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在做题打印表格的时候打不全往往考虑不全,该怎么办

高考政治图表式论述题解题思路1_甜梦文库
高考政治图表式论述题解题思路1
解读信息破译“图表”―――政治高考“图表题”的特点及训练要领 □市华侨中学 卢凤娟 “图表题”是多年来政治高考中的一种常见而又重要的试题形式,它以其外观 的活泼性、形式的多样性、考查的全面性而深受命题者的青睐和广大师生对这一 题型的认可。 一、“图表题”的特点 首先是形象、直观、生动。“图”、“表”作为信息的载体,它与单纯的文字材 料比较更为直观、生动。从美学角度讲,“图表题”的设置,使整张试卷富有变化, 有一定的美感,也有减轻考生紧张心理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也体现了高考命 题“人性化”的特点。 其次是其形式的多样性。“图表题”从广义来讲有漫画、图片、图形、表格等 形式;从狭义来讲,一般指的是图形和表格。图形有柱形图、条形图、线状图、 饼状图等;表格的形式也是多样的。这种多样性的表现形式就避免了试题形式的 单一和枯燥。 再次是其考查功能的全面性。教育部出台的新的《考试说明》中明确了政治 高考的四种考核目标与要求:1、获取和解读信息,要求学生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 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 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能够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2、调动 和运用知识。3、描述和阐释事物。4、论证和探究问题。“图表题”不论是作为选 择题、简答题、还是论述题都可以不同程度地考查上述要求。 二、“图表题”的训练要领 “图表题”的特点决定了它在政治高考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伴随着新一轮课 程改革逐步推进和深入,因“图表题”特有的考查功能在高考中会不断得到体现与 发展。因此,训练“图表题”显得很重要。 在高考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读不懂图表或读不全图表, 不会从图表中获取信 息、解读信息、整合信息。这是“图表题”丢分的主要原因。以2006年政治高考广 东卷39题为例,第一问是:材料1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具有什么特 征?(7分)这一问分值比较高,由于获取信息不全面,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知道 答什么。第二问是:从经济增长的波动和长期趋势两个方面看,材料2、材料3和 材料1具有什么联系?由于学生不能有效解读、整合信息,所以有一部分学生找不 出内在联系。以上说明,图表题练习的关键是对学生进行获取信息、解读信息、 整合信息的训练。 首先,必须让学生明确“图表题”的构成要素。这里我所讲的“图表”指的是图 形和表格,“图表题”是由图、表、注、文和问五个基本要素构成。“图”是由标题 和图形内容构成,“表”是由标题和表格内容构成,“注”即备注,一般有两种形式: 解释性备注和补充性备注。“文”是指文字材料。“问”是指设问。 其次,让学生掌握“一读”、“二划”、“三比较”、“四综合”、“五结合”的获取、 解读信息的有效方法。 “一读”是指首先要全面、仔细阅读图表,包括设问、标题、图表中的文字、 数据、时间以及备注。一定要全面,反对片面;一定要细心,反对粗枝大叶。 “二划”是指在阅读过程中,用笔将关键词、关键句及重要的数据划上。再以 2006年政治高考广东卷39题为例,在阅读材料1时,标题中“经济增长”、图形中的 “GDP 增长率”、“年份”以及备注中“改革开放以前”、“6.5%&、 “改革开放以来”、 “9.4%&这些是材料1中关键的信息点,做标记以便于全面、准确获取信息。 “三比较”往往是指数据的比较,包括纵向比较、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就是对 同一项目内的数据进行比较,它反映的是一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内自身变化发展的 趋势。 以2006年政治高考广东卷39题为例, 材料1 (图形) 所反映的是1953年至2005 年间我国 GDP 增长情况。 通过纵向比较即改革开放前后比较及改革开放以来年份 的比较得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的特征,抓住经济波动和经济增长速度 两个方面特点进行说明。横向比较是对两个以上项目内数据的比较,通过比较, 获取两个不同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相同点和差异性的信息,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发 现新问题,这是创造性思维的体现。以2006年政治高考广东卷39题为例,材料2 是“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社会消费品零售的基本情况”的表格,表格 里列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两 个项目,通过横向比较发现二者的共同点是增长速度都不断波动,不同点是前者 比后者波动幅度明显大。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同一个表格,也可以根据设问的需 要,既要进行纵向比较又要进行横向比较。 “四综合”,把获得的多方面的、零散的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 此及彼、由表及里”的信息整合。通过分析综合,首先要抓住主题,明确大方向; 其次是把握各图表及文字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透过现象看本质。 例如2006年政治高考广东卷39题, 通过对图表及文字材料与设问的分析可以 看出,其主题是讲我国经济增长。明确了这一点,也就明确了审题作答的大方向。 同时对材料2与材料1之间及材料3与材料1之间关系的分析,可以得出改革开放以 来我国经济增长波动的原因以及我国经济保持长期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五结合”,把整合的信息与所学知识结合,充分调动和运用有关的经济、政 治、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例如2006年政治高考广东卷39题第三问: 在投资率不可能在继续提高的情形下,如何提高我国的社会生产能力、促进国民 经济的长期增长?通过前面对图表及文字材料分析所获得的信息综合,我们已经 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长期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依靠高投入,现在在 投资率不可能在继续提高的情形下,如何促进国民经济的长期增长,这就要结合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知识来解决这一问题。 总之,通过对“图表题”特点的了解以及对“图表题”科学的训练,在有效提高 学生解题能力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获取、整合信息能力等多方面 素质。2011高考政治答题技巧:主观题得分方法(二)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 8:49:19 浏览人数:148四、高考思想政治主观题题型解题技巧 (一)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的特点:信息量大,能力层次多,综合要求高,选拔 功能强。 (二)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的命题特点:重视基础,突出运用――能力立意;热 点多元,模拟情境――拓展思维;强调联系,细分入口――回归教材;角度多维,分 层设问――思维综合;适度开放,难度稳定――引导创新。 (三)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学生得分偏低的主要原因: 1、基础知识未落实:①概念界定不清――判断失误;②观点理解不透――迁移 失败; ③知识表述不全――要点失缺;④人文通识不广――思维失活。 2、常规能力未到位:①无法提炼有效信息――茫然失措,切题困难②不能形成 有机联系――思路不清,运用失当;③没有结合热点分析――东拉西扯,要点不显; ④难以形成稳定观点――观点游离,点睛缺失 3、解题未掌握:①命题特点不清――定位不准;②问题要求不明――破题不易; ③答题过程不白――思路不顺;④答题套路不熟――得分不高 4、①书写潦草,难以评判;②术语不准,辞不达意③逻辑混乱,层次不清。 五、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审题过程要注意“六部曲” 1、看:看什么――看设问 怎么看――要看出设问的范围(政治科的考点包括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 识三个部分,哲学常识又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价值观四个部分) ;角 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指向主体特殊的限制与要求等,并一次性将所有的问 题看完。 2、抓:抓什么――抓住材料的关键词,中心意; 怎么抓――通常可用“首尾法,词语频率法,同一中心法,引导法”来抓;3、 领:领什么――领悟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考什么知识原理; 怎么领――从题目的材料出发,去思考该题所处的时政背景,从而判断出命题者 的意图主要是想考查什么知识内容 4、联:联什么――紧扣题目的材料联系相应的教材术语和时政术语; 怎么联――回想相应的教材知识网和相关热点背景,准确完整的联想。5、列: 列什么――列出答题纲要; 怎么列――按照前面的四部曲的内容,把相关题目设问所要求的材料知识、教材 知识,时政知识等内容按先后次有序地列出答案要点。 5、答:有序组织答案。 6、思:思什么――反思答案的完整性,科学性; 怎么思――倒推重审题,注意题分值(看分作答) 六、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答案组织要求注意“六个化” 1、解题过程程序化:每答一题都要遵循上面六部曲来进行; 2、答案组织要点化:每个要点自成一点,自成一理; 3、答案表述术语化:采用教材政治术语或时政精辟术语; 4、答案结构逻辑化:各要点之间要有一定的主次、先后、微观、宏观等逻辑关 系 5、答案编写完整化:各要点要支持原理+方法论、观点+材料、基础分+提高分等 三个方面的统一(提高分是指要联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最新时政精辟观点,进行 创造性答题而争取加分)(内在美) ; 6、字迹书写整洁化:要注意该卷老师的心理,以唤起阅卷老师的同情心和印象 分(外在美)七、从高考阅卷看怎样答政治主观性试题 1、要想方设法使你的答卷成为能够得分的答卷――这是前提 2、让阅卷老师产生好的第一印象――这是关键; 3、努力唤起阅卷老师的同情心――这是保证 考生能够赢得同情分通常有以下表现: (1)卷面整洁,字体整齐,层次清楚,使阅卷老师一目了然,产生愉悦之感; (2)叙述和论证符合逻辑,步骤明确,无前后颠倒,答非所问的表达 (3)字体娟秀整齐,粗细得当为度 (4)试卷无异味,不要使用刺激性大、气味重,油腻性的药物或降暑用品 (5)考生答卷字数适中。使阅卷老师处理时间短且效率高,一般分析性小题的 字数控制在50~60字以内,论述性大题的字数在300字内,不要下笔千言,不切主题, 使阅卷老师费时,费眼力,产生厌倦情绪。 (6)处上述情况外,试卷要保持完好,不要有擦破,划破,让人怀疑可能做记 号。 八、政治主观性试题题型 题型一、“体现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 :体现型的设问中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 字眼。 【解题技巧】 :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梳理――作答 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 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 三梳理作答: 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 二者相符的就是要点, 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题型二、“反映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 :“反映型”的设问,一般来说所给的材料有文字式的,也有图表 式的, 大致有两种情况: 一是反映了什么问题或现象, 二是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变化. 【解题技巧】 :不管是哪一种设问的情况,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而答 案要求是理性的也就是说感性材料理性化,既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教材中所学的知 识加以表明。做这类题关键是对材料所给的信息要全面把握,可采用定点法。同上 题型三、“为什么(原因)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 :此类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等形式呈现 【解题技巧】 :具体有三种方案: 第一种:从分析其必然性,必要性的角度展开。必然性亦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 是应客观规律、时代背景而生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要,必要性和重要性 就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种: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来 回答,答的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么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三种:从政治、经济或文化、历史或现实,内因与外因等角度展开,要求具体 问题,具体分析。 