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高中该不该谈恋爱爱

大学生谈恋爱是真爱还是身体上的需要?
  随着国庆假日的结束,国内各大高校学子将陆续回归正常的校园时光,同往年一样,不管是在读大二大三甚至大四的学子还是刚入校放开以往各种羁绊的大一新生,“谈恋爱”、“找对象”似乎是每个学子发自内心认为必须完成一个自己大学必修课。尤其随着高校“禁婚令”的解除,越来越多大学生的父母也是很是放得开,不仅鼓励孩子谈恋爱,更引导孩子“高质量”地恋爱。很多学生由于传统的约束,不敢面对,但是内心的疑问确实不少,那么大学生上大学该不该恋爱,或者说大学生恋爱到底是真爱还是因为仅仅是身体上的需要而去恋爱呢?
  针对于恋爱话题,历来都是很多争议,一方认为尤其是以男生居多赞成恋爱,认为大学生不恋爱就等于大学白活了,甚至找出各种理由还抛出“大学生不恋爱就是傻瓜、不会恋爱的是笨蛋”的论调。很多女大学生也赞成大学生恋爱,认为只要有一定底线就可以寻找真爱。另一方呢,以女大学生父母居多和女生比例居高不赞成大学生恋爱,认为大学恋爱大多没有真爱,结局都是自己伤害自己。
  最近在校园开学之际走进校园,针对于此话题走进广东财经学院与广大大一新生当面交流大学生在大学怎么度过为主要话题,期间探讨了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该不该恋爱?以什么样的方式恋爱。校园吧小编今日就根据其中学生担心的恋爱问题进行相关整理并一一分解给大家,希望对大家在大学期间有关该不该谈恋爱这个话题有帮助。
  校园吧广州行现场图
  首先在确定恋爱时候要知道:第一:大学生恋爱属于什么样的恋爱,大多的出发点是一种情感事件,而非婚姻事件,也就是说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大多的大学生在校园成双成对的,但是离开学院后因为各种原因分手了走不到婚姻的殿堂,更多的是一场风花雪月的校园记忆,所以大学生恋爱跟毕业后走进社会进行恋爱大多所追求的目标不同。
  第二:大学生恋爱可以最终走到婚姻殿堂么?当然可以,但是对于绝大多数大学生情侣而言却很是困难,有些时候难如登天。为啥,因为婚姻不像恋爱那样可以摆脱掉现实,婚姻就是世俗的事件,有些时候又很俗,很现实,需要考虑的现实因素很多,因为这不是两个人事,是男女大学生所代表的两个家庭的事,两个家庭又牵涉到自身的家族朋友关系,所以一旦把握不好,最后就会分道扬镳。
  第三:大学生可以谈恋爱,因为大学是大学生学习独立生活和充分发展自我的重要时段,有时候经历爱情是成长的一部分(非必修课)。只是,青春的激情、冲动、懵懂有时也会让人留下永远的悔恨,更多的是出现在女大学生身上,很容易身体和心灵都受伤。虽然目前现在随着时代开放,很多人嘴上说没有处女情结,但是几千年的传统观念,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很多男人骨子里还是很在意的,如果男女双方遇到合适的人走到婚姻殿堂,给到这个人,那岂不是双方都没有遗憾。因此,在大学期间,以情为重是恋爱的基本守则,如果把恋爱以平常心态来对待,双方把持一个度不要越轨,同时又不荒废学业,这何尝不是一种责任感的培养啊!
