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小题中 为什么空气中的小木条制作简易小结构正常燃烧,呼出的气体中小木条制作简易小结构就很快熄灭??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是21%

&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知识点 & “在一次科技活动中,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习题详情
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0%
在一次科技活动中,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包有过氧化钠(Na2O2)固体的棉花放入了如图1的实验中,发现了高低不同的两根蜡烛,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同时也惊奇地发现棉花燃烧了起来.(1)实验过程中“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2)棉花为什么会燃烧呢?小组同学联想起物质燃烧的相关知识,推理出棉花要燃烧,除了满足“棉花是可燃物”这一条件,还另需满足a: &、b: &两个条件.提出问题:在上述实验中是如何给棉花提供a和b这两个燃烧条件的呢?查阅资料:在常温下Na2O2和CO2能发生化学反应.设计实验:经过讨论后,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步骤:①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②把相关的试剂放入对应的仪器内,并按图2组装整套实验仪器;③用力推动针筒的活塞,把稀盐酸注入试管内;④一段时间后,在P处放置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观察现象.(整个实验中不考虑稀盐酸的挥发和空气对实验的影响)实验现象:①无水硫酸铜没有变蓝色;②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③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不溶物.实验分析:①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 &.②D装置的烧杯内产生的白色不溶物的化学式为 &.③实验必须保证进入D装置的气体中不含水蒸气,由此推断小组设计的实验装置中B装置的作用是 &;C装置的作用是 &.得出结论:①“小木条复燃”说明Na2O2和CO2反应产生了氧气,使图1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条件a;②“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Na2O2和CO2反应要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图1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条件b.&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07-江苏省常州市正衡中学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在一次科技活动中,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包有过氧化钠(Na2O2)固体的棉花放入了如图1的实验中,发现了高低不同的两根蜡烛,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同时也惊奇地发现棉花燃烧了起来.(1)实验过程中“...”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密度比空气大、不能支持燃烧且本身不能燃烧的性质.故填:密度比空气大、不能支持燃烧且本身不能燃烧.(2)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填: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棉花的着火点.①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先向U型管内倒入水,并按上图连接好装置,然后向下推注射器的活塞(或向上拉注射器的活塞),若U型管内的左边液面低于右边液面(或左边液面高于右边液面),证明气密性良好.反之,则不好.②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溶液变浑浊说明氢氧化钙的溶解能力下降,进一步说明反应是放热的.故填:Ca(OH)2③实验装置中B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C装置的作用是验证水蒸气是否吸收干净.故填:吸收水蒸气;验证水蒸气是否吸收干净;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Na2O2和CO2反应要放出热量.故填:放出.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在一次科技活动中,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包有过氧化钠(Na2O2)固体的棉花放入了如图1的实验中,发现了高低不同的两根蜡烛,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同时也惊奇地发现棉花燃烧了起来.(1)实...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在一次科技活动中,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包有过氧化钠(Na2O2)固体的棉花放入了如图1的实验中,发现了高低不同的两根蜡烛,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同时也惊奇地发现棉花燃烧了起来.(1)实验过程中“...”主要考察你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知识点的认识】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的条件如图所示:;一共有三个:(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氧气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自燃与爆炸”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燃烧的概念、现象和条件,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对于燃烧的概念,一定要明确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常伴随有发光、放热的现象.因此,在书写有关物质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时,不能把反应条件写出燃烧,而应该是点燃.2.对于燃烧的条件,要特别注意三个条件应该是同时具备,缺一不可的.并且,有些物质(如细铁丝等)燃烧时要求的氧气浓度比较高,空气中的氧气浓度是达不到的;因此,这些物质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却能剧烈燃烧.还有,就是物质的着火点是经常考查到,一定切记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本身的属性,一般是不变的.
