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族群基因脑退化症能活多久得很严重呀,不久的将来还有日本人吗

日本人、韩国人、中国人在长相特征上有哪些不同? - 知乎7255被浏览2759933分享邀请回答5.9K43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4595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19 个回答被折叠()  韓国メディア「日本人は朝鮮半島人の末裔、DNAが証明」「日本人の体の中に、韓国人の血が流れる」 龙腾网版权所有   龙腾网版权所有 龙腾网版权所有   龙腾网版权所有   龙腾网版权所有   0 :ハムスター2ちゃんねる 日 11:54 ID:hamusoku  現在の日本人は、先住民族である縄文人と、朝鮮半島から渡ってきた弥生人が混血を繰り返したものであることが明らかになった。総合研究大学院大(神奈川県)などで構成される研究チームが、日本人類遺伝学会が編集する1日付の国際専門誌電子版に発表した。複数の韓国メディアが2日、相次いで報じた。  韓国メディアは、「日本の本土人の遺伝子、韓国人とほぼ同じ」「日本人は、朝鮮半島人の末裔、DNAが証明」「日本人の体の中に、韓国人の血が流れる」などと題して伝えた。  主に関東居住者の本州出身者、中国人、欧米人など約460人分のDNAデータに、アイヌ民族と沖縄出身者の計71人分を解析したところ、本土出身者は韓国人と遺伝的に近く、アイヌ民族は沖縄出身者と最も近かったという。  以前にも日本人の遺伝子を分析した研究結果があったが、今回は1人当たり最大約90万個のDNA変異を解析することで信頼性を大幅に高めたと紹介。  韓国メディアは、日本人の起源は縄文人が各地の環境に適応したという「変形説」や、縄文人が弥生人を征服し定着した「人種置換説」、今回の「混血説」が提起されていたと解説した。  http://news.searchina.ne.jp/disp.cgi?y=2012&d=1102&f=national_.shtml  韩媒:DNA已经证明,日本人是朝鲜半岛人的后裔 日本人体内流着韩国人的血  可以直接看国内媒体的新闻:/well_read/6570.html  现代的日本人,是作为原住民的绳文人和朝鲜半岛来的弥生人的数次混血而来的。综合研究大学院(神奈川县)等组成的研究队,11月1日在日本人类遗传学会编辑的国际专门杂志电子版发布这个消息。几家韩国媒体2日进行了转载。  韩国媒体称,“日本本土人的遗传基因和韩国人几乎一样”“DNA已经证明,日本人就是朝鲜半岛人的后裔”“日本人体内流的是韩国人的血”。  研究分析了居住在日本关东的本州出身的人、中国人和欧美人等约460人的DNA数据,同时对阿伊努民族和冲绳出身的71人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是出生在日本本土的人和韩国人的遗传很接近,而阿伊努民族则和冲绳出身者最接近。  之前也有日本人的遗传基因的分析研究结果,但是这次对每人最大越有90万个DNA异变进行了分析,所以可信度大幅提升。  韩国媒体曾经跑出过,日本人的起源是绳文人对各地适应的结果的“变形说”,还有绳文人征服并固着弥生人的“人种置换说”,这次又出了个“混血说”。  2 :ハムスターちゃんねる日 11:55 ID:Ab.ZEHAK0  きも杉wwwwww  恶心死了  4 :ハムスター名無し日 11:55 ID:j5fgANHv0  お前らと一緒にするな  别把我们和你们相提并论  5 :ハムスター名無し日 11:56 ID:h3xwcW750  今更かよwwwwwwwwwwwww  现在才说啊  6 :ハムスター名無し日 11:56 ID:j.Fb.j570  不快ながらそれは事実だろうな  虽然不爽,但那也是事实吧  7 :ハムスター名無し日 11:56 ID:9DzK1OkI0  そりゃ起源だもん  すっごいねー(棒  是起源哦  韩国真厉害啊  10 :ハムスター名無し日 11:56 ID:e01RYxo20  環境って大事なんだなぁー  环境真是个很重要的东西啊  12 :ハムスターちゃんねる日 11:56 ID:To2RXp.P0  そりゃそうだ。  人類の起源は韓国人ですもんね(^^)  那是当然。  人类的起源都是韩国人哦(^^)  14 :ハムスター名無し日 11:56 ID:S6O1hXbc0  ニフラム!  消失吧!  (貌似是一种咒文,让敌人消失的咒语)  15 :ハムスターちゃんねる日 11:56 ID:MLkICS9IO  そのりくつはおかしい  那个歪理太怪了  16 :ハムスター名無し日 11:56 ID:zqx17Tgr0  朝鮮人は種が異なる生き物(ヒトモドキ)ですから。妄想はやめてください。  朝鲜人的种是异生物。所以你们还是停止妄想吧。  17 :ハムスターちゃんねる日 11:56 ID:4pr60rx0O  本当に何とかして服従させようと必死だよな。  人として浅ましすぎる。  韩国真是想方设法去拼命征服别人。  作为人类真是肤浅至极。  18 :ハムスター名無し日 11:56 ID:KksDeL6y0  何度目だよこの発表  这个都是第几次了啊  19 :ハムスター名無し日 11:56 ID:ew6y0CJ00  じゃあチョンは中国人の末裔な  那么棒子都是中国人的后裔吧  20 :ハムスター名無し日 11:57 ID:IrY2lbhI0  クラスのブサイクと同じ苗字だった時の腹立たしさ  这就像自己竟然和班上的丑女同姓那样地让人愤怒  21 :ハムスター名無し日 11:57 ID:Qb3ES98e0  だから何?  那又如何?  22 :ハムスターちゃんねる日 11:57 ID:jjmDauDr0  マジか。  死のう。  真的吗。  死去吧。  24 :ハムスター名無し日 11:57 ID:nxXY.cPy0  当たり前だろ。国民性は全く違うから環境ってのは大きいと思うけど。  理所当然了。日本和韩国的国民性完全不同,环境的影响很大吧。  25 :ハムスターちゃんねる日 11:57 ID:e37oGmlD0  血とかDNAより生き方とか教育だろ  比起血缘和DNA,更重要的是生活方式和教育吧  26 :ハムスター名無し日 11:57 ID:cuwxOzco0  …だから?  二の句は?  ……所以呢?  下一句话呢?  29 :ハムスターちゃんねる日 11:58 ID:ER..0tPm0  もう勘弁してくれよ…  还是饶了我们吧……  30 :ハムスター名無し日 11:58 ID:.wZpGpXV0  世の中には言っていい冗談と、言ってはいけない冗談がある  調子に乗るのもいい加減にしとけよ、屑  これは人にとって最大の屈辱だわ  世上有可以开的玩笑,也有不可以开的玩笑  得意忘形也别玩过头了,渣渣  这是作为人的最大的耻辱啊  31 :ハムスター名無し日 11:58 ID:aFAZVvn00  そうですか それはすごいですね(棒)  原来是那样啊 那个可真厉害啊  35 :ハムスター名無し日 11:58 ID:ePOIUpQ40  だからなんだっていうんだよ  那样怎样啊  36 :ハムスターちゃんねる日 11:58 ID:Y.TomLmD0  宇宙の起源だから仕方ない(&?ω?`)  没办法啊 因为韩国是宇宙的起源 (&?ω?`)  37 :ハムスター名無し日 11:58 ID:EYnIN2TI0  重要なのは血縁ではなくて成長の過程。  重要的不是血缘而是成长的过程。  38 :ハムスター名無し日 11:58 ID:9pr0x8OK0  "韓国人"の血なんて流れとらんわボケ  我们可不是流的“韩国人”的血,笨蛋  40 :ハムスター名無し日 11:58 ID:w0ygNEe40  でも朝鮮人のルーツは弥生人じゃないんでしょ?  不过朝鲜人的根源不是弥生人吧?  45 :ハムスター名無し日 11:59 ID:ahhQvUSG0  幼少期の教育って大事なんだなと思う  幼年的教育真是很重要的啊  48 :ハムスター名無し日 11:59 ID:EI.47C3T0  その頃(弥生)の朝鮮人と今の韓国人は違うんじゃなかったっけ?  那个时候(弥生)的朝鲜人和现在的韩国人是不同的吧?  50 :ハムスターちゃんねる日 12:00 ID:5HikSQY60  やっと俺たちの方がより高度に進化した生物だって認めてくれたのか。  终于被承认是比我们进化的更高的生物了吗。  53 :ハムスター名無し日 12:01 ID:LrI2RXAY0  で、何が言いたいんだ?  末裔ならいうこと聞けってか?  你们想说什么呢?  是说我们作为后裔就要听你们的吗?  56 :ハムスター名無し日 12:02 ID:xX4gEW4N0  ※ただし現代韓国人と昔朝鮮半島に住んでた人々は全くの別種族の模様  不过 现在的韩国人和以前住在朝鲜半岛的人完全是不同的种族  60 :ハムスター名無し日 12:03 ID:r56Llypp0  弥生人と今の韓国人って違う系統じゃないっけ?  弥生人和现在的韩国人是不同的系统吧?  61 :ハムスター名無し日 12:03 ID:4HMVwc5u0  うわきめえええええええええええええええええええええええええええええええ  哇。尼玛恶心啊啊啊啊啊  64 :ハムスターちゃんねる日 12:03 ID:Yquw8f4r0  これで韓国人が「我々がいなければ日本人などいなかった!恩恵と謝礼を要求する!」なんて言ってこないといいけど。  这下韩国人就可能说“没有我们的话小日本就不存在!赶紧给我们报恩和谢礼吧!”  (原文意思是 韩国人不说XXX倒还好)  66 :ハムスター名無し日 12:04 ID:PWzoU6st0  当時の半島に住んでた民族は現生韓国人とは別種の民族だし、  日本列島に渡ってきた渡来人はあくまで半島を経由したに過ぎないだろうし、  当时住在半岛上的民族和现在的韩国人是不同的民族、  而且海渡来日本的人不过也就是经由朝鲜半岛吧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想看看拿日元的和宇宙大国的人什么看法.
  韩国人——猩猩——猿人——智人——古代人——现代人
  恐怕也只有天顶星大棒才能生出小鬼子这种人畜不如的怪胎了,呆寒冥国V587
  恭喜倭奴有了天顶星祖先。  
  楼上的.老子只看骑兵片.
  楼主:C泥马奥SK2 时间: 20:13:54   .  楼上的.老子只看骑兵片.  ////////////////////////  我靠,上面那发色情图片的呢?斑猪你别删他不删我啊.弄的好像我自言自语一样.
  韩国人SB啊  且不说弥生人远不能等同于现在的韩人  你去认这个是什么意思?  日本跟韩国同祖,那日本就没有侵略过朝鲜,只是统一
  啍,狗 咬狗.一嘴毛
  国观的棒子呢?怎么不关心这新闻啊?