  在和广大学子交流中,有学生提到大学里的爱情是纯洁的,有人愿意为纯洁爱情不顾一切。校园吧小编也总结了校园吧的分享。
  大学里的爱情,相比较于社会上的爱情,确实少了一些世俗的羁绊,比如不用考虑太多,只要觉得对的眼就可以在一起。但是这种爱情也是建立在双方父母的基础上,比如爱情消费。很多男孩子在恋爱中很不负责任,嘴上说的为了纯洁爱情,实际上走的确实身体上的寂寞空虚的宣泄,女孩子呢,因为天真也往往被欺骗。当然如果女方会克制,保持一个度,婉转拒绝,这正是纯洁爱情的开始,而这也正是考量该男子的一个方式。如果双方走到最后,双方的父母家庭都给坦诚相待、确认,那么在一起还是可以的,比如男女双方见过各自父母,走过家庭,双方讨论了毕业后的事情,那校园吧则认为真的找到了真爱,否则就会很容易陷入了身体的之爱。
  最后校园吧总结:大学生恋爱对于大学生而言是向往的,但是美好的事情的也会造成悔恨的泪水,我们鼓励大学生拥有爱情,但是不要造成伤害,尤其是给双方家庭父母的伤害。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校园学生、校园生活服务号
校园学生、校园生活服务号
今日搜狐热点热议:学生时代该不该谈情说爱_新浪教育_新浪网
热议:学生时代该不该谈情说爱
  有人说,当一个人仅仅因为怕得艾滋病而不敢偷吃禁果时,他可能还会因侥幸心理而放纵自己的欲望;但当一个人意识到爱情的神圣和责任时,他就会以审慎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欲望,用理性去护卫心中的那份美好。
  但一直以来,在孩子的爱情观教育方面,不少家长选择避而不谈,学校则一味打压,情感教育陷入尴尬境地。而正是由于缺乏正确引导,学生在情感的世界里一路跌跌撞撞,大学校园里的完满爱情变成了童话故事。
  恋爱是大学的必修课
  如果不能回避空气,就不要回避爱情。
  ―――大一学生林力晓
  近日,上海交大饮水思源BBS上的一则“征婚帖”引起了广泛关注。这则“征婚帖”由4位女生一起发的,将各自的择偶要求“明码”标明,还附上了个人的生活照,希望在毕业前找到“另一半”。&某相亲类节目的报名情况显示,报名者的年龄越来越小,甚至出现了90后女生。为了避免今后成为“剩女”,越来越多的女大学生成为了“恨嫁族”,&她们希望毕业马上能结婚,以年轻为资本确定好婚姻关系。
  小茜今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年纪尚轻的她是“恨嫁族”的一员。“以前有家长封锁令,现在家里都催着自己找男朋友,早点成家可以省点心。”可是谈及如何经营爱情和婚姻,对爱情和婚姻充满期待的小茜却一脸茫然。
  吉林大学网络通讯社一项调查显示,超过九成的大学生表示,恋爱是大学的必修课。爱情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个主题,华中科技大学大一新生林力晓有一个生动的说法:如果不能回避空气,就不要回避爱情。
  爱情诚然美好,但总是有不少人因为没有正确的爱情观念,而让自己陷入其中不可自拔。烟台市一位大一女生因谈恋爱与父母发生争执,一气之下竟跑到铁路上要卧轨自杀,幸被巡查民警及时发现;沈阳某高校一女生因与男朋友分手在寝室里服毒自杀……两位女孩选择亲手扼杀自己花一般的生命,诱因竟都是感情问题。
  在感情面前,学生为何如此脆弱?辽宁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员李志国认为,那是因为没有人对学生进行爱情教育。从年龄上说,一个人进入到性成熟之后出现爱慕异性的现象是非常正常的,但现实却是,很多学生在性成熟之后却得不到完善的性教育以及正确爱情观的引导。在面对爱情挫折时,就会手足无措。
