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卖方研究所行研生存环境到底恶劣到什么程度

帐号:密码:下次自动登录{url:/nForum/slist.json?uid=guest&root=list-section}{url:/nForum/nlist.json?uid=guest&root=list-section}
贴数:3&分页:A神就是我发信人: Amadeus88 (A神就是我), 信区: Career_Investment
标&&题: 有从卖方行研跳买方的兄弟吗?想请教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at Jun&&4 21:48:23 2016), 站内 && 卖方跳买方 难度大吗? 看到很多买方的研究员都是从应届来招一路培养,是不是给外来者的机会不多呀? 如果有朋友这样跳过 希望可以站内讨论&&
-- && ※ 来源:·水木社区 ·[FROM: 221.204.221.*]
A神就是我发信人: Amadeus88 (A神就是我), 信区: Career_Investment
标&&题: Re: 有从卖方行研跳买方的兄弟吗?想请教
发信站: 水木社区 (Mon Jun&&6 21:59:41 2016), 站内 && 为啥
【 在 fidelities 的大作中提到: 】
: 难度很大
: 【 在 Amadeus88 (A神就是我) 的大作中提到: 】
: : 卖方跳买方 难度大吗? 看到很多买方的研究员都是从应届来招一路培养,是不是给外来者的机会不多呀? 如果有朋友这样跳过 希望可以站内讨论
&& - 来自最水木 -
-- && ※ 来源:·最水木 客户端·[FROM: 61.171.244.*]
A神就是我发信人: Amadeus88 (A神就是我), 信区: Career_Investment
标&&题: Re: 有从卖方行研跳买方的兄弟吗?想请教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ue Jun&&7 10:33:27 2016), 站内 && 一定要上新财富吗 ?
【 在 Cuzco 的大作中提到: 】
: 从身边的人来看难度不大,但你至少得混个
: 新财富前三团队的吧
: ....................
&& - 来自最水木 -
-- && ※ 来源:·最水木 客户端·[FROM: 223.104.5.*]
文章数:3&分页: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搞定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该用户从未签到参加活动:0 次组织活动:0 次主题帖子积分
金融民工, 积分 146, 距离下一级还需 54 积分
金融民工, 积分 146, 距离下一级还需 54 积分
【行研领路人·第一次作业(行研方向必做)】你心目中的行业研究是怎样的?
& & 你心目中的行业研究是怎样的?(可进一步细分为认识、现状分析、展望等)小组内部讨论,各抒己见,共同形成一篇3000字以下的感悟,禁止抄袭。
&&注:行研方向小伙伴必做,每组提交一份作业;非行研方向小伙伴也欢迎提出自己的见解~
&&提交时间:下周二(12月15日)晚12点前
&&提交方式:以跟帖方式在此帖下发布
本帖最后由 hYs 于
07:37 编辑
行研六组心目中的行业研究一、基本认识(一)卖方行研总体认识行业研究的目的是价值发现、价值营销、价值确立,即发现大家没有看到的价值,发现未来的价值,让更多的人认同发现到的价值。其工作内容:行业/公司研究(研究报告)+推票+路演/宣传+上市公司调研。(BY HY077 王永庆)从工作定义来说,工作方向一般可分为行业研究,公司研究,股票研究三方面,看报告和写报告是主要的工作内容,国内卖方研究中更侧重对公司和股票的研究,主要目的是为了推票,为投资决策提供咨询。对公司和股票的研究,一般的步骤需要先了解行业的生存背景、产业政策、产业布局、产业生命周期、该行业在整体宏观产业结构中的地位以及各自的发展演变方向与成长背景,并研究各个行业市场内的特征、竞争态势、市场进入与退出的难度以及市场的成长性。在深度分析行业的过程中,掌握行业内企业的基本信息,并优选出有价值的公司进行深度分析并推荐股票。所以卖方研究的本质是通过行业研究卖股票,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卖方研究的研究部门是靠其他部门供养的,换句话说研究部是一个成本部门。(BY HY007 胡雨诗) 从研究员任务来看,最基本的要求是对研究领域内的公司信息极为准确的了解和熟记,如同一行业不同公司特点、估值情况、市值管理等。用分析师的逻辑与智慧去分析产业或企业内部之间的各种数据的风向指标,以敏锐的嗅觉去发现数据背后的风起云涌,并且要以时刻备战的心态去面对分析对象的风吹草动,还要倾尽心力深入浅出完成行研报告。真正好的研报应该要体现的研究员的思考的过程及逻辑,而不是输入数据后流程化自动产生的结果。除了专业硬技能,优秀的研究员还要做到搜集资料、营销推票、与人交流等软技能。(BY HY007 胡雨诗)
(二)报告基本(BY HY069程文韬)行业研究是经济分析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了解其与经济中各个组成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我们划清行业分析的界限并进而明确行业研究工作的重点和价值所在。卖方行业研究本质上是卖方推销自己承销股票的业务。推销方式大体上有撰写公司研报,重大事件解读,行业研报等。(三)行业研究全局图 (如果不能打开图,整体效果详见附件)(BY HY077 王永庆)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pn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3.pn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4.png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5.png&&
(四)从固收买方研究员角度看行研(BY HY075 王佳奇)买方研究员主要向基金经理提供支持和帮助。研究员对投资经理的投资提出自己的建议,对危险标的及时提出警告。固定收益主要是对债券的研究,主要分为对利率和信用两方面。第一,利率研究。研究利率的目的是根据历史经验预测未来利率对债券市场中尤其是利率债的影响,要关注的主要有国债利率,国开债利率,同业拆借利率以及不同评级不同行业债券的利率走势。宏观经济数据是影响利率的重要因素,所以研究员也要时刻关注主要经济数据的更新比如CPI等,好预判国家货币政策的方向,如是否可能采取降准降息的政策。另外,国外主要国家的货币政策也会对我们国家的政策产生影响,所以宏观的研究也是利率研究员会去做的。第二,信用研究。债券市场中国债等债券基本不存在违约风险所以称为利率债,而企业债和城投债等债券还面临信用风险所以被称为信用债。信用方面的研究员的职责就是研究债券的信用层面,帮助基金经理“排雷”。信用的判断先从宏观形势入手,再到行业,最后到公司。在明确经济大形势的基础上,深入到对应行业,比如钢铁行业,是典型的周期性行业,目前正面严重的供过于求的问题,钢铁价格进来一直处于下降趋势,企业面临较大财务压力,违约风险较大。然后从公司层面来看,需要从它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变化,现金流是否充裕,短期偿债压力大小等方面来判断违约概率。外部的担保和增信也是考虑的因素之一。信用研究员可以通过企业调研来更深入的了解企业内部情况,从而进行自己的判断。债券中还有可转债这个类型,暂时未有足够研究,所以在这里不提。观察到的正式研究员的工作内容有:对新发的债券进行点评供经理参考,投标时帮助经理和主承销商对接,跟踪已投资债券,如果资质变差应及时提醒经理卖出或确保能到期偿付。另外研究员还要求形成自己的投资策略供团队参考。
(五)VC角度看行研 (BY HY067 曹弘)VC研究是对已投公司或待投公司的行业做研究,为被投公司的发展做建议,或者评估待投项目的价值。从VC角度,做行业研究时更注重一下几点。1. 明确报告的目的。公司发展建议和投资价值判断目的不同,逻辑不同、需要的资料也不同。2. 搜集资料。VC是针对创业公司的研究,资料不那么多、没那么规范,搜集资料就是问题。行业新闻、行业网站、相关上市公司和行业的研报、市场化调研机构的报告、知乎、相关书籍等,能找到相关资料就行。当然,找到足够做投资判断的关键资料即可,不需要也不可能找到所有资料。3.明确逻辑。用有限的信息做出有逻辑的判断。VC看成长性、营利性,找到行业的利润点和核心竞争力所在,公司的优势。逻辑清晰即可。
(六)行研投资机会的产生(如果不能打开图。整体效果详见附件)(BY HY074 苏东)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7.jpg
二、岗位现状:(一)卖方行研:为基金经理服务(BY HY078 柴瑞英)70年开始,由于卖方经纪业务的激烈竞争,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卖方开始建设自己的研究部门以提供差别化产品。研究部成为销售交易部门的重要支持,成为赚取佣金的重要力量。直到互联网泡沫以前,分析师一度相当有地位和市场影响力。其实,地位也是来自市场影响力和利润创造能力。卖方分析师对于一个投行的意义大约有以下几点:1.最简单直接的:赚佣金。在美国曾经一度是,没有好的研究部的支持,经纪业务很难展。中国现在的情况是:机构的佣金部分,虽然受股权关系的很大影响,但是研究力量是相当重要一个决定因素。2.对投行业务的支持:市场对分析师的一大诟病就是分析师与其服务的投行利益牵连,从这里也能看出分析师对投行的意义,分析师会给公司投行部门客户的股票好的评级基本是行业常识。分析师的市场影响力对投行业务的支持,使得分析师能够从投行项目中分到不菲的奖金。美国现在已经不再是这样的情况,但中国的情况仍然是这样。3.对资产管理部分的支持:明星分析师对市场的确能有相当的市场影响力,至少短期上影响股价20%的变动是很平常的。所以随着明星分析师的投资建议进行买卖操作,潜在的利润相当可观。但是,出于对卖方的不信任,一些买方开始重视建设自己的研究团队。在中国,证券分析还是个年轻的行业,大约在2002年之前,市场都是坐庄炒作为主流,基于基本面的分析并不主流。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新财富分析师排名,也是从2004年才开始。所以,各大机构都给明星分析师大幅提高收入水平以争夺人才。
(二)能力要求(BY HY076 王麒懿)目前行业研究岗位竞争激烈,与一位师兄聊天谈到他的经历,他到中信建投机械行研做差额留用,40人中25人是清北的,半数是博士,而且做机械行研要求有相关理工背景,这又卡掉了多少人?这个行业竞争很激烈,前段时间有堂投资课说任泽平会过来讲,开始不了解他,后来他得了新财富,查了他相关资料,人大博士,清华博士后。感受是这个行业可能是最精英的人做着知识密集型的工作,硕士出生其实压力有点大。
