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给写首诗,题材:落花流水歌词,流水,失情,孤舟,夕阳。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古诗歌中常用的草木类意象解析.doc 57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00 &&
古诗歌中常用的草木类意象解析.doc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古诗歌中常用的草木类意象解析第一篇:《古诗词常用意象集锦(精)》古诗词常用意象集锦意象是鉴赏诗歌的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审美元素。抓住了意象也就把握了诗歌的意境、风格及作者蕴涵其中的思想感情。所以了解意象的特殊寓意,是读懂作品的关键。下面这些意象就常含有不同的寓意。1、望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异常感伤。“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2、黄昏、夕照(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感伤的心情意绪、人生迟暮的生命悲叹、伤古吊昔的悲凉意蕴。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3、流水、落花——古人云:“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把水与时间的流失结合起来,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这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主题。“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落花流水”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死亡的焦虑忧伤。此外,唐代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则用流水这一意象来比喻愁怨的浓厚和不绝。4、长亭——陆上送别之所。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5、羌笛----象征凄切悲凉之意境。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就不再列举了。6、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我的心像晶莹的玉壶的冰一样,样高洁如故。“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7、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此句用野草、麦子的繁盛反衬如今的荒凉。“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了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8、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9、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岁寒三友之一。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10、柳——以折柳表惜别。“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11、莲——因为莲出淤泥而不染,诗人借莲喻不同流合污的节操。又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12、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13、以蝉喻品行高洁。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故古人常以此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诗歌落花意象-海达范文网
诗歌落花意象
相关热词搜索:
篇一:落花意象与诗词鉴赏
落花意象与诗词鉴赏
摘 要:古典诗词创作中的各种意象昭示了我国诗词鉴赏中意味无穷的审美特征,成为民族审美心理的物化表现。花朵本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但是“落花”恰恰代表了一种伤感,落花不仅仅是伤春、惜春的情绪,进而成为韶华即逝、容颜不再的深惋悲戚。对悲欢离合、世事无常的人世沧桑的慨叹,成就了对人这一生命主体的终极关怀。而把握住落花这一重要意象,在诗词鉴赏中成为一个理解诗词创作主题的捷径和钥匙。
关键词: 意象 落花 暗示 象征
在古典文学意境营造中,意象是情景的统一,心物的浑融。意象是意象思维物化的结晶,或者说就是主体通过感观接触外物之后所引发的想象、体验而形成于心中的意象。先秦的《礼记?乐记》最早从心物交感的角度来论述音乐的本质,“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质在人心之感于物者也。”强调的就是物对人的感发作用。钟嵘《诗品》曰: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他们讲的这样一种心物交感过程中的感物兴会、情以物兴的诗之生成方式就是诗的意象思维的特征。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更加深入一步地阐释了心物交感、“睹物兴情”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一方面是“情以物兴”,作者的情因物的感触而起兴,在观察或接触外境万物之时,物引发作者的感受、诱发他的想象,物是起主导作用的。另一方面是“物以情观”,从“物”的角度看,它不仅仅为了表达自身,而且是作为“情”的体现者而出现的。感物的意象生成作用,决不仅仅是“物”本身,而且它的指向与根本意义还在于物所蕴蓄或所激发的情思。他还进一步地阐述了“随物婉转”的意象思维规律: “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婉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
