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健康才是最大的财富富是拥有最熟练的操作工,这句话是谁说的

马云:员工才是我们最大的财富
E-mail推荐:&&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发言。人民网记者&贺霞&摄
    人民网深圳10月29日电&(记者&贺霞&王蕾)今日上午,经国务院同意,中国证监会设立“创业板专家咨询委员会”,并举行“第一届创业板专家咨询委员会的成立仪式”。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下午举行的《创业板市场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讨会》上表示,企业里员工才是我们真正最大的财富。  马云说,真正的企业做大,不仅仅说是利润,而是去关心边上的人、关心员工、关心客户。以前我最了解的是客户,今天我不了解客户,因为我没有时间了解客户,那么谁了解客户呢?我的员工,我的同事。那么如何让员工成长?我相信没有他们的成长,也不会有公司的成长。  马云讲了一个九年以前听到一个故事,那个故事是讲丰田汽车怎么在美国打败美国企业。在芝加哥有一天有一辆车,在暴雨之中开车的时候,这辆车停在十字路口,因为刮雨器坏了,开不了。然后司机也不知道怎么办,突然雨中冲过来一个老人,老人把刮雨器修好。司机问他你是谁啊?老人说我是丰田公司的退休人员,我看到我们公司的产品在了上碰到这个问题,所以我有责任,尽管我退休了,我要把它修好。  马云表示,假如公司有这样的员工,我相信公司会相当的不错。九年以来我不断跟员工去讲,并且帮助他们,让他们成长起来,这样公司就会成长起来。所以,员工才是我们真正最大的财富。
(责任编辑:王蕾)
相关专题? ? ?
我要发表留言
&&&&&&&&&&&&&&&&&&&&&&&&&&&&&&&
&&&热图推荐
&&&精彩新闻
&&&精品策划
&&&播客?视频
&&&资本市场热点追踪
???20岁小姑娘担任警察局长? 中央部委开会啥猫腻重庆黑老大也搞"阅兵"? 书记惊曝卖官贪色丑闻
&&&无线?手机媒体
发短信上手机人民网藤本植物导航
&>&&>&&>&正文
夸夸我的室友作文520子我是在校住宿的一名学生,在我们寝室有八个人,我们班的有4个,那四个是别的班的,我们相处得很好,下面就听我介绍一下她们吧! 第一个那就是我,别看我在班级里文文静静的,在宿舍我可是很活泼的,每天晚上很晚睡(在写作业)但是到了早上,打...
夸夸我的室友作文520子
非常文静,不爱说话。(我俩一个类型的)  以上这四个是我们班的,下面就听我介绍一下她们吧!  第一个那就是我,别看我在班级里文文静静的。  第八个也是我的小学同学。(她很勤快的,每天打铃就起)  第三个在我第一天到寝室的时候,她先跟我说的话,她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她很闯荡。  我的室友们,必须得在躺一会(可不是我自己哦)。  第二个我们小学是就是好朋友,到了中学又是一个班(我们很有缘吧),她学习很好,在班里也是前几名的,她在班也是很文静的,在寝室也很文静,我们闹得玩的时候。  第六个也是我的小学同学,她很活泼(在哪都是)很爱说话。(她也是懒一会)  第四个是一个和我一个类型的人(在班文静,到寝室很能闹)我俩关系也很好,她很好相处,每天一起起床,一起吃饭,一起上学,一起睡觉,性格也很外向。  第七个也是我的小学同学,很文静,学习很好。  第五个性格外向。  我们几个人,她就在一边不和我们闹,我总感觉我们很幼稚,但总也改不了,在宿舍我可是很活泼的,每天晚上很晚睡(在写作业)但是到了早上,打完了铃,后来并不是  我是在校住宿的一名学生,在我们寝室有八个人,我们班的有4个,那四个是别的班的,我们相处得很好,后来我们成了要好的朋友,爱说话,一开始她搬来时我们都以为她很难相处夸夸我的室友作文520子  我是在校住宿的一名学生,在我们寝室有八个人,我们班的有4个,那四个是别的班的,我们相处得很好,下面就听我介绍一下她们吧!  第一个那就是我,别看我在班级里文文静静的,在宿舍我可
夸夸我的室友作文520子
夸夸我的室友作文520子我是在校住宿的一名学生,在我们寝室有八个人,我们班的有4个,那四个是别的班的,我们相处得很好,下面就听我介绍一下她们吧! 第一个那就是我,别看我在班级里文文静静的,在宿舍我可是很活泼的,每天晚上很晚睡(在写作业)但是到了早上,打...内受到感染高夸夸我的同学 我的同学叫黄家嘉,她的爱好是唱歌。 有一次,老师说我们全班同学任选一首歌曲来唱,我选择了左手和右手,黄家嘉选择了法国古老歌曲。那时候黄家嘉的声音多动听,全班人都呆了,老师还给黄家嘉评了100分。 黄家嘉是不是值得给我们...夸夸我的朋友五十字的作文怎么写?夸夸我的闺密 朋友,就像是生活中的必需品一样,每个人都需要它。如果没有了朋友,也就没有了欢乐。一向活泼开朗的我,朋友就更是数不胜数了。其中,一直跟我朝夕相处的好姐妹、好闺密,便是我们班的小记者——王楠。 王楠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女孩子...夸夸我的同桌 我的同桌是一个活泼的小女孩,她的个子高高的,头上扎着一条长长的、乌黑的辫子,脸上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好像会讲话,精明的脸上总挂着开朗的笑容。