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银行海外布局需定价需要考虑的因素哪些当地因素

导读:中国银行业海外布局策略研究,中国银行业近年来“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海外战略布局初见雏形,在继续推进和优化中国银行业海外布局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国家层面引领和指导中资银行“走出去”战略布局,本文从银行业全球布局出发,统筹考虑我国银行业海外布局,为中资银行“走出去”提供路线参考,一、银行业“走出去”考量因素(一)客户追随,厦门国际银行零售业务部,银行业追随这些“走出去”直接投资的企业,这些快速“中国银行业海外布局策略研究 王胜邦1 叶婷2 杨先道3 随着我国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中国银行业近年来“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覆盖地域不断扩大,海外战略布局初见雏形。我国金融“十二五”规划也提出“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逐步发展我国大型跨国公司和跨国金融机构,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在继续推进和优化中国银行业海外布局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国家层面引领和指导中资银行“走出去”战略布局,有助于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更大程度地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市场竞争。本文从银行业全球布局出发,统筹考虑我国银行业海外布局,同时兼顾国家外交战略需要,为中资银行“走出去”提供路线参考。 一、银行业“走出去”考量因素 (一)客户追随 2003年以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此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开始快速增长,年新增投资由2003年的28.5亿美元增长至2011年的746.5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到50%。从总量角度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截至2011年为4247.8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2%,全球排名第13位,与我国GDP全球占比的比重及排名存在明显的差距,因此,未来一定时期内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还将保持
12 银监会国际部副主任
银监会国际部 3 厦门国际银行零售业务部
1 相对较高的增速。银行业追随这些“走出去”直接投资的企业,为其提供资金保障,有助于我国企业顺利“出海”,同时,这些快速“走出去”的中资企业为我国银行业“走出去”奠定了良好的业务基础。 从贸易的角度讲,中资银行将国际贸易密切的国家和地区作为重点布局区域,不仅锁定一些业务机会,还可以作为贸易双方的桥梁,同时也有助于促进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使用。不论是直接投资,还是贸易往来,与我国频繁往来的国家,都意味着良好的外交关系,也有助于中资银行获得经营许可。 (二)提升全球竞争能力 1、立足国际金融中心,参与国际市场 总结发达国家银行业跨国经营历程,可见国际银行跨国发展初期往往会利用国际金融中心明显的区位和资源聚集优势。国际金融中心金融机构众多,金融活动活跃,全球主要的货币兑换、国际贸易结算、大宗国际性投融资等活动均在国际金融中心完成。国际金融中心凭借其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对全球金融资产的价格具有重要的影响力。目前中资银行处于“走出去”的初级阶段,有必要借助国际金融中心完善的资源、信息和平台等优势,搭建国际化的金融服务框架,加速我国经济金融融入国际社会。 2、学习国际先进经营管理理念 “引进来,走出去”是增强我国银行业整体竞争力的战略性措施,引进管理经验丰富、经营业绩良好的海外战略投资者,可以帮助我国银行更好地实现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能够进一步强化我国商业银行 2 的激励约束机制,推动商业银行提高产品开发能力。“引进来,走出去”是双向开放战略,相对于“引进来”,“走出去”更有利于主动提高我国银行业的经营管理水平。鉴于我国银行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仍以国内业务为主,因此银行业“走出去”把学习国际先进经营管理理念放在重要位Z,比赚取一时利润更为重要。 (三)基于本地化发展,拓展市场空间 标准普尔报告称,中资银行年海外资产扩张约176%,但要达到发达国家银行所持有海外资产比例,中资银行海外资产还需增长3倍以上,达到9000亿美元。尽管目前中资银行海外资产比重不高,但是海外资产集中度相对较高,一是机构方面主要集中在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大行,二是地域上主要集中在香港、澳门等地区,三是客户方面中国业务是核心。因此,中资银行未来在分散地域的同时,要致力于本地化发展,才能实现真正“走出去”,而不是国内业务的境外延伸。从国内情况来看,信贷规模控制严格,银行竞争愈发激烈,而且随着中国经济的减速,银行需要寻找更多的盈利空间和收入来源的多元化,因此,中资银行海外本地化发展是化解未来经营风险的一条重要途径。 (四)服务于国家战略需要 1、服务于资源引进战略 1998年,中国成为净能源进口国;2009年中国成为煤炭净进口国,2011年进口量达2.22亿吨。在重要资源中,《2011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56.7%,铁矿石对 3 外依存度56.4%。能源与铁矿石是我国进口量最大的战略资源,其进口来源和运输路径的保障程度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同时,在没有显著的技术创新支撑下,我国要脱离“中等收入陷阱”也面临较大的困难。