意象的虚实相生而形成的意境的空灵之美是意象意境化的一个主要特征。一般认为,意境的形成是诸多艺术因素相生的结果。主要由意象及其表现的艺术情趣、艺术氛围以及可能触发的艺术联想所形成。简而言之,由“象外之象”而生成“象外之境”。这种虚实相生的诗学观有着久远的思想渊源。《易经》的乾坤感荡,阴阳相推的观点,老子的“有无互立”、“大音希声”的思想,荀子的“形而具神生”的主张,至魏晋哲学中的“得意忘象”、“寄言出意”的玄论,都是意象与意境虚实转化论的哲学思想资源。诗歌的意境实际是由意象组合而生成的实境与虚境的结合。
如胡应麟在《诗薮》内编卷一中说“古诗之妙,专求意象”,文学意象是我国古典文艺理论中一个富于民族特色的理论范畴,它是创作主体传达思想情感的有意味的象征性符号。袁行霈先生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说: “意象是融人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它既有自然物象的个别特征和属性,更有作家赋予的所谓优患意识,是指人们从忧患境遇的纷扰中体验到人性特殊内涵和情感意蕴。
咏花是古典诗词创作的一个不朽的题材,无数的诗人吟咏歌叹,借以抒发忧思。落花诗又是全部咏花诗作中最重要的一支,落花诗中曾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意蕴深长的佳作。落花的意象由来已久, “裳裳者华,其叶湑兮”;(《小雅?裳裳者华》)以花的枯黄陨落来传达濒危履艰的生命摇落意识,如“苕之华,芸其黄矣。心之忧矣,维其伤矣”。(《小雅?苕之华》)在《诗经》中,花意象被赋予了生命盛如花,亦衰如花,盛衰遽变只在瞬息之间的哲理意味。《诗经》亦曾出现了对灿烂生命进行礼赞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一千古名句(《国风?周南?桃夭》)。 再如屈原《离骚》之“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将包括落花在内的“草木零落”之景与生命摇落意识明确地联系在一起。《诗经》、《离骚》开启的落花意象中,《诗经》主要是抒发一种对生命必将迟暮的哀愁,而《离骚》更倾向于哀叹生命流逝而功业无成。前者是一种莫名的哀愁,见芳草萋萋而思其终将枯萎,看花红叶绿而叹其必将落英缤纷;而后者则是把落花与经国大志的破灭、美人迟暮生命衰逝联系起来。这都是后来文人吟咏落花题材的重要类型。
在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实践中,落花无疑是一个起源极早的原型意象。《诗经》以后,落花意象的这些意味被不断发挥拓展,逐渐形成一种积淀特殊心理内容的意象,使他们形成了强烈的悲剧意识和深刻的悲剧审美观照。《古诗十九首》中“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亦以花之姣好喻人之盛年韶光,奈何嫁不及时,青春蹉跎,实则悲叹士不遇也之词。
陶渊明有“采菊东篱下”的潇洒飘逸,亦有”荣华难久居,盛衰不可量。昔为三春蕖,今作秋莲房”(《杂诗八首》)到的落花意象的暗用。到南北朝萧绎《荡妇秋思赋》“秋风起兮秋叶飞,春花落兮春日晖”,再到唐代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云: “洛阳女儿好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难在。”更进一步将落花意象与女儿命运联系在一起,形成了特别的象喻意味。诗圣杜甫的名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叹息的是人生变幻莫测,际遇因时而变。小杜在《金谷园》中也有“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之佳句,一代佳人坠楼以身殉情,如同落花一般玉殒香销。五代之后,宋词元曲亦无例外。李清照词亦多以花为主体意象,如《好事近》“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再如“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花自飘零水自流”。以上所举皆是,以落花譬喻自身之生命。朱淑真的“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谒金门》)恰切的反映了诗人悲寂寥落的心情。朱淑真另有一首题目即为《落花》的诗作: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催。愿教青帝常为主,莫遣纷纷点翠苔。相传因朱淑真所适非偶,婚嫁极不如意,终日抑郁寡欢,后归家,竟以亡终。其诗词作品描写了个人寂寞生活,抒发了内心的苦闷和彷徨,我们可以分明的看出朱淑真“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那份对爱情的决绝。
回顾漫长的文化积淀过程,落花意象有以下两种尤为突出的意蕴,首先从花开到花落,这自然界的演变过程,同人世的沧桑变换、荣枯无常、生涯浮沉的规律相契合,从而成为生命盛衰的象征,富于哲理意味。其次花性柔弱,花开有时。
是以落花常以替代女性。自然是人类永远的认识对象和审美对象。自然的形式丰富多彩,人类对美的撷取也无穷无尽。山川草木“莫不有性情”。落花是一种自然现象,自然规律,但在我国古典诗词创作中却不断赋予了这一意象以情感和生命。归纳起来,“落花”意象有如下几种意蕴:
首先是把落花作为单纯的一种自然景物来描写,构成一种优美的意境。试举诗作为例:“春城无处不飞花”(韩翃《寒食》),春光灿烂,春风和煦,花姿摇曳,在风中轻扬曼舞,“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伴随着天籁之声,落红点缀,满地缤纷,可以想见春天的美好。“落花吹欲尽,垂柳折还长。” (王翰《子夜春歌》)春色满园,春光明媚,表现的是牵手春游之乐。“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 (王维《寒食城东即事》)诗人闲情逸致,看到落花与流水,并没有因之伤感起来,而是觉得春色浓如许。
