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突发梦见地震逃生成功,我们应该怎么逃?

姚遥,法律学者。
面对突发的地震,游客该怎么办
地震来临时,人有机会在两次震感的中途时间,快速撤离。慌不择路,或者选错时机,反而容易遭遇玻璃或者小块石头等物体的掉落砸伤,甚至更大的人身伤害。
日21时19分,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8月9日7时27分,新疆博尔塔拉州精河县发生6.6级地震。连续两场地震,又惊起了对地震的记忆。震级高过7级的地震,世界范围内每年至少要发生十多次,但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地震发生在无人的深山、大海或者冰原。上一次造成大量损失并引起注意的大地震,还是2015年的尼泊尔大地震,以及2014年的云南鲁甸地震。时隔一年多后,7级地震袭击了九寨沟,被深埋的地震记忆,被翻出水面。这一次的地震,又将带来不同的记忆。从灾害影响来讲,这个量级的地震遇到九寨沟地区房屋结构的特点,会有房屋毁损,但由于地震区域人口密度较低,整体损失不会特别巨大。更大威胁,在于这里山势险峻,从山上掉落的石头,将快速滚向地方。这个势不可挡的力量,是巨大而不可控的威胁。资料图:九寨沟县九寨沟地震的不利因素在于,这里是夏季旅游的热门地点。很多游客只是单纯来度过一个愉快的暑假,毫无应对地震的经验,被迫在震中亲历人生中的第一个地震。地震后很快就传出的一个段子,九寨沟千古情的演出现场正在表演汶川地震的情节,结果地震真的来了。有经验的演员们迅速撤离,而观众们还茫然不知所措,以为是现场做出的逼真效果。这种茫然,存在危险。地震袭击来临时,最宝贵的躲避期就是速度快的纵波和速度慢的横波之间的间隔期。在这个时间段内理性正确的做出避险选择,能极大地提高生存几率,避免受伤。无论错过这个窗口期发呆,还是慌乱的夺路而逃,都是非常危险的选择。前些年的连续几次大地震之后,地震带生存的居民大多接触到了地震避险疏散的知识。然而,对照地图来看,西部许多自然风光秀丽的地区,恰恰是地震带,而且还有不少处在活跃期的地震带。为此,在旅游大发展的背景下,许多游客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前往了地震活跃地区。这些游客,一样需要了解地震避险知识,科学应对地震的危害。灾害总是突然袭来,只有有准备的人才能应对自如。熟悉地震,理解地震,及时准确判断出面对威胁的严重程度,必不可少。我本人第一次感受到地震,大约是2001年前后,在北京。一天早上醒来的时候,一位北京本地的大学同学正在激动地描述地震。当时他感受到了轻微震感,看见房间的电灯轻微摇晃,于是第一时间从床上跳下来,抓了一瓶饮用水和一条毛毯,叫上其他还醒着的同学,从宿舍楼迅速的逃离到了学校的操场上,溜达了一整晚,直到天亮才鼓起勇气回到宿舍。事后看新闻得知,周边省份发生了不到6级的地震,北京有极其轻微的震感。至于震感究竟是怎么回事,几年后才真正感受到。那次还是在北京,正坐在电脑前做事,突然一个瞬间,感觉脑袋一晕,下身一沉,椅子好像被人踢了一脚。当时只是感觉到莫名其妙,事后看到新闻,才发现,依然是周边地区的地震,震感传递到北京。事不过三,到了再下一次体验到这种莫名感受的时候,马上第一时间上网搜索地震信息,一般很快就能得到印证。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的历史过于久远,1996年的丽江大地震错过了互联网传播的记忆力,其他时间的地震,一般没有带来值得关注的大破坏。直到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大自然的残酷破坏力,废墟一样的城市,遍地的尸骸,终于真正让全体国人震惊于地震的凶恶。除了文字和画面中的震惊,大半个中国都明显感受到了震感。震感和地震,却是天壤之别。我在2012年的云南彝良地震中,首次体验了震中的味道。