因此,从国家战略的层面,我国不仅要致力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从税收优惠等层面鼓励技术创新,而且要支持鼓励我国企业“走出去”寻找资源,投资生产性资源领域(如铁矿、石油和木材等)和高新技术领域,支持鼓励银行业为这些“走出去”企业提供全面金融服务,事关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服务于产能输出战略 从国际经验看,维持正常的市场竞争,产能利用率应该超过80%-85%的幅度比较合理。目前,中国多个行业出现产能过剩的状况,如中国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焦炭等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在70%-75%之间,光伏利用率只有不到60%,风机的产能利用率不到70%。化解产能过剩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重点。对于过剩产能化解,除了通过技术进步来提升国内产业层次外,鼓励企业到海外去发展,直接转移产能也是重要的途径,银行业给予这些过剩产能转移企业金融支持,有助于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对于银行业来说,产能过剩企业“走出去”即意味着业务风险转化为业务机会。 3、服务于政治、外交需要 自改革开放、加入世贸以来,中国主动融入国际社会,国际地位稳步提高,生存空间逐步扩展,外交手段成为与外部良性战略互动, 4 进而实现和保障本国利益的有效手段。在国家层面,政府致力于“外交服务发展、外交促进发展”,中资机构海外区域布局要配合国家外交努力,合理利用国家外交成果,发挥中资机构的影响力,密切彼此的经贸往来,共同开拓我国的国际生存空间。 二、“走出去”目标国家/地区计量分析 中资银行走出去不仅要跟随“走出去”的中资企业和华人华侨,更应立足长远,着眼于本地化经营,因此在银行业“走出去”区域定位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经贸往来、资源禀赋、技术发展水平以及地缘政治,还要关注当地人口、经济发展状况等,尽可能考虑到未来本地化经营的需要。本部分将从多维度,采用综合评分的方法,从全球213个国家/地区(不含中国)筛选出银行业应该“走出去”的主要推荐区域。 (一)指标选择 1、选择标准 (1)兼顾数据质量和数据可得性。数据质量主要考虑数据的可信度以及数据的完整性。基于可信度的角度,主要考虑大型国际机构、专业数据提供商;从数据完整性的角度,主要考虑所选指标能提供尽可能多国家/地区的数值。 (2)尽可能体现“走出去”布局的考量因素 从提升银行业全球竞争力的角度,主要考虑能体现金融业发展程度的指标;从客户追随角度,可考虑对外投资和对外贸易,尽管单纯的境外贸易客户不一定产生直接的中资银行业务需求,但是贸易频繁 5 包含总结汇报、资格考试、旅游景点、办公文档、教程攻略、IT计算机、出国留学以及中国银行业海外布局策略研究(完整版).docx等内容。本文共5页
相关内容搜索上传用户:sodzehxvku资料价格:5财富值&&『』文档下载 :『』&&『』学位专业:&关 键 词 :&&&权力声明:若本站收录的文献无意侵犯了您的著作版权,请点击。摘要:(摘要内容经过系统自动伪原创处理以避免复制,下载原文正常,内容请直接查看目录。)跟着银行业在全球跨国运动中所占份额愈来愈多,金融市场也趋于全球化。关于中国贸易银行业来讲“走出去”是融入全球化的必定之路。改造开放之初,中国贸易银行海内投资重要是追随本国企业到海内停止投资,也就是所谓的“追随效应”;跟着中国参加WTO,中国贸易银行的实力赓续加强,并进一步拓展了海内投资营业,完成其全球结构的计谋目的。但是实行“走出去”计谋进程中也会见临诸多的成绩,银行投资结构将是决议中国贸易银行海内投资成败的症结,关于计谋决议计划者来讲,起首应当弄清晰哪些身分会对中国贸易银行海内结构形成影响。是以,对影响中国贸易银行海内投资结构的重要身分停止商量显得非常主要,以期为中国贸易银行海内投资的决议计划者们供给决议计划参考根据。笔者经由过程浏览年夜量文献发明年夜多半学者都集中在研讨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成绩上,但是少有学者去研讨中国贸易银行海内投资成绩。材料显示,截止到2012年岁终,中国贸易银行海内投资一级金融机构(包含分行、子行、代表处)总数是156家,但是依据国际四年夜贸易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扶植银行,以下简称“中农工建”)年报统计整顿得出,中农工建四年夜贸易银行行在全球41个国度(或地域)共设立了112家一级金融机构,占中国贸易银行海内投资一级金融机构总数的四分之三。可以看出中农工建四年夜贸易银行所占中国贸易银行海内投资的市场份额的比重异常年夜,可以说这四家银行根本代表了全部中国贸易银行海内投资的近况,所以本文以中农工建四年夜贸易银行动代表研讨中国贸易银行海内投资结构的影响身分具有较强代表性。本文起首分离引见了研讨配景、研讨目标、研讨意义、研讨办法、内容及框架,同时指出了研讨的立异与缺乏的地方。本文的立异重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选题是一个研讨比拟少的偏向。第二,本文应用最新的面板数据,树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子,具有更强的压服力。第三,笔者搜集了截止到2012岁尾中国四年夜贸易银行在全球规模内投资结构的数据,为前面学者的研讨供给自创意义。本文的缺乏重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个体年份数据缺掉。第二,总样本量不敷多。第三,截面不敷细化。这些都对论文的精确性有所影响,愿望今后的学者能做加倍深刻的研讨。本文的第二部门商量了重要用到的实际,分离是阿尔伯(1976)的商业引诱效益实际和邓宁(1977)的国际临盆折衷实际(简称OLI实际),并在此实际基本上回想了以往学者对贸易银行海内投资结构影响身分的研讨结果。经由总结,笔者将以往学者研讨贸易银行海内投资结构的影响身分年夜致分为了三类:分离是外部身分、内部身分和其它身分。然后零丁综述了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影响身分,最初是笔者对以往学者研讨结论的一个扼要评述。本文的第三部门是对中国贸易银行海内投资格程及近况的回想。只要具体懂得了中国贸易银行海内投资格程和近况以后能力更周全地对影响身分停止剖析。为了更直不雅地看清汗青,笔者把中国贸易银行海内投资格程分红三个阶段停止评论辩论:改造开放之前为起步阶段;改造开放到中国参加WTO为摸索阶段;出世至今为成长阶段。在总结汗青的基本上,笔者重点以中农工建四年夜贸易银行动例剖析了中国贸易银行海内投资结构的整体近况,为后文剖析影响身分打下基本。本文的实证部门是本文的焦点内容。