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良知 意 情分别指王阳明 良知 什么意思思

2013年山东省转岗培训《教师职业道德》考试单项选择真题381道
我的图书馆
2013年山东省转岗培训《教师职业道德》考试单项选择真题381道
2013年山东省转岗培训《教师职业道德》考试单项选择真题381道
(1)全面发展原则对教师教育活动的最基本要求是(A)
A:面向全体学生&&&&& B:面向优秀学生&&&
C:面向差等生&&&&&&& D:面向特殊学生
(2)没有过硬的(B),肯定不能成为一名好教师
A:文学素养&&&&&&&&& B:业务水平&&&
C:文艺素养&&&&&&&&& D:体育素养
(3)进行人生修养首先是由公正的(A )
A:价值依赖性决定的&&&&& B:对象广泛性决定的
C:自觉自为性决定的&&&&& D:教育意义性决定的
(4) 教师职业幸福的(C)首先表现为劳动及其报酬的精神性
A:集体性&&&&&&&&&&& B: 关系性
C:精神性&&&&&&&&&&& D: 无限性
(5) 以下关于教师之间关系的阐述,不正确的是(D)
A:具有二重性&&&&&&& B:具有协调性
C:具有矛盾性&&&&&&& D:不存在冲突
(6) 教师要做到愉快亲切,这是对教师在(B)
A:服饰上的要求&&&&& B:神态上的要求
C:言谈上的要求&&&&& D:举止上的要求
(7) 教师价值实现过程的长期性,必然要求教师具有(D)
A:卧薪尝胆精神&&&&&&&&& B:企业家精神
C:头悬梁锥刺股精神&&&&& D:爱岗敬业的精神
(8) 虚荣是以(C)为基础,是个人荣誉感在内心的畸形反映
A:相对利他主义&&&&&&&&& B: 自我粉饰
C:个人主义&&&&&&&&&&&&& D:集体主义
(9) 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不断(B)。
A:退步的&&&&&&&&&&&&&&& B:进步的
C:上升的&&&&&&&&&&&&&&& D:下降的
(10)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终归宿是(B)
A:报效祖国&&&&&&& B:服务群众
C:促进公平&&&&&&& D:邻里和谐
(11) 认为把教书和育人可以截然分开、对立起来,这种观点属于(A) P54
A:“分家论”&&&&& B:“自发论”
C:“代替论”&&&&& D:“混淆论”
(12) 职业道德的基础和核心是(A)& P20
A:爱岗敬业&&&&&&&&&& B:诚实守信
C:办事公道&&&&&&&&&& D:服务群众
(13) 无论是剥削阶级子弟,还是平民百姓的子女,只要向孔子缴纳一定的报酬,都可以被他收为学徒的教育原则是(D)
A:一视同仁&&&&&&&&&& B:因材施教
C:诲人不倦&&&&&&&&&& D:有教无类
(14)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总目的是(B) P14
A:为人民服务
B: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
C:爱社会主义&&&&&&&& D:爱人民
(15) 人虽然有年龄、性别、体貌的差别,但人有一个相同点,就是都希望(D)
A:获得高学历&&&&&&&& B:获得金钱
C:获得家庭&&&&&&&&&& D:获得尊重和爱
(16) 职业义务是职业劳动者必须承担的(C)
A:权利&&&&&&&&&&&&&& B:角色
C:社会责任&&&&&&&&&& D:社会意识
(17) 在治学活动中,教师要有严肃的态度,严格要求,坚决反对不求甚解、松松垮垮。这即是所谓的(D)
A:求实&&&&&&& B:勤奋
C:刻苦&&&&&&& D:认真
(18) 道德规范是一种(C)
A:制度化的规范&&&&&& B:法律化的规范
C:内化的规范&&&&&&& D:外化的规范
(19) 教师在提高业务水平方面应当遵循的准则是(D)
A:法律法规&&&&&&&&& B:治校规则
C:个人价值判断&&&&& D:治学规则
(20) 个人关心自己的荣誉,本质上是关心社会对自己劳动成果的价值评价,这也是(D)
A:克服虚荣心的必经历程&&&&&&& B:追逐个人利益的必经历程
C:过分展现自我的必经历程&&&&& D: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经历程
(21) 通过学生,教师的劳动与生生不息的人类文明联系在一起。因此教师职业幸福具有(B)P117
A:空间性&&&&&&&&& B:无限性
C:有限性&&&&&&&&& D:共享性
(22) 高等学校应当面向社会,依法(D),实行民主管理 &高等教育法&
A:自由办学&&&&&&& B:开放办学
C:自助办学&&&&&&& D:自主办学
(23) 职业道德在内容上具有(C)
A:广泛性&&&&&&&&& B:特殊性
C:职业性&&&&&&&&& D:普遍性
(24) 教师要确立和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首先必须热爱(A)
A:教育事业&&&&&&& B:文艺活动
C:环保事业&&&&&&& D:体育活动
(25) 教师道德修养的根本方法是(B)
A:学习道德知识&&&&&&& B:深入道德实践
C:自我道德反思&&&&&&& D:学习道德榜样
(26) 人类社会进入阶级社会之后,(A)成为剥削者的特权
A:脑力劳动&&&&&&&& B:体力劳动
C:生产&&&&&&&&&&&& D:消费
(27) 我国不少富有爱心的学者向社会呼吁:对人们除了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之外,还要进行(D)
A:忠君思想的教育&&&&&&&&& B:竞争思想的教育
C:利己主义思想的教育&&&&& D: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教育
(28) 教师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包括对教学规律性的认识,对教育对象的了解等等,属于(C)第5章
A:本体性知识&&&&&&& B:非智力性知识
C:条件性知识&&&&&&& D:专业性知识
(29) 一定的道德是适应一定经济基础的(C)而产生的。
A:需要&&&&&&&&&&&& B:政治关系
C社会关系&&&&&&&& D:经济关系
(30) 早期的人文主义者们大都对教育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他们普遍接受了(D)
A:封建主义思想&&&&&&& B:中国儒家教育思想
C:利己主义思想&&&&&&& D:古希腊时期自由教育的思想
(31) “育人”的主要内容是(B)
A:体能锻炼&&&&&&&&& B:思想品德
C:科学文化知识&&&&& D:技术辅导
(32) 人性的后天性和可塑性是道德修养的(C) P133
A:主要障碍&&&&&&&&& B:不利条件
C:先决条件&&&&&&&&& D:客观条件
(33) 在师生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中,双方存在着相互促进、彼此推动的关系是指(D) P71
A:关系上的特殊性&&&&& B:人格上的平等性
C:情感上的相容性&&&&& D:教学上的相长性
(34)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性不是(C) 第6章
A:后天的&&&&&&&&&&&& B:历史的
C:遗传的&&&&&&&&&&&& D:可变的
(35) 教师是在人类的(A)实践中出现的
A:教育&& &&&&&&B:生活
C:经济&&&&&&&& D:政治
&&&&&&&&& B:
&&&&&&&&& D:
&&&&&&&&& B:
&&&&&&&&& D:
&&&&&&& B:
&&&&&&& D:
&&&&&&&&& B:
&&&&&&&&&&&&&&&& D:
&&&&&&&&& B:
&&&&&&&&& D:
&&&&&&&&& B:
&&&&&&&&&&&& D:
&&&&&&& B:
&&&&&&& D:
&&&&&&&&&&&&&& B:
&&&&&&&&&&&&&& D:
&&&&&&&&&&& B:
&&&&&&&&&&& D:
&&&&&&&& B:
&&&&&&&& D:
&&&&&&&&&&&&&&&& D:
&&&&&&&&&&&&& B:
&&&&&&&&&&&&& D:
&&&&&&&&&&&&& B:
&&&&&&&&&&&&& D:
&&&&&&&&& B:
&&&&&& &&D:
&&&&&&&&&& B:
&&&&&&&&&& D:
&&&&&&& D:
&&&&&&& B:
&&&&&&&&&& B:
&&&&&&& D:
&&&&&&&&&&& B:
&&&&&&&&&&& D:
&&&&&&&& B:
&&&&&&&&&&&& D:
&&&&&&&&&&&&& B:
&&&&&&&&&&&&& D:
&&&&&&&&&&&& B:
&&&&&&&& B:
&&&&&&&&&&&& D:
&&&&&&&&&&&&&&&&&&&&&&&&&& B:
&&&&&&&&&&&&& B:
&&&&&&&&&&&&& D:
