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耕地平均年产值3亩 粮食年产多少

  近几天来,粮食价格普遍下跌,玉米从1元跌到7角,农民兄弟叫苦不跌,原因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人民币没贬值,导致购买力提高,进口粮食便宜,国内跌了,有人认为是美国粮食产量高,导致跌价,其实网上关于美国粮食产量的数据都是07,年的,3.6亿吨,中国是5.2亿吨,这样看上去差别大,而关于近4年粮食产量数据都没有,我是搜索了美国2014年玉米、大豆、小麦、水稻产量的单位蒲式耳,再换算成公斤,吨的单位,美国的还没有包含高粱,大麦等杂粮产量,那更多,而我国6.07亿吨的产量水分且不说,这个不仅包含杂粮产量,还包含薯类,比如土豆红薯产量,那样美国算上不会低于中国多少了,而我国粮食播种面积是1.1亿公顷,折合16.5亿亩,其中有5亿亩是复种的,而美国总耕地面积29亿亩,种粮食有21亿亩,只有六成多种了粮食,其他的休耕,中国为解决13亿人的粮食问题,复种指数1.5,而美国确实0.6,中国一亩地当美国三亩地用,为了追求产量,用了全世界3成化肥,用世界百分之九的耕地产了世界百分之22的粮食,中国化肥农药使用量是美国单亩耕地的3倍了,而单产与美国差不多,可见并不是中国雨热同期季风性气候多好,农业技术多高,就是复种拼命使用化肥农药,只追求现在产量,不知道样地,透支未来,这与房地产一样。  网上为什么没有今年来美国粮食产量,就是怕打破中国粮食产量神话,美国不复种,只要种满耕地,可以达到10亿吨,养活世界一半的人,用比中国还小的国土面积养活世界近一半人口,比中国还多一倍,粮价下跌的原因一是美国产量高,拉低了国际粮价,但根本原因是人民币人为维持高汇率,不贬值,而海量发行货币在国内。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傻逼  
  所以都向往美国,做美国人去,
  以前中共党员杜撰了个故事,编造了一个在新加坡的美国学者担心《谁来养活中国人?》然后,进行辩论,结果,中共大获全胜:我们党来养活中国人民!坚持十八亿亩不动摇!暗中就把生产油料、食糖、饲料、棉花、草原、林地、湖泊的地面积缩小,转为进口替代,同时扩大大米生产面积,自称粮食生产年年大丰收,中共党用世界十分之一的耕地养活三分之一的人口。其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食品已经有三分之一依靠进口。一但中共中央决断与外国开战,吃饱喝足就成了底层人民的心想。
  楼主明白人  
  狗屁农民兄弟,农大爷靠集体土地分享了改革开放最大的成果,而且不纳税,现在人家是要固话自己的阶级地位。  
  说的好,楼主明白人。
  现在东部沿海还在种地的都是什么人?  50后?60后?
  L乙傻B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明天粮食够吃吗?
土地承包制度改革的最大功绩之一,是解决了近12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农业是根本”,特别是粮食生产这是泱泱大国的基本国情。 土地,作为万物之母,是农业生产最基本和必要的生产资料。 然而,就在我们这个爱土、惜土的国度里,惊人的土地流失,耕地撂荒现象已经到了该认认真真认识耕地损失的时刻了,这是12亿中国人都必须正视的现实。 (一) 中国有多少土地? 常识告诉我们:我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在全世界近200个国家和地区中,我们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位居世界第三。 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养育着12亿人,人均占有面积不足13亩,而世界人均占有土地为49.5亩,我们只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 常识还告诉我们:国土不等于耕地,国土包括泥沙、岩石、河川。它是一个国家行使’主权的领土,耕地仅仅是国地的一部分。 中国有多少耕地? 960万平方公里国土中,山地占33%,高原占26%,盆地占19%,丘陵占10%,平原占12%。 高原茫茫雪山不能...&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明天粮食够吃吗何青菁,皇黎耕地逐年减少,撂荒日渐严重,种粮面积己跌至警戒线,若不从根本上扭转局势,我们忧虑土地承包制度改革的最大功绩之一,是解决了近12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农业是根本”,特别是粮食生产这是泱泱大国的基本国情。土地,作为万物之母,是农业生产最基本和必要的生产资料。然而,就在我们这个爱土、惜土的国度里,惊人的土地流失,耕地撂荒现象已经到了该认认真真认识耕地损失的时刻了,这是12亿中国人都必须正视的现实。(一)中国有多少土地?常识告诉我们:我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在全世界近200个国家和地区中,我们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位居世界第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养育着12亿人,人均占有面积不足13亩,而世界人均占有土地为49.5亩,我们只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4分之一。常识还告诉我们:国土不等于耕地,国土包括泥沙、岩石、河川。它是一个国家行使主权的领土,耕地仅仅是国土的一部分。中国有多少耕地?960万平方公里国土中,山...&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明天粮食够吃吗何青菁,皇黎(二)耕地面积一面骤减,另一面土地抛荒日趋严重。