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现在历史老师缺不缺会缺吗

谁是未来最棒历史老师 来西南大学看未来历史老师讲课大PK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同学们正进行进行抽签
同学们下了大巴,开始一天的紧张而激烈的比赛。
马上进入比赛场地的同学正在抓紧准备。
正在进行讲课的同学,是不是很有范儿?
其他选手们在其他教室通过视频观摩比赛。
同学们正进行进行抽签
同学们下了大巴,开始一天的紧张而激烈的比赛。
马上进入比赛场地的同学正在抓紧准备。
正在进行讲课的同学,是不是很有范儿?
其他选手们在其他教室通过视频观摩比赛。
赛技能:六大关卡考验学生教学水平
&比赛之前觉得准备充分,但是讲课的时仍有些紧张,没有完全发挥出来。&高硕说。这160多名跟高硕一样的同学们正经历着专业技能与心理素质的双重考验。
据全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西北师范大学姬秉新教授介绍,比赛分为讲课和说课两类,每校选派讲课选手1名、说课选手2名,设一、二、三等奖。评委主要由博导、教授担任。而竞赛有抽签方式决定讲课与说课内容、场次,评委进行随机分组,采取&回避、匿名&的方法,即同一学校的评委与选手不能在同一组,并采取双匿名制(评委和选手都不知道对方的姓名和学校)。
&评委将从内容、过程、技能、创新、效果、综合表现来进行评分,对学生的要求相当高。&姬秉新教授说。他认为,能恰到好处的上一堂精彩的历史课,并不容易。既要有技能、又要有激情,同时具备专业的史学知识储备。
来自湖南师范大学的大学学生冯媛媛一个晚上都没怎么休息,正坐在教室里观摩上课的同学,为比赛做准备。&作为学院的代表,很高兴来参加这次比赛,出来看一看我的水平究竟怎么样。&她说。
论优劣:一堂好的历史课是有灵魂的
那么,怎样才是一堂好的历史课呢?全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主任、上海师范大学李稚勇教授说:&一堂好的历史课是有灵魂的,历史课不是政治课,它的灵魂在于用详实的史实启迪学生,同时历史课一定要给学生讲真话,不能讲假话。&
议教学:提升历史教育师范专业本科生的教学技能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张文院长认为竞赛的举办在于激励历史学专业本科生进一步重视基本教学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提高未来历史教师的执教能力,引领他们成为优秀的中学历史老师。&此次竞赛既为历史学师范生提供了学习和展现教学技能的平台,也给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培养质量来了一次大检阅。该竞赛已经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教学技能竞赛之一。&张院长评价。
经过两天激烈而紧张的比赛,4月19日,竞赛结果揭晓。此次大赛共有105名同学获奖。说课环节:一等奖8名,二等奖24名,三等奖34名;讲课环节:一等奖9名,二等奖12名,三等奖18名。本次大赛,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收获颇多,一共产生了2名讲课一等奖,1名说课一等奖,2名说课二等奖。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宁小倩]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播放数:1133929
播放数:4135875
播放数:2845975
播放数:535774未来十年,老师真的会被淘汰吗?
我的图书馆
未来十年,老师真的会被淘汰吗?
最近一段时间唱衰教师岗位的文章不少,很多人都认为未来十年教师将面临大下岗。有人就反对,认为老师不仅不会大面积下岗,而且未来几十年,这个职业会越来越吃香。此种争论如同教育部长声称“中国教育居世界前列”一般,难有定论。窃以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到底未来十年老师会不会被淘汰。1生源:“流量”对冲“区域”先围观人口结构,分析一下生源是否真的锐减了。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虽然中国出生率降低了,但不意味着中国孩子(0-14岁)出现了断崖式下滑,而只是相对于老人而言,中国孩子的人口比例严重下滑。从人口总数而言,0-14岁的孩子即使下滑到现在的16.4%,依然保有2250万上下的数量,撇开各种方兴未艾的学前教,其中7-14岁的孩子处于义务教育阶段,按半数计就有1千1百多万之众。其次,我们还要认识一个现实:城市化程度越来越高,许多中国孩子都涌向了城市,导致人口分布是极不平衡,农村处于净流出状态,而是城市正处于净流入状态。事实上正是如此,城市教育资源非常紧缺,出现为了一个上学的名额,家长们抢破脑袋,已到白热化程度,就像笔者在杭州工作,在家附近有两所公办小学,一个年级都有十多个班,达五六百人之众,而且这还只能满足“一表生”的需求。农村与城市,冰火两重天,其实,这是“城市化”过程中必然现象。随着城市化程度越来越高,农村空心化程度会越来越严重,最终农村的生源如同散兵游勇。近段时间就有新闻报道,重庆有87年历史的重庆云阳县全心小学,今年开学后没有迎来一名学生。