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艹(上)世(中)示(下)组合起来的字艹世木是什么字字

请使用支持脚本的浏览器!
该日志尚未公开,你暂时不能查看。博主可在此
不如去逛逛吧。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在Illustrator
里怎样把散的文字(没有转轮廓)再组合起来? - CPC中文印刷社区
◆- Adobe 设计软件 Photoshop、Illustrator、Indesign、FrameMaker、Indesign Server、Pagemaker 等adobe公司出品的平面设计类软件。
等级: 六袋长老
注册日期: , 10:26
现金: 22金币
资产: 22金币
63 个帖子获得 196 次感谢
在ai里怎样把散的文字(没有转轮廓)再组合起来?
在ai里怎样把散的文字(没有转轮廓)再组合起来,可以重新编辑的?
等级: 四袋长老
Uid: 44119
注册日期: , 15:58
现金: 1金币
资产: 1金币
2 个帖子获得 2 次感谢
你不要把ai当成cd来看,ai里没法组合,cd才行。这两软件各有各好,我是两个都用,
等待 Email 验证会员
等级: 四袋长老
Uid: 64235
注册日期: , 16:29
现金: 2金币
资产: 2金币
0 个帖子获得 0 次感谢
何谓散的文字?难道是单个字单个字分散了,不成一个整体?
永久封禁会员
等级: 八袋长老
注册日期: , 21:06
来自: 广州
现金: 1249金币
资产: 1249金币
3 个帖子获得 391 次感谢
按楼主的意思...应该没有一个软件能做到哦
等级: 一袋长老
Uid: 65135
注册日期: , 13:32
现金: 4金币
资产: 4金币
0 个帖子获得 0 次感谢
在AI中只能重新输入,没有其他办法了
等级: 七袋长老
Uid: 15024
注册日期: , 20:02
现金: 850金币
资产: 850金币
217 个帖子获得 678 次感谢
切换到文字工具
在空白处点击
等级: 八袋长老
Uid: 48079
注册日期: , 15:12
现金: 85金币
资产: 10585金币
167 个帖子获得 198 次感谢
我的麻烦些,全选,复制到记事本里,再复制回来。
等待 Email 验证会员
等级: 二袋长老
Uid: 60807
注册日期: , 13:59
来自: 海角天涯
现金: 1金币
资产: 1金币
0 个帖子获得 0 次感谢
散的文字指的是........?
您不可以发表主题
您不可以回复帖子
您不可以上传附件
您不可以编辑自己的帖子
论坛禁用 HTML 代码
律师声明:本站内容,均具有版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严禁镜像,违者承担一切后果!
&nbsp 广告联系: &nbsp 站务管理:
所有时间均为 +8, 现在的时间是 .
Powered by vBulletin& Version 3.8.11 Beta 2Copyright &2000 - 2017, vBulletin Solutions, Inc.当前位置: >>
学了“火”字并懂得“火”作偏旁时变写为四点底“灬”(“燕”字的四 点底是燕尾的变写),那么,当学到“热”、“煮”、“照”、“煎”、“熬”、 “熟”、“烈”、“焦”、“蒸”等字时就能自觉地用“火”去析解它们的形 义。 学了“首”字(表人头)并懂得“首”作形旁时变写为“页”, 那 么,当学到“顾”、“颈”、“项”、“颜”、“顶”、“须”、“烦”等字 时就能把该字与“人头”联系起来理解
。 如果了解了“手”可变写为“扌”、“ ”、“又”、“ ”“ ”、 “廾”以及与手有关的偏旁为“爪”、“彐”、“攵”、“ 攴”等,那么,学 到“挥”、“举”、“取”、“看”、“有”“戒”、“牧”、“采”“秉”、 “敲”等字时,就能自觉地用“手”或与手有关的动作去析解它们的形义。 例字:分解、组合 名:会意字,分解为夕、口二字 晚上(夕)漆黑,见有来者不知是谁,须张口问其名,故夕与 名会意为名。 初:会意字,分解为衣、刀二字 制作衣服须先用刀裁布,故刀与衣组合成“初”,义为首先,起 始之意。 罚:会意字,可分解为 (网)言、刀三个部 件。 触犯法网,情节轻者受言斥责,情节重的将被用刀(刂)处以 极刑。故网、言、刀组合成罚。 酒:会意兼形声字,可分解为三点水和“酉”(古文字中像酒坛 形)。 酉字(古酒字,酒坛的象形)里的一横表示酒坛里有酒,酒坛里有 酒才能倒出酒,故三点水和“酉”组合表示酒。 裹:形声字,可分解为衣形果声 用衣布之类把东西包裹起来,故“衣”作形旁,且把“衣”字 拆开,更显其包裹之状。故由衣形果声组合而成。 赡:形声字, 可分解为贝形詹声 “贝”为古代的货币,要“赡养”离不开钱,故用”贝”表义, “詹” 是声旁。 “分解――组合”主要是针对会意、形声这类合体字而言,而对于一 些独体字进行笔画的分析实际也蕴含着“分解――组合”的原理。字理识字既 是一种基本的教学原则,也是一种可操作的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分 解――组合”的教学方法常常又是灵活多样的: 1、图示法。 即用图画将汉字的本义表示出来。如教学“飞”字, 可以画一只飞鸟与“飞”这个字作对照,说明这个字的“ ”是鸟的身躯,弯钩 里的两笔是小鸟展开的翅膀。教学“采”字可绘出手在树木上采摘的简笔图。 由于图画形象、具体, 十分有利于将汉字的形与义紧密联系起来记忆,以加深 对汉字本义的理解。 2、演示法。通过演示来表示字的音形义的关系。如“掰”、“拿” 这类字以手演示就十分直观。又如“灭”字,用一块木板盖在火上,让火熄灭, 则形义不言自明。 3、描述法。就是运用精炼的语言去阐明汉字构形原理,这种方法 多适宜于会意字以及形声字的教学。如教学“牧”字,只要解析“攵”是手拿 鞭、棍的意思,与“牛”合起来指手拿鞭子牧牛,这类字无须图示,只要这样 点拨讲述学生也就理解和掌握了。 4、联想法。在析解字理时引导学生合理联想,以加深对汉字形、 义、音的理解,如教“沙”字,可引导学生从河水少想到沙子出现,这就是沙 字的由来。这类字难以图示和演示,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联想即可再现情境。 5、故事法。即运用故事阐明字理。如教学“家”字,就可通过 故事的形式介绍古代先民的游猎生活习性以及养豕定居为家的情况,这样,就 使学生不但理解了“家”的构字原理,还了解了人类生活的演变历史。再如教 学“阔”字时可给学习者简略讲述三国时期杨修在曹操花园门上题写“活”字 的故事。 6、比较法。通过比较可以把汉字的个别部分和特征分析出来,发 现它们之间的异同,以利抓住字与字的本质联系和区别,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 目的。如“请、清、晴、精、睛”和“幕、摹、暮、墓、慕”等字,通过形旁 的辨析比较,学生就能形象分辨和识记。 7、歌诀法。可运用歌诀来帮助学生识记汉字的形义。如“办”字, 歌诀可编为:“办事要用力,两边流汗滴”; 教学“古”字时,可编这样的歌 诀式的谜语:“上十下面口,表示很多口;口口相流传,历史很悠久”。这样 的字谜形义结合,十分便于学生意义识记。 常言道:“教学有法(法则),教无定法(方法)。”依据字理教 学这是识字教学的基本法则,而具体如何施教则要因时、因字、因人、因课的 不同而变化。但是,不管如何的变化和不同,我们都应凸显字理,让学生真正 地领悟到汉字“她的每一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印度前 总理尼赫鲁语),真正地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切实有效地 提高识字教学质量。偏旁部首形义简表部 类 偏 旁 口 口部 之类 舌 讠 欠 心 心部 忄 ? 目 目 部 见 月 月 ? 肉部 之类 自 名 称 形 义 例 字 象口形, 与嘴巴有关 (在 “舍” 、 吐、叫、呱 “营”中似房舍形,在“合”、 “品”中似盛物之器) 古文字像舌形,与口有关 甜、舔、辞 语言由口发出,与口有关 许、诗、信 人打哈欠形(?), 与人的呼 吹、歌、歇 气有关 “? ” 心脏的象形、 与心思有 想、念、悲 关 “心”作偏旁的变写,与心思、 情、性、恨 性情有关 “心”作偏旁的变写,与心思、 恭、慕 心理有关 眼睛的象形,与眼有关 睡、眼、瞻 观、览 繁体是“”,与“人”眼目所 见有关 是“肉”字的变写,与肉体有关 是“肉”字的变写,与肉体有关 是“肉”字的变写,与肉体有关 古“鼻”字,鼻子的象形(?), 与人的鼻子有关.今日人们说到 自己时常指鼻强调 繁体是“”,通“首”字,与 头部有关 古文字像手形(?) 手作偏旁的变写(?) 是手 (又) 拿木棍等器械的象形 (?) 是右手的简形(?),与手有关 肚、肠、胆 肓、胃、肖 然、祭 嗅、鼻口字旁 舌字旁 言字旁 欠字旁 心字底 竖心旁 变心底 目字旁 见字旁 月肉旁 月肉底 斜肉旁 自字头项、顾页 手 扌 攵 又页字旁 手字底 提手旁 反文旁 又字旁手部 之类拳、掌 打、挥、指 救、牧、攻 取、受、双 足部 之类人部手(又)持物件(卜)的象形 , 攴 卜又旁 与手敲打的动作有关 (又称 “攴 (P ū)字旁” 读音 shū,手(又)持器械(几) 殳 殳字旁 形 是手爪(?)下加一点的象形, 寸 寸字底 与手有关 ? 横撇手 是左手的简形(?) 是双手(? )的象形,与手的 廾 弄字底 动作有关 ? 横手底 是手的变写, 与手的动作有关 ? 斜手旁 手的变写, 与手的动作有关 手爪形“爪”(?),与手的动