(三)卖方和买方分析师特点分析: (如果不能打开图表,整体效果详见附件)(BY HY076 王麒懿)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9.png
(四)具体工作现状(BY HY073 宋升升)行业研究可分为三类:宏观、策略、行业研究,每一类都需要做到以下三个基本点,即:1、弄清基本面,如经济走向、行业政策、公司前景,并体现为多指标预测2、弄清公司股票是否低估,是否存在促使股价修正的催化剂3、本质:认识别人没有认识到的东西以预测未来。行研介于宏观和公司微观之间,公司业绩核心驱动因素来源于行业变量的变化。 宏观研究方法:数量分析、跨国比较、重要指标、调研 买方行研:看重结论;卖方行研:看重逻辑,策略研究是卖方行研中最接近买方投资的团队提供信息和逻辑。 策略研究三大任务:大势判断、行业配置、主题投资1、大势判断:行业配置、主题投资、微观选股2、行业配置:最大常规任务,周期性行业和防御性行业轮动配置是最常用、最盈利。着重看趋势而非估值。下游重需求,中游观察毛利率变化,上游看价格行业配置数据库包括:宏观驱动(GDP\通胀)、产业链、价格链等3、主题投资:通过分析实体经济中结构性、周期性及制度性变动趋势,挖掘出对经济变迁具有大范围影响的潜在因素,对受益行业和公司进行投资。定性为主,定量为辅,需对逻辑验证。主要分为:宏观性主题、事件性主题、制度性主题、产业性主题
行研思路:①行业历史——②现状——③未来——④重点企业分析①行业历史按生命周期分类、与宏观经济周期的相关度分析②行业发展概况:概况、政策监管、市场分析、竞争状况、技术发展、盈利模式、资本市场、关键因素。重点描述国内外该行业发展进展,处于什么水平及国内外行业发展及优势的基本对比分析。销售收入、销量、企业数量、GDP占比等外部环境分析,PEST分析:政治与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技术环境等;业务模式:产业链和价值链分析。常用分析工具:行业五力分析、SWOT分析、波士顿矩阵、关键成功因素分析等市场分析:市场容量:界定区域市场,容量大小、增长速度、需求驱动型增长,供需状况,需求分析关键成功因素分析:行业核心竞争力包括:与技术相关、制造相关、分销相关、市场营销相关、技能相关(如经验、技术秘密等)③驱动因素、短期预测(1-3年)、中期(3-10年)、长期④企业发展分析、现状、潜力、业内地位、核心竞争力分析、企业主要问题及措施:行业未来的增长点是什么?公司的发展战略是什么?公司的管理治理水平怎么样?行业看增长速度、空间及核心驱动力。公司看核心竞争力和未来增长点,增长分影响估值。 公司财务预测与估值估值方法:PE法、PB法、DCF法、EV/EBITDA法
分析师研报解读:行业、分析师要点:逻辑思路(前提、推理)、数据支撑(宏观、行业)、个股特点(盈利、估值)研报末尾的投资评级的详细说明 如何阅读(卖方)研报:类型:宏观、策略、行业、晨报、周报方法:取数据、看逻辑、察动机(1、宏观数据可靠、行业数据供参考、公司推荐则谨慎2、策略报告、晨会纪要3、事实比观点重要、无声胜有声、忠言逆耳)推荐:宏观:中金;& & 行业:申万、招商(市场派,牛市推荐)研报获取:慧博
(五)分析模式(BY HY069 程文韬)研报的主要推行对象是各门各类的投资者。因此,研报的组织逻辑是按照投资者的理解兴趣曲线组织展开的。按照价值投资思路,行研报告逻辑大体上按照-从大到小,从面到点-先讲清楚为什么这个行业好,再讲清楚为什么这只票好。我认为报告有三个重要要素:投资要点,行业分析和公司分析。1.&&投资要点“首页定生死”的粗暴逻辑在研报里极度适用。通常多家机构都会对同一行业甚至同一只股票撰写研报,然后各个机构能拿到的资料其实都差不多,可想而知大家的内容也不会有太多差别。那么问题来了,在众多研报中,投资者该如何选择?在第一页突出核心观点,用精辟独到的投资要点吸引投资者是最有效的方法。2.&&行业分析整个行业分析的框架可以分成三大块:一,定义;二,分类;三,历史。 定义主要是定义行业以及产品,主要目的是概括行业本质,也是对商业模式最基础的解读。分类是定义的延续,是对产品分类,更细致的讲解了公司的业务以及商业模式。一个简单例子,锤子科技的定义是“制造移动互联网终端设备的公司”,而分类则属于“东半球的智能手机厂商”。历史则揭示行业的根本价值,发展方向和现状。3.&&公司分析我的习惯是指出公司核心竞争力然后提出成长性分析,先聊现在,再看未来。我用到的各项参考资料包括:公司内部资料(路演ppt,高层访谈记录,荣誉获奖等),整体行业的分析报告还有同行业或同公司的研报。有人说写研报就和写论文一样”全是一大抄“,我认为一些行业概念和历史可以适当多引用别人的内容,但公司分析这一块一定要自己做,不然就完全没有锻炼的价值。
三、未来发展(BY HY077 王永庆+ HY007 胡雨诗)(一)个人发展:行研是一个塑造人才的培训基地,他对专业知识的要求,对分析能力的培养,对写作水平的要求以及人际交流的情商,这是一整个体系的培养。这可能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累是肯定的,但是行研可以作为一个跳板,武装能力之后可再向其他更专攻的领域进发。这个行业圈子很小,每个研究员所要求掌握的东西比较多。是一份需要付出持续努力的工作,我觉得好的研究员是积累出来的。如果已经做到分析师了,独立署名发报告了,国内目前主要事实看新财富的排名。杂志向机构投资者发放选票,有机构投资者对分析师打分,最后根据投资者资产规模加权平均其打分,分行业对分析师排名。这些排名对卖方分析师相当重要,如果可以上新财富,几乎意味着一切--加薪,升职,跳槽到更好的地方,最关键的还是市场影响力,但如果上不了新财富就会相对有点了。一般来说,行业排名总靠前的分析师,都可以叫明星分析师了。由于投票权掌握在买方手里,买方也是客户,所以买方是否是要更有&地位&一点,是卖方分析师献殷勤讨好的对象。一个比较多的路是去买方。还有一个出路就是去实业界,做CFO或其它高管,比如董秘之类的。凭借的是对行业和对资本市场两个方面的深入理解。比较理想和主流的职业发展路径是:卖方分析师-买方分析师-证券基金经理/上市公司投资并购/PE机构。
(二)行业发展:中国的投资将越来越趋向价值投资,所以对行业的了解将会愈加透彻和深入。同时,可期的是未来也将出现很多新兴的行业等待人们去探究。我猜想未来炒作的概念将会减少,研究员的主要目的就是预测企业的增长点和关注企业的健康状况。从市场来看,我国股票市场目前的有效性还很不足,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向发达国家成熟金融市场借鉴。比如美国,其有效性及发展领先于中国,但是她们的卖方研究会更偏重于行业研究与产业链分析,重点不在执着于推介股票。我认为这也给所有研究员提个醒,树立自身的分析能力是最重要的,但市场完善消息透明之时,是否出头还是要看能力有多强硬。再说营利模式的问题,目前卖方主要是靠基金分仓,而目前美国券商的分析师主要依附于R&D 存在,当市场进一步发展,行研肯定也随之变化,券商部门结构也会有所调整,我国行研未来的盈利趋势也可能是依附于投行存在。原因是市场有效性发展,国内的市场也在不断的规范化,尤其是我国推行注册制之后,行业集中度大幅提升,小券商渐渐消失,券商依附于投行存在,投行强则卖方强。因而从行业大趋势也可以做判断,大券商的分析员待遇可能有所提高。随着行业集中度的提高,分析师的影响力往往很大。如果研究员的逻辑和能力都足够优秀,可以通过其研究让市场信服给出的定价,研究员的待遇必然会有所提升,这是明星分析师行业定价力的魅力所在。在未来,行研岗位成为投行业务、资管业务的支撑,可以为公司服务,提升整体的业务能力。
四、真诚实用的心得建议(BY HY071程文韬+ HY071齐佳宏)1.如何学习行研能力最好的学习模式当然是“多写多看”,相信咱们群里的大部分同学都有撰写研报的经验,我聊聊自己的经验,望大家多指点。我读研报通过慧研下载,看新三板公司公告(特别是招股说明书)在NEEQ下载,上市企业公告通常就自己百度,在咨询公司的报告里看一些行业的整体分析和发展趋势等。我靠写行研报告来锻炼写作能力,大概保持一周一份的频率,一共写了七八份。感觉自己写的时候凝练自己思维能力较弱,很少能结合重大事件以及政策来得出投资机会。因此很希望能向各位大神学习一下如何解读宏观经济趋势以及如何将其结合到自己的研报中来。
2.日报和周报:实习生的工作一般是从日报周报开始,大家可能觉得这是一个既没技术含量又浪费时间还非容易能被骂的活儿,但实际上这是非常有必要。一方面,这为没有相关行业背景的实习生提供了非常好的了解行业的机会。可以每天整理完日报后从发公告的公司里挑出一到两个关注一下它们的年报,了解一下这家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什么,主要产品和客户有哪些,大致处于产业链的哪个位置。第二方面,这种工作可以培养我们每天关注行业动态的习惯,如果没有日报估计大多数同学也很难做到每天盯这个行业。 3.报告的逻辑比估值更重要:一方面,从卖方研究员创造价值的方式来看,他们的工作就是通过对上市公司进行调研、参加投资者交流会等方式获得更多资料,结合自身对于行业的认识发现暂时还没被市场发现的投资逻辑,发现被市场低估的标的,再推荐给买方,核心就是能否找到能被认可的新逻辑。另一方面,国内的市场没有达到弱式有效,很难用绝对或相对估值法对公司进行价值评估。事实上,在国内影响公司股价的变动的因素有很多,很多时候股价也是为了配合上市公司做一些事情。 4.英语能力会越来越重要:个人感觉将来要想入行,英语方面的门槛会越来越高。之前英语貌似并不是入行的硬指标,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券商开始把英语作为考核指标之一(比如中信,貌似有些组要进去实习都会有全英的面试)。有几个原因吧。首先,大家希望开拓海外业务,中信现在已经不再参评新财富,把更多的经历放在了海外业务拓展上。同时,比较好的小组也都希望能够找到经济时差带来的后发优势,在外资投行和第三方研究机构的资料中看有没有什么逻辑可以借鉴的。第三,写报告如果能把英文观点翻译过来不算抄啊,毕竟是要用自己的语言,但如果用国内其他券商的观点,那就是赤裸裸的抄袭了。 5.在整个实习生涯中是紧盯一个部门VS每个部门都尝试一下:我觉得如果专业对口,就不妨多去尝试几个部门,一方面找到和自己最搭的岗位,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自己在求职过程中的选择空间;但如果很不幸和我一样并不是科班出身,那只能大致选择一个自己觉得还不错的方向,多做几份了,相应的就业选择面会窄一些,但是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毕竟专业不对口不论在求职还是找实习上都是很大的劣势,而且理工科的学生不太可能像经管的学生实习时间那么充裕,基本上都是偷着出来,不太可能全职。就实习的节奏来看,我觉得,到明年过年之后可能要结束找实习提升能力顺带刷简历的阶段了,年后直接找一份自己想留下的,一直做到校招,能留下最好,不能留下基本上也和那边混的很熟了,没准能推荐去其他地儿。 6.简历VS口碑:单纯为了刷简历出去实习并不明智,行业研究的圈子很小,而且大家都很熟,尤其是每个行业新财富的前几名大家可能都在一个群里,所以在招人的时候如果真的想核实实习生之前的实习表现,很多时候打一个电话就可以做到。至于简历,感觉一般有个三四分实习就够用了。
以上为行研六组通力合作之作! 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也欢迎交流指教!