与“在一次科技活动中,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包有过氧化钠(Na2O2)固体的棉花放入了如图1的实验中,发现了高低不同的两根蜡烛,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同时也惊奇地发现棉花燃烧了起来.(1)实验过程中“...”相似的题目:
[2014o重庆o中考]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要先点燃铁丝上系着的火柴,再深入集气瓶中,火柴燃烧的作用是(  )补充氧气增加可燃物升高铁丝的着火点升高细铁丝的温度
[2014o湘潭o中考]小东发现野营篝火的火焰很小,于是将木柴架空了一些,他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升高木柴的温度降低木柴的着火点方便添加木柴
[2014o郴州o中考]燃着的酒精灯,盖上灯帽后熄灭,这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氧气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在一次科技活动中,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2013o永州)如下图所示,点燃甲、乙两支蜡烛,甲燃烧一会儿熄灭,乙在空气中正常燃烧,这一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2(2013o湘潭)小明旅游时经常使用一种用纸代替金属材料制成的锅煮面,轻便易携带,你觉得煮面时纸锅不会被烧掉的原因是(  )
3(2013o武威)为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发现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都没燃烧,铜片上的白磷着火燃烧(已知白磷的着火点40℃,红磷着火点240℃.)对此实验的认识错误的是(  )
该知识点易错题
1(2013o武威)为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发现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都没燃烧,铜片上的白磷着火燃烧(已知白磷的着火点40℃,红磷着火点240℃.)对此实验的认识错误的是(  )
2(2010o常州)元宵节是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是唐代著名诗人卢照邻对其盛况的写照,我国许多地方至今仍保留着燃灯放焰、共吃元宵的风俗.(1)某红焰烟花的配方中包括硫、木炭粉、硝酸锶 Sr(NO3)2等.①硝酸锶中Sr的化合价为:&&&&;②写出硫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燃放孔明灯(如右图)祈福成为了元宵节的新风尚.小新同学想自制孔明灯,为了使它能飞得更高、更远、更安全,选择作为灯罩的材料应质轻且&&&&;选择的燃料应燃烧热值大且&&&&;(3)我市已禁止燃放孔明灯,因为孔明灯燃烧时外焰温度高达300多度,一旦飘落到加油站、液化气站、油库等地,孔明灯会&&&&而引发火灾.(填序号)A.提供可燃物B.供给氧气C.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学生提出的最迫切要求.如图是某学生的创新实验--白磷在水下燃烧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请分析图回答问题:(1)实验过程中,甲装置中的白磷并不燃烧,而将甲装置倒转(如乙装置所示),并&&&&,即可观察到白磷在“沸腾”的水中燃烧.(2)通过上述实验,说明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满足温度达到可燃物的&&&&和与氧气接触两个条件.(3)在其它条件和操作不变的情况下,只将甲装置中导管C的一端改为插入锥形瓶B的底部进行同样的实验.你认为这一改进后的实验&&&&(选填“能”或“不能”)成功.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在一次科技活动中,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包有过氧化钠(Na2O2)固体的棉花放入了如图1的实验中,发现了高低不同的两根蜡烛,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同时也惊奇地发现棉花燃烧了起来.(1)实验过程中“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____的性质.(2)棉花为什么会燃烧呢?小组同学联想起物质燃烧的相关知识,推理出棉花要燃烧,除了满足“棉花是可燃物”这一条件,还另需满足a:____、b:____两个条件.提出问题:在上述实验中是如何给棉花提供a和b这两个燃烧条件的呢?查阅资料:在常温下Na2O2和CO2能发生化学反应.设计实验:经过讨论后,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步骤:①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②把相关的试剂放入对应的仪器内,并按图2组装整套实验仪器;③用力推动针筒的活塞,把稀盐酸注入试管内;④一段时间后,在P处放置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观察现象.(整个实验中不考虑稀盐酸的挥发和空气对实验的影响)实验现象:①无水硫酸铜没有变蓝色;②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③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不溶物.实验分析:①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____.②D装置的烧杯内产生的白色不溶物的化学式为____.③实验必须保证进入D装置的气体中不含水蒸气,由此推断小组设计的实验装置中B装置的作用是____;C装置的作用是____.得出结论:①“小木条复燃”说明Na2O2和CO2反应产生了氧气,使图1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条件a;②“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Na2O2和CO2反应要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图1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条件b.”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在一次科技活动中,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包有过氧化钠(Na2O2)固体的棉花放入了如图1的实验中,发现了高低不同的两根蜡烛,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同时也惊奇地发现棉花燃烧了起来.(1)实验过程中“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____的性质.(2)棉花为什么会燃烧呢?小组同学联想起物质燃烧的相关知识,推理出棉花要燃烧,除了满足“棉花是可燃物”这一条件,还另需满足a:____、b:____两个条件.提出问题:在上述实验中是如何给棉花提供a和b这两个燃烧条件的呢?查阅资料:在常温下Na2O2和CO2能发生化学反应.