实而不浮,透达深 处,用力由轻到重,均匀和缓。一定要拨动 2~3次。 ? 三、作 用 ? 解痉止痛,疏理肌筋,通经活络,行气活血, 消炎镇痛,解除粘连 定义:以手指或掌贴附于体表施术部位, 有节律地做直线或环行摩擦的手法,称摩 法。 一、手法操作 1.指摩法 术者手指并拢,指掌部自 然伸直,腕微屈曲,以食指、中指、无名 指及小指的中节和末节指腹贴附于施术部 位的皮肤上,做直线或环旋摩动的初级按摩手法(1-15)摩法手法,称指摩法(如图4―20)。此法 适用全身各部位。 2.掌摩法 术者手掌自然,伸直, 腕关节放松,贴附于旋术部位,以掌 心和掌根为着力点,在腕及前臂带动 下,持续、连贯、有节奏地环转摩动, 叫掌摩法。此法用于腰背部及胸腹部, 如脐周围摩(如图4―21)。 二、手法要领? 摩动时要压力均匀、一致,动作轻柔。指摩宜快,约每分钟120次。掌摩稍重、缓,以每 分钟100次为宜。 摩法可做顺时针摩动或逆时针摩动,以 顺时针为主。“顺钟摩为补,逆摩为泻”, “急摩为泻,缓摩为补”。 ? 三、作 用宽胸理气,健脾和胃,疏散风寒, 活血散瘀。 初级按摩手法(1-15) 揉法定义:以指掌吸定在施术部位,进行左右、前 后的轻柔缓和的内旋、外旋,转动、带动肩部 皮下组织的手法,叫揉法。 揉法与摩法有相似之处,摩法着力轻,不 带动肌肤,揉法则着力较重,操作时带动局部 肌肤筋脉。 一、手法操作 1.指揉法 以指腹吸定在施术部位,着力 作轻柔、和缓的旋转揉动,带动皮下组织。指 揉法分为拇指揉法以拇指进行旋转揉动。此法 着力均匀、连贯,由轻而重,逐渐扩犬范围, 旋而不滞,转而不乱,揉而浮悬,动作深沉, 作用面积小而集中(如图4―22);以食指、中指 进行操作,称二指揉法(如图2―23);以食、中、 无名指进行操作,称三指揉法(如图4―24)。 2.掌揉法 以掌根或鱼际部位吸定于施术部位, 腕部放松,肘为支点,前臂旋转摆动,带动腕 部做轻柔和缓旋揉,称掌揉法。掌揉法因手作 用的部位不同;又分为鱼际揉法、全掌揉法和 掌根揉法。鱼际揉法:以鱼际部位吸定施术部 位,持续进行揉动,也可紧揉、慢移的操作, 常用于头、面、肩背部(蚶图4―25);以全掌着 力于旋术部位,进行揉法,叫全掌揉法,既可 吸定一处,又可边揉边缓慢移动,常用于腹部; 以掌根着力进行揉法,称为掌根揉法,主要用 于腰臀部(如图4―26)。 二、手法要领术者指、掌皮肤与受术者施术部位皮肤相对位置不 变,用力轻柔、和缓,由轻到重,再到轻。动作以 顺时针为主,要有节律,速度均匀,以每分钟 120~160次为宜,移动要缓慢。 ? 三、作 用 ? 调和气血,疏筋活络,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理气 松肌,消肿止痛,宽胸理气,消食导滞。? 初级按摩手法(1-15)搓法定义:搓法是两手对揉动作,操作时双手挟住肢体, 相对用力,作方向相反的快速揉搓并同时做上、下 方向往返移动。 一、手法操作?1.拇指搓法 以手拇指于施术部位,对称用力, 交叉搓揉,术时顺经络为补,逆经络为泻(如图4― 27)。 2.掌搓法 术者双手分别合抱肩部前后,相对 用力,一前一后,相对揉搓,边搓边下移到腕部, 再自腕部搓移到腋下(如图4―28)。掌搓法亦可以双 手平放腰骶部两侧腰肌上,做用力方向相反的上、 下斜行的往返搓动。 二、手法要领双手用力均匀、深透,方向相反。搓揉动 作要快,移动要慢。挟持肢体不可太紧。术 时腕关节要放松,使动作灵活、连贯。搓法 是按摩的辅助手法,常在按摩结束前使用。 ? 三、作 用 ? 疏筋通络,调和气血,疏肝理气,祛瘀散寒, 解痉止痛。? 初级按摩手法(1-15)理法?