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唤醒水平与活动、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度而避之。
4、多重趋避冲突。有时,一个人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的,而每一个目的又分别具有趋避两方面的作用。像这种对几个目的兼具好恶的复杂矛盾心理状态,称为多重趋避冲突。例如,开学之初,一个大学生想选修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但又怕考试失败;想参加校足球队为学校争光,但又害怕耽误时间太多;想找社会兼职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积累社会经验,但又怕影响学习。这种复杂的矛盾心理,就是多重趋避冲突。
从内容上看,心理冲突可分为原则性的动机冲突和非原则性的动机冲突。凡是涉及个人期望与社会道德标准、法律相矛盾的动机冲突,属于原则性的动机冲突。例如,在公共场所遇到违法犯罪行为,是见义勇为还是明哲保身;国家干部在执行公务时面对私利的诱惑,是坚持原则还是违背原则。这类原则性的动机冲突,往往会引起激烈的思想斗争。凡是不与社会道德标准相矛盾仅属于个人兴趣爱好方面的动机冲突,属于非原则性的动机冲突。例如,周末是看电影还是看画展或是在家看小说。这类动机冲突属于个人一般性的兴趣爱好,通常不会引起激烈的思想斗争。
(二)确定目的
目的是人的行动所期望的结果。在行动中,人期望要得到的结果,有时是很明确的,有时则不一定明确。有时行动想要达到的结果只有一个,无选择之余地,这时确定目的不会产生内心冲突;有时则有好几个可供选择的目的,确定目的会产生心理冲突,这时需要权衡利弊,作出意志努力,最终确定目的。
目的在意志行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的越明确、清晰、具体、深刻,社会意义越大,则被这个目的激发起来的毅力越大。人们通过动机斗争决定取舍,通过深思熟虑确定目的,最后才可能作出行动的决定。因此坚强的意志是和正确而清晰的目的紧密联系的。
(三)选择方法与策略
实现目的要有一定的手段、途径和方法。方法科学、策略恰当,是达到目的的重要保证。行为方式和方法的选择,在不同情况下是不同的。在实现那些熟悉的行动时,有时只要一提出目的,行动的方式、方法便可以确定,无须意志的努力。但许多情况下,达到同一目的可能的方式和方法不止一种,需要进行选择。在选择之前要了解、比较各种方式和方法可能导致的结果及其优缺点,这就涉及到行动策略。
策略是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采取的斗争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一个有效的策略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合意性,即符合自己的意愿;二是合理性,即符合客观要求。在实际生活中,二者常难以兼具,所以选择行为的方式方法时常会引起内心的矛盾和斗争。常见的策略类型有:常规式策略、利导式策略、迂回式策略、
冲激式策略。应根据客观规律、实际条件、道德规范,从全局出发、全面衡量,选择最道德、最正确、最经济、最简便、最有效、最优化的方式方法。选择方法和策略,要有胆识,才可能当机立断。
(四)作出决策,制定计划
心理冲突,目的确定和行为方式方法的选择,必然导致作出决策。广义地讲,
如果一个人看到至少有两种行动的可能,并且根据某种标准选择其一,力求设法加以实现,那么我们就说这个人在作出一项决策。只有一种可能性的行动或者在多种选择之间无需仔细思考的行动,都谈不上决策。寻找一条从不能令人满意的初始状态通往符合个人意愿的目标状态的道路,也就是决策。决策过程由下列一些相互连接的阶段组成:①确定问题(现状和目标分析);②寻找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法;③对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法进行评价;④做出决定(在各种方案中选出一个);⑤贯彻执行;⑥监督(各个阶段的连接)。决策过程中的意志力表现在人对目标状态的追求、选择和做决定时的信心与勇气,以及执行和监督时的毅力等。
决策付诸实施必须制订行动计划(包括行动程序)以便按计划行动,顺利实
现行动目的。这就必须全面了解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收集各种信息,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抓住重点,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计划。
二、执行决定阶段
在作出决定之后,便过渡到执行决定,进入实际行动。执行决定阶段是意志行动的完成阶段,即把头脑里的意图、愿望、计划和措施付诸实践达到预定目的,实现对客观现实改造的阶段。这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环节,因为即使行动的动机再高尚,行动的目的再美好,行动的方法再完善,行动的计划再周密,如果不付诸实际行动,一切都是空谈,意志行动也就不能完成。
从作出决定过渡到执行决定,在时间上往往因具体情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有时在作出决定之后就立即过渡到执行决定阶段。这通常在下列情况下发生:行动的目的和实现行动的方式、方法比较明确具体,完成行动的主客观条件多少已经具备,而行动又要求不失时机地去完成。有时,决定是比较长期的任务或是未来行动的纲领。这样的决定并不立即付诸行动,而仅是将来行动的企图。