(95.16 KB, 下载次数: 3)
08:40 上传
行业研究全局图1
(76.57 KB, 下载次数: 4)
08:43 上传
行业研究全局图2
(67.06 KB, 下载次数: 3)
08:43 上传
行业研究全局图3
(89.48 KB, 下载次数: 3)
08:43 上传
(23.32 KB, 下载次数: 3)
08:44 上传
投资机会产生图
(17.19 KB, 下载次数: 1)
08:46 上传
买卖双方分析师特点
07:35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249.88 KB, 下载次数: 14
行研六组对行业研究的认识(补充版)
行研十组关于行研的讨论
王晶(宏观):谢谢,今天就讲一下我之前在宏观和债券研究中一些感悟和体会吧,宏观和债券是非常相关的,因为在中国债券的同质性非常强,对利率的敏感度趋势基本是一致的,再加上中国基本没有反利率的债券,所以这两个的分析主要是基于基本面的判断。
所以研究债券的重要问题就是研究宏观,由宏观研究经济形势得出利率的变动。
宏观的基本研究方法就是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
横向比较就是研究国际之间的传承性,即宏观经济学中的无条件收敛
纵向比较,同一个国家,历史性的比较,一个经济体中有某些固定的因素。比如说情绪,投资者的情绪,或者政府常用的政策手段,对一个国家是特定的或者延续下去。计量经济学中的Fixed effect,对国家的整个国家的发展模式和经济周期的影响是固定化的,所以可以用来预测下个经济周期的变动情况。
所以一般的研报,也是这两种方式
首先,横向比较的方式,国家推出大型的政策,如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债券的开放等等。第一步,先研究的都是,欧美国家,日本经济体的政策内容,政策影响,政策手段,对于该内容的政策手段研究,挑选适合中国的,对我国负面影响最小的手段。分析其他国家的政策,便于我们国家政策的学习和模仿。另一个方面,我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明显的规律性,比如: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为了振兴经济采取的手段,大量基础建设,南水北调,大型工程:公路、铁路、机场的建设。以及刺激消费的政策,98年的时候十一、五一的旅游黄金周的开始,补充国家财政政策的资金来源,5次发行了5千亿的国债。特别还对大学进行扩招,也是一种基建刺激政策。医疗,房地产的公用事业开始市场化,08年危机,宏观政策的重复,依旧是大量基础建设,改造,公路网络加深,电网的重新配置。在消费刺激方面,家电下乡的补贴,公共设施,给排水,水务对民间和外资开放。
所以横向、纵向的比较很有依据,一般研报都是这样写作。
宏观入门门槛低,但在业界做得好,以下入门的几点需要注意:
一、警惕假数据,并不是一般理解的数据造假。指在收集和处理过程中,因为一些系统问题而影响你的判断。
比如数据自然存在的翘尾因素,季节性因素。另外,
比如固定资产的数据,2005年之前,月度发布,消除季度影响后,在每个月的12月的数据统计有问题。因为年假,他们把全年的数据减去前11个月得到的。结果就有很多误差和统计上的问题。所以如果你不知道他是这么算的,就很疑惑。直到05年之后改变统计方法,这个问题才消失。所以处理基建数据时注意消除这些影响,或者关注相对值,而不是绝对值。
又如今年10月的基建数据,同比12.9%,与8、9月的百分比20之类的相差很远,则有些券商的反应说基建不给力,投资乏力,未来堪忧。但其实是由于基建去年的发力比较猛,基数大,导致同比增速小。
二、注意因果性和相关性的区分。
宏观经济整个是一个系统,经济中的大部分变量是相关或者同步的,比如消费、投资、贸易、货币、通胀,总能很简单的从一个变量推到另一个变量,但是这些关系同步或相反变化可能只是相关关系,只有因果关系才具有预测能力。
所以做宏观研究要突破相关关系的迷雾,1、对特别简单的逻辑保持警惕,2、对广谱经济数据进行观察和捕捉,才能掌握其道理。3、最好从模型出发,利于找出真正的因果关系。如8月中旬时外汇管理局,大幅下调人民币汇率,出现奇怪现象:人民币和美元几乎同时贬值。按理是不可能,一般美元和人民币是跷跷板的两头,会出现相反的现象。有人认为是货币战争的原因。当然在因果关系无法验证的情况下,这也是一种解释,但是可能性最最小的解释。我们在研究的时候是不能相信其真实性的,所以我们要观察更广谱的金融市场数据。一般在经济看多的情况下不可能发生。人民币贬值是外生的给定条件。全球金融市场在人民币贬值后,全球金融进入全球的避险模式,欧美国市下跌,以美元计价的黄金上涨,美国国债上涨,全球商品承受下降的压力。而美元的贬值,受此避险推动的影响。所有的货币资产池中,欧元和日元是全球杠杆资金的主要来源,这种避险的情绪导致风险资产被抛弃,全球资产选择了降杠杆的趋势,回流到欧日元导致其升值,而美元指数随之贬值。这就是人民币和美元同时贬值的原因。
确定因果性非常的难,无论在学术研究和业界的研究。确定的一对确实的因果性是很大工作成果。三、在横向和纵向比较中,有一个“可比性”的问题,需警惕比较的陷阱现在炒的很热的“供给侧改革”,源自于美国60年代的“供给学派”的改革实验。背景在美国滞涨的环境下进行,主要强调供给和自由,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降低通胀。但在中国,情况不是这样。是需求和生产的双下滑,出口下滑,经济通缩形式,不同的经济形式导致中国不可能通过照搬美国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形式来完成供给侧改革。
中央经济工作组会议,提到“供给侧改革” 主要包含4点解决产能过剩,降低企业成本,消化地产库存,防范金融风险。其主要内容是:第一,国家认识到国家经济在转型的低发展阶段,放弃保8,接受中长期的中高速发展水平,因此国家不会进行大力度的托底作用。
另外,自08年全球经济危机后,整个4万亿造成的企业高成本,高负债,高杠杆的不利因素消除下去。供给侧改革主要是解决以上两个问题,考虑到国内的就业率情况,国家也不会放任低增长率不断地持续地下滑。
所以不管看任何政策,改革,新闻时要考虑到经济形式的变化,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态势,不能简单照搬国外经验。另外是美林时钟,主要是经济周期和大类资产轮动的相关关系。美林时钟理论,能对大类资产配置尤其是资产收益率起到预测作用,但是在中国的适用性比较差。主要原因,是因为美国是发达的资本经济市场,各大类资产相对来说发展比较平均。而中国仍然是股市强,债市弱,大类资产、大宗商品的市场仍然不健全,缺少相应做空机制等。所以轮动的适用条件不存在。并不是说不适用,只是要谨慎使用。这是第三点,可比性的问题。
第四、注意“门”资产,所谓门,当全球经济下滑,利空因素,门资产是受益最多,这时就带来反常情况。所以,如刚才所讲,人民币和美元同升同降时,美元成为了门资产。因为美元流动性最好,相比其他货币,在经济上升时蹿得最快,经济下跌时降得最多,其实是作为一个门,所以出现了前面的状况。
转债,同时具有股性和债性,很多人持有它因为,上有顶下有低,是稳健的资产,用转债的股性去搏股市上升的机会。但问题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因为转债的特性使它流动性特别高,但是下降的时候没有涨跌停板,所以说转债一旦出现市场的整体性风险,转债的下跌幅度更大。因为它就变成了门资产,解决了流动性的问题。
五、关于宏观的工作
入门时,学会制作自己的数据库,建立自己的指标,数据积累阶段,培养对数据的敏感度,对自己面对大量数据时,知道经济的走向和存在的问题,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逻辑很有用。
第二、在经济学中有很多的流派,但是在研究中要有自己统一的自己的分析框架,不管别人怎么质疑,自己要能自圆其说,不能跟随他们观点。市场最看不起的就是现象说什么他就说什么,而没有自己分析框架的人。最后一个。不要随意看空任何金融机构,觉得业绩不好,不建议大家买,就闭嘴不说。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东家是不是他。买方每天会看大量报告,如果看到了可能会记仇的^^。以免影响自己的职业之路。
田明正(金工):那我来说一下吧,谈不上经验,因为我的实习经历实在是没什么跟金工相关的,只是和大家交流。因为有数学背景,所以想做金工这一块。那我先大概介绍一下金工金工组主要是策略研究,现在主要的三个是alpha策略,套利,cta。alpha一般就是用自己的模型(多因子模型)建模,择时选股。然后用股指期货对冲掉系统风险,赚取较稳定的收益。套利有很多,比如跨期套利,期现套利,各种套利。CTA期货这个我还不是很了解,有懂的小伙伴可以多多交流。前一阵子股市大跌,股指期货也被限制了,现在反向套利受阻,股指期货贴水严重,感觉前途一片暗淡阿~最近也各种查高频交易,比如那个俄罗斯的团队。。不过长期来看这个算是趋势吧。而且可以用衍生工具也做来越多,之前只有if,现在ic,ih都是。还有期权等。这个算是对发展的展望吧~其实听起来(或许)高大上,但事实上就是码农好么。。每天就是改进策略,带入历史数据进行回测,看看夏普值,信息比,回撤。就像学计量的时候,去评价一个模型好坏。当然卖方还要写研报。比如这个链接,里面就有很多研报,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看看。在说一点,就是现在还会结合大数据,比如微博,微信,来对市场情绪进行预测。这也算是趋势吧,之前不是有个新闻说安妮海瑟薇一出新闻,伯克希尔哈撒韦股票就回涨。问:这个指标怎么做?这个我目前了解也不多,应该是某些关键词。当然现在机器也理解的了句子了,自然语言处理。好的,我想我讲完了,大家有什么问题接下来可以问我~ 彭珏斐:我打好了,要不我先来吧,讲的也不是很好,大家包涵。是这样,因为我没有做过行业研究的实习,所以我对于行业研究的理解我觉得相对来说比较浅。
但是之前看到一篇文章有说到关于行业研究的一个逻辑,就在这边做一个摘录,分享给大家。