爪字头 作有关 横爪的象形(? ),与手的动 ? 横爪旁 作有关 另“祭”、“司”、“后”、“迎”中的“?”、 “?”、“?”、“?”也是手的变写 上为膝盖,下为脚趾(?),与 足 足字旁 行走有关 古文字像脚趾形(? ?),与 止 止字旁 行走有关 上像人展臂跨腿奔走形(大), 走 走字旁 下部“?”是“止”的变写,表 人脚 “走” 作偏旁的变写, 与行走有 辶 走之旁 关 是“行”(?,十字路口形)的 彳 双人旁 省半,与行走、道路有关 是“止”的倒写,与人脚及行走 夂 折文旁 有关 正反两个“止”(?)字,双脚 h 登字旁 登爬形 读音 chuǎn, 朝上朝下的双足形 舛 舛字旁 (?) , 由双足相背引申出乖逆 不顺意 是“人”的变写(?),与人的行 亻 单人旁 为有关。 “人” 形变写, 与人有关 (或称卧人 ? 横人头 头) 像人曲身抱持物件形(?) 勹 包字头 (在“勾”中似钩子形, 在“勺”中 似勺子形)敲投、没、段 夺、寻 有、友 弄、戒 举、奉 看、拜 采、受 秉、妻跨、跃、跪 步、武、此 赴、超、越巡、退、追 往、待、徐 冬、各、夏 登、癸 舞、舜借、优、俭 乞、每、伤 匍、匐、 ? 卩 儿 ?卷字底 硬耳旁 儿字底 长撇儿 女字旁女 女部 母 示 部 女字底读音 ji?,像人屈膝跽坐形 (?) 读音 ji?,同“?”,人屈膝跽 坐形“?”(另说古“节”字) 是“人”的变写,与人体有关 是“人”的变写,与人体有关, 与人体有关的字还有:大、夫、 北、比等 古文字写如“?”,像女性站立 交手形。 以 “女” 作偏旁的字有中性的, 如 妻; 有褒义的, 如: 姣; 有贬义的, 如妨、嫌、婪等。母字旁像婴儿在母亲怀中吸奶形 (?)危、卷 却、卸、即 兄、元 见姐、妈、姑 娶、姜、姿母字旁 示字旁 (底) 病字头 日字旁 月字旁 夕字旁 雨字头礻 疒 日 月天文 方面夕 雨“示” ( ? )像人跪于供桌 前祭拜形, 与求神拜佛作祈祷之 类有关 “疒”横倒为“?”,像人病卧 于床形,与疾病有关 古文字为⊙, 像太阳形, 与太阳 有关 古文字为 “?” ,与月光或 时令有关 “月” 少一短横, , 与夜 晚 或 晚 间 活 动 有关 像天地阴阳之气交合后下 雨形, 与云气或雨状的自然现象 有关 繁体为L,古人认为风动虫生, 表风吹如植物从土中萌芽生长形,与土有关神、祝、祭痛、疲、瘦 明、暗、晕 朗、期、阴 多、梦、罗 雾、霜、雹飘、飒风 土 阝(左) 地理 方位 阝(右)风字旁 土字旁 左耳旁 右耳旁山 山字旁 厂(1) 厂字头 厂(2) 厂字头宫室宀宝盖头埃、城、基 左耳旁横倒像山岭形(?),与 阳、阻、险 山岭高地有关 是“邑”字的变写,表示区域、 都、郊、邻 地方 像山(?)形,与山岭有关 峻、崇、峦 像山崖形,与山崖、石块有关 厉、石 岩崖下人可居,表简陋的房屋、 厕、厨、厢 棚子类 房屋的像形(?),与房屋有关 家、安、宿 方面广 门广字头 门字框也是房屋的像形(?),与房屋 府、库、废 有关 闭、闺、阔 繁体为“T”,像两扇门形,与 门户有关 是厂、广的变写,与房屋有关 是人侧坐的象形(?),与人体 有关 是单扇门的象形,与门户有关 像洞穴(?)形,与洞穴有关 是“衣”的象形(? ),与衣 服有关是“衣”字的拆开形,与衣服的内里 有关 像垂挂的布巾形,与布帛有关尸(1) 尸字头 户(2) 户字头 穴 穴字头 衣 ? 巾 革 糸 幺
? 服饰器 用 弓 刀 刂 ? 辛 车 舟 耒 斤 酉 皿 缶 衣字旁 衣字框 巾字旁 革字房 纹丝旁 幺字旁 网四头 方人旁 弓字旁 刀字旁 立刀旁 竖撇刀 辛字旁 车字旁 舟字旁 耒字旁 斤字旁 酉字旁 皿字底 缶字旁层、屋、居 尿、屈、屁 房、扉、扁 空、窗、窑 袖、初、装 裹、衷、哀兽皮张开形(? 有关 像一束丝形“ ? ”,与丝线 有关 读音 yāo,一缕细丝(?),表 示细小 “”是“网”字的变写,与网 有关 是旗游(飘带)飘动形(?), 与旗帜有关 是弓(?)的象形,与弓有关 像刀(? )形,与刀有关 “刀”作偏旁的变形 “刀”作偏旁的变形布、幕、帜 ),与皮革 鞋、鞭、勒结、统、紧幺、幼 罩、罚、罗 旗、旋、旅弯、张、弛 切 分 利、刚、判 辨、师 古刑罚的刀具形 辜、辣、辟 古文字 “车” 像车轮车轴形 (?) , 转、辆、轰 与车有关 古文字像舟船形, 中横像浆, 与 舰、船、舱 船有关 古代掘土的农具(?) 耕、耘、耙 是斧的象形, 与斧及用斧砍的动 斩、断、兵 作有关 像酒坛形(?),与酒有关 酬、醉、醋 是器皿的象形(?),与陶器有 盆、盘、血 关 读 fǒu, 上 “午” (杵) 正在 “凵” 罐、缸、罄 中捣泥制作瓦器,与瓦器有关 金 金玉 类 王 ? 贝 水 火 类 氵 巛 灬 植物 食物 类 艹 木 禾 ? 饣 米 鸟 隹 羽 虫 犭 动物 类 豸 羊 ? ? 牛 虍 ?金字旁 王玉旁 斜玉旁 贝字旁 三点水 折川旁 四点底 草字头 木字旁 禾字旁 竹字头 食字旁 米字旁 鸟字旁 隹字旁 羽字旁 虫字旁 反犬旁 字旁 羊字旁 斜尾羊 秃尾羊 牛字旁 虎字头 撇米旁“△”表示覆盖,两点(R)金 子埋藏于 “土” 中, 表示金属类。 “玉”作偏旁省点作“王”,实 为“玉” “玉”作左偏旁省点且下横变斜 堤, 与玉有关 古人曾以贝为钱币, 与钱财有关 水(?)作偏旁的变写,与水有 关 古“川”字,水流形代简化字除“燕”字外,“灬”均表 示火)铸、镜、铁 弄、全 环、理、琢财、资、贪 没、深、渐邕、巡 是“火”作偏旁的变写,与火有关(现 热、煮、烈小草从土中生长形(?),表植 物类 是树木的象形(?),与树木有 关 像禾穗形(?),与禾类植物有 关 两枝竹叶的象形(?),与竹或 竹器有关 “食” 像器皿盛着饭粒形, 与食 物有关 像斗中装盛米粒形, 与谷类或食 物有关 像鸟形(?),与禽类有关 短尾鸟(?),与鸟类有关两根羽毛形,多与鸟羽及鸟的飞翔有 关花、菜、落 枝、析、梁 秀、秋、积 篮、筷、箱 饭、饺、饿 粒、精、粥 鸡、鹅、鸣 维、集、难 翔、翠、翦 蜻、蚯、蝶 狐、狼 豹、豺 鲜、群 羞、着、 羔、盖 特、牦 虎、虐、 悉、释、番像虫( ? )形,与虫类有关 横倒像奔走的兽类形(?),与 兽类有关 读 Zhì,食肉兽长身大口利齿 形( ? ) 突出羊的头角(?),与羊有关 “羊”字的变写,与羊有关 “羊”字的变写,与羊有关 突出牛的头部的象形(?) 像虎啸形,与虎有关 读音 biàn,兽类足迹 (?) , 依足迹 可辨其类属 ? 匚撇折头 缺右框亠(1) 点横头 亠(2) 点横头 冖 秃宝盖 冫 凵 其 他 类 囗 彡(1) 彡(2) 彡(3) 彡(4) 彡(5) 鬼 ? 歹 聿 两点水 坎字底 围字框 三撇旁 三撇旁 三撇旁 三撇旁 三撇旁 鬼字旁 鼓字旁 歹字旁 聿字旁动物尖形头部的变形 (在“危”“色”中是“人”的 变形,) 像方形盛物器, 多含把物掩藏其 中之意 象屋顶形 (?) 指人首及双臂形(?) 古“幂”字,表示覆盖、遮蔽 古冰字,象凝结的冰块形(?), 与寒冷有关 或称 “缺上框” , 像坑洼形, 是 “坎” 的初文 或称 “国字框” , 像四周被围形, 古 “围”字 表毛发 表声响 表光线 表纹路 表修饰 下像人身, 上戴狰狞假面具, 表示鬼 怪之物。 古人认为鬼行动诡秘, 多在 阴私处,故从“厶” 像侧视的鼓形(?),与击鼓有关 一块无肉的残骨形 读 yù, 手执笔或某种器具形 (?) ; “津”是手持篙于河畔撑船形龟、鱼、角匠、匣、匪 京、亭、享 亦、交、亡 冠、冤、冥 冻、凉、凝 凶、击、出 国、园、圈 须 彭 影 彪 彩 魂、魄、魔喜、鼓、嘉 残、殃、死 律、建、津部分构字率较高的声旁简说形声字的数量很大,声旁也很多。大多数的声旁可以独立成字,不难辨认,但也 有部分已不成字或是冷僻字, 了解这些声旁的含义和读音,有利于我们高效地进 行形声字的教学。 声旁 L @
亢 读音 jiū kǎo ju? kàng 含 义 古代结绳的器具,以之牵引纤维绞结成绳古“考”字,通“老”义,弯曲的杖形,以杖示老人手持破网形,故有破损意,读 ju?,也读 kuài 人的颈脖伸长之形例字 纠、赳 考、巧、号 缺、决、块 抗、杭、坑、 _ 丬 凡 ? ? ? ? 市 ? ? ? ? ? ? ? 佥 声旁 ? 奂 ? ? ? ? ? ? ? ? 舀 ? ? ? 爰 ? 叟 ? ? ? 彖xùn chuáng fán gōng zhēn jìng Yì yán Shì f?i juǎn huāng tū zāi gěn f?ng qiān 读音 yuān huàn jú jùn táo líng ji? jí zhu? xiàn yǎo duān fú jiǎ yuán chán sǒu tà y? biàn tuàn似鸟振翅奋飞形, 古“迅”字 把“丬”横倒成“?”像床形。另说是“片”的反写, 读 pàn;或说为筑墙之版。 古“帆”字,像船帆形 指人的肱肘(泛指胳膊) 鸟翅羽毛丰满形(?) 繁体为“?”,像织布机上排列的经线,古经字 原为“?”,上横目(眼睛)下辛(刑刀),侦缉意 原指陷泥地,即谷川两侧的润泽之处,引申指河岸 集市意。“市”字共五画 围裙意。“?”字共四画 用手抟弄饭团意 原为形声字,川形亡声,水广貌 原为会意字,从倒子从川,婴儿娩出之状(?) “戈”上有毛发,表伤害。现作声旁 眼睛向后回看的人形 形声字,夂形丰声,夂是脚,有行走而相逢意 繁体为“L”,众人同时开口祈祷,故表皆、都意 含 义 本指有大口,有吸盘的软体蛭类动物 繁体为“J”,馆舍内外主宾呼唤,由馆舍而含大意 像一人躬身淘米形 原为形声字, 夂形允声。脚行走快捷意 “勹”是躬身之人,正捣泥制作陶器(缶) 像一个抬脚(夂)登上土山的人 古“捷”字,手(?)脚(止)灵敏快捷意 原为会意字,“口”对着“耳”小声说话 “又”是手,表示很多手在劳作 人(?)陷坑(臼)中 伸出手“爪”从“臼”中舀出米粒形 “一”地,“屮”苗,“?”根须,植物生根萌芽形 敬神时盛酒的瓶子形,敬神求福意 手(又)持工具(?)在悬崖上凿打石块形 双手(、又)持“干”(有叉的器具),有援引意狡兔奔跑形迅、汛、讯、 将、壮、妆、 帆、矾、钒 雄、肱、宏 珍、趁、诊 经、径、颈 译、释、绎 沿、铅、船 柿、铈 肺、沛、旆 卷、眷、拳 荒、慌、谎 流、硫、梳、 载、栽、裁 很、狠、恨 逢、蜂、烽 脸、敛、检 例 字 娟、鹃、绢 换、唤、痪 菊、掬、鞠 俊、峻、竣 掏、淘、陶 凌、陵、棱 捷、睫、婕 缉、辑、楫 辍、掇、啜 陷、馅、焰 稻、滔、蹈 端、揣、踹 福、副、富 假、暇、遐 援、媛、瑗 搀、谗、馋 搜、馊、飕 塌、蹋、榻 碟、蝶、谍 辩、辨、辫 缘、篆、椽古文字是年长者手(又)持火把在穴居里搜索形 群鸟振翅从林中冒出形,鸟高飞貌 “木”上枝繁叶茂状 “辛”是刑刀,双“辛”代表两罪人互辩 “豕”是猪,“”是猪头,猪翘着嘴巴脱逃状 敖 ? ? ? ? 敫 盍 ? 曼 ? ? 襄áo yáo r?ng qī wēn jiǎo h? lín màn dàn guàn Xiāng古文字由“出”、“放”会意而成,外出遨游意 人手爪“”持“午”(杵)在“凵”中捣泥制胚 是“荣”的古字,原上部是双“火”,表示繁花怒放 古“漆”字,“木”下滴着液汁形 原为上囚下皿, 会意为人在屋内烤着火盆取暖,现简化 字可识记为:“皿”中有水,“日”照水则温 将“白”光“放”出,光芒闪耀状 古文字是盖子盖住器“皿”形,上下正合适 古文字上炎下舛,表示磷火(俗称鬼火)行走不定 形声字,又(手)形冒(下目变写成)声,手的动作 轻缓舒长意,如:轻歌曼舞 “ ? ”是仓库,“旦”表声,粮满仓的意思 小篆为“? ”,猫头鹰的象形 手持农具挖坑放种,再以土覆盖,犹如以衣包覆傲、熬、遨 摇、谣、遥 荣、营、荧 漆、膝 温、瘟、愠 缴、徼、激 磕、嗑、瞌 磷、鳞、遴 慢、蔓、馒 擅、颤、膻 罐、灌、鹳 嚷、瓤、壤二、汉字造字的基本方法(一)象形、指事、会意-----纯表意字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至少有三千年的历史。表意性是汉字最基本的特性。东 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辩识声读的字书。