在执行决定的过程中,已经确立起来的决心和信心也可能会发生动摇。这通常发生在下列情况下:1.执行决定时遇到的困难,要付出大的努力而与个体已形成的消极的个性品质(如懒惰、骄傲、保守等)或兴趣爱好发生矛盾,从而使决心和信心发生动摇。2.在作出决定时虽然选择了一种目的,其他目的仅受到暂时的压抑,但仍然很有吸引力。在执行决定的过程中,暂时受到压抑的期望又可能重新抬头,产生了新的心理冲突。3.在执行决定的过程中,还可能产生新的期望、新意图和方法,它们也会同预定目的发生矛盾,令人踌躇,干扰行动的进程。4.有时在作出决定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各种主客观条件,没有预见到事物的发展变化,在执行决定时遇到新情况,出现新问题,而人又缺乏应付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知识和技能,也可能使人犹豫不决。这些矛盾都是妨碍意志行动贯彻到底。只有解决了这些矛盾才能将意志行动贯彻到底,达到预定的目的。
当意志行动达到预定目的时,又会增强克服困难的毅力,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优良的
意志品质,正是在克服困难的实际斗争中锻炼和培养起来的。
一、情感与教学 情感、意志与教学
情感是教学过程中与学生智力活动有密切联系的非智力因素。情感的培养既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任务,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
(一)情感与学习效率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说明了情绪与认知操作效率的关系:在困难复杂的工作中,低水平的情绪有助于保持最佳的操作效果;在中等难度的任务中,中等情绪水平是最佳操作效果的条件;在简单工作中,高情绪唤醒水平是保证工作效率的条件。总之,活动任务越复杂,情绪的最佳唤醒水平就越低。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与情绪水平有关。随着任务的难易和情绪的高低,学习效率也会发生变化。
事实也证明,情感在教学中有积极和消极两种作用。良好的情感状态能激发、加强和维持学生的智力活动、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不良的情感状态则阻碍、减弱和中断学生的智力活动、削弱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实际调整教学内容,注重寓教于乐,创设快乐轻松的教学气氛。讲解教学内容时应重视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充分利用教师的言语与非言语表情做到以情施教,给学生留下深刻影响,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情感与智能发展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智能发展,不仅需要其智能因素本身的培养,还需要其非智能因素的促进。情感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非智能因素,对学生的智能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已有大量资料表明,情感对人的认知活动或智能操作活动具有明显的组织或瓦解的效能。一般说,中等强度的正情绪最有利于提高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具体认知过程的活动能力,有利于综合性智能和创造潜能的发挥。而负情绪,或过强的正情绪,则会抑制、干扰人的认知活动,严重时,甚至会完全破坏认知活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所以教师通过寓教于乐,发挥情感的调节功能,可以直接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还可以充分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为智能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因为情感给人带来高涨的学习热情,将更有力地推动人进行孜孜不倦的努力,而这种努力能提供不断的、丰富的实践机会,有利于知识、技能的积累和智能的发展。
(三)情感与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attitude to learning)是一个人对学习活动较为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它不是一种单纯的心理成分,而是一个包括认识、情感和倾向在内
看过本文章的还看过。。。
情感和意志_教育学心理学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两个概念的定义。根据网络资料整理......
第六章 情感与意志本章主要讲授: 情绪情感及其类别 情感与认知 意志......
认知、情感、意志的关系_其它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意志、情感、认识的关系 ? 一?意志和认识的关系 1、 意志的产生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的。意志的一个特征就是具有.........
心理学第三章 情绪情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_从业资格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心理学第三章 情绪情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 情绪、情感的发展与教育 一.........
《普通心理学》:意志与认识过程、情感过程的关系_计算机硬件及网络_it计算机_专业资料。一、意志与认识过程的关系 认识过程是意志产生的前提和基础。首先,意志的.........
第六节 情绪,情感和意志 第一单元情绪和情感概述 一,情绪和情感的定义 情绪和情......
第七节第一单元第二单元 情绪、情感与意志 情绪、情感概述情绪、情感变化的维度及两......
