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本书, 记单词的老蒋词根词缀记单词用的, 封皮是巴别塔. 求书名

强悍的英语单词谐音记忆! | 巴别塔小组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54702人加入此小组
+ 加入我的果篮
专业级业余天文爱好者
哈哈,这个太强大了~~
占个小座。。哈哈
agony- 爱过你,一直记得这个,从红宝书里看到的。红宝书里这类谐音还挺多的。
有机化学博士,法学学士
哈哈,俺不能死~
社科硕士,博物馆爱好者,果壳作者
HHP被戳爆了肿么办!!!!以后GRE就指望这个了!!!
加两个托福的,turtle海龟——特逗
mosquito蚊子——貌似黑头
这个有专门的书籍的~
笑到不能打字了
楼上不厚道
个人认为会影响语音。
sting 用死盯不如死叮嘛
ribald怎么谐音
还有没有更多这样谐音的网站或是软件啊?我这里倒是有一个这样的软件,但是谐音都太牵强了,很难记。
引用 的话:ribald怎么谐音叫“愚豹子”怎么样?接近“土豹子”的意思,愚蠢的土豹子
问题是,真正读音比较接近的都不难记住啊(使用频率高),剩下的读音都差很多好吗……
为何感觉b格一下被拉低了
(C)2017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img src=&/v2-05b9e516ec2_b.png& data-rawwidth=&841& data-rawheight=&50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41& data-original=&/v2-05b9e516ec2_r.png&&&p&大学四年我读过书的书应该不下500本,导致我现在看书的速度非常快。&/p&&p&但是总有一些书能够影响我很久,里面的一个人物、一段情节、甚至是一句话,在我日后的某一个时刻想起来,依然感慨十足。&/p&&p&这些书就是可以拥有这些魔力,给我目前短短的人生轨迹打下深刻的烙印,或许会一直伴随着我,影响我的一生。&/p&&p&我想把这些感动拿出来,分享给你们。&/p&&h2&&img src=&/v2-0c4bfb6b18b2e9d918f8f2_b.png& data-rawheight=&85& data-rawwidth=&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0c4bfb6b18b2e9d918f8f2_r.png&&&b&国外文学&/b&&/h2&&p&&b&1、杀死一只知更鸟&/b&&img src=&/v2-996ed8f57b1aeeb2d78d99_b.png& data-rawheight=&1136&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996ed8f57b1aeeb2d78d99_r.png&&&/p&&p&推荐理由:&/p&&p&《杀死一只知更鸟》获得1961年普利策奖,而由其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则获得第25届奥斯卡三项大奖。&/p&&p&毕加索在小的时候能把牛画的栩栩如生,而经过几十年的艺术沉淀后转型成抽象派,寥寥几笔就能把牛的灵魂和精髓定格在纸上。哈珀的文字也是,平淡直白得如同白开水,但是字字珠玑力拔千斤。她能把小女主人公(抱歉我很久之前看的已经忘了他们的名字了)和黑人保姆的拌嘴写得令人忍俊不禁,小主人公和弟弟捉弄怪人时的场景让我们又好笑又无奈,而最后怪人救了熊孩子以后的描写让我们感动又深思。&/p&&p&这本书里存在着反对种族歧视、反对性别歧视、反对残疾歧视的观点。而这些高深的政治学观点都是通过一个不到十岁的小女孩儿的角度进行描写的,也就是说,哈珀把政治敏感的议题和一个儿童天真的行为语言结合起来,你可以想象下哈珀驾驭文字的能力有多么可怕。&/p&&p&这是一本必读,而且值得反复读的小说。她教会了我什么是真正的贵族精神(阿蒂克斯律师),真正的贵族精神,是包容,是正义。&/p&&p&&b&2、灿烂千阳&img src=&/v2-709deff000bf25ec62e0_b.png& data-rawheight=&1136&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709deff000bf25ec62e0_r.png&&&/b&&/p&&p&推荐理由:&/p&&p&我对小说的要求不低,价值观、文笔、情节、叙述……这些都要考量进去。灿烂千阳从我打开的那一刻我就放不下手,而且我还记得我是在飞机上看完的,然后找空姐要纸巾擦眼泪。小说的末尾对两个女人的描写(我记得好像是有一个死了)在当时的我看来就像是一个电影片段一样, 在我脑海里慢慢地过,我不停的想象出这些画面,然后感动得泪流满面。&/p&&p&当然译者的水平也十分强大,我从头到尾都惊叹于译者文字那种如同毒瘾一般的感染力。&/p&&p&从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知道政局动乱给人民带来的伤害、性别歧视给妇女带来的痛苦。胡塞尼用精炼纯熟的文笔把这一个个鲜活的血肉之躯呈现在你的面前,痛苦延绵不绝,而你在绝望之时却能看到那一丝人性的光环。&/p&&p&这本书太过于成功以至于当《群山回唱》出来后我迫不及待地买来读,结果大失所望,叙事的手法过于混乱,我甚至还怀疑自己是不是买了盗版书……&/p&&p&&b&3、达芬奇密码&/b&&img src=&/v2-affa5714d86bdb10a873d_b.png& data-rawheight=&1136&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affa5714d86bdb10a873d_r.png&&&/p&&p&推荐理由:&/p&&p&&b&你需要这种哥特式的小说,来告诉你自己,原来这个世界还有这种组织,还有这种东西。,从而保持自己旺盛的好奇心。&/b&&/p&&p&与前面两本书不同,丹·布朗的小说(尤其是哈佛教授系列)没有太多的思想性,但他小说的魅力在于,&b&他具有以假乱真的超现实主义魔力&/b&。他的书千万不要在期末考试的时候看!!!千!万!不!要!因为太吸引人了你看第一页就想一直看到最后一页。&/p&&p&布朗先生的书对我的帮助还是非常大的,就算他的书没有太多的思想性,但是,第一,作为一个纯粹的文学作品来欣赏,他的叙事手段,场景描写无可厚非(人物刻画依然不足),看他的书对自己写作还是有一定的帮助的。第二,他的故事都是根据历史上真实的组织进行改编的,但因为我们都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所以不清楚整个故事究竟文学加工到了什么程度,但是也就是这种以假乱真的手段,赋予了我&b&极其强烈的好奇心,做了更多的further research&/b&,也学到了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这种further digging的习惯其实对我们的成长帮助不小。&/p&&p&&b&4、荷马史诗&/b&&img src=&/v2-1c2a64de503f15b32109bc_b.png& data-rawheight=&1136&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1c2a64de503f15b32109bc_r.png&&&/p&&p&推荐理由:&/p&&p&荷马史诗只是希腊神话里特别小的一个片段,整个古希腊神话是一篇非常恢宏壮丽的图景。希腊神话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不可小觑(支撑西方文化体系的三大支柱: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古罗马的法律制度,基督教文明),希腊神话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价值非常大的著作,更是了解西方文化的途径之一。&/p&&p&另外推荐这本书,非常新,全彩印刷,语言生动,可当作希腊神话的入门书来读(&b&中信出版社的书质量还是非常有保障的!我是心甘情愿地给作者打广告因为写得确实不错&img src=&/v2-dcc6bebc7dfca_b.png& data-rawheight=&1136&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dcc6bebc7dfca_r.png&&&/b&&b&小总结:&/b&文学的特点在于,它不会给你带来太多的功利性和目的性,它的好处就是可以让你获得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你置身于另外一个世界,去体验,去感知一个完全不同于你眼中的世界的世界。&/p&&h2&&b&中国文学&/b&&/h2&&p&&b&1、三体&img src=&/v2-d0cbb53f996edef8b929bc_b.png& data-rawheight=&1136&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d0cbb53f996edef8b929bc_r.png&&&/b&&/p&&p&推荐理由:&/p&&p&三体所获得的成就我就不多说了,我想着重说说三体这本书所表达出来的思想。&/p&&p&很多评论家都会说大刘是左派,我个人是不太喜欢把文学作品完完全全用政治去解读。但是,我觉得大刘的作品已经可以被称为史诗小说了(像《权利的游戏》那样),大刘的整部小说是在采取一部分史实的情况下,在综合了物理、天文、哲学的思考下,构建出了一个全新的哲学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并由此推导出一系列的事件和连锁反应。这种磅礴的写作手法真的不是随随便便一个人就能尝试的。但也正是因为这样,导致大刘的文笔没办法支撑起那么庞大的世界,生动的描述,有,但是深刻的描述,很少。&/p&&p&但我依然要推荐三体,因为人性是共通的。从人类前后对智子态度的转变,就算荒唐,但绝非虚妄。&/p&&p&&b&2、围城&img src=&/v2-c17ae127b5bd39b5be88c5_b.png& data-rawheight=&1136&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c17ae127b5bd39b5be88c5_r.png&&&/b&&/p&&p&推荐理由:&/p&&p&我个人非常喜欢两位中国文学家,一个是鲁迅,另一个就是钱钟书。如果说鲁迅的语言像一把柳叶刀一样把人体进行千刀万剐的剖析,钱钟书的语言就像是宝石一样,清透、空灵,但是不失力量。&/p&&p&钱钟书和杨绛先生一样,文字都有一种特别难得的干净(本想说“身上都有一种难得的清净”,还是改了,说得我好像见过两位泰斗一样QAQ)。一个文学大家骨子里的干净、纯粹,那种浑然天成玉石一般的优雅,不是一个心怀世俗和杂念的人能达到的境界。&/p&&p&我会经常看这对文学CP的作品(杨绛的《我们仨》适合在机场看,不信你试试),有时候心气浮躁,看完就会好很多。所以我推荐给你。&/p&&p&&b&这个时代,缺乏的是沉淀&/b&。&/p&&p&&b&3、鲁迅全集&img src=&/v2-bd1b1f61918bcb5b0c879_b.png& data-rawheight=&1136&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bd1b1f61918bcb5b0c879_r.png&&&/b&&/p&&p&推荐理由:&/p&&p&鲁迅的作品,过去不会过时,现在不会过时,未来也不会过时。&/p&&p&现在中国很多社会现象,都可以从鲁迅的作品里找到踪迹,鲁迅对中国人的洞察毒辣得精准。但是他的作品与其说读,不如说是需要细细品尝,因为他的作品以散文见长,而散文的逻辑性并不强,很多时候你根本不知道他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所以需要品。&/p&&p&我们很多人初中的时候绝对学过长妈妈,孔乙己,那时候觉得云里雾里,你现在回过头再读,感受不可能不会变。我现在看长妈妈都会热泪盈眶。&/p&&p&这就是经典的魅力。&/p&&p&鲁迅值得用十年去读。