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 、必要性、可 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 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题型四、“怎么办(对策)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 :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出了确定的主体,如党、国家、政 府、公民、企业、消费者和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 【解题技巧】 :解答此类题目时,可采用定点法,同题型一。 凡是经济学中见到如何经营类题时,应想到: (1)市场:面向市场进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商品;遵循价值 规律,将生产资料与劳动力进行优化合理配置。 (2)科技:贯彻科教兴国战略,运用高新技术; (3)管理:加强管理,贯彻人才强国战略 (4)素质:提高经营者,劳动者的素质; (5)效益: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增大产出,提高经济效益,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6)品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与信誉,创立品牌,生产优质无公害商品,冲 破国际“绿色壁垒” (7)竞争力: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将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国 际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运用政治学知识回答如何做,一般会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两个角度来回答,但 具体的又可以从党、国家机关、公民角度回答: 从国家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履行国家职能和坚持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方面 回答 从党的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党的领导方式和党的建设角度回答; 从公民的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及其关系的处理角度回答。 从哲学角度回答怎样做的问题,一般要侧重于方法论,原理不用过多表述,但一 定要结合实际问题来谈,要体现哲学的思想与方法的要求。 题型五:“意义或影响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 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有“积极影响”“经济意义”“政治意义”“经 : 济政治意义”等 【解题技巧】 :一般意义类主观题回答的角度和术语可以归纳如下: (一)经济意义 描述国内经济意义 1、 (有利于)调动积极性,解放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 平。 2、 (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促进结构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等) ,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 3、 (有利于)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4、 (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实现小康目标, 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5、 (有利于)统筹区域发展;促进经济合作交流,实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经济 互补;增强竞争力 6、 (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基础地位;产业化经营,促进结构调 整,增产增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描述对外经济意义 1、 (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对外贸易,增强国际竞争力;充分利用国 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吸收引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实施走出去战略,为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周边)环境。 2、 (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等。 (二)政治意义 对国家的政治意义 国内有关活动 1、 (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人民负责) ;真正 做到“三个代表”巩固国家政权,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 (有利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建设法治政府) ,转变政府职能。 3、 (有利于)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的长治 久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高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 对外交往活动 1、对我国的意义: (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国 际形象;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国家安全;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维 护国家利益。 2、对地区,世界的意义: (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 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维护共同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对党的政治意义 (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基础) ;保持党的先进性, 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真正做到“三个代表”,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关系 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长 治久安。 三、思想文化意义 (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 ; 发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先进 文化,提高国民素质,以德治国。 题型六“认识(评价)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 :此类题通常是材料先给出一个重大的社会现象,然后要求用所学 的知识谈谈对这一现象的认识,常见设问有“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对某 一现象的看法”“分析(评析)某一现象”等等 【解题技巧】 :此类题可按照“判断表态”――“阐述道理”――“明确做法” 的解题思路来作答,也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解题思路 来作答 “是什么”――即题目说(做)的是一件小事,或题目观点是对还是错 “为什么”――即说(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不做这件 事的危害性 依据――是说(做)这件事的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理论依据; 重要性――是说(做)这件事的作用、意义、目的、目标等; 必要性――是说(做)这件事当前存在的客观实际,即非做不可的原因; 可能性――是说(做)这件事存在哪些主客观条件,使做这件事成为可能 危害性――是做或不做这件事将会导致怎样的消极后果。 “怎么办”――即党、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准备怎样做这件事, 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 回答时先原理,后结合材料要全面,辩证要站在自身的角度、态度要鲜明。 题型七“启示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 :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是以某些典型的事件,事例为背景,要求谈 谈该事例、事件的经济学、哲学、或政治学的启示,其形式一般是“这给了我们哪些 启示”或“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等,重点是考查考生能否从提供的材料中悟出道 理,强调回答问题要有针对性。 【解题技巧】 :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一般应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材料说明的 道理,二是要求我们应该怎么办。一般情况下,偏重于回答“怎么办”,答题时格式 应为“原理+材料说明的道理或者是原理+应该怎么办”。 答案一般写明原理或知识点,做到观点材料的结合即可,不必详细展开去分析。 题型八“依据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 :此类题主要是分析党和政府解决某问题的措施的经济学、哲学、 或政治学依据。一般来说其设问主要有:第一,确定某知识范围,要求分析或说明材 料对应的某方面的理论依据; 第二, 未确定某范围, 要求从不同角度分析其理论依据。 【解题技巧】 :答案构成: (1)未限定某观点,则应从不同角度分析,选择主要 的几个观点,每一个观点都按照“原理、方法论+分析”模式作答,注意简明扼要。 (2)若限定了角度,则依据这一观点包含的辩证思维层次进行分析。按照“观 点+题中的做法或言论是如何抓住或符合(违背)这一观点的+意义”模式作答。 题型九“图表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 :图表式论述题的图表一般由“表题、图表(图表的形式常见的有 表格式、坐标式、饼状式、柱状式、曲线式) 、注释”三部分组成。设问通常是由2~3 个小问组成。常见的设问方式有: 1、表一、表二分别(或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表一、表二有何内在联系; 3、请你谈谈对表格所反映现象的认识,或问如何解决材料中的问题。 【解题技巧】 :审题要先审设问,后审材料(图表) ,这样可以增强材料的目的性。 审设问要注意: 1、宏观把握设问之间的关系。设问之间的关系:一种是并列关系,各小题围绕 中心相对独立; 一种是递进关系, 层层深入, 其基本顺序是“是什么”“为什么”“怎 么办” 2、微观具体分析设问要求。第一问:一般问的是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这 时要特别注意看清题目问的是图表“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还是“共同反映 了”什么经济现象。答案不仅要写出图表反映的表面现象(即将图表语言转换成文字 语言,实现有定量到定性的转换) ,还应指出这一现象所包含的深层次信息,和隐藏 的信息及本质性问题。 第二问:一般问的是表1和表2有何联系,这些联系主要包括四种情况: (1)原因 和结果的关系(2)一分为二的关系(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4)前后相继的关系。 其中又以(1) (2)较为常见。 第三问: 一般要求结合图表、 文字谈认识。 一般做认识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 “是 什么”“为什么”“有何意义和后果”“怎么办”。在答题时要注意将材料和教材原 理结合起来,避免材料和原理“两张皮” 九、审图表要注意: 1、读图表的标题。图表的标题反映了图表的主题或中心。 2、读表格内的项目和数据等内容,这是答案的主要来源。关键是能从对比中发 现问题,发现变化,发现差距,纵向对比用来说明变化(如有个较大的增长或减少) , 横向比较来说明两者的差距。 3、读表注(备注) 。表注使图表的含义得到全面深刻的表述,往往对答题有较大 的影响。解释性的备注是对图表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的依据;补充性的备注则是 组织答案不可缺少的来源之一。 十、高考政治论述题做题技巧 高考重在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尤其是理论联系社会现象的能力,因而学生在做 题时,不可妄动笔,必须审好题。下面我介绍几种论述题做题技巧。 (一)文字材料题要做到紧扣材料,字句分析,把材料榨干挤透。 