一、手法操作定义:以双手拇指或一手拇指、中指、食指 沿受术者肢体经络循行部位,或指、趾腱等处 施以挟持捋理的方法,称理法,又称缕法、握 法。 一、手法操作 1.理指(趾)法术者食指、中指屈曲如钩状, 两手指挟住受术者一指(趾)自其根部向指尖方向 进行,捋顺,另一手固定肢体,施术时一松一紧循序移动,松紧适当,可将指背腹两 面一次捋理(见图4―29)。 2.理肢法 术者一手握住受术者手部, 一手循臂三阴经走行快速向远端捋理滑动。 随换手再循手三阳经走行快速向远端捋理 滑动。可双手相对同时操作。肢六经同上 施术即可(如图4―30)。二、手法要领操作 要敏捷灵活,均匀对称用办,速度宜快。 三、作 用疏风散寒,通络止痛,行气活 血,理顺筋脉。 初级按摩手法 (1-15)抖法定义:术者手握肢 体远端做摇转导引, 使整个肢体呈波浪 起伏抖动,或以掌 正置于旋术部位, 做左右、前后的旋 转抖动及往返的操 作,均称抖法。 ?一、手法操作 1.上肢抖法 受术者坐位,术者站其体侧前方。术 者以两手拇、食、中指握受术肢前臂远端。无名指、 小指及鱼际部位握手腕部,掌心向下,向体外前方 抬肩60度,然后做连续的上下方向的抖动。使抖动 波传达到肩部(如图4―31)。再以一手握受术者同侧 手,引臂向体外前方抬肩60度,做左右方向的抖动, 使抖动波传达到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及肩部(如图 4―32)。 ?2.下肢抖动法 下肢抖动法可分 为仰卧位及俯卧位的抖动。仰 卧位抖动法:以两手握双踝部, 抬离床面30厘米,作上下方向 的连续抖动,使腿及腰部放松 (如图4―33)。或者受术者两腿 伸直,平放床上,术者双手握 两足的前脚掌及足趾,做左右 方向的旋转抖动,以带动股四 头肌向两侧抖动(如图4―34)。 或者受术者仰卧位,一侧膝关 节屈曲90度,足放于床上,术 者以双手扶定膝关节两侧,以 左右方向推拉膝部来抖动大腿、 小腿后群肌肉。 ?两侧分别进行。俯卧位抖动下肢有两种方法:即术者以一手 握踝,屈膝关节90度,另一手掌贴附于大腿或小腿后面肌肉 部位,做左、右方向的摇抖(如图4―35)。另一法即受术者 俯卧位,一侧膝关节屈曲90度,术者一手掌置踝关节及小腿 远端的前侧固定不动,另一手虎口对准足跟,以拇指及四指 推动足跟向左右方向抖动,带动小腿三头肌向左右方向抖动, 两腿分别进行。 3.腰部抖法受术者俯卧位,术者两手握双踝,先进行 拔伸牵引1分钟左右,摆动两下肢,待肌肉放松后,做突然 的上下抖颤数次以抖动腰部(如图4―36)。 二、手法要领? 肢体位置要自然,肌肉放松。抖动幅度要小,一般掌握在2~3厘米之间。抖动频率要快, 上肢每分钟300次左右,下肢每分钟150次左 右。抖动法为上、下肢结束手法。三、作 用调和气血,顺理筋脉,疏经通络,滑利关节, 放松肌肉,消除疲劳 初级按摩手法(1-15)颤法一、手法操作及要领 ? 定义:以手掌或掌指自然伸直着力于施 术部位,用腕部作急剧而细微的撮动, 称为颤法。 一、手法操作及要领 术者以单手或双手的手掌及掌指自 然伸直平放于施术部位,稍施压力与施 术部位贴实,将力贯注于施力的手及臂 部,用腕力连同臂部作左右急剧而细微 的摆动(摆动的速度要快,幅度要小), 摆而滞为颤。在施颤中以腕的自然而有 节奏的颤摆使施术部位产生温热、颤动、 舒适、松弛的感觉,此法常与振法合用。 颤法根据术者在旋颤时发力的不同分为 以力施颤法及以气施颤法。又根据着力 的大小分为单掌贴实颤法、虚掌颤法、 叠掌颤法等(如图4―37)。 ? 二、作用 ? 理气活血,消除郁闷,除积导滞,解除粘连, 松弛肌筋,开导放松。 ? 三、注意事项 ? 在操作过程中应似按非按,似推非推,吸而 不动,施力为颤,以内动劲或以气施术者, 须练动,须意念,须熟记。 