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大学生来了孙一菱微博的?帮忙发个微博就给20-50元,几分钟的事情。

90后大学生微博直播舟曲泥石流 一个人的“通讯社”[图]-舟曲 博时 通讯社 泥石流灾害 博成 大学生 王凯 kayne 报道 学生-社会新闻-东方网
滚动新闻:
>>>>>>正文
保护视力色:
90后大学生微博直播舟曲泥石流 一个人的“通讯社”[图]
来源:龙虎网 选稿:实习生 黄金
当职业记者进入灾区现场的时候,“记者王凯”成了采访对象
舟曲的幸存者中,只有他,想到了通过微博,把所见的发出去
  东方网8月15日消息:“水灾、停电,几乎一幢楼的人们都围在这烛火旁”。日凌晨3点23分,一个名叫“Kayne”的网友,在新浪微博上,发出了一条19字的讯息。这条来自舟曲的信息,一经发出,立即在牵挂灾区的网友中间传播、扩散。在之后的很多天里,“Kayne”的微博成了网友,甚至是媒体了解灾情的重要信息源。
  “Kayne”的真名叫王凯,在发出那条微博前,他是重庆理工大学的大二学生、是一位普通的放假回家的舟曲居民。那条微博发出以后,他成了一位没有记者证的记者。而且是国内第一个图文“报道”舟曲灾情的人,每天都有数万人在网络上等待他更新微博。在媒体抵达灾区之前,90后的王凯,一个人就像一个“通讯社”。
  “我不是什么英雄。”在王凯看来,这一切都很偶然,他恰巧是舟曲县人,在灾难发生的一刻,他恰巧在舟曲,而且,他是舟曲的幸存者中,少数几个会玩微博的人。只有他,想到了通过微博,把所见的发出去。
  03:23 来自舟曲的微博
  日03:23,一个名叫“Kayne”的网友,在新浪微博上,发出了一条19字的讯息――
“水灾、停电,几乎一幢楼的人们都围在这烛火旁。”除了这寥寥数语的内容之外,微博上还贴出了一张照片,照片中一盏微微闪烁的烛光驱散了四周的黑暗,光影里,几个人正围坐在一起。
  这个微博显示的地址是舟曲。舟曲,这个位于甘肃南部的山区小城,就在这个微博发出的几个小时前,发生了特大泥石流灾害。但灾害带来的破坏到底有多大,外界没有人知道。而这19字的微博,就像这烛光一样,虽然微弱,却传递出了最关键的信息:舟曲县城已经断电,但手机信号还在。
  在这条微博仅仅发出去几分钟之后,就有10多个网友开始转载,一个网友评论道:为你们祈祷。
  但坐在烛光里的“Kayne”并不知道,他的这条微博,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在发微博的那天夜里,“Kayne”一夜没睡。
  “Kayne”的真名叫王凯,甘肃舟曲县人,重庆理工大学英语专业的大二学生。王凯是8月2日从重庆回到老家的。和所有舟曲人一样,他并不知道这个刚刚在汶川地震中遭受过摧残的小城,会在不久之后遭遇灭顶之灾。
  就在8月7日中午的13:07,王凯转载了一个关于2012年太阳风暴的微博,然后评论说:“我的妈呀!坐等那一天,未来的日子人类没有电话没有电脑,将是什么景象?”
