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人如何锻炼不服西药、吃民生2号,血压能降到正常吗?

&>>&&>>&&>>&
新手上路:68
帖子/回复:1/0
在线时:0分钟
当前状态:离线
我的高血压吃了四种药也降不下,卡维地诺、拜新同、依那普利、早晚各吃一粒,寿比山半片一次。请问是何解?
【随便看看】------------------------------------------------
论坛精彩推荐
崭露头角:502
帖子/回复:29/94
在线时:0分钟
当前状态:离线
你的药物吃得太复杂了,建议你只服用其一种或两种就行了
新手上路:163
帖子/回复:0/51
在线时:0分钟
当前状态:离线
斑竹为什么封我帐号删我贴呢?我是为了患者早日脱离苦海而且只花少量的钱。你们难道真的不相信这个世上有华佗、扁鹊、孙思邈这样的“神医”吗?这样的医生是可遇不可求啊!我郑重声明:我不是托郑医生也不是骗子!我也曾经也是患者,我在四川他在青岛。对于高血压患者,郑医生告诉我一个最简单的治疗方法:每天泡大麦茶喝!三个月以后您再检查看效果吧,而且再也不返弹!
新手上路:490
帖子/回复:6/146
在线时:0分钟
当前状态:离线
前面的一楼主一贴:开始吃尼群地平一次,一次一片,接着加到一天两次再到三次,后来又增加了卡托普利,一天两次,一次一片,现在还加了倍他乐克早晚各半片。最近头昏症状有所缓解,但是高压还是164,低压86.这叫慢性自杀。五年前就应查一下是什么内塞(比如脑血管硬化,椎体疾病,腺体萎缩,如老汉碰到一例,服药 半年无结果,继服中 耳流脓,继头昏头痛,继血压渐降而美丽,因其乃四十几岁女性)因楼主已认定"光靠吃药恐怕不是很有效",因此应该说"没有其它的办法可以使血压降下来"。搂主应该知道,除了已认定的该死的慢性自杀的药。还有自诩国药的中药和千百万计研医教授博士,(尽管鲁迅说是骗子,但总比强盗好)。真的不行,还有中草药呢。既然没内塞,肌体何需升高血压。肌体本应这样的血压,你人为降它何来?不见得血脂尿酸肌酐等会让这降压药治好!外公76岁,身体非常好,高脂高压无"虚"人也。难道高压无瘀,不虚焉有瘀!
新手上路:67
帖子/回复:0/19
在线时:0分钟
当前状态:离线
告诉您一个最简单而又有效的方法:每天坚持喝大麦茶,2个月以后血压就降下来了,而且不会反弹。
初出江湖:21
帖子/回复:1/2
在线时:0分钟
当前状态:离线
有没查过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你这情况建议去查一下
新手上路:154
帖子/回复:0/48
在线时:0分钟
当前状态:离线
对于传统的西药,不能治疗高血压,只能强行扩张血管壁。这样会引起血管硬化。我在这里向您推荐衡山富硒松针,它能清理血管壁内的垃圾,从而使您的血管通畅,从而使您的血压降下来。全世界有80多种松树,只有油松和衡山马尾松最好。如您不相信,中央10套绿色空间(青松不老)一期节目有介绍,可以在百度视频中搜索看到。您可以进拍拍网搜索衡山松针进行购买和了解。或者直接电话短信联系:&
新手上路:85
帖子/回复:3/19
在线时:0分钟
当前状态:离线
现成的老祖宗给留下的方法,终生控制高血压轻松自如,不用常吃药。
新手上路:85
帖子/回复:3/19
在线时:0分钟
当前状态:离线
& & & 若不是木头就去找中医。
初出江湖:24
帖子/回复:6/8
在线时:0分钟
当前状态:离线
建议试试没有副作用的六味黄酮茶,它是一种以喝茶的方式服用的中草药。“六味黄酮茶”与西药的区别有哪些?
最大的区别在于六味黄酮茶无任何毒副作用,六味黄酮茶从根本上清除血管壁及血液中的垃圾,调节心脑血管机能;而西药有较大的毒副作用,损伤肝、脾、肾,在体内会形成大量的毒素残留,使身体产生抗药性,这也就是高血压患者经常更换降压药的重要原因;如:珍菊降压片、复方丹参片、寿比山、北京零号等常见西药,都有较好的降压和扩张血管的作用,但服用后血液中的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显著上升,促进动脉硬化的进展,造成血脂增高血液粘稠度加大,容易发生血管栓塞,引发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塞)和缺血性脑中风(脑梗塞),、偏瘫等危及人生命的疾病发生。高血压西药降压是人们无奈的选择,是没有办法的降压方法,因为有的药物副作用很大,患者身患其他疾病,有的脏器已经存在问题,有的时候血压很高,选择降压药物可能是一种以损害其他内脏器官为代价的降压方法,甚至是一种破坏性的治疗方案,选择用药一定值得我们注意。但如果血压过高的话一开始还是不能立即把西药停掉,半个月后可以根据血压情况而定,天天量血压,根据血压控制情况逐渐把西药的量减下来,直到只用茶
新手上路:277
帖子/回复:10/59
在线时:61分钟
当前状态:离线
可以试试上次听说cctv播的一种缓三高的产品材料有巴马火麻,决明子等。不过一般药店没有,有点贵,挺难买的。可以在网上查查的。
初出江湖:27
帖子/回复:0/4
在线时:0分钟
当前状态:离线
建议找中医,我奶奶就是中医开一味药制好的,这病只有中医可治。
新手上路:70
帖子/回复:0/20
在线时:0分钟
当前状态:离线
这么顽固啊,那你一定试试金吉酶吧.应该能降下来.
初出江湖:27
帖子/回复:1/4
在线时:0分钟
当前状态:离线
建义吃一种叫花栓豆的产品,可以降压降脂,同时溶血栓效果最好的,最安全最有效果的,,
新手上路:52
帖子/回复:2/14
在线时:0分钟
当前状态:离线
高血压分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光吃降压药是不起作用的,继发性高血压也就是说是有别的疾病引起的高血压,比如糖尿病和肾病等都会引起继发性高血压,只要控制了引起高血压的病,血压自然也就降下来了,可以通过做基因检测来查是原发性高血压还是继发性高血压,就可以有针对性的治疗
初出江湖:22
帖子/回复:0/4
在线时:0分钟
当前状态:离线
吃L―OCP(莲菁华原花青素胶囊),效果显著,安全可靠!