&/p&&h2&&b&社会学&/b&&/h2&&p&&b&1、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b&&img src=&/v2-b7f69b4534b3eeaf5baf270b_b.png& data-rawheight=&1136&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b7f69b4534b3eeaf5baf270b_r.png&&&/p&&p&推荐理由:&/p&&p&这本书争议不小。我自己看了觉得非常受用,推荐给身边的朋友后,他们的回答是,这本书说的东西我都知道啊。&/p&&p&然后问他,那你能像他这么一步一步地推导出来么?然后我的朋友就不说话了。&/p&&p&我认为这本书的魅力就在于,他说的中国文化,不管是中国集体主义文化,还是酒文化,还是柴静的“繁殖恋”,都是我们生活中耳熟能详的。但孙先生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能从两千年的中国文化,一步一步地推导出这些现象,形成他自身的一套理论。&/p&&p&看完这本书,我相信你会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会了解现在中国的这些文化现象都是深深植根在两千多年的传统下,经过漫长的变化和演进固定下来。当然,我需要事先提醒的是,孙先生是接受过非常正统的法律教育的,外加上是台湾人,使用繁体字(当然中信出版社的版本是简体字)。所以他的行文非常具有逻辑,非常严谨,读起来会特别烧脑,精力一旦不集中就会失去逻辑主干,then focus on the branches.&/p&&p&&b&2、公正&/b&&img src=&/v2-9d08a1fdca3ef1ce4dbcaf200d67acff_b.png& data-rawheight=&1136&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9d08a1fdca3ef1ce4dbcaf200d67acff_r.png&&&/p&&p&我不清楚有多少人知道这本书。先说下这本书的影响力吧,撸主我是某985高校法学狗,身边同样是帝都的法学狗,都会被他们的法理学教授要求去看这本书,或者去听这门课。&/p&&p&这本书是对桑德尔教授讲课的摘录,不是特别全面,翻译也不算完美,所以还是建议感兴趣的朋友去看视频: &u&&a href=&/?target=http%3A//c./mob/video.htm%3Fplid%3DM6GOB7TT6%26mid%3DM6GOBOPBJ%23share-mob&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网易公开课----公正&i class=&icon-external&&&/i&&/a&&/u&&/p&&p&这本书可以让你从生活中最小最小的细节去理解法律、个人自治、社会公正的概念和彼此间的冲突,桑德尔教授讲课的逻辑清晰得吓人(毕竟哈佛教授),听下来是特别爽的。读完这本书,我相信你的思考力会得到提高,也会有更强烈的欲望去做further research.&/p&&p&&b&3、自私的基因&img src=&/v2-bb3dd13a00_b.png& data-rawheight=&1136&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bb3dd13a00_r.png&&&/b&&/p&&p&推荐理由:&/p&&p&之所以不把它放入科学的范畴是因为我觉得这本书融入了很多利用生物学理论去分析社会现象的描述。这种跨学界的书还是非常新颖的,所以刚出版的那会儿引起了生物学界和社会界的惊叹。&/p&&p&&b&4、人类简史&img src=&/v2-2ca7f63f9ea563dbcf0d3bd5_b.png& data-rawheight=&1136&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2ca7f63f9ea563dbcf0d3bd5_r.png&&&/b&&/p&&p&推荐理由:&/p&&p&这本书应该是我目前为止读过最震憾的社会学书,读完我感觉我整个人真的就颅内高潮了,被作者的行文、逻辑、学识折服得五体投地。&/p&&p&这本书的切入点非常庞大,讨论的是整个人类历史,但他的文笔(也要感谢中信出版社的质量,翻译水平真的太牛)又可以支撑得起这么庞大的架构,思维空远,把哲学和社会学的思考融入到对历史的讨论中。&/p&&p&我记得我当时看完这本书后浑身颤抖地跑到书房,恬不知耻地奉到我爸面前说你一定要看这本书一定要看!!!一定要接受我的安利,然后过了一个星期我准备回学校后我爸说你重新买一本啊这本就送给我了。&/p&&h2&&b&科学&/b&&/h2&&p&&b&1、普通生物学&img src=&/v2-e425abaa6c2cb_b.png& data-rawheight=&1136&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e425abaa6c2cb_r.png&&&/b&&/p&&p&推荐理由:&/p&&p&这本书应该会引起很多人的共鸣,我高中读了不下五遍,现在上大学学法律学文科还是会特别想念这本书,想念那个时候上能解遗传题下能背有氧反应。&/p&&p&陈老可以说是生物学界的元老级人物了,他的这本生物学通论非常适合入门。生物学的魅力在于,你理解了一些的基本信息后,能够让你对更深层次的理论(比如心理学)打下非常好的基础,而且平时多积累一些生物学知识其实能让你避开迷信的陷进,成为合格的中共党员。&/p&&p&&b&2、上帝掷骰子吗?——量子力学史话&img src=&/v2-b8c372bca9fcc3eb101be24fcb1a2751_b.png& data-rawheight=&1136&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b8c372bca9fcc3eb101be24fcb1a2751_r.png&&&/b&&/p&&p&推荐理由:&/p&&p&&b&非战斗人员请火速撤离!!!!!这他妈不是小滑块儿,而是量子力学!!!!!&/b&&/p&&p&量子力学我前后看了有十本左右的书,对我这种物理渣(高中物理从来没有及格过,一看到小滑块儿就泛胃酸)来说,量子力学真的是一种非常不同的物理学范畴,跟我们之前学过的小滑块儿完全不一样,量子力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更是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和哲学观。我看完量子力学后整个人差点走火入魔,开始质疑这个世界的本质(比如:我喝的水到底是水还是空间!?另一个我在另一个空间以光速运动!?)我非常佩服量子力学家,他们都是超高智商的精神病和艺术家。&/p&&p&这本书作为量子力学入门书籍再好不过了,文笔亲切(亲切得让我觉得有点啰嗦,调侃态太多),例子生动,看完开天眼。&/p&&p&真的,人这一生一定要开一次天眼才不算白活。&/p&&p&&b&3、艺术的故事&img src=&/v2-6cc0dd6a1cb_b.png& data-rawheight=&1136&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6cc0dd6a1cb_r.png&&&/b&&/p&&p&推荐理由:&/p&&p&这本书非常厚,而且贡布里希(我觉得这个名字叫着特别顺口特别爽)写了不仅仅是这一本,还有其他的比如秩序感、象征的意象,比较高深,艺术的故事最亲民。&/p&&p&之所以把它列入科学的范畴,是因为我这里科学的分类是广义的分类,所有体现了人类智慧的理论都能被纳入其中,艺术尽管非常抽象,但是艺术理论并不抽象,是理论化的。&/p&&p&这本书能够让你对人类的艺术史和艺术流派有一个非常宏观的把握,精美的图片鉴赏也能增加你的审美能力,一个人的审美能力上去了,不管是谈吐举止,还是穿衣打扮,或者是社交质量,绝对会上一个档次。所以推荐它。&/p&&p&我是把贡布里希一整套书都买了,读完还觉得不过瘾,专门去英国旅游的时候千方百计地买回一本原版的the story of art,专门作为一个纪念。&/p&&p&&b&4、语言本能&img src=&/v2-beb397ff900b7_b.png& data-rawheight=&1136&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beb397ff900b7_r.png&&&/b&&/p&&p&推荐理由:&/p&&p&每个物种都会交流,但是发展出一整套语言系统的只有人类这个物种,也正是语言系统,让人类的信息和思想得以快速交流,提高生产效率,人类才能够在这短短的几百万年里从猿人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智人时代。语言就是具有这么强大的力量。而平克作为语言学界的杠把子,写出来的著作绝对值得拜读。&/p&&p&人类本身就非常奇妙,所以我才去看生物学因为我想弄懂人类大脑运作的机制,所以我才去看心理学因为我想弄清楚意识的形成,&b&人类身上独一无二的东西太多了,人类本身就是一座待开发的知识宝库&/b&。&/p&&h2&&b&法律&/b&&br&&/h2&&p&&b&1、西方法律前史&img src=&/v2-f284cffe77f2e30_b.png& data-rawheight=&1136&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f284cffe77f2e30_r.png&&&/b&&/p&&p&推荐理由:初级版法律文学&/p&&p&作为一个法学狗,这本书是我接触到的第一本法律文学。&/p&&p&为什么说是法律文学?&/p&&p&作者整个内容是建立在古希腊神话、神曲、北欧神话的框架下,用法律特有的逻辑推理文风,一步一步地推导这些神话里难以察觉的细节。作者的思维非常灵敏精准,察觉细节的敏锐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大哥你这么关注细节怎么不去当侦探!?),他的文笔细腻得不像是出自一位男人的手,看这本书的时候,像是有一个精灵飞在你的身边,自带光环地照亮了石墙上的壁画,带你去细细品味沉淀了千年文明的神话。&/p&&p&这本书就像一副藏宝图一样,先带你看看一个小细节,之后在这个小细节旁边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然后利用无懈可击的逻辑和轻盈灵动思想带你一步一步揭开这副藏宝图的剩余部分,等你跟着作者的思维探索完整个藏宝图,你会发现,真正的宝藏,就是整个探索的过程。&/p&&p&&b&你绝对会陶醉其中。Trust me.&/b&&/p&&p&&b&2、生命的自主权:关于堕胎、安乐死以及个人自由的论辩&img src=&/v2-27db6c37da251d7a9b8886caa8429da1_b.png& data-rawheight=&1136&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27db6c37da251d7a9b8886caa8429da1_r.png&&&/b&&/p&&p&推荐理由:进阶版法律著作&/p&&p&法学狗对德沃金教授应该不会陌生。美国著名的自然法学派的教授,NYU法学教授、人本主义思想。德沃金的书我都看完了,这本书是相对比较大众的,法律术语不多,而且思想容易理解(&b&认真对待权利&/b&这种书建议前期非法学狗别看,思想太深奥)&/p&&p&这本书主要是从人权的角度对美国的堕胎、安乐死、种族歧视、LGBT等法律灰色地带进行,名家的行文水准和逻辑水平我就不多说了,主要是看完后我相信你整个人会变得比之前包容,你会开始改变对堕胎的看法,你会开始由一个歧视gay的人转变成设身处地地站在gay的角度想问题,你甚至可能会把你手机的今日头条和腾讯新闻换成澎湃新闻和BBC。&/p&&p&这本书讨论的都是灰色地带的现象,所以会扩展你的知识面,让你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么一种东西,这么一种思想存在,所以,还是会回到我的中心思想:&b&恭喜你解锁旺盛的好奇心&/b&。