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登月探测器在太空每秒自由运行单光子探测器7.8Km,照这样计算,它4.5秒可以自由运行单光子探测器多少千米?1天可以自由运行单光子探测器多少千米

空间拦截轨道优化-共享资料网
空间拦截轨道优化
硕士学位论文OptimalTrajectory Designand Control for SpaceInterception王垦鋈指导教师单位名称 申请学位级别生国型堂医空间型堂皇座旦硒宣虫:坠 学科专业名称飞在益遮让论文答辩日期亟±堂焦论文提交日期2QlQ生§且培养单位 学位授予单位2QlQ生主且虫国型堂院窒回型堂生应旦班究虫:坠主垦型堂随盟塞生院答辩委员会主席
OptimalTrajectoryDesign and Control for SpaceInterceptionByWangGuoliangDirected By Zheng Jianhua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May 2010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有关保存、使用学位 论文的规定,即: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有权保留学位论文的副本, 允许该论文被查阅;中国科学院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可以公布该论文的全 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该论文。 (涉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一王国泉跏魏郑瓣…砒卵关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 所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 果不包含任何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 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一扣秉铷躲却蟛…2咖,∥罗
摘要摘要随着战争格局的变化,空问拦截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拦截过程燃料消耗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拦截任务是否能够圆满完成,因此拦截轨道的优化和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重点研究了空间拦截轨道优化和初始段、末端控制以及 悬停问题,并开发了相应的设计软件。 对于空问拦截轨道优化,采用非线性规划方法进行优化和用主矢量法进行优 化。利用非线性规划方法研究了多脉冲最优拦截问题。考虑地球扁率以摄动影 响,建立普遍适用的空间拦截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用于求解多脉冲最优 拦截的非线性规划模型,并对双脉冲、三脉冲同定时间拦截轨道进行优化,得到 了最优速度增量的大小、方向和作用时间,最后对单脉冲、双脉冲和三脉冲在不同时问的优化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此方法的有效性。利用丰矢量原理判断在固定时间内近距离脉冲拦截轨道速度增量是否最优,并对非最优情况提出了优化策略。根据轨道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近距离空间拦截轨道的数学模型。根据主矢量理论给出了判断冲量拦截是否最优的理论依据,并给出了优化方法。对不同时间的空间拦截速度增量进行仿真比较分析,提出了速度增量最优的拦截策略。对于空间拦截控制,利用微分修正法进行初始控制。在之前建立的普遍适用 的空问拦截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基于状态转移矩阵不断迭代求解得出初始拦截所 需的速度增量的大小和方向。采用这种控制方法能够补偿轨道摄动对拦截脱靶量的影响,并通过仿真验证了此方法的有效性。利用准滑模控制进行末端控制,针对空间拦截的非线性模型,考虑到发动机的实际工作特性,基于准滑模控制思想,设计了一种易于工程实现又可精度可控的控制律,克服了滑模控制的抖振问题,并对扰动有较强的鲁棒性。 对圆轨道悬停问题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卫星悬停的轨道动力学模型,不考虑 地球扁率以摄动影响,通过在一段时问内对轨道实施连续有限推力控制,使得 卫星运行在新的轨道上,实现对目标卫星的悬停。通过数学仿真,验证了在一段 时间内对目标卫星实现悬停的可行性。 摘要关键词:空间拦截轨道优化;非线性规划;主矢量;准滑模控制;悬停Il Directed by Zheng JianhuaAbstractAs the war situation changed,more and more country pay attention to spaceinterception.Whether the interception mission successfully completed is dependedonthe amount of fuel consumption in the interception process,thus orbit optimization and control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This paper focuses control,terminal control and hovering,based developed. Nonlinear programming and primer Optimal multiple―impulse interceptionvector 011 onorbit optimization,initialabove corresponding software wastheory was used for orbit optimization.studied by nonlinear programming,wasonconsidering the山perturbation.Basednormal Interception model,the nonlinearprogramming model was set up.Using this method,the times,magnitudes and directions ofthree-impulse Interception with time constraint were obtained.Finally,optimal results were compared for one-impulse interception,two-impulse interception and three―impulse interception with different time constrain.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itial control is rational and efficient.Whether the fuel consumption was optimal in time―fixed interception was mainly studied by primer vector theory. Basedonorbit dynamic theory,the close interception model was set up.According toprimer vector theory,whether the interception optimal and how to optimize was given. Finally,a great lot of simulations were done to investigate the fuel consumption with different time and impulses restraint. Initial control for space Interception method.Basedonwas studied bydifferentialcorrectionthe mathematical model and the state transition matrix for orbitInterception,the magnitude and direction of velocity were attained.The miss distanceIll Abstractcaused by the effects of perturbation was compensated in this initial contr01.The simulation resuIts show that the initiaI control iS rationaI and efficient.Terminal control for space Interception was studied by quasi-sliding mode contr01.For the nonlinear models of the space intercep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ngines terminal guidance laws were proposed basedonquasi-sliding mode control theory.Theguidance law is easy to be realized in engineering.Numerical simulation is carried out with available and satisfactory results. Circular orbit of satellite hovering analysis of hoveringa overspace target was studied.Dynamics considering J2 perpetual.Byaorbitwaspresented,notimplementing timeon acontinuous pulse thrust control,the satellite was kept inperiod ofnew hovering orbit other than Kepler orbit.Finally,numerical simulationovershows that it was feasible to hoverspace targets ina periodof time.Keywords:optimalspaceinterception,nonl inear programming,primer vector,quasi-sliding mode control,hovering orbit1V f1录目录第一章1.1. 