  1、日本人和朝鲜半岛人血脉相通是一个常识,只不过,日本殖民时期,出于宗主国的民族傲慢,日本当局当然不愿意公开这么说,只是在为了同化朝鲜民族时羞羞答答表露出一些事情;而朝鲜半岛摆脱日本殖民统治后,出于民族“自尊心”和对日本的敌视,朝鲜半岛人同样不愿提及这种事情,而日本作为战败国基于不惹麻烦的心态也不愿提。  2、血脉相通不等于谁是谁的后裔,韩国媒体这种提法很可笑,韩国人的逻辑能力之差,可以和诡辩能力极强而逻辑混乱的中国汉族人一比。  3、事实是,朝鲜民族是多个批次来自东北亚的不同部落融合而成的,也混有一些中国汉族以及极少数南岛系部落的血统。先古时期东北亚人进入朝鲜半岛,来到温暖的南方定居,这就是三韩部落;一些则在朝鲜半岛中部和东北部定居,这就是东胡系的部落,还有一些只到了今天中国东北地区定居,这就是扶余系部落。后来呢,扶余系部落高句丽壮大,向朝鲜半岛扩张,扩张过程中不断吸收东胡系部落,形成了部落联盟的高句丽政权,而一些上层人物又因权力争斗南下,秉持较高的文明程度统治了三韩部落,建立了百济和新罗两大部落联盟国家,其中百济与日本联系密切,有血缘流动。后来新罗联手中原的唐王朝灭了百济和高句丽,然后驱逐了唐的势力一统江山,而高句丽一些人又逃到今天中国东北,控制了当地土著建立了渤海国,并再度杀向朝鲜半岛北部,最后新罗发生政变,王建逼迫新罗国王退位,建立了高丽国,而渤海同一时期也灭亡了,一部分人投向了高丽。高丽后被蒙古统治,融入蒙古血统,最后李成桂造反建立了朝鲜王国,这才算真正形成了朝鲜民族。  4、说到日本与朝鲜半岛的血缘关系,一个是先古时,一批批东北亚人南下朝鲜半岛的同时,也去了日本列岛,这些人之间是很接近的族群;另一个是百济时期,日本列岛与百济交往极为密切,人员大量移动;第三个就是高丽王朝以后,日本始终有朝鲜人个别移民;第四就是1910年日本殖民朝鲜半岛后,也有朝鲜人因为各种原因归化日本。
  虽然血脉相通,但朝鲜民族和日本民族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存在两点:  1、朝鲜民族的南岛系血统很少很少,大体和中国江苏、浙江汉族身上的南方血统差不多,韩主导的是北方血统;而日本民族南北血统比较势均力敌,北方血统稍占优势,南岛系民族的特征比较明显。  2、朝鲜民族有显而易见的蒙古民族血统,以及漫长历史时期逐步渗入的中原汉族血统,其汉族血统虽然来自中国各地,但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为主,其他地区较少。由于这些地区本身就在人种上存在从北到南的过度特征,因此汉族血统对朝鲜民族的特征影响并不大,而蒙古民族则影响极大;日本与汉族也略有渊源,但集中在华东沿海地区,以福建、浙江和苏南为主,汉族对日本民族特征的影响则不如对朝鲜民族那么均衡、全面,让一些日本人烙上了长相上的中国南方特色,并与原本的北方和南岛混合,形成一种怪异的日本人特征。
  @rayos 7楼   韩国人SB啊  且不说弥生人远不能等同于现在的韩人  你去认这个是什么意思?  日本跟韩国同祖,那日本就没有侵略过朝鲜,只是统一  -----------------------------  这是你SB了!人种和血统渊源,与侵略不侵略毫无联系!因为1910年时,朝鲜和日本已经是两个互不隶属的民族国家了,这才是日本侵略是罪行的根本性原因。在民族国家形成前,别说同血缘民族,就是没关系的民族,杀来杀去只要在形成民族国家时成了一伙,也就不算侵略,比如满洲与汉。
  作者:@davidlimshcn 时间: 14:31:08   @rayos 7楼   韩国人SB啊  且不说弥生人远不能等同于现在的韩人  你去认这个是什么意思?  日本跟韩国同祖,那日本就没有侵略过朝鲜,只是统一  -----------------------------  这是你SB了!人种和血统渊源,与侵略不侵略毫无联系!因为1910年时,朝鲜和日本已经是两个互不隶属的民族国家了,这才是日本侵略是罪行的根本性原因。在民族国家形成前,别说同血缘民族,就是没关系的民族,杀来杀去只要在形成民族国家时成了一伙,也就不算侵略,比如满洲与汉。  /////////////////////////////////////////////////////////////  你是棒子还是蒙古贴的那个外蒙傻B?1910年时,朝鲜和日本已经是两个互不隶属的民族国家??操,说的好像以前日本是棒子的领土一样.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日本人演化简史(日本人性格残忍弑杀的基因解释)
我的图书馆
日本人演化简史(日本人性格残忍弑杀的基因解释)
各族群迁日路线及年代图说明(注:ka指 n 千年前15-20ka指一万五千年-两万年前,D2,C3 ,O2b,O3 指父系染色体单倍体SNP,mt-指母系线粒体染色体,这里都指的是携带相同基因的族群,中国人父系大多数是O3.)(一)3~2.5 万年前,盛冰期低海平面期,从东南亚沿海北迁的父系C1及母系M7a,从台湾岛的北端迁入琉球群岛,他们在隔绝环境下生存了一万多年后碰到了较晚迁来D2 食人族,男人C1大多被吃掉,女人M7a更多地遗留下来,导致当今日本人母系M7a比父系C1多得多。y-C1、mt-M7a人群在琉球群岛留下的遗址有 26.8~25.8kaB.P的ピソザァブ、20.0~16.0kaB.P的白保竿根田原洞穴、18.3~16.6kaB.P的港川人、 15.2kaB.P的下地原洞穴等遗址。(二)3~2.5万年前,末次主冰期低海平面期,父系D*及母系M*从朝鲜半岛南迁日本,留下的遗存有3.2万年前的山下町遗址,但当今日本人父系D*及母系M*罕有,推测最早从朝鲜半岛迁入日本的山下町人后来被D2食人族不分男女一个不剩地全吃掉了,灭绝了。(三)2~1.5 万年前,盛冰期低海平面期,食人族父系D2及母系A5a、A5b、A4、B、F、M7b、M7c、D4、D5、G、M8、M10等从古长江口再沿古东海海 岸登岛日本九州,由于他们势力强大,在弥生人登岛之前的万余年时间里,他们是日本列岛的主宰,既欺负南部琉球的C1又欺负北方岛屿的C3*,致使更多的母 系M7a及N9b、G1b、D10、Y等沦为食人族的女人。D2食人族劫抢了长江中下游的O系人群的女人,并从中窃取到最早的制陶技术并带到日本。(四)2~1.3 万年前,末次主冰期低海平面期,父系C3*及母系N9b、G1b、D10、Y等从俄远东-库页岛南迁日本北海道,后来他们碰到了日本南方的D2食人族,男 人C3*几乎全被吃掉,而女人N9b、G1b、D10、Y等更多遗留了下来。日本男人有C3*,但比例不算高,且都与中国东北C3*人群有较近的距离,估 计是来自二千多年前的东胡,其混在弥生人当中进入日本,而早期来自日本北方的C3*可能已被D2食人族吃光。(五)年前,中国东部稻作文化传播者进入日本,父系主要是东夷002611及江浙一带的O1a1-P203。人口数量不大,估计他们的后裔占现代日本男人的比例不到10%。(六)大约 2300年前弥生人进入日本。弥生人南渡日本大约发生于2300年前,秦开大破东胡在公元前300年,从相同的年代推测,弥生人南渡日本可能与燕国扩张、 秦开东征有关,人群向东、向南挤压,导致朝鲜半岛南部的O2b土著及陆续南迁的濊貊O3(母系D4等)不得不“跳海”南渡日本。弥生人的父系主要是 O2b(O2b1)及O3,还有来自东胡的C3*,母系则很复杂,不仅有北方人群常见的D4、D5、A、G、M8a、M9、M10等,也有南方人群常见的 B4、B5、N9a、M7b、M7c、F等。现代日本男人,弥生人后代约占45~50%,食人族D2的后代约占35~40%,其他死剩种约占 10~15(或20)%。一、关于日本的D2食人族远古岭南O系最早向长江流域迁徙时,发生过女人被小矮黑D系劫抢的可能性很大,而且手段相当残忍,食人族留女不留男,抢女人时对族群的男人或吃掉、或杀掉,一个不留。早 期相对于岭南O系来说,长江流域的D系小矮黑是相当可怕的狩猎族群。第一可怕是,最早期小矮黑D系猎人要比岭南的O系人强大,因为他们从非洲迁入云南一带 要比O系迁入岭南早5000年左右,他们所占的地盘更大,包括北方及长江流域,人群数自然也比O系多,只是O系人群开始可能相对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在广西 及广东的西北部。第二可怕是,小矮黑D系是个食人族,会把异族当猎物,两个族系一开始就不共戴天。从已有线粒体 DNA单倍群数据判断,早期岭南父系O系(包括O1、O2、O3)对应的母系是如A、B、F、N9a、R9等N系类型及M系的M7b、M7c,而云南父系 D系对应的母系是M系,如D4、D5、M8a、M9a、M10、C、G等,开始时他们是井水不犯河水,不会搞错搭配。日本绳文人是虾夷人的祖先,先看日本关东绳文人的单倍群,当中竟然混有大比例的A、B、F、M7b、M7c等这些原先属于O系的母系类型,而绳文人的后代-虾夷人的父系 几乎百分之百是D。为什么O系的母系单倍群会跑到单纯为D的绳文人那里去?而且比例会那么高,而父系本身O1、O2、O3又未能混于D系当中,这绝不可能 源自人群间的融合。唯一的解释似乎是早期小矮黑D系曾对O族系进行过猎捕,部分O系部落被打败后,大多被当作猎物给吃掉了,尤其男人一个不留,而部分女人 则被留下,逐渐占到小矮黑女人的一半。由于关东绳文人母系当中混有较高比例的A,可以断定,绳文人当中的A、B、F、M7b、M7c等应来自湖南的O3族 系(早期岭南O1、O2族群都没有A),年代大概在2.5~2万年前,然后在2~1.5万年前盛冰期低海平面时沿古长江口东迁,再经古东海海岸登岛日本九 州。这是原始人类恐怖的一幕,同时也说明,古代族群要生存下来很不容易。也正因为不共戴天,原先占着长江流域及北方广阔地盘的D系游猎族群,后来几乎被O系灭绝,北方人群当 中,D的比例只有2~3%。也由此认为,北方人群母系M系比例偏高并非直接来自与小矮黑的交流,而是另有来源,来自父系为N的采集狩猎族群,北方汉族母系 当中部分D4、M8a、M9a、M10、C、G是从N系采猎族群那里转手过来的二手货。mt-M系的源头很可能是y-D族群,y-N采猎族群从y-D族群 那里交换得到mt-M系,再与北方O3系混合进入到汉族祖先族群当中。D2食人族有万余年时间生活在与大陆隔绝的日本列岛,远离天敌,所以才没有被O系人歼灭。D2食人族到了日本列岛以后,猎食琉球群岛父系为C1、母系为M7a的更古老的 海岛土著,劫抢他们的女人M7a,日本人母系M7a占较大比例也由此而来;在日本北方,D2食人族几乎把从俄远东-库页岛南迁日本北方岛屿的C3*男人消 灭干净,并从中抢得他们的女人N9b、G1b、D10、Y等,当今北海道虾夷人这些单倍群比例较高。二千多年前,弥生人从朝鲜半岛迁入日本,由于绳文人人口数量大,弥生人并未能消灭他们,只能与其以融合、交流方式相处,当今绳文人后代D2的比例约占日本男人的40%,这个比例已是相当高。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中国汉族血统还是很纯的,基因学证明中国历史上北方的民族融合几乎不存在  我们先做一个假设,如果中国北方真的发生了大规模的民族融合,那么突厥语民族(匈奴、突厥)、蒙古语民族(鲜卑、契丹、蒙古)、满语民族(女真、满州),应该和汉族有相同的共有Y染色体类型分布。   但我们研究R1a1、C3c、O2b三个染色体类型,却发现,汉族人中找不到这三种类型的Y染色体。   首先说C3c,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数据库里有560多个北方汉族样本、1200多个南方汉族样本(2004年时),里面居然没有一个C3c,而在外蒙地区的蒙古人中,这个比例为17%,在哈萨克族人中为12%,在图瓦人中24%,也就是在突厥语和蒙古语民族人口中出现频率都特别高!