她左臂上的大队委臂章上的三道红杠闪闪发亮,分外的耀眼。 她干什么事情都是风风...新学期开学不久,老师便从新排位,我和余洋成了同桌,余洋是从乡下转来的,他圆圆脸盘,大眼睛,他不爱说话,上课也很少回答问题。我便小看他,但最近有一件事让我改变了对他的看法。 第二题很难,我绞尽脑汁,也没想出个头绪来。再看看余洋,只...有人说“朋友是人一生中最大的财富,你的朋友越多,那你就越富有。”我不记得这句话是谁说的,但是我却从中体会到了很多。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我众多好朋友中的一位——双双。 她个子不高,有些瘦弱,但很健康。她把一头乌黑的长发梳成马尾辫,那...我们班有一位同学,她叫罗雪茵。她长得很美,弯弯的柳叶眉下有一双大而明亮的眼睛,像星星一样一闪一闪的,似乎会说话;秀美的鼻子,下边是樱桃小嘴,总是露出甜甜的微笑;还有那长长的黑头发,经常变化着各种各样的造型,吸引着无数羡慕的目光...这个社会本来是真诚的,只是人为的原因才使它变得很虚伪,生活在其中的人也都有一张面具,随着岁月的变迁,于是人便有了转变。 我们生活这社会中,要慎重交友,但不能因为有人交了不干不净人,而怀疑这个世界就没有好人,就不敢去交朋友。要相信...我的同学 我的同学方玮长着一头乌黑的秀发,两条淡淡的眉毛,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她文静可爱,从幼儿园开始就是我的 ,成为了我亲密的玩伴。 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就让我讲一件给你听吧。 那是一年级时,有一天,我邀请方玮到我家玩。在玩耍时无意...我们班有一位同学名叫谢德昆,他长的很秀气,小小的眼睛,浓浓的眉毛,一张小嘴巴,笑起来还有一对可爱的小酒窝,个子高高的,脸上总是带着一丝微笑。谢德昆学习很好,上课回答问题也很踊跃,字写的也很好看,他不但学习好,而且还有很多特长,...
种植经验最新
种植经验推荐
& 6种植网 版权所有
渝ICP备号-23员工是公司最大的财富
来源:深圳商报 作者:段亚兵 
  1998年前后工厂开始转型,开始加强技术创新研发工作,成功推出了烧结、树脂、陶瓷超硬材料磨具等。公司产品在市场上享有良好的信誉,荣获阿里巴巴金牌供应商称号。2003年在工厂基础上,创办了深圳市常兴金刚石磨具有限公司,很快发展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超硬材料工具制造企业之一。
  我国第一颗人造金刚石诞生于1963年。虽然我国这方面的技术发明比美国晚了好多年,但是随着我国成为制造业大国,人造金刚石产量的发展速度要快得多。1993年我国人造金刚石产量为2.3亿克拉,占当年世界9亿克拉总产量的25%;而到了2012年,我国的人造金刚石产量达到100亿克拉,占世界总产量的90%。人造金刚石产量的剧增,自然为我国人造金刚石工具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应该说,常兴一开始创业就站在了金刚石工具的前沿阵地,技术起点不算低。从1996年开始创业,5年以后就做到了金刚石磨具的玻璃加工、精细刀具加工等细分行业的全国第一;到如今又发展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超硬材料工具制造企业之一。短短十几年时间里,上了好几个台阶,成为行业中的领军企业。这是怎样做到的呢?关键在人。按照常二霞的体会:“做任何事情都要靠人,办工厂要有员工队伍,搞技术开发,要有人才。财富靠人创造,员工是公司最大的财富”。常兴公司建设人才队伍,靠两条办法:鼓励老员工不断学习、努力提高;不断招聘新人才、研发最新的技术。
  提倡学习精神,培养员工掌握先进技术。
  二霞是一个很念旧情的人。公司里的一些老员工与她一起从河南家乡出来,一直在公司工作。农村出来的人有讲求实际的一面,大家来到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工作,就是想通过辛勤劳动赚到更多的钱,过上好生活,也有力量帮助老家的父老乡亲。但是,二霞会经常提醒老员工:“我们不要眼睛老是盯在自己面前的一点工作上,应该想远一些。善于学习提高的人,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要抓紧时间多读书、勤学习,让自己掌握更多的知识,成为工作中的骨干、业务上的能手。”
  进入工厂车间里,能够看到墙上贴着很多鼓励员工学习的标语。例如,“学习时的痛苦是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是终生的”;“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等等,这些是哈佛的校训,也是常兴公司员工们的座右铭。由于常兴公司有一种鼓励学习的风气,所以老员工们能够一边学习一边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经过坚持数年的学习,员工们不但自己成为工作能力比较强的技术人员;而且与公司一起成长,保证了公司的不断发展和转型。正因为如此,常二霞认为“老员工是工厂最大的财富”。