新手上路:93
帖子/回复:2/3
在线时:61分钟
当前状态:离线
[巴马长生源]一种降三高的茶我建议你试试。
初出江湖:49
帖子/回复:0/13
在线时:0分钟
当前状态:离线
河南汝州著名老中医赵振峰发明国家专利纯中药降压药祛脂降压灵效果不错建议你先吃中药 因为高血压病要长期吃药 那就选择毒副作用最小的好事中药好 我身边的几位朋友吃过 效果不错
新手上路:170
帖子/回复:6/43
在线时:0分钟
当前状态:离线
您好..您服药方珐不对..用药如用兵..高血压怎治呢?高血压病人须三懂 懂生理& 懂灵活&
为何要懂生理呢?就是要知道人的血压啥时高.而知这样吃药..早晨血压低.遂人活动.中午血压达第一高峰../.进食血压回落.,从2时一到.晚5达第二高峰.因而上午7.8点服药.迎接中午高峰.下午2.3点服药迎接5.6点高峰..晚5时如血压高.要立即马上服药.千万不要推迟..以免引起药梗..既是三三加减循环法..殷商安阳养生经..杜氏三须话病踪& 通俗易懂又简明&
人生质量求幸福& 知识养生需行动
初出江湖:43
帖子/回复:1/7
在线时:0分钟
当前状态:离线
推荐你服用天然纯椰油,我奶奶是高血压,喝了3瓶后就恢复正常了,现在是116,而且天然纯椰油是纯天然食品,没有任何副作用的
还没有帐号?
论坛最新话题
论坛最热话题
24小时论坛热贴
论坛精彩推荐(你傻不傻)
(爱我的话)
(爱我的话)
第三方登录:高血压病人吃降血压药能吃成正常血压吗?快速问医生
患者信息:女
病情描述:高血压病人吃降血压药能吃成正常血压吗?快速问医生
希望解决的问题:想知道吃着高血压药血压怎么正常了,为什么会出现低血压
最佳回答百姓健康网54550位专家为您在线解答
病情分析:您好,您可能是精神因素影响,如经常紧张焦虑,着急上火,精神压力过大等因素导致血压过高,待心态调整改善后,血压可能恢复,这时服用降压药物,容易引起低血压。也可能是应用降压药物剂量过大,联合应用多种降压药物的结果。建议定期复查血压,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调整降压药物的剂量和种类,如为心理因素性高血压建议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逐渐减量,间断服用降压药物。
回答时间:
Ta帮助了1928人
回答列表(1)
Ta帮助了2526人
病情分析:你好!高血压分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类,治疗前一定要诊断明确,如果是继发性的高血压先要把原发病治好。无论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高血压我们用药的目的就要把血压降到正常水平,否则长期的高血压会严重影响身体重要器官。高血压患者用药时一定要定期的检查,而不是固定吃一种药,一种剂量,要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调整药物品种和剂量。你本身有脑梗血压不能降的太低,所以,用药一定要在医生的监控下,不能自行盲目用药。低血压可能是因为药物和剂量的问题,还有可能是体位性低血压。
回答时间:
22岁提问时间:
病情描述:奶奶今年患上了高血压和冠心病,发病的时候总是头疼,心绞痛。这种病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的事项有哪些呢?
医生建议:患者平时不能从事繁重的劳动,而且不能进行激烈的体育项目或者是不会加重病情的。冠心病在发病的时候是非常危险的。
50岁提问时间:
病情描述:早上吃完饭时还好,然后就觉得心里难受,说不上来哪里难受。测了个血压,左手是高压141,低压84,右手是高压129,低压72,两次的心率都是63.64,老人有脑血栓,现在是78岁了
医生建议:你好!一是心肌梗塞、心律不齐,二是消化道溃疡、其它,建议立即去当地医院住院观察、治疗,以防万一,老人的血压是正常的。
45岁提问时间:
病情描述:我就是想确认看看自己的高血压到底是什么类型的,因为朋友说高血压有很多不同的类型,而且治疗方法都不一样,那么如何才能确诊高血压的类型?
医生建议:判断高血压的类型,需要做一个血常规检查,做完血常规检查,也可以知道血压值到底有多高,这样才可以划分,而且还要做各项检查,要做一个身体的染色体检查,因为有的高血压是属于这种遗传性因素引起的。不过高血压也有可能是一种后天性的类型,后天性的那些不具有遗传因素,但是大多数都是由于身体过于肥胖引起的。
旖旎琦鸢女
41岁提问时间:
病情描述:原来血压不高,体外碎石后出现血压高的现象。高压145低压100。吃药不管用。是怎么回事?
医生建议:你好,看你说的病情方面,这时看血压有升高的表现,这时看降压药物需要继续对症使用,虽然现在治疗效果不太好,也是需要换换药物治疗,然后平时饮食要清淡,不要吃辛辣刺激性大的食物,要低盐,低脂饮食会比较好的。请对我的回答做出评价,谢谢!
爱糖的小猫男
48岁提问时间:
病情描述:男性,43岁,高血压两年,平时吃施慧达一片和倍他乐克半片,最近有胸闷,胸疼半天,医院检查心脏彩超正常,查血正常,心电图正常。还需要做什么检查,需要吃什么药?
医生建议:你好,根据你所描述的情况首先要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激动,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用药。建议平时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辛辣油腻的食物,好好的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态总共56922条微博动态微博: 2&小时前&: 前天&20:19&: 前天&08:29&: 前天&08:28&: 3&天前&: 4&天前&: 4&天前&: 4&天前&: 4&天前&: 4&天前&: 5&天前&: 5&天前&: 6&天前&: 6&天前&: 7&天前&: 7&天前&:
16:11&: 2&小时前&: 前天&12:11&: 前天&08:28&: 3&天前&: 4&天前&: 4&天前&: 4&天前&: 4&天前&: 4&天前&: 5&天前&: 5&天前&: 5&天前&: 6&天前&: 7&天前&: 7&天前&:
查看: 11495|回复: 10
高血压病人为什么要服用叶酸片?
