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年山河紧固件之固尚有什么后面的词写什么好

& 知识点 & “按照提示,在下列横线上默写古诗文。(12...”习题详情
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0%
按照提示,在下列横线上默写古诗文。(12分,每空1分)(1)学而不思则罔,&。(2)沉舟侧畔千帆过, &。(3)月下飞天镜, &。(4)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5)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 &。(6)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是一个客观的自然规律。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反映这个规律的诗句为:“ &, &。”(7)“ &, &,”在2006年元月初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号召,在全国得到了热烈响应,极大地振奋了中国人民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热情。(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诗句填空)&(8)中国古代诗词中,有许多写祖国美好山河的佳句。请你写出熟悉的两句。“ &, &.&&& ”&
本题难度:容易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1-【中考冲刺系列】中考语文模拟冲刺卷(六)
分析与解答
习题“按照提示,在下列横线上默写古诗文。(12分,每空1分)(1)学而不思则罔,____。(2)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3)月下飞天镜,____。(4)峰峦如聚,波涛如怒,____。(5)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按照提示,在下列横线上默写古诗文。(12分,每空1分)(1)学而不思则罔,____。(2)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3)月下飞天镜,____。(4)峰峦如聚,波涛如怒,____。(5)八月湖水平,涵...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按照提示,在下列横线上默写古诗文。(12分,每空1分)(1)学而不思则罔,____。(2)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3)月下飞天镜,____。(4)峰峦如聚,波涛如怒,____。(5)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主要考察你对“语文趣谈 文“饭”诗“酒”——诗与散文的情感变异”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语文趣谈 文“饭”诗“酒”——诗与散文的情感变异
与“按照提示,在下列横线上默写古诗文。(12分,每空1分)(1)学而不思则罔,____。(2)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3)月下飞天镜,____。(4)峰峦如聚,波涛如怒,____。(5)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相似的题目:
阅读刘方平的《月夜》,完成后面的问题。月
夜刘方平(唐)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1.请解释诗句中“更深”“阑干”的意思。2.“虫声新透绿窗纱”描写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什么心情?&&&&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共6分)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请你分析它妙在何处。(4分)2.最后两句诗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古诗阅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1..这首佳作以&&&&为题材,描绘出一幅&&&&的图景。(2分)2..优秀诗篇往往通过多种感官捕捉景物特征。在此词中,“&&&&,&&&&”两句通过嗅觉与听觉写出了&&&&心情;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两句,通过&&&&与&&&&描绘了壮士们驰骋沙场的飒爽英姿。(3分)&&&&
“按照提示,在下列横线上默写古诗文。(12...”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按照提示,在下列横线上默写古诗文。(12分,每空1分)(1)学而不思则罔,____。(2)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3)月下飞天镜,____。(4)峰峦如聚,波涛如怒,____。(5)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____,____。(6)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是一个客观的自然规律。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反映这个规律的诗句为:“____,____。”(7)“____,____,”在2006年元月初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号召,在全国得到了热烈响应,极大地振奋了中国人民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热情。(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诗句填空)(8)中国古代诗词中,有许多写祖国美好山河的佳句。请你写出熟悉的两句。“____,____. ””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按照提示,在下列横线上默写古诗文。(12分,每空1分)(1)学而不思则罔,____。(2)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3)月下飞天镜,____。(4)峰峦如聚,波涛如怒,____。(5)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____,____。(6)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是一个客观的自然规律。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反映这个规律的诗句为:“____,____。”(7)“____,____,”在2006年元月初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号召,在全国得到了热烈响应,极大地振奋了中国人民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热情。(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诗句填空)(8)中国古代诗词中,有许多写祖国美好山河的佳句。请你写出熟悉的两句。“____,____. ””相似的习题。  1. 叶梦得词风在南渡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叶梦得是南宋初期的重要词人, 南渡前官至翰林学士, 高宗朝曾任户部尚书和江东安抚使兼知建康府等。 是南宋初期一个政治地位较高的爱国词人。他与众多南渡词人一样, 南渡前后词风发生了较大变化。 关注 《题石林词》云: 叶公妙龄时 “其词婉丽, 绰有温李之风, 晚岁落其华而实之, 能于简淡时出雄杰, 合处不减靖节、 东坡之妙, 岂近世乐府之流哉!”  叶梦得词今尚无详细系年, 仅就词题中注明作年的词作便有十多首, 加之一些可以断定大致作年的作品, 已可以见出其词风演化的轨迹。试看两首作于宋徽宗宣和年间的两首词: 一是作于宣和三年上已日的 《醉蓬莱》词:“问东风何事, 断送残红, 便拼归去。牢落征途, 笑行人羁旅。一曲阳关, 断云残霭, 做渭城朝雨。欲寄离愁,绿阴千啭,黄鹂空语。 遥想湖边, 浪摇空翠, 弦管风高, 乱花飞絮。 曲水流觞, 有山公行处。翠袖朱阑, 故人应也, 弄画船烟浦。 会写相思, 尊前为我, 重翻新句。”这首词对西湖的风光景物的描写, 均由想象而出, 但语言工丽。如 “浪摇空翠, 弦管风高, 乱花飞絮。”“绿阴千啭, 黄鹂空语”等。风格也宛媚隽秀。 再如作于宣和五年冬月之《南乡子》:“山畔小池台。 曾记幽人著意载。乱石参差春至晚, 徘徊。素景冲寒却自开。 绝绝照琼瑰。孤负芳心巧剪裁。应恐练裙惊缟夜, 残杯。且放疏枝待我来。”这首词是写植梅和赏梅的,“素景冲寒却自开”、 “孤负芳心巧剪裁”二句均是精心结撰之作, 极婉丽纤巧。 明人王世贞曾云:“词须宛转绵丽, 浅至儇俏, 挟春月烟花于闺襜内奏之, 一语之艳,令人魂绝,一字之工,令人色飞, 乃为贵耳。”(《艺苑巵言》)这两首词中确有一些艳语、工字,令人魂绝,令人色飞。南渡前的北宋词坛,婉丽是主流。彭孙遹便说过:“词以艳丽为本色, 要是体制使然。 如韩魏公、 寇莱公、 赵忠简, 非不冰心铁骨, 勋德才望, 映照千古, 而所作小词有 ‘人远没空翠’、 ‘柔情不断如春水’、‘梦回鸳帐余香嫩’ 等语, 皆极有情致, 尽态穷妍。”(《金粟词话》)彭氏认为婉丽是“体制使然”并不尽然, 时代是更为重要的原因, 叶梦得早期生活于政和、 宣和年间, 正是北宋统治者追欢逐乐的年月,皇帝带头狎妓、 嫖娼。 受这种世风的影响, 叶梦得的早期词作婉丽而焯有温李之风也就很自然了。 北宋后期与温庭筠、 李商隐生活的晚唐时期也有许多相似之处。  关注说梦得词“晚岁落其华而实之, 能于简淡时出雄杰, 说得是既中肯,又全面的。由于金人南侵, 北宋灭亡, 高宗南渡, 身为封疆大员的叶梦得不忍国土沦亡, 积极组织军民抗金。《宋史》 本传中便载有他为江东安抚大使兼知建康府时抗金的事迹, 当金兀术犯含山县时, 他力劝张浚出兵, 击退金兵,保住了长江防线。他还为抗金前线将士筹款筹粮。雪莱曾说:“在任何时代, 同时代的作家总难免有一种近似之处, 这种情形并不取决于他们的主观意愿。 他们都少不了要受到当时时代条件的总和所造成的某种共同影响。”《伊期兰起义·序言》,这就是他南渡后词风发生变化的原因。  