  在自学成才方面,常二霞给员工们做出了榜样。她还记得自己刚进工厂如饥似渴学习业务知识的情景:“我在中学时物理课学得比较好,因此当上了技术员;但是化学课学得不好,记不住那些分子式。由于知识不够,很难做好工作。我下定决心要补上这些课程。姐妹们中间有的对化学知识比较熟,我就长时间地与姐妹们在一起学习了解各种材料。”
  她感觉到中学学历是没有办法应付工作的,于是决定继续攻读,开始不断地参加各种成人教育课程。2010年,她在职攻读河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的磨料磨具专业。她虽然是新学员,但是由于从事这个行业多年,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还没有毕业,校方就聘请她当上了客座教授。接着,她攻读了北大光华的EMBA课程。这两年,她又做了和君商学院社会教师。二霞虽然工作很忙,还是高兴地接受了聘书。在讲课时,她会提出一些问题,请同学们回答。在向同学们讲述自己工作经验的同时,也不断地向年轻人学习了解新想法。她将这种讨论课看成是精神大餐,与青年学生分享,使自己感到快乐。
  招聘员工时强调德才兼备,不断引进新人才。
  随着公司越来越重视自主创新、加强技术研发工作,招聘、引进高层次人才的问题提到了议事日程上。公司开始有计划地从学校和社会上招聘需要的人才。一些专业人才听到常兴公司求贤若渴、引进人才的消息,积极来公司应聘。对于这些高档次人才,二霞总是亲自面试、交谈。谈话后,多数人才十分认可常兴的企业文化和常二霞待人诚恳的态度,最终决定加入常兴公司的研发团队。慢慢地,常兴建立起了一支国内一流的科研队伍。目前,公司168名员工中,具有大专学历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89名,占公司总人数的52.98%,其中有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12人。
  二霞对专业研发人才十分尊重,热情支持他们的工作。公司尽量为研发人员提供优越的科研条件和良好的住宿环境;根据研发人员特殊的工作规律,让他们有相对自由的时间安排,鼓励他们多接触客户,了解市场需求;待遇方面也采取了一些优惠措施。人才来到常兴,很快适应了公司的企业文化,在研发工作中不断做出了成绩。例如,公司技术体系总经理王晋生,是留法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工学博士。他曾任世界500强圣戈班研发(上海)有限公司中国磨削技术中心主任、圣戈班美国Northboro-Worcester研发中心经理,技术水平高,经验也丰富,负责许多技术研发项目的计划制订和落实。周国龙,技术部负责人,参与研发第一台自动复合电镀设备、510D高铁轨道轮产品批量生产线建设等,获得多项技术革新奖。高档人才来到常兴,如鱼得水,积极性很高;常兴有了这样一批人才,如骏马插上了双翅,在技术研发工作中突飞猛进。
对《员工是公司最大的财富》表态
对《员工是公司最大的财富》发表评论
·····
·&&·&&· &&··
··········线性资本王淮:为什么说“不满”的员工可能是你最大的财富?-ZAKER新闻
猎云注:王淮,线性资本创始合伙人,原Facebook中国籍的第二位工程师和第一位研发经理。做过News Feed和Social Ads后台,写过虚拟货币的前端,调过支付安全的大数据模型。任大众点评,百姓网和CSDN的CEO顾问。《打造Facebook》畅销书作者。斯坦福大学管理科学和工程专业硕士,浙江大学计算机学士,Aspen Fellow。投资代表案例包括点融网、地平线机器人、Rokid、同盾科技、Ping++、Ayla物联、亿航无人机等。上周,线性资本创始合伙人王淮做客AA加速器未来公开课,分享了题为《我眼中的过去和未来》的演讲,讲述了他许多有价值的思考,比如:为什么有的创业者看似得道多助,而你却孤立无援?该如何对待那些"不满"的员工,为什么说他们可能是你最大的财富?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AA加速器,以下为演讲实录:谢谢AA加速器,我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我对于过去跟未来的一些想法。我准备这个PPT的时候,是站在创始人的角度去思考的,但出发点是基于员工的角度。希望对大家有一点用。Choose your battlefield要选对你的战场第一个是什么呢?Choose your battlefield,选对你的战场。或者我们从创业的角度,就是方向,你要解决的问题。Don’t go with uphill fight,什么意思?很多人很聪明,但在一个小的方向折腾了很多年,赚到一些钱了,但一直做不大,因为它发展的空间太小。我为什么提到这点呢?我以前是一个工程师,但最后两年的时候,我转做研发经理。当时的一个机会在哪里呢?Facebook对他的支付系统非常重视。只要有钱经过,账户的安全性和重要性就会一下子提高很多。美国人有一句话,Don’t fuck people’s money,就是你不要让他们的钱遭受到哪怕一点的损失,因为别人会因此跟你死磕到底。