&&&&&&&&&& B:
&&&&&&&&&& D:
&&&&&&&&&& B:
&&&&&&&&&& D:
&&&&&&&&&& B:
&&&&&&&&&& D:
&&&&&&&&&&&&&& B:
&&&&&&& D:
&&&&&&&&&& B:
&&&&&&& D:
&&&&&&& B:
&&&&&&& D:
&&&&&&&&&&&&&&& B:
&&&&&&&&&&&&&&& D:
&&&&&&&&&&& B:
&&&&&&&& D:
&&&&&&&&&&&&&& B:
&&&&&&&&&&&&&& D:
&&&&&&&& B:
&&&&&&&&&&& D:
&&&&&&&&&&&&& B:
&&&&&&&&&&&&& D:
&&&&&&&&&&&&& B:
&&&&&&&&&&&&& D:
&&&&&&&&&&&&&&&& B:
&&&&&&&&&&&&& D:
&&&&&&&&&&&&&& B:
&&&&&&&&&&&&&& D:
&&&&&&&&&&&&& B:
&&&&&&&&&&&&& D:
&&&&&&& B:
&&&&&&& D:
&&&&&&&&&&&&& B:
&&&&&&&&&&&&& D:
&&&&&&&&& B:
&&&&&&&&&&&&& D:
&&&&&&&&&&&& B:
&&&&&&&&&&&& D:
&&&&&&& B:
&&&&&&& D:
&&&&&&& B:
&&&&&&& D:
&&&&&&&&&&&&&& D:
&&&&&&& B:
&&&&&&&& D:
&&&& &&&B:
&&&&&&&&& D:
&&&&&&& B:
&&&&&&& D:
&&&&&&& B:
&&&&&&& D:
&&&&&&& B:
&&&&&&& D:
(153)关于道德品质与道德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道德品质不是一定道德行为的积累
B:主体个别道德行为可以确定其道德品质的特征
C:主体的道德行为是其道德品质的实践基础
D:道德品质是道德行为的外在根据
(154)在教师道德内化过程的内在阶段上(A)
A:教师对道德规范的必然性已经有了本质性的认识
B:教师道德规范的遵守仍需要外部的监督
C:教师仍然没有获得道德上的自由
D:教师道德发展水平处于他律与自律相结合的阶段
(155) 道德修养的过程是一个塑造和改造(B)的过程。
A:他人的道德面貌&&&&&&&&& B:自己的道德面貌
C:社会的道德风尚&&&&&&&&& D:民族的道德习惯
(156) 教师具有牺牲奉献精神,这种精神经常被誉为(C)
A:园丁&&&&&&&&& B:工程师
C:蜡烛&&&&&&&&& D:明灯
(157) 所谓(C)是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另一方面在制度上又不能允许有特殊的学生存在
A:爱无差等,一视同仁&&&&&&&&& B: 长善救失,因材施教
C: 实事求是,赏罚分明&&&&&&&& D: 面向全体,点面结合
(158) 把教书和育人混为一谈,用育人代替教书的倾向为(A)
A:代替论&&&&&&&&& B:分家论
C:自发论&&&&&&&&& D:等同论
(159) 在教师道德内化过程的服从阶段上(C)
A:教师道德发展水平处于自律阶段
B:教师已经获得了道德自由
C:教师道德规范外在地存在于职业生活
D:教师能够自觉地遵守道德原则
(160) 高等学校的学生应当按照(C)缴纳学费
A:学校规定&&&&&&&&&& B:地方规定
C: 国家规定&&&&&&&&& D:市场行情
(161) 认为教书就等于育人,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本身就是育人,这一错误观点可谓是(B)
A:“分家论”&&&&&&&& B:“自发论”
C:“代替论”&&&&&&&& D:“混淆论”
(162) 高等学校对教师、管理人员、教辅人员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考核。以下不属于考核内容的是(A )
A:宗教信仰&&&&&&&&&& B:职业道德
C:业务水平&&&&&&&&&& D:工作实绩
(163) 影响学生可塑性的一种重要力量是(D)
A:舆论压力&&&&&&&&&& B:法律约束
C:同窗攀比&&&&&&&&&& D:师生关系
(164) 教书育人可以分解开来理解,又必须从总体上领会。“教书”的主要内容是(D)
A:体能锻炼&&&&&&&&&& B:心理辅导
C:思想品德&&&&&&&&&& D:科学文化知识
(165)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是(B)
A:教师获得博士学位&&&&&&&&&&&&&&&&& B: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C:最大程度加长学生自学时间&&&&&&&&& D:抛弃书本,注重实践
(166) 教师道德行为选择中最关键的主体性因素是(C)
A:教师的道德意志&&&&&&&&&&& B:教师的道德情感
C:教师的道德认识&&&&&&&&&&& D:教师的道德环境
(167) 道德把握世界的主要手段是(C)
A:是非标准&&&&&&&&&&&&&&&&& B:规章制度
C:进行道德评价&&&&&&&&&&&&& D:进行行政评价
(168) 是否真正爱学生的最重要的标志,是教师(D)
A:是否有健全的班级规章制度&&&&&&&& B:能否协调好多方面的关系
C:是否发表研究论文&&&&&&&&&&&&&&&& D:是否有良好的教育教学质量
(169) 旧唯物主义认为,道德是(C)
A:主观意志的法&&&&&&&&&&&&& B:人与生俱来的
C:物质生活水平决定的&&&&&&& D:上帝的意志
(170) 教师典范性的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发展有启发作用、引导作用和(D)
A:启迪作用&&&&&&&&&& B:导向作用
C:引发作用&&&&&&&&&& D:激励作用
(171)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教师个人利益和教师集体利益在根本上是(B)
A:不一致的&&&&&&&&&& B:一致的
C:对立的&&&&&&&&&&&& D:相容的
(172) 世界上第一所师范学校是(B)
A:伦敦师范学校&&&&&&&&&&&& B:巴黎师范学校
C:柏林师范学校&&&&&&&&&&&& D:通州师范学校
(173) 建立社会主义是为了“保证社会全体成员的充分福利和自由的全面发展”,这是(A)
A:列宁的观点&&&&&&&&&&&&&& B:毛泽东的观点
C:孔子的观点&&&&&&&&&&&&&& D:柏拉图的观点
(174) 任何一个学生都是教师(B)劳动的结果
A:个人&&&&&&&&&&&&&& B:集体
C:体力&&&&&&&&&&&&&& D:脑力
(175) 保证教师、学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是(D)
A:个人素质&&&&&&&&&&&&&&&& B:个人品德
C:个人业务水平&&&&&&&&&&&& D:良好的教师集体
(176) 教师的道德意志是形成道德品质的(B)P149
A:主要内容&&&&&&&&&& B:中坚环节
C:重要因素&&&&&&&&&& D:基本环节
(177)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主要是在探讨(B)
A:利&&&&&&&&&&&& B:义
C:仁&&&&&&&&&&&& D:礼
(178) 一定社会的道德要求要成为个体的道德品质,不但要依靠社会道德教育,而且要赖于个体的(C)
A:道德环境&&&&&&&&&& B:道德情感
C:道德修养&&&&&&&&&& D:道德习惯
(179) 教师要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体现了(C)
A:教师职业理想&&&&&&&&& B:教师职业情感
C:教师职业责任&&&&&&&&& D:教师职业技能
(180) 关于教师道德内化,下列说法不正确是(D)
A:教师道德内化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B:教师道德内化实现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作用
C:教师道德内化实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功能
D:教师道德内化的程度与教龄的长短成正比
(181) 在师生关系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B)
A:学生&&&&&&&&&&&&& B:教师
C:家长&&&&&&&&&&&&& D:社会
(182) (A)是个人全面发展的现实途径
A:集体&&&&&&&&&&&&& B:自身
C:父母&&&&&&&&&&&&& D:老师
(183) 评价道德的标准是(C)
A:正确与错误&&&&&&&& B:美与丑
C:善与恶&&&&&&&&&&&& D:真理与谬误
(184) 从狭义上说,所谓教师道德范畴,是指(A)