那篇文章说,行业研究的逻辑框架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第一是要去看行业本身所处的发展状况和阶段以及这个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第二是要分析影响行业的各种因素以及判断这些因素如何对这个行业进行影响;第三是预测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第四是,因为行业研究最终是要为投资来提供参考的,所以就要对行业投资的价值和风险进行判断。
我觉得行业研究的话,分析问题的逻辑这一块还是需要关注一下吧,毕竟每个人对于这些东西都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说法不一,怎么样的一个分析能够让人信服还是很重要的吧。
另外就是如果做买方行研的话,沟通能力和推销能力也会有一定的要求。之前听一个很有经验的HR说,行业研究每天工作的强度很大,因为白天可能是要在外面跑,晚上要追公告,会睡很晚,起很早这样子,但是也可以从中学习到很多。另外我觉得对于行业的了解和理解也是很重要的,如果以后真的从事了行业研究的工作,如果真正了解一个行业还是很重要的。
这是我的一个理解,比较general,因为没有做过,所以可能没办法结合例子来详细说明。希望有过行研经验的小伙伴可以谈谈,如果我有什么理解上的偏差,也希望大家指正或者小伙伴们一起探讨~~
费嘉玉(保险)我之前在复星保险集团的投资团队实习了大约6个月,所以就简单谈谈对于保险行业研究的一些想法吧,想法比较稚嫩,请大家多多包涵~
& && &&&首先,保险公司分为寿险和财险,两者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先来说说共同点,在分析业务方面,一般从承保业务和投资业务两方面来看。承保业务一般看产品结构、缴费结构、渠道结构等。
& && &&&第一,寿险。像寿险的话,产品按类型一般分为传统险、分红险、万能险、投连险,而万能和投连一般不计入保费收入,有一些较为激进的保险公司会通过销售万能险和投连险来扩大保费规模。
& && &&&从缴费结构看,一般分为个人代理、银保渠道、团险和电商渠道等,个人渠道销售的产品大多为传统型的产品,产品的业务价值率会比较高,而且多为期缴产品,对保险公司来说就会有比较稳定的现金流。而银保渠道一般销售趸交产品,产品的业务价值率较低,因为保险公司往往会给客户一个预定的收益,所以保险公司必须有较好的投资收益率才能覆盖这部分的成本,所以保险公司常常通过银保渠道销售一些理财型的产品来快速地做大规模。
& && &&&从投资来看,寿险公司的资金期限都比较长,所以可以进行资产配置来获取投资收益。保险公司的投资资产一般分为固定收益类投资(主要是债券)、权益类投资(股票和基金)和另类投资(包括房地产投资、债券计划、理财产品、信托计划等)。像今年上半的股市较好,所以上半年各家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都比较高,因此业绩非常好看;但是,随着下半年市场走弱,保险公司会逐渐减少权益投资的比例。
& && &&&第二,财险。对财险公司来说,更看重的是承保业务能力,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综合成本率(包括赔付率和费用率)。我国财险市场业务以车险为主,占7成左右,前几年车险业务的综合成本率大于100%,也就是亏损的,而这几年的情况有所好转,一些大的财险公司车险业务的综合成本率基本都小于100%,终于开始盈利了,但是利润率也是很低的。所以,现在的财险公司也在积极探索其他的业务,比如说责任险、信用保证保险、互联网保险等等。
& && &&&还有就是想说说未来保险行业中,健康险和养老险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自己也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同时也希望能和对健康养老有兴趣的小伙伴能多多交流~
曹群海(汽车):我来谈一下对行研和我这个行业的理解。行研岗位的定义:通过演绎推理,根据已知的数据、情况,来推测未知。因为我之前实习一直做的是汽车,汽车的行研报告,分析、还有撰写的逻辑框架,分3点来讲。第一,汽车行业是周期性行业,受国家宏观经济、基本政策的影响很大。反映在下游整车的销量和上牌数量来看。就是供求关系的变化,最终的决定因素还是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的需求决定了整车产能的投放,引起供求关系的波动,从而影响整个汽车产业毛利率的变化。那么找到了汽车消费的核心驱动力,也就是消费者需求之后,通过判断核心驱动的逻辑,就能判断行业的周期,以及周期拐点的出现时机,抓住证券市场投资的机会。比如在2004年,汽车市场供过于求,毛利率下行。到了09年汽车下乡,购置税减半等政策,导致供小于求的市场。毛利率上行,整个汽车产业的符合增长率达到30%左右。也就是那时,汽车板块整体领先沪指大概45%。那么如何来判断需求这个核心驱动力,主要关注的指标有3个,1.宏观上来说,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这样一个长期的指标,该指标好把握,因为国家宏观经济的政策在长期上是非常稳定的政策。2.行业的投产计划,整车厂的产能投放大概有个1-3年的投放周期,这样会直接影响到下一段时间的供求关系,通过这个可以判断出,买入卖出的时机,3.把握住短期的需求的波动。第二,汽车的产业链,产业链非常长,从上游的材料,到二级供应商,到一级供应商,到整车厂,再到汽车后市场的金融服务,在上中下游有着不同的市场和商业模式,我们怎么判断什么板块需要投资。分三点来讲。1.汽车产业的子行业板块,有个景气周期的传到时间差。在证券市场上的表现就是,汽车行业的各个子版块,在不同时间有不同表现,有行业轮动,比如今年新能源汽车从2015年股市见底之后,首先是整车板块的指数的大幅增长,从而带动了一级供应商大概100%的涨幅,之后是二级供应商,再到上游原材料,踏准行业板块轮动的时间节奏,把握汽车产业链的证券市场脉搏。2.就是强大的生态闭环,汽车市场上,主机厂实力强大占主导,我们中国的汽车市场,主要是外资、合资整车厂占主导局面,他们已经与外资供应商形成供应链闭环,长期把控汽车高端供应链市场,在中低端供应市场,主要是由自主厂商构成,自主厂商的利润受到了整车厂的压榨,并且过度竞争。在供应链市场上,重点关注一些通过并购形成自己资源的公司,可以切入到整车厂的闭环,这样的标的是我们关注的重点。3.商业模式,主要指的是互联网汽车和汽车后市场,汽车后市场是主机厂占主导地位,导致零配件信息不透明,由于供应链受到主机厂的把控的影响,虽然汽车后市场有预期10-15%的复合增长率,实际上汽车后市场面临无序竞争、过度竞争的问题。第三,公司标的的选择。如何在子版块选择标的公司。主要看价格,基本面,成长性这三个方面。价格来说,市盈率,市净率,毛利率等财务指标,应付款预付款,应收、预收款进行分析,得到其在产业链的上下游的议价能力,在上下游的地位。根据对公司的调研来验证。基本面来说,注重公司的产品,对应的市场,有没有达到规模效应,有没有技术准入门槛,有没有实现生产一体化,与竞争公司的不同点等。成长性来说,关注营收,盈利等财务指标的同比增长率,会进行财务建模分析。请大家多多指正。
程昕(家电)一、关于家电行业家电属于消费品中的耐用消费品。作为一个消费性行业,加上自身的各种壁垒不高,家电行业可以说是a股市场中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行业中的龙头都是经历过多少轮惨烈的市场竞争(家电行业历来就有打价格战的传统)存活下来的,有着极强的生存能力。同时家电行业的起步非常早,且在中国市场的起步也非常早,90年代的时候长虹就是a股市场中的大牛股了,所以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这个行业已经步入了成熟期(算是夕阳产业了吧),知名品牌与龙头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已经较为稳固了,品牌效应十分突出。此外家电行业的一个国内国外品牌格局是,国内品牌主打中端和低端品牌(格力美的海尔,当然厨电是个例外),国外品牌主打高端(大金、西门子、三星等等)。
作为一个消费性行业,它的行业增长逻辑就是需求驱动,供给端(上游和产能)对行业增长的影响不大,而家电的需求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新增需求,也就是原来没有家电产品的家庭购置新家电,另一类是替换需求,这一方面来自于产品的升级(更高级的产品或者新技术出来了就像几年前lcd出来替代crt电视一样),另一方面当然就是老产品用旧了或者用坏了,但是这一块其实需求很小,因为家电产品的生命力还是很顽强的(是不是业界良心啊),用上个七年八年肯定没问题(我记得我家的第一台冰箱就用了十几年),不像手机这一类的消费电子用上个两年就卡的不行逼着你换。
讲完了行业的基本增长逻辑,那我就分子行业来分别讲讲每个行业的现状和展望什么的吧。家电行业的子行业分为五类,大白电(其实就是空调冰箱洗衣机三大件)、黑电(电视、电视盒子等)、厨电(主要是油烟机,还包括消毒柜等厨房用品)、小家电(典型代表是豆浆机)和零部件上游(这一块主要是做各种零部件的,其中核心是大白电的电机和黑电的显示屏也就是电视面板)。
白电是家电中的主力,但是情况很尴尬,是整个家电行业的缩影。国内白电的需求已经差不多饱和了,新增需求方面,这个主要看的指标是每百户家电拥有量,像冰箱和洗衣机这个数据都接近100,几乎完全饱和了,而空调稍微好点,空调这个数据是100多,但大家知道一个家庭只会买一台冰箱和洗衣机,但很可能要装几部空调;另外一个指标就是房地产销量,因为新房子卖出后就意味着新的家庭,就会有新增需求,所以房地长的景气程度对家电行业的影响其实是很大的,我做过测算,房地长销量是家电销量的先行指标,家电销量指标大概滞后9-12个月。至于替换需求,产品升级换代方面肯定是产品结构升级,大家都会买更好的产品,但革命性的新技术目前还未出现(或者说还未推广吧,这个后面会说),所以这方面的需求其实有限,而用坏用旧那只能怪家电企业实在业界良心了,这一块其实也有限,除非再来一个像家电下乡这样的强力政策,不然整体来看替换需求也很有限。所以说了这么多,可以看出的是白电行业已经进入饱和期,需求增长的空间已经不大了,虽然行业每年也许还能维持一定的增长。