初级按摩手法(1-15)拍法一、手法操作 定义:手指自然并拢,掌指关节 处微屈曲,用手腕部摆动,带 动虚掌着力于施术部位,平稳 而有节奏地反复拍打的手法, 称拍法。 一、手法操作 术者单手或双手五指并拢, 自然屈曲成空拳,用腕关节摆 动作起落,反复着力于体表施 术部位,手法可分为: 1.四指拍打法 即以食 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并拢, 平放拍打部位,使皮肤微红为 度(如图4―38)。 2.指背拍打法 术者五 指自然屈曲,用腕部屈伸撮动 带动手指,以指背拍打施术部 位(如图4-39)。 3.虚掌拍打法 术者五 指并拢呈空掌状,在体表进行 拍打(如图4―40)。 4.五指撒拍法 术者五 指撒开,伸直,用小指外侧前 端,顺肢体或肌筋的方向,于 施术部位进行拍打的方法(如 图4―41)。 二、手法要领1.手法动作要平稳,操作时手部要同时接触施术 部位的皮肤,使拍拉声音清脆,而无疼痛感。 2.拍打时腕关节要放松,动作要协调,均匀用力, 手法要灵活而有弹性,顺序而有节奏的双手交替进 行,亦可单手操作。 ? 三、作 用 ? 调和气血,营养经络,发散邪气,解痉止痛,消除 疲劳。? 初级按摩手法(115)叩法一、手法操作 定义:叩法较击法力量为轻,轻击为 叩,是一种辅助手法。 一、手法操作 术者两手半握拳呈空拳,以腕 部屈伸带动手部,用掌根及指端着 力,双手交替叩击施术部位,或以 两手空拳的小指及小鱼际的尺侧叩 击施术部位。或者以双手掌相合, 掌心相对,五指略分开,用手部的 指及掌的尺侧叩击施术部位(如图442)。 二、手法要领 手法持续有序,手腕灵巧,动作轻 快而富有弹性,用力均匀而柔缓, 手法熟练时叩击时可发出有节奏的 “啪、啪”声响。 三、作 用 通经活络,祛风散寒,舒松筋脉, 营养肌肤,安神定智,消除疲劳。 初级按摩手法(1-15)击法定义:击有叩击、击打之意。即用拳背、掌根、 掌侧小鱼际、指尖或桑枝棒击打体表一定部位或 穴位,达到治疗和保健目的的手法,称击法。击 法是叩击类手法中用力较重的一种手法。 一、手法操作 1.拳击法 术者以单手或双手握拳,在臂力 带动下,以空拳着力于施术部位,一起一落,有 节奏地击打。或者以反拳(拳背)着力于施术部位, 用贯力缓慢而轻松地击打,双手交替进行。用于 肌肉丰满的臀部及腹外侧(如图4―43)。 2.掌击法 术者手指自然分开,微屈,腕关 节伸直或背伸,以掌根或小鱼际部位着力在施术 部位,进行击打。用于腰、背部及四肢(如图4― 44)。 3.侧击法 术者手指自然伸直,腕略背伸, 用单手或双手小鱼际部位击打施术部位。主要用 于项背部、腰臀及四肢(如图4―45)。 4.指尖击法 术者两手指微屈曲,腕关节放 松,运用腕关节做大(或小)幅度的屈伸,以指端 重力(或轻轻)击打施术部位(如图4―46)。 5.棒击法 术者以桑枝棒、按摩棒或磁疗棒 等工具,用棒体平击施术部位。 二、手法要领?击法用力快速而短暂,刚中有柔,速度均匀而有节奏,击打 时不能有拖、抽动作。用力大小应视部位,肌肉是否丰满, 体质强弱而定。年老体弱者及儿童禁用此法。有精神病及心 脏病者慎用此法。 拳击法:腕关节要挺住,不能屈伸。利用肘关节屈伸力量, 使整个拳平稳地接触施术部位,用力稳重,拳击3~5次即可。 掌击法:施术时腕及拳用力挺住,不可屈伸,以上臂力量 进行击打。击打肌肉丰满处,不可击打骨骼突出部位。 侧击法:术时要求轻快而有节奏。侧击法着力应视施术部 位不同,肌肉丰满程度,体质强弱而决定用力的大小。 指尖击法:动作要轻巧、灵活、自如,着力均匀而 有节奏。依据受术者胖瘦决定用力大小。 棒击法:属强刺激手法。