其次是面对落花唏嘘感叹,叹的是年华易逝,容颜不再。试举几则词作为例:“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从中可以看出国破家亡之恨,无可奈何之绪。流水落花的意象增加了诗词的表意容量,使得诗词蕴味深厚,情思邈远。张先的《天仙子》:“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月落红应满径。”晏殊的《浣溪沙》:“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这些诗句都是表现伤春、惜春的情绪。唐张泌的《寄人》诗:“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宋晏几道的《临江仙》词:“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这些都是表现对离人的追忆、留恋的。“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抒发了词人的郁闷之情,相思之苦。题为徐君宝妻的那首有名的词作《满庭芳》“长驱入,歌台舞榭,风卷落花愁。”则抒发的是一种家仇国恨,胡虏长驱而入,好似风卷落花,大好河山惨遭蹂躏。何等的凄切,何等的悲凉。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是《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葬花词中一句,暗含自己的命运还不如落花,道尽了心中深沉绵切之悲苦。林黛玉《葬花吟》中尚有“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样读之令人触目惊心的诗句。则完全将花之命运等同于人了,花落之日,便是人亡之时。
最后还有一种是以落花寓意昂扬向上的精神。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王安石《北陂杏花》)暗寓诗人宁可在斗争中粉身碎骨,也不愿委曲求全同流合污。“花落春常在”清道光年间考生俞樾在礼部复试,以此句为诗开头,寓意希望在人间。
清人龚自珍有名篇《西郊落花诗》与《己亥杂诗》其中的一首“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均借落花意象暗喻自己内心的不屈不挠,虽然不为世所用,但依然充满豪情。吴调公在《诗词欣赏与审美感情》如是评价:如龚自珍兼取于一壮一优之美的剑气箫声。从广阔的背景说,它反映了启蒙诗人呼唤时代风雷的身影,但与此同时,还可以看到这一位神往六代风范的诗人因为“揽辔澄清”之志未酬,深心中萦回着凄厉飙
发的幽怨。深入到这一奥区,我们也就能聆听到诗人的心声了。” 的为确评,通过诗作我们可以体验到诗人的独特的审美情趣。由此,不仅可以窥察他们的政治主张和思想倾向,还能洞悉其气质风度。
据笔者利用工具粗略统计,《全唐诗》中出现“落花”的诗句即有近三百之多。韩愈、白居易、李商隐等大诗人均有题为落花的诗作。石田先生沈周竟然有《咏得落花诗(三十首)》,而唐寅则有和作《和石田先生落花诗(二十首)》,文徵明亦有和作。“落花”所代表的时令恰好为暮春时节,“伤春悲秋”亦是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主题。 “落花”作为中国古典诗歌中无数经典意象之一,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它从本义、比喻义到引申义、象征义的多重变化,正表现了汉语的模糊性,并造就了中国古典诗歌深邃而又清新的审美意境。
中国古典诗词的语言具有暗示性和多义性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意象的存在。意象是在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创作习惯和接受惯例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由于意象本身在流传、沿袭、接受的过程中,意义不断地扩充、附加、衍生,所以自身便具有了话语蕴藉的特点,并对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的暗示性和多义性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也为诗歌批评和诗歌创作提供了契入点和学习借鉴的范例。因此,鉴赏中国古典诗歌必须抓住诗歌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而话语蕴藉、多义性和暗示性正是作者、读者审美经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落花的意象在古典诗词作品中的出现,它不只停留在意义的表层,而是具有了更深的含义,即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所说的“象外之象”、“味外之旨”。春花凋零,便悲叹韶华即逝,芳龄不再传达对春天的惋惜、哀伤,对离人、恋人的思忆、眷恋,对悲欢离合、世事无常的感叹,都含有对人这一生命本体的关怀。对于唐宋诗词中频频出现的落花意象,日本学者青山宏先生分析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为什么会产生伤春、惜春之情,这是因为春天原来是一个快乐和美丽的季节,人们希望它能长久的延续下去,但春天的消逝是那样的无情,而且最明显的表示春天消逝的就是落花。”这种通过落花来暗示春天消逝,传达伤春、惜春的感情,是中国古典诗词语言具有暗示性和多义性的例证。可见,意象是创作者在作品创作的过程中运用联想等艺术手法表现出的客观物象和主观情意的统一,是读者在阅读接受中通过语言文字所感受到的客观物象和主观情意的统一。它有情景交融、寓意象征的特性,它立象以尽意,追求神似,讲求多义性和独创性,在对其内在品质的挖掘中体现出宽泛的意蕴。
以上通过对”落花”意象意蕴的梳理与分析,并辅之以美学上的观照,可以明显看出,中国古典诗词魅力无限,意象的蕴意也许就是其魅力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古典诗词也许有了意象意义的深层潜伏,使得诗词的意蕴咀嚼不尽、欣赏不完,它们的艺术价值也必随着时间之水的淘漉、洗濯而更显其如月的光华和如花的娇美。中国古典诗词的语言正是由于对意象、意境的创设,才产生了深厚的意蕴。
青春韶光在落花的纷飞飘坠中得到细细的体味,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抒己,而外足以感人,意与境二者而已。”只有领悟意象
寓意,才能把握诗歌内容,领会诗歌主旨,进入诗歌意境,感知诗人情感。只有对意象有了清晰而深刻的认识,我们才能对诗歌意境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对诗歌产生全面而深入的把握,才会有深挚的审美情感。关键就在于创造意象世界。这是一切艺术形式都必须遵循的法则,更是诗人创作的追求。篇二:诗词中的落花意象