那么白电的可能投资机会在什么方面呢,在我看来四方面吧。第一个是结构性的机会,前面说过了家电行业中的龙头企业生命力十分顽强,毕竟是经历了多次的价格战活下来的(董奶奶董明珠就是这方面的翘楚),在这样一个行业整体不景气的时候,价格战在所难免(每年的黄金周双十一等等,价格战可以说是非常的热闹),价格战的后果便是小企业会死的更多,大企业的市占率会进一步提升,这里面的原因主要是两点,一个当然就是规模效应,大企业能够经得起价格战的阵痛,另一方面就是大企业的渠道优势,像格力美的海尔这三大白电都是有很多自己的专卖店的,渠道方面的优势保证了他们玩价格战可以玩死小企业,所以结构性机会来看要投资肯定买龙头,而且像格力属于典型的大蓝筹,每年的分红比例相当高,如果有人偏好蓝筹股,格力绝对好选择。第二个机会是技术升级,也就是大家也许都听过的智能家居,或者是物联网的概念,家电企业的梦想是做到万物互联(各个家电互联),每个家电产品都能做到智能化,人工化,这一块已经炒过了,而且目前来看真的只是炒炒故事,并没有什么牛逼的产品落地(google有一款智能温控器产品nest倒还是蛮牛逼的),而且更重要的是经历了第一代互联网(pc互联网)和第二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教育,各大企业都学聪明了,谁都想做平台,做系统,这导致的后果是各家各自为战,形成不了一个联盟,这也是智能家居的发展如此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么如果智能家居这股风吹起来了,我们买什么呢,当然还是买龙头只有龙头才有钱去做研发,做平台(我指的是家电企业啊,毕竟智能家居涉及到了电子行业的企业,那就不是这个逻辑了)。第三个机会就是政策,期待国家能再出像家电下乡这样的给力政策来刺激行业需求,可是一方面可能性不大,因为就算是农村也很饱和了,另一方面这样做的后遗症太严重,会导致需求严重透支,如果真的有给力的政策出来,那么就是整个行业受益的事情。第四个机会就是国际化,虽然中国的需求饱和了,但是广大的亚非拉国家需求还很旺盛,这也是很多家电企业在做的事情,到国外去设厂生产,这一块海尔算是走在了前面(不过海尔在美国这样的成熟市场卖产品纯粹就是自己打脸),国际化这方面买什么就要看谁的海外布局做得好了,也许是海尔吧,但海尔量太大弹性并不大。
讲完白电就是黑电,黑电很多方面和白电是差不多的,也是严重饱和(家家户户谁家没电视啊),黑电的机会在于产品升级,现在各大电视厂商在推的事情叫智能电视(互联网电视),也就是大屏的pc或者手机,家电厂商的梦想是推动第三代互联网也就是电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电视的玩法和手机很类似,就是硬件+平台,而且跟手机相比,智能电视的硬件更重要(我当时答辩深度报告做的就是这个,大家有感兴趣的我们可以讨论),现在黑电这一块的企业都在转型,不再是纯粹的制造企业,都在努力向产业链上游去延伸(内容端),智能电视可以说是未来几年家电行业一个比较确定的投资机会,目前这一块的问题是看谁的产业链整合做得好,谁的平台能够做起来,目前做的比较好的是tcl海信和乐视(这是乐视当时为什么能涨最重要的原因)。
然后就是厨电,厨电比较特殊,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厨电的市场并没有那么的饱和,而且加上2005年那几年高峰期的油烟机该换代了,事实上厨电尤其是油烟机是家电各子行业中需求状况最好的子行业,所以在家电这个夕阳产业中也就厨电行业难得的还能产生成长股了(主要是老板电器)另一方面的特殊是,由于中国人在做菜方面的特殊癖好(重油),所以厨电这一块的国外牌子都很惨,没办法在中国立足,所以厨电是难得的高端市场由中国牌子占据的行业,而且事实上高端厨电也是厨电最重要的看点,目前高端厨电的龙头是老板电器和方太(方太没上市),如果买厨电的话肯定就是买老板了(目前老板还能有年均30%以上的增长,还处于持续成长期)。
前面讲的好啰嗦,后面少讲点(加上自己没怎么研究),最后是小家电和上游零部件,小家电品种太多各自情况不同,这一块了解不多(也不是板块的重点),像豆浆机的话九阳一家的市占率曾经到过90%(而且真的是靠市场的力量)。至于上游零部件,说实话下游家电行业都这样了,上游零部件也好不到哪里去,但是事实上今年家电行业出的妖票主要都在上游零部件行业,这是因为上游企业都很小,很多都转型了,往公司随便注入一个资产,瞬间就是多少个涨停板。
二、关于行研相关上面讲了好多行业的,而且逻辑不一定顺,基本是想到哪写到哪,大家见谅哈。然后前面说了很多,我就简要说说自己的感悟吧。行研就三件事情,写报告、调研、路演,无论是卖方还是买方,写报告主要看的是公开信息,通过对公开信息(主要是年报、招股说明书、公告等)的整理完成案头研究,完成对公司和行业的理解,并提炼出投资逻辑;然后就是调研,调研做的事情说实话就一个目的,就是验证自己写报告中提炼的投资逻辑,当然也可能证伪,如果证伪卖方会选择不推,买方就直接忽略了;路演就是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示出来,卖方是讲给买方听,买方是讲给投资经理听。我个人当然还处于第一个阶段,也就是写报告的阶段(主要是之前卖方实习比较遗憾没出去做过调研),个人感觉第一个阶段还是要打好基础做扎实,这样出去才不容易被别人(包括卖方和董秘高管等)忽悠,至于第二个阶段个人感觉沟通的技巧或者说社交能力更重要一点吧,搞定公司高管董秘还是需要能力的,至于第三个阶段卖方的要诀就是勤吧,多跑跑多刷刷存在感,而买方的话要求要高点,对市场一定要敏感,把握好推荐的时机(感觉这对大势研判的要求还蛮高的,这又属于策略分析师干的事情了)
三、推荐的秘诀或者书籍秘诀没有,我还属于小白阶段,求各位大佬分享,书籍的话证券分析师的最佳实践
行业研究之我见
作为正在学习,或者正在实习即将走上岗位的各位小伙伴,都是因为对于行研有兴趣,所以选择加入领路人计划中的行研板块,这次的作业,我们每个人都从自身实际出发——或者是自己实际的实习经历,或者是自己查阅相关资料,抑或是和别人的交流,和大家分享了对于行研的理解。这些理解可能不那么专业和学术,但是却都是大家真实的想法和经验,包含很多书本中无法学习到的知识,也为各位小伙伴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思路和独特的视角来理解行业研究,也为各位小伙伴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内容来认识行业研究。
庞锐辉—HY093
在行业研究的初始阶段需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塑造,第一是熟知所在行业的基本特征,包括行业整体供需情况以及市场对整体行业走势的一致性预期,而且要了解行业整体的技术特征,看看是否存在规模效应,竞争的主要格局等等;第二要了解行业估值的历史区间,并与当时的经营状况相对应,了解行业的生命周期;第三要横向对比行业内主要公司的估值情况,这些对比是基于对公司经营状况的了解。
王凌霄—HY094
买方行研的理解和思考
& & 我是王凌霄,拟留用一公募基金,正式留用实习了三个月,从买方角度讲一讲对于行业研究的认识和思考。
& & 我理解中行业研究根据研究目的的驱动有三个层次。
& & 1.理解和把握行业属性,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不同的逻辑。比如周期性行业主要是抓拐点然后自上而下先看行业景气度,tmt和消费品就是自下而上看个股。
& & 2.各个子行业重点标的的跟踪研究把握,一个行业下的多个板块子行业中的重点公司要读懂业务模式和驱动力从而把握子行业的方向。
3.根据推荐的催化剂,和卖方以及上市公司沟通。比如短期炒作的主要看消息面,长期的重仓股则需要定期调研和上市公司沟通密切。
王谞达—HY095
关于行研的理解和认识
& & 1.行研最重要的是要有与众不同且正确的观点。一个行业或者一个企业可能会有很多团队去做过调研,为什么有的团队的研报炙手可热而有的无人问津,很关键的就在于能不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这就需要在调研时足够仔细和认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的更多,所以归根结底,做行研就是降低这种信息不对称性,使自己认识的行业基本面与真实的基本面最大化的近似。
& & 2.行业研究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它不仅仅是做研究,更需要与别人沟通交流。公司的信息纷繁复杂,有真有假,就需要有过人的判断力进行判断;行业数据可能和实际存在偏差,就需要深入企业和行业,有发现问题的的能力;一个人的想法总会存在偏颇和遗漏,这时又需要多和同行以、行业专家以及行业上下游从业者多沟通。总之,闭门造车不会有好结果,只有真正的深入行业深入企业才能做出好的有价值的研究。
& & 3.关于行业研究的成长路径。最初都是找一个行研的实习开始,一般采取暑期实习留任的方式居多。前期不要对自己实习的内容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琐碎事感到不耐烦,后期慢慢懂得多了自然有机会上手更复杂的业务。当然,由于老板们比较忙,假如感觉自己学有余力时,也可以选择申请一些有挑战性的工作去做。进入行业之后一般都是以:“助理——资深——首席”的路径进行发展,也有一定的机会转型至企业,职业的选择性还是很大的。
总之,既然有志于从事行业研究,平时就该多阅读、多积累、多思考。实习时多向前辈讨教,多认识新朋友,努力构建自己的研究思路和人脉圈。这样以后的路才能越走越宽。也希望能多和小伙伴们探讨,向众大神们取经学习!
熊丝纬—HY096
我是熊丝纬,复旦大学微电子系,目前在上海一家公募实习,简单说下我对行研的看法吧。
虽然卖方和买方由于产业链分工,给大家的印象是卖方提供服务和信息,买方基于此做更深入的研究,但其实卖方和买方的本质是相同的,都是希望能提前发现产业链的投资价值。好的卖方其实对产业链的理解是有可能深于买方的,比如安信的赵晓光,他对电子的理解确实有很多借鉴意义,当然这些看法很多是不体现在报告上的。所以不管以后大家行研做卖方还是买方,都需要培养提前发现产业链投资价值的眼光。这点需要长时间的思考和磨练。
我比较遵循自上而下的投资思路,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行业是优于公司的,一是本质上分析公司最后还是会自上而下,二是行业的自上而下能够发现整个产业链上可能存在的很多投资机会,而不是只局限于几个公司,同时,磨练自上而下的思路也有助于其他行业的拓展。也希望和大家一起相互学习哈!