&/p&&p&&b&3、The Invisible Constitution&img src=&/v2-19fe863bc5dd_b.png& data-rawheight=&1136&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19fe863bc5dd_r.png&&&/b&&/p&&p&推荐理由:核能式开天眼系列&/p&&p&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对法律书的推荐是从入门到精通?&b&看到这里我建议非法学狗或者看到英语就头疼的朋友可以跳过,法学狗可以继续看,当然如果你想看看我为什么把它称为“核能式开天眼系列”你可以接着往下看&/b&。&/p&&p&这本书是美国著名宪法学家Laurence写的,就是他起草了美国的宪法修正案。目前国内好像还没有翻译版。&/p&&p&这本书为什么被我列入开天眼系列呢?&/p&&p&&b&因为他把宪法几何化了。&/b&&/p&&p&&b&是的,你没看错,他把抽象的法律,拆解成一个又一个的几何元素,并利用数学的定义来重新定义宪法。&/b&&/p&&p&我给你们上几张图感受下&b&被几何化的宪法长什么样&/b&,注意,要开天眼了。&img src=&/v2-ccd6bc43e7_b.png& data-rawheight=&1136&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ccd6bc43e7_r.png&&&img src=&/v2-45cff5914310bbd357aba7d_b.png& data-rawheight=&1280& data-rawwidth=&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v2-45cff5914310bbd357aba7d_r.png&&&img src=&/v2-c7babc7c5a07_b.png& data-rawheight=&800& data-rawwidth=&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c7babc7c5a07_r.png&&&img src=&/v2-802db3fd4c968bcaf6ba30_b.png& data-rawheight=&800& data-rawwidth=&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802db3fd4c968bcaf6ba30_r.png&&&img src=&/v2-01e9eeedcb0d2e95c2c5d_b.png& data-rawheight=&800& data-rawwidth=&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01e9eeedcb0d2e95c2c5d_r.png&&&img src=&/v2-fcab9bd1c9939cd8ebe1e09a1cf98993_b.png& data-rawheight=&800& data-rawwidth=&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fcab9bd1c9939cd8ebe1e09a1cf98993_r.png&&&img src=&/v2-5e1ec00ffea9b1c3f36f8c_b.png& data-rawheight=&1280& data-rawwidth=&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v2-5e1ec00ffea9b1c3f36f8c_r.png&&我不知道大家看了这些图有什么感受,反正我当时看完反应如下:&img src=&/v2-dda53874d27cfac73c3daf496a169d2a_b.png& data-rawheight=&343&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dda53874d27cfac73c3daf496a169d2a_r.png&&&/p&&p&究竟是怎样的天才,才能够把如此抽象如此文本的法律进行量化,像金融那样建立基模并写出这么一本书。&/p&&p&所以看书是刷三观的方式之一。&/p&&p&&b&小总结:&/b&我认为当代人多多少少要读一些法律的著作。因为,1、法律是一门说理的学科,它崇拜逻辑,而锻炼你的逻辑,其实对你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都非常具有帮助。2、政治、经济、法律,这三者是不分家的,而这三者是我们去理解社会现象的最好标尺。与其从今日头条、朋友圈或者知乎去看别人怎么骂房价,不如真的静下心来好好学习经济和法律,解读一系列政策背后的逻辑是什么。自己推理出来的东西对自己的帮助才是最大的。3、法律需要讨论非常多的灰色地带(强奸男人、LGBT、堕胎、代孕等等),而且这种讨论是双向的,既有支持的讨论也有反对的讨论,能够让你的思维不那么狭隘,不会人云亦云,什么事都跟别人的思路走。&/p&&h2&&b&历史&/b&&br&&/h2&&p&&b&1、全球通史&img src=&/v2-3cfc71d447ab801c3663fdd_b.png& data-rawheight=&1136&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3cfc71d447ab801c3663fdd_r.png&&&/b&&/p&&p&推荐理由:&/p&&p&这本书已经被北大出版社独家买断了版权,到今天是已经更新到了10版(我没记错的话)。&/p&&p&很多时候我们讨论历史是从一个特点的时间特点的地点割裂开来进行讨论,就像我们初高中上的历史课一样。但斯塔夫采用了全新的史学观,将整个世界看作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从全球的角度而不是从某一国家或某一地区的角度来考察各地区文明的产生和发展。&/p&&p&&b&这种写法有一个直接的好处,就是你一开始就会形成一个非常宏观的逻辑链,在牢牢抓住这根逻辑主干后,你回顾整个人类史就像在看电影一样,所有的一切都具有因果关系,而掌握了这个逻辑主干后,你收获的不仅仅是历史,你收获的还有理解人类发展的内在逻辑,甚至预测未来的能力。&/b&&/p&&p&这个思想也是花了我很久才能总结出来。尤其在看完《美第奇家族兴衰史》后(给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出钱的那个意大利家族,诞生了米兰公爵和法兰西王后),再回顾现在的罗森柴尔德家族,会发现历史是如此惊人的相似。&/p&&p&&b&历史的逻辑是可以打破时间的。&/b&&/p&&p&&b&2、五百年来谁著史&img src=&/v2-5a7e51e66dc19bc2fcda57_b.png& data-rawheight=&1136&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5a7e51e66dc19bc2fcda57_r.png&&&/b&&/p&&p&推荐理由:&/p&&p&这本书我当时是跟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一起看的。说实话,当时教授推荐我们去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内心是拒绝的,因为我觉得,一本只讨论明清财政的书看了也没什么价值。&/p&&p&然后看完后我就自己打脸了。&/p&&p&先说说这本书的文字。北大教授手笔,文风大气磅礴,结构紧密,颇有忧国忧民的文人傲骨,这在现在的时代还是非常少见了。&/p&&p&其次说说内容。韩教授应该是能够把明清财政体系研究得那么透彻的唯一一人了。这本书的中心词是,&b&国家能力&/b&。中心思想是:&b&近500年的世界史逻辑,都是建立在国家能力的强弱之上&/b&。&/p&&p&所以他运用了非常丰富的案例和精准的笔触,一步一步地推导出“国家能力”这个概念,再一步一步地推导出近500年世界的逻辑,再一步一步剖析,中国现在的体制究竟背后的逻辑是什么。&/p&&p&&b&3、论美国的民主&img src=&/v2-27f180a8eac7f25aabcd0898_b.png& data-rawheight=&1136&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27f180a8eac7f25aabcd0898_r.png&&&/b&&/p&&p&推荐理由:&/p&&p&推荐理由我就一句话带过:这本书是除了五月花公约、圣经和独立宣言外,对美国历史最好最好的解释和浓缩,也是美国的预言之书。&/p&&p&&b&不那么小的总结:&/b&辛苦大家看到这里了。你们有没有发现,我在说历史书的时候,高频词汇是不是历史,而是&b&逻辑&/b&。&/p&&p&&b&读史而知智&/b&。这里的智,指的就是逻辑。这也是我读了很多历史书,听了老师的指教才得出的结论。大家在读历史的时候&b&眼光一定要放大,千万不要像高中那样focus on the detail,&/b&一定要注意,&b&历史是文科的数据和模型,是可以预言未来的,而预言的工具,就是从历史抽象出来的逻辑&/b&。&/p&&p&所以我在上外交课的时候,我的教授经常对我们说,想足不出户地了解一个国家的风土人情,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看这个国家的经典小说,因为特定时期的小说是整个社会背景的浓缩。另一种方式就是读这个国家的历史。&/p&&p&很多人会说,&b&历史就是胜者的一家之言&/b&。这种说法就是像我刚刚说的,focus on the detail。没错,一些历史的细节绝对会受到公关喉舌的篡改,但是整个大趋势是不会变的,人类根本没有能力去阻止大历史的发展(写到这里,又想到一本书:&b&黄仁宇《大历史不会萎缩》&/b&)。&/p&&p&&b&逻辑就沉眠在大历史里&/b&。&/p&&p&&b&逻辑、逻辑、逻辑。重要的事情说三遍。&/b&&/p&&h2&&b&心理学&/b&&br&&/h2&&p&&b&1、身份的焦虑&img src=&/v2-5df5c9aab6e3ea3c122c95f22b38d892_b.png& data-rawheight=&1136&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5df5c9aab6e3ea3c122c95f22b38d892_r.png&&&/b&&/p&&p&推荐理由:入门级的心理散文&/p&&p&阿兰德波顿有些书还是非常值得看的,比如《哲学的慰藉》,比如这本(他的《工作颂歌》我实在看不懂,不知道他到底想表达什么,硬着头皮看了一半,弃……),这本书在我看来应该属于发展心理学的范畴,但幸运的是阿兰并没有用高深的专业术语卖弄知识,而是采取一种讲故事一样的亲切去诠释“身份”的前世今生,阿兰的文字非常生动风趣,看着会特别轻松(我记得我当时一个下午就看完了)。这本书作为一本心理学入门书还是非常不错的。&/p&&p&&b&2、24重人格&img src=&/v2-adcf37f5e690d41f6bc4f33_b.png& data-rawheight=&1136&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adcf37f5e690d41f6bc4f33_r.png&&&/b&&/p&&p&推荐理由:进击的精神病,为未来的心理学研究准备好你的好奇心!&/p&&p&我想了很久,还是决定把这本书放上来,我的备选方案有《天才在做疯子在右》、《自我与本我》、《公众舆论》等。&/p&&p&最后还是决定放《24重人格》,我解释下我为什么不放《天才在左疯子在右》&/p&&p&《天才在左》这本书,在我看来就是标准的&b&机场书&/b&,就是那种不需要太多思考,写得不错,也能消磨时间的书。这种书具有如下特点:思想性不强,从哪儿看都可以、不需要花费太多记忆。事实上我就是利用候机的时间看完的这本书。&/p&&p&所以它可以拿来消遣,用来长见识,但不适合作为心理学第二阶段的进阶书。&/p&&p&《24重人格》并不是严格意义的心理学作品,它是一本心理学纪实小说,记录了一个具有24重人格的男士受到了如何的煎熬、治疗的过程又遇上了怎么样的障碍,爱情的包容对他的病带来了怎样的治愈效果。这本书对多重人格的描述还是挺生动的,至少能让我想象出来人格切换的那种场景。