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招生规模,计划生育缓解就业压力力,保证学生质量。

工科硕士研究生大规模扩招带来的影响,标准论文网
标准论文网致力于提供经济、法律、医学、管理、体育、教育等论文范文。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
> 论文内容
工科硕士研究生大规模扩招带来的影响
〖〗 发布时间:
  通过对硕士研究生教育持续规模扩招,教育投入不能同步扩大,带来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下滑现象的分析,讨论了在现有情况下,通过对导师队伍建设以提高其学术水平,培养研究生的自信心,从而达到使培养出的研究生综合有所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下,我国研究生教育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质量与规模并行阶段(1981年-1985年),其标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的颁布实施;改进和加强阶段(年),其标志是《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工作的通知》的颁布实施;稳步增长阶段(年),其标志是《研究生教育和学位工作&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要点》、《关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颁布实施;规模迅速扩大阶段(1999年至今),其标志是《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几点意见》的颁布实施.在科教兴国的大社会背景下,近几年,研究生教育连年招生规模急速扩大.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大量高层次人才,满足了人们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迫切需求,同时也减轻本专科扩招后所产生的就业压力,缓解社会矛盾.但是在研究生教育资源难以同步发展的情况下,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也产生了巨大压力,因此考察扩招对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研究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方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扩招对研究生生源质量的影响研究生生源的质量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基础.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说法,认为研究生扩招后,其生源质量大幅下降,导致了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滑坡.必须承认,招生规模的扩大,考生动机趋于复杂,功利性过于严重,造成研究动力不足,同时,出国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出现&墙里栽花墙外香&的现象,优秀生源的流失对报考硕士研究生的生源质量也产生了不良影响.但是,衡量生源质量的指标是通过录取比例来反映的,这项指标能够反映出可供选择的范围,录取比例越低,质量就相对越高&.
  据有关资料反映2000年以来我国硕士研究生录取比例基本稳定维持在1:3.6左右,录取率并没有随着硕士研究生的扩招而升高.但我们也要考虑这样一个现实: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招,自筹经费的研究生在其中所占比重较大,他们为了能够在以后的社会竞争中取得优势,也为了提高以后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往往都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进入校园学习,为筹措学费和生活费,在学习期间从事专兼职的个案越来越多,影响在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写作上的时间与精力的投入.近几年硕士研究生的扩招对我国研究生的生源质量,从可供选择的范围方面看,尚未产生太大的影响;但是从硕士研究生自身因素看,规模的扩大,造成考生动机复杂,自筹经费考生增多,受经济压力的影响,使得研究动力和投入的研究精力不足,从这个意义上,硕士研究生的扩招,对生源质量的影响是负面的.
  扩招对研究生教学质量的影响充足的教学资源是保障教育质量的重要基础之一,近几年来我国对高等教育事业的投入呈持续较快增长的态势,但赶不上扩招的速度,教育规模的急剧大幅增长导致教学资源紧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高等教育必须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投资体制.目前政府作为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主渠道,其投入远未达到应有的标准,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尽管国家近年来增大了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但增加的投入还远跟不上发展的实际需要,办学条件改善落后于扩招速度,难以满足扩招对教学资源的要求.教学资源其核心指标是经费投入,从总量上看,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有较快增长,但以生均指标计算,实际上却是下降了,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所需经费2500亿元,国家投资1200亿元,资金缺口近一半;教育经费的短缺和生均教育事业费投入的下降,直接影响高等学校对引进教师、添置教学实验设备以及图书资料、学生宿舍、教学行政用房等办学条件的改善.由于校舍紧张、实验设备短缺、教学经费不足、师资紧张、管理体制不适应等原因,许多学校不得不扩大班级规模,将小班课改为大班课,提高实验实习小组人数或将操作性实验改为演示性实验,这些应急措施和不正常现象都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优秀论文范文分享:
下一篇:没有了
标准论文网简介
标准论文网创办2009年,到目前为止网站提供免费论文30万篇,覆盖论文专业300余个,致力做专业的论文门户网站。
联系地址: 上海市杨浦区邯郸路(临复旦大学校区)邮编:200000
网站合法性备案号:蜀ICP备号-1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研究生招生规模3年增加12.6% 盲目扩招质量难保证
发布时间: 10:21:13 &&
来源:中国新闻网&&
资讯标签:&研究生扩招 研究生考试
核心提示: 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在南开大学承办的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2014年国际论坛上透露,我国目前在学研究生总数约为170万人,大致相当于美国上世纪80年代注册研究生的规模。2012年我国博士生毕业总数为5.6万人,约...