高考题的材料基本都是当前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中的重点和热点问题,这主要是考 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对这样的题学生不必慌乱,虽然书上没有,但万变不离 其宗,题在书外,理在其中,解题时要注意以下步骤: 1、仔细阅读材料,然后把材料分段分层,弄清每层的中心意思。 2、认真阅读问题,准确把握设问角度,找出材料与问题之间的联系。 3、用课本所讲的理论依据分析、说明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精确地组织答案。 在组织答案时要注意:观点原理要准确,紧扣题意来表达,事理交融要点齐,扼要简 洁层次明。 , (二)图表题要做到“三读、三比”,分析图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理论到 实践,准确找到图表所反映的中心思想。 1、三读:读图表,读注文,读设问。 2、三比:纵比,横比,表与表比。 3、进行图表数字的转化、深化,结合问题运用专业术语做答。 从高考趋势来看: 材料之间的联系的设问会成为考试的重点, 这类题多为因果题, 考生主要要分清是前因后果还是互为因果,然后进行答案的组织。 (三)在动笔做答时考生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做题要紧扣材料,善于运用教材语言,用专业语言,切忌口语化,自己把握 不准的语言不要乱用,否则会影响整个答题效果。 2、答案的整合性要强,切忌答案零散、杂乱, 在正式做前最好先打个草稿,列 好提纲,这样既可以避免涂改试卷,逻辑混乱,而且可以给改卷老师留下好印象,很 容易得高分。 3、要把握分配好时间。做题的基本原则:按顺序做,会做的做,不会的空着, 做完回过头来再做。这里要特别提醒考生,政治最后两道题千万不可忽视,要先浏览 一下,如果容易就先做。2006年的高考很多考生就失误了,最后一道题很简单,但由 于时间紧,审题不到位,致使送分题失分。 4、保持良好的心态,要用一颗平常心对待高考,要沉着,冷静。在做题过程中 面对难题,不要心慌, ,要想到我不会,别人也不一定会,认真分析,一定会做出来 的。 十一、2010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要过好“四关” (一)抓知识点的落实,过好基础关 首先,紧扣考试说明,认真弄清每个知识点。从前言、标题、提要到正文,要认 真、仔细、深入地研读;对重点内容要逐字、逐句、逐段地反复阅读、思考;准确把 握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且能运用概念分析、 解决实际问题; 对基本理论要多层次、 全方位理解。 其次,将教材中一些相近、相关的概念、原理,即容易混淆的问题列出来,加以 比较、澄清,从而在头脑中留下准确的“图景”。例如:“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和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这里的“主导”和“主体”容易混淆, 要注意加以区分。 “主导”侧重于控制力;也就是说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 上;“主体”不仅是指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来讲的) ,而且 还包括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再次,要加强循环复习。复习时,对照课本,整理笔记,以加深理解。整理笔记 时可以补充细节、举出例子、做出推论、进行联想,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更重要的是为以后根据笔记回忆知识点提供了线索。 另外, 每周要进行一次循环复习: 先用较短的时间、较快的速度复习本周以前所学的内容,然后再集中精力复习本周所 学内容。这样一来,周而复始,对知识的掌握会越来越牢固。 (二)把知识点连成线,过好联系关 所谓把知识点连成线,就是把各知识点按一定的内在联系串联起来,弄清各知识 点的前因后果及知识点之间的逻辑结构,达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否则,即使知识 点背得再熟,在解答具体问题的时候,由于信息库的知识点仍处于零乱状态,没有连 成线,还是容易因某些疏漏而造成遗憾。例如,对于哲学常识部分的复习,必须根据 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加以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 和价值观四个方面来把握。 对于每个知识点,我们必须弄清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做到 全面、准确地掌握。我们必须在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原理的基础上,根据知识 点间的内在联系,打破章节界限,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像哲 学中的“发展”问题,二年级思想政治教材第二、第四课都有所涉及,围绕这个知识 点,我们应该弄清楚:什么是发展?发展的实质是什么?怎样坚持发展观?发展的动 力是什么?事物发展的原因是什么?事物发展的状态有哪些?事物发展的趋势是怎 样的?等等。如此“点”、“点”相连,才能形成一条明晰的知识线,从而灵活地运 用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关注时事政治,过好热点关 社会热点问题是政治试题情境设置的原材料,社会热点与教材的结合是高考命题 的重点。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主要靠学生平时对时事分析的不断积累。学生可以 尝试对材料进行多角度设问,然后通过交流、讨论等形式,形成新思想、新观点,拓 宽思路,提高分析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关注社会重大热点问题的同时,也不能忽 视日常生活中的事例(特别是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 ,要学会运用基本概念和基本原 理对其进行分析,做到“热点;教材原理;考试说明”的巧妙对接和正确运用。 (四)适度训练,过好能力关 有资料显示,学生高考夫分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①审题不仔细;②书写 不规范,③思维不灵活,④表达不清楚,⑤基础不扎实,⑥答题抓不住要点,不能规 范使用专业术语。这六大失分因素,主要体现在主观性试题中,从能力角度看,集中 表现为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差。因此,在复习中要努力强化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的训练,同时必须要明确,这两个能力都是建立在对知识全面、透彻掌握的基础上。 思维能力的训练,主要是审题的训练,包括审材料和审设问。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 一定要养成动笔答题前反复研读试题设问指向的习惯;杜绝一瞄试题就动笔、凭感觉 答题的随意作风。对一些典型题目,要认真分析参考答案,研究答案中每一小点的答 题角度,模仿参考答案的思维路径,并养成质疑参考答案的习惯,这样才会有所创新 和提高。 在表达方面要有层次性和逻辑性, 必要时可以采用 “①??②??③??” 模式分层叙述,答案力求准确、精练。 十二、2010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方法与技巧 纵观历年高考试题,考查的重点都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对于基础知识 的理解和运用部分,试题的分值相当大,而且基础知识的熟练运用也是做好选择题的 一个前提,因此,高三第一轮的复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任何忽视对基础知识的复习都 是错误的!本人认为在第一轮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基本指导思想 要以课本为主。有些考生认为:“课本没什么看的!太简单了”这种想法是绝对 不可取的。“万变不离其宗”,千变万化的试题只是命题角度的变化,高考试题也同 样如此,它不会脱离《考试大纲》 ,不会脱离课本的知识点。所以在第一轮复习中, 我们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课本上。 (二)复习课本的方法和技巧。 (三)在一轮复习中,教师应尽快熟悉考试大纲、考点和四川省单独命题的特点, 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及思维方式作出及时的调整。 1.明确考试要求,掌握考试特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高考四川文综卷综合能力较强。综合能力考试多以与现实生活有关的理论问题和 实际问题立意命题,要求更加真实和全面地模拟、反映现实。试题要求学生的主要不 是对事物发展的某一要素、某一局部或某阶段进行描述,而是注重学生对事物的整体 结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以及对事物变化发展过程的分析理解。能力的考试要求不 是学科知识和能力的“总汇”。另一方面,综合能力考试也不是在测试所谓的“一般 智力”或“一般能力”,它测试的是学生在学科学习中已经得到一定发展的能力。这 些能力是学生素质的一部分,是学校教育结果,是在学科学习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但 它又相对独立于各学科的知识、方法和能力。高考四川文综卷政治试题部分仍以大量 的热点问题为载体进行命题,例如“三农问题”、“创新型社会”、“产业结构调 整”。但一些次热点问题也常见卷面,如“财政的作用”; “发展是硬道理”等。 在考查能力上,更加凸现对考生的综合能力的考查,所涉及的知识多以多样性、复杂 性和综合性呈现出来,主要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试题的综合上,无论 是第Ⅰ卷选择题还是第Ⅱ卷问答题,均采用了组合式设计,即以“一材多题”的形式 来考查学生。 它需要考生用学科内外的知识渗透交* 分析, 综合考查的力度逐渐加大, 在评分标准上也更加体现了多样性和灵活性。 2.立足学科基础,注重学科能力,扎扎实实学好基础知识 有的教师认为综合能力测试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每科涉及的题量 小,考查的知识点少,知识的覆盖面窄,因而只需要抓重点、热点就行,不需要系统 地学习和复习,甚至认为基础知识的学习再也不重要了。然而,恰恰相反,题目学科 要求的模糊性就是要求考生有较强的学科准确性。答题之所以正确率低,看起来是考 生思维的转换能力差,反映出来的深层问题是基础知识不扎实。同样,综合能力的形 成首先是学生建立在对单科知识的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对单科知识的系统 把握,绝对不可能形成所谓的综合能力。而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固有的知识体系,人 为地断章取义,分割肢解,都势必造成知识的断层和知识把握的盲点,无助于学生综 合能力的形成。因为任何能力的形成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的,那么,如何复习、掌握基 本理论? 首先是把握基本概念。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概念不清楚产生思维混乱就是必 然的。用比较的方法学习概念,找出相似概念的相异点,从而做到准确把握。其次是 理解基本关系,特别要注意其内在的联系,即教材文字背后的东西纵向串联,横向串 联。再有便是掌握基本观点。“背”会的知识永远是外在于自身的东西,无法内化为 自身知识结构的一部分,也就不可能随时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基础和能力。另外,在第 一轮复习中,还要注重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寻找贯穿知识点的红线,通过比较、列 表、画图等方法构筑知识体系,从而形成以知识的整体把握。 3.加强知识整合,构建知识网络,教会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 综合能力考试多以现实生活中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立意命题,注重对事物 的整体结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以及对事物变化发展过程的分析理解。考试所强调 的能力,主要是学习能力,即选择、加工、提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了对解决问题思路的宏观整体把握。因此,考生在 第一轮复习中必须加强对知识的整合,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另外,综合能力测试 既反映学科知识的系统联系,又注重考生多层次、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对 于规定的知识内容,不能仅仅满足于简单的记忆,还要挖掘它们的内在联系,弄清每 个知识点的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处的地位。 为此, 对于每个知识内容, 我们必须懂得“是 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只有真正懂得了“是什么”、“为什么”、“怎 么样”,才能全面、准确地掌握这一重点知识点。这就要求考生要重视挖掘知识,特 别是主干知识的内在联系,必须在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原理掌握的基础上,根据 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打破章节界限,形成教材的知识网络,构建起科学的知识体系, 然后在此基础上,形成学科内跨教材的知识渗透,把不同内容的政治知识融合起来。 把一些看起来不相干的知识加以归类,并使之网络化、序列化和专题化,提高自己从 变化中找不变,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 4.注重学科内知识的联系,加强学科间知识的渗透,提升综合思维能力。 