  何谓爱情教育?向日葵心理咨询师陈丽华认为,爱情教育应该包括如何建立正确的爱情婚恋观,如何与异性相处,女性与男性生理心理性格行为等有哪些重要差异,如何面对爱情挫折等等。
  父母:从“不准谈”到“马上谈”
  当走到了这个尴尬的年龄时,曾经对我们没怎么进行过爱情教育的父母,却要我们直接奔向婚姻的主题。―――大学生姬慧
  “中国的特殊情况是,很多家长不允许学生谈恋爱,甚至读大学了还有很多家长反对谈恋爱,但等到大学一毕业,几乎所有家长都希望马上从天上掉下来一个各方面都很优秀而且最好有一套房的人和自己的女儿恋爱,而且要结婚。”这是韩寒在《杂的文?我的前卫与荒唐》中对中国家长爱情教育的一个概括。
  过去,不少家长视校园恋爱为妖魔鬼怪,稍有异动,就恨不得化作蛔虫,钻到孩子们的肚子里,看他们装的什么坏水,力求在还没成形之际,一棒打死、一网打尽。
  “家长总是希望我们能更多地了解爱情的方方面面,但坚决反对提前行动,指望我们以非实践的方式获得真理。”华中科技大学的林力晓表示,中学时,家里人反对他谈恋爱,理由是年纪还小不了解爱情。对此,他作出反驳:“如果没有体验和引导,年纪大了照样不了解。”
  “当走到了这个尴尬的年龄时,曾经对我们没怎么进行过爱情教育的父母,却要我们直接奔向婚姻的主题,显然我们不是一群发了情的牲口,但却需要在一定年龄完成传宗接代的使命吗?”姬慧的父母一直都不允许她谈恋爱,上大学后,却拼命催促姬慧找个男朋友,这一度让姬慧很烦恼。姬慧表示,如果有机会为人父母,会支持孩子进行健康的早恋,只为让他在到达输不起的尴尬年龄以前,早点明白什么是爱。
  “其实现在的孩子都是鬼灵精,别以为大人不说,他们就什么也不知道。这个时候更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若孩子有疑问,就应该大方探讨,不能回避。”聪妈的儿子今年读大一,有一天回家跟妈妈说,自己喜欢上一个女孩,聪妈没有首先表明自己的态度,而是跟儿子聊天,问他喜欢人家什么,从中引导孩子要正确处理这些关系。“把自己也当一个孩子,才能跟小孩聊得起来。”聪妈表示,如果跟孩子的谈话最后演变成说教,估计小孩以后回家是什么也不会跟家长说了。
  “父母的态度是关键。教育的艺术首先是倾听的艺术,越是尊重孩子越好与孩子沟通。”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孙云晓认为,对孩子的爱情启蒙教育,比较有效的途径是读书和讨论,父母也可以与孩子谈自己的爱情体验。
  陈丽华表示,爱情教育除了语言的教导,更多的是来自于非语言类的潜移默化。家长自身婚恋观是否成熟直接影响到孩子日后婚恋观的形成。她建议,父母从自身做起,脱掉教导者的外衣,在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中提升自己的情商,从而给予孩子一个优良的情感培育环境。
  其实,父母主动对孩子进行所谓的爱情教育,如“要找什么样的男朋友”“怎么处理两个人的关系”并不少见,但这样的事情一般发生在大龄剩男剩女身上,正在象牙塔里的学生们却很少受到父母这样的“待遇”,有些学生尽管已“情窦初开”,在父母面前还是遮遮掩掩,既怕父母反对,又怕遭受“棒打鸳鸯”。
  如今,大学生对爱情的想法越来越开放,尊崇“有爱就要大胆说出来”,而与其一同开放的,还有父母对子女恋爱的态度。&新华社的一项调查显示,有50.7%的父母表示不加干涉。大部分家长表示,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他们应该有自己的价值观,有自己的责任感,家长的过分干预未必有好的效果。
  高校:婚恋课程受追捧
  如果有同学告诉我他“牵手成功”了,期末就得最高分。
  ―――《爱情心理学》老师梁燕君