签到天数: 2 天[LV.1]初来乍到
我院心内科老专家在给高血压病人开药的时候要加用叶酸片,有临床药师认为这属于超说明书用药,请问为什么高血压病人要用叶酸片呢?有什么特殊的原因么?非常感谢!来自: iPhone客户端
上一篇:下一篇: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2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H型高血压&
临床药师网,伴你一起成长!微信公众号:clinphar2007
签到天数: 5 天[LV.2]偶尔看看I
该患者生化指标同型半胱氨酸高
临床药师网,伴你一起成长!微信公众号:clinphar2007
签到天数: 11 天[LV.3]偶尔看看II
1、世界卫生组织CDC疾控分类目录认为健康成人空腹血浆半胱氨酸平均水平在5-15umol/L,当HCY水平为≥10umol/L,属于高HCY血症,伴有高HCY的高血压,被称为“H型高血压”。
2、引起HCY升高的原因主要有:蛋氨酸摄入过多,即动物蛋白摄入过多;维生素B6、B12与叶酸摄入不足,尤以叶酸摄入不足密切相关;肾功能不全致含硫氨基酸排泄障碍;甲状腺功能减退;与遗传代谢有关。
3、根据病因,H型高血压治疗也应当双管齐下——降压、降同型半胱氨酸。
4、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最安全有效的途径是补充叶酸,但对于长期服用叶酸能否降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仍颇有争议。
临床药师网,伴你一起成长!微信公众号:clinphar2007
签到天数: 20 天[LV.4]偶尔看看III
临床药师网,伴你一起成长!微信公众号:clinphar2007
签到天数: 1 天[LV.1]初来乍到
H型高血压的治疗
H型高血压”的命名强调了高血压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双重危害,所以H型高血压治疗也应当双管齐下。重要的是,构成H型高血压的2个危险因素都是可以控制的,若同时有效控制上述因素,就可能使我国卒中发生率和死亡率大幅降低。
降压药预防卒中的效果是十分明确的。临床试验表明,收缩压每降低9 mmHg和(或)舒张压每降低4 mmHg,可使卒中风险降低36% 。
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最安全有效的途径是补充叶酸,但对于长期服用叶酸能否降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仍颇有争议。
一项5522例年龄≥55岁的心脑血管疾病或糖尿病患者的研究,在治疗5年后发现,叶酸组的平均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安慰剂组降低3.3 μmol/L。叶酸组卒中风险较安慰剂组显著降低25%。
补充叶酸=预防卒中
国内外学者合作的研究结果表明,补充叶酸总体上能显著降低18%的卒中风险,使无卒中病史者卒中风险显著下降25%。给予适当人群补充叶酸可作为卒中一级预防措施,通过显著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来减少卒中风险。最近发表的欧洲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防治指南已将该荟萃分析结果作为重要证据来引用。
[b]我国预防卒中的新探索=叶酸+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高血压实际上是以血压升高为首要特征的全身代谢性疾病和生活方式相关性疾病,目前我国1/3的成年人血脂偏高,现有高血压患者1.3亿,其中有近一半的人并不知晓自己患有高血压,高血压的治疗率和控制率更低,分别为28.2%和2.9%。通过多种方式综合预防和控制,采取健康生活方式,可减少55%的高血压发病率,减少50%血压病的并发症。国内外经验表明,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办法是防治,对健康人群施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导,提高整个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所有高血压患者必须改良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制食盐、多食绿叶蔬果和脱脂牛奶、减轻体重、减少酒精摄入量、减少饱和脂肪摄入量和脂肪总量、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高血压患者应走出不愿意服药、不规律服药、不难受不吃药的误区,积极进行药物治疗。高血压患者服药&三不&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不愿意服药或使用医疗器械产品,如磁疗护腕等正规医疗器械产品;二是不规律服药,不遵医嘱,一味地根据广告和别人的用药经验服药;三是不管血压升高程度,自己凭感觉服药,感觉不难受不吃药。他建议高血压患者一定到医院查找病因,检查有无糖尿病、心肾损害或相关疾病,并按规律服药和使用正规医疗器械,平稳降压。特别重要的是,高血压“高危和很高危”患者必须立即开始药物治疗。对高血压患者而言,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最大程度地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因此,必须最大程度地对高血压本身和相关的、能够改变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治疗。对于所有高血压患者而言,降低血压是“硬道理”。所有高血压患者血压均应降至140/90毫米汞柱以下;对于糖尿病以及 “高危和很高危”的其他患者,包括脑卒中后、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蛋白尿等患者,血压应降至130/80毫米汞柱以下。降压药是从不离手的,但是血压计和磁疗护腕也应不离身。特别是血压不稳定的患者,建议每天测量2~3次血压,并使用它观察自己早中晚的血压变化,避免因血压突然升高而导致心脑血管意外。在生活中可以用来调节血压的措施有许多,比如、饮食、情绪等都对高血压的病情具有很大的影响。当然医疗器械对高血压患者的自我保健是尤为重要的,其中磁疗护腕的降压作用是非常明显的,需要高血压患者积极运用。在平时对任何发病阶段的高血压患者都是适用的。它对防治高血压有特别明显的作用,任何高血压患者都可以使用。据北京地区调查,长期使用磁疗护腕的50-89岁老人,其血压平均值为134.1/80.8毫米汞柱,这明显低于同年龄组的普通老人。
临床药师网,伴你一起成长!微信公众号:clinphar2007
签到天数: 816 天[LV.10]以坛为家III
谢谢学习了
临床药师网,伴你一起成长!微信公众号:clinphar2007
签到天数: 2 天[LV.1]初来乍到
反冲力 发表于 &&07:06
H型高血压的治疗
H型高血压”的命名强调了高血压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双重危害,所以H型高血压治疗也应 ...
非常感谢您的解答,看来我真的什么都不知道。。。
临床药师网,伴你一起成长!微信公众号:clinphar2007
签到天数: 258 天[LV.8]以坛为家I
关注医学各学科指南,加强临床医学知识的学习
临床药师网,伴你一起成长!微信公众号:clinphar2007
签到天数: 87 天[LV.6]常住居民II
在外院培训是确实有医生给高血压患者加用叶酸片,当时不知道为什么,今天学习了。
临床药师网,伴你一起成长!微信公众号:clinphar2007
该用户从未签到
临床药师网,伴你一起成长!微信公众号:clinphar2007
站长推荐 /1
1. 300余名资深药学与医学专家共同的心血结晶
2. 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培训教材
3. 用案例分析教育、论述典型的药物治疗方案和药学监护
4. 突出临床思维与临床药学思维的建立与运用高血压患者要走出治疗上的误区!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确有不少高血压患者存在着治疗误区。有不少人血压偏高,但自身症状感觉不明显,就不用药治疗。有的高血压患者用药治疗后,血压接近正常标准后就不敢用药治疗了,怕继续用药后血压降低等等。为了帮助高血压患者有效地进行治疗,现将有关内容转介如下:
&&&&&一、高血压患者要走出停药误区
