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尽信书书,不如无书——说明了什么做人道理

“尽信书,不如无书”小考
我的图书馆
“尽信书,不如无书”小考
“尽信书,不如无书”小考    我在前面的文章里谈到儒家经典有伪托时,曾经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用以说明读经不可盲目崇拜,要带着分析和怀疑的眼光,才能分别出精华和糟粕来。实际上,最早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的,不是一般人,恰恰就是儒家的老祖宗之一孟子说的。    孟子在《孟子》《尽心下》一章里,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闪耀着现代民本、民主思想光辉论断,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仁”的学说内涵,打破了孔子皇权至上即使皇帝如桀纣也不能反对、否则就是“乱臣贼子”的藩篱,开创了我国传统文化民主性精华的源头。这个伟大的进步,怎么评价也不为过。    什么叫做“社稷”?所谓“社稷”,就是古代家族式封建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所以某一个王朝完蛋了,后人就说它的社稷毁灭了。可见“社稷”,并不是指真实意义上的国家,而只是朝代政权的代表。因此,孟子才说,比起老百姓,“社稷”只能“次之”,这实际上就是“人权高于主权”最原始的论述,目前世界那些政治家沾沾自喜的这个“发明创造”,原来俺们孟老夫子两千多年前就“小菜一碟”了。    由于孟子在民本思想上的探索和追求,使他对儒家经典《尚书》等等关于王侯将相的记载和论述产生了怀疑,就在这个《尽心章下》里,他提出了“尽信书,不如无书”的振聋发聩般的论断:    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者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这里的说的“书”,不是一般的书,是专门指的儒家经典《尚书》而言;所谓“武、成”也不是如有人解释的是指具体《武成》一章,这里的“武成”,实际上就是指《尚书》里谈到周武王、周成王的那些言行。孟子读了《尚书》,对它关于武、成两王的记载发生了疑问,认为可信的只有十分之二、三而已。他的论据就是,按道理,仁者天下无敌,以周武王、周成王那样的“仁者”讨伐那些“不仁”的诸侯,怎么能杀死那么多人,以至于流的血能够把棒槌都飘起来呢?    有人会说,孟子不是拥护武王伐纣的么?这不是矛盾么?大家注意,这里是一个反问句,他只是指责记载的不可靠,而不是指责武王讨伐无道的纣王。武王伐纣,是正义战争,以仁伐不仁,老百姓蜂起响应,摧枯拉朽,纣王政权瞬息灭亡,怎么会死那么多人?他怀疑的就是这个,退一步说,也就是对征伐过程中杀人太多有点不满了,而不是反对这个讨伐。    由于孟子的民本思想,我们读《孟子》,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他的反战言论。是啊,诸侯混战,死的都是老百姓,这对于主张“民贵君轻”的孟子来说,是个很痛苦的事,所以在《尽心下》这一章的开头第一句话,就给春秋战国那些战争下了定语:“春秋无义战。”    孟子对《尚书》的怀疑和反感,其一,就是那些记载的真实性很可疑,这个疑问已经为后来的学者所证实,就是《尚书》的内容大部分是伪造的,起码有一半内容不可靠。比如书中关于尧舜禹的记载,我们至今连夏朝的文字都没有见到,商、周有甲骨文,夏就没有,起码至今没有出土文物证明,那么在夏朝之前的尧舜禹那些言之灼灼的话,先秦儒家们是如何考证记载那么句句字字准确得像真的似的呢?难怪孟子只“取其二三策而已”啊!    这其二呢,很简单,按照孟子“民贵君轻”思想,他对《尚书》那些过分夸张、美化帝王将相的言辞难免有怀疑。    什么叫《尚书》?所谓“尚”,就是“上”,尚书者,记载“上头”皇帝言行之书也。古今很多学者把“上”解释为“上古时代”,《尚书》就是记载“上古时代的书”,我以为虽然不能算错,但是起码是不准确的,《尚书》中虽然记载了尧舜禹,但是也有周武、成王,甚至有秦国的记载,怎么能说早期的秦国是上古呢?说上古之书,就是迷糊了贫富贵贱,迷糊了儒家的等级观念,说它是“记载皇帝统治言行”的书,才符合《尚书》的实际内容,比如那《诗经》就既有王侯贵族得意的歌唱,也有下层老百姓苦难的呻吟,人家就没有说是“上诗”,对不?在“书”前冠一“尚”字,反应了《尚书》的主要记载对象,那是非常负责任的表现。    对此,我以为还是王充比较客观,王充在他所著《论衡·正说篇》解释说:“ 《尚书》者,以为上古帝王之书。”此一言可破千古之疑难也!    皇帝是最高权力的代表,在“一人兴邦,一言误国”的皇权至高无上的时代里,拍马奉迎、歌功颂德的不实谀词是难免的,所以推崇浩然正气的孟子读了《尚书》,说出“尽信书,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但是,经过两千年流传,人们现在口中所说的“尽信书,不如无书”的“书”,已经不是专指《尚书》了,它早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读书方法,反对“本本主义”的有力武器。回顾陈云同志那个著名的“不唯上,不唯书,要唯实”的教导,那就是深得“尽信书,不如无书”的真传啊。
馆藏&24992
TA的最新馆藏[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尽信书不如无书
&&&&来源:&&&&
