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身份的焦虑txt百度云》这本书的百度云链接吗?谢谢大家了

《身份的焦虑》 阿兰·德波顿 (Alain de Botton), 陈广兴, 南冶国【摘要 书评 试读】图书
iPhone/iPad/Mac
Android手机或平板电脑
请输入您的手机号码,获取Kindle阅读软件的下载链接。
您现在就可以在Kindle设备上阅读
没有Kindle设备?,或者下载免费 。
出版社: 上海译文; 第1版 (日)
平装: 291页
21 x 15 x 1.8 cm
品牌: 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ASIN: B0011EYWTO
亚马逊热销商品排名:
图书商品里排第1,078,066名 ()
第175858位
  先整理一份阿兰德波顿的作品年表。      1. 1994/8 Essays in Love,“爱情笔记”   2. 1995/9 The Romantic Movement ,“爱上浪漫”   3. 1996/6 Kiss & Tell,“亲吻与诉说”   4. 1998/4 How Proust Can Change Your Life,“拥抱逝水年华”   5. 2001/3 The Consolations of Philosophy,“哲学的慰籍”   6. 2003/3 The Art of Travel,“旅行的艺术”   7. 2005/1 Status Anxiety,“身份的焦虑”   8. 2006/4 The Architecture of Happiness,“幸福的建筑”      7、8两本的中译本是07年新推出,但已是早在过去两年中就已发表的旧作。我最早从五道口的光合作用读到“哲学的慰籍”后一发不可收拾,这些书我基本收齐了,就因为德波顿的书特别有趣,小说不像小说,倒像随笔。抽了零星时间今天熬夜总算把“身份的焦虑”读完,德波顿笔调依旧是不紧不慢的侃侃而谈。      差点受书名所惑,以为此书是用来治疗精神焦虑症,;-) 但最终发现,德波顿并没有去扮演心理医生,实质上,他是在试图更清晰地诠释成功和失败,重新定义成功者和失败者。      他在这本书的序言中直接点明:“现今,身份的焦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因为每个人获取成功(性爱的成功、经济的成功、职业的成功)的可能性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      须知,现代的传媒几乎连篇累牍地把成功者定义为有权势、有金钱的人,包括偶像、职场企业家等等。做软件的会把比尔盖茨当偶像,做网络的会觉得明天目标就是Google、Youtube。所以大家奋发努力,结果是可想而知。正如德波顿说:“如果谁没有为了实现这一切而全力以赴,那才是世间最荒唐无稽的事。”      德波顿于是开方子,实际上2001年的“哲学的慰籍”可算作解除焦虑的第一道药方,在那本书里,德波顿对不受欢迎、缺钱、遭遇挫折、被认为有缺陷、心碎、困顿等几方面“焦虑”分别用不同的哲学家的思想来作“慰籍”。      不过,仅仅从哲学方面的思考来慰籍显然是不够的,于是2005年“身份的焦虑”德波顿更系统的从哲学、艺术、政治、宗教、波希米亚几方面来探讨成功和失败。从时间线来说,“身份的焦虑”似乎是“哲学的慰籍”的续集,然而前者包含了更宏大的内容,所以更确切的说,“哲学的慰籍”倒像是一个前传。      看书时候常常心生感概,那些话好像正是我要说的,而为什么我总说不到那么透彻呢?所以摘录一些方子的精要句子罗列如下,长句子请慢慢理解,基本就是我所理解的其思想精要,你会发现对成功和失败的解释其实是随价值观体系的变化而千差万别:      哲学方面他说:“(如果我们)对我们的失败已经承担了应有责任,但社会依然赋予我们一个很低的身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有可能采取西方传统中一些伟大的哲学家曾经采取的思维方式:在对我们身边的价值体系有了一个比较客观公正的理解之后,我们可能会采取一种理性的遁世态度,并且不带任何为自己的行为进行辩护或孤芳自赏的味道。”      对于艺术,他说:“艺术作品----小说、诗歌、戏剧、绘画或者电影----可庄可谐,能够在不知不觉当中,潜移默化地向我们揭示我们的生活状态。它们有助于引导我们更正确、更审慎、更理智地理解世界。” 他还说:“古今中外有众多的艺术家通过各自的作品,对人们在社会中获得地位的方式提出质疑。”然后,他具体分析几部小说、戏剧、绘画它们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在政治方面他表示:“现代上层人士所占有的位置曾经为战士、圣徒、骑士或拥有土地的贵族绅士所占据。”“决定上层地位的因素一直处于变化当中,...,那么导致身份焦虑的因素也随之在不断发生变化。”      关于基督教他说:“在内心深处,我们本能地知道我们的痛苦与抱负之庞大密切相关。如果从1000年的角度来看待我们那些渺小的身份焦虑,我们将会非常难得的认识到自己的微不足道,从而获得心情的宁静。”      最后在波希米亚人一节,他更是清楚地点明“波希米亚坚持用精神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和他人,而反对用物质的标准来对自己和他人做出判断。”他还提到梭罗(写瓦尔登湖那位)“梭罗让我们重新认识没有钱对一个人意味着什么,它并不像资产阶级世界观所巧妙地暗示的那样,是人生的游戏中失败的证据。一个人没有钱可能仅仅意味着他自愿选择把精力投入到别的事情上,而不是投入到商业领域,在这个过程中他在别的方面变得很富有,而不是在金钱方面。”      德波顿完全就像一个人肉Google,轮番请出古往今来的思想家做嘉宾,旁征博引验证其观点,因而整本书也建立了其自成体系的逻辑,阅读的快感也正是源自于此!      可能德波顿提出的解决方法并不是全部,但是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脉络已经有了,真正解决你的焦虑,不外乎就是重建你被“主流世界”引导出来的价值观,重新思考你的人生方式,如果你真正有了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有了自己的生活哲学,又何来羡慕旁人,何来焦虑呢?