行走在大山之中的时候,余震突然出现,大地发出低沉的怒吼,整片大地开始抖动,小块的山石互相碰撞,传出清脆的声音。人在大地上,如同茫茫大海中的一叶扁舟,渺小而孤独。资料图:日本媒体拍到的地震画面这还只是不超过4级的余震。在活跃的地震带上,这样的抖动就像吃饭睡觉一样常见。地震级别每升高一个,释放的能量是几何倍数的增加。超过6级的地震,震中的猛烈抖动,房屋似乎摇摇欲坠。7级以上地震,如同梦魇。在大地震后的灾区里,成年人整晚无法入睡,稍有晃动便惊醒过来。儿童缺少欢笑,他们的内心里,藏着一只惊吓过度的小兔。地震活跃地区的人们,对小震已经习以为常,遇到大震时尚且如此,可以想象,首次遭遇地震的游客们,更会手足无措。当然,如果长期接触地震,理性了解地震,能对地震的破坏力和危害快速做出精确的判断,避免错误的反应,也不会做出过度的反应。就普通人而言,也有一些简单的原则,可以提高保护自己的能力。从地震危害来讲,除了极端的8级甚至9级地震以外,游客们遭遇7级地震仍然是小概率事件。即便遇到7级地震,地震对游客的威胁并不太大,地震也存在一个嫌贫弃富的阶层观念。地震带来的威胁,主要是突然其来的纵波,先上下震动山体和房屋,随后的横波在左右震动同一个地方。那些没有框架结构的建筑,在上下震动中结构被震松,随后在左右震动中墙体开裂垮塌。由于我国的收入差距还存在,越是贫困的家庭,越是采用没有框架的砖混、土坯或者石块房屋,这样的房屋在地震中最容易垮塌。相对来说,有框架结构的建筑物,虽然也会被地震影响,但是建筑整体随着地震波的晃动,只要抗震能力没有超过地震烈度,不会出现结构性的垮塌,也就是安全的。一般来说,单一的纵波震动,即便损坏了房屋,也不会马上造成倒塌。最大的威胁来自于后面的一次横波,防震能力不足的房屋将出现危险。为此,地震来临时,人有机会在两次震感的中途时间,快速撤离。慌不择路,或者选错时机,反而容易遭遇玻璃或者小块石头等物体的掉落砸伤,甚至更大的人身伤害。对于外地游客来说,如果入住了地震活跃地区的酒店,务必提前熟悉酒店的布局和外部的环境,先确定酒店的结构能否抗住一般的地震。只要酒店结构可靠,那就冷静等待窗口期沿着安全的路径离开到达空旷地带。万一实在来不及反应和撤离酒店,那就防止酒店房顶的装修和灯饰掉落砸伤,在酒店房间内寻找安全的空间躲避也未尝不可。从目前情况来看,九寨沟地震中虽然存在房屋受损,但还未看到有酒店倒塌的情况。因此,酒店中的游客相对山区中的贫困农户而言,受到地震的威胁更小。但如果在户外,那就又是另外一回事。在九寨沟这样的大山中,山上的飞石是更难以捉摸的威胁。此前的鲁甸地震中,就有大量的房屋被石头毁坏,马路上的汽车被石头击中。在山路上如何保证安全,和所有的避险一样,没有简单的套路,只有不变的原则。地震后,类似九寨沟这样地区的山路上,第一时间的最大威胁,是来自高处滚落的石头,极端情况下会出现山体滑坡或者塌方。地震发生后,如果正巧行驶在马路上,第一反应依然是要无比的冷静,迅速观察四周环境,判断最有效地策略,再进行行动,无论是尽快脱离危险区域,还是及时寻找安全地带躲避。资料图:日本熊本地震后的滑坡场面公路边对于地质灾害的警示牌,常常会被司机忽略。到了地震的时候,这些指示牌是最重要的信号。容易落石的区域,地震时刻将更加危险。在地震中,游客和震中地区的普通居民还是不同,游客活动的空间相对固定,所处的环境也相对安全。而无论面对什么灾害和危险,提前做好预防和应对,现场冷静观察和判断,理性的行动,终归是安全的。我们就生活在一个充满不确定的世界里,但能有理性的保护自己。地震确实可怕,人类总能更好地应对。有备而来,尤其是选择稳固的建筑,一定能极大地提高保护自己的几率。
【责任编辑:身中一刀】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你的位置:
面对突发地震,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果突发地震,我们该如何应对?
面对突发地震,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面对地震,我们心连在一起。各尽所能,帮助他们!