设计实验:经过讨论后,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步骤:①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②把相关的试剂放入对应的仪器内,并按图2组装整套实验仪器;③用力推动针筒的活塞,把稀盐酸注入试管内;④一段时间后,在P处放置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观察现象.(整个实验中不考虑稀盐酸的挥发和空气对实验的影响)实验现象:①无水硫酸铜没有变蓝色;②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③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不溶物.实验分析:①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____.②D装置的烧杯内产生的白色不溶物的化学式为____.③实验必须保证进入D装置的气体中不含水蒸气,由此推断小组设计的实验装置中B装置的作用是____;C装置的作用是____.得出结论:①“小木条复燃”说明Na2O2和CO2反应产生了氧气,使图1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条件a;②“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Na2O2和CO2反应要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图1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条件b.”相似的习题。当前位置: >>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题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古代炼丹炉拉瓦锡纪念馆一角现代化学实验室 主要内容一、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 二、化学学习的特点与方法 三、蜡烛燃烧火焰的特点 四、燃烧产物中二氧化碳和水的检验方法 五、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区别 六、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学习目标1.初步学习观察和描述化学实验的方法 2.初步了解实验探究的过程,并通过观察和 分析得出结论,学习填写探究(实验)报 告。 3.了解关注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过程等化学 学科学习的特点 一、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实验探究――中考之最难点)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 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的原理,因此在 实验中科学严谨的探究方法非常重要 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实验验证猜想与假设结论与解释设计实验反思与评价 二、化学学习的特点与方法化学学习中要学会关注以下特点: 1、物质的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是否可燃以及燃烧产 物 能否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点等2、物质的变化物质受热是否熔化,燃烧时是否发光、放热并有新物质 生 成等3、物质变化的过程对物质在变化前、中、后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描述 并 对结果进行解释与讨论 三、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点燃前(仔细观察蜡烛有什么性质?)1)蜡烛的颜色、状态、 气味。 2)用小刀切割观察硬度。 3)将蜡烛放入水中观察蜡烛的密度、水溶性。 得出结论: 组成: 石蜡和棉线 颜色: 白色状态: 固态 气味: 稍有气味硬度: 较小水溶性: 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2、燃着时现象:1)m烛有何变化? 蜡烛燃烧先熔化并发出黄白色火焰 2)将木条横放在火焰上约2秒后取出,观 察现象; 在外焰部分的火柴梗被烧焦 3)火焰分几层?哪层最亮?哪层最暗?外焰 外焰最亮温度最高 三层 内焰 焰心 焰心最暗温度最低4)燃烧时有黑烟,黑烟是什么物质?石蜡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炭黑小颗粒。 3、熄灭时现象: (仔细观察)1)用嘴轻轻的吹灭蜡烛,观察现象; 蜡烛熄灭并有白烟产生2)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白烟,观察现象;有白烟,白烟被点燃3)产生的烟是什么物质? 石蜡的小颗粒 知识点考查与练习1、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是?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 验证、结论与解释、反思与评价 2、蜡烛燃烧时的黑烟和熄灭时的白烟有什 么区别? 黑烟是石蜡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炭黑小 颗粒;白烟是石蜡的小颗粒 知识点考查与练习3、几位同学对蜡烛火焰的焰心进行了探究,请你完成其中的一些步骤:(1)点燃蜡烛,将一根小木条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现象如 右图A,这证明焰心_________________ 。 温度最低 (2)向焰心斜向插入一根细短玻璃管,发现玻璃管中无明显现象(如 右上图B),在玻璃管的上口点燃,上口产生火焰,这说明焰心物质 气体 可燃性 的性质是 _________________ 、 。 四、对蜡烛燃烧生成物的探究背景知识: 1、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 2、氧气可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提出问题: 蜡烛燃烧后的物质到哪里去了?是什么? 进行猜想:蜡烛燃烧时可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设计实验步骤:取一只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烧 杯壁的现象?看到现象后取下烧杯迅速倒入少量 澄清石灰水,震荡,观察现象,推测蜡烛燃烧 后可能生成哪些物质? 实验操作在蜡烛火焰上 方罩一个冷而 干燥的烧杯, 将烧杯取下来 正放,迅速往 烧杯中倒入少 量澄清石灰水, 振荡实验现象 烧杯内壁有 水珠生成, 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实验结论 蜡烛燃烧有 水生成,蜡 烛燃烧有二 氧化碳生成 你会了吗? 1、如何检验产物中水蒸气? 2、如何检验气体二氧化碳? 1、在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 如果烧杯内壁有小水珠,则生成水。 2、在火焰上方罩一个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 杯,如果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或烧杯内 壁有白色斑点),则生成二氧化碳。 