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麟士顾鹤逸舒同字画市场价一平尺每平尺多少钱

顾鹤逸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顾鹤逸是清末著名书画收藏家顾子山的孙子。1865年出生,是近代著名画家,尤其擅长画山水。1930年去世。
顾鹤逸人物简介
顾鹤逸(),名麟士,字鹤逸,
自号西津渔父,别署西津、鹤庐、筠邻。元和(今江苏苏州)人。 清末著名书画收藏家顾子山(名文彬、晚号艮龠、道光21年进士)之孙。父顾廷烈精鉴赏、好玺印,曾集拓新收旧藏自编《画余龠印存》。顾鹤逸擅画山水,亦精鉴别,秉承先志,广事搜求,使“过云楼”所藏书画更为丰富。有《》详为述录。涵濡功深故笔多逸气,尤长临古。其家怡园别业,水木清华,尝与契友会画其中。二十二年(1896)尝为张诗舲作山水册。1916年作岁寒清品图。
顾鹤逸绘画风格
顾鹤逸所作山水多逸气,自成高格。初学“四王”,后追宗元明诸大家,具有以健笔写柔情,淡雅、秀丽、明快、清新的绘画特色,有云林清秘遗风。其设色清丽雅逸,点苔沉着老健,晚年喜用枯笔皴擦,可与麓台、相颉颃,声望极高。
顾鹤逸-庐鸿草堂图
出版画册有《顾鹤逸山水册》(西冷印社)、《顾鹤逸仿宋元山水册》(天绘书局)、《顾西津仿古山水册上下》(天绘书局)、《顾鹤逸中年山水精品》(天绘书局)等。著作有《过云楼读书画记》、《鹤庐画赘》、《鹤庐印存》,以及未竟完成的《因因庵石墨记》等。日因患中风疾病寿终于朱家园寓所,享年六十又六。苏州名士曾挽之以诗。云:“当代丹青手,无心不遗,高风梅福隐,绝学虎头痴。文苑有千古。鸡林重一时,耕烟骖勒者,先后是我师。”
顾鹤逸人物轶事
顾鹤逸家学渊源,从小能得熏陶,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少年时,曾赴县学应试,看到一老童生因不慎弄污试卷,跪在堂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曾与等十三人创苏州第一个画社于怡园,取名“怡园画集”。他们订立规约章程,每月集中三次,讨论书画,研究画理书学或挥毫自娱,故怡园中的窗橇门框往往布满字画,陈列其中。社友中、、、等,有时谈得高兴,还留宿园中,或去“过去楼”临幕顾氏所藏名画。他与昌硕相处甚笃,吴曾为其篆书三榜,即“一丰(峰)亭”、“鹤庐”、“杨某(梅)柯竹之斋”,并为其作“鹤庐印存序”。
在画社活动中,由于鹤逸和廉夫两人笔墨相近,合作较多,故的一小印,曰“顾陆丹青”,都用于合写的书画上海内,影响国外。
顾鹤逸家庭
顾鹤逸有五子四女。三子,世守“过云楼”书画,不使散失。抗战开始,为防止书画遭殃,把家藏书画迁移至光福保存。苏州沦陷后,又将书画从光福秘密运至上海,为避开途中日伪搜查,他把书画藏匿在汽车底部,得以安全运抵上海,解放后全部捐赠国家。顾麟士绘画作品欣赏-3
我的图书馆
顾麟士绘画作品欣赏-3
顾麟士绘画作品欣赏-3&&
&顾麟士 山水图 镜心
&顾麟士 1923年作 山水图 立轴
&顾麟士 癸亥(1923年)作 山居秋霭 镜心
&顾麟士 辛酉(1921年)作 山居读易 立轴
&顾麟士 1922年作 四君子图 立轴
&顾麟士 九夏松风 立轴
&顾麟士 溪山积雪 镜心
&顾麟士 戊午(1918年作) 山水 立轴
&顾麟士 1926年作 山水图 立轴
&顾麟士 山水 立轴
顾麟士 山水 镜心
&顾麟士 山水 立轴
&顾麟士 明月高梧 立轴