而560多个汉族和1200多个南方汉族人群样本中,竟然没有一个是C3c,基本排除了历史上突厥语、蒙古语民族和汉语人群的大规模融合,至少在父系上的Y染色体中找不到证据。   其次再说R1a1,这个是中亚突厥语民族特有基因,在乌兹别克人中为20.1%,在Hkoton人中为80%以上,而在汉族人中,没有发现R1a1,汉族人中有将近1%的R1和P,但不是R1a1,而是他们在1.5万年前的远亲,中亚突厥人的R1a1出现在年,对汉族的Y染色体类型多样性的贡献为0!   最后说O2,O2在560个北方汉族人出现的频率为零,一个也没有找到,而在满族人中,为23%,在中国朝鲜族中为44%,在韩国朝鲜族中为32%,在riben人中为30%。完全可以排除北方汉族和满语民族、朝鲜语民族的融合可能。在南方汉族人1200个样本中,有非常少的O2,但不是O2b,虽然可以检测到,但是也应该看到,在泰国O2(不是O2b)为63%,在壮族中,O2为36%,南方汉族的O2必然是来自这些民族,而不能隔着北方汉族来自东北亚地区。   简单说,汉族有R1没有其子类型R1a1(M15),不可能来自突厥语民族!!   有C3(M217)但没有其子类型C3c(M48,这个是成吉思汗的基因,已经通过测定其后代而确定),不可能来自蒙古语民族!!  不要说O2b、O2a,就是其总括类型O2(M95)北方汉族都没有,不可能来自满语、朝鲜语、泰语、马来语民族。   所以历史上基本上可以排除发生过大规模民族融合的可能!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另外一个方面论证,汉族、藏族、羌族、白族、彝族、土家族等民族,有一种特别奇特的标志性Y染色体类型O3e,也就是M134,各地都超过了30%,,出现时间95%的置信区间为年,概率峰值年,这个必然是汉藏语系年前共有的基因,而不可能来自任何一个其他民族。从另一个角度论证了汉族的基因在年前汉藏语分化时就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变化,也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北方地区的大规模融合。因为从概率上看,小概率不会在短短50~100代系内发生。  成吉思汗基因C3c(M48),已经通过对辽宁阜新、内蒙通辽地区的“包”“宝”等其父系后裔蒙古人的实体证实,在外蒙地区为17%,是比较高的   概率峰值出现在年,是成吉思汗家族Borjijin的,蒙古文意思是“灰色眼睛”的。   在C3中,还有一个新的簇,人口比例超过了成吉思汗的后代,不知道是谁的,年代95%置信区间在500~25000年间,估计来自古代突厥语民族的   在汉族、日本、朝鲜等民族中,都没有C3c,汉族的C全部是C3(M217),主要是C3a。   O的,其中O3e(M134)是汉藏的,其中M117在汉族和畲族人都很多,虽然畲族不是汉藏的。   当然,我这个的假设前提是现代蒙古语、突厥语民族和古代蒙古语、突厥语民族是血统继承的,而不是取代过程,我觉得这个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东北地区和riben地区的D是D2,汉藏语很多民族是有D的,但基本都是D1(M15),藏族、彝族、白族等等,非Sino-T的也有瑶族的勉人中,超过50%的人是D1(M15),而汉族D1的频率特别低,这点从汉藏分化起可能就形成了,后期东北和riben、琉球的D2对中原地区没有影响。   印度洋安达曼人、维达人,南洋的苏门达拉、达雅克、沙捞越的马来人的D是D,更古老些,和北边的D1、D2都不同   汉族人中的K是有M9而不具有M214、45、20、5四个点的,也就是说不是O、N、P、Q、R、L、M的但有M9点的,因为人数少而不单独列出来了   汉族有11%的K,新几内亚(伊里安岛)人的K、意大利人7%的K,格鲁吉亚15%的K,各不相同,不是一类。   我知道新几内亚的是M230,汉族和彝族的是M147,意大利和格鲁吉亚那边的是什么就不知道了。   汉族没有O2(M95)的,同意楼上中原的说法,O是有M175但没有M119、M95、M122的,这个类型还不少呢。   O不是只分那三种的,南方汉族人中O比北方高,类型多,显示了他们的多样性,可能是O的起源地,而远端的地区,比如中亚的民族中,全部都是O3,单一所以不可能是O的起源地 。   汉族人中还有一种有M214而没有M175(O)或者M178(N)的,也就是不属于O或者N而是两者之外的第三种类型,这个在彝族、白族、纳西族都有,在riben人中也有,表示为ON联合型,在北边是没有的   我知道“乐家”和羌氐人指的是什么了,你们说的一定是H5(K)里的那个,看的是复旦的那个   其实标记的里有O2的,是H11、H12,在北方汉族中没有的,在南方有的,尤其是H12(M111),H5不是O2的 。   如果历史上汉族和蒙古,突厥,匈奴,满族等民族发生过大规模融合,那么在遗传基因中就会显示出来,会有大量的基因特征和蒙古,突厥,匈奴,满族等民族的基因相同,而实际结果是完全不同。   倒是南北方汉人的基因完全一致   好了,现在我们知道了。中国史学界最SB的结论就是“ 民族融合论”。  在复旦提取的20万份汉族人样本(从南到北)中,M122的比例是200:1,这就说,汉族主体血统太过鲜明,根本不存在民族大融合的问题。  现代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表明[1],汉族是世界所有主要民族里,血统相对最纯的[1][2].  在汉族中,北方汉族和岭南以北的南方汉族,无论是父系,还是母系,血统都十分接近,都很纯.岭南以南,福建的父系血统跟北方汉族完全一致,但母系却有高达70%来自南方当地土著,所以说客家人或福建人是汉族相对最纯的缺乏科学依据,因为这种结论没有考虑母系大量混血的情况.  汉族男子和非洲人生了孩子,能算纯种汉族吗?显然不能,虽然从父系遗传上是纯种汉族。  汉族,在岭南以北,可以算遗传学的北方汉族,基因高度接近,无论哪里的汉族,相似度在80%以上。  岭南以北的南方汉族:  父系跟北方汉族 85%接近  母系根北方汉族 80%接近  由于北方汉族也不能算就认定是纯种汉族,因此岭南以北的南方汉族,基本上可以算跟北方汉族一样纯的汉族,谁也不比谁更纯,都多少融入微量的异族血统(当然比亚洲其他民族的血统还是纯得多)。  而在岭南以南的汉族:  广东:  父系跟北方汉族65%接近,母系跟北方汉族只有20%相似[1],广东汉族的母系绝大部分(80%左右)应该来自南方当地的壮,傣,越南等百越民族。  广西:  父系和母系都跟北方汉族有大概50%相似,另外根据最新的广西医学院的Rui-Jing Gan[2]等人的研究,广西平话汉族,实际应该没什么汉族血统,只能算文化上的汉族,在血统上,与壮/傣/百越等少数民族血统基本一致[3]。  福建:  父系跟北方汉族100%接近(看来福建人还真是南下的汉族,父系根本没有任何民族融合),母系则跟北方汉族只有30%相似[1][2]。  资料出处:  1,复旦大学的文波,李辉等人2004nia年发表了对中国汉族基因的最新研究,发表在世界最重要的学报,NATURE(自然)上:  2, 复旦大学的Xue教授在2008年的最新关于中国人种血统的论文,研究再次证实了[1]的结论,论文采用了数量惊人的样本,同时覆盖了少数民族。  3,广西医学院2008年的最新研究,发表在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证明平话广西汉族实际没有多少汉族血统,只是文化意义的汉族而已,血统基本跟壮族,傣族,越南等东南亚人种一致。  英国《自然》2004年9月杂志刊登了复旦大学金力研究员的文章,通过对南方各省汉人的基因研究,得出的结论和史籍记载基本吻合,证明汉民族的散播方式主要是通过人口迁徙传播(也就是说,维系汉族内部感情的第一位因素还是血缘联系),而不是政治文化扩张。比如福建省男性的Y基因和北方汉族具有100%的相似性,亲子鉴定的结果证实了福建人源自中原的历史记载。这也颠覆了台独分子前些年叫嚣什么台湾人源自南岛人,是一个独立的血缘民族的说法了。  我觉得现在基因研究水平尚不能揭示人种问题的全部谜团。比如说中国汉人至少经历几次自南向北,自北向南的数次反复迁徙。汉人血系比较典型而肯定的迁徙有:史前时代由南向北迁徙,秦朝-元朝由北向南的几度迁徙,明朝初年由南向北的迁徙(补充人口)等等。所以经历这几次反复,汉族的标准基因在哪儿已经很难说清楚了,不过基因学研究所表现出来的汉族Y基因(父系)高度的一致性确实也可以证实汉族血缘数千年来的稳定性,这一点和史学家的猜测有一定的出入,也似乎提示了黄帝始祖的存在。  再就是,除开迁徙的原因,北方少数民族确实几度在历史上在中原人口中占有一定比例,过去一般认为这些少数民族融入了汉族,但是基因表现不太支持这种印象。事实上,北方大部分汉人的血统其实还是比较纯的,我推测原因大概有几个:  第一个原因少数民族血统的人在汉族统治期间受到歧视和迫害,我最近读《刘禹锡传》,刘禹锡是匈奴刘氏的后裔,但他声称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而唐以后拓跋、宇文、长孙这些鲜卑姓氏日见稀少,也都可能说明这个问题;  第二个原因可能是基因差异较大的民族之间通婚出来的后代生存能力劣于同种通婚者(这是我的猜测),或者汉人男性先天生殖能力就远远超出北方胡人;  第三个原因任何时代汉族人群在中原一带在人口数目上都占有较大优势,由于古代人口统计不是很准确,我认为可能即使在南北朝,汉人仍在中原占有压倒性的人口优势;  第四个原因可能是由于某些意识到自己胡人血统的人对中原政权并不忠诚,最后迁徙外境或者叛逃;  第五个原因可能是在朱元璋迁南补北的过程中,元末明初,北方因战乱人口剧减,大量南方汉人被迁到北方,北方的胡人血统被稀释。  附全文:省去图表和引文。  研究单位:  1. 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命科学学院摩尔根—谈国际生命科学中心,上海200433,中国  2. 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上海201203,中国  3. 辛辛纳提大学环境健康系基因组信息中心,辛辛纳提,俄亥俄州45267,美国  4.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细胞与分子进化重点实验室,昆明650223,中国  语言和文化在人群间的扩散有两种不同的模式:一种是人口扩张、人群迁徙模式;另一种是文化传播模式,人群之间有文化传播,而基因交流却很有限。同一语系的欧洲人群的形成机制争议颇多,争论的焦点在于来自近东的农业文明和语言的扩散是否伴随着大量的农业人口的迁移[1-3]。  有着共同的文化和语言的汉族,人口超过了十一亿六千万(根据2000年的人口统计),无疑是全世界最大的民族。因此汉文化的扩散过程广受各领域研究者的关注。通过系统地对汉族群体的Y 染色体和线粒体DNA 多态性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汉文化向南扩散的格局符合人口扩张模式,而且在扩张过程中男性占主导地位。  史载汉族源于古代中国北方的华夏部落,在过去的两千多年间,汉文化(汉语和相关的文化传统)扩散到了中国南方,而中国南方原住民族则是说侗台、南亚和苗瑶语的人群(百越、百濮和荆蛮)[4-5]。经典遗传标记和微卫星位点研究显示,汉族和其他东亚人群一样都可以以长江为界分为两个遗传亚群,南方汉族和北方汉族[6-9]。两个亚群之间的方言和习俗差异也很显著[10]。这些现象看似支持文化传播模式,即汉族向南扩张主要是文化传播和同化的结果。然而,两个亚群之间有着许多共同的Y 染色体和线粒体类型[11-12],历史记载的汉族移民史[5]也与汉族的文化传播模式假说相矛盾。