浅析诗词中的落花意象
[摘 要] 春来春去,人生浮华,流水落花,总带着些许的惆怅。花落本是一种自然现象、自然规律。 花开花谢只是生存繁衍过程中的自然环节,花开不意味着幸福,花落也不代表忧伤。飘零的落花中,弥漫着春光不再、青春不再、美人迟暮的感慨与恐惧。 缤纷的落花是中国古典诗歌伤春主题的核心意象。花落花开总关春。
[关键词] 落花;伤春;意象
花在一个春天完成从盛开到凋落的生命,预示着四季循环,隐喻着时光流逝。看落花凋零,飘摇随流水,会使人感觉到自己的命运就如同飘忽不定的落花一样偶然,毫无定则。落花意象的来历对于植物来说,花落本是一种自然现象、自然规律。花之迅速凋落,乃是“人之生死、事之成败、物之盛衰”的缩写。 花开花谢只是生存繁衍过程中的自然环节,花开不意味着幸福,花落也不代表忧伤。 但是诗歌是人的思想与情感的浓缩, 自然事物经由人物思考而成为诗歌意象,必然打上人类情感的烙印。诗人面对落花,唏嘘感叹:叹年华易逝,美丽不再。
花从盛开到凋落的生命周期,不仅提示着四季循环,更暗示着时光流逝,这种美丽、短暂、动态的意象,给诗人留下的印象必然更为深刻。从而产生一种,命运无常的悲戚心理。这样,落花便由一种单纯的自然事物,转变成为了一种富有丰富的艺术内涵的意象。纵观中国诗歌史,写花开的少,写花落的多。 飘零的落花中,弥漫着春光不再、青春不再、美人迟暮的感慨与恐惧。 缤纷的落花
是中国古典诗歌伤春主题的核心意象。
落花以美丽、短暂、动态的意象,用忧伤,给词人留下的印象必然更为深刻。飘零的落花中,尘世浮华,岁月流逝。终身难忘的情境。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蝶恋花》,乱红”即是落花。描摹的是暮春闺怨,但是结合欧阳修的个人经历来看,欧阳修曾经因为抵触皇帝而被迫退居洛阳,闭门编成《资治通鉴》,其中阐述了自己的治国之略,并由此开始受到朝廷重视。但是此刻的朝廷上革新势力渐强,作为守旧派的代表,欧阳修就难免首当其冲的受到压制,因此他的闺怨其实就是一种抑郁不得志的婉约抒怀。意境朦胧含蓄,深得吞吐腾挪之妙。
又如“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这句诗描写了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有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当抒情主人公伤怀如此时,偏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必然更使她悲怀难解。暮春三月,东风无力,百花纷纷凋谢,美好的春光就此即将逝去,对生命的周期无可奈何,而自己的不幸,心灵的创痛,也随着眼前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片片飘飞。美的事物如此受到摧残,让人无限的怅惘与惋惜!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
心灵与自然融为一体,共鸣不已。
叶嘉莹先生在《迦陵论诗从稿》中曾这样写道:“枝头上憔悴暗淡的花朵,较之被狂风吹落的满地繁红更加使人觉得难堪。后者虽使人对其夭亡深怀惋惜,而前者则使人清清楚楚地认识到生命由盛而衰,由衰而灭的残酷的事实。后者属可避免之偶然的意外,前者则是不可逃避的一切生物之终结的定命[1]”。李商隐《无题》中的落花是表示为与爱人离别而愁。“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抒发了浓浓的郁闷之情,幽幽的相思之苦。花儿凋落,春天远去,真是无可奈何。用落花表示为春天的消逝而愁。 借落花抒发各种愁绪。流露出风景尚好,但花已落的感伤,美好的东西一去不复返,表达了一种好景难再,美人迟暮之叹。李清照的《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和朱淑真的落花词“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一登楼。”于清丽淡雅中,匀蕴含着凄婉哀伤的情绪。”落花意象却更具有落花本身的自然特征,惜春伤逝,年华老去。再看“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以女主人公的命运来寄寓自己压抑而禁锢的心情,和抱负无法施展的落寞。他深知自己是世俗收入甚少的不遇者。故而以“落花”的命运来慰藉自己,去安顿遭遇到不公平的命运时所产生的悲愤情绪。
看落花的人,由落花生命的逝去,而感觉到自己的命运就如同飘忽不定的落花一样偶然,毫无定则。从而,产生了一种,命运无常的悲戚心理。主观请感的赋予,落花便由一种单纯的自然事物,转
变成为了一种富有丰富的艺术内涵的意象。从其意义来说落花意象也就染上更多个人境化、女性化的色彩,“意象更绮丽也更带感伤色彩,更深刻的反应感伤幽深的心绪[2]”。同时,又由于作者的地位、身份、所处情境的不同,落花意象中所包含的思想内蕴也不尽相同。春来春去,花开花落总关情。
参考文献:
[1]叶嘉莹:《迦陵论诗从稿》,中华书局1994年4月版,第162页
[2]田恩铭:《花:李清照自我定位的意象分析》,《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作者简介:黄晓燕,龙陵一中,研究方向:学。篇三:浅析诗词中的落花意象
浅析诗词中的落花意象
作者:黄晓燕
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3年第02期
[摘 要] 春来春去,人生浮华,流水落花,总带着些许的惆怅。花落本是一种自然现象、自然规律。 花开花谢只是生存繁衍过程中的自然环节,花开不意味着幸福,花落也不代表忧伤。飘零的落花中,弥漫着春光不再、青春不再、美人迟暮的感慨与恐惧。 缤纷的落花是中国古典诗歌伤春主题的核心意象。花落花开总关春。
[关键词] 落花;伤春;意象
花在一个春天完成从盛开到凋落的生命,预示着四季循环,隐喻着时光流逝。看落花凋零,飘摇随流水,会使人感觉到自己的命运就如同飘忽不定的落花一样偶然,毫无定则。落花意象的来历对于植物来说,花落本是一种自然现象、自然规律。花之迅速凋落,乃是“人之生死、事之成败、物之盛衰”的缩写。 花开花谢只是生存繁衍过程中的自然环节,花开不意味着幸福,花落也不代表忧伤。 但是诗歌是人的思想与情感的浓缩, 自然事物经由人物思考而成为诗歌意象,必然打上人类情感的烙印。诗人面对落花,唏嘘感叹:叹年华易逝,美丽不再。
花从盛开到凋落的生命周期,不仅提示着四季循环,更暗示着时光流逝,这种美丽、短暂、动态的意象,给诗人留下的印象必然更为深刻。从而产生一种,命运无常的悲戚心理。这样,落花便由一种单纯的自然事物,转变成为了一种富有丰富的艺术内涵的意象。纵观中国诗歌史,写花开的少,写花落的多。 飘零的落花中,弥漫着春光不再、青春不再、美人迟暮的感慨与恐惧。 缤纷的落花是中国古典诗歌伤春主题的核心意象。