他的后期词作,“落其华而实之, 能于简淡时见雄杰”二句作了很好的概括, 前句是写其变化, 后句是写其变化后的词风。 从奢华的天上生活跌落到人间的词人,“落其华而实之”也势所必然。 简淡是“落其华”的结果。 试看作于绍兴年间的两首小令。一作为绍兴六年所作之 《点绛唇》 词:“山上飞泉, 漫流山下知何处。 乱云无数, 留得幽人住。  深闭柴门, 听尽空檐语。 秋还暮, 小窗低户, 唯有寒蛩语。”再如作于绍兴九年之《菩萨蛮》:“经年不踏斜桥路。 青山试问谁为主。 密叶转回风, 寒泉落半空。 此间无限兴, 可便荒三径。 明日下扁舟, 沧波莫浪游。”这两首词, 全然不再有南渡前那种绮艳婉丽情味, 而显得简淡清新。 清孙麟趾 《词迳》 云:“花之淡者其香清, 发之淡者其情厚。 耐人寻绎, 正在于此。 故贵淡。“吴衡照也说:“词愈淡愈妙。 频伽 《翠楼吟》云:‘似侬曾到。 只三两人家, 看来都好。 柴门小。 芙蓉无数, 一时红了。’唯其不着色, 所以为高”。叶梦得南渡后的词作尽洗铅华, 适应了世风的变化。 而由于他本人是个抗金将领,词中“时见雄杰”处也可以举出一些例子。 如作于绍兴五年之《点绛唇》云:“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 与谁同赏, 万里横烟浪。 老去情怀, 犹作天涯想。 空惆怅。 少年豪放, 莫学衰翁样”。另一首可能作于绍兴初他任江东安抚大使兼知建康府, 兼寿春等六州宣抚使时所作的《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云:“故都迷岸草, 望长淮、依然绕孤城。 想乌衣年少, 芝兰秀发, 戈戟云横。 坐看骄兵南渡, 沸浪骇奔鲸。 转盼东流水, 一顾功成。 千载八公山下, 尚断崖草木, 遥拥峥嵘。 漫云涛吞吐, 无处问豪英。 信劳生、 空成今古, 笑我来、 何事怆遗情。 东山老, 可堪岁晚, 独听桓筝。”再如《水调歌头》词中“却恨悲风时起, 冉冉云间新雁, 边马怨胡笳。 谁似东山老, 谈笑静胡沙”等词中, 都可“时见雄杰。”这些词作中蕴含的是抗金报国之情。  也许由叶梦得的性格决定, 他前后期词作均较平和, 即便“时见雄杰”之词, 与同时代及稍后的辛派词人相比, 都是雄杰得很不够的。 由于建国后的宋词选本叶梦得词只选其”时见雄杰”之作, 容易使人将他与张元幹等词人混一谈。这是一种误会。  2. 为什么朱敦儒词清俊谐婉?  朱敦儒 (字希真) 是南渡时期的重要词人, 今传词二百余首, 有《樵歌》三卷, 是这一时期著作最丰的词作家。 他早年志行高洁, 隐居不仕。 靖康之变化, 他被迫南迁,也许有生计的原因, 他终于应诏入仕了。 后期, 他依附秦桧而官至鸿胪少卿, 桧死, 敦儒亦废。(据《宋史》本传) 由于他晚节不终, 对他的评价也高下悬殊。 常州词派鼻祖张惠言所编 《词选》,共收唐五代词四十四家, 一百一十六首, 而其中选朱敦儒词竟达五首之多, 仅居温庭筠 (十八首)、秦观 (十首)、李后主(七首)、辛弃疾 (六首),而与冯延巳相等, 同居第五位。 作为常州派后劲的 “清末四大家”之一的王鹏运对之尤为亲睐, 一直以不得渔樵二歌 (顾春 《东海渔歌》及朱敦儒 《樵歌》), 后又先后刊刻 《樵歌拾遗》及 《樵歌》 钞本, 并为之作序跋。 其 《樵歌跋》 云:“希真词于名理禅机, 均有悟入, 而忧时念乱, 忠愤之致, 触感而生, 拟之于诗, 前似白乐天, 后似陆务观。”甚至对他依附秦桧的秽行, 也强加辩解, 云:“至晚节依违, 史家亦与务观同慨。 然南园一记, 尚论者多为原心; 希真则少有论及之者; 岂文人言行,固未易相符耶?抑自待过高,不能谐俗,名与谤俱也?”与之相反, 两部有影响的词选却对朱敦儒一首也不选, 一是俞陛云 《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共选唐宋词一百二十家,词九百零九首,却未收朱敦儒词。“清末四大家”之一的朱祖谋编 《宋词三百首》,也未收朱敦儒词。 建国后一些著名唐宋词选本, 也有完全不收其词者。 我国古代文论有重人品的倾向,而且常常人品重于词品,这是一大优点。然而, 平心而论, 朱敦儒虽教秦桧子学诗, 其节不终, 固应受到谴责,但今本 《樵歌》,并无谄媚秦桧之词。 他与康与之等阿谀之徒以及狼狈为奸之辈还是有着根本区别的。  关于 《樵歌》 词的艺术特色。 阮元 《四库未收书目提要》 称它 “音律谐婉, 犹是北宋风度”。(《樵歌拾遗跋》)如果再考虑到他南渡后写的某些眷念家国之作有着沉郁缠绵的特点, 综合起来评价朱敦儒词, 还是大致中肯的。  所谓清俊, 即清新俊逸。 这是指朱敦儒词的风格而言的。 近人欧阳渐 《词品甲序》曰:“司空图继梁钟嵘作 《二十四诗品》,词亦何独不然。 花间、 大晟, ……此一品也, 浩气超尘……此一品也; 仙风清爽, 世外希真, 此一品也; 胸中不平, 议论纵横……此一品也; 去国哀思, 羁旅沉郁, ……此一品也。”显然, 在后世学者的眼里, 朱希真词的清俊是独具风格的。 翻开 《樵歌》 这一类型的作品份量最大, 北宋时期的作品如此, 绍兴十九年(1149)他退隐嘉禾时期的作品亦如此。 北宋时期作者过着潇洒的隐士生活。 曾风行汴洛、 脍炙人口的 《鹧鸪天·西都作》 是一典型:“我是清都山水郎, 天教分付与疏狂。 曾批给雨支风券, 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 酒千觞。 几曾著眼看侯王。 玉楼金阙慵归去, 且插梅花醉洛阳。”《花庵词选》题作 “自述”, 《宋史》本传载:“靖康中召至京师,将处以学官。敦儒辞曰:‘麋鹿之性, 自乐闲旷, 爵禄非所愿也。’固辞还山。”据说此词即返回洛阳时作。 这首词写飘逸疏放, 清隽流畅。“几曾著眼看侯王”一句, 更是狂放。 靖康之变,使他轻狂之气有所改变, 但他个人遭遇还是较顺利的, 他词中另一些可能作于南渡后的隐逸词也是如此疏隽清新。 如 《西江月》: “世事短如春梦, 人情薄似秋云。 不须计较苦劳心。 万事原来有命。 幸过三杯酒好, 况逢一朵花新。 片时欢笑且相亲。 明日阴晴未定。”这便是王鹏运 《樵歌跋》 中所说:“希真词于名理禅机, 均有悟入”。 “万事原来有命”一句即对此最好的说明。 这也是他词风的成因之一。而更为重要,他在这段时期生活还是很自在的。《宋诗纪事》引陆游语云:“朱希真居嘉禾,与朋侪诣之,闻笛声自烟波间起, 顷之, 棹小舟而至, 则与俱归。 室中悬琴、 筑、 阮咸之类,簷间有珍禽, 皆目所未睹。 室中篮、 缸, 贮果实脯醢, 客至,挑取以奉客。”无怪乎他自得其乐,自称“不是凡人不是仙”。受到张惠言赏识的那五首 《好事近·渔父》词, 更是如此:“芦花开落任浮生, 长醉是良策。 昨夜一江风雨, 都不曾听得。”又:“经过子陵滩畔, 得梅花消息。”“不受世间拘束, 任东西南北。”……诚如许巨楫《樵歌跋》 所云:“自来乐府多绮靡, 鲜有作世外人语者; 唯宋秘书朱希真先生, 天姿旷达, 有神仙风致。”李白是诗中谪仙, 朱敦儒当是词中谪仙人了。  至于音律谐婉, 情至文生之作。 在集中随处可见。 吴衡照 《莲子居词话》 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宋朱希真尝拟词韵, 元陶南村讥其侵寻盐咸廉纤闭口三韵混入,欲重为改定。今其书不传。 此亦宋词韵之可考者。 学宋斋本分入声作四, 与希真合, 而平、上、去仅止十一, 希真则十六也。 似仍非有所据而为之。”这段话对朱氏的词韵似乎并不大肯定, 宋人虽编著过 《广韵》、 《集韵》 等韵书, 但那是为做诗人编的, 词人尚没有一部韵书。 朱希真能尝试作此, 可见他在音韵学上的造诣很深。 反映在他的词中,则有音律谐婉之美。前举几首词, 其实均有此优点。 再如:《鹧鸪天》:“检点历头冬又残。爱他风雪忍他寒。 拖条竹杖家家酒, 上个篮舆处公山。 离老大, 转痴顽。 谢天教我老来闲。 道人还了鸳鸯债, 纸帐梅花醉梦间。”词韵很和谐婉转, 又显得很含蓄。 毛奇龄 《西河词话》 云:“词本无韵, 故宋人不制韵, 任意取押, 虽与诗韵相通不远, 然而要是无限度者。”并且说:“至若真文元之相通, 而不通于庚青蒸, 庚青蒸之相通, 而不通于侵, 此在诗韵则然,若词则无不通者。”并以朱敦儒 《西江月》(见上引) 上去通押, 而谓 “其无不通转可知。”实际上清人及今人普通话中, 侵韵的韵尾后缀已消失, 其文元与庚青蒸乃至侵韵已无根本区别。 朱敦儒 《西江月》 词韵脚字: 云、 心、命、 新、 亲、 定, 按戈载 《词林正韵》将之分别入六部、 十一部及十二部。 王力先生认为: 在宋代某些词人笔下, 六部和十一部是早已相通的。 而 《西江月》 词用韵最宽。 柳永词中甚至有将有与入声通押之例, 如其 《西江月》(凤额绣帘高卷)词中,“摇、 梢、 觉、 醪、 朝、 了”为韵脚, 其中“觉”即为入声韵。 通观 《樵歌》 集中, 韵律谐和婉转并无佶屈聱牙之弊。 宋代精于音律能自创词调的词人尚不足十人, 能自拟词韵者今可考者, 大约仅朱敦儒一人了。 这也是他的词特别有音乐美的原因。  朱敦儒在南渡词人中, 由于人品的瑕疵, 人们往往忽略了他的词中同样有相当数量的爱国之作, 这类作品大多具有沉郁缠绵的特点。 陈廷焯云:“所谓沉郁者, 意在笔先,神余言外。 写怨夫思妇之怀, 寓孤臣孽子之感。 凡交情之冷淡,身世之飘零,皆可于一草一木发之。 而发之又必若隐若现, 欲露不露, 反复缠绵, 终不许一语道破。 匪独体格之高, 亦见性情之厚。”朱敦儒词中的爱国之作有一些正具有这样的特点。如《鹧鸪天》:“唱得梨园绝代声。 前朝唯数李夫人。 自从惊破霓裳后, 楚奏吴歌扇里新。 秦嶂雁, 越溪砧。西风北客雨飘零。 尊前忽听当时曲,侧帽停杯泪满巾。”再如 《卜算子》:“旅雁向南飞, 风雨群初失。 饥渴辛勤两翅垂, 独下寒汀立。 鸥鹭苦难亲, 矰缴忧相逼。 云海茫茫无处归, 谁听哀鸣急。”这两首词作均写于南渡以后, 词中蕴含着家国之恨是不言而喻的。  朱敦儒南渡后的爱国词作, 没有岳飞、 张元干词那种悲壮激烈的爱国情怀, 倒有在词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味道。 如:“曲终人醉, 多似浔阳江上泪。 万里东风, 国破山河落照红”。(《减字木兰花》)“扁舟去作江南客, 旅雁孤云。 万里烟尘。 回首中原泪满巾。”(《采桑子·彭浪矶》) “万里飘零南越, 山引泪, 酒添愁。”(《沙塞子》)“卧对金壶,相对天涯客。 阳关彻。 大江横绝。 泪湿杯中月。”(《点绛唇》) “且狂歌载酒古扬州。 休把霜髯老眼, 等闲清泪空流。”(《木兰花慢》)“曲终泪湿琵琶。 谁扶上马, 不省还家。”(《菁荷香 ·金陵》)用泪点写成的红笺, 是谱不出昂扬情调来的。  他的几篇爱国名作, 忠爱缠绵之情感人, 格调也很悲凉。 如 《相见欢》: “金陵城上西楼, 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 大江流。 中原乱。 簪缨散, 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 过扬州。”又如 《水龙吟》 下阕:“回首奴氛未扫, 问人间, 英雄何处。 奇谋报国, 可怜无用, 尘昏白羽。 铁锁横江, 锦帆冲浪, 孙郎良苦。 但愁敲桂棹, 悲吟梁父, 泪流如雨。”这两首词也离不开流泪, 词情凄郁。 此外如 《临江仙》(直至凤凰城破后),也大致相似。  早期狂放、 潇洒, 中期沉郁缠绵, 晚岁清俊谐婉, 可以大致勾勒出朱敦儒词风的演变轨迹, 他大概是个性格比较懦弱而又有点狂放的人, 晚年吃不住秦桧的压力也缘于此。  