  “除了婚姻法这门选修课,其他学科根本接触不到爱情教育。”广州某高校法学院胡老师表示,高校很少会设置专门的课程告诉学生怎样去性爱、怎样承担婚姻家庭责任,为素质教育留下了一个缺口,学生爱情观念缺乏正确的引导,容易误入歧途。“从法律上来看,大学生已经可以谈婚论嫁,但由于在校园里谈到恋爱和性都很敏感,所以真正的婚恋教育类课程非常少。”
  今年9月,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校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基本要求,包括性心理和恋爱心理等心理健康课成为大学生的必修内容。
  记者采访广州各大高校了解到,专门开设婚恋方面课程的高校不多,但大多数学校都会将这部分内容融入两性关系类的课程中,邀请校外专家做婚恋、情感相关的讲座,还有一些学校会在心理健康课、性教育课中穿插婚恋观的教育。
  暨南大学的选修课《生殖健康》,因授课老师言语大胆,吸引了众多学生“围观”。选修过这门课程的Vincent表示,话题经常会涉及到男女生殖器官、性生活、怀孕避孕以及爱情关系等“敏感”的话题,而这些都是“自己想了解,但不知道怎么了解”。课堂上讲授的比起通过媒体等渠道了解的,更为科学和全面。
  “如果有同学告诉我他‘牵手成功’了,期末就得最高分。”广东金融学院《爱情心理学》老师梁燕君在开学第一课就给学生列出拿高分的标准。离婚、异地恋、同性恋等话题是爱情教育课堂不可回避的内容。梁老师坦言,学生的火爆反应超出她所预料,这也证明了爱情是个热门话题,学生想了解,却苦于没有正确的渠道。
  由于缺乏鲜活的情感教育,爱情教育一直是学校的“教育盲点”。记者随机采访了十位来自广州不同高校的学生,大部分都认为学校的爱情教育缺失。来自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的小新表示,由于没有一个规范的引导,学生就会把目光投向现成的资源和渠道,媒体成为最主要的了解渠道,影视作品的爱情镜头,街头露骨的“爱情画面”,黄色书刊、黄色网站成了为数不少的教材。而这种“教育”往往是不科学的,甚至是有害的。
  学生:别扼杀就是教育
  学生特别是中学生需要爱情教育和婚姻教育,不要让孩子因为情感萌动而产生罪恶感。―――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其《爱情的教育》一书中对爱情教育做了明确的说明:“我坚信不移的是,高尚的爱情种子需要在年轻人产生性欲之前好久的时候,即在他们的童年、少年时期播在他们的心田里。”爱情向来是人类生活的一个永恒主题,那爱情教育是否也应该贯穿始终呢?
  曾宏燕被誉为“中国爱情教育首创人”,她认为,没有爱情教育的教育是缺憾的教育。然而记者粗略统计后发现,12年学制的小学和中学,加上四年的大学,在已经算相当丰富的课程里,却长期缺少爱情教育这门课。天涯论坛上的《中国,婚恋教育缺席到几时》里有这样一段话:“步入社会,你如果还想去学习婚恋知识,尤其还想去学习与婚恋现象息息相关的性知识,那恐怕得做出一种偷偷摸摸的姿态,即使这样,还随时随地都可能被人视为‘下流’或被斥之为‘不正经’―――这就是时至今日我们现实中有关恋爱婚姻教育的大体状况。”
  “太缺乏了。”这是中大会计专业的王旋在谈到爱情教育时的第一反应。在他看来,有太多的事情,摆在爱情教育面前,以至于教育资源出现严重不足,高考就是“太多事情”中的一件。谈到爱情教育的方法,王旋认为,“别扼杀就是教育了。”家长自己管得松一点,给一点恋爱经费,大家自己会去摸索的。
  “学生特别是中学生需要爱情教育和婚姻教育,要引导他认识到爱情的神圣珍贵,这样他才可能会慎重地去处理自己的感情,也才可能走向幸福。不要让孩子因为情感萌动而产生罪恶感。”孙云晓认为,现在不少家庭出现婚姻危机,很多是和他们年轻时没有受这方面的教育有关。爱情教育需要积极的引导,要让孩子知道,爱情不是见不得阳光的。