蜡烛燃烧实验结论: 1、m烛能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白火焰,火 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层,外焰最明 亮,温度最高,焰心最暗,温度最低。 2、蜡烛燃烧生成水和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 浊的气体-----二氧化碳 五、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 探究氧气的检验方 二氧化碳的检 法 验方法 提出问题: 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有关信息: 1、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下述实验中石灰水越浑浊,说明气体中二氧化碳越多。 2、氧气可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 明氧气越多。 3、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猜想:(从氧气、二氧化碳、水的含量多少提出猜想) 1、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CO2)的含 量( 多、少、相等) 2、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气中氧气(O2)的含量(多 、少、相等) 3、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气中水蒸气( H2O)的含量 ( 多、少、相等) 设计实验步骤:1、收集两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与集气瓶中 2、第一组分别加入盛清的石灰水观察有何现 象 3、第二组分别伸入燃着的小木条观察现象 4、第三组拿出一个玻璃片先放于空气中观察 现象,然后对着玻璃片呼气再观察有何变 化 (1)收集呼出气体 (两瓶)思考:1)怎么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将集气瓶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注意不能 留有气泡),右手按住玻璃片,左手按住集 气瓶,倒立在水槽中,用嘴向瓶中吹气。 2)排水集气法适用收集什么样的气体? 气体不易或难溶于水 3)收集的呼出气体为何正放? 密度大于空气 瓶口有大气泡冒出 4)判断气体集满的方法? (2)收集空气 (两瓶) 思考: 1)如何收集空气?将集气瓶装满水,然后将水倒掉,盖上玻璃片。2)收集的空气能否倒放?不能,应正放3)如何收集教室的空气?将装满水的集气瓶盖上玻璃片,然后将水 倒掉,再盖上玻璃片。 探究1:两种气体中CO2含量的多少?呼出气体 浑浊现象 结论空气 不浑浊在呼出气体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在空气中的石灰水不浑浊。 呼出气体中含CO2较多 探究2:两种气体中O2含量的多少?呼出气体很快熄灭空气继续燃烧一会儿现象 在呼出气体中的木条很快熄灭,在空气中的木条继续燃烧一会儿。结论空气中含O2较多 探究3:两种气体中水蒸气含量的多少? 有何现象? 得出什么结论?现象 结论玻璃片上出现水雾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较多 学完这节课你应该知道1、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实验验证、 结论与解释、反思与评价 2 、火焰可以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层,其中外焰最明亮 温度最高,焰心最暗温度最低。 3、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 5、氧气可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氧气的检验方法) 6、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7、我们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比空气中的要多 实验图表总结实验步骤 (探究空气与呼出 气体的差异)加入盛空 适量澄清 气的集气 瓶中后振 石灰水 荡 加入呼出 的气体瓶 中后振荡现象结论无明显 现象呼出气体中 含二氧化碳澄清石灰 比空气中多 水变浑浊 实验步骤 (探究空气与呼出气体的差 异) 燃着的木条 伸入空气中伸入呼出 的气体瓶中 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并现象结论燃着的木条慢 慢熄灭 燃着的木条较 快熄灭 被呼气的玻 璃片上有水 雾出现,放在 空气中另一 块玻璃片上 无明显现象呼出气体中 含氧气比空 气中少 呼出气体 中含水蒸 气比空气 中多与放在空气中的另一块玻璃片比较 应用迁移A 水 B 白酒巩固提高D 澄清的石灰水)1、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是( D )C 食盐水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CA 空气 B 二氧化碳 C 氧气 D 水蒸气 3、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下列两个 集气瓶中,出现的现象是( C ) A 甲中熄灭,乙中变旺 B 甲、乙都变旺 C 甲中变旺,乙中熄灭 D 甲、乙都熄灭 应用迁移巩固提高4、实验室配制的一瓶澄清石灰水,敞口放置 一段时间后,发现表面有一层白色物质生成, 说明空气中含有什么气体。 答案:澄清的石灰水遇二氧化碳会变浑浊, 利用这一性质可以鉴别二氧化碳气体。澄清 石灰水久置空气中生成白色物质,说明空气 中含有二氧化碳。 应用迁移巩固提高5、从冰箱中取出的杯子,放在空气中,外 壁有水珠形成,为什么? 答案:从冰箱中取出杯子,杯体温度较低, 空气中含有水蒸气,遇冷变成液态水,凝结 在杯子外壁。 应用迁移巩固提高6、现有三瓶气体,分别为空气、二氧化碳 和氧气,用简单的方法来鉴别。 答案: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到瓶中,如果燃 烧更旺的是氧气,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无明 显现象发生的是空气。 7、我们学到了用什么方法收集气体,这种 方法适应于什么性质的气体? 答案:排水法收集气体,适应于不易或难 溶于水的气体。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许多的化学成果与 创造都是在实验室中反复地实验而得出的, 所以说实 验是学好化学的一条重要途径。 板书:课题二 化学是一门...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到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方法; (2)能有意识地从日常...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第 1 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认识科学...