? 第一节 小学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第二节 小学儿童意志的发展 第一节 小学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一、情绪和情感概述 (一)情绪和情感的概念 定义:情绪和.........
2 需要是人的心理活动的重要动力,是情绪、情感产生 第三章 情感与意志第一节 情......
情绪、情感和意志 情绪、情感 学习内容提要和知识点 (1)情绪和情感的描述―......
情绪情感和意志过程_教育学心理学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二.......
心理学考题精讲:情绪、情感与意志_教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2015安徽教师统......
4 第七章 情绪情感和意志
5 本章主要......
情绪、情感与意志_教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第4章 情绪、情感与意志 第4章 情绪、情感与意志 ? 1 情绪与情感 ?1情绪与情感概述 ?2情绪与情感.........
基础心理学8情绪情感和意志_天文地理_自然科学_专业资料。第八节 情绪、情感和意志情绪、情感概述 情绪理论 情绪、情感变化的维度及两级性 情绪、情感的种类 意志.........
情绪情感与意志ppt课件_临床医学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情绪情感与意志 问题导入......
第七节、情绪、情感和意志第一单元、情绪(emotion)和情感(feeling)......
第七讲 情绪情感与意志 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的概述 第二节 情感的规律 第三节 意......
情感与意志 心理学教学心理学教学隐藏>> 第三讲消费者的心理过程(上......
第七讲 情感与意志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情绪与情感的概述 情绪的作用 意志 第......
■ 热门推荐&星论文网:致力于各类论文代写、论文发表、代写代发论文服务
> >>查看论文
浅谈高职课堂教学中学生良好情绪的调动
本站编辑:admin
要】拥有良好学习情绪的学生头脑清晰、思维敏捷、记忆力强、参与意识强,学习较主动,学习效率高;拥有不良学习情绪的学生思维迟钝、记忆困难、拒绝去解决问题,学习效果很差。学习情绪对学习有如此重大的影响,作为课程主导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着力于培养与调动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
【关键词】高职课堂;良好学习情绪;调动与调整
一、情绪对人的影响
情绪有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之分。正面情绪是积极肯定的情绪,它可以提高一个人的自信自律,促进个体创造性的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而负面情绪是消极否定的情绪,它会使个体意志消沉,兴致低落,阻碍人们的健康成长和生活学习。
二、学习情绪对学习的影响
情绪对于处于情感期的、在一定的情绪下从事学习活动学生的影响具有“两重性”,即在不同情况下既可以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可以产生消极的影响。良好的学习情绪使学生的头脑清晰、思维敏捷、记忆力强、参与意识强,学习较主动,学习效率高;不良的情绪(如个体烦躁不安、痛苦悲伤等)则会让学生思维迟钝、记忆困难、被动地应付学习,学习效果很差;良好的学习情绪,可以提高学生的活动能力和行为效率,促使学生主动去探索,主动去发现问题并自觉地解决问题;不良的情绪,则会降低学生的活动能力,干扰、阻碍学生学习的行为,甚至会使学生拒绝去解决问题;良好学习情绪有助于学生主动适应学习环境;不良的学习情绪则阻碍学生去适应学习环境。
三、良好学习情绪的培养与调动
(1)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活动中要有良好的情绪。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这一特定情境中的交际的两级。教师的情绪和学生的情绪会相互影响,但总的说来,教师的情绪对课堂气氛起决定性的作用。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个体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而形成或改变,教师的自我言行会给学生产生榜样和示范作用”,处于良好情绪中的老师,精力集中,思路清晰,易引起学生共鸣。学生会不知不觉的受到教师的情绪感染,以积极的情绪回应教师,很快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学生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学生的接受程度和配合意识强,教学效果明显。因此,要使学生有良好的学习情绪,教师要有正面、积极的情绪。特别注意不能把个人负面的情绪带进行课堂,以免引发学生负面的情绪,降低教学效果。(2)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西方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育不仅不应该使学生厌恶学习,而且应该使学生有被一种不可抵挡的吸引力诱导着学习。”