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诺贝尔奖颁发阅读的本文体裁级相关知识

第1页/共2页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新闻常识及特点。 2.理解新闻的内容。 3.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和时代发展。 【过程与方法】 1.体会新闻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2.掌握新闻的结构要素,学习新闻的写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阅读课文,领会科技的力量,培养科技创新的意识,初步树立正确的科技观。
1.把握新闻的内容,揣摩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 情。 2.了解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提起诺贝尔,大家一定会想到以诺贝尔命名的最高奖项“诺贝尔奖”,今天我 们一起来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篇新闻。 二、资料助读 1. 诺贝尔奖, 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 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 贝恩哈德· 诺 贝尔的部分遗产(3100 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 1900 年创立的。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化学、 生理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 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于 1901 年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1968 年,瑞典国家银行在成立 300 周年之际, 捐出大额资金给诺贝尔基金,增设“瑞典国家银行纪念诺贝尔经济科学奖”,1969 年首次 颁发,人们习惯上称这个额外的奖项为诺贝尔经济学奖。 2.新闻的相关知识 (1)新闻的定义:“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 学等;从狭义来说,就是指消息。新闻(消息)是简明和迅速地报道国内、国际新近发生的事 实的一种体裁。 (2)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3)新闻的基本要求: 用事实说话。 (4)新闻的三个特点:A.内容真实准确(真实性);B.报道迅速及时(及时性);C.语言简明
扼要(准确性)。 (5)新闻的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 二者是辅助部分。 三、感知、研习课文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这篇新闻的导语部分及导语交代了哪些内容。 (2)学生重点读文章第二段回答,文章一一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及所做 贡献有什么作用? (3)新闻前的黑体字部分属于什么部分?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后回答: (1)本消息的导语部分是文章的第一段,导语交代了中心事件、时间、颁奖机构、首次 颁奖及诺贝尔的遗嘱几方面的内容。 (2)体现了新闻事实准确、翔实。 (3)属于电头,交代了新闻报道的报社名称和
第1页/共2页
寻找更多 ""本 文以 2014 诺贝尔 生理学或 医学奖 高中生 物学教学 应用 年诺贝尔生理学 或医学奖为例 , 讲述将诺 贝尔奖 成果在高 中生物学教学 中的应用及其价值 。......《诺贝尔》教学案例_语文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诺贝尔》教学案例一、复习导入: ...3、提问:为什么每年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和地点是固定的? 过渡:诺贝尔为何能受到......诺贝尔教案_语文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诺贝尔》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 正确...(第一段 1——2 自然段:简介诺贝尔奖的有关 情况。第二段 3——9 自然段......《诺贝尔》教学设计 孙尚刚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3.大家想看看如今诺贝尔奖颁奖时盛况空前的景象吗?(出示图片。 ) 这是举行......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奖词_教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奖词 据美联社报道,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今天宣布, 将 2009 年诺贝尔......诺贝尔奖_教学反思/汇报_教学研究_教育专区。1诺贝尔奖 诺贝尔 目录 诺贝尔奖 奖项...1902 年 12 月 10 日第二届诺贝尔奖颁发 荷兰科学家洛伦兹因创立电子理论、......中国需要诺贝尔奖,不仅 在于它在科学界的崇高地位,还在于它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基础科学研究水平, 乃至经济实力的高低。从 1901 年颁发首届诺贝尔奖至今,获得此殊荣的......—— 0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下村修 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必须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 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 法、评价方式等方面......┊┊┊ ┊┊
当前位置: >>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设计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设计2 (1)
22:53:36&&作者:&&来源:&&浏览次数:253&&文字大小:【】【】【】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则外国消息的内容,进一步掌握消息的文体特点。
2.体会二则消息迥异的语言风格。
3.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默读、品味、比较等多种方法,把握二则消息的主要内容&和消息文体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感情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人类精英对人类历史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激发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1.把握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内容,进一&步掌握消息文体特点。
2.了解伦琴等人&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体会诺贝尔宽广的胸怀。
一、导入新课
2015年,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什么是诺贝尔奖?首届诺贝尔奖得主都&有谁?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则消&息。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问1:默读课文,把握消息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明确:时间:日;地点: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人物: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事件:首次颁发诺贝尔奖。
提问2:根据消息文体特点,勾画出标题和导语并明确主体,思考:导语讲了哪些内容?主体部分讲了哪些内容?