  没有电话没有电脑,甚至没有电,这样让王凯无法想象的日子,根本不需要等到2012年,因为对于舟曲县城的人来说,这样的灾难再过几个小时就要来临了。
  生活在那一刻改变
  在灾难来临之前,王凯和所有的人一样,对待生活各有各的憧憬。8月7日下午,王凯看到了朋友一条关于爱情的微博:“爱情就是,只要你站在那里,我眼里就看不见任何人了。”
  王凯很感慨,评论道:“听起来好温暖,等候那个人……”
  在评论完这条微博不久,舟曲县城的上空开始电闪雷鸣,随后就下起了大雨。雨非常大。正在外面的王凯急匆匆地赶回了家。这场雨一直没有停歇,从下午下到了夜里。8月7日夜里10点左右,王凯听见外面的声音越来越嘈杂,像是有人在吵架,后来才知道,县城的街道开始积水,许多人正在逃离自己的家。但王凯和家人却还是准时睡觉了。到了8月8日凌晨零点多,正在睡梦中的王凯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了。王凯的妈妈也被吵醒,赶紧过去开门,门外站着一个浑身淋湿的人,一看是一个亲戚,“赶紧撤离,水要淹过来啦。”
  王凯往窗外一看,果然,外面已经是一片汪洋,水都已经淹到2楼了,停在马路边的一辆货车,只能微微看见一个车顶。而王凯的家在三楼。外面都是水,能转移到哪里去呢?他们想到了六楼。水淹得再深,也不会把六楼给淹了吧。他们收拾了一些东西后,敲开了六楼的门,进去一看,发现已经有很多人搬到六楼来了。以前常常关在自己房间里的邻居们,在这样的灾难面前,都显得非常友好,特别是六楼的住户非常好客,甚至还把其他大楼里的人也叫了过来。近百平方米的房间里,挤了二三十个人。这时候全城已经停电,这位住户从抽屉里找出了一根蜡烛。
  微博的力量
  微弱的烛光让王凯感动。他拍了一张照片,又写了几个字,用手机登录新浪微博,发了出去。
  这是王凯播报舟曲灾情的第一个微博。但发这样的内容,对于王凯来说,却没有任何特殊的目的,“有感而发而已。”这是每一个博主的真性情,随时随地,有感而发,仿佛是在向朋友发一个短信。王凯微博的圈子里,全都是他认识的朋友。
  王凯的微博创立于2010年的3月20日,第一条的微博内容是:“我觉得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会像你等他那样等着你。”这是个完全表露自己内心的微博,有时候,这个生于1991年的大学男生,还喜欢来点恶搞,或者讲一个冷笑话,但8月8日03:23之后,这个微博的风格将完全改变。
  在8月8日天亮之前,王凯并不知道他所在的舟曲县城,已经发生了多大的灾难。但让他感觉有点不一样的是,他的那条关于水灾和停电的微博,竟然有50多个人在转发,而且评论的人也很多,都在为舟曲祈福。
  8月8日早晨,一夜没睡的王凯终于可以观察到这座非常熟悉的县城,但朝街上望去,他已经辨不清方位了。所有的道路都淹没在水里,水面上除了垃圾之外,还飘着许多日用品,一片狼藉。远处有隐隐的哭声传来。
  天亮之后,关于这次水灾的信息也越来越多。原来,除了大水之外,舟曲县城还发生了特大的泥石流。“难怪有那么多的网友关注我。”透过窗外,王凯用手机拍了一张大水淹过楼层的照片,发到了自己的微博上,写道:“救援队什么时候来呢?”
  伤亡严重吗
  和所有幸存的舟曲人一样,王凯期待着救援队的来临。
  天亮之后,王凯和家人搬到了姨妈的家里。姨妈的房子在县城比较高的地方,没有被水淹。到了亲戚家后,王凯发现,几乎在舟曲县城,所有与他沾亲的人全都搬了过来,有20多个人。
  人虽然暂时搬离到了安全区域,但接下来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水和食物怎么办?“不在最饿的时候不吃饭,不在最渴的时候不喝水。”王凯和他的亲戚们制定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来应对水和食物短缺的问题。
  王凯姨妈家有一个独门独户的院落,院落里还有一口井,但这口井的水现在非常浑浊,他们根本不敢使用,怕这个水已经受到了污染。不过好在王凯的姨妈是个在生活上精打细算的人,在两天前,刚刚打了一缸水。但这一缸水要二三十个人用,根本就不够用。这么热的天,他们都不洗澡了。不要说是洗澡了,现在王凯的妈妈连脸都不洗了,希望能把水省下来。几个年轻人吃不消,但也三四个人合用一盆洗脸水。在洗脸之前,他们还要相互推让一番,“你先洗,你先来。”
  吃饭也成了一个问题。曾经繁华的县城,现在却连买吃的地方都没有。昨天,王凯一共吃了两顿饭,中午是面疙瘩,晚上还是面疙瘩,菜是炒辣椒。而这面疙瘩也最多只能维持个两三天。
  如果救援队能够早一点到来,他们就会早一点有饭吃。
  在03:23发出那条微博之后,王凯第一次感受到了网络的力量。“仅仅几个小时,这条微博就被转发了5000多次。”而就在这时,王凯也接到了在外地的记者的电话。他们都是通过新浪微博所留下的联系方式,找到了王凯。每一个记者语气里都透着急迫,“他们几乎第一个问题就是:现在你们那边怎么样?伤亡严重吗?”