汉 字造字法有“六书”之说,即像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和转注,这是前人对汉字研究 的科学总结。文字学家又研究认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属于造字方法,假借和转注实 为用字方法。在四种造字方法中,形声字的出现表明了汉字由表意性向表音的方向发展,而 于它之前的象形、指事、会意字,则是纯粹的表意文字。下面简要地谈谈这三种字的基本特 征。1. 象形象形就是依照事物的形体,描绘出它的轮廓和特征。这种依照事物的形体描绘而成的 文字就称象形字。如: 日 ? 月 ? 目 ? 山 ? 象形字的特点很明确,就是许慎所说的“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许慎的界说是就汉字“造 文之初” 的情形说的。 现行汉字, 象形字很多已不象形。 这说明汉字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已褪去古文字的图画色彩,渐趋规则化、符号化。但是,考之甲骨文、金文却是很接近图画 的。它们有的取事物侧视、仰视、俯视的平面形象描画出全角,如:? (水) 、 ? (鸟) 、 ?(龟) 。有的为了准确地表示事物而将其特点突出,如: “象”字,突出其长鼻,甲骨文写 作 “?” ; “母”字,则突出其双乳;有的描画出具有特征性的局部,如“羊”字,甲骨文 只画出其头部而作 “?” , “牛”字则突出其弯角写成“?” ,有的以为单纯画出其简单的轮 廓还不足以使人明白,就画出相关的部分加以衬托,如“果” 字,若单独画一个圆形的果子, 就易与其它圆形之物相混,于是就将果树一并画出来,表示这圆形之物是树上的,这样,就 使人容易明白这是果实。又如鸟、隹、虎、豕、木、禾、人、口、手、耳、水等等,在古文 字阶段,它们都很像一幅单线勾勒的简笔画,都是根据物体的表状, “随体诘诎”描摹出来 的,一望即知其为何物,所以象形字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如何象形,当然是以能使人们一见 就知义为目的。因此可以画得简单而达到此目的,也就不需复杂化,这就是所谓的“独体象 形” ,如以上所举的“日、月、目、山、水、鸟、象、羊、牛”等字。有的事物画得太简单, 不能使人一见就知义,如上述“果”字,如只画一个圆的果形(上面部分) ,人们就不知其 为何物,再如“血” ,若只画“ ” ,人们也不知道这是水是沙或是血,而把像血滴的“ 、 ” 与盛牲血之器“皿”一起画出来,就能使人联想到血。象这类由两种同类或相关事物的实形 组合而成的字叫合体象形字。 合体象形字所合的二体若分开后, 一般有一体不能单独成为具 有合体字义或与合体字义有关的字。如“血”字的“ 、 ”不单独成字,另如“果”之“田” , 是果实的象形,不单独成字,如果说它与田地的“田”相似,那也与果实无关。像这类的合 体象形字还有“眉” 、 “瓜” 、 “石” 、 “牟”等字。 《说文》共收象形字 264 个。在汉字总量中约占百分之四左右。象形字在汉字总量中 虽然数量不大,但它们是组成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的基础。熟悉和掌握了象形字,就掌 握了汉字大量的基本构件。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象形字主要有如下一些: 人体类:人又大子女尸口夫长文心手爪止毛目老臣自耳身首面眉鬼。 动物类:万飞马犬贝鸟羊龙凤羊虫肉羽龟角虎兔鱼鹿象鼠燕。 植物类:木禾米竹瓜来齐果帝桑。 服饰器物类:刀丁力几勺巾弓门车瓦斗斤玉且册矛伞衣曲舟网豆囱其壶。 天文地理类:山川小土日月云气井水火申丘石田永行州回雨京泉高雷。 其它:卜。 象形字的产生,是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使文字和语言的关系更为密切。并开始成为真正 记录语言的工具。 从造字方法来看,象形字最能反映本义。例如“身”字,其字像女子侧身大腹怀孕之 形,其本义为身孕。 《诗?大雅?大明》 : “大任有身,生此文王。 ”用的就是本义。又如“行” 字,甲文、金文写如“?”均象十字路口,本义是道路。 《诗?周南?卷耳》 “嗟我怀人,? 彼周行”和《诗?豳风?七月》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中的“周行” “微行”就是“大路” “小路” 。正因为象形字像实物之形,因而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一望即知其为何物,也就不 难察明其本义。但是,象形字毕竟是文字,它不是写生画,不可能把每一个事物的细微差别 都描画出来。例如甲骨文中的“豕”和“犬” ,都是象形字,形体很相近,就不容易分辨。 文字又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断提高其符号化、规则化程度的;甲骨金文演变为小篆, 隶书代替了小篆,楷书又代替了隶书。在这个演变过程中,象形字的形象性受到相当程度的 削弱,后来变成了由横、竖、点、撇、捺等笔画构形的方块字,它们先前的直观性已十分模 糊,同时,许多复杂的事物、抽象的概念也无法用象形的方法表现,这些都是象形字表义的 局限性。象形字的局限性又限制了它本身的发展。于是人们想出了第二种造字方法,那就是 “指事” 。2、指事许慎在《说文解字》一书中解释说: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 ” “视 而可识”指初看可以标识符形怎样构成。 “察而可见”指仔细观察可以知晓字的意义。 “上下 是也”是他举的指事字的例子。指事是表达语言中抽象概念的造字方法之一。指事字,就是 表达语言中抽象概念的一种符号。指事字可以分为两类。 (1) 在象形字基础上增加指事符号构成的指事字。这类指事字由两部分组 成,一部分是用某一象形字来代表对象;另一部分则是在这个象形字中所加的简单符号,用 以指示部位、处所,这个加上去的符号不能作为文字而独立存在。如“木”字是个象形字, 在古代, “木”字就是“树”的意思,在它下面加一短横,就成了“本”字,即特指“木” 之根部所在;如果把短横这一符号放在“木”上,就成了“末”字,则表示树梢之所在。又 如“刀”字是象形字,若指刀口时如何画呢?这实在是无形可画,于是就在“刀”字的撇上 (即刀口处)加一点,这一点就是指事符号,指明刀口之处,以此表示刀刃之处。本、末、 刀这类字都是在原象形字的基础上加指事符号来指明意义的。再如: 亦 ? 《说文》 : “人之臂亦也。从大,像两亦之形。 ” “亦”即今“腋”之初文, “ ” 即人的正面象形,腋窝虽是具体事物,但不便用象形之法独立表示出来,故在双臂之下加上 指示部位的指示符号,表明意之所指。 寸 ? 《说文》 : “十分也。人手却一寸动脉谓之寸口,从又从一。 “又”是 手的象形字。用“ ”特指寸口之处。寸口是中医摸脉之处,中医学仍有此术语。 甘 ? 《说文》 : “美也。从口含一。一道也。 ”甘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这个“一”也不 表示一个具体的食物,而是表示甘甜乃“口”中的一种感觉。 (2) 抽象符号加抽象符号组成的指事字。如上、下二字,古人曾写表示一 高一低,以横为基准线,以点表示位Z高处和低处的意思,这是一种纯象征性的符号,而将 这种符号运用到汉字的构造上来,就是指事。 象形字和指事字一般都是独体字,主要区别在于:象形字重在字形像原物之形状,而指 事字重在用抽象符号进行提示。 《说文》中的指事字数目最少,仅有 129 个,汉字基本上没 有再造。小学课本中的指事字也只是本、末、未、朱、亦、寸、叉、甘、上、下、中等二三 十个。 因为用这种符号变换的方式造字毕竟是有限的, 也并非所有的象形字加上指示符号后 都能收到“视而可识,察而可见”的效果。对比较复杂的抽象意思还是不能表达,于是人们 又想出了第三种造字办法,那就是“会意” 。3、会意。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说: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hui), 武信是也。 ”比,并的意思。类,指字类。谊,是义的本字。 ?通挥,比类合谊,指把两个 以上的字合并,会合它们的意思。以见指 ,指合并两个字成新字后所表示意义的指向地方。 武信是他举的例子。 概言之, 会意就是把在意义上可能发生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组合 在一起,进而表示一个新的意义,如“休” ,是“人”和“木”组成的,表示人倚树木休息 的意思。 会意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 所表示的意义要从字与字组合的关系上显示 出来。 会意字从其部件的组合方式上看主要有两种类型: (1)同体会意 从(两人一前一后,表示跟从) 林(两木并立,表树木丛生) 炎(两火相叠,火上有火,表火光上升) 步(两止一前一后,表步行) 磊(三石相累,表石头累积貌) (3) 异体会意 旦(日出地平线,表示早晨) 莫(日落草从中,表天色晚) 囚( “人”在“口”中,表囚系) 采(爪在木上,表采摘) 看(手斜目上,手搭凉棚状,表?望) 会意字从其部件组合的具体性和抽象性看,主要有两种类型: (1)此类会意,即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体意符,按人们的习惯 或对事物的理解组合在一起,从而显示一个新的意义。如以上所举的从、采等字。 “从”由 两个“人”组合而成, “采”由“爪”和“木”组合而成,这些意符都是很具体的,它们组 合后显示了一个新义。 (2)合谊会意,又称顺递见义,即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符组合 在一起,表示一个意念,实际上好象是一个紧缩了的词句,如:尖(上小下大为尖) 、夯(大 力砸为夯) 、尘(小土为尘) 、歪(不正即歪) 、卡(不上不下为卡) 。 为构成汉字的方块形状,一些合体会意字的部件常进行变写,文字学中称为“变文” 。如 “光” ,下“儿”是“人”的变写,上“ ”是“火”的变写,会意为人持火把,光芒四照。 再如“雪” ,下“ ”实为“习”的变写, “习”是“羽”的一半,即一根羽笔,知此变形, 则可会意想象鹅毛般大雪纷纷扬扬洒落的样子了。 《说文》收会意字 1167 个。