落花以美丽、短暂、动态的意象,用忧伤,给词人留下的印象必然更为深刻。飘零的落花中,尘世浮华,岁月流逝。终身难忘的情境。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蝶恋花》,乱红”即是落花。描摹的是暮春闺怨,但是结合欧阳修的个人经历来看,欧阳修曾经因为抵触皇帝而被迫退居洛阳,闭门编成《资治通鉴》,其中阐述了自己的治国之略,并由此开始受到朝廷重视。但是此刻的朝廷上革新势力渐强,作为守旧派的代表,欧阳修就难免首当其冲的受到压制,因此他的闺怨其实就是一种抑郁不得志的婉约抒怀。意境朦胧含蓄,深得吞吐腾挪之妙。
又如“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这句诗描写了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有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当抒情主人公伤怀如此时,偏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必然更使她悲怀难解。暮春三月,东风无力,百花纷纷凋谢,美好的春光就此即将逝去,对生命的周期无可奈何,而自己的不幸,心灵的创痛,也随着眼前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片片飘飞。美的事物如此受到摧残,让
人无限的怅惘与惋惜!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融为一体,共鸣不已。
叶嘉莹先生在《迦陵论诗从稿》中曾这样写道:“枝头上憔悴暗淡的花朵,较之被狂风吹落的满地繁红更加使人觉得难堪。后者虽使人对其夭亡深怀惋惜,而前者则使人清清楚楚地认识到生命由盛而衰,由衰而灭的残酷的事实。后者属可避免之偶然的意外,前者则是不可逃避的一切生物之终结的定命[1]”。李商隐《无题》中的落花是表示为与爱人离别而愁。“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抒发了浓浓的郁闷之情,幽幽的相思之苦。花儿凋落,春天远去,真是无可奈何。用落花表示为春天的消逝而愁。
借落花抒发各种愁绪。流露出风景尚好,但花已落的感伤,美好的东西一去不复返,表达了一种好景难再,美人迟暮之叹。李清照的《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和朱淑真的落花词“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一登楼。”于清丽淡雅中,匀蕴含着凄婉哀伤的情绪。”落花意象却更具有落花本身的自然特征,惜春伤逝,年华老去。再看“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以女主人公的命运来寄寓自己压抑而禁锢的心情,和抱负无法施展的落寞。他深知自己是世俗收入甚少的不遇者。故而以“落花”的命运来慰藉自己,去安顿遭遇到不公平的命运时所产生的悲愤情绪。
看落花的人,由落花生命的逝去,而感觉到自己的命运就如同飘忽不定的落花一样偶然,毫无定则。从而,产生了一种,命运无常的悲戚心理。主观请感的赋予,落花便由一种单纯的自然事物,转变成为了一种富有丰富的艺术内涵的意象。从其意义来说落花意象也就染上更多个人境化、女性化的色彩,“意象更绮丽也更带感伤色彩,更深刻的反应感伤幽深的心绪[2]”。同时,又由于作者的地位、身份、所处情境的不同,落花意象中所包含的思想内蕴也不尽相同。春来春去,花开花落总关情。
参考文献:
[1]叶嘉莹:《迦陵论诗从稿》,中华书局1994年4月版,第162页
[2]田恩铭:《花:李清照自我定位的意象分析》,《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作者简介:黄晓燕,龙陵一中教师,研究方向:。篇四:王维诗歌的“落花”意象透视
王维诗歌的“落花”意象透视
摘要 王维山水诗中的“落花”不同于中国诗歌中的传统意象,它受到佛源禅典的淫染,具有异质性。在诗人“空观”的审美关照下,“落花”超越了自然“物”的形质,以花体禅,花已非花,成为“虚空花”,是王维人格的追求和写照,同时透映出诗人在静与寂的艺术实境中,寻求空明本体,达到一种刹那永恒的人生体悟和审美境界。
关键词:王维山水诗 “落花” 虚空花 禅宗审美 境界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在“众星罗秋旻”的盛唐诗歌王国,王维与李白、杜甫鼎足而三,分创了中国诗域的高标典范。与李杜相比,王维的诗歌神游物外,思臻化境。唐以降的诗评家,对王维独树一帜的诗风追踪摄迹,大都不约而同归因于佛禅思想在王维诗歌创作中的深刻影响。以禅宗的“空观”照临万象,草木花鸟、竹林松风、水光渔火,在诗人王维直观的“具眼”中皆是超然于本体的自在的存在,是禅趣妙道的审美体验。王维隐居辋川时期的山水诗更充分体现了这一审美特征。王士禛说王维的辋川诸作“字字入禅”,读后使人“名言两忘,色相俱泯”。的确,王维常借助于“空”“隔”“白云”“远”“飞鸟”“落花”等独特意象,营造出意趣盎然、深幽虚静的画面,达到诗境与禅境的妙合如一。但是这些意象,是如何被诗人运思于笔端,成为纯粹的审美“直观”对象,落入诗人眼中,并与禅宗审美发生了曲折微妙的关系的?在这一思考向度上,本文以为尚需溯源清
流,探幽发微,故以王维诗中“落花”意象为例试作探析。
一 似花非花:妙契禅境,语出有自
“落花”是中国诗歌中的传统意象,其源远,其流长,仅王维同时代诗人中就有不少写“落花”的名句:刘希夷“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杜甫“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李白“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等。这些诗句中的“落花”明显着色于诗人的情感,或以落花吟咏人生悲哀,或借落花示愁畅兴,或点染心绪,或托物寄志。花是自然之实体,客观之具象。即使如刘长卿诗中“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中无声无息的落花,也并未消融于诗人的意识之野,依然是诗人耳听目遇的结果,物与人明显两“隔”,花还是花,我还是我。诗人观到色,听到声,兴味所至,发为诗情,“落花”是表情达意的符号。而王维诗中的“落花”意蕴就迥然不同。