高血压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是冠心病、脑卒中和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发病因素。我国高血压呈现出“三高三低”的特点,即患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高;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达标率低。在临床上发现不少人在对待血压的问题上有诸多误解。因此,血液科医师指出,高血压病人应走出以下七大误区。
误区一:老人血压高一点没关系
许多人认为年纪大了,血压高一点没什么关系。大量研究证实,血压即使稍微高一点,心血管病的危险性也会明显增加,特别是收缩压,也就是平时说的“高压”,其增高的危害性远大于舒张压的增高。当然,舒张压最好是控制在90以内。
由于各种原因,血压都会有所波动,比如在冬天,由于天气寒冷,血压会高一点,夏天血压就比较平稳,那么在冬天,就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增加降压药量,而夏天则相应减少药量。
误区二:凭症状服药
高血压治疗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坚持用药,不要随便停药”。但是有许多患者,他们认为自己只是在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的时候,才临时吃些降压药,没有症状时,就不在意或误认为自己血压正常了,就不吃药。显然,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因为,每个人对血压升高的耐受性不同,有的高血压病人血压即使高到200mmHg以上也会没有症状。因此,服药的依据应该是测量到的血压值,而不是自我感受。
误区三:血压一降立即停药
“是药三分毒”这一观念对高血压人群的影响太深,患者总是认为,能不服药就最好不服药。所以,病人在服用降压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血压一旦降至正常,即自行停药,停药后血压又升高,便再次使用药物降压。这样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而且由于血压的大幅度波动,会更容易引起心、脑、肾发生严重并发症,如脑出血等。事实上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只有长期坚持服药,将血压稳定地控制在合适的水平才能有效减少其危害。
误区四:中药比西药安全
有很多人比较信中医,看中医吃中药,主要就是认为中药副作用少,西药副作用大,从而不愿意长期服用西药。实际上药都是有毒副作用的,因中药的毒副作用而造成致残、致死的情况也有报道。拒绝吃西药这个观点需要纠正,我们提倡服用科学验证有效和安全的药物。目前全世界广泛使用的六大类降压药,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证实是安全有效的。
误区五:盲信偏方自行服药
不少患者喜欢搞偏方、验方治疗,乱吃药乱用降压器具,如降压枕头、降压手表、降压帽、鞋垫和其他保健品之类,使用后不但不能治疗高血压,反而会因为这个“保健减压”而延误了去医院治疗的时机。医师提醒高血压患者,千万不要被某些鼓吹能根除高血压的伪科学所蒙蔽,不遵医嘱而采用一些伪科学的治疗方法,从而导致中风和心肌梗死的发生。
误区六:目标是140/90毫米汞柱
事实上各个病人的年龄、脏器功能情况有所不同,降压目标值是有所不同的,越是有并发症的人群,血压的达标值也越严格。比如,普通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应严格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糖尿病和肾病病人的血压应降至130/80mmHg以下;老年人收缩压则要求降至150mmHg以下,如能耐受,可以进一步降低。由此可见,不同人群、不同年龄的血压达标值不同,血压究竟降至多少为宜,因人而宜,应听从医生建议。
误区七:只吃降压药就没问题
高血压的病因很多,如肥胖、摄盐过多、缺乏活动、心理紧张等都是导致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因此,治疗也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否则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在选择服用适当的药物的同时,还要注意劳逸结合,饮食宜少盐低脂,适当参加文体活动,避免情绪激动,保证充足睡眠,肥胖者应减轻体重等。(资料来源:健康网)
&&&&二、走出高血压病的误区      张其瑞   
1,走出高血压病用药误区:
&&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需要规范治疗
,但有些高血压患者在治疗用药时却采用一些错误的方法 ,那样将会导致严重后果。以下是常见的几种高血压病治疗的误区 :
凭自我感觉服药患者平时不测血压 ,仅凭自我感觉服药 ,感觉无不适时少服或不服 ,一有头晕、头痛等症状时就加大药量。实际上血压不稳时
,同样会出现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另外还有些患者血压虽然很高 ,平时却无自觉症状 ,因此很少服药或不服药。这种不测血压地盲目服药
,不仅不能稳定控制血压 ,还可使病情恶化 ,并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 不坚持服药有些高血压患者经药物治疗一段时间 ,症状好转
,血压降至正常后 ,便认为高血压已经“治愈”而自行停药 ,结果时间不长血压又升高了 ,于是不得不再用药降压。这种血压降低 -升高
-再降低 -再升高的反复过程对人体的危害很大 ,不仅能促使病情恶化 ,而且还会导致机体产生耐药性 ,不利于进一步治疗。
&& 降压过快有的高血压患者治病心切
,常常擅自增加服药剂量或使用作用较强的降压药 ,以使血压在短时间内大幅度下降。但如果降压过快可导致大脑供血不足
,并会引发脑梗塞等严重后果。
睡前服药有些高血压患者喜欢睡前服用降压药 ,认为这样治疗效果会好些 ,其实 ,这是一种误解。人在睡眠后
,全身神经、肌肉、血管和心脏都处于放松状态 ,血压比白天下降 20%左右。如果睡前服药 ,两小时后正是药物的高效期
,这样就会导致血压大幅度下降 ,使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 ,从而使血液中的血小板、纤维蛋白等凝血物质在血管内积聚成块
,阻塞脑血管 ,引发缺血性脑中风。
&& 不按医嘱服药高血压按其病情及其它器官的损害情况可分为三期
,各期高血压的治疗用药都有所不同。有些人患高血压病后 ,不按医嘱服药 ,而是按照别的治疗高血压的处方用药
,或者偏信广告中的一些药物。这样 ,势必出现治不对症、药不对病的情况而延误疾病的治疗。
&& 所以 ,为了有效地控制血压 ,减少并发症
,高血压患者在用药治疗时 ,必须严格遵照医嘱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用药。
2,走出高血压的治疗误区
&& 高血压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慢性疾病
,绝大部分患者需要终身服药。在高血压患者中 ,治疗易 ,坚持难的现象十分严重 ,许多患者由于不能坚持科学治疗
,而引起心、脑、肾等脏器的血管病变 ,并最终导致脑卒中、充血性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等严重后果。
血压不能降得太快
&& 常有一些高血压病人要求医生用好药或多用些药
,希望把血压很快降下来 ,这种心情可以理解 ,但这又是十分危险的举动。北京友谊医院心内科专家沈潞华教授说
,高血压病人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血管硬化 ,血管壁弹性下降 ,病程长或年老的患者更为明显。为了要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
,必须有较高的血压才能维持。如营养心肌的冠动脉因硬化而阻力增高,血液流量储备有限 ,心脏所能获得的氧供应减少 ,一旦血压突然降低过多
,心、脑、肾、肝等重要器官不能马上适应 ,何况这些器官原来就伴发有细小动脉硬化 ,于是就产生一系列的缺血、缺氧症状 ,医学上称为
:降压灌注不良综合征。出现如头昏、头痛、眼花、嗜睡、预项强直、上肢麻木、全身无力等症状。值得警惕的是
,这些症状与血压过高所引起的症状相类似 ,如未能及时测量血压 ,可被误认为血压高而急服降压药物
,后果不堪设想。严重者可发生失明、半身不遂、心绞痛、严重的心率紊乱、肝细胞损害、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同时 ,血液流动缓慢时易发生血栓
