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月无边林家成是谁说的?是什么意思

图书信息/我说风月无边
  出版社: 上海文化出版社; 第1版 (日)
  平装: 195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8
  ISBN: , 0
  条形码: 0
  尺寸: 24.4 x 15.8 x 1.6 cm
  重量: 340 g
作者简介/我说风月无边
  曹正文,笔名米舒,《新民晚报》高级编辑。江苏苏州人,20世纪50年代生于上海。先后当过工人、教师,经自学考试毕业于华东师大中文系。1981年考入《新民晚报》社,先当记者,后任编辑,先后执编“夜光杯”、“博闻”、“悦读”、“花鸟虫鱼”副刊,执编“读书乐”1000期,达20年之久。20世纪80年代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九三学社上海市委第十三、十四、十五届常委,上海市政协第九届、第十届委员,上海大学文学院、同济大学对外交流学院兼职教授。1993年荣获上海市首届韬奋新闻奖,1995年被评为“上海十大藏书家”。1997年11月应瑞典外交部邀请出席第91届诺贝尔奖颁奖仪式。2006年被文新报业集团聘为资深编辑。先后以学者兼记者的身份访问美国、俄罗斯、瑞典、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南非、埃及、法国、英国、巴西、希腊、瑞士、土耳其、印度、西班牙等34个国家及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并在马来亚大学、墨尔本大学、大田大学、多伦多大学、斯德哥尔摩大学讲课。共出版作品集173部,其中个人专著55部,主编丛书118部,代表作为《》《米舒书话》《紫色的诱惑》《唐伯虎落第》《之旅》《女性文学与文学女性》《秋天的笔记》《中国侠文化史》《世界侦探小说史略》《我走过88个城市》。苏州“曹正文收藏签名本陈列室”为国内第一个签名本陈列室。曹正文于1992年至2005年先后以学者兼记者的身份访问美国、俄罗斯,瑞典、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南非、埃及、法国、意大利、瑞士、奥地利、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泊尔、英国、希腊、土耳其、西班牙、巴西、阿根廷等32个国家及台湾、香港、澳门地区,足迹遍及五大洲。并在马来亚大学、墨尔本大学、大田大学、多伦多大学、斯德哥尔摩大学讲演。共发表各类文字计1000万字,出版作品集169部,其中个人专著51部,主编丛书118部。苏州图书馆设立的“曹正文收藏签名本陈列室”为国内第一个签名本陈列室。
内容简介/我说风月无边
  《我说无边风月》乃作者常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产物。是作者游览山水名胜、深入动物世界、考察风物人情之余,信手拈来的一本情趣兼备的随笔集。文字清雅,视野开阔、考证周详、语言精致,凡所言之物,皆有作者亲历之独特见解。
  作者笔下的山、水、亭、台、楼、阁……皆为作者亲历之处。作者将自然山水视作一本立体的书,对细微处作了有趣考察,将知识性与优美文笔融合为一体,笔下景物呼之欲出,妙趣横生。
  作者笔下的动物,各有其性,让读者从动物世界中看到人的优劣性,令人思绪万千,启迪多多。
  作者喜文玩,好收藏,对中国工艺美术的产生、特征与风格,均有自己独到见解,可为收藏爱好者打开一扇窗。
目录/我说风月无边
  一、山水名胜
  说小城
  说名居
  说旅店
  说帝都
  说书院
  说教堂
  说博物馆
  说江南
  说成都
  说西安
  说苏州
  说水土
  二、风物百态
  说骆驼
  说鳄鱼
  说狐狸
  说熊猫
  三、人生雅趣
  说中秋
  说对联
  说元宵
  说书法
  说水晶
  说石雕
  说砖雕
  说木雕
  说核雕
  说刺绣
  说紫砂
  说鼻烟壶
  说牙雕
  说竹刻
  说漆器
  说盆景
  说家具
  说音乐
  说电影
  说藏书票
  说状元
  说文人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次