姚雪娇—HY097
对行研的某点认识
& & 研究是一种思维与思考。这种思维思考方式,是我看来能否以足够有说服力的、有条理的、全面的分析框架与逻辑阐述事物。同时,在每一个节点细节上的分析,都能够剖析出其的原因。
& & 做未来的预测,不是从直观本身现象做出的预测,而是知晓现象背后原因是什么,不同原因之间的关联、不同原因的对现象的影响程度有多大等等。所以一篇好的报告内容,也就是说分析,在我看来,一是整体逻辑的清晰准确,二是细节分析的到位深刻。
文章报告、PPT是呈现理性分析的方式,而非结果,其核心的报告的内容。当然,呈现方式得当有序可以提高报告读者对报告内容的获取程度,也就提高了研究分析的价值。所以两方面,报告内容为核心,形式加速核心内容的传递。
张传杰—HY098
我认为,行业研究按市场分工可以分为买方研究和卖方研究,卖方研究是为买方研究服务的。卖方服务的对象是买方,买方服务的对象是有限合伙人或者基金份额持有人。二者服务对象的不同导致了各自行业研究的差异。
对卖方来说,最重要的是服务,因此观点的深度和准确度并不十分重要,重要之处在于给予买方充分的信息辅助其决策,而非代替其进行决策。对于买方来说,最重要的是投资决策,将其观点转化为可操作且可盈利的交易操作,因此对其研究的深度和准确度都要求较高。
简而言之,卖方的行业研究要求覆盖面广,形成市场对行业认识的基本信息集,买方对行业研究要求重点覆盖,深入研究,获得超出市场一般认知水平的信息。
张睿—HY099
& & 我是张睿,目前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在一家私募并购基金实习,工作就是行业研究和企业分析,所以我就从买方,尤其是并购基金的角度来谈一下对行研的认识。
& & 首先,在做任何研究之前,明确目的是很重要的,对于并购基金,做研究的最根本的目的就是看看这个行业处于什么阶段,是否有投资价值,挖掘投资机会。
& & 对于行业的判断,主要是判断这个行业目前处于什么阶段,行业规模,增速和市场集中度是我们关注的最基本的三个指标。因为并购基金和其他买方最终目的都是实现投资回报,而对于投资标的能否带来超额收益,一方面是企业所在的行业是否有增长潜力,从而带来的行业红利,另一方面则是企业自身管理运营带来的价值增加。所以对于行业的判断至关重要。
& & 其次,行业研究中,产业链的研究对于并购基金来说至关重要。并购分为横向、纵向、关联、多元和财务并购,而大部分并购主要是横向并购和纵向并购,纵向并购的基础就是对产业链的分析。明确所分析的行业处于产业链的什么位置,在产业链的上下游有什么好的投资机会都是需很深的研究的。
& & 行业的竞争格局也是很重要的,这一点就不再多说了,以及在行业内的资本运作也必须如数家珍,这可以帮助公司了解目前行业内的资本偏好。
当然,分析一个行业还需要很多内容,比如政策因素,周期因素,未来发展的推演等等,由于字数限制就不一一叙述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我探讨。谢谢
张新和—HY100
主要逻辑:
1.从宏观角度来说,行业研究是可以创造价值,能够调动社会的资源流向对有需要的地方,有利于促进保持市场的健康有序;
2.行业研究很有意思,他可以让你快速地了解一个商业社会是怎么运作的,你有机会接触大量的企业,去琢磨企业家身上的特质,去研究这些企业为什么能够行业翘楚。并且,你发现其他人已经发现的价值是没有意义的,你要做的是挖掘超额信息,获取超额收益。这个过程,它类似一个寻宝游戏,用你的头脑和眼光判断,在市场中寻找宝藏,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这其中逻辑比结论重要;
3.回归到自己,在研究的过程中,自己能够快速学习成长,并逐渐建立自己的影响力,发挥自身价值的同时也能得到社会的认可,这个是一个非常棒的体验。
赵文强—HY101
& & 谈到行研,首先得说说我是怎么接触到的吧。在去年某次同学小聚中,听见同学聊经济,聊行业,聊股票,天花乱坠我笑言,你们这真是高大上啊,我什么都听不懂。&&呵呵,都是吹牛,学学就会了。&&你们这读金融的硕士学的东西就是多啊。 哪儿有,都是实习才学的,光上几个硕士课屁用都没有,你去实习过你也会。顿了下,不过你也得先学点经济学基础知识。你们说的轻松啊,我怎么找得到那种实习啊,又不是学这个的。那不存在,行研就是喜欢你这种理工科的,像我们这种金融和行业知识都是半调子。
对了,这就是跟行研的第一次接触。
& & 经历过这次对话,一个目标和想法在萌生,寒假回家后,疯狂的的了解行研,并牵扯到很多相关行业,部门,金融工具,作为小白的我完全摸不着北,因此我瞄准了所有行研应聘要求中共同的一点:证券从业资格。。。
由于刚开始炒股,一不知道这股价怎么来的,二不知道股市交易时间,三不知道如何选公司,因此就准备考证券市场基础知识,证券交易,证券投资分析,事实证明,如果这三门你都能掌握的非常全面,那么一般看研报,应付券商笔试,可以说是绰绰有余了。
& & 以上是我个人经历所总结出的行研基本要求。
& & 对于行研的分类,大点来看当然就是卖方和买方了。顾名思义,卖方具有推销性别,卖方研究员并非纯粹的做研究,不会卖研报的研究员不是好卖方,这也是我亲睐卖房的原因,出色的交流营销能力和研究能力,而非一味去研究,而买方就相对苦逼了,自己推的股票,如果运气不好,连续几个没推好,那真是不好翻身了,所以这层面来看,买方卖方似乎并不是外界所认为的那样,对于不同追求的人,这二者见仁见智。
& & 再细分下,行研会具体到研究所,资管部门,银行的自营部门,大型企业的投资部门,所以但凡涉及到投资,就少不了行研,因此这也是为什么行研求职火热,它的出路会有很多,一旦入了行,发挥的平台和空间会很大。
手机打字比较麻烦,都是些浅薄同质性的东西,希望以后小伙伴间可以有更深入的讨论。
朱丹—HY102
& & 行研大体有大处着眼(Top-Down)和小处入手(Bottom-Up)两种格局,对于后者,我的队友都进行了精彩详尽的分析,不冗述。对于前者,我聊一点自己的粗浅想法。
& & 高善文博士曾用一副对联戏谑自己的卖方分析师角色,上联:“解释过去头头是道,似乎有理”,下联:“预测未来躲躲闪闪,误差惊人”。诚是调侃,但不全是杜撰。这其中折射出历史资料研究法作为行研重要分析工具的局限性,因为趋势不变的假设在这个流变的商业世界里几乎吊诡。曾经我也认为,这种误差不光是可容忍的,甚至是自然的,天生的,只要研究的形式逻辑成立(符合常识),研究报告达到一定的市场影响力(前面好几位队友提到了这一点),准不准确确属次之。但经过了一些卖方宏研实习和自己的反思,我的想法有所改变:
& & 一.如果要在逻辑正确和结果正确中选一,我认为后者才是第一重要的。这也是商业研究区别于学术研究最大的不同。无论你的数据多扎实,模型多炫目,甚至你在市场上吆喝的分贝多少,影响几何,都逃不过投资者最后的审判:看多,还是看空。通过宏研,我们回答买不买;通过行研,我们回答买什么。但前者是基础,决定了很多投资板块的轮动,它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 & 二.行研需要基本功,比如搜集资料、逻辑演绎、交流沟通、提笔成文的真功夫,但这条硬线之上,决定你的观点能否在市场掷地有声(也就是影响力)的最大变量其实是外生的,是依赖经验和主观判断的感觉,甚至个人悟性,这其中,免不了“超乎技而近乎道”的艺术和运气。这也能解释为什么一些商业报告逻辑不完美,主观成分大,可是商业价值却很大,因为灵敏的商业嗅觉和正确的投资直觉是一种稀有的禀赋。
三.数据把握是要全面,而非深刻。深刻的片面分析有很大的学术价值,但对于预测未来往往误差惊人。全面的数据可能不够深刻,但盲人摸象也能勾勒出一个大概轮廓。这也就是高博在《经济运行的逻辑》一书中重点回答的三个问题,也是投研中宏观研究部分最致力于挖掘出答案的三个问题:1. 经济走向如何?进出口、价格、信贷、产出、企业盈利大体在什么共同变化趋势?2. 政策立场如何?十三五会开启哪些板块的轮动?1+N方案出台是否让国企改革可期?3.资金松紧如何?利率、存准率、M2增速、汇率变量是否仍延续趋势性走势还是异变?美联储加息之于全球流动的外部性有多少会被中国吸收?等等。
郭韵—HY103
对卖方行研分析师的看法:
& & 1.卖方分析师的基本工作:查数据、找资料、找信息(需要对数据有理解力);实地调查;分析-预测-判断(研究三部曲)(准确与否不重要,是否被接受才重要;盈利预测调整才重要);写报告;推荐股票;维护公共关系。缺一不可。
2.资本市场上假到真实真亦假,对于分析师而言影响性比真实性更重要。分析师需要抓住一流的上市公司,把握住一流的客户,才能成功。
孙宇翔—HY104
& & 在我看来,卖方行研是一项对个人综合能力要求很高的工作。
& & 首先是专业能力,这里又可分成两个部分:一是扎实的经济金融学专业功底,分析师大多是要为大型机构客户提供专业化的投资建议,需要对推荐标的公司未来盈利作出尽量准确的预测,而这些是要基于自身扎实的经济金融基础知识和熟练的财务分析技能;其二是对行业的精准把握,只有理解行业运行内在的逻辑,才能敏锐捕捉行业新动向并对上市公司作出合理的估值。
& & 再者是良好的人际沟通交流能力,卖方研究所是一个资源高度密集的平台,这里是连接上市公司和机构投资者的桥梁和纽带,虽然有专业的销售服务团队提供相应支持工作,但国内已呈现出分析师销售化的趋势,良好的人际能力无疑将使分析师高校获取和传播相应信息和研究成果。
最后是勤奋和对事业的热爱。分析师的工作是具有一定弹性的,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果想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抢得先机、获得成功,就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肖有智—HY010
& & 之前对行研的理解都是非常片面和单一的,只是听很多人说行研是券商中工资最高的职位之一,于是对行研产生过许多不切实际的幻想。之后在找实习的时候,拼命申请行研的实习,但是无奈实力太弱,基本上都了无音讯,石沉大海。之后静下心来,查找行研的资料和相关的求职贴,我才发现行研不仅仅需要基本的金融功底,还需要许多所在领域的专业知识,甚至可以认为,仅仅凭借“单纯”的金融或者财务知识很难在行研中立足。如果今后真的希望在行研中展露头角,首先需要有扎实的金融和财务功底。其次,需要在某一个领域有非常深入和具体的理解,将金融和财务作为自己的基石,某个领域的系统知识作为自己的竞争力,这样打出的“拳”才能真正一招致命。
& & 此外行研是一个非常综合系统的工作,一篇很好的行研报告其实和一篇好论文非常相似,都是从分析现实,对未来进行预测。二者也有着很多的相似性,比如:收集数据、分析整理数据、建立相应的模型、分析模型、预测未来趋势,但是和论文不同是,行研更加具体,更加针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而有的时候一篇论文仅仅需要对现实进行很好的解释就足够了。所以,完成一篇很好的行研报告,非常不容易,需要一个良好的团队充分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这样才能真正完成一篇好的行研报告,为今后的投资提供支持。