小学语文课本 中的会意字主要有如下 400 余个: A 安奥 B 罢百拜班斑般半保报暴北甭比笔闭扁便表别瘪冰兵丙秉并步 C 采蚕曹曾差辰尘成承乘丞赤充臭初楚畜矗穿串闯春辞此从 D 带盗道登典奠吊叠定丢冬兜断对多 F 乏罚法烦反肥吠分奋丰奉伏凫父付负 G 告哥各公宫共骨谷鼓古寡乖官光规 H 寒好合黑轰后厚化画幻皇灰会惠昏或 J 及吉即棘集脊计季既继祭加家夹尖间监兼茧见件建匠皆解介今筋晋晶居绝军君 K 卡看科肯孔寇困 L 劳牢乐里立利杰连帘两料劣林令另流旅 M 买麦卖卯美绵棉免苗灭蔑名明鸣命莫某牧 N 拿男闹内嫩尿聂弄奴 P 抛佩朋皮匹辟片票品平 Q 奇乞启起弃器妻牵侵秦青庆秋囚区取全雀 R 仁容如乳辱若闰 S 塞丧扫色森傻煞闪扇善折射甚生省圣师实史土市是世事守受兽叔束耍双爽司死寺宋 送素肃算孙索 T 讨套忑天甜粜彤同秃突图退妥 W 歪外丸王危威尾委卫位畏我卧屋吴武 X 希析悉喜系先鲜闲衔相香向嚣信兴杏幸兄休秀须旋穴熏旬寻 Y 岩炎奄艳央妥要叶益逸役意音因引印荧盈蝇庸用幽友有幼右狱御渊原元匀 Z 灾宰再赞葬早枣灶皂则翟詹斩蘸章丈钊找折着真阵争正支直执制质灸众周粥肘咒昼 逐祝宗走奏足族最奠左坐。 以上所说的三类字都是纯粹的表意字, 字的本身没有读音的标志。 会意字虽然能表示抽 象的概念,比象形、指事进了一步,但是仍然没有越出象形字的藩篱,还是不能适应社会经 济文化日益发展的需要,于是就产生了造字功率最强的形声字。(二)形声许慎在《说文解字》一书中解释说: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名, 在这里指的是字的意思。以事为名指用与其事相联系的字来造字,表示新字意义的范围,这 就是形声字表形的形旁。 取譬相成, 指取用读音相似的字表示新字的读音, 即形声字的声旁。 概言之,形声字就是由表义的形符(或称形旁)和标音的声符(或称声旁)两部分组合而成 的新字。 形声字这一造字方法,解决了用象形、指事、会意三种方法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这是汉 字造字法的一个重要发展。 形声字的产生使汉字的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 它使汉字由表意文 字发展到表意兼表音的新阶段。三千多年来,形声字不断增加,甲骨文中形声字约占百分之 二十,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共收字 9353 个,形声字字就有 7897 个,占该书总数的百分之 八十四左右。时至当代,形声字已占汉字的百分之九十以上。了解形声字的形体结构及其性 质,对掌握汉字和进行小学识字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形旁与声旁的组合方式形声字由表义的形旁和标音的声旁组合而成,其形与声的组合方式 主要有对等式的六种类型: 左形右声:清、松、锯 右形左声:攻、顶、放 上形下声:箕、草、雾 下形上声:想、基、装 内形外声:闻、闷、翅 外形内声:园、匣、圈 在上面的六种组合方式中,左形右声是最基本的一种,在形声字中 数量最多。这六种组合方式是比较规整、对称的。另一种形和声的组合 则呈分布式,如: 形被拆开:街 行形圭声 裹 衣形果声 声被拆形:随 之形随声 辩 言形?声 这种分布式的结构也可视为内形外声和外形内声的内外结构。 除对称式和分布式两种组合方式外,还有一种不规则的偏角式形声字,它们 或形偏一角,或声偏一角,如: 荆:艹形刑声,形偏一角,呈 ? 形; 颖:禾形顷声,形偏一角,呈 ? 形; 旗:?形其声,形偏一角,呈 ? 形; 徒:?形土声,声偏一角,呈 ? 形; 再如: “载、腾、病、佞、疆、寐、房”等字,也都属于形或声偏于一角的形 声字。了解形声字中这一特殊的组合方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其音和义。 形声字一般情况下是一形一声的,如上面所举的字,也有一些是二形一声的, 如“碧” ,玉石表形,白标音; “?” ,竹、皿表形,甫标音。还有个别形声字甚至是三形一 声的。 这是就其具体的象形部件而言的, 而这两三个具体的象形部件常常又是有内在联系的, 故又可把它们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这样的角度看,形声字又仍然是一形一声的。 一些独体字或偏旁充任形声字的形旁或声旁是比较固定的。如“口” ,在“召、 问、咏、吐、唤”等字中均为形旁, “青”在“清、晴、睛、请、情”等字中均作声旁。而 一些独体字或偏旁在组字时既可作形旁,又可作声旁。如“刀(刂) ”在“剑、刊、切、删、 剪、刻”等字中作形旁,而在“召、到、叨”等字中则作声旁; “示”在神中作形旁,而在 “视”中则作声旁。 在形声字的形与声编排组合时,造字者出于左形右声这一基本结构类型和汉 字方块形状的美观着想,把一些形声字的形符竖着写,我们今天只有倒放着看,才能清楚地 或依稀地看到其本来面目。 如 “病” 字的形旁 “? ” , 本是人因患病而卧于床的象形, 把 “ ?” 横倒成“?”后才能现此形态; “险” “阳”中的形旁“阝” (阜)本是山岭的象形,只有把 “阝”横倒成“ ? ”才象山岭重叠之形; “狼 ” 、 “狗”等字中的形旁“ 犭” (犬) ,也只有 把它横倒成“ ? ” ,才依稀可见一条横着奔跑的兽形,这种现象文字学中称为“倒文” 。 2、 形旁的一形多义与一义多形 形声字的形符是表义的,一般是一形一义。由于汉字形体的演化和楷化,一 些形符字出现了一形多义的现象。例如“彡” (音 shan) ,初文是一种须毛的象形,如“须” , “页”是“首”的变写,表示头部(指颈脖往上的整个头部) ,而在“首”旁的三撇(彡) , 就是飘拂的胡须了。 “彡”还可以表示声音,如“彭” ,其中的“ ? ”表示一个有脚架的鼓, “彡”则表示敲鼓时发出的蓬蓬响声。 “鼓”在周代初期的青铜铭文中“彡”写如“ ?” , 这种用短线点来表示音响的手法竞然古今完全一致,多么奇妙!鼓声蓬蓬, “蓬”与“彭” 古今同音,因而“彭”的本义是鼓声,后又以之作声旁造出与水有关的“澎”字。又因为鼓 声远传,明显张扬,于是又以声音的“彡”为形旁造出了“彰”等字,成语有“欲盖弥彰” 。 “彡”还可表示光线。如“景”是“影”的初文, “景”的“京”原是上古时代的宫室象形 (至今还有京都、京城、北京、东京等词汇) , “京”上加“日”表示日光照耀宫室之意, “景” 的本义是日光。东晋后出现“影”这个形声字,以“景”标音,以“彡”表义, “彡”是表 示光线的符号,日光所照,影点斑斑, “景”由会意字变成了形声字“影” 。 “彡”除表示须 毛、声音、光线外,还可以表示花纹和色彩。如“彩” , “采”标音, “彡”表形,即表示多 种颜色和由多种颜色衍生出来的纹彩、光彩的意思。再如“彤” , “彡”表示色泽, “丹”即 红, “彤”即红, “彤”即是红的色彩。 “彪”字以“彡”表示老虎身上的斑纹。从前把有文 采的贤能之士以“彦”称之,字中的“彡”即是由花纹色彩引申而出的文章辞采意。 类似的一形多义的形符字还有其它一些,如“尸”在“屋”中表房屋,而在“尿” 、 “屎” 、 “尾”中则表人弯腰下蹲形。左“阝”与山岭的高险有关,如阻、险等字,右“阝” 则与区域有关,如都、郊、邻等字。 由上可知,部分形声字的形旁有一形多义的特点,另一些形声字的形旁还有一义多形 的特点。如“手”是象形字,古文字可看出其手臂和五指。 “手”作形旁时,可因其位Z的 不同而有多种写法。如可变写为“ 扌 ” ,如打、握;可变写为“ ? ”如举、击;可变写为 “ ?”和“ ? ” ,如有(手拿肉即表示有) 、戒(双手持戈,表示警戒)等。再如“心” 作形旁时可变写为“ ? ” ,如情、悦等,变写为“ ?” ,如恭、慕等; “肉”可变写为“月” (如肚、肠等) 、 “?” (如育、肓) 、 “ ? ” (如然、祭等) 。3、声旁与本字的读音关系在上古,形声字中标音的声旁与本字的实际读音大多是一致的,因此,人们在认读生字时 有一种 “有边读边,无边读中间” 的说法。这种通俗的解说, 揭示了形声字声旁标音的特点。 但是,由于语音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改变,因此,相当部分形声字的声旁与这个字的实际 读音也发生了变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一般来说,形声字的声旁与这个字的读音主要有 下面三种关系: (1) 同音关系:声旁与本字的声韵调完全相同或者声韵母相同仅 声调不同。如: 清---声旁“青”读 qing, “清”也读 qing。这类字有“湖、爸、铜、材、 和、洋、铲、锤、证、睛、情、请” 妈---声旁“马”读 ma,而“妈”读 ma,声韵母相同,仅声调不同。这类字有“汞、骂、 请、摸、鸦”等。 (2) 双声关系:声旁与本字的韵母不同,但声母仍相同。如: 醉---声旁“卒”读 zu,而“醉”读 zui,声母相同; 杯---声旁“不”读 bu,而“杯”读 bei,声母相同。 这类字还有“怯、破、煤、缸、魔、您、慕、哈”等。 (3) 叠韵关系:声旁与本字的声母不同,但韵母相同。如 空---声旁“工”读 gong, “空”字读 kong,声母不同,但韵母相同。 崩---声旁“朋”读 peng, “崩”字读 beng,声母不同,但韵母相同。 这类字还有“恐、叛、悲、效、袍”等。 由于汉字的发展演变,一些字的形义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些形声字的声旁 也失去了标音作用。如治、冶、借、错等字,它们的声、韵、调都已不同了。 在形声字中还有一种累增现象,就是借用已有的形声字做声旁再组成新的形 声字,这个做声旁的形声字与新组成的形声字一般具有同音关系。如“召”是个口形刀声的 形声字,又以“召”为声旁组成形声字“昭” ,尔后又再以“昭”为声旁组成形声字“照” 。 这种以累增形式而组成的声旁与本字具有同音关系的形声字也是常见的。例如: 阁(门形各声)---搁(扌)形阁声 署(四形者声)---曙(日形署声) 崩(山形朋声)---蹦(足形崩声) 豪(豕形高省声)---壕(土形豪声) ???? 就绝大多数的形声字来说, 声旁与字的读音关系或同音,或双声,或叠韵。 有人统计,39%的形声字读音与其声符字一致,余下的是叠韵字较多,双声字又次之,一小 部分则声音完全变了。掌握这一特点,对于同音者,当然可以“有边读边,无边读中间” , 对于双声叠韵者亦可由近似音去寻找其读音的线索并由字义去推出正确的读音。 如 “崩” 字, 声旁与本字的读音属叠韵关系,当已知“朋”peng 的读音时,则可由形符字“山”推出口 语中的“崩裂”的“崩”的读音(这种推断并非完全准确。 )如果说具有双声叠韵关系的形 声字能间接地标识其读音的话, 那么声旁与本字的声韵母已完全不同的字就较难断定其读音 了。