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目前应用BIM石家庄比较好的设计院大型设计院有哪些

国内目前应用BIM比较好的大型设计院有哪些? - 知乎109被浏览10072分享邀请回答2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各阶段建筑都少不了BIM
1.1目前国内BIM技术在设计阶段应用
根据查询到的资料,BIM技术在设计阶段应用处于推广阶段,利用BIM技术进行三维状态下的设计已经在部分大型的设计院开始在采用。例如中国建筑西南院设计的成都某后台金融服务中心,建筑面积20多万m2;天津中天建都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的天津某高层住宅都采用了Revit系列软件实现三维设计。
国内的PKPM软件应用比较广泛,约占市场的80-90%左右。本身PKPM软件的模型是具有三维属性的,因此设计单位应用BIM技术有先天优势。但多用于结构专业,建筑专业大多数是采用天正建筑进行建模,天正建筑也具有三维属性,能够导出BIM数据,但是和结构专业、给排水、设备专业间共享数据还是有些困难。
虽然很多软件都具有三维设计平台,但是由于设计习惯性,很多时候设计工作还是在二维平面状态下完成,没有发挥三维软件的作用,在实际中进行设备、管线的碰撞检查也很少。
目前一些大型设计院开始使用欧特克公司的Revit系列软件进行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专业设计,达到各专业数据间的共享,提高了设计速度和图纸质量。
1.2目前国内施工过程中BIM技术的应用
从资料上看,在施工过程中全专业BIM技术应用案例最具典型的是上海中心。上海中心是在业主的主持下,由欧特克公司提供技术支持、施工图设计单位同济建筑设计院、施工总承包上海建工集团、安装承包上海安装公司一起协作实现了施工过程中BIM技术在钢结构、结构、建筑、机电设备各专业条件下的应用,是目前国内真正意义上的BIM技术在设计-施工阶段全面应用的范例。
BIM技术在有的项目中应用道部分专业,例如上海金虹桥国际中心、杭州奥体中心等,项目施工方和上海鲁班软件公司合作,实现了在施工阶段进行施工图优化、机电设备碰撞检查,施工动态成本管理等应用。
2 目前限制BIM应用的几个方面因素
(1)国内BIM没有统一的标准(修订中),导致各种软件数据间交换存在困难,数据导出和导入中信息丢失。制约了相关设计软件的发展,也限制了BIM技术的应用。
(2)国内软件厂商的研发能力和国际上软件公司差距极大,导致短期内不能研发出适用的三维设计、算量、施工管理软件。
(3)国内软件市场盗版猖獗,知识产权相关保护不够,导致软件商举步维艰,没有人力和财力研发更好的产品。
(4)目前已经有大型的建筑设计院设计建模使用三维软件,但是出图要转化为二维图纸(CAD格式),转化后构件的属性丢失。建设参与各方例如业主、造价咨询公司、施工单位拿到二维图纸后又要重新进行三维模型建立,耽误大量时间,浪费很大的财力。因此,如果设计单位出图同时将BIM数据按照统一标准保存作为设计文件组成部分,参与其他单位能够导入,将很好的促进BIM技术在施工过程应用。
(5)国内目前很多施工单位规模小,人员的知识水平、管理意识跟不上,施工管理还没有精细化的概念。管理人员不懂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工长办公室一叠图纸、一把卷尺还是大多数工地管理模式。施工过程中处理各专业的配合施工,解决图纸矛盾主要通过开会发言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管理意识和理念的落后,管理人员计算机技能不够都制约了BIM技术的推广。
任何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和普及都需要一个过程,BIM技术在国内建筑业的的应用需要用时间来验证。但是,随着建筑业管理水平、管理意识的提升,在未来几年内,基于三维状态下的BIM技术应用在建设全过程必定能够得到迅速的普及。
目前,随着信息化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BIM技术在施工过程中使用也逐渐开始沿着试点—推广—普及的方式在一些大型的施工企业和项目上开展;在造价咨询行业,BIM技术也开始在施工全过程控制中得到推广;如上海中心、无锡地铁控制中心、成都军区总医院等;作为造价咨询从业人员,在信息时代下掌握新技术、应用新技术,为业主提供精细化的服务,从事更加高端的价格控制,是目前的造价从业人员需要进行思考的问题。
来源:BIM建筑设计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第三方登录:BIM软件,让人欢喜让人忧
发布时间:
&&第1页 - 1第2页 - 2第3页 - 3第4页 - 4第5页 - 5