这种不可抵挡的吸引力就是学习兴趣。学生一旦对某门学科产生兴趣,就会专心致志地学习这门学科,积极地钻研它,对该学科的学习会产生巨大的热情,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并能真正感受到学习的愉悦和快乐。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好奇情绪将利于勾起学生的兴趣。好奇是一种以认知为基础的情绪。当学生意识到他们的某一方面知识或某一领域的知识严重不足时,就会十分好奇,从而产生进一步探究事物的愿望。当学生对事物感到好奇时,往往是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想象进发的时候。这时候教师再加以恰当的引导,将非常容易激发学生的对知识浓厚的兴趣。(3)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学习情绪的关注,调动学生的积极学习情绪。心理学家赫布发现,当情绪的唤醒水平达到最佳状态时,操作效率最高;情绪的唤醒水平极低时,人就处于深度睡眠状态;情绪的唤醒水平过高,则会干扰操作。(4)教师要正确对待消极学习情绪的学生,教师如何看待消极学习情绪的学生是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的,首先教师要有信心能够调动这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深信这些学生是可以积极融入自己的课堂教学中的,多与他们沟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积极寻找引起他们共鸣的切入点。让他们不断体验到各种成功,成功与快乐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成功使人们快乐,而快乐也促成了成功。从而进入到良性循环,在课堂上表现出良好的情绪。(5)善利用“停顿”,调节课堂节奏,调整学生情绪。所谓停顿,就是根据某种需要短暂中断讲话。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停顿,可以表达语言无法表达的意境:从学生的角度看,“沉寂”的教学“停顿”阶段是学生静心思维的孕期,容易使学生激起好奇的涟漪,荡起思维的火花;从学生的记忆角度看,课堂上适当留出“停顿”,学生的记忆受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的影响较小,学习内容易于记住;从心理卫生角度看,课堂教学中留下“停顿”,学生可以得到积极休息,消除心理疲劳,避免“分心”现象。从课堂管理看,课堂适时的“停顿”使课堂节奏发生了变化,易引起学生注意;建议在寻找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时需“停顿”。给学生学生寻找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并运用已有的知识尝试建构新的知识结构的时间;在提问后需“停顿”,给学生整理思路的时间;当学生对知识认识模糊时需“停顿”,让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中澄清认识;在讲授完当节的重点、难点问题后需要“停顿”,给学生进行理解消化的时间;在学生注意力普遍分散时需“停顿”给学生短暂休息,重新集中注意力;在概括结论之前需“停顿”。给学生从教师给予的充分的感性材料中归纳、概括出规律性的结论。(6)注意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注重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传统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多体现为教师满堂灌到底。教师要秉承高职院校“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实践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指导思想,针对所授课程、知识的特点去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不能让课堂变成教师满堂灌到底,以单一一种方法完成课程教学。如变化利于引起兴趣,坚持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将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重心,什么样的方法、形式利于学生参与学习就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形式。演示法是将实际操作方法通过计算机给学生进行操作演示,是实训操作讲解最直观、最有效的方法。
案例教学法通过提供典型案例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去解决教师提出的任务,在解决问题中能力得到锻炼、提升,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法。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对已掌握内容的复习、回顾,启发引导出新的知识和问题。既让学生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又锻炼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均采用。逆向思维教学法是从果导因的逆向分析法。给学生展示结果,让学生分析可能导致该结果的原因是什么,针对自己提出的原因确定解决办法并实践进行验证,如此反复直到分析也所以因素。逆向思维教学法利于学生掌握解决实践课中出现的系列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