3. 王鹏运为什么称李纲词 “豪宕沉雄, 风流蕴藉”?  “豪宕沉雄, 风流蕴藉”是清末大词人王鹏运编刻的 《南宋四名臣词集》 中 《李忠定梁溪词》 序言里的话。 原文是:“谛观熟味, 其豪宕沉雄, 风流蕴藉, 所谓进则秉钧仗钺, 旋转乾坤, 不足为之泰, 退则短褐幅巾, 徜徉丘壑, 不足为之高者。”李纲是南宋初期力主抗金的民族英雄, 既不以词名家, 何以得王鹏运如此青睐?  原来它准确把握了李纲词两个方面的特点。其一是指他多爱国词和怀古词。 李纲写过至少九首怀古词, 一首 《水龙吟》 残缺, 另一首 《喜迁莺》意重复外, 尚得七首, 分别题为汉武巡朔方、 晋师胜淝上, 光武战昆阳、 太宗临渭上、宪宗平淮西、真宗幸澶渊、明皇幸西蜀, 显然寄托着作者深切的忧国之情。 他希望南渡前后的宋朝廷能象汉武帝、唐宪宗、 宋真宗及汉光武帝一样, 战胜强敌, 使宋室中兴。如 《喜迁莺·真宗幸澶渊》词中, 作者渴望能象当年寇准一样, 力排众议, 挽救国家的危亡。 这些词即“豪宕沉雄”之作,如 《水龙吟·光武战昆阳》 下阕:“豁达刘郎大度。 对勍敌、 安括无惧。提兵夹击,声喧天壤, 雷风借助。 虎豹哀嗥, 戈鋋委地, 一时休去。 早复收旧物, 扫清氛祲, 作中兴主。” 《念奴骄·汉武巡朔方》: “亲总貔貅谈笑看, 黠虏心惊胆落。”除了这几首怀古词外, 李纲词中也还有一些爱国之作具有同样的风格。如 《苏武令》: “调鼎为霖, 登坛作将, 燕然即须平扫。 拥精兵十万, 横行沙漠, 奉迎天表。”李纲具有雄才大略, 且“负天下之望, 以一身用舍为社稷生民安危。” 《宋史·李纲传论》 曰:“以李纲之贤, 使得毕力殚虑于靖康、 建炎间, 莫或挠之, 二帝何至于北行, 而宋岂至为南渡之偏安哉?”李纲的词, 与他的身世遭遇密切相关。 这些豪宕沉雄之作, 是南宋初期词坛一些英雄(如岳飞等)之词的共同风格。  而“风流蕴藉”是李纲词另一类型的风格, 它往往与作品的题材有关。 李纲曾多次贬官、 罢职闲居。 他似乎也写过一些闲适之作。 如他被贬潭州 (今湖南长沙)后奉召北归所作四首 《望江南》 渔父四时词, 其夏词云:“清昼永, 幽致夏来多。远岸参差风飏柳, 平湖清浅露翻荷。 移棹钓清波。”其实, 这渔父并不是隐士, 而是一时被弃闲置散的斗士, 因为他“满眼生涯千顷浪”。他尽管说“休问六朝兴废事”,但“白蘋红蓼正凝愁。”他心理的波澜一刻也不平静。 李纲词中确有如 《西江月·赠友人家侍儿名莺莺者》,词香艳而有流风余韵, 这是士大夫文士的风流。 李纲是以文士而任宰执和武将, 词中有此风韵也是不奇怪的。  还有一点应当言及, 李纲词中某些作品(尤其是其怀古词) 还有长于铺叙的特点。最典型者如 《喜迁莺·真宗幸澶渊》,把寇准“叱群议”,促使真宗亲征澶渊, 从而击败辽兵, 签订盟约的过程都写得细致具体。 这是宋词中较少见的。  我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人品、文(诗、词)品并重, 甚至人品重于文(诗、词)品, 王鹏运刊刻 《南宋四名臣词集》,当缘于此。 但李纲词“豪宕沉雄, 风流蕴藉”,确可于南渡词坛上占一席地。(以上王步高)  4. 李清照词被称为 “易安体”,其个性特征应当怎样把握?  答: 词以“体”称, 这本身就是一种创作成功的标志。宋季词人如林, 而被冠以“体”、又能被词坛所承认的人却并不多。 但是, 李清照却能跻身其间, 被称为“易安体”这说明易安词必定有其独特的创作个性。  清照有“词别是一家”之说, 众所周知。我们认为, 清照这一观点是指词与诗的比较而言, 其中应有三个含意。一个是词必须重音律; 再一个是词表达必须含蓄委婉和雅淳厚,第三便是词的语言必须清新自然。这三个特征是清照对词体的审美观点, 也是她一生词创作的美境追求, 同时, 也正是易安体个性特征的具体表现。首先, 清照重音律, 是指词的创作对音律的要求比诗更细更严, 他认为, 词不协律“则不可歌矣”,这是把握词的音乐属性。她批评东坡那种词“皆句读不葺之诗尔, 又往往不协音律”的一番话, 正是为维护词的音乐属性而发的。这固有其保守的一面, 但并不是说她只重音律,或片面强调音律而不重内容, 以律害意, 恰恰相反, 她是很重内容的, 我们从她的词中找不出一首轻浮庸俗无聊乏味的作品, 这便是明证。 既重内容又重音律; 既能表达情感, 又能协律歌唱; 既不象柳永那样“虽协音律, 而词语尘下”,又不象东坡那样“不协音律”的诗歌式的词。而是内容与音律并重, 二者兼顾、两全其美。其次, 在表现艺术上,清照追求含蓄委婉、和雅淳厚的阴柔之美。这一特征正与清照本身吻合。 以女子歌喉而歌女音,出于自然,自不同于男子歌喉强作女音那样让人听了难受。关于这一点,缪钺先生在其《诗词散论·论李易安词》 中指出:“词本以妍媚生姿, 贵阴柔之美, 李易安为女子, 尤得天性之近。”也正由于此, 缪先生称李清照为“纯粹之词人”。关于这一特点, 很多人已讨论过了, 我想不必多说, 只举一例为证。“愁”,乃是词人所咏最多的一种情感。最著名的如李煜云:“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而李清照却说:“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比较起来,这二者风格是不相同的,前者粗直,语重而拙; 而后者却细婉,语轻而柔, 正表现出一种女性的阴柔之美。她的“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 许多愁”与李煜相比, 也同样具有细婉而轻柔的特点。若借用清照词来论“易安体”,就是“细风吹雨弄阴柔”。当然,细婉轻柔,还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还必须有含蓄深厚之内在底蕴才能构成清照词的审美特质。这一点, 必须充分认识到。最后, 易安体的语言风格: 清新自然。她既不刻意追求精词丽句, 又不写得低粗浅近。而是追求一种 “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或者说 “豪华落尽见真淳”那样一种语言风格。 那就是雅而不伤于雕琢, 俗而不伤于浅露, 舍两个极端而求其中和。 以俗为雅, 避免藻绘之病, 返雅为俗, 而不涉卑俗恶道。 高雅不失自然;自然不疏锻炼。抓住上述三点, 可以说就能把握住“易安体”的个中三昧。(张延杰)  5. 易安词在运用叠字方面有何特色?  李清照 (字易安) 词中善用叠字, 这是尽人皆知的, 她的词作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篇章中运用了叠字, 对此, 虽也有所非议者, 但大多数词评家对此是称赞不止的。 善用叠字是易安词显著的艺术特点之一, 也是其在语言方面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之一。 综合学术界的研究成果, 易安词在这方面的成就,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一、 化用诗法, 运用赋格, 这是就历史的继承角度而言的。 古诗赋中运用叠字较多, 这是人所共知的。 清人张德瀛 《词徵》 在论及易安词 《声声慢》 开头十四叠字时曾指出:“句法奇创, 乔梦符 《天净沙》 曾仿其体。 又葛常之 ‘袅袅水芝红’,词句皆叠字,如唐人之宛转曲, 世谓其源出 ‘青青河畔草’ 一诗, 然屈原 《九章·裴回风》 及无量寿经, 行行相值六语, 又为葛词之祖。“陆蓥 《问花楼词话》 也说”叠字之法最古,义山(李商隐) 尤喜用之。然如《菊》 诗:‘暗暗淡淡紫, 融融治治黄’,转成笑柄。 宋人中易安居士, 善用此法”。  梁绍壬 《两般秋雨庵随笔》 则指出:“诗有一句叠三字者, 吴融 《秋树》 诗:‘槭槭凄凄叶叶同’ 是也; 有一句连三字者, 训驾诗‘树树树梢啼晓莺,夜夜夜深闻子规’是也;有两句连三字者, 白乐天诗 ‘新诗三十轴, 轴轴金玉声’ 是也; 是一句叠四字者, 古诗‘行行重行行’, 《木兰诗》“唧唧复唧唧’ 是也;有两句五叠字者, 王胄诗:‘年年岁岁花常发, 岁岁年年人不同’ 是也;有三联叠字者,古诗:‘青青河畔草”是也; 有七联叠字者,昌黎《南山》诗:“延延离又属”十四句是也;而张端义 《贵耳集》 则指出, 易安词连用叠字,“乃用 《文选》 诸赋格”。如张衡 《东都赋》: “戎士介而扬挥,戴金钲而建黄钺,道按列天行星阵, 肃肃习习、 隐隐辚辚。”“万舞奕奕, 钟鼓喤喤。”又如左思 《蜀都赋》中“布绿叶之萋萋, 结朱实之离离, 迎隆冬而不调, 常日华华以猗猗。”继承前人诗赋中用叠字的优良传统而用之于词,虽也不始于李清照,如欧阳修词中即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之句,此词亦曾为李易安仿效, 诚然, 在运用叠字方面以易安词最为突出也最为成功。  二、 多组叠词连用。 上引欧阳修词也曾以三“深”字连用, 而两字相叠者则更多。如柳永 《倾杯》 词中:“万里归心悄悄”, “此夜厌厌”。虽上引古诗赋中连用多组叠字的已不罕见, 但在北宋词中却未见, 当是易安词之首创。 易安词中连用两组以上叠字的情况可举出多例证。 最典型者当然首推 《声声慢》 词中连用 “寻寻觅觅、 泠泠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及 “点点滴滴”九组叠词, 这可谓易安词运用叠词之最。 此外如: “年年雪里,……萧萧两鬓生华”( 《清平乐》) “四叠阳关, 唱到千千遍。 人道山长山又断, 萧萧微雨闻孤馆。” (《蝶恋花》) “梦远不成归,人悄悄,月依依。” (《诉衷情》) “永夜恹恹欢意少……随意杯盘虽草草……醉莫插花花莫笑。”(《蝶恋花》)均为在一首词中运用了两组以上的叠词。 多组叠词的连用, 使易安词语言显得更浅易而近于口语, 典雅而不远俗。  三、 内在联系紧密, 适于表情达意。 易安词运用叠字, 其内部常有较紧密的联系,意脉相连。 如最受后人激赏的 《声声慢》 词开头七组叠字:“寻寻觅觅,泠泠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这七组三句, 写得即很有层次, 有深浅, 能够恰如其分地, 成功地表达词人所要表达的难达之情, 从而概括出一天的感受。“寻寻觅觅”四字, 写心里如有所失的心理状态, 她孤独无依, 六神无主。 凄苦悲凉。“泠泠清清”四字, 既明指环境, 也暗指心境, 或者说环境而感染到心境, 由外而内。 这四字把她孑身无依, 孤苦零丁的境遇,逼真的描摹出来。 而“凄凄惨惨戚戚”则纯属内心感觉的描绘。前贤早已指出,“凄凄”一叠是外之环境和内之心灵连接的关键, 承上启下。 在语言习惯上,“凄”可以与上句的“泠”、 “清”相配, 构成“凄泠”、 “凄清”,也可与本句之“惨”、 “戚”二字相配, 构成“凄惨”、 “凄戚”。所以用 “凄凄”作为由“泠泠清清”之环境描写, 过渡到 “惨惨戚戚”之心灵描写的媒介, 就十分恰当。 这七组叠字分为三句, 也包含三层意思, 由浅入深,文情并茂, 而意脉相连。 而词之之下阕之“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 点点滴滴”,此处又用两组叠字,“细雨”的“点点滴滴”,正在极其寂静的环境中“守着窗儿”才能听到的有着“凄凄惨惨戚戚”意味的凄凉声音, 它传入耳鼓, 也滴向心头。  四、 运用叠字的艺术效果。 