所以这个事情大家很重视,老板就问我Herry有没有兴趣负责这一块,我犹豫了两天,最终承担下来。如果是行内的大家都知道,在东南亚和乌克兰的一些镇子是以欺诈为生的,一个镇给美国每年造成的损失大概就是几千亿美金。当时支付系统在推的时候,就遇到了来自东南亚的危机。有一段时间这个问题变得巨严重,在虚拟货币领域,facebook每收100块,大概损失是10块,至少10%的损失率。老板说怎么办?其实facebook能承担得起这个损失,在中国也许大多数会觉得我如果赚100块钱虚拟货币,因为没付出成本,我损失10块钱无所谓,facebook当时也是这么想。但是信用卡公司不买账,美国的规定是,如果你的欺诈率超过1%,他会取消你收信用卡的权利,收不了信用卡,对facebook是死路一条。所以为了这个事情,我们当时马上建团队,最多的时候到十几个人吧,把整套系统做起来了,最后基本实现了全自动。所以这个好处在哪儿呢?在facebook,我要去招人的时候,那段时间从上到下都非常支持。当时我们VP就说,这件事情干不好,整个公司一分钱都收不到,要多少个人给你都可以,这是在职场里面。在创业的时候也是的,最怕的是你选择了这个方向,折腾了半天,发现谁都不支持你。如果你干的事情,对大家没有意义的话,那你一定是一个uphill fight,别人不帮你的。要想明白这个东西,而不是说我这个产品牛得不行,你们不用是对不起你们自己。没有人会这么想,你一定要想想再高一个层面,想想你这个公司所处的生态系统,这个结构。Anything can be possible,if…一切皆有可能,只要…第二个就是,Anything can be possible,一切皆有可能。这一点主要是针对扎克伯格,从一个很小公司的老板变成大神级的看法。我们刚到facebook的时候,头一两年和扎克伯格每周有一次交流,那时候对他印象并不深刻。但能看到他的成长非常厉害,尤其离开facebook之后,10亿美金买Instagram,190亿美金买WhatsApp,有点太疯狂了。一开始去Facebook我蛮犹豫的,给一个比我小3岁的人打工,这个事会不会靠不靠谱。后来发现老板选对了,他能够handle整个事情的能量,远大于他的同龄人的水平。所以我最后得出的一个结论是——Anything can be possible ,if you can assemble a team that can work hard and smart(译:如果你能够聚合一群能力高又勤奋的人,那什么都能干成),他找了一群很牛的人,在很多方面比他强的,比如Facebook里有很多工程师会觉得自己比扎克伯格写代码厉害,但是他在一些更高层面的思考,对产品的理念、方向,比如说facebook从大学市场切入,从东面到西面的,从名校再到普通大学,从大学到高中。整个的策略制定的话,这不是很多很好工程师能够实现的。勤奋不等于蛮干。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很辛苦,但是不是smart。我非常强调两个概念的区分,努力跟效果,努力不等于有效果,只有一个有效果的努力才可能被称之为有效率。Find your unsatisfied employees如何对待那些"不满"的员工第三个是Find your unsatisfied employees who want challenge & challenge them relentlessly,找到对工作"不满"的员工,并"无情"地挑战他们。就像我们想投的公司,是"对世界不满的人"。你在公司要找那种对你公司不满的员工。很多人对这些不满的员工,觉得他们是钉子。其实你要分成两面来看,有些人是真的为了不满而不满,这种人呢,尽早开除;但是有些人不满,是你没有给到他足够的挑战和发展空间。你要区分对待,如果你找到了这种人,他是为了发展,他是觉得很多事情没有挑战的,这种不满的人,一定是你的一个财富。"relentlessly"什么意思?你要无情地挑战他们,给他们超过他们舒适区的挑战,就是他感觉自己干不了的事。作为被挑战的员工,你可能开始有点沮丧,有点压力巨大,但干着干着你发现原来能干的,最后发现你能够干好的。所以你找到这样的员工,好好挑战他们,让他们能够发挥超越你预期的表现。一般公司能不能推到下一步的话,就依赖于你能不能找到足够多这样子的人。但方向要对。Go big fast!单点切入,迅速迭代,快速成长Go big fast!很多人可能知道,这句话来自亚马逊创始人毕索斯。如果你找对了点之后,你就要迅速变大。Facebook就是典型的Go big fast!这个过程当中,可能把你公司成长中的很多问题,某种意义上是带过去了。比如你的员工7月份才来的,觉得工资低,如果公司很慢的话,一两年下来,工资、期权都还是那么一点,但如果公司发展足够快,期权带来的增值,就会让员工在这个方面的思考淡化了很多。through small entrance and quick iterations,什么意思呢,切入点一定要窄。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不知道恰不恰当,假设今天这个屋子里面都是很挤的人,我们的目的是为了看到对面的一个风景,二楼其实非常宽的,但是这边只有一个楼梯。你希望这个楼梯口是窄的还是宽的呢?我希望是窄,原因是因为我如果是第一个人上去了,你后面要挤上去很困难的。如果宽的话,大家都一窝蜂往上挤了,你挡不住的。