&/p&&p&看完你能对真正的多重人格精神病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也会开始好奇心理学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一个人会有多重人格。所以,如果对心理学感兴趣,希望有further research,这本小说可以帮到你。&/p&&p&&b&3、心理学与生活&img src=&/v2-eefdbb9ef5e93b91c01393bd6cdd5c74_b.png& data-rawheight=&1136&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eefdbb9ef5e93b91c01393bd6cdd5c74_r.png&&&/b&&/p&&p&推荐理由:心理学经典专业而又亲民的书籍来了!&/p&&p&&b&想要系统地了解并学习一门全新的学科,有两种方法(亲测有效)&/b&:&b&第一种,去准备与这门学科相关的资格考试&/b&!比如ACCA能让你对金融有基本全面的了解,&b&第二种,去看这个学科最权威最经典的教材。&/b&&/p&&p&这本书是斯坦福多年都在用的教材,也是GRE心理学专项考试的主要参考用书。这本书把主流的心理学流派(认知、发展、社会心理学等)做了一个全面的介绍,写得非常流畅,深入生活,例子生动,当然也会有非常专业的部分(比如前面会有专业的生物术语)。&/p&&p&如果你对心理学有兴趣,这本书作为第一本教材恰到好处。&/p&&h2&&b&政治&/b&&br&&/h2&&p&&b&1、无处可藏&img src=&/v2-8eca2bbcf4e1872285fcb9_b.png& data-rawheight=&1136&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8eca2bbcf4e1872285fcb9_r.png&&&/b&推荐理由:&/p&&p&一部纪实文学。作者曾经是卫报的记者,被美国《外交政策》评为全球百名顶尖思想家。(&b&同样获得过此殊荣的还有斯蒂芬·平克,就是我前面说的《语言本能》的作者&/b&)我记得这位帅哥好像跟他的丈夫(是的,丈夫)一起移民去了澳大利亚。&/p&&p&这是揭示美国棱镜计划的书,全球范围的监听使得所有人暴露在机器的监视下,我当时看完大脑一阵冰凉,我不清楚这本书的文学色彩有多浓厚,但至少激发了我further research的欲望。&/p&&p&话不多说,感兴趣可以看,绝对会震惊到。&/p&&p&&b&2、世界秩序&img src=&/v2-9ca5daf455ade2c481215aad9646bf27_b.png& data-rawheight=&1136&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9ca5daf455ade2c481215aad9646bf27_r.png&&&/b&&/p&&p&推荐理由:大家出品必定精品&/p&&p&亨利·基辛格,哈佛教授,美国前国务卿,20世纪最著名的外交家。有丰富的外交经验背书,基辛格写出来的书绝对是极具思想性的。&/p&&p&《世界秩序》这本书非常、非常厚,六百多页,我断断续续看了两个月才看完。这本书相对是比较新的,15年出版的。他从宗教、地缘、文化等方面主要外交关系的发展,解析了当下时局的挑战和机遇。我相信你看完这本书,以后在讨论政治的时候绝对不会用“美国支持日本因为美国和日本是好朋友啊”这种话来表达你的观点。&/p&&p&另外,政治类的书籍,生命周期特别短。它不像文学一样亘古常新,一般1-2年一本分析政治局势的书就要被淘汰了。基辛格这本书也不例外,尤其是川普当选和英国脱欧后,里面很多理论都没办法复用了。&/p&&p&&b&所以,如果你要看政治书,看准两点:第一,作者学历或者背景一定要够深刻,写出来的观点才够具有思想性。第二,完稿时间一定要短。十年前的政局分析对于今天是没有借鉴意义的。&img src=&/v2-9ac9dee6bbd8a9c651341cb_b.png& data-rawheight=&85& data-rawwidth=&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9ac9dee6bbd8a9c651341cb_r.png&&&/b&&/p&&p&感谢你可以看到这里,这就是我从我所读过的书里挑选出来的,一些对我帮助很大的书。接下来我响应评论的要求,介绍我的读书管理系统,不过我还是想小小做一个总结,以方便大家更能理解我的想法,以及我为什么要花这么长的时间去创建这个答案。&/p&&p&总结:&/p&&p&&b&1、See one, do one, teach one.&/b&&/p&&p&这是一句流传于美国医学院的话,意思是萌新医生围观一个老医生操作一个病例,然后萌新医生亲自操作这个病例,最后萌新医生传授这个病例给另一个更萌新的医生,让自己成功进化成老医生。&/p&&p&这其实就是一个学习的思路。&/p&&p&我看完了这本书,我做了读书笔记,我现在再通过这个答案把当时的感动和想法分享给你们,我自己也能总结出很多东西。&b&吸收、理解、反思,这就是我的学习思路和读书之道。&/b&&/p&&p&&b&2、不同领域的书,找的方法不同,读的方法也不一样&/b&&/p&&p&这就是为什么我说读历史一定要看作者论证这段历史的逻辑,而不是专注于年代和事件。读政治一定要找最新的书来读。&/p&&p&&b&每个学科它的背后一定会有一个自成逻辑的体系去支撑它成为一个系统的理论。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不断阅读去发现这个逻辑&/b&。&/p&&p&再来跟我念一遍:&b&逻辑、逻辑、逻辑&/b&。&/p&&p&&b&3、把你的好奇心培养起来,你的阅读量自然会上去&/b&&/p&&p&大家应该注意到了,我前面说的内容,很大一部分都在说一个词,&b&好奇心。&/b&&/p&&p&很多人会制定一个计划,规定自己要在一个月内读完多少本书。我不否定这种做法,但在我看来这种做法具有一定的强迫性,会有一种把读书当成一项KPI去完成的感觉。&/p&&p&大家可以看到,我在推荐书的时候,有意按照入门——进阶——专业的顺序进行排序。我的建议是,从入门书看起来,小说也好,纪录片也好,只要能培养起你对书的兴趣,就去做&b&,好奇心是最好的老师&/b&。&/p&&p&&b&4、书荒?善用引用&/b&&/p&&p&很多人会说,我不知道该看什么,我书荒。&/p&&p&&b&我解决书荒的方法如下:先确定我以后要看什么领域的书——找一本书——看完这本书——记录下这本书用到的主要的引用书籍——利用豆瓣去查引用书籍的情况(出版年、作者、主要内容等)——确定延伸阅读的书籍。&/b&&/p&&p&我之所以看书杂,很大程度是因为我最先接触的书是法律和社会学的书,而这方面的书都会融合非常多的领域的书或者理论,然后我就记下来,去找这些书看,这些书又有引用,再记,再看,再记,再看。&img src=&/v2-9ac9dee6bbd8a9c651341cb_b.png& data-rawheight=&85& data-rawwidth=&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9ac9dee6bbd8a9c651341cb_r.png&&&b&&u&本专栏接受投稿。如果你有什么好书,想推荐给爱书者,欢迎私信联系或勾搭。&/u&&/b&&/p&&p&&b&更新:&/b&有很多人私信我问我读书怎么可以这么快。关于我读书的方法和书籍管理,写在我另一篇文章里。&/p&&p&&a href=&/p/&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p/26&/span&&span class=&invisible&&158426&/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 &/p&
大学四年我读过书的书应该不下500本,导致我现在看书的速度非常快。但是总有一些书能够影响我很久,里面的一个人物、一段情节、甚至是一句话,在我日后的某一个时刻想起来,依然感慨十足。这些书就是可以拥有这些魔力,给我目前短短的人生轨迹打下深刻的烙…
一个人“格局”的养成,和下面两件东西有关,如果你经常往这两方面上去思考问题,格局自然而然就会大起来:&br&&br&一曰&b&“历史的深度”。&/b&就是我们看一件事情的时候,只是看它短期的成败、得失和荣辱,还是能放在一个更大的时间尺度之下,去思考它的价值和意义。可能知乎上某些朋友,会为今天抖了个机灵并且半天刷上200票而沾沾自喜,但是你是否想过,十年前的自己,在遥想十年后时,理想中的你是现在这个为200票而沾沾自喜的样子吗?或者设想等到十年以后,那时的你再来看今天所做的这件事情,它在你的人生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发挥了什么样的意义(当然,我不是说写答案攒票在“历史的深度”的审视下没有意义,我早就说过,关键是你要努力去写“长半衰期的答案”)?&br&&br&二曰&b&“世界的宽度”&/b&。也许我们会为自己的一点点成绩而沾沾自喜,比如在一次辩论中说得对方哑口无言,或者在一次考试中拔得头筹,或者被某位师长夸赞为天资聪颖、前途无量。这当然是好事。但是,如果仅仅因此就觉得自己天下无敌那格局就太小了。你要想想此时此刻,世界的某个角落,也许在北京的一个地下室,也许在波士顿的一间公寓,也许在日内瓦的一间实验室,或者,甚至在深山中一栋隐居的木屋中,有一个和你年龄相仿的年轻人,正在构思一件伟大的作品,或是在探索最前沿的思想,或是正在酝酿一个伟大的发现。而你对此全然无知。你只是生活在一个狭小的世界里,并臆想自己是这个小王国的君主,全宇宙的中心。&br&&br&对“历史的深度”和“世界的宽度”的发现和思考,可以指引我们走向一个更宽广和开放的心智,养成更大的格局。但是,“格局”这个东西,也与你的天赋有关,与你的遭际有关,与你的命运有关,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它又是可遇不可求的,因为你无法安排和设计你的天赋和命运。&br&&br&事实上,说到“格局为何”,电影《一代宗师》已经做了很好的回答,即所谓“看自己、看天地、看众生”。我想在此基础上稍做发挥,提出四个层次的格局来,并从“目标”、“眼界”、“信念”这三个维度来阐释这四个格局——&br&&br&&b&零度格局:“盲众” &/b&(即“看不见”)&br&&b&目标:&/b&无目标或只是追随当下的潮流。&br&&b&眼界:&/b&主要为流行文化,以及身边亲友的观点。&br&&b&信念:&/b&以“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等流行文化所潜移默化传递的价值观为典型。实际上这类人并无稳定的信念,很容易被他人诱导和说服,故经常大呼“毁三观”。&br&&br&&b&一度格局:“逐利者”&/b& (即“看自己”)&br&&b&目标:&/b&作为精致或粗放的利己主义者,旨在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br&&b&眼界:&/b&与逐利相关联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包括对利益机会的洞察,同时兼具比较完整的常识体系。&br&&b&信念:&/b&笃信丛林法则,认为每个人都是逐利性动物,且能力越强的人能获得更大的利益。&br&&br&&b&二度格局:“理念人” &/b&(即看“天地”)&br&&b&目标:&/b&“理念人”(man of ideas)的概念源自为刘易斯 · 科塞的著作(&a href=&///?target=http%3A///subject/101882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理念人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即指为理念而生的人,他们毕生的行动就是追求和捍卫真理。&br&&b&眼界:&/b&对某个甚至多个知识领域有非常深入、系统地钻研,并常常能提出极具创造性的观点。&br&&b&信念:&/b&真理是美的,人生的价值就在于追寻真理之美,与此相应的,并且必须保持内心的诚实。我在&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与世无争」的人真的与世无争吗?&/a&这个问题中就谈到了三位这样的人物:维特根斯坦、哥德尔和埃尔德什。