A:概括和反映教师道德的主要特征,对教师行为具有重要影响的基本概念
B:教师和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构成辩证统一关系
C:教师是人的潜能的开发者
D:反映和概括有关教师道德现象的各种概念
(185) 高等学校学生的合法权益,受(D)保护
A:学校&&&&&&&&&&&& B:国家
C:制度&&&&&&&&&&&& D:法律
(186) “教育者应当知道教育是无名无利切没有尊荣的事。教育者所得的机会,纯系服务的机会,而无丝毫名利尊荣可言。”说这段话的教育家是(C)
A:卢梭&&&&&&&&&&&& B:马克思
C:陶行知&&&&&&&&&& D:魏书生
(187) 良心是(D)
A:人际认识的产物&&&&&&&& B:利益认识的产物
C:家庭关系的产物&&&&&&&& D:社会关系的产物
(188) 以“资本主义制度中资产阶级统治工人阶级,这种制度是违反人性,违反人道主义的,只有社会主义才是符合人性,符合人道主义”。用这种道德原则来论证社会主义的学说是(D)
A:资本主义&&&&&&&&&&&&&& B:空想社会主义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
(189) 现代教育观念是:每个人、每个阶层都有(A)
A:公正、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B:接受教育的权利
C:受教育的权利&&&&&&&&&&&&&&&&& D:获得教育的权利
(190) 高等学校学生达到毕业的基本条件可以毕业。其中不属于高等教育法规定的毕业基本条件的是(C)
A:在规定修业年限学完规定课程&&&&&&& B:成绩合格或修满相应的学分
C:体育成绩达标&&&&&&&&&&&&&&&&&&&&& D:思想品德合格
(191)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提出如上思想的先哲是(D)
A:孟子&&&&&&&&&&&&& B:王安石
C:王阳明&&&&&&&&&&& D:韩愈
(192) 孔子曾经说过:“为仁由己。”意为教师能否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关键在于其是否能够通过道德修养实现教师道德的(C)
A:自化&&&&&&&&&&&&& B:外化
C:内化&&&&&&&&&&&&& D:升华
(193) 教师以爱对待学生,学生则对教师产生好感,也以爱对待教师,有人称这种爱为(C)
A:“爱的奉献”&&&&&&&&&& B:“爱的给予”
C:“爱的回流”&&&&&&&&&& D:“爱的感恩”
(194)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强调的道德修养的特点是(B)。
A:理论性&&&&&&&&&&& B:实践性
C:主体性&&&&&&&&&&& D:主动性
(195) 发展学生的特长是全面发展的(A)
A:应有之义&&&&&&&&&&&&&& B:不必考虑的问题
C:可兼顾的问题&&&&&&&&&& D:是对立之面
(196) 原始社会道德的主要特点是(B)
A:维护氏族部落首领的利益
B:在道德内容上具有简朴性,在调节上存在狭隘性
C:道德观念非常丰富&&&&&&&& D:调节范围非常广泛
(197) 道德修养的目的是培养自己(C)的能力。
A:遵守国家法律&&&&&&&&&&&& B:维护主体权益
C:履行一定社会道德&&&&&&&& D:完成一定教学工作
(198) 封建社会道德在西方主要是借助于(B)来实现的
A:国家政权&&&&&&&&&&&& B:宗教
C:学校&&&&&&&&&&&&&&&& D:家庭
(199)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职业道德规范和(D)构成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
A:职业道德教育&&&&&&&& B:职业道德修养
C:职业道德理想&&&&&&&& D:职业道德范畴
(200) 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B)决定道德的内容
A:性质&&&&&&&&&&&& B:利益
C:内容&&&&&&&&&&&& D:关系
(201) 教师的(A)对个体教育良心的形成作用更为直接
A:同侪群体&&&&&&&&&&&& B:民族群体
C:社区群体&&&&&&&&&&&& D:家族群体
(202) 在爱学生与爱教育的关系问题上,根本是(C)
A:爱学校&&&&&&&&&& B:爱祖国
C:爱学生&&&&&&&&&& D:爱教育
(203) 教师道德修养的根本动力来源于(D)
A:道德意志力&&&&&&&&& B:道德主动性
C:道德品质&&&&&&&&&&& D:实践
(204) 反映和概括有关教师道德现象的概念中,最基本、最本质的概念是(B)
A:教师职业义务&&&&&&&&&&&& B:教师职业道德范畴
C:教师职业良心&&&&&&&&&&&& D:教师职业荣誉
(205) 教师对人类文化成果的继承和发展起着(A)
A:桥梁和纽带作用&&&&&&&&&& B:简单复制的作用
C:接收和转达的作用&&&&&&&& D:可有可无的作用
(206) 教师的天职是(B)
A:教育劳动&&&&&&&&&&&& B:教书育人
C:教育管理&&&&&&&&&&&& D:教育研究
(207) 教师道德修养的实质就是(B)
A:使自己的行为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
B:不断地解决道德必然性与个人道德选择能力之间的矛盾
C: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
D:增强自身道德行为选择的主动性
(208) 教师道德品质是教师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B)。
A:一定行为倾向和一贯表现&&&&&&&&& B:稳定倾向和一贯表现
C:个别行为和行为习惯&&&&&&&&&&&&& D:行为特征和心理状态
(209) 教师要做到整洁高雅,这是对教师在(A)
A:服饰上的要求&&&&&&&&&&&&& B:神态上的要求
C:言谈上的要求&&&&&&&&&&&&& D:举止上的要求
(210) 一个教师如果不懂得(B),恐怕连正常的课堂秩序都无法维持
A:天文地理&&&&&&&&&&& B:教学管理
C:文艺&&&&&&&&&&&&&&& D:文学
(211) 人的全面发展的“全面”是指(A)
A:各项个性因素的全面提高和养成
B:人的能力的全面提高和养成
C: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养成
D:全体社会成员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养成
(212) 在中国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师应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思想的人是(A)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庄子
(213) 公正一直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的道德法则,是人们孜孜以求的(D)
A:精神目标&&&&&&&&&&& B:心理目标
C:高级目标&&&&&&&&&&& D:价值目标
(214) (A)是每个教师胜任工作的必要条件
A:道德修养&&&&&&&&&&& B:健康的体魄
C:动听的语音&&&&&&&&& D:能歌善舞
(215) 道德品质的内容是(B)
A:主观的,因人而异&&&&&&&&&&& B:是道德关系的反映
C:不受经济关系的制约&&&&&&&& D:超阶级,超历史的
(216) 无产阶级的道德品质以(C)
A:社会利益为特征&&&&&&&&&& B:自我牺牲为特征
C:集体主义为特征&&&&&&&&&& D:自我完善为特征
(217) 教师要做到稳重端庄,这是对教师在(D)
A:服饰上的要求&&&&&&&&&&&& B:神态上的要求
C:言谈上的要求&&&&&&&&&&&& D:举止上的要求
(218) “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指(D)
A:家庭美德&&&&&&&&&&&&&&&& B:职业道德
C:劳动美德&&&&&&&&&&&&&&&& D:社会公德
(219) 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居(A)地位
A:核心地位&&&&&&&&&&&&&&&& B:无足轻重地位
C:非核心地位&&&&&&&&&&&&&& D:次要地位
(220) 履行教师职业义务是教师(D)
A:被迫选择的结果&&&&&&&&&& B:个人选择的结果
C:集体选择的结果&&&&&&&&&& D:自愿选择的结果