&顾麟士 乙丑(1925年)作 夏山飞泉 成扇
&顾麟士 山水 扇面
&顾麟士 山水书法 扇轴
&顾麟士 山水 扇面
&顾麟士 山水 成扇
&顾麟士 丙寅(1926年)作 松溪幽居图 扇片
&顾麟士 山水 立轴
顾麟士 山水 立轴&
顾麟士 可斋图 立轴&
&顾麟士 壬戌(1922年)作 溪山琴韵 扇面
&顾麟士 1922年作 海日楼写意 横幅
&顾麟士 江乡春浓图 轴
&顾麟士 光绪三十三年(1907)作 山水 立轴
&顾麟士 山水 立轴
&顾麟士 溪山图 立轴
&顾麟士 山水 立轴
&顾麟士 1916年作 寒山积雪图 镜心
&顾麟士 光绪三十年(1904)作 墨竹图 立轴
&顾麟士 山水 册页(八开)
&顾麟士 1907年作 花鸟 四屏
&顾麟士 山水 立轴
&顾麟士 山水 立轴
顾麟士 溪山访友 立轴
&顾麟士 山水
&顾麟士 山水 立轴
&顾麟士 秋林烟霭图 镜心
&(李梨根据网络资料编辑收藏)
&&&&&& 顾鹤逸所作山水多逸气,自成高格。初学“四王”,后追宗元明诸大家,具有吴门画派以健笔写柔情,淡雅、秀丽、明快、清新的绘画特色,有云林清秘遗风。其设色清丽雅逸,点苔沉着老健,晚年喜用枯笔皴擦,可与麓台、石谷相颉颃,声望极高。出版画册有《顾鹤逸山水册》(西泠印社)、《顾鹤逸仿宋元山水册》(天绘书局)、《顾西津仿古山水册上下》(天绘书局)、《顾鹤逸中年山水精品》(天绘书局)等。著作有《过云楼读书画记》、《鹤庐画赘》、《鹤庐印存》,以及未竟完成的《因因庵石墨记》等。日因患中风疾病寿终于朱家园寓所,享年六十又六。苏州名士郑逸梅曾挽之以诗。云:“当代丹青手,无心不遗,高风梅福隐,绝学虎头痴。文苑有千古。鸡林重一时,耕烟骖勒者,先后是我师。”
馆藏&23873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页面未找到-华夏收藏网&地摊提示:该条信息正在审核中或被暂时隐藏5 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书画往事过云楼
我的图书馆
书画往事过云楼
&&苏州曾有一处专门收藏书画的私家藏书楼叫“过云楼”,老苏州誉之为“江南收藏甲天下,过云楼收藏甲江南”,其原址,在今人民路干将路上 。过云楼和怡园同出一家&过云楼主人顾文彬,是道光二十一年进士,官至浙江宁绍台道。顾文彬亦是修造苏州怡园的主人。过云楼略早于怡园落成,作为一座收藏楼,留下了很多书画名门世家故事。&关于过云楼的建造,顾文彬曾留下这样的文字:“庚申之乱(指太平天国运动),铁瓶巷房屋无恙,尚书里止隔一街,房屋尽毁,余在任时(按:顾文彬时任浙江宁绍台道),开拓住宅东首两落,其一改造‘过云楼’,上下两层。前一进平屋三间,即‘艮庵’也。”&光绪元年(1875年),顾文彬告病辞官,回归故里后,开始在过云楼贮藏古代法书名画、版本书籍。说到顾家的收藏,在顾文彬的父辈时就已经开始。太平天国战事以后,不少私家藏品流散在社会上,就像许多私家园林毁于战火后,大量湖石待价出售一样,顾氏广为收购,一方面因购得湖石而建成了怡园,另一方面书画藏品很快丰富起来,便决定修建过云楼来储藏。&过云楼收藏的书画,在顾文彬《过云楼书画记》及顾麟士的《过云楼书画续记》里,均有详细记述。《过云楼书画记》先有家刻木版本,约在上世纪60年代,台湾有影印线装本出版,并曾返销大陆。《过云楼书画续记》,先有上海博物馆线装铅字排印本,即是作为顾氏捐献大量书画文物的回报而刊印的。