无论是实操性很强的操作课还是理论性很强的理论课全程让学生参与都应摆在首位。如将课程目标按循序渐进的原则分为这不同的项目(课业),将学生在课程中应具备的实践能力进行知识点分解,并将各个知识点分布于项目(课业),让学生自行分解任务,分析、采用完成(项目)课业的方法的手段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地去调整,最终完成任务。学生在完成项目(课业)的过程中分别扮演、体验相应的角色,学习其技能,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角色的互换,使学生学会理解、团结、合作。
为达到全程让学生参与的目的,教师特别要注重课前教学设计,针对课程不同的内容要结合其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方法组合以求课堂的多变性。多设计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动手实践增强学生参与意识,提高成功体验,促进积极情绪的建立。教师还应注意平时的教学反思,不断积累成功经验,将各种方法熟记于心,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情况能够信手拈来,达到引导学生、掌控课堂的目的。
  [1]王伟红.高职生情绪智力的开发与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0(13)
  [2]盛祖华.高职生厌学情绪的调整策略[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8)
  [3]张志红.英语中的情感教学[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1)
本文出自:http://www.starlunwen.net/zhiyejiaoyu/163347.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职业教育论文:
Copyright ©
www.starlunw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星论文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号 | 主营:、 | 服务热线:400-803-;| 企业QQ: | 情绪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及调节
我的图书馆
情绪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及调节
情绪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及调节
摘要:在人们的生活(包括人际关系)、学习、工作中,情绪经常伴随着左右,因而影响着活动的质量和效率,消极情绪会造成诸多不利的影响,积极情绪则会产生良好的能动效应。正确认识和调节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形成学习的最佳情绪状态,是学生好学、乐学,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推行素质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人的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它具有喜、怒、悲、惧等独特的主观体验的形式和外部表现以及低层下等部位的特定活动。在人们的生活(包括人际关系)、学习、工作中,情绪经常伴随着左右,因而影响着活动的质量和效率,消极情绪会造成诸多不利的影响,积极情绪则会产生良好的能动效应。因此,心理学家认为情绪是影响人类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的教育实践中,有忽视情绪、情感对教学的作用的倾向,甚至由于过度强调竞争,使一些学生出现过度学习焦虑、学习恐惧、以及厌学等消极情绪,从而影响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正确认识和调节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形成学习的最佳情绪状态,是学生好学、乐学,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推行素质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情绪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1、积极情绪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对学生来说,情绪的表达似乎对学习和思维有着更加巨大的影响。学生们若没有良好的情绪,便不能积极地从事娱乐和学习,结果就会导致学业不及格,人们所看到的只是一张张沮丧的脸。因此,在学习上起着积极作用的情绪有好奇、兴趣和愉快等。