4.3 颗星,最多 5 颗星与其他买家分享您的想法热门买家评论留言者版本: Kindle电子书|已确认购买答案:说俏皮话。作者从地位对现代人的焦虑做了一个思辨性的解答。既探讨了原因,又给出了五种解决方案。书中充满了许多富有智慧的小短句,引用了许多文艺作品,不得不为作者的才华所佩服。但既然他解决的是作为生存层面的焦虑,给出的答案必然是抽象和空洞的。这不是缺陷,这恰恰是哲学家和艺术家解决问题的方式。总之,全书富有智慧性的启发。但如果你要来找灵丹妙药,那还是绕开吧。留言者版本: 精装|已确认购买作者的文学功底太深,结合了历史,人文,艺术,甚至于宗教去反思当下人焦虑的源泉。不见得能缓解你的焦虑,但提升自己是一定可以的留言者版本: Kindle电子书|已确认购买如题,推荐不知道自己最在乎的其实并非“理所应当”社会观念中最重要的那些东西的小朋友认真研读,一方面放弃花时间得到不需要的上层社会身份,一方面也允许自己焦虑。珍惜有限的人生。留言者版本: 平装|已确认购买不同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对不同题材的书籍有读后共鸣,如果在时间段读了不符的书籍,可能无法喜欢上某些书籍(茨威格曾对蒙田的随笔录有过大致意义上的评述)。我很喜欢德波顿这本《身份的焦虑》,他书中所述及的焦虑的定义,起因都可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对照,因此读来非常认同。他所提供的一些解决焦虑的办法我也非常认同,生活中很多时候采取了类似的处理方式,有种不谋而合的欣慰。建议确实有困惑的时候再读此书,极有裨益。留言者版本: 精装|已确认购买满意啊。因为喜欢作者,英伦才子所以看他的作品。留言者版本: Kindle电子书|已确认购买适合迷茫落魄的人看看,更有勇气面对自己平庸的生活,语言结构华丽愉悦,翻译也很好。留言者版本: 精装|已确认购买免不了生活在世俗世界的人,贫穷的人不是生活的贫穷,是智慧的贫穷,是心灵的空虚,读书的过程慢慢净化心灵的过程,作都娓娓道来,读者全身心享受!留言者版本: Kindle电子书|已确认购买能够让人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按发表时间排序
查找其它相似商品
查看产品详情页面完毕后,在此处了解返回您感兴趣的页面的方式。
查看产品详情页面完毕后,在此处了解返回您感兴趣的页面的方式。身份的焦虑作者译者类别 图书 / 非虚构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03提供方字数约 118,000 字8.2导言目录作品信息热门划线109 人97 人72 人71 人69 人69 人65 人62 人60 人58 人作者译者类别 图书 / 非虚构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日期2007-03ISBN提供方标签喜欢这本书的人也喜欢5.99元5.00元9.99元9.99元9.99元理解并不是总能防止问题的发生,但它在一个最小的范围内,能够教会我们很多有用的东西,让我们知道如何以最好的方式去面对问题,从而大幅度地降低受害的感觉、被动的感觉和困惑的感觉。或者我们可以更加野心勃勃地说,理解这一切将是我们迈出的第一步,以此开始我们可以改变或者挑战社会理想,从而建立一个更美好的社会。
书很好,我很喜欢读这种看上去不怎么学术腔的小书。所以五星(题外话,读时候想到的。我个人觉得传统意味上的才子,要么语言好,要么故事构思好,文字一定要新鲜,入口生津才好,思想倒是次要。可外国的才子,倒像是我们眼中的书呆子,朴实叙述,不讨好读者,只求说的清楚明白即可。初觉得这样的人呆笨不太灵光,现在看...