《辛夷坞》一诗是王维《辋川集》的第十八首。这首诗乍读辞浅意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写的就是芙蓉花山中开落。可是,稍一联系“木末”“无人”“纷纷”的词意,立时就会在眼前映现一幅有强烈冲击力的画面。自古以来,以诗言志,以诗传情,那么,王维借这空谷红花热烈地开,纷纷地落,要传达何情何志呢?在这里,芙蓉花开落纷纷的生意与所处山坞的幽寂交织出奇异的诗境,令人遐思。宗白华先生说:“禅是动中的极静也是静中的极动。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动静不二,直探生命的本原。”万物静观皆自得。过着幽居生活,深谙佛理禅趣的
诗人由这一树芙蓉落蕊自得象外之象,言外之意。王维将诗歌审美体验与宗教审美体验融合为一。自开自落,自生自灭的空谷红花的独特意象,让人联想起“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禅家境界。 《鸟鸣涧》一诗向以空灵虚静、禅趣幽妙脍炙人口。前两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写春山空廓,桂花雨飞,自然界幽丽生动;后两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写月出鸟鸣,光与影移动,动与静互映,客观世界朗然静照。这静寂悠远的境界,是王维此时此刻心境极“闲”的真实投射。唯无一丝俗尘浮念,“虚空生汝心内”,宇宙万有,一花一石,一响一动,才能如此纤毫不遗,大千世界皆纳入一毛孔中。在王维的世界里,桂花纷纷,不落六欲,是“妙好天花”;春山落桂,月出鸟飞,宗在自然生命的律动中刹那顿悟了永恒的意义,这也正为禅的第三重境界“万古长空,一朝风月”的生动譬喻。
王维诗中的落花,已不是泛泛的述景语辞,落花妙契禅境,显示一派“真如一如”的禅趣。那么,“落花”如何落入了禅语,营构出花禅一体的妙谛?虽是微言,按之佛典,也并非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花与禅宗的渊源极深,据佛典记载,释迦牟尼灵山拈花,遍示众人,大家面面相觑,不知何意,只有迦叶尊者破颜一笑,佛即把正眼法藏传于迦叶,迦叶就成为了禅宗第一祖,因此说禅宗的起源是从一朵花开始的,别有道理。花在佛教中被赋予了佛道的象征意,佛事中常以花供养功德,“花开”被看作“花报”。种树得花,就如
遵从佛道;花落果熟,有如修成正果,获得果报。由花的象征意义又引出“花翳”的说法,由翳目看花,花是空花。法眼看花,花是不实之物,如若以翳目看花,所见就是妄见。禅宗说法也常常用“水月镜花”作比喻,以其不实之相,喻指禅的“空”观。以佛眼看百花,就都可成为悟道的参照物。一花一菩提,于花中见真如,被认为是修得了正观正念。
王维诗中写花开的少,写落花的多,王维何以独钟于“落花”呢?《维摩诘经》是王维最喜读的佛经,此典探讨的佛理核心是,空诸一切,心体无滞,不论出世入世,在家出家,都能成佛,这才是般若境界、不二法门的解脱。现代“天花乱坠”即出自《维摩诘经》。“天花”即指天上的妙花,有两种含义:一是佛教教义虚指的“花”并不实有。“天花”原本是诸天伎乐纷响,如雨落至人间的“虚空花”,因此有“天花乱坠偏虚空”(《心地观经一》)的说法。二是自然界之花,即我们常见的花,能称为“天花”的是用法眼看待,它是“妙好”的。王维谙熟《维摩诘经》,对“花”所蕴藏象征的佛法真谛体悟精微。故王维诗中对花的体认也包含两层意义,第一层,花是花,是顺应自然时节有开有落的花,是俗世中人人可见的花;第二层,花不是花,离了世间生灭的“虚空花”,虽为实有,却成幻相,是超脱了自然之具象的纯粹审美经验的“直观”的产物。王维诗思独运,把两重意义融合叠印,达到禅趣与诗境的圆融一体。以花寓禅,花是花,花又非花,空谷辛夷,空山落桂,皆是“虚空花”,是王维心灵人格的生动写真。
《维摩诘经》中还有一个“天花著舍利弗衣”的故事。讲的是一日维摩室内正在说法,天女现身,就散花在诸菩萨和佛弟子身上。花瓣至菩萨身上即纷纷坠落,而于佛弟子身上,怎样也无法去掉。天女就问诸弟子为什么非要把花去掉?弟子答,出家人不能戴花,毕竟花不如佛法。天女诫示道:花之所以不粘菩萨身,是因菩萨已断一切分别想,法就是花,花就是法;花粘在诸弟子身上,是因诸弟子色声香味触五欲之根未除尽,心存分别想,不能解脱的缘故。了断一切分别想,则于一切时中,都能不尘不染,不粘不著。《维摩诘经》所载这一典故想必对王维影响颇深,因而在王维的诗作中时现“落花粘衣”的诗歌形象就不足为怪了。自性清净,花不沾衣,把一切事物都看成是佛法真如的外在显现。“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僧肇语),可视为王维禅宗审美的标高。 综上所述,可以说王维诗中“落花”之譬喻源出佛典,它展示了王维于佛理典故的高度结撰技巧,又体现了诗人独异的审美追求。“落花”意象的异质性,不是对中国诗歌传统的因袭,亦不是妙手偶得,它深受佛源禅典的淫染,脱落而无痕迹。自然界的落花在诗人“空观”审美经验的关照下,成为“虚空花”,是王维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写照。
二 “花落知多少”:人生与审美境界的投射
无色无相,纯任自然,虚体广大,“落花”无疑是王维的一种人生镜像,透过这“璀璨的反光”我们把握到诗人对生命的主体性阐释。 王维生逢盛唐,少年才俊,与李白、杜甫相比,仕途并无险风恶篇五:古典诗歌常用意象集锦
古典诗歌常用意象集锦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尽管对诗歌中的意象不应做机械理解,但的确有些意象经过人们的反复使用,逐渐形成了一种普通认同的具有某种含意的文化符号。熟知常见意象及其含意,对鉴赏古代诗歌将大有裨益。
1、山川风物类
“青山”意象。①“青山”在古典诗歌中具有深隐旷达、雄浑沉稳、亘古不改的特色,因而备受文人喜欢:它是诗人们借以栖息身心的家园。如“青山一道同云雨,隔水青山似两乡”(戴叔伦《题稚川山水》)。②“青山”是故乡的象征,故乡山脉轮廓是游子心中最清晰的印痕。如“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谢胱《游东田》);“无穷芳草色,何处故山青”(齐己《送休师归长沙宁觐》)。③“青山”是历史与永恒的象征。如“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许浑《金陵怀古》);“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杨慎《临江仙》)。 “月”意象。①对月思亲思乡,引发离愁别绪。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②望月思故国,表现亡国之痛。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③抒发盛衰无常,物是人非的感慨。如“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④花好月圆,团圆喜庆。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冰雪”“冰心”意象。比喻心志忠贞、品格高尚、心性高洁。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水”意象。①绵绵愁思,离愁别恨。如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②时光流逝。如“滚滚长江东逝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等。