&br&&br&&b&三度格局:“至善之人” &/b&(即“看众生”)&br&&b&目标:&/b&以改良社会、增进人类的福祉为最高的目标。&br&&b&眼界:&/b&往往对他人有很强的同理心,对人类社会的历史和现状有深刻的认识,部分人可能同时具有某个专业领域的知识,兼具“理念人”的特性。&br&&b&信念:&/b&个人对整个社会富有责任,应该努力地去改善世界,减少世界的苦难和不公,部分人可能有坚定的宗教信仰。典型的人物如音乐家、哲学家、医生和伟大的人道主义者史怀哲(&a href=&///?target=http%3A///link%3Furl%3DHy8887aPRVx9XwA-DAMJbJOMLfiG3IoN6MZiEBTVghphHzWlj61D6N-ScVmOAIrso3vGCzAgw-TpXl8TFQ9fnx095eVzF2ioEtZ6okqtJ5OVRIDEUHN-pQ8sqz7GMmdh1x_iyhcZ4tb4aZGWaV89x5CUEKMYVcuBTZxWd1yo_sy&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阿尔贝特·施韦泽&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如果我们从人群中随机抽取1111个人,那么有可能,其中1000个人是盲众,100个人是逐利者,10个人是理念人,而还有一位是至善之人。当然,并没有必要倡导人们都往理念人或者至善之人的格局上去发展。因为不管是什么格局,都应该是从你自己内心出发的选择。&br&&br&如果说在零度格局下,盲众看到的是幻像和噪声,一度格局下,逐利者看到的是自己的能力和欲望,那么理念人看到的是这个世界深处的真和美,而至善之人看到的是自我与世界、自我与整个人类之间的纽带。&br&&br&正如伟大的史怀哲所说:&br&&blockquote&人不能只为他自己而活。我们必须认知所有的生命都是珍贵的,而我们和所有的生命是结合在一起的。这种认知指引了我们&b&心灵和宇宙的关系&/b&。&/blockquote&&br&&b&这就是格局。&br&&br&&/b&&b&给自己插播一则广告:我的第一本书《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上市啦,在当当、京东、亚马逊、天猫等平台搜索“很厉害的人”即可。&/b&
一个人“格局”的养成,和下面两件东西有关,如果你经常往这两方面上去思考问题,格局自然而然就会大起来: 一曰“历史的深度”。就是我们看一件事情的时候,只是看它短期的成败、得失和荣辱,还是能放在一个更大的时间尺度之下,去思考它的价值和意义。可…
Le vent se lève&br&法语 出自宫崎骏的《起风了》里的句子,Le vent se lève, il faut tenter de vivre————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
Le vent se lève 法语 出自宫崎骏的《起风了》里的句子,Le vent se lève, il faut tenter de vivre————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
&p&我来说一个
关于考驾照的!&/p&&p&大家千万不要去报名交报名费
&/p&&p&直接自己去网上预约 &/p&&p&然后找私教练科目二科目三 比公教态度好到哪里去了 &/p&&p&我这边科目二收费600 科目三收费700
拿下来不超过2000
!!&/p&&p&我去年十月份拿出来的 比去驾校交五六千报名费 便宜到哪里去了!!&/p&&p&关键在私教那里练车还不用排队!!包接送!!&/p&&p&--------------------&/p&&p&---------------5.2号更新
&/p&&p&没有想到小透明居然能得到赞。。开心
&/p&&p&好吧 这几天很多人问我
&/p&&p&来总结一下大家的问题 &/p&&h2&最强攻略&/h2&&p&1.去哪找私教 哪里靠谱
&/p&&p&2. 私教用不用心 有没有场地等&/p&&p&3.网上预约考试注册
体检等&/p&&p&-------------&/p&&h2&&b&答案&/b&&/h2&&p&1.大家可以去看看自己的城市58生活服务或者贴吧 &/p&&p&很多私教都会在那里打广告的 &/p&&p&基本都靠谱 科目二主要记点位 科目三主要是细节 &/p&&h2&重要的一点!!&/h2&&p&实在找不到你们就直接问驾校的教练 问他可以&b&加班&/b&过科目二吗 &/p&&p&(只加班科目二 说你报的驾校练不到车)分开!!&/p&&p&过了科目二到时候再换个教练 练科目三 &/p&&p&他们绝对会答应!!因为这是赚外快的机会!&/p&&p&&br&&/p&&p&2.还有大家最好和私教谈科目二三包过的费用 (这样他会巴不得你赶紧过了)&/p&&p&&b&第一次没过 又可以继续练 直到你过了为止&/b&&/p&&p&&b&不要按小时收费 不然私教巴不得你过不了&/b& &/p&&p&(除非你练的很好 在考前模拟一下的话可以选择小时收费)&/p&&p&场地问题其实你们都不用担心&/p&&p&既然私教能出来招收学员 那肯定他能解决科目二的问题
&/p&&p&不懂你们瞎操心什么的 ( 驾校一般都会提供场地
让私教出场地费 )&/p&&p&&br&&/p&&h2&3.预约网站是&a href=&///?target=https%3A//bj./&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bj./&/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h2&&p&默认是北京 切换到自己的省份就好了&/p&&p&因为我是去年4月份考的科目一 &/p&&p&所以也不记得当时有没有去车管所当面注册&/p&&p&(如果你们的城市要去车管所注册 那就去呗 你还想花钱少 又有人帮你跑腿)&/p&&p&体检是考科目一当场体检的 &/p&&p&说是体检 其实就是看视力这些最基础的&/p&&p&我十月份预约科目二三的时候选择预约最近的考点考试就直接缴费就去考试了&/p&&p&考试的时候也没有说你不是驾校的就让你排在后面考试 &/p&&p&一视同仁 不管你是散户还是驾校学员 &/p&&p&而且我们私教有送考 所以我这个也没操心
上车就开走了&/p&&p&----------------------&/p&&p&谈一下自己找私教的感受吧
我十月份放假就无聊想去练车了 &/p&&p&然后网上找了一下就看到私教的微信 价格谈妥了就开练了&/p&&p&10月1号练车 前面四天每天早上私教8.30准时来我家楼下接我去驾校练车&/p&&p&(13分钟路程到驾校 距离约10km)&/p&&p&可能是放假时候没什么学员 我一人一台车 一对一辅导 &/p&&p&练到中午11.40私教又送我到家楼下&/p&&p&然后我下午是不去的 因为上午已经练了三个小时了&/p&&p&左脚掌踩离合会痛啊!都要出茧了!&/p&&p&练到第四天其实我之后都是隔天去的 因为我练的很好了啊!!&/p&&p&比起驾校一天排队只能练30分钟的
我可以说时长超过他们练的一个月了 &/p&&p&然后放完假就去考试了 科目三也是练了七八天就去考试了。。&/p&&p&妥妥的稳过&/p&&p&&br&&/p&&p&大家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私信我 欢迎打扰&/p&
我来说一个 关于考驾照的!大家千万不要去报名交报名费 直接自己去网上预约 然后找私教练科目二科目三 比公教态度好到哪里去了 我这边科目二收费600 科目三收费700 拿下来不超过2000 !!我去年十月份拿出来的 比去驾校交五六千报名费 便宜到哪里去了!!关…
&img src=&/v2-e7f8476ccfee5c86e4db28c3d4b7cd50_b.jpg& data-rawwidth=&144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0& data-original=&/v2-e7f8476ccfee5c86e4db28c3d4b7cd50_r.jpg&&&p&先声明:以下推荐的在线教育网站与本人没有任何的利益关系,我的课程不在一下列表内。。&/p&&p&单纯的分享&/p&1、淘宝教育&p&&a href=&/?target=https%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淘宝教育 - 名师互动,网络私教,专业有效&i class=&icon-external&&&/i&&/a&&br&&/p&&img src=&/v2-b41d082ec11e5d273ff1f9f21eea6050_b.png& data-rawwidth=&1115& data-rawheight=&5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15& data-original=&/v2-b41d082ec11e5d273ff1f9f21eea6050_r.png&&&br&&p&淘宝教育上有的教学模块:电子商务、公务员、考研、英语、小语种、口语外教、雅思托福、学历教育、考试认证、文体艺术、中小学辅导、亲子早教、生活百科&br&&/p&&p&2、软件自学网&br&&/p&&p&&img src=&/v2-dbfa447030_b.png& data-rawwidth=&1095& data-rawheight=&5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95& data-original=&/v2-dbfa447030_r.png&&&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软件自学网_CAD教程,UG教程,Pro/E教程,PS教程,我要自学网&i class=&icon-external&&&/i&&/a&&br&&/p&&p&软件自学网是由多个大型企业的软件工程师和电脑培训学校的老师共同创立的一个通过视频教程来自学软件的平台,本站里的视频教程均由经验丰富的在职工程师录制和收集&/p&&p&AutoCAD视频教程,3DSMAX视频教程,Pro/E视频教程,Photoshop视频教程,Flash视频教程等各类视频教程均免费提供给我要自学的网友自学研究用,同时也免费为大家提供大量的素材下载,如矢量图,图标。CAD图纸,3D模型,FLASH源件,QQ表情、PS素材、3D材质等。&/p&&br&&p&3、优米网&/p&&p&&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优米网 - 为创业者服务&i class=&icon-external&&&/i&&/a&&br&&/p&&img src=&/v2-86a56da7d6d12b65bc06a23f8343f31e_b.png& data-rawwidth=&972& data-rawheight=&5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72& data-original=&/v2-86a56da7d6d12b65bc06a23f8343f31e_r.png&&&p&优米网是面向职场人和创业者的教育服务平台,是以职场、创业、创新为主,发现、学习、生活为辅的交流平台,为用户提供了企业点评,优米导师,招聘和职业培训,创业交流和指导等方面的解决方案和服务,帮助用户找到适合的职业和创业方向,获得更好的职场和商业机会。&br&&/p&&p&4、人人自学网&/p&&p&&a href=&/?target=http%3A//www.rrzxw.ne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人人自学网-最全的免费教程网站&i class=&icon-external&&&/i&&/a&&br&&/p&&img src=&/v2-821e4faf40d7c19b18845_b.png& data-rawwidth=&1114& data-rawheight=&51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14& data-original=&/v2-821e4faf40d7c19b18845_r.png&&&p&(原我爱自学网)可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教程,我要自学网视频教程,如3dmax视频教程,cad视频教程,excel视频教程,flash视频教程等!&br&&/p&&p&5、百度传课&br&&/p&&img src=&/v2-aefeedddac02_b.png& data-rawwidth=&1206& data-rawheight=&6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6& data-original=&/v2-aefeedddac02_r.png&&&p&传课网由国内资深互联网人士创立,骨干创业成员出自腾讯、金山等国内顶尖的互联网企业。&/p&&p&传课网是中国教育领域新兴的在线教育平台,致力于用互联网的方式来打破中国教育资源地域分布的不平衡,精心打造在线课程发布网站、直播互动教室,提供在线直播互动的一站式全方位的专业教育服务。&/p&&p&还有近期的推荐:&/p&&p&1、&a href=&/p/& class=&internal&&推荐这12个自学网站,从此沉迷学习&/a&&/p&&p&2、&a href=&/p/& class=&internal&&小黑推荐|学习编程的5个优质网站&/a&&/p&&p&3、&a href=&/p/& class=&internal&&小黑推荐|学习英语的自学网站&/a&&/p&&p&&a href=&/c_& class=&internal&&小黑小知识分享专栏&/a& 欢迎来投稿&/p&