易安词中多用叠词, 对提高易安词的语言艺术水平极有作用。正因为如此,它备受后人推崇。张端义 《贵耳集》 便称赏《声声慢》 词云:“此词首下十四个叠字, 乃公孙大娘舞剑手。 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下十四个叠字者”。杨慎 《词品》 则称赞此词后阕“点点滴滴”四叠字“又无斧痕, 妇人中有此, 殆间气也。”也有人称此词“首下十四叠字, 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 (徐釚《词苑丛谈》)李佳也说:“连用十馀叠字, 此格为清照所创, 难得妥贴, 毫不牵强”。(《左庵词话》)陆蓥《问花楼词话》则指出 《声声慢》 词“共十余个叠字, 而气机流动, 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 可为词家叠字之法”。梁绍壬则以“出奇制胜”, “匪夷所思”来称誉易安词之叠字。 显然, 运用叠字, 使词句更活跃多变, 避免板滞, 而表情达意则更细腻。  五、 运用叠字法对后世词坛的影响。 李清照运用叠字的方法颇为后人所仿效。 稍后于她的南初年词人葛立方便写有 《卜算子·席间再作》一词, 多用叠字, 词云:“袅袅水芝红, 脉脉蒹葭浦。 浙浙西风淡淡烟, 几点疏疏雨。 草草展杯觞, 对此盈盈女。叶叶红衣当酒船, 细细流霞举。”这首小令句句都用叠字。 甚至一句中两用叠字。 这在李清照以前的北宋词坛上是见不到的。 况周颐 《玉栖述雅》 则引有席道华 《声声慢·题风木图》 云:“萧萧瑟瑟, 惨惨凄凄, 呜呜哽哽咽咽”。 “空含两行血泪, 洒枯枝, 点点滴滴”。活脱脱是从易安词变化而来。 元人乔梦符效之, 则全用叠字写成了一首《天净沙》小令:“莺莺燕燕春春, 花花柳柳真真, 事事风风韵韵, 娇娇嫩嫩, 停停当当人人”。清代女词人贺双卿作有 《凤凰台上忆吹箫》,甚至叠至四五十字, 同样运以变化, 不见痕迹。可见易安词运用叠字的做法在词史上是影响深远的, 这也应视为易安对词史的重要贡献之一。  6. 李清照词风在南渡前后有何不同?  李清照是南渡时期最重要的词人, 与众多南渡词人一样, 以南渡为界, 其前后期词作风格有较大不同。 前期她是宰相家的儿媳妇 (其公爹赵挺之曾两度担任尚书右仆射,即右丞相),虽说经济上并不十分宽裕。 (《金石录后序》)中曾云:“赵李族寒, 素贫俭, 每朔望谒告出, 质衣取半千钱, 步入相国寺, 市碑文果实”。),但较之同时代的众多文士,她的生活还是较优裕的。 她前期词作多以爱情、相思、 咏物为题材, 风格也以芬馨、 神骏为其特征。  其反映闺妇生活题材的作品中,《如梦令》二首是有代表性的: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 《花庵词选》 有题作 《酒兴》,写词人喝得醉醺醺地乘舟归去。这是一次欢乐的野游, 又是一幅水乡行乐图。词中语言朴实、疏朗、明快, 全用白描手法而神韵全出。又如另一首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词写贵族妇女在时序更迁时的心理反映。此是所谓芬馨风格的作品。黄蓼园曾称赞此词“短幅中藏无数曲折, 自是圣于词者”。再如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点绛唇》(寂寞深闺) 等词也写夫妻的别离之苦, 相思之愁, 但这是以夫妻恩爱姐妹相知为基础的痛苦。尽管“愁永昼”“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柔肠一寸愁千缕”,“泪湿罗衣脂粉满”,但这是有所企盼的痛苦, 有望之愁。“好把音书凭过雁, 东莱不似蓬莱远”。蓬莱乃仙境, 非人所能到, 而东莱不远, 人迹可至。这愁中未尝不带着几分温馨, 甚至温馨多于愁苦, 作者言愁说恨, 甚至也声泪俱下, 却难使读者一洒同情之泪。这类相思、 爱情之作大多具有芳馨的特点, 而同时又有某些神骏的特点。  尤可称神骏者当首推其 《渔家傲》 词: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这首词意境壮阔,想象丰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无怪乎梁启超说:“此绝似苏辛派,大类 《漱玉集》 中语。”其实, 李清照个性中正有着不肯为封建礼教及世俗羁绊的一面。其公爹赵挺之拜相, 李清照却献诗云:“炙手可热心可寒”。竟敢以杜甫讽刺奸相杨国忠的诗句来讽刺身居高位的赵挺之。 可见她有胆有识。沈曾植称她“固文士之豪也”, “才锋大露”又说:“自明以来, 堕情者醉其芬馨, 飞想者赏其神骏。”(《菌阁琐谈》)其实芬馨、神骏均是易安前期词作的风格特色。  南渡以后, 她既有与其他南渡词人相似的家国兴亡之感, 同时她又有着流亡南方的其他人一般所没有的不幸遭遇和辛酸经历。丈夫去世, 使她失去了依靠。 身世之感与家国之痛集中于其一身, 使这样一个出身于贵族世家的弱女子饱受人间辛酸。这时的愁苦与早年的相思、 分别之苦相比, 不知沉痛多少万倍。 与之相适应, 她的词风也发生了较深刻的变化。芳馨、神骏为顿挫、凄绝所代替。“顿挫凄绝”一语本是陆蓥 《问花楼词话》中用以评述 《声声慢》一词的, 此处正可借以评价其晚期词风。她的主要作品, 大都写于这一时期。她与其他南渡词人不同, 并未以词直接抒写家国兴亡的大题材, 因为她恪守其 《词论》 中“词别是一家”的观点, 这类题材她由诗来表现。故她的诗作中不乏“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夏日绝句》),“欲将血泪寄山河, 去洒东山一抔土”。(《上枢密韩肖胄·诗》)、 “南渡衣冠少王导, 北来消息少刘琨”(《失题》) 等爱国之作, 而她的词作中, 这种感情即表述得含蓄深沉得多。 然而, 易安词中依然蕴含着破国亡家的社会内容, 表露的伤感来自今昔的对比, 以及个人与社会的矛盾。  作于建炎二年春南渡初期的 《临江仙》 词下阕云:    感月吟风多少事, 如今老去无成。    谁怜憔悴更雕零。 试灯无意思,    踏雪没心情。  这时赵明诚正知建康府。 国家虽破, 家尚未亡。 已使她的词风变得凄苦得多。 她为国事而憔悴凋零, 心情也极不好, 无心“试灯”、 “踏雪”。再如:    旧时天气旧时衣, 只有情怀,    不似旧家时。( 《南歌子》)    伤心枕上三更雨, 点滴霖淫。    点滴霖淫, 愁损√√    北人不惯起来听。( 《添字采桑子》)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 香消酒未消。( 《菩萨蛮》)  这些词作, 大都写于南渡初期, 她思念故乡, 也表现了深沉的故土沦亡之痛。 其中有一些当作于其夫赵明诚亡故之前。 夫亡以后, 她的生活更艰难, 心情更沉痛。如其作于绍兴五年 (1135) 她避难金华, 卜居陈氏宅弟而作的 《武陵春》词: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 许多愁。  这首词传达词人心绪的恶劣, 这与早年伤离惜别之“倚遍阑干, 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 连天衰草, 望断归来路”。( 《点绛唇》)已有根本区别,“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二句形象写其经历之惨苦。她虚拟了往双溪泛舟,但立即又加以自我否定, 因为舟轻而愁重。 此处对愁的内涵虽未言明, 但愁苦之重却使读者分明感受到了。词人还将平声调的 《声声慢》 改为仄声调, 且全押入声韵, 而且用二节拍, 显得很急促, 这更有利于表达凄苦激切的感情。《声声慢》 可作为其后期词风的代表作。 此词调子过于低沉,用“顿挫凄绝”来概括则是再恰当不过了。  易安 《永遇乐》 词, 被人们称为具有爱国思想的代表作, 词以破国以后, 追怀汴京灯节的盛况, 以寄托其故国之思。“不如向帘儿底下, 听人笑语”,语极沉痛。  雪莱 《伊斯兰起义·序言》 中说:“在任何时代, 同时代的作家总难免有一种近似之处, 这种情形并不取决于他们的主观意愿。 他们都免不了要受到当时时代条件的总和所造成的某种共同影响。“南渡后国亡家破的现实是李清照词风转变的根本原因。这一点,与叶梦得、 张元斡等南渡词人是有相似之处的。  7. 赵鼎词在艺术上有何成就?  赵鼎是南宋初年的三大爱国名臣之一, 与李纲、 宗泽齐名。 词集名 《得全居士词》,清末大词人王鹏运将其刊入《南宋四名臣词集》,并跋其集曰:“兹四公者, 夫岂非所谓魁垒閎廓儒者其人耶?其身系乎长消安危, 其人又系乎用与不用, 用之而不终用之也, 于是则悲天运, 悯人穷, 当变风之时, 自托乎 《小雅》 之才, 而词作焉。 其思若怨悱而情弥哀, 吁号幽明剖通精诚, 又不欲以为名也。 于是则摧刚藏棱, 蔽遇掩抑, 所为整顿缔造之意而送之以馨香芬芳之言与激昂怨慕不能自殊之音声。 盖至今使人读焉而悲绎焉,而慨伉真洞然大人也, 故其词深微浑雄而情独多。”这段文字, 看是就南宋四名臣之词而言, 其实, 就词的内容与风格而言, 这是主要针对赵鼎词而言。《南宋四名臣词集》 均由王鹏运的友人爱国词人李慈铭提供, 李在序中云:“得全居士之词最为艳发, 似晏元献;三公多近东坡, 而尤与后来朱子为似。”  沈雄 《古今词话》 录有两段有关赵鼎词的评论: 花庵词客曰:“元稹词章婉媚, 不减花间, 名 《得全居士词》。”江尚质曰:“赵忠简, 中兴名相也。《点绛唇》 云:‘梦回鸳帐余香嫩。 更无人问。 一枕江南恨。’ 《醉桃源》 云:‘青春不与花为主。 花正开时春暮。 只有一尊芳醑。 留得青春住。’较花间更饶情思。”  以上论述,均谓赵鼎词婉媚艳发,颇似 《花间词》。或似晏殊。 其实,晏殊是太平宰相,而赵鼎为相, 正是国家多难之秋, 两人的词风本难相似。 但仅从赵鼎崇宁五年 (1106)中进士算起, 至靖康之变、 北宋灭亡尚有二十一年, 他的前期词作, 其生活环境则与晏殊相去不远。 通读 《得全居士词集》,与晏殊及花间词相似的词作确有不少。 如 《蝶恋花·河中作》: “尽日东风吹绿树。向晚轻寒,数点催花雨。 年少凄凉天付与。 更堪春思萦离绪。 临水高楼携酒处。 曾绮哀弦, 歌断黄金缕。 楼下水流何处去, 凭栏目送苍烟暮。”这首词, 放在晏殊词中几可乱真。 它无论题材、 表现手法, 都未突破 《花间》 及晏殊等人的樊篱。但这类作品中也不乏令人击节称赏的佳作。如《水调歌头·甲辰九月十五日夜饮独乐见山台坐中作》 一词, 由流水、 青山、 山台而生联想, 天上地上, 人间仙境,写得飘逸多姿, 令人不难想起东坡的同调中秋词。 这种境界, 是晏殊词无法企及的。 显然, 即令他的早期词作, 也已部分超越花间、 晏殊, 而显得疏朗明快, 有豪宕之气, 这已可见出受东坡词风的习染。  词人刚过不惑之年, 就遭遇靖康之乱。 命运之神将他和李纲、吴敏等爱国将相的命运联系到一起, 并一再将他推到民族矛盾及朝廷和战争的第一线。 他力主抗金, 但严峻的形势使他清醒地认识到, 不知己知彼, 盲目蛮干 (如张俊那样),同样会使国家陷入灭顶之灾。 正如 《宋史·赵鼎传论》 所云:“及赵鼎为相,则南北之势成矣。两国之相持,非有灼然可乘之衅, 则养吾力以俟时, 否则, 徒取危困之辱。 故鼎之为国, 专以固本为先, 根本固而后敌可图、 仇可复, 此鼎之心也。”可惜他被秦桧迫害至死, 临死前, 自书铭旌曰:“身骑箕尾归天上, 气作山河壮本朝”。