(221)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中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则是(C)
A:公平原则&&&&&&&&&&&&&&&& B:全面发展原则
C:教书育人原则&&&&&&&&&&&& D: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222) 高等学校的学生应当缴纳学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申请补助或者(D)
A:由企业代缴学费&&&&&&&&&& B:由他人代缴学费
C:将来再缴学费&&&&&&& &&&&&D:减免学费
(223) 以下关于师生关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
A:师生关系制约着师生之间的全面合作
B: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朋友关系,双方可以自由选择
C:师生在人格上具有平等性
D:教育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
(224)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B)
A:没有消极影响&&&&&&&&&&&& B:有消极影响
C:只有消极影响 &&&&&&&&&&&&D:不会产生消极影响
(225)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观前提是(B)
A:人性是可以改变的&&&&&&&&&&&&&&&& B:教师具有道德修养的主观能力
C:学校为教师道德修养提供了条件&&&& D: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面对各种道德冲突
(226) 以下选项中,对于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最具现实意义的是(B)
A:研究古代的师生关系&&&&&&&&& B:研究新时期的师生关系
C:研究新时期的商业关系&&&&&&& D:研究新时期的法律关系
(227)构成道德品质的最终环节是(D)
A:道德情感&&&&&&&&&&&&&&&& B:道德意志
C:道德行为&&&&&&&&&&&&&&&& D:道德习惯
(228) 以下关于奴隶社会道德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D)
A:维护奴隶对奴隶主绝对屈从的道德关系
B:道德调节的范围日益扩大
C:在内容上有简朴性&&&&&&&& D:道德与法律明显分开
(229) 虽然我国教师职业道德有自己的特殊内容,但它也要以一定的基本要求为根据。这个基本要求是(A)
A:社会主义道德&&&&&&&&&&&&&& B:资本主义道德
C:封建社会道德&&&&&&&&&&&&&& D:仁义礼智信
(230) 汉代私学已大体形成这样三个阶段(A)
A:启蒙、专经预备和专经&&&&&& B:小学、中学和大学
C:启蒙、私塾和官学&&&&&&&&&& D:启蒙、私学和官学
(231) “皮格马利翁效应”体现了教师道德情感中的(B)
A:爱学校&&&&&&&&&&&&&&&&&&&& B:爱学生
C:爱职业&&&&&&&&&&&&&&&&&&&& D:爱集体
(232) 从本质上讲,教师职业荣誉是一定社会现存(C)的概括和反映
A: 职业道德理想&&&&&&&&&&&&& B: 职业道德范畴
C: 职业道德关系&&&&&&&&&&&&& D: 职业道德良心
(233) 检验教师职业良心的最终标准,是看良心所做的判断(A)
A:是否有利于对学生的教育&&&& B:是否给了学生自由的时间
C:是否让学生更加轻松&&&&&&&& D:是否迎合了学生的需要
(234) 资产阶级道德之于封建道德来说是(B)
A:巨大的退步&&&&&&&&&&&&&&&& B:巨大的进步
C:一种倒退&&&&&&&&&&&&&&&&&& D:没有进步
(235) 教育部门要求教师毫无偏差的按教学大纲进行教育,而根据班级情况教师不得不作出调整,这体现了(A)
A:由于社会或他人对教师的要求不一致所引起的教师内心的矛盾
B:由于教师改变角色而形成的新旧角色所承担的义务之间的矛盾
C:一定社会道德品质与他种社会道德品质的矛盾
D:一个教师由于身兼几种社会角色,不同角色义务之间的矛盾
(236) 衡量教师道德水准高低的最重要标志是(A)
A:能否自觉地做到教书育人&&&& B:行为举止是否得体
C:科研成果是否突出&&&&&&&&&& D:理论基础是否扎实
(237) 教师道德的价值表现为它能激励教师(B)
A:一切向钱看&&&&&&&&&&&&&&&& B:忠于职守,认真执教
C:尊老爱幼&&&&&&&&&&&&&&&&&& D:家庭和谐
(238) 教师进行自身修养的核心,是形成教育活动中所必需的(C)
A:快乐感&&&&&&&&&&&&&&&&&&&& B:轻松感
C:正义感&&&&&&&&&&&&&&&&&&&& D:自我感
(239) 教师职业是崇高而神圣的职业,从事这一职业的人必须(B)
A:做道德的圣人&&&&&&&&&&&&&& B:做道德的楷模
C:不必履行家庭义务&&&&&&&&&& D:放弃个人荣誉
(240) 对教师道德关系的认识(C)
A:是构成教师道德原则的基础
B:是教师道德品质形成的实践基础
C:是认识教师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前提
D:是教师遵守职业道德的充分条件
(241) 在当今时代(A)实际上已经成为比资本和体力更宝贵的资源
A:知识智能&&&&&&&&&&&&&&&&&& B:经验
C:环境&&&&&&&&&&&&&&&&&&&&&& D:生态
(242) 道德的内容,是由(D)决定的
A:领导阶级&&&&&&&&&&&&&&&&&& B:社会政治关系
C:生产力发展水平&&&&&&&&&&&& D: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
(243) 可以被学生直接观察到的“教师道德”是(C)
A:教师的学问&&&&&&&&&&&&&&&& B:教师的智商
C:教师的举止&&&&&&&&&&&&&&&& D:教师的容貌
(244) 对于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不是重复而是创造,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A)
A:生活本身&&&&&&&&&&&&&&&&&& B:幸福的感觉
C:追求的目的&&&&&&&&&&&&&&&& D:理想的彼岸
(245) 在教师职业行为之后,职业良心具有(B)
A:指导作用&&&&&&&&&&&&&&&&&& B:评价作用
C:监督作用&&&&&&&&&&&&&&&&&& D:选择作用
(246) 实践证明,只有(A)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道德高尚的学生
A:道德高尚&&&&&&&&&&&&&&&&&& B:知识渊博
C:教学经验丰富&&&&&&&&&&&&&& D:多才多艺
(247) 新兴的资产阶级从本阶级的利益出发,突出人的地位,处处以“人”为中心,而在当时被称为(B)
A:“启蒙主义”&&&&&&&&&&&&&& B:“人文主义”
C:“三民主义”&&&&&&&&&&&&&& D:“空想社会主义”
(248) 国家鼓励高等学校之间、高等学校与科学研究及企业事业组织之间开展(C),实行优势互补,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
A:对话&&&&&&&&&&&&&&&&&&&&&& B:交往
C:协作&&&&&&&&&&&&&&&&&&&&&& D:往来
(249) 教师道德行为选择是(B)的体现。
A:学校管理者意志&&&&&&&&&&&& B:教师主体意志
C:学生主体意志&&&&&&&&&&&&&& D:国家主体意志
(250) 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B)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
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阶级
(251) 从词义上看,(C)是指面对利害,道德主体应该做到的事情
A:职业&&&&&&&&&&&&&&&&&&&&&& B:良心
C:义务&&&&&&&&&&&&&&&&&&&&&& D:荣誉
(252) 人类历史的第一个阶级道德类型是(A)
A:奴隶社会的道德&&&&&&&&&&&& B:封建社会的道德
C: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 D: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
(253) 高等学校在校内组织的学生团体,要在( D )规定的范围内活动,服从学校的领导和管理
A:团体纪律&&&&&&&&&&&&&&&&&& B:学校纪律