上世纪80年代初,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过云楼书画记》及《过云楼书画续记》合刊本,后又再版。还有顾承的《过云楼初笔》、《过云楼再笔》两种,存有稿本,尚未刊印。关于过云楼藏书部分,则有傅增湘编《顾鹤逸藏书目》,曾发表在《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第五卷第六号上。从此,秘而不宣的顾氏藏书书目被公之于世。&顾文彬定下了文化收藏家规&过云楼主人深知收藏的文化价值,顾文彬定下了十四忌收藏法则,告诫子孙要珍爱这些藏品:“一书画乃昔贤精神所寄,凡有十四忌庋藏家亟应知之:霾天一,秽地二,灯下三,酒边四,映摹五,强借六,拙工印七,凡手题八,徇名遗实九,重画轻书十,改装因失旧观十一,耽异误珍赝品十二,习惯钻营之市侩十三,妄摘瑕病之恶宾十四。”&在《过云楼书画记》自叙中,他还说:“今此过云楼之藏,前有以娱吾亲,后有以益吾世世子孙之学。”认为藏品既可供父辈观赏作为精神享受,更“益吾世世子孙之学”,看重的是收藏品精神文化的价值。&顾文彬的第三子顾承才华出众,通音律、善绘画、精鉴赏、好玺印,怡园的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等布局,多出自他手。顾承的儿子顾麟士,字鹤逸,号西津,他也曾参加过童子试,因见到一位老年的应试者跪求考试官更换一张被染污了的试卷而受到大声训斥和侮辱,从此绝意功名,终身不再赴试,毕生致力于书画艺术,后享誉画坛,成为顾文彬孙辈中最优秀的一位。&顾文彬生前曾在家属中协议,过云楼的收藏,要有具备这样学识与修养的优秀孙辈继承。果然,在顾麟士时期,过云楼藏品又有增加,并有《过云楼书画续记》成稿。顾麟士不但以绘事名重一时,是苏州书画界领袖人物,还精鉴赏,有“当代鉴赏第一人”之美誉。他与日本文化人士也有不少交往,日人对他推崇备至,常渡海来访,但他一向深居简出,从未回访过日本,应邀在日本举行画展,也未亲自出席。1930年5月,顾麟士去世后,日方还为他举行追悼会,特意到苏州取了他的生活用品,陈列在追悼会上,可见郑重。&曾是苏州青年画家和第一代摄影家摇篮&顾文彬的收藏不仅惠及顾氏子孙,还培育了一批画坛新人。&怡园建成后,顾文彬拟聘请一位画家驻园,一方面做陪同客人参观、讲解,一方面提供在过云楼临摹古画的方便,应聘画家可获薪金。当时有人推荐虚谷,顾文彬考虑虚谷是僧人,住在家园内似有不妥,后来聘请了胡三桥驻园。胡三桥到怡园几年后,画艺又有进步,画作体现出吴门画派"清逸"风格。&在胡三桥之前,画家顾若波也曾在顾家临画,有时,主人还给价收购他临摹的作品。后来,他参加了怡园画社。&民国初年,刘公鲁、吴子深、王季迁、颜文樑等艺术青年也常到过云楼活动。颜文樑是顾鹤逸第三子顾公柔少年时期的玩伴,他对西洋画有浓厚兴趣,顾公柔则继承家学擅画山水,兴趣广泛,对西画、建筑设计乃至由日本传入的西方舞台灯光布景均有兴趣,两人交往密切。后来,颜文樑成为著名油画家。&刘公鲁是大收藏家刘世珩的后人,他也有志于学画,后来成为京剧票友。吴子深是到过云楼活动最勤的一位,有段时期,几乎每天都在顾家画室中盘桓。王季迁也是常客。他们都想跟从顾麟士学画,但后者认为,如果我的画有可取之处,不妨来我画室,互相切磋,主张学艺术要取法乎上。顾麟士常把自己画好的作品挂在墙上,和学画者一起评论,寻找不足,以便修改,甚至重画。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但传授了画艺,也影响了后辈。&后来,吴子深、王季迁也均成大家。