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洲河整治工程使用的污水管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和标准

广东推进茅洲河界河综合整治
  新华网深圳12月3日专电(记者孙飞)3日,茅洲河界河综合整治工程(深圳部分)设计采购施工项目、东莞市茅洲河污染综合整治重点工程开工仪式,在广东省深圳市、东莞市分别举行。
  茅洲河是广东省珠江口东岸地区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流域面积344平方公里,其中深圳境内267平方公里,东莞境内77平方公里。长期以来,茅洲河流域地区工业污染、生活污染较为严重,且下游11.68公里为深莞两市界河,治理任务复杂而艰巨。
  据悉,深圳东莞两市已先后完成了划定界河段永久岸线、开展中上游干流及部分支流整治工程建设等工作。
  “治理茅洲河污染是当前的重大工程、重点工作。”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表示,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梳理整治污染源,加快污水管网建设,坚持治污、排涝、防洪、生态、景观建设并重,把茅洲河整治与周边流域产业升级、土地综合利用、城市景观环境改善相结合,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今年年底前,我们将力争签订沙井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特许经营协议,健全入河排污口挂牌督办制度,初步形成水环境管理长效机制。”深圳市常务副市长张虎说,到2017年底,力争完成144公里河道综合整治。
  东莞市副市长鲁修禄说,目前深莞都在进行茅洲河界河分界处--塘下涌整治的前期工作,“为取得良好的整治效果,建议双方就治理标准、设计理念进一步加强沟通,确保整治方案协调、工程步调一致。”
[责任编辑:茅洲河综合整治工程&2020年将基本完成
日03:50&&&来源:
原标题:茅洲河综合整治工程 2020年将基本完成
茅洲河中上游的一部分,也是正在进行整治的干流施工段部分。何俊 摄
清洁工人正在清理河道旁的垃圾。 何俊 摄   站在光明新区风景北路桥上往下看,是茅洲河中上游的一部分,也是正在进行整治的干流施工段部分。两岸石头砌好的河堤延展下去,剩下的黄土裸露部分尚需进行绿化。从日起,已经完工的污水箱涵开始启用,污水被截留进箱涵后送到燕川污水处理厂。   光明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是深圳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流域保护和治理与深圳市其他区域的河流有相似性:人口与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导致茅洲河流域遭受了严重的污染,河流水质恶化严重。   茅洲河污染综合整治也已连续两年列入省挂牌督办10个重点环境问题,要求在2015年基本达到V类水体标准。随着2015年的到来,这一目标是否能实现?最终让这道“疤痕”弥合?我们选取了光明新区辖区范围内的茅洲河治理情况进行深入了解。   人口及产业远远超过环境容量   “我曾经到茅洲河的上游发源地调研过,源头水质很清很小,慢慢经过支流的汇入,水流变大,越到下游水质就变得越差。”光明新区一名环保人士告诉记者。   据了解,茅洲河发源于深圳市羊台山北麓,自东南向西北流经石岩、公明、光明、松岗、东莞长安、沙井,然后在沙井民主村入珠江口伶仃洋。茅洲河干流自石岩水库坝下至珠江口河段总长31.29公里,其中流经光明新区段长约14.8公里,为茅洲河中上游段,流域面积145.9平方公里。茅洲河在光明新区共有一级支流12条,从上游到下游分别为玉田河、鹅颈水、西田水等。   这一流域内,人口及产业远远超过环境容量。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新区GDP为成立之初的4.3倍,人口近百万,商事主体(包括个体户、第三产业等)6万余家。辖区内每天集中供水超过20.71万立方米,污水排放总量达14.78万立方米。其中,有治理设施的工业废水排放企业140家,每天产生的工业废水量约3.7万立方米。而由于原特区外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生活污水对茅洲河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同时,流域内违章养殖及规模化养殖业也带来严重的面源污染。   记者了解到,根据深圳市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茅洲河从石岩水库以下至入海口,主要功能为一般景观用水和农业用水,燕川断面以上(光明新区段)水质目标为Ⅳ类,燕川断面以下水质目标为Ⅴ类。目前,茅洲河水质恶化严重,干流、支流水质均劣于V类水标准,已完全不符合水质使用功能,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氨氮、总磷等生活型污染物。   支流治理河道总长47.33公里   茅洲河的污染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广东省对茅洲河治理提出的督办目标是,2015年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5%以上,年底主要污染物达到国家地表水V类水标准。   “茅洲河流域污染治理,我们是从工程治理、产业转型升级及加强监督管理三方面开展工作。”光明新区城市建设局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到2020年,光明新区辖区内茅洲河综合整治工程将基本完成。按照河流综合整治规划,光明新区将建立干支流防洪工程体系,包括水库、防洪闸、泵站、水文水情测报系统等,有效减免区域洪涝灾害,干流达到100年一遇,一级支流达到50年一遇。“并恢复河流天然生态环境,通过实施水质改善系统,治污、减污、提高河水自净功能,使茅洲河成为一条健康河流,为光明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以构建生态景观“一轴(茅洲河干流轴带)、四带(楼村水、新陂头河、东坑水、鹅颈水四条绿道)、六区(6个绿化分区――自然乔木林区、野生趣味乔木林区、耐淹灌木区、花木草丛区、湿生水生植物湿地区和草坡区)、多节点(茅洲河干支流沿线设置的多个景观节点)”为目标,茅洲河干流是连接石岩至伶仃洋的水生态走廊、生态景观主轴;四条一级支流是连接茅洲河至东部和东北部的自然生态圈。   据了解,茅洲河水环境综合整治按照先干流、再支流的建设次序正逐步实施。总投资17.5亿元的茅洲河干流中上游段综合整治工程已于2012年底开工,由市水务局负责实施,截止今年12月底,已累计完成了65%的工程量,完成工程投资超过8.3亿元。   为配合市水务局开展的茅洲河干流中上游段综合整治工程,光明新区茅洲河沿线的征地拆迁工作于日全面启动。目前,新区已完成了茅洲河干流两岸箱涵施工作业面23.31公里的土地整备,占全面箱涵施工作业面的82.66%。   “支流如果不治理好,将严重影响到干流的治理效果。”新区一名茅洲河工程建设人员强调说。在茅洲河支流鹅颈水综合整治工程的施工现场,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治理工程通过沿河截污、底面干砌石硬化及沿河景观等三板斧“,该工程预计在两三年内完工。   据了解,光明新区辖区范围内茅洲河支流整治工程已全面启动,治理河道总长47.33公里,总投资约16.2亿元。按照《深圳市防洪潮规划修编及河道治理规划》,新区流域内所有支流在2020年前完成整治。   加大管网建设力度改善水质   “我们常说源头活水来,如果加大管网建设的力度,来的不是污水,河道的水自然就清了。”新区一位环保人士强调管网实现全覆盖的重要性,“现在光明新区管网骨架已经搭起来了,“毛细血管”还要再健全。”   据了解,自2010年10月光明污水处理厂建成通水后,光明新区实现了污水处理率“零”突破。截至目前,茅洲河中上游共建设了公明污水处理厂、光明污水处理厂、燕川污水处理厂以及楼村人工湿地,总处理能力达到了44万立方米/日,总体上能满足光明新区污水处理的需要。   在污水管网建设方面,光明污水处理厂配套污水干管共95公里,工程投资约5.64亿元,已建成使用。燕川污水处理厂配套污水干管总长约52公里,工程投资约2.73亿元,已建成使用。   此外,新区污水支管网计划建设长度为560公里,总投资约30亿元。其中污水支管网一期工程(含白花、圳美、新羌、楼村、田寮5个社区)管网长度共70公里,总投资3.35亿元,该工程已于2012年1月正式动工建设,目前已基本完成。污水支管网二期工程(含迳口、翠湖、甲子塘、塘家、红星5个社区),管网长度约50公里,总投资为3.33亿元,目前已完成80%的工程量,预计今年全部建成。辖区其余18个社区的污水支管网建设目前正按市投资计划开展前期工作。   有专业人士建议管网建设可以实行厂网一体化建设,“片区污水处理厂和管网一体化,建小型污水处理厂,就近治理就近排放,这种做法可以实现资金少、效益好。”   由于现有的污水厂尾水作为生态补水无法达到整治目标―V类水标准,有关人士也建议尽快开展河道生态修复研究,恢复河道的自我修复、自我净化功能。同时,定期补充干净水源,促进河流水质改善。   将开展全流域的河道监测   根据监测数据显示,与2012年相比,2013年茅洲河光明新区段干流生活型污染指标浓度略有改善,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河道综合整治、污水收集管道建设等基础工程对河流水质的改善作用。   有专家指出,茅洲河污染综合整治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程,待河道清理、管网建成使用后,河道建立起自身的生态修复系统,河流水质才能真正改善。   “治污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产业调整、工程治理、土地整备、城市管理等等,需要形成合力。”光明新区城市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其中产业是源头,需要进一步加快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加大执法力度,确保流域内企业、规模化养殖业达标排放;加大对非法养殖的清拆力度,减少非法养殖造成的面源污染。   记者了解到,为了发动社会力量投入到环保中,2014年光明新区建立了“环保违法黑名单”制度,即强化企业自律,推进污染治理的一种手段,将存在环境违法行为、环境污染问题的企业记入黑名单,及时予以公开曝光,通过加大巡查频次和采样频次以及其他限制措施,帮助企业完成污染治理任务,做到自觉遵章守法。