  “在我们还不明白、还没有受到外界太多爱情观的影响的时候,就应该受到正确的爱情启蒙教育。”读高一的小丽持有相同观点,爱情是需要提前教育的。“在该被教育的时候没有人教,‘犯错误’以后才有所谓的‘教育’,简直就是可笑!”对于现在家庭和学校的爱情教育,小丽坦言,她需要的是真实的爱情教育,而不是一味强调什么年龄可以谈论爱情,什么年龄不可以,也不是在家长和老师的批判中模糊地寻找。大学恋爱:该谈,但不要为了谈而谈
新华网长春8月21日电(记者刘秀玲、吴昊)暑期尾声临近,大学新生们陆续踏入校门。查看父母的嘱咐清单,少不了“好好学习,不要着急恋爱”这一条。恋爱这件事不大不小,师哥师姐为你的青春萌动支两招儿。动机要纯,不要为了恋爱而恋爱大学生该不该谈恋爱?时至今日,讨论这个问题略显过时。因为即使在恋爱问题上一向保守的父母也很少对大学恋爱说“不”。今年女儿刚考上大学的郎春红说:“大学生谈恋爱可以,但要慎重。女儿说我剥夺了她早恋的机会,上大学绝对要恋爱。我担心她为了恋爱而恋爱,这样盲目开始的恋情到最后对双方都是一种伤害。”对2008级赵师哥来说,大学恋爱带给他很大的精神慰藉。“背单词时收到女友的短信,精神瞬间为之一振”,他鼓励新生们恋爱,但“要本着对对方负责的态度,认真一点,先确定自己是不是真心实意要跟人家好。为了排解寂寞、或是为了恋爱而恋爱对自己不一定有坏处,但对对方是不尊重,要想清楚以免误人误己”。胆子要大,该出手时就出手恋爱该谈,但要怎么谈?师哥师姐建议“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往前走”。王师姐说:“恋爱完全应该在有时间有交际圈的时候谈。工作以后集体活动少了,很多好男人们也都有对象了,想要摆脱剩女命运难度大、任务重。”她建议师妹们勇敢脱离暗恋模式,通过暗示,甚至表白的方式向心仪的他传递自己的感情。“接受了皆大欢喜,被拒绝也是一种宝贵的经历,人生就是要遍尝各种滋味。”赵师哥的经验是:“只要双方互不讨厌,都是有机会的”。他认为男生可以适当发挥锲而不舍的精神,把“她”的心逐渐拉向自己。不过,用“血泪史”形容自己倒追经历的董师姐认为“女追男隔层纱,女人向来感性,倒追成功后容易怀疑对方对自己的感情,感觉自己不被珍惜,走向悲剧。”她建议小师妹们“表白是要的,倒追需三思而后行。”刚毕业的陈倩谈起恋爱,有些后悔。她说:“毕业后想谈一场不计条件只看感情的恋爱基本不可能。大学四年竟没谈过一次恋爱,太遗憾了。那些身处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的学校的学弟学妹们,要多多参加其他学校的活动,给自己和别人创造机会。”恋爱吧,就像不曾受过伤一样世人眼中的大学恋爱向来是美好的,也因此有那么多人向逝去的青春致敬,怀念那些年一起追过的女孩儿。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部分师哥师姐对大学恋爱持肯定态度,但也有少数师哥师姐投下反对票。“大学谈恋爱有八九成最后都黄了,没有结果的东西还不如不开始。”无果之恋让吴凡师哥态度消极,但他也承认当时的幸福。若把恋爱当成一项经济活动,要产出,要成果,实在是强人所难。“大学恋爱顺利的话,能直接找到孩儿他妈。即使没找到,也为自己找到合适的人生伴侣缩小了范围。”赵师哥这样总结大学恋爱的意义。回首四年大学时光,收获的除了毕业证,应该还有一份或平淡甜蜜、或酸涩苦楚的恋爱记忆。“大学恋爱不需要第三方的许可,有合适的就谈谈看,没遇上喜欢的自己玩也不错。不强求也不畏缩,这是我的恋爱态度。”董师姐说。
用户名&&密码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生该不该去工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