如“江” ,声旁“工”读 gong。而“江”读 jiang,声旁与字的读音已完全不同,不过, 若用白话、客家话等含古音的方言去辨读, “工”与“江”的声音还是比较近似的。运用方 言去辨读也还是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读音的线索的。4、部件的省写----省声字和省形字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原来都是相对独立的基本字, 它们组合成一个字时, 有的由于笔画太 多,有的由于结构上过于庞杂臃肿,不符合汉字方块形状的美学原则,于是省去声旁或形旁 的某一部件,这就形成了形声字中的省声字和省形字。 省声字,就是声旁省去某一部件的形声字。如豪,豕(猪)表形,高标音,但如果组成上 “高”下“豕”的一个合体字,在结构上就过于庞杂臃肿未成方块形,直行书写还会使人误 读为“高豕”二字,于是造字者把声符字“高”省掉下“口” ,把“豕”装入,组合成了“豪” 字。这样,形符与声符巧妙组合,浑然一休,既美观又便于书写和认读。 “豪”字是声符字 省略其中的部件,故叫省声字。省声字的类型主要有二: (1) 把笔画繁多的声符字省去一部分,形与声组成左右上下的对 称式结构。如: 珊---玉表形,删省声,左右结构 恬---?表形,甜省声,左右结构。 梁---米表形,梁省声,上下结构。 (2) 省去声符的一部分,空出位Z来安Z形符,一般形成半包围 式的结构。如: 岛---山表形,鸟省声。 夜---夕(月)表形,亦省声。 觉----见表形,学省声。 就省写字来说,省声字较多,省形字也有一些(省形字即是形符字 省去某一笔画或部件的形声字)如屦,是“履”省形,娄声;星,是“晶”省形,生声。省 形字在会意字中亦较多,如“始” ,从女从胎省,义为妇女怀胎是人之始。 有些省声字和省形字,其省写既是从字的结构美观考虑,又是含有特定的含 义。如枭 xiao, 《说文》解说为“不孝鸟也” 。枭是猫头鹰,本是益鸟,但旧传枭食母,故 古人恶之,称为“不孝鸟” 。 “”由“木”和“鸟”的省写组合而成, “鸟”字省写其形体, 活现了人们由于厌恶它而裂其身悬其首于树木之上的情形,如果“鸟”字不省写,反而无此 效果了。5、会意兼形声-----亦声字形声字的声旁起标音作用,而有些声旁字既标音也表义,音义合一, 这种造字法,属于形声字与会意字的兼类。 《说文》中常出现“亦声”这个术语。古人解说 为“凡言亦声者,会意兼形声也” ,因而一些文字学的书籍中把这类会意兼形声的字简称为 “亦声字” ,例如“婚” , 《说文》解说为“娶妇以昏时” ,这种在黄昏时分女方才入夫门拜堂 行婚礼的习俗至今仍在一些地方沿用。又如“坪” ,由“土”和“平”会意而成,土很平之 处就是坪,而“平”同时又表示读音。再如下面一些亦声字: 姓,从女从生,生亦声; 娶,从女从取,取亦声; 汐,从水从夕,夕亦声; 功,从力从工,工亦声;伙,从人从火(古代兵制,十人一锅同伙做饭,同火之人即 为伙伴) ,火亦声) ; 均,从土从匀,匀亦声; 旱,从日从干,干亦声; 返,从走之(行走)从反(回头) ,反亦声; 定,从宝盖(房屋) ,从正,正亦声,安定义。 形声字的声兼义现象古人早有谈及,东汉许慎的“亦声说” ,宋代王圣美的“佑文说” (以 声音通训诂的一种学说) 都对形声字中这种声兼义的现象进行了有益的探讨研究。 北京国际 汉字研究会名誉会长,香港安子介先生提出了“劈文切字法” ,又称“部首切除法” ,该理论 认为, “大部分现代汉字” ‘部件’是由‘象形’得到内涵,合拼而成会意,有隶变而产生变 化。由此认定,一个形声字切除其表义的部首外,其声旁“也是有意义的” 。形声字的声旁 是否普遍地具有兼表义的特性, 文字学家们尚在研究探讨之中, 由于汉字的演变加之对汉字 奥秘尚未全部揭示, 我们至少还不能说声符字都兼表义, 但我们了解部分形声字中有声兼义 这种特殊的构字现象,当我们遇到这类字时就能“因声以求义” ,同时又能“由义而读音” 。6、形声字发展的时代性形声字由表义的形旁和标音的声旁组合而成,是一种比较科学、能产的造字方法。形声字 的形旁表意,这对于我们研究汉语词的原始意义,研究古代社会生活及其发展,了解当时人 类的认识水平,都是有帮助的。 “民以食为天” ,而能火熟食,则是先民由野蛮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 《礼记、礼运》 说:古者“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兽血、茹其毛??后圣有作,然后修火之 利??以炮,以燔、以烹,以灸、以为醴酪。 ”炮(带毛烧烤) 、燔(去毛烧烤) 、灸(去皮 烧烤) ,都从火,是直接接触火的熟食方法,还有蒸、煎、煮、炒等是通过器皿烹煮的熟食 方法,式样甚多。单说“烹饪”二字,都是形声字,烹字从火(四点底是火的变形) ,本是 一种用水煮熟食物的方法,后来发展为熟食的总名。人类的熟食法先以烧灸,有了器皿后才 能烹煮,才能讲究生熟度。 “饪”字从食是煮食物熟而不过烂的意思, 煮得适度为饪。 《论语、 乡党》说: “失饪不食。 ”这既是礼节的问题,也是讲究口味,营养和饮食卫生的问题,反映 了中国上古饮食文化高度发达的情况。 ” 监,繁体为监,象一个人弯着腰(?)瞪着眼睛(臣)下视水盆(皿)照面的情状,本义 是照镜子。这个字告诉我们人类最初没有镜子,只好用盆子装水照面修容。春秋时,人们掌 握了青铜冶炼技术,并利用青铜磨制出了可以照面的铜镜,于是先后以“ 鉴 ” 、 “镜”表示 铜镜,以区别原来的水盆镜子。今天,我们使用的镜子已不是铜的而是玻璃的了,但我们仍 用“镜”来书写,因为威信镜子尽管材料不同,但作用却是一样的,用不着另造一个字来代 替。 又如“财、货、贵、贱”等字以“贝”为形旁, “向、帛”以“巾”为形旁, “钱、银” 以 “金” 为形旁, 从这些不同的形旁可知我国古代曾先后用过贝壳、 丝帛和和金银来作货币, 反映了汉族人民对于贷币价值观念的发展过程。 又如在上古母系民族社会里, 以妇女为中心, 很多姓氏都加上“女”旁表形,如“姜、姚、姬、赢”等,连姓字本身也是女旁,一些美好 的字眼也用上女旁,如“好” 、 “姣” 、 “姝”等。到了男权社会的时代,从文字上也可以看见 许多侮辱女性的痕迹,如“嫉、婪、嫌、妓”等字,就连“偷”字和“懒”字也曾加上“女” 旁。 “政、 教”以 “攵 ”为形旁,从 “攵”的字往往与 “打击有关”由此可知上古时代的 “政” 、 “教”都与刑罚和体罚有关。 根据古音演变的规律,我们还可以运用形声字的声旁读音来辨识一些普通话音节的正 确发音。如音韵学家研究认为,上古没有翘舌音。如“治”和“吃” ,声符字“台”和“乞” 的声母分别是 t 和 q,这样则可依据“dt”法和“jqx 法”推断“治”和“吃”应读翘舌音 zhi 和 chi。 学习和掌握汉字中数量最多的形声字的组合规律和形、声的特点,这对于我们更好地 认识汉字,运用汉字,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确实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三)用字之法----转注和假借 转注许慎在《说文解字》一书中解释说: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建, 造的意思。类,指字类。一首,指相同的部首。建类一首,指造互相转注的两个字要用同一 个部首。同意相受,指两个字的字义相类似,彼此可以互相解释其意义。考老,是他举的两 个互相解释的例子。 《说文解字》解释: “考,老也。 ‘老’ ,老也。老,指人活到七十岁,须发都变白了, 也就老了。也称父亲为“老子” 。考,也指老子。成语“如丧考妫”中的“考” ,指父亲“妫” , 指母亲。可以说考和老是同义词。至于“声” ,一般也有联系,如这两者就是叠韵关系。 再如“顶、颠”两字字义互训,两者是双声关系。但并非所有转注字都音同音近,如 “舟、船” , “身、躬”等,它们的声并不相通。下面举几组转注字例: 身----《说文》 : “身,躬也,象人之身。 ” 躬---《说文》 : “躬,身也。 ” 舟---《说文》 : “舟,船也,古者共鼓货狄,刳木为舟,剡木为楫,以济不通。象形。 ” 船---《说文》 :船,舟也,铅省声。 舸---《说文》 : “舸,舟也。从舟,可声。 ” 顶---《说文》 : “顶,颠也。从页真声。 ” 颠---《说文》 : “颠,顶也。从页真声。 ” 至---《说文》 : “至,鸟飞从高下至地也。从一,一犹地也。象形。 ” 到---《说文》 : “到,至也。从至,刀声。 ” 臻---《说文》 ,至也。从至,秦声。 再如“语” 、 “语” 、 “论” 、 “议”三个字,在《说文解字》中是这样注释的: “语,论也。 ” “论,议也。 ” “议,语也。 ” “语” 、 “论” 、 “议”的部首都是“言” ,字义相同,彼此互相辗转相注。 “语” 、 “论” 、 “议”是转注字。假借许慎在《说文解字》一书中解释说: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本 无其字,指某种事物已经发生或出现,但还没有字来记它。依声托事,指用一个同声的字来 代替它。令、长是他举的假借字的例子。许慎以“令” “长”为例字,这两个例字是否选得 准确呢?后世议论颇多,一般认为与界说不合。明代陆深改其例字为“能” “朋” ,清朱骏声 改例字为“朋” “来” 。原因在于“令”可由“发号”引申出“发号之人” , “长”由“发长” 可引申出“年长”之义,再引申则可为“长辈” “官长” ,这些都是引申义。前辈学者大都认 为纯粹借音才是假借。而不赞同“引申的假借”的提法。因为既然是引申就不是假借。既是 假借就不应和原字意义相关,免生混淆。一般地说: “六书”中所称的假借字,是被当作一 个纯粹的表音符号来使用的。 假借有“占有性”和“兼有性”两种情况。所谓占有性假借,是指一个字被借去记录 另一个词以后,有借无还,其形体被这个词完全占有,这个字的本义或另造新字或另借他字 表示,甚或湮没。如:笨《说文》 : “竹里也。从竹,本声。 ”本义是竹白,借为“粗笨”之 “笨” , 其本义不再用单字表示。 “难” 《说文》 : “鸟也。 ” 本义是一种鸟, 借为 “难易” 之 “难” , 本义湮没,后人不复知其为鸟。 所谓“兼有性假借”是指某个字虽被借去记录另一个词,但其本义仍用这个字表示, 结果两个毫无意义关联的同音词共享一个记录符号。如: “耳” 《说文》 : “主听者也。象形。 ” 本义为耳朵,又借为虚词。 “都” 《说文》 : “有先君之旧宗庙曰都,??《周礼》 : ‘距国五百 里为都。 ’ ”本义为“都邑” ,又借为副词。 “果” 《说文》 : “木实也。 ”本义为果实,又借为“如 果”和“果敢”之“果” 。