1.2. 1.3.绪论……………………………………………………………………………………一1 研究背景和意义………………………………………………………………………..1 国内外空间拦截任务发展综述………………………………………………………一2 国内外空问拦截轨道优化与控制技术发展状况……………………………………..61.3.1. 1.3.2.国内外空间拦截轨道优化技术发展状况……………………………………..6 国内外空问拦截轨道控制技术发展状况……………………………………一8 本文工作内容…………………………………………………………………一8 课题创新………………………………………………………………………1 01.4.本文上作内容和课题创新……………………………………………………………。81.4.1. 1.4.2.第二章2.1. 2.2. 2.3. 2.4.远距离拦截轨道优化………………………………………………………………….11 远距离多脉冲拦截的数学模型……………………………………………………….1l最优拦截的非线性规划模型…………………………………………………………13 非线性规划算法………………………………………………………………………l 4 仿真计算及分析………………………………………………………………………152.4.1. 2.4.2.用非线性规划求解最优脉冲拦截……………………………………………l5不同时间不同脉冲次数最优拦截比较分析…………………………………172.5. 2.6.软件界面设计…………………………………………………………………………1 8 ,J、结………………………………………………………………………………………………………………..20 近距离拦截轨道优化…………………………………………………………………21第三章3.1. 3.2. 3.3. 3.4.主矢量原理…………………………………………………………………………….2 I 临近网轨道拦截的数学模型…………………………………………………………26 通过主矢量原理确定最优轨迹………………………………………………………28 仿真计算及分析………………………………………………………………………3 l3.4.1. 3.4.2.轨迹优化仿真计算……………………………………………………………3 l 不同拦截时问和脉冲次数比较分析…………………………………………343.5./J、结………………………………………………………………………………………………………………一36第四章4.1.空间拦截轨道控制……………………………………………………………………37 空问拦截轨道初始控制………………………………………………………………374.1.1. 4.1.2. 4.1.3. 4.1.4.初始控制的数学模型…………………………………………………………37 初始控制律设计………………………………………………………………38 仿真计算与分析………………………………………………………………40 软件界面设计…………………………………………………………………43 末端控制的数学模型…………………………………………………………45 末端控制律设计………………………………………………………………49 仿真计算与分析………………………………………………………………50 软件界面设计…………………………………………………………………544.2.空间拦截轨道末端控制………………………………………………………………454.2.1. 4.2.2. 4.2.3. 4.2.4.4.3.,J、结………………………………………………………………………………………………………………..56 圆轨道悬停……………………………………………………………………………57第五章、} Ff录5.1. 5.2. 5.3. 5.4.圆轨道悬停的数学模型………………………………………………………………57 悬停控制方法…………………………………………………………………………59 仿真分析………………………………………………………………………………60 空问任意圆轨道悬停的实现…………………………………………………………635.4.1. 5.4.2.无时间约束悬停………………………………………………………………63 有时问约束悬停………………………………………………………………665.5. 5.6.悬停软件设计…………………………………………………………………………69,J、结………………………………………………………………………………………………………………..7()第人章结论……………………………………………………………………………………73参考文献……………………………………………………………………………………………75 在读期问发表沦文…………………………………………………………………………………79 致谢…….……………………………………………………………………………………………………………………………8l 图目录图目录图1.1深度撞击器发射时的位置示意图………………………………………………………4 图1.2深度撞击器飞行路线示意图……………………………………………………………4 图1.3美国轨道快车示意图……………………………………………………………………5 图1.4电磁轨道炮发射离一F摧毁卫星…………………………………………………………5 图I.5美国公布中国导弹打卫星示意图………………………………………………………6 图2.1多脉冲拦截示意图…………………………………………………………………….12 图2.2双脉冲最优拦截轨迹…………………………………………………………………l 7 图2.3三脉冲最优拦截轨迹…………………………………………………………………l 7 图2.4多脉冲最优拦截软件界面.j…………………………………………………………..19 图2.5有输入时的多脉冲最优拦截软件效果图……………………………………………20 图3.1开犬函数……………………………………………………………………………….25 图3.2开关函数,脉冲时刻t=t,出现尖点…………………………………………………25 图3.3主矢量的大小………………………………………………………………………….26 图3.4单脉冲时牛矢量的三种情况………………………………………………………….29 图3.5拦截时问为0.2T的主矢量图…………………………………………………………3l 图3.6拦截时问为O.35T的主矢量图………………………………………………………..32 图3.7拦截时间为O.5T的主矢量图…………………………………………………………32 图3.8滑行800s的主矢量图…………………………………………………………………33 图3.9增加一个速度脉冲的主矢量图……………………………………………………….33 图3.10不同时间不同脉冲次数的速度增量比较……………………………………………35 图4.1拦截轨道示意图……………………………………………………………………….38 图4.2航天器拦截轨道……………………………………………………………………….4 l 图4.3拦截过程中相对距离随时间的变化………………………………………………….4l 图4.4另点和尼点之间的转移轨道…………………………………………………………..42 图4.5采用Lambert方法拦截器与目标航大器间的相对距离……………………………。43 图4.6初始控制软件界面………。…………………………………………………………一44 图4.7有输入时的初始控制软件界面……………………………………………………….45 图4.8本体嫩标系和视线坐标系…………………………………………………………….46 图4.9拦截器和目标航天器相对位置关系…………………………………………………46 图4.1 0拦截器发动机分布图…………………………………………………………………48 图4.1l采用准滑模控制时相对距离随时问的变化图………………………………………50 图4.12采用准滑模控制时相对速度随时问的变化…………………………………………5l 图4.13采用准滑模控制时视线角速度随时问的变化………………………………………51 图4.14采用准滑模控制时发动机开关状态…………………………………………………52 图4.15采用理想滑模控制时相对距离随时问的变化………………………………………52 图4.16采用理想滑模控制时相对速度随时间的变化………………………………………53 图4.17采用理想滑模控制时视线角速度随时间的变化……………………………………53 图4.1 8采用理想滑模控制时发动机开关状态………………………………………………54图4.1 9末端控制软件界面……………………………………………………………………55Vll 图}I录图4.20有输入时的末端控制软件界而………………………………………………………55 图5.1网轨道悬停示意图…………………………………………………………………….58 图5.2仪施加径向加速度时追踪星与目标星的轨道半径………………………………….60 图5.3同时施加径向加速度和切向脉冲时追踪星与目标星的轨道j},.