先声明:以下推荐的在线教育网站与本人没有任何的利益关系,我的课程不在一下列表内。。单纯的分享1、淘宝教育 淘宝教育上有的教学模块:电子商务、公务员、考研、英语、小语种、口语外教、雅思托福、学历教育、考…
&img data-rawheight=&353& src=&/v2-40fb272a788f2b0da560dd_b.jpg& data-rawwidth=&6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9& data-original=&/v2-40fb272a788f2b0da560dd_r.jpg&&&p&大家好,我是金醉 &/p&&p&其实,我这人很少列书单,老有人误解我“抠门儿”,还有人说我是”前门楼子搭脚手 -- 好大的架子”,看过挺多书,就不能和大家分享一下。&/p&&p&我是觉得读书的体验是很私人的,随便去“指导”,很可能会浪费大家的时间。&/p&&p&但是这半年来,我每天整理太爷爷的笔记,写一些北洋时期的夜行者故事&i&(感兴趣可以关注我的知乎专栏 &a href=&/mozhou& class=&internal&&魔宙&/a&)&/i&,很多朋友愿意跟着读,有些感受也必定是相通的。&/p&&p&因此,我觉得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些读过的书,也不算太冒犯。&/p&&p&下面几本,是近一年读过或重读的好书,大多和这几个关键词 — 民国,北京,历史,故事,还有“人性”有关。&/p&&p&这个回答我会持续更新,时不常的就和大家聊聊和书有关的事儿。&/p&&p&另外,我还和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7dbbf2a4cb1dd237d13a79f6b127a23f& data-hash=&7dbbf2a4cb1dd237d13a79f6b127a23f& data-hovercard=&p$b$7dbbf2a4cb1dd237d13a79f6b127a23f&&@夜行者徐浪&/a& 也聊了聊,让他分享了一本喜欢的书。 &/p&&img data-rawheight=&638& src=&/v2-bb8f9cbe10ef512e911ba947c61a80a1_b.png&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bb8f9cbe10ef512e911ba947c61a80a1_r.png&&&p&&b&(这些是今天要分享的书(一部分),都是我读过后念念不忘的,有的重读过几遍,有的刚刚读过。)&/b&&/p&&br&&img data-rawheight=&27& src=&/v2-690caaaaaad10_b.jpg& data-rawwidth=&6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6& data-original=&/v2-690caaaaaad10_r.jpg&&&br&&img data-rawheight=&638& src=&/v2-d1c56fe5cc463e1ab7dce_b.png&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d1c56fe5cc463e1ab7dce_r.png&&&h2&&b&
《一日谈》(Daytripper)&/b&&/h2&&p&&b&
作者: [巴西]法比奥·穆恩 / 加布里埃尔·巴 &/b&&/p&&p&&b&
译者: 王怡婧 &/b&&/p&&p&&b&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b&&/p&&p&&b&
出版年: 2016 &/b&&/p&&p&&b&
页数: 256&/b&&/p&&blockquote&&b&讲的什么事儿 &/b&&/blockquote&&p&这是一本漫画,讲了一个人一生中经历的十天,每天是一个小故事,就像原书名Daytripper的意思:一日旅行。&/p&&p&多明戈斯是个年轻的作家,他希望像父亲一样,成为万人瞩目的大作家。不过,他目前的工作是在报社写讣告专栏,每天关注哪里有人死了。&/p&&p&十个故事截取的是他从童年,到青少年,再到老年的十天,时间任意穿插,故事各自独立。故事讲到了成长、爱情、友谊、背叛,有悬疑、灾难和日常小事。&/p&&p&这些故事翻起来非常容易,没有任何难理解的情节。&/p&&p&每段“一日旅程”,却都以多明戈斯戛然而止的死亡为终点:枪杀、猝死、车祸,溺水……都是日常的普通遭遇,谁都有可能遇上。&/p&&p&这样打破常规故事逻辑的魔幻现实,又让这本书有点沉重。&/p&&blockquote&&b&为什么值得看 &/b&&/blockquote&&p&在北洋系列的一个故事中,我曾写过一句话:怎样看待过去,决定了如何过现在。&/p&&p&其实这句话有个升级版,就是我读《一日谈》的感受:&b&怎样看待死亡,决定了如何活着。&/b&&/p&&p&书里的十个故事,像十个梦,又像十个假设:如果你今天突然死了呢?这就是这本漫画要说的:向死而生——一个不难理解的,但却轻松不起来的话题。&/p&&p&一旦翻了这本漫画,琢磨了这个问题,你总会弄明白些什么。&/p&&p&除了小时候看日漫,我看过的漫画不多,这本是我看过最好的漫画,国内起了个新名,叫“图像小说”。&/p&&p&能用最易理解的形式,呈现最难以言传的意味,这本书做到了。&/p&&p&另外,这本中文版是来自DC漫画的子公司Vertigo出版的版本,大开本,延续了封面设计和编排体例,硬皮精装,手感非常好,适合睡前捧读。&/p&&img data-rawheight=&704& src=&/v2-4fe3ddc08b88dec_b.png&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4fe3ddc08b88dec_r.png&&&p&&b&(这本书舍不得划线,全书画面台词都很好,也无从划线,分享一页图。 )&/b&&/p&&img data-rawheight=&26& src=&/v2-8dd47a64e6ecf0063667f_b.jpg& data-rawwidth=&64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9& data-original=&/v2-8dd47a64e6ecf0063667f_r.jpg&&&br&&img data-rawheight=&638& src=&/v2-0edf59a63e70e7ce3b994_b.png&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0edf59a63e70e7ce3b994_r.png&&&h2&&b&
《侠隐》&/b&&/h2&&p&&b&
作者: 张北海 &/b&&/p&&p&&b&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b&&/p&&p&&b&
出版年: 2007 &/b&&/p&&p&&b&
页数: 413&/b&&/p&&blockquote&&b&讲的什么事儿 &/b&&/blockquote&&p&在简短的自序中,张北海把故事说的很透彻:&/p&&p&&i&&b&这里的北京,是没多久的从前,古都改称“北平”那个时代的昨日北京。&br&&br&故事的历史背景,其事件、人物、市容、生活等等,作者都力求符合史实。&br&&br&虚构部分则纯属虚构。&br&&br&抗战烽火前夕,走进这虚实两个世界,是一位现代江湖游侠——越洋归来,替天行道,一了恩仇,穿云而去。&/b&&/i&&/p&&p&故事发生在1936年到1937年,李天然从美国回到北平,寻找五年前师门血案的凶手。在调查过程中,京城各色人等出现,在老北京波澜不惊的风韵下,江湖隐事悄然暗涌。&/p&&p&除了老北京、民国、武侠这几个标签,还可以加一个“美食”,因为主人公好吃。&/p&&blockquote&&b&为什么值得看 &/b&&/blockquote&&p&从武侠的角度讲,这是个经典武侠模式:复仇。不同的是,《侠隐》传承的是民国武侠小说,打是真打,一种实战的技击,就算飞檐走壁也顶多是燕子李三级别,尊重地心引力,跟跑酷一样。&/p&&p&因为真实,侠士就需要在旧京胡同里穿梭,很多经过的地方如今尚在,前门火车站、东四九条、什刹海、月牙儿胡同、干面胡同、王驸马胡同……故事在空间上重现了一个鲜活的老北京城,时间上则跨越了北京四季时令。&/p&&p&为什么说主人公好吃?因为乡愁是故乡吃食的味道。《侠隐》前三分之一的节奏平缓悠然,慢悠悠地展现旧京风韵,像是一段故都春梦。李天然心怀深仇大恨,在展开追凶任务前,几乎吃遍了北京小吃,其中有一个章节的名字就叫《春饼》。&/p&&p&故事写于1970年代,这个北京是张北海人在纽约,根据童年记忆与历史资料复原的,虚实结合,是一座蕴含了理想和怀乡梦的城市。&/p&&p&张北海曾说,北京的灵魂在于日常:“从胡同,从小户人家,早晨去买菜,外面等着的洋车,隆福寺,雍和宫磕头烧香的,一点一点;然后再加上各种风味的小吃,人们的生活……”&/p&&p&这种日常,大概就是老嬉皮骨子里残留的老北京风韵。&/p&&p&&b&用一种野生的笔法,把市井散文、悬疑武侠与真实历史杂糅一体,却毫不矫作,依仗的就是他对老北京精气神儿精准把握。&/b&&/p&&p&或许,不是他故意写得淡泊,而是老北京的悠然本就如此,哪怕是山雨欲来之际。&/p&&p&另外提一下,《侠隐》就是继《让子弹飞》、《一步之遥》之后的“北洋三部曲”第三部,姜文对好故事的品味值得信赖。&br&&/p&&p&&i&注:关于北京和北平的称呼,不少人留言提过,问以前的北京不是叫北平吗,为什么《夜行记》里称北京?趁此机会统一回复:元朝时,北京城初建,从古称幽州改名大都。朱元璋灭元建明,改大都为北平。明永乐年间,重建北京城市,改名北京,之后一直沿用。到1928年,国民党北伐攻入北京,设置北平特别市,北京改名北平。1949年,北平解放,改回北京。因此,一般称北平的故事发生在国民党执政的民国时期。&/i&&/p&&blockquote&&b&我的划线标记 &/b&&/blockquote&&p&&b&他隐隐有一点儿回家的感觉,虽然北平也不是他的家。可是,他也根本没个家。自从师父一家人一死,他更没家了。但是今天,晒在身上暖乎乎的太阳,一溜溜灰房儿,街边儿的大槐树,洒得满地的落蕊,大院墙头儿上爬出来的蓝蓝白白的喇叭花儿,一阵阵的蝉鸣,胡同口儿上等客人的那些洋车,板凳儿上抽着烟袋锅儿晒太阳的老头儿,路边儿的果子摊儿,刚才后头跟着的那几个小子,秃头流鼻涕的小伙计……他觉得心中冒着一股股温暖。&/b& &/p&&img data-rawheight=&26& src=&/v2-8dd47a64e6ecf0063667f_b.jpg& data-rawwidth=&64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9& data-original=&/v2-8dd47a64e6ecf0063667f_r.jpg&&&br&&img data-rawheight=&637& src=&/v2-196ee21a5dbb19e8e82cf2_b.png&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196ee21a5dbb19e8e82cf2_r.png&&&h2&&b&