好奇是一种以认知为基础的积极情绪,当学生知觉到他们的知识存在不足时就会产生好奇。它是由新异刺激引起的一种生理唤醒水平或认知冲突的探究倾向。一般认为好奇是认知冲突的结果,个体有一种“发现的渴望",当人的认知预期和现实相反时就会产生认知冲突,引起认知不平衡,导致为恢复认知的探究行为。
探究是学生好奇情绪与引起好奇的不确定性桥梁,有研究指出,当学生对事物感到好奇的时候,往往是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想象迸发的时候。所以学生可以在好奇的驱动下,努力同化和顺应信息,优化已有的认知结构。
学生在学习上的好奇会表现在对新颖的知识方面,或是对学习方式的改变上等。如果教师在某一堂课上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根据课堂的内容设计出一些情景,让学生来进行客串演讲或是进行角色表演,那么发现学生会表现出极大的好奇与兴趣,并且诱发他们对学习内容进行探讨。
兴趣是主要的积极情绪之一,兴趣能驱使人指向所意愿接近的对象,驱策人对事物进行钻研和探索,给人以机会去发现事物的新线索,从而有利于人进行建设性的有新意的活动。
凡是有兴趣的事物,人们总是想办法去认识它、接近它、获得它,并对它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一个对文学感到兴趣的学生,他总是喜欢文学作品,关心文学作品的发表和评论,千方百计地了解它、熟悉它和学好它。古今中外凡是有成就的人物,不论是科学技术方面,或是文学艺术方面的,都是跟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具有浓厚的兴趣分不开的。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在自传中说:“就我记得在相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产生影响的,就是我的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喜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据达尔文的父亲回忆,达尔文小时候“是一个平庸的孩子”。但由于他酷爱大自然,并以最大的热情从事学习,收集标本和进行野外观察,因而对人类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兴趣是学习自觉性的起点。有兴趣的学习不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当一个同学对某种学习产生兴趣的时候,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的去进行学习,而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的、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学生只有发奋学习的决心,还不算是学习动力的最佳状态。只有他对所学的学科,建立了浓厚的兴趣和热爱的感情,学习的积极性才有可能进入最高的阶段。
这种积极情绪是人或事物在符合个体当前优势要求时的一种主观体验。愉快具有情景性和波动性,并在体验上有强弱程度之分,过分的或强烈的愉快情绪会减缓思维,过低或过弱的愉快情绪会抑制思维。愉快在层次上也有高低之分,感官上的愉快是低层次的。从探索、创造、孜孜不倦的学习中获得的,与求知欲、创造欲等高级需要相联系的愉快是高层次的,这种好学、乐学的情感是镶嵌在人的个性结构之中,在具体的情景中能以情绪形式表现于外。
有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属于愉快型的学生表现得更加自信、乐观、有才能和容易成功;他们与别人的关系更加融洽、诚恳、相互帮助和相互激励;他们的学习目的性强、有连续性,能明确学习的意义,在学习中更能发挥出创造性,解决问题干脆利落。属于不愉快型的学生缺乏自信、热情,容易悲观,在与人的交往中常常感到恐惧、恼怒、内疚、尴尬、畏缩,重细节而少创见,学习中往往感到任务多、负担重、满意程度低,失败时过于自我谴责,自我肯定和字我整和能力较弱。
轻松愉快还有一个妙用就是它能使学习活动所造成的紧张得到松弛、释放。假如学生学习的时候总是紧紧张张的,不能歇下来喘口气的话,那么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会让他们感到轻松愉快,而且在他们达到目标的过程中,来自外界和自身的压力自然而然的会产生一些失误或挫折,从而引起对这种结果的担忧、恐惧、害怕或者痛苦。
(4)乐观自信
乐观是由积极的强化物所引起的,当我们得到意想不到的成绩的时候,我们会兴高采烈;当我们受到老师的表扬的时候,我们也会兴奋不已。乐观往往包括两个截然不同的行为效应:通常,它会促进活动和强化行动;但有时过分的乐观也会导致焦虑等条件反射性的抑制,导致失误。假如我们能够及早认识到这种情绪的两面性,那么就能够适当地调节它,使之促进自己才能的发挥。
有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学生的乐观性跟他们的学习成绩有着非常高的相关性,在智力相当的学生当中,乐观性高的学生成绩往往远远高出乐观性低的学生,乐观性高的学生会确定较高的奋斗目标,并且懂得怎样努力实现目标。
自信是乐观的一种表现。每个人的自信程度是不同的。有些人相信总是能够解决难题,摆脱困境;而有些人则总是对自己是否具备实现目标的条件持悲观的态度。自信心足、乐观程度高的人通常会有以下一些特征:能够自我激励,能够灵活变通,将艰巨的任务分解为容易应付的小部分加以解决。