径………………….61 图5.4 l司时施加径向加速度和切向脉冲时追踪星与日标星的轨道………………………61 图5.5丌始悬停时的场景…………………………………………………………………….62 图5.6恳停过程的场景……………………………………………………………………….63 图5.7改变轨道面示意图…………………………………………………………………….64 图5.8无时间约束的悬停过程……………………………………………………………….65 图5.9转移时问为2000s时的主矢量图…………………………………………………….67图5.1 0时问约束为2000s的悬停过程……………………………………………………..67图5.1 l转移时问为3000s时的主矢量图…………………………………………………一68 图5.12滑行550s的悬停过程………………………………………………………………68 图5.13巾问增加一次脉冲的悬停过程………………………………………………………69罔5.1 4悬停软什实现流程图…………………………………………………………………70 图5.1 5悬停软件界面…………………………………………………………………………7 lVIII 表目录表目录表2.1拦截器与目标器的轨道参数………………………………………………………….16 表2.2拦截器与日标器的状态参数………………………………………………………….16 表2.3双脉冲最优拦截结果…………………………………………………………………16 表2.4三脉冲最优拦截结果…………………………………………………………………16 表2.5不同时间不同脉冲次数最优拦截比较……………………………………………….18 表3一l优化前后的比较………………………………………………………………………33 表4一l拦截器与目标器的轨道参数………………………………………………………….40 农4―2拦截器与目标器的状态参数………………………………………………………….40 表4―3拦截结果……………………………………………………………………………….4l表4―4采用Lambert方法的拦截结果……………………………………………………….43 表5―1追踪星和目标星的轨道参数………………………………………………………….62 表5.2追踪星和目标星的轨道参数………………………………………………………….65 表5.3拦截器与目标器的状态参数………………………………………………………….65Ix 表H录X q径IjJJJn速度 发动机的喷气速率 轨道偏心率 作用力 重力矢量。 动量矩矢量 轨道倾角 地球引力势的二阶带谐项系数=1.08263x 优化指标 方向矢量石cgF GⅣ,以 /,lo。弧脾 而 锄舭 %X地心赤道惯性坐标系 轨道坐标系 本体举标系 视线坐标系为 主矢量 航天器地心距欠量 航天器地心距 为地球半径=6378.14 km帆舭 忙X嘴杉 f上,盘',,R Ⅳ,实数域 时间 轨道周期 速度欠量,rp加,速度增量 角速度矢量wXl 符号目录x坐标轴 坐标轴 坐标轴 轨道近地点幅角 升交点赤经 真近点角 相位角 地球引力常数=3.986×10’km3/s2 状态转移矩阵 质量流量 开关函数 拦截精度 相对距离矢量 轨道面的改变角yz缈C=秒 伊∥.9∥ ¥占p万Xll 第。。章绪论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和意义航大技术的发展,以人造卫星进入太空为起始点,迄今50年来取得的进步 是惊人的。租: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发射后,各国就发现它在军事中的巨大潜能, 早在60年代美国总统肯尼迪就说过:谁掌握了太空,谁就能更有效的控制地球。 美、俄等超级大同更是不遗余力的进行着军事卫星的研究,不断抢占太空资源, 掌握着绝对的制天权,对其它国家构成极大的威胁。随着制天权的优势在海湾战 争、阿富汁战争、伊拉克战争巾的不断显现,更是促进了其在军事.卜的发展。美 俄又制定了一系列新的空间攻防武器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计划,以加速空间攻防 武器装备的发展。2000年5月,美国空军签发了《航空航天部队:保卫2l世纪 美国》的白皮+I 5,强调美国空军将由现在的空战为主转变为既可空战也可在太空 作战的“航空航天一体化”空军,以保证美国空军成为“全球可达”的“全球力 量”,从而控制窄问。 在空问争夺战的同时,必然促进了各种反卫星武器的发展。由于卫星的一些 缺陷使得反卫星及拦截成为可能…,例如:卫星与飞机相比,它的机动性比较差, 它必须严格按一定的绕地球轨道飞行,即使能机动变轨(如侦察卫星),但机动能力非常有限,不可能随意的机动飞行,否则很容易失去控制。在一览无遗的外太空中,卫星兀处躲藏,利用雷达、望远镜等观测设备可以很容易就找到卫星,在 找到卫星并计算出其运行轨道、运行周期特性后,我们就可以进行规划,从而对其进行攻击。按照攻击的方式的不同和武器部署位置的不同有不同的分类【2】。按照武器部署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天基拦截器,空基拦截器,地基拦截器 和海基拦截器。 按照发射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直接上升式和共轨式。直接上升拦截器是利 用助推火箭将拦截器直接发射到目标附近,通过引爆或直接撞击来摧毁目标。天 基直接上升式拦截器也叫非共轨式拦截器。共轨式拦截器利用助推火箭将拦截器 发射到与日标轨道相同的轨道上,然后以较低速度接近日标,并通过引爆或直接 空I’日J乒硪的轨道优化设计和控制撞击来摧毁目标。直接J:升式拦截器可以以很高速度从各个方向接近目标,其摧 毁能力和灵活性优于共轨式拦截器。 按杀伤手段的不同,反卫星武器可分为动能撞击硬杀伤,激光、微波、粒子 束等定向能软杀伤,以及喷涂化学物质等其它非致命杀伤等。除使用反卫星武器 攻击卫星之外,还可采用其他手段干扰与破坏卫星的正常工作。例如,在敌方卫 星的轨道上释放金属碎片与颗粒、气溶胶等干扰物破坏其工作,对航天器的电子 系统实施无线电干扰通过机动航天器接近与捕捉敌方的卫星等。 本文主要是研究通过天基动能拦截器,天基动能拦截主要是指依靠动能撞击 去实现对目标航天器的精确打击。拦截最后要到达到的指标为:两航天器的相对 距离,.=0,相对速度v≠0。1.2.国内外空间拦截任务发展综述各国进行空问拦截的方式大致有定向能武器和动能武器两种。[3-6] 1)定向能武器定向能武器包括激光武器、粒子束武器、电磁脉冲武器和高功率微波武器。苏联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开始研究并实验成功激光武器。其“背景”l号和“背 景”2号计划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俄军现有的激光武器可将在数百公里轨道上 运行的敌方航天器炸成碎片;对1000km以下轨道运行的敌方航天器,能精确破 坏其光学传感器和高度控制传感器的重要部件。近几年来,美国在定向能武器的 输出能量、光束质量、精密跟着与控制及实验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很多进展。目前美国已研制成功天基激光武器,天基激光武器是美国天战武器发展计划中最重要的武器系统之一,它对空间目标的拦截距离达数千米,具有硬杀伤或软杀伤中低轨道以及近地轨道航天器的能力。1997年10月,美陆军首次使用中型红外 高级化学激光器,在新墨西哥卅I的怀特桑兹导弹试验场行了摧毁在轨卫星的试验。亚洲的印度也在抓紧太空激光武器的研究,目前正在实施“国家激光计划”, 并取得了很大成功。 2)动能武器 美国的反卫星武器起源于星球大战计划,从前苏联发射第l颗人造卫星后,美国陆海空三军齐动员来发展反卫星武器,先后研制和试验了共轨式、直接上升2 借助核导弹在高空爆炸产生的毁伤效应,击毁在外层空间运行的卫星。1959年 美国首次进行高空核爆炸,利用核辐射、热辐射和电磁脉冲辐射等核爆炸效应能量,从事反卫星武器的试验。美国空军在1959年、海军在1962年,分别从B.47轰炸机和F.4战斗机上进行过反卫星发射实验。1964年,美国部署雷神陆基反 卫星核导弹。1965年,美国空军还制定过“载人轨道试验”反甲星计划,释放 武器的方式包括轨道对地面和轨道对轨道。由于核导弹攻击敌方卫星时,也会导 致自己的卫星在通过核辐射效应区时受到伤害,冈此美国从70年代后期,重点转向研制动能和定向能非核反卫星武器。195产1986年,美国大约进行了36次反卫星武器拦截卫星以及与之有关的试验。1976年,美空军开始发展空中发射 的直接上升式动能反卫星武器系统的计划。1985年进行了首次拦截卫星的飞行 试验,成功地拦截了l颗报废的P78.1实验卫星。外大气层拦截器(E RJs)是通过 拦截器本体直接碰撞杀伤目标。ERIS前端是一红外导引头,为扩人拦截器杀伤 机构的横剖面,采用了中心可展开的杀伤增强机构,由一个搀和金属粉的颦料充 气网,展开成分角型,展开直径0.94m.3m,质量为5.3奴,可能会将其用作地基 直接上升式反卫星武器。美国在研制能在2010年前就能投入使用的可以携带多 枚小型动能拦截的“反旋转反卫星”(counterrotatorASAT)武器,可以在12个小 时攻击近地轨道上的所有卫星,采用携带多枚小型动能拦截器的“环顶器” (LoopeO反卫星武器方案,甚至可以用动能拦截弹来攻击中高轨道的 GLONASS/GPS卫星和通讯卫星,目前它被认为是比较有希望的武器,它实际上 是一种集目标探测、跟踪寻的、拦截等各种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的动能武器。2005 年1月12日,美国NASA从肯尼迪航天中心用德尔塔.2火箭发射一颗名为“深 度撞击”探测器,撞击目标是temp.1彗星。“深度撞击”探测器从地球发射,飞 行距离4.3亿公里,飞行时问172天,最后由370kg撞击器以10.2km/s的相对速 度撞击彗核,脱靶晕不超过lOOm。