他是个悲剧性的英雄人物, 但《宋史》本传云:“论中兴贤相, 以鼎为称首云。”他的词作也以靖康之变为转折。 后期词显得沉郁悲壮, 并有几分凄凉。 用王鹏运的话来说, 这是“摧刚藏棱”、 “激昂怨慕”。  他最受后人传诵的乃 《满江红·丁未九月南渡, 泊舟仪真江口作》 一词, 这首词已写得很沉郁苍凉。 如:“须信道消忧除是酒, 奈酒行有尽情无极。 便挽取、 长江入尊垒,浇胸臆。”这与他早期词作已有很大不同。 尤其可喜的是一些直接写家国之恨的作品, 更能显出其沉郁悲壮的特点。 如:“西北欃枪未灭。 千万乡关, 梦遥吴越。 慨念少年, 横槊风流, 醉胆海涵天阔。”(《花心动》)“霜露日凄凉。 北雁南翔。 惊风吹起不成行。 吊影沧波何限恨, 日暮天长。”(《浪淘沙》)赵鼎词还喜化用前人诗句, 甚至化用石曼卿和陶渊明诗入词。  这是南渡词风转变时期的代表作家之一, 他们的后期词作沉郁悲壮, 但还不是如岳飞、 辛弃疾那样的英雄之词, 前期词风影响的痕迹依然可见。  8. 为什么说王以宁词“句法精壮”?  王以宁是南渡时期跟从李纲从事抗金的爱国将领之一。有 《王周士词》,仅三十一首。从词题已很难断定其写作年代。 估计绝大多数应作于南渡以后。《四库未收书目提要》云:“以宁词句法精壮, 如和虞彦恭寄钱逊升《蓦山溪》一阕, 重午登霞楼 《满庭芳》 一阕, 舣舟洪江步下 《浣溪沙》 一阕。 绝无南宋浮艳虚薄之习, 其他作品亦多如是也。”  谓王以宁词“句法精壮”,确是说到了实处。 与同时期的其他词人相比较, 他不如岳飞等人的词长于悲愤, 但他的词作中, 既无北宋“侧艳”词的成分, 亦无南宋“浮艳虚薄”的习气。 先看 《满庭芳·重午登霞楼》 之上阕:“千古黄州, 雪堂奇胜, 名与赤壁齐高。 竹楼千字, 笔势压江涛。 笑问江头皓月, 应曾照、 今古英豪。 菖蒲酒, 窊尊无恙,聊共访临皋。”这些词句, 气魄较大, 从时间的跨度而言, 则上下几千年, 从空间的跨度而言, 则空中地上, 陆地江涛, 借词中的一句来说, 真能“笔势压江涛”。再如其很受今人称赏的 《水调歌头·呈汉阴使君》 一词:“大别知我友, 突兀起西州。”起首二句即写得极有气势。 而后阕结尾几句:“举酒一觞今古, 叹息英雄骨冷,清泪不能收。鹦鹉更谁赋,遗恨满芳洲”,则写得甚悲壮。 其困居长沙时所作裴公亭怀古之 《水调歌头》,更为典型:“怀往事, 追昨梦, 转头空。 孙郎前日, 豪健颐指五都雄。 起拥奇才剑客, 十万银戈赤帻,歌鼓壮军容。 何似裴相国, 谈道老圭峰。”怀古的本意在伤今, 这里把古人写得极豪健, 显然有激发当时人发扬裴公雄豪气概, 抗金报国之意。  甚至在写景咏物时, 他的词中也透出一种精壮雄伟之气。 例如:《念奴娇》: “遥想易水燕山, 有人方醉赏, 六花如席。 云重天低酣歌罢, 胆壮乾坤犹窄。 射雉归来, 铁麟十万, 踏碎千山白。 紫箫声断, 唤回春满南陌。”这首词题为“淮上雪”,淮上, 是南宋隆兴和议后的宋金分界线, 绍兴年间也已是抗金的前线。 这首词明显寄托着家国之恨。 易水燕山, 既与昔日荆轲的壮举有联系, 此时却已成了沦陷区。 当年李白诗谓“燕山雪花大如席”,如今,“六花如席”的景象仅存在于“遥想”之中。 壮志充溢天地间, 故有“胆壮乾坤犹窄”。眼前尽管“云重天低”,但他相信终能“唤回春满南陌”。  词人生当鼎革之际, 山河破碎, 这是时代的大背景。 作者是一个主战派, 一直与爱国宰相李纲共浮沉。 然而, 当朝皇帝宋高宗本人便是最大的投降派, 他们的境遇也就可想而知了。 国家和自己的遭遇是王以宁词“句法精壮”的社会及自身原因。  有一点附带说及, 王以宁词语言艺术上也有显著的不足, 词语重复, 形象重复处颇多。 如,有三首词均以“千古”开头:“千古南阳”(《满庭芳》)、“千古黄州”(《满庭芳》),“千古洞庭湖”(《感皇恩》)此外重复多次用到的数词还有: 一、 三、 十、 百、 千、 万等等, 而三台、 十万、 十年、 十分、 千里都一再出现。称王以宁是“算博士”,大概不为过。他的词不能开拓新的题材和意境, 而应酬赠祝寿之作竟占了三分之一以上, 也大大影响了其词的艺术成就。  9. 陈与义词主要艺术成就如何?  陈与义字去非, 号简斋。 是南宋初年的重要诗人, 其诗学杜甫, 也受江西派诗风影响。 元人方回 《瀛奎律髓》 称杜甫为江西派之祖, 而以陈与义与黄庭坚、陈师道为三宗。陈与义不以词名家, 今传其 《无住词》 仅十八首。 据 《四库全书总目》言, 乃“以所居有无住庵,故以名之。”据缪钺教授考证, 这些词 “是晚年奉祠退居时才伫兴写作的。”陈与义于宋高宗绍兴五年乙卯(1135)六月以病告, 除显谟阁直学士, 提举汇州太平观,寓湖州青墩镇寿圣院塔下, 次年六月被召为中书舍人, 绍兴八年五月, 复知湖州, 以疾得请提举临安府洞霄宫, 还青墩镇僧舍, 直至其逝世。 缪钺教授认为, 这十八首词, 大都是在居青墩镇僧舍时所作(偶或亦有追忆之作)。 《无住词》 虽仅十八首, 而 “首首可传, 不能以篇帙之少而废之。”(《四库全书总目》)其艺术成就有下列几个方面:  其一, 以诗为词, 笔意超旷, 逼近大苏。  这后两句本是陈廷焯评陈与义 《临江仙》 词的, 这并非是其首创。 南宋黄昇 《中兴以来绝妙词选》 云: 陈去非 “词虽不多, 语意超绝, 识者谓其可摩坡仙之垒也。”在解释陈与义词何以很象苏东坡这一点时, 缪钺先生谓:“他以前既非一向专业作词, 所以不很留心当时词坛风气, 也未受其影响。 譬如, 自从柳永、 周邦彦以来, 慢词盛行, 而陈与义独没有作过一首慢词; 词至北宋末年, 趋重雕饰, 周邦彦即是以 ‘富艳精工’ 见称,贺铸亦复如是, 而陈与义的词独是疏快自然, 不假雕饰。 可见陈与义填词是独往独来,自行其是, 他自然也不会有意去摹仿东坡。 不过, 他既然有高妙的诗才与深厚的素养,一旦也是 ‘以诗为词’,所以很自然地就与东坡相近了。”(《灵谿词说》)这使人不难想起范开 《稼轩词序》 中的一段话:“世言稼轩居士辛公之词似东坡, 非有意于学坡也, 自其发于所蓄者言之, 则不能不坡若也。”由于以诗为词,《无住词》 中的作品,“虽然缺少许多词作中的那种隐约幽微、 烟雨迷离之致, 然而疏快明畅, 也自有其可取之处。”  其二: 注意炼词炼句, 语意超绝。  《四库全书总目》 对陈与义词遣词用语颇赞赏:“《虞美人》 之 ‘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 《临江仙》之 ‘杏花疏影里, 吹笛到天明’ 等句。 胡仔《渔隐丛话》 亦称其清婉奇丽。”又云:“毛晋所刊, 仅十八阕, 而吐然天拔, 不作柳亸莺娇之态,亦无疏简之气。”“杏花疏影里, 吹笛到天明”二句, 本是对洛中旧游的回忆。 由于它既仰承“忆昔午桥桥上饮”,又俯注下阕之 “二十余年如一梦”,故刘熙载说 “此二句不觉豪酣, 转成怅悒, 所谓好在句外者也。”(《艺概》)张炎称此词 “真是自然而然。”(《词源》)、 彭孙遹也说:“词以自然为宗, 但自然不从追琢中来, 亦率易无味。 如所云绚烂之极, 仍归平淡。 若使语意淡远者稍加刻划, 镂金错彩者渐近天然, 则駸駸乎绝唱矣。 若无住词之 ‘杏花疏影里, 吹笛到天明’ ……自然而然者也。”(《金粟词话》) 《无住词》 中这样极炼如不炼, 自然而然的句子还有一些, 如 “洛阳城里又东风,未必桃花得似、 旧时红”(《虞美人》),“悠然处,高林忽送黄鹂语。”(《渔家傲》)  陈与义词是南渡后南宋词坛词风转捩的标志之一。《宋诗钞·简斋诗钞》 题解谓陈与义诗:“天分既高, 用心亦苦, 意不拔俗, 语不惊人, 不轻出也。 ……体物寓兴, 清邃纡徐, 高举横厉”。将这段文字移评其词也是中肯的。  10. 为何说张元幹词既 “长于悲愤”又 “极妩秀之致”?  张元幹是南渡初期最重要的词人。 其词集名 《芦川词》。明人毛晋云:“人称其长于悲愤, 及读 《花庵》、 《草堂》所选, 又极妩秀之致, 真堪与片玉、 白石并垂不朽。”(《宋六十名家词·芦川词跋》)这段文字被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所引证, 成为迄今为止对张元幹词的定评。 这明显矛盾的两种词风, 却集于张元幹一身, 颇令人费解。 其实, 一切大的作家, 莫不具有多样化的风格, 就宋代词坛而言, 苏轼、 辛弃疾均如此。 只是苏辛以豪放词风为主, 兼有婉媚风格, 而张元幹以几乎二者并重。  为什么说张元幹词 “长于悲愤”呢?刘勰在 《文心雕龙·时序》中曾云:“观其时文,雅好慷慨, 良由世积乱离, 风衰俗怨, 并志深而笔长, 故梗概而多气也。”张元幹中年时候遇到金兵南下, 他作为东京留守兼亲征行营使李纲的僚属, 参加了汴京保卫战。 但随即不久李纲受投降派排挤去职, 张元幹也随之沉浮。 此后汴京陷落, 二帝北狩。 高宗即位, 南渡后在临安建立苟安朝廷。 但以李纲为首的爱国者仍屡遭打击。 张元幹后期“长于悲愤”的词风乃时代的产物。 如绍兴八首, 宋高宗、 秦桧卖国集团向金妥协求和已成定局, 李纲仍坚持反和议、 被罢居福建长乐。 当时张元幹早已休官还乡, 闻此写下著名的 《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如词之下阕云:“十年一梦扬州路。倚高寒、愁生故国, 气吞骄虏。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谩暗涩、铜华尘土。唤取谪仙平章看,过苕溪、 尚许垂纶否?风浩荡, 欲飞举。”这是一首悲愤豪迈之作。 他对李纲仍寄予极大的期望, 因为他知道, 在李纲等爱国者身上系着国家民族的安危。 而四年后, 当曾上书朝廷要砍秦桧头的著名爱国者胡铨被编管新州, 连“平生亲属, 避嫌畏祸, 唯恐去之不速。”(曾噩《芦川归来集序》)而张元幹却作长短句送他。 词之上阕云:“梦绕神州路。 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 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 千村狐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 况人情,老易悲如许。 更南浦,送君去。”这首词中蕴含着对敌人铁蹄践踏祖国河山的悲愤,也有对“专意与敌解仇息兵”( 《宋史·秦桧传》)的朝廷中投降卖国集团的愤恨。“天意从来高难问, 况人情, 老易悲如许”二句, 虽化用杜甫诗而来, 讽刺的矛盾已直至南宋卖国集团的总头目宋高宗。 近代爱国诗人李慈铭曾云:“北宋之亡不于徽宗而于高宗, 南宋之不竟,不于亡秦指秦桧)而于思陵(赵构) 也。”南宋敢指斥秦桧、 汤思退等卖国贼者颇多、敢于指责当朝皇帝的却罕见。真是《春秋》之笔。 正如曹济平先生所说:“在张元幹的爱国诗中,还有一些是通过自己避乱飘泊和漫游生活,反映了国破家亡的沉痛心情以及爱国壮志未酬的悲愤。”(《词学》第一辑)如《石州慢》词下阕:“心折。长庚光怒,群盗纵横, 逆胡猖獗。欲挽天河,一洗中原膏血。两宫何处,塞垣止隔长江,唾壶空击悲歌缺。万里想龙沙,泣孤臣吴越。”词中既有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 又有对报国壮志不能实现的抑郁不平,词调激昂悲壮。 张元幹词在词史上的地位主要是由其“长于悲愤”的词作决定的。  在 《芦川词》 中, 也有不少“极妩秀之致”的作品。 这大致有两种情况, 一是其前期的作品。 他受周邦彦、 秦观词影响。 二是南渡后写景、 抒情的小词。 前种情况与北宋词的主流是一致的。 南渡后的妩秀之作中, 实际上并不陶冶于山水之中而置身于时代之外。 