综合能力考试的测试能力,不是各学科考试能力的考核,而是考查学生学科内以 及学科间知识的内在联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 渗透、融合的综合能力,这种综合能力不经过教师的科学指导和专门的学习训练是难 以形成的。 如果我们还像过去那样局限于政治学科范围之内, 不去涉及其他相关学科, 关起门来搞复习,那肯定是适应不了综合能力测试的。要提高政治学科的分析能力, 必须把政治放到综合学科的大环境中去思考。因此,考生不仅要研究科内知识的内在 联系,更要加强与史、地的联系,使自己的学习逐步适应综合考试的要求,提高学生 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5.关注热点,掌握重点,提高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作为国家级考试,必然要体现国家意志,试题中设置的新情况、新材料和新 问题必然会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现实性。因此,这就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书本知识, 而且还要求学生走出书本和课堂,去重视本年度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动态,关注国 内外的重点、热点问题,运用教材原理多角度、多层次地理解分析,真正领会其实质, 学以致用。同时,还须关注与生产、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知识,如人口、资源和生态 环境的关系、可持续发展问题、科技发展动态、文化思想的发展等。在第一轮复习中 以掌握知识为主,但也要根据教材知识结合热点问题进行分析。 (还要加强对新课改 的研究)要求教师对热点问题及时了解和思考,并研究重热点问题。当然综合能力测 试对时政知识把握的程度不一定要有多深,但把握的面一定要广。平时的单科考试中 不一定热的问题,在综合考试中却会经常出现。另外,综合考试毕竟不追求试题的广 度和深度,往往是抓住一个主题或中心形成若干道试题。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教师 必须着力把握核心概念和知识,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把握知识重点,寻找知识的交* 点。这一点在综合考试复习中显得尤为重要,否则会导致事倍功半的效果。如对《政 治常识》第四课的学习,要重点把握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基本原则及民族区域自 治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对民族及宗教的其他问题一般理解即可。 6.改进教法,研究考法,提高考生的综合应试能力 由于四川单独命题带来了新的考试要求,而新的要求需要考生寻找新的学习和应 试的方法。只有方法得当,才能指导有方,事半功倍。 (1)注重对知识的复习理解和贯通,千万不能因为时间紧、内容多,而对知识 囫囵吞枣、一知半解。 (2)要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变通和迁移能力,要灵活把握和运用所学知识,注重 全方位多角度理解知识。 (3)练习要精选,内容要恰当,试题要注意筛选,切忌再用题海战术浪费宝贵 时间。 (4)试题的答案要“准”、要“精”。要多研究综合能力考试的性质、目标和 要求,特别是高考综合试题的评分标准。因为综合试题的标准答案无论是在答题的层 次、逻辑关系,还是在答案文字的数量上都有很大的不同。 (5)要精心研究综合考试标准答案中的“加分规定”,在平时的考试中要尽量 向综合题的标准答案靠拢, 尽量争取加分, 要培养考生求新、 求异和创新思维的能力。高考政治图表式论高考政治“图表题”解题思路与技 巧山东省宁阳县第一中学 徐九健日 10:21高考政治“图表题”解题思路与技巧近年的高考,必定有一个图表题,所限定的知识要 求一般都是经济常识的内容,所以特别要注意这一题 型。一、试题特点1、反映当年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体现党和政府的经济政策,是全国经济工作会议关注 的重点问题 2、题型结构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材料,一是设问。材料一般由“表题,2~3个图表(图表的 形式常见的有表格式、坐标式、图饼式三种)、注释”三部分组成。 3、设问通常是由2~3个小问组成。第(1)问是:表一、表二分别(或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 象?第(2)问是: 表一和表二有何内在联系?第(3)问要求你谈谈对表格所反映现象的认识, 或 根据材料设定的其他问题。二、解题思路与技巧(解答图表题应做到三个“三”)1、 三读:①读图表。图表一般是表格、饼状图和柱状图,有标 题、时间、项目、数据以及小字注等构成。标题表明 什么行业、什么部门、什么社会群体等单位的什么经 济状态。它总揽和规定着表格的基本内容。项目则把 各种数据按照一定的类别划分开来,按照一定关系有 序地进行排列。 ②读注文。图表下的注文对图表起着补充作用。是图 表式主观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注文还对答题思路有提 示作用。 ③读设问。图表是为设问服务的,设问是命题测试意 图的直接表示, 带有很强的指向性和限制性。 读设问, 一要弄懂各问分别问的是什么,二要弄懂各问之间的 内在联系。 当然要注意图表中具有重大历史事件的时 ( 间。如图表中出现1978年我们应联想到改革开放,1997 年就联想到党的十五大。2002年应联系到党的十六大。 )2、三比①纵向比较。对同一项目内的数据进行比较。它反映 的是一事物自身变化发展的趋势。 ②横向比较。发现不同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性, 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发现新问题。这是创造性思维的突 出表现。 ③表与表之间的比较分析。图表与图表之间不是彼此 孤立的,存在着一定联系。经过细心的比较,抓住这 个联系,我们就会产生新的认识。前几年的表格论述 题基本上是一个表反映成绩,另一个表明存在问题, 两个表是互补关系。3、三到 ①由数字到术语。图表型主观题往往以数字来表达某 种经济现象, 在回答问题时必须用术语概括这一现象。 ②由现象到本质。我们必须在由数字到术语表述基础 上,揭示出本质。 ③由理论到实践。政治高考不仅仅考查学生认识问题 的能力,更主要考查学生在理论指导下解决问题的能 力和创新能力。三、典型例题讲解(广东卷) 18分)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根据 ( 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l:2001年-2005年广东省能源消费变动状况。 材料2:2001年――2005年广东省人均 GDP 变动情况年份 年 年年年年广东省 人均 GDP(美元) 0.22 2.材料3:广东省单位 GDP 能耗变动状况注:吨标准煤/万元是国际通用的能耗指标。问题: (1)材料1、材料2和材料3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①材料1可以看出,广东省能源消耗总量呈现增长趋势,其中年能源消费的增速明显 慢于年。 ②材料2可以看出,广东省人均 GDP 稳步增长,说明广东省经济发展整体上处于良好状态。③ 材料3可以看出,广东省单位 GDP 能耗整体上呈下降趋势,说明广东省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 不断降低能耗。(2)材料 l、材料2和材料3之间有什么联系? 随着广东省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能源消耗总量在增加, 但单位能耗在逐步下降, 说明我省经济发展向低能耗转 型。 (3)材料2和材料3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启示?①树立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 型工业化路子。 ③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升农业、工业、服务业四、训练与讲评1、材料一:2005年至2008年最终消费支出、投资、净出口对 GDP 贡献率(单位%)年份2005年 2006年 2007年 月最终消费 支出 38.2 38.7 39.4 44.5投资 37.7 42.O 40.9 66.5净出口 24.1 19.3 19.7 ―11(1) 目前世界各国消费对 GDP 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60%。 (2)2008年11月份我国出口下降2.2%,创1999年5月以来的 新低;进口下降17.9%,创1995年1月以来的新低。(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对我国经济健康发展有什么影响. 1)2005年至2008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国民经济的贡 ( 献率不断增大,但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投资贡献 率过大;月出口贡献率下降较快,特别是世 界经济危机对我国出口的影响显现,我国进出口双双 转为负增长;进口增速下降得更快,说明我国国内需 求大幅收缩,经济已严重下滑。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构 性矛盾突出。 (2)影响是:消费不足,会削弱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 用,并使投资增长不能得到最终消费的支持;大量投 资将形成产能过剩,居民收入增长困难;净出口贡献 率低,使得促内需保增长压力增大。2、30改革开放,30年风雨兼程,变化万千,我国农业和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表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状况GDP 总量人 均 城镇 GDP 居民 人均 收入农村居 居民储蓄存 民人均 款余额 纯收入113.6元 4140元 210.6亿元 172534亿元1978年 2007年3645亿元 24.95万亿元381元 2460美元343元 13786元注:在过去的29年中,中国经济的平均增长率是9.8% 表二: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变化 年 份 农业增加值 农业机械 总值的比重 千瓦) (%) 198 8 29.8 .8 农村非农产业劳动力 重(%)占国内生产 总动力 (万 占社会从业人员的比 199 3 199 8 200 3 200 828.428707.715.720.836118.118.416.452573.621.312.568549.426.9(1)运用经济常识,分析表一、表二的经济信息。 (1)表一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经济实力大幅度跃升;人民收入显著提高表二反映了我国农业和农树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 表现在:①从1988年到2008年,我国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 产总值的比重不断下降,说明我国三大产业结构不断 优化升级;②农业机械总动力不断增加,对农业的物 资投入不断加大,说明农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③ 农业非农产业劳动力占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不断提 高,反映出农村中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说明农村中 的二、三产业不断发展。3、材料一 某市年城乡居民收入情况(单位:元)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年1-10 月城镇居民人均可 / 8472 支配收入/增长 /8.5 13.4% /9.01% 率%%%
% %农村居民人均纯 / 2622 收入/增长率 /4.2 4.8% % /4.3 %注: 2004年起,某市取消了农业税并且对种粮农户给 从 予了粮食补贴。 材料二 某市部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农业生产经营 农民科技文化 状况 农业 科技 贡献 率 农产 品加 工率 素质 劳动 者平 均受 教育 年限 懂技 术的 农民 占农 民比 重 参加 各类 社会 保险 比重 患病 就医 率 农村社会事业 村 民 对 村 委 会 的 满 意 率 30% 20%6年10%5%60%51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和问题? (1)材料一说明2004年以来, 某市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 长,但城乡差距较大;由于国家实施了取消农业税并 且对种粮农户给予了粮食补贴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 策,农民收入的增长幅度有较大提高。 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某市的农业基础薄弱、农民生活 水平低、 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相对落后。 具体表现在: 农业科技贡献率低、农业产业化不足、农民科技文化 素质不高、农村社会保障基础差、村委会建设有待提 高。4、表1:2004年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单位:元)城镇居民 东部 10366 中部 7235 西部 4146农村居民 东部 4160 中部 2407 西部 1921表2:1978年以来我国基尼系数变化情况 年份 基尼 系数1978年 1990年 1996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0.180.340.424 0.465 0.475 0.47注:基尼系数是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指标。