全国从上至下为招商,聚财、生财辟地兴办的名目繁多的开发区,工业小区、私营经济区如雨后春笋,据权威部门披露全国乡以上兴办的各类开发区达8000多个,这些开发区少则占地10多亩,多则数一数百亩,仅1992年兴办开发区就占用耕地2200多万亩,其中不乏“圈占”后被闲置的土地,或者炒来炒去,一无所建而撂置抛荒。阡陌乡村涌动的“民工潮”,在农村劳动力大转移之后所引发的土地闲置问题,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来未曾出现的,据权威部门估计,目前全国常年流动的农民至少有5000万人,其中跨省流动的约有2000万人,我们曾对举家外出户的土地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其中无偿转包土地占54.7%,另给种植户补贴化肥。种子费占2O.3%,有偿转包户占20%,弃农荒地占5%,另一项调查结果还显示:每外出100人,荒芜土地1.6亩,有的地方高达4.8亩。若按均数3亩计算,全国外出农民500...&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一) 中国有多少土地? 常识告诉我们:我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在全世界近200个国家和地区中,我们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位居世界第三。 96。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人均占有面积不足13亩.而世界人均占有土地为49.5亩,我们只是世界人均占有量有四分之一常识还告诉我们:国土不等于耕地,它是一个国家行使主权的领土,耕地仅仅是国土的一部分。 中国有多少耕地? 9加万平方公里国土中.山地占33%,高原占26%,盆地占19%,丘陵占10%,平原占12%。高原茫茫雪山不能耕种,浩瀚抄淇长不出粮食,纵横交织、星罗棋布的江川、湖泊不能种粮。960万平方公里可供耕作的土地,折合成农村常用的计量单位“亩”.中国的耕地总共不足巧亿亩。 11亿人口的侠涣大国,仅有巧亿亩耕地,而且高产稳产地不足10%,可供养活中国人的耕地并不宽绰.平均下来每人不足1.3亩。而世界人均占有耕地量达到5.5亩。只占有世界7%的耕地,却养活占世界近25%的人口.换句话说,...&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为全面贯彻全国粮食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全国抗旱促春管视频会议精神,重庆市黄奇帆市长提出,今年重庆市粮食产量要努力达到1150万吨,积极为中央分忧。为确保今年粮食目标实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是基础。2月28日重庆市农业委员会夏祖相主任在全市春耕生产现场会上强调,各区县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千方百计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一是减少撂荒地。市里继续实行控制耕地撂荒与奖励、补贴资金挂钩的政策,严格考核,坚决兑现。大春耕地撂荒率务必控...&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渭南市粮食生产总体是好的,不断增产增收,满足了市场供给。但是,当前也出现了一些重商轻农、重经济作物轻粮食生产的倾向,为此,我们对产粮大县大荔县的有关部门和种粮大户进行了认真调查。现就近几年来粮食面积下滑原因分析如下: 一、全县种粮面积下降达30%以上大荔县是个传统农业大县,也是国家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县,全县共有农业人口62.5万人,有耕地面积110万亩。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加快,粮食面积逐年下降。2003年全县粮食面积只有73.4万亩,较2000年下降了35.5万亩,降幅达32.6%,年总产也由2000年的23.5万吨下降到2003年的18.9万吨,总产下降了6.6万吨,降幅达25.9%。特别是夏粮面积减少16.4万亩,预计2004年还将下将13万亩。二、粮食面积下滑的主要原因1、1 995年到1998年连续四年粮食大丰收,随后出现了农民卖粮难,价格大幅下降,经济效益下滑。这一方面挫伤了粮农的生产积极...&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农部召开全国春季田管暨春耕备耕工作频会议,提出确保春播粮食作物播种积稳定在9.2亿亩以上,全年粮食播种积稳定在16.58亿亩以上;着力提高单水平,大力推进科技进村入户,大规开展粮棉油糖高产创建,力争夏粮首告捷,为全年粮食生产打下良好基础。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提出,今年粮食产面临着产量基数高、生产成本高、场不确定等多重不利因素,尤其是气条件极其复杂,气象灾害特别是旱灾粮食农业生产的影响突出。各级农业部门要科学把握形势,切实增强抓好春季田管和春耕备耕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同时,要看到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持续加大,科技支撑作用增强,小麦油菜越冬苗情是近几年较好的一年,备耕工作扎实到位,进一步...&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张林江:如何保证粮食增长的趋势延续下去?【2】
日09:39&&&来源:
原标题:张林江:如何保证粮食增长的趋势延续下去?