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四种造字方法。转注与假借是两种用字方法。清代以前, 人们还信“六书” ,认为是六种造字方法。直到清人戴震才提出疑义。他说: “指事、象形、 形声、会意四者,字之体也;转注、假借二者,字之用也。 ”这“四体二用”之说是许慎以 后对“六书”说的宝贵贡献,许多文字学家承袭了这一说法。 “六书”的前四书是造字方法, 与汉字的结构有关; “六书”的后二书是用字法,与汉字结构无关。三、偏旁部首的基础知识偏旁部首知识是我们学习书写汉字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所有的汉字都与偏旁部首联 系着。学习并掌握偏旁部首知识,对于我们识字时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是大有 好处的。 偏旁和部首在其出现、发展演变过程中是有一定规律的。因此,在识字、写字过程中, 要研究摸索它们的规律。循其规律识字、记字,将会对所识汉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 字义有很大帮助。写字时,有利于把字写对、端正、美观。查字典时,有利于比较迅速、准 确地确定部首,查检要查的字,选准义项。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地学好如下有关偏旁与部首 的有关知识。1、要分清偏旁与部首概念上的异同报刊杂志、参考资料中,人们通常习惯上把“偏旁部首”连结起来说。所以,有人就 误认为“偏旁”和“部首”是一回事。其实,偏旁和部首是联系紧密又有区别的两个不同的 概念。学习时,要从概念上分清楚它们的异同,防止混为一谈。 偏旁,是合体字的构字部件,如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也是我们分析合体字字形结构 时对各部分的称读方法。我们把左右结构字左右两部分统称为“偏旁” ;上下结构字的上部 分称为“头”或“盖” ,下部分称为“底” ;内外结构字的外结构部分称为“框” ,内结构部 分称为 “心” 等, 这是具体的称读方法。 广义的称读方法, “偏旁” 还包括上下结构字的 “头” “盖” “底”和内外结构字的“心” 、 “框” 。概言之,汉字上下左右里外统称偏旁,它们是合 体字的构字成分,也是分析合体字字形时用到的概念。 部首是汉字形体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汉代人许慎编写的《说文解字》一书中,最 早建立汉字的部首系统。作者根据汉字的字义,把九千多个字分成五百四十个部,而每部的 第一个字即称为“部首” 。 “首”是第一个, “部首”就是一个部的头的一个字即称为“部首” 。 “首”是第一个, “部首”就是一个部的头一个字,这是多么浅显的名词,然而这种汉字排 列法意义却是十分重大的。 部首排列法从古代一直沿用至今, 足可以说明这种创举是符合汉 字发展规律的。如“口”部里有“吞” 、 “呼” 、 “味” 、 “吹” 、 “喘” 、 “含” 、 “唾” 、 “舌” 、 “问” 、 “叫” 、 “喝”等等一些字,它们的字义都和“口”有关系,所以都安Z在“口”部。这样要 找一个字就不必茫无目的地大海捞针,一般来说可以根据字义,到有关的部里去找。 任何事物开始都不可能那么完善,需要随着事物的发展作出相应的变动。部首也是如 此,千百年来,几经改进,到解放后的《新华字典》对旧部首又用了新的改进。它的固守过 去按照字义分部的原则, 而是更加重视一个部内所收的字跟部首在字形上的联系。 这样一来, 现代汉字的部首就只是按字形结构部分排列的符号,只考虑字形上相同的就编在同一部内。 为查检浩繁的汉字提供了方便。同时,对于少数的变形部首,象“ ? ”和“心” , “扌”和 “手” , “衣”和“衣” , “月”和“肉” , “足”和“足” , “刂”和“刀” , “ 犭”和“犬” , “阝” 和“阜” 、 “邑”等等,都分别立部。比如“快” 、 “慌” 、 “慨”等字到“?”部去打,而和“ ?” 意思相同的“心”的一些字,象“忘” 、 “思”等到“心”部去找。部首,是我们理解字义和 学习按部首查字典时用到的概念。合休字有部首,独体字也有部首,合体字的部首一般是表 义的形旁或部件。独体字的部首是笔画。分析合体字的字形结构时,分析的是该字是由哪几 部分构成的,怎样构成的,用到的是偏旁。理解字义,特别是理解形声字的字义时,用到的 是偏旁,主要是形旁。分析独体字字形结构时,分析的是该字是由哪几个笔画构成的,怎样 构成的,用到的是笔画。查字典时,用到的是部首。切不可笼统地认为某字“偏旁部首”是 什么。因为,合体字有偏旁,也有部首;而独体字有部首,却没有偏旁。2、偏旁部首的变形构字和写字时,为了保持汉字方块形的特点,根据“偏旁避让”原则,独体字在合体字中 充当偏旁部首后,有些要变形。变形分两大类,一类是偏旁部首中个别笔画的变形。一类是 基本字做偏旁部首后整体变形。 1、笔画变形 (1) 基本字最后一个笔画是捺的变形有: ① 基本字在左右结构的字理作左偏旁部首时,捺笔画要变点。如: 人变? (从) 、木变 ? (松) ,禾变 ? (和) ,米变 ? (粮},火变 ? (灶) ,文变 ?(斌) ,矢变?(短) , 皮变 ? (颇)等。 ② 基本字在左右结构的字里做左偏旁部首时,捺笔画在字的下部要变形为提。如:足变 ? (踩) ,疋变 ? (疏)等。 ③ 基本字在半包结构的字里做外结构时,捺笔画要拉长。如:爬中爪的捺、赶中走的捺、 翅中支的捺、题中是的捺等。 ④ 基本字在半包结构的字里做内结构时,捺笔画要变点。如:达中的大、迭中的失,闪中 的人,医中的矢等。 (2)基本字最后一个笔画是横笔画的字,在左右结构字的左结构时,横笔画一律变提。如: 土变? (地) ,工变 ? (巩) ,玉变 ? (珠) ,止变 ? (歧) ,子变 ? (孩) ,马变 ? (骑) ,血为 ? (衅) ,豆变 ? (豆) ,鱼变 ? (鲜)等。 (2)基本字做偏旁部首后整体变形。如: 心变 ? (情) 心变? (慕) 犬变 犭(狼) 网变? (罩) 衣变礻 (被) 水就 氵 (波) 爪变 ? (采) 言变 讠 (说) 金变钅 (铁) 食变饣 (饭) 刀变刂(刮) 刀变 ? (辨) 小变 ?? (肖) 止变? (走) 玉变?(珠)3、偏旁的分类和称说偏旁可以分为成字偏旁和不成字偏旁两种。成字偏旁大多是“形旁”或“声旁” ,但在某 些字里丧失了表意、表音作用,成为部件。 成字偏旁因为有读音,可以称说:在教学中仍照原字字音去读即可,比较方便,唯独不成 字偏旁,因为本来就没有正式名称,或产生的年代较晚,也没有俗名,无法称,老师只得在 课堂上一笔一画的教,费时费力,事倍功半。为了提高效率,根据约定俗成,科学好认的命 名原则。可分为五类:1、按照笔形称说,如 ,竖撇旁;2、比照单字称说,如 ---横日; 3、比照单字的一部分称说,如 ----前字头;4、比照偏旁称说,如 ---“草”连秃宝盖; 5、连接两字在一起称说,如----“午”连“止” 。祥见:部分部件名称表形 体 名称 横撇手 短长竖 两竖 竖撇刀 下半衣 叉 午连止 缺左框 方四点 春字头 例字 右友戒 临坚 业而曲非兼 师辨班 农丧 爽艾爻义风区 卸御 弓巨民 脊率 春奉秦 冂 形体 名称 勇字头 折笔“无” 畏字底 同字框 风字框 前字头 横日 十秃盖 草秃盖 一穿“曲” 例字 令甬疑 既 丧畏展 同周 风 业立豆首兼 临 勃脖 劳 曹 左横爪 右横爪 缺点戈 在字头 竖横提 弯钩川 半竹 出头“王” 兴字头 横山 录字头虐疟 秉兼 尧 存 北 流侃荒 监临 青素毒责 兴举佥应誉 雪归当寻 录大秃盖 秃头电 缺底共 缺点虫 缺横羊 学字头 且加横 “牛”连“巾” 长竖“早” 古囱字 长横曲牵 龟 巷巷 贵 南 学觉 具直横 制 单 曾 典4、关于多义部首在部首中,有些是一个部首表示两个以上的意义。我们管这些部首叫多义部首。对于 这些部首要辨别清楚在什么情况下表示什么意义,防止意义上的混淆、混乱。举例如下: (1) 月字旁和月字底,它在不同的汉字中表示的意义有三个。 ① 月字旁表示“月亮”的字有“朗、期、朔、明、朦、胧”等。 ② 月字旁或月字底表示“肉”的字有“肚、肝、肺、肥、脏”等。在字下的还有“背、 脊、臂、胃、肾、肓、膏”等。 ③ 月还在“前”等字的部件中表示舟。 (2) “ ”叫刀字头。在《新华字典》里“ ”归在刀部。 “ ”在不同的汉字中表示的意 义也有好几个。 ① “ ”表示“人” 。用“ ”表示人组成的字有负、危、急、詹等。 ② “ ”表示“头” 。用“ ”表示头组成的字有鱼、龟、兔、象等。 ③ “ ”表示“刀” 。用“ ”表示刀组成的字有赖(赖,形声字,贝形,剌声。剌字的 立刀旁在“赖”字中变形为“ ”了)等。 我们了解了以上多义部首所表示的多种意思后,在分析字形时就有利于准确地联系 部首所表示的确切意思理解字义,避免把多义部首理解错。5、义近义同部首要区分清在部首中,有些几个形体各异,名称也各不相同的部首,却表示相同或相近的意思。 这需要我们在学习时区分清楚,正确理解。如在部首中,表示手和手的部位、手的动作, 手的行为的部首就有很多。举例如下: “手” , ( ,是手攥成拳头的象形字,表示手。 ) “ ” ( ,是左手的象形符号,楷书成“ ” ,也表示手,如有,本义为手持肉。 ) “又” ( ,是右手的象形字,楷字成“又” ,也表示手,如:友,双手交叠。 ) “寸” ( 是右手的象形字, 里的一点指的手腕内侧往臂一寸的地方,即寸脉。楷书成 “寸” ,也表示手,如寻,寻物需用手。 ) “ ”是“又”在字中的一种变形,也表示手,如“秉”字,由“ ”和“禾”组成。 意思是用手掐着一束禾苗。 “兼”字, 意思是一手掐着两束禾苗。 所以, 兼有二倍的意思。 “ ” ( ,是左右两只手的象形符号,楷书成“ ”表示双手,如弄、双手玩玉。 ) “ ” , ( 是“爪”字的变形,用在与禽兽有关的字里,表示爪子。用在与人有关的字 里表示手。如受、采等字。 ) “ ”和“ ” ,在古文中同义,都表示手里拿着东西有所敲打。如:牧、鼓等。 “又”在字中是右手的象形字,一般表示手。但在简化了的汉字中, “又”只有在少数 字中还表示手,多数简化字中的“又”成了纯符号。 再如: “皮” 、 “韦” 、 “革”三个部首形体不同,名称也不相同,但它们却都表示皮的意 思。用皮做部首组成的字,一般与人的皮肤有关。如“皲” 、 “皱”等字。用韦与革做部首组 成的字与动物的皮有关。如: “韬” ,指用皮革制成的弓和剑的套子。 “韧” ,原义指制好的皮 革柔软,坚韧,不易折断。 “鞋、鞭”等字,都是用动物皮制成的。6、部首在汉字中的位置是有规律的部首在汉字中的位Z是有一定的规律的。我们在学习和研究时,不断摸索,掌握规律, 可以帮助认清字形,理解字义,防止写错字的结构,提高查字典时确定部首和查检汉字的速 度和质量。 