本研究对这两种假说进行了检验,证实汉文化的扩散中的确发生了大规模的人群迁徙(人口扩张模式)。  为了验证这些假说,我们把南方汉族的遗传结构与两个亲本群体作比较,其一是北方汉族,其二是南方原住民族,即现居于中国境内和若干邻国的侗台、苗瑶和南亚语群体。我们分析了来自中国28 个地区汉族群体的Y 染色体非重组区 (NRY) 和线粒体DNA (mtDNA) 遗传多态[13-16],这些样本覆盖了中国绝大部分的省份(详见图1 和补充信息表1)。  父系方面,南方汉族与北方汉族的Y 染色体单倍群频率分布非常相近(见补充信息表2),尤其是具有M122-C 突变的单倍群 (O3-M122 和O3e-M134) 普遍存在于我们研究的汉族群体中(北方汉族在37-71%之间,平均53.8%;南方汉族在35-74%之间,平均54.2%)。南方原住民族中普遍出现的单倍群 M119-C(O1) 和 M95-T(O2a) 在南方汉族中的频率(3-42%,平均19%)高于北方汉族(1-10%,平均5%)。而且,南方原住民族中普遍存在的单倍群O1b-M110, O2a1-M88 和 O3d-M7[17], 在南方汉族中低频存在(平均4%),而北方汉族中却没观察到。如果我们假定起始于两千多年前的汉文化扩散[5]之前南方原住民族的Y 类型频率与现在基本一致的话,南方汉族中南方原住民族的成分应该是不多的。分子方差分析(AMOVA)进一步显示北方汉族和南方汉族的Y 染色体单倍群频率分布没有显著差异(Fst=0.006,P&0.05), 说明南方汉族在父系上与北方汉族非常相似,也即南方汉人与北方汉人的血统很相似。  母系方面,北方汉族与南方汉族的线粒体单倍群分布非常不同(补充信息表3)。东亚北部的主要单倍群 (A, C, D, G, M8a, Y, Z)在北方汉族中的频率(49-64%,平均55%)比在南方汉族中(19-52%,平均36%)高得多。另一方面,南方原住民族的主要单倍群(B, F, R9a, R9b, N9a)[12,14,18]在南方汉族中的频率(36-72%,平均55%)要比在北方汉族(18-42%,平均33%)高得多。线粒体类型的分布在南北汉族之间有极显著差异(Fst=0.006,P&10-5)。虽然南北汉族之间线粒体和Y 染色体的Fst 值相近,但线粒体的南北差异Fst 值占群体间总方差的56%,而Y 染色体仅仅占18%。  用汉族群体的单倍群频率数据所做的主成分(PC)分析与以上结果相一致。对NRY 分析发现,几乎所有的汉族群体都聚在图2a 的右上方。北方汉族和南方原住民族在第2 主成分上分离,南方汉族的第2 主成分值处于北方汉族和南方原住民族之间,但是更接近于北方汉族(北方汉族0.58±0.01;南方汉族0.46±0.03;南方原住民族-0.32±0.05),这表明南方汉族在父系上与北方汉族相近,受到南方原住民族的影响很小。  就mtDNA 而言,北方汉族和南方原住民族仍然被第2 主成分分开(图2b),南方汉族也在两者之间但稍微接近南方原住民族(北方汉族0.56±0.02;南方汉族0.09±0.06;南方原住民族-0.23±0.04),表明南方汉族的女性基因库比男性基因库有更多的混合成分。  我们进一步用两种不同的统计方法[19-20]来估计两个亲本(北方汉族和南方原住民)对南方汉族基因库的相对贡献(表1),这两个统计量用于单位点(single-locus)分析时比其它的方法更为准确[21]。两种方法得到的混合系数估计值(M,北方汉族的贡献比例)高度一致(Y染色体,r=0.922,P&0.01;线粒体,r=0.970,P&0.01)。就Y 染色体而言,所有的南方汉族都包含很高比例的北方汉族混合比率(MBE:0.82 ± 0.14, 范围0.54-1 ;MRH:0.82 ± 0.12,范围0.61-0.97)(MBE 和MRH 的定义分别见参考文献20 和19),这表明南方汉族男性基因库的主要贡献成分来自北方汉族,也即南方汉族的主要血统源自古代的北方汉人。  相反,南方汉族的线粒体基因库中北方汉族和南方原住民族的贡献比例几乎相等(MBE:0.56±0.24[0.15,0.95]; MRH:0.50±0.26[0.07,0.91])。总体上北方汉族对南方汉族的遗传贡献父系比母系高得多( t-test,P&0.01);各群体分别看也是这样:绝大部分南方汉族群体中北方汉族的贡献在父系上大于母系(MBE ,11/13, MRH,13/13,P&0.01,零假设为男女的贡献相等为二项式分布),这表明南方汉族的群体混合过程有很强的性别偏向。  南方汉族中北方汉族贡献的比例(M)呈现出由北向南递减的梯度地理格局。南方汉族线粒体的M 值与纬度正相关(r2=0.569,P&0.01),但Y 染色体的相关性不显著(r2=0.072,P&0.05),因为南方汉族父系的M 值差异太小,不足以导致统计上的显著性。  表1 南方汉族中的北方汉族混合比例  群体   Y 染色体          线粒体DNA  MBE(±s.e.m)  MRH    MBE(±s.e.m)  MRH  安徽   .868±.119    .929   .816 ±.214   .755  浙江   .751 ±.084   .763   .631 ±.180   .540  福建   1        .966   .341 ±.206   .248  广东1  .677 ±.121   .669    .149 ±.181   .068  广东2  ND        ND     .298 ±.247   .312  广西   .543 ±.174   .608   .451 ±.263   .249  湖北   .981 ±.122   .949   .946 ±.261   .907  湖南   .732 ±.219   .657   .565 ±.297   .490  江苏   .789 ±.078   .821   .811 ±.177   .786  江西   .804 ±.113   .829   .374 ±.343   .424  上海   .819 ±.087   .902   .845 ±.179   .833  四川   .750 ±.118   .713   .509 ±.166   .498  云南1  1        .915   .376 ±.221   .245  云南2  .935 ±.088   .924   .733 ±.192   .645  平均   .819       .819   .560       .500  注:MBE 和MRH 分别为参考文献20 和19 所描述的统计量。MBE 的标准误通过1000 次自展(Bootstrap)获得。把南方原住民族和北方汉族作为南方汉族的亲本群体估计北方汉族的遗传贡献比例,假定2000 多年前开始的混合过程前后南方原住民族的等位基因频率基本不变,并且南北汉族之间的遗传交流不多。实际上,从北方汉族到南方原住民族的基因流动比反向的流动大得多,所以表中的估计值在没有适当调整前是低估的。因而汉族实际的人口扩张程度应该大于本项研究得出的数值。  综上所述,我们提出了两项证据支持汉文化扩散的人口扩张假说。首先,几乎所有的汉族群体的Y 染色体单倍群分布都极为相似,Y 染色体主成分分析也把几乎所有的汉族群体都集合成一个紧密的聚类。再有,北方汉族对南方汉族的遗传贡献无论父系方面还是母系方面都是可观的,在线粒体DNA 分布上也存在地理梯度。北方汉族对南方汉族的遗传贡献在父系(Y 染色体)上远大于母系(线粒体),表明这一扩张过程中汉族男性处于主导地位;换个角度看,在汉族和南方原住民的融合过程中有相对较多的当地女性融入南方汉族中。性别偏向的混合格局也同样存在于藏缅语人群中[22]。  方法  样本  采集中国各地的17 个汉族群体871 个随机不相关个体的血样。用酚-氯仿法抽提基因组DNA。结合文献报道的Y 染色体和线粒体多态性数据,总共分析的样本量是:Y 染色体23 个群体1289 人,线粒体23 个群体1119 人。这些样本涉及了中国的大部分省份(图1 和补充材料表1)。  遗传标记  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11]分型Y 染色体上的13 个双等位标记:YAP, M15, M130, M89, M9, M122, M134, M119, M110,M95, M88, M45, M120。根据Y 染色体委员会的命名系统(YCC)[24],这些标记构成13 个单倍群,在东亚人群中具有较高的信息量[23]。  线粒体上,对高变1 区(HVS-1)进行测序,对编码区8 个多态位点作了分型(9-bp 缺失, 10397 AluI, 5176 AluI, 4831 HhaI, 13259 HincII, 663 HaeIII, 12406 HpaI , 9820 HinfI),有关方法已有报道[22]。根据东亚线粒体系统树[18],用高变1 区突变结构和编码区多态性构建单倍群。  数据分析  根据线粒体和Y 染色体单倍群频率,用SPSS10.0 软件(SPSS 公司)作主成分分析,研究群体间关系。南北汉族的遗传差异用ARLEQUIN 软件[26]做AMOVA 检验[25]。南方汉族中北方汉族和南方原住民族的混合比例估计用两种不同的统计方法[19-20]:ADMIX 2.0[27]和LEADMIX[21]软件。亲本群体的选择对混合比例的适当估计很重要[28-29],我们通过扩大东亚的参考数据来减小偏差。分析中,10 个北方汉族群体的各单倍群频率(Y染色体和线粒体标记分别分析)的算术平均作为北方亲本群体。南方原住民族的频率平均了三个族群:侗台语群(NRY,22 群体;线粒体,11 群体),南亚语群(NRY,6 群体;线粒体,5 群体),苗瑶语群(NRY,18 群体;线粒体,14 群体)。通过样本的混合比例与纬度[1,3]的线性回归分析揭示汉族群体的地理格局。  2004 年4 月28 日收稿;7 月20 日定稿;doi:10.1038/nature02878.  作者:月出东山之上1 时间: 19:10:23  1 蒙元、满清当然是中国的亡国时期,这我们没有分歧。  2 但满清灭亡后,新政权是民主共和政权,与传统华夏政权确实有极大的不同。但新政权内,汉族的主导地位是显而易见的。不算中国算什么?这是华夏文明的升级、而不是灭亡,就像蚕变化为蝴蝶,形态确实不同了,但还是原来的那个生命的延续!  3 隋唐的胡人血统问题:1 众所周知,中国古人持有宗法理念,只承认父系,不承认母系(古代世界绝大多数民族都是如此);2 隋唐确有鲜卑母系血统,但在“宗法制”的社会环境下,当时没有一个人会认为“隋唐不是汉民族的政权”;3 隋唐统治者自认为是华夏民族,也奉行华夏文化。   4 决定一个人的民族属性的主要是文化,而不是血缘;铁木真的父系血统就来自于汉族(复旦大学李辉的Y基因研究结果),但没有承认铁木真是汉族;康熙拥有母系汉族血统,但我没听说谁认为满清是汉族的王朝;匈奴、突厥、拓跋鲜卑王室有很多母系汉族血统,但没有人认为它们是汉族政权。   另外,评论历史,就要尊重历史事实,而不是为了当代人的所谓利益而随意曲解历史,漠视祖先的历史正义,这种行为很让人鄙视!  传统华夏文明真的灭亡了吗?有如下事实:  1 汉字依然是我们的文字;  2 政权依然是中央集权制、汉族在政权中的主导地位显而易见!  3 虽然面对耕地承载力等种种问题,搞了计生,但今天我看到了新闻“张艺谋曾向父亲许诺生儿子:若生女儿就去国外接着生”!  4 虽然新政权一度迷茫,批判儒道佛等,现在却宣称“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搞了孔子学院、下文件要求传统文化进入中小学教育体系;常委们纷纷接触佛教大师,孔子也曾进入天安门。虽然价值观一度迷茫,但回归已是大势所趋。  华夏文明彻底灭亡了吗?难道只有一成不变才是“活下来”?升级绝不是灭亡!  现在的无数汉族民众,被人卖了还替人数钱,真是太可怜、可悲了!