《再会,老北京:一座转型的城,一段正在消逝的老街生活》&/b&&/h2&&p&&b&
作者: [美]迈克尔.麦尔&/b&&/p&&p&&b&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b&&/p&&p&&b&
原作名:&/b&&/p&&p&&b&
The Last days of Old Beijing Life in the Vanishing Backstreets of a City Transformed&/b&&/p&&p&&b&
译者: 何雨珈&/b&&/p&&p&&b&
出版年: 2013&/b&&/p&&p&&b&
页数: 392&/b&&/p&&blockquote&&b&讲的什么事儿 &/b&&/blockquote&&p&《侠隐》是对老北京灵魂的画像,那真实的老北京距离我们有多远?&/p&&p&《再会,老北京》提到过一件事,迈克尔在一座老楼拆迁现场看见一条横幅:&b&再现古都&/b&。过了几天,“现”字的左半边掉了,口号变成了:&b&再见古都&/b&。&/p&&p&这本书讲的就是这个,一个在北京生活十年的美国作家眼中的北京城变化——城市从老变新,胡同街坊从残留到消亡,传统邻里人情日益淡薄。&/p&&p&在这样一个再建与重生的过程中,迈克尔见证了生机勃勃的变化,和无法理喻的荒唐。&/p&&blockquote&&b&为什么值得看 &/b&&/blockquote&&p&迈克尔和冯骥才聊天时,冯说:两种速度在较量,破坏的速度和抢救的速度。&/p&&p&胜出者显然是破坏,&b&一种粗野的逻辑仍在统治这个社会:破坏就是创新。&/b&&/p&&p&若要打破惯常逻辑的强势压力,最快的方法是切换角度和拉开距离。看一个外国人写中国城市,就是这种切换。&/p&&p&虽然迈克尔写了很多中国人都知道的事,但他的视角却带来全新的感受。&b&北京人熟视无睹的城市细节,在他的描写里有了荒诞的陌生感。&/b&&/p&&p&比如,他花了一章来写《北京晚报》,将各版面的内容并置排列,令人像看见另一个北京城。&/p&&p&虽然迈克尔懂得中文,但骨子里是英语的思维逻辑。读他写的老北京故事,相当于给大脑装了个外挂系统,换个姿势,重新感受因太熟悉而麻木的世界。&/p&&img data-rawheight=&480& src=&/v2-61fc1cfd5baea215ca93a2f24e6a385e_b.png&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61fc1cfd5baea215ca93a2f24e6a385e_r.png&&&p&&b&(很多年来,我常常经过东大桥的这家医院,见过迈克尔在厕所看到的广告,但却早已熟视无睹。当他写出来,便产生了全新的荒诞感。)&/b&&/p&&blockquote&&b&我的划线标记 &/b&&/blockquote&&p&&b&小说家保罗o拉法基想象这位工程师的内心活动,“啊,老城区,你这个老婊子。我将像掰开一个舞女的双腿般拓宽你的道路,将奥斯曼公爵的种子撒播在你所有的古老院落和树荫小巷中。你那些阴暗的角落将不再阴暗,永沐光明之中。”&/b&&/p&&p&&b&我问他,为什么在中国的城市,新与旧之间的冲突表现得这么残酷和彻底,为什么不有选择地对建筑进行改建,而是迅速地毁灭得一干二净。”是时间,“冯骥才回答道,“速度。对于那些负责的领导来说,他们越快地拆掉老建筑,开始新工程,就能越快地向上面汇报,“看我的政绩。”而说“看我抢救的”是无法让你官运亨通,节节高升的,因为重点永远是经济发展。”&/b&&/p&&img data-rawheight=&26& src=&/v2-8dd47a64e6ecf0063667f_b.jpg& data-rawwidth=&64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9& data-original=&/v2-8dd47a64e6ecf0063667f_r.jpg&&&br&&img data-rawheight=&638& src=&/v2-e1e7cf47ec_b.png&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e1e7cf47ec_r.png&&&h2&&b&
《城记》&/b&&/h2&&p&&b&
作者: 王军 &/b&&/p&&p&&b&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b&&/p&&p&&b&
出版年: 2003&/b&&/p&&p&&b&
页数: 357&/b&&/p&&blockquote&&b&讲的什么事儿 &/b&&/blockquote&&p&写《再会,老北京》前,迈克尔开始体验北京胡同生活,他曾采访过研究城建的学者王军,王军建议他去看梁思成的资料。之后,这本《城记》变成了迈克尔的中文阅读理解教材。&/p&&p&某种程度上,可以把《城记》当做迈克尔写北京的师承。《再会,老北京》里有一章叫《拆之简史四:“毛泽东时代”北京的工业浪潮》,而《城记》则用一本书写了这段历史。&/p&&p&1949年,北京有七千多条胡同,到了80年代,还剩下三千九百多条。最严重的一段时间,每年会消失六百条左右。&/p&&p&建国后,老北京变成新北京,是传统面对现代文明必须要做的调整,但更多是背后多方力量牵扯出的结果。&/p&&p&这本书讲的北京城市建设规划和这背后的力量,重点讲的是“拆哪儿”和“盖哪儿”的问题。&/p&&p&北京的城墙、胡同和牌楼,本可能与水泥森林和谐并存的,北京的道路交通,本也可能不是一摊烂饼的。&/p&&p&王军从1949年讲起,对当年北京城规划的各种方案做了详细解读,附上详尽的数据、图纸和当时的舆论战,把新与旧,行政与科学,哲思与权力之间的博弈写了个透彻。&/p&&p&在试图弄清最终方案成因的过程中,作者追述了梁思成、林徽因、陈占祥等建筑师的人生故事,读完便心生“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喟叹。&/p&&blockquote&&b&为什么值得看 &/b&&/blockquote&&img data-rawheight=&492& src=&/v2-c1f895acb9b12db1e6d8fc_b.png&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c1f895acb9b12db1e6d8fc_r.png&&&p&&b&(梁思成当年主导一份北京城市规划,建议保留旧城,在西郊建设行政中心。这种可能性或许带来的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北京。)&/b&&/p&&p&书中详解了当年梁思成主导的“梁陈方案”,虽然已经完全成泡影,但却能让你更深入的了解北京城。不管生活在哪座城市,城市每一处变化都与你息息相关,只是并没太在意,或不知从何理解。&/p&&p&梁思成曾提出,城市最重要的四大功能,居住,工作,旅游,交通。理解一个城市,从这几点出发就足够。&/p&&p&&b&城市最根本的功能是舒适地容纳人,而不是达成政治意图和象征,更不是千篇一律的数字目标。&/b&&/p&&p&城市建设不是打游戏,没有重新来过,一旦跑偏,就要花上几代人的时间为错误买单。&/p&&p&这本书写于2002年,距今已经十五年,新北京早已是新新北京。中国其他城市也都像北京一样越摊越大,面容愈加相近,样板式的CBD,套用一个模子的高铁站,甚至连人文景点的建设都相互抄袭。&/p&&p&我常有这样的经历,从北京地铁站进高铁站,几个小时后到了另一座城市的高铁站,出站后再进地铁站,走上地面打辆车,堵上一小时,到了一座和北京没有两样的商场。&/p&&p&如果城市让生活变得无趣,甚至更糟糕,那还算是文明吗?&/p&&blockquote&&b&我的划线标记 &/b&&/blockquote&&p&&b&梁思成在晚年回忆道:“当时彭真给我讲了北京城市建设的方针,‘为生产服务,为劳动人民服务,为中央服务’……有一次在天安门上毛主席曾指着广场以南一带说,以后要在这里望过去到处都是烟囱。我则心中很不同意。我觉得我们国家这样大,工农业生产不靠北京这一点地方。北京应该是像华盛顿那样环境幽静,风景优美的纯粹的行政中心;尤其应该保持它由历史形成的在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上的气氛。” &/b&&/p&&img data-rawheight=&26& src=&/v2-8dd47a64e6ecf0063667f_b.jpg& data-rawwidth=&64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9& data-original=&/v2-8dd47a64e6ecf0063667f_r.jpg&&&br&&img data-rawheight=&638& src=&/v2-8761eab710fab011f23fd0bb345baa3e_b.png&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8761eab710fab011f23fd0bb345baa3e_r.png&&&h2&&b&
《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b&&/h2&&p&&b&
作者: [美]柯文&/b&&/p&&p&&b&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b&&/p&&p&&b&
原作名:&/b&&/p&&p&&b&
History in Three Keys: The Boxers as Event, Experience, and Myth&/b&&/p&&p&&b&
译者: 杜继东 &/b&&/p&&p&&b&
出版年: 2015&/b&&/p&&p&&b&
页数: 572&/b&&/p&&blockquote&&b&讲的什么事儿&/b& &/blockquote&&p&这本书的英文原名很关键。History in Three Keys,“Key”是从音乐领域借用的,指乐曲的音调,另一种意思是为某种东西提供导入的设备或方法(钥匙)。&/p&&p&人们回顾一段历史,比如义和团运动,往往有三重不同的“音调”:事件,经历和神话。这是历史叙事中的三种情况,也是最易被忽略的。《历史三调》就是拿义和团运动的例子,讲了这三种情况。&/p&&p&第一种情况,为了说明和解释,历史学家需要将过去整理成“事件”(或故事)来讲述,比如“义和团运动”,或“甲午战争”这种教科书说法。他们不想解释什么,而是解释某段历史和之前之后的关联。&/p&&p&第二种情况,将一段历史变成神话。听起来很奇怪,但却最常见——描述过去,是为解读现在,而且随着自己不断变化的见解或目的,对过去的描述和解读也不断变化。比如,从义和团红灯照里提取的象征,英雄符号。最典型的,就是1960年代流行的义和团宣传画,从历史中“汲取能力”,来实现政治目的。&/p&&p&第三种情况,往往被彻底忽略:历史的直接参与者“经历”了什么?念着避火咒攻打教堂的少年,被困在教堂里的中国人,被烧掉店铺的西药店老板,他们的想法、感受和行为是怎样的。&/p&&p&三种讲述角度说的是同一件事儿,却彼此隔绝不通。经历者不可能在亲历时刻以事件总结的方式看待自身;整理事件的历史学家常会统计数据和提取典型,无法描述感受;神话制造者有时近乎变成小说家。&/p&&blockquote&&b&为什么值得看 &/b&&/blockquote&&p&有个黑抗日神剧的段子,说剧里有句台词:“&b&同志们,八年抗战就要开始了。&/b&”这就是利用了历史叙事和事件亲历体验的差异效果。&/p&&p&用三种角度去了解一段历史的“真相”,得到什么结论不重要,重要的是阅读过程中,头脑得到的解放。&/p&&p&玩过《纪念碑谷》游戏的都知道,触发某个小小的机关,&b&整个空间结构可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你所看到的结构和道路焕然一新,豁然开朗。&/b&&/p&&p&读《历史三调》,就是这种感觉,看到精彩之处,“我操”脱口而出。&/p&&blockquote&&b&我的划线标记 &/b&&/blockquote&&p&&b&人们并不是自身经历的被动的接受者,相反,他们积极参与经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对他们的经历的含义加以解释,而其含义反过来又受到他们以前的相关经验、他们赖以生存的文化结构、他们的情感状态、他们每个人当时的心理(和生理)需求等因素的影响……&/b&&/p&&p&&b&我们还常常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历史事件的直接参与者保持缄默,或者在过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后才谈过去的亲身经历,而到这时,他很可能因新的环境的压力(更不用说记忆的流失了)而在叙述时对亲身经历的原始含义进行相当大的改动。&/b&&/p&&img data-rawheight=&26& src=&/v2-8dd47a64e6ecf0063667f_b.jpg& data-rawwidth=&64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9& data-original=&/v2-8dd47a64e6ecf0063667f_r.jpg&&&img data-rawheight=&638& src=&/v2-9dd3e5a7f_b.png&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9dd3e5a7f_r.png&&&h2&&b&