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基尼系数低于0.3 属于均等分配区间,0.3~0.4属于合理区间,大于0.4表明收入差距过大。国际上通常把0.4 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1)表1和表2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表1、表2和 材料一是什么联系? ①表1反映出200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较大, 且东 部、中部和西部的总体收入也存在一定差距。表2反映 出1978年以来,我国基尼系数连年增加,说明我国贫富 差距呈扩大趋势。 ②表1、表2和材料一是一种因果联系。 (社会贫富分化 严重影响了社会公正和社会稳定,影响经济发展和共 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因此党和政府要运用材料一的措 施加以调控5、今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现收集了广西经济的一些基本情况,阅读材料回 答问题。材料一:份的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指标 同比增1-10月加% 13.1 25.7 23.1广西生产总值(前三季度, 4701.51 亿元)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2486.6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 元)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前三 季度,元) 农民人均现金收入 (前三季 度,元) 1918.751059816.2307315.8材料二:前三季度,全区进出口总额102.75亿美元, 比去年同期增长63.7%。广西与东盟双边贸易额达31.34亿 美元,增长63.6%。其中,对东盟出口额21.14亿美元,增 长93.6%;自东盟进口额10.20亿美元,增长23.8%。 (1)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①反映了广西经济发展较好生产总值持续增加。 ②投资、消费与出口共同拉动了广西经济的发展。 ③居民收入增长,但农民收增长幅度小于城镇居民, 且收入差距大。 ④出口大于进口,处于贸易顺差地位,说明广西经济 在对外贸易当中处于有利地位。6、材料一:表一:1978年~2007年我国经济发展状况 年份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家财政收入 亿元) (亿元) 381 510001978年 2007年529.9表二:1989年~2007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状况 年份 城市 农村1989年 1374元 602元 2001年 6860元 2366元 2003年 8500元 2622元 2007年 13786元 4140元注:2007年以前,我国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大于居民 收入的增长幅度。 表一、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如何解决表二中所反 映的问题? (1) 表一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财 政收入大幅增长,经济发展迅速。表二反映了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财政收入的增长快于居民收入的增长。 (2)解决表二中的问题就要做到:统筹城乡发展,增 加农民收入;增加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创造条件让更多的 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7、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状况 城镇 人GDP 总量居民 人均 收入农村居 民人均 纯收入 113.64140元居民储 蓄存款 余额进出口 总额均GDP1978 年3645亿 元381元343元210.6亿元206.4亿美元2007 年246619 亿元2460 美元13786元172534亿元21738亿美元注:在过去的29年中,中国经济的平均增长率是9.7% (1)分析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现象。并运用经济常识,说明取得上述成就的原因。 (1)材料一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人 民收入显著提高,对外开放规模不断扩大。原因:①最根本的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并逐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②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 配方式并存的经济制度; ③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着力完善收 入分配制度,保障和改善民生,走共同富裕道路。 ④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不断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8、材料一 中小企业在一些国家企业总数中的比重、贡献率、就业人数情况美国 占国内企业 99% 总数 对经济的贡 50% 献率 就业人数 60%德国 99.7%日本 99.7%中国99.5%强45%47%55%70%70.2%75%注:美国70%的创新发明是在小企业实现的 (1) 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简述我国大力支持中小企业 发展的政治意义。 (1) 材料一说明表中各国的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中的 重要主体力量,在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做出 重大贡献。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与美德日大 体相当。 (2)促进中小企业良性发展,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地 位和国家政权; 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 提高国际地位; 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10、三十年风雨兼程,三十载变化万千。我国农业和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材料一: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变化 年份 农业增 加值占 国内生 产总值 的比重% 农业机 械总动 瓦) 农业从 业人员 从业人 员的比 重%
.4 .2 .2 .0 .7 13.8 15.7 18.4 21.3 26.9 农村非农产业 劳动力占社会 从业人员的比 重%力(万千 占社会 材料二: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 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 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 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 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有条件的 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 等经营主体。 (1)运用经济常识,分析材料一的经济信息 (2)从经济常识角度说明,材料一、二之间的内在 联系。 (1)①从1985年到2005年,我国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 总值的比重不断下降,反映出我国的三大产业的结构 不断优化升级。 ②农业机械总动力不断增加反映出农业生产力水平不 断提高,对农业的物资投入不断加大。 ③农业从业人员占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不断下降,反 映出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不 断提高。 ④农村非农产业劳动力占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不断提 高,反映出农村中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农村中的二 三产业不断发展。 (2)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生产力发展了,因此,生产 关系要做相应的调整,这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 产力的客观经济规律决定的述题解题思路【2012 年高考特别策划】高考政治主观题全面探秘 ( 21:08:31) 转载 标签:冲刺 政治 复习 提高 杂谈、高考政治主观题全面探秘 (一)、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的特点:信息量大,能力层次多,综合要求高,选 拔功能强。 (二)、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的命题特点:重视基础,突出运用――能力立意; 热点多元,模拟情境――拓展思维;强调联系,细分入口――回归教材;角度多 维,分层设问――思维综合;适度开放,难度稳定――引导创新。 (三)、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学生得分偏低的主要原因: 1、基础知识未落实:①概念界定不清――判断失误;②观点理解不透――迁移 失败; ③知识表述不全――要点失缺;④人文通识不广――思维失活。 2、常规能力未到位:①无法提炼有效信息――茫然失措,切题困难②不能形成 有机联系――思路不清,运用失当;③没有结合热点分析――东拉西扯,要点不 显;④难以形成稳定观点――观点游离,点睛缺失 3、解题未掌握:①命题特点不清――定位不准;②问题要求不明――破题不易; ③答题过程不白――思路不顺;④答题套路不熟――得分不高 4、①书写潦草,难以评判;②术语不准,辞不达意③逻辑混乱,层次不清。 (四)、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审题过程要注意“六部曲” 1、看:看什么――看设问 怎么看――要看出设问的范围(政治科的考点包括经济常识、哲学常识、 政治常识三个部分,哲学常识又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价值观四个 部分);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指向主体特殊的限制与要求等,并一 次性将所有的问题看完。 2、抓:抓什么――抓住材料的关键词,中心意; 怎么抓――通常可用“首尾法,词语频率法,同一中心法,引导法”来 抓; 3、领:领什么――领悟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考什么知识原理; 怎么领――从题目的材料出发,去思考该题所处的时政背景,从而判断 出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想考查什么知识内容 4、联:联什么――紧扣题目的材料联系相应的教材术语和时政术语; 怎么联――回想相应的教材知识网和相关热点背景,准确完整的联想。 5、列:列什么――列出答题纲要; 怎么列――按照前面的四部曲的内容,把相关题目设问所要求的材料知 识、教材知识,时政知识等内容按先后次有序地列出答案要点。 6、思:思什么――反思答案的完整性,科学性; 怎么思――倒推重审题,注意题分值(看分作答) (五)、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答案组织要求注意“六个化” 1、解题过程程序化:每答一题都要遵循上面六部曲来进行; 2、答案组织要点化:每个要点自成一点,自成一理; 3、答案表述术语化:采用教材政治术语或时政精辟术语; 4、答案结构逻辑化:各要点之间要有一定的主次、先后、微观、宏观等逻辑关 系 5、答案编写完整化:各要点要支持原理+方法论、观点+材料、基础分+提高分等 三个方面的统一(提高分是指要联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最新时政精辟观点, 进行创造性答题而争取加分);(内在美) 6、 字迹书写整洁化:要注意该卷老师的心理,以唤起阅卷老师的同情心和印 象分(外在美) (六)、从高考阅卷看怎样答政治主观性试题 1、要想方设法使你的答卷成为能够得分的答卷――这是前提 2、让阅卷老师产生好的第一印象――这是关键; 3、努力唤起阅卷老师的同情心――这是保证 考生能够赢得同情分通常有以下表现: (1)卷面整洁,字体整齐,层次清楚,使阅卷老师一目了然,产生愉悦之感; (2)叙述和论证符合逻辑,步骤明确,无前后颠倒,答非所问的表达 (3)字体娟秀整齐,粗细得当为度 (4)试卷无异味,不要使用刺激性大、气味重,油腻性的药物或降暑用品 (5)考生答卷字数适中。使阅卷老师处理时间短且效率高,一般分析性小题的 字数控制在 50~60 字以内,论述性大题的字数在 300 字内,不要下笔千言,不切 主题,使阅卷老师费时,费眼力,产生厌倦情绪。 (6)处上述情况外,试卷 要保持完好,不要有擦破,划破,让人怀疑可能做记号。二、高考政治主观题九大题型分析 题型一、“体现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 体现型的设问中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 : 字眼。 