参与编辑人数:1位
最近更新时间: 14:41:49
申请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专题推荐:
您的位置:
>> 风月无边是什么意思
风月无边是什么意思
  风月无边是什么意思?对于这些不常出现的词汇,你是否知道它们的意思?下面就和康网小编一块来了解一下风月无边是什么意思吧。
  风月无边是什么意思
  “风月无边”是泰山登山路旁的一块摩崖刻石,位于万仙楼北侧盘路之西,这是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历下才子刘廷桂题镌的。这实际是个拆字游戏,是“风月”二字拆去边框所得,隐喻“风月无边”之意,用来形容这里风景幽美,吸引游人驻足观赏猜度字谜奥妙。
  扩展阅读:“虫二”由来
  在泰山万仙楼北侧盘路之西,有一摩崖石刻“虫二”。这“虫二”题有上、下款,上款为题字时间“已亥夏六月”,“已亥”指的是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下款为题字者,“历下刘廷桂立”。刘廷桂,外号“刘十二”,因12岁考中秀才而得此号。学者王克煜说,“虫二”石刻有两块,一块是泰山摩崖石刻,一块是杭州西湖湖心亭石碑刻。民间传说,当年刘廷桂邀杭州友人登泰山至此,看到眼前景色蔚然深秀,一切景物都在云盘雾绕之中,灵机一动,当即挥毫写下了“虫二”二字。朋友问何意?他说,这里虽无无边风月之亭,但的确风月无边啊。原来,乾隆皇帝下江南在杭州西湖曾为“无边风月”亭题写匾额,如果刘廷桂在这里再次重复这四个字就是犯上,刘廷桂因“避讳”,灵机一动,题下“虫二”。值得一提的是,刘廷桂的这一“避讳”字,竟被人反“拿”到杭州西湖1953年重建的一层二檐、金黄琉璃瓦顶的无边风月湖心亭一石碑上,并演义为当年乾隆下江南时的“御笔”。
  关于此石刻,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当年斗母宫的尼姑不守佛规,闹出不少绯闻。一次,刘廷桂登泰山,过斗母宫时向尼姑讨水喝,尼姑不给。刘一怒之下写下了“虫二”二字,骂尼姑只会搞风花雪月之事。还有的说刘还送了尼姑一块匾,上面写着“因受”二字。将“恩”“爱”两字去掉心就是“因受”,表示“恩爱无心”之义,也是在骂尼姑的水性杨花,无德无良。
  进入现代,随着泰山的名声越来越大,来此朝圣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曾猜测过它的意思,都未能如愿,直至郭沫若考证出石刻的真正意义。王克煜教授介绍说,上世纪50年代末期,有几位日本学者来中国登泰山,沿途的风景令他们流连忘返,赞叹不已。穿红门,过万仙楼,北行一段,自然风光绝佳,盘路西侧的石壁上镌刻有“虫二”两字,引起日本学者的很大兴趣,他们向陪同的中国学者询问,这两个古怪的字意思是什么?还真把在场的人都难住了。游山归来,日本学者仍追问“虫二”的读法和意思。于是,我国学者们便翻书查卷,多方请教专家教授,可就是得不到满意结果。1961年郭沫若先生登泰山,专门请他看了这块碑刻。郭沫若看了这两个字,沉思片刻,用手在“虫二”两个字外边各加两笔,“虫二”变成了“风月”。郭沫若笑道:“这两个字应读作‘风月无边’[1] ,不过是古代名士的文字游戏罢了。”
  但是,这远远没有解决“虫二”的出处问题。后来,读清朝野史、清人笔记,从褚人获的《坚瓠集》里,看到其引《葵轩琐记》云:唐伯虎题妓湘英家扁云:“风月无边”。见者皆赞美。祝枝山见之曰:“此嘲汝辈为虫二也。”湘英问其义,枝山曰:“风月无边,非虫二乎?”湘英终以为美,不之易。但褚人获也不敢肯定是否典出唐伯虎,其下注云“《支颐集》作钱鹤滩。”日本人梦亭东聚半笔记半诗话的《I雨亭随笔》中,有相同的记载。
  张岱的《快园道古》卷十二《小慧部?灯谜?拆字》中有云:“虫二”两字,徐文长赠一妓为斋名,取义“无边风月”。另,清人平步青《霞外捃屑》有云:越人好传谰语。如云徐天池游西湖,题某扁曰“虫二”,诘之,曰“风月无边也”。这两则中的徐文长、徐天池,说的都是徐渭。唐伯虎生于1470年,死于1523年;徐渭生于1521年,死于1593年。这说明,唐伯虎的“虫二”较徐渭早。