“关山”意象。①关塞山河。关,关隘要塞;山,山河,如高适《塞上听吹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②历史存在。如“关河梦断”“关山度若飞”“秦时明月汉时关”等。
“清风明月白云”意象。①望云思友,见月怀人。如杜甫《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刘长卿《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②随遇而安、自由自在、归隐山林。这种常用白云、青山、苍天、空山等意象组成的悠远、清静、平淡的意境来表现。如“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王维《送别》)。③沉醉田园,恬淡洒脱。如“明月别枝惊鹊”等。
“斜阳云烟清霜”意象。①沉郁思古幽情。如“斜阳草树,寻常巷陌”;“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②惆怅凄苦悲凉情绪。如“暮霭沉沉楚天阔”。
“太阳”意象。希望,活力,时光流逝。
“夕阳”意象。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
“细雨”意象。表现生机、活力或缠绵的友情、爱情,潜移默化的教化。
“露”意象。比喻人生短促、生命易逝。
“雪”意象。象征纯洁、高洁或环境的恶劣。
“霜”意象。人生无常易老,前路坎坷。
“春风”意象。希望,旷达,欢娱,得意。
“西风”意象。落寞,惆怅,思归,衰败。
“浮云”意象。游子漂泊,飘零。
“捣衣砧”意象。对丈夫的思念。
“梅花”意象。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君子,因此梅花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兰花”意象。兰花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蕴涵着追求淡泊的精神,象征君子隐士。如:唐代李白《兰花诗》:“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歌。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明代徐渭的《兰》:“莫讶春光不属侬,一香已足压千红。总令摘向韩娘袖,不作人间脑麝风。”这首诗写出了春兰的美,兰以幽香取胜,比春光中的“千红”不知要高出多少倍。
“竹子”意象。竹子本固性直、心空节贞,蕴涵着正直谦虚、坚贞高洁的品质,象征着隐士君子。张九龄的咏竹诗《和黄门卢侍御咏竹》:“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赞美竹的气节与虚心。苏轼《於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通俗但入木三分,可谓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志了。 “菊花”意象。菊花临秋而开,颜色淡雅,凌冰傲霜,蕴涵着不畏权贵、淡泊名利、不求闻达的精神,象征隐士君子。比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
“草”意象。“一年一度春草绿”,草随时序而流转,易触动久别的忧思;在空间的分布上,碧草连天,易将人的思念引向远方,遥无涯际。唐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落花”意象。古人云: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落花”“流水”一去不返,常引起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用水与时间的流逝结合起来,由花落而感叹的无常,多用在惜春词中,惜春词多是一曲曲飘逸着缕缕幽怨的生命悲歌,写作者从暮春时节残红飘零的景象中感悟到人生苦短,韶华易逝,青春难再。比如刘希夷《代悲白头翁》:“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
“杨柳、杨花”等意象。“柳”者,“留”也,“柳”“留”二音相谐,古人取其义表示眷恋不舍,以柳相留,故有“折柳赠别”的习俗。比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表现李白的飘零之感、离别之恨。
“松柏”意象。“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柏生长环境恶劣、经寒不衰、枝干坚劲,具有一种凛然正气。在文人笔下,松是坚贞、孤直和高洁的象征,古人常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刘禹锡“后来富贵已零落,岁寒松柏犹依然”。杜甫的《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梧桐”意象。中国古代文人有“悲秋”的情结,四季之中,秋天万物凋零,最易触发人们的悲凉情绪,而梧桐树,是典型的落叶乔木,秋天到来,往往梧桐树叶先行凋落,所谓“一叶落而知秋”。比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芭蕉”意象。代指离情别绪。如李清照:“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葛胜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等。
“莲”意象。“莲”与“怜”音同,古诗常用“莲”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也是利用谐音双关,写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的敏锐感觉。