起首依据已有的文献提出假定树立模子,鉴于数据的可取得性,笔者用年的中国四年夜贸易银行在选定的15个东道国(或地域)的一级营业性机构(包含分行、子行和代表处)的数量作为被说明变量,以东道国(或地域)的人均GDP、双边商业总额、外贸依存度和中国对东道国(或地域)的FDI为作说明变量,在停止单元根磨练和协整磨练以后,经由过程变系数模子回归、变截距模子回归、混杂模子回归对面板数据停止估量剖析,并得出F统计量的值,剖析得出最合适本文的模子是变系数回归模子,最初应用变系数模子回归得出结论。成果显示,东道国(或地域)的人均GDP、双边商业总额、外贸依存度和中国对东道国(或地域)的FDI都与中国贸易银行海内投资结构呈正相干关系。同时,经由过程剖析也发明:中国贸易银行海内投资的第一年夜重点市场是喷鼻港、日本、韩国和英国;第二年夜重点市场是新加坡、澳年夜利亚、印度尼西亚、德国、俄罗斯、巴西、南非,最初一类中资银行投资的重点市场是哈萨克斯坦、卢森堡、美国和加拿年夜。在本文的最初是笔者提出的政策建议。愿望当局,作为政策的制订者和履行者,能在计谋计划和政策履行上多下工夫,以进步中国贸易银行国际化的综合竞争力,推进中国贸易银行“走出去”计谋疾速成长。Abstract:With the banking industry in the global transnational movement in the share of more and more, the financial market is also more global. About China's trade banking industry, &going out& is the inevitable way to integrate into the globalization.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Trade Bank of China overseas investment is follow domestic enterprises to overseas investment, is the so-called &follow effect&, along with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strength is increasing ceaselessly, and to further expand the business of overseas investment, the global structure of the strategic objective. Bu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going out& strategy in the process of meeting faces many problems, investment banking structure will be the crux of the resolution of the Trade Bank of China overseas investment success or failure, for strategic decision makers, chapeau should make clear what element will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structure of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for the Trade Bank of China overseas investment structure stop to discuss is very main, in order to Trade Bank of China overseas investment resolution planners provide the decision plan reference according to. The author through the process of browsing a large amount of literature of most scholars have focused on the research of foreign banks to enter the China market performance on the next night, but few scholars to discuss the Trade Bank of China overseas investment results. Material shows that by the end of 2012 years end, the Trade Bank of China overseas investment leve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cluding branches, subsidiaries and representative offices) is the total number of 156, but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big four commercial banks (Bank of China,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China to help the plant bank,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Zhongnong workers to build&) annual statistics to rectify that, Zhongnong workers built big four commercial banks in the global 41 countries (or regions) set up a total of 112 a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hree out of four accounted for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domestic investment grade a number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s can be seen in peasants and workers built the big four commercial banks accounted for the market share of the Trade Bank of China overseas investment