我心目中的行业研究一、& &&&初识行业研究
image001.png (76.11 KB, 下载次数: 1)
18:41 上传
& && && && && && && && && && &当然不乏也有一些医药、工科等背景的同学因为对该专业的兴趣所以来到行业研究的队伍来。我在刚接触行业研究员这一词汇时,直观理解就是研究某一行业是如何运行的,然而在之后更多的了解学习中,才明白行业研究远不止于此,需要宽广的涉略以及充分时间的学习、分析。行研不仅有狭义上指通过大量的文献数据研读深入研究一个行业的发展动态(包含过去发展历程,发展现状,未来发展趋势)、规模结构、经济信息等,分析行业情势,从而挖掘投资价值,给出投资建议等,更有广义上的细分一、二级市场研究,宏观经济、策略分析、固定收益、金融工程等的研究。并且研究部行业研究不同组区别很大,例如传媒,或者TMT他们会侧重于讲故事,传媒类可能根本不看公司财报,但会格外关注新电影或公司艺人的消息,但金融组恰恰相反,他们只通过财务数据说话。所以行研真的是一个吸纳各专业各领域精英才俊的平台,也可以说是一个起跳板吧,很多人通过行业研究员这一岗位几年的工作经验与人脉积累,由卖方到买方,或成为首席分析师、基金经理,或来到上市公司做董秘,也有自己创业等等的。这也是行研令我们心生向往的原因所在。做行研最重要的是需要能够静下心来吧,这和做学术研究比较类似。需要我们能够在办公室里认真的专注于某一个专题领域,投入大量的时间来作出一篇合格的研究报告。同时,行研的职业发展也需要我们在头几年里潜沉下去,只有真正的练就了过硬的本领,才能在以后的职业发展中打开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二、& &&&我们知道的行研现状我们这里说的行业研究界定为二级市场的股票研究。一般按照研究机构大类划分,可以分为买方和卖方研究,其中卖方机构指的是券商研究所,买方机构指机构投资者,包括公募基金,二级阳光私募,保险资管的权益投资部。之所以区分为卖方和买方,是因为卖方机构是对接上市公司和机构投资者的中介,其所作的研究主要是为了推销给买方,通过获得买方的认可而为公司争取分仓收入,而买方研究是直接为投资决策服务的。因此,相比于卖方可能只需要发出观点,其研究更多是一种体力活,买方需要对研究观点负责,心理压力更大。卖方研究员成功的核心是在市场建立影响力,有两种生存方法,一种是相对门槛低一点,就是在市场不断发出声音,让市场记住你,这也是市场上为什么券商分析报告泛滥的原因。另一种是对能力要求更高的,就是凭借专业的研究帮助投资者,比如推票准,行业研究有深度,有前瞻性等。国君和申万研究所的体系里,叫寻找市场的超预期,超预期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信息,即你能获取市场上其他人获取不到的消息,这就要求研究员人脉资源好,能搞定上市公司,另一方面是逻辑,这种就要求研究员研究的够专业,够深入。另一方面卖方的行研不仅仅局限在研究所,像资管,自营,直投等部门也有自己的研究员,所以券商里边的研究员发展到现在,除了研究所内部的,其他部门的研究员兼具了买方研究员的角色。而买方行研的感觉他们的研究领域确实要比券商的要窄,每个研究员只需要关注自己的那一两个行业就可以了。行业研究日常工作包括尽职调查、写报告、路演的内容,因此行研人员一般需要静能独自写报告,动能与人互动交流,这种精神分裂式的工作模式压力自然不用多说。并且行研人员不像投行人员那样有项目周期,基本每天都要熬夜写报告,互联网的发展对行研工作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一个公司发了一份公告,行研人员必须马上对公告对进一步的阐释与分析,否则晚了就可能没人看了,因此行研工作对个人的身体素质也有一定的要求。但是辛苦归辛苦,行研人员的薪酬待遇也是让许多人直接仇视,正所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三、& &&&行研需要什么相信这也是每个以研究员为职业生涯规划的小伙伴想要了解并借以提升自己相关素质能力的根本,根据上文提到的行研工作的内容和性质,可以判断作为一个研究员最好需要具备的素质:
image002.png (44.46 KB, 下载次数: 1)
18:42 上传
当然行研也需要基础的财务知识基础和数据处理能力,也需要对行业和工作内容的兴趣,否则高强度而没有动力的工作很容易使人崩溃。四、& &&&如何做行业研究做行业研究,首先要了解一个行业,对于没什么基础,想要快速了解一个行业的同学来讲,在慧博中查找相关行业领域新财富榜上有名的分析师的报告,一开始可能会有很多疑问,推理所得出的结果究竟是怎么来的呢?也许可以通过与了解或熟悉该行业的人交流沟通来加深自己的理解。例如在刚接触房地产行业时,我们可以角色代入的角度去进行思考,明白行业如何获取利润后,作为房地产开发商我们该如何决策,了解当下中国房地产情形后,作为购房者,我们会有怎样的心思与行动,国家会对这一系列动作可能带来的结果采取何种措施等等。清晰的思考逻辑更加有助于你深刻了解行业,得出分析结果投资策略等。专业系统的了解行业,需要我们清楚明白行业的产业链,产业链的上游中游下游、每个环节完成的任务或价值、分别都有哪些企业,这些问题就搭建了一个框架。其次看分析的企业在产业链的哪个环节,在行业中的地位怎样(定价权),行业的发展前景,市场空间等内容。最重要的三点可能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盈利能力),行业壁垒(盈利能否持续),企业的商业模式(盈利模式)。最后是公司的财务分析,上市公司每年都会出年报,财务数据可以从年报中获得,分别从公司偿债能力(短期/长期),盈利水平,营运能力等方面分析。供求角度也是分析一个行业必不可少的环节,供求关系的变化会直接反映给价格的波动,了解供给情势就更加有助于了解价格波动背后的原因进而得出整个行业的发展动态。例如有色金属镍,了解其产业链后,明白其上游镍矿石的主要来源为印尼进口,在印尼出口禁令颁布还未实施前中国采取行动大量进口镍矿,存量上升镍价下跌,而在印尼出口禁令正式实施后,作为全球镍消费第一大国,中国镍库存快速去化,供给不足又使镍价上涨,可下游不锈钢的需求不足又使得之后的镍价下跌。供给是价格变化大趋势的一个驱动力,但是行业研究不止于此,行业状态的变化其背后有种种因素,需要研究员广泛的行业背景了解以及清晰的思考与判断。五、& &&&行业展望买方研究员出头的核心是有出色的投资业绩。上面列举的三种买方机构,投资风格和业绩评估各有差别。公募基金排名看相对业绩,即同行比较,阳光私募看绝对业绩,即实际收益,而保险资管因为各种监管要求和保险资金的特殊性质,投资风格比较保守。买方研究既然是以投资为导向的,那么直接目的就是寻找投资机会,投资机会来自于不同于市场的认识,而不同于市场认识是基于对公司或者行业的更深的了解。行业研究员的待遇可能会随着股市的好坏而改变,工作的高强度和大压力应该也会一直保持目前的状态,但是付出何尝不是一种收获,在工作中得到的锻炼,能力的提升,人脉的积累,会是今后一生的财富~ 文字来源:领路人计划行研九组(侯晓宇,边文姣,周凯,彭佳,张玥,张留信)
(439.36 KB, 下载次数: 13)
18:44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九组作业文本
HY五组:行业研究面面观
HY五组本次组内交流主要是以自身相关的实习经历为切入点进行互动探讨的,旨在为小伙伴们在一定程度上揭开行业研究在实际运用当中的各类真实面具。希望其中的一些真切感受能够对小伙伴们有所启发。当然,文中如有不恰当之处也欢迎各位朋友指出,我们一起交流、探讨、进步。
一、公司战略部门中的行业研究
之前在协鑫集团的战略部门做投资分析,实习生的工作内容大致就是找数据、找资料,翻阅券商的报告等获取有效信息等。一般使用的工具是万方、知网、his和万得等。当时所做的方向主要是新能源,做关于收购的一个项目,简单来看,就是针对一个行业和重要竞争对手搜集并整合相关资料。个人觉得战略部门中的行研与券商行研的不同点在于:战略部门的决策是要为公司的投资负责的,而券商的报告感觉比较关注短期;战略部门需要考虑收购了之后上下游是否需要产业延伸(举例:如成本有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如果在某个环节利润出现问题,下一个环节还是盈利的,就可以避免一些风险,即把产业上下游都收购了,然后做成一个闭环,将企业的边界扩大,充分利用规模经济效应),对于公司其他业务是否有影响等。公司一般买进一个公司就可能是几年都不能卖,而不像买卖股票那么频繁,过个两三天政策不行就跑了。总体来说,这个工作实际上有点类似于PE。
二、尽职调查中的行业研究
尽职调查的即是深入了解公司的发展战略、经营状况及投融资项目进展情况等,从中获取数据与公司已披露的数据进行核对,同时真切感受一下公司整体氛围,核实已有的假设猜想。之后需要完成尽调报告。在实习当中,涉及比较多的就是整理公司各种财务、扫描件、然后杂七杂八的资料。当时做的是财务尽调这一部分,所以会涉及到公司的财务方面,包括基本的财务分析之类,还涉及一些行业研究,在这里行业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分析一下这家公司所处的行业是什么样的,以及公司在该行业的竞争力以及该行业未来的发展。
三、再谈行研:券商报告可信度探讨
做过一段时间行研的实习,大家都容易产生一个比较大的疑惑:即 券商报告到底有多靠谱?网上有一种说法:券商有时会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更改数据,这部分比例会多大呢?券商报告多少都会有些感情色彩吧,个人觉得主要还是参考研究报告的数据进行溯源,然后分析其中的逻辑是否严谨,行文是否深入浅出。之前听咨询公司的mentor讲,他们引用数据时候很少引用券商研究报告的,因为客户觉得券商报告不是很convincing。因此,哪些数据来源比较靠谱呢?一般来说,wind上获取的数据,以及官方渠道或者一些权威网站比如统计局之类的,都是比较可靠的来源。除了这些,像咨询公司等这类渠道发布的数据还是要根据具体来源来甄别选取,如果来源比较权威,应该也是能用的。总体而言,好的研究报告不能流于形式,而应在专业性、及时性、创新性、连续性等多个维度都能有所表现。
四、PE中的行业研究
睿金资本做PE的实习经历:当时那家公司就是帮助客户融资,然后为客户在以后的上市做准备,当然融资之前会给客户进行估值。然后会自己投资一部分股权,接着就是帮助上市以后再退出。估值方法一般运用绝对估值与相对估值等方法。在这其中,行业的分析研究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五、券商行研的工作就是:写报告+调研+路演,吗?
