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考研数学怎么备考啊?在职考研怎么考也不知道怎么备考,求百知指教啊

咨询服务:010---611-2986 京ICP备号-4
Copyright (C) 中国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咨询服务:010---611-2986 京ICP备号-4
Copyright (C) 中国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2018考研大纲解析之考研数学备考方略|新大纲|知识点|数学_新浪教育_新浪网
2018考研大纲解析之考研数学备考方略
  2018考研数学新大纲没有发生变化,考试内容与结构如下:
数学(一)
数学(二)
数学(三)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虽然2018年考研数学新大纲在知识点上没有任何变化,但在后程复习中,仍需向同学们强调以下三点,帮助同学们高效复习。
  一、梳理知识点
  考生要结合手上已有的参考书,总结知识框架与典型例题,将各大知识要点梳理一遍。把自己比较薄弱的地方标记出来,后续这部分内容一定要多看。梳理知识点这个过程建议大家用一周的时间完成高数,线代概率两科用一周时间。数二的同学,也用两周时间,具体怎么梳理,自己可以适当的分配时间。梳理完知识点,就是做题了,这里不建议大家买太多本习题集,一本即可,但一定要把这一本书里的题,做精做会。在这里建议大家准备一个错题本,把做错的题记下来,以后反复的多做几次。当然,新东方在线的学员遇到疑问可以到知识堂进行答疑,及时解决问题。
  二、真题一定要反复练习
  进入9月中下旬,大家就要开始做近十年真题了,11月底之前,必须按题型反复做2-3遍。这个过程会很辛苦,但是等到你上考场拿到试卷的那一刻,你会感谢自己当初的努力。因为数学考试大纲非常稳定,考试难点、重点每年都差不多,所以真题的价值就特别特别高,大家一定要重视,跟着新大纲版的课程走也是可以的。
  三、回归课本
  做过几遍真题之后,大家就会发现,题目做的越多,教材翻得越多,到了备考瓶颈期,有时候连最基本的定理也会变的模糊,这是需要回归课本的信号。进入12月份,大家就不要再做新题了,一定要及时回归课本,以“本”为本,完全理清知识结构。然后,两天一套真题,集中三个小时的时间,数学是上午考,建议大家选上午的时间练习。拿一张白纸,就跟考试一样,在草稿纸上打草稿,在答题纸上写标准的解题步骤,按照考试的模式和规律做套题,完全模拟考场上的情形与状态。每做完一套真题之后,一定要总结有哪些问题,在下一次模拟中尽可能避免。这个环节是很重要,大家一定要好好练。
  四、心态要好,积极乐观,坚持到底
  考生对数学,往往是又爱又恨,或者只有恨没有爱。但是只要大家认真对数学,数学必将给你回报与惊喜。在这里,祝愿所有的2018考生能考出让自己满意的成绩!
  责任编辑:杨笑
2018考研:
  更多信息请访问:
(收录2595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提供29省专家服务)
三步报志愿
34904人已测试
100139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400-883-2220
当前位置: >
2017考研数学备考:早该这样学习了!
