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一名,现评职称继续教育要求,要求发SCI,请问怎么发?好发吗?

医生职称评定,未来论什么?-热点关注-资讯-医师在线
您的位置:
理想到现实,绝非一步之遥
说,&我们科有位医生,手术做得非常漂亮,可是快退休了,还未评上副主任医师,因为没有精力写论文。&解放军3063SCI
SCI导向是否过度?
国内一位院士曾经撰文写道:&如果你到医院去看病,一定要找没有(博士)学位的医生,因为现在真正会看病的,都是没有学位、但临床经验十分丰富的医生;反之,如果你到医院里去统计论文发表情况,一定要找有学位的。&尽管这样的说法未免夸张,并不客观。但它似乎在一定程度上说出了医生职称考评体系的某种偏颇。偏颇的深处,一个词组不能视而不见,那就是SCI()。
SCISCISCI84SCI4030SCISCI
SCIStupid Chinese IdeaSCIidea
2080SCISCISCI
SCI也指出了对考评体系的担忧,&无论职称评定,还是职务晋级,考核医生都需要条条框框。但是,以论文等显而易见的硬件&一刀切&,考核变得简单了,很难选出真正的好医生,因为临床医学的很多东西是无法量化。&他甚至还认为如果盲目追求论文数量,不仅为&论文经济&提供了&土壤&,更会催生功利化的科研心态。
难净的铅华 不能不说的秘密
8002000 1001020020
2010101625670
踏心路 探新路
与发达国家医生分为学术型和临床型不同,我国医生基本&一肩挑&,既搞临床,又搞科研。由于精力有限,一些医生拼凑、花钱发表论文屡见不鲜,长此以往,这些医生的临床能力未见稳健的进步,还因为应付&论文&弄得焦头烂额,甚有&丢了西瓜拣芝麻&的意味。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有识之士也在不遗余力地高声疾呼。
2013提出现行临床医师职称晋升考评中存在的&重论文科研、轻临床实践现象&值得重视,临床医师职称晋升考评中一些偏颇做法急需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
SCI也建议,医院以及社会应该创造一个让医生潜心科研的大环境,同时对基于临床实践的科研和成果、医生根据临床经验和体会写出较高水平的医学论文应该积极倡导和大力支持。
Housemen1Medical Officer6Senior MO
Associate Consultant10Consultant
共0条记录 1/1页
第十二届东方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大会...救100个病人不如发1篇SCI论文?院士呼吁要警惕这种现象
本文整理自新华网,钱江晚报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李连达,在日前正在长春举行的中国科协年会上呼吁,医生的首要职责是治病救人,要警惕做1000台手术和救100个病人不如发1篇论文现象。
李连达。 新华网 资料图
李连达:写SCI论文,最终可能导致看病难进一步恶化
李连达认为,现在有的医院过度强调科研,过度重视建设科研型医院,过度提倡医生成为科研型医生,导致出现一些临床水平不高甚至不会治病的医学博士和专家。
李连达说,一些医院目前唯论文、唯SCI导向评价医生,将其作为医生晋升职称的主要标准,对基层医院和临床一线大夫是不公平的。他们全部时间精力用在治病救人上,没有时间、条件和精力进实验室,做实验写论文。
据介绍,在美国,每1万人有125个医生,80%都是家庭医生,没有科研条件,只有20%在大医院的医生才去从事科研。
李连达说,我们的医生,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治病救人上,而是写SCI论文,最终可能导致看病难进一步恶化。
李连达表示,我国的医院应该实事求是选择发展道路,尽快改变目前不重视临床的局面,不要唯论文、唯SCI,特别是要通过评价机制改革引导基层医院和临床第一线的大夫以治病救人为第一要务。
专家坦言:在目前的评价体系下,很多人都被逼着发论文
近年来有关学术论文涉嫌抄袭乃至造假的问题已算不上新鲜。这背后不仅是对医生及其他领域研究人员学术道德的关注,更是对各行业职称评定的争议。
专家坦言,一些学者之所以论文造假,除了个人问题,也是因为目前很多行业中,论文和职称晋升紧密挂钩。
对一些高等院校的研究生、博士生来说,在国际影响力期刊发表论文是决定能否毕业的重要一环。“特别对博士生来说,在中文期刊发表的都不能算,没有文章就毕业不了,这就意味着要多读一年书,少赚一年钱。”杭州某三甲医院泌尿科医生王浅(化名)说,学生们求短平快、求见效的压力在这里,有了主观造假的动机。
以论文论英雄的评价体系对临床医生们来说,更甚。“评职称时,做一千台手术不如发一篇SCI论文”。王浅向钱报记者介绍,对于目前医生的职称评级考核,包括三个方面:临床业绩、教学任务,以及文章和课题。
“临床业绩是个排除选项,难去量化。不同科室也没法比较。因此,临床业绩做得怎么样?最后通过有没有发生医疗赔款或者医疗投诉来排除。”
王浅说,第二个指标教学任务,即完成多少科室的教学,带几个学生,也是大家都能抵达的及格线。“所以最后的晋升难度和PK点位就落在科研文章数量以及影响力因子上,因为这是可以量化的。这个排名会决定你能不能晋升。”
在他看来,目前的评升制度对医生来讲是不公平的,有些医生临床能力虽然得到患者和同行认可,但由于缺乏科研成果和足够的论文数量很难晋升。与此同时,一些不会做手术的主任医师、医术不精的内科专家,靠大量科研论文获各种职务头衔,但在实践中却不会处理病人和具体的临床问题。
“临床医生每天加班加点治病救人,没有多少时间搞学术,如今倒逼你不得不把精力重新分配。”王浅认为,临床为重,科研为辅才是正道。“但现有的晋升体系,你说合不合理呢,也有合理的地方。你说废除这个标准,可是用什么东西去替代呢?只能凭拍马屁,凭关系,你的上升通道也是挺郁闷的,变得不可琢磨。”
据悉,对于科研人员来说,除了职称评定,年终考核申请课题、评选院士,均以论文为最重要的硬杠杠和标准。
“看着别人都靠论文上了主任医师,而你临床能力再高,没有论文也是个‘千年主治’,是不是也着急得很呢?”王浅说。
知名医学网站丁香园曾特别对此做过一项包含1928份有效问卷的调查,其中,824名医生表示,医院晋升高级职称和副高级职称必须有SCI论文;而晋升高级职称,85%以上都要求有2篇及以上SCI,要求有5篇以上的达到29.21%。
记者了解到,以医疗行业为例,一般情况下,一名医疗人员要花15年时间,才能完成从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到主任医生的晋升。这个过程中,需要实操能力,也需要论文发表。
熊丙奇坦言,国际学术界也重视论文,但他们更重视论文本身的创新质量,不仅仅是看数量。而我国目前的学术管理和评价体系中,只要发表,基本不看论文质量。
2016年3月,中央印发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注重凭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人才,克服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等倾向。“不将论文等作为评价应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条件”。
然而实际工作中,论文仍是一些单位人才晋升道路上迈不过去的坎儿,不少临床医生为评职称“放下手术刀、走进实验室”,为发论文而与“论文掮客”一道弄虚作假。
对执掌专业技术人才考核晋升大事的主管部门而言,要敢于拿自己的利益开刀,对于手中掌握的那些与中央改革方向不符的权力,该放的要放、该减的要减、该改的要改。
「募格学术」现正式向粉丝们公开征稿!内容须原创首发,与科研相关,一经采用,会奉上丰厚稿酬,。
热门图文TOP5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评职称的论文要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