这说明,美国已经拥有对高轨乃至同步轨道 卫星进行打击的能力。2008年美国东部时间20日晚10时26分(北京时间21 日上午l l时26分)美国海军“伊利湖”号巡洋舰在夏威夷以西太平洋海域发射 一枚标准一3型导弹,3分钟后成功击中失控侦察卫星USA.193,这是美军首次 空间拦截的轨道优化设计和控制使用战术导弹摧毁空间飞行器。目前美国已经成功发射Mitex卫星。Mitex是具 有反卫星能力的微卫星。图1.1深度撞击器发射时的位置示意图≮箍’。图I.2深度撞击器匕行路线不意图在开发新技术方面,美国也不遗余力。有寄生星技术、轨道快车、电磁炮等。 寄生星是一种由己方投放、能寄附在敌方星一卜的微小型卫星。它能在战时根据己 方对应的指令对敌方卫星进行干扰和摧毁。具有反应迅速、效率极好、打击程度 可控、能适应各种危机、成本低、消费高等特点。电磁炮是利用电磁力推进弹丸 或炮弹等投射体的新型动能武器,具有速度快、出口速度高的特点。目前,美、 以正在研究一种与轨道炮近似的高超音速电磁炮。4 图1.3美国轨道快车示意图图I.4电磁轨道炮发射离子摧毁卫星前苏联于1961年成立空问防御司令部,反卫星被列为空间防御的主要务。 1963年开始研制共轨式反卫星武器。1968年开始进行非核反应试验。1978年宣布达到实战水平,到1982年六月共进行了20次空间武器拦截目标卫星试验这些 试验以发射钢珠、火箭拦截器杀伤目标,在接近轨道高度在1000km以下卫星, 且距目标几十米左右时,根据地面指令引爆高能炸药破片战斗部,利用高速破片击毁卫星。进入80年代,前苏联的卫星拦截技术有了重大的发展同开始进行新的反卫星实战试验。在1982年6月18日进行的拦截卫星战略弹的实战试验是协同前苏军大规模战略核武器综合性演习进行的。演习持续了七个小时反映了前苏 联己拥有可供实战使用的反卫星武器系统以及在核大战中使用窄间武器的军事 准备。1983年,前苏联单方面宣布终止反卫星试验要求与美国恢复反卫星武器军备控制条约谈判。在此谈判期间前苏联从未放松过反卫星武器的发展。 目前我国主要是针对地基拦截器的研究,通过地面发射导弹对航天器进行拦 空I’日J拦截的轨道优化设计和控制截打击,打击的目标主要是导弹和近地卫星。对地基拦截的主要研究是针对导弹 拦截过程中的末制导问题,涉及到制导律、发动机控制、弹道选择等问题,已形成完整的理论,并已通过实践证明了理论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对于天基拦截,目前还处于理论研究阶段,需要进一步的深入和完善。 2007年1月11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了一枚导弹成功的将一枚已 退役的气象卫星打掉。这充分说明我国通过导弹来实现对近地航天器的拦截技术 已经成熟。图1.5美国公稚中国导弹打卫星示意图1.3.国内外空间拦截轨道优化与控制技术发展状况1.3.1.国内外空间拦截轨道优化技术发展状况在空间拦截技术研究中,轨道优化和控制技术是关键技术。下面简单介绍一 下国内外空间拦截轨道优化与控制技术的发展状况。 对于空间拦截,所采用的方法有冲量拦截和持续推力拦截。其中以冲量拦截 方法应用最为广泛。对于冲量拦截,Lawden于1963年给出了最优冲量拦截的必要条件【7J,1968年,Lion和Handelsman在Lawden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冲量校正理谢81,通过增加脉冲次数、初始漂移或减少脉冲次数实现对非最优轨迹的速度增量优 化,在上述理论基础上,不少学者对最优冲量拦截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文献[8】的基础上,其他学者针对直接发射拦截、路径约束拦截、时间固 定及有时间约束拦截等实际问题,利用不同的动力学方程进行研究,给出冲量解得性质和一些其他的结论。文献【9】讨论一类直接发射的固定时间多冲量拦截问6 动两种类 间约束的 三维空间拦截问题,拦截器和H标航天器运行轨道任意,对单脉冲拦截进行了讨 论,通主矢量理论求解出最优拦截时间和速度冲量。 对于给定时间的冲量拦截,Lambert理论被广泛运用。Lambert问题的求解 一般用普适法,近些年来还有不少学者对Lambert问题的求解进行讨论,文献 【11.12]提出一种新的超越方程的计算方法,提高了Lambert问题的求解速度。基 于Lambert理论,文献【13―1 5】对空间拦截轨道进行建模仿真,得到拦截高度、所 需能量和拦截时间之间的一些关系,文献【16】基于Lambert理论给出了快速拦截 轨道和能量最省拦截轨道的条件。文献[17】基于Lambert问题采用速度增益制导 实现对目标卫星的拦截。 对于近距离拦截,可以借鉴空间交会的一些理论【18翻1。尤其是Prussing的临 近圆轨道固定时间多冲量最优交会理论是上个世纪60年代末轨迹优化研究中最 突出的贡献之一,Prussingl2卜231针对临近圆轨道的中间轨道建立参考坐标系,利 用线性方程下共轭变量与状态变量的结构性,分别对主矢量和边界值问题进行求 解,完成了最优交会中冲量时刻、冲量方向和冲量大小的求解,可以得到四冲量、 三冲量、双冲量及相应的漂移模式等几种最优交会模式。 由于Lawden的主矢量原理和Lambert原理只适用于冲量问题,而对于非冲量问题,例如持续推力问题,主矢量原理则和Lambert原理不再适用。此时,可 以采用优化中最为普遍的最优控制理论。文献【24】运用最优控制理论对航天飞行 器的轨道转移、交会及拦截做了详细的分析说明,文献[25】将最优控制理论运用于空间拦截,得出了求解状态变量和控制变量的解析解形式。但是,利用传统的Pontryagin极人值原理处理最优控制问题,会得到一个两点边值问题,而求解这一两点边值问题往往需要复杂的数值计算[26】。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一些新的优化理论也应运而生,并得到广泛使用,如非 线性规划法、遗传算法、蚁群算法、退火算法等。文献【27】分析了反卫星卫星的 攻击方式及关键技术,采用快速扩展随机树算法解决动态环境的轨迹规划问题。 文献[28】采用非线性规划求解固定时间内两异面椭圆轨道间的燃料最省多冲量 最优交会问题,并针对三冲量和四冲量交会方式进行了轨迹优化计算,得到最优 空间拦截的轨道优化设计和控制冲量的大小、方向及作用时刻。文献【29】利用非线性规划方法研究了航天器的有 限推力最优交会问题。文献[30l采用异常算法求解双冲量交会问题,考虑第一次冲量位置变化的情况,以燃料一时间为优化指标,通过遗传算法进行优化。文献[31―32]采用动态规划算法求解多冲量最优交会。文献【33】采用进化算法,以燃料 和时问为组合优化指标,对非固定时问的轨道转移和拦截问题进行优化。1.3.2.国内外空间拦截轨道控制技术发展状况空间拦截轨道的控制可以分为初始段控制、中段控制和末段控制。其中,以 末端控制研究最为广泛。 对于初始段控制,文献【34】给出了一种基r丁.速度增益制导和状态转移矩阵的 精确初制导方法,能够补偿指导方法误差和轨道摄动对拦截脱靶量的影响。文献【35]对终端拦截时间自南的拦截问题,给出了一种初制导算法。文献【36]采用白适应制导原理和相对运动动力学方法,得到有限推力条件下空间拦截最优初制导 方法,并利用降阶迭代方法解算了推力误差和姿态误差条件下的初制导问题,提 高了初制导精度。 对于中段控制,文献[37】针对拦截点给定的情况讨论了大气层外拦截弹中制 导律的设计,证明了显式制导的最优性,得出了二体问题下拦截弹所需速度的表 达式。对丁末段控制,有传统的tt',侈JJ导引法及修正比例导引、法【38401、变结构控制及滑模控制【41‘421、非线性控制‘43461和分段控制等‘471。其中比例导引律在接近目标时视线转动很快,发动机开关频繁,非线性控制律相对复杂,而且需要变推力实现, 分段控制可以有效的抑制视线转率,不过控制律相对复杂。 1.4.本文工作内容和课题创新1.4.1.本文工作内容本文在分析了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空问拦截任务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综述,并调研了国内外在空间拦截轨道优化技术及空间拦截轨道控 制技术的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对空间拦截轨道的优化和控制进行了研究,主 第?‘章绪论要工作包括以几个方面: 1)空间远距离拦截轨道优化利用非线性规划方法对多冲量最优拦截优化。考虑地球扁率以摄动影响, 建立普遍适用的空间拦截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用于求解多冲量最优拦截的非线性规划模型,并分别针对两脉冲和三脉冲拦截进行了固定时间拦截轨道的 优化计算,得到了最优速度增量的大小、方向和作用时间,最后对单脉冲、双脉冲和i脉冲在不同时问的优化结果进行了比较。2)空间近距离拦截的优化 利用主矢量原理对临近圆轨道脉冲拦截进行优化。研究了在固定时间内利用 主矢量原理判断近距离脉冲拦截轨道的速度增量是否最优,并对非最优情况提出 了优化策略。根据轨道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近距离空间拦截轨道的数学模型。根据主矢量理论给出了判断脉冲拦截是否最优的理论依据,并给出了优化方法。最后,对不同时问的空间拦截燃料消耗进行仿真比较分析,提出了速度增量最优的 拦截策略。 3)空间拦截的初始控制 利用微分修正法对远距离拦截进行控制。考虑地球扁率以摄动影响,建立 普遍适用的空问拦截数学模型。通过对状态转移矩阵的不断修正,求解出在满足 拦截精度情况下所施加冲量的大小和方向。 4)空间拦截的末端控制 利用准滑模控制理论对空间近距离拦截进行控制。针对天基拦截的非线性模 型,考虑到发动机的实际工作特性,基于准滑模控制思想,设计了一种易于工程 实现又可控制精度的控制律。 5)圆轨道悬停 建立圆轨道卫星悬停的轨道动力学模型,通过在一段时间内对追踪星实施连 续径向推力控制,使得追踪星在这段时间内运行在新的悬停轨道上,因而此轨道 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开普勒轨道。