,血栓易在最低的睡眠状态时脱落 ,所以缺血性中风多发生于清晨 ;如当冠状动脉内的血栓发生脱落时
,还可发生突发心肌梗塞而死亡。因此睡前切忌使用降压药物。尤其在冬季 ,由于气温低 ,血管呈收缩状态 ,血液流动缓慢
,高血压患者更要注意治疗 ,以免发生意外。
擅自停药频繁换药
&& 高血压病人除极少数可能自然缓解外
,绝大多数病人需终身治疗 ,并且不能停药。北京大学医学博士盛琴惠女士提醒患者 ,现代医学研究已经证实
,高血压病人在降压治疗有效而停止服药后 ,几乎所有的病人血压又恢复到治疗前的水平 ,甚至高于治疗前的水平 ,因此高血压病人切勿擅自停药
,即使血压已经平稳。但是 ,如果病人的血压已经长期稳定 ,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 ,在保证血压相对稳定的情况下
,小心、逐步地减少服药次数或调整用药剂量 ,但千万不可血压下降即停药 ,上升再服药。盛博士警告说 ,血压的波动对高血压病人极为不利
,甚至会对身体靶器官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 目前 ,降压药物品种繁多
,对各种情况的高血压都有有效的治疗药物 ,但是每一种药物都有其禁忌症 ,高血压患者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盛博士指出
,所有的降压药物都有副作用 ,在用药时必须考虑患者靶器官受损情况和有无糖尿病、血脂、尿酸等代谢异常以及降压药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患者切勿轻信广告 ,擅自换药 ,尤其是频繁地换药 ,因为每换一次药 ,都会引起血压波动
,而血压波动会加重心、脑、肾和血管的损伤。
用药时机不对
&& 高血压病人需要终身服药
,但不能一发现高血压就马上服药。一般诊断高血压不能以一次血压为准 ,首次发现血压偏高后 ,应间隔 1~ 2周再量。如果多次血压高于
140/90m m H g ,就应考虑有高血压。有条件的话最好能作一次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以进一步了解
24小时内血压变化。确诊高血压后 ,如果发现血压已高达 180/100m m H g,并经多次测定证实 ,应马上服用降压药 ;若血压在
150/90m m Hg左右 ,且时高时低 ,可选择非药物治疗如减肥、控制体重、改善饮食、戒烟戒酒、体育锻炼等。如果通过 3~
6个月的非药物治疗 ,血压控制良好 ,可继续维持。如无效 ,则应口服降压药物 ,不能因为年轻或无症状而不愿用药。
单纯依赖药物 ,忽视生活调节
&& 高血压是一种生活方式病
,生活调节在它的治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如高血压与吃盐过多、体格肥胖、烟酒嗜好、活动较少等因素有关 ,通过生活调节
,去除上述不良因素 ,血压往往会降至正常 ,从而避免了长期服药。研究证明 ,即使已经开始服用降压药物的病人
,进行正确生活调节者较不进行生活调节的人 ,一般来说 ,服药量要少 ,血压控制得也比较满意 ,所以 ,严格地进行生活调节
,尽量减少降压药物的种类和剂量 ,是高血压患者的明智选择。
3,服用降压药:别让误区惹祸
如今,“三高”(高血压、高脂血、高血糖)的人越来越多,其中又以高血压患者居多。最新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与10年前相比,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明显上升,35~74岁年龄段的高血压患病率达到27.2%。这意味着我国高血压病患者已达1.3亿人,这一数字也让我国成为世界上受高血压危害最严重的国家。而在治疗过程中,有些患者为使病情尽快好转,擅自在市场上寻觅降压“偏方”,而不按照医生指导正确用药,结果反而加重病情。
很多高血压患者在降压过程中极易陷进误区,特别是在服用降压药时,由于错误的服药观念,从而给自身健康带来了伤害。
误区1:血压高于正常值,但无任何症状(无任何不适),似乎不影响工作和生活,所以不用吃药。
有这种想法的人很多,这与高血压的基本知识普及不够有关。事实上,没有症状,并不表明血压不高;症状很多,血压也不一定很高。也就是说,血压的高低与症状并不成正比。因此,虽然没有头晕、失眠、手指麻木等高血压的症状,但发现血压高(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4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0毫米汞柱),就一定要上正规医院去检查,并遵医嘱吃药。
误区2:服用降压药时,一味地追求降压效果,不了解血压波动的危险性。
降压的原则是有效、平稳,尤其是平稳更为重要,因为血压的波动往往是引起中风的诱因。如果一味地追求降压效果,而忽视血压的平稳,就有可能导致心、脑、肾的供血不足,从而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所以,短效降压药不适用于合并有心、脑、肾功能不全的病人。
误区3:忽视降压药的副作用。
事实上,降压药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副作用,如甲基多巴可出现嗜睡、眩晕、腹胀等不良反应;优降宁的不良反应更多,可出现恶心、呕吐、失眠、多梦、定向障碍等,恶性高血压及肾衰晚期、甲亢、精神病患者应忌用;卡托普利可出现咳嗽、皮疹等不良反应,孕期及哺乳期妇女不宜服用。凡出现上述症状的患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
误区4:血压降至正常即可立即停药。
除了少数早期轻型高血压患者可通过消除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如减少食盐摄入量、戒烟限酒、消除焦虑和精神紧张来控制血压外,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需要终身服药,即使血压降至正常也不能停药,否则或早或晚血压都会恢复到治疗前的水平,并引起“停药综合征”或诱发严重的心、脑、肾、血管疾患。正确的服药方法是,待血压被有效控制在正常水平一年后,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减少药物的种类及剂量,用最少的药量达到最理想的治疗效果。
误区5:降压药吃得越多,血压降得越快;血压降得越快,病好得越早。
“医生,我的药怎么才这么少,这能治病吗?”门诊常遇到这样的病人。其实,药不是吃得越多效果越好,降压药亦然。服降压药的目的是降压。如果一种降压药一天只服一次就能平稳降压,原则上就不再加用第二种。患者如自作主张地增加药物剂量和种类,不仅不能达到良好的降压效果,反而会危及生命安全。此外,血压也不是降得越快越好,血压下降得太多,患者反而会出现头晕、心悸等不适症状,甚至出现不良的并发症。因此,一个有经验的医生通常是用最少的药、最小的量使患者达到最大的疗效。
误区6:降压药越贵,降压效果越好。
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认识。药品的价格和效果不一定成正比。因为决定药品价格的因素很多,决非“降压效果”一项。一些廉价的大众降压药同样有不错的疗效,关键看服用是否得当。
误区7:吃了降压药就万事大吉。
患高血压主要是因为不科学的生活方式造成的。抽烟酗酒、过量食盐、不运动、心理失衡……都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原因。高血压患者应该比健康人更重视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生活有规律等。使用利尿剂时还要记录排尿量的多少,若排尿多,则要多吃香蕉、海带、橄榄、梅子、莲子、榛子、核桃仁、豆类及豆制品、荞麦等含钾高的食物。还要注意的是,高血压患者睡前不宜服用降压药。患者千万不能一见血压升高就服药,迅速把升高的血压降至正常,血压波动太大,不利于健康。血压是血液在血管里流动对管壁产生的压力,压力过高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就会增高,加之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膜功能不好,这样用药极易造成动脉壁破裂出血。这就如同水管一样,若水管壁不结实,自来水就会冲破管壁后喷出。因此,高血压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降压药,以最小剂量达到最佳降压效果。
小贴士 降压药何时吃为好
适合于空腹服用的有:培哚普利、赖诺普利、尼群地平等。
适合于饭后服用的有:卡托普利、美托洛尔、塞利洛尔、非洛地平、硝苯地平等。