《晚清之后是民国:年的中国》&/b&&/h2&&p&&b&
作者: 赵焰&/b&&/p&&p&&b&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b&&/p&&p&&b&
出版年: 2014-6&/b&&/p&&p&&b&
页数: 432&/b&&/p&&blockquote&&b&讲的什么事儿 &/b&&/blockquote&&p&&b&研究历史,最难得的是不以“政治正确”为前提预设结论。&/b&严格来说,这样的历史讲述几乎不存在,但好的历史学家会时刻保持警惕,避免陷入这种思维。&/p&&p&这本历史书就有这种警惕心。赵焰讲的是1916年到1928年的中国,也就是《北洋夜行记》故事发生的年代。&/p&&p&讲北洋时期的历史书不算少,这本有个有趣的核心线索:清朝完结,中国走向共和,是如何又陷入了崩溃,最后不得不重新走向集权。&/p&&blockquote&&b&为什么值得看 &/b&&/blockquote&&p&写北洋历史的书,常常陷入两种思路:一是带着批判眼光写军阀,民不聊生战乱频繁,所有的黑锅都让军阀背。&/p&&p&对于所谓“军阀混战”,赵焰并未先入为主地定义为“混战”,而是围绕北京政权,写了各个执政派系对统一的努力。虽然这努力最终白费,造成了频繁的政权更迭和派系斗争,但并非为打仗而打仗。&/p&&p&另一种惯常思路,是对北洋时期过度嘲讽和演绎,各个派系和军阀头子戏子一般粉墨登场。这样写固然多出些趣味,却把历史人物过度简化成非黑即白的符号。&/p&&p&赵焰则不同,既正视了历史事件的微妙和复杂,又用小说笔法写出了戏剧感,并挖掘了大量史料原文,展现历史亲历者的观点。&/p&&p&简单说,就是既像宫斗戏一样有看头,又能从新的角度洞察历史。&/p&&blockquote&&b&我的划线标记 &/b&&/blockquote&&p&&b&五四常常和新文化运动放在一起谈论,但事实上,五四运动后,当时的文化界究竟反应如何?&/b&&/p&&p&&i&梁实秋:“我当时感觉到大家只是一股愤怒不知向谁发泄,恨政府无能,恨官吏卖国,这股恨只能在街上如醉如狂地发泄了。在这股洪流中没有人能保持冷静,此之谓群众心理……群众心理是可怕的,组织的力量如果滥用也是可怕的。”&br&&br&胡适:“第一,在学生运动中,有些人自己不敢出面,却躲在人群中呐喊,从而助长了依赖群众的懦夫心理;第二,罢课时间一长,有些人就会养成逃课的习惯;经过这场运动,有些人可能养成盲目从众的行为模式。”&br&&br&梁漱溟:“我们没有法律、司法的意念,这是我们民族的弊病……中国要永远走上安定的道路,必须要遵守法律,不能用任何理由超越法律之上,只有这样,公民的基本权利才能得到保证。”&br&&br&街头政治的流行,无政府主义的扩张,也使得众多知识分子对学生运动和街头革命的变形扭曲作了沉痛的反思。鲁迅如此说:“我觉得革命以前,我是做奴隶;革命以后不多久,就受了奴隶的骗,变成他们的奴隶了。”&/i&&/p&&img data-rawheight=&26& src=&/v2-8dd47a64e6ecf0063667f_b.jpg& data-rawwidth=&64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9& data-original=&/v2-8dd47a64e6ecf0063667f_r.jpg&&&br&&img data-rawheight=&638& src=&/v2-39dd0fc708efc2f3f32c21_b.png&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39dd0fc708efc2f3f32c21_r.png&&&h2&&b&
《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b& &/h2&&p&&b&
作者: [美] 孔飞力&/b&&/p&&p&&b&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上海三联书店&/b&&/p&&p&&b&
原作名: &/b&&/p&&p&&b&
Soulstealers: The Chinese Sorcery Scare of 1768&/b&&/p&&p&&b&
译者: 陈兼 / 刘昶&/b&&/p&&p&&b&
出版年: 2012&/b&&/p&&p&&b&
页数: 368&/b&&/p&&blockquote&&b&讲的什么事儿 &/b&&/blockquote&&p&乾隆年间,民间突然出现了一种名为“叫魂”的妖术。据说,巫师在你的头发、衣服上做法,甚至通过你的名字,都能吸取你的灵魂,让你死掉或控制你。&/p&&p&这种恐慌迅速蔓延,从山野村夫到乾隆皇帝,无不为之惊恐。&/p&&p&这本书讲的是故事背后真正发生了什么——真有妖术吗?是要造反吗?如果是谣言,为何有受害人言之凿凿?如果是真的,又为何抓不到凶手?&/p&&blockquote&&b&为什么值得看 &/b&&/blockquote&&p&春节期间,我看了一篇超长的文章《爸妈朋友圈谣言TOP100,每一条我们都帮你较真了》,非常不错。但我并不乐观,因为即使较真了,这些谣言在新的一年仍会流行。&/p&&p&如果乾隆年间有朋友圈,妖术很可能直接颠覆了大清,因为妖术的谣言比养生谣言可怕多了。越是可怕,越易传播并扭曲。&/p&&p&谣言恐慌的发生和传播,乾隆皇帝、大清官员和底层小民都有一份贡献,最终的受害者却是底层小民。&/p&&p&看似权力对底层的压迫,细究一下,看到的却是乌合之众的盲目狂热。另一方面,&b&民众容易陷入狂热,恰恰因为对权力或利益极度渴望。&/b&&/p&&p&这本书,可以和经典群体心理研究《乌合之众》、《狂热分子》对读,当然,也可以《北洋夜行记》011和012对读,喜欢电影的则可以看看《浪潮》,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惊悚剧情片。&/p&&blockquote&&b&我的划线标记 &/b&&/blockquote&&p&&b&在这个权力对普通民众来说向来稀缺的社会里,以“叫魂”罪名来恶意中伤他人成了普通人的一种突然可得的权力。对任何受到横暴的族人或贪婪的债主逼迫的人来说,这一权力为他们提供了某种解脱;对害怕受到迫害的人,它提供了一块盾牌;对想得到好处的人,它提供了奖赏;对嫉妒者,它是一种补偿;对恶棍,它是一种力量;对虐待狂,它则是一种乐趣……在这样一个世界里,妖术既是一种权力的幻觉,又是对每个人的一种潜在的权力补偿。&/b&&/p&&p&&b&当代中国的历史中充满了这种幻觉权力进入社会的例子。我还记得1982年在北京与一个老红卫兵的谈话。他当时是一个低收入的服务工。他感慨地说,毛泽东的文化革命对于像他这样没有正式资格循常规途径在社会上进身的人来说是一个黄金时代。毛号召年轻人起来革命造反。这一来自顶端的突然可得的权力使他的野心得到了满足。他抱怨说,现在的社会样样都要通过考试,他再也没有希望从现在这个最底层的位置爬上去了。&/b&&/p&&img data-rawheight=&26& src=&/v2-8dd47a64e6ecf0063667f_b.jpg& data-rawwidth=&64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9& data-original=&/v2-8dd47a64e6ecf0063667f_r.jpg&&&br&&img data-rawheight=&638& src=&/v2-6a022b324ea389e8934bd_b.png&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6a022b324ea389e8934bd_r.png&&&h2&&b&
《最好的告别:关于衰老与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b&&/h2&&p&&b&
作者: [美] 阿图·葛文德&/b&&/p&&p&&b&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b&&/p&&p&&b&
原作名: Being Mortal: Medicine and What Matters in the End&/b&&/p&&p&&b&
译者: 彭小华&/b&&/p&&p&&b&
出版年: 2015&/b&&/p&&p&&b&
页数: 248&/b&&/p&&blockquote&&b&讲的什么事儿 &/b&&/blockquote&&p&这是本医生写的书,作者是哈佛医学院教授。他见惯了临终和死亡,在书中讲了一些真实的故事。每个故事的主角都是一个即将死去的人。&/p&&p&作者说:“这本书讲述了人类对付自身的生物学约束,以及对抗基因、细胞、血肉、骨骼所设定的种种限制的斗争。”&/p&&p&在故事讲述中,作者分析了医药治疗的局限,批判了医学界对临终病人的“虐待”,推崇“善终服务”、“辅助生活”和“生前预嘱”等医疗养老理念。&/p&&p&和开头分享的《一日谈》一样,讲的也是“向死而生”,不同的是,从医学角度细致真实地讲了最后的时刻。&/p&&p&更重要的是,作者提出了关键的问题:&b&医疗的任务究竟是什么——将病人关起来,插满管子、装满化学药剂来维持肉身最后的安全和存活?还是帮助身心处于临界状态的患者解决更重要的问题:快乐、尊严和期望?&/b&&/p&&blockquote&&b&为什么值得看 &/b&&/blockquote&&p&我很少看畅销书,这是本国外的畅销书。在美国豆瓣goodreads网站,5万多人评价,评分接近9分,中国豆瓣7千多人评价,评分9分。&/p&&p&都说写书、讲故事或做营销要击中人性,死亡的话题就是人性。只要一想到,亲人或你自己的老去必将来临,就值得翻一翻这本书。&/p&&p&有一部德国电影我很喜欢,叫《敲开天堂的门》,两个身患绝症的哥们逃出医院,偷了辆车出去野。原因很简单:其中一个哥们儿这辈子没见过大海,一直念念不忘。&/p&&img data-rawheight=&315& src=&/v2-02f810cce7_b.png&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02f810cce7_r.png&&&p&(&b&德国电影《敲开天堂的门》的剧照,哥俩坐在海边喝酒。这部片子我看过不下五遍。&/b&)&/p&&p&故事结尾,这哥们儿坐在海边死去,心满意足。如果他选择待在医院,按时服药做化疗,可能死去的时候手里捏着张大海的明信片,看海成了遗愿。&/p&&p&更关键的是,统计数据说明,化疗和药物并不能真的延长多少时日。相反,寻找大海的激情可能会延续时日。&/p&&p&临终者的真正愿望常常不是“多活几天”,而是减少疼痛,保有尊严,参加一场婚礼,或写一本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标书封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