据了解,2014年6月,光明新区城市建设局颁布《光明新区环境违法企业黑名单制度》,按季度在新闻媒体上集中曝光环境违法企业名单,并通过市人居委将严重环境违法及拒不执行处罚决定的企业信息录入银行诚信系统,限制其信贷行为。截止2014年第三季度已曝光公示77家违法企业。   “我们准备开展全流域的河道监测。”光明新区城市建设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准备“把脉”茅洲河流域各河流水质的污染情况,新区将对茅洲河干流及12条支流开展了全面的水质监测工作,选取了100个河流的监测断面,通过监测结果科学分析监测断面水质与沿河污染源排放的关系,为后续的河流污染整治提供科学的依据。   南方日报记者 柳艳 通讯员 令云芳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党员学习微平台”
热点关键词
热门点击排行榜
12345678910坚决打好茅洲河水环境整治攻坚战_特网
坚决打好茅洲河水环境整治攻坚战
摘要:3日上午,深圳、东莞两市共同启动茅洲河界河综合整治工程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肖意 綦伟)3日上午,深圳、东莞两市共同启动茅洲河界河综合整治工程,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马兴瑞主持召开了茅洲河全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会议强调,深圳和东莞两市要认真贯彻落实绿色发展、协调发展理念,算好长远账、民心账、经济账,坚持综合整治、科学整治,坚决打好茅洲河全流域水环境整治攻坚战,努力向省委省政府和两市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昨日,深莞两市共同启动茅洲河界河综合整治工程。 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龙 摄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小川,省政协副主席温兰子;深圳市市长许勤、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丘海、市政协主席戴北方;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建华,市长袁宝成等出席会议。
会议听取了深圳市、东莞市有关茅洲河整治工作进展情况通报。
马兴瑞说,深莞两市打响全面整治茅洲河的攻坚战,这既是贯彻落实中央绿色发展、协调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同样也是向省委省政府和两市人民立下的军令状,必须坚决完成好,交出满意答卷。两市要深刻认识茅洲河全面整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立足区域发展、城市未来和民生幸福,算好长远账、民心账、经济账;要加强谋划,综合考虑治污、防洪、排涝、生态、景观,坚持系统整治;要实事求是,制定科学合理目标,真抓实干,加快推进;要把绿色发展、协调发展与加快流域内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充分释放沿岸土地价值,努力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陈小川、温兰子在讲话中充分肯定深莞两市敢于担当、自我加压的精神和干劲,希望两市按照高标准、高质量规划要求,密切配合,真抓实干,全力推进整治工作,力争早日还河于民。
许勤说,深圳将以对城市发展、对市民负责态度,高质量、高效率推进茅洲河全面整治,做成优质工程、精品工程。同时,把河流治污和流域开发相结合,提升茅洲河全流域发展水平。
徐建华、袁宝成表示,东莞将以更高更严的要求、务实有效的举措,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系统治污、资金保障、环境监管、深莞合作,切实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确保茅洲河等界河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为加大茅洲河全流域水环境整治力度,经深圳、东莞两市研究决定,日前成立了由马兴瑞任组长,许勤、徐建华、袁宝成任副组长的茅洲河全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另设督查组,负责项目实施进度及目标的督查落实。
深圳市领导张虎、杨洪、郭永航、刘恩、王璞;东莞市领导李毓全、甄瑞潮、张科、尹景辉、鲁修禄、张玉其等参加会议。
深莞携手启动茅洲河全流域综合整治工程
大干两年零一月 消除干流黑和臭&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肖意 綦伟)3日上午,东莞市长安镇、深圳市宝安区,茅洲河支流人民涌综合整治工程、茅洲河界河段综合整治工程相继开工,标志着深莞携手实施的茅洲河全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全面打响。预计2017年底前,界河段综合整治工程完工,届时茅洲河干流将达百年一遇防洪标准,消除黑臭并基本达到地表水V类标准。