一旦发生了地震,若是在外边,千万不要靠近楼房、烟囱、电线杆等任何可能倒塌的高大建筑物或树木,要离开桥梁、立交公路,到空旷的田野较为安全。地震虽然是造成人口伤亡的天灾,但也不是不可预防的。如果能把握时机、运用防震知识就可以保护自己如地震发生前观察到鸟、动物的异常躁动;地震发生时蹲在桌子下面都可以减轻地震带来的伤害。可见,学习地震知识非常重要。 强烈的地震,常会造成房屋倒塌、大堤决口、大地陷裂等情况,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损失。为了在地震发生时保护自己,应当掌握以下应急的求生方法。 1.如果在平房里,突然发生地震,要迅速钻到床下、桌下,同时用被褥、枕头、脸盆等物护住头部,等地震间隙再尽快离开住房,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地震时如果房屋倒塌,应呆在床下或桌下千万不要移动,要等到地震停止再逃出室外或等待救援。 2.如果住在楼房中,发生了地震,不要试图跑出楼外,因为时间来不及。最安全、最有效的办法是:及时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最小的房间,如厕所、厨房等。也可以躲在桌、柜等家具下面以及房间内侧的墙角,并且注意保护好头部。千万不要去阳台和窗下躲避。 3.如果正在上课时发生了地震,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能在教室内乱跑或争抢外出。靠近门的同学可以迅速跑到门外,中间及后排的同学可以尽快躲到课桌下,用书包护住头部;靠墙的同学要紧靠墙根,双手护住头部。 4.如果已经离开房间,千万不要地震一停就立即回屋取东西。因为第一次地震后,接着会发生余震,余震对人的威胁会更大。 5·如果在公共场所发生地震,不能惊慌乱跑。可以随机应变躲到就近比较安全的地方,如桌柜下、舞台下、乐池里。 6.如果正在街上,绝对不能跑进建筑物中避险。也不要在高楼下、广告牌下、狭窄的胡同、桥头等危险地方停留。 7.如果地震后被埋在建筑物中,应先设法清除压在腹部以上的物体;用毛巾、衣服捂住口鼻,防止烟尘窒息;要注意保存体力,设法找到食品和水,创造生存条件,等待救援。 一、发生大地震时不要急。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二、人多先找藏身处。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果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 三、远离危险区。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四、被埋要保存 体力。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穿激扁刻壮灸憋熏铂抹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
预防地震 (1)学习地震知识 ——学习地震知识可使你在地震时不害怕、不惊慌,避免不必要的伤亡。 ——了解家庭、学校和办公房所处的地质构造情况。 ——掌握基本的地震防御办法。 ——注意身边自然界的异常现象。 ——不要听信和传播地震谣言。 (2)室内防震措施 ——高柜要和墙体固定在一起,以免倾倒砸人或堵塞逃生穿激扁刻壮灸憋熏铂抹之路。 ——较高的家具上面堆放笨重物品。 ——最危险的是组合家具,可用角铁或结实的木条固定各部分,再和墙体连接,或干脆拆除。 ——固定底座带轮子的家具或物品,如钢琴等。 ——固定桌面上的贵重物品,如计算机等。 ——系紧或加固悬挂物,如灯具、挂钟镜框和厨房用品等。 ——取下阳台围栏上的花盆、杂物。 ——卧室,尤其是老人或儿童的卧室,尽量少放家具和杂物,尤其不要放高大物品。 ——有条件的家庭,可设计一个室内避震空间。如重点加固一间居室或在床上增设结实的抗震框架等。 ——每个家庭成员都要熟悉电、水、气阀门的位置,掌握正确的关闭方法。 ——不要把易燃、易爆物或农药、有毒物品放在屋内。 (3)室外防震措施 ——正门、楼道、走廊不堆放杂物,以利人员疏散。 ——选择疏散避震的安全场地。场地应就近、宽敞,应避开高大建筑物、电线杆、砖墙、路灯和变压器。 ——发布临震预报的地区,应按政府安排,按指定地点修建临时防震棚。在外期间注意卫生,防火,储备饮用水等,遵守和维护社会秩序。 (4)准备一个防震包 ——防震包应足够结实,内装食品、水、急救药品等基本生活用品。因为是备用应急,所以应按保质期及时更换食品和水。