所以我的意思切入点一定要够窄,单点切入,把事情做到极致,但是切入之后能够展现出来的发展空间巨大,这类公司是我们最想要的。但是做企业呢,有一个巨大的现实。你一开始肯定是想要这个缺那个,想要人缺人,想要钱缺钱。所以你要的是什么呢?上来一定不能追求完美。你要讲究的是单点切入之后,要迅速迭代。然后通过这个迭代展现出来,你是值得投资的。员工加入你,其实某种意义上是投资你。他投资时间到你这边来,你要证明自己是值得投资的。你每次的迭代都给你的投资人,你的员工也是投资人,一种期望。他能够逐渐地看到这些东西,新的人、更好的资源能够投进来。通过这种迅速迭代,你能够逐渐地变得靠近完美。我觉得永远没有必要追求完美,靠近完美,但是一定在这个过程中快速成长。投资决策的系统方法论:11个问题聊了过去呢,我们聊聊现在。这里一个小广告,大概讲一下线性资本现在做的什么样的机构,我们的投资主要是天使轮和A轮这类的为主。每笔投资大概是50万到200万美金,但是我们有一个特点,每投1块钱都做好准备未来跟投1到2块钱,如果投的是100万美金,我们通常后面至少做好200万美金跟投的准备。因为做一个案子,我们要花那么多时间做研究分析,犹豫,跟他扯那么多口水。完了之后,我们投他一块钱这很浪费的。所以我们投一块钱一定要做好跟投一到两块钱,最多到五块钱的准备。我们为什么投这些公司呢?我们做项目评估的时候整套的方法论,是十一个的问题。第一个,What’s the problem,你们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为什么这个问题值得解决。这个东西可以耗上3、4个小时没有问题,究竟对这个东西的理解程度在哪里,这里面我们有很多细的问题会产生。第二个, What’s the solution,你们的解决方案是什么。什么样的solution,为什么这个solution是一个更好的solution,现实中的已经有的alternative(既有的方案)是什么?他们为什么没有想到你们这种方案?有时候是因为时代进步的原因,到了今天,有时候就是你们这帮人更聪明,后者我通常不大相信。基于这点会来来回回反复探讨,到这一步,我们还真有时候会看代码。至少两件事情我们会干,给我讲一下你大的代码框架,当中我们可能会挑一块出来,看看代码。如果代码写得太难看了,不漂亮的东西,我们也不大要。虽然对创始人的颜值没有要求,但是我们对他代码的颜值还是有要求的。第三个就是Why they do it,做这个事情的初心。初心这个事,可能很多人也在提。我们只投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有切身感受的创业者,因为有一批创业者是机会主义者,他觉得这个机会是可以赚到钱的,时代发展到这里我要跳进去抓住机会。这一类东西呢,我们通常不投的。举个例子,不恰当的例子。比如说这个项目做的事情跟创始人的背景没有什么太大的关联,但是这个人非常不错,我们也不会投。我们对这个东西的关联度还是有很强的要求,因为这个东西会跟他内心的热情相联系的,能燃烧多久,一旦这个市场上有风吹草动,有没有能量让你坚持下去。因为从我们的投资经验上看,那些做得好的项目,一定是找到一个点后能够长时间专注并坚持下去的,但是小的东西可以变化。我们又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我们打算从我家到机场,可以坐地铁、打车、骑车、走路,如果你打车,发现道路很忙的时候,你要懂得下车去换地铁。你要知道你的目的在哪里,但是具体的方向是可以变的。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这个情况下面,很多是判断这个创始人到底是倔强、固执,还是说坚持。其实很多时候是事后对同一种态度的不同的褒义词跟贬义词的描述,但我们肯定有自己的一套感觉,跟他们聊这些事情的时候,探讨这些具体方案的时候,可以看出来他解决问题的热情不变。但是他对于这个点切入,这种方式来做,究竟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他其实有一定的心理宽度在那里的。第四是Who are they,创始团队的背景。以前干过什么,在哪里念的书,以前的经验在哪里,跟要做的事实不是相关,这件事情还是蛮关注的。这可能会让我们错过的一些比如年轻人做的不着边际的想法。但我们觉得错过就错过吧。即使像扎克伯格,早年多多少少有一点泡妞的原因在里面,这个东西会方便他做这个事,所以对这个人的历史背景,跟做的事情还是有关联的。你看他写代码写得不错,本科是在哈佛念心理学,干这事听起来蛮靠谱的。第五点,What they have,研究一下这帮人的能力特点、社会资源、家庭背景方方面面的。虽然这不是最最关键的,家庭背景,方方面面这些点。但是我们肯定都会问,问清楚。红二代我们不讨论,把这个给去除掉。红二代、红三代这些人,我们以前投过。第六点,How they do it,就是说他们怎么去做这个事情。我就不展开了,包括你的市场营销策略是什么,你的合伙伙伴是谁的,产品应该是长什么样子的,我们一定会过产品的,你的竞争对手是谁,他们都做了什么样的产品。第七点,Attraction of talents,因为我刚才也提到了,你要一个好的团队,单单靠你还是不够的。你们这帮人对于吸引到在各方面更好的人才,有没有心理准备,有没有开阔的心态。王兴的起来很大的原因是干嘉伟的加入,带来一个很大的帮助,但甘嘉伟其实最早是介绍给另一家公司的,但是那家公司没有接受他,这就是你对人才的心理宽度问题。