楼主发言:25次 发图: | 更多
  o3染色体比例,南方汉49%,北方汉56%  
  复旦大学分子人类学检测结果成吉思汗黄金家族是o3汉族后人  
  天天说自己纯,说明还是不自信。
  这个好。应该是真的。  
  楼主和你姐姐结婚吧,那纯。
  单性繁殖的生物基因最纯
  作者:lianxx 时间: 00:11:48   复旦大学分子人类学检测结果成吉思汗黄金家族是o3汉族后人  =====================  颠覆性的大事件
  血统对家族至关重要 对民族来说意义不大 可能在民族传承中已经异变 谁能确切考证出 炎黄二帝 到底是什么基因
  发这个贴的目的可以告人吗?  
  可信 要是融合了,满大街人脸长的应该像 印度人或者新疆人模样
  作为一个汉族,十分的骄傲和自豪!  伟大的炎黄子孙
  楼主至少有一条你是说错的,那就是成吉思汗的Y染色体绝不是什么C3C,而应该是汉人的O3。这是从成吉思汗的多个直系后代,也就是黄金家族的后人中测定的。李辉博士在他的报告中是非常明确的表达出来的,李博士甚至说成吉思汗的母亲有一个汉人的奴仆,我不能确定是不是开玩笑,还是历史上真有其事(你可以在网上百度一下李博士的报告)。蒙古族是个混合型民族,好多部落是成吉思汗崛起以后逐步并入蒙古的,它们拥有不同民族成份,而成吉思汗崛起的时候仅仅是位于中国东北部地区斡难河边的一个小部落,所以蒙古人的典型Y染色体并不一定就是成吉思汗的Y染色体的类型。李博士还在研究爱新觉罗家族的Y染色体类型,这也是大家非常感兴趣的,因为传说爱心家族是北宋亡国二帝的后代,这个我倒觉得可能性不是太大。据李博士的合作伙伴透露,研究结果也快要出来了。
  顶  
  顶起!  我是大汉族  
  作为一个汉族人,我骄傲\我自豪!
  中国1990年以前,各族通婚的都很少,嫁外国人的更加稀少。改革开放这二十多年涉外婚姻才多起来。汉人就是汉人,血统还是纯的。
  都是中国人
  。  
  看过了。  
  同样汉族,为什么北方比男方的身高更高?原因就是被蒙古人给混血了。  
  有些人的智商让人无法直视,惨不忍睹...  前两天有个帖子吹嘘,还贴了视频连接.老衲看了,结果人家的目的是研究世界民族的发展和迁移,以及现在分布情况.而某些人得到的结论却是某个民族血统纯......怎么不说说O1.而O1是大禹的直系后代,主讲人旁边的那位就是O1系.  O3系占据大多数,而O3来自年代大致与中国历史记载相符,来自于三个人.伏羲,神农,黄帝.从侧面证明中国历史记载的真实性和中国历史的可靠性.  历史上,归化的匈奴,突厥基本被安置在边地,内迁的不多.而边地是反复叛乱和入侵的主发地,大量死亡是正常的.内迁的有的也作乱过,甚至有建国史,后期被灭,大量人口被杀也是正常的.这都可能是现在基因少的原因.  而最奇葩的是少到不能再少的黑人反而有基因流传.主讲人提到某位历史伟人就有黑人基因,不过没提名字.这恰恰应了那句话"不作死就不会死".
  近亲繁殖血统最纯,养过鸽子都知道。
  基因论扯淡了点。。。
  @分钟分钞 20楼
10:57:02  作为一个汉族人,我骄傲\我自豪!  -----------------------------  是呀 太骄傲了 大汉民族 做的都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说孔子是圣人
拿雷管把孔子墓炸了
2000多年 外族还真没人敢
还把人家孙子的孙子的孙子 和两个老婆 挖出来 挂树上
说岳飞是大汉民族英雄
跑去把那碑砸了 墓挖了
200多年都没敢干 都大汉子孙 自己干了
说大汉是炎黄子孙
自己把炎帝的大殿砸了
几千年外族没人敢干的
都让这帮孙子干了
全世界战争不断 只有大汉民族活得好
只有大汉民族骄傲 你看看我们有冤情
绝对不闹事
全世界 只有大汉民族 在政府门口下跪
事情马上解决了
太他妈骄傲了
  @抵制辫子戏 中国汉族血统还是很纯的,基因学证明中国历史上北方的民族融合几乎不存在  朋友:不要破坏中华民族的大团结,中国社会存在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故意制造某个民族的特殊性,来引起民族矛盾,破坏国家稳定,只能说明你居心不良,你如果不是中华民族的败类,那么一定隐藏在中国的敌人。
  民族融合真的不存在吗?  历史上的记载都是假的吗?  未必。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汉族,蒙古族,或满族,或鲜卑,匈奴,羯氐羌等等,可能本来就是一个老祖宗。  在史前因为各种原因分化成不同民族, 说起了不同语言, 穿起了不同的衣服。  再后来又不断融合。  所以你从基因上看不出这种融合的痕迹,或基因的家交流。  也就是说,有些民族仅仅是语言,习惯,风俗不同。血缘基因上没啥不同。
  从人类学角度来讲,除部分少数民族外,中国人与其他东亚人同属蒙古人种,基因差别很小。
  月出东山之上1 :  1 蒙元、满清当然是中国的亡国时期,这我们没有分歧。  2 但满清灭亡后,新政权(中华民国)是民主共和政权,与传统华夏政权确实有极大的不同。但新政权内,汉族的主导地位是显而易见的。中华民国不算中国算什么?这是华夏文明的升级、而不是灭亡,就像蚕变化为蝴蝶,形态确实不同了,但还是原来的那个生命的延续!  3 隋唐统治者的胡人血统问题:1 众所周知,中国古人持有的传统宗法理念,只承认父系,不承认母系(古代世界绝大多数民族都是如此);2 隋唐统治者的父系血统来自华夏汉人,他们的母系血统主要来自鲜卑人,但在“宗法制”的社会环境下,当时没有一个人会认为“隋唐统治者不是汉人”,更不会认为“隋唐不是汉民族的政权”;3 隋唐统治者自认为是华夏民族,也奉行华夏文化。   4 决定一个人的民族属性的主要是文化,而不是血缘;铁木真(成吉思汗)的父系血统就源自汉族(复旦大学李辉的Y基因研究结果),但没有人承认铁木真是汉族;康熙的母系血统也源自汉族,但我没听说谁认为满清是汉族的王朝;匈奴、突厥、拓跋鲜卑王室有很多母系具有汉族血统,但没有人认为它们是汉族政权。   另外,评论历史,就要尊重历史事实,而不是为了当代人的所谓利益而随意曲解历史,漠视祖先的历史正义,这种行为很让人鄙视!  传统华夏文明真的灭亡了吗?有如下事实:  1 汉字依然是我们的文字;  2 政权依然是中央集权制,汉族在政权中的主导地位显而易见!  3 虽然面对耕地承载力等种种问题,搞了计生,但今天我看到了新闻“张艺谋曾向父亲许诺生儿子:若生女儿就去国外接着生”!  4 虽然新政权一度迷茫,批判儒道佛等,现在却宣称“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搞了孔子学院、下文件要求传统文化进入中小学教育体系;常委们纷纷接触佛教大师,孔子也曾进入天安门。虽然价值观一度迷茫,但回归已是大势所趋。  华夏文明彻底灭亡了吗?难道只有一成不变才是“活下来”?升级绝不是灭亡!  现在的无数汉族民众,被人卖了还替人数钱,真是太可怜、可悲了!  唐朝一代,李姓皇族都是华夏汉人血脉!  唐太宗李世民于公元598年(隋文帝开皇十七年)出生在今陕西武功的李家别馆,父亲是时任隋朝官员的李渊(汉人),母亲是北周皇族窦氏(鲜卑人)。  唐高祖李渊的父亲是汉人李昞,李昞是十六国时期西凉政权建立者李暠的七世孙,李暠是西汉名将李广的的十六世孙。  唐朝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是十六国时期西凉国开国君主李暠的后裔,世代显贵。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西北),一说是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又说是赵郡隆庆(今邢台市隆尧县)。北周天和元年(566年),李渊出生在长安。李渊七岁时,父亲李昞去世,于是李渊世袭为唐国公。  李渊的祖父李虎,在西魏时官至太尉,是西魏八柱国之一。  李渊的父亲李昞,北周时历官御史大夫、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袭封唐国公。  李渊的母亲是隋文帝独孤皇后的姐姐。唐高祖的窦皇后是鲜卑人,唐太宗的皇后长孙氏是鲜卑人,但是此后唐朝的皇后都是汉人。  《新唐书》记载:李昞,凉武昭王暠七代孙也。暠生歆。歆生重耳,仕魏为弘农太守。重耳生熙,为金门镇将,领豪杰镇武川,因家焉。仪凤中,追尊宣皇帝。熙生天锡,仕魏为幢主。大统中,赠司空。仪凤中,追尊光皇帝。皇祖讳虎,后魏左仆射,封陇西郡公,与周文帝及太保李弼、大司马独孤信等以功参佐命,时称“八柱国家”,仍赐姓大野氏。周受禅,追封唐国公,谥曰襄。至隋文帝作相,还复本姓。武德初,追尊景皇帝,庙号太祖,陵曰永康。皇考讳昞,周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袭唐国公,谥曰仁。武德初,追尊元皇帝,庙号世祖,陵曰兴宁。  李暠[hǎo](351年—417年),字玄盛,小字长生,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是西汉名将李广的十六世孙,十六国时期西凉政权建立者。李暠是李世民的远祖。唐朝李氏亦称李暠为其先祖。唐玄宗李隆基天宝二年追尊李暠为兴圣皇帝。  《晋书·卷八十七·列传第五十七》:武昭王讳暠,字玄盛,小字长生,陇西成纪人,姓李氏,汉前将军广之十六世孙也。广曾祖仲翔,汉初为将军,讨叛羌于素昌,素昌即狄道也,众寡不敌,死之。仲翔子伯考奔丧,因葬于狄道之东川,遂家焉,世为西州右姓。高祖雍,曾祖柔,仕晋并历位郡守。祖弇,仕张轨为武卫将军、安世亭侯。父昶,幼有令名,早卒,遗腹生玄盛。  李暠,字玄盛,小字长生,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是西汉名将李广的十六世孙。