C:党纪政令&&&&&&&&&&&&&&&&&& D:法律法规
(254) 要使大学生沿着正确、健康的人生道路成长,就必须在教给他们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B)
A:进行专业知识教育&&&&&&&&&& B:适时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C:组织科研活动&&&&&&&&&&&&&& D:学习各种技术
(255)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中居于承上启下的中间层次的原则是(B)
A:人道主义原则&&&&&&&&&&&&&& B:教书育人原则
C:全面发展原则&&&&&&&&&&&&&& D:一视同仁原则
(256) 奴隶社会的道德在内容上较之原始社会的道德(D)
A:更为简朴&&&&&&&&&&&&&&&&&& B:更为落后
C:是一种退步&&&&&&&&&&&&&&&& D:更为复杂
(257) (D)是指教师在个别教学和集体教育中都要做到教育公正
A:爱无差等,一视同仁&&&&&&&& B: 长善救失,因材施教
C: 实事求是,赏罚分明&&&&&&& D: 面向全体,点面结合
(258) “德者,得也,行道而得于心者。”其所表达的思想是(B)
A:“德”就是按照道德规范去行事而在经济上有所“得”
B:道德品质是一定道德行为的积累
C:“德”“得”相通,“德”是为了“得”
D:有道德的人一定会获得物质报偿
(259) 教师劳动无限量的时空要求体现了教师劳动(B)
A:对象的复杂性&&&&&&&&&&&&&& B:内容的复杂性
C:环境的复杂性&&&&&&&&&&&&&& D:心理的复杂性
(260) 教育活动自觉性的标志是(C)
A:教人从善&&&&&&&&&&&&&&&&&&&&&&&&&&&& B: 热爱学生
C: 教师对职业道德及其重要性的了解&&&&& D: 坚守公正
(261) 在教师道德内化过程的服从阶段上(A)
A:教师道德发展水平处于自律阶段&&&&&&&& B:教师已经获得了道德自由
C:教师道德规范外在地存在于职业生活&&&& D:教师能够自觉地遵守道德原则
(262) 教师道德行为选择中最关键的主体性因素是(A)
A:教师的道德意志&&&&&&&&&&&& B:教师的道德情感
C:教师的道德认识&&&&&&&&&&&& D:教师的道德环境
(263) 中共中央印发的(A)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A:《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B:《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纲要》
C:《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D:《职业道德建设规范》
(264) 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以下不属于国家教育方针内容的是
A: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B: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D: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265) 要求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遵循儿童的天性实施“自然教育”的是(A)
A:卢梭&&&&&&&&&&&&&&&&&&&&&& B:马斯洛
C:罗杰&&&&&&&&&&&&&&&&&&&&&& D:维多利诺
(266) 教师不仅要勤勤恳恳、勇于奉献,而且还要具有(D)
A:牺牲精神&&&&&&&&&&&&&&&&&& B:纪律性
C:认真地工作态度&&&&&&&&&&&& D:创新和开拓精神
(267) “道德是由物质生活水平决定的”。这句话是(D)
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马克思主义&&&&&&&&&&&&&&&& D:旧唯物主义
(268) 我国高校教师的职业义务的最终目的是(D)
A: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B:激发学生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C: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D: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合格的中高级专门人才
(269) 不同道德体系的对立和斗争,也是由经济关系的(A)决定的。
A:内在矛盾&&&&&&&&&&&&&&&&&& B:表现
C:地位&&&&&&&&&&&&&&&&&&&&&& D:外在形式
(270) 道德作为一种实践精神,不同于其他精神之处在于(C)
A:以真假把握世界&&&&&&& &&&&&B:以美丑掌握世界
C:通过善恶把握世界&&&&&&&&&& D: 通过自我意识把握世界
(271) 高等学校的教师、管理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应当以(A)为中心,做好本职工作
A:教学和培养人才&&&&&&&&&&&& B:科研和培养人才
C:教学和科研&&&&&&&&&&&&&&&& D:教学和服务社会
(272) 当前高校教师最重要的职业道德准则是(C)
A:教师的个人理想&&&&&&&&&&&& B:教师的个人价值判断
C:教师职业道德&&&&&&&&&&&&&& D:《教师法》
(273) “不学无术的教师,消极地指导别人的人,是没有躯体的人影,是无雨的云,无水的源,无光的灯,因而是空洞无物的。”这段名言出自(A)
A:夸美纽斯&&&&&&&&&&&&&&&&&& B:蔡元培
C:卢梭&&&&&&&&&&&&&&&&&&&&&& D:柏拉图
(274) 中国封建社会官学体系最完备的历史时期是(C)
A:秦朝&&&&&&&&&&&&&&&&&&&&&&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275) 道德的阶级性和道德的共同性是由(A)决定的
A:社会经济关系中人们所处的地位&&&&&&&&& B:物质生活水平决定的
C:生产力发展水平&&&&&&&&&&&&&&&&&&&&&&& D:社会政治关系
(276) 道德义务是一定社会和阶级的(D)和规范对人们行为要求的反映
A:道德观点&&&&&&&&&&&&&&&&&& B:道德行为
C:道德良知&&&&&&&&&&&&&&&&&& D:道德原则
(277) 当剥削阶级被推翻以后,其道德往往对新的社会制度起(C)作用。
A:推进&&&&&&&&&&&&&&&&&&&&&& B:促进
C:反&&&&&&&&&&&&&&&&&&&&&&&& D:正
(278) 个人的道德选择能力,集中表现为(C)
A:道德要求&&&&&&&&&&&&&&&&&& B:道德规范
C:道德品质&&&&&&&&&&&&&&&&&& D:道德理想
(279) 道德修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理论依据是(A)。
A:马克思主义的人性理论&&&&&& B:马斯洛的人性需要理论
C:传统儒家的性善论&&&&&&&&&& D: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理论
(280) 教师,被称之为太阳底下(A)
A:最光辉的职业&&&&&&&&&& &&&&B:最重要的职业
C:最有潜力的职业&&&&&&&&&&&& D:最科学的职业
(281) 市场经济肯定个人的合理利益,这和社会主义道德所要求的集体主义(C)
A:是矛盾的&&&&&&&&&&&&&&&&&& B:是对立的
C:并不矛盾&&&&&&&&&&&&&&&&&& D:互相矛盾
(282) 被称为“第二课堂”,是学校教书育人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是(D)
A:课堂自习&&&&&&&&&&&&&&&&&& B:社会考察
C:实验室&&&&&&&&&&&&&&&&&&&& D:课外教学
(283) 21世纪的教育应是(D)
A:全才教育&&&&&&&&&&&&&&&&&& B:专业教育
C:技能教育&&&&&&&&&&&&&&&&&& D:素质教育
(284) 道德把握世界的主要手段主要是进行(A)
A:道德评价&&&&&&&&&&&&&&&&&& B:道德教育
C:法律教育&&&&&&&&&&&&&&&&&& D:道德修养
(285) 先进的工业化国家在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都将(A)
A:教育放在首位&&&&&&&&&&&&&& B:原材料生产放在首位
C:能源生产放在首位&&&&&&&&&& D:工业放在首位
(286) 荣誉是社会对人们履行(B)后的肯定和赞扬,以及个人由此而产生的尊严和自豪感