(一)重庆的一家政府投资平台集团实习经历:在战略发展部兼董会,我们部门会对一些公司或产业的投资做分析报告,感觉这一点和行研有类似的地方,会对行业进行一些较深入的分析,但是政府平台公司有一个通病,就是专业性一般不太强,决策很多时候会兼顾市政府、集团领导的意图,做不到真正的市场化;对于行研实习的话,根据自己的理解是:行研特别是卖方行研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既要能潜下心搞研究做出真正有价值的报告,又要外向能把报告卖出去。此外就是对财务知识和宏观经济有一定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二)券商研究所实习经历:刚去的第一个月主要是分析师写报告,帮boss搜集行业和公司的数据或者资料,这是研究所实习最日常的工作。我是在汽车组,老大会经常邀请行业内的专家或者高管开电话会议,讨论行业发展的前沿,或者公司的下一步发展规划,比如整合产业链,收购等,然后我要做会议纪要,当天要发给客户。到第二个月开始会帮分析师做一些上市公司的财务分析,开始接触一些写报告的东西。我就参与写了一个公司深度报告,因为他们要冲新财富,所以后面一直在整理汇总行业数据库,路演的通讯录等一些杂活~主要是体验了卖方研究员的生态。首席全年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出差,各种调研路演。研究员主要是调研加写报告。我们刚进去是助理研究员,都是先从写报告,做一些杂事开始。每天要和客户打电话推票,把调研的最新信息及时传达给他们,有时候也会交流对行情的看法。卖方研究员最重要的是整合资源的能力,因为卖方是一个中介,联系上市公司和买方。卖方研究员做的好有八成是各路人脉资源的支持,只有两成是真的研究做的好。卖方研究更偏营销一些,买方研究更注重研究能力。
又放周末啦!!
本帖最后由 jrxhbfqj 于
22:38 编辑
通过第一次的行研讲座,小伙伴们是否对行业研究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呢,让我们来听一听行研一组小伙伴们的心声吧!
一、我心中的的行业
行业是一个既具体又抽象的概念,首先说它具体是因为行业由企业构成,而组成这个行业的企业会有自己的特性,在某种基本特性上满足共同或者类似的就是一个行业,说它抽象,是因为行业本身是一个被界定的概念,行业和行业之间的划分有可能会因为标准不同,或者研究的目的不同而不同。当然如果一旦具体到一个目的和任务,行业又可以被划分出来。在行研入门资料中,讲述了行业和产业,行业和市场等的区分,有意思的是,光拿着一份行业研究报告根本不会想这么多,而这些概念的界定将会伴随行业研究生涯的全过程,对一个行业的界定和概括是在充分理解行业的深层次运作方式后才能有所体会的,而这个对于没有行业背景的人会需要很多的阅读与思考。行业的划分多是从产品出发,提供的产品具有某种特性上的同质性就可以被框在一起,不同的行业提供的产品有供应链上的纵向联系或者横向替代,就可以称之为产业,产业又组成了宏观经济。
所以总结来行业的落脚点将取决于产品,取决于研究者的想要用着个研究报告实现什么信息。所以我觉得在开始一个行业研究时应该先通过相关资料进行一些思考,提出一些问题,界定一些基本概念等。当然研究行业不单单是界定它,还要去挖掘和总结这个行业的历史,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行业与相关产业,与整个宏观经济的关系等等。从客户需求的基本目标出发,比如如果客户需要的是一份二级市场的行研报告决定他的投资决策,那么对于这个行业的演变规律,发展趋势,以及行业内标杆企业的竞争优势就需要在对面数据上被认真的推测了。
二、我对行研的认识
行业研究,是指研究员对某一特定行业,通过整理和收集市场上公开的信息,结合理论和自身经验,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加工,从宏观层面判定该行业的发展趋势,或在行业中选取有升值潜力的、值得投资的公司推荐给投资方。行业研究的信息来源则包括宏观经济数据、行业数据、公司财务报告以及信息发布会或访谈得到的观点内容。由于市面上的信息多而杂,金融市场又富于变化,所以如何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很考验研究员的功力的,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洞察宏观经济走向和行业内部的风起云涌。
从研究员角度来说,行研要分买方和卖方。至于两者之间的区分,用师兄的话来说就是卖方,杂事多、钱多、身体压力大;卖方,杂事少、钱少、心里压力大。但无论在买方还是卖方,都会要求研究员很勤奋、聪明,能独立思考,并且对行研很有兴趣。至于待遇方面,只要研究做得好待遇自然高。至于职业发展途径,一般来说,卖方是以新财富为目标;买方是以基金经理为目标。但无论是在哪一方,职业路径也都不会仅仅局限于此,也有不少人做了一阵子行研后跑去做董秘或者自己做PE。
从研究标的来说,行研也分股权研究和债券研究。这两者对研究员的专业素养的要求也不一样。股权研究可能会要求研究员有一定的所研究专业背景,金融知识背景的要求则不会那么苛刻;而债券研究则对金融知识的储备要求更高。
总之,无论是找工作还是找实习,要做行研,还是以自身条件出发为好。
三、行研现状分析
众所周知,现在金融圈很火,想做行研的人真的很多。其中,出来金融本专业的以及所谓的复合背景外,还有很多纯理工科学生。无论出身如何,除了少数几个专业壁垒比较高的行业,如化工、医药外,一般来说,只要用心经营研究的行业,就能取得好成绩。
今年,对于大多数2016级毕业的学子来说,今年的就业季确实难熬。市场的波动使得今年的就业情况与往年有了巨大的不同。但是,用心付出,终会取得好结果。如果最终可选择的单位多,那么最核心的还是看平台大不大,带的人好不好。就平台来说,大平台能给予更正规的培养,也就是能提供更好的培养机会。所以,从核心来说,选择去哪里还是看哪里的培养力度大。毕竟,应届生还是先以发展为核心,再谈待遇吧,只要在市场里待着,就还是有希望的。
四、我对行研的期待:
我认为有心人天不负,能让人不断学习的就是好工作。显然,行研就是好工作。行研的出路也很多,如新财富、基金经理等途径外,还可以自立门户。进一步说,努力研究一个行业,扎扎实实打下基础,学会如何建立研究框架,就有机会再去尝试其他行业。所以,当前卖方研究员也不乏cover多个行业的,基金经理就更不必说了,精简的团队也要求他们深入了解多个行业。对于研究员来说,这是一个好的趋势,正所谓“东边不亮,西边亮”,选择越多机会也可能越多。我看好行研,所以加入做行研的大队伍中来。这条路很远很艰难,但我相信奋斗的人生最!——学员1
这个行业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对于经济环境走势的时刻把握,对于国内外经济政策的紧密跟踪和解读,keep an active mind。最有极强的挑战性,散发思维的活力!——学员2
现在在学校经常会有一些案例或者案例分析的撰写,往往也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和思考,在最近的实证学习中事件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一再被提及,我想有相似之处,在这个大数据时代,信息是有价值的,针对特定的目的和需求进行有效的搜集整理分析就可以让信息推动资本。简单举例,有同学毕业在私募工作经常会给大家推荐一些股票,当然这种推荐是建立在他们团队或者他在持续的信息搜集,细节完善,不断将定型转化为定量,不断地挖掘和发现信息里面包含的价值。对我个人而言,不适合交易,而适合研究交易。最近也在有给导师完成一些研报的学习任务,期待能尽快找到相关的实习进行实际操作。——学员3
附:小伙伴心得——行业研究员的日常
我是一个坐不住的人,寒暑假也总是闲不下来。先后到过银行、保险、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实习,最后在卖方行研这个位置上一直待到现在。不过说到底也是行研中的“菜鸟”一枚,对行研的理解也是出于实习过程中的道听途说以及个人感悟,如有不当望高手见谅。
在金融行业里,研究员似乎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券商有研究员,基金也有研究员;细分到每个行业都有相应的研究员。通常,我们说得比较多的应该是股票二级市场的行业研究员,俗称“二级狗”。二级市场的行研主要分为买方行研和卖方行研,买方研究员通常一个人关注多个行业,主要为本投资机构的投资组合提供分析报告,机构通过投资证券获得资本收益;卖方研究员一般按行业划分,一个人或多人关注一个行业,向机构投资者提供报告。
下面我就简单介绍一下行业研究员的日常。行研的本职工作是进行自上而下的基本面研究,就是从宏观经济环境,到行业以及上市公司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基于自己的认识给出对行业以及公司的判断,并将最终的研究成果反映在你的报告上面。然而,行业研究远远不止写报告那么简单,为了写好一份报告前期必须进行公司调研以及与行业专家、上下游等相关人士交流。如果是作为卖方研究员,在报告完成后还要到买方机构进行路演。由此可以看出,行研绝对不是一件轻松的活儿。我的日程表每天基本上都是六点钟起床,挤地铁赶晨会,晨会结束后看盘,找数据,写报告,不定期出去调研。周五收盘后整理行业和公司一周的重要事项开始撰写行业周报。业内的人经常笑称,研究员的假期只不过是换个地方工作罢了。
说了这么多还是说点对于刚接触行研的小伙伴们能用得着的小建议。记得我刚进入证券研究所实习,我的头儿便跟我说一个完整的实习周期大概需要三个月,实习生刚进去需要从最基础的“找数据”做起,做过的人都知道,找数据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报告都是用数据说话的,因此找数据千万不能够马虎,新人为了一两个数据找上半天一天是常有的事情。不过做多了之后自然就有门路,找起数据来也不会那么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卖方行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