  二、我国粮食价格的真实水平及其影响
  粮食具有商品的普遍特性,其价格具有拉动市场、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作用。
  (一)我国粮食的真实价格长期偏低
  根据中国粮网的数据,2001年1月至2012年10月,我国国内粮食价格整体呈趋势性上涨。以吉林为代表的玉米价格累计上涨117.9%,年均上涨7.3%;以河南为代表的普通小麦价格累计上涨101.5%,年均上涨6.6%;以江西为代表的籼米价格累计上涨138.5%,年均上涨8.2%;以黑龙江为代表的国产大豆价格累计上涨127.3%,年均上涨7.8%。仅以这些数据来看,粮食价格不同程度地上涨了一倍多。但是,价格的考察不能以单一产品的历史数据作为参照,只有放在社会生活中,通过也其他价格的比较,才能反映实际变化情况。
  与全国居民收入情况相比,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0年是2253元和6280元,2011年则达到6977元和21810元,分别增长210%和247%。
  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相比,以2002年为基期100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表明,2011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指数上升到基期的178%,10年间,除2009年略有回落外,其余所有年份都呈增长态势。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2)》相关数据测算,2002年到2011年底,化肥、农药、家用机油、半机械化农具、机械化农具的价格指数都呈连续上涨态势,2011年分别达到基期的184%、123%、202%、124%和141%。其中,2000年尿素市场批发价大约1000元每吨,2012年达到2500元每吨,增长150%。这些硬性粮食生产支出,还没有包括农业劳动者的人工成本。
  与农民工工资相比,2002年全国农民工务工月均收入约为659元[2],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志明在全国农民工工作暨家庭服务业工作办公室主任会议上提到,2011年,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达到2049元。比2002年增加1390元,增幅达211%。
  与其他农产品价格相比,多地调查表明,虽然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而且投入较大,但种菜、种水果与种粮收入比达8-10倍,导致多地农民由种粮转为种菜、种水果。为此,全国多地出现了“菜篮子”打败“米袋子”的情况。
  与其他产品价格相比,从2000年到2012年,房价上涨超过10倍,汽油涨价将近3倍。
  通过以上对比,不难得出结论,粮食价格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长期偏低的,政府实际上通过收购价政策和市场干预政策,有效地压低了粮价,保持了CPI的低位运行。从近几年的观察来看,虽然粮价经历了一个缓慢上涨,但真实粮价偏低的状况并没有太大改变。改革开放30多年了,实际粮价不增反降,这当然是不正常的。这是一种城市、市民偏向的政策选择,是以农民发展、粮食安全为代价的。
  (二)实际粮价偏低对农户的影响
  众所周知,我国改革开放的启动、甚至说中国现代化的真正起点是从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的。其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一是在实现农民家庭粮食自给自足之外,解决了全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二是在当时社会条件下,重新恢复了家庭的生产生活组织特性,极大地调动了生产的积极性和生活的经济性。三是适应了我国社会的消费结构,当时的“以粮为纲”导向是适应全国人民“吃饱饭”的消费实际的。四是每年季节性的收获,为我国缺乏社会保障的农民群众编织了一张“生活保障网”,保证其基本生活水平得以维持。五是破除了传统计划经济的政府合法性危机。因为人民公社制使得农民群众生活日益困顿,许多人产生了对政府的信任危机。实行家庭经营后,“能不能过上好生活”不再是政府责任,而很容易被理解为自己家人努力与否和聪明与否。六是将农民吸引在土地上,不致忽然间大规模跨地区、城乡间流动,对社会造成太大压力,对社会秩序形成冲击。
  长期粮价偏低正在改变这些现状。
  其一,耕地较少地区的“小农经济”趋于破产。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2)》,按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材料,全国人均经营耕地面积2.3亩,人均高于3亩的只有6个省(自治区),高于2亩低于3亩的也仅有3个省。按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917元。经验数据表明,北方大部分年产两季地区,种冬小麦一季收成800-1000斤/亩,市场价格约800-1000元,种玉米一季收成斤/亩,市场价格约950-1150元,两季种粮直补150元左右,亩均年收入元,除去种子、化肥、灌溉等成本800-1000元,亩均收入元。如果按照目前的全国农村居民人纯收入水平测算,则至少人均种粮要达到7亩以上,才能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笔者调查表明,10年前,人均耕地1-2亩、3-4口的农民家庭,如果从事粮食生产,农业的投入与产出稍有盈余,家庭年收入在2000元左右。10年后,取消了农业税费,还增加了种粮补贴,粮食价格也有所提升,但土地减少和农资、水电等价格同时发生变化,农村家庭务农收入仍然在元左右。可以说,以种粮为主要收入、家庭联产为主要特征的“小农经济”正在走向破产。