牡丹意象。富贵,美好。
丁香意象。愁思或爱恋情结。
枯藤意象。萧瑟,荒凉。
梅子意象。成熟,少女怀春。
花落意象。表现失意、人生挫折或惜春之意,感伤。
花开意象。象征希望,人生的美好。
桑梓意象。家乡,表现怀乡之情。
红叶意象。代称传情之物,借指以诗传情。
禾黍意象。黍离之悲,对昔盛今衰的感叹。
黄粱意象。表现虚幻的事或欲望的破灭。
红豆意象。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蝉”意象。①品行高洁清高。如骆宾王《咏蝉》“无人信高洁”;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两首诗都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②孤独无助,孤苦无告。如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等。
“杜鹃”意象。①孤独悲苦。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如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杜鹃啼血猿哀鸣”;②乡思乡愁。如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鸿雁”意象。也叫“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是书信、音讯的代称。如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李清照《一剪梅》“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等。
“乌鸦”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有“衰败荒凉”之意。如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蟋蟀”意象。又名“促织”,在古典诗歌中有“怀念征人”之意。如“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古诗十九首》);姜夔《齐天乐》:“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
“猿啼”意象。在诗歌中往往表现为一种悲伤凄凉的情感。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李端《送客赋得巴江夜猿》“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等都是借助猿啼表达伤感情绪的典例。
“鹧鸪鸟”意象。①游子思乡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②“鹧鸪”还象征历史盛衰沧桑变迁。如“古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燕”意象。①燕子因常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写酒醒后凄寂惆怅以及浓重的相思之情;②世事变迁的寄托。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既暗示了乌衣巷往日的繁华,又坦露了诗人对今昔变化的无限感慨。
鸳鸯意象。比喻夫妻,表现夫妻情深。
鹰意象。表现刚劲、自由或大志,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沙鸥意象。人生的飘零或伤感愁怀。
青鸟意象。指代情人的使者。
玉:高洁地重游脱俗;
珍珠:美丽无瑕
簪缨;冠:官位名望;
衣砧:妇女对丈夫的思念。
西楼小楼:闺怨之情;
丝竹:音乐;
汗青:史册;
须眉:男子;
巾帼:妇女;
桑梓:故乡;
轩辕:祖国;
三尺:法律;
寸管:笔;
青鸟:信使;
船:兰舟、征帆去棹(往往比喻孤舟)、樯撸(借代大船、战船)。
吴钩:泛指宝刀、利剑。
昆山玉:比喻杰出的人才。
浮萍、飞蓬、孤雁等,“船”:表现“漂泊”之感
白:纯洁无暇;丧事;
红:热情奔放青春喜事,希望活力和平。
蓝:高雅忧郁;
黄:温暖平和;
紫:高贵神秘;
黑:黑暗绝望;庄重神秘;对死者的怀念;命途的多舛。
6、关于人的品质、行为活动的。
英雄:追慕。自愧自叹
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挞。
六朝旧事、南朝旧梦:表示往日富贵繁华的生活。
击楫:谓立志报效国家,收复失地。
娥眉(蛾眉):美女;
峨眉:高尚的德行;
青青子矜:有才能的人。
碧血: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后来也用户碧血”、“苌弘化碧”比喻蒙怨而死或忠心不泯。
折桂:比喻科举及第。
“山林”和“宫阙”:表现诗人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古迹:怀旧明志
昔盛今衰(国家)衰败萧条;
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扑美好安逸宁静;
草原:辽阔人生境界人的胸襟;
城市(市井):繁荣热闹富贵奢华;
仙境:飘逸美妙洁净忘尘厌俗;
凭栏:思念故国、故乡、亲人。
南山:代表隐居的地方桃源,代表着一个理想的乐土武陵人代表隐居的人;
柳营:指军营。后也代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白衣苍狗: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破晓:初现希望;
深夜:愁思怀旧;
雪:琼玉、碎玉、冰花;
信:鸿雁、尺牍、尺素;
亡国:后庭花。
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
浮生:表示短暂虚幻的人生。
酒:欢悦得意失意愁苦;
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思乡思亲;此外“月”还有以下意象
①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雄浑。
友情链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落花流水歌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