原标题:尽信书不如无书  世事有时是不以人的美好愿望为转移的。比如,有的人读了一辈子书,却钻进了“读死书”“死读书”的死胡同里出不来,本来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却成了除了读书什么都不会的“书呆子”;而有的人不仅注重书本的知识学习与积累,更注重读社会实践这本“无字书”,加上自己的聪明才智、勤于动脑,最终成就了一番事业。两者比较,一个成了“腐儒”,另一个则成了“精英”,差距何其大也!   于是有人认为,“读书无用”“读书越多越糊涂”。这种论调当然不值一驳。依我看,那些“书呆子”的悲剧不在于书读得太多,而是读得太死、兴趣太窄。这正应了孟子的那句名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陆游说得更明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书本上的知识毕竟是理论性的,而理论是用来指导实践的,如果只会书本上的理论学习,不会用理论来指导实践,这种理论便是空洞的说教,于社会、人生没有任何意义。因而,我们学习书本知识只是手段,最终目的是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化为智能去指导实践,进而创造财富、造福人类。这才是读书的真正目的和意义所在。   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能把死书读活了,如果“人做了书的奴隶,便把活人带死了”(华罗庚语)。死人读死书,焉有不死之理?有些人在学习上是够专一的了,甚至可以说是绝顶的聪明,可惜他们只知道学习,钻进了读书的死胡同。不会、大概也不知道如何去运用知识指导自己的人生,是彻头彻尾的学习与实践相脱节。如果说他们在学习上是在塔尖,那么在实践上则是在塔基上。如此,岂不悲哀?   只知道死读书,不知道化知识为能量的“书呆子”,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大有人在。春秋时期那个按图索骥的孙阳之子、战国时期纸上谈兵的赵括、三国时期的孔融、明代的方孝孺等,无不是死读书、读死书的个人教条主义者。在现代社会,又有多少人在学校是“学霸”“尖子”,一旦到了工作岗位便无所作为、无声无息。这样活生生的例子,现实生活中真是不胜枚举。   当然这样的人依然只是少数。何况,即使走了弯路,依然还有回转的余地。他们所学的知识还是财富,倘能吸取教训,把自己的所学转化到实践上,照样还是出类拔萃的人才。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孟子说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说明什么道理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孟子说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说明什么道理
我有更好的答案
读书时应该加以分析,不能盲目地迷信书本,不能完全相信它,应当辨证地去看问题。写书的人更多的时候是阐述自己的观点,读者可以相信,但是不能完全相信,因为它也可能是错误的!
采纳率:83%
没主见比无知更可怕!
就像一个写了很多的恋爱攻略的人,满腹理论,却至今单身。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哲学道理是什么?
首先,这句话中的“书”最初是指《国书》,所以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后来这个“书”的意思扩大了。
任何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都要进行思考和辨别,不能都听前人的或者别人的观点。
其他答案(共3个回答)
【出处】:《孙子·虚实篇》:“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哲学含义:①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关键问题,处...
虽然与主题不甚契合,还是给楼主做个参照:《楞严经》云: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若复观指以为月体,此人岂惟亡失月轮,亦亡其指。蔡志忠的漫画《六祖坛经...
尽信书不如无书————完全相信书还不如没有书。就是说书只是一个参考,并不一定完全正确,要学会怀疑,学会有自己的主见看待问题。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孩子喂奶的问题,应该是按需要而定的,不能完全照搬书啊! 以前看书上说,小孩子爱哭是因为没有意识到哭是丢人的事情尤其是男孩子,到了5岁以后认识到...
你只要正确认识自己,能全面地看待他人和自己,就会感觉自己没那么差,而是自己可能感觉状态不是最佳或太在乎他人的看法或想法。而他人的看法或想法往往存在片面性,引起你...
答: 请教大家个问题 你的问题在哪里啊?
答: 1.立志有恒孔子认为人生活在社会上,不应该以个人现在物质生活为 满足,还应有将来精神上的更高要求,这就是对社会发展有自己的理想和尽自己的义务。他在教育学生如何对...
答: “伪”在汉语里是假的意思。指出一个事物是假的最确切的办法是更多的了解真的事情,本文所指即为科学。了解科学不是简单的知道科学事实(比如太阳到地球的距离,地球的年龄...
答: 1.立志有恒孔子认为人生活在社会上,不应该以个人现在物质生活为 满足,还应有将来精神上的更高要求,这就是对社会发展有自己的理想和尽自己的义务。他在教育学生如何对...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尽信书不如无书”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
小宁·果儿2854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书,指的是 现成的知识,别人的观点意见等,完 全相信而没有创新,没有自己的主见,还不如没有书.这句话是告诉我们读书的方法,要会思考,能识别,不应该迷信权威.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尽信书不如无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