A:权力&&&&&&&&&&&&&&&&&&&&&& B:义务
C:承诺&&&&&&&&&&&&&&&&&&&&&& D:规范
(287) 个人在独处无人监督时,仍能谨慎遵守道德原则。这种道德修养方法是(C)
A:“自省”&&&&&&&&&&&&&&&&&& B:“自为”
C:“慎独”&&&&&&&&&&&&&&&&&& D:“独立”
(288) 要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在教学中使学生产生一种愉快的感情体验,就需要教师有(A)
A:轻松愉快的心境&&&&&&&&&&&& B:严肃认真的表情
C:使学生敬而远之的力量&&&&&& D:精心修饰的装束
(289) 要想人类社会沿着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也需要确立(C)
A:科学主义原则&&&&&&&&&&&&&& B:功利主义原则
C: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D:学习的理论
(290) 教师的喜怒哀乐具有教育性,也具有极强的(A)
A:感染性&&&&&&&&&&&&&&&&&&&& B:表演性
C:人为性&&&&&&&&&&&&&&&&&&&& D:自觉性
(291) 构成教师道德行为选择不可或缺的四个要素依次是(B)
A:情、知、意、行&&&&&&&&&&&& B:知、情、意、行
C:知、情、行、意&&&&&&&&&&&& D:行、意、情、知
(292) 高等学校应当为毕业生、结业生提供( D)指导和服务
A:生活&&&&&&&&&&&&&&&&&&&&&& B:学习
C:人生&&&&&&&&&&&&&&&&&&&&&& D:就业
(293) “这和技艺的获得一样,当我们学过一种技艺时,我们愿意去做这种技艺,于是去做。就由于这样去做,而学成了一种技艺。我们由于从事建筑而变成建筑师,由于奏竖琴而变成竖琴演奏者。”这反映在道德行为与道德品质的关系上,体现了(C)
A:道德品质是道德行为整体的稳定特征&&&& B:道德品质是道德行为的内在根据
C:道德品质是道德行为的积累&&&&&&&&&&&& D:道德品质与道德行为的对立统一
(294) 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是(D)
A:促进表达能力的提高&&&&&&&& B:培养审美能力C:
增强体育素质&&&&&&&&&&&&&&&& D:促进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发展
(295) 搞教育的人首先要懂(D)
A:文学理论&&&&&&&&&&&&&&&&&& B:体育
C:文艺&&&&&&&&&&&&&&&&&&&&&& D:教育
(296) 职业道德的形成是在(B)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97) 原始社会的教育活动主要靠(D)
A:课堂&&&&&&&&&&&&&&&&&&&&&& B:口传
C:身教&&&&&&&&&&&&&&&&&&&&&& D:口传身教
(298)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教师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应该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如下不属于这一时代特征的是(D)
A:开拓进取,做一个开拓型教师&&&&&&& B:脚踏实地,做一个事业型教师
C:勇于创新,做一个创造型教师&&&&&&& D:不拘一格,做一个致富型教师
(299)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名言突出地反映了(C)
A:热爱学生的原理&&&&&&&&&&&& B:诲人不倦的原理
C:教学相长的原理&& &&&&&&&&&&D:以身作则的原理
(300) 人自身发展的最高目标,也是社会发展所要最终达到的目标是(C)
A:物质水平提高&&&&&&&&&&&&&& B:精神文明建设发展
C:人的全面发展&&&&&&&&&&&&&& D:科学事业发展
(301) (D)是人们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
A:职业责任&&&&&&&&&&&&&&&&&& B:职业理想
C:职业技能&&&&&&&&&&&&&&&&&& D:职业作风
(302) 从教育的社会功能讲,确立教育人道主义原则可使人类社会沿着更加(A)的方向发展
A:人性化&&&&&&&&&&&&&&&&&&&& B:社会化
C:现代化&&&&&&&&&&&&&&&&&&&& D:群体化
(303) 我国第一所私办的和独立的师范学校首先由(D)
A:孔子创办&&&&&&&&&&&&&&&&&& B:董仲舒创办
C:陶行知创办&&&&&&&&&&&&&&&& D:张骞创办
(304) 在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起定向作用的是(C)
A:《教师法》&&&&&&&&&&&&&&&& B:教师职业道德范畴
C:教师职业道德原则&&&&&&&&&& D: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305) 人的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A)
A:第一层含义&&&&&&&&&&&&&&&& B:第二层含义
C:第三层含义&&&&&&&&&&&&&&&& D:第四层含义
(306) 关于“治学”,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D)
A:治学是教师提高自身业务的重要途径
B:治学有利于教师形成良好的智德
C:治学是教师自我人格塑造的重要活动
D:治学对有的教师来说就是不务正业
(307)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对于整个社会有巨大的作用。以下各项中不属于它的作用的是(B)
A:有助于建立健康的市场秩序&&&&&& B:促发人们关系更加非理性
C:促进社会的稳定&&&&&&&&&&&&&&&& D: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
(308) 课堂教学是教师影响学生的(B)
A:次要渠道&&&&&&&&&&&&&&&&&& B:主渠道
C:辅助渠道&&&&&&&&&&&&&&&&&& D:唯一渠道
(309) 师生关系区别于其他人际关系的根本特点是由(C)
A:国家发展目标决定的&&&&&&&& B:付出与报酬关系决定的
C:教育和受教育关系决定的&&&& D:学生素质与表现关系决定的
(310) “人之初,性本善”属于(A)的观点。
A:本性论&&&&&&&&&&&&&&&&&&&& B:神启论
C:感情欲望论&&&&&&&&&&&&&&&& D:无神论
(311) 道德产生的根源是(D)
A:阶级关系&&&&&&&&&&&&&&&&&& B:经济关系
C:神的旨意&&&&&&&&&&&&&&&&&& D:劳动
(312) 高等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A )开展与境外高等学校之间的科学技术文化交流与合作
A:自主&&&&&&&&&&&&&&&&&&&&&& B:自由
C:自行&&&&&&&&&&&&&&&&&&&&&& D:自发
(313) 留学回国,放弃高官不做,终身致力于乡村平民教育,是我国人民教育家(D)
A:鲁迅&&&&&&&&&&&&&&&&&&&&&& B:杨昌济
C:胡适&&&&&&&&&&&&&&&&&&&&&& D:陶行知
(314) 在以下关于教师知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D)
A:教师的知识应该是“心理学化”的学科知识
B:教师的知识应该是“生活化”了的知识
C:教师的知识应该是“文化化”了的知识
D:教师的知识应该是“理性化”了的知识
(315) 资产阶级的道德意识是(A)
A:人道主义和个人主义&&&&&&&& B:封建专制
C:三从&&&&&&&&&&&&&&&&&&&&&& D:四德
(316) 教师正确对待自身业务的基本规范是指(A)
A:爱岗敬业、依法执教&&&&&&&& B:热爱学生、教学相长
C:严谨治学、博学多才&&&&&&&& D: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317) 以下不正确的是,我国教育法明确指出(C)
A: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B:国家扶持和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
C:各级学校进行教学,必须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文字
D: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318) 相对于其他的道德活动,道德修养的根本特点的(B)