另外,还应准备小铁铲、钳子、改锥等工具,可以在你自救或救人时发挥作用,准备一哨子,可以帮助救援人员发现你被埋地点。 面对地震 古 训 &伏 而 待 定& “卒然闻变,不可疾出,伏而待定,纵有覆巢,可冀完卵”。这是1556年华县大地震后一个叫秦可大的文人在《地震记》中总结的经验。他是说;当面临一次大地震时,人们往往来不及躲,最好就近寻个安全角落(如柜或`土炕的一侧),伏在地上,注意保护头部和脊柱,等待震动过去再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简单说,就是伏而待定。 古人这个方法很有效,唐山大地震时也得到了验证。就是到现代化,如果您住在高层,来不及下楼,为减少室内悬挂物砸伤或碰伤,采取这种保持镇定就近避险的方法,仍不失为一种应急之策。 选择小开间、坚固家具旁就地躲藏; 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 保护头颈、眼睛,扼住掩住口鼻; 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 在野外怎样避震 避开山边的危险环境 避开山脚、陡崖,以防山崩、滚石、泥石流等; 避开陡峭的山坡、山崖,以防地裂、滑坡等。 躲避山崩、滑坡、泥石流: 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与滚石前进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坎下;特别要保护好头部。...冷静。一定要心平气和下来,如果不冷静不镇静,脑子不能集中,更加不能解决问题。
面对突发地震,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一旦发生了地震,若是在外边,千万不要靠近楼房、烟囱、电线杆等任何可能倒塌的高大建筑物或树木,要离开桥...地震时,如果有同学摔倒,我们应该怎么做?——
我们应该尽快的把同学扶起来, 然后大家有序的离开, 毕竟是非常紧急的情况 需要有秩序才能大家都安全。...做为一名护士面对突发事件如休克,地震等应如何处理?——
冷静下来,然后报警,如果犯罪分子已经开始行动了,要先安慰人心,如果还没有行动,就要想办法疏散人群,尽...面对地震我们能做些什么?——
一旦发生了地震,若是在外边,千万不要靠近楼房、烟囱、电线杆等任何可能倒塌的高大建筑物或树木,要离开桥...当发生地震后,我们应该怎么做?——
地震中逃生十大法则 地震中逃生十大法则核心提示:地震虽然目前是人类无法避免和控制的,但只要掌握一些技...当遇到地震时我们应该怎样做?——
如果发生地震,如果在室外,尽量跑到地势空旷的地方爬在地上;如果在室内,在房间的承重墙附近找一个类似三...面对赌如地震之类的突发灾难我们需要干什么——
地震时的应急防护原则 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防护的较好方法。所谓就近躲避,就是...地震发生时应该怎样应变?面对洪水怎么办——
一、做好地震预报.地震之前是有预兆的.现在我们所知道的这种预兆是:地下水变浑、翻花、冒泡、变味;鸡鸭...当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地震发生时的情况十分复杂,抓住时机、冷静判断、迅速避震,是人们在地震中求生的关键所在。而处于不同的情...
你可能感兴趣的相关资料地震突发怎么逃生?-天气网
当前位置: &
& & 地震突发怎么逃生?
地震突发怎么逃生?
  导语:虽然目前是人类无法避免和控制的,但只要掌握一些技巧,也是可以从灾难中将伤害降到最低的。有学者称目前已经进入了8级地震活动的高发期。位于中国南北上曾多次发生强烈地震,日8.0级地震就发生在该带中南段。该带向北可延伸至蒙古境内,向南可到缅甸。当地震突发时,我们应该牢记地震逃生要点,才能在灾难突发时尽量避免伤害。来随小编看看地震安全逃生全要点都有哪些吧。快将此必备法宝收藏起来吧!
关于“”的消息:
天气与生活
万年历资讯
天气网讯 四川省自贡市日前遭遇暴雨突袭,大树被吹倒道路中断,并且...
导语:我国是世界四大古国之一,拥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所以,要想...
导语:在我国,每到一个节气,都会有各种各样的习俗,这些习俗因为地...
导语:近日,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持续的高温天气。对此,交警表示...
导语:今年8月7号立秋,很多人都盼着立秋之后能结束夏天的高温天气...