序:8月4日下午,由建筑畅言网与中国建设教育协会、中国建设教育协会房地产人力资源教育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的BIM技术沙龙活动在北京、上海两地同时召开。本文为上海BIM沙龙内容实录。
地点:上海,华东发展城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人物:李鑫,上海华东发展城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绿色机电事业部副总经理;吕芳,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工程建设咨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李卫东,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工程建设咨询有限公司研发部副主任工程师;王欣,NBBJ高级建筑师;邓雪原,上海交通大学BIM研究团队博士;纪文轩,中国建筑技术集团上海设计院院长助理兼机电所所长;李昕,澳大利亚伍兹贝格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上海建筑事务所建筑师;姚毅荣,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建筑师;张静波,深圳筑博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建筑师;桑煜,上海绘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BIM运营经理;黄海峰,上海水晶石科技有限公司客户经理;郭杰,上海领创低碳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吴海花,创羿幕墙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主任设计师
畅言网编辑:
非常感谢大家来参加畅言网的活动,我们沙龙现在开始,本期主题是BIM在中国的发展。今天邀请的嘉宾都是对BIM很关注、很专业的设计师朋友。我们知道BIM在中国发展进程中,关注度很高,但是没有到普及的阶段,我们希望把这个设计方式更好地推广给设计师、业主和开发商,推进BIM的发展更好的发展。在美国BIM使用非常成熟,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真正用的是比较专业的大型设计院,比如上海的现代院、同济院、还有一些外资院,还没有广泛的推广,BIM在中国未来的发展前景是什么样?大家可以畅想一下。
李鑫,上海华东发展城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绿色机电事业部副总经理
今天非常感谢大家来到ECUC&&华东城建,参加由畅言网主办的沙龙活动。2011年就开始,由于中国经济的紧缩原因,各大设计院大家在设计竞争中,对技术质量有了很高的需求,推动了BIM在全国大范围的推广活动。几乎各大设计院都说自己有能力进行BIM前期的咨询和工作。SOHO中国的张欣曾说:&十年后,不做BIM的设计院几乎都会倒闭。&是不是这样呢?大家可以互相讨论。
关于BIM,我们华东城建也做了一些工作,有些成绩,也有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设计理念变革问题,原来我们设计人员画图是二维设计,现在用BIM是三维生成模型。这要求主任建筑师的控制能力、专业素养非常高。在中国人才紧缺、设计费低廉的情况下,我们如何适应设计革命的改变呢?学要我们所有设计单位都要思考的问题。
其次,关于BIM推广,我们认为设计院对BIM需求并不强烈,而项目管理单位、施工单位对BIM需求应该更加强烈,带有时间、造价等诸多建筑信息模型,对施工和项目管理也许更有指导意义。
所以我不认为现在是设计院大量推广BIM的时机,设计院也没有那么强烈的危机意识。下面请大家畅所欲言,大家能对BIM谈谈自己的看法,特别是国外一些先进的理念我们也需要多了解,进而改进我们的工作。