4,高血压治疗的四原则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由于该病可以导致多种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疾病等,所以,如何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则成为所有高血压患者的共同心愿。临床证实,高血压患者在治疗上除了应遵循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外,还应遵循以下四项治疗原则:
一、服药需终生。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继发性高血压是在某种疾病(肾脏、脑血管及内分泌疾病等)的基础上引发的,一旦病因被去除,患者的血压即可恢复正常,不需要终生服药。而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至今尚不明了,目前还无法被根治,患者需要终身服药。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高血压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血压接近正常后就擅自停药,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由于停药后患者的血压可重新升高,即使升得不是很高,对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也是不可忽视的。因此,经数日多次测量血压高于150/95毫米汞柱的患者,或血压在140/90毫米汞柱上下,但有肥胖、血脂异常、患有糖尿病等情况的患者也要坚持终生服药。
二、用药需择时。人的血压在一天24小时中不是恒定的,而是按着一定规律波动的。人在睡眠时,血压可大幅度下降。如果白天忘记服降压药,到了晚上临睡前才服药,则有可能使血压在夜间降得太低,特别是老年人,容易因此而诱发缺血性脑中风。在致命的脑血管意外的患者中,约有40%的人与低血压有关。所以,老年高血压患者不宜在睡前服药。人在白天的血压升高与睡觉醒来和醒后的活动有关。许多研究表明,上午8~11时和下午3-5时左右人的血压最高,出血性脑中风的好发时间是上午10肘。一般的药物在进人人体半小时后才开始起效,2~3小时后药效最高。因此,上午7时和下午2时是高血压患者服药的最佳时间。此外,患者还可将服药时间进一步简化,即起床后服药。如果中午不休息,则可在午饭后1小时左右服药。
三、降压要达标。为使血压在一天24小时中处于稳定状态,高血压患者在用药时最好使用长效制剂,即每天服用一次,任何时间均可(最好还是早晨起床后),但要每天在同一时间服用。国外一些大规模的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每降低10~14毫米汞柱和舒张压每降低5~6毫米汞柱,可使脑卒中和冠心病的发生率分别降低约40%和16%。我国的几项临床研究表明,收缩压每降低9毫米汞柱和舒张压每降低4毫米汞柱,可使脑卒中和冠心病的发生率分别降低约36%和3%。因此,高血压患者将血压控制在理想的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最新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应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更明确地说,目标血压是138/83毫米汞柱。若血压未达到这一目标,患者就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包括加大药量、联合用药、更换药物等。
四、血压要稳定。血压不稳定可导致器官受损,因此,高血压患者必须保证血压稳定,最好选用能降低血压波动性的降压药,但至今这方面的研究尚很欠缺。目前,患者能做到的就是避免人为地造成血压不稳定,即应定期监测血压,尽量使用长效降压药,逐渐淘汰短效降压药,并根据自己血压的高低来调整药物的剂量。由于长效制剂的价格比较昂贵,不利于普及,一些价格便宜而药效较好的中效降压药(每日服1~2次),如尼群地平、安替洛尔等已受到了多数患者的青睐。这也是较好的选择。
&&&&三、走出高血压治疗的误区的几点意见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作者:吴清玉
由于高血压临床表现呈多样化,可以毫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甚至有的病人一生无临床症状。所以许多病人认为,高血压病是一种可治可不治的病。血压高了就服点降压药,稳定了就不再服药,这是错误的。其实血压的正常就是服了降压药治疗的结果。停药后血压必定又会增高,甚至更高。这种血压的明显波动,正是导致脑中风、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患有高血压病的病人应积极地治疗,以免重要靶器官受损,致残后而后悔莫及。
高血压病是一种需要持续不断治疗的慢性病,绝大多数病人需要坚持长期或长时间服药,甚至有的的病人需要终身服药。所谓终身服药,就是(批)确认为高血压后,医生给病人以终身治疗。以药物治疗而言,病人就要吃一辈子的药。即使血压正常后,仍应使用合理有效的维持降压药物剂量,保持血压稳定,切不可吃吃停停。正确的治疗原则应该是“长期服药,可以少吃,不可不吃”。因此有高血压病的病人一定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长期坚持服药,不仅能使血压稳定在理想水平,还可以保障重要器官不受损害。而间歇性服药,或频繁换药,会使血压波动更加明显,结果导致动脉硬化,使重要脏器缺血、缺氧,最终形成急慢性心脑血管疾病。此点务必引起所有高血压病病人的高度重视。因此,不论是药物治疗,还是非药物治疗贵在持之以恒。
走出防治高血压病中的一些误区
走出轻视预防的误区,防患于未然,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高血压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大敌,一旦并发心脑肾等脏器严重损害,不仅给自己带来痛苦,而且给家庭、社会也带来了负担。应该指出:要想扼住高血压病这一人类“第一杀手”,其根本出路在于预防。所以,预防是首要的,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要有防重于治的思想意识,力争做到不等到发生高血压病后才开始治疗。为此,要大力普及高血压病的有关知识,对有高血压病家族史、儿童时期血压偏高、肥胖等高危因素的个体更要加强预防,而预防的主要手段,就是远离不良生活方式,也即一级预防(详见“高血压病的一级预防”)。一旦患了高血压病则要积极、有效地加以治疗,要知道治疗高血压本身就是对心脑肾等并发症的最有力的预防(即二级预防)。
走出不愿服药的误区
调查发现:有的高血压病人因为无症状,仅在查体时发现血压增高,长期不服药,使血压一直处于高水平。其主要原因是对高血压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加之无明显症状而不服药。事实上,患有高血压病的病人一般可以没有特殊症状,即使有症状,大约1/3是心理压力所致,1/3是与服用降压药物的副反应有关,只有1/3与血压升高真正有关,且症状与血压水平未必一致。有的人则认为自己血压只是偏高,血压处于边缘状态,不值得治疗,也未引起重视。事实说明,这种轻度高血压同样对人体会发生危害。还有的病人因长期适应了较高水平的血压,一旦服用降压药后,血压下降至一定水平反而不适应,则可能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随后则不再用药。岂不知,持续高血压会造成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正确的做法是,不但要用药治疗,而且要坚持长期用药治疗。
走出不能坚持治疗的误区