proportion of the eve of the anomaly, it can be said the four banks simply represents all the Trade Bank of China overseas investment status. Therefore, this paper in agriculture, industry and built the big four commercial banks dynamic influencing factor research on behalf of the Trade Bank of China overseas investment structure has a strong representation. In this paper, first of all, separation introduced research background, research goal, research significance, research methods, content and frame, and points out the research innovation and lack of place. In this paper, the performance of an important innovation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first, the topic is a less biased discussion. Second, using the latest panel data, establish a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with a stronger force. Third, the author collected the deadline to the end of 2012 China's four big commercial banks within the global scale, the investment structure data, previous scholars research provides reference. The lack of this article has the following several points: first, the individual year data is missing. Second, the total sample size is not enough. Third, section is not enough refinement. All of these have an impact on the accuracy of the paper, the desire of the future scholars can do more profound research. The second part discuss the important use of actual, separation is Albert (1976) commercial lure actual benefits and dunning (1977)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Compromise Theory (OLI), and then the actual basically recalled the previous scholars of domestic commercial bank investment structure research results of the impact of factors. Through the summary, the author will previous scholars discuss the Trade Bank of overseas investment structure influencing factor of the eve of the induced points to three categories: external factors, internal factors and other factors. Then individually reviewed the foreign banks entering to the influencing factor of the Chinese market, originally is the author of previous scholars research conclusion a brief review. In this paper, the third sector is to recall process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commercial bank China overseas investment case. As long as the specific know the Trade Bank of China domestic investment case history and current status of ability more considerate of influencing factor to carry on the analysis. In order to more direct indecent see history, the author put off comment debate Trade Bank of China the case of overseas investment process into three stages: befor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reform and opening up to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for t the birth date as the growth stage. Hellostorical basically. The author in agriculture to build four big commercial banks real example to analyze the Trade Bank of China overseas investment structure of the overall situation, after the paper analyzes factors laid the foundation. The empirical part of