资深美女编辑
来源: 跨考教育
当前,对于很多参加学硕考研的考生来说,无论即将参加的是数学1,还是数学2,或者是数学3,数学就如同一只拦路的猛兽一样让我们很多考生徘徊犹豫,举步不前,更有甚者,往年还有不少考生,因为数学科目的失利而与成功失之交臂。基于此,跨考小编将为即将参加2017年考研的考生,分阶段、分人群地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些优秀考生的经历和经验。与此同时,本文也衷心希望这些建议和观点能为正在备考的同学带来些许启发。
古人云&有志者事竟成。&时至今日,我们身边的很多人获得成功靠的不仅仅是远大的志向,更多的是不懈的努力。这里不妨借用一句广告词:&成功的反义词不是失败,而是不坚持&。
点击进入&&&
接下来,跨考研招网小编再来谈一谈学习方法的问题。我们知道好的方法会让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事倍功半,那么究竟什么是好的学习方法呢?围绕着这个问题,相信很多考生都看过不少介绍学习方法的书,但书上介绍的往往是别人成功的方法,那些未必适合我们自己。正如齐白石所说过的一句话:&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成功是不可复制的,学习别人的优点,就必须要结合自己的所处的背景,而不要单纯地模仿。
下面,先从当前的考纲入手,来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和指导。事实上,数学科目(学硕)的考试,在考试内容和分值分配上,可作如下分类:
卷种 &考试内容
数学(一)
数学(二)
数学(三)
(微积分)
由上述表格不难看出,无论是哪类数学,高等数学都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其次是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其中,对于相应科目参考书的选择,可参见以下表格:
数学(一)
数学(二)
数学(三)
《高等数学》第六版(上下两册),同济大学数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工程数学&线性代数》第五版,同济大学数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线性代数》第2版,居余马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四版,浙江大学&盛骤、谢千式、潘承毅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在这里,需要向大家明确的是,考研数学与大学的数学学习是有区别的。在考研数学中,题目难度的设置往往要高于教科书后面的习题,因此,对于大部分准备奋战考研的同学来说,如果只把目光局限与参考书后面的习题,那么在未来的考试中,是很难取得更有竞争力的成绩的。
有的同学说,老师在课堂上讲我能听得懂,为什么做题时就是做不出来呢?这是因为课堂上老师讲好比开着灯上楼梯,虽然有一两级台阶没有(只要它们不连贯)还是能上去的,但做作业或考试时就像关着灯上楼梯,完全凭感觉走,没有任何人帮你指出哪里没有台阶,所以走到断级的时候不跌到才怪。这种情况的解决的办法只有把缺少了的那级台阶补上去。
与此同时,对于我们很多基础不好的同学而言,他们的漏洞不只是存在于大学里面的数学内容,往往一些中学数学课本里的知识就让不少人挠头,如三角函数里面的几个重要的知识点(正弦公式、余弦公式、半角公式等等)。因此,对于有上述这种情况的同学,在复习考研的知识点之前,可先找一些内容叙述较为简单的教材,如专科类教材和中学课本,用最短地时间攻克自己数学基础中的一些薄弱项。
数学考试要想取得好成绩,&多想&、&多看&、&多问&这三项必不可少。这其中,很多同学能做到&多想&和&多看&,但对于&多问&就没有那么重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好意思去问&、&不知道该问谁&、&不知道问什么&、&别人不一定会告诉我,问了也是白问&、&没时间问&等等,这些五花八门的理由已逐渐成为我们不想去问的搪塞。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我们在发问的同时,不仅仅是为了搞清楚一个让自己迷惑的知识点或一道题,更是为了让我们打开胸襟,去聆听别人的见解,从而弥补自己的不足。
接下来,对于&我该问谁&和&问什么&这样的问题,我认为有这样想法的同学多半在思想上并没有以一个很好心态去接受别人的想法。记得我曾经在一篇文摘上看到这样一段叙述:中国学生在提问这个环节上,往往表现的比小姑娘还要害羞。文摘的作者是一位美国的教授。不善于提问,有损失的不是别人,正是我们自己。&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提问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解惑,甚至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更多的解决问题的路径。
这里还需要补充的是,提问本身也是一门艺术,如何正确地寻找问题、判断问题是我们在学习的道路上需要不断探索的一个话题。
回想这么一个场景,假如我们在复习过程中,遇到了这样一道题,方法应该没问题,怎么自己做了大半天,做的结果和标准答案却有很大的偏差。有心怀疑答案是错的吧,但看别人做的和标准答案无二样。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去问吧,又担心别人会说&你肯定是哪计算错了&或者是&你换个方法再试试&,在这种情形下,我们不仅要善于及时调整自己的做法,更要学会以虚怀若谷的心态去向别人提问。人是群居动物,如何与他人进行沟通是我们从孩提时代一直到老都需要不断学习和改进的一门技巧。实践证明,经常向别人提问,并藉此获得认同的人获得成功的几率要比那些自己闭门造车的人高出很多。
记得一位名人曾说过,要想让别人帮你,自己就得主动铺就一条让别人能来帮助你的道路,千万不要等着别人翻越一座大山再来帮助你。
相关推荐:
在阅读完“2017考研数学备考:早该这样学习了!”这篇文庄之后,跨考网的小编将为大家推荐更多的相关内容,如果您心中的疑问并没有在这里解决,请留下您的信息,跨考网的老师将会在24个小时内,对您进行回访,帮您解决问题。
寻求名师帮助
所在城市:
毕业院校:
相关问题:
您的姓名:
您的电话:
请完整输入以上信息,并点击按钮,提交问题
快查工具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在职考研时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