世代都是豪门大族。李暠的高祖父李雍、曾祖父李柔,都在晋朝做官,历任郡守之职。李暠的祖父李弃,在前凉张轨幕下任武卫将军,封安世亭侯。  李暠少年时十分好学,性情沉静聪慧、宽厚谦和,器度优雅,通读经史,特别擅长文辞。年长后,精通武艺,研读孙吴兵书。隆安元年(397年),京兆人段业自称凉州牧,任命敦煌太守孟敏为沙州刺史,委任李暠为效谷令。不久,孟敏去世,敦煌护军郭谦、沙州治中索仙等认为李暠温文有毅力又有德政,推举他为宁朔将军、敦煌太守。不久进号为冠军,向段业称臣。段业任命李暠为安西将军、敦煌太守,领护西胡校尉。  隆安四年(400年),北凉晋昌(郡治冥安,今甘肃安西县东南)太守唐瑶向敦煌、酒泉、晋昌、凉兴、建康、祁连六郡传发檄文,推举李暠为大都督、大将军、凉公、领秦凉二州牧、护羌校尉。李暠就在境内大赦,建年号为庚子,建立西凉政权,追尊祖父李弇为凉景公,父亲李昶为凉简公。派宋繇东征凉兴,并攻打玉门以西诸城,都攻克下来,于是在玉门、阳关屯田,扩大耕地积聚粮草,作为东征的物资储备。  李暠建国后,以“诸事草创,仓帑未盈,故息兵按甲,务农养士”为指导思想;在政治上努力做到知人善任,积极纳谏,执法宽简,赏罚有信。他赦其境内,号召因战乱而背井离乡的百姓返回家园,重视农桑,并给这些重返家乡的百姓以优惠待遇和资助,很快就有汉族逃民2.3万多户迁回敦煌。为了统一河西,他还派遣重臣宋繇东征凉州,西击玉门,都取得了成功。随后,他又实施了“寓兵于农”的措施,将大批军队开到玉门关、阳关等地屯田,广积粮谷作为东伐的资本。因此,敦煌因战乱而遭到破坏的经济,很快得以恢复和发展。  此时,李暠在城南门外临水处建起一座“靖恭之堂”,作为他同朝臣商议朝政、检阅武备的处所。为振兴文教,培养儒士,他修建了泮宫(学校),并在各郡设置五经博士,负责传授经学。文风一时大兴。  义熙元年(405年),李暠改元为建初。他派人向东晋奉表称臣。义熙二年(406年),北凉诅渠蒙逊侵略西凉国,发兵进攻建康郡(今甘肃高台县骆驼城),掠走了3000余户人家。李暠得知后非常气愤。立即亲自率兵追至弥安(今洒泉县东),打败了他们,截回了掠走的全部人家。此后,他促劝耕作,百姓乐业,国内安福,出现了一派升平盛世的景象。  李暠执政后广开言路,积极振兴文化教育。在他统治的西凉境内,当时好多文人名流,都投靠于他,被他重用,一时群英齐集敦煌,在学术上做出了突出的成就,形成了以敦煌为中心的"五凉文化"的兴盛时期。李暠不仅是一个胸怀大志的政治家,还是一位文学家。曾著有《述志赋》、《槐树赋》、《大酒容赋》等多篇。但除《述志赋》外,其余都没有流传下来。  义熙十三年(417年),李暠去世,谥号武昭王。其子李歆继位,史称西凉后主。
  事实上,大东北地区(包括今俄罗斯远东部分)早在明朝洪武、永乐年间就已经是中国的领土,明朝在东北设置的奴尔干都司的管辖范围远大于后来满清统治时期控制的东北地区。明朝时期,奴儿干都司是东北地区最高一级的军政机构,直接隶属于明朝中央政府。明朝奴儿干都司辖区幅员辽阔,北到外兴安岭以北(今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地区),南接图们江,东至日本海,东北囊括库页岛,西至斡难河(鄂嫩河,今俄罗斯境内)。即便到明代中后期军事衰落的时候,现在东北的绝大部分地区以及重要城市也都在明朝政府的直接控制管辖之下。  而与许多人想象的相反,作为后金集团核心的建州女真恰恰不是东北的土著居民。建州女真的祖先源自西伯利亚的通古斯地区的野人部族,不同于宋朝时期入侵中原的女真人。在明朝前期,建州女真的祖先早已迁到了朝鲜,后来他们因为在朝鲜受到打击,呆不下去了,这才向中国明朝请求庇护,当时明朝的皇帝出于仁慈心理就把建州女真安置在了东北地区。正因为这个原因,民国历史学家孟森先生说满清的先祖受明朝的恩惠特别深厚。  回顾历史,满清政权的前身——后金统治集团借用明朝中央政府给予其的官职地位起家,在东北地区起兵反叛,盗用宋朝时期的“女真”和“金国”的名号以增强自己对东北土著的号召力,建立后金割据政权,随后大肆抢劫屠杀东北的汉族百姓,实行疯狂的民族迫害,掳掠大批平民当奴隶,危害大量无辜平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来更发展到要求与明朝中央政府分庭抗礼,完全从中国独立出去。  后金集团在当时提出的分裂独立要求,与现在的东突、藏独,性质毫无区别,程度上更为恶劣。东突、藏独还没有当时后金独立分裂分子如此凶残,如此疯狂在东北进行大规模的民族屠杀和抢劫掠夺,致使明朝东北的几百万汉人大部分被屠戮或沦为奴隶。  事实上,在后金起兵反叛,窃据东北之时,当时辽东大部分地区的大部分人口还是汉人,明朝政府断然拒绝后金集团的分裂独立要求是完全正当合理的。  在这以后,后金及随后的满清始终是外国自居,始终没有把自己当成中国,始终推行赤裸裸的民族歧视、民族迫害、民族屠杀的政策,这些都足以说明这个政权的性质是什么!  我们可以说东北的土地是中国的,那里的大部分人民包括大部分女真人后裔是中国人,但惟独不可以说后金和满清的统治集团是中国人,因为他们自己都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我们又怎么能把我们的意愿强加在他们的头上,这岂非是太不尊重他们了?  当满清(后金)政权乘着中国明朝发生内乱,入关进行征服并大肆屠杀中国人的时候,这已经是典型的外国外族政权对中国的侵略、征服、屠杀。这与某些人所谓的“改朝换代”有本质性的区别:满清的侵略,始终伴随着对广大中国平民的疯狂杀戮,对汉民族和其他反抗他们的少数民族的残酷迫害,通过“留头不留发”的民族屠杀强行改变汉族的服装风俗和民族传统。如果这种行为都不叫侵略,那么世界上就可以取消“侵略”这个名词!  直到今天还有人幼稚地认为满洲人最终被中国人同化了,但残酷的事实却是中国人被满洲人改造扭曲了。现在所谓的中国国语(普通话),其实是满洲语和汉语的混合体,是满洲人学汉语搞出来的怪胎;国粹京剧其实是满人的艺术;相声和小品,就是两个清朝奴才在主人面前一唱一合的生活再现。今天还被奉为至宝的所谓的“国服唐装”,实际就是满人的旗袍马褂。  通古斯满洲人也曾经效仿蒙古人的做法,把人分为四等,满洲人和蒙古人高高在上,八旗子弟甚至可以不劳而获,坐享荣华富贵,而汉人在清朝的真实姓名,叫做“奴才”。  事实上,满清立国之后就定满语为国语,也就是满语才是大清国的官方语言,清朝初年至中期,乃至19世纪末的官方文件有相当一部分以满文(清字)书写,比如尼佈楚条约的正式条约仅有满、俄、拉丁三种文本,而中国的汉文版本仅在刻制的界碑中使用(碑文共有满、蒙、汉、俄、拉丁五种文本)。  19世纪以来才两者并用书写。说满人被中国同化实在是自欺欺人。而且恰恰相反的是,现在中国的国语(普通话) 就是当年满清通过武力手段强制推广的语言。章太炎就曾经批判过普通话,称其为“金鞑虏语”。  现在所谓的国语普通话和北京话其实就是满洲语和汉语的混合体,大量汉语方言特征和传统用语被抛弃,基本上是满洲人学外语搞出来的怪胎,根本不能代表真正的中华文化。  孙中山在《民族主义》第二讲中说过: “中国几千年以来,受到政治上的压迫以至于完全亡国,已有了两次,一次是元朝,一次是清朝。”  满清是通古斯人建立在中国土地上的一个殖民政权,大家要搞清楚一个概念,清朝其实是中国人被外族奴役的历史,不是中国的正统朝代。  今天中国人一厢情愿地称清朝是中国王朝,可惜人家清朝统治者们根本就不认为自己是中国人。慈禧说:“清非中国,辫子不能去,辫子去中国不亡则大清亡”,“保大清不保中华 ”,“宁赠友邦,不予家奴(中国人)” ,“量中华物之力,结与国之欢心。” 雍正在《大义觉迷录》中写道:“朕以外国之君,主中国之事”。乾隆更直白:“朕乃夷狄之君,非中国之人。”出身满族的清朝宫女作家德龄在其《清宫两年记》一书中提到,她的父亲告诉她,他们不是中国人,但却是中国人的主子。  满洲人也在中国进行了大规模屠杀,但满洲人认为汉文化比他们的文化先进点,所以从入关以前,满洲人就在学习中国的文化,入关后虽然也杀了无数汉人,但对中国最大的影响不是杀人,而是文化同化。  满洲人得天下之后,试图把这个国家彻底吞并,长久坐江山。所以满洲人学习中国文化的同时也开始按照他们的意愿来篡改中国历史,阉割中国文化,用他们的语言文化同化中国。而结果很多网友都应该知道了,中国古代的史书典籍在康熙、乾隆的修史过程中基本上被毁灭一半以上,满清编写《四库全书》过程中所实行的文字狱,可以因为藏古书而杀头,冤狱杀人无数。加上后来对儒道释等宗教的影响,整个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基本上被满洲人同化、摧毁大半。主持修定《四库全书》的千年第一大汉奸纪晓岚竟然被拍成五部一体的偶像剧并且在官方主流电视台连续不断地播出将近十年,这基本上是对中华文明最大的讽刺之一。  今天,我们从官方教科书里面学到的历史大部分是经满清篡改过的历史,而不是真正的中国历史,这是最令中国人痛心的地方! 如果说蒙古帝国征服中国换来的是“屠杀与抢劫”,那么满洲人统治中国的结果就是“文化灭绝与精神奴化”!!!现代人别以为自己懂点国学就懂得中国历史文化,因为你学的其实只是半吊子的满洲国学而已。
  @故都旧梦 16楼
10:25:42  楼主至少有一条你是说错的,那就是成吉思汗的Y染色体绝不是什么C3C,而应该是汉人的O3。这是从成吉思汗的多个直系后代,也就是黄金家族的后人中测定的。李辉博士在他的报告中是非常明确的表达出来的,李博士甚至说成吉思汗的母亲有一个汉人的奴仆,我不能确定是不是开玩笑,还是
上真有其事(你可以在网上百度一下李博士的报告)。蒙古族是个混合型民族,好多部落是成吉思汗崛起以后逐步并入蒙古的,它们拥有不同......  -----------------------------  要是爱新觉罗家不幸被证实是昏德公后人,网上那票畏威不畏德的满遗们该情何以堪?