这部分病人最多。一些病人虽然服药,但频繁地自己换药,使血压上下波动不能稳定;还有一些病人,服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特别是血压正常就停药,血压升高又服药;其中有人是怕高血压会降得过低或长期服药会产生药物副反应。其实一些新的降压药,特别是进口或合资企业生产的药,使用说明书非常全面、详细,即使发生非常低的不良反应亦被详尽列出。某些药品说明书很简单,但副(剧)作用也未必比它少。更多的人以为不适症状已消失,甚至于还有的认为高血压已被“治愈”了,随时测血压又嫌麻烦,便掉以轻心地停止服药,殊不知这种“短期行为”实际上是有害的,也是错误的,它是导致血压不能有效控制的主要原因。要知道,服药一停药一服药,结果导致血压升高一—降低一—升高,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而且由于血压较大幅度的波动,将会引诱心脑肾发生严重并发症,如脑出血等症,悔之已晚。大量的临床资料已证实,降压治疗的益处来自长期控制血压。美国曾经做过这样的观察,500名高血压病人进行了为期5年的正规有效降压治疗,停药后发现其中1/2的病人在8个月后高血压又恢复原状,这足以证明长期坚持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血压持续升高时,除非发生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或脑中风等严重并发症,一般不会自动恢复。所以,原则上应长期或终身治疗。需要指出的是,一些轻度高血压病人经治疗正常达半年以上,可试行停药观察,其(而)中、重度高血压病人可停用其中的一种药或减少药物的剂量,但仍应坚持非药物治疗,定期随访。如果血压回升或升得更高时,则应恢复原用药剂量或调整为其他药物,并坚持长久用药。
因此,对于高血压病病人应坚持“三心”,即信心、决心和恒心,只有这样才能防止或推迟重要脏器受到损害。
走出服不服药无多大差别的误区
要知道,高血压病人中除5%左右(症状性高血压)可通过手术等方法得到根治外,其余90%以上的病人都是高血压病,这些病人是一种慢性病,往往需要长期或终身服药。有些人虽然已经发现高血压,但不在乎,甚至认为治疗不治疗均无所谓。甚至还有的朋友说:血压高点有什么了不起,不误吃,不误睡,什么也不影响,甚至会对苦口婆心劝他的医生产生一种“虚张声势”的感觉,仍然我行我素。持这种态度的人,是自己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是极端错误的,一定要予以避免。医学家认为,其服药与不服药的结局是截然不同的,坚持长期用药者由于使血压降至正常或理想水平,可以减少和推迟器官的损害,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而长期不服药者则由于血压长期处于高水平,其本身可促进或加速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甚至引起致残或死亡。因此,要认清降压治疗的重要意义,积极、有效、长期地控制血压至正常或理想水平。
走出单纯依赖药物,不做综合治疗的误区
有人认为,得了高血压后只要坚持长期、规则地服药就准好,其实不然。因为高血压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造成的,其中包括不良的生活方式等。高血压病病人发生并发症的原因除了血压升高外,尚有其他许多因素,这些因素医学上称为“危险因素”,如吸烟、酗酒、摄入食盐过多、体重超重、血糖升高、血脂异常、缺乏运动和体育锻炼、性格暴躁等。所以,药物治疗的同时也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否则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故治疗高血压除选择适当的药物外,特别还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一般地说,高血压的治疗应包括药物和非药物两种。非药物治疗有:一般治疗(合理休息、适当镇静)、饮食治疗、运动等。早期、轻度高血压病人,应在用降压药物前可先试用非药物治疗。3-6个月后复查血压,如多次测量血压均在正常范围内,可继续非药物治疗,并定期测血压;如症状明显,则应同时应用降压药物。对于中、重度高血压病病人在采取降压药物治疗的同时,也要配合非药物治疗,才能有效地控制血压。
走出以感觉估计高血压的误区
血压的高低与症状的多少、轻重并无平行关系。有的病人,特别是长期高血压病人,由于对高血压产生了“适应”,即使血压明显升高,仍可不出现任何感觉不适。误认为只要没有不适感觉,血压就一定不高。还有相当一部分高血压病病人没有任何症状,甚至血压很高也如此,但当血压下降后反感不适,此时只要使降压速度减慢些,坚持一段时间其不适感会逐渐消失。所以,有时血压降低也会出现头昏等不适,若不测量血压而盲目地加量,反而不利,为此可能延误治疗,而此种现象对病人的健康却潜在着严重的威胁,甚至导致并发症的发生。为此,高血压病人应主动定期测量血压,如1周至2周,至少测量血压1次。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不能“凭着感觉走”。当然,最好是自己有个血压计,并学会自测血压,这样既方便又能及时了解血压变化情况。
走出不按病情科学治疗的误区
有少数病人,把别人降压效果好的药物照搬过来为己所用,这是既不客观又不现实的。因为,同样是高血压的病人对降压药物的敏感性、耐受性却是大不相同的。如某人用某药降压效果非常明显,则另外一人却效果不显,甚至无效。再如服用短效硝苯地平时,有一小部分人会即刻发生心悸、脸红等不适症状,而多数人则感觉良好。因此应当根据病情,因人而异,合理选用药物,最好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进行。还有极少部分人则相信那些所谓毫无根据的道听途说:什么“保治保好”、什么“可以根除”等等骗局,或者轻信某些虚假广告和偏方。因为高血压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这些都对坚持治疗有弊无利,以致失去合理的治疗机会,是不可取的。要知道高血压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这是肯定的,也是无可非议的。欲走捷径绝对是不可能的,甚至酿成不良后果。面对多种降压途径无所适从。当前社会上降压方法甚多,诸如降压鞋、降压帽、降压仪等,而国内外专家目前认定,只有降压药是可靠的降压途径,其他方法均处于试用阶段,目前只能作为辅助或精神安慰治疗。
走出不求医、自行治疗的误区
目前,市场上治疗高血压病的药物多达几十种,甚至上百种,各有其适应证和一定的副作用,不仅药物种类繁多,制剂复杂,降压机制等各不相同。其中有些已经过大规模临床应用其疗效予以肯定,而有些药物,尤其是新药的疗效则有待于临床进一步证实。况且高血压的合理治疗,需要根据全身情况选择最佳药物,这些均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自行购药服用,带有一定盲目性、片面性,也有一定的不安全的因素存在。所以,应先经医生诊断,作必要的化验检查,及对心、脑、肾等功能的测定,然后进行治疗。千万不要凭想象,或认为只要是降压药难能用,更不能一味追求那些新药、特药,或认为价格越是贵的药越是“好药”。
走出只顾服药、不顾效果的误区
治疗高血压病的主要目标是不仅要将血压降至正常或理想水平(小于130/85毫米汞柱),而且要长期稳定,进而达到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病的病死率和病残率的目的。由于种种原因(如怕麻烦、出差),不定期测量血压,一味“坚持”服药,此为“盲目治疗”,会使得血压忽高忽低,或者出现不适感,并且易产生耐药性或副反应。初服药者,可三天测一次;血压稳定后可每1-2周测一次。以便根据血压情况,调整药物种类、剂量、服药次数,将血压降至较理想的水平。还有更多的人,不仅不复查血压,更不去检查血、尿等化验,不讲究实效。全然不顾血压是否控制理想?靶器官有否损害?应该说,这种治疗在某种程度上是徒劳的,很可能导致前功尽弃的结局,即当发生严重并发症时方感到后悔莫及。因此,必须予以纠正。
走出长期服用一类药、每日一次的误区
有的病人盲目长期服用一类降压药,服药只作为一种生活习惯,任何药物长期服用都会降低疗效,产生耐药性,并易产生药物副作用。同时,有不少病人的血压往往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降压机制的药物联合应用才能有效地降低其血压。另外,不同的病人应根据病程、年龄、个体差异、脏器损害的有无以及程度等情况,选择适当的药物加以治疗,千篇一律或长期服用一类药物是不可取的。所以,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按照病情需要及时选择和调整药物。
有的人出于省事,或嫌麻烦,不管是短效降压药还是长效降压药都采取每日1次的服药法,其实是不科学的。因为短效降压药服药数小时后,随着药物在血液中浓度的下降,降压效果也随之降低或消失。如不能定时服药,血压也随之升高,不能有效地控制24小时血压。而只有长效降压药或缓释、控释制剂才能维持12或24小时平稳降压。故每日一次的服用法不是适合于所有的降压药,而是仅限于长效、缓释或控释片。
走出贵药就是“顶药”的误区
有些高血压病人把一些价格比较贵的降压药称为“顶药”或“厉害的药”,认为只有病情很严重时才需用。其实,这些药多为钙拮抗剂或血管转换酶抑制剂的缓释、控释片,或长效的制剂。这些药的降压作用有时不如硝苯地平、复方降压片等常用价廉药物的作用强和快,但正是因为目前更强调24小时缓慢、平稳地降压,以及早期保护心脑血管免受持续血压升高的损害。所以,医生有时会根据病情开出上述的“顶药”。
走出血压降得越快、越低越好的误区