2、消极情绪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正如积极的情绪是幸福快乐的可靠的指示器一样,消极的情绪不仅使学生对于身心发育不健康,而且还会使他们对学习和生活失去信心。凡是心理学工作者或者对心理学知识有一定了解的人都很清楚,学生的情绪表达很复杂,喜、怒、悲、恐等样样齐全,如同生活中饮食里的"调料",时时刻刻都伴随发生。如果他们的情感、情绪得不到适当的控调,就会导致严重的消极体验,即情感或情绪的障碍。这些障碍表现为忧愁、焦虑、愤怒等现象,严重干扰着学生的正常学习。
忧愁是学生经常出现的一种情绪,它极容易使学生产生的消极心境,是长时间影响学生言行的一种心境,它有损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质量与效率,甚至还会引发各种疾病的。凡是被忧愁情绪所控制的人,常常是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精神不振,一副暮气沉沉的样子,很难焕发热情和鼓起干劲,工作和学习都不会有好的效率。
忧愁是产生犹疑、胆怯的病根之一。对未来过于担心,会使你的胆子越来越下。经常忧愁的人,实际上经常使自己处于担惊受怕之中,一颗悬着的心老是放不下来,没有踏实的时候。其结果是越担心,胆子越小;而胆子越小,也就越不容易把事情办好。本来并不是很大的困难,因为你经常忧虑,困难在你面前反而显得更加大了。
忧愁容易导致灰心失望,自暴自弃。克服困难,争取美好的明天,靠的是脚踏实地的努力。陷于消极的忧愁,实际上也就是放弃积极的努力。有的人忧愁很长时间,但现实并未因这种忧愁而有任何改变。如果一直愁下去,他就会想:“唉!愁有什么用呢,由它去吧,该是命运,就让什么命运来吧,我什么也不忧,什么也不愁了。”这样,他和陷入了自暴自弃,消极混世的精神状态。
忧愁使人反应减慢,智力水平下降。心事重重的人,整天为不能如意的事情暗自悲伤,但对眼前的学习却反而显得很不敏感。思虑过多会使人反应迟钝,感觉漠然。过多的杂虑,会使大脑皮质长期处于抑制状态,导致智力水平的下降和反应努力的降低。
焦虑是学生主体内在的心理冲突或某种倾向而造成的一种不安情绪。学生一旦形成焦虑,就可能引发各种神经症。学习焦虑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内心某种矛盾而产生了不安或不愉快的心理反映。焦虑主要相伴以紧张和恐怖情绪,并有明显的生理表现(如失眠、出汗),还会出现一些行为表现(如逃避、自责、自卑等)。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之所以形成学习焦虑,一般是因为大脑高度紧张,尤其是学习上的失败,引起学生高度焦虑,它将束缚学生的认识活动,导致思维迟钝,记忆力减退,动作不协调,学习效率降低。所以不能或者不愿意学习的学生,往往都是极度焦虑的受害者。
而考试焦虑是学生焦虑中最常见的一种,其可能表现在三种心理状态的交织之中:1、认知焦虑,指的是因担心而引起消极的自我评价;2、生理焦虑,指的是特殊的情绪体验,致使学生的生理急剧变化,出现心率加快、呼吸加剧、肠胃不适、多汗、尿频、头痛、失眠等现象;3、行为焦虑,指的是惶恐不安,多余动作增加,胡乱答卷,早早退出考场。所以正确对待焦虑情绪对学习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
抑郁是认为个体相信自己不能控制生活的结果时,就会产生抑郁。这种无能为力感是习得无助。习得无助会使人把自己行为的后果归因于自己不可控制的力量,陷入悲观、绝望的抑郁状态。
抑郁的人倾向于消极看待自我、世界和未来。看待自我、世界和未来的时候,他们使用一个稳定的否定性的图标。这一否定性的认知图示使其歪曲地看待现实,认知自我、世界和未来时倾向于高估否定性的行为,低估自己肯定性的行为。
抑郁是一种异常沮丧的、长时间持续的症状,它在学生的行为上表现为兴趣冷漠、被动消极、悲观绝望。
抑郁的学生表现为沮丧,对从前感到愉快的事情或活动不再感兴趣,不能对幽默做出反应。抑郁的学生对未来报有一种悲观绝望的态度,认为自己毫无前途,事情不能越来越好,只能是越来越糟糕。
当学生表现为抑郁的时候,他就会有社交退缩,他会是自我封闭、不与别人交往。抑郁的学生会表现出无缘无故的疲倦,经常说身体部位的疼痛,并经常出现睡眠障碍,不是谁得太多,就是失眠。
二、教师在教学中对情绪的调节
(1)注意学生之间情绪的相互影响。根据信息的可传递性和可扩散性的特征,学生之间的学习情绪具有相互“感染性”,可以是积极情绪的相互“感染”或相反。教师要及时捕捉情绪的信息源,优选如愉快、兴趣的情绪加以扩散,而对消极的情绪信息源进行负反馈的控制,使课堂处在适宜的气氛中。例如对积极发言的学生加以赞扬,对难以发言的学生加以鼓励;对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热情加以肯定,采用集体影响个人,个人影响集体的形式助长学习情绪的高涨;又如对学习涣散的学生采用提问的方式使之振作精神,又对纪律松散的学生运用暗示的手法,对骄傲自满因而不注意听讲并对教师讲解表示“轻蔑”的学生提问难度较大的问题等。
(2)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按照西米诺夫的信息理论:如果一个有机体因缺乏信息而不能适当的组织自己,那么神经机制就会使消极的情绪开始行动。由此可见,教学如果不能使学生掌握新的信息或强度不够就会使学生产生消极的情绪,教师期望着学生能积极学习,实际上学生也期望着教师能给他们提供有用的新信息,虽然情绪理论家麦孤独非常主观的认为每种情绪只同期望有关,但其积极的一面即情绪确实是与期望有关的,所以教师的教应该满足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的期望。