【解题技巧】: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梳理――作答 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 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 三梳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 相符的就是要点,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题型二、“反映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反映型”的设问,一般来说所给的材料有文字式的,也有图表 式的,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反映了什么问题或现象,二是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 变化. 【解题技巧】:不管是哪一种设问的情况,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而答 案要求是理性的也就是说感性材料理性化, 既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教材中所学 的知识加以表明。 做这类题关键是对材料所给的信息要全面把握, 可采用定点法。 同上 题型三、“为什么(原因)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等形式呈现 【解题技巧】:具体有三种方案: 第一种:从分析其必然性,必要性的角度展开。必然性亦可理解 为紧迫性,也就是应客观规律、时代背景而生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 要,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种: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一定要紧扣题意且 联系教材知识来回答, 答的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么做的条件 和社会环境 第三种:从政治、经济或文化、历史或现实,内因与外因等角度 展开,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 意义 (重要性) 必要性、 、 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 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题型四、“怎么办(对策)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出了确定的主体,如党、国家、政 府、公民、企业、消费者和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 【解题技巧】:解答此类题目时,可采用定点法,同题型一。 凡是经济学中见到如何经营类题时,应想到: (1)市场:面向市场进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商品;遵循价值 规律,将生产资料与劳动力进行优化合理配置。 (2)科技:贯彻科教兴国战略,运用高新技术; (3)管理:加强管理,贯彻人才强国战略 (4)素质:提高经营者,劳动者的素质; (5)效益: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增大产出,提高经济效益,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6)品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与信誉,创立品牌,生产优质无公害商品,冲 破国际“绿色壁垒” (7)竞争力: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将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国 际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运用政治学知识回答如何做, 一般会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两个角度来回答,但 具体的又可以从党、国家机关、公民角度回答: 从国家角度回答时: 要注意从履行国家职能和坚持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方面 回答 从党的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党的领导方式和党的建设角度回答; 从公民的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及其关系的处理角度回答。 从哲学角度回答怎样做的问题,一般要侧重于方法论,原理不用过多表述,但一 定要结合实际问题来谈,要体现哲学的思想与方法的要求。 题型五:“意义或影响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有“积极影响”“经济意义”“政治意 义”“经济政治意义”等 【解题技巧】:一般意义类主观题回答的角度和术语可以归纳如下: 一、经济意义 描述国内经济意义 1、(有利于)调动积极性,解放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提高人民 生活水平。 2、 (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促进结构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等),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 3、(有利于)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4、(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实现小康目 标,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5、(有利于)统筹区域发展;促进经济合作交流,实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经 济互补;增强竞争力 6、(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基础地位;产业化经营,促进结构 调整,增产增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描述对外经济意义 1、(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对外贸易,增强国际竞争力;充分利用 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吸收引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实施走出去战 略,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周边)环境。 2、(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等。 二、政治意义 对国家的政治意义 国内有关活动 1、(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人民负责);真 正做到“三个代表”巩固国家政权,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有利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建设法治政府),转变政府职能。 3、(有利于)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的长 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高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 对外交往活动 1、对我国的意义:(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 国际形象;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国家安全;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 作,维护国家利益。 2、对地区,世界的意义:(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 化;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维护共同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对党的政治意义 (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基础);保持党的先进性, 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真正做到“三个代表”,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 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思想文化意义 (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 发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 先进文化,提高国民素质,以德治国。 题型六“认识(评价)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通常是材料先给出一个重大的社会现象,然后要求用所学 的知识谈谈对这一现象的认识, 常见设问有“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 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分析(评析)某一现象”等等 【解题技巧】 此类题可按照“判断表态”――“阐述道理”――“明确做法” : 的解题思路来作答, 也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解题 思路来作答 “是什么”――即题目说(做)的是一件小事,或题目观点是对还是错 “为什么”――即说(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不做这件 事的危害性 依据――是说(做)这件事的经济学、哲学、政治 学的理论依据; 重要性――是说(做)这件事的作用、意义、目的、 目标等; 必要性――是说(做)这件事当前存在的客观实际, 即非做不可的原因; 可能性――是说(做)这件事存在哪些主客观条件, 使做这件事成为可能 危害性――是做或不做这件事将会导致怎样的消极 后果。 “怎么办”――即党、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准备怎样做这件事, 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 回答时先原理,后结合材料要全面,辩证要站在自身的角度、态度要鲜明。 题型七“启示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是以某些典型的事件,事例为背景,要求谈 谈该事例、事件的经济学、哲学、或政治学的启示,其形式一般是“这给了我们 哪些启示”或“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等, 重点是考查考生能否从提供的材料 中悟出道理,强调回答问题要有针对性。 【解题技巧】: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一般应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材料说明的 道理,二是要求我们应该怎么办。一般情况下,偏重于回答“怎么办”,答题时 格式应为“原理+材料说明的道理或者是原理+应该怎么办”。 答案一般写明原理或知识点,做到观点材料的结合即可,不必详细展开去分析。 题型八“依据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主要是分析党和政府解决某问题的措施的经济学、哲学、 或政治学依据。一般来说其设问主要有:第一,确定某知识范围,要求分析或说 明材料对应的某方面的理论依据;第二,未确定某范围,要求从不同角度分析其 理论依据。 【解题技巧】:答案构成:(1)未限定某观点,则应从不同角度分析,选择主 要的几个观点,每一个观点都按照“原理、方法论+分析”模式作答,注意简明 扼要。 (2)若限定了角度,则依据这一观点包含的辩证思维层次进行分析。按照“观 点+题中的做法或言论是如何抓住或符合(违背)这一观点的+意义”模式作答。 题型九“图表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图表式论述题的图表一般由“表题、图表(图表的形式常见的有 表格式、坐标式、饼状式、柱状式、曲线式)、注释”三部分组成。设问通常是 由 2~3 个小问组成。常见的设问方式有: 1、表一、表二分别(或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表一、表二有何内在联系; 3、请你谈谈对表格所反映现象的认识,或问如何解决材料中的问题。 【解题技巧】:审题要先审设问,后审材料(图表),这样可以增强材料的目的 性。 审设问要注意: 1、宏观把握设问之间的关系。设问之间的关系:一种是并列关系,各小题围绕 中心相对独立;一种是递进关系,层层深入,其基本顺序是“是什么”“为什 么”“怎么办” 2、微观具体分析设问要求。第一问:一般问的是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这 时要特别注意看清题目问的是图表“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还是“共同反 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答案不仅要写出图表反映的表面现象(即将图表语言转换 成文字语言,实现有定量到定性的转换),还应指出这一现象所包含的深层次信 息,和隐藏的信息及本质性问题。 第二问:一般问的是表 1 和表 2 有何联系,这些联系主要包括四种情况: (1)原因和结果的关系(2)一分为二的关系(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4)前后相继的关系 。其中又以(1)(2)较为常见。