王季迁定居美国后,还曾撰文记述在过云楼学画的往事。&1926年春,过云楼设立学馆,聘著名小学家孙伯南先生教授古文及经学,面向社会,除顾氏子弟外,也兼收亲友子弟就读。顾鹤逸之子则扬(公雄)、则坚(公柔)、则奐(公硕)、长孙笃瑾(荣木)、从孙笃憲(季文)均继承家学从事书画艺术。&后来,顾公硕还曾发起集合过云楼同门20多人,成立“浪华旅行团”及“摄影社”,他们游览中华大地,并从事摄影创作,可以说,苏州第一代摄影家便是从这里诞生的。&日军侵华战争期间,顾氏朱家园住宅遭日军搜索7天,醋库巷西津别墅遭日军掘地三尺,过云楼藏品也饱经磨难,损失惨重。&解放后,顾氏将大部分过云楼藏品连同怡园都无偿捐献给国家。顾氏后人认为,这些园林及藏品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应为人民所共享,他们仅是暂时的保管者。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淡泊的人生态度。&在苏州旧城改造中,顾宅及过云楼得到保护并加以修复。整修后的过云楼曾酝酿作为公益对外开放,全称“过云楼艺术陈列馆”。此令人期盼。&&&过云楼藏锦绣万花谷四十卷24册、后集四十卷16册《过云楼往事》  道光年间,时任宁绍台道的顾文彬,购得明代尚书吴宽旧宅,在其之上改造了后花园怡园,并在一墙之隔开辟了他的藏书楼——过云楼。改造此园耗银20万两,于1874年前后始建成。顾文彬倾其家财,殚精竭力,多方搜求,开始在过云楼贮藏大量古代书法名画、版本书籍。收藏由晋唐至明清,连绵千年,仅宋元明清大家字画就达千件以上。  顾文彬之孙顾麟士对过云楼的一大贡献在于古籍善本的收藏,增加了大量罕见珍秘的宋元以来佳椠名抄,过云楼藏书在顾麟士时代得以缥缃盈架,傲视一方。  接管过云楼后,他扩大了收藏范围,除广集金石书画名迹外,古籍善本、名人手札也成为他收藏的对象。精于鉴赏,收藏品位日高、数量日丰。而且他凭借自身作为大画家的艺术素养和眼光,将收藏充盈至千余幅之巨,达到过云楼藏画的全盛时期,使之不仅成为收藏上千幅宋元以来精品书画的藏画楼,而且也成为集藏宋元旧刻、精写旧抄本、明版书籍、清精刻本及碑帖印谱800余种的大型藏书楼,收藏之富,甲于吴中。  顾氏家族示有家训:过云楼藏画可任人评阅,而家藏善本古籍不可轻易示人。顾麟士紧遵家训,善自韬晦,将藏书终年锁入密室。1912年,版本目录学家傅增湘旅居苏州,与顾麟士相熟。傅顾二人情谊深厚,傅增湘向顾麟士再三提出入过云楼借阅藏书,碍于情面,顾麟士同意其在楼内观书,但附加了一个十分苛刻的条件——看书时不能带纸砚抄写。于是傅增湘每天观书数种,归而记其书目,写成《顾鹤逸藏书目》,发表在《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第五卷第六号上,顾氏藏书始方大白于天下。  傅氏对版本目录学独具只眼,识见特高,记录在这个藏书目中的多是他以为的珍稀、精善之本,计有宋元本50种、精抄本165种、明刻本149种、清刻本175种,总539种5000余册。若再算上不入册的普通线装书,顾氏藏书总量应在万卷以上,当真浩如烟海。  将《顾鹤逸藏书目》与《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核查可知,许多为目前国内图书馆无藏,更有大量的是国内仅一两家图书馆见藏的稀见之本。还有许多是见诸于各目录的版本,晚于或劣于顾氏藏书,其版本价值之高由此可略见一斑。这些藏书大多精美异常,展卷而纸白如玉、墨光如漆、铁画银钩、笔笔俱到、光彩夺目。  