  看到什么记录什么
  在与记者的通话中,王凯才知道,自己的这条微博,可以算是关于舟曲泥石流灾害的国内最早的图文报道!而之前,外界所知的,只是一条干巴巴的简讯:“甘肃舟曲县发生泥石流灾害”。其它的就是诸如领导重视或者救援的情况。但灾害的严重程度到底如何,当地居民的生存状态怎样,这些迫切需要公开的信息,还没有答案。所有在报道舟曲灾情的记者都不在灾害发生的第一现场,他们还在赶往现场的路上。
  王凯因此成了第一个真正“报道”舟曲灾情的人。那淹没到2楼的积水,让所有的都很揪心,一些网友甚至认为他被围困在了这栋楼上,于是疯狂地转载他的微博,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好让救援队赶紧去救他。
  面对如此的关注,王凯开始有意识地播报他所见的一切。8月8日18:37,王凯发出了他的另一条微博:“我现在身在舟曲,从凌晨到现在,水位回落很慢。全城停水停电,很多人都没吃没喝。村庄被整个掩埋,很多熟人离开。心里真不是滋味。”
  这是一条王凯“有意识”发布的微博,或者说,这条微博更像一则新闻,有时间,有地点,有事件。
  20分钟后,王凯又在微博上写道:“目前失踪人数在增加,约有2000人左右。对生者最大的威胁是水位仍无回落以及紧缺饮用水和食品。所有交通中断。”
  从这个时间开始,上万名网友守候在王凯的微博平台,一遍遍地刷新,等待着新的内容。
  像记者一样去采访
  转发王凯微博的人越来越多,评论也越来越多。王凯已经不再满足道听途说,或者仅仅是自己身边的一些事。对于许多网友来说,更想知道的是,这次灾难到底死了多少人,幸存下来的人生活困难吗?救援工作又进行到哪一步了?
  虽然这时候已经有许多记者进入了核心现场,但这些记者的发稿都需要一个过程和时间。而网友们最想看到的是最即时的消息。王凯最合适。新浪网站也已经把王凯的微博置顶,甚至还告诉王凯,如果他那边不方便发微博,可以打电话过来口述,新浪的工作人员为他操办一切。
  王凯拿着一部手机和一个数码相机出门了。“我要去新的地方啦,一个数码相机,一部手机,我也是记者,嘿嘿。”王凯在出去“采访”前,先在自己的微博上预告了一下。街头到处是抢险的军民,王凯把他们工作的场景拍了下来,传到微博上,向这些人致敬。街头还有随处可见的尸体,以及腐烂的气息。王凯把这些所见的都发到了微博上。几乎每隔一分钟,王凯就要更新一条微博,或许是照片,或许是文字。他去曾经繁华的地方,但拍出来的照片,却只有一摊淤泥。“这是主干道”、“这里曾经很繁华”……寥寥数语,却让外界感受到了灾区的震撼和惨烈。有时候,王凯会用白描的手法叙述道:“超市。在我到达的前几分钟,刚刚从这里抬出一具尸体。”所有记者的报道都比不上王凯的这些话来得让人揪心。因为王凯把我们带到了最真实的现场。
  有时候,王凯还会充当真记者们的向导。到了舟曲县城后,许多记者不去找宣传部门,先跟王凯联系,由他带路,去最危险的地方。“这些摄影记者真勇敢。”看到了记者们的工作后,王凯才知道,自己与他们还是有差距的。这些记者可以孤身到达进入泥石流最核心的区域,那里散发着浓郁的尸臭,还有随时倒塌的房屋,以及一不小心可能会踩空的陷阱。这些地方,王凯都是不敢去的。
  我不是作秀
  舟曲的灾难让王凯成为一名网络红人。许多记者打电话采访他,甚至采访他的同学和老师。在凤凰网上,还贴出了一张关于王凯的照片,他正拿着相机,对抢险的人员拍摄,身后,就是被泥石流冲毁的房屋。
  质疑声也随之而起。“他与其在微博上更新博客,还不如去当志愿者参与救灾,是作秀吧!”王凯看到这样的评论,非常伤心,“我真没有作秀,只是想告诉大家,现在的舟曲是什么样子。”面对这样的质疑,王凯并没有放弃,“让他们说去吧。”王凯在微博上回应:“高考那年经历了汶川地震,灾难让我成长了许多。”
  这个90后的男生,确实在成长。在今年3月份,王凯刚刚开通微博的时候,他的头像很“不雅”,是一个竖着中指的手。在播报灾情之后,有网友善意地提醒了他,于是,他委托能上网的同学,帮他改了头像。