第三问: 一般要求结合图表、 文字谈认识。 一般做认识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 “是 什么”“为什么”“有何意义和后果”“怎么办”。 在答题时要注意将材料和教 材原理结合起来,避免材料和原理“两张皮” 审图表要注意: 1、读图表的标题。图表的标题反映了图表的主题或中心。 2、读表格内的项目和数据等内容,这是答案的主要来源。关键是能从对比中发 现问题,发现变化,发现差距,纵向对比用来说明变化(如有个较大的增长或减 少),横向比较来说明两者的差距。 3、读表注(备注)。表注使图表的含义得到全面深刻的表述,往往对答题有较 大的影响。解释性的备注是对图表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的依据;补充性的备 注则是组织答案不可缺少的来源之一。三、高考主观题精品 30 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2005 年至 2008 年最终消费支出、投资、净出口对 GDP 贡献率(单位%) 年份 最终消费支出 2005 年 38.2 2006 年 38.7 2007 年 39.4 2008 年 1―9 月44.5 投资 37.7 42.O 40.9 66.5 净出口 24.1 19.3 19.7 ―11注: (1)目前世界各国消费对 GDP 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 60%。 (2)2008 年 11 月份我国出口下降 2.2%, 1999 年 5 月以来的新低; 创 进口下降 17.9%, 创 1995 年 1 月以来的新低。材料二:2008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经济工 作的总体要求是,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扩大内需保持经 济平稳较快增长, 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化改革 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动力, 加强社会建设加快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 热点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对我国经济健康发展有什么影响(8 分) (2) 结合材料二,分析在明年的中央经济工作要求中坚持了哪些唯物辩证法的思 想?(7 分) 答案: (1)2005 年至 2008 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增大,但大 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 分);投资贡献率过大(1 分);2008 年 1―9 月出口 贡献率下降较快, 特别是世界经济危机对我国出口的影响显现,我国进出口双双 转为负增长;进口增速下降得更快,说明我国国内需求大幅收缩,经济已严重下 滑(2 分)。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突出(1 分)。影响是:消费不足,会 削弱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并使投资增长不能得到最终消费的支持;大量投资 将形成产能过剩,居民收入增长困难;净出口贡献率低,使得促内需保增长压力 增大。(3 分) (2)①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动 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等就是体现(2 分)。高考资源网②矛盾是事物 发展的动力,其中内部矛盾(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 展的条件。要求我们要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既充分重视内因,也不忽视外 因。“立足扩大内需、又深化改革开放”就是体现(3 分)③坚持两点论与重点 论统一。 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加快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促进经济 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就是体现(2 分)。(若答出“由于构成事物的部分在结构 上的变化也会引起质变,要求我们学会优化结构。 “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 调整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就是体现也可记 2 分)。 2.民以食为天,如今,这片天却出现了窟窿――食品安全成了当今中国最大的 民生难题之一。 请从政治常识的角度,分别针对不同的主体如何保障食品安全提 几条合理化建议。(8 分) 主体 建议性质及具体措施举例 示例:全国人大 行使立法权,健全市场法律法规。如制《定食品安全法》等。 答案: 主体 全国人大 政府 (1 分) 司法机关 (1 分) 人民政协 (1 分) (2 分) 注:如考生从政党、公民角度作答也可酌情给分。 建议性质及具体措施举例 行使立法权,健全市场法律法规。如制《定食品安全法》等。 履行市场监管职能。如完善市场监督机制,加大监管力度;履行文 化职能,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各个市场主体的法律意识和道德 素质等。(2 分) 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如加大打击力度,严惩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 违法行为等。 (2 分) 进行民主监督。如就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意见、 建议等。3、(18 分)材料一: 2008 年 9 月 11 日 ,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 布产品召回声明,称经公司自检发现 2008 年 8 月 6 日 前 出厂的部分批 次三鹿婴幼儿奶粉受到三聚氰胺的污染,截止 9 月 12 日 ,各地向卫生部报 告泌尿系统结石病患儿 432 例。 导致三鹿原奶问题的直接原因是收奶贩子在原奶 收上来后,为了牟取暴利、增加重量和质量,而在原奶中增加了三聚氰胺这种化 工原料。 材料二: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鹿牌奶粉重大安全事故,立即启动了国家重 大食品安全事故 I 级响应,做好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重大安全事故处置工作。 9 月 14 日 ,国家质检总局应急管理领导小组作出紧急部署,派出工作组赴河 北、广东、黑龙江、内蒙四省区,督促检查三鹿婴幼儿奶粉重大安全事故应急处 置工作。 公安部门对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重大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已依法传唤 了 78 名有关人员,其中 19 人因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刑事拘留, 2 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批捕。 材料三、 2008 年 7 月 2 日,北京市政府开展了多次针对奥运期间突发食品安 全事件的大规模应急演练。北京奥运会期间,食品安全保障工作进展顺利,一共 发出和接收食品原材料 4864 批次、4987 车次,但没有发生一例食品安全事故。 材料四:现有的关于食品的法律有 13 部,法规 26 部,却都没有对食品批发市场 的规范。近年来,我国食品生产和流通状况发生巨大变化,但《食品卫生法》没 有对食品安全源头――农产品种植养殖的规范。 2008 年 4 月开始征求意见的 《食 品安全法》(草案)引发了大家强烈的反响。 2008 年 8 月 25 日 ,这部法律 草案进入了最高立法机关二审。 我国有望据此建立起食品安全评估、不安全食品 召回等制度。该法律草案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对食品生产、加工、包装、 运输、 销售各环节都设置了严格的规范制度,该草案还加大了对食品生产经营违 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1)结合材料一,请运用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回答国家应如何正确对待三鹿婴 幼儿奶粉事件。 (2)结合材料二、三,简要分析党和政府在食品安全上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体 现的政治学道理。 (3)结合材料四,回答出台《食品安全法》(草案)体现了哪些哲学观点? (1)①通过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 是对市场秩序的破坏。国家必须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对 食品安全生产的宏观管理,维护食品安全生产秩序,对此类事件进行严厉打击, 以维护正常的食品市场秩序。②加强道德建设。此类事件违背等价交换原则和市 场交易应遵循的诚实信用的原则。市场经济条件下应注重道德建设,使人们从正 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高度,从而认识此类现象的危害,自觉 加以抵制。 (2)①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政府职能,材料二中,面对三鹿集团给奶业市 场爆发的安全问题态势, 我国政府部门加强对食品安全生产的宏观管理,维护安 全生产秩序,体现了我国政府积极行使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 能、 组织经济建设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反映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 质。 材料三中, 北京市开展了针对奥运期间突发食品安全事件的多次大规模应急 演练, 保证奥运会食品安全, 体现了我国政府积极行使文化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 职能。 ②我国的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面对奶业市场和 北京奥运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维护人民生命安全,严惩事 故责任者。③体现了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国家质检总局派出工作组赴河北、广 东、黑龙江、内蒙四省区,督促检查三鹿婴幼儿奶粉重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 作”、 “北京市政府开展针对奥运期间突发食品安全事件的大规模应急演练”体 现了行政机关严格依法行政。 北京市政府开展多次针对奥运期间突发食品安全事 件的大规模应急演练, 保证了奥运期间没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正是坚持依法治 国原则的结果。④同时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地位、宗旨以及代表广大人 民群众的利益,以人为本等。 (3)①一切从实际出发。近年来,我国食品生产和流通状况发生巨大变化,但 我国还没有对食品安全源头规范化的法律,为实现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安 全,讨论出台《食品安全法》(草案),体现了主观符合客观,坚持了一切从实 际出发。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现有 的关于食品的法律有 13 部,法规 26 部,却都没有对食品批发市场的规范。近年 来, 我国食品生产和流通状况发生巨大变化, 因此, 需要出台一部 《食品卫生法》 , 这体现了这一点。③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经济社会 发展的根本动力。2008 年 4 月开始,向大家征求意见,讨论出台《食品安全法》 (草案),建立起食品安全评估、不安全食品召回等制度体现了该观点。(其他 角度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4、2008 年 9 月开始的华尔街金融危机正向实体经济侵袭,各国央行也纷纷出台 救市举措,全球新一轮降息行动正在展开。从国内经济形势看,拉动国民经济发 展的“三驾马车”疲态渐现, 国内市场正面临严峻的经济压力,经济减速风险日 益增大。只要我们采取有力措施,调整结构,不断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内需, 中国经济就有着持续增长的较大潜力。 中国人民银行将密切关注这场金融危机的 发展演变及带来的影响, 根据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适时灵活地采取相关措施 加以应对,也希望世界各国齐心协力,克服困难,共同抵御国际金融风险和国际 金融危机,共同维护国际金融市场稳定。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简要说明我国加强宏观调控对贯彻科学 发展观的意义。(9 分) (2)请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应怎样应对目前的金融危机?