最后,综合前面的轨道优化和控制理论,实现对 任意圆轨道目标星的悬停,并设计了相应的工程软件。 6)基于Matlab设计 MATLAB是mathworks公司于1984年推向市场的一套高性能的数值计算和9 空I’HJ拦截的轨道优化设讣和控制可视化软件,现存已经被视为技术领域科学计算的‘种国际性语言标准。该软件nJ‘以处理科学技术领域从数据采集到应用开发的各类计算任务,包括数据采集, 数据分析,基本计算,建模及仿真,编程,图形可视化及图像处理,特殊应用中 的新算法,新程序开发。所有的功能都集成在统一风格的软件环境中,内嵌的对 外接口,可使用户方便地将各类测量数据或数据义件输入-NN用Matlab建立的 模型中,也可以通过直接访问外部数据库获取数据。 本课题需要借助于matlab丰富的函数库,进行大量的仿真设计,并设计可 以直接工程使用的软件界面。1.4.2.课题创新对空间拦截轨道优化和控制进行研究,本课题基于国内外已有成果的基础 上,提出以下两点创新 1)采用主矢量理论对近距离圆轨道拦截进行优化。目前国内外基本都是基 于主矢量理论对空间交会进行优化,得到一些有关空间交会的结论。而实际工程 中可能需要首先逼近目标,对目标实施一定的跟踪或绕飞后再对其进行拦截,因 而非常有必要研究近距离拦截问题。本文通过主矢量理论对近距离窄间拦截就行 优化,并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当单脉冲拦截为非最优时,通过本文给出的方法进行优化能有效降低拦截需要的速度增量,从而为制定合理的拦截时机提供参考。 2)采用准滑模控制对空间拦截进行末段控制。常用的比例控制、非线性控制有一些自身的缺点,如:存在一定的抖振,或者需要发动机提供变推力,或者 控制律复杂不易实现,或者对易于受到外部干扰,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问题。 本文所采用的准滑模控制克服了抖振问题,并对扰动有较强的鲁棒性。并基于此理论提出一种操作简单的控制律,工程上易于实现,并通过仿真验证了可行性。10 第二章远距离拦截轨道优化空间拦截轨道的优化在空间拦截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于远程拦截,很有 可能由于轨道未优化消耗燃料过大而造成拦截任务的失败。目前冲量拦截基本都 是基于Lambert问题【13】【16】和基于微分修正法f341【481的单脉冲拦截,而Lambert问 题是以中心引力体为模型,没有考虑引力摄动因素,存在一定的误差。单脉冲拦 截不存在优化问题,当进行远距离拦截时消耗燃料太多。采用优化后的多脉冲拦 截,可以有效的节省燃料和时问。求解多脉冲拦截的最优解,就是要确定脉冲的 大小、方向和作用时间,利用传统的Pontryagin原理处理最优控制问题,会得到 一个两点边值问题,而求解这一两点边值问题往往需要复杂的数值计算【26|。木文在考虑地球扁率止摄动影响的情况下,采用非线性规划方法【28】㈣对于远距离情况求解多冲量最优空间拦截问题,避开了求解两点边值问题的复杂数学 计算,很方便的得到多冲量拦截的最优解。对不同次数的冲量拦截和不同时问的 冲量拦截进行仿真比较,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2.1.远距离多脉冲拦截的数学模型多脉冲拦截是在拦截过程中的不同时间施加速度脉冲,以三脉冲拦截为例, 整个拦截过程的示意图如图l所示,假设拦截器运行的初始轨道为,,目标航天 器运行的轨道为口,,0时刻拦截器在空间位置矢量为‘的l处,要使拦截器在某一时刻f,命中空间位置矢量为‘的预定目标点4,则拦截器在tf―t。时问段内飞行的轨道即为拦截轨道F,如果位置矢量‘和‘在空问的位置固定,拦截时间,f―to也 固定,根据轨道动力学的原理可知,当确定了脉冲作用的点(1、2、3),每个作用点处的速度增量以、A,,:、/Iv,的大小和方向可以确定下来。采用多脉冲非线性规划求解多脉冲最优拦截,就是要确定脉冲每次作用的时间t(i=1,2…)和每次脉冲作用的大小和方向。对于一个刀次脉冲拦截的轨道,需要确定的量为3x盯个速度量以及中间刀一1次脉冲作用的时间,总共需要确定的独立变量为4n一1个 至I自J拦截的轨道优化设计和控制(其中位置矢量通过作用时间可以确定)。定义地心赤道惯性坐标系(O-xyfz,):坐标原点D在地球中心,平面xo'i和地球赤道平面重合,柳轴指向春分点,z,轴沿着地球旋转轴(即垂直于赤道平面), 指向北极。勋轴与x,轴、z,轴构成右手直角坐标系。 在地心赤道惯性坐标系中,考虑地球扁平以摄动作用的情况下,航天器运行的轨道方程为【50】鹃+厂为(2-1)式中,,为航天器地心距矢量,厂为,的模,y为航天器的速度矢量,/为地球以 摄动加速度,∥=3.986x105km’/s2为地球引力常数。/在地心惯性坐标系中的分量正=孚[7.5(争.5卜工=上Z。(2.2)工z=孚[7.5(争.5]z式中,x、y、z为航天器在地心惯性坐标系中的坐标,以=1.08264x104为地球引力 势的二阶带谐系数,足=6378.14 km为地球半径。D图2.1多脉冲拦截示意图 对拦截器多脉冲拦截轨道进行非线性规划,规划过程中的约束条件如下 1)运动状态约束 拦截器在脉冲施加点间按照(2.1)的规律运行。以X表示拦截器的状态矢 量(3个位置量和3个速度量),令方程(2.1)为中(墨,),则在脉冲施加点问(包 括最后一次脉冲施加点和拦截点问)拦截器的运动状态约束为j=中(工,,)(2―3)2)时间约束 当拦截时间固定后,拦截过程中r/次脉冲作用的时刻t.(i=l,2…以)应在初始时 刻lo和末端时刻,,之间。即满足(2-4)to≤tl<f2<…<,。<tf3)能量约束 拦截器所携j带的燃料有限,能够提供的速度增量有一定的限制,设能提供的最大速度增量为以。,则拦截过程施加的速度增量要满足4’‰≤4vm。式中加删为即次速度增量总和,为(2?5)钆=扛万碱+扛5砸2 2+...+扛万2砸V2,r2≤4‰段i乞(2-6)4)末状态约束 设在拦截点处拦截器和目标航天器的位置矢量分别为%和%,速度矢量分别 为%和%。要保证拦截器最后要命中目标,需满足协7,5)性能指标 空间拦截的轨道优化设计和控制选取能量消耗最少作为性能指标,则性能指标为J=min(Av,o,n1) (2.8)综合以上约束,非线性规划模型可表示为J=min(dV,o删) 史=中(工,,),o StI<,2<…<,n<,fsj≮加。l曼加一~2‰ ‰≠‰(2.9)2.3.非线性规划算法非线性规划的理论是在线性规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51年,库恩 (H.W.Kuhn)和塔克(A.W.Tucker)等人提出了非线性规划的最优性条件,为 它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以后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遍使用,非线性规划的理论和方 法有了很大的发展,其应用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军事,经济,管理, 生产过程自动化,工程设计和产品优化设计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应用。[561 如果目标函数中或者约束条件中至少有一个是非线性函数,则最优化问题就叫做非线性规划问题。它的一般形式为 脚f矽(x)旺㈤三:畿:其中X=(xl,x2,..吒)7∈R”j f,蜀,.I},是定义在R”上的实值函数。Q。∞一般来说,解非线性规划问题要比求解线性规划问题困难得多,而且也不像 线性规划那样有统一的数学模型及如单纯形法这一通用解法。非线性规划的各种 算法大都有自己特定的适用范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适合于 各种非线性规划问题的一般算法。通常求解非线性规划问题的方法有罚函数法和近似规划法。本文采用近似规划法进行求解。对于本文,厂(x)=√碱+4嵋+4记+√4嘎+4记,+4吐+...+√4吒+嵋+戚,n为脉冲次数。g(x)=4‰一√4V之+娥+4吃+√以。+加;,+小h..+√碱+厶:+域,14 AVm。为发动机能提供的最大速度增鼍,为一常值。矗(x)=%一%。以双脉冲为例Ⅳ为第一次施加的速度增量和第二次施加的速度增量及其作用时问,为七个量。 具体迭代算法如下1.给定初始可行点x’--{x:,吐,...,z},步长限制纠(J『=l…2..,n),步长缩小系数∥∈(o,1),取O.5。允许误差£>0,取le?6。令k=-l;2.在点X‘处,将j(x),g(X),厅(x)按泰勒级数展开并取一阶近似,得到近似线性拟!划问题:minf(X)zI(x‘)+w(x‘)7(x―X‘) g(x)zg(x‘)+vg(x‘)7(X―X。)≥o厅(x)z h(x‘)+V厅(x‘)7(Ⅳ一X‘)=03. (2―1 1)在上述近似线性规划问题的基础上增加一组限制步长的线性约束条 件,因为线性近似通常只在展开点附近近似程度较高,故需要对变量的取值范围加以限制,所增量的约束条件为k一霉l≤影(/=l,2,..m),求解该线性规划问题,得到最优解x“7;4.检验Ⅳ“7对原约束是否可行,若x卜7对原约束可行,则转化为步骤5;否则,缩小步长限制,令6净胪:(/=l…2.埘),返回步骤3,重新解当前的线性规划问题;5.判断精度:若矿<占(-,=l…2.胛),则点xh 7位近似最优解;否则令万∥=群(_,=1,2,...,,),k=k+l,返回步骤2。2.4.仿真计算及分析2.4.1.用非线性规划求解最优脉冲拦截以两脉冲和j脉冲拦截为例,设拦截时间为2000s,拦截器所能提供的最大 速度增量为0.8km/s。初始时刻拦截器与目标航天器的参数如表2.1所示 空间拦截的轨道优化设计和控制将轨道根数转化为在惯性系下的状态参利501,如表2―2所示表2.2拦截器与日标器的状态参数按照第2节的数学模型和第3节非线性规划迭代算法,通过非线性规划求的 最优解如表2―3和2.4所示表2.3双脉冲最优拦截结果若采用单脉冲拦截,通过Lambert问题求解可得速度增量为0.8322km/s,而采 用非线性规划优化后的双脉冲拦截可以节省速度增量66.3m/s,采用非线性规划 优化后的三脉冲拦截可以节省速度增量82.3m/s。