部首在汉字中的位Z大体可分为三个类型。 1、 对称式 ① 部首在左右结构字的左部位:打(扌) 、论( ) 、秧(禾) 、 粉(米) 、炒(火)等。 ② 部首在左右结构字的右部位:削(刂) 、顶(页) 、放( ) 、 邓(阝) 、敲( )等。 ③ 部首在上下结构字的上部位:莉(艹) 、筐(竹) 、景(日) 、 窜(穴) 、室( )等。 ④ 部首在上下结构字的内部位:闻(耳) 、问(口) 、闷(心)等。 ⑤ 部首在内外结构字的下部位:志(心) 、恭( ) 、盆(皿) 、 婆(女) 、煮( )等。 ⑥ 部首在内外结构字的外部位:闸(门) 、园(口) 、匾(匚)等。 1、 分布式 ① 部首在字的上下或两边:衢(行) 、裹( )等。 ② 部首在字的中间:哀(口) 、辨( ) 、粥(米) 、斑(文)等。 ③ 部首在字的下中:赢(贝) 、威(女)等。 2、 斜角式 ① 部首在半包结构字的左和上:病( ) 、府(广) 、厢(厂) 、旗( )等。 ② 部首在半包结构字的左和下:赴(走) 、爬(爪) 、毯(毛) 、运( )等。 ③ 部首在半包结构字的右和上:匀( ) 、氛(气)等。 ④ 部首在字的左上角:荆(艹) 、聚(耳)等。 ⑤ 部首在字的右上角:题(页) 、翅(羽) 、勉(力)等。 ⑥ 部首在字的左下角:颖(禾) 、疆( ) 、命(口) 、裁(衣)等。 ⑦ 部首在字的右下角:修(彡) 、磨(石) 、雁(隹) 、赖(贝) 、等。 以上所述部首位Z的类型是供分析字形和查字典前确定部首时参考的, 《新华字典》为方便广大读者查阅,把有些部首减掉了。如 “行”字框的字改查“ ”部。 “ ”部取消了。 部字改查“方”部。有些部首虽然没取消,但改换了部首。如“修”字, “彡”表形,是部首, “攸”表声。现在“修“字改查“亻”部。 “磨”字, “麻”表声, “石” 表形,是部首。磨在麻部、石部都可以查到。如果使用古字书查字,如《说文解字》 、 《康熙 字典》等,还要查原来的部首。2、 怎样确定部首 学习按部首查字典的方法并不是很难的事情。 难的是查字前给所查的字确定准部首。 查字 前给要查的字确定部首也是有规律的, 要在反复实践中注意摸索和不断总结, 以利于提高查 字典的速度和能力。(1)怎样给独体字确定部首① 要看所用的是什么字典。如果所使用的字典“部首目录”中有要查的字,就查它 本身。如寸、又、大、立、女、木、禾、火、山、石、田等等。 ② 如果“部首目录”中没有要查的字,先要看要查的字的首笔笔画是什么,首笔画 就是部首。如为、主、永等前缀笔画是点, “ ”就是这些字的部首。 ③查开头笔画的部分。如: “丧”查“十” ; “弟”查“ ” (八) ; “尺”查“尸” ; “农”查 “ ”等, ③ 查统帅全字的关键笔画。如: “义”查“ ” (点) ; “册”查“一” ; “丰”查“ ” (竖) 。 ④ 有些字要查变形。如“乡”查“” 。(2)怎样确定合体字部首给合体字确定部首,即给会意字和形声字确定部首。 ①给会意字确定部首 因为构成会意字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 每部分都表示一定的意思。 这样的几个表示相 同或不同意义的符号(部分)组合起来成为新字,会意出一个新的意义。所以,给会意字确 定部首时, 要分析组成会意字的哪个成分是主要矛盾部分, 主要矛盾部分就是部首。 如: “泪” 的主要矛盾部分是“水” , “目”是次要矛盾部分,说的是“水”是哪儿的水。 “泪”的部首 是“ ” 。 “尘”的主要矛盾部分是“土” , “小”是次要矛盾部分,说的是“土”是什么样的 土。 “尘”的部首是“土” 。 “看”的主要矛盾部分是“目” , “ ” (手)是次要矛盾部分,说 的是“目” ,在有光的情况下用手在眼上遮住光的照射,能够看得清、看得远。 “看”的部首 是“目” 。 “戒”的主要矛盾部分是“ ” ; “ ” (双手)是次要矛盾部分。说的是双手干什么, 持戈有所戒备。 “戒”的部首是“ ” 。 以上说的是异体会意字如何确定部首。 同体会意字确定部首比较容易, 组成它的成分就是 部首。如“品”的部首是“口” , “众”的部首是“人”等。 ②给形声字确定部首 给形声字确定部首时,先要分析要查的字哪部分是形旁,形旁就是部首。如“聋” , “龙” 是声旁, “耳”是形旁。 “耳”就是“聋”的部首。 “筐” , “竹”是形旁, “ ”是声旁。 “竹” 就是“筐”的部首。 “抓 ” , “扌”是形旁, “爪”是声旁。 “扌”就是“抓”的部首。 “切” , “ ”是声旁, “刀”是形旁。 “刀”就是“切”的部首。 “视” , “衣”是声旁, “见”是形旁。 “见”就是“视”的部首。 有些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比较特殊。 形旁在某一角或中间, 这给确定部首带来很大难度。 如: “荆”字,人们往往很快就确定“刂”是部首,其实不对。 “荆”是形声字, “艹”表形, “刑” 形声。 “艹”才是“荆”的部首。 “颖” ,很容易把“页”确定为部首,其实也不对。 , “顷” 是声旁, “ 禾 ”是形旁, “ 禾 ”才是“颖”的部首。 “辩”很容易把“ ”确定为部首,这不 对。 “辩”是形声字, “ ”是声旁, “ ”是形旁, “ ”才是“辩”的部首。 “赖”是形声字, “剌”表声, “贝”表形。 “贝”才是“赖”的部首。 上面所说的是一般的规律, 《新华字典》为方便广大读者查字,有些字在几个部首里都能 查到。如会意字“危” ,它就可以在“ ” (刀) 、 “ ” 、 “ (卩) ”三个部首里查到。有些形声 字,在形旁和声旁中(部首目录中有的)都可以查到。如“功”和“放”等字,在“工”和 “力“与“方”和“ ”部中都可以查到。 3、 学习部首时应注意的问题运用会意字造字方法学习会意字,可以加强我们对字形的记忆和对字义 的理解,使之生动,形象,易记。如“戍” , “人”持“戈” (武器)守卫着, “戒” , “ ” (双 手)持“戈” (武器) ,警戒、戒备着。 “戍”和“戒”的部首都是“戈 ” 。 我们习惯上根据字形记会意字的方法,有时不好确定部首。如“章”字,上音下十,是会 意字, “音” ,指音乐。 “十” ,指数终。即数数时,从一到十,再从十一到二十, “章”的字 义是音乐演奏告一段落为一章。平时我们说“章”是立早章,虽然能区分弓长张,对记字形 也有一定帮助。但要确定部首时就难了。 “章”字的部首是“立” ,还是“早” ,都不对。 “章” 的部首是“音” 。再如“竟” ,上音下儿,是会意字。 “音” ,指音乐。 “儿”在这里表示“人” 。 “竟”的字义是指音乐演奏完了,到尽头,所以, “竟”字的部首也是“音” 。 (1)如果我们使用古字书查字,与现代字典查字相比较是有着很大差异的, 它们在部首数量、形状、名称上不大一样。用查《新华字典》时确定的部首到《说文解字》 、 《康熙字典》中去查字,有的是查不到的。现举几例: ① 要查带左耳旁的字,要找“阜”部。要查带右耳旁的字,须到“邑”部去找。 ② 要查扁四头的字,须到“网”部去找。如:罚、罩等字。 ③ 要查带“行”字框的字,须到“行”部去找。如:街、衢等字。要查左边是“ ” 的字,才能查“ ”部。 ④ 要查带“ ”的字,须到“ ”部去找。在古文中“ ”与“ ”同义。 ⑤ 要查带“ ”的字,须到“ ”部去找。 ⑥ 要查带“ ”的字,须到“ ”部去找。 ⑦ 要查与火有关的带“ ”字旁的字,须到“火”部去找。 ⑧ 要查与肉有关的带“月”字旁的字,须到“肉”部去找。要查与月亮 有关的带“月”字旁的字,须到“月”部去找。 (2)有些字,由于社会发展了,科学进步了,从现在的字形上看不出部首与 字的意义上有什么联系。如: “简”字, “竹字头”与简有什么关系。古代人们把书写在条状 的一片片薄竹片上,然后用绳索把这些竹简串起来,就是“篇” 。 “籍” ,指写在竹简上的书 为书籍。从“简” 、 “篇” 、 “籍”等字,我们就不难看出部首与字义的联系了。四、汉字偏旁部首例说形声字由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形符表义,声符表音,字的最初的一种意义叫做“本 义” ,字的其他意义一般是由本义派生出来的,叫做“引伸义” 。本义和字形是有关系的,在 大量的形声字中, 形符在 《说文》 等字典中一般是作为部首的, 今天我们在进行识字教学中, 了解常见部首的含义, 有助于我们对该字本义的理解和引申义的认识, 下面简要介绍一些常 见的主要部首。(一)口部之类(口舌言欠)口部 第一类是跟口有关的器官,如嘴、喙(hui 鸟嘴) 、喉等。 第二类是跟口有关的行为,如嚼、啼、叫、噬(shi 咬)等。 第三类是象声词,如呱(小儿声) 、呦(鹿鸣声) 、喔(鸡鸣声)等。 第四类属于语言方面的事。如命(从口、从令、会意,令亦声) 、问(从口门声) 、唯(答 应) 、咨(咨询)等。 另如, 名,夕是夜晚,黑夜冥冥,相见时须问名。 嚣,从页(首)从四口,义为众口喧闹,叫嚣。 君,从君口,口以发令,能发令者为君。 否,从口从不,口说不,自然是否定。 汉字楷化后, “口”字又呈一形多义现象,如在“舍” 、 “营” 、 “宫”中表房屋形或建筑 物的一部分;在“合”中表盛物之器等。 “口”字在书写中常有一些变体,例如: 甘,古文字是“口”中含“一” ,食物含于口中舍不得咽下,表示味道甜美。故本义为 甘美、甜美。 旨, “口”中加“一”表示口中尝到了汤匙(匕)中的味道。本义是味美,引申指文辞 中的含意,如题旨、宗旨、要旨等。 曰, yue,口中加横,表示张嘴说话。 “智” ,从曰( yue)从知,知亦声。意为“知识” 丰富,能说会道(曰 yue) 。 舌部可认为是口部的分支,舌字本身就从口。其他如,甜(会意) 、辞、舔等。 言部 言部也可认为是口部的分支。言字本身就从口。跟语言有关的意义,原则上从言从口都 可以。例如谕、喻等字。有时甚至既从口,又加言,例如谘(后起字) 。 言部的字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动词,如访、谋、谏、谤、诬、讳、谓、诺、谢、许、诛(本义是斥责,所以 从言) 、识(本义是记住,即记住古人传下的话,故从言) 。 第二类是名词,如诗、词、诰、诂等。 第三类是形容词。这一类字多与道德有关,如谦、谨(本义是谨慎,特别是在语言上多 加小心,故从言) 、诚(语言上不虚伪,诚实) 、信(言语真实) 、诈(谎骗、不诚实,故从 言) 。 欠部 欠部也与口有关。欠字的篆文上半是气字,下半是人字,表示人在呵气。现在我们说“打呵 欠”正是这个“欠” 。因此,有关呵气的动作往往从欠。例如“吹”字从欠从口,因为吹就 是“出气” ,有关欠部的一些字如: 虚 欷(xuxi) ,大哭后的抽息声,故从欠。也作嘘唏 欢欣,徐锴说“喜动声气” ,故从欠。 歌,唱歌需呵长气,故从欠。 此外,有关吸气的动作也往往从欠, “歙” (xi)是鼻子吸气; “歇” ,劳作而气喘,小憩 使气平息; “饮” 、 “歃” (sha)都是喝, “喝”也需要吸气,所以从欠。 “既”是“欠”的反义,是人饱食后逆气打嗝之形。 “既”即是人饱食后把头后转,故“既” 有已经的意思。 (二)心部(心 ) 心部的偏旁共有三种写法: 1. 写作心,一般在字的下部。如:意、念、恩、悲等。 2. 写作 ,放在字的左边,俗称“竖心旁。 ” 3. 写作 ,放在字的下部,俗称“偏心旁” 。如恭、慕、忝(tian 谦词) 心部的情况比较简单,一般都是关于心理的意义,主要是性和情两类的字。 所谓性类的字,是关于人的德性和品质的,如忠、恭、悍、惰、怠、慈、懦、愚等;所谓情 类的字,是关于人的心理活动的,如怨、怒、恨、恐、悔、惜、愁、悲、惭、慰等。另下面 的一些字形旁从心的原因是: 惟,本义是思维,故从心。 慢,本义是怠慢,傲慢(不是缓慢) ,故从心。 息,本义是呼吸,自就是鼻子,清段玉裁说: “心气必从鼻出故从心自。 ”后引申为口里 出气也叫息,故长叹又叫太息。 意,从心从音,察其言(声音)而知其心意,犹言心中的声音。 (二) 目部(目、见) 目部的字都是跟眼睛有关的意义,如:眺、瞻、瞰、睫、膛等。另下面的一 些字从目的原因是: 睡,从目从垂,垂亦声,眼皮下垂即表睡之意。 省,本义是细看,引申为省察。 《论语〃学而》 “吾日三省吾身。 ” 眷,本义是回头看, 《说文》 : “眷,顾也。 ” 见部 见部可以认为是目部的分支。见字繁体本身就从目从人,表示人瞪大眼睛观 看。见部的字多与视觉的动作有关,如观、览等。另下面的一些字从见的原因是: 视,本义是看,从见、示声(右形左声) 规,从夫从见,夫是人饰发簪的象形, “见”即审视,目的是使之不歪 不斜,合乎要求。 觉,本义是睡醒,从见,学省声。觉字从见,意为睡醒就张开了眼睛《庄子、 齐物》 : “觉而后知其梦也” ,现代汉语的“睡觉”一词属偏义复词,偏于“睡”义。 臣,是“竖目” 。人首正时目平,人俯首时目竖,所以用“臣”来表示俯首听命的意思。 卧, “人”俯卧时自然是竖目,故“卧”从人从臣。 (四)页部之类 页(xie)就是头。篆文从首(古首字) ,从儿(人) ,指的是人头,因 此,从页的字都与头面的意义有关。如顶、颊、颈、额等。另: 颠,本义是头顶,故从页,又引申为山顶,写作巅。 领,本义是颈脖,故从页。 项,本义是脖子的后部,故从页。 颇,本义是头偏,所以从页。引申为一般的偏。 顾,本义是回头看。因为回头,所以从页。 顿,本义是磕头(顿首) ,故从页。 题,页形是声,通额,由“额”引申为事物的前端之称。为文先有题,题在 文之首,故“题”以页表义。 烦,人首发热似火烧,头发烧心里就不畅快,故从页从火。 另附带谈及一些用耳、鼻、齿做形符的形声字,如: 聪,本义是耳朵听觉好,故从耳,门声。 闻,本义是听见,故从耳,门声。 鼻,自形畀声, “自”是“鼻”初文,象鼻形。人们说到自我时常指自己的鼻 子,所以后来“自”成了“自己”的“自” ,另造形声字“鼻” 。 而,须的省文,省去人“页” ,只留下胡须,后借为虚词。相关的字如: “耍” , 后起字,从女从而,女的戴上胡须(而)演戏,那是闹着玩的。 “需” ,从雨而(须)声。本义为等待雨止,故从雨。 鼾,熟睡的鼻息声,故从鼻。 龄,从齿,令声。齿字有年龄的意义,古人认为可从牙齿而推断年龄, 故从齿。 (五)肉部之类(肉、月、骨、身) 肉部 肉部偏旁有两种写法: (1)写作肉,一般放在字的下部,如腐(这类字很少) ; (2)写作月,放在字的左边或下部,如腹、肚、背、育(这类字占极大部分) 。现代的写法, 肉字的偏旁和日月的月,字形上不容易分辨,作偏旁时均写作“月” ,但是从意义上还是可 以辨别,如明、朝、朔、期等字和天文时令有关,自然是日月的月,不是从肉。再从偏旁布 局上看,表肉部的形旁一般在字的左边和下部,表天文时令的月旁一般放在字的右旁(个别 字例外,如朦胧) 。 肉部的字就其意义来,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名词,指头部以外的身体各部位及各种内脏等。如:肩、肘、股、肋、腹、背、 脑、肝、胆、肺、脾、肠等。 第二类是形容词,指有关身体的某些性状,如肥、腴、肿、胀、腻、腥、臊。另, 膏,本义是脂肪,故从肉,高声。 , (xiu)本义是肉干,故从肉, 声。属偏角形声字。 膳,本义是备办伙食,一般指上等的肉,即肉食,故从肉。 腊,本义是腊肉,故从月肉旁。冬季能腊肉的月份又称为“腊月” 。 育,从倒子从肉(月) ,倒子是孩子出生时先头后脚的象形,孩子是母亲身上 掉下来的一块肉,故又从肉(月) 。 肖,从肉(月)从小,小亦声。孩子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一块“小” “肉” (月) , 因遗传关系,所以,母子或父子一般都比较“像” ,故有相似义,如词语:惟妙惟肖、肖形 石。 月肉旁还可变写为“夕” ,俗称“斜肉旁” 。如“祭” ,是手(又)持肉(夕) 祭拜的象形。 骨部 骨部可认为是肉部的分支,骨字本身就是从 (gua)从月(肉) 。段 玉裁说去肉为 ,在肉中为骨。凡跟骨头有关的意义都从骨。如:骸、骼、骷髅等。作偏旁 时写作“歹” ,例字如:残、死、殃等。 身部也可认为是肉部的分支,常用词有躬、躲、躺等字。 尸部 尸,象人箕踞-----两脚曲而前伸的样子。人在大小便时会呈现出曲脚并伸之 状,蹲下 出的水状是“尿” ,吃米等食物 出的自然是“屎” 。 “尾”是“尸”后有“毛” , 指殷商时某些“下等人”的特殊装束,后引申指动物的尾巴。 另,古时祭祖宗,做出死者的模拟像以祭之,这种模拟像亦称尸,后又 加死成 ,现简化为尸,如“孱” ,人已成尸(死亡)遗下三个(表示多)幼子,故为“孱 弱”之孱。另说“尸”似人躬身形,母产三子,其痉痛苦必不堪忍受,一母产多子,其子必 弱小,故引申为弱义。 。 (六)手部之类(手 支 爪 又 ) 手部 手部字的偏旁有两种写法:在字的下部写作手(少数) ,如拳、掌、摹 等;在字的左边写作扌(多数) ,如指、打、挥等字。手部的字大多数是动词。另, 把,本义是拿着,故从手。 捷,本义是获得战利品,大捷,是获得许多战利品。引申为战胜的意思。 与手有关的部首及其变体有如下一些: 又部,甲骨文是右手取物形,以“又”组合的字大都与手或手的动作有 关。如: 及,右手(又)捉住一人( ) ,义为赶上,逮住。现代的“及格”即逮住那条及格线 义。 取,右手拿一只耳朵形。古代武士割取敌人左耳以计战功。 受,一只手(又)托一物( 托盘之类)交给另一只手(爪) 。 (pu)部。 部可以认为是手部的分支, 《说文》 : “ ,小击也,从又,卜声。 ” 意即手(又)持木棍(卜)进行轻击,故用 作形旁的字一般与手有关,多表敲击之意,如: 敲。 “ ”读 pu,在教学中可称说为“卜又旁” 。 作偏旁又可变写成四笔反文( )如:救、 教、牧、败、攻、收等。 ,甲骨文作两手相向拱棒形( ) ,是“拱”的本字,读作 gong。凡以“艹” 为构字部件组合的字,其意义大都与手的拱、捧动作有关。 弄,双手玩玉。 弃, 为倒子,双手弃婴形。 戒,双手持戈戒备状 爪部也可认为是手部的分支。 如: 爬, 从爪巴声。 爪部放在字的上部时, 一般写作 “ ” , 如采(手采摘树木果叶形) 、舀(手爪从臼中舀取舂好的米粒形)等。 寸,指事字,大篆作“ ” ,又(手)下加一,特指手腕一寸之处(即按脉之 所在)的长度。凡以“寸”为构字部件组合的字,其意义大都与长度、法度及手的动作有关。 “寸”与“又”形近义通,经常互用,其意义多与手或手的动作有关,如封、取。 “寸”多 作手义,如:导、寻、夺、尊、对、射、讨、封等。 手部还可以变写成又, (横爪) 、 (横手) 、 等。如: 友,双手相交,以示朋友之手相执。 有,手( )持肉(月)形。 史, 《说文》 : “记事者也, ,从又持中。中,正也。 ”义为手持笔记史须新生尊 重史实,持中正的态度。 秉,手( )持禾束。 盥,双手( )从“ ”中掏出水,洗刷之义。 举,以手( )托起。 击,用手( )往下击打。 殳(shu) ,是手(又)持一种长柄钩头似的器具(几)的象形,以“殳” 为部件的字大都与敲打,打击有关,且与支,又等部相通。如:投、殴、毁。 芟(shan 以器械刈草,义为芟除) 。 足部之类(足止走 ) 足部 足部的字,都与脚有关,大致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名词,如:趾、蹄、踪、踵等。 第二类是动词,如:跨、跪、践、跃等。 另,路,本义是道路,因为路是人走出来的,所以从足。 止部 止部可以认为是足部的分支。止的本义是脚,后来意义缩小,转到止的意义。 后人给止加足成趾。实为意符重复了。从止的字都表示和脚有关的意义。如: 步,双脚前后而行。 历,繁体字形符也是“止” ,本义是经过,引申为经历,阅历。 武,半步为武。词汇:步武。 企,人踮起脚后跟,引申为仰望,企盼等义。 走部 走部也可认为是足部的分支。走字金文象人奔跑,两手摆动,下面画一只脚, 走的本义就是奔跑。走部都是与一些行动有关的字。如:赴、起、超、趋、越等。 部也可认为是足部的分支, “说文”解说为“乍行乍止也,从彳(chi) 、 止。 ”彳是小步的意思,止就是脚,后楷化为“ ” ,凡从“ ”的字都和行走的意义有关。 少数是名词,如道、迹等。绝大多数是动词,如巡、过、进、退、逝、迎、遏、逃、追等。 其它如: 逐:从走之从豕(猪) ,古人狩猪时追赶野猪形。 逸,从走之从兔,兔逃走,瞬间即失。 连,从车从走之,兵车出行相连貌。一说人力拉车,人车相连。 部有不少是形容词,如远、近、遥、迩、遐、迫(近也)等,因为远近最 初是就行路来说的,所以从 。有些表示迟速的意义,如退、迅、速等,最初也是就行路说 的。 彳部 彳是“行”的半文,古文字“行”像街道的十字路口( ) ,道路自然 与人之足有关系,所以,彳部也可以认为是足部的分支。说文: “彳,小步也” 。从彳的字大 都与行走、道路或脚的动作等有关。例如: 径,本义是小路。 往,来的反面。 循,本义是顺着走,与遵同义。 待,本义是等待。 “ ” (yin )是“彳”的变写,十字路口一半的象形。作偏旁时表示路,行走等义, 字如:延、建。 另“ ”是“止”的倒写(脚践在下,脚跟在上) ,表示人(人足)向观者自远而近 行来,又有下降后退之义。从 的字一般也与人足有关。如: 各, 是脚,各自的脚向各自的家门中走去。 夏, 是首的变字, 是脚,是人在夏天赤脚露臂的象形。 舛,舛是一朝上一朝下的前后脚,一正一反,故为差错、违背意。今天的“舛逆” 用的是本义。 “舞”字的下部“舛”正是跳舞时上下变化的脚步形。 桀,双脚(舛)站在树“木”之上,人于木上自然高于一般人。 乘, “ ”是“舛”的变写,上“ ”是人的省写,与桀同源,由登于树木之上引申 为乘坐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艹世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