过云楼藏书因顾麟士的深藏秘扃,民国时期的几次大规模古籍整理出版,都绝少涉及,致使现在学术界才渐渐注意到它的价值。但设想当年顾麟士若将所藏佳钞名椠炫耀世人,上海商务印书馆近在咫尺,张元济主持涵芬楼收书时,必不止只是移录过云楼藏书的极少副本,那么1931年“一二八”事变时,涵芬楼46万余册古籍被日本人纵火焚烧,尽数化为灰烬,顾氏藏书怕也在劫难逃。  过云楼藏书传承150年至今,数历惊险,实属不易。顾氏子孙谨守家藏,多年来辛勤护书,使我们今天仍能看到这批珍贵的文化典籍。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日寇轰炸苏州,为防止书画遭殃,顾氏家族先把家藏书画、善本中最精华部分存入上海银行保险箱。顾麟士之子顾公雄、顾公硕兄弟俩住的朱家园挨了日寇的炸弹,房屋倒塌,顾公雄与顾公硕连夜逃离苏州,来到光福,后又辗转避居上海租界。  至今还流传着顾家一个只要书画不要儿子的故事。1938年逃往上海途中,顾家仅有的一辆车装满了书画古籍,无法坐人了,无奈之下顾公雄决定把顾笃璋、顾笃球两个儿子留在常熟汽车站一家小店的阁楼上,先将文物运往上海。上海的亲戚见了面就问:“孩子呢?”他才急起来:“喔唷,还在汽车站!”从此,顾家亲友常以此笑话他,只要书画,连儿子也不要了!  在动荡的战乱年代,为了保存名家真迹、稀世珍宝,顾公雄、顾公硕在上海节衣缩食、艰难度日,但丝毫没有泯灭毕生的信念和过云楼的祖训。  新中国成立后,顾公雄萌生了将书画收藏捐给国家的想法。他病逝后,其妻沈同樾和子女们于1951年、1953年两次捐赠393件书画、明刻善本和罕见稿本10多部。其书画以宋元以来的名家作品为主,有赵孟頫《秋兴赋》、陆游《溪山图》、唐寅《黄茅渚小景图卷》、龚贤《山水图册》、徐渭《花卉卷》、石涛《细雨虬松图》等,另外还有沈周、文徵明、杜琼、钱榖、恽寿平和清初“四王”精品,名家真迹不胜枚举,价值连城。这些珍品极大丰富了上海博物馆的馆藏。  1960年成立苏州博物馆,顾公硕被任命为副馆长,两年后又兼任苏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苏州博物馆建立伊始,急需充实藏品,他与文管会、博物馆的同志四处征集散存于社会上的珍贵文物,自己也踊跃捐献。他认为藏于私不如藏于公,将珍藏的王蒙、文徵明、唐寅、祝允明、董其昌等传世珍品和清代刺绣等文物124件无偿捐给苏州博物馆。  “文革”浩劫中,过云楼被查抄,后查抄物归还顾氏后人。到上世纪90年代初时南京图书馆通过反复沟通,购得顾家藏书的四分之三共541种,其中有《龙川略志六卷别志四卷》《乖崖张公语录二卷》《中溪先生存稿十卷》《吴中集一卷》《巾箱集》《唐清塞诗集》等,为其所藏添色不少。  日至5月15日,上海博物馆专门举办顾公雄家属捐赠书画作品展览,精选80幅作品,出版了《顾公雄家属捐赠上海博物馆过云楼书画集萃》。  “过云楼”取意苏东坡所言“譬之烟云过眼”,这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一种淡泊的人生态度,重之轻之两由之,只是由得你境界罢了。然而,过云楼绝非是过眼的烟云,它的淡泊、恬静、风雅,恰似一缕淡淡的云彩飘浮在历史的窗前。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沈铨字画多少钱一平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