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马兴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小川,省政协副主席温兰子,市长许勤、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丘海、市政协主席戴北方,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建华,市长袁宝成出席了两地两大工程启动仪式。中国电建集团党委书记马宗林、副总经理王民浩参加了界河段工程启动仪式。
上午9时多,全长约3.3公里的人民涌综合整治工程在东莞市长安镇开工,工程总投资1亿余元,包括人民涌河道整治和沿线4.14公里截污管网工程,将采取截污、清淤、引水等措施,预计明年底前完工,届时将消除水体黑臭,建成集防洪、美化、绿化一体的生态长廊。
10时多,茅洲河界河段综合整治工程在宝安西乡茅洲河畔正式启动。该工程是深圳市政府与中国电建合作的又一重大项目,工程总投资约8.8亿元,整治全长约12公里,范围从塘下涌入茅洲河口至茅洲河出海口,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河道防洪、截污、生态修复等,是茅洲河全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工程预计2017年前完工,届时将在有效提升茅洲河整体防洪能力基础上,切实改善河流水质、美化岸线景观,带动流域土地综合开发利用和周边产业升级。
为加快解决制约深、莞两市可持续发展的茅洲河污染问题,两市创新治理模式,实施全流域整治,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加快推进茅洲河整治提速提质。按照目标计划,2016年底,深圳力争所有支流整治工程全面开工,建成450公里左右的污水管网;到2017年底,力争建成沙井二期、燕川二期污水处理厂,完成沙井一期、燕川一期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累计建成1155公里污水管网,基本完善全流域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基本完成支流河道整治,建设144公里河道生态驳岸,构建形成防洪排涝骨干体系。
东莞市已规划安排截污管网、内河涌整治、界河整治、污水处理设施、补水调水等5项工程、16个重点项目。其中,12公里整体界河段整治工程力争2016年10月底前开工建设,2017年底前基本完工。长安新区污水处理厂今年已动工,预计明年9月建成运行。
市领导张虎、杨洪、郭永航、刘恩、王璞,东莞市领导李毓全、甄瑞潮、张科、尹景辉、鲁修禄、张玉其等参加活动。
责任编辑:林捷兴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
主管:深圳报业集团&&&&主办:深圳特区报社&&&&&&&&
经营许可证号 粤B2-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粤)00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4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深圳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C) by
All Rights Reserved.当前位置:&&&
“四个一律”重拳出击 以最严手段惩治违法排污
宝安部署茅洲河流域 “小散乱污”企业 全面排查及综合整治工作
1& 对无证无照或环保审批手续不齐全,且无环保治理设施但废水达标排放的企业,一律依法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立案查处;&
2& 对无证无照、环保审批手续不齐全,且排放废水中特定污染因子超过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3倍或10倍的企业,一律由公安部门介入查处并移送司法机关;&
3& 证照齐全、废水超标排放但未达到移送司法机关标准的企业,一律依法责令立即改正并立案查处;&
4& 存在重大安全事故隐患的企业,一律依法责令停产停业,并对无法保障安全生产的设施、设备依法予以查封。&
做到“四个一律” 关停一批“小散乱污”企业&
方案提出,要关停取缔一批手续不全、设备落后、环保工作不达标和安全生产隐患突出的企业,做到“四个一律”:一是对无证无照或环保审批手续不齐全,且无环保治理设施但废水达标排放的企业,一律依法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立案查处;二是对无证无照、环保审批手续不齐全,且排放废水中铅、汞、镉、铬、砷、铊、锑等污染因子超过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3倍以上,镍、铜、锌、银、钒、钴等污染因子超过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10倍以上的企业,一律由公安部门介入查处,并依法移送司法机关;三是对证照齐全、废水超标排放但未达到移送司法机关标准的企业,一律依法责令立即改正并立案查处;四是对存在重大安全事故隐患的企业,一律依法责令停产停业,并对无法保障安全生产的设施、设备依法予以查封。&