每个世界都有一套风靡一时的游戏规则,体验之时,我们应当从容而切莫焦虑,努力做一名精明的玩家,而不是沉溺于其中的角色。
依然焦虑。他讲的东西都懂。但是具体实践起来很难。
物质和灵魂是可以独立存在的,拜托焦虑在于重塑自己的灵魂,放下虚妄
看过最喜欢的一本书 反复翻看 很静
流畅的文笔很好读下去。虽然一劳永逸的解决身份焦虑问题是不大可能的,但可以先承认自己也是人,也有焦虑感,重新认识身份的焦虑。 在为身份焦虑的时候,人性是被简单化,教条化了的。为了避免失去自尊,避免羞耻感,人们过度投入到一种希望创造价值从而证明自己的状态中去,带来的影响是人仿佛不再完整,是实现...
差一点有一种龙场悟道的感觉了,还差点。此心安处是吾乡,这就是差一点点,还不能平复心灵的创伤。
为什么我们对自身的身份有一种焦虑感,又如何才能缓解呢?
作者将这本书的内容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就是,关于身份的焦虑感的起源,第二部分是如何缓解这种焦虑。
关于起源:
事实上,与过去的奴隶制相比,我们现在的民主社会在身份的焦虑感这方面,让人感触更强烈。现在,社会丰富多彩,很多以前的草根突然摇身一变,变...
很喜欢讲悲剧、艺术、讽刺等部分,很棒
不必要的論證過於累贅。
1 昨天教师节,打电话给导师。已经有很久没有和老师联系了,不是不想,而是每每念起自己的近况,心里颇有忐忑。虽然,我从不以为自己有多么差,可是,总还是害怕被比较...332有用【我们发现台湾有四亿人口】 这是一句著名的意识形态广告词,但是读懂了字面后的含义你就会明白这绝不仅仅是一句广告词,关乎着英国哲学家阿兰o德波顿笔下的身份焦...287有用人本质上是空虚的,没有外界的激励人便会失去其灵魂的重量,外在表现为对身份的焦虑,产生强烈的不确定感以及欲壑难平的煎熬等等。人相当于一个容器,自古以来人就深知...114有用在《三联生活周刊》上看到的一篇书评引起了我对这本书的兴趣。不知是不是因为毕业论文写的内容和社会学中的“身份”概念有关,至今看到和“身份”这个词有关的书,总是...87有用 焦虑的起因: 解决办法: 1.渴求身份 1.哲学 2.势利倾向 2.艺术 3.过度期望 ...59有用 千万次地问自己是谁,得到的答案竟是千万个他人眼中我是谁。 想到画画。用色块在白纸上画一朵花有两种方法:一是把色块按花的形状拼凑起来,有色部分的外轮廓...34有用终于把身份的焦虑读完,阿兰德波顿果然是英伦才子,旁征博引信手拈来,可以拓宽视野开阔眼界。本书包括,焦虑的起因:渴求身份,势力倾向,过度期望,精英崇拜和制约因...0有用2017.8 身份的界定也导致了势力者的存在,随波逐流和随时根据你的利用价值改变对你的价值认同。艺术的力量可以改变人们对生活的看法和体验,漫画明显比小说更直接和露骨...0有用That's why we enjoy looking at glaciers and oceans, and contemplating the Earth from outside its perimeters, etc. We like to feel in contact with something t...0有用人为什么渴望地位、财富与名声? 德波顿一语道破本质,这是对“爱”的渴望。而地位、财富与名声不过是获取“爱”的途径。 “获得他人的爱就是让我们感到自己被关注---...0有用写书评的时候正在焦虑中,焦虑的症状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我有点儿病理性的表现是头疼,据说头疼是高血压,照镜子感觉自己浮肿了一圈,其实具体不知道自己是浮肿,还...0有用这一碗大妈熬的满满爱意的鸡汤,无奈我这个营养不良的人已经喝不下去了。 身份是什么?是别人眼中的我。 为什么会焦虑?我们都需要很多的关怀和爱。亲情、友情、爱情这...0有用全部作品()扫描下载客户端2小时前 购买昨天 读过昨天 购买昨天 购买昨天 购买昨天 购买已有 136 人访问
活跃用户推荐
上海隐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如何评价《身份的焦虑》这本书?你从中收获了什么? - 知乎49被浏览5977分享邀请回答19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白莲孕妇的逆袭 谁有这本书!谢谢了!最好是网盘链接!谢谢了!_百度宝宝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身份的焦虑 百度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