  “90后其实不是大家印象中的脑残,非主流,我相信我们都是有思想有上进心的一代,并且已经成为了社会的重要群体。”王凯在播报灾情的同时,不忘给90后群体正名。经历了残酷的灾难之后,生活的现实让王凯觉得自己一下子长大了。
  “我以前确实比较特立独行,为此还总惹父母生气。”王凯承认自己还不够成熟,但却厌恶别人对于90后的看法:“90后也有很多人勇于承担责任,当初发这个微博,我确实也有为90后正名的冲动。”
  所以,面对一些质疑,王凯显得坦然得多,“他们只是不了解我们这里而已。”王凯说,受灾后,白天家里的大人都在县城各地参与救援,他和只有15岁的表弟承担了家中几乎所有的事情。每天清晨,这两个瘦弱的男孩儿,会背着4个大水桶去水源处背水,还要承担给家里领取救灾物资的任务。他同时又要充当“保姆”,照顾只有两岁的小表弟。
  “我也想去当志愿者,但实际情况根本不允许。”王凯说,更新微博时,他都是在忙碌的路上,随走随拍,甚至在背着装有两个总重达100斤水桶的竹篓时,他还会掏出手机拍摄部队救援的情景。
  客观,再客观
  许多人在等待王凯的微博,除了他的内容是实时的之外,更多的期待是,这是一种原始的记录。“你比大多数记者干得好。”一位网友在王凯的微博上留言说,“你让我们看到了灾区最真实的一面,没有任何删改,不添加任何感情。”
  “其实我也有我自己的选择。”王凯记得,刚开始在微博中记录灾情的时候,并没有什么顾忌,有一天,他在微博上写道:“街头随处可见尸体。”而当时,正规的媒体报道中,对伤亡数字的报道只停留在100多个上。这个微博被转载后,许多网友开始质疑公开的官方报道,“舟曲当地人都说随处可见尸体,死亡人数怎么就这么少呢?”而有些人也开始质疑王凯微博的真实性,“夸大其词!”
  随后媒体的报道中,死亡人数不断上升,应证了王凯的说法。但这对王凯的冲击很大,“虽然没有政府部门的人批评我,我说的也是实话,但我觉得这样的说法确实不妥。”因为在王凯看来,他只是一个人而已,他所见的也最多只是一条街,不能代表全部。“所以后来,我不会再以偏概全去说舟曲的灾情,因为我毕竟不是记者。”在遭受了质疑之后,王凯又从虚拟记者的身份中走出来,“我只是个学生。”王凯说,记者会被政府部门请过去,会给他们最权威的数据和资料,但这些正是他最缺乏的。
  “但我确实不会被人左右,说自己该说的话。”王凯说。他的一些亲友听说他的微博非常红火之后,他过来找他,想让他在微博上发一些内容,“比如补偿的问题。”王凯说,他的亲戚很希望他的微博把他的遭遇报道出去之后,能得到政府和网友的重视,尽快得到补偿甚至捐款。但王凯没有这么做,“网友想看的不是这些。”
  王凯也不想在自己的微博上抱怨或者质疑什么。虽然微博完全是个个人的工具,可以说自己想说的任何话,快乐、伤心、愤怒……所有的情绪都可以在微博上表现出来。自从王凯的微博被关注之后,他再也没有在里面有过情绪的宣泄。“面对这样的灾情,其实每个人都有抱怨,我也是灾民,我也有抱怨。”王凯说,灾难发生之后,他身边的亲友也在质疑,这样的灾难是否本可以避免。而对于许多失去亲友的人来说,除了伤心之外,还有绝望……
  在王凯的微博里,看不到这些情绪,有的只是一种最客观的描述――“刚刚又是一声响。”这是在王凯在记录,滑坡的地段正在爆破;或者微博上写道:“水里放的消毒片有很刺鼻的味道。”
  离开舟曲
  8月12日,王凯离开了舟曲,来到300公里以外的卓尼。12日之后,他的微博更新明显放缓,关注率也在下降。
  “我舍不得走。”接到记者电话的时候,王凯正在前往卓尼的路上,背景是一片人的喧闹声和汽车马达的轰鸣声,许多人和王凯一样,选择暂避舟曲,到一个更安全的地方去。
  “那么多网友在等待我的微博,我应该留下来。”当王凯的父母要求他快速离开舟曲,到卓尼县的亲戚家去时,王凯拒绝了。王凯的父母再次发火。在王凯成为网络红人之后,他的父母已经不止一次发火了。“这不应该是你做的事!”王凯的妈妈对他说,“万一你说错了什么怎么办,影响了救援怎么办?”