  满清统治时期实行严格的种族隔离制度,“满汉不许通婚”。清政府规定,满城专供旗人居住,汉民不得擅入,“满汉不许通婚”。“满汉不通婚”这是保障“殖民者”身份延续的最重要措施。  1793年,英国的马嘎尔尼使团访问大清国,马戛尔尼在出使日记中写得:“满清初期,他们(清军)表现得非常凶残。建国后的最初几年,整批整批的百姓遭到屠杀。强迫留辫子引起了骚乱,结果都被镇压在血泊之中。都是老爷的种族坐稳了江山,对一个奴隶的民族实行统治,种族隔离是全面的,严禁不同种族间通婚,北京的整个北城都没有汉人,专供满人居住。宫内女眷(包括奴婢在内)无论如何只要清一色的满人,要防止一切种族混杂的情况。而宫内太监又毫不例外地全是汉人。这多有象征意义呀!让鞑靼人繁殖,让汉人绝种。这就绝对保证了没有任何不纯的混杂。”  满清为了维护满洲人的利益将全国分而治之。满清采用“多元式统治”,“分区隔离”。全国分为满、汉、蒙、藏、维五区,区区隔离,特别是防备汉人到其他四区,防止汉人和其他四区有人员往来,在满清衰败前,汉官都是不能涉及其他四区事务的, 满清是名副其实的“殖民统治”,说满清促进了民族融合是无视历史事实。  满清统治者一直以“殖民者”身份自居。不以中国人的面目来统治管理中国,防汉、制汉,隔绝内地十八省与其他区域的关系,全国分为中、蒙、满、新、藏五区互相隔绝。把内地十八省是你们汉人的,其他地区是我们满人、蒙人、藏人、维人的观念强加给汉人和其他各民族,防止各民族建立起亲如兄弟的认同感。——真不明白当代历史学家鼓吹清朝促进民族大融合是怎么得来的?  清朝时期,满洲人以类似“殖民者”的身份统治中国,八旗子弟拥有西方殖民者同样的各种特权:  政治特权: 满清统治者虽然利用汉人维护统治,但是核心权利是不愿意同汉人分享的,六部成为执行机构。钱穆统计满清前中期二百多年间汉人做到地方总督的只有一个岳忠琪,核心机构军机处根本不许汉人插手。近代著名历史学家钱穆说:“(大清国)全国各军事要地,都派八旗兵驻防。下面的绿营,说是中国军队,实际上率领绿营的将领还都是满洲人。这两种军队,饷给是显分高下的。各省总督、巡抚,差不多在原则上也只用满洲人。”(钱穆先生《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满清政府里的重要官位都以满缺为主,汉人做官必须通过科举。   经济特权:作为满洲人,从一出生就有经济上的优待,按人头发月饷。 旗人兵饷 :前锋、亲军、护军、弓匠人月4两,骁骑、铜匠 3两,年米48石,步军摧领 人月2两,步军人一两5,年24石,炮手人月2两,年36石。满一人当绿营三人。(范文澜《中国通史》)  法律特权:在司法上满洲人享受“殖民者”种种特权。例如:汉人犯罪如果判三年,旗人只要枷号四十天就能释放。凡满人犯罪,地方各级官员均无权过问,只能由步军统领衙门的慎刑司负责处理,这和殖民地的治外法权没有什么不同。  种族隔离制度:满清政府规定,满城专供旗人居住,汉民不得擅入,“满汉不许通婚”。“满汉不通婚”这是保障“殖民者”身份延续的最重要措施。  有人辩解说:满清把国都移到了中原,满清就不是“殖民者”了。这是比较无知的,满清由于经济文化相当落后,出于掠夺和享受的本能当然愿意把国都移到繁华地区,对于游牧民族而言没有农耕民族浓厚的乡土观念,满清入关后,大部分满洲人都“从龙入关”,迁都不能说明问题。当年倭寇入侵朝鲜,意图明朝,丰臣秀吉就试图把国都移到大陆。日本侵华关东军也有此打算。满清虽然定都中原,但是和西方殖民者相同的是,树起柳条边,绝不容许“殖民地人民”反向移民到宗主国。  明朝时期,东北地区原本有几百万汉人,但大部分都被努尔哈赤父子指挥后金军(清军)屠杀。1644年清军入关后,有近200年,关外人口和兵力非常空虚,满清统治者还严令禁止汉人进入满洲“龙兴之地”(今东北地区)垦殖。后来,沙俄的远征军到了黑龙江流域,发现那里几千里的广大区域居然只有两万多原始土著人。  明朝末年,东北地区的汉人几乎被后金(满清)屠杀殆尽,剩下的也大多沦为满人的奴隶或包衣奴才。  清兵入关后,多尔衮就在1644年下令严令禁止汉人进入满洲“龙兴之地”垦殖。这就是“禁关令”。清初,满洲人倾族入关后东北人口更加稀少,满清统治者视东北为“祖宗肇迹兴王之所”,借口保护“参山珠河之利”,长期对东北实行封禁政策。与“禁关令”相关的词汇除了“禁关令”外,还有两个:“柳条边”和“闯关东”。  为了严格执行“禁关令”,从顺治年间开始,清朝政府不惜代价于满洲境内分段修筑了一千多公里名为“柳条边”的篱笆墙——满洲长城,也称柳条边墙、柳墙、柳城、条子边,至康熙中期完成。从山海关经开原、新宾至凤城南的柳条边为“老边”;自开原东北至至今吉林市北的为“新边”。边墙以东的满洲严禁越界垦殖,边墙以西则作为满清的同盟者蒙古贵族的驻牧地。  直到历史已经进入到了19世纪中后期,黄河下游广大地区连年遭灾,河北、山西、山东的成千上万的农民破产,满清政府却禁关令依旧。于是,破产农民不顾禁令,冒着被惩罚的危险,源源不断地“闯”入东北,这就是“闯关东”的来历。  到了清末,国际上列强步步进逼,尤其是沙俄和日本对东北虎视眈眈。在此形势下,清廷不得已于1860年在东北局部驰禁放荒,1897年全部开禁,至1910年东北总人口增至1800万人。  1912年,民国建立后,“闯关东”的洪流仍然源源不断,新中国成立前夕达到近4000万人。   现在东北90%的人口都是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末从关内的河北、山东、河南、山西迁过去的汉族平民的后裔。
  清朝的民族隔离、羁縻政策。(满清的帝国主义统治)  1、满清对汉族地区的“帝国主义”统治  满清政权统治有两个主要特征,其一 部族统治,民族特权。其二 分区隔离,多元式统治。对此,近代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在他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讲得很清楚:  “满洲人是吉林长白山外松花江畔很小的一个小部族,满洲并不就是东三省。辽河东西两岸,秦以前就是中国的土地。战国时代属于燕。秦始皇筑万里长城,东边直到大同江。无论如何,清代奉天一省,两千年前,早就是中国的。两千年来,也一向是中国的。清代把它划出去,做他们的禁地,不许中国人出关。直到光绪末年,河北、山东人才可以出关开垦。当时的台湾,也划为禁地。因为台湾由郑成功经营以后,还不断有人造反,因此不许福建人私渡。这是为了管理不易,和关东三省的留作退步者不同。以上两个禁地外,第三个禁地是今天的察哈尔和绥远。这也是中国地方,清朝又把它划成为禁地,不许添住一户家,也不许多垦一亩地。因为这些地方接近蒙古,他们的目的,要把蒙古人和汉人隔开,不使相接触。这也到了光绪末年才开禁。第四个禁地是新疆。因此地土壤肥沃,尚未开辟,他们要留作满洲人的衣食之地,希望满洲人能到那里去,故不许中国人前往。直到左宗棠平定回乱以后,禁令始弛,汉人才能随便去新疆。因于满洲人这些私心的法术,在中国境内无端划出许多处禁地,形成许多特殊区域。所以这些地方,有的是荒落了,有的则开发的特别迟。而中国人也认为所谓中国者,则只是当时的本部十八省。其实就传统历史范围言,则全不是这回事。  “清代的统制政策:再说满洲人跑进中国,他是先打下了蒙古,才到中国的。因此他对蒙古和西藏,却特别怀柔。尤其对蒙古人,更是刻意拉拢。至于朝鲜,则因他们一向很忠诚于明室,所以满洲人对朝鲜人很歧视。蒙古人多封贝子、贝勒、亲王之类,成为满洲之亲族。当时是满洲人第一,蒙古人第二,在下始轮到中国人。满清皇帝又特别信奉喇嘛教,像北平雍和宫,便是喇嘛庙。这是他们想借宗教来羁縻蒙古与西藏。宗教在满洲人运用下,也成为一种法术了。所以他们尽管可以同时信崇孔子又礼拜喇嘛。这都不是信仰,也都是法术。他们要统治中国,唯恐自己力量不够,再拉上蒙古,蒙古原先也曾打进中国的。所以满洲人优待他们像亲兄弟般。同时又禁止他们和中国人通商。他统制这些地方,特设一个理藩院,略如现在的外交部。理藩院是不用汉人的,理藩院管理院务的是满洲人,下面有蒙古人,满蒙混合,却不许中国人预闻。他这种存心,现在讲来,十足是一个帝国主义者。帝国主义这名词原起于西方,中国则向来没有。由秦汉到明代,中国向不成为一帝国。帝国必然有他的征服地,征服地不蒙本国政府平等的统治。譬如英国在香港,以前在印度,都是派总督,法国在安南也是派总督,对这些征服地另外管理。这才叫帝国主义。美国人不愿菲律宾加入联邦,但亦不愿派总督去统治,因派总督就变成为帝国了。香港印度的总督,名义上由英王派,不由内阁派。它本国的政治是民主的,但其殖民地则是附属于帝国,不许有民主。若美国在菲律宾亦派总督去管理,是不是美国大总统就要等于英国的皇帝呢?这违背美国立国的精神。美国人不肯这样做,又不愿菲律宾加入联邦,才让他独立。这就因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规模,有一个国家的体制,有其立国精神与传统历史,不能随便改。美国人尽管看重东方的商业,但他只可想旁的方法,不能派一总督来管理菲律宾,而把他们开国以来全部历史精神推翻了。所以今天苏维埃说美国帝国主义,其实是名实不相符。但若说英国对香港是一种帝国主义,这是百辩难逃的。因他把全国家分成了两部分,一部是本国,一部是征服地。这才始得叫帝国。清代有所谓本部十八省,外边又有藩属,故说它像西方的帝国,但细辩又不同。因清人待蒙古,比待中国本部的人还要好,蒙古人得封亲王,中国人是没有的。英国人断不能代香港人比待他本国的人好,可见就算清代也是帝国,还是东西巧妙不同的。我们现在的毛病,就在喜欢随便使用别人家的现成名词,而这些名词的确实解释,我们又多不了解。西方人称中国为大清帝国,又称康熙为大帝,西方有帝国,有所谓大帝,中国则从来就没有这样的制度,和这样的思想。而我们却喜欢称大汉帝国乃及秦始皇大帝了。在正名观念下,这些都该谨慎辨别的。”  “ (满清)對國內各民族採取分化與隔離之政策,禁止詩書出關。例如在內蒙劃分各部落旗界,使各旗僅能在其範圍內遊牧,禁止越界,禁止內蒙古王公以下與外蒙額魯特、唐古特、巴爾呼等貿易結婚。