吕芳,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工程建设咨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工程建设咨询有限公司是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是集团旗下从事建筑设计、工程咨询、工程总承包的专业子公司。公司的研发部是专门从事BIM研发应用的一个部门,部门成员既有多年实际工程经验同时又有BIM应用经验,包括多名国家注册工程师。由于起点比较高,我们直接结合实际工程利用BIM平台进行三维设计,包括了从方案到施工图的三维协同设计,绿色性能分析,施工模拟等内容。设计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对BIM应用的一个探索过程。在设计阶段,由于需要二维出图,我们的图纸大概60%-70%应用到三维模型,这其中涉及到一个模型深度问题,需要寻找工作效率和模型深度之间的一个平衡。去年,我们在项目管理中对BIM进行了尝试,比如虹桥医学中心项目,将多家有专业特色的医院集成在一起,我们利用BIM协调市政管线、环境和各家医院建筑之间的关系。今年我们将BIM用于历史建筑的修复中。随着对BIM认识的不断深入,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其中包括软件层面的问题,业主对BIM的认可程度问题等等。BIM的真正价值在于一个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应用,通过实现模型的共享和信息的共享实现其价值最大化。但是目前BIM还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工作流程,总体感觉很多项目并没有建立信息共享的机制。国内的建设项目的操作模式和国外还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国内的施工单位不希望业主去做BIM,应为算得太细设计太精准将使施工方失去获得更多利益的机会,这是施工招标当时不利于BIM推广的一些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寻找适合BIM应用的一种项目交付的方式,比如探讨的比较多的IPD模式。总之,我们希望国家层面能够从头至尾把标准制定出来,建立各个行业之间信息共享机制,使行业之间能够寻找到更好更有效率的合作方式,以体现BIM价值,实现BIM的普及应用。
邓雪原,上海交通大学BIM研究团队博士
我们主要是做BIM基础性研究,我认为设计师需要思考BIM是谁提出来,为什么提出来?普通的设计师很多人都说在做BIM,但是都不清楚为什么需要BIM。我们要用数字化的手段表达建筑,数字化的信息好处是可以通过软件实现共享,因为整个建筑全生命周期经历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多个阶段,都需要信息共享。随着计算机进入到我们的产业,各个软件之间的数据却不能够很好地互通有无,由于变更导致的错误与效率低下,这都是BIM产生的原因。BIM需要思考三个问题,第一,BIM的目标是什么?第二,(要实现目标)BIM的核心是什么?第三,(要解决核心问题)BIM的基础是什么?第一,BIM的目标是提高质量和效率,我们需要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改造传统的行业,让所有行业的参加部门能够一起协同起来,通过软件协同的方式提高效率和质量。第二,BIM的核心问题,要协同必须要实现信息的共享和转换,比如建筑的模型到了结构专业做分析的阶段,结构需要抽象可分析的模型,经过计算和处理,原来的实体转换成抽象的可进行分析计算的结构构件;信息共享相对简单,比较好做,可以直接算量、直接读取。共享占据着50%以上,剩下更困难的是不能直接共享的信息,需要经过计算机的转换。第三、BIM的基础是数据标准,要想保证信息能够共享和转换,需要大家有共同的标准。我们常见的设计画图软件有很多种,比如Autodesk系列、Bentley系列、Graphisoft系列等,即便这些软件之间数据能共享(现在还不能完全共享),到了施工阶段又要用到其他专业软件,需要我们研究解决的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更不要谈施工完毕后的运营阶段了。BIM要真正进入这个行业,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好好思考,这是非常重要的。想清楚了,不一定能解决,但是没有想清楚,是一定不能解决的。
我们现在有个误区,BIM到底是什么?BIM是简单的模型吗?建筑一直用最简单的二维方式表达,现在我们开始用三维方式表达,实现对空间的理解。除了几何信息以外,任何空调、设备、材料其他的信息不是几何三维空间的问题,但是运营管理的最重要的问题,这些信息加到所有的几何模型里面才是真正的BIM。外面人讲了很多,我们正在处于渐进的过程,我们的三维软件成熟后,加入非几何的信息,能够实现共享与转换,这才能实现BIM的使用目标。
责任编辑:
&&第1页 - 1第2页 - 2第3页 - 3第4页 - 4第5页 - 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疆比较好的设计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