  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在南开大学承办的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2014年国际论坛上透露,我国目前在学研究生总数约为170万人,大致相当于美国上世纪80年代注册研究生的规模。2012年我国博士生毕业总数为5.6万人,约为美国的40%,硕士生毕业总数约为56万人,不到美国的70%。
  教育部官员关于我国高层次人才不足的说法,被一些专家视为继续加大研究生扩招的信号。
  1999年,随着《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出台,高等教育进入快速扩招阶段。
  进入2008年,教育部表示1999年开始的扩招过于急躁,并逐渐控制扩招比例。教育部前副部长吴启迪在同济大学举行的&2007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开幕式上透露,我国研究生扩招比例将控制在5%以内,研究生培养要从扩大规模向提高质量转变。
  然而,随着2009年我国开始积极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扩招再次迎来契机。据杜占元透露,自1981年我国学位制度建立以来,30多年间共培养博士研究生49万人,硕士研究生426万人,其中近5年培养的研究生约占培养总量的50%。
  记者查阅教育部网站公布的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发现,我国研究生招生总规模从2011年的560495人,一直扩大到2014年的631020人,2014年比2011年增加了12.6%。不过,年的增幅逐渐减缓,分别为4.3%、4.0%和3.8%。
  近年来,盲目扩招被视作研究生教育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
  《北京商报》刊文指出,大学里的一名硕士生导师一般需要指导4名以上的全日制硕士生,指导的在职学习的专业硕士生平均达到五六名甚至10名以上,已经处于满负荷高压力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扩招,将给导师造成更大的工作压力甚至伤害。在此情况下,部分导师对学生的指导难免流于形式,研究生教育实际上变成了&本科后&教育,专业研究能力的提升无从谈起。
  研究生盲目扩招,还会导致高校对本科教育的忽视,本科学生获得知识和就业机会的成本越来越高。国务院学位办的数据显示,中国大陆获准授予学士学位的大学有700多所,美国有1000多所,但我们拥有博士学位授权资格的高校超过310所,而美国只有253所。当下,很多本科生实际上是把深造当作逃避就业压力的途径。社会上也形成了一种唯学历论的风气。某国企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每年提供的一些岗位,本科生完全可以胜任,但在目前形势下只能优先录取学历高的毕业生。
  近年来,部分高校盲目扩招已经超出了其资源承受力。据《新京报》报道,今年北大、北师大等高校均在招生简章写明,部分专业型硕士生均需自理住宿等费用。
  不过,一些高校并未停止扩招脚步。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高校追求教育GDP的思维未变。不少高校认为,只有举办研究生教育,甚至研究生规模超过本科生规模,才是学校水平高的表现。
  他还指出,扭转扩张趋势面临强大现实利益的阻力,包括,如果缩小研究生招生规模,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出路就会进一步减少;如果控制研究生规模,有的学校的硕导、博导就要竞争上岗。再就是,有的高校还想进一步升格,增设硕士点、博士点。
  &追求高水平和高质量是研究生教育永恒的目标,在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到相当规模、体系结构已经比较完善之后,战略重点应当转移到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上来。&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别敦荣表示,研究生教育质量是国家创新能力的关键要素,没有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质量,绝不可能有高水平的国家创新能力。