如其《兰陵王·春恨》一阕, 无论是追往的“寻思旧京洛, 正少年疏狂, 歌笑迷着”,还是抚今的“怅别后华表, 那回双鹤。 相思除是, 向醉里、 暂忘却”,都不难看出作者怀念故国的深沉情思。  综上所述, 张元幹词既“长于悲愤”又“极妩秀之致”,正反映出两宋词风的转变,张元幹要以词率先反映出社会动乱的现实, 抒发抗金复国的壮志,要写出时代的最强音,使得他的词风不能不发生根本性转变。 而在绥靖主义在朝廷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 张元幹词风也由香软绮丽而为豪迈悲壮与旷达疏朗并存, 从而跻身于爱国词人之列, 成为辛弃疾为代表的爱国词派的先驱。  11. 为什么说胡铨词 “抉天之幽, 泄神之腴, 灵均以来, 一人而已”?  对胡铨词的这段评语, 出 《宋名臣言行录》,相传是杨万里所言。 这段文字对胡铨词评价极高, 甚至称他是屈原以来唯此一人。 这段评论, 显然有言过其实之处, 胡诠之词就艺术成就而言无法与屈原(字灵均)诗相媲美。 而二者的爱国精神却是相通的。 故杨万里的评语, 有其合理之处。 胡铨词与屈原诗相同之处大约有以下两点:  其一: 英雄之人作英雄之语, 以气夺人。  屈原与朝廷卖国权臣作坚决斗争,“虽九死其犹未悔”,而胡铨也是敢于跟宋高宗、 秦桧卖国集团展开正面斗争的名臣之一。 绍兴八年秦桧决策让主和派王伦使金。 身为枢密院编修官的胡铨上书高宗,曰:“臣备员枢属,义不与桧等共戴天, 区区之心, 愿断三人头(指秦桧、 王伦、 孙近),竿之藁街, 然后羁留虏使, 责以无礼, 徐兴问罪之师, 则三军之士不战而气自倍。 不然,臣有赴东海而死尔,宁能处小朝廷而求活耶?”(《戊午上高宗封事》)这份奏章对宋高宗、 秦桧卖国集团是当头一棒, 朝廷随即将胡铨贬为福州签判, 四年后又编管新州 (今广东新兴)。但它也震撼了敌人, 鼓舞了抗金士气。连金人也“募其书千金, 三日得之, 君臣夺气”(杨万里 《胡宗简公文集序》) 后来张浚也曾说: “秦太师(桧) 专柄二十年, 只成就得一胡邦衡。”王鹏运在 《南宋四名臣词集·澹庵长短句》 题辞也称他 “孤忠劲节, 彪炳千秋”,并说, 其 “文章也足以副之。”胡铨词之所以能彪炳青史, 亦如同屈原一样, 不顾个人得失升沉, 而眷念家国, 矢志不渝。 其为后人广为传诵的《好事近》 一词便如此。其他词中, 这 “孤忠劲节”的英雄气概, 也随处可见。 如:《转调定风波》 词下阕:“试问天山何日定。 佇听。 雅歌长啸静烟尘。 解道汾阳是人杰, 见说, 如今也有谪仙人。”这首词题为“和答海南统领陈康时”,词人以英雄许人(以中兴唐朝的名将郭子仪许陈康时),也以 “笔落惊风雨, 诗成泣鬼神”的大诗人李白自许。 而横亘于胸的则是 “天山何日定”, “长啸静烟尘”。  其二: 继承屈原诗风, 多用比兴寄托和典故。  胡铨不以词名家,《南宋四名臣词集》 仅录其词十五首, 唐圭璋师据 《挥尘后录》 补一首。运用比兴手法处不时可见。如写于贬谪中之 《鹧鸪天·癸酉吉阳用山谷韵》: “梦绕松江属玉飞。秋风蒪美更鲈肥。 不因入海求诗句, 万里投荒亦岂宜。 青箬笠, 绿荷衣。 斜风细雨亦须归。 崖州险似风波海, 海里风波有定时。”这首词比较典型, 其中既用了张翰之事典, 也用了杜甫、 柳宗元诗之语典, 而下阕开头三句, 则完全从张志和 《渔歌子》 词化来。 用典也是比兴, 这里以遭贬“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别舍弟宗一》)的柳宗元自比。 由于对 《渔歌子》 词略加改动,则意味深长。“斜风细雨也须归”句, 将 “不”改为 “也”,意思全变, 表现了对自己坚守的信念的执着之情。 结尾二句更运用比喻, 以贬所的险恶处境如风波之海, 但他坚信“风波有定时”。这也是难能可贵的。再如 《好事近》 词下阕:“囊锥刚要出头来, 不道甚时节。 欲驾巾车归去, 有豺狼当辙。”“豺狼当辙”,语本《东观汉记·张纲传》: “豺狼当道, 安问狐狸。”这里 “豺狼”所指当然是十分清楚明白的。《宋名臣言行录》 载:(胡)铨偶为词云:“欲驾巾车归去, 有豺狼当辙。”(张)棣即迎桧意, 奏铨怨望, 于是送南海编管。 流落几二十年, 愁狖饥蛟, 涛谲波诡, 有非人世所堪者。”  杨万里谓胡铨词可以“抉天之幽、 泄神之腴”,也当指其能顺乎天时民心, 又能以丰美之流泽出之, 故感人至深。 虽然, 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并不能称得上“灵均以来, 一人而已”, 在南渡以后的宋代词坛上却也独树一帜。 因与胡铨赠答唱和而坐罪的张元幹、王庭珪与他一起事实上形成了一个辛派爱国词人产生前的胡铨爱国词派, 这在词史上是应当引起重视的。  12. 岳飞词 “孤篇压两宋”的艺术原因何在?  初唐后期诗人张若虚传世的诗作仅有两首, 但以一首 《春江花月夜》 中享有盛名。闻一多先生曾说张“孤篇横绝, 竟为大家。”并且说这首诗“孤篇压全唐”。倘若人们要在宋词找一首这样的作品, 其成就可以“孤篇压两宋”的, 大概莫过于岳飞 《满江红·写怀》 的了。  岳飞是一位震古铄今的民族英雄, 自不以诗词名家, 今传其词作三首,另两首为《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及 《小重山》。这三首词作, 均属两宋词作中的极品, 由于其壮怀激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及高度的艺术成就, 成为我国爱国文学作品的楷模。  岳飞词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人所共知的。刘体仁曾说:“词有与古诗同义者,‘潇潇雨歇’, 《易水》 之歌也。”(《七颂堂词绎》)沈际飞亦评 《满江红》 云:“胆量、 意见、 文章悉无今古。”又云:“有些愿力, 是大圣贤、 大菩萨。”(《草堂诗余正集》)  岳飞词的艺术成就, 则前贤较少论及。 我觉得有三点可以言及:  其一、 岳飞词是两宋词风转变中的宏钟巨响, 是辛派爱国词之先声, 变倡优之词为英雄之词。  这是就岳飞词在宋代词史上的地位而言的。 刘熙载 《艺概》 说:“太白 《忆秦娥》 声情悲壮。 晚唐五代, 唯趋婉丽。 至东坡始能复古。 后世论词者, 或转以东坡为变调, 不知晚唐、 五代乃变调也。”虽然苏轼拓宽了词的题材, 并“一洗绮罗香泽之态, 摆脱绸缪宛转之度, 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胡寅 《酒边词序》), 但苏轼词风在北宋词坛的影响并不象人们想象的那样巨大。 继苏轼之后的秦观、 周邦彦仍走的是花间、五代的路子。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谓:“唐五代北宋之词家, 倡优也。 南宋后之词家, 俗子也。”实际上南宋词坛另有一宗, 即英雄之词。 堪当此名者, 当首推岳飞词。如果说苏轼词中仍有不少咏娼妓之词, 仍能见到有绮罗香泽之态的作品,而岳飞词才彻底横扫了娼优之词,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令千载之下, 仍能立顽起懦。  其二是以词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 可作中兴露布读。  夏承焘教授曾说:“把政治议论写进词里去……在宋代词家里, 能够自觉地这样做,而且做得这样出色——内容是政治,写出的却不是政治语汇的堆砌,这就只有陈亮一人,只有他的 《龙川词》 里有这一部分作品。”夏先生的这一观点是根据陈亮《龙川词》中一些代表作, 常与他的《中兴论》、《上孝宗皇帝第一书》 的内容相似,明确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这较之一般的抒怀言志之作, 有更强的政治特色。无独有偶, 岳飞的这三首词作与他给朝廷的奏章也颇有吻合之处。沈雄《古今词话》引《话腴》 曰:“武穆《收复河南罢兵表》云:‘莫守金石之约, 难充溪壑之求; 暂图安而解倒悬, 犹之可也, 欲远虑而尊中国, 岂其然乎?’故作《小重山》云:‘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 弦断有谁听?’指和议者, 又作 《满江红》,忠愤可见。 其不欲白了少年头, 可以明其心事。”其实, 反对和议,欲以武力收复失地、 统一祖国的政见, 在两首 《满江红》 词中亦有表述。如 《满江红·抒怀》 曰:“靖康耻, 犹未雪。 臣子恨, 何时灭! 驾长车, 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朝天阙。”再如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下阕曰:“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 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这两首词中表述的政见, 与他 《收复河南罢兵表》 的观点十分一致。  其三, 脉络条鬯, 情致深婉。  岳飞词取得巨大成功, 以其气胜, 因为其爱国精神感人至深, 也缘于这三首词在语言艺术上的成就。《小重山》 写得很沉郁蕴藉, 幽情远旨, 耐人寻味。 语言洗炼, 修辞颇见功力, 则是这三首词共同的特点。如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二句, 字面对仗工稳, 且概括力极强。“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二句, 句式整炼, 气概非凡。 这三首词下字用语, 也极准确。如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一首中 “兵安在?膏锋锷”二句中 “膏”字, 就既精当又有感情色彩。 岳飞词的成功, 其撼人心魄的爱国精神固然重要, 有其不同凡响的艺术成就相匹配, 才使这三首词作(尤其是 《满江红·写怀》)传颂千古, 垂训万世。  13. 如何认识康与之词的艺术成就?  在南渡时期的重要词人中, 最名声狼藉的要数康与之(字伯可) 了。 清人张德瀛论及其词时说:“词人中唯康伯可遭际最奇, 高宗驻跸维扬, 伯可上中兴十策, 洞悉利弊,是范文正(仲淹)、晏元献(殊)一辈人物。 泪缪相(秦桧)专柄, 伯可厕‘十客’ 之列,附会干进, 孝宗奉养上皇, 伯可应制为艳词, 谄谀乞进, 是柳耆卿、 曾纯甫一辈人物。士大夫一朝改行, 身名败裂, 不可复救。 程子曰: ‘节或移于晚, 守或失于终, 其若人乎?’”(《词征》 卷五)陈廷焯亦云: 康与之 “以谄秦桧得进, 富贵热中, 顿改其素。 荀攸、 荀或之事操, 晦于始而明于终, 犹可恕也。 伯可之谄桧, 明于始而晦于终, 不可恕也。”宋人罗大经 《鹤林玉露》 记载了康与之向高宗上 《中兴十策》 的内容。 而宋人周南《山房集·康伯可传》 则记录了他为妓而盗用公款, 又为妓女而诬陷朋友, 恩将仇报的奸诈行为。 对上述批评是个极好的说明。 正如罗忼烈先生所云, 他 “确是一个典型的奸险小人。”  康与之是宋代作词较多的词人, 有 《顺庵乐府》 五卷, 大约于清代散佚。 今有赵万里辑本, 存词三十八首(另残篇三首),多从 《花庵词选》、 《花草粹编》、 《草堂诗余》辑出。 