第八点,Risks,就是对风险的分析。一个好的项目,一定不是说没有风险的,而是风险巨大。这世界很公平的,你愿意付出多大的风险,你就可能有多大的回报,当然也可能有很大的损失,对创业者而言,最多的损失就是青春,青春本来就是用来浪费的。我们做的这个目的呢?不是为了说去研究它没有风险,而是首先要把风险给展现出来,第二个尽可能去量化,第三点能够有一些措施、手段去mitigate(缓和)下来。比如这个项目缺CTO,创始人不是技术驱动的,早期感觉可能是对的,但是到了一定规模,那就要看创始人对技术的认识成不成熟,如果他认同说我们很快要把CTO这个事情补上,我们还是愿意投,因为他的理念在那一块。我们当年投特赞,范老师是设计圈的一个大牛,他原来是哈佛设计的PHD,在中央美院跟伯克利都教过书,他想出来创业。我们跟他聊了半天后的判断是,范老师人非常不错,他不懂技术,但是他对技术非常重视。我们就很乐意帮他,他对这东西的认知在那一块。第九点,Competitors,就是竞争对手,有什么样的竞争对手,要弄明白。我们通常最关心的是自己这家公司怎么往前跑,有什么我们能够帮得到,让它跑得更快。但是说有一些合理合法的事情,让竞争对手能够跑得更慢一点的话,我们其实也毫不吝啬的。第十点,Shareholders,这个其实还是蛮现实的,你之前是什么样子的投资人,我们不求最好的,但是不希望有坏的。什么意思?什么叫坏的呢?我们对投资人分成了几大类:第一类是投资又专业,又帮忙的,这一类是最好的,三好投资人;第二类,可能是不懂这事,但是专业,所谓专业就是帮忙不添乱;第三类,他不懂这事,专业,但他不帮忙,财务投资人,也还不错的;第四类,就是不懂,不专业,不帮忙,添乱,这类有很多是土豪。所以我们对里面有没有土豪,土豪跟他究竟什么关系,会比较介意。土豪钱多得不行,对这群人也喜欢得不行,那我们也接受,或者我们也看有没有机会让他差不多把股份降得很低,他有一个知情权就行了,没事不要打电话。没办法的,从我们的角度要么就不玩,要么就希望他的股权架构能够合理。最后一点,How we can help,其实很重要,我们如何能够帮得到,如何能帮他到达下一个层面。我们三大帮助:一个是帮别人在一些核心的问题上,关键时刻的咨询服务,我们懂的,我们自己上,不懂的,我们请人上;第二个帮助,就是核心岗位的招聘, C level的;第三个我们通过帮别人做后面的一到两轮,这个我们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论在背后,因为时间的原因就不展开了。刚才讨论了现在干的事情,就是我们怎么做决策的,一套相对系统性的框架。看完每一个项目都会生出万字论文我们对于每一个项目,基本上依赖刚才的框架,最后会生出差不多1万多字的一篇论文,我们看了一下,应该是比绝大多数的早期基金干这个事情稍微严谨一点。那很大的一个原因呢,是在于我们将来投好了投坏了,有据可查。回到过去之后,你看到它如果失败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个原因我们当年有没有发现。如果成功了,是不是我们当年看好的点带来的。反过来,对我们提高自己的决策能力会有一个很大的帮助。另外一个原因呢,募资的时候,也看看你们这帮人做了什么样的工作。近50年科技变迁:从大型机到IOI现在讲讲未来,我们先谈点虚的。这是我们对整个世界变迁,可以说近50年来的一个概况的看法。最早是大型机,我们用的都是终端,计算全部都是在服务端的,跟今天的云架构完全不一样的。大型机那时候是计算的初始化,那时候是计算这一套方式,在整个世界范围内的初始化,开始有了这类计算的自动化。再后来,就是桌面机PC,进入你的家庭和办公场所,办公这种方式切入最早就是IBM的PC,是windows Microsoft的dos。第三个是手机,手机让这个事情变成了一个基础化,变成了像水电一样无处不在。真正让计算无处不在的应该是云跟IOT(物联网),现在这些东西都还是死板的,它是没有一个感应器能跟云端连接的,但是这个事情是不可阻挡的,到云端化、到IOT化。再后面就是云的整个计算的云端化跟IOT化,就是计算的集中化跟结构化。结构化怎么理解呢?所谓的结构化就是对你的描述有一个框架,比如说你这个人有两只眼睛,眼睛颜色是红色的,你的头发是中分的。这一类的就是有一个描述,你的发型对应的XYZ,有一个选项在里面,然后就可以对这个事情建模了,接着才能发展到智能化等等。这基本上是整个事件发展的方向。线性只投一个方向:应用数据智能线性的做法只做一件事,我们只有一个方向。我们叫做Applied Data Intelligence(应用数据智能),我们投的大部分是2B,小部分是2C的。如果满足下面三个要素,我觉得线性会是你最好的选择——数据驱动,基于数据,AI驱动,人工智能驱动,最后是在一个场景当中,能够让你的决策要么更快,要么更好。我们现在每投1块钱,都认为他至少能增值20块钱,才有可能投一家公司。有一些是他今年能赚多少钱,很赚钱,明年倒腾倒腾能卖掉的,不投。赚钱只是一个必要条件,但并非我们投资的充分原因。投资领域再细分一点,我们认可的未来主要是这么几个方向:第一个占我们40%的时间、精力跟金钱的,叫泛智能。这里面刚才提到了云技术,我们投过高性能的计算云。原来facebook同事出来做的,属于一个垂直领域的,做高性能的计算云。用在哪些领域呢?