有的高血压病病人一味追求血压达到正常水平,甚至认为降压应该是越快越好;越低越好。其实不然,一般来讲除高血压急症(如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等)外,其余高血压病病人均宜平稳而逐步降压。因为,血压下降过快、过低,不但会使病人出现头晕、乏力等体位性低血压的不适症状,也称“脑贫血”,还极易发生缺血性脑中风,甚至诱发脑出血,这种情况尤其在老年人为甚。因为老年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此时偏高的血压有利于心脑肾的血液供应,如果一味要求降到正常水平,势必影响上述脏器的功能,反而得不偿失。因此,降压治疗时必须要掌握住缓慢、平稳的原则。
走出能降压的都是“好药”的误区
眼下降压药物种类繁多,真可谓琳琅满目。有西药、有中药、有中西药复合制剂;有单一制剂的、有复方制剂的;有国产的、有进口的、也有中外合资企业生产的等。为此,有不少高血压病病人以为只要能降低血压的都是“好药”。应该指出,不少降压药服用后确可使血压下降至正常或理想水平,但有些(如短效降压药)不能使血压保持稳定;有些则副作用较多,甚至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如不加选择盲目地应用这些降压药,很可能不仅不能稳定降低血压,还有可能导致一些不良后果。而理想的降压药物应该是:能有效地降低血压;连续用药而不产生耐药性;副作用少;能降低高血压病引起的并发症;降压效果持久;服用方便;药价适宜。
走出睡前服降压药的误区
有的高血压病人,常将一天的降压药放在睡前或仅在临睡前服一次降压药,这种作法是不科学的,也是危险的。因为当人入睡后,人体处于静止状态,可使血压自然下降10%-20%,称为血压昼夜节律。而且以睡后2小时最为明显。倘若病人临睡前服了降压药,两小时也正是药物的高浓度期,可导致血压明显下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供血不足,而使病人发生意外。这种情况在老年人高血压病者表现尤甚,必须加以避免。因此,高血压病病人降压药物应在晨起时服用,目的在于控制上午血压增高的峰值,以及预防与血压骤升有关的心脑血管意外事故的发生。对于长效降压药物也应选择晨起一次服用为宜。
关于高血压的七个不等式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和继发性高血压。在高血压患者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占95%以上,其发病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而继发性高血压患者虽只占其中的5%左右,但都有明确而独立的发病原因。目前,高血压的发病率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然而人们对它的认识仍存在着不少的误区。在此,笔者从现代医学的角度,对其中几个容易混淆的问题予以澄清,希望能引起广大高血压患者的高度重视。
高血压治疗≠药物治疗
其实,对于某些高血压患者来说,非药物治疗是首选疗法和基础疗法,因为这些人的血压升高往往都是在某种特殊情况下才出现的。研究证实,有效的非药物疗法主要有控制体重、低盐饮食、戒烟限酒、适当锻炼身体及保持良好的心态等。
能降低血压的药物≠理想的降压药
降压不是治疗高血压的惟一目的,也不是评定降压药疗效的惟一标准。在临床上,理想的降压药应该在降压的同时,不会影响患者体内的脂质代谢和糖代谢,对靶器官有保护作用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只有这样的降压药才适合高血压患者长期服用,也是最为理想的降压药。
降压效果越好的药物≠安全的降压药
一般来讲,除了对高血压危象或高血压脑病患者需要进行紧急的降压治疗外,对其余高血压患者(即使血压较高的Ⅱ、Ⅲ期高血压患者),都应尽量采取平稳降压的治疗原则,因为血压降得过快或过低,患者极易出现脑缺血或体位性低血压。另外,有的高血压患者常在临睡前服用降压药,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也是很危险的。这是因为,人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其血压会自然有所下降,而且以睡着后2小时最为明显。倘若患者在临睡前服药,2小时后也正是药物的在体内的高浓度期,这样就容易导致患者血压的急剧下降,造成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供血不足,甚至发生心脑血管意外。据报道,约有40%的致命性脑血管意外的发生都是由低血压造成的。70岁以上的老年人,若收缩压低于100毫米汞柱或低于原来血压的15%~20%,则更容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因此,高血压患者要严格遵守服药时间,尽量在上午9~10点和下午2~3点服药,以达到安全有效的用药效果。
新的降压药≠对所有高血压患者均有效
一般来说,新药需要接受长期、大量的临床实践才能被确定疗效。高血压患者应该根据自己的具体病情选择药物,而不能盲目地青睐所谓的“新药”。实际上,临床上常用的降压药都各有优势,如:不同类型的二氢吡啶类钙阻滞剂,其作用部位和程度都不相同;尼群地平对外周血管的扩张作用较强,适宜于合并冠心病或心肌肥厚的高血压患者;尼莫地平可透过血脑屏障,改善脑部供血,适宜于合并脑供血不足、脑梗塞的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有缓解心肌肥厚的作用,适宜于伴有慢性心功能不全的高血压患者,但以心腔扩大为主的心衰患者应慎用。
血压降至正常≠治愈
临床上有不少高血压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血压会降至正常水平。此时,他们就自以为疾病治愈了,便擅自停止了治疗。其结果必然会导致病情复发。一旦病情反复发作,对患者的身体将造成极大的损害。专家指出,在治疗高血压时应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采取阶梯式的治疗方案,即开始用药时要从小剂量开始,待血压降至正常水平且稳定一段时间(6个月)后,再适当减少用药的剂量和种类,从而最大限度地减轻或消除药物的副作用,提高患者坚持治疗的顺从性。
自我感觉良好≠不需要治疗
很多高血压患者一旦自我感觉良好就自动停药,且不再定期监测血压,直到发生了严重的靶器官损害(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后才幡然醒悟。由于老年人的各系统功能已经发生退化,对高血压的应激反应很不敏感,有的人甚至在血压升高后也不会出现典型的头痛、头晕、头涨等症状。因此,高血压患者千万不能被这种“无异常”或“良好”的表面现象所迷惑。
高血压病人服药七忌
高血压病是中老年人常患的疾病,为合理使用降压药,病者服药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忌擅自乱用药物:降压药有许多种,作用也不完全一样。有些降压药对这一类型高血压有效,有些降压药对另一类型高血压有效。服药类型不对路,降压作用不能充分发挥,有时会误以为“降压药不灵”。高血压病人的药物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应按病情轻重和个体差异,分级治疗。
二、忌降压操之过急:有些人一旦发现高血压,恨不得立刻把血压降下来,随意加大药物剂量,很容易发生意外。短期内降压幅度最好不超过原血压的20%,血压降得太快或过低都会发生头晕、乏力,重的还可导致缺血性脑中风和心肌梗死。
三、忌单一用药:除轻型或刚发病的高血压外,尽量不要单一用药,要联合用药,复方治疗。其优点是产生协同作用,减少每种药物剂量,抵消副反应。
四、忌不测血压服药:有些病人平时不测血压,仅凭自我感觉服药。感觉无不适时少服一些,头晕不适就加大剂量。其实,自觉症状与病情轻重并不一定一致,血压过低也会出现头晕不适,继续服药很危险。正确的做法是,定时测量血压,及时调整剂量,维持巩固。
五、忌间断服降压药:有的病人用降压药时服时停,血压一高吃几片,血压一降,马上停药。这种间断服药,不仅不能使血压稳定,还可使病情发展。
六、忌无症状不服药:有些高血压患者平时无症状,测量血压时才发现血压高。用药后头昏、头痛不适,索性停药。久不服药,可使病情加重,血压再升高,导致心脑血管疾患发生。事实表明,无症状高血压危害不轻,一经发现,应在医生指导下坚持用药,使血压稳定在正常水平。
七、忌临睡前服降压药:临床发现,睡前服降压药易诱发脑血栓、心绞痛、心肌梗死。正确的方法是睡前2小时服药。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血压病人喝什么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