这些词从写作年代而言, 大多写于依附秦桧、 成为高宗的御用文人之前的作品, 也有少部分是谄媚秦桧和应制之作。  我们先论后者。 这些作品大致可分三类: 相对较多的是应制之作, 包括 《舞杨花》、《瑞鹤仙》、 《汉宫春》、 《忆少年令》、 《杏花天》、 《望江南》 等六首。 这些词作, 写得雍荣华贵, 除见出他通晓音律、 才思敏捷外, 说不上有何艺术价值。 另有两首作于秦桧死后他被贬岭表及自岭表返临安所作。 此外还有一首 《喜迁莺》 题为 “丞相生日”,可能是谄媚秦桧之作(但其中 “嵩岳诞生元老”句与秦桧籍贯不符)。词中 “帝遣阜安宗社, 人仰雍容廊庙。 尽总道, 是文章孔孟, 勋庸周召。”这显然是一首马屁词, 纯属肉麻吹捧,艺术上不值一提。  陈廷焯曾云:“其词哀感顽艳, 尽有佳者。陈质斋云:‘伯可之词, 鄙亵之甚’。此语论其人则可, 论其词则未尽然也。此不足以服其心。至王性之云:‘伯可乐章,今晏叔原(几道)不得独擅。’此又等于瞽者辨黑白矣。”这是较中肯的评价。刘体仁甚至认为, 词“至宗则极盛, 周、 张、 柳、康蔚然大家。”(《七颂堂词绎》), 贺裳也谓“长调推秦、柳、周、康为协律。”(《皱水轩词筌》)况周颐也曰:“有词人之词, 柳永、 周美成、 康与之之属是也。”(《蕙风词话》)王世贞甚至说:“康伯可 ‘人瘦也, 比梅花瘦几分’,与李清照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同妙。”这些评语, 大都是读了五卷本 《顺庵乐府》而发, 惜乎今人见到的大约只有其全部作品的十分之一左右了(如上引王世贞称赏的两句便为《全宋词》未收。)  康与之依附秦桧之前还是写过不少好作品的, 这些词不仅内容较健康, 艺术价值也较高。  其一为凄惋悲壮, 怀古伤。这是些贴近当时社会生活之作, 与南渡初期国亡家破的历史背景也是贴合的。如 《诉衷情令·长安怀古》 词云:“阿房废址汉荒丘。狐兔又群游。豪华尽成春梦, 留下古今愁。 君莫上, 古原头。 泪难收, 夕阳西下, 塞雁南飞, 渭水东流。”这首词是他早期作品无疑。《鹤林玉露》 所载他上高宗的 《中兴十策》其二即云:“请移跸关中, 治兵积粟, 号召两河, 为雪耻计, 东南不足立事。”(这一观点与陆游也不谋而合)。关中是秦、 汉、 唐等朝建都之地, 但此时已荒废。 词人痛心的不仅是长安的衰落, 更影射着北宋王朝的倾覆。令人注意的是, 在今存三十多首词中, 直接以“长安怀古”的有二首, 另一首 《忆秦娥》 亦云:“长安古道东风恶”,似乎这并非诗词中借长安指代京都, 而是实指。 他在另一首 《长安怀古》词中亦云:“汉唐乘王气。 万岁千秋计。毕竟是荒丘, 荆棘满地愁。”康与之的 《中兴十策》 是极具战略眼光的。 无奈被投降派汪伯彦、 黄潜善压下了。 他在 《菩萨蛮·金陵怀古》词中也云:“下临金楚地, 包举中原势。”显然, 若能定都金陵, 他也认为是中策, 可惜苟安的小朝廷“却将杭州作汴州”。他的一首 《诉衷情令》 写郁孤台之感, 几乎可与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词媲美。词中说:“今古事, 只堪悲。 此心知。一尊芳酒, 慷慨悲歌,月堕人归。”可能《顺庵乐府》中悲愤之作恐不止这些。“慷慨悲歌”是这些作品的基调。  其二为凄凉低抑, 寄怀咏物。 康与之词中还有一些凄惋悲凉之作, 也都不同程度寄托着家国之恨与身世之感。康与之词中一些写闺情之作, 显然并不离开家国破亡的大背景, 因而似有神余言外的旨趣。 如 《玉楼春》词下阕:“春来无限伤情绪。 欲拟题红都寄与。 东风吹落一庭花, 手把新愁无写处。”陈廷焯指出: 此“即竹坡(周紫芝)‘满眼是相思, 无说相思处’ 意, 而语更凄惋。”再如 《瑞鹤仙·别恨》 一阕中云:“怅姑苏台上, 征帆何许, 隐隐遥山万叠。 袖红绡、 独立无言, 偷弹泪血。”这独立姑苏台上的思乡怀人的闺妇, 与新亭对泣的东晋士大夫颇为相似。 再如 《金菊对芙蓉·秋怨》: “正金风西起,海燕东归。 凭栏不见南来雁, 望故人、 消息迟迟。”雁从北方而来, 所望故人,实是故国。这里从中原南来之雁, 实有沦陷区使者的意味。 在 《喜迁莺·秋夜闻雁》词中则表现得更为明显:“回首塞门何处, 故国关河重省。 汉使老, 认上林欲下, 徘徊清影。”此词罗忼烈教授谓是其后期之作, 恐非是。 周思《康伯可传》 有云: “初, 伯可监杭州太和酒楼,……坐免官,落魄无所与归。会子正自中司出守吴,与伯可固通家子弟也。 又尝谐行入户, 遂奉夫人氏以往。”此词可能此次南下岭南之行。 咏物而有寄托,是南宋词坛的普遍情况, 康与之词中咏物之作仅两首。 另一首《满江红·杜鹃》亦如此, 其下阕云:“声一唤,肠千结。闽岭外,江南陌。正长堤杨柳, 翠条堪折。镇日叮吟千百遍, 只将一句频频说。道不如归去不如归, 伤情切。”这里是思念沦陷区人民, 这对乐不思蜀的南宋卖国投降集团实有某些讽刺作用。  康与之爱国词作并非都有比兴寄托,惜乎今传不多, 但仍有脍炙人口之作。其《长相思·游西湖》 便是这样的佳作:  “南高峰, 北高峰, 一片湖光烟霭中。春来愁杀侬。郎意浓, 妄意浓。 油壁东轻郎马��。 相逢九里松。”这首词写得明快疏朗, 面貌一新。  根据三十几首词去分析康与之词的风格特色, 难免以偏概全。 但愿其亡佚之作出头有日。 康与之后期臭名昭著, 但其前期佳作, 仍是祖国文学遗产的一部分, 其艺术成就是不能一笔抹杀的。  14. 为什么朱淑真《断肠词》清新婉丽、 蓄思含情?  宋代女词人朱淑真, 是与李清照齐名的著名女诗(词)人。 其 《断肠词》 仅三十三首(其中存疑七首, 残篇一首),却在宋代词坛上占据较重要的地位。 其词感怀身世, 抒写恋情, 写景咏物, 寄托遥深。 她的词为什么能具有如此感人的艺术魅力, 今千百年来词评家称赞不置?其重要原因是缘于其高度的艺术成就,缘于其“清新婉丽,蓄思含情”的艺术风格。  这两句评语出自宋人魏仲恭作于淳熙九年(1182)二月的《断肠诗集序》。序云:“比往武陵, 见旅邸中好事者, 往往传诵朱淑真词。 每窃听之, 清新婉丽, 蓄思含情,能道人意中事, 岂泛泛者所能及, 未尝不一唱而三叹也。”  所谓清新婉丽, 是相对于浓墨重彩, 精工摹刻而言的。 李太白曾有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二句诗(《经离乱天恩流夜郎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即是对清新婉丽自然美的极好解释。 朱淑真词多自然美。如其极负盛名的 《江城子》词:“斜风细雨作春寒,对尊前, 忆前欢。 曾把梨花,寂寞泪阑干。 芳草断烟南浦路,和别泪, 看青山。  昨宵结得梦因缘,水云间,悄无言。争奈醒来,愁恨又依然。 展转衾愁空懊恼,天易见, 见伊难。”这是一首写失恋之苦的爱情词, 它没有那种欲言又止, 遮遮掩掩, 而是如对亲人知己, 以深情的直白, 款款道来。 实际上, 这首词语句是很洗炼的, 个别地方还用了典故,“曾把梨花, 寂寞泪阑干”二句即从白居易 《长恨歌》之“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化来, 却如盐着水, 有味而无色。 词写得很有波澜, 有写景,有抒情,有回忆, 有梦境, 却写得形象鲜明, 明白如话。 她的另一首 《减字木兰花·春怨》 词亦然:“独行独坐, 独倡独酬还独卧。 伫立伤神, 无奈轻寒著摸人。 此情谁见, 泪洗残妆无一半。 愁病相仍。 剔尽寒灯梦不成。”词的开头连用五个“独”字, 写出孤寂情怀。而 “伫立伤神”、 “泪洗残妆”、 “愁病相仍”又把孤独推向凄苦。 她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隐痛, 这隐病无时不在, 却又不能明言。 只希望在梦中可以实现, 可是这现实生活中苦求不得的幸福, 靠做梦也同样得不到, 因为梦又不成灯又尽。 此词写女性的细腻心态是维妙维肖的。 朱淑真词语言婉丽, 如写雪景:“沟壑皆平, 乾坤如画, 更吐冰轮洁。”(《念奴娇》) “玉作楼台, 铅鎔天地, 又见遥岑碧。”又如写月下竹影:“潇潇风夜, 月明先透筛玉。”(《酹江月》)有时甚至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无生命的景物以人的情感,使词境更美化。如:“多谢月相怜, 今宵不忍圆。”(《菩萨蛮》)  朱淑真词有极直露者,如“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清平乐·夏日游湖》),却也不乏极含蓄蕴藉, 典雅工致之作, 抒情深婉。 元人杨载曾云:“语贵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天下之至言也。如清庙之瑟,一倡三叹,而有遗音者也。”(《诗法家数》)陈廷焯云: 词“舍沉郁而外, 更无以为词。盖篇幅狭小, 倘一直说去, 不留余地, 虽极工巧之致,识者终笑其浅矣。”据今人考证, 朱淑真婚前有过情人,婚后也恐有婚外之恋, 而夫妻感情不好。这婚外之恋, 为封建礼教所不容, 故她的词作不容写得很显豁。如其被誉为宋金十大曲的《生查子》词即然。 词云:“年年玉镜台, 梅蕊宫妆困。今岁未还家,怕见江南信。 酒从别后疏, 泪向愁中尽。 遥想楚云深, 人远天涯近。”词先云“今岁未还家”,原因是“怕见江南信”。江南谁来之信并未言明。酒从别后就喝得少了,这是为什么?“遥想楚云深,人远天涯近”,天涯已远,而人比天涯更远,无理而有情。含蓄而有味。  宋词中,一位词人作品的数量与其在词史上的地位常常并不一致, 秦观、 李清照、岳飞,传世的词作并不多, 但他们都是宋词中的名家。朱淑真亦然。她以自己清新婉丽、蓄思含情之词作,在宋代词坛和中国女性文学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  15. 张孝祥为何称赏袁去华词?  王鹏运《四印斋所刻词》之袁去华《宣卿词》有一篇《宣卿词跋》,称他是“绍兴乙丑(1145)进士,改官知石首县而卒。”并说他“善为歌词, 尝赋《定王台》,见称于张安国。”张安国, 即张孝祥。其实, 袁去华《宣卿词》 中佳作决不止《水调歌头·定王台》一首。 称赏袁去华词的也非张孝祥一人。《历代诗余》录其词46首,甚至比姜夔(35首)、陈亮(10首)、李煜(32首)、朱敦儒(26首)、王沂孙(43首)还多。 袁去华的作品为什么能受到他们的亲昧?  袁去华乃绍兴十五年进士,年辈略早于陆游和范成大。他可能出生于北宋末年,而主要生活于南宋初年,因此他的词中, 既有北宋词影响的痕迹(这使他的词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同时又打上深深的时代烙印。他的词作无论其数量还是其艺术成就,都应在南渡后词坛上占据重要的地位。  袁去华词的艺术特点, 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 词境开阔, 凄凉激楚。  袁去华的作品中, 反映国家破亡, 报国无路的作品虽在他的词作中仍属少数, 但较之同时代的爱国词人,他这类作品数量仍算是较多的,也是其词作中成就最高的部分。如其《水调歌头·定王台》词。起句及上阕词境宏大开阔:“雄跨洞庭野, 楚望古湘州。何王台殿,危基百尺自西刘。 尚想霓旌千骑,依约入云歌吹,屈指几经秋。”这里词人以夸张的笔法,写出定王台宏大的气势及繁华的过去。 但此词怀古为了伤今, 随即转为悲怆:“叹息繁华地, 兴废两悠悠。下阕更为自己报国无门而感到悲愤:“书生报国无地,空白九分头。