拦截过程的速度增量、时间等 指标也均满足约束,而且脱靶量很小,满足命中目标要求。 拦截过程中,拦截器与目标航天器的运行轨迹如图2.2所示16 第一章远距离拦截轨道优化≮:■0譬:0::::;:::00≯500。,,,,’。、、、、 500,,,,一。_、,、一.一,i一一j.::一一j.,。’、’:二。..一。 ,:二cj‘‘’、、??.、,’‘‘?,、、、-_-: ‘。:耐1‘江二乏。二≥:≮、、《o,:_:■,二>。 05\\,,一,。‘,\、.,,I:::,:二:一二:f:一。 。\-0.5-0 5‘::二>磊>二ooo删叫\\//7’捌00’≤2000,’■■手等妊000 0、0:j加呱■71一一,。o,,:-,、7一、??,:、‘■√x50l}O'上主土≤攀-"≤笺≥-20 -0‘、≥:。5、,7一‘、一一一/二000\、、一/,/一’-60002.4.2.不同时间不同脉冲次数最优拦截比较分析 拦截器与目标航天器初始轨道参数如表2。l所示。分别采用单脉冲拦截、双 脉冲拦截和三脉冲拦截,拦截时间分别取2000s,2500s,3000s,采用非线性规 空间拦截的轨道优化设计和控制划,计算结果如表2.5所乃j表2.5不同时间不同脉冲次数最优拦截比较从表2.5的数据可以看出,随着拦截时问的增长,拦截所消耗的速度增量不断降低。当拦截时间固定后,随着脉冲次数的增加,拦截消耗的速度增量不断降 低,但是随着时间的增长,多次脉冲拦截并不能有效的降低速度增量,如表2.5中,当拦截时间为3000s时,两次脉冲拦截和三次脉冲拦截所消耗的速度增量所 差无儿,而且每增加一次脉冲,非线性规划的决策变量就要增加四个,大大增加 了计算晕。综上,在拦截过程中为节省燃料,在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选择较长的时间段进行拦截,对拦截时间固定的情况,可以在拦截过程中施加多次脉冲 进行拦截。2与.软件界面设计基于上面的理论知识,完成基于非线性规划的多脉冲最优拦截轨道设计软件。此软件可以实现双脉冲和三脉冲最优拦截的计算并显示拦截效果。其中软件输入为:拦截航天器的六个轨道要素,目标航天器的六个轨道要素,拦截所需要的时问,每次脉冲的猜想值(惯性坐标系下表示)。输出为:每次脉冲的作用时 图2.4多脉冲最优拦截软件界面19 空间拦截的轨道优化设计和控制一芝簟札天曩口et耍妇km匦照j|二=|’∞ O e,,f,,.一-。’,…I_‘,\..●口+L立。曼豳+一邑罅舷最■8e【!翌喧j km∞_衙~}O匿’8if豳要‘21―_‘匦雯。拦截时阊t哑。图2.5有输入时的多脉冲最优拦截软件效果图2.6.小结,非线性规划是解决最优控制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而且在求解过程中避免了 复杂的计算。本文采用非线性规划方法来求解多脉冲最优拦截问题,通过数值仿 真可以看出,该方法能满足拦截过程中的各项约束条件和拦截精度要求,实现最优拦截。文章最后对不同时间不同脉冲次数的最优拦截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了拦截过程中能量最优的拦截策略。20 空间拦截问题足一种典型的空间操作问题,实际工程中可能需要首先逼近目 标,对目标实施。’定的跟踪或绕飞后再对其进行拦截,因而非常有必要研究近距 离拦截问题,拦截过程中速度增量过大往往会导致拦截任务的失败,所以研究拦 截过程中速度增量最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研究临近圆轨道拦截的优化。对于临近圆轨道,拦截器与目标器的 相对运动方程可以通过C.W方程进行简化。并结合主矢量原理得到主矢量的解 析解。利用主矢量原理判断在尉定时间内近距离脉冲拦截轨道速度增量是否最优,并对非最优情况提出了优化策略。根据轨道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近距离空间拦截轨道的数学模型。根据主矢量理论给出了判断脉冲拦截是否最优的理论依 据,并给出了优化方法。对不同时间的空间拦截速度增量进行仿真比较分析,提 出了速度增晕最优的拦截策略。3.1.主矢量原理主矢量原理(PrimerVectortheory)是由LawdentTl于1963年提出,他给出了 多脉冲最优轨迹所需要满足的四个必要条件。之后,Lion和Handelsmant81对主 矢量理论进行了补充和完善,通过增加脉冲次数、初始漂移或减少脉冲次数实现 对非最优轨迹的速度增量优化。 航天器在空间中运行的普适状态方程可以表示为.哥:型+G l,=二_一+“ 册矗=p 廊=。∥(3.1)~j。,(3-2) (3―3)其中R,,,,G分别为位置矢量,速度矢量和重力矢量。∥为质量流量,c为发 动机的喷气速率,伽为发动机提供的推力,,为方向矢量,满足2l 空I.日J乒截的轨道优化设计和控制∥(服一∥)=0t2≥0其中口松弛变量。由上述的状态方程和约束方程可得Hamilton函数@ 3-5 )H:,(型+G)+QTl’一彬-/11(,r,.,)一鸬【∥(尾。一∥)--/2,2】其中矢量P和Q,标量,7,/a。,鲍为时变的lagrange变量。@ 6) 3-最优轨迹需满足以下必要条件p:a―H一萨 DT:型:一Pt塑@ 3 o 3 o 3_7)-8)疗:一aH:f1.冬Cpl,d,刀 m一-9)0一a_E:一丝pr+2“,7 m Oi孓l 0)-o--嚣一云Prl+q+鸬(风。铆)o:一掣:-2鸬口从方程(3.12)可知,鸬=o或者睇=0,或者鸬=tt=0。如果I∥=0仃=0=,{OY/L/L,k,、.p 孓l ●)h 孓 l2)■ 孓 l3)l∥=氏、如果口≠o且鸬:ojo<∥<儿。因此,推力有以下三种形式1)最大推力:2)零推力:3)中间推力。 从方程(3.10)可得 1)如果∥≠0且/a。≠0,P和,平行 2)如果∥=0且“=0,,不确定 3)如果/t,=0且∥≠0,P不存在 因此,P和,平行,但是不能确定两者是同向还是反向。下面通过weierstrass条 件确定两者的方向。 Weierstrass方程E定义为 (3.14)简化为E=矿7(文一文t)≥0(3-16)将∥和X带入方程(3―16)并简化可得fl(c__prt.刁)≥∥?(c-e7,?.刁) (3.17)现在通过方程(3.17)对三种推力情况进行检企。 1)对于最大推力情况(∥=∥+),如果最优质量流量矿=成。,方程(3-17)可 简化为P7,≥P7,+(3一18)如果对任意,,tc均成立,那么当且仅当对所有的,,P,,为其最大值。因此,P和, 同向且,zLIpI m(3-19)2)对于零推力情况(∥=0),方程(3.17)简化为刀>cprI+(3.20)对于任意,木,当P和,同向时方程右侧取到最大值。因此 ,7--旦lPl m(3-21)3)对于中间推力情况(卢>∥+或者∥<∥?),如果l=l宰,方程(3-17)的不等式 情况对任意∥+均不成立。等式情况在下列情况下成立r/=Lt,7,(3―22)对,7,还需要满足r/≥三,,?或者r/≥三lPl*?。但是方程(3-22)表明,,7s兰lPl*?, m m,行 空间拦截的轨道优化设计和控制而且当P和,同向时等式采成立。凶此,对于中间推力情况, P和,I刊向日.77=昙lPIz+令(3.23)¥=cleI,4―77把¥对时问求导,得(3.24)圣=洲+专l"lp一疗将方程(3.10)带入得(3-25)蠡:三|户I m(3-26)o’对于零推力情况,m为常量。对(3-26)方程积分,可得¥=三I P|+Constm’(3.27)下面考虑协变量鸬。由方程(3―12)可知,当推力为最大推力或者零推力时,鸬2瓦南,当为中间推力时,,u2_o。考虑脉冲推力,如果∥一OO或者to/tr一0,最大冲量被一个时问可以忽略的脉冲冲量取代。在这种情况下,R,17和票是连续的,在脉冲时刻矿是不连续的。因此,尸,识垂是连续的,垂是不连续的。考察开关函数¥,它有如图3.1(a)和图3.1(b)两种形式。在脉冲时刻,,, ¥=垂=O,¥(,,):max。还有一种可能如图3.2所示。I一一 //(a)有限推力\一/。\7(b)脉冲推力 第■幸近距离#截轨道优化图3.1开关函数¥JIt'0一7,塑:型:∥箜m al8t一(3.28)对方程(3.28)在脉冲微小时|’日J段内积分可得Ⅳ(‘)一H(f7)=0(3-29)因为方程(3.28)右边连续而H.有限,所以对于方程(3-29),Hamilton函数在 脉冲时刻也是连续的。在最优轨迹上,由方程(3-7)(3.8)和(3-24)可得H=P7G一,V+,as (3-30)对于零推力和中间推力情况,∥¥=O,所以在脉冲两边邱不存在。另外,由于P7G 连续,可得P7y(,i)却7y(,j)或者户7(y+一V。)=0(3-3 i)(3―32)由于方向矢量与脉冲矢量平行,或V+一y。=yP(比例系数y≠0),由方程(3-32) 可知P7P=o (3.33)或者P上P或P=o。从方程(3―26)可知,¥(‘)=0。对于两脉冲推力间的无推力段,如图(3.3)所示。如果在第一个脉冲点旷口,根据方程(3.27),¥=C(p一口)。凶为在第二次脉冲时刻¥=0,所以第二个脉冲点 空间拦截的轨道优化设计和控制旷口。由此可得,在最优轨迹上,所有脉冲点p=a,在脉冲点之问(或者无推力段),P≤口。如果p>a,轨迹为非最优。paf图3.3主矢量的大小综上,矢量P就称为主矢量,将其归一化之后,得到最优轨迹所需满足的必要条件如。i.t7】 1)主矢量和它的一阶导数在整个轨道转移过程中保持连续2)在整个轨道转移过程中,主矢量的大小不超过1(IPI≤1)。在施加脉冲 时刻,主矢量大小为1(IPI=1)3)在脉冲时刻,速度脉冲的方向沿着主矢量方向 4)在中间脉冲时刻,主矢晕满足P.户:03.2.临近圆轨道拦截的数学模型定义轨道坐标系(O-xoyoZD):坐标原点D在目标航天器质心,x。轴沿着矢径 方向,帕轴在轨道平面内,垂直于Xo轴,沿着目标航天器运动方向。Zo轴与% 轴、肋轴构成右手直角坐标系。设目标航天器不受摄动作用,沿Kepler轨道运动,它的运动方程为‘50】鲁+告,;:o 础2。,。’其中c为目标航天器的位置矢量。。(3.34) ~设拦截航天器位置矢量为^,受到的控制力为F,相应的控制加速度为∥ 主动航天器的运动方位为 对于近距离相对还动情况,,./,:s1,凶此可r,3….,了r,D"(3-38)将.