但与此同时,上学难,一校难求更是火爆,只要输入“小学报名,连夜排队”,就会发现这是个普遍现象:西南的昆明、东南的广州、沿海的上海、中部的郑州、首善之区北京……家长们为了孩子读书的名额,他们不惜换工作、买学区房、找关系走后门、搬无数次家……也就是说:并不是处于学龄期的孩子少引发农村生源断档,而城市化之后,孩子们都蜂拥到城市了。2教师:是“缺口”还是“过剩”再分析学校师生比,分析一下教师是否过剩了。首先,我们来看看这几年的小学生总数量和小学教师总数量的比较:根据的统计公报:2013年,在校小学生数量为9360万,小学老师为558万;到了2014年,在校学生为9451万,而小学老师是565万,而这的增长速度基本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教师数量并没有大规模增加。通过公报数据分析,小学师生比例基本维持在1:17左右,这个比例并不是说教师有过剩了,反而说明教师还存在很大的缺口,至少比国家规定高校师生比1:14还要低。其次,我们再看看中国学校特别是小学与其它国家班级规模的比较:中国的小学一般都有4、50人,而美国则是15人到20人的规模,也就是中国班级是美国班级的2到3倍。与此同时,中国的父母又比其他国家更为注重教育的,在教育方向投入从来都是不计成本的,不仅让自己孩子在学校里学习,还会参加各种类型的才艺培训班,比如舞蹈、绘画、音乐等等。但是,国家一则对教育投入严重不足;二则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因此呢,小班化、个性化教育之路,路漫漫兮其修远矣。但是,小班化、个性化教育恰恰将来教育发展的方向,这也就意味着,将来教师并不是过剩而是存在很大的缺口的。另外,一个支持教师大规模失业的论据是互联网教学的兴起,这种担忧显然有些过虑。诚然,近几年来,网上课程非常丰富,比如你如果比较喜欢历史课,想学得比较前卫一点,完全可以下载袁腾飞的历史课程,保证让你改变原有的历史观。笔者也曾受益于这种教育模式,通过各种网络课程,不仅学习了广告专业的平面设计和活动策划,而且学会了互联网的网页制作和服务器维护,现在我所从事的工作并非靠文学专业,而恰恰这两门技术活。如今我在又对TED课程比较感兴趣,学无止境,涉猎文史哲去了,当然是兴趣爱好,作为专业的补充罢了。许多人和我一样,也喜欢网上的课程,毕竟学得比较自由,目前确实像可汗学院、COURSERA之类的在线课程大规模兴起,对高等教育形成了一定的冲击。但是,在线教育对传统教育更多的,只是一个补充,而不是替代。更何况,中小学生自学能力和自觉性都相对不足,还离不开学校教育。如果家庭条件允许的话,大部分人还是会选择学校,而且往往会选择优质的学校的教育。也就是说:将来的教育只会越来越重视学校教育,而并非会荒废学校教育。作为一名教师,只要有过硬的教育能力,不要说是到学校里开课,还可以互联网讲公开课,不仅不会失业,而且更吃香。同时,作为孩子的家长,他们更希望孩子给孩子更多的知识,教育消费只会升不会降,实际上,一些才艺类的教师需求将会更大。3失业:“铁饭碗”变“砸饭碗”笔者认为,老师是会失业的,已经在面临这个问题,将来还会有更大一批,但绝对不是数量的过剩,而是质量的优胜劣汰。处于学龄阶段人数是一个既定的量,但这个量并不是固定在某地方,而是会流动的。这个量往哪里流入,哪里就会出现“蜂拥”现象;从哪里流出,哪里就会出现“空心”现象,怎么流动呢?一方面是学生选择学校,生源必然会向优质学校集中;另一方面学校也会抢生源,优质学校更有优势,去争抢生源。双向选择的结果,必然导致优者更优,劣者更劣,结果非常明显,不少学校会办不下去的,老师就会面临失业的问题:从区域来讲,失业的是广大农村学校的老师。因为城市化程度越高,农村生源就越集中向城市流动,长年累月地流失,最终农村会彻底的空心化,这也就意味着农村已无生源可招了。既然没有生源,那么学校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既然学校已经没了,如果政府不安排出路,那么老师就会面临失业。从学校来讲,失业的是三四流学校的老师。因为教育产业化,强调办学质量同时,又强调教育品牌化、连锁化、集团化。这些教育集团掌握着比较优质的教育资源,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而那些三四流学校由于缺乏这方面的资源,失去核心竞争力,就会面临生源难求,举步维艰的局面。更何况,现在名牌学校都在扩招,抢生源达到白热化的程度,这就极度地压缩了三四流学校的生存空间,最终将它们淘汰出局。既然学校已经倒敝了,那么学校里的老师也只有卷铺盖走人了。学校虽然会倒敝,但是老师这个职业依然是热门。如果你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完全可以自办培训班,何愁没有生源呢?笔者的爱人就是一名民办大专的英语教师,因为在今年暑期想教女儿学英语,但考虑到母亲教女儿可能效果不好,需要制造一点学习氛围,于是我爱人专门聘请了一名老外,由她来充当助教,开办了一个小型的家庭英语培训班。因为比较有特色和创意:一是小众型,五六个孩子;二是双师型,一中一外;三是家教型:融生活与教学于一体,所以效果很好,不少孩子的家长主动要求继续办下去。更有听到这方面消息的家长,表示由他们自组五六个孩子,请求我爱人再新设一个班。所以,即使我爱人就业的学校倒敝了,也根本不用担心自己失业。失业的老师主要是自己不注重知识的更新,教学能力跟不上目前社会的需要了,是被时代所淘汰了。文章来源|贾也的博客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在历史老师缺不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