在网上能够查阅到售票时间,但最快的最能买到票的方法,一定非售票窗...·····用户等级:家长帮小编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896 小时
金币:5066
<em id="authorposton17-8-8 22:51
本帖最后由 清心 于
10:04 编辑
地震来了怎么办?
这些知识能帮你:
当发现房屋开始摇晃时,第一时间就能确知去哪儿躲避非常重要。如果在地震发生前就做好了准备和演习,你和家人就能在察觉震感的第一时间及时、正确地作出反应。防震演习可以让每个家庭成员知道如何应对地震。
每个家庭成员都应该知道各个房间的安全及危险地点在哪里:
(1)安全地点:最佳安全点是坚固的家具下面或旁边,例如书桌或其他硬质桌子之下;有支撑的拱廊下,紧贴内部承重墙的地方也较安全。
(2)危险地点:窗户、悬挂物件、镜子、壁炉以及较高的未固定家具边。
地震来了如何逃生
当地震还在持续时,将你的活动范围限制在周围某个安全地点几步之内,在晃动停止、确认安全后再移动到更加安全的地带。
如果你在室内:
蹲下,寻找掩护,抓牢——利用写字台、桌子或者长凳下的空间,或者身子紧贴内部承重墙作为掩护,然后双手抓牢固定物体。如果附近没有写字台或桌子,用双臂护住头部、脸部,蹲伏在房间的角落。
远离玻璃制品、建筑物外墙、门窗以及其他可能坠落的物体,例如灯具和家具。
如果地震发生时你在床上,请待在那里不要动。抓紧枕头保护住你的头部。如果你上方有可能坠落的重型灯具,请转移至最近的安全地带。在晃动停止并确认户外安全后,方可离开房间。
如果你在室外:
待在原地不要动。
远离建筑区、大树、街灯和电线电缆。
如果你在车上:
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尽快靠边停车,留在车内。
不要把车停在建筑物下、大树旁、立交桥或者电线电缆下。
不要试图穿越已经损坏的桥梁。
地震停止后小心前进,注意道路和桥梁的损坏情况。
如果你在废墟下
不要点火柴。不要向周围移动,避免扬起灰尘。用手帕或布遮住口部。敲击管道或墙壁以便救援人员发现你。可能的话,请使用哨子。在其他方式都不奏效的情况下再选择呼喊——因为喊叫可能使人吸入大量有害灰尘并消耗体能。
愿上天不辜负,愿努力有所得。
欢迎加入家长帮,一起做更好的家长!
有事可在论坛发帖,清心和千万家长为你解答!也可加小助手微信(szshengxuezhushou),拉你入深圳小升初微信群、五大名校交流群!2018小升初QQ群:;2019小升初QQ群:
用户等级:家长帮小编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896 小时
金币:5066
<em id="authorposton17-8-8 22:51
防灾减灾意识不能少
功夫要下在平常
用户等级:家长帮小编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896 小时
金币:5066
<em id="authorposton17-8-9 10:21
Powered by播放列表加载中...
正在载入...
分享视频:
嵌入代码:
拍下二维码,随时随地看视频
地震逃生-急救超人3D急救知识系列动画片
上 传 者:
内容介绍:
突发地震,往哪逃?“急救超人”告诉你如何紧急避险,地震求生。做中国最有趣的急救知识系列动画片,普及急救知识,挽救更多“本应”挽回的生命!
我来说点啥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京网文[0号 |
| 京公网安备: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京)-非经营性-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403号
<img src="" width="34" height="34"/>
<img src=""/>
<li data-vid="">
<img src=""/><i data-vid="" class="ckl_plays">
<img width="132" height="99" src=""/>
在线人数:
<li data-vid="">
<img src=""/><i data-vid="" class="ckl_plays">
<img src="///img/blank.png" data-src=""/>
<img src="///img/blank.png" data-src="http://"/>
<li data-vid="" class="cfix">
src="///img/blank.png" data-src=""/>
<i data-vid="" class="ckl_plays">
<li data-vid="" class="cfix">
src="///img/blank.png" data-src=""/><i data-vid="" class="ckl_plays">
没有数据!
{upload_level_name}
粉丝 {fans_count}
{video_count}
{description}}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震逃生知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