特别要控制击打的力 量及方向,棒的方向应与击打部位的肌肉纤维方 向平行。腰骶部应与脊柱垂直,用力由轻到重, 适可而止。击打3~5次即可,棒与身体接触面要 大,应以棒体的大部分,平稳击打施术部位,不 能用棒尖。在肺区或肾区慎用击法 ? 三、作 用 ? 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祛风散寒,活血化瘀, 开胸顺气,解痉止痛,健身益智,安神醒脑,消 除疲劳。? 初级按摩手法(1-15) 啄法一、手法操作 定义:手指自然屈曲,以腕屈伸撮动带动指端着 力,垂直于施术部位体表,呈鸡啄米状的手 法称啄法。 一、手法操作 术者五指微屈曲呈爪状或聚拢呈梅花状, 以指端力,用腕部上下自然屈伸的摆动,带 动指端啄击施术部位,形如鸡啄米状。以双 手交替进行啄击(如图4―47)。 二、手法要领 1.手法要轻快灵活而有节奏性。 2.腕部放松,以腕施力,均匀和缓,手 指垂直于体表。 三、作 用 安神醒脑,疏通气血,活血化瘀,开胸顺气, 解痉止痛。轻啄法起抑制神经作用,重啄法 起兴奋神经作用。 此法主要用于头部、胸部、背部。 检查与诊断---常见软组织损伤? 一、软组织损伤? 软组织是指人体的肌肉、筋膜、肌腱、韧带、腱鞘、滑囊、血管、神经等组织。这些组织 受到外来暴力的突然打击、牵拉、扭转、重 力压迫等,造成的损伤即为软组织损伤。 二、检查与诊断1.颈部软组织损伤检查与诊 断 本症多与睡眠时卧枕 不适、颈部感受风寒有关。 患处肌肉僵硬、疼痛,按 之加重,甚者向头部、背 部、肩部放射。灌意与其 他颈疾患、肿瘤、结核等 加以鉴别。 2.颈椎病检查与诊断 是指颈椎及周围软组织退 行性改变,刺激或压迫颈 神经根、脊髓、血管而引 起的临床综合症候群。中 年以上多发,无明显外伤 史,有单侧或双侧上肢酸 痛,伴有麻木感、棘突压 痛及头痛、颈项不适等症 状。 ?(1)臂丛牵拉试验 受术者坐位,颈部 前屈,术者一手扶头,一手握腕部,两 手配合使之向相反方向牵拉,有疼痛、 放射麻木感即为阳性(如图5―1)。 (2)椎间孔压缩试验 受术者坐位,头 部稍偏斜。术者将左手掌放于头顶部, 右手握拳叩打(击)左手背,使椎间隙受 压变小,有病变的椎间隙神经根受刺激, 出现患肢放射性麻木疼痛者为阳性(如图 5―2)。 二、检查与诊断在颈椎(相当颈椎4~5、5~ 6或6~7平面)棘突旁开一寸处,拇指用力按 压,显示疼痛并向上肢放射,可协助诊断和 定位(如图5―3)。 ? (4)腱反射 通过对比两上肢肱二头肌或肱三 头肌的腱反射是否亢进、减弱图5―2椎间孔 压缩试验或消失,可协助确定受累神经所在 平面。一般而言,肱二头肌受第六颈神经支 配,肱三头肌受第七颈神经支配。? (3)压痛检查法 ?(5)X光片检查 正位片显示滑膜关 节和椎间隙变窄;侧位片可见颈椎 生理前突(曲度)消失,排列异常, 椎体的前缘和后缘有唇样增生。 (6)注意与颈椎结核、脊髓空 洞及颈部肿瘤等疾病相鉴别。 3.肩关节周围炎检查与诊断 外观无明显肿胀及其他表现。早期 肩部周围感觉疼痛,夜间尤甚,疼 痛不息,不能入寐;晚期可出现主 动或被动的肩关节外展、外旋、上 举受限等,穿衣裤困难,不能梳理 头发。因疼痛与功能受限形成恶性 循环,故引起肌肉废用性萎缩。本 病多与外伤、寒凉刺激、肩活动少 有关,引起肩周关节囊、韧带等软 组织的退行性改变。因炎性渗出, 组织间粘连发生“冻结”,故又称 “冻结肩”。 ?4.肱骨外上髁炎检查与诊断 一般无明显外伤,但 有经常使,用肘、腕部的劳损过程。起病后可见局 部微肿胀,劳累时疼痛加重,肱骨外上髁、桡骨头、 肱桡关节隙压痛;拧毛巾、扫地、屈肘、拿物品时, 可诱发疼痛或疼痛加剧,上肢垂直位提拿重物,并 不引起疼痛。 (1)Mill氏试验前臂稍弯屈,手半握拳,腕关节 尽量被动掌屈,而后前臂突然旋前,并将肘伸直。 此过程中,肘外侧部出现疼痛即为阳性(如图5―4)。 (2)伸腕抗阻试验可见肘外侧疼痛。 ?5.腕关节劳损检查与诊断 因某些原因引起长期慢 性劳损,使腕关节经常疼痛,见肿胀,功能活动受 限,局部压痛等症。X光片发现骨与关节无异常改 变。 6.腰骶关节急性扭伤检查与诊断 多见于青壮年。 扭伤后腰部疼痛剧烈,患者能明显指出扭伤部位、 范围。受伤时可感到腰部作响,或有韧带撕裂样感 觉,以后疼痛减弱,但为持续性。触之肌肉痉挛, 腰部僵硬。见单手或双手撑腰部,步履迟缓,落步 较稳,痛苦面容。 (1)腰部扭转试验 强屈髋、膝关节,使腰 骶关节处于屈曲位,然后做左、右方向旋 转活动。腰骶部有疼痛即属阳性(如图5― 5)。 (2)直腿抬高试验 受术者伸直膝关节, 自行抬高患肢,视其受限的范围及有无放 射性疼痛。如髂或骶髂关节受累,有时抬 高范围受限,但串痛较少见。急性腰扭伤 时;直腿抬高试验常呈阴性(如图5―6)。 (3)骨盆分离试验 患肢髋、膝屈曲: 将外踝放于对侧髌骨平面上,术者一手固 定健侧骨盆,一手下压患肢膝部并展髋, 膝向外转并能靠近床者为正常。骶髂部疼 痛者为骶髋关节伤病。髋关节疼痛不能靠 近床者,为髓关节的伤病(如图5―7)。 7.腰椎间盘突出症检查与诊断 本症多系椎间盘 退行性改变,在急性或慢性劳损等外因作用下, 纤维环破裂,髓核向外突入椎管内,刺激和压迫 神经、血管等周围组织而出现症状。大部分由外 伤引起,也有一部分受术者因感受风寒所致。初 发时腰痛,有的为顿痛,有的锐利。有的在腰痛未完全消失之前,就发现骨盆倾斜, 双髋不平,腰歪向一侧,行走困难,并 显示进行性单侧下肢放射性坐骨神经痛。 咳嗽、喷嚏或大便时疼痛加,重。病期 久,神经受压时间过长,常有走窜麻木 感。 (1)腰脊柱的姿势 多数受术者有 功能性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前凸减少或 消失(如图5―8)。 (2)腰脊柱的运动 多数受术者腰 脊柱活动受限,后伸受限较明显,前屈、 侧弯受限较轻。 (3)压痛点 检查时,受术者站立,腰 脊柱微后伸。检查者用拇指自上而下分 别按压腰棘突和棘突间部,健侧腰椎椎 板及关节突,患侧腰椎椎板及关节突, 找出压痛点和所在平面(如腰4~5,腰 5骶1等)(如图5―9)。 (4)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膝关节伸 直,自行抬高患肢。由于腰椎间盘髓核 突出压迫神经根,所以抬高患肢时,便 会牵动神经根,使腰痛及坐骨神经痛症 状加重。 (5)拉氏(Laseques)征阳性(直腿抬 高加强试验阳性) 先行直腿抬高,当 受术者感到疼痛时稍放低,使疼痛缓解, 此时再用力使足背屈,由于神经根受牵 拉而疼痛更甚。 (6)屈颈试验阳性抬高患肢到一定限度 以拉紧坐骨神经;受术者抬头屈颈,下 肢出现放射性疼痛(如图5―10)。(7)坶趾背伸力量减弱,示腰4~5椎间 盘病变。 (8)x光片显示 正位片可见脊柱侧弯, 病变的间隙左右宽窄不等;侧位片可见生理 前凸变小或消失,有时显示前窄后宽;斜位 片病变间隙左右宽窄不等。 目前,先进的检查方法为cT、核磁共振, 可明确有无椎间盘突出及定位诊断。 8.梨状肌综合症检查与诊断 因急性或 慢性损伤,引起梨状肌紧张痉挛,充血水肿 和粘连,产生的坐骨神经压迫症,称梨状肌 综合症。本病多有外伤史或感受风寒史。为 慢性间歇病程。有臀部疼痛,酸胀并向下肢 放射。检查走路跛行。病程较长时,因神经 受累,可见臀肌萎缩,梨状肌紧张、增厚, 触到条索状隆起,坐骨神经路径有明显压痛。 (1)直腿抬高试 验阳性。?