卜式带入(3-36),略去高阶小量,得到在惯性坐标系下的相对运动微分方程嘉,+芳(r一3坐r,2,;)=/设目标航天器沿圆轨道运动,因而轨道坐标系具有常值角速度(3-39)∞=扛万角速度矢量的分量列阵为∞=(0 0∞)7(3―40)(3-41)相对位置的分量列阵为,=(xYz)7(3-42)根据在活动坐标系中的矢量导数规则,有(舟掣…,㈦43, ㈦44,(警)=掣勘×d口(,r)+rxrx(r,()表示在轨道坐标系中的分量列阵。 对方程(3-39)中的一项进行处理-3字P3业半㈨o)『卅…咿27(3-45)综合考虑方程(3-40)、(3-43)、(3.44)、(3-45),把方程(3-39)展开得在目标 轨道挫标系中,#截航天器器与目标航天器相对运习l方程为 空I.日J拦截的轨道优化设计和控制慝J?-2cop-多3do_吐式中,六,‘,Z为X,Y,z方向的推力加速度。(3.46)设状态变量x=(五只互匕,o,屹)7,将方程(1)转化为状态方程形式J2叱y=V。葛峨勘:“(3-47)帚。=一2toy+六 廿:=一∞2z+L其初始条件和终端条件分别为x(岛)=(%,%,%,%,~。,匕。)7和 x(,,)=(o,0,0,%,k,%)7。方程(3―47)的状态转移矩阵为4――3COSW/" 0 0土sinwfW三(1一coswf)0W6(wr-sinwr) o(t,Io)=O 3wsin WI"10 0 )。i 一 3r 一一(1一 COSWI""sinWT 一3 )W W―2(1一Ⅸ㈣" ¨fO骨O ●一w 2sinwr一3+4COSWfm O,P r(3-48)o6w(1一COS WZ")0wo.萋 o沛Ⅲ¨。=。 鲫洫OMOcO¨ P r式中f=f_,o。令毗,也黜矧设在拦截过程中施加胛次脉冲AVi(,I)(卢l,2…"),则:(3-49)x(‘)=mc‘,,o,x(,。)+喜I[耋2122{,ff二::;pq,2(3-50)I…、I‘-,I当拦截器与目标器在同一平面内,不考虑z方向的运动,上述方程只考虑与x,Y 有关的项。3.3.通过主矢量原理确定最优轨迹结合方程(3.39),主矢量p的动态方程为【23】 胁=瓦Avo毋2篝式中,Po,乃是首末端的主矢量,Avo,4_是首末端速度增量矢量。B52,对于共面拦截情况,将主矢量在轨道举标系中投影,P=【五盯】则方程(3―5变为五一2w彦+3w2A=0 毋+2w五=O1)(3―53)求解得’五=Acosw7+BsinⅥ’7+2C 仃=2BCOSwf一2Asinw,一3Cwt+D(3.54)式中,A,B,C,D为待定参数。对于空间拦截,在末端时刻对速度没有约束, 所以(3―55)p,=0首先采用单脉冲拦截的方式。假设脉冲施加在起始时刻,通过方程(3-50)、(3-52)、(3―54)、(3-55)和初末状态就可以确定主矢量P,主矢量有如图(3―4) 所示的三种情况(口)(6)(c)图3.4单脉冲时主矢量的三种情况根据上一节最优轨迹的主矢量所要满足的四个条件可知,图(3.4)中只有 (口)对应的轨迹为最优轨迹,此时采用单脉冲最省能量。对于(6)(c)两种情 况,需要进一步优化才能使拦截过程中能量最优。优化策略有‘8l 1)改变脉冲施加时刻,即存在一个初始轨道滑行过程 空间拦截的轨道优化设讣和控制2)存拦截过程中增加,‘次脉冲,变为双脉冲拦截 然后,结合方程(3.50)、(3.52)、(3.54)、(3.55)和初末状态就可确定最优轨 迹时脉冲作用的时间和大小方向。 下面简单证明一下上述优化策略: 对于单脉冲变轨,以消耗的速度增量为性能指标,表示为J=AVo(3-56)在中间增加一次脉冲后,变为,’=I△K+彤I+I彤+一万K―I两式相减,对第一项用变分表示,可得(3―57)6./=d’一J≈(△%/△%)万K+I万K+一万K―I因为eo=△%/AVo,上式变为(3―58)甜=E张+I弼一孵l得(3-59)根据伴随关系一Psr+PSv=const,及万%=嘶=o和乃=o,结合(3―59)式可万J=一e,Az,+△K=AF,0一暑)(3-60)由(3-60)式可以看出,当鼻>1时,甜<0,即当某一时刻的主矢量值大于1时,单脉冲不再是最优,再增加一次脉冲可以对其优化。证明完毕。 需要指出的是,由此求出的Av.并非都可以采用,因为通过方程(3-50)计算出的速度增量△v可能会出现负值。由于拦截过程中速度脉冲增量是沿着主矢量方向,负的△v需要速度增量与主矢量方向相反。此时虽然满足边界条件,但并不满足最优轨迹时主矢量的必要条件,因此△v.要满足Av,≥0(i=l-2) (3―61) -=【o00侬vyo】。设r为目标轨道周期。当拦截时间为O.2兀0.35T、0.5T时,主矢量图如图(3.5)、图(3.6)、图(3.7)所示图3.5拦截时间为0.2T的主矢量图 空问拦截的轨道优化设计和控制0.80.6040.20 500 1000 15130 2000 2500 3000t/s图3.6拦截时间为0.35T的.}矢量图图3.7拦截时间为0.5T的主矢量图由第一节的丰矢量原理。町以得出,拦截时间为0.5T时,单脉冲拦截轨迹不为最优。通过计算可以得出改进方法为:1)初始滑行800s-或2)在1045.57s时增加一个速度脉冲。主矢量图(3.8)和图(3.9)所示32 第■章近距离拦截轨道优化图3.8滑行800s的主矢量图图3.9增加一个速度脉冲的丰矢量图对比优化前后所耗速度增量,如表(3.1)所示表3.1优化丽后的比较从表(3.1)可以看出,采用初始轨道滑行确实较之前节省了速度增量。采用增 加一次脉冲的方法进行改进,求得的结果为:第一次速度脉冲为3.03m/s,方向【0.992 0.126】,第二次速度脉冲为-15.33m/s,方向【0.189―0.982】o出现了负的速 空间拦截的轨道优化设计和控制度,说明速度增量方向应与主矢量方I白.I}Pl反,此时双脉冲拦截轨迹不为最优轨迹。3.4.2.不同拦截时间和脉冲次数比较分析对于多脉冲不同时间拦截,采用拉格朗日乘子法对脉冲时问进行优化。因为 拦截过程中只考虑位置项,保证终端时刻的相对位置为零,而速度在一般情况下 不为零。所以只提出与位置相关的量。表示为一4 sin缈t一3‘0缈三(1一c。s缈一)缈卜∽乇料喜4鬈 0 1彩0―l―sin∞f缈d哆d名(3.62)三(一1+c。s缈t)0缈.‘。。――Sillcot,兵甲『,2 0一‘。令B为甲In]3×3矩陴。取J=圭(△叱2+A_2+△匕2)为最优性能指标。引入拉格朗日参数五=[五乃乃r,用拉格朗日乘子法进行优化。将性能指标变为‘,幸:昙(△匕2+△_2+Av22)+名I【①(,,to)Xo+窆B(f,‘)△杉】(3-63)根据取极值的必要徘当盖0Avx_0,盖cgAvv_o,羞A-o,吾A删瑚极;坦Z值。由此可得筹-oj蚶2a(4珊sinaor,-3r,)+;q(彩2(-1+coscor,))_。筹一”五(知㈣=。 筹_o j";q(2彩(1-cosaor,))+/13(1缈sin由f№=式楷入方程f气.6气、可辑 cot,)_0(3-64)∑E彰A--①(t,to)X(3.65) 由此可以求出每次需要的最优速度增量,然后求和得到总共所需的速度增量。 对不同时间不同脉冲次数所消耗的速度增量进行计算,可得如图(3.10)所 示结果图3.10不同时间不同脉冲次数的速度增量比较从图(3.5)一(3.10)可以得出 1)当拦截时间较短时,单脉冲拦截轨迹为最优轨迹,能量最省 2)当拦截时间较长时,单脉冲拦击轨迹不再为最优轨迹,可以考虑采用初始轨 道滑行和双脉冲的方法来进行优化3)随着时间的增长,拦截所需要消耗的能量在逐渐降低,增加多次脉冲,如三脉冲,四脉冲已没有太人的意义。 空间拦截的轨道优化设计和控制3.5.小结本文通过主矢量法来确定脉冲拦截最优轨迹。根据动力学理论建立了空问近 距离拦截的数学模犁,结合主矢量法对脉冲变轨轨迹是否最优进行判断,并对非 最优轨迹提出T*N应的优化策略。仿真结果表明,当单脉冲拦截为非最优时,通 过本文给m的方法进行优化能有效降低拦截需要的速度增量,从而为制定合理的 拦截时机提供参考。36 第四章空I.日J#截轨道控制第四章空间拦截轨道控制空间拦截的控制在空间拦截中具有重要意义,直接关系剑拦截任务的成败。 空间拦截的控制就是通过对拦截速度脉冲的施加时间、大小、方向进行控制,从 而保证拦截精度,最终实现精确命中目标。 本章主要研究空问拦截的初始段控制和末段控制。初始控制的口的就是要实 现终端时刻“零控拦截”或者通过微小修正即可命中目标。传统的Lambert问题 由于没有考虑地球非球形摄动力的影响,故存在一定的误差。本文通过微分修正 法进行初始控制,考虑地球非球星引力摄动影响,基于状态转移矩阵不断迭代求 解得出初始拦截所需的速度大小和方向。 当拦截器与目标航天器的距离缩短到一定要求时,开始进行末端控制。本文 针对发动机工作特性,依据准滑模控制思想提出一种操作起来简单,又能控制精 度的末端控制方案。这种控制方法易于工程实现,而且当边界层趋于零时,具有很好的抗干扰性。4.1.空间拦截轨道初始控制4.1.1。初始控制的数学模型 拦截轨道示意图如图4.1所示,假设拦截器运行的初始轨道为0』,t,时刻的 位置矢量和速度矢量分别为,l和n,要使拦截器在某一时刻t2命中位置矢量为 ,2目标航天器,在这段时间内拦截器飞行的轨道为尸。文中要解决的问题为确定 在f,时刻的速度增量,使得在幻时刻精确命中目标。 空|'日J拦截的轨道优化设计和控制拦截勃道尸图4.1拦截轨道示意图在地心赤道惯性坐标系中,考虑地球扁平以摄动作用的情况下,航天器运行的轨道方程为㈣鹃+/为(4一1)式中,,为航天器地心距矢量,,为r的模,v为航天器的速度矢量,,为地球以摄动加速度,u=3.986x105km’/s2为地球引力常数。/在地心惯性坐标系中的分量六=学[7.5(争.5卜工=Z正。(4.2)工≥=学[7.5(扣.5]z式中,x、弘z为航天器在地心惯性坐标系中的坐标,'12=1.08264x10-3为地球引力势的二阶带谐系数,R=6378.14km为地球半径。4.1。2.初始控制律设计 设航天器的状态变量为38 .A=――魂0x(4.5)方程(4.4)展开为.X.y.Z¨X:0:0㈠0O O O 0 0O1l 0 0 。01怍|I I|:y(4.6)~V,¨卜|其中U掣=u,,,U。=叱,%=%。令K=aR:J:,为一常数。