(8 分) (1)①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议是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 只有加强宏观调控, 才能解决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避免市场作用的消极影响,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3 分) 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暂免征收利息税,有利于增加个人储蓄存款收 益,符合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 充分体现了政府让利于民,改变政府与居民之 间国民收入分配关系的努力, 是保障民生, 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3 分) ③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只有不断加 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结构优化,促进总量平衡,才能做到 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3 分) (2)①采取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扩大内需,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②加强金融监管,重视金融衍生品安全和金融创新问题; ③还应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④加强宏观调控,采取灵活、审慎、富有弹性的政策,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保持 金融市场稳定,保持资本市场稳定。 ⑤各国要加强合作。 ⑥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积累与消费的关系,金融创新与金融监 管的关系。(8 分,只要答对其中 4 点即可给满分)5、2008 年 9 月对某些政府官员来说可以说是黑色的 9 月。从山西襄汾尾矿库溃 坝到三鹿奶粉事件,再到深圳龙岗区大火和登封市煤与瓦斯突出事故,9 月份公 共事故集中爆发,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影响,也至少引发了导致 19 名有关高级官 员(其中绝大部分是政府官员)引咎辞职或遭免职问责。这俨然是一场“问责风 暴”。有专家说:“2008 年是行政问责年。” 用所学的《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对政府官员进行行政问责的依据和意义。(12 分) 依据: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必须切实履行好政府的职能;我国 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政府及其 工作人员的权力由法律授予,必须依法行政;我国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 须接受人民的监督。(6 分)(如果有学生从行政问责的法律依据角度分析也可 适当给分)。 意义: 有利于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更好地履行政府职能,更好地坚持对人民负 责的原则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更加自觉地接受人民 群众的监督等。 (如果有学生从其它方面进行回答,言之有理可以适当给分) (6 分)6. 2008 年 9 月 25 日 ,我国神舟 7 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胡锦涛 指出, 此次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是今年我国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国 家级重大科研实践活动, 是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伟大壮举。这一次 飞行中,我国航天员将首次实施空间出舱活动,任务技术难度更大,可靠性要求 更高,状态变化较多,对任务的组织实施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运用《生活与哲学》中“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知识,简要分析我国开展载人 航天这一科研实践活动的意义。(12 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开展载人航天这一科研实践活动必将使我们获得更多的关于 航天科技方面的新的认识;(3 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随着载人航天科研 活动的深入开展, 不断地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通过科技人员的新的探索和研 究,使得我们的认识不断得以扩展与深化;(3 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 一标准。 在进行载人航天这一重大科研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科技人员把指导自己 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 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 事物;(3 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我们可以把从载人航天科研实践活动 中获得的正确的认识运用于社会实践,指导实践活动的开展以改造客观世界,造 福于人类。(3 分)7.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弥漫着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到“丝 绸之路”, 从“古老元素”到现代“祥云”主火炬在“鸟巢”上空腾起夺目的光 焰??所展示的是一个充满文化自信的中国,而且其规模之宏大,场面之热烈, 也堪称世界经典之作,受到中外媒体高度的赞扬。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所展示的中华文明为什么能够震撼世界, 受到中外媒体高度 的赞扬? (1)中华文化远源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能够与世界文化融为一体 (3)中国文化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能够吸引世界各国人民 (4)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日渐增强 8. 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于 2008 年 10 月 24 日 至 25 日在北京举行。这是亚 欧会议实现第二轮扩大后 45 个成员领导人的首次聚会。首脑会议的主题为“对 话合作、互利共赢”。 与会领导人围绕着对话合作、互利共赢的主题,就国际经济的金融形势、粮食安 全、救灾合作、国际和地区形势、可持续发展、加强不同文明对话等问题坦诚、 深入交换了看法,达成广泛的重要的共识,会议发表了《关于国际金融形势的声 明》、《可持续发展――北京宣言》和《主席声明》等三个成果文件,还通过了 经济、社会、文化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多项合作倡议。与会领导人认为,各国政 府应体现远见和魄力,坚定、果断、负责、及时地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应对当前 金融危机的挑战。领导人对通过共同努力克服危机充满信心。 结合材料,谈谈中国积极参与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的挑战反映的政治学道理。 (1)国家间的关系是由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中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 为应对这场金融危机作出积极努力,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 的增强, 同时密切同其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和配合, 符合各方的国家利益。 (2)中国政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积 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 中国政府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来决定 亲疏好恶, 中国政府为应对这场金融危机采取的积极措施,促进世界经济的稳定 和发展,是我国和平外交政策的表现。 (3)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中国加强与亚欧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创造有利于 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 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共同发展,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上 的作用,这是由我国国家性质决定的。我国在国际社会中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 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致 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发展的和谐世界。 9.目前,美国次贷危机的负面影响正从金融领域向实体经济蔓延。受此影响,我 国经济发展的外部需求会继续下降,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将愈加困难。 2008 年 10 月 8 日,我国税率、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的相关政策在一起出台。央 行决定:从 10 月 9 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 0.27 个百分点; 从 10 月 15 日起,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0.5 个百分点。同日,国务院决定, 自 10 月 9 日起 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材料体现了唯物辩 证法的哪些知识? 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我们要用普遍联 系的观点看问题。 华尔街暴发的金融危机, 需要各国共同面对。 我国政府“三率” 齐动,是与世界各国央行联手应对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矛盾具有普遍性,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 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 的方法解决矛盾。我国政府“三率”齐动就是积极面对危机的解决途径之一。 3、整体与部分,全局与局部,是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形式。整体的性能状态及 其变化会影响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反之,部分也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 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对于我国来说,要把世 界金融危机的影响降到可控范围内,确保国内经济增长,同时要调整经济结构, 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相对于整体面 言,是我国对世界经济发展作出的最大贡献。 4、矛盾具有特殊性。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这就是我们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措施的原 因。 其他言之有理可给分。10.财政部发布公告指出,经国务院批准,决定从 2008 年 9 月 1 日起 统一停止征收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在全国注: 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由工商行政 管理部门向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征收的,主要用于建设集贸市场,为个体工商 户提供服务以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经费开支,至今已征收了 20 多年。 问题: 请从经济常识角度, 简要分析停止征收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 费的意义。 1、有利于减轻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负担; 2、有利于实现市场经营主体公平竞争; 3、有利于促进个体、私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4、也有利于激发广大公民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增加就业机会。 若学生回答出: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宏观调控、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经 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级建造师做题软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