(2)梨状肌紧张试 验 受术者俯卧位,术 者先用一手握住患侧踝 部,使膝关节屈曲90度; 另一手按压在骶髂部, 以固定骨盆;后将患侧 下肢小腿用力向外侧推 压,使髋关节内旋,以 加剧梨状肌之紧张。如 臀部出现疼痛并向下肢 放射者为阳性(如图5― 11)。 ?9.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检查与诊断 膝关节是人体关节中 关节面最大,负重量较大盼关节,故容易受损,以内侧副韧 带损伤为多见。本症为膝关节轻度屈曲、股骨内旋、足部位 置固定时,胫骨突然向外旋,使韧带扭伤或断裂。有的内侧 半月板或前十字韧带一同损伤。扭伤或部分韧带断裂有疼痛, 局限性肿胀;完全断裂则关节失去稳定性,关节内积血、积 液、肿胀明显,胭窝肌紧张,关节活动受限,加强膝关节外 展时,引起严重疼痛。 膝关节侧搬试验 受术者膝伸直,术者一手放在膝关节 外侧,并向对侧用力推,另一手握住踝关节向外侧拉小腿, 如果内侧疼痛即为阳性,如同时松动则韧带断裂。相反方向, 可查外侧副韧带(如图5―12)。 10.踝关节扭伤检查与诊断多因踝关节突然内翻或外翻 所致。可见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及皮下瘀血。检查 时先明确压痛点,根据压痛可分辨出是何种韧带损伤或其他 软组织损伤。 按摩用品的作用和使用方法??按摩用品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1.按摩单 每张床有两块按摩单,一块铺在床上,尺寸为2.2米×1.2 米,一块盖在受术者身上,尺寸为2米×1米。应避免按摩单与受术者皮 肤直接接触。按摩单盖在除面部以外的身上,起卫生作用,又使术者便 于操作。使用后,要洗涤干净,并进行烫熨,然后叠整齐,备下次再用。 2.按摩床 按摩床尺寸为1.9米×0.6米×o.7米,高低可以按摩师适 用为准,宽度依客人身材可进行调整。床面有一层海绵垫,保持床面的 软度。按摩床每天要擦干净,并且放在平稳的地方,铺上按摩单。在按 摩床头部位置上,挖一个椭圆形孔,使受术者接受按摩时,脸部可以放 进去,以利于呼吸。 3.按摩枕 参考床的宽度,枕内填充物自选,主要是受术者枕用, 并且使头部放松。如使用按摩床上小孔,按摩枕可不用。按摩枕外皮采 用皮、人造革、布料等均可。 4.按摩递质 常用的按摩递质有滑石粉、红花油j生姜汁、薄荷水、 鲜奶摩膏等,可涂在身体需要部位,起润滑、舒筋活血等作用。 一、按摩用具?1.两轮按摩棒 两轮按摩棒主要是舒筋活血用,尤其在人身 背部,沿着经络走向按推,有利于血液循环,调整经络系统, 使背部肌肉放松,减轻按摩师的劳动量。使用时尽量保持沿 经络方向,两前臂下压,两手用力前推,反复多次。有条件 的地方,司自制多轮按摩棒,很多手法可用按摩棒解决。 2.磁疗按摩器及电动按摩器 本按摩器称为全能按摩器, 能准确对准按摩点,使用广泛,做到保健方面有的放矢。可 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促进脏腑功能,还有解除眼部疲劳, 防止面部皱纹和减肥的作用,全能按摩器可在经络方向进行 按、点、压、揉等手法。用全能按摩器可配合保健按摩,例 如头部放松,可在百会、风池、天柱、肩井等穴位进行点、 揉等。腿部放松,可在足三里、承山、梁丘、阳陵泉、委中 等穴位进行点、揉。 二、按摩器械?1.两轴八轮远红外线按摩床 此床可以增进血液循环,加速 新陈代谢j促进肠胃蠕动,消除肌肉疲劳。远红外线加热器的 热辐射和热传导,能迅速渗入皮下,引起细胞共振而产生温 热反应,促使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消除精 神和肌肉紧张,解除肌肉的酸痛。