明确:导语部分讲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和诺贝尔的遗嘱。主体部分讲了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其贡献,诺贝尔奖颁发的机构、时间及地点,诺贝尔奖的奖金来源及评议权等消息背景。
提问3:你认为这则消息的背景部分可&以删去吗?
明确:不可以。背景部分交代了诺贝尔奖资金的来源以及诺贝尔奖评议权归属,可以显示诺贝尔奖评审的公平公正。
目标导学二: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提问4:反复研读诺贝尔遗嘱,体会诺贝尔的伟大襟怀。
提问5&:首届诺贝尔奖得主都有哪些人?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内做出了怎样的贡献?你认为他们配得上诺贝尔奖吗?
明确:前两问参看课文第二自然段。第三问让学生各抒己见,最好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来谈。
示例:我觉得他们完全配得上,比如伦琴,他发现了X射线,不仅在物理学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在医学上也有广泛应用,促进了医学的发展。至今医院里的透视、拍片还在使用X射线。
提问6:作者为什么要补充诺贝尔奖基金管理和评议权归属等内容?
明确:作者这样写,意在表明诺贝尔奖&评审的公平公&正,表达作者对诺贝尔的敬意,期待诺贝尔奖在人类进步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板书设计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得主&领域&成就
伦琴&物理学&X射线
范托夫&化学&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
贝林&生理学或医学&血清疗法
普吕多姆&文学&诗歌创作
迪南&和平&红十字会
帕西&和平&各国议会联盟
科学&进步&和平
重视&学法的指导,从抓关键语句,梳理情节到正、侧面描写的分析,从多方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对于文章中描写吕伟起跳这一部分的动作描写,很多学生都从不同细节中读出了吕伟精湛的技法,但由于时间原因,未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必要的评价。
     
本文引用地址:
今日文章DIGG排行
&@ . 巧辞教育论坛&&教学为先题目编号:20225
是否推荐:是
难度平均:3
质量平均:3
收藏次数:0
浏览次数:1827
使用次数:0
创建时间:
上传用户:gzywtk
上传时间:
考点详细: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选文题目: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女人 作者: 体裁:传记
试题内容: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25分)  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女人“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句诗出自《诗经》,其中的“苹”指的是蒿类植物。这就是科学家屠呦呦的名字的由来。或许是巧合,在《诗经》产生近三千年后,这位叫“呦呦”的女科学家和她的研究团队,从青蒿中发现了专门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这种药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作为一名生药学专业的学生,屠呦呦考入北大医学院时就和植物等天然药物的研发应用结下不解之缘,她1955年进入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时,正值中医研究院初创期,条件艰苦,设备奇缺,实验室连基本的通风设施都没有,屠呦呦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除了在实验室内“摇瓶子”外,她还常常“一头汗两腿泥”地去野外采集样本,先后解决了中药半边莲及银柴胡的品种混乱问题,为防治血吸虫病作出了贡献。  日,我国紧急启动“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项目,代号为“523”.屠呦呦被任命为“523”项目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项目背后是残酷的现实:由于恶性疟原虫对氯喹为代表的老一代抗疟药产生抗药性,如何发明新药成为世界性的棘手问题。要在设施简陋和信息渠道不畅通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对几千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其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但这些看似难以逾越的阻碍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通过翻阅历代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甚至连群众来信都不放过,屠呦呦终于在2 000多种中草药中整理出一张含有640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单验访集》。可在最初的动物实验中,青蒿的效果并不出彩,屠呦呦的寻找也一度陷入僵局。  