this paper is the focus of this paper. Hone was firstly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put forward the assumption that to establish a model, given the data available, the author used from 2001 to 2011, China's fourth largest commercial banks in selected 15 a host country (or region) of a level business institutions (including branches, subsidiaries and representative offices) the number of explanatory variables to the host country (or region) of per capita GDP, bilateral trade volume, trade dependence and China to the host country (or region) of FDI as explanatory variables in the stop unit root and cointegration hone, through the process of varying coefficient regression models, variable intercept model regression, mixed regression models of panel data to carry on the estimate analysis, and obtained f system目录:摘要4-7Abstract7-91. 前言12-18&&&&1.1 研究背景12-13&&&&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3-14&&&&1.3 研究方法及框架14-17&&&&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17-182. 文献综述18-26&&&&2.1 商业银行海外投资布局影响因素的主要研究18-23&&&&2.2 外资银行在中国投资布局的影响因素23-24&&&&2.3 商业银行海外投资及影响因素文献的评述24-263. 中国商业银行海外投资及布局概述26-40&&&&3.1 中国商业银行海外投资发展进程26-27&&&&3.2 中国商业银行海外投资现状27-32&&&&3.3 中国商业银行海外投资布局32-404. 中国商业银行海外投资布局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40-49&&&&4.1 样本数据及变量选取40-42&&&&4.2 假设及实证模型42-45&&&&4.3 实证检验与回归估计45-495. 结果讨论49-53&&&&5.1 影响因素的结论49-50&&&&5.2 投资布局的结论50-536. 政策建议与未来展望53-55&&&&6.1 政策建议53-54&&&&6.2 未来研究展望54-55参考文献55-59后记59-60致谢60-61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61分享到:相关文献|您所在的位置:
中资银行海外布局攻略:亚太为重理性扩张
日15:26  
金时网  
&&&&在中资银行海外布局中,亚太地区无疑是战略重心所在。事实上,正如前不久几家银行高层在披露年报时向媒体阐述的那样,国际金融危机给业向外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会。国际金融市场的大分化、大调整,中国金融业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提升以及一些国际金融机构收缩或减缓市场扩张,为国内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和海外机构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但与此同时,目标市场的确定、扩张方式的选择以及海外部门与母公司的整合,已经成为目前中资银行合理规避风险、实现理性出海的首要问题,这将在2009年更加明显地表现出来。&&&&国际经济金融局势的动荡并未阻止中资银行国际化发展进程。过去的一年,海外扩张构成了中资银行运营轨迹中一个最为引人关注的亮点。从2008年各家银行披露的年报看,工行、建行、中行、国开行、招行等,都可谓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从中资银行过去一年海外机构盈利情况看,受金融危机影响都出现了较大幅度下降,而2009年这仍将成为中资银行面临的多重压力之一。在市场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理性出海”显然已经成为中资银行的共识。&&&&作为2008年中资银行海外布局最引人注目的事件,招行、工行、建行相继成功落户华尔街,被业内视为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的一个重大突破。&&&&以招行10月8日在纽约开设分行为先导,同月15日,中国纽约分行在曼哈顿设立;12月8日,设立纽约分行的申请也正式获得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正式批准。如果加上早前中国银行设立的纽约分行,那么,四大国有控股上市银行中,已有三家登陆美洲。&&&&由于此前中资银行在美国的海外扩张一直推进缓慢,而以此为起点,中资银行的国际化战略开始向国际金融市场的高端迈进。事实上,这仅仅是中资银行海外战略的一部分。分析2008年各行年报,可以清晰地看出中资银行海外发展的构思和脉络。&&&&报告期内,工行顺利完成收购标准银行20%股权和诚兴银行79.9333%股权的交割工作,以及购买股普通股和份认股权证的交割及行权工作;悉尼分行、纽约分行、工银中东和多哈分行相继成立;越南分行申设获得中国银监会批准,境外监管报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工商国际注册成立工银国际融资有限公司子公司,亦在去年获得香港证监会颁发的投行业务牌照,并正式更名为“工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成为该行境外独资的投资银行平台;诚兴银行和澳门分行的整合工作快速推进。&&&&年报显示,截至2008年末,工行已在境外15个国家和地区设有21家营业性机构,分支机构134家,与122个国家和地区的1358家银行建立了代理行关系,境外网络已具规模。