  其二,小农经济的破产将可能引发巨大的社会问题。虽然依靠科技提高单产,挽救了粮食生产的下滑。但“未来谁来种粮”的问题已经十分突出。许多地方的“80后”农民无地可种、不愿意种地、不会种地,对土地和农村也缺乏感情。特别是,家庭的生产生活组织功能再次被瓦解,低素质、缺乏组织的农民日益被抛到市场的大潮中,生活的成本大大加大,未来的不确定性显著提高。
  其三,社会保障的相对滞后和无助感,正在引发农民的不满情绪。既然种地难以保证体面的、可预期的未来好生活,农民必然将未来再次托付给政府。而我国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晚,仍然未做到全覆盖,且保障水平低,不能实现地区间流转,社会保障的“兜底”作用远未做到。长期城乡二元结构、城镇对农民进城落户的歧视甚至敌意,都在加剧农民对政府的不信任感。部分土地较少的农民进城后,生活成本高昂但收入较低,生活在城镇但缺乏认同和融入,实际上已经再次“无产化”、“边缘化”,对社会的不满和怨恨都在增加。
  其四,土地对于农民的牵制功能正在快速消失,通过种地稳定多数农民、逐步释放农村劳动力进入非农、城镇就业的机制正在失效。农民进城很有可能进入一个新的高峰期,东部沿海人均耕地较少地区的这个苗头正在显现。一旦农民进城突破现在每年万的规模,很可能对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造成很大的影响。
  (三)实际粮价偏低对地区发展和相关政策的影响
  全国各地对于种粮的积极性在下降,“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名存实亡。目前,主要粮食生产向主产区集中,地理上重心由南向北移动。从品种上看,稻谷产区东南萎缩、东北扩张,小麦产区向黄淮海集中,玉米产区向华北和东北集中。年,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4个东南沿海省份的粮食总产量减少了1034.7万吨,占全国粮食产量的比重从18.9%下降到10.7%,其中,仅江苏略有增产。同期,四省占全国生产总值比重从20.62%增长到32.24%,四省的财政也是公认的“好日子”财政,领导人也连连升迁。
  与此同时,这些地区的粮食生产却是直线下滑的。比如,浙江省1978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4760.13千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3472.20千公顷,粮食产量为1467.20万吨,此后,一路下滑,2011年分别下降到2462.7千公顷、1254.1千公顷、781.6万吨,分别只有1978年的51.73%、36.12%、53.27%。福建省则先扬后抑,1978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2701.05千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213.13千公顷,粮食产量为744.90万吨;1997年分别达到2918.81千公顷、2041.29千公顷和961.78万吨。此后一路下滑,2011年分别下降到2285.80千公顷、1226.79千公顷、672.80万吨,分别只有1978年的84.63%、55.43%、90.32%,更是远低于农业高峰期1997年的水平。我国地区生产总值排名第一、占全国GDP11.27%的广东省更是如此。1952年,广东省粮食产量854万吨,超过新中国成立前的最高产量,开始有粮食净调出。1978年,广东全省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在5000千公顷左右。2006年减少将近一半,接近2600千公顷。2011年下降到2530.4千公顷。民盟广东省委研究表明,广东每年粮食总需求3800万吨左右,粮食总产量则在1400万吨左右,缺口高达2400万吨。广东已经不仅是中国最大的缺粮区,而且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缺粮区。[3]
  表2部分地区生产总值
  但是,粮食生产大省(大县)却往往是经济小省(小县)、财政弱省(弱县)。比如为我国粮食安全做出巨大贡献的黑龙江省,其GDP总量仅排到全国第17名。我国粮食生产第二大省河南,其GDP总量仅排到全国第5名。而且两省的财政状况并不乐观。全国第一大产粮县吉林省榆树市年产粮食275万吨左右,商品粮200万吨以上,但其年财政收入只有4亿多元,与全国百强县排名第一的江苏省昆山市财政收入相差近100倍。
  正是由于种粮与GDP增长、财税增加的背离,导致各地种粮积极性下降,搞工商业或“耕地非粮化”的积极性大为提升。“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实际上已经在执行中被废止。
(责编:万鹏、谢磊)
热点关键词
热门点击排行榜
123456789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耕地平均年产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