禁內地人民至蒙古貿易耕種,不得娶蒙古婦女。並限制內地人民前往新疆,非有護照不得入疆,嚴禁漢回通婚,入疆之漢人僅能租地利用,無土地私有權;在經濟上,回疆發行不同之幣制等”  近代思想家谭嗣同对满清这种殖民式统治做如下感慨:“其视华人之身家,曾弄具之不若。噫!以若所为,台湾固无伤耳,尚有十八省之华人,宛转於刀碪之下,瑟缩於贩卖之手,方命之曰:此食毛践土者之分然也。夫果谁食谁之毛?谁践谁之土?久假不归,鸟知非有。人纵不言,己宁不愧於心乎?吾愿华人勿复梦梦谬引以为同类也。”(《仁学》)  2、满清对蒙古真把他们当亲兄弟吗?  “明修长城清修庙”,这似乎是赞颂满清民族政策的成果,那么咱们看看在满清政权良苦用心下,发生了什么?  在满清羁縻统治下,蒙古族差点绝种。据冯玉祥说:“谈到人口,蒙古本有一千二百万人。在满清长期统治之后,今已减少至五十万人。满清利用喇嘛教以统治蒙古人民,凡有兄弟八人者,七人须当喇嘛;兄弟五人者,四人须当喇嘛;仅有一人可为娶妻生子的平民。当喇嘛者有红黄缎子穿,又可坐享优厚的俸禄。女子没有充当喇嘛的福气,但又难找得相当的配偶,于是都做了内地人泄欲的对象。因为由本部内地来的文武官吏及军队、商人,都以道远不能携带家眷,他们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临时太太。一方面是七八个蒙古男子仅有一个妻子,一方面是一个蒙古女子,有若干的内地人为她的临时丈夫,事实上形成一个乱交的社会。同时男女卫生都不讲究,染上淋病、梅毒以后,惟有听其自然。当时活佛即患梅毒,烂塌了鼻子。据说目前检查结果,蒙古青年十七岁至二十五岁者百分之八十五都患有花柳病;二十五岁以上者,所占百分比自然更大了。这种现象是太可怕了,若任其继续存在,马上就会有灭绝种族的危险!那次和蒙古国民党的朋友谈及这个问题,他们把这一点也作为他们脱离中国而独立的理由。他们说:“你看,中国政府就这样防制我们,使我们即要灭种,使我们民族无法生存,你看我们怎么还能和你们在一起”我诧异道:“你这是什么话这明明是满清政府防制你们的,怎么说是中国政府我们中国内部的人民,不是和你们受满清政府同样的压迫和虐害的吗(摘录自《冯玉祥自传》)  正因为如此,蒙古族下层人民开始萌发同同盟会联合反清的斗争思潮:《民报》发表了以蒙裔多分子署名,题为《蒙古与汉族结合共伸讨满复仇大义之宣言书》一文:“满洲分割我蒙古部落,建汗封王,以相牵制,使势力消散.除此之外,置将军,都统,办事大臣于各地方.以握我实权,制我死命.而设喇嘛教一端,设计之毒,以灭我蒙古种族.期间历史时间之长,非数万言不能磬.实与吾蒙古不共戴天之仇也.吾蒙族不排满复仇则已,如排满复仇,舍与汉族结合其谁与归.今吾与汉族同患难,共死生.同谋大举.则异日汉族之于我同幸福,同乐利.同居于平等地位,同建一共和政府,同行一共和宪法.自今与往吾蒙族之生命,生则与汉族同生,死则与汉族同死.吾蒙族之土地,存也愿与汉族同存,亡也愿与汉族同亡,两族一心,同谋复仇,同谋排满。”
  第三、清朝末年的政权性质:满洲人向中国人的转化,在清朝末年这个时期最突出,民族压迫、歧视色彩这个时期最小,这时期的是否转变对今天最重要。究竟是否转化成中国王朝还有待研讨。  但是作为满清“帝国主义”统治的恶果影响深远。现在网上出现大量抨击孙中山“卖国”的文章。那么我们看看真相到底是怎样的。革命党、孙中山十八省建国思想的由来,孙中山是真的“卖国”吗?  在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上,总是统治者居主导地位,满清统治者一直以“殖民者”身份自居。不以中国人的面目来统治管理中国,满清始终实行防汉、制汉的策略,隔绝内地十八省与其他区域的关系,满清统治者把全国分为中、蒙、满、新、藏五区互相隔绝。满清把十八省是你们汉人的,其他地区是我们满人、蒙人、藏人、维人的观念强加给汉人和其他各族人民,防止各民族建立起亲如兄弟的认同感。——真不明白当代历史学家鼓吹清朝促进民族大融合的观点是怎么得出来的???  作为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对于蒙、满、新、藏等其他四区,基本处于不了解状态。陌生感甚至超过了欧美日列强,对于中国的观念自然停留在明朝末年。可以这么说,“内地十八省是中国”这个概念是满清统治者强加给汉人的。  孙中山等人革命的初衷是恢复华夏,赶跑“殖民者”,学习美国建国就是其最高理想了。世界上还没有被殖民者把殖民者宗主国都推翻占领的先例,当时的革命党由于所处环境、地位看不到满清统治下的中国其他区域统一的可能和必要。几乎一致主张“十八省建国”。十八省建国的主张还来自西方传来的“国民国家”的理论。 也就是国民国家=民族国家,一个国家只有一个民族,一个民族建设一个国家。孙中山恢复华夏就是恢复明朝末年的中国, 当然这是革命党的局限。同样由于满清政府的多元式统治,其他四区的统治者相当程度上也只知道有满清而不知有中国。  以下引用王柯的《国民国家与民族问题--关于中国近代以来民族问题的历史思考》(zt)看看蒙古地区:“这一年(1911年)的11月8日(旧历10月10日),清王朝的库伦办事大臣三多,接到署名四盟王公喇嘛的一封呈书,三多再接哲布尊巴呼图克图宣布外蒙古独立的通告:“我蒙古自康熙年间,隶入版图,所受历朝恩遇,不为不厚。……今内地各省,既皆相继独立,脱离满洲。我蒙古为保护土地宗教起见,亦应宣布独立,以期完全。……库伦地方,已无需用中国官吏之处,自应全数驱逐,以杜后患。”可以看出,鼓吹蒙古独立的人们实际上区分了清王朝与“中国”。也就是说,他们认为:蒙古是清王朝版图的一部分却不是中国的领土,蒙古人是清王朝的臣民却不愿意成为中国的国民,既然辛亥革命爆发,蒙古也就应该独立。”  清王朝的垮台之所以会引起蒙古、西藏和新疆地区民族中发生分离思想和运动,原因在于清王朝统治中国的政治构造曾经具备“满族联合蒙、藏、回以牵制汉人”的性质。所以,当这种政治构造垮台之时,蒙、藏、回中便有人认为自己也应该与汉人脱离干系。  满清统治中国的方法被称作一种“多元式天下”的统治模式,来建立王朝的政治构造和地域构造。  满清“多元式天下”统治模式的思想,就是要保持一个没有受到中华文化熏陶的本民族的根据地,使之成为牵制“中国”的力量。因此,由非汉民族建立的王朝,事实上都同时具有着中华王朝与民族政权的双重性质,其最高统治者又都兼有中华王朝的皇帝与民族酋长的双重身份。  满清的“多元式天下”统治模式的具体政策大约有如下几点:  首先,严禁汉人进入蒙、藏、回等民族地域,严格禁止中华文明在蒙、藏、回等民族地域的传播。  第二,不惜以牺牲本民族一部分人的生活幸福为代价,在本民族地域内强行保留落后的传统生产方式和社会构造。  第三,从制度上拒绝汉人参与蒙、藏、回等民族地域的管理。  第四,通过一定制度,明示或暗示除定于中国地域的首都之外,蒙、藏、回等民族地域内仍然存在着清王朝的另一个政治中心。例如辽代有“四时捺钵”,元代有“二都制”。   清王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比起以前的非汉民族王朝来,更是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多元式天下”统治模式中牵制中国的思想。  清王朝实行了民族等级制度,规定清朝中央和地方政府中的许多重要职位为只有满人才可以出任的“满缺”,并专门开设了促进满人致仕的科举考试。  清王朝实行了民族隔离政策,建立起满洲封禁政策,严禁汉人移住其王朝的“龙兴之地”(今东北地区),严禁汉人进入蒙、藏、回等民族地域。  清王朝的八旗制度,虽然最初不是专为牵制汉人而设,但是在入关之后成为清王朝统治中国、牵制汉人最重要的力量这一点却是不容置疑。正因为如此,八旗制度不但一直没有被削弱,反而经过多次改造不断得到强化。八旗中虽然也有汉军八旗,但是因为八旗既是政治、军事组织,又是生产、生活组织,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社会,包括禁止旗人与非旗人之间的通婚等等,因此八旗制度实质上已具有民族集团的性质,致使很多旗人只知其籍贯在旗与否,而不知其民族为满为汉。  在康熙、雍正、乾隆三世,蒙古、西藏和新疆陆续纳入清王朝的版图之中。从“新疆”的地名中就可以看出,清王朝认为这是她带来的新领土。然而,清王朝处理这三个地区的最基本思想是将它们看作是满人的领地而禁止汉人移居,将当地原住民看作是满洲统治者的属民而禁止与汉人接触,甚至明文规定当地原住民不许学习汉文,严格禁止中华文明在这些地区的传播。  在蒙古、西藏和新疆地区,清王朝采用了与统治汉人地区截然不同的政策,基本上保留了那里的传统社会制度,给当地原住民以相当大的自治权。清王朝有意制造了一种满与蒙古、藏、维吾尔是一个政治联盟的印象,当然这都是在与汉人相对的意义上。比如,它在颁发给当地首长的印上只刻上满文、蒙文、藏文与维吾尔文,而不刻汉文;朝见清朝皇帝时的路线也要经过清朝皇帝选定,尽量避开中原地区甚至所有汉人地区;清朝皇帝接见蒙古、藏和维吾尔领袖的地方,最主要的不是首都北京 ,而是地处长城之外、蒙古地区内的承德,“接见”的目的是确认双方的政治关系,在很大程度上类似一种“会盟”。  清王朝还就这三个有别于“中国”的特别地区建立起独自的法律体系,并在中央六部之外设立“理藩院”,专门处理有关这三个地区的事务;将西藏地区的最高长官“驻藏大臣”、新疆地区的最高长官“伊犁将军”等职务规定为“满缺”,将理藩院的所有职务规定为“满缺”或“蒙缺”。显然,清王朝制定这些政策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照顾当地的原住民,而是出于作为一个只有一百多万人口和三十万军队的民族如何统治中国的需要。因为中华王朝在历史上屡屡遭受北方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京y基因族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