&&&&上述布局,工行意在迅速拓展全球化服务网络,完善境外机构经营管理,加快境外业务经营转型及境外机构区域性业务整合,并通过优化和推广境外机构综合业务处理系统(FOVA),逐步形成境内外业务一体化发展格局。&&&&而作为目前国内银行业国际化程度最高的银行,根据中行2008年年报,该行海内外业务联动进一步加强,海外机构国际结算和贸易融资量大幅增长,三大银团贷款中心运营顺利,海外网络稳步扩张,韩国九老分行、印尼泗水分行正式开业。投资银行、保险、直接投资等全方位金融业务平台为该行持续提供了多元化的收入来源。&&&&与此同时,另外两家国有控股银行的海外拓展亦取得新成果。除纽约分行外,2008年建行伦敦子银行的设立申请亦获得当地监管机构批准;越南胡志明市分行和澳大利亚悉尼代表处升为分行的各项申设及筹备工作也顺利推进。海外业务方面,建行在香港的两家经营性全资子公司——建行亚洲、建银国际进一步扩充资本,建银国际取得了成立以来的最好业绩。交行的国际化战略目标则锁定为建设以亚太为主体、欧美为两翼的全球服务网络,同时形成有影响的国际业务。&&&&值得注意的是,在中资银行上述布局中,亚太地区无疑是战略重心所在。事实上,正如前不久几家银行高层在披露年报时向媒体阐述的那样,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银行业向外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会。&&&&众所周知,美国和欧洲的不少国际化大银行之所以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受到了重创,主要原因是做了大量衍生产品、结构性产品,杠杆率太高,以至于资产泡沫崩溃以后,资本金严重缺乏,资不抵债。&&&&据统计,美国最大的前20家银行目前的杠杆率是26倍左右,欧洲最大的20家银行的杠杆率则为37倍左右。相比较而言,亚洲的银行,包括中国的银行,杠杆率平均只有14倍左右。因此,国外的大型银行必须要有去杠杆化的过程,即要么变卖资产,要么补充资本金。据野村证券执行董事颜湄之估计,要使欧洲和美国的银行杠杆率基本趋于20倍左右的合理水平,则须变卖10万亿美元的资产,需补充的资本金将在6000亿美元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危机后各国为救助银行而变卖资产和补充资本金的行动却导致了另外一个结果,即各国政府要求本国的银行更加注重在本国的业务,由此导致了这些银行的去国际化。在亚洲,这些国际大银行开始撤出和变卖资产,无疑给中国的银行业带来了机遇。&&&&比如在香港,外资银行占总体银行贷款的30%至40%左右。在印度,由于外资银行的减弱,银行贷款从2007年到2008年下降了30%,而据估计,这个数字还会继续下跌30%。另外,银行贷款明显从7年期的平均长度变成了3年期。此时,若亚洲的银行不能加强自己的实力并且扩张的话,不仅错失了机遇,还可能造成当地经济的萎缩。&&&&随着海外拓展步伐加快,中资银行业的海外资产总额迅速增加。其中,由于历史专业分工的原因,中行的海外资产总额居于四家之首。数据显示,2008年,中行港澳地区资产总额为12503.09亿元人民币,占集团资产总额的16.87%。资产总额较上年末增加915.96亿元人民币,增幅7.90%;与此同时,中行其他境外地区资产总额为5853.65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加3486.11亿元人民币,增幅147.25%,占集团资产总额的7.90%。&&&&工行居于其次,截至日,境外机构及境内控股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87.98亿元,税前利润45.64亿元,年末总资产3021.38亿元;建行海外经营性机构资产总额增加至1215.9亿元;交行海外分行的资产规模为219.11亿美元,比年初增长26.19%。&&&&事实上,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全球各大金融机构已经历连续几个季度的利润下滑和越来越大的资产减记和信贷损失。截至2008年末,全球累计发生的资产减记与信贷损失已经达到10040亿美元。&&&&在此背景下,中国银行业的海外发展也难以独善其身。以中行为例,作为海外资产最多的中资银行,2008年被关注得最多的亦是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究竟有多大。而从年报数据看,中行的确因此成为四家国有控股上市银行中盈利下降最多者。&&&&虽然中行海外机构资产总额在增长,但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中行在港澳地区的机构实现净利润46.35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减少200.06亿元人民币;在其他境外地区实现净利润6.41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减少9.23亿元人民币。&&&&而工行、建行等其他中资银行的海外投资亦几乎无一例外地出现了亏损,而为此计提大量的减值拨备,最终影响了各家银行利润的增长。风险成了2008年令人谈虎色变的话题——毕竟国际经济环境不景气,中资银行进入当地市场之后要想盈利还有赖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我们还会把自己的口袋攥得紧紧的,花每一分钱都要非常谨慎,作为商业银行,我们不赞成去‘抄底’,我们还是着眼于做战略方面的投资,而不着眼于做财务方面的投资。”去年9月,工行董事长在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的此番观点,媒体亦曾多次在其他银行高层的讲话中听到。&&&&应该说,国际金融市场的大分化、大调整,中国金融业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提升以及一些国际金融机构收缩或减缓市场扩张,为国内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和海外机构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但与此同时,目标市场的确定、扩张方式的选择以及海外部门与母公司的整合,已经成为目前中资银行合理规避风险、实现理性出海的首要问题,这将在2009年更加明显地表现出来。
继韵达、圆通、申通宣布涨价后,中通速递在也上调价格…[]
【】【】【】【】 【  】【】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产品设计需要考虑因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