A:时代性&&&&&&&&&&&&&&&&&&&& B:自觉性
C:阶级性&&&&&&&&&&&&&&&&&&&& D:社会性
(319)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它植根于(C)之中。
A:政治关系&&&&&&&&&&&&&&&&&& B:阶级关系
C:经济关系&&&&&&&&&&&&&&&&&& D:与人之间的关系
(320) 教师道德品质形成的中坚环节是(C)
A:教师道德认识&&&&&&&&&&&&&& B:教师道德情感
C:教师道德意志&&&&&&&&&&&&&& D:教师道德行为
(321) 衡量一个教师道德品质优劣的客观标准是(B)。
A:教师道德认识&&&&&&&&&&&&&& B:教师道德行为
C:教师道德评价&&&&&&&&&&&&&& D:教师道德修养
(322) 高等学校拥有教育教学自主权。但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
A:自主制定教学计划&&&&&&&&&& B:自主组织实施教学活动
C:自主制定教育方针&&&&&&&&&& D:自主选编教材
(323) 道德品质是个体道德行为的(A)
A:稳定特征&&&&&&&&&&&&&&&&&& B:个别特征
C:实践基础&&&&&&&&&&&&&&&&&& D:外在表现
(324) 制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贯彻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指导和依据是(C)
A: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B: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C:教师职业道德原则&&&&&&&&&& D:教师职业道德义务
(325)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C)为基本要求
A:为人民服务为原则&&&&&&&&&& B:五爱为原则
C:集体主义为原则&&&&&&&&&& &&D:平等互爱为原则
(326) 教育对象也会以(B)的形式参与教师良心的修养
A: 习俗&&&&&&&&&&&&&&&&&&&&& B: 舆论
C: 信念&&&&&&&&&&&&&&&&&&&&& D: 情感
(327) 我国学校教育开始出现,教师职业随之产生的时期是(B)
A:原始社会末期&&&&&&&&&&&&&&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初期&&&&&&&&&&&&&& D:封建社会中期
(328) 资本主义职业道德日益注重(C)的价值。
A:社会&&&&&&&&&&&&&&&&&&&&&& B:人
C:资本&&&&&&&&&&&&&&&&&&&&&& D:政府
(329) 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依法治国”是在党的(B)
A:十四大&&&&&&&&&&&&&&&&&&&& B:十五大
C:十六大&&&&&&&&&&&&&&&&&&&& D:十七大
(330)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说明,一个合格的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业务能力又要具备(B)。
A:一定的社会交际能力&&&&&&&& B:完善的道德选择能力
C:规范的语言表达能力&&&&&&&& D:高潮的组织管理能力
(331) 奴隶社会的道德在调节范围上较之原始社会的道德(A)
A:日益扩大&&&&&&&&&&&&&&&&&& B:更为缩小
C:越来越小&&&&&&&&&&&&&&&&&& D:更加平等
(332) 道德品质是一定道德关系的体现,这种体现在本质上是(B)
A:社会生产力的反映&&&&&&&&&&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社会环境的反映&&&&&&&&&&&& D:社会矛盾的反映
(333) 有的教师教学中散布不利于国家政策法令的言论,误导了学生,违反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B)
A:爱岗敬业&&&&&&&&&&&&&&&&&& B:依法执教
C:博学多才&&&&&&&&&&&&&&&&&& D:教学相长
(334) 教育是社会上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职业,作为从事这项职业的教师,其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C)
A:爱岗敬业、有教无类&&&&&&&& B:爱岗敬业、秉公执法
C:爱岗敬业、依法执教&&&&&&&& D:爱岗敬业、探索真理
(335) 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中处于基础位置,是履行其他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前提的是(A)
A:爱岗敬业、依法执教&&&&&&&& B:热爱学生、教学相长
C:严谨治学、博学多才&&&&&&&& D: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336) 教师职业道德行为与其他职业道德行为相比有着更强烈的(A)
A:示范性&&&&&&&&&&&&&&&&&&&& B:复杂性
C:继承性&&&&&&&&&&&&&&&&&&&& D:周期性
(337) 在完成培养学生这一根本任务中,(D)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A:父母&&&&&&&&&&&&&&&&&&&&&& B:社会
C:学生自身&&&&&&&&&&&&&&&&&& D:教师
(338) 教师职业公正的首要特点,就是(A)
A:教育性&&& &&&&&&&&&&&&&&&&&B:实质性
C:自觉性&&&&&&&&&&&&&&&&&&&& D:价值性
(339) 教师道德行为选择本质上是(A)
A:一个价值判断和取舍的过程&&&&&&&&&& B:一个完全意志自由选择的过程
C:一个完全受必然性制约的过程&&&&&&&& D:一个主体进行社会道德评价的过程
(340) 在教师道德品质构成要素中,作为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是教师道德生活精神支柱的是(C)。
A:道德意志&&&&&&&&&&&&&&&&&& B:道德原则
C:道德信念&&&&&&&&&&&&&&&&&& D:道德理想
(341) 从人类发展的总趋势来看,人道主义思想(D)
A:已经不被人们所重视&&&&&&&& B:日益萎缩
C:无任何变化&&&&&&&&&&&&&&&& D:日益发展
(342) 教师正确处理教师集体中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是(C)
A:爱岗敬业、依法执教&&&&&&&& B:热爱学生、教学相长
C:关心集体、团结协作&&&&&&&& D: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343) 学生所处的最主要的人际环境是(C)
A:家庭&&&&&&&&&&&&&&&&&&&& &&B:娱乐场所
C:学校&&&&&&&&&&&&&&&&&&&&&& D:补习班
(344) 道德是靠(A)来维持的
A: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 B:善与恶
C:公民道德建设纲要&&&&&&&&&&&&&&&&&&&&&&& D:规章制度
(345) 关于道德修养的目的,下列说法不正确是(D)
A:培养自己的道德能力&&&&&&&& B: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
C:提升主体的道德认识&&&&&&&& D:评价他人的道德行为
(346) 举止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的体态动作。教师的举止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为此教师的举止要(A)
A:持重有方,掌握好喜怒哀乐的分寸
B:表现出师长的爱抚关系,对学生亲昵
C:举止落落大方,表现出主见和气派
D:不矫揉造作,具有表演性
(347) 教师要做到谦逊文雅,这是对教师在(C)
A:服饰上的要求&&&&&&&&&&&&&& B:神态上的要求
C:言谈上的要求&&&&&&&&&&&&&& D:举止上的要求
(348) 道德把握的主要对象是(D)
A:阶级关系&&&&&&&&&&&&&&&&&& B:经济关系