  别敦荣建议,加强研究生培养能力建设,要多管齐下,政府、高校、社会、导师和研究生各尽其责。政府做好研究生教育宏观管理,协调和落实研究生教育拨款与资助。高校树立质量是生命线的研究生教育理念,加强硬件设施条件建设,落实导师队伍建设计划,为导师和研究生提供优良的软硬条件,健全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社会有关组织积极参与研究生教育,与高校合作,建立多种形式和机制的协同教育模式。导师不断加强师德修养和学术修养,总结研究生培养的经验教训,改进指导方式,提高指导能力。研究生则专心务本,勤勉励志,全心投入课程学习、课题研究和其他学习活动,不断改进学习和研究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熊丙奇认为,我国当前最紧迫的是借鉴国外的教育管理制度和学校办学制度,切实实行管办评分离,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建立学校现代治理结构。
  原标题:研究生招生规模3年增加12.6%盲目扩招质量难保证
更多精彩资讯、优惠活动,请扫描合肥网官方微信(微信号:ahwehefei):
【温馨提示】手机用户如何扫描“合肥网”二维码:
1.长按(三秒以上)二维码图片
2.会出现“保存到手机”提示
3.用“扫一扫”功能,点击手机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择二维码”即可
责任编辑:吴晓雯社会对研究生的认同度降低 考研热降温
您的位置:&&&&&&&&&&&&正文
社会对研究生的认同度降低 考研热降温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消息  分析:贬值是因研究生质量“缩水”?  如同一根持续了近十年的“大阳线”,突然折了腰。2007年全国考研报名仅有128.2万人,同比只增长了0.5%。而在过去数年里,增长率几乎一直维持在20%以上。考研人数增长明显放缓,考研热正在降温。  新闻调查  研究生正在贬值……  一年又一年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于昨日落下帷幕。今年四川省有46065名考生报名参考,比去年减少了1163人,出现了10年来的首次减少。如同牛了三四年的股市,突然遭遇熊市,考研热的降温说明了什么?记者昨日走访了大量市民、企业、大学生及大学教授,发现“研究生”这个曾是社会精英的代名词也在慢慢发生变化……  市民:  不再是高学历代表  记者昨日就研究生在市民心中的地位,随机采访了街头市民。“你没听说哇,现在研究生与白菜同价!”在城南冻青树菜市买菜的范先生摇摇头,“我不觉得研究生有啥子了不起的,绝对不是嫉妒心理,我身边有好多读了研的人,也不咋的!”采访中,与范先生持有一样态度的人还有很多。  接受记者采访的近百名市民普遍表示,随着社会上的研究生越来越多,认同度也大打折扣,如果说在十年前研究生的认同度为100%,那到如今可能只有40%左右。  企业:  跟本科生区别不大  “前几天,我们这里才走了一个研究生。”东风大桥某单位一办公室主任轻描淡写地说,前几年,单位特别引进了几名研究生,主要是来做科研。后来每年都要招聘两到三名研究生,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他们的能力并不见得很优秀。“在我们单位,研究生的待遇比本科生高,但如果研究生在做事中没有充分体现自身价值,我们宁可要一个本科生。”该主任坦言。记者了解到,大多数企业都期望员工文凭越高越好,但在现实工作中,录取和考核一个员工的优劣,主要还是看员工自身的工作能力,而随着近年来研究生的增多,研究生与其他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员工的差异也越来越不明显。  学生:  能先工作就不读研  四川大学财税系2003级的小杜,今年以年级第一的成绩保送了该专业的研究生,但是小杜在众人羡慕的目光中却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她决定放弃读研,先工作。小杜说,读书就是为了更好地找工作,但是现在有工作让自己做,读书可以向后推几年。小杜说,现在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用人单位也很重经验,所以她决定早点工作积攒经验。另外,读研一年8000元的费用也是让她放弃读研的原因之一。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像小杜这样的情况还不少。西南石油大学电子商务专业的小谢也是因为想先工作,保研后主动放弃了读研资格。  扩招  之惑  翻两番的“研”掉价了?  “你以为老师都有两桶不同的水,给本科生浇一桶,给硕士生浇另外一桶?”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说,目前,硕士生的培养方式与本科生大同小异,很多学生都在重复听自己本科时已了解的知识,甚至还有那些早已熟悉的调侃。  