同时,要治理改造一批“四个一律”范畴以外、具备升级改造和完善手续条件的“小散乱污”企业,整改完成后开展审批备案工作,纳入环保监管范围,督促符合纳管条件的企业开展纳管整治,减少工业废水外排入河。逾期未完成整改工作的,依法予以关停取缔。&
落实“四个结合”&
从根本上提升水环境质量&
姚任强调,茅洲河治理刻不容缓,工作形势非常严峻,全区上下要盯紧“年底不黑不臭”这一目标,提升政治觉悟,按照“四个一律”要求重拳出击,打出气势,关停、整治一批手续不全、污染严重的“小散乱污企业”,并要与公安、安监、城管等部门紧密配合,形成长效机制,全区拧成一根绳,组成一支有同一个目标的队伍,四两拨千斤,不能只算“经济账”,要坚决打赢茅洲河治理这场硬仗,确保完成年度任务。&
姚任表示,排查整治“小散乱污”企业违法行动,关键是要结合网格化智慧管理、结合第三季度环保督查工作、结合专业排查和公安介入、结合群众举报线索,通过四个结合整合全区力量,推进源头治理,立体开展全面排查和综合整治工作,提升工作效率,广泛组织各级各部门参与进来,走群众路线,多措并举,持续改善茅洲河流域业态环境,整体提升茅洲河流域生态环境水平,为宝安人民治理好一方水土,造福后代,向全区人民交上满意答卷。&
宝安日报讯(记者 陈董成)宝安茅洲河流域治理工作再度升级,将对“小散乱污”企业开展地毯式、碾压式集中整治,以最严厉的法律手段惩治违法排污行为,在未来3个月基本消除流域内存量“小散乱污”企业。7月31日,宝安召开茅洲河流域“小散乱污”企业全面排查及综合整治动员部署会,区长姚任要求,全区上下要认清当前茅洲河流域治理工作的紧迫形势,对“小散乱污”企业重拳出击,打出气势,做到“四个一律”和“四个结合”,形成长效机制,从源头上提升水环境质量,确保年底完成茅洲河“不黑不臭”工作任务。&
市人居委副主任刘德峰、市环境监察支队支队长许化参加会议,区委常务、常务副区长郭子平主持会议。&
开展地毯式碾压式排查整治&
会议印发了《宝安区茅洲河流域“小散乱污”企业全面排查及综合整治方案(送审稿)》(简称“方案”),提出对茅洲河工业污染源实行地毯式、碾压式集中整治,建立全覆盖环境监管体系,落实常态化的环保大巡查、严监管模式,以“巡办分离、疏堵结合、分类处理、依法处置”为原则,压实企业环保主体责任和社区环保属地责任,完善环保诚信体系建设,用最严格的法制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用最严厉的法律手段惩治违法排污行为,通过强力整治一批不合格的污染源、顶格查处一批环境违法案件,在未来3个月基本消除流域内存量“小散乱污”企业,全面提升全区生态环境质量。&
根据方案,宝安动员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力量组成100个企业排查组、20个执法整治组和2个机动小组。其中,企业排查组由环管员、段管员、网格员和特保队员组成,将通过“扫楼”形式,对茅洲河流域各工业园、建筑物开展逐栋逐层“地毯式”排查,全面巡查工业企业污染源状况,并通过“河务通”APP第一时间将相关信息上传、分拨至相应执法整治小组;执法整治组则由市、区两级环保执法人员、街道安监执法人员、特保队员组成,负责整治工业企业污染源,严格查处安全生产隐患,严厉处置环境违法行为,严厉惩治违法犯罪行为,迅速依法关停一批“小散乱污”企业。&(宝安日报)                  
      
              
浏览字体:
许瑞生调研督办茅洲河污染整治工作
11月2日上午,副省长许瑞生调研督办茅洲河污染整治工作。
  日上午,副省长许瑞生带领省府办公厅,省环境保护厅、住房城乡建设厅、水利厅负责人赴深圳、东莞市调研茅洲河污染整治工作,现场察看了深圳市茅洲河界河段综合整治工作和东莞市长安新区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展情况,并在东莞市主持召开茅洲河污染整治工作现场会,听取省环境保护厅和深圳、东莞市政府工作汇报,总结2016年以来的工作情况,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
  许瑞生指出,今年以来,茅洲河污染治理步伐明显加快。一是整治工作呈系统性、科学性、全流域、成规模地推动。二是重点工程逐步加快,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河涌和黑臭水体治理等工程全面启动。三是环境监管保持高压态势,进一步严格环境准入,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四是两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挂帅,具有高度的环保自觉。但茅洲河整治仍存在一些问题,要予以高度重视并尽快加以解决。
  许瑞生对下一步茅洲河污染整治工作提出两点要求。一要把握界河特点,实现水资源从污染负资产向发展正资产转变。要共同行动、协调作战,继续发挥系统性治水优势,增加城市地理景观价值,由里及外开展污水源头治理工作,一河两岸的治理要整合在一张图上;两市要适当开展交叉执法,同时加大征地拆迁工作的宣传力度。二要树立标杆,把治水作为发展环保产业的良好契机。要制定流域治理相关标准,推动形成产业优势;要借助央企等力量,推动茅洲河污染治理和环保产业发展;要将高科技应用到环保产业领域,推动环保产业链条的革命和发展。
主题词:茅洲河 污染整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污水管坡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