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_理化生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课题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题分析 本课题通过两个探究活动来加深对化学是一门以...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基础的科学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从事科学实验的重要一环是进行科学实验的设计,科学实验设计的正确步骤为( ) ①...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_理化生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课题 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4 课题 2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 实验探究步骤 现象 ⒈观察蜡烛的制作材料 ⒉点燃前 ⑴观察蜡烛的...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_理化生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学科:化学 姓名 教学 课题 教学 目标 3、体会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练习熊和平
1.探究性问题的特点是结论未知,需要通过实验去探究,有利于考查同学们的实践能力,探 究性学习的主要...洪山区“享受学堂 135 课堂教学”化学导学案九 年级 化学 学科 姓名 201 年月日 编号 编写: 王海波 课题:§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型设置: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您的访问出错了(404错误)
很抱歉,您要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1、请检查您输入的地址是否正确。
进行查找。
3、感谢您使用本站,3秒后自动跳转至网站首页&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知识点 & “实验探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习题详情
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0%
实验探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实验中:(1)用&的方法收集人体呼出的气体.(2)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如下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分析现象及结论取一瓶呼出的气体和一瓶空气,分别滴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取一瓶呼出的气体和一瓶空气, &燃着的小木条在呼出的气体中立即熄灭,在空气的瓶中持续燃烧了一会儿再熄灭人体呼出的气体中, &.取两片干燥的玻璃片,其中一片放在空气中,向另一片呼气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 &.(3)此实验的探究方法是 &.&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2-湖北省宜昌市上海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9月份)
分析与解答
习题“实验探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实验中:(1)用____的方法收集人体呼出的气体.(2)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如下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分析现象及结论取一瓶呼出的气体和一瓶空气,分别滴入澄清的石灰水,振...”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可用排水法收集人体呼出的气体;(2)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即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据此分析解答即可;(3)根据此实验的探究方法是对比方法进行解答.(1)可用排水法收集人体呼出的气体;(2)人体的新陈代谢需要消耗氧气,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呼出气体中所含的二氧化碳比人体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多,人体要通过呼吸排出一定量的水蒸气,故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含量多,因此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即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如下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分析现象及结论取一瓶呼出的气体和一瓶空气,分别滴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取一瓶呼出的气体和一瓶空气,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 &燃着的小木条在呼出的气体中立即熄灭,在空气的瓶中持续燃烧了一会儿再熄灭人体呼出的气体中,空气中氧气含量较多,呼出的气体含量很少.取两片干燥的玻璃片,其中一片放在空气中,向另一片呼气呼气后玻璃片上有一层薄薄的水雾,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没有.人体呼出的气体中,空气中水分含量较少,呼出的气体含量较多.(3)此实验的探究方法是对比方法.故答案为:(1)排水;(2)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分析现象及结论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 &空气中氧气含量较多,呼出的气体含量很少.呼气后玻璃片上有一层薄薄的水雾,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没有.空气中水分含量较少,呼出的气体含量较多.(3)对比.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实验探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实验中:(1)用____的方法收集人体呼出的气体.(2)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如下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分析现象及结论取一瓶呼出的气体和一瓶空气,分别滴入澄清的...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实验探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实验中:(1)用____的方法收集人体呼出的气体.