从2000年起,硕士研究生开始大幅扩招,年增幅30%以上,2004年起增幅放缓,到2005年,扩招比例在15%左右。在研究生的数量上,中国已经位居世界前列。几年来,全国高校招生人数由1998年的200万人飙升至2001年的460万人,翻了一番多,到如今几乎又翻了一番。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考研就成为了高校毕业生们的优先选择。  社会需求量研究生趋饱和  成都某高校硕士生导师李先生指出,一个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有一定比例的,从技工、民工、服务员到硕士、博士都适用这个原则。“物以稀为贵,如果一个岗位供应的人才太少,那么就是一个技工也可以很吃香。如果一个岗位供应的人才超过了需求,出现了人才剩余,那么即便是硕士生、博士生,其人才价值也会降低,随之而来的是硕士生的就业认同感下降,本科生读研热情降低、考研人数减少。”  大幅度扩招质量跟不上?  研究生大量扩招,而高校师资却跟不上,这又出现了研究生质量缩水的情况。李先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举例说,以前自己只带一两个研究生,近几年扩招后,他带的研究生最多的时候达到了17个。如果研究生不努力与导师沟通,那一年之内是难得一见的,研究生很容易成为“没人管”的学生,学习质量“缩水”是必然的。  就业  之惑  为就业的“研”读亏了?  3年前,很多本科生因为“就业恐惧”而选择了考研。但是3年之后,硕士学位拿到手,不少人却发现自己的境遇没有丝毫改变,就业仍旧不理想。  避就业压力他们去考研  原本不愿意考研的学生,从就业市场回来以后,便一头扎进了“考研大军”。这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所以想通过考研来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就业砝码。读完研究生就业一样难  随着近年来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硕士生的数量大大增多。正如当年高考扩招,导致本科文凭含金量下降一样,硕士文凭也将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其中原因有二:首先,研究生的专业方向更加精深,造成就业面狭窄。尤其是本科直接考上硕士的学生,没有工作经验,在用人单位看重工作经验的今天,这无疑是一个不利条件。其次,用人单位要聘用硕士生,就要付出比本科生更高的报酬,这就大大增加了成本。所以在学历与能力方面,用人单位越来越理智,本科生能干的工作就尽量不用硕士生。  收费  之惑  全自费的“研”太贵了?  读研自费,犹如一场“高投入”的风险投资,那些抱着为了更好就业心态的人,如果面对的产出是“不好就业”,“薪酬接近本科生”,他们还会考么?  收费改革后读研划不着?  据介绍,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明年将在包括北大、清华、浙大、复旦等在内的17所高校进行试点,进入这些高校的研究生将不再区分公费和自费,而是对其中的优秀者以奖助学金的方式进行资助。这样一来,家庭经济困难的考研者必须慎重选择了。上海大学新闻专业的一位女同学原本一心备考,但得知收费改革的消息后,就不得不打消了念头。“家里实在没有钱再供我上学了,现在必须找工作。”  读研自费,这使得考研犹如一项“高投入”的“风险投资”,但“产出”如何呢?“研究生也不好就业”、“研究生薪酬已接近本科生”等情况,都证明了这样一个答案:在学历和“学力”、文凭和能力的较量中,最终胜出的必定是后者。考研从来不是规避就业风险的“温床”。  “高投入,低产出”的投资是谁也不会叫好的。  收费是其次促学生“研究”  北大校长许智宏也表示,导致部分考生放弃的原因可能是误读了关于硕士研究生收费的种种说法。事实上,收费并不是改革的本质,改革是为了让现在读研的学生能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不论是当助教、助管,还是参与科研项目,学生都要目标明确且全情投入。  华东师大研招办的有关负责人表示,报考人数的增减由多种因素决定。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学校的投入将大大增加,优秀的学生可获得高于学费的奖助学金,所以对报考人数的增减不会起到太大的作用。  高层吹风  教育部:考研趋向理性  持续多年的考研热在今年似乎没有进一步升温。2007年全国硕士生招生考试初试报名人数与上年基本持平,在四川、上海等地甚至有所滑落。教育部高校学生司负责人说,考生群体对接受研究生教育的选择趋于理性。  这位负责人说,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根据主客观条件作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理性选择。