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在查阅了大量文献后,屠呦呦在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发现了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为何古人将青蒿“绞取汁”,而不用传统的水煎熬煮中药之法呢?,屠呦呦意识到可能是煮沸和高温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于是她改变原来的提取方法。1971年,屠呦呦课题组终于在第19l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以低沸点溶剂乙醚来提取有效成分,明显提高了青蒿防治疟疾的效果,也大大降低了其毒性。这种编号为19l的青蒿萃取液,在治疗被P.berghei疟原虫感染的小鼠和被P.cynomolgi疟原虫感染的猴子时,有效率达到了100%。  青蒿萃取液作用于人类身上是否安全有效呢?为了尽快确定这一点,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勇敢地充当了首批志愿者——在自己身上进行实验。在当时没有关于药物安全性和临床效果评估程序的情况下,这是他们获得信心的唯一办法。在自己身上实验获得成功之后,屠呦呦和她的课题组深入到海南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在2l位感染了Plasmodium vivax和P.falciparum这两种疟原虫的患者身上试用之后,发现青蒿萃取液治疗疟疾的临床效果出奇之好,使用青蒿萃取液治疗的病人很快退烧,血液中的疟原虫也很快消失。  屠呦呦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提取青蒿中的有效成分,确定这种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1972年,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在青蒿中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一种熔点为156℃一157℃的活性成分,他们将这种无色的结晶体物质命名为青蒿素。  他们终于找到了一种抗疟疾的有效药物。屠呦呦说:“青蒿素能够在疟原虫生命周期中任何一个阶段将其杀灭。”屠呦呦研究小组最初进行临床测试的药物形式是片剂,但结果并不太理想,后来改成一种新的形式——青蒿素提纯物的胶囊,由此开辟了发明一种抗疟疾新药的道路。1973年,屠呦呦合成出了双氢青蒿素,但当时她却不知道自己合成出来的这种化学物质以后被证明比天然青蒿素的效果还要好得多。  生物学家和医学家、诺贝尔医学奖得主约瑟夫·戈尔斯坦曾说,生物医学的发展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发现,二是发明创造。而屠呦呦作为一位植物化学家,特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期间,却有幸同时通过这两种途径发现了青蒿素及其抗疟功效,开创了人类抗疟之路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2011年9月,青蒿素研究成果获得被看做诺贝尔奖“风向标”、有“美国的诺贝尔奖”之称的大奖——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这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的世界级大奖。  青蒿,南北方都很常见的一种植物,郁郁葱葱地长在山野,外表朴实无华,却内蕴治病救人的魔力。屠呦呦说,她只是一个普通的植物化学研究人员,但作为一个在中国医药学宝库中有所发现,并为国际科学界所认可的中国科学家,她为获奖感到自豪。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氯喹”是青蒿素药物出现之前的老一代抗疟药的代表,它的“抗疟”效果远不如青蒿素药物显著。  B.《肘后备急方》中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给了屠呦呦启发,使她意识到可能是煮沸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于是她开始进行低沸点提取实验。  C.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为了得到用青蒿萃取液治疗疟疾的信心,在自己身上进行实验,不仅表现了他们献身医学事业的决心,也反映出当时我国医学研究的条件之差。  D.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将在青蒿中提取的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后经进一步提纯研制出一种强抗疟药物“双氢青蒿素”。  E.文章以《诗经》开篇,以描写青蒿作结,不仅增强了传记的文学色彩和可读性,而且也暗示了屠呦呦的思想品质。  (2)屠呦呦身上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分点概括。(6分)  (3)约瑟夫·戈尔斯坦曾说,生物医学的发展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发现,二是发明创造。屠呦呦在抗疟药物研究中的发现和发明创造分别指什么?试简要说明。(6分)  (4)从屠呦呦的“抗疟”之路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请谈谈你的看法。(8分)