(2)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如下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分析现象及结论取一瓶呼出的气体和一瓶空气,分别滴入澄清的石灰水,振...”主要考察你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知识点的认识】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实际上就是分析、比较空气在我们体内完成的一次“化学之旅”的旅行中:空气中什么成分可能减少了?空气中什么成分可能增加了?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的成分到底有什么不同?此探究实验包含四步实验,其具体的探究过程如下:1.分别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用排水法收集)和两瓶空气(即吸入的空气,将空集气瓶用玻璃片盖好即可得到). 2.向1瓶空气和1瓶呼出气体中各滴入数滴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到现象是呼出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空气则不能;实验结论是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的多. 3.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另1瓶空气和另1瓶呼出气体中;观察到现象是在空气中的继续燃烧,而呼出气体中的熄灭;实验结论是空气中的氧气的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多. 4.取两块干燥透明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呼气;观察到的现象是该玻璃片上有一层水雾出现,而在空气中的没有. 总之,通过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可知,吸入空气中比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少,氧气含量多,水蒸气含量少.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有关的实验、问题情景,有时还会以如图所示的图表信息的形式呈现,让学生阅读、观察、思考和分析后,来回答该实验的现象、结论,或者是补全其中的部分空白.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凭借着学生最熟悉不过的呼吸事例和有关的实验情景,来考查学生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的探究能力,分析、推断和归纳的能力,和对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该实验探究的有关操作、现象、结论等等.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环节,以及该实验探究的有关操作、现象、结论或推论等.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信息,或者是图表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心地探究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填写即可.
与“实验探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实验中:(1)用____的方法收集人体呼出的气体.(2)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如下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分析现象及结论取一瓶呼出的气体和一瓶空气,分别滴入澄清的石灰水,振...”相似的题目: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回答:(1)在A处吹气,现象是&&&&;(2)在A吸气20秒,此时&&&&(填“呼出气”或“空气”)从B端进入石灰水,结果石灰水中没有明显现象;再在B处吹气20秒,石灰水明显变浑浊.据此判断:在空气和呼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哪个大?&&&&
我们通过对“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实验探究,可得出的结论是:(1)人体吸入的空气比呼出的气体所含的氧气&&&&;(2)人体吸入的空气比呼出的气体所含的二氧化碳&&&&;(3)人体吸入的空气比呼出的气体所含水蒸气&&&&.&&&&
空气与呼出气体中,所含气体的比较,正确的是&&&&①氧气:空气>呼出气体&&②二氧化碳:空气<呼出气体&&③水蒸气:空气>呼出气体.①②②③①③①②③
“实验探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实验探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实验中:(1)用____的方法收集人体呼出的气体.(2)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如下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分析现象及结论取一瓶呼出的气体和一瓶空气,分别滴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____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取一瓶呼出的气体和一瓶空气,____燃着的小木条在呼出的气体中立即熄灭,在空气的瓶中持续燃烧了一会儿再熄灭人体呼出的气体中,____.取两片干燥的玻璃片,其中一片放在空气中,向另一片呼气____人体呼出的气体中,____.(3)此实验的探究方法是_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实验探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实验中:(1)用____的方法收集人体呼出的气体.(2)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如下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分析现象及结论取一瓶呼出的气体和一瓶空气,分别滴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____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取一瓶呼出的气体和一瓶空气,____燃着的小木条在呼出的气体中立即熄灭,在空气的瓶中持续燃烧了一会儿再熄灭人体呼出的气体中,____.取两片干燥的玻璃片,其中一片放在空气中,向另一片呼气____人体呼出的气体中,____.(3)此实验的探究方法是____.”相似的习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用小木条制作书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