一夜寒生关塞,万里云埋陵阙,耿耿恨难休。”类似气魄宏大,意象壮阔的词句,多用于开头,如《玉团儿》:“吴江渺渺疑天接, 独著我、 扁舟一叶。”《柳梢青·钓台》:“一水萦回,参天古木,夹岸苍崖。”“□中原望眼,正汉水、接天流。”(《木兰花慢》)“方□长驱万里,笑谈间、生擒元济。”(《水龙吟》)“笔阵万人敌,风韵玉壶冰。”“看取纶巾羽扇,尽扫神州赤县,功业小良平。”(《水调歌头》)词人以功业自许,也以功业许人。故词中意境阔大,但事实上报国无路,国事日非,因而慷慨激越便不能不转为悲愤。词风也转为凄凉激楚。如:“兴废都归闲梦,俯仰已成陈迹, 家在泽南州。 有恨向谁说,月涌大江流。”(《水调歌头·次黄舜举登姑苏台韵》) “记当年,携长剑,觅封侯。而今憔悴长安,客里叹淹留。”(《水调歌头》)“雁足空来书断绝,眉头顿著愁多少。纵细写、琴心有谁知,朱弦悄。”(《满江红》)韩愈 《送孟东野序》: “太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于言也亦然, 有不得已者而后言。 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袁去华学问渊博,文笔精健, 却一直屈居下位, 在任善化县知县时, 因反对郡守于荒年向百姓征赋而被谪为醴陵县丞, 后又知石首县。 始终未得重用。 因而弥漫于词中不免有一种感伤情调。  其二: 具有陶渊明诗的清腴特色。  袁去华词中对陶渊明其人其诗有着特殊的感情。 他写过一首 《六州歌头·渊明祠》,词中把陶渊明一生的业绩均写进去, 并流露一种景仰之情。 词中说:“一笑骑鲸去, 向千载, 赏音稀。 嗟倦翼, 瞻遗像, 是吾师。 ……遣行人到此, 感叹不胜悲。 物是人非。”他的词中提到陶渊明或化用其诗句处可谓比比皆是。 如:“靖节依然求县令, 元龙老去空豪气。 便乘兴、 一叶泛沧浪, 吾归矣。”(《满江红·都下作》) “莫嫌彭泽令,不似刘郎韵。”(《菩萨蛮》) “归, 随分家山有蕨薇。 陶元亮, 千载是吾师。”(《归字遥》) “家在江南, 三径都荒了。 何时到。 暗尘扑帽。 应被渊明笑。”(《点绛唇》)他的词风也颇受陶渊明诗风影响, 有一种清刚丰腴气象。 如其 《念奴娇》咏梅词:“带雪茅檐, 临溪篱落,占却春多少。天寒日暮, 有人愁绝行绕。 长记流水桥边, 雨晴烟淡, 袅一枝清晓。 梦想经年开疾眼,把酒风前一笑。”读这样的词作, 清新淡雅, 其感受如读陶诗。 刘勰说:“人禀七情, 应物斯感。 感物吟志, 莫非自然。”这些效法陶渊明的词作, 也有陶诗这种自然之美。  其三: 语言凝炼, 多化用前人诗词句  袁去华词语言很优美。 张孝祥著名词作《念奴娇·过洞庭》中有“玉界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二句,被后人称诵不已,其实, 它出于袁去华词。前句意出 《水调歌头》:“鸟影度疏木,天势入平湖。 沧波万顷,轻风落日片帆孤。”这里以万顷形容湖水的万顷沧波。 张孝祥的创造仅在于以 “玉界琼田”形容月下湖水而已。而后句更完全从袁去华《玉团儿》 词 “吴江渺渺疑天接, 独著我、 扁舟一叶” 中来。 袁去华中进士要比张孝祥早九年, 年岁要长得多。 张孝祥过洞庭为乾道二年(1166), 此时袁去华已中进士二十一年,他去化用一个后辈学者, 特别是他的名篇中的句子可能不大。  他对前辈, 特别是唐诗及周邦彦词的句子, 却是使他词在语言方面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如他的词中用唐诗句:“曲径通幽小洞天”(《青山远》),“曲径通幽深几许”(《惜分飞》), 这两句中的 “曲径通幽”均从常建 《破山寺后禅院》 诗中:“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又如:“睡起鬓云松, 日高花影重。”后一句则明显从杜荀鹤 《春宫怨》: “风暖鸟声碎, 日高花影重”诗中来。 词中运用谢脁、 曹植、 杜甫诗句的也有多处。  耐人寻味的一个现象是, 袁去华词中多用周邦彦词句, 熟悉 《清真词》的读者来读《宣卿词》,随处有似曾相识之感。 不仅其遣词用语如 “歌扇舞裙”、“憔悴”、“客里”、“欹侧”、 “坐调笙”、 “故国”、 “衣润”、 “吴霜”、 “点鬓” ……均周邦彦词中常用, 且许多事典、 语典也十分相似。 甚至篇章结构都相似。 如两首 《瑞鹤仙》,袁去华首句作:“郊原初过雨”,周邦彦作 “悄郊原带郭。”而袁去华的 《剑器近》 的婉丽之作, 与周邦彦非常相近。  袁去华是一个被人们冷落了的有成就的宋词名家。他受张孝祥的称赏是很自然的。  16. 陆游爱国词为何能力避浅率质直?  梁启超《读陆放翁诗集》诗云:“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其实,陆游生丁国艰,而报国无门,不仅“以诗鸣”,也“以词鸣”。其词在南宋词坛上也有着很高的地位。陆游中年时期曾从王炎在南郑军中生活过八个月,此后他怀念这段生活并多忧念国事之作。他一生大多时间被投闲置散,反映这段乡居生活及他与唐婉爱情的词作, 也是陆游词的内容之一。 陆游词不但以其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令人折服,其艺术成就也很高。 冯煦云:“剑南屏去纤艳, 独往独来, 其逋峭沉郁之概,求之有宋诸家, 无可方比。”(《六十一家词选例言》)说陆游词为“有宋诸家无可方比”言之太过,而云其词“独往独来”、 “逋峭沉郁”却是中肯的。  逋峭, 形容曲折多姿。语本《魏书·温子昇传》: “子昇前为中书郎, 尝诣萧衍客馆受国书, 自以不修容止,谓人曰:‘诗章易作,逋峭难为。’”沉郁, 含蕴深刻。语本任昉《王文宪集序》:“若乃金版玉匮之书, 海上名山之旨, 沉郁淡雅之思。”  叶嘉莹教授在《灵谿词说》中曾云:“陆游对词之特美虽并无深刻之体认, 然其所作仍复颇有可观者,盖由于其一则既具备了真挚之性情, 再则也具备了写诗之修养。”而陆游往往以诗笔为词。 爱国诗词以气胜, 易于浅率质直。 陆游的诗词中均可以举出少量这样的作品。 但其一些成功之作往往逋峭沉郁, 含蓄深长。 这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其一, 运用比兴, 避免质直。 陆游一首名作《卜算子·咏梅》,明是一首咏物词, 却深含寄托。 词曰:“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作者以梅自喻, 以梅花开落的情景写自己空怀报国壮志,不为当权者所用, 而报国之心至死不渝。“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与其《示儿》诗的主题均是一致的。运用比兴寄托, 就含蓄深沉, 更耐人寻味。这比明人于谦《石灰吟》之“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气虽不及, 韵实过之。再如其《夜游宫·宫词》: “咫尺长门过万里。恨君心, 似危栏, 难久倚。”把对朝廷的失望款款道出。  其二, 曲折幽深, 克服直率。缪彦威 (钺)教授论及诗词之区别时曾云:“自其疏阔者言之, 词与诗为同类, 而与文殊异; 自其精细者言之, 词与诗文又不同,诗显而词隐,诗直而词婉, 诗有时质言而词更多比兴, 诗尚能敷畅而词尤贵蕴藉。”陆游有一首《诉衷情》云:“当年万里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 鬓先秋, 泪空流。 此身谁料,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这首词并不晦涩,有一气呵成之感。实际上, 其中多顿挫、 曲折。“当年万里觅封侯”,气魄很大, 颇有班超投笔从戎, 立功异域的气概。“匹马”已是一顿。他并非是将帅, 仍是孑然一身。 收复失地, 统一祖国的良好愿望并未实现, 徒然“梦断”而已。 貂裘已旧, 已令人神伤, 况且又为征尘所暗。 下阕“胡未灭”一句, 已使上阕的种种努力付之东流, 何况“鬓先秋?”故自然引出“泪空流”一句。 结句“此身谁料, 心在天山, 身老沧洲”尤含蕴深长。 心与身相反相成, 构成一悲剧的结局, 在此之前以“此身谁料”提起一问, 扣人心弦, 耐人深思。 此词晓畅而不粗率, 含蓄而不隐晦。 当属爱国词中的佳作。 再如《秋波媚》(秋到边城角声哀)、 《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 亦属此类。 叶嘉莹教授有一段极精辟的论述: 这就使得陆游“写到雄心壮志时所常表现的盛气如同一江浩荡的流水突然遇到无数峭壁的阻拦,于是就产生了一种荡折横飞之美。 这种特色逐使得陆游词不再有浅率质直的缺点, 反而表现了一种盘折激荡的气概。”  陆游还有一些写乡居生活的作品, 显得旷达疏放。 如《鹊桥仙》(华灯纵博)、 (一竿风月) 二首, 又如 《鹊桥仙》(茅檐人静)、 《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 等。 毛晋 《放翁词跋》说:“杨用修(慎)云:‘纤丽处似淮海,雄慨处似东坡。’予谓超爽处更似稼轩耳。”(《宋六十名家词》)放翁词仅一百四十四首, 仅占其诗作总数百分之一多, 但成就颇高,在南宋词坛占有重要地位。  17. 为什么说范成大 《石湖词》 有中和之美?  范成大是南宋词坛上官位最高的几位著名词人之一, 他是田园诗的集大成者, 并不以词名家, 他的词作艺术成就也不及同时的陆游、辛弃疾等人,后人也很少论及他的词。其实, 他的词作不但数量较多, 而且是影响南宋后期词坛最重要的词坛领袖人物之一。清人丁绍仪 《听秋声馆词话》载:“宋范文穆 (成大) 曾馆姜白石于石湖, 后此吴梦窗、张玉田亦寄迹焉。 道光初, 吴门诸词家拟于石湖、 建祠, 祀三词人。”姜夔、 吴文英、 张炎都是南宋后期最重要的词人, 况且, 曾团结在范成大周围的词人还有陆游、 丘崈、 游次公等许多词人。 若谓辛弃疾是南宋中后期爱国诗坛的霸主, 而这同一时期执婉约词坛牛耳的领导人物之一则是范成大。 文坛领袖不完全决定于其创作成就,还有其政治地位、经济地位等多方面的因素。 范成大正具备这样的特点。  《礼记·经解》 曾云:“温柔敦厚, 诗教也”。范成大做官常持中庸之道, 在南宋词人中, 他的政治遭遇是最好的, 在词中也得中和之美。 其所以如此, 有这样几方面的因素:  其一, 持论温厚和平。陈廷焯曾云: 词“以温厚和平为本, 而措语即以沉郁顿挫为正, 更不必以平远雍穆为贵。”(《白雨斋词话》卷八) 范成大生活的时代是产生过伟大爱国诗人陆游、 伟大爱国词人辛弃疾的时代。 范成大比陆游小一岁, 而长辛弃疾十四岁,他的去世, 还比辛、 陆早十几年。 范成大诗中也有言及家国之恨的部分, 但不仅数量少, 也不如陆游、 辛弃疾爱国诗词那样慷慨激烈。 如其《鹧鸪天》: “休舞银貂小契丹。满堂宾客尽关山。 从今袅袅盈盈处, 谁复端端正正看。 模泪易, 写愁难。 潇湘江上竹枝斑。 碧云日暮无书寄, 寥落烟中一雁寒。”此词写送别宴上观舞, 在失地辱国的形势下,作者看到为金人所灭的契丹 (辽国) 的舞蹈,不禁感慨万分, 抒发了忧国之痛。 词中并不悲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描写固关长城的诗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