  王凯的心一愣。“你只是一个学生。”王凯的妈妈又说,“你将来还要工作,我不想你惹什么麻烦。”而且,更让王凯父母担心的是,他整天出去“采访”,非常危险。舟曲县城可能会有新的灾难发生,所以让儿子离开,是最迫切的一件事情。
  王凯确实还只是个学生。他微博的标签上写的也是“学生”,虽然有网友建议,应该更改为“战地英雄”。
  “我不是什么英雄。”在王凯看来,如今的一切都很偶然,他恰巧是舟曲县人,在灾难发生的一刻,他恰巧在舟曲,而且,他是舟曲的幸存者中,少数几个会玩微博的人。而只有他,想到了通过微博,把所见的发出去。“如此而已。”
  所以,在父母的规劝之下,王凯最终还是同意离开。在离开舟曲之前,他收到了捐赠过来的手机,这是他意外的收获。
  “在转移的路上,看着身后渐远的县城,心中感慨万千。就这样‘抛弃’了她。我始终只是一名普通的大学生,还不是一名专职的记者。”王凯在微博上说。
  我想当个真正的记者
  星期柒新闻周刊:你的微博现在关注度很高,你知道吗?
  王凯:知道,现在已经有1万多个粉丝了。
  星期柒新闻周刊:当初为什么想到在自己的微博上发灾情呢?
  王凯:当时没有考虑那么多,也不知道竟然会有这么多人关注。我只是想把看到的发上去,没想到竟然有那么多人鼓励我,谢谢他们。
  星期柒新闻周刊:灾害发生的这几天来,你觉得自己的身份,到底算是一个受灾的群众呢,还是一个记者?
  王凯:其实我只是一个受灾的人,虽然我的家人没有什么事,但还是有亲戚遇难了,我家的房子也被水淹了,无法住人。我只是在自救和生活的过程中,拍了一些东西,然后放到了网上。
  星期柒新闻周刊:但我看你的微博,经常会说到自己要去哪里哪里采访了,是不是还是很想做一名记者?
  王凯: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大学生,不是一名专职的记者。但我把灾区的讯息发布上去的时候,我还是尽量以一个记者的身份来要求自己,尽量客观,真实。
  星期柒新闻周刊:但网友喜欢看你的微博,正是因为你不是职业记者。你也会过滤掉一些东西吗?
  王凯:会。不是所有的都可以贴上去的。有时候,新浪的编辑会帮我把关。
  星期柒新闻周刊:你报道灾情有没有压力?
  王凯:有压力也是来自父母吧,他们担心我的安全。我老是要跑出去拍照,可能会有危险。
  星期柒新闻周刊:当其他记者还没有赶到灾区现场的时候,你却已经在里面了。许多媒体都在转载你的微博,扩充他们的报道内容,你怎么看这件事?
  王凯:我恰巧就在现场,让外界更多的人知道我们受灾情况,正是我发微博的目的。所以,我会在微博上呼吁,我们缺水缺食品。
  星期柒新闻周刊:这样的呼吁有用吗?
  王凯:应该有用吧。后来救灾物资进来了。但我想,就是我不呼吁,这些物资也会过来的,毕竟我们国家经历了那么多灾难,救灾很及时的。
  星期柒新闻周刊:现在有人质疑,舟曲之所以发生这么大的泥石流灾害,一个原因是你们没有保护好山上的树木资源,但你的微博里,却没有这样的反思。
  王凯:我很小的时候,就记得山上光秃秃的了。但长辈跟我说,以前山上确实有树的,被砍伐掉了。灾难发生后,我们更想让外界知道的是,我们受灾和救灾的情况,但我想我会反思的。
  星期柒新闻周刊:你的微博里,常常会强调自己学生的身份,为什么?
  王凯:我只是一个学生,马上就读大三了。我不想被人过多地赋予什么荣誉。
  星期柒新闻周刊:将来想当记者吗?
  王凯: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博对大学生的影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