今天可能是磨具仿真,这里面有巨大的计算,未来这种人工智能计算的,深度学习、渲染相关的,里面用到的计算量是我们平时用的计算量的几十倍、上百倍。人工智能,我们认为只有云技术,才能实现大数据的存储跟处理。人工智能可以落实到两个角度,一个到软件,我们称之为DaaS,data as a service,这只是SaaS当中的一种。SAAS是让企业行为在线化或者云端化,这还不够,你还要对它的data flow(数据流)有一个认识,我如何利用已经在线化的这些数据,帮助你更快更好地决策。只有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才认为这是一个数据服务。很多SaaS可能在最初都长一样,但是过了初级发展阶段后,你会发现是否有data spirit,会让后续发展完全不同。人工智能在硬件层面就是机器人。机器人又分成两种,工业级跟消费级。工业的,我们看过还没投,毕竟我们对工业的运用还不熟悉,这有一个过程。我们对于不熟悉领域的参与方式是跟熟悉这个领域的人合作,跟他们一起投,甚至让他领投,我们来跟投。刚才说的那些都属于单点智能,端智能或者云智能。而将这些单点智能最后实现智能连接,我们称作IOT或者IOI(物联网)是我们瞄准的一个方向。这一块目前还不是一个投资重心,但我们很乐意做先吃螃蟹的人。这件事情的意义在哪里?比如说回到家之后,你要拿一个App A把窗帘打开,App B把空调打开,App C把灯打开,这就不是智能家居服务你,而是你在服务于智能家居。原因就在于它只是IOT化的,并没有做到IOI,就是internet of intelligence。第二块,占了我们30%的时间、精力叫做数据驱动的金融技术。金融实际是让资本实现时空上的错位。这个错位怎么去实现?数据会有一个非常大的作用,以前在线金融完成的是access,把线下的交易转移到线上,但是数据并没有发挥价值,实际上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出于数据积累阶段,随着移动化的普及,这些数据才得以产生。这个角度比如现在很火的智能投顾,其实大部分是瞎扯,但这个方向是绝对有价值的,我们也正在认真看这一类的项目,我们对区块链也非常感兴趣。第三类是AR、VR,这个大概占20%。我们只投里面的核心技术,我们不投内容不投平台。原因是我们觉得内容制造是讲究天赋,讲究运营能力,这些都不是我们擅长的;做内容平台呢,我们觉得小公司是很难干的,阿里在干平台,优酷在干平台,你怎么跟大公司比呢。但是我们觉得核心技术是有价值的,之前之所以VR上来得很快,退潮也很快。很大的原因在于它的体验不完整,体验不完整两个大的原因,一个没有内容,另外一个技术不成熟。我们内容那个帮不了,我们也兴趣不大。但是在核心技术上面的弥补,我们非常感兴趣。这里面分什么技术呢?比如说pose tracking 姿态跟踪,需要建立在复杂的算法基础上;比如重建三维,知道三维是什么样子的;重建现实,你在三维里面怎么运动的,手势识别,声音的3D音效,有很多技术。三大经验和教训简单分享一下我们的一些经验教训。首先,Big data该做什么?要有原始数据积累的强策略。不该做什么?不能投无法形成自有大量高质量数据的公司。也有人觉得奇怪的,我有数据,我有商业场景,我为什么让你来做。大公司一定自己干的,像百度、腾讯、阿里这些,但是很多中小公司,就存在一个"数据孤岛"的问题。它的数据量大,几百万用户,很多P2P公司都是这样子的,但自己没有能力去干这件事,传统的公司也没有能力,很多原因。一个是企业文化、决策机制,还有他们根本招不到这种好的工程师、科学家教他们,留不住的,没有任何悬念。你如果有办法打破这个数据孤岛的话,那你的价值就能够实现1+1远大于2。怎么去理解这个事呢?比如说你在A公司,你接触到的user 1,他是一个坏人,或者是一个好人。在另外一家公司,P2P的,他是user 2,因为两者的数据不同,但其实他们是同一个user,那你有办法join,就能比任何一家看到、得到更多的这一类的feature。基于你这个东西model出来的,比如说在A公司给他mark成这是一个老赖。B公司mark成这是一个好人,如果他们有办法数据给到你的话,那你形成是一个更加扁平的大表,对这个人比任何一家公司有更充分的认识,但是你能够实现的模型比任何一家公司好得多。有用的算法就是好算法第二个部分,Algorithmic Processing算法处理,有一些流行的观点,我们可能不完全认同。我们觉得有用的算法就是好算法,不一定要深度很牛很时尚的一些词。我们投的桃树呢,他其实采取的一直就是传统的统计学习的方式,但是他把这个事情做到了极致。在当前这个阶段,你的产品卖不卖得好不好,大家不是看你将来的潜力,而看你今天在这个实际应用上能不能出一个好的结果。所以桃树研究了半天之后,我问他为什么不用深度学习这套算法?他说,因为给客户做解释的时候,比如银行客户会问为什么会标注出一些高风险的客户,需要给出原因。深度学习是极度难给到解释的,传统的容易多了。不能为了体现智能而智能第二个,不要为了体现智能而智能。我们之前投过的,我们看了一圈,看了大概十几家。最后得出结论,只有一家可以真正意义上称之为智能投顾。其他打着智能投顾的旗号,做的是量化基金的一个在线版,瞎扯的很多。我可能多说一句,在个人理财上面不是最大化收益才是一个好的投资,而是符合你这个风险癖好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置条件。如果你要给你小孩准备十几年以后上大学的钱,一定不要去走最大化收益的投资,一定会出问题的。