C:人与自然的关系&&&&&&&&&&&& D: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349) 教师职业作风要求教师首先要做到(A)
A:实事求是,坚持真理&&&&&&&& B:树立远大理想
C:善于管理学生&&&&&&&&&&&&&& D:博学多才
(350) 具有进取品质的教师(A)
A:有强烈的法律意识&&&&&&&&&& B:凡事总是追求卓越
C:如果落后于他人,心理上也没有什么不平衡
D:工作中没有紧迫感和压力感
(351) 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道德行为选择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C)
A:直接标准&&&&&&&&&&&&&&&&&& B:长远标准
C:基本原则&&&&&&&&&&&&&&&&&& D:主要目的
(352) 把教书和育人混为一谈,混淆了教书和育人的各自具体内涵,其倾向为(C)
A:代替论&&&&&&&&&&&&&&&&&&&& B:分家论
C:自发论&&&&&&&&&&&&&&&&&&&& D:等同论
(353) (A)是一定社会的和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对人们行为的要求和反映
A: 道德义务&&&&&&&&&&&&&&&&& B: 道德荣誉
C: 道德心理&&&&&&&&&&&&&&&&& D: 道德情感
(354) 马克思主义(B)道德具有超阶级的共同性
A:并不承认&&&&&&&&&&&&&&&&&& B:并不否认
C:否认&&&&&&&&&&&&&&&&&&&&&& D:并不同意
(355) 衡量一个教师品质优劣、道德水平高低的客观标志是(C)
A:教师道德认识&&&&&&&&&&&&&& B:教师道德意志
C:教师道德行为&&&&&&&&&&&&&& D:教师道德情感
(356) 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工作最后的结果如何,不是今天或明天能看到的,而需要很长时间才见分晓,体现了教师职业劳动的(A)
A:长周期性&&&&&&&&&&&&&&&&&& B:高复杂性
C:自觉性&&&&&&&&&&&&&&&&&&&& D:创造性
(357) 教师对其遵守的道德规范已经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并产生了认同感,属于(B)
A:服从阶段&&&&&&&&&&&&&&&&&& B:同化阶段
C:自化阶段&&&&&&&&&&&&&&&&&& D:升华阶段
(358)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针对人的片面发展日益加剧的严峻事实,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提出来的,目的在于实现(A)
A:“人性复归”&&&&&&&&&&&&&& B:知识面扩大
C:劳动技能提高&&&&&&&&&&&&&& D:沟通能力提高
(359) “照本宣科念讲稿、墨守成规搞教学”的教师绝不是一个好教师。因此教师要(C)
A:踏实&&&&&&&&&&&&&&&&&&&&&& B:务实
C:创新&&&&&&&&&&&&&&&&&&&&&& D:严谨
(360) 实现教育道德义务意识向教育良心的转化的实质是(A)
A:要达成教师道德义务践行上的主体自由
B:“义之为义,只是一个宜字”
C:要达成对道德义务的认同
D:要达成对教书育人义务的服从
(361) 调整人与人、人与集体之间关系的指导原则是(C)
A:好人主义&&&&&&&&&&&&&&&&&& B:合理利己主义
C:集体主义&&&&&&&&&&&&&&&&&& D:自我牺牲主义
(362) 在人类历史上,一切道德体系的变化,归根到底都源于(A)
A:经济关系的变化&&&&&&&&&&&& B:政治关系的变化
C:文化关系的变化&&&&&&&&&&&& D:社会关系的变化
(363) 教师主要是通过语言进行教育教学的,教师在语言上要做到(D)
A:含蓄而暧昧&&&&&&&&&&&&&&&& B:严谨而寡言
C:抽象而深奥&&&&&&&&&&&&&&&& D:简洁而生动
(364) 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说,教师的道德修养是(B)
A: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B:培养合格教师和学生的需要
C: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需要&&&& D:传播传统文化的需要
(365) 教师在进行道德选择时的最基本的出发点和归宿是(A)
A:爱职业&&&&&&&&&&&&&&&&&&&& B:爱学校
C:爱集体&&&&&&&&&&&&&&&&&&&& D:爱学生
(366) 能够将教师追求的远大目标和平凡的职业生活联系起来,形成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的是(D)
A:教师职业认识&&&&&&&&&&&&&& B:教师职业理想
C:教师职业作风&&&&&&&&&&&&&& D:教师职业意志
(367) 对道德本质起决定作用的是(B)
A:社会政治关系&&&&&&&&&&&&&& B:社会经济关系
C:社会阶级关系&&&&&&&&&&&&&& D:上层建筑
(368) 从主体层面上说,教师道德修养之所以可能是因为(D)。
A:学校为教师提供了修养的条件&&&&& B:教师具备修养的主观能力
C:社会为教师提供了道德修养的标准
D:教育活动为教师需要提供了实践基础
(369) 既是教师影响学生的主渠道,也是教书育人的主要形式和途径的是(A)
A:课外活动&&&&&&&&&&&&&&&&&& B:个别谈话
C:灌输说教&&&&&&&&&&&&&&&&&& D:社会实践
(370) 道德从萌芽到生成的关键条件是(B)
A:人的主观能动性&&&&&&&&&&&& B:社会分工
C:阶级斗争&&&&&&&&&&&&&&&&&& D:阶级利益
(371) 教师的道德修养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内容,而且是学生学习的(C)
A:动力&&&&&&&&&&&&&&&&&&&&&& B:来源
C:直接榜样&&&&&&&&&&&&&&&&&& D:方法
(372)教师道德内化的最终结果是教师形成了与一定社会道德要求相一致的(C)
A:道德范畴&&&&&&&&&&&&&&&&&& B:道德原则
C:道德品质&&&&&&&&&&&&&&&&&& D:道德理想
(373) 奴隶社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C)
A:维护氏族部落的共同利益&&&&&& B:维护氏族部落首领的利益
C:维护奴隶对奴隶主的人身依附和绝对屈从关系
D:维护封建的宗法等级关系
(374)(A)是职业道德形成的历史条件
A:职业活动的出现&&&&&&&&&&& B:社会分工的出现
C:阶级的出现&&&&&&&&&&&&&&& D:劳动
(375)提高教师职业技能的最重要的方法是(D)
A:刻苦钻研&&&&&&&&&&&&&&&& B:掌握教育规律
C:加强管理能力&&&&&&&&&&&& D:实践
(376)确立教育人道主义原则是教育活动的(A)
A:内在要求&&&&&&&&&&&&&&&& B:必要条件
C:基本要求&&&&&&&&&&&&&&&& D:外在条件
(377)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前提是(A)
A:爱岗敬业,依法治教&&&&&& B:热爱学生,教学相长
C:严谨治学,博学多才&&&&&& D: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378)(A)是一个人民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履行教书育人工作的原动力。
A:敬业&&&&&&&&&&&&&&&&&&&& B:知识水平
C:上进心&&&&&&&&&&&&&&&&&& D:自觉性
(379)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是对(B)的适应
A:自然环境&&&&&&&&&&&&&&&& B:人际关系
C:个人发展&&&&&&&&&&&&&&&& D:外部条件
(380)我国现阶段实施的素质教育以为(A)核心
A: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B:提高学生基本素质
C:促进学生德智体发展&&&&&& D: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381)治学首要的一条是(A)
A:树立优良的学风&&&&&&&&&& B:学术自由
C:服务社会&&&&&&&&&&&&&&&& D:实事求是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良知的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