试题答案:12.【答案】  (1)C 2分 E 3分 B 1分 ( A.说“氯喹”的“抗疟”效果“远不如青蒿素药物显著”于文无据。B.文中说的是“屠呦呦意识到可能是煮沸和高温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D.“双氢青蒿素”不是从天然青蒿素中提纯而来,而是人工合成药物。)  (2)①追求真理、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②勤勉尽责、造福人类的高度责任感;③朴实无华、吃苦耐劳的务实态度。  (3)①屠呦呦从中国传统医学文献中得到启发,得到青蒿萃取液,提取出青蒿素,这是发现;(3分)②屠呦呦合成出双氢青蒿素,为人类研制出了一种比天然青蒿素的效果还要好得多的抗疟药物,这是发明创造。(3分)  (4)示例:成功需要坚持不懈、团结合作、继承发展。①在“抗疟”这漫长的攻关岁月中,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无怨无悔,锲而不舍。经过190多次失败,才提取出青蒿素,这表明要想成功,需要经得住挫折和失败,要不惧艰难,坚持不懈,刻苦努力。②在“抗疟”之路上,屠呦呦并不是孤军奋战,这漫长浩大的工程是“523”团队以及无数科研人员团结合作完成的。这表明现代科学研究需要团队精神、合作意识。③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并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证明了中医中药是个巨大的医药宝库,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中医研究,可以取得成功,造福于人类。(观点2分,每一点2分,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A.说“氯喹”的“抗疟”效果“远不如青蒿素药物显著”于文无据。B.文中说的是“屠呦呦意识到可能是煮沸和高温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D.“双氢青蒿素”不是从天然青蒿素中提纯而来,而是人工合成药物。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题,概括人物的可贵的品质,结合屠呦呦发明抗虐药的经过去概括她的追求真理、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勤勉尽责、造福人类的高度责任感,朴实无华、吃苦耐劳的务实态度。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意”考点,能力层次为B,侧重“理解”能力的考查。发现即从中国传统医学文献中得到启发,得到青蒿萃取液,提取出青蒿素。发明创造指合成出双氢青蒿素,为人类研制出了一种比天然青蒿素的效果还要好得多的抗疟药物。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试题分析:启示类题,可以注意从文章中提取观点,注意观点要明确,还要结合内容解析,观点2分,每一点2分,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由高中语文题库()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所属试卷:(高考模拟)
上一题目:
下一题目:
最新现代文阅读专题指导
gzywtk ( 09:29 难度评分:3 质量评分:3)
  难度得分:
   质量得分:
   评论内容:(最多200字,如需输入小于号 & 请用全角)
& &请输入验证码:
(不区分大小写,点击换图)  
  正在执行操作,请等待……
请输入错误描述,或补充完善答案(要输入小于号 & 请用全角,否则会出错)
版权所有: 做最好的高中语文试题、在线组卷功能提供者! 建议采用IE 8.0及以上版本 及以上分辨率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 E-mail: QQ在线咨询: 群号: 网站备案:鲁ICP备号-1诺贝尔奖_教学反思/汇报_教学研究_教育专区。1诺贝尔奖 诺贝尔 目录 诺贝尔奖 奖项...1902 年 12 月 10 日第二届诺贝尔奖颁发 荷兰科学家洛伦兹因创立电子理论、......《诺贝尔》的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知道诺贝尔奖吗? ...生:我从 1、2 自然段颁奖典礼的地点是选在诺贝尔的诞生地 ——瑞典首都斯德......16 小诺贝尔_教案_其它课程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语文版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的发明家,从 1901 年开始,每年在他的逝世日,即 12 月 10 日颁发诺贝尔 奖......中国需要诺贝尔奖,不仅 在于它在科学界的崇高地位,还在于它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基础科学研究水平, 乃至经济实力的高低。从 1901 年颁发首届诺贝尔奖至今,获得此殊荣的......—— 0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下村修 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必须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 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 法、评价方式等方面......毫 金山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五(上) 不气馁??诺贝尔对科学痴迷已经到了放弃一切的...荣获首届中国最高科学技术奖, 个人 姓名属无形资产,品牌价值 1008.9 亿元 (这......21课诺贝尔教案及反思_五年级语文_语文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悟...文章从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和地点说起,娓娓道来,使人们对这 位科学巨匠的敬佩......三、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听说过诺贝尔这个名字吗?他是什么人?谁来介绍一下? 诺贝尔奖又是怎么来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原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