(3)会运用表情来控制学生的学习情绪。拉扎勒斯认为我们对于寻求、反应或对具体刺激的注意都是有倾向性的,这种倾向性决定了我们于外界的相互作用。而人们的认知在变化着,所引起的情绪反应也在变化着。在教学中也是如此,第一,学生对教师运用表情所做出的信息的反应是有倾向性的;第二,学生情绪倾向是积极还是消极决定于对教师输出信息的认知评价;第三,教师的表情信息在不断的变化着,因而会引起学生的情绪可能随之变化。教师的任何表情行为的意义都可能对学生主观的情绪体验或态度密切联系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表情向学生传递信息。对他们的情绪进行控制。
& 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绪的自我调节
学生的学习情绪不仅需要老师利用课堂教学来调节,而且也需要的是学生自我情绪的调节,这两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1)自我鼓励法。当你在学习上生活上遇到了困难的时候,要学会自我调控。用生活中的哲理或某些明智的思想来安慰自己,鼓励自己同痛苦和逆境进行斗争。自我鼓励是人们精神活动的源泉之一,一个人在痛苦、打击和逆境面前,只要能够有效的进行自我鼓励,他就会感到有力量,就能在痛苦中振作起来。
(2)语言暗示法。语言暗示对人的心理乃至行为都有着奇妙的作用。相信大家都听过“望梅止渴”这个典故的由来吧:三国时候,曹操的部队在一个骄阳似火的日子里行军旷野,人人口干舌燥,而沿途滴水难觅,好不渴煞人。只听曹操在马上遥指前方,说声“好一片梅林!”结果士兵门满口生津,烦渴竟然消去大半,行军速度顿时提高了许多。其实,曹操客观上是利用了心理学的条件反射原理,成功地进行了一次语言暗示,从而大大减轻了士兵口渴的感觉。因此,如果你为不良情绪所压抑的时候,可以通过语言的暗示作用,调整和放松心理上的紧张状态,使不良情绪得到缓解。比如,一个性格急燥的人在即将发火之际,告戒自己冷静些;一个长期处于烦恼或压抑心境中的人,转而告戒自己想开些。给自己一些鼓励和安慰。只要是在松弛平静、排除杂念、专心致志的情况下,进行这种语言暗示,往往对情绪的好转有明显的作用。
(3)请人疏导法。有时候不良情绪光靠自己独自调节还不够,还需要借助于别人的疏导。学生有了苦闷和烦恼或失望,能够向自己的朋友或家人倾诉,这是好事。不少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心理处于压抑的时候,应允许有节制的发泄,把闷在心里的一些苦恼倾倒出来。有的学生害怕内心活动说出来对自己不利,因而即使对父母和最亲密的朋友都不愿意倾吐自己的内心烦恼和忧愁,把自己关在狭隘感情的圈子里冥思苦想,这怎么能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呢?找个朋友谈谈,听听大家的意见,这样会有好处的。俗语说:“快乐有人分享,是更大的快乐。而痛苦有人分担,就可以减轻痛苦。”更何况,你倾诉了自己的苦恼,擦别人那里得到的不久仅是安慰、开导,还有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在许多情况下,一个人对问题的认识总是有限的,甚至是模糊的,而旁人点拨几句,常常会使你茅塞顿开。&&
(4)环境调节法。环境对人的情绪同样起着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素雅整洁的房间,光线明亮、颜色柔和的环境,使人产生恬静、舒畅的心情。相反,昏暗、狭窄、肮脏的环境,给人带来憋气和不良的情绪。安谧、宁静的环境,使人心情松弛、平静,而杂乱、尖利的噪音,使人心烦焦躁。因此,改变环境也能调节情绪的作用,特那些受到不良情绪压抑和折磨的人,更不应该把自己关在一个房子里任自己的情绪消沉下去,而应该到风景秀丽、景色宜人的公园去游玩一下,或到绿树成荫的大道上散散步。绿色的世界,勃勃生机,会使你心旷神怡,精神振奋,忘却烦恼,消除精神上的紧张和压抑感。当你在学习上遇上情绪不好的时候,到外面走走,看看美景,散散心。大自然的美景,能够豁达胸怀,对于保持学习上轻松愉快的心情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5)转移调节法。有的学生在不良情绪产生后,老是郁积于心,耿耿于怀,放不开,丢不下。结果,只能使这种不良的情绪不断蔓延且日益加重。因此,当某种事情引起你的不良情绪的时候,最好能把这件事尽快地遗忘掉,不要老是想这件事情。因为你为这事去悲伤、难过、叹息,已经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增加自己思想的负担。使自己的身心受到压抑。应当明智一点,现实一点,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且无可挽回,就应该果断的丢开它,忘却它。如果这个场所老是引起你的不愉快的回想,那就应当设法避开整个场所,以免“触景伤情”;如果眼前存在着一件可以唤起伤心记忆的物件,不妨把这个“纪念品”收藏起来,以“免触目惊心”,如此等等。这样,就能使自己的思想暂时地离开这些不愉快的事情,以求得对它的淡漠于遗忘,从而缓解不良情绪对自己的侵扰,避免由此所造成的身心损伤。
(6)音乐调节法。音乐能通过物理和心理的两条途径对人发生影响,而音乐的物理作用是通过音响来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音乐通过人的听觉器官和听神经传入人体中,和机体的某些组织结构发生共鸣作用。美妙的音乐通过被人体吸收,使人体的能量被激发起来,从静态变为动态。音乐的心理作用在于,优美的音乐能促使液流量和神经细胞兴奋的作用;另外,音乐对边缘系统、脑干网状组织等情绪的神经结构能发生直接作用。由于每首乐曲的节奏、速度、音调等都不尽相同,从而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情绪的调节效果。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