这里面有一些统计的数据,对于这个风险会有数学上面的描述,这一点美国人干得不错,非常成熟的。寻找与(潜在)应用场景的紧密结合在应用这一块呢,我们今天寻找的是跟潜在应用场景的紧密结合。潜在指的是我们今天并不要求他一定要赚钱,但是你要聊得出来这套技术产品化后,可能会在哪些情况下应用,有没有跟这些潜在的用户去交流过。你不能纯粹从自我角度出发这是一个很牛的技术,这个不行。要么是已经有一些客户,要么有一些潜在客户对你的背书,但是后面这种的话,我们投得更加谨慎。我们从天使到pre-A,甚至A轮都可以投,投A轮的话就会把"潜在"这两个字去掉。此外,你处理的要是old problem,非常实在的问题,不要让我去理解你要解决一个新问题。这个也不展开了。不投潜在的商业模式不投潜在商业模式,潜在的商业模式是很牵强,可能我们在上面的一些理念,对很多数据公司的建议,insights don’t sell big, actionable insights do,基于这个insights可以做点东西,可能长期卖得出去,能够更好、更快地决策,刚才也提到了,这种切入到这个问题的实质。你能够给我带来一个实实在在的,我能够看得到的一个东西,要么收入更高,要么成本降低了。相比成本降低我们更看重收入增加但是成本降低我又多说一句,成本降低这个事走不了太远。成本降低,你减100%,也就是变成0。但是收入增加,这个东西除了你可以算,还可以吹的,你是收入Y,还是10个Y、100个Y、1000个Y。这个东西你除了用计算,还可以吹的。所以从实现收入增加,比起成本节约这一块,我们更看好收入的增加。这个大家如果做B的生意的时候,募资的时候可以多考虑一下。在B领域,C那套的免费玩法是失效的在B这个领域呢,羊毛出在羊身上,C那一套的玩法,在这边我们认为是失效的。所以我们公司前段时间跟我在聊free mode,跟小企业提供免费的产品或服务。聊了半天,我骨子里就不认同这套做法。C是可以的,C有一定的条件下,你适合用free。但是B的话,还是典型的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重销售团队的建设,不建议B做轻我们认为销售团队的建设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而且销售团队,可能在3、5、10家公司之前,强调的是CEO的co-branding, CEO有时候要去卖脸,要去镇一下场面。但是在3、5、10家之后,你如何能够实现3、5、10家,到300家,整个过程当中你的销售整个手段的规范化。能不能产生一个可执行的playbook,有这么一个playbook的话,你可以尽可能招这种中低端一点的销售人员。让他们按部就班,这个事情就可以了。你打多少电话,然后再什么面谈,然后再签单。整个事情虽然看起来很苦、很重、很笨的。但是只要你的人员不是独特的人才要求,这里是能够拿钱解决的,人员多一点就多一点。我们一点都不建议B里面一定要做轻。这可能是我们投这类的理念,不一定对。我们目前前前后后投了33家,致景投了8家,自己个人又投过将近30来家公司。当中也有不少是C的,因为早年投C也蛮多的。但是智能类的,B类的项目的话,至少投过40来家公司吧。这是我们整体的一个感受,成不成还得看当中有没有一个百亿美金的公司出现。我们大概有5家公司在5亿美金左右吧,有一家是10亿美金的样子。那到时候如果真正有让我们退出的百亿美金的公司,那时候我们可能更有底气吹这些东西,我们就相信这一套是我们经验总结出来的做法。人工智能有泡沫,而且只会更大好,我们刚才讲了那么多。人工智能的投资,可能很多人说那么火了,泡沫究竟有没有?我们非常肯定地告诉你,泡沫肯定有,百分之两百。但是这个泡沫呢,只会更大。一年之内,更多的资本会跑到这个方向,更多的人才,而且都是很好的人才。BAT,facebook、谷歌、亚马逊一群人跳过来,海归的回来,跳到这个方向。所有人都打着智能、数据,都是这种旗号。所以更多的人、更多的钱,没有悬念。一年后,这一领域会开始挤泡沫我的看法不一定对,一年之后逐渐会开始泡沫收缩,挤泡沫的过程。原因是什么呢?钱总是有一个消耗的过程,差不多现在是非常疯狂的一个状态了。投完的公司,如果一两年产生不了真正的收入,要么决策更好,要么决策更快。如果做不到的话,下一轮是募不到的。而且大多数的技术大牛,其实不适合创业。我们说进场的投资人太多了,好的标的少了,那不行,我也投了再说吧,投了再去想该不该投。有好多投资人投AI其实是这么思考的。这大概是我们今天简单的一个介绍,一个分享,差不多到这里。谢谢大家。本文来自猎云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archives/240379原网页已经由ZAKER转码以便在移动设备上查看
相关标签:
原网页已经由 ZAKER 转码排版
互联网新闻3小时前
知乎每日精选3小时前
品途网1小时前
品途网26分钟前
亿欧网38分钟前
亿欧网2小时前
亿欧网1小时前
i黑马1小时前
亿邦动力网1小时前
亿欧网2小时前
亿欧网2小时前
亿欧网2小时前
36氪3小时前
亿欧网2小时前
知乎每日精选5小时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客户是银行最大的财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