通过方程(4一1)、(4―2)可得”刊专等Mc等一》bc二字+等,%…c专一务七c等一》矽(孚+孚]叱=州专一等Mc等一笋+舷(二孚+等+芋)c4引%=等+h(孚+孚)%=等+舡(孚+等+等)由于叫一一adx(o敞《t)0x{1)(4.8)瓠《to)dt瓠《t)瓠(to)而状态转移矩阵为州o)_器所以(4.9)39 空间拦截的轨道优化设计和控制 击(,,,。)=AO(t,%)(4-10)状态转移矩阵的初始条件为巾(f。,to)=I (4-1 1)对方程(4.10)积分,可得从初始状态剑末端状体的状态转移矩阵中cr,,o,=[:::::]=了爿mc,,,o矽(4-12)结合方程(4-11)、(4-12)就可求的状态转移矩阵m(7’,to),进而求的末端时刻拦 截器的位置。以拦截器与日标航天器的位置误差△,为约束量进行控制,由于出 事时刻拦截器的位置无法改变,只能通过对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进行修正,通过状态转移矩阵不断迭代求解,直到位置误差I△rI<占(£为所要求的拦截精度)或者迭代次数达到一定次数后停止迭代。迭代算法为'’‘“”(,。)=一"(f。)+中II(丁,Io)Ar(T)(4―13)4.1.3.仿真计算与分析拦截器和目标航天器的初始轨道参数如表4.1所示表4.1拦截器与目标器的轨道参数将轨道根数转化为在惯性系下的状态参别5们,如表4.2所示表4.2拦截器与目标器的状态参数设拦截时间为2000s,拦截精度占=lore,最大迭代次数为50次。仿真结果 如图(4.2)、图(4.3)和表4.2所示 y/km删棚图4.2航天器拦截轨道 相对距离随时间变化图4.3拦截过程中相对距离随时问的变化表4―3拦截结果从上面仿真实例可以看出,通过初始端控制,可以达到“零控状态”,即不需要 末端控制也能命中目标。 下面采用传统的Lambert问题求解此固定时间拦截问题。如图4.4所示,初 始端点尸卜终端B的位置矢量分别为鼻和易,椭圆轨道的焦点位于地心。两个41 卒间拦截的轨道优化设计和控制端点处的时间为fl和t2,0为转移角。根据Lambert定理,椭圆转移轨道上两点 之间的转移时间f,仅与椭圆的长半轴a、两点矢径之和(弓4-t2)以及中心角p有 关。图4.4一点相尼点Z|ⅡJ明转杉轨遁Lambert公式可概括为厄=口3门[口一∥一(sina―stop)]式中,/a为地球引力常数,口和∥定义如下(4.14)si也n=(』)¨2S一=l―l为2n‘is L 2a /S二-=f――J2譬=(竖2a)l,2\ J(4―15)式中J=(巧+r2+c)/2。当%=s/2时,对应一条特殊的转移轨道, 此时口和∥的值%=,r尾=2删n(篇]转移轨道的时间tm由如下公式确定(4―16)乙=㈨2[叫”圳](4―17)由于转移轨道的几何特征不同,口和∥应在不同的象限内取值,式(4.14) 的具体形式也不同。设中心角0的取值范围为o≤臼≤2刀,口和∥的基本值%和Po是 式(4-15)的基解,o≤属≤ao≤万。则口和∥可由如下规则确定0≤0≤万,∥=属;石≤秒<2万,∥=一属 f,<0,口=ao;t,>0,口=2,r-ao (4―18)42 第四章空间拦截轨道控制通过经典的牛顿迭代法,求解式(4.14)可以解得半长轴a。对于轨道拦截问题,特征速度等于端点E处施加的速度增量Av。。她的计算公式如下觚=√霄+1,:一2v,vI,cos(4―19)式中vl。是鼻点的初始轨道速度,矽是转移轨道的速度与当地水平线的夹角。 根据上面的理论,首先通过Lambert方法求解初始施加的速度脉冲矢量,然 后以此为初始输入,带入有以摄动力的动力学方程进行递推,就可得到2000s 后拦截器的位置和脱靶量。拦截结果如表4.3所示表4-4采用Lambert方法的拦截结果拦截过程中航天器与I:1标器之间的相对距离如图4.5所示相对距离随时间变化1800, 1600 L1400。1200}≤伽j勺800’600;4∞L200L’。、--.、、、\{i.0 02∞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t/s图4.5采用Lambert方法拦截器与目标航天器问的相对距离对比表4.2、表4.3和图4.3、图4.5可以看出,采用Lambert方法所得的结 果脱靶量很大,在增加少许速度的情况下,采用微分修正方法脱靶量小,可以精 确的命中目标,满足制导精度。4.1.4.软件界面设计基于上面的理论知识,完成空间拦截初始段控制设计软件。此软件可以实现43 空I.目J乒截的轨道优化设计和控制初始拦截所需脉冲矢晕计算并显乃÷拦截效果。其中软件输入为:拦截航天器的六 个轨道要素,目标航天器的六个轨道要素,拦截所需要的时间,拦截所要满足的 精度。输出为:实际误差,初始速度增量(惯性坐标系下表示),拦截轨道示意 图,拦截过程相对距离的变化。图4.6初始控制软件界面 图4.7有输入时的初始控制软件界而4.2-空间拦截轨道末端控制4.2.1.末端控制的数学模型定义本体坐标系Oxby。z。:其坐标原点D定义在拦截器质心,在零姿态情况 下,Oxb为拦截器滚动轴,指向卫星飞行方向,Oyb为拦截器俯仰轴,Oz。为拦截器偏航轴,指向地心。定义视线坐标系为嘴77f,其坐标原点0定义在拦截器质心,D孝由拦截器质心指向目标航天器质心,071和舛由本体坐标系通过高低角秒和方位角缈来确定。本体坐标系和视线坐标系如图4.8所示:45 空I’日J拦截的轨道优化设计和控制[i)-cos cos?o缈≯sinst伊9兰-co富s口;nsi缈n缈]『蒌]其中,喀,或,喀为绝对角速度在视线坐标系三个轴上的投影。tgc 4-2。,M图4.9拦截器和目标航天器相对位置关系设目标航天器不受外力作用,沿kepler轨道运行,它的动力学方程为 第四章空间拦截轨道控制争+专%=。㈤2?,争十毒%=口(4-22)嘉c%刊州等一耖一口(4-24)_d2p:一口”czf2(4.25) 一(辈act)=掣dt+彩×p(窘]-掣一一d讲(P)+tbxp+a,x d讲(P)蝴…掣在视线坐标系中,相对距离p=【p00】,角速度彩=睡+缈。+吩,拦截器加速度一口=睡十口。+%。通过姿态控制,保证嚷=口,则(4―25)式在视线坐标系{2/’gof+魄=%l矽一p(《+《)=%(4-26)【一2声%一p嚷2af47 空间拦截的轨道优化设if和控制寸…乙图4.10拦截器发动机分布图则沿着%轴方向的推力加速度%=0。视线坐标系下的推力加速度为C |I―∞秒 .嘲 n C伊OSCOsin口似.mm缈 缈0nyb缈叩COS矽 O嘣夙口幽.(4.27)阮嘞以 1● ,● ●J―. . 。 . 。 .L S .m 缈{宝 叩a。b如果通过姿态控制,使得秒专0,妒一0,则睡=0,%=%,气=%。 设而=P,X2=户,而=%,x4=%,%=叱,材2=%,则(4-26)式变为五2而袁:…2x2x3丝岛=_(《+《)■ 五(4.28)毫:一―2x2―x4+―U―2其中,XI是拦截器和目标航天器的相对距离,x:是拦截器和目标航天器的相对速度,恐是纵向平面的视线角速度,_为横向平面的视线角速度,材。是拦截器在乙 轴上的推力加速度,甜:是拦截器在%轴上的推力加速度。控制时,可以分别对纵向平面和横向平面分别进行控制。 对纵向平面的控制可以表示为 毫=x2.,X22五巧(4.29).一2xX3%x3=一――L一』五 ■对横向半面的控制可以表示为克=x2.7x22五巧(4.30)叠.:一垒煎+丝 艺2一――。+2xl‘4.2.2.末端控制律设计以纵向平面控制为例,采用准滑模控制方法进行制导律设计。 准滑模控制是指系统的运动轨迹被限制在理想滑动模态的某一邻域内边界 层4的模态。设切换函数是J,从数学描述上可知, 准滑动模态存在的条件是曲<0和ISI>4,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理想滑模控制所产生的抖振现象,而且当4―0时,准滑模控制系统的性能与理想滑模控制系统的性能接近,即具有对外 部干扰和内部参数摄动的完全白适应性。 空间拦截最终要实现拦截器以一定的速度撞击目标,这就要求五=0而 矗≠0。选取切换函数(4.31)这样就可以保证拦截器以一定的速度撞击日标。 由文献【43】可知,进入盲区时,并不要求x3=0, 满足脱靶量的需求,其中只需其绝对值小于l墨I就可蚓=耥选取制导律为(4.32)式中瓦为允许的最大脱靶量,B为盲区最大允许范围,If为进入盲区的时刻。 空间拦截的轨道优化设计和控制fUs>4z,l={0 H≤A 【一U J<一A式中U为发动机提供的推力加速度。(4-33)如果么选取得太大,精度就达不到要求,会产生脱靶现象;如果4选取得太 小,就会造成发动机的频繁开关机,不能有效地减少抖振。4的选取与款所要达 到的精度有关,即与脱靶量有关。 横向平面的控制与纵向平面的控制类似。4.2.3.仿真计算与分析设仿真初值为:五(0)=5x104m,x2(O)=一2.5x103m/s,x3(O)=0.0344。/s。发动机提供的加速度U=10觚2。制导律中,边界层4取为l x10-5。采用准滑模控制,仿真结果如图4.1l~图4.14所示。图4.1l采用准滑模控制时相对距离随时问的变化图 051015扣t/s图4.12采用准滑模控制时相对速度随时问的变化一望口四J)/£×图4.13采用准滑模控制时视线角速度随时间的变化 空间拦截的轨道优化设计和控制图4.14采用准滑模控制时发动机开关状态从图4.1l~图4.14的仿真结果可以看出,在准滑模制导律的作用下,视线角速度保持在预定的精度范围内,使得相对距离能够收敛到满足脱靶量要求的数 值,从而保证拦截器以一定的相对速度撞击日标。而且这种制导律操作简单,控 制过程中开关机频率不是很高,易于工程实现。如果采用理想滑模控制,即4兰0,仿真结果如图4.15~图4.18所示。图4.15采用理想滑模控制时相对距离随时间的变化52 0510’5掘 图4.16采用理想滑模控制时相对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罢 里 ≥图4.17采用理想滑模控制时视线角速度随时问的变化53 空间拦截的轨道优化设il和控制 ∞ 12加5o一Ns,E―S缶加 帕 锄图4.18采用理想滑模控制时发动机开关状态.对比图4.14和图4.18可以看出,采用准滑模控制后,发动机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下金属探测器价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