先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之后再决定是否考研,持这种想法的学生在逐渐增加。考生群体开始冷静对待考研,和近年来相当一些高校加强对学生的职业发展教育和就业指导不无关系。  据这位负责人介绍,考研者对地域、学校的选择也更加理性,扎堆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和一窝蜂报考名校的现象在今年有所改变。 据新华社  学生反馈  考还是不考研究研究!  就此现状,记者昨日就“明年还考不考研”这一问题采访了部分大学生。大部分大学生表示,即使研究生前途不明朗,明年也要继续考研,毕竟现在社会的评价体系以及未来的就业趋势,没有一个高学历作为敲门砖,其竞争力势必大打折扣。他们认为,既然提出一系列问题,自己在考研、读研的时候,也会有目的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动手能力,尽可能通过自己的勤奋去补充现实中存在的不足,如果有可能则可以向博士发展。  有一些大学生则明确表示,将会放弃考研,以尽快寻求一份好的工作为主要方向。放弃考研的同学们认为,还是先踏入社会锻炼自己的能力为先,如果需要进一步提高,边工作边读研也未尝不可。  专家声音  下一步博士也会贬值?  四川省教育学会研究员纪大海认为,目前因为教育体制以及社会风气的使然,导致大量硕士研究生开始缩水,如果这样发展下去,博士也会不值钱的。他认为,如今研究生的迅速膨胀与师资的发展已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有的学校一个导师要带30―50名硕士研究生,这与中小学有何区别?而目前培养出来的研究生多存在缺乏独立生存、创新、与人合作的能力,加之缺乏社会经验,一出校门,反而被本科生、甚至大专生甩在了后面。  纪大海认为,如何有效培养人才,如何处理扩招与导师发展的关系等等问题,都是教育部门应该思考的。同时,整个社会浮躁的风气也促使许多人对考研、读研抱以功利的态度,不踏实做学问,临到头也只能被社会淘汰。  大学应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蔡尚伟教授认为,长期以来,社会上将学历与人才挂钩,而在大学本科全面扩招以后,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阶段,社会已逐渐把硕士看作比本科稍高一些的文凭,不把它作为一个研究型学位看待,这是大势所趋。他认为,是否是人才,是以个人水平为中心的时代已来临,单位的用人理念也更趋成熟。  蔡教授建议说,可从学校、学位上将研究生教育区别开:首先,研究型大学不应盲目扩张;其次,培养研究生是培养高级应用复合型人才,其中又分为学术性和非学术性两类区别对待,让真正适合做研究的人做研究,培养更多的人成为应用型高级人才。  媒体评论  考研热降温:学历泡沫化破裂的前兆?   有关专家表示,考研热的“退烧”,从深层次上说,是市场之手对目前国内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反馈和评价结果。武汉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周叶中认为,考研热的“退烧”是我国学历“泡沫化”破裂,高层次人才培养重归集约化、精英化的一个预兆。  “很多高校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南京大学研究生院的江老师说,我国的硕士生培养模式,正在从单纯追求数量的粗放型增长转变为注重质量的效益型增长。  近几年来,中专变大专(高职)、大专变本科、本科纷纷建设研究性大学,包括研究生在内的学生人数一路扩招,学校规模一个比一个大,但教育质量却没有得到保证。造成了阶段性的、假象性的高学历人才过剩,泡沫达到极致,大学生在大学生还不多的情况下找不到工作,甚至出现了零薪水就业现象。  在经历了连续几年的扩招之后,一些高校开始主动放慢扩招步伐,甚至开始缩小招生规模。据了解,武汉大学从去年开始就已减少计划招生人数,从5200人减少到4700人左右,缩减比例将近10%;北京大学2007年计划招生3047人,比去年减少292人。而像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这些往年的招生大户,也都纷纷减少或者维持招生的人数,不再扩招。 据中国青年报  
&&&&本组稿件除署名外由记者王迪余媛媛徐洁莹采写  
编辑:邱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就业压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