滚轮依据按摩师拇指形状 及其软硬度而设计,可以从头到脚进行指压,解决肩酸背痛, 并可矫正脊柱,增进脊椎的健康,起到全身按摩的效果。受 术者根据自己身体状况,在浴后30分钟内进行按摩效果最佳。 一次使用时间约15分钟左右。受术者躺下,也可在身体下面 铺毛巾等,全身放松后,再让按摩师按摩,效果更佳。 ?2.反射保健仪 此仪器是多功能保健仪,具有脉冲、 红外辐射、交变磁频可调的长磁路磁场、热磁红外 等多项功能,可解除身体疲劳与不适症。其使用方 法如下。 (1)选择有关穴位。 (2)开机前先把各旋钮调到最大值处,即逆时针 方向到底。 (3)各种功能在使用时可任意改变,直到受术者 舒适为止。 (4)调节脉冲频率。 (5)调节磁场强度电位器,一开始由弱到强,结 束前几分钟由强到弱,以改变人体的磁共振。 ?3.按摩器具保养常识 按摩师应爱护按摩器具,并要有保养 按摩器具的简单常识。 (1)简单按摩器具保养 按摩棒、按摩床等简单按摩器具 的保养比较简单,一般应备有锯、斧子、钉子等铁木家具修 理工具。按摩师要做好预防工作,经常检查一下,是否有修 理的必要。一些按摩器具是以机械原理制成的,以机械原理 与按摩作用原理相结合,牵引人体脊柱、颈椎等,如牵引床、 炙疗器等机械按摩器械,如果器械有故障,容易损伤人体, 一定要停止使用,更换零件,每一个小零件都不能放过。 (2)电子按摩器械保养 随着电子技术飞跃发展和保健按 摩事业的需要,市场上形成了一系列电子保健按摩产品,在 国内外市场上,电子按摩产品有桐木床、全能按摩器、红外 线按摩器等。这些电子产品一旦发生故障,首先要断电,避 免漏电伤人。带电时不能维修设备,电器设备要防止进水。i 细自己动手作简单维修,首先要了解器械工作原理,并有电 子器件维修工具。 常见意外情况的处置一、溺 水 ? 当人们在土作、学习、生活、休息或运动、旅游时, 常常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如溺水、中暑、中 毒、心脏及脑血管疾病、骨折等等。遇到这些情况, 可以采用一些可行的应急方法,给予必要及晾媳救 护。然后转送附近医疗单位进行救治。时间就是生 命,如抢救及时,病人就可以多一分生存的机会。 一、溺水 溺水是因为缺乏游泳能力或丧失游泳能力而沉 没水中,引起呼吸道堵塞而窒息。? ?1.发现溺水者,应向其周围投以绳索、竹竿、木板, 以便拖上岸来,同时呼喊有救溺水者经验的人下水 抢救。 2.溺水者被救上岸后,立即将其俯卧在斜坡上 或将其腹部垫起,头低位并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 鼻腔堵塞的泥沙杂草,把舌头拉出口外,使水流出。 3.立即施行人工呼吸,采用俯式人工呼吸较好, 有条件的静脉注射尼可刹明O.25克,皮下注射阿托 品O.5克,心搏停止者,肾上腺素心内注射。 4.溺水者脱险后,温热茶姜汤或少许白酒,用 毛巾擦干全身,换衣服。 5.预防其他并发症,如吸入性肺炎等。 二、触 电?人体是导电体,在无绝缘措施下接触电源就可发生 触电。 1.使触电者立即脱离电源。来不及切断电源时, 可用绝缘体如干燥的木棒、竹竿等将触电者与电源 分开,勿直接用手或导电体移动电源或触电者。 2.进行人工呼吸,在不间断进行人工呼吸时, 设法转送到医院或急救中心,人工呼吸须连续较长 时间实旅,万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陈旧性股骨颈骨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