  更早的据说跟李白有关。湖南岳阳楼三楼,有东西两联,东联是短短的一幅八字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落款为“长庚李白书”。湖南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的《巴陵胜状》一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说岳阳楼三楼的木壁上,本来曾有三个隐约可见的字迹――“一”“虫”“二”。人们一直不解其义。后来李白游岳阳楼,看出这是一副字谜对联,即“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并当即写下了这副对联。此事仍是传说,穿凿附会的痕迹明显。不过,李白到过岳阳楼倒是确有其事,有李白自己的诗为证。李白有诗《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诗云: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更为有趣的是,这“虫二”二字远在25亿年前就已经出现在泰山,直到1993年才被人发现。不过题写这二字的,不是哪一位书法家,而是大自然。1993年,有一位叫陈兴旺的奇石爱好者在泰山脚下捡到一块长18厘米、重1420克的奇石,奇石上的花纹清楚地显现出了“虫二”二字。它比刘廷桂写的更为自然飘逸,“虫”字清晰明了,藏巧于拙,白似玉、势如风,并且起笔“撇”与尾笔“点”通过一条白线绕石一周后又相连结,直渗入石休之中;“二”字淡如丝、弯似月,由许多不规则的白点组成,如在云中雾里。奇石上的“书法”苍劲有力,浓淡相宜,疏密有致;两字二色相间,相映成趣,实为大自然赐予人们的难得一见的“珍宝”。成语独善其身出自哪?是谁说的?是什么意思?
来源: &&&&作者:张薇薇&&
内容提要:一个词语在历史长河中发生的语义演变,往往显得意味深长。我们更稀缺的,恐怕正是顺境之中不忘“独善其身”的智慧、勇气和担当。
  一个词语在历史长河中发生的语义演变,往往显得意味深长。
  引发我这番感慨的是“独善其身”这个成语。大家都知道,出处是孟子的名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如今,“独善其身”常常被当作“置身事外,自得其乐”之类的意思,用起来也常常是套用一个否定句式,譬如“大势之下难以独善其身”云云。但是倘若追寻其本义,以孟子亚圣之德,对于君子穷困时的要求,会是仅仅只要自得其乐便可了吗?恐怕并非如此。
  孟子这段说辞,原话其实是颇为慷慨激昂的:“……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於民;不得志,修身见於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赵歧注曰:“独治其身以立于世间,不失其操也。”加上语境和注解,其实意思已经很明白了:所谓“独善其身”,并不是说要你“独自”过得“好好的”就行的,而是要“穷不失义”,要“修身”,要“立于世间,不失其操”的。再穷困潦倒,道义操守仍然是底线。
  可叹的是,随着岁月流转,大家对孟子的话,似乎也开始换了一种理解:都已经身处逆境、穷困潦倒了,还要讲道义,实在是迂不可及。“兼济天下”那是身世显赫之人要操心的事,穷困小民只要把自己伺候好就不错了。如此解释,多了些市井的狡黠,少了些理想主义的担当。——于是乎,又有许多人觉得,应该是先说“达则兼济天下”,再“穷则独善其身”,逻辑才说得通。这顺序一颠倒,就更有些“退而求其次”的意味了。
  对于这种说法,我是不以为然的。倘若理解了孟子的原话,其实“独善其身”恰恰应该放在前面,因为“独善其身”乃是前提,是原则,是根本;“达”了,“兼济天下”的人,当然也要“善其身”,自己的操守不能丢,然后才谈得上为天下。反观今天许多鲜活的案例,恰恰是飞黄腾达了,人前“兼济天下”,人后却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场合里丢了道义,最后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由此观之,恐怕今天倒是要讲“达则独善其身”